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教学案例反思

时间:2019-05-14 18:21: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古诗文教学案例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古诗文教学案例反思》。

第一篇:古诗文教学案例反思

古诗文教学案例反思 ——歌曲连古今

初中已经开始学习很多文言文,但这些国学经典由于古今字音词义不同,且古人与现在的人的思想意识不太一样,所以大部分学生学习起来很难学懂,更不喜欢学。

古典诗词不是外语,而是我们民族古代的语言形式。学习古典诗词就是回望我们民族文化的血脉源头,没有它,我们就找不到“回家”的路。不好好学习我国古代的优秀文学作品,我们就愧对于祖先,愧对于血管里流动的中华民族的热血。但学生主观上没有认识到这些,他们受流行文化的影响喜欢流行歌曲,却不知有许多歌词都是由古典诗词改编而来的。所以他们会觉得学古典诗词是“落伍”,跟不上时代。很多学生都会有这样的想法“我愿意在语文课堂上读读古典诗词,在课外我从来不读这些诗词”。

但我认为,在文言文的教学中,不论是古文也好,诗词也罢,要想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就要找到古文和古诗词中的“闪光点”与学生的“兴趣点”。下面我举一案例说明:

大部分的学生都喜欢音乐,不管是现代流行歌,还是怀旧的歌曲,但只要是好听的,歌词有一点点味道的,他们都喜欢。譬如黄安演唱的《新鸳鸯蝴蝶梦》:

昨日像那东流水,离我远去不可留,今日乱我心多烦忧,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明朝清风四飘流„„

——《新鸳鸯蝴蝶梦》

显而易见,这是以李白的《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一诗为蓝本的。我们对照李白的原诗: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歌曲对古诗这一改编是相当成功的,像这样的歌曲已成为当代流行歌坛上的一道特殊的景观。这些歌曲到达了古今的“文字与音乐的融合”。而我在上这一首古诗便以这一首歌为切入点,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比较古文与改编之后的优劣,而且还尝试让学生也来改编„„从而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同时,我认为语文学习既是一种学生个性化的活动,也是一种学生创造性的活动。作为教师不仅要珍惜学生的感悟、体验,更要保护他们的智慧火花。这样更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能。认真备课,把握重、难点,完成教学目标固然很重要,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把诗词教“活”、让学生学“活”,这才是语文学习的灵魂。如果教师死守教材,那么最好的教材也会成为束缚教学的桎梏。活生生的学生也会变成课本的奴隶。课堂灵活地放开一些,反而更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能活跃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之,文言文教学应多读、读懂文本上下工夫,理解文本的思想感情,吸取精华,剔去糟粕,想办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文言文教学才能真正走出困境。

第二篇:古诗文案例

如何识的庐山真面目

六年级唐志恒

案例《题西林壁》

《题西林壁》是苏东坡的一首哲理诗。这首诗学生在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教材中已学过,所以学生对这首诗是比较熟悉的。学生不仅能正确完整的理解诗句的字面意思,也能说出诗中所蕴含道理:要想认识事物的本质,必须全面客观地把握、冷静地分析,才能不被局部现象所迷惑。因此,在再一次教学本诗时,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让学生对诗中所蕴含道理的感悟上,希望学生能通过现实生活的一些实例进一步的理解感悟诗人在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在教学中我给学生设计了一个问题:“在现实生活中,你有过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同一事物时发现事物有所不同的例子吗?”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讨论。没想到,学生回答地让我惊讶!他们说出了很多连我都没发现的例子,一些学生甚至能用成语故事《塞翁失马》《盲人摸象》来加以佐证。

其中一个学生说道:“当我与别的同学为一件事发生争执的时候,我们两个人都认为自己是对的,而认为别人是错的。”

听这里我忽然想起上周的一件事:本班一位平时表现不错的女学生上周在排练舞蹈节目的时候,由于排演位置的变换调整与指导老师发生的争执。虽然事发后我在第一时间与这位女学生进行过一次谈话,通过谈话这位女学生也认识到了自己不当的言行,但从她一周的来的表现来看,她与指导老师还是心存芥蒂的。想到这里,我心里就琢磨着:将这个问题拿出来让全班学生讨论讨论。

于是我就问道:“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有没有这样的体验——当我们置身在某一件事情中,自己却不知道对错?能举个亲身经历过的例子吗?”

学生的回答多是与同学、与父母、与爷爷奶奶之间的亲身体验。在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我也发现有个别学生朝那位女同学看了看,但却没有一个学生能将上周在校园里发生的这件事提出来。我想并不是学生不记得这件事,可能是师生之间的这种事学生自己还是有些顾忌的吧。由于学生没能将这件事提出来,所以课堂上我也就只好结合学生的回答让学生加以讨论。让学生更深层次理解: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站在他人角度看待问题,理解他人。

课后自己还为此感到遗憾不已。没想到在周五放假的时候,指导老师却跟我说那位女学生早饭后给她写了一封道歉信了。

第三篇:初中古诗文教学反思

初 中 古 诗 文 教 学 反 思

西洞中学

马海琴

古诗文对于初中学生来说的确是块“难啃”的硬骨头,课文篇目多,且文中一字多义,容易混淆。然而每次考试中,文言文的比重较大,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在文言文的教学过程中,我也曾经有过困惑:只注重灌输,不重视学生个人感悟;只会死记硬背,不求理解品味的做法还普遍存在。上课时老师一字一句地讲解翻译,学生充当的是记录员。如此这些,导致学生对文言文越来越没有兴趣,有的甚至认为文言文枯燥干瘪,读起来乏味。这种现象弱化了文言文教学应有的功能——让学生从蕴含着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美的千古佳作中领略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汲取营养,古为今用。由于这种弱化,导致了教学目的上的重大偏差,导致了教学效果上的严重削弱,这对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其语文素质极为不利。

4月23日我有幸参加了区教研室组织的《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初中语文同课异构的优质课评选活动,使我获益匪浅,为我以后的教学提了供很好的借鉴,现将一些心得交流如下:

一、激发学习兴趣、唤起参与热情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直接动力。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文言文与现代文一脉相承。学生学习生活中存在大量耳熟能详的成语、名句,学生积累的知识经验,已有的学习方法本身就是文言文学习的重要基础。这些与学生生活、学习息息相关的经验因素,一旦得到重视并被充分调动,文言文与学生的距离感就会大大缩小。

如由“卧薪尝胆”的故事和美国一个自然保护区内鹿与狼共存的故事导入新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在教学方法上实施授“渔”策略

“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文言文教学应“授人以渔”,让学生终身受益。于是,文言文教学,教师讲什么,如何讲很值的一提。

首先,教师的讲不能贪多求全。教师要讲的重点是常用词语﹙包括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义活用﹚、特殊句式﹙包括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等﹚和古代文学常识等三个方面,特别是字词的理解,要结合具体语境,而不是从头到尾一讲到底。三个方面也应有所侧重,做到因文施教。

其次,教师的“讲”要讲究方法。“授”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渔”,可直述规律,如文言文中词类活用现象等句式特点必须教会教透;贯穿到具体语境之中,可比较差异,包括古今词义的不同、词性的变化,让学生懂得“用现代汉语该如何说就行了”,可归纳整理,帮学生做好文言文知识的归纳整理,使之掌握的文言文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由此产生领悟和联想,提高自学能力。

再次。学会摘录。不动笔墨不读书,用摘录或制作卡片的方法积累阅读材料。学习文言文摘录尤为重要,可以指导学生准备常用文言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词义差异、词类话用等卡片,摘抄一些词语警句诗词曲中的名句。在粗知大意的基础上反复诵读。并逐步加深理解,这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也是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

三、以读促悟,重视语感

初中文言文教学的侧重点应在于朗读背诵,词语积累,疏通文段。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一种最有效的手段,朱自清说:“吟诵,对于探究所得的,不仅能理智地了解,而且能亲切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和理法就化为自己的东西。”实践证明,诵读可以让学生领悟到文言文的丰富的内涵,体味到其韵外之致,得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美感。初中的文言文大多浅显易懂,生动有趣,学生较易上口,读之有味。只要教师善于引导,就能帮助学生逐步了解文言的一些语言规律,体味文言特有的语言美,从而激发学习的欲望和热情。充分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来自主学习课文,从初读感知课文内容,到最后读出意境,层层深入,引导学生逐层深入的解读课文,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诵读的方法多种多样:跟着录音读、配乐朗读、集体朗读、个别朗读、两人对读、师生对读、男女对读、分小组读、分角色朗读、多人交替读、竞赛读、接力读、模仿读、自选读、摇头晃脑的读等,引导学生读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自我陶醉、身受感染,读出情、读出趣、读出理、读出思,在读中领悟文言文。激励学生反复诵读,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积累语言材料,从而扩大了知识面,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说话能力,读出“文言之味”,读出感情,激发学生情感,以加强效果。诵读的过程是由口入心的过程,也是逐步深入理解作品的过程。

四、以疑质疑,努力探究

常言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没有“疑”的课堂如一潭死水。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精心设疑,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积极思维,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为此,要着力瞄准以下几点:一是在理解教材的关键处,即那些对学生思维具有统领作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方设疑。如文中“第一段列举的任务有哪些相似之处”来设疑、激疑,激起学生思维的波澜。二是要在无疑处,即学生“见不到处”、“容易忽略处”设疑激疑。如在教学《岳阳楼记》一文的第二段写洞庭湖的全景,用“衔远山,吞长江”,如果把“衔”改为“连”,“吞”改为“接”好不好?在这样的地方设疑激疑,不仅能使学生在思考中顿悟,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良好思维品质。当然,在课堂教学中,尤其是九年级的文言文教学,更重要的是用教师的“设疑”来激起学生“质疑”,引导学生自己阅读,自己思考,提出疑问,在同学的帮助和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深读文本。只有指导学生自读,自思,他们才能以自己之力,了解自己生疏的文言文,以至进入文言文所反映的历史生活中去,真正做学习的主体。总之,文言文教学应多读、读懂文本上下工夫,理解文本的思想感情,吸取精华,剔去糟粕,想办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文言文教学才能真正走出困境,才能切实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

第四篇: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案例研究

深圳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案例研究

一、说明

(一)课程性质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生活的舞台,课堂教学质量与教师、学生的生命质量息息相关。一堂好课,能够在贯彻课堂教学最基本的功能——传授知识的同时,促进人的发展、生命的完善,能够使教师和学生思考生命的真谛、寻找生活的意义、体验生命的情感、感受生命的律动、创造生命的价值和辉煌。既然课堂如此重要,我们就要走近课堂、透视课堂、分析课堂。

课堂的基本要素:纵向看,有课前、课中和课后。课前的核心要素是课堂教学设计;课中涉及到课堂教学环节、课堂教学行为、课堂管理行为、课堂教学类型、课堂教学策略等诸多要素;课后要素主要是教学反思。横向看,课堂构成的要素包括人与物两类。人要素指教师和学生,包括他们的情感、意志、兴趣、爱好、动机、需要以及社会责任感,构成课堂系统的整体格局;物要素包括教材、教具等教学媒体,是一种信息载体。

(二)教学目的

本课程都是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各种典型的、带有普遍意义的问题,既有崭新的视角、入微的分析,又有针对性强的建议,篇篇扎根、点点写实,“即看”则可“即用”,能帮助教师总结经验,提升教学质量,可操作性强,实效性突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坚持让学生独立思考,强调对思维过程进行反思,从而使学生在各个不同的层次上了解自己学习的程度,促进部分学生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同时,还要提倡学生对他人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以便借鉴他人成功的经验。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反思,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内容

课堂导入技能、课堂提问技能、课堂讲解技能、教学演示技能、活动变化技能、课堂调控技能、反馈强化技能等。由教育部认定的学科课程培训专家具体策划、设计,并参与主持、主讲。培训内容以专题为单位进行组织,注重从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出发,旨在帮助一线教师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和困惑。

在培训的方式上突出了培训的层次性和多样化,有课程专家的理论指导,有教研员深入浅出的分析,也有教师的案例示范和心得体会,因此,本培训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可视性。目录

1.如何帮助学生扩大古诗文积累 2.如何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 3.如何引导学生亲近古诗文 4.如何指导学生理解和欣赏古诗文

(四)教学时数

本课程为18学时。

(五)教学方式与时数

1.帮助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以学习任务为中心,以指导性读图、启发性讲解为驱动,以小组交流讨论和活动式练习的方法为过程,进行有针对性地主动探究学习。(6学时)2.抓住本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运用阅读、读图、练习、发现、讨论、活动学习方法,大胆、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6学时)

3.指导学生注重本课中教师所供素材和课本中相关资料的利用,联系所学知识和技能及学生已知信息,进行收集、交流、运用、处理、讨论,训练学习的方法,提高学习的能力。(6学时)

二、本文

第一章 如何帮助学生扩大古诗文积累

教学要点:

那么古诗文积累怎么才能达到这种“无用之用”呢?古诗文是一种特殊的体裁样式,古人大都通过诗歌来描述一种意境,通过这一意境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寄托自己的情思,抒发自己的志向。或咏物,或言志,或描写山水,或抒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不一而足。但无一例外,都是通过事、景、物等来创造意境,表情达意。而这就要靠读者细细揣摩,慢慢体会。通过朗读、感悟,才能体会诗歌的意境,才能达到“无用之用”。而简单识记是不能达到此目的,因此教学中要采取以下一些策略。教学时数: 本章节共6学时 教学内容:

当前语文教学中,每位老师都很重视古诗文的积累。可许多老师都觉得之所以要积累:一是课标中规定要积累,二是要考试。正因为要考试,所以才要积累。这样一来古诗文的积累功利色彩浓厚,而这功利又掩盖了古诗文积累的实质。那么古诗文积累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呢?《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因此古诗文积累的目的就应是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学生基本的语文素养。如果再深入一步,把古诗文积累放在“培养学生基本语文素养”这个大背景下考察,古诗文积累的最终目的就应是着眼学生的长远发展,学习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积蓄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样一来古诗文积累的目的意义自然就明确了,而其基本任务就是背上优秀的名家名篇,其教学核心就应是引导学生鉴赏体验古诗文所描写的意境,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受到艺术的感染和熏陶。

第二章 如何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

教学要点:

传统教学一篇古文的基本过程总是这样:一,字字落实,将文中学生不理解的字词全部搞定;二,句句疏通,将字词连起来,翻译成准确通顺的现代文句;三,整释全文,按“信、达、雅”的标准,将现代文句连成一篇准确通畅又不失优美的现代文。然后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带领学生分析理解课文,岂不知,此时在学生头脑中映现的,已不再是古文,而是完完全全的一篇现代文了。也许这就是学生之所以古文语感难以提高、古文教学少慢差费的根本原因。教学时数: 本章节共6学时 教学内容:

我们怎样理解语感呢?王尚文先生这样精辟的概括:“语感是思维并不直接参与作用的由无意识替代的在感觉层面进行言语活动的能力。它表现为对作用于人的言语作品的内在反应能力,即听和看(读)的能力;也表现为因表达个人情意的需要和适应社会交际的需要而在感觉层面直接生成言语作品的能力,即说和写的能力。”总之,语感是一种个体的语文修养,它是个体在长期规范的语言环境中逐步养成的一种具有浓厚经验色彩的能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它是一种对言语的的感觉,对学生而言,无不可能假装有,弱不能假装为强,钝不能假装为敏。那么,在文言文的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第三章 如何引导学生亲近古诗文

教学要点:

一是琅琅出声诵读法。让学生高声朗诵,力求读得清晰、准确、有节奏,读出思想感情。二是低声慢吟诵读法。要求学生放低声音,放慢速度,轻声诵读,边读边体会,读出诗文抑扬顿挫,回环曲折之美。三是欣赏入境诵读法。教学时数: 本章节共3学时 教学内容:

课标指出: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提高语文基本素养。课标强调了语言积累的重要性,而积累语言材料光靠课内对课文的朗诵是永远不够的。“采得百花酿成蜜”,这句话形象地描述了语文学习厚积而薄发的道理。因此,必须在课外引导学生进行广泛地多层面的阅读积累。

第四章 如何指导学生理解和欣赏古诗文

教学要点:

大多数教师在教学古诗时,一般采用单一的字字解释句句翻译的传统教学方式,往往把一首完整的古诗弄得支离破碎,失去了古诗整体的美感,也使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失去了新鲜感,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探索性。教学时数: 本章节共3学时 教学内容:

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短小凝练,意蕴丰富。它主要以意境这一特殊形式反映社会生活,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感染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初中学生应该“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在古诗教学中引导学生鉴赏古诗的意境对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都大有裨益。

考核要求(1)课程作业考核:全程参加本门课程学习,完成课程作业。其中被指导教师评为合格以上的作业不少于3篇,视其为合格。

(2)研修实践活动考核:“研修实践活动”是学员在学习期间根据课程要求,运用学到的课程知识或理念指导自己教学的实践活动或参与开展的教研活动。学员在学习期间参与活动不少于4次(以上传提交研修成果的方式体现)。其中被指导教师评为合格以上的不少于3次,视其为合格。

(3)网上阅读、研讨的考核:学员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要阅读课程简报和班级简报,同时还要阅读其他学员的作业,积极参与学习研讨活动。每个学员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参与研讨或回复留言不少于8个帖子。回复的帖子要有价值,有原创性、启发性,有针对性,至少有6个以上被指导教师评阅为有价值贴,视其为合格。

(4)发表文章:学员在学习期间,须发表研修感言类文章不少于1篇(800字以上),视其为合格。

第五篇:高中古诗文教学案例分析

经验总结

不行春风,难得春雨

------高中古诗文教学经验总结

黑龙江省兰西县第一中学王春光

自2007年,新一轮的高中课程改革全面开展以来,我们黑龙江省使用的语文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版本,这一版本的教材最大特点是古诗文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从必修1至必修5,几乎有一半的内容与古诗文相关,而且在选修的部分中还有《古代诗歌和散文鉴赏》;同时,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导下的高考试卷中古诗文所占有的分值高达36分,其实学好古诗文提升语文素养,有较高的语言驾驭能力,提高写作水平,分值何止是三十几分。而学生对古诗文有明显的厌学抵触情绪,进而影响到语文学科的成绩。从事教育工作的人都知道所谓的‚木板效应‛,学生们不愿意学习古诗文,其后果可以想象,是十分严重的。

针对这一教学现象,我做出了认真地研究和反思,我认为原因有多个方面:

(一)客观原因

1. 年代的跨度太大,古诗文与‚九零后‛有‚代沟‛。

古诗文产生的年代已经远去,古诗文中的语言对学生来讲,很是生涩难懂,如必修2中《离骚》,必修5中《逍遥游》,选修中《狱中杂记》等等。虽然说《离骚》是我国古代诗歌浪漫主义源头,但在学生看来没有丝毫的‚浪漫‛可 1

言,只是感觉晦涩难解,读起来又佶屈聱牙,没有学习的兴趣。甚至在学习东坡居士的千古美文《赤壁赋》时,学生们不理解‚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有何羡乎‛是什么意思,不是震撼于作者虽遭贬谪却乐观、疏放的人生态度,不是叹服于作者面对生活困境的豁达与淡泊,而是抱怨‚深更半夜干嘛不睡觉,‘夜游’么‛。‚自己睡不着,竟扰得千年之后的人也不得安生(课文要求全篇背诵)‛,听后让人啼笑皆非。

2. 传统文化受到时下流行文化的冲击,淡出了学生的视线。

古诗文从属于传统文化,对九零后的学生而言,除了有时代的隔阂,更重要的问题是受到时下流行文化的冲击,学生不愿意诵读古诗文,却对穿越小说,玄幻小说,校园小说津津乐道,在他们看来,这里有离奇的情节,有缠绵的爱情,而且故事通俗易懂,短时间即可看完,‚效率‛极高;学生不愿意去辨析文言文中词类活用,不清楚‚自我徂尔,三岁食贫‛中,为何明明写着‚三岁‛却要译成‚多年‛,不明白‚君子所依,小人所腓‛中,‚君子‛非‚君子‛,而是‚将帅‛,‚小人‛非‚小人‛,而是‚士兵‛ 的玄妙,却能把‚雷人‛‚白骨精‛‚酷‛‚炫‛新词新语常挂嘴边,自称为‚新新人类‛。

(二)主观原因

1.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有畏难情绪。

学生认为古诗词,尤其是文言文太难背诵,耗时长,费力多,且好遗忘。比如前面提到的《离骚》,好多学生背了又背,但效果不佳。以至于一提到古诗词就昏昏欲睡,提不起兴趣。

2.一心高考,学生的功利性太强。

相当数量的学生很实际,也很功利,他们学习古诗文就是为了考试时的得分。抱着这种应试心理,学生就变得很‚势力‛、浮躁,除了高考的指定背诵篇目,不肯静下心来多读多背,甚至断章取义,只背片段或几句‚名句‛。

但是古典诗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学习古典诗词,从语言的范例中学习语言,能丰富语文素养,培养语文能力。不仅如此,《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阅读与鉴赏中也明确指出:‚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经过几番深思熟虑后,我做了下面几方面尝试,效果不错。

1.突破传统,注重激发学生学习情趣。

课堂教学乃教学活动之本,向课堂要质量,借课堂教学来改变学生对古诗文学习的怠惰状态是从教者不容推卸的责任。为此,我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各个环节的设臵,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授汉魏长诗《孔雀东南飞》时,我给学生播放了江涛的歌曲《孔雀东南飞》,动听的歌词,再配以优美而略带伤感的旋律,让学生们感受到古典诗歌的魅力,以及其鲜活的生命力。在教授《鸿门宴》时,我首先给学生播放了flash《霸王别姬》,其中朗朗上口的歌词,歌者粗犷的嗓音,凄美而悲壮的画面都彻底的‚雷‛到了学生,我抓住这一契机,趁热打铁,说‚当年西楚霸王项羽年少时力能扛鼎,望见始皇出语不凡,‚彼可取而代之‛,何等的骄傲与气魄,随后在巨鹿之战中创下了以少胜多的神话,但是何原因导致英雄末路,自刎乌江,让我们在《鸿门宴》中寻找答案‛。这样学生们都很认真地学习文本,探究项羽的形象性格及最终失败的原因。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认为:‚一堂课上之所以必须有趣味性,并非为

了引起笑声或耗费精力,趣味性应该使课堂上掌握所学材料的认识活动积极化。‛确实如此,通过激趣的方法,让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由被动变主动。

2.开展晨读活动,拓展语文学习空间。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诵读对学习古诗文而言是传统而不失生命力的好方法。我所教班级的学生每天运用早自习二十分钟的时间来诵读古诗文,学生们天天读、周周读、月月读、年年读,在诵读中识记,在诵读中感悟,我坚信诗文中所蕴涵的情感、意境、智慧将像甘泉一样沁入学生的心中,渗入生命深处成为人生中精华与瑰宝。

同时,作为语文教师,我知道这一学科的复杂性,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单看课堂,只学书本是远远不够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为此我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走进了图书馆、书店,在家中上网查找资料,和家人诵读诗文,这样学生们带着古诗文的内容走进生活去观赏自然文物景观,去感悟‚秋水长天‛的廓远,去体悟‚清泉石上‛的意境,使学生走出课堂,形成了广泛地学习空间,让学生感到生活与古诗文学习的息息相关。

3.注重古诗歌鉴赏与写作指导的有机结合。

阅读教学与写作指导,向来都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没有足够的阅读量,硬性地提高写作能力阅读是纸上谈兵,阅读是输入,写作是输出,阅读是吸取养分,写作是放射能量。阅读是一种沟通,前人的思想与行动,现实的动荡与平静,世界的无奈与精彩,生活的苦涩与醉人,无不在阅读中相互融合;阅读也是一种明悟,学习古诗文让学生们明悟:面对多彩的人生既应如诗仙李白一样有‚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自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也应有诗佛摩诘‚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淡定与坦然,阅读让学生借助古诗文既领悟古人的智慧,又将他们变为自己的写作素材,解决学生

‚做人难,作文更难‛的学习现状。叶圣陶说:‚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无论教师讲得多么好,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让他们自学、探究……是无论如何也学不好的。‛为此,在教学中我以课文为媒介,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与写作的学习能力、引导学生进入古文化宝殿去发掘里面无尽的宝藏,进而最大限度地充实了学生的写作素材,使古诗文教学焕发出更加迷人的魅力。

4.举办诗文朗诵会。

在学生对古诗文有一定兴趣的基础上,我捕捉到学生们的‚好战‛‚好胜‛心理,先是在班内组织古诗文朗诵会,随后在班级之间举行‚对决‛,较高地激发了同学们的参与热情。随之活动的形式也不拘一格,不断地推陈出新,同学们有的积极搜找伴奏带,配乐朗诵,有的浅吟低唱,有的载歌载舞,甚至将古诗词改编成有情节,有内容的舞台剧,如陆游与唐婉的《钗头凤》。同学们以诗会友,或朗诵、或弹唱、或舞蹈,各显其能,互相 学习,既深入地理解了古诗文的内涵,又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我一直很欣赏‚没有比行动更美好的语言,没有比足音更遥远的路途‛这句话。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只要用心研究并付诸行动,就一定会有收获。‚不行春风,难得春雨‛,让我们用饱满的激情,炽热的爱心,昂扬的进取精神去迎接教育事业的别样春天。

下载古诗文教学案例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古诗文教学案例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古诗文教学的反思

    关于古诗文教学的反思 章汉小学程明明 古诗文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宝贵遗产。大而言之,古诗文是一个富有民族色彩的古典世界,是文学、艺术的中国特色;小而言之,古诗文是一个人......

    教学案例反思

    《从现在开始》教学案例反思 乐成二小倪乐丹 《从现在开始》这是一篇非常有趣的课文。在本堂课中,学生学习兴趣非常高。我借助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

    教学反思案例

    教学反思案例 教学反思案例1 一、教材简说这是一篇非常有趣的介绍月球知识的文章,从皓月当空的美好景象落笔,说到人类第一次登月后看到的月面,接着列举了一些与月球有关的不解......

    教学反思案例

    教学反思案例 教学反思案例一 1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对绝大多数同学来说,还是比较好,但极少数同学还是比较差。对于灵活性较强的问题,解题能力较差,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欠缺。......

    教学案例反思

    苹果引发的收获 曲才华 “教育犹如在森林里游弋,每天总会遇到一朵奇异的花,一株不知名的草,或一颗耸壑昂霄的大树,带给人欣喜,引起人思考,使得人震撼。”随着社会的发展,课堂的进一......

    教学案例反思

    《背影》教学案例 张海霞 1、教材分析:朱自清的《背影》是中国现代散文的经典之作,至今仍充满感人至深的力量。父亲用自己无微不至的关怀让远行的游子几番落泪,父子之情跃然纸......

    教学案例反思

    教学案例反思本节课是依据考纲对不等式证明的要求,根据对学生的学情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并与备课组老师共同讨论编写的。由于不等式证明在高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在一轮复习......

    教学反思案例

    教学反思案例:《时间》五年级科学第二单元是《时间》,我一直是在思考这个单元应该怎么上,尤其是我认为的重点部分——摆。单元中有《用摆计时的钟》《测量摆的快慢》和《调整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