第一篇:对三篇科幻电影观后感及科幻电影的发展简述
姓名:赵凯亮
所选课程:影视欣赏
所在院系:机电院
感想与发展
作为一个男生,最喜欢天马行空的东西了,动画片什么的也是最爱,因为那是凌驾在想象之上的东西,不为现实所约束,充满了未知与震撼,非常有趣。自然而然最喜欢的电影就是超现实的科幻片了,下面就谈谈我对几部相关科幻电影的感受吧。
对于很多喜欢科幻电影的人来说,《骇客帝国》无疑是一个经典,一个划时代的作品,一个里程碑。《骇客帝国》给我的感受就是震撼。震撼于新颖的题材,震撼于华丽的特效,震撼于精彩的打斗,震撼于精巧的故事,让人深深的感叹竟然还有这种不可思议的情节与画面。不同于很多现在的科幻电影,空有华丽的特效与包装,故事情节却老土加幼稚,太过肤浅与敷衍。骇客帝国的故事本身就非常有创意,把我们平时正常生活的现实世界设定为一个虚拟的世界,其实是由机器人创造的一个矩阵,矩阵中的人类同样由机器人所创造。而真正的世界由于人类在和机器人的战斗中落败而被机器人所控制。机器人通过把人类放入矩阵的虚拟世界来获取所需的能源。通过人类的抗争与奋斗最终打败了机器人换来了和平。《黑客帝国》是一部意义很深刻的电影。就我看来揭示了人与网络以及机器的复杂关系。
谈到《黑客帝国》就不由让我想起另一个经典系列-《人猿星球》,最近上映的《猿族崛起》正是该系列的前传。之所以会想到这部电影是因为它的视角和题材同样非常新颖,用非常奇特的思维让猿人统治人类,而人类反而退化成野兽,这和人们的常识和想法大相劲庭,甚至说连想都想不到。通常人们总是自然而然的认为社会总是会进步,向着高科技智能化方
向发展,前景一片美好。而《人猿星球》却给我们展现了另一番景象,人类倒退到甚至不能说话,无情的人猿所奴役。而这恰恰讽刺了美国的种族歧视,深刻尖锐的批判了当时的等级制度,以及人类的无知。虽然由于年代较早,并没有什么华丽的特效,老实说刚开始看的时候郁闷了一把,觉得太粗糙了,特效坑人,剧情还缓慢,差点看不下去,可是越看越精彩,越起劲,到影片最后忍不住让人拍案!真是差点错过了一部好电影啊,绝对是一部有内涵的经典科幻片。
去年非常火的一部影片《盗梦空间》也是一部非常规的科幻电影,它的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也是我非常欣赏的一位导演,相信喜欢电影的人对他肯定不会陌生。《盗梦空间》讲的是我们熟悉却又陌生的梦境,加以夸张给我们展现了一段神奇的冒险,通过层层的梦境,交织出华丽与惊险的篇章。本片主人公科布本和妻子都是造梦师,通过进入别人的梦境盗取别人的秘密来赚钱。后来由于进入的梦境太深,妻子分不清现实与梦境,错把所在的梦境当成了现实,不愿离开。为了让妻子脱离梦境回归现实,在她心中播下了这不是现实的思想种子,虽然成功的让她回到了现实,但也让她始终认为所在的世界不是现实而是梦境,最终悲剧收场….而为了再次见到自己深爱的孩子,再次展开了冒险。本片既让人感觉惊心动魄又让人感动与伤感,科幻只是一层外衣,情感才是核心。因为讲的是梦境,所以很多场面都是宏大与华丽的,让人着实享受了一场视觉盛宴。其中有一场在失重状态下的打斗,非常新奇异常精彩。《盗梦空间》算是一部烧脑片,整个故事逻辑性很强,而这也是诺兰的一贯风格。尤其是关于最后主人公是回到了现实还是梦境的讨论,更是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其实像这种类型的电影想要获得好的口碑实属不易,而以上几部都是口碑和票房的双赢者。
下面来谈谈科幻电影的发展史。世界上第一部科幻是电影诞生于1897年的 《机器屠夫》。后来以特技摄影的创始人而著称的梅里爱以,在1902年推出了经典科幻片《月球之旅》。从那以后,科幻电影作为一个主要片种,与其它电影片种一起成长,并相互借鉴。之后很多
著名的科幻小说相继该改编了电影,如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英国作家斯蒂文森的《化身博士》、威尔斯的《隐身人》、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等等。1926年,德国电影界推出了默片时代最伟大的科幻巨片《大都会》,这部影片的影响力远远超过科幻艺术领域,被视为二十世纪十大影片之一。《大都会》代表了电影界内部在科幻艺术领域的原创能力,也把科幻电影的艺术性提高了一大步。正当科幻电影稳步走向更深的艺术殿堂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中断了这一进程。二战以后,科幻电影开始复苏,大量科幻经典的再拍摄成了其中一个重要力量,这其中当然要数1953年的《星迹战争》影响最大了。
50年代,日本电影人制作了一部非常成功的系列科幻电影《哥斯拉》。这是一个身高百米,沉睡千年的恐龙式巨怪,在原子弹袭击东京时被惊醒,从此与人类为敌,有着一定的思想内涵和悲剧色彩。1968年,《太空漫游2001年》和《人猿行星》两部巨片相继问世,使那个时代的科幻电影达到了高峰。《人猿行星》改编自彼埃尔·布尔的同名小说,影片细致地表现了人类文明的困境和危机,片尾处主人公在自由女神废墟上的镜头堪称科幻电影史上的经典画面。同年出品的《太空漫游2001年》改编自克拉克的同名科幻小说,也吸取了《童年的终结》等作品的一些思想。该片成本巨大,场面恢宏,也忠实地体现了克拉克原作的思想主题:在渺小的人类面前,宏伟的宇宙完全是一种冷漠的存在。这部影片在电影语言上精雕细刻,堪称艺术精品。
1977年,卢卡斯执导的《星球大战》与观众见面。这部影片不仅挽救了每况愈下的科幻电影市场,而且开创了科幻电影的新时代--高科技时代。而真正在艺术水准上给科幻电影以提高的,是斯皮尔伯格。斯皮尔伯格从小便养成了电影思维的习惯,并且把科幻作为其电影生涯的主要题材宝库,《E·T》的诞生,标志着艺术在科幻电影中的胜利。这部影片的特技并不复杂,情节也很简单,能够赢得世界各地不同种族无数观众的,是影片的童真情怀与浓郁的感情色彩。90年代斯皮尔伯格的《终结者》电影特别是续集中的电脑特技水平开创
了九十年代的特技新水平,其中液体机器人的变形能力着实让人们吓了一跳。1999年出现的《黑客帝国》就不用多说什么了,只能说给20世纪电影留下了一个出色的结尾。
随着科技文化的日益发展科幻电影一定会更加蓬勃发展。
第二篇:科幻电影经典台词
你为什么喜欢看科幻电影呢?是因为神奇梦幻的超自然场面?还是喜欢面对未知的神秘诱惑?也许还想对照现实有所思考?也许没有科幻小说那样细腻的描写,深邃的思想,大胆的想象,但科幻影视中并不缺乏反思。好的科幻电影甚至比普通影片更多艺术风范,更冷静也更深远。很多科幻电影、科幻电视剧中的台词、情节比之经典科幻小说中的金句都不逊色,而把这些台词放到整个电影历史中去看,也足以傲立其中。
NO.20
人类的灵魂中是没有基因的。
“There Is No Gene For The Human Spirit.”
出处:《变种异煞》
点评:严格说,这不是一句台词,而是《变种异煞》宣传词。它揭示了影片的主题,给人以深刻印象。影片中,导演运用黄、绿、蓝三色光以及屋子中螺旋的楼梯象征DNA的链式结构。这部并不热闹华丽的科幻电影告诉我们:人不是被科技所选择的生物,精神的力量永远是创造奇迹的源泉。
NO.19
亲爱的,要做梦就做大一点!
You mustn't be afraid to dream a little bigger, darling.出处:《盗梦空间》中的伊姆斯
点评:这是影片中伊姆斯对阿瑟说的话,表面上很调侃,其实也颇有深意。人们往往被思想所束缚,即使是在完全空想的梦境中,也仍然容易遵循着现实的法则,有意无意地受到它们的影响。只有真正意识到了思维本质或者世界本质的人,才可能超脱出去,想得更大,做得更大。也就是得到更大的自由——你的头脑就是你的牢笼!
NO.18
“Doo-Do-DOO-Do-DUMMM”
出处:《第三类接触》
点评:这是一句无法翻译的“台词”,出自《第三类接触》。其实它也不算是台词,而是一段影片中的旋律。这部影片打破了之前外星人都是凶残原始的入侵者的套路,着重于人与人/外星人之间的沟通交流。而这种交流,有时甚至不需要语言,只需要你能敞开心灵。
NO.17
“我是风中的一片落叶,看我如何高飞翱翔。”
“I am a leaf on the wind.Watch how I soar.”
出处:《萤火虫》中的沃什
点评:在这部改编自电视剧《萤火虫》的影片当中,当飞船准备自杀性的冲向联盟的战舰群时,驾驶员沃什念着这句台词,既浪漫又悲壮。影片其实没有剧集那样出色,但仍然保持了剧集那种科幻+西部片的风格,富于诗意。剧集和影片的主题曲《宁静之歌》(Ballad of Serenity)堪称点题之作,非常好听而且歌词意味悠长。
NO.16
“Klaatu barada nikto”
出处:《地球停转之日》
点评:说出它就可以拯救地球!这句绕口的外星语是给机器保镖高特下的命令,让它不要摧毁地球——外星人带着机器人高特来到地球,警告人们不要自寻死路,毁掉地球,但却差点被恶意的地球人杀死。而这句带有魔力般的台词则成了科幻电影中的著名警句。
NO.15
宇宙,人类最后的边疆。这是星舰“企业号”的航程。它继续的任务,是去探索未知的新世界,找寻新的生命和新的文明,勇敢地航向前人所未至的领域。
Space: the final frontier.These are the voyages of the starship Enterprise.Its continuing mission: to explore strange new worlds, to seek out new life and new civilizations, to boldly go where no one has gone before.出处:《星际迷航》
点评:这是每一部《星际迷航》片头都会出现的一段话,它代表了人类对未来、未知的渴求。这句著名的台词其实最早源自1957年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升空后美国白宫发行的宣传册。它完全可以看作是对这个经典影视系列精神内核的概括:如果说《星球大战》是一个光明战胜黑暗、王子赢得公主的当代神话故事,那么《星际迷航》就是把开疆拓土、探索未知的美国西部牛仔精神与太空时代结合起来。
NO.14
要么就做,要么就不做。没有所谓“试一试”。
“Do… or do not.There is no try.”
出处:《星球大战:帝国反击战》中的尤达大师
点评:卢克找到尤达大师,向他学习如何运用原力。卢克总是受表象的困扰,认为自己做不到尤达要求的(例如要他用原力升起一艘飞船)。尤达大师以此话来点化卢克,告诉他如果总是心存试试的想法,就永远无法真正相信,真正做到。《星球大战》系列中尤达大师的台词以言简意赅(故作神秘),常用倒装句闻名。NO.13
“把你的臭爪子从我身上拿开,你这肮脏该死的猩猩!”
“Take your stinking paws off me, you damned dirty ape!”
出处:《决战猩球》 中的泰勒
点评:在这部充满喻示性的影片里,人被关在了笼子里,任由人猿摆布。等级、种族等等观念全部被颠覆、讽刺。在这种镜像般的世界里,我们是否能看到自己的真面目呢——人还是动物,绝不取决于外表。
NO.12 路?我们要去的地方不需要……路。
Roads? Where we're going we don't need...roads.出处:《回到未来》布朗博士
点评:美国总统里根和老布什都曾经在演讲中引用过这句台词。它表面看起来没什么稀奇(很多台词单拿出来都是如此),但仔细想想却有种悖论式的奇妙感觉。一段不需要路的旅程,自然是神奇的时间之旅。
NO.11
“真是个完美的晚上。我现在需要的就是给它来个完美的结束,比如说一小段贝多芬。”
“It had been a wonderful evening and what I needed now, to give it a perfect ending, was a little of the Ludwig Van.”
出处:《发条橘子》 中的Alex
点评:《发条橘子》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科幻电影,但其内核却是非常科幻的。影片中的主人公Alex经常提到贝多芬的音乐,但行为却像一个暴徒。影片中,Alex伴着《雨中曲》或者贝多芬《第九交响曲》这样的音乐强奸、作恶,最后在被强制感化时也是听着“贝9”被强迫观看惨不忍睹的场面。无论Alex这个人还是影片中的社会,在文化、行为与思想之间,巨大的反差与空洞早已形成。
NO.10
“给我从她身边滚开,婊子!”
“Get away from her, you bitch!”
出处:《异形2》 瑞普雷 点评:这是《异形2》中,女主人公瑞普雷看到异形盯上了小女孩,于是拿着大枪挡在中间,对着异形说出了这句台词。随后她与异形一场大战,甚至动用了大型机械,最终干掉了异形。这句出自瑞普雷的台词显得生猛、硬朗,母性十足,和整个《异形》系列的女性主义倾向非常吻合。我们注意到整个《异形》系列其实都与生育、幼子等意象有关,异形本身就是疯狂繁殖的象征。而拯救小女孩的举动则可以看做是女性用自己的力量战胜了有着疯狂繁殖本能的男性(异形)的隐喻。
NO.9
我很抱歉,大卫。我恐怕不能这么做。
“I’m sorry, Dave.I’m afraid I can’t do that.”
出处:《2001太空漫游》中的HAL
点评:当太空船中仅剩的宇航员大卫想回到飞船里时,他发现舱门被关上了,他问控制飞船的智能计算机HAL9000怎么回事,HAL若无其事非常平静的告诉大卫,他不能把舱门打开。后来大卫找到了HAL的控制板,一片一片地把HAL的记忆芯片拆下来,HAL紧张地央求大卫停下来,最终它的智能回复到了一个孩童的初级阶段,唱着最初博士教给它的歌儿,越来越慢,终于不出声了。这句台词背后展现了最初对电脑智能化的忧虑与恐惧。HAL的冷静、单纯、缜密以及疯狂让它显得比任何杀人狂都可怕。
NO.8
我会回来的!
“I’ll be back!”
出处:《终结者》T-800
点评:科幻电影中最酷最简洁有力的台词,没有之一!本句台词原本出自《终结者》,当时T-800到一家警局里寻找他追杀的目标莎拉·康纳,警局的人对他的讯问爱答不理。施瓦辛格酷酷地留下一句“我会回来的!”一会儿果然开着一辆汽车撞进警局,大开杀戒。据说拍摄影片时施瓦辛格只是随口说说,根本没有多想;而导演卡梅隆在现场也没觉得这句台词有何特别之处,仅仅认为有些讽刺性的“笑”果——因为大家都知道警局那家伙要倒霉了。没想到观众对这句话反应非常强烈,使它成为了施瓦辛格影片中的经典语录,并不断在《终结者》系列的预告片、影片中出现。
NO.7
E.T.要给家电话!
“E.T.phone home!”
出处:《外星人》中的外星人E.T.点评: 科幻电影中最为可爱、天真的台词。当可怜的E.T.无法与家乡联系,渐渐失去生命力时,他这句孩童般的半通不通的话说了又说,让人心酸;而当他奇迹般的复苏时,这句反反复复被他念叨的话则让人感觉欣喜若狂。银幕上的外星人形象何止千百,E.T.一句这样简单的台词却能让人永远难忘。大概在内心深处,每个人都会觉得自己其实是一个小E.T.,都希望能呼唤并回到自己的真正家园吧——那就是无忧无虑,整个世界都无比真切纯粹的童年时代。
NO.6
愿原力与你同在。
“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
出处:《星球大战》韩索罗
点评:这是第一部星战中,当卢克要去攻击死星时韩索罗对他说的话。《星球大战》并不是以台词著称的科幻电影,但这句话对科幻迷而言已经成为了“上帝保佑你”式的名句。只要念着它,一种特殊的信念,以及某种宿命感都会袭上心头。在永恒的黑暗与光明的斗争中,到底是什么才能不让原力被滥用,最终堕入魔道呢?
NO.5
亨利·吴:你是在暗示一个全由雌性生物组成的种群也可以……生育?
伊恩·马尔科姆博士:不,我只是在说,生命……唔,总会自己找到出路。
Henry Wu: You're implying that a group composed entirely of female animals will...breed?
Dr.Ian Malcolm: No, I'm simply saying that life, uh...finds a way.出处: 《侏罗纪公园》Jurassic Park
点评: 斯皮尔伯格的《侏罗纪公园》其实商业大片气氛很浓,不过比起后来的续集以及其他类似的影片来说,其中包含的科学气息仍然十分可贵——后来的科幻怪兽电影基本只有惊悚而无思想,或者空有思想没有真正的思路。影片一开始就提到了当时还很新鲜的混沌理论,而马尔科姆博士的这句台词“生命总会自己找到出路。”更是蕴含着丰富的意味。自然总会按照自己的规律而不是人的意志来前进,人为的控制有时只会造成更重大的灾害,一旦人类试图扮演上帝,悲剧就可能随之而来。可惜看过《侏罗纪公园》的人们往往忘记了这句精妙的台词,只记住了巨大的恐龙。
NO.4
墨菲斯:“你是否曾做过这样的梦,尼奥?梦中的一切真切得如同真实一样。要是你无法从这样的梦中醒来会怎么样?你怎么确定自己能分清梦幻世界与真实世界?”
Morpheus: Have you ever had a dream, Neo, that you were so sure was real? What if you were unable to wake from that dream? How would you know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dream world and the real world?
出处: 《黑客帝国》(Matrix)墨菲斯
点评: 《黑客帝国》是一部意义如此丰富的科幻电影,无论是缸中之脑的假想还是技术权力的现实都可以在影片中找到对应之物。沃卓斯基姐弟在影片中运用了大量充满玄学色彩、哲思、逻辑悖论的启示录般的句子,配合炫酷前卫的影像来表达对网络时代的感受。
《黑客帝国》系列中值得一提的台词实在太多了,其台词既充满了语言的狂欢,也是对语言的重构、消解。越到后来,它们越陷入了词语、意义的吊诡之中。但即使这样,我们仍然为其玄密、繁复、幽深的语言风格所吸引。我们很难忘记墨菲斯拿出红蓝两粒药丸时给我们精神上带来的震撼,这是对现实的质疑,对似乎永无变化永无止境的乏味生活的破坏一击。
《黑客帝国》提出的其实是自古已有的问题,但绝大多数科幻电影都沉浸在对世界表象的幻想中,只有少数科幻电影能做到像《黑客帝国》一样在新的时代中寻找原初问题的新解答。结论可能是简单且不够震撼的,就像墨菲斯的一句“解放你的心灵”不能真正解决尼奥的问题一样。提出问题才是最重要的,好的问题也许永远不会有答案,但永远有人因之而发现更多更真实的本相。
NO.3
艾丽博士(在被问到为什么不能承认这段太空旅行根本就没发生过时):“因为我不能……我确实经历过了。也许我不能证明它,甚至不能解释发生的一切。但作为一个人类,我所拥有的经验和感觉都告诉我这是真的!我得到了某种奇妙的启示,有些东西永远改变了我……我见识到的宇宙愿景无可否认地证明,人类是多么的渺小和微不足道,但同时又是何等的稀有和珍贵!这种愿景告诉我们,人类属于某种比我们自身更伟大的东西,那就是,我们不是宇宙中孤独的一员!我希望,我能够与你们分享我的感觉。我希望,每个人,哪怕只有一刻钟,能够感受到那种敬畏、谦卑和希望。当然,那只是我的一种期望。
Because I can't.I...had an experience...I can't prove it, I can't even explain it, but everything that I know as a human being, everything that I am tells me that it was real!I was given something wonderful, something that changed me forever...A vision...of the universe, that tells us, undeniably, how tiny, and insignificant and how...rare, and precious we all are!A vision that tells us that we belong to something that is greater then ourselves, that we are *not*, that none of us are alone!I wish...I...could share that...I wish, that everyone, if only for one...moment, could feel...that awe, and humility, and hope.But...That continues to be my wish.出处: 《超时空接触》(Contact)艾丽博士
点评: 由于科学家卡尔·萨根参与编剧,《超时空接触》具有了一种科幻电影少有的浓浓的专业气息,一种强烈的科学精神。它没有着眼于离奇的外星人,不切实际的星际战争,或者把外星人描述成恐怖的怪物。《超时空接触》讲的是科学家的梦想与困扰,讲的是宗教与科学的关系,讲的是科学精神与官僚体系的矛盾,讲的是人们探索未知的天性。
在听证会一段戏中,影片借知性女星朱迪·福斯特之口阐述了人类对无限宇宙的敬畏、向往与对真理的不懈追求。当对方问艾丽博士为什么不能承认这段太空旅行根本就没发生过时,艾丽博士没有为自己辩护,她是在为人类的科学精神而辩护。
NO.2
“未知的未来在我眼前展开。面对未来,我生平第一次感到充满了希望。因为如果一台机器,一个终结者,都能懂得人生的价值,或许我们也能。” The unknown future rolls toward us.I face it, for the first time, with a sense of hope.Because if a machine, a Terminator, can learn the value of human life, maybe we can too.出处: 《终结者2》(Terminator 2: Judgment Day)莎拉·康纳
点评: 我们现在很少能见到像《终结者2》这样的科幻电影了,不仅仅是因为它超越时代的特效,或者堪称完美的节奏与故事线,更因为在这样一部科幻动作片里,精妙且极具思考性的台词随处皆是,与场景、故事、动作水乳交融。华丽精彩的大场面背后,科幻电影特有的反思性、假定性、前瞻性随着台词自然呈现。
最后这段台词把整个影片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它既是悲壮的,又是充满希望的,正如这个世界一样,正如狄更斯在《双城记》中的所云:“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我们看到影片结尾处,莎拉·康纳开着车子在暗夜的道路上行驶,一片漆黑中,车灯仅仅能照亮前方的一点点路程。虽然预言中莎拉·康纳会因癌症而死去,但在重新体会到了人性的可贵与价值之后,她却对未来充满了信心。这就如同是浮士德临死前喊出的那句“你真美啊,请停留一下!”,令人在掩卷之后,充满遐思。《终结者2》就此从一个躲避不死机器人追杀的惊悚故事(据说来自詹姆斯·卡梅隆的一个噩梦)上升到了对人类存在意义的永恒思考。
NO.1
“我曾见过你们人类无法置信的事情:战舰在猎户座的边缘起火燃烧;C射线在星门附近的黑暗中闪耀……所有这些瞬间都将湮没在时间的洪流里,就像雨中的泪水……死亡的时刻到了。”
I've seen things you people wouldn't believe.Attack ships on fire off the shoulder of Orion.I watched C-beams glitter in the dark near the Tannhauser gate.All those moments will be lost in time...like tears in rain...Time to die.出处: 《银翼杀手》(Blade Runner)复制人首领Batty
点评: 这是科幻电影中最为经典的一段台词了,甚至可以说放到电影百年中来看,这段台词都是极其出色的。它像一首诗一般优美、宏大、忧伤、沉郁、神秘、旷远,似乎把人类(或者说复制人)的历史浓缩放在了整个宇宙星空的背景下。
句中的“Tannhauser gate”来自瓦格纳的歌剧《唐豪瑟》,全剧讲的是吟游诗人唐豪瑟面对爱情与宗教的故事,剧中有“真心悔改之人必得上帝的宽恕”的唱段。在这里,“Tannhauser gate”类似于天国之门。这段科幻片中的台词也因此具有了一种神圣悠远的宗教氛围。句中的“C射线”和“唐豪瑟之门”一样据说也是Batty的饰演者鲁特格尔·哈尔自己创造出来加进去的。
在影院版中,在这一段台词之后,还有哈里森·福特饰演的戴卡德的一段内心独白:“我不知道他为什么救我。也许在自己的最后时刻,他前所未有地热爱着生命——不仅是他的生命,也包括所有人的生命,我的生命。他想要的答案其实和我们困惑的问题毫无两样: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要往何处去?我的生命还剩下多少时间?”
第三篇:科幻电影名字
《异次元骇客》 《地球停转日》
《特种部队-眼镜蛇的崛起》:特效不错。
《心灵传输者》:男主角想去哪就可以去哪,我最喜欢这片子是因为男主角没有去拯救世界。
《变种恶煞》:很励志的科幻片,不过在翻译的太垃圾,变种异煞,还以为是低成本的垃圾电影。《特工小子》有三部。星际传奇I 星际传奇II 星际奇兵/星际之门 兵人
毁灭战士 生死频率 虫洞效应 嗜血破晓 异形I 异形II 异形III 异形IV 异形大战铁血战士I 异形大战铁血战士II 新铁血战士 预见未来 少数派报告 人工智能 心灵传输者 超人归来 变形金刚I 变形金刚II 钢铁侠I 钢铁侠II 天劫余生 独立日 第五元素 超时空效应 超时空接触 火星任务 微光城市 阿凡达
第四类接触
特种部队:眼镜蛇的崛起
黑客帝国,未来水世界、2001太空漫游、ET,《回到未来1、2、3》、《特警判官》、《第五元素》、《我,机器人》、《少数派报告》 《第五元素》 《我,机器人》 《少数派报告》 《地心游记》
《2001太空漫游》 《侏罗纪公园》 《终结者》系列 《黑衣人》 《超人》 《蝙蝠侠》
《蜘蛛人》系列 《星球大战》系列 《星际迷航》 《独立日》
《彗星撞地球》 《异形》系列 《怪形》
《科学怪鱼》
《时光倒流七十年》 《隔世情缘》
《火星人玩转地球》 《神秘岛》
《失落的世界》 《海底两万里 《隐身人》 《金刚》 《X放射线》 《盗尸者入侵》 《人猿星球》 《少数派报告》 《星际舰队》
《回到未来1、2、3》 《特警判官》 星舰战将1 2 3 星际传奇1 2(其实在1 2 中间还有一部,是动画,很精彩)攻壳机动队1 2 2.0(动画,押井守的动画长片)阿瓦隆(押井守的真人电影,很棒的)异形1 2 3 4
地球停转之日(新片,个人觉得不怎么好看,基努里维斯演的)星球大战1 2 3 4 5 6(很老了,但是觉得的确经典,建议先看前传)天外来菌 致命来访
末世黑天使1 2(美剧,很经典,集数不算多,虽然第三季被砍,但第二季的结局也还让人可以接受)地狱男爵1 2 康斯坦丁
终结者1,2,3,黑客帝国 1,2,3 星际传奇1,2 预见未来
世界大战
兵人
毁灭战士 生死频率 虫洞效应 嗜血破晓
第四篇:《机器人总动员》科幻电影观后感
《机器人总动员》科幻电影观后感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观后感吧。现在你是否对观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机器人总动员》科幻电影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机器人总动员》科幻电影观后感1当世界被垃圾所覆盖,当空气中充满了有毒气体,当地球已不再适合生存……当这些问题真正涌现在面前,又有多少人能像瓦力那样坚持、坚定?当人类在太空中享受科技的时候,地球却在哭泣。
当今的环保问题已日趋严重,垃圾袋、臭水沟,几乎可以说得上是无处不在,怎么办?总不能像电影中那样造个宇宙飞船离开地球,派个瓦力去清扫吧?情理都不会认同。那怎么办?答案只有三个字:靠自己!只有人类自己才能救自己。这方面人们已小有成就,比如说塑料袋,美国就实施了禁用法,使塑料袋的使用降低了90%,环境大为改善。可即使这样,仍然是不够的,设想地球上如果臭水满地,乌烟滚滚,塑料袋是没了,也依旧没人乐意住。所以环境保护这方面,我们要做的还有许多。
除了本片中环境给人的震撼,科技更是大显光彩。那是什么样的生活?上帝的生活!人们真正过起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许多人都很羡慕,谁也没有看见科技背后生活的空虚,人类的退化。可以说影片中的人类已经没有了双腿,或者说变成了装饰,懒,成为了他们的代言词。并没有什么认同和不认同,只是任何事情都必须有一个度,当人们真正在享受这种科技时,失去的,也许会比想象中来的更多。
当然,本片的闪光点还有许多,比如机器人的情,船长最后的正义,但值得一说的还是瓦力和伊娃的情。虽然相处时间并不久,但其情深之度万人可见。瓦力为了伊娃,为了她的使命,甚至愿意付出他的一切,相比某些背后一刀的人,那些心机重重的人,瓦力的情又是多么的可贵。电影很短,但反映了很多,让人反思了许多。
最后,只祝愿生活越来越美好,地球越来越美好,人们就像瓦力和伊娃那样,情深意重!
《机器人总动员》科幻电影观后感2周六,我看了一部动画影片,叫《机器人总动员》,我看到的那一幕幕使我极为震惊……
“这……这,是哪里?”当我看到一个机器人在那里忙碌地把一堆堆生活垃圾压缩成为小方块时,堆到那高如山峰的垃圾山时,我心寒并奇怪:这,是哪个地方?竟如此荒凉?没有一株小草,没有一个生物……不,有一个生物,它,是一只小小的蟑螂。在了无生机、除了垃圾还是垃圾的星球上,蟑螂的出现,更使我绝望地感受到,这个星球,似乎没有生命的存在。
当我看见机器人用激光把一个大铁砣切开时,却发现一株弱小的绿苗-----这个星球上最后的一丝绿意,正怯生生地探出头来。我欣喜若狂。我暗暗地想:“这个星球还有救!”
但,当我看见有一张《纽约时报》掉在地上,上面写着:“地球危机!”,并写着广告“全人类!来到宇宙船上吧!让你逃避恐怖的现实!”时,我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但我很快明白,这,是真的!我们人类乱砍伐树木,残酷地扼杀了树木、花儿……大自然的环境!我同时也为我们人类扼腕叹息:“人类已经把大自然毁了,就应该自己负责!把大自然重新变得生机盎然!但人类却让地球自生自灭!”
当我看见“宇宙船”舰长捧着绿苗的双手颤抖着,我的喜悦不知从何说起!
在影片的最后几分钟,我看见舰长手把手的教孩子们种下那地球上的最后的一株苗也是地球上的第一株苗……
在结尾,这个场面永远的留在了洞里的壁画上,然后,外面的.时间流逝的越来越快,慢慢的,变成了我们现在的地球景色。
看完了这部影片,我陷入了沉思。
机器人瓦力又名机器人总动员,美国科幻电影。《机器人总动员》又名《机器人瓦力》,讲述的是一些因为地球遍布垃圾不再宜居而离开地球的人们又回到地球的故事。
这个电影主要讲的是200年后的地球。那时的地球布满了垃圾,人类已经无法在那里生存,只好移到太空船上。只有一个叫力的机器人在那里打扫垃圾。因为人们移居到了太空船上,他们新的家园里。那里的人们都做在椅子上,不用走路,吃饭吃的都是液体。因此,人人都是大胖子了,连婴儿也是。
我们的主角—瓦力,瓦力已经超越了机器本身,它已经具有了丰富的感情。瓦力可以在垃圾堆成的小山上自如穿梭,抗击能力也非常强。例如,穿越大气层的一幕,不能不佩服人类当时所造机器人的稳定性是多么强大。还有,瓦力知道什么时候充电,能够自己修复,自己安装、卸载、履带;能够看电视;并且加以模仿,这些都充分说明了高度的智能化。并且伊娃能够利用光线进行探测,寻找绿色能源。
他从对伊娃一个人的爱情,升华到了对朋友们的舍己之爱。他为了让刚认识不久的人类朋友能返回地球,牺牲了自己的生命。
返回到地球后,伊娃立即用地球上存留的一些零配件修好了瓦力,瓦力失去辨认人的意识,其实只是虚惊一场。在影片的结尾,他在沉寂好一会之后,还是认出了伊娃。
影片的最后,地球上终于长出了绿色植物,人们欢呼起来,他们也能站起来了;我记得船长说的一句话:“我们不只要活着,我们还要生活!”是啊,机器人总动员,给地球带来了希望,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
第五篇:2019科幻电影《终结者:黑暗命运》观后感
《终结者:黑暗命运》是提姆·米勒执导,阿诺德·施瓦辛格、琳达·汉密尔顿、麦肯兹·戴维斯主演的美国动作、科幻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2019科幻电影《终结者:黑暗命运》观后感精选5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终结者:黑暗命运》观后感
距离1984年第一次遇见终结者,终日活在追杀的至暗时刻已经过去了35年,萨拉•康纳至今都忘不了第一次见到终结者那一刻。
“永远不死的死神”手持重机枪指向自己的时候,萨拉还是个年轻女孩,不知道自己未来的孩子,将会成为指挥人类反抗人工智能军团的领袖。什么约翰?自己还没想好要不要嫁人,孩子的父亲连个影儿都没有呢。
直到在逃亡路上,被同样来自未来的英俊男人雷斯一遍又一遍从死神手中救下,直到那个绝望的夜晚第一次和雷斯有了肌肤之亲,萨拉才隐隐意识到,也许这就是所谓命运的安排。
1985年2月28日,萨拉和雷斯的儿子出生。“约翰,他一定叫约翰。”望着怀中的婴儿,萨拉想起,这个时候,孩子的父亲雷斯其实还没出生,约翰倒比父亲先出生,这一切都不像是真实的,想笑又笑不出来。逃亡,依旧是隐姓埋名。甚至不敢给约翰拍一张照片,怕那些来自未来的人工智能杀人机器终结者们找到未来人类的救世主,萨拉每一天都在祈祷,那个所谓的未来、那个黑暗的审判日能不能不要来。“约翰!”萨拉无数次中噩梦尖叫着惊醒,梦里,已经长大的约翰没能逃过终结者的追杀,倒在血泊中、倒在萨拉的怀中。梦醒,看着枕边的约翰,萨拉泪流满面。她在心里暗暗发誓,就算真的有那么一天,就算与终结者同归于尽,也绝不独活。人类的未来,萨拉不知道会怎样,她只知道,她与约翰共同的未来,很短暂。早在1985年2月28日约翰出生的那天,她就做好了要为约翰赴死的准备。千算万算,仍躲不过天算。终结者再一次出现,萨拉的噩梦终于成真。就算手中的子弹打穿终结者的身体,也没能阻止约翰被终结的命运。
此后余生,萨拉的生命只剩下唯一的目标——杀死每一个从未来回到现在的终结者。“坐标:墨西哥城。为了约翰。”不知道为什么,每次按照匿名信息到达指定地点,都能及时阻止一次终结者的杀戮。“为了约翰”像是一根刺,扎在萨拉的心里。每一次在炮火中销陨的终结者,都是对约翰的陪葬,一遍又一遍,萨拉重复着对未来的复仇。终结者不论幻化成怎样的人类外形,都逃不过萨拉的眼睛。她永远忘不了终结者T-800的样子,眼中没有任何的情感,只有杀死目标人类这唯一的使命。
“他们不是人。”萨拉对自己说。第一次扣动扳机的惊恐早已不复存在,只要闭上眼睛,就能想起约翰被杀的情景。而不论再杀死多少个来自未来的终结者,都不可能让约翰重生。如果约翰还活着,今年也34岁了。开往墨西哥城的高速上,萨拉打开了车上的广播新闻。据美国《科学》网站2019年10月30日报道,阿贡国家实验室计算、环境和生命科学实验室主任里克·史蒂文斯说,尽管能源部尚未详细说明其计划,但它可能包括为国家实验室提供资金,以优化现有超级计算机,让其“变身”为人工智能机器;以及为进行人工智能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学术研究提供外部资金等。DOE官员称,该计划不仅可能加快数据分析速度,还可以使用AI提出假设并设计新实验,以此加快数据收集速度。橡树岭国家实验室计算机与计算科学实验室副主任杰夫·尼古拉斯说:“人工智能不会取代科学家,但使用AI的科学家将取代不使用AI的科学家。例如,电池研?a href='http://www.xiexiebang.com/yangsheng/kesou/' target='_blank'>咳嗽笨墒褂谜庑┕ぞ咴诩柑炷诓馐允е植牧系奶匦浴?;愚蠢的人类啊,正是你们的自大,才葬送了我的约翰。
萨拉望着反光镜中的自己,戴上了墨镜。很多年不能直视镜中的自己了,白发和皱纹都是岁月的恩赐,能强撑着自己活到今天,不过是等着盼着再一次出现梦中的奇迹。梦里,雷斯不曾死去,陪着她和约翰一起过着普通人的生活。他们一起陪约翰长大,听他讲学校里的趣事、讲恋爱中的甜蜜,讲工作上的烦恼,讲他想要娶哪个女孩为妻.......前方的枪声惊叫声打断了萨拉的思绪。成群的车辆被撞翻,远远就能看到爆炸腾起的火光和浓烟,没错了。终结者所到之处,总是这么明显。混乱的现场,一直对两个女孩穷就不舍的那个怪物,一定就是萨拉今天的目标。
油门踩到底,萨拉的车直直地冲向持枪扫射的男子。“为了约翰。”
《终结者:黑暗命运》观后感
莎拉•康纳+终结者T—800,终极回忆杀+女性英雄崛起+卡神坐镇编剧,最新版《终结者》脉络清晰、叙事流畅、节奏紧凑、动作在线,整体好过龙妈领衔的第五部。1,回忆杀。琳达•汉密尔顿的回归振奋人心。当莎拉与州长齐活了,《终结者》才完整了。尤其当莎拉扛着高射炮出场时,霸气似乎比之前还炸裂银幕。当揭开发信人的悬念时,州长的现身不仅夹带时光碎片,更是把自己洗得白白净净伟光正,但看上就是叫人舒服。2,女性英雄的再次崛起。上世纪80年代,席卷世界的男女平权令好莱坞大银幕女英雄崛起,尤其是在科幻大制作中,女性以粗犷硬朗的救世英雄形象横空出世,《异形》系列中勇猛高大的西格尼•韦佛,《终结者》系列中彪悍霸气的琳达•汉密尔顿,凭借名导、大片和“救世主”似的大女主形象塑造跻身超级动作女星。1991年,一部现实主义力作《末路狂花》,将商业大片的女性崛起符号发展为更加饱满的女性觉醒和独立意识。如今,新一版的《终极者》进化成了高能末日版“末路狂花”。与上一代女英雄莎拉不同的是,2.0版的女主丹妮,已经不再作为未来救世主的母亲而被保护、并在被动中百炼成钢,她的角色定位已经进化为主动成长、迅速觉醒的未来领袖本人。而她与莎拉的两代人类领袖成长对照也随着新一轮的追杀形成了完整的轮回。体现了主流大片叙事的成熟。3,卡神坐镇编剧,可见他多爱《终结者》系列,少年时的梦竟然断断续续拍了35年。为少年梦护科幻的航,卡神自信着呢。对此,只想催问:《阿凡达》第二部啥时候上?十年弹指一挥。感觉《阿凡达》系列会打破《终极者》的战线周期,甚至超越《星战》也说不准 相对于其他类型,我格外喜欢科幻片。科幻片基本分两类:一是展现末日危机的科幻片,二是由末日危机引发的科幻片。情有独钟原因有二:一来,它往往释放了人对自身起源、孤独情结与存在意义的胡思乱想;二来,它总是让人刹那间感受到日常拥有的珍贵。有时寓言就是预兆,有时预兆终将实现。好的科幻作品有时就是一个诗性寓言。从《2001太空漫游》到《银翼杀手》,从《十二猴子》到《异形》,从《星球大战》到《星际迷航》,莫不如此。
《终结者:黑暗命运》影评观后感
这几天我意识到一件事:“终结者”电影在我心目中的分量,比我原想的更重。
按一部正常科幻动作电影的标准来说,《终结者:黑暗命运》放在今天并不算出挑,观影后我也没产生什么多余的“兴奋”;但作为一部《终结者2:审判日》的正统续集——詹姆斯·卡梅隆是编剧和监制,该片与第一、第二部终结者电影一脉相承——它却极大满足了我的情怀,感觉相当欣慰。
因此,本文不会按照我平时的习惯去解析点评,而是会在盘点《黑暗命运》部分致敬元素的基础上,加入一些个人见解,以突出本片“照顾情怀”这一最大价值。
其实昨天我已经发过一篇预热帖了(我们为什么喜欢“终结者”?),里面讲了不少点,比如T-800骑脸开枪等等,说过的就不再特别重复了。
【友情提示:下文在回顾《终结者》和《终结者2:审判日》的同时,会有少量《终结者:黑暗命运》的剧透。】
No.1
铁棒、钢筋、断手
该系列电影真的很喜欢“带有原始工业质感的棍棒状”武器:钢筋、铁棍。
《终结者1》最后的决战里,凯尔·里斯就抄起铁棍狠狠砸过T-800,可惜并没什么大用……
不过,T-800却在《终结者2》里喜欢上了用这种武器,在用不上枪时,它便使用铁棍与T-1000展开不对等的决斗。
顺带一提,“终结者”系列也是好莱坞电影中喜欢玩“断手梗”的一员,第二部里T-800还用铁棍扯断了自己被齿轮卡住的手去救约翰·康纳,而在《黑暗命运》里,卡尔(T-800)又再次以断手状态迎战了REV-9。
所以在看《黑暗命运》时,看到格蕾丝投掷钢筋、并手持钢筋作为自己最后的武器时,我是真笑了。
卡梅隆和米勒说得没错,《黑暗命运》在这方面确实重试了前两部终结者电影的调调:粗糙、刚硬,既是传统复古,也是“不合时宜”。
No.2
卡车、敲挡风玻璃
在成为导演之前,卡梅隆做过卡车司机,他毫不掩饰自己对于卡车的钟爱,而卡车也成为了终结者系列里最重要的招牌道具。
《终结者1》中,T-800就开卡车追击过莎拉和凯尔,不过当时没啥特别的技巧。
到了《终结者2》,T-1000开卡车的次数和花样就多了起来,最突出的一点,便是敲碎、卸掉卡车的挡风玻璃以获得更好的视线。
卡梅隆太喜欢玩这个梗了,在《阿凡达》中,迈尔斯上校也敲碎过战斗机甲上的玻璃,这种打破常规的小动作确实帅。
而在《黑暗命运》中,REV-9已经是“敲玻璃”上瘾了……
卡车的挡风玻璃,敲!飞机的挡风玻璃!敲!有那么一会儿,我都不知道他是为了追杀丹妮而不择手段,还是仅仅因为喜欢砸玻璃……
No.3
终结者的自学能力
《黑暗命运》给了我们一个很沮丧的开场:约翰·康纳还没成年,就被新来的终结者T-800杀死。
执行完“过时”指令后,失去目标的T-800逐渐过上了普通人的生活,熟悉掌握了各种人类的生存技能——其实,关于终结者的自学能力,前两部里一直都有描绘。
在《终结者1》刚登场时,T-800很多时候更像个僵硬的木头人,但它学得很快,后期在旅馆房间应对别人敲门问询,它都会像个没教养的混球一样骂人了。
但T-800也不是什么都学,尤其是对任务没用的技能,《终结者2》里它还是在约翰的“命令”下学习的微笑……
不得不说,《终结者2》在这方面做得很完美,在阐释设定的同时融入了笑点、泪点以及情感铺垫,没有T-800跟着约翰学微笑、学击掌、学说“Hasta la vista baby”,也就没有最后告别时的感情爆发。
当年T-800仅用几天时间就能学到那种地步,《黑暗命运》中过了22年,T-800变成什么样我都不会奇怪——所以我更情愿叫他“卡尔”。
卡尔应该是唯一一个完成了任务的终结者,失去目标的它赋予了自己新的生存意义:成为阻止家暴的男人,变成一位丈夫和一位父亲,开一家窗帘店,以及赐予莎拉·康纳活下去的动力。
懂得七情六欲、学会悲天悯人的卡尔,是“自愿”出手帮助莎拉、丹妮她们的,这是他要还的债。
No.4
抓腿、穿刺、阵亡
在最终决战和动作戏方面,《黑暗命运》还有许多致敬前作的小细节。
比如《终结者1》中,只剩下半个身子的T-800突然起身爬向莎拉,此时凯尔已经战死,惊恐万分的莎拉只能狼狈逃生……
在此过程中,T-800抓到了莎拉的脚,而在《黑暗命运》大决战里,同样出现了REV-9抓住丹妮脚的镜头。
《终结者2》里,T-800一度被T-1000插入铁棍“杀死”,随后它启动了备用电源才“复活”。
醒来后,仍被钉在原地的T-800为了恢复行动,必须先把身上的铁棍拔出来。
《黑暗命运》中卡尔和REV-9的决斗场面有不少眼熟的镜头,最突出的便是前者拉着后者同归于尽的一幕。
两者从高处摔下去后,双双被(疑似)钢筋样的管状物穿刺,REV-9本想拔出来,却被卡尔伸手阻止,于是REV-9再也没有起来……
值得一提的是,卡尔临终前眼中画面消失的一幕,也90%复刻了《终结者2》里T-800的离别。
时至今日,仍能在银幕上看到红底白字的显示器归于一片黑色,也算不枉此行了。
No.5
萨拉与T-800
看《黑暗命运》时最令人感慨的是莎拉与T-800的关系,卡梅隆有一点说得没错,只有阿诺和琳达两人共同出镜,才是真正的“终结者”电影,因为这两人意味着该系列最刻骨铭心的爱恨。
在绝大多数时候,莎拉对T-800的感受就只有仇恨和恐惧。
《终结者1》里被追杀就不用说了,《终结者2》里她还差点敲碎T-800的芯片,直到一起逃亡才有所改观……随着最后T-800在熔池里消失,萨拉与T-800之间短暂的友情也就结束了。
由于约翰的死,莎拉这22年来一直活在对T-800的仇恨中,自然不能指望她见到卡尔时有什么好脸色。
我完全相信,即便之后并肩作战对卡尔有所改观,但真当丹妮获救、REV-9被终结时,莎拉照样会毫不犹豫地杀了卡尔。
人生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明明仇人就在身边,却仍要为了大义暂时握手言和。
但在并肩作战的过程中,莎拉还是对卡尔改观了:如今的它,除了身体仍是终结者T-800,言行举止已完全是个想要赎罪的人类了。
莎拉会铭记卡尔人性的转变,但相应的,未来的她也会变本加厉地猎杀那些“杀人工具”终结者。
No.6
墨镜
这点是最明显的,主要就是为了服务粉丝。
这么说吧,每当我看到《终结者2》中BGM响起,T-800夺过枪、拿起墨镜戴上,跨上摩托车潇洒离去时,我都忍不住泛起阵阵激动的鸡皮疙瘩,这是我一生都忘不了的经典镜头。
然而在《黑暗命运》里,卡尔最终却没有选择戴上墨镜。
我毫不怀疑72岁的阿诺戴墨镜依然很帅,卖情怀的效果也会很好……但影片却用这种更高明的方式来演绎渐变的情绪,可以说真正让观众们感受到了“时光”的力量。
No.7
舞刀弄枪
如果说阿诺的T-800是终结者系列的牌面和灵魂,那么琳达的莎拉·康纳就是该系列的底色和心脏。
莎拉的状态和成长,为每一部终结者电影定下了基调,而“枪”就是这一变化的最佳注解。
在《终结者1》里出场时,莎拉不过是一个在餐厅打工的普通女人,在凯尔保护自己时,柔弱的莎拉也帮不上什么忙,她完全是在凯尔的要求下,才学着握枪、做炸弹。
随着结尾亲手干掉T-800,莎拉开始走上了“自强不息”的道路。
到了《终结者2》里,莎拉已经是个多次炸赛博坦公司未果、被关在精神病院里做引体向上的彪悍女人了,她交过许多男朋友,每个人都让她变得更加强大,出去找个朋友就能拉出一仓库武器来……
可在《黑暗命运》中,莎拉更多是一个被仇恨和悲痛驱动的女人,又强大又可怜。
且不说莎拉教丹妮一上手就用重型枪械合不合理,她在《黑暗命运》里的人设确实是合理、有嚼头的,一开始她以为丹妮是另一个自己,结果丹妮是另一个约翰。
这种视角的变化,也与莎拉心境的转变(以及好莱坞创作环境转变)如出一辙——我的子宫不再是我的武器,我就是武器。
琳达·汉密尔顿此番回归《黑暗命运》是最大的惊喜,远离好莱坞多年的她,为了重新饰演莎拉特意去做了恢复训练,还染白了头发,她在片中的活跃丝毫看不出63岁的痕迹,依然很有力量感。
无论文戏武戏,琳达的表现都很有看头,我要把《黑暗命运》中的MVP颁给她!
No.8
守护者和终结者
终结者电影能被广大影迷们铭记,很重要的一点便是足够鲜活、有型的角色,最传世的《终结者2:审判日》中,阿诺·施瓦辛格的T-800与罗伯特·帕特里克的T-1000都是非常经典的银幕形象。
阿诺的T-800,整体上完全是按照钢铁机械感觉去演绎,但与此同时,影片不断用各自小技法去“软化”他这种形象,最终形成了刚柔并济的质感(“枪炮玫瑰”的解释最是传神)。
而麦肯兹·戴维斯的格蕾丝走的则是相反的路子,她本身就是人类,还是个原本柔弱的姑娘,身经百战外加肌体改造才成为强悍的战士。
先柔后刚,再达到“刚柔并济”的感觉也不错。麦肯兹小姐姐的演出我很喜欢,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她太飒了!”
罗伯特的T-1000阴狠无情、杀人如麻,但在扮演“冷酷杀手”的同时,他也为这个角色注入了许多“反形象”的东西:比如在精神病院穿铁栏时,手上的手枪被卡住了,在冶炼厂莎拉打光子弹功亏一篑时,它还得意洋洋地摆了摆手指。
这些小细节润化了T-1000的锋利,使其角色形象在保证坚不可摧的同时,也不至于显得单薄。
加布里埃尔·鲁纳的REV-9在许多层面上都是T-1000的升级版。设定上好理解,有液化能力还有钛金属骨骼,可以分身,一个顶两儿。
更关键的在气质上:不杀人时,REV-9根本就是个温文尔雅的人类,会微笑也会开玩笑,伴随着接下去的大开杀戒,他这种人畜无害的形象更令人不寒而栗。
讲道理,《黑暗命运》中麦肯兹的格蕾丝和加布里埃尔的REV-9表现都很棒,如果放在同时代的话,并不会输T-800和T-1000多少,但现在已经不是1991年了……这也是我最后想说的话。
END
该道别了
除去“情怀”,《黑暗命运》其实不出色,节奏不对劲(缺乏压迫感),人员设置也失衡(REV-9的对手个个是战神),全片整体上就属于“有佳句无佳章”,能让我记住的,也就是开头公路追逃以及最后4V1等少数几场动作戏……
并不全是电影本身的问题,毕竟《黑暗命运》已经尽量在还原前作的质感,我想更多还是因为观众们“成长了”——时代前进的步伐,从来不曾停下过。
《终结者1》和《终结者2》能在1984年和1991年大获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走在了时代的前面,人工智能的概念、时间穿越的悖论、领先行业的特技、登峰造极的商业性等等,即便不是独树一帜,也称得上是出类拔萃。
随后的《终结者3》、《终结者2018》、《终结者:创世纪》三部片子,在视听层级、故事环境、线索结构等各个方面都做出了改变与升级,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也有观众喜欢,但再也无法达到前两部的高度,因为该系列最引以为傲的“先进性”已经泯然众人了。
詹姆斯·卡梅隆其实很爱惜自己羽毛,他真正自编自导的电影没一部扑的,剩下想拍又有所“顾忌”的片子就给别人,《铳梦》交给了罗德里格兹拍了《战斗天使阿丽塔》,真·《终结者3》交给了米勒拍了《终结者:黑暗命运》……
作为一部“终结者”系列续集,《黑暗命运》已足够令我满意;但作为一部“卡神”挂名的科幻动作电影,它还不够。
这种“不够”更多是先天不足,除非能做到剧本或者技术上的重大突破,否则该系列电影已经很难重获观众们的青睐了,然而这两点都很难很难做到……
所以,趁着还有“情怀”存在,阿诺和琳达也都做了他们的道别,不如就让“终结者”的故事到此结束吧。
《终结者:黑暗命运》观后感
老实说,我想到它不会像1,2那么经典优秀,但没想到这个故事简直简直了.....首先,不知道是不是好莱坞真的编不出故事了,和星战7一样的软重启似的故事。看这部的时候,我有一种当初在影院第一次看星战7时的困惑,这不就是把1,2合一起重新来一遍嘛?而且刻意的杀掉某人然后看似故事推进了,但当看到10分钟后,我就发现,这故事还是一样啊,这是在逗我嘛?天网换成Legion,不就是帝国换成First order? 星战7已经让我恶心了一次,这一次实在恶心不下去了.....另外说到老施瓦辛格那段,我真的无语了。一个大师用一整部电影都拍不清楚的机器人意识觉醒这种概念,居然你老施瓦辛格两句话就给我带过来,而且说的那么理直气壮,大家接受的也那么的顺利。要知道当年第二部最经典的一个点就是用机器人执行命令的方式来模拟出人性。其实大家都能看出,就算最后在第二部T800进入高温的铁水,然后伸出一个大拇指,这些动作其实讲道理,并非什么人性,而只不过是一种机器执行命令选择命令的表现,只不过看起来好像T800成精了似的。但这一部,天哪,任务结束所以就无拘无束,然后碰到几个人,机器就活了,还有了自责愧疚之情。最夸张的,这么高深的哲学问题,您了两句话就带过了。总之,实在无语。
再说机器这次,说白了也就不过不失。最大的创新基本也在预告中就看出来了。如果非要说有什么有意思的地方,可能就是这次的敌人绘声绘色,有了表情。其实想想,这一部的机器还是蛮多的,但基本都是以前玩剩下的。女主其实就是第四部的男主设计。反派就是第五部和第二部的一个结合,不过表现起来确实比较酷,尤其是外壳机器人的整合过程比起第二部来得要更炫一些。说到机器,顺便吐槽下未来戏的部分。老实说,前五部除了第四部就是未来故事以外,剩下的四部都是用主角回忆的方式来展现未来战争的场面。其实我真的蛮喜欢这个未来战争的场面的,尤其是在21世纪还能看到biubiubiu的激光枪大战其实非常有意思。但可惜,这一部的未来场面少的可怜,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毕竟比起前三部,现在的科技这么发达,多一些未来场景应该不会太贵吧。
优点的话,机器的这次双重身感觉还算可以,虽然半机器半液态金属的设计印象里和第三部是一样的,但有意思的是骨肉分离的设计还是不错的。不过可惜预告片漏光光,导致观影时毫无惊喜了。另外动作戏的部分,虽然感觉设计感不是很多,而且大多是老套的动作戏场景,但好在足够紧凑,确实很抓人。
最后想说说这次的一些有意思的点吧。首先如标题,一个必须要打针,不然就浑身没力的形象看起来就好像是个瘾君子一样。而拉丁女主就这么从一开始在墨西哥当工人,成功偷渡到美国最后落地生根,这个确实有点让人想歪歪。尤其是偷渡国界的办法就是在墙底下挖洞,不知道川普看了作何感想。另外,片子一开始那段工厂戏,即使在墨西哥,机器人也在淘汰人类,而最后被淘汰的人类反而要奋起反击。虽然这部戏比第五部晚了好几年,但整个故事的科技感反而下降了许多。当第五部天网以手机平板的形式侵入人类时,这一部仍然是老掉牙的机器代替人类之类的内容,不得不说,在思想上,我总觉得这一部甚至不如第五部来的深刻。而故事的一个槽点,恐怕就是故事最后大战的方式。施瓦辛格一屋子热兵器都不敢群殴反派,结果到了大坝,手里几个冷兵器反而开干?
总的来说,如果给终结者系列排个序,我觉得大概是215463。所以这一部就算差,我觉得也比3好吧。
《终结者:黑暗命运》观后感
很遗憾在影片中听到灵魂人物说出了这么一句台词,这似乎也坐实了阿诺从此以后便不在参与该系列的说法——无论是否还会成一个系列。小时候观看的系列的电影除了《侏罗纪公园》,另一个便是《终结者》,阿诺的离去不能不说让人感概万千。
有一个难以否认的事实就是本片的确是非常像《终结者2》的特效升级版本,因为你可以在本片中找到非常多和《终结者2》类似的桥段,甚至还能找到1和3的某些桥段。简单举几个例子:
《终结者》:第一部最后莎拉在凯尔便当之后独自一人面对濒死的终结者并将其用液压机击杀;本片最后丹妮在“全军覆没”情况下同样独自一人面对濒死的Rev-9,不过区别在于她并没有独自完成击杀;警察局戏份与羁押所戏份。
《终结者2》:影片最开始的追车戏份显然和2里面的经典追车类似;以及本片中试图塑造保护着与被保护者之间的羁绊都与2相似,甚至同样都试图赋予T-800人类的感情。
《终结者3》:都给反派机器人来了次高速磨皮,只可惜都没有致死;均以保护者“生命”为代价——或者说能量源——击杀反派。
可想而知导演和编剧是花了非常大的功夫来打造本片,卡梅隆的挂名也不是有名无实,一切的一切都希望向最以前的版本靠拢,希望唤醒观众们最初的记忆。但毕竟珠玉在前,无限的接近带来的也只能是无限的平庸,对此表示失望或者不屑的观众自然大有人在。只是就我个人而言我还是吃这一套的,本就千篇一律的故事也无所谓有多少创新,或许我只是想看到那些造型独特的机器杀手在银幕上继续缠斗。
正如之前所言,最适合拿来最为对比的自然是《终结者2》。
首先就是铁打的T-800。有点意思的是本片中的T-800还真的就是2里面那位的延续:“我现在终于知道人类为什么会哭泣,但这是我永远无法做到的事情”和“我曾经觉得没有人类情感是我的优点,后来我发现我错了”,台词完全不一样,意思却是殊途同归。如果说2里面的T-800最后没有终结自己,恐怕就真的会和莎拉、约翰组成本片中这样的一个家庭。本片中的T-800算是了却了当年因为T-800和约翰之间淡淡的父子情哭的感天动地的粉丝的一个小心愿。
然而很遗憾的是这件事情并没有回旋的余地,T-800在天网消失之前就是必须死的存在,同样可惜的是2里面那位直到最后才觉醒了作为生物的自主意识。
不过老实说,看到T-800有了家庭感觉还蛮别扭的。或许前作中若即若离的父子情结才最能让观众动容。
其次就是水打的……全新全异的Rev-9,单看名字属实全新,毕竟新的未来机器人都不叫终结者了,那个T开头的神秘代码自然也就不复存在。好吧,其实就是万年不变的液态机器人,唯一有个亮点是可以原地摇人耍赖(话说T-X都能变个电磁炮、火焰喷射器出来了,你这legion组织不太行啊,还搁这儿冷兵器)。万年不变液态机器人倒也无可厚非,机器杀手的魅力主要还是来自于演员本身的塑造(很遗憾目前最优秀的机器人扮演者在管理facebook),当年T-1000不可谓不技惊四座,全程一个表情、基本没有台词、眼睛都不眨一下,却成为了影史最经典反派之一。
先说结论,鲁纳塑造的Rev-9我认为是非常优秀的。面容看起来人畜无害的他的确有那种范儿,但奈何罗伯特·帕特里克这个珠玉在前的珠玉实在是过于耀眼,以至于任何试图演绎同样角色的人都像是普通的模仿——包括之前的李秉宪。这就让本片中的Rev-9显得十分平庸,但我也看到了导演的努力,因为他的台词简直是史无前例的多,还能和路人谈笑风生——甚至还很有礼貌,单看羁押所那一段,换成他的前辈早就开无双了,而他却巧妙的用了一个理由便蒙混过关。
可以看到导演是在试图让Rev-9摆脱前辈的阴影,塑造一个更加“人性化”的反派,但问题就在于这样一个“人性化”的反派到底是不是画蛇添足。或许有些观众更喜欢传统的面瘫哑巴型,而或许有些观众喜欢这样的反差型——平时真就人畜无害,打起架来毫不留情。我是很高兴导演敢于做出这样的尝试,一成不变的事情毕竟不能长久,真扔个面瘫上去说不定也是审美疲劳。
莎拉的设置倒是有点意思。倒不是说她的人设有变化,而是她实际上是被游离于本片之外,这一点可以和T-800拉到一起来说。“终结者”讲的一直都是现代与未来循环往复的故事,而在2里面这一循环已经被打破了,莎拉·康纳参与的未来其实已经结束了,本片中从传统理论上来讲其实应该只有丹妮、格蕾丝、Rev-9形成的一个新的组合、进行属于他们的现代—未来循环。然而莎拉和T-800横插一脚导致这一循环完全破坏。
这就有意思了,因为莎拉和T-800实际上是上个未来线的遗老,如果说T-800没有成功执行猎杀约翰的任务、或者说莎拉当年成功击杀T-800、或者说任何一种其他情况出现,那么legion集团的阴谋必将在22年之后成功,因为任何一种其他情况都不会出产出这样一个T-800,一环扣一环的剧情就这么莫名其妙的产生了。按照本片的说法,你可以阻止类似于skynet、legion这样的未来发生,但你却不能阻止终有一天人类会被人工智能反攻的黑暗命运。skynet的未来,约翰不能死;legion的未来,约翰却又必须死。虽然约翰的死给了莎拉黑暗的命运,但T-800的活与转变却直接让整个人类在全新的未来中得以生存。一切命中注定却又变化莫测,似乎冥冥之中真的有一根名为命运的线在牵引着人类,谁又能知道最后留下的两具机器人骨架又会给他们的未来带来怎样的转变。
可以说直到本片为止,人类面对命运的反抗都显得如此无力,一个人的悲剧却铸就了另一段全新未来,孰是孰非难以说清。或许丹妮的一番豪言壮语,最能概括“终结者”系列的精髓:
“没有发生的事情我根本不关心,做好当下的事情创造属于自己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