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写作的方法及经验之谈讲解

时间:2019-05-14 18:00: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时评写作的方法及经验之谈讲解》,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时评写作的方法及经验之谈讲解》。

第一篇:时评写作的方法及经验之谈讲解

时评写作的方法

对时评写作从不认识到认识,从认识到热爱,从热爱到坚持动笔实践,慢慢养成了喜欢写的习惯,从2009年9月开始学习时评写作,五年来,共撰写时评文章700余篇,被人民网、新华网、求是理论网等网站采用650余篇。被全国各种报刊杂志采用294篇,其中,国家级报刊采用91篇(《人民日报》29篇,《中国组织人事报》48篇)。云南日报、甘肃日报、江西日报、湖南日报等省级报刊采用106篇,市级报刊采用89篇。

说实话,对于时评写作,自己是小学生,也正在学习和探索之中,但一直喜欢爱尔兰剧作家萧伯纳的一段话:“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换,每人可拥有两种思想。”就是抱着这样一种交流沟通,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想法,我想准备谈谈自己学习时评写作的一些粗浅感受,旨在抛砖引玉,让更多的朋友出来分享交流自己的写作体会。

网络时评是什么?我的理解是,我们把通过电视、网络、报纸等新闻媒介看到、听到的,或者在工作、生活看到的、听到的,能够引起自己关注的大小时事的感受写出来,发布在网站、论坛、博客之中,即可称之为网络时评。

时评怎么写?结合自己的实践,我有九个方面的粗浅体会,就称之为“九连环”时评写作法吧,因为时评写作是一个整体的“煎熬过程”,原本不可能分开来谈,现在虽然分开谈,但各个部分是相互关联,环环紧扣的,关键还得如“九连环”智力玩具那样,始终相连成串、合“九”为一才行。

一、培养热情谈动力

时评写作,最重要的是要有“热心、信心、恒心”,只有从内心深处热爱时评写作,从思想上树立必胜信心,从行动上始终痴心不改,才能写有所获。

首先要培养“热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热情是最强的动力。如果要在时评写作上取得一定收获的话,就要热爱时评写作。我自己自从爱上了时评写作以后,总有一种写作的欲望,一度时期像着了迷一样,走着,坐着,躺着,都在搜肠刮肚的想写点什么。记得2010年有幸到西藏旅游了一趟,坐火车从青海到西藏,在车上一边饱览青藏高原的美丽风光,一边打开电脑,依靠无线上网卡微弱的信号吃力的打开人民网浏览了当天的新闻,在火车上敲打了一篇时评《创先争优要为“十二五”规划凝心聚力》。只要你感兴趣,你就会舍得投入,只要你投入进去了,随时随地都是写作的“溜冰场”。

其次要培养“信心”。我自己的全日制学历是中专,而且学生时代的强项是数理化,语文是弱项。从事时评写作,应该说基础的“硬件”条件是严重不足的。但因为坚持不懈写,自己的习作还是被各级报刊杂志采用了一些。我想表达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方面老虎们大都是全日制大学本科以上的大学生,很多还是研究生,大家的学历高,语文基础好,要来写点时评这样的小文章应该是卖肉的切豆腐---不在话下。另外一方面的意思是,时评写作并非难以上青天,大家一定要有信心,谈天说地自有哲理,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有一言应记取,文章得失不由天。”不要总担心写不了,写不好,先写起来再说。

三是要培养“恒心”。郑板桥说过:“精神专一,奋斗数十年,神将相之,鬼将告之,人将启之,物将发之。不奋苦而求速效,只落得少日浮夸,老来窘隘而也。”齐白石的弟子郭大伟先生以《毛笔的运用》一书获得纽约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有一次他在美国博物院示范国画,只用了五分钟的时间,就从容地画出一幅荷花写意作品。在场一位美国女士赞道:“画得太好了!仅需要几分钟而已。”郭先生不假思索地答道:“这是五十年加上几分钟!”郭先生的回答令人叫绝。绘画和写作的创作道路是相通的。时评写作是一个积累和沉淀的过程,不要想着一口吃成一个胖子,一定要锲而不舍,持之以恒。一定要多读多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千遍,其义自见。学习时评写作,要多读时政新闻,多读一些别人的时评文章。

为了写时评,我坚持先学习,后写作的思路,主动向网络学习并形成了两个学习习惯,一个是对每天的《人民日报》必看。当天通过网络阅读电子版,收到报纸后再看一篇,对评论文章,还打印一份随身携带,有空的时候拿出来再读几遍,并建立了专门的剪贴本。二是对每天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的头条新闻、高层动态必读,刚学习写时评那两年,我每个周末都会花半天的时间把党网网友声音栏目(现在扩展为评论频道了)刊载的文章读一遍。通过学习党报党网的文章,为写好时评积累素材,奠定基础。多读时政新闻是为了找到时评的对象,多读别人的文章是熟悉时评写作的基本套路。

读完后不是一读了之,接下来就要多观察多思考,要养成勤于观察和善于思考的习惯。生活是一本丰富多彩的大百科全书,基层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宝库。时评写作重点在学会观察和善于观察现实生活,观察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在身边的贯彻落实情况,观察身边的人和事,观察基层干部和群众

反映的困难问题。只有做好一名用心细心的观察者和思考者,才能够从海量信息的“下面”打捞起有针对性、建设性、时代性的评论素材和评论依据。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光看光观察不动手,永远学不好时评文章,写作的最大技巧就是没有技巧。正如鲁迅先生另外的一句名言:“作文怎么写,我说不出来,不过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多写的缘故,此外别无他法的。”

二、有感而发谈选题

我经常听到一些朋友跟我交流“想写,但不知道写点什么?”写什么?从哪里选题,感从何来?我梳理了一下,自己的时评文章主要来自于“十个方面”的感受。

(一)来自于熟悉熟知的领域。我自己写的时评文章的选题90%的是围绕党的建设、创先争优、基层组织建设、群众工作等自己熟悉熟知的工作去思考创作的。例如,创先争优活动我写了20多篇时评。其中有3篇“火柴盒”被人民日报采用,2010年7月,李源潮部长对创先争优活动提出了“营造处处争当先进单位、人人争创优秀业绩的良好氛围”的要求,自己学习了部长的讲话后,有了一些思考,就写了《“上来”与“下去”》一文,先在党网发表,后来被人民日报选用了。

又如,围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我也写了20多篇时评,我举一篇例文,《“还不够”先生就不要请来了》,先被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采用,后来被《湖北日报》刊发。为什么写《“还不够”先生就不要请来了》这篇文章呢?主要是针对教育实践活动中一些领导干部在写自我剖析材料的时候思想认识不到位,总是老调重弹,喜欢请“理论学习还不够,深入基层还不够,调查研究还不够”这“三不够”来现身说法打圆场,针对这个问题我就写了这篇文章。

举这两个实例的目的是想告诉大家,时评写作最好的选题方式应该立足自己熟悉的领域,写自己熟知的事情。这一点对初学时评写作的同志尤为重要。因为你熟悉,你就容易写得出道理;因为你熟悉,你就能够洞察问题;因为你熟悉,你就找得到切入点;因为你熟悉,你就不容易讲外行话。而且,至关重要的是,写自己熟悉熟知的东西,你才能跟得上各级公司的专题节拍,这个你懂的!

(二)来自于生活中的点滴感悟。时评写作是作者思想生活、知识、文字等方面水平的一个综合的反映。现实生活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大世界,在工作生活中我们听到别人的一句话或自己的一些感悟,都有很多会让自己深有感触,你有所感触的东西就是非常值得写的东西。但大部分时候,我们是看到了,看看就过了;听到了,听听就走了;高兴了,笑笑就走了;愤怒了,侃侃就过了。有“感”从来不“发”,我觉得,我们要学会有感而发,我有很多时评文章就是从生活中看到听到的话语中有感而“发”的。

例如《顺着群众的脚印修路》一文的写作,就是我针对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而写的。我们那个县城的旁出现了一个新现象,每天早晚,市民们都喜欢去爬山锻炼身体。那座山原来没有路,最先爬大山的人带着镰刀边爬山边砍开了一条崎岖不平的小路来。随着爬山队伍的壮大,群众发出了希望修路的声音。听到群众的呼声后,政府就投资顺着群众“开辟”出来的这条山路修了一条水泥路。有一天,我和妻子也去爬山,在路上就听旁边有两个老人在边走边聊天,其中一个老人说:“顺着老百姓的脚印修这条路,方便老百姓茶余饭后来爬山。政府办这件事办得好啊!”当时我一听,就觉得“顺着老百姓的脚印修路”这句话非常有意思。在群众工作和社会管理创新的大背景下,这句话折射出新时期群众工作怎么做的问题。我就把爬山过程中听到的一句话与群众工作联系在一起,写了《顺着群众的脚印修路》这篇文章,被《南方周末》于2011年5月5日刊载。

社会大热点下面常常是靠一些具体的小事来支撑起来的,我们要善于以小见大,抓住小事反映大问题,这是写好千字时评的奥妙所在。

再谈一篇文章,《徐州日报》采用的《“仰头”和“低头”之间的变化》。这篇文章也是我自己生活中的体验之作。很多年以前,你到理发店理发的的时候,理发师总让你低着头,或者按住你的头洗发。现在不同了,你到理发店理发是躺在洗发椅仰面洗发。同样是洗发,“仰头”和“低头”之间,不过转变了一个方式,变换了一个方向,你会觉得“仰头”洗发比较舒服,比较人性化。我把这点“小事”与社会管理和群众工作方法联系在一起,从洗发方式的变化去解释群众工作环境的变化。曾几何时,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比较武断,属于“压头式”的,“通不通,三分钟;再不通,龙卷风。”我刚工作的那个年代,乡镇和村社干部在抓计划生育工作,或者收取三提五统、催粮要款的过程中,还存在着“牵牛拉马、上房抓瓦”的现象。现在群众工作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群众“有吃有喝不找你,出了问题来找你。你不解决就告你,解决不好闹死你。”群众工作方法应该顺势而为,更加突出人性化,“通不通三分钟”已经行不通了,现在基层干部应该从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注意自己的形象,注重“和风细雨”“春风化雨”地做群众工作,否则非常容易因为言行举止引发网络舆情。我举这篇文章为例,是想表达这样一个意思,群众工作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你只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随时都会找到新的时评切入点。吃穿住行用,时时产生新论据;柴米油盐酱醋茶,处处都有好文章。

(三)来自于会议中的思考。很多同志在开会的时候习惯于听,不习惯边开会边思考问题。其实,只要你用心,开会也是时评创作选题的源泉。我的好几篇文章都是在会议上听领导讲话而来的感受。

例如,2010年3月,全国各地都在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行总结,研究部署如何巩固扩大学习实践活动成果。自己参加了一个总结大会,在会上听到一个领导要求各级党组织要认真总结,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当时大脑里面就蹦出来一个疑问:“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有没有句号?”顺着这个疑问思考,我写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标点符号”》一文,提出阶段性学习实践活动有时间阶段,要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科学发展永无止境,没有句号,只有逗号;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分号是要分阶段分步骤的落实整改方案;要把活动中探索形成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做法用制度的形式(书名号)固定下来,长期坚持,抓好落实;要通过实际行动赢得老百姓称赞的感叹号等。这篇文章当天被推至科学发展观实践活动官方网站首页首页。

又如,《改进会风要“填海”也别忘“开荒”》这篇时评的写作。我在基层工作这些年的感受是,乡镇以上机关的会开得非常多,村组一级的“三会一课”制度反而坚持得不太好。所以我就写了一篇《改进会风要“填海”也别忘“开荒”》,讲了两个方面的意思,对上面的会议进行“填海”,而有些基层党组织的“三会一课”制度已经荒芜了好些年,反而要“开荒”了。后来这篇文章被云南日

报采用了。题目改成了《关注农村“会荒”》,而且还被评为首届云南日报评论奖三等奖。

或许有朋友会说,你这个是不“专心听讲”,开会“胡思乱想”?我这个习惯是多年沉淀起来的,我习惯在听领导讲话的过程中思考问题,自己觉得这样做有利于对会议内容的吸收和消化。为了“鱼肉”与“熊掌”二者兼得。达到开会和思考两不误的目的,我有两个方法:一是认真作会议记录,保证自己的思想能够不开小差,不掉队,不“信天游”。二是围绕会议主题思考,注意听会议中的新闻点。当听到一句有意义、有感触的话就记在笔记本上,迅速调动脑细胞围绕这句话展开思考,但又不能完全脱离会议思考,边听边思考,边开会边打腹稿。我觉得每一个会议都有参加的意义,因为一个会议的召开总要有它召开的目的。再枯燥无味的会议我们都应该用心去参加会议,真正把思想与会议主题融汇在一起。

(四)来自于发言和报告内容。在基层工作期间,很多时候都需要在一些会议上发个言。有些工作还要牵头开会作安排,单位里面也搞了一个“理论学习大家谈”,每个周五上午都会安排几个同志作中心发言,加之上党课等等。我对自己的每一次发言都很重视,总想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里面把要说的问题讲清楚,除了即兴发言外,每次发言我都会事先准备一下,如果是讲座坚持做一个PPT。为了把发言内容进行概括,我总会先敲定一个提纲,讲些什么?从哪几个方面去讲?有些提纲我丰富了一下,发到了七一社区,例如《大学生村官要从“三情”入手实现“三个转变”》、《 领导干部的长宽高》、《领导干部要做到“三有”》、《创先争优活动要做到点线面相结合》、《农村领导干部要擅长“吹拉弹唱”法》、《组工干部要做到“三让”》、《党员领导干部创先争优的“大小

多少”法》等等,这些都是我在一些会议和培训班上交流的内容,以写促说,以写促讲。以讲促写、以说促写,互相关联,相生相长。把发言稿变成时评文章最大的忌讳是照抄照搬,发言稿的内容可以借鉴其他人一些好的观点、好的论据,但必须要结合本单位本部门的工作实际,结合自己对一件事的看法想法去写发言和讲课稿。

(五)来自于别人的一句话。听君一席言,胜读十年书。很多时候,听到别人讲的一段话会让你有“感”,有感的时候你就要赶紧去写一下感受。我的一些时评文章就是去评价被人的一句话或者一段话的。例如《坐“灰板凳”也是群众工作》一文的写作。我在县上任组织部副部长的时候,准备对新聘大学生村官进行培训。怎么培训呢?我觉得集中坐在教室里面“满堂灌”效果不太好。就租了两个客车把大学生村官全部拉到乡镇去“流动”培训,每个乡镇都去,到一个乡镇先看一个点,然后坐下了请一位村党总支书记现身说法,介绍一下如何做好农村工作,再请乡镇党委书记来介绍如何做好农村工作。有一个乡镇党委书记问了大家一个问题“一些群众生活条件不太好,家里只有几张小板凳坐,上面还有灰土。你去了,是擦一下再坐,还是直接坐上去?”这位党委书记说:“这就是群众工作,如果是觉得板凳太脏了,不愿意做,老百姓心中会觉得你瞧不起他。当农村干部,面对群众的灰板凳,应该拿过来毫不客气坐上去。”板凳虽小,道理很深。我有感而发,就写了《坐“灰板凳”也是群众工作》这篇文章,先被人民网采用,后来还有幸被人民日报“今日谈”栏目刊发。

(六)来自于每天的新闻报道。从新闻报道中寻找时评写作灵感是我时评写作最常用的途径。我在网上养成了一个习惯,对每天《人民日报》、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的头条新闻、高层动态

都会特意读一下。在家里面看电视只喜欢按下遥控器上的“15”——看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在观看新闻的时候我习惯透过新闻进行思考。例如,2010年10月11日晚上,我在家里面通过电视看到一则新闻,中共中央组织部举办的中央和国家机关到省区市交流任职干部培训班11日在北京开班。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为交流任职干部提出了六点希望。看完新闻后,为了强化一下自己对“六点希望”的记忆,就琢磨着写点心得体会。琢磨来琢磨去写了一篇《习近平为交流任职干部开出“六味丸”》在党网网友声音栏目刊发。

其实早在2010年8月份,网上就围绕“领导机关的干部要从基层来到基层去”的高层声音展开过一次比较热闹的讨论,当时我也找了一个点,写了一篇《警惕“第二基层”现象》的评论,该文被党网采用而且被评为当月党网网友声音栏目“思考深刻”类优秀评论。8月24日还被《人民日报》以《“第二基层”现象需警惕》为题刊载。每当我看到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的高层动态中出现与党建工作有关的新闻报道,我都会认真读几篇。而且尽可能对每一篇新闻报道都能够谈点心得体会,盯着人民网和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的头条新闻寻找时评线索是我的一个习惯,既可以动态的看到高层的部署、听到高层的声音,又可以在把中央的精神进行系统思考,消化吸收。对一名基层党务工作者而言,我觉得这种方法非常必要而且大有益处。

有时候,我还尝试把两条不同时间的新闻报道内容放在一起来评论,例如《胡锦涛的信心和温家宝的决心》(2011年5月4日《浙江日报》)一文,就是融合了两条新闻内容,一条是2011年4月29日至5月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天津考察时:“相信大家在政府

帮助下,经过自身努力,一定能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新闻,另外一条新闻是,5月1日温家宝总理在北京的一处保障性住房建设工地看望建筑工人时说:“中央提出要特别关注困难群体和中低收入家庭,使他们住得起房子、租得起房子的决心是坚定不移的。” 又如,今年总书记到北京大学考察时对青年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了“勤学、修德、明辨、笃行”四点希望,寄语青年人,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的养成,“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总书记的“扣子论”形象生动,不仅对青年学生的价值观培养至关重要,而且对领导干部的从政干事创业同样非常关键。在品味总书记“扣子论”的同时,我想起了李克强总理的“膀子论”,今年3月1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与中外记者见面,在回答记者关于改革的提问时,李克强总理表示,改革贵在行动,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我觉得总理的“膀子论”和总书记的“扣子论”有异曲同工之妙,就把“扣扣子”和“甩膀子”放在一起写了《总书记的“扣扣子”和总理的“甩膀子”》这篇文章,当天被推上人民网首页,第二天就被哈尔滨日报采用,后来还被人抄袭在《丹东日报》上刊发。我觉得,在时评写作中,很多时候我们可以多用用这种同类项合并法,容易写出和别人不一样的文章,上稿率会比较高一些。

(七)来自于学习和阅读。青山绿水可以养眼,丝竹清音可以养耳,观书译理可以养心。上网的同时,我喜欢看书,在书中感动自己。去年4月份,针对中宣部理论局、中组部干部教育局开展向党员干部推荐学习书目工作的消息,我写了一篇小体会《推荐好书也要推荐“好书人”》,被党网以《推荐好书也要推荐“读书榜样”》

采用,而且被评为当月党网网友声音栏目“立意较高”类优秀评论。在2010年读过的几本书中,有一本1984年2月新华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读后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而且觉得感慨万千。就围绕此书写了《小中见大——读<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有感》、《把读书作为“大爱好”——从毛泽东的最大爱好说起》、《重读毛泽东的“要讲真话,不偷、不装、不吹”》三篇体会。在自己读书的同时,我还积极倡议,在单位组织开展了“每月读一书”活动,为职工推荐了一些好书,规定每个季度安排一节时间让干部职工对推荐书发表个人感受。读完了单位推荐的《苦难辉煌》一书后还写了一篇《“画”说苦难辉煌》的读后感。在读书中写作我觉得不要面面俱到,要学会选择一个角度,开口小一点去写可能好一些,因为一本书中总有一些情节那怕是一句话会感染我们、感动我们。只要我们去读了一遍,总能够联系生活工作谈出一点体会的。

(八)来自于感动或愤慨。人类之所以成为万灵之首,是因为人类有丰富的感情世界。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人、很多事一直在感动我们、激励我们、影响我们。社会呼唤真善美,网络同样拥有真善美。在互联网上,人们对生活中的好人好事都在大张旗鼓的鼓掌,毫不吝啬的欢呼。在网上,围绕感动自己的人和事,自己的很多网评文章是在感动中去写作的。例如,温家宝总理2010年2月27日下午在新华网与网友进行了亲切交流时的一句话就让我感动,温总理说:“我在中南海25年,可以说是一个没有节假日的人”。那年4月15日,我在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读到了一篇温家宝总理的文章《再回兴义忆耀邦》,读到总理说的:“他的言传身教使我不敢稍有懈怠。他的行事风格对我后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都带来很大的影响”一处,我想起了“温家宝总理在中南海25年没有节假日”的事迹,不仅感慨万千。总理就是言传身教的楷模啊!于是就以温总理在中南海25年没有节假日和《再回兴义忆耀邦》这篇文章为由头,写了《“言传“更要“身教”》一文,发帖在七一社区。后来被5月18日的人民日报刊发,这也是自己第一次在《人民日报》上刊载的一篇文章。

岁月匆匆,时间总是回头看快,向前看慢,2010年有一个人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的名字叫郭明义,估计大家应该不会陌生,他的事迹感动了很多人,我在读了他的先进事迹后,发自内心深处的敬佩他,并发出了自己的心声。先后写了《社会价值多元时代更凸显“郭明义”榜样意义》、《有感于“雷锋传人”郭明义的三件宝》、《郭明义的快乐观值得学习》、《“没有问题”与“不归我管”》等四篇学习体会,其中第三篇文章被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采用。读了2010年8月10日人民日报今日谈《右玉县书记们的政绩观》一文后,自己为右玉历届十八任县委书记“手拉手不放松”的科学发展观、“接力棒”式的正确政绩观所震撼,随后写下了《可贵的右玉精神》、《读右玉县书记们的政绩观有感》两篇文章,《可贵的右玉精神》被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采用,《读右玉县书记们的政绩观有感》一文被《人民日报》8月11日《网友热议<右玉县书记们的政绩观>》一文摘用。

2011年,“草帽书记”杨善洲走出了云南,一辈子坚守共产党员精神家园的杨善洲精神响遍神州大地,我自己在学习中深受教育,写了16篇有关杨善洲精神的评论文章,其中,《杨善洲离我们是远还是近》被评为全国“学习杨善洲 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90周年”征文活动一等奖,《学习先进 永葆本色》被云南日报采用,《原则最好别加“上”》被湖南日报采用,《从焦裕禄到杨善洲》被人民代表报、徐州日报采用,《杨善洲值得大学生好好学习》被湖北日报采用。对重大典型,我们应该深度学习感悟,多角度去评论。此外,在党网刊发的《从一名普通蔬菜种植技术员的笔记本说起》也是由于自己在工作中被一名普通人的事迹感动所写下的体会。感受到的东西你不一定能够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你才能够更深刻的感受它,如果有一天你被一个人、一件事所打动,除了口头发表一下感慨以外,我建议大家把自己的感受用文字记录下来,发到网上,那就是一篇网络时评文章。

生活像一个万花筒也像一个大染缸。看过这样一个小故事,说有一天,墨子带邻他的弟子经过一家染缸厂,看见主人把一缕一缕洁白的丝放进染缸里,立即变了颜色,墨子看到这一情形,非常感慨的说:“丝本来就是多么的洁白呀,可是放进红色的染缸,就变成红色,放进蓝色的染缸,就变成蓝色。我们人刚出生的时候不也很纯洁吗?可是却因为后天影响,就变得形形色色,成为各种各样的人。人上一百,形形色色。这个社会有阳光面,也有阴暗面。我们必须承认这个社会总体上是欣欣向荣,阳光明媚的。但也有潮湿的地方,阴暗的角落。通过互联网,我们能够很便捷、很迅速的看到这个世界每一天发生的事,生活中也有一些人、一些事让我们感到气愤,感到难受。很多网友都在网上对这些社会丑陋现象进行了旗帜鲜明的声讨和入木三分的批判。自己也写了一些这样的文章,像《向“喷绿漆”式的政绩观说不》、《34岁厅官折翅再敲慎于初警钟》等。我觉得我们在观察生活的时候,应该多发现生活的的阳光面,多讴歌一些可以催人奋进的人和事。我始终觉得生活的主流是阳光的,我始终坚信一个盯着阳光面努力的人一定能够成为一个

阳光型的人,不管什么类型的时评文章,我都喜欢读后能够见到文章后面的阳光,我喜欢阳光明媚的文章,我也希望自己的文章能够多一些阳光。

(九)来自于岗位工作任务。活着,工作着,人是快乐的。但现实中,有很多人很多时候觉得工作是一种辛苦而不是快乐,忙碌是一种痛苦而不是一种享受。我大部分时候也觉得工作得快乐轻松,但有的时候同样会有一种“累”的感受。为了让自己工作得更加快乐,我一直努力把自己的工作压力与兴趣爱好尽可能的联系起来,糅合起来,结合单位各个时期安排的专题学习任务和自己手头正在做的工作进行时评创作,努力培养自己对工作的炽热动力。我觉得贴近工作写作有两个好处,一是能够生产时评文章,二是可以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和业务能力。例如,结合创先争优活动,我写了29篇文章,这些文章在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央创先争优网上首发后,很多都被各地网站进行了转载,有的被各省的报刊采用,结合组织部门开展的“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活动,自己先后写了6篇时评,《组工干部讲党性贵在实践》一文还被《中国组织人事报》刊载。

(十)来自于重大新闻热点。中央新闻媒体各个时期都会有一些重大专题宣传报道,网络上也会经常出现一些重大网络舆情,这些重大专题是时评写作爱好者写时评最直接、最实用的题材,写这方面的时评文章写出来容易被网站采用,而且有机会被纸质媒体关注。

例如,2012年1月18日,网友“人称江湖美丽姐”发布题为《1989年出生,2011年7月工作,2011年12月副县,牛呀!》的帖文,质疑2011年武威市面向全国公开选拔(选聘)县级领导职

位有失公允,进入任前公示名单的参选人员简历让人生疑,尤以拟任武威市外事侨务办公室副主任的焦三牛最为惹人注目,该同志1989年7月出生在山西新绛,2011年7月从清华大学毕业后进入武威市凉州区清水乡人民政府工作。

网友“人称江湖美丽姐”称,尽管该同志是清华大学毕业,但是根据2002年党政干部选拔任用条例,该同志根本没有5年的工龄和2年基层工作经验;同时不具有下一级两个以上职位任职经历。“为什么从科员直接到副县级,越两级报考呢?为什么就清华大学的毕业就能报考副县呢?”

网贴发布后,迅速吸引了众多网友围观,不少网友表示“中国式升迁嘛,不必大惊小怪。”但也有网友认为,或许是由于西部地区缺乏优秀人才,该市为了留住人才而不得已为之的吧。

通过关注焦三牛事件的发展,自己有了一些认识,撰写了一篇时评文章《对干部选拔“试验田”提倡围观而非“围剿”》,提出了自己对年轻干部选拔工作是一些粗浅认识,认为要保证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顺利推进,就要在全社会提倡理性“围观”,正确评判。对干部选拔任用的“试验田”,应该提倡和欢迎围观而非“围剿”,对年轻干部提倡“扶上马送一程”,而不搞“拉下马踢一脚”。该文被《光明日报》刊发。

其实,这个就是传说中总公司的专题系列,为了避嫌,我改成了重大新闻热点。

总之,有感而发,感想很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但如何筛掉“芝麻”,留下“西瓜”呢?我觉得还要把握好以下“四看”。一是要看看这“感”的分量,力求深刻。要能“见人所未见,发人所

未发”,写出“人人心中皆有,人人笔下皆无”的意思。二看这“感”的新意,力求新颖。郑板桥语:“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时评写作一定要注意新颖性。主题的新颖,和选择主题的“角度”很有关系。三看这“感”的聚焦度,必须集中。伤其五指,不如断其一指,主题必须专

一、明确。一篇千字文章,主题不集中不好,集中一点谈出深刻的、别人心中想说的但是还没有说的东西很重要。一篇短小时评,说清楚一小点道理就足够了,没有必要什么都想包含进来。

三、争分夺秒谈速度

时间就是时评的生命,时评写作关键是速度要快,否则就变成了昨日黄花。我自己的体会是“时评写作,今天玩速度,明天玩角度,后天玩深度,三天后就不要再写了。”

我给大家举两篇例子说明一下。第一篇是《从总书记七一讲话品读中央用人导向》。2011年7月1日上午10点钟,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当时我在省委创先争优办跟班学习,上午通过网络在人民网自己同步收看了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文字版,总书记在讲话中对干部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我们要以更宽的视野、更高的境界、更大的气魄,广开进贤之路,把各方面优秀干部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要坚持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选拔任用那些政治坚定、有真才实学、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要坚持凭实绩使用干部,让能干事者有机会、干成事者有舞台,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让所有优秀干部都能为党和人民贡献力量。”因为自己长期在组织部门工作,对中央领导对

干部工作的一些讲话要求接触不少,当看到总书记提出的“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时候,自己马上觉得这段话是用人导向的新提法,稍加思考,立即动手对这段话谈自己的认识,到吃中午饭的时候,办公室的同事说:“走,吃饭去了!”我说:“你先去,我还有点事情。”中午12:20左右,我完成了时评《从总书记“七一讲话”品读中央用人导向》的撰写,读了一遍看看没有错别字之后,我把文章发到了七一社区,然后才去吃中午饭。由于这篇文章从写作到网上发布的速度快,7月1日中午12点48分就被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刊发了,当天下午2点钟,新华网制作了“学习胡锦涛‘七一‘重要讲话”专题网页,里面刊发了5篇网友发布的学习体会,该文就是其中之一。而且第二天,该文还被解放日报以《用人导向关乎事业成败》为题进行刊发。

现在回头来看,我觉得这篇时评最大的特点就是抓点快、创作快、发布快,如果当天没有写出来或者没有再网上发布,过几天以后再写,效果就不可能这么好,而且也不可能被《解放日报》及时刊发,所以时评写作,有时候就是要玩个快,新闻出来就要迅速找好切入点,立马写,过几天新闻热度过了,你再来写就成为昨日黄花了。

再举一个例子,《落马书记“手太长”有何警示?》的写作过程。2014年5月6日星期二上午8点30分,我在党网QQ群中看到了相关话题约稿,刚好那天有点时间,就开始阅读新闻、撰写文章,10点零9分的时候完稿并在七一社区发帖,前后1个半小时,这篇文章当天上午被推荐到人民网首页。撰写此文的过程如下:一是全文读新闻、找出评论点,我的评论选题为落马书记“手太长”。

因为新闻中说到“多位干部称其心太狂、手太长”。二是迅速搜素了解相关背景资料。我在网上搜索了解了毛小兵落马的相关新闻报道。大致看了几篇,其中一篇产生了一些论据。他曾称“廉政是我们放手工作的底气。”曾多次要求加强基层廉政建设, 据《西宁晚报》报道,去年年底,毛小兵在湟中县考核工作时就强调,“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严于律己,打好预防针,自觉抵制不良风气和陈规陋习,从小事抓起,从节日抓起,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通过作风、纪律的力量,端正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这些素材被我用到了稿件之中。另外文章中用到两个论据,来源于我之前学习在大脑中印象,就是总书记关于“手莫伸”和“扣扣子”的那两段话。前一个来自于总书记在纪委全会的讲话,后一个来自于前天总书记和青年学生座谈时候的谈话。大脑中有印象,用的时候还必须去网上搜索到准确的论述。注意,引用领导人的言论一定要准确,千万不要出差错。三是确定论述先后顺序。这篇文章共5段,第一段交代新闻由头,从新闻中选择你要论述的对象,简练表述,注明引用的媒体。第二段从总书记讲话要求引出评论中心论点,即——毛小兵“人太狂,手太长”的案例再次提醒各级官员“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第三段论述毛小兵言行不一致的问题。第四段论述“言知之易,行之难”的问题。最后一段从制度上论述,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让领导干部任何时候都“无法伸手”、“无法插手”。这个结构写完后我自己觉得也还有些问题。主要是第二段和第三段感觉有重复,但时间不等人,来不及伤筋动骨了。四是围绕自己的构思装论据、表达观点。这个过程还是比较痛苦,一定想方法用最少的话语说清楚自己的观

点。五是修改。大致框架搭出来,有了毛料以后,逐段逐句逐字进行反复推敲、对比、搞妥。大致这篇文章就这样出炉了。

对话题类时评,有几点体会还要谈一下,一是速度要快,快速阅读、快速搜集素材、快速写作。二是开口要小。我一般对一则新闻往往会先去找一句有感觉的话,盯着一句话去写作,不要面面俱到,企图短时间表达更多更全面的观点。三是材料要厚。功夫在诗外,材料无非就是直接材料和间接材料。直接材料来自于新闻。这个不难。间接材料来自于积累。平时要多看多收集,脑子要有素材,用的时候才来得及。四是注意论据的精当。一篇好的文章,恰当引用领导人的论述有助于增强评论的力量。但一定要注意“搭配得当”,而且要注意“准确无误”。现在回头来看,其实这篇文章除了速度快以外,很多地方没有来得及“精打细算”,很多地方不成熟。

看过一个笑话,古代有个秀才,他写文章写不出来,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在家里面团团转。他妻子在旁边就问他,“你转什么?难道写篇文章比我们女人生娃娃还难吗?”他说:“肯定难啊,你们女人生娃娃是肚里有货,我是肚里无货啊!”这个讲的什么道理呢?就是讲材料,平时大家一定要学会积累材料,书到用时方恨少,如果大家平时不注重积累材料,收集材料的话,到用的时候你肯定就觉得捉襟见肘,左右为难;如果平时你注重材料积累,在写作的时候自然左右逢源哪,信手拈来。材料从生活中搜集到的事实和结论,材料主要分占有、鉴别、选择和使用四个环节。

四、厚积薄发谈材料

一是“占有”材料,重在一个“多”字。韩信点兵,多多益善。茅盾在《有意为之——谈如何收集材料》中说:“采集之时,贪多

务得,要跟奸商一样,只消风闻得何处有门路、有货,便千方百计钻挖,弄到手方肯死心,不管是什么东西,只要可称之为“货”的,便要屯积,不厌其多。”他还介绍了一个“拉拉扯扯”法,就是你定了一个标题,由此及彼,从古到今,迅速在较短时间积累很多材料,然后分析这些材料到底哪些可以用到这篇文章中,我每写一篇时评文章都在竭尽全力,感觉是这篇文章写完以后我再也不会再写其他文章一样,作家秦牧讲过“ 一个作家应该有三个仓库:一个直接材料的仓库装从生活中得来的材料;一个间接仓库装从书籍和资料中得来的材料;另一个就是日常收集的人民语言的仓库。”

二是鉴别材料,重在一个“精”字。判断材料的轻与重,大与小、真与假、典型与一般。精挑细选,用最重要、最有代表性、最典型的真实材料来作为论据,力求实现新材料、新观点、新论据。

三是选择材料,重在一个“严”字。占有材料讲究“以十当一”,选择材料,则要“以一当十”,以“严”为上,矛盾同志在《有意为之——谈如何收集题材》一文中,对材料选择同样用了一个精辟的比喻:“选用的时候,可就要象关卡的税吏似的百般挑剔了;整整一卡车的“货”,全要翻过身来,硬的要敲一敲,软的要扪一把,薄而成起的,还得对着阳光照了又照,一句话,用尽心力,总想找个把柄,便扣下来,不让过卡”。怎样选择材料呢?重点是“四要”,要围绕主题来选择材料,如果你写群众工作的一个题目,搞一个学习型党组织的材料自然是“材”不对题;要选典型的材料,典型的材料往往很容易形象生动地显示事物发展的本质、本源、本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要选择真实准确的材料;要选择新颖生动的材料。

四是使用材料,重在一个“活”字。灵活使用,重要的宜详,次要的宜略;新材料宜详,旧材料宜略;人所难言者宜详,人所易知者宜略。如果你讲的是谁都知道的故事,你说的是谁都懂的道理。编辑怎么会发你的稿件呢?总之,文章的材料应做到博采、精鉴、严选和活用。

五,言简意赅谈议论。

首先力求“短些短些再短些”。一篇千字文章,有一两句话语提升自己,足矣;一篇短小时评,有一两行文字打动他人,足矣。时评文章要有感“短”发,把自己的观点用最精简的文字“亮”出来,我刚学习写的时候,大多文章都写1500字到1600字,后来慢慢的我就只写1200字左右,今年我一直在琢磨如何尽量写600字的短文。因为现在已经进入了读题时代和碎片化阅读时代,如果你再搞个长篇大论根本没有人看。美国有个学者分析过的,现在人们在网上阅读、关注一个事的注意时间量不超过十五秒钟,15秒钟还没有打动他,这篇文章已经失败,我们应该尽可能写短文章,写千字文。现在一些纸质媒体的稿件也越来越短小精干,例如,人民日报“仲祖文”一般就800至1000字,人民日报《今日谈》要求短小精悍,一针见血,文笔流畅,不超过500字,《人民时评》不超过800字,《人民论坛》不超过1200字、《党员论坛》和《党员来信》的文章一般也就400至700字。《甘肃日报》“兰山论语”、“黄河时评”一般800至1200字,江西日报头版“求是”一般500至600字。大家一定要吃透版面需求,有的放矢。当然,文章小并不意味着内容浅,短文写好比长文更难。要尽可能以小见大,麻雀虽小,要素齐全,解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不能邮寄了一个“纽扣”给编辑,却希望人家给你缝一条裤子。

其次要力求“讲自己的话”。七一社区时评大牛罗瑞明先生有一篇时评写作体会,标题就是《时评人要学会讲自己的话》。我们刚学习时评写作的时候一定要学会看别人的文章,2010年的时候,我基本上每天晚上我都抽出点时间到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大概“扫一下”当天采用的稿件,看看人家写些什么,框架是怎么布局的,怎么批评,批评的度和技巧。但“看看”不是“抄抄”,切忌抄袭别人的作品,因为大家都在写都在看,千万不要养成抄袭的坏习惯,要努力消化吸收、逐步学会用自己的话来写文章。

六,层次清楚谈结构

材料解决“言之有物”的问题,主题解决“言之有理”的问题,结构解决“言之有序”的问题。在文章结构安排上,常见的主要有四种形式:

一是三段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个是毛主席说的。提出一个什么问题,接着加以分析,然后综合起来指明问题的性质,给予解决的方法,现在人民日报党员论坛经常采用这个套路,提出个问题分析,然后综合起来提出方法,光讲问题也不行,如果你通篇罗列一些问题,却没有对策和措施,这个肯定也不叫一篇时评。如果你专门去抄名人警句搞些事列没有自己的话也不行。我刚刚说的要学会讲自己的话。刚开始的时候你可以借鉴别人,搞个拐杖来杵着拐杖走。写多了以后你一定要学会丢掉拐杖自己走路。哪怕自己的话语有点粗糙,没有文采都不关键,关键的是自己要先消化吸收,讲出自己的道理,亮出自己的观点。例如《“说了算”更要“定了干”》一文。

二是并列式。并列式,简单说就是步调一致,平头推,齐步走。例如《新班子须做到“五不要”》(载于2012年3月26日人民日

报)这篇文章从“不要埋怨前任,不要标新立异,不要大动干部,不要急于求成,不要墨守成规”五个小标题进行平推式论述,文章先被新华网采用,围绕一个标题打三个到四个“桩”,也就是小标题,然后依次进行论述,“桩”最好三个最多四个,小标题要擦得亮亮的。再如,《有一种官僚主义叫做“笔底生花”》一文,从秘书代“笔”、鞋“底”无泥、无中“生”有、材料造“花”四个方面来批评官僚主义,后来被人民日报以《“笔底生花”要不得》为题刊发。《领导干部的“长宽高”》从领导干部应该“往长处求提升、往宽处多锻炼、往高处多占领”三个方面“齐步走”。《新年送领导干部们“三个有”》,围绕“脑中有政策、心中有群众、手中有典型”三个方面进行“平推”论述。

三是递进式。围绕“由头——意义——问题——原因——措施——思考”进行依次论述,层层递进。先要有由头,就是新闻由头,评论的“靶子”,然后讲一下意义,三是讲清楚问题,问题最重要,四是问题摆出来后进行分析,是思想上的原因,主观上的原因,还是客观上的原因,然后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措施。当然,文章不能千篇一律,有时候你可以集中火力攻克其中的两到三个方面,例如,“问题——措施”、“由头——问题——措施”,到哪山唱那山的歌,总的要做到凤头、猪肚、豹尾。起要美丽,中要浩荡,结要响亮。

四是“倒金字塔式”。在时评文章的结构安排上,最重要的要放在最前面,也就是“立片言以居要”。这句话据说源自于朱元璋之口,有一次,江南发生水灾,地方官员上报了一个灾情汇报材料,洋洋洒洒,皇恩浩荡,到6000多字以后才说江南出现了水灾”,朱元璋大发雷霆,批示各地奏折必须“立片言以居要”,把最重要的要放在最前面。在现在这个碎片化阅读时代,如果一篇文章不能开宗明义,云里来雾里去,像雾像雨又像风,看不明白,自然缺乏让人想看的磁力。我们农村说的一句老话叫做“有肉埋在碗底下吃。”但时评写作必须把肉要放在碗上面吃,最好的东西放在最前面。

七、生动活泼谈语言

一篇千字文章,要尽可能让每个字、每段话都“动”起来,让人耳目一新。具体而言,要做到口语化、形象化、多变化。一要口语化。文章要明白像语言,语言要流畅像文章,学会写自己的话,比如“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些话非常正确也是经过提炼的,用一次可以,天天用自然就形同鸡肋。我们自己看都觉得无味,各路编辑天天接触这些话,自然也烦。我们尽可能用自己的话表述。比如我原来写新班子要做到“五个要”,用“一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不吹我的调,一个都不要”来形容一些领导干部搞一言堂。如果用搞家长制、没有民主这些话来表述,自然就没有这么形象。大家要学会在自己的文章中巧妙引用一些俗语、歇后语,可以增强文章的生动性,比如在《从总书记七一讲话品读中央用人导向》一文中,我引用了“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才无德是废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的顺口溜来作为以德为先的论据,读上去自然就比较生动一些。二要形象化。例如我写《改进文风要练基本功》这篇文章,从染一身“泥土味”、建立三个“小仓库”、善用一口“腌菜缸”三个方面来论述,相对于我其他文章而言,语言就比较形象生动。三要多变化。既要有提炼语言,也要有群众语言;既可以引用历史语言,也可以使用网络语言,既可以巧妙嵌入一两句古诗词,也可以用上一两句流行歌曲。比如,我写《书记当版主,这个可以有》,“这个可以有”就来自

于春节联欢晚会赵本山与毕福剑携小沈阳、毛毛上台表演的喜剧小品《不差钱》。

八、画龙点睛谈标题

常言说:“看书先看皮,看报先看题。”“文好题一半。” 毛主席也说过“凡新闻,标题必须有内容。原题并无内容,不能引人注目。”“标题要吸引人看,这很重要。” 一个好的标题会让文章大放异彩。时评文章的标题最好能够在10个字以内搞定。我写一篇时评文章,大多数时候用三分之一的时间来琢磨标题,标题想好以后,这篇文章准备写写什么、怎么谋篇布局,已经在大脑中有了粗线条的构思,把功夫下在标题上,一是可以增强标题的“诱惑力”,二是可以增强写作过程中的“粘题力”,防止跑题。标题制作不妨多在“五型五法”上下功夫:

一、直奔主题型。直接亮出自己的观点,向读者说明文章中所谈的主要内容。例:《把严肃换届纪律一抓到底》(总公司)、《向“喷绿漆”式政绩观说“不”》(云南日报)、《把“官德”放首位》(浙江日报)、《领导下乡不打招呼值得提倡》(河北日报)、《村改居:换牌子更要换职能》(中国组织人事报)、《善用三件宝》(人民日报)、《党建工作也是生产力》(中国组织人事报)、《杨善洲值得大学生好好学习》(湖北日报)、《多些将心比心和以心换心》(湖北日报)、《群众工作重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中国组织人事报)、《善于“回帖”也是一种领导能力》(中国组织人事报)、《干部监督应该多方互动》(人民日报)

二、他山之玉型。引用领导干部或者普通干部群众的话语作为标题。《“永久”和“飞鸽”都得要》(农民日报)、《别把难处留“后任”》(人民日报)、《多些“婆婆嘴”常敲“小木鱼”》

(中国组织人事报)、《从董必武“要甘当配角”说起》(山西青年报)、《“搭台子”才能“引才子”》(中国组织人事报)、《“说了算”更要“定了干”》(人民日报)、《警惕层层搞“重心下移”》(江西日报)、《去去“车子去不了的地方”》(江西日报)

三、并肩作战型。把两条新闻、两个人、两件事情放在一起论述。《总书记的“扣扣子”与总理的“甩膀子”》(哈尔滨日报)、《胡锦涛的信心和温家宝的决心》(浙江日报)、《从胡总书记的“隆冬供暖”到温总理的“无限忧民”》(人民网)、《从焦裕禄到杨善洲》(徐州日报)

四、诗词歌赋型。诗词歌赋本精练,信手拈来做题目。《“千人计划”为中国梦插上“隐形的翅膀”》(人民网)、《“万人计划”让人才工作走进“春天里”》(人民网)、《包容性增长和科学发展观不是“萍水相逢”》(六盘水日报)、《品味杨善洲的上“善”若水

厚德“绿洲”》(人民网)、《“狱中写诗”的贪官留下“警示深深深几许”?》(人民网)、《民意“步步高”源自干改“实打实”》(人民网)

五、灵活修辞型。灵活使用各种修辞手法制作标题。(1)疑问法。例:《“湘潭神女”事件的查处说明了啥?》(载于青岛日报)、《直接联系群众的脚步往哪里走?》(载于云南日报)《公开差额选拔干部职位趋向高官化意味啥?》(载于江城日报)、《“十二五”要不要带上“十一五”?》(人民网)、《组织工作满意度为何能够“三连增”?》(人民网)。

(2)比喻法。例:《“还不够”先生就不要请来了》(湖北日报)、《“第二基层”现象需警惕》(人民日报)、《群众需要“大棚式”干部》(人民日报)、《直接联系群众的脚步往哪里走》

(云南日报)、《领导干部要能够当好“创可贴”》(定西日报)、《创先争优莫要成了“套娃”活动》(人民网)、《服务平台莫装“声控开关”》(人民日报)、《纪律检查应在干部选拔前》(徐州日报)、《下基层莫成“五大派”》(海门日报)、《让“涂改”干部无藏身之处》(党的生活)《常去看看“最后一公里”》(长沙晚报)。

(3)对照法。对比鲜明,突出所论的矛盾。例:《“上来”与“下去”》(人民日报)、《别总让“一把手”一把抓》(人民日报)、《“仰头”与“低头”之间的变化》(徐州日报)、《“无根树”上挂的是“妄为果”》(郑州日报)、《走基层,下得去还需抓得“活鱼”归》(宜宾日报)、《顺耳更要顺心》(中国组织人事报)。

(4)翻造法。对成语。俗语进行改装、翻造。例:《“言传”更要“身教”》(人民日报)、《下基层不能“点”到为止》(云南日报)、《“兵僚主义”同样害死人》(徐州日报)《“笔底生花”要不得》(人民日报)、《原则最好别加“上”》(湖南日报)《“善其事”与“利其器”》(社会主义论坛)。

(5)谐音法。例:学会管“理”(人民日报)、《“整改”要“真改”》(甘肃日报)、《“作为”与“座位”》(甘肃日报)、《要“贴心”不要“铁心”》(徐州日报)、《年轻干部要重前途莫要贪“钱途”》(人民网)、《“以民为本”更要“以民为先”》(徐州日报)、《简报别成“喜报”》(人民日报)、《有“感”更须实干》(云南日报)、《莫让调研成“调演”》(云南日报)。

第二篇:时评类作文讲解

“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的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

——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写作时评首先要明白的是:既要充满激情,又要富于理性。充满激情就是时评的写作要如同天然气和石油的井喷一样,一冲九天,富于理性就是要以事实出发,理性对待,不能平空幻想。

一、引述事件,简明扼要——扣材是第一要点

时评类文章,在开端处必先引述新闻事件,这是写作的根源所在,立论所在。相当于材料作文的引述材料,在材料作文中,引——就是引述材料作话题,揭示论点或提出问题。它属于“引论”的部分。最好从提出论点的需要出发,抓住材料要旨,用简洁的语言,准确地引述。一般说来,材料不同,引述方式各异:文字多的叙述性材料应概述,精辟的名言警句要复述,寓意深刻内蕴丰富的文字要阐述,漫画型材料要对画面作简洁介绍和扼要阐述。对时评而言,引述的事件应该有出处和来源。

引,一般写在第一自然段,要求从事件中引出恰当的中心论点。那么从哪些材料中引出中心论点呢? 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

一句话:主要是一句名言、格言、警句、俗语,甚至谚语和哲理性的话。例如从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可引出论点“提倡尊老爱幼”。再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可引出论点“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一种现象:如从“逢年过节,大吃大喝,铺张浪费”可引出论点“成由节俭败由奢”;又如从中学生早恋现象引出论点“早恋,成功的绊脚石”。

一件事情:如从一起严重的交通事故可引出论点“车祸猛于虎。生命价更高”。当然,近年的高考,几乎都是材料作文。而材料本身就写了一种现象或一件事情。尤其要认真读懂材料,深刻领悟材料。三言两语,击中要害,干脆利落,恰当而迅速地引出中心论点。

二、分析原因,透析根源——围绕材料议论的最佳手法

探因分析法,也叫因果分析法。这种分析法就是从因果关系上把论点与论据联系起来。具体地说,就是对事例中的行为和结果,沿着“为什么”这条思路,探其根源,发现其本质,使内容逐步深化。

此类分析法常常用“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原来„„”引出探究和剖析事理的文字。

探因分析法的好处是,一可以紧紧围绕材料进行议论,绝不会发生越扯越远的偏离题意现象,二是完全符合“不偏离材料的中心”这个高考作文的考点;第三,增强了材料作文的思辨性。

三、探源本质,哲理思辨延伸拓展议论空间

从根本上说,议论文的主体就是在回答 一个“为什么”的问题。当我们在论证某个论点时,应该开动思维,多追问几个 “为什么”。换句话说,就是把中心论点作为结论去追溯这个结论产生的条件和原因,或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或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从而形成分论点。由于因果联系是存在于一切事物和现象之间的一种普遍联系,因此,运用“追根溯源,探究原因”法切分分论点也是议论文写作中使用得较多的一种方法。

缘其事,析其理,可明得失,辨真伪。例: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死乃是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附: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在这一段落中,考生可以引经据典,充分发挥自己的社会知识面,深挖根源,以及社会影响,对材料和观点进行拓展延伸,使观点深化。

四、联系现实,旗帜鲜明——以小见大,广泛涉猎

(一)联系现实部分在全文中出现的位置

联系现实部分往往在文章的中间或后半部分;也可用于全篇。我们中学生写的议论文,也可以在全篇都联系现实中鲜活的事例,而不涉及历史,这种情况很少;多数都是在文章的后半部分,即在旁征博引古代的一些典型事例或名人名句之后,又联系到当今社会中鲜活的事例;还有的仅仅在文章的结尾之前,联系当前现实情况或自己的实际情况,论证中心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与时代感。

部分联系现实,出现于文章的中间或后半部分

五、提出办法,解决问题——假设分析法见真功

假设分析法即假设材料中能达到的某种结果的条件不存在,将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还可以同时与原条件下的结果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来论证论点的成立。

经典实例——《六国论》: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注意:对语段进行假设分析时,如果举的例子是正面的,那么就应从反面来假设分析;如果举的例子是反面的,那么就应从正面来假设分析。

例:“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蛋,当你画了一个,再去画另一个时,形态又不同了。即使同一个蛋,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其形态也有很大的区别。只有把画蛋的基本功练好了,才能画出更好的画。”达.芬奇老师的谆谆教导,说出了一个真理:基本功训练很重要。由于达.芬奇从师阶段培养了扎实的画画基础,他后来成为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卓越的画家。

试想,他没有扎实的绘画基本功,不能从不同角度观察到同一对象的细微差别,不能发现创作对象随着光影、色调的变化而变化,不能认识到“世界上是没有完全相同的鸡蛋的”,他能创作出被誉为世界画坛一绝的《蒙娜丽莎》吗?那“神秘的微笑”决不可能是信手就能抹出来的。干什么事,都要从打基础开始。俗话说得好,万丈高楼平地起,这也是达.芬奇画蛋的故事给予人们的深刻的教育意义所在。

假设分析法可以多用几个“试问”“试想”的问句,并且注意多角度阐述材料,紧密联系中心论点,就可以使分析更加深入更加透彻。

假设分析法是专门针对材料作文的提出解决办法而设定的,在行文过程中特别受到阅卷者的亲睐。

六、归纳总结,发人深省——三言两语简捷有力

这是文章的最后一段,大部分同学都已经掌握,不在作详细的分析。

熟悉

生活如美人的脸,总是半遮半掩。没有人生来就对生活熟悉。我们在生活的小路上对事物总是由不熟悉继而变为熟悉。人们常说,熟能生巧,我们就应该只掌握熟悉的,放弃一切新的事物而止步不前?

答案是否定的,美好的生活应该是新鲜的,熟悉的事物只会让生活变得单调乏味。因此,让我们果断地放下熟悉的事,去挑战新的事物,去迎接新的自己。

以前的生活对于伊辛巴耶娃来说,可能再熟悉不过了。从小,这位俄罗斯女孩一心为了金牌,为了这梦想坚持不懈地去练体操,就在自己技艺很好的时候,一个残酷的现实等待着她接受——身高已不适合体操锻炼了。可她不放弃,从此改为撑杆跳运动员。时间一天天过去,原本对她很陌生的项目如今已是她的骄傲,一次又一次地刷新世界记录,让整个世界为之震撼!(摆)试想,如果她固执于自己已经熟悉的项目,而没有挑战自己,她又怎会有如今的成功?(析)

又如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在他之前,美国总统一向都是白色人种的领地,黑人总统别说没有,就是想也不敢想。这对于世人也许是再熟悉不过的事情了吧。可是,这位年轻的黑人小伙子偏偏不会就此罢休。凭借自己的努力,终于从著名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学位,为将来竞选总统做了准备。生活总是爱喜欢挑战的人,他终于如愿,成为美国历史上目前唯一的一位黑人总统,为了打破这“熟悉”的社会现状,他终于成功了。

又如在早年时的孔子,一心从政,可是他却处处碰壁,终于没有

成功。于是,孔子毅然地放弃从政的初衷,开始整理和收集古时名作佳篇,自己从中吸取知识。皇天不负有心人,因为孔子毅然放弃自己熟悉的从政之路,挑选了适合自己的文学大道。终于,孔子成为了一代宗师,成为了古今闻名的教育家、思想家,给中国乃至世界不小的影响。

没有人一生下来就对生活熟悉。渐渐地,我们所熟悉的事物越来越多。此时,不妨放下熟悉的事情,去挑战新的事物,让自己的人生不在熟悉而无味中度过,而描绘出自己不一样的多彩人生!

总之,同学们在写作中,要使自己的文章新颖而充满活力,就不要忘记联系现实生活材料,这就要求同学们平日要不断积累材料,“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同学们可以找一本本子,建立“素材库”,通过读书、看报,看电视等,每天往“素材库”里记录一件新鲜事,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久而久之就会积累丰富的作文素材,让自己的作文不断注入新鲜“血液”,让自己的作文写出新意,富有现实意义。

这一部分的写作,字数不要太多,以上只是给大家一个联系现实的方法,实际操作过程中,结合材料联系现实,议论时时时扣住材料,与材料进行对照,才能更好地做到不偏离材料。

明星代言的是与非

在商品经济思想深入人心的今天,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已经成为商家追逐的目标。为了树立品牌,企业不惜重金,把橄榄枝纷纷抛向了明星。随之而来的是明星广告代言的是是非非,这些值得人们深入地思考。

商家:利益与信誉,孰重孰轻

如今,品牌成了人们购物的导向。明星代言是商家提升品牌知名度的重要途径。通过明星代言,商家获得了滚滚财源。但商家是否扪心自问一下:“明星代言真的能掩盖产品的质量问题吗?”当年晋商富甲天下,靠的是一个“信”字。如今,企业要做大做强,靠明星代言是不行的,靠的应是以“信”为中心的文化底蕴,是以“信”为保证的产品质量,是以“信”为光荣的良心。否则,像“三鹿”这样的大企业,以靠明星代言为手段打开市场,赢得消费者的信赖,以获取金钱为目的,忽略了产品质量的严格把关,坑害了消费者,夺取了无数婴幼儿的生命,终将害人害己,自取灭亡。可见,信誉重于泰山。

明星:身家是百姓给的,回馈给社会的是什么

明星靠代言获得豪宅、名车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明星,就是生活在百姓的信任中。诚然,有很多明星本着自己的良心,给消费者一个正确的导向。但在其中,也不乏利欲熏心而不落马者。当年的蚁力神集团叱咤风云,产品品牌深入人心,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赵本山等人。但明星代言在法律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在集团欺骗饲养户被曝光的同时,赵本山等人也公开道歉,承诺退还所有代言费。但消费者要的仅仅是返款吗?业户上当受骗谁人负责?那“良心何在”的疑问,将永远横亘在明星心里,成为永远的道德拷问和良心的鞭挞。明星,你的代言,需要慎之又慎啊!

政府:让百姓用得舒心,吃得放心

在明星代言问题越来越多的今天,有更多的人声讨政府监督不力,惩罚力度不够。的确,我们的法规制度存在很多漏洞,但政府也在积极采取措施。《新食品安全法》的实施,不正体现政府保一方平安的魄力与决心吗?问责制的深入进行,不正展现了人民公仆的风采吗?只要我们给政府以希望与信心,政府一定会还给我们一片蔚蓝的天空。

企业讲诚信和公信,明星讲良心和责任,政府讲监管和法律。给百姓以诚信和责任,看到的将不仅仅是财源滚滚,更是会心的微笑,民众的安康,社会的和谐;给公众以良心,听到的不仅仅是粉丝们山呼海啸的呐喊,更是心灵的沟通与公信;给人民以一个讲责任、讲法律和有作为的形象,将拥有更加宽广的胸怀。那么,我们这个社会将是和谐的社会,人民将会幸福地生活,国家将是永远祥和与富裕,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会早日实现。

【阅卷感言】本文文体鲜明,符合规矩,讲究章法。1.结构独具匠心。开篇直切主题,结合材料抛出问题。三个分论点直接对应明星代言问题的三个主要方面,思路严谨,层次分明,布局合理。

2.富有辩证色彩。在对分论点的论证过程中,态度鲜明,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叙述简洁,分析深刻,或正面说理,或反面警示,叙议结合,析理辩证,很有说服力。

3.语言朴实流畅。文章的语言在平实中见出理性思考的力量,中肯里透露思辨的深邃,行文气韵连贯,详略得当。【档次评分】一类上。内容19分+表达19分+发展19分=57分。【提升点】文章的题目虽然扣住了材料主旨,但是观点不够鲜明,最好在开篇时就表明立场,或赞成,或反对。文章尾段收束略显缓慢,不够自然,略有“喊口号”的嫌疑。

让报刊亭点缀城市

报刊亭,夹着多少市民甜蜜的回忆。他是下班路上的休憩站,是上学途中的加油站,是你我共享时事,关注社会的一方静地。然而,不过几月,421间报刊亭便消失在郑州的街头巷尾,徒留议论与叹息。有人言,报刊亭是城市的负累。然而,为何不让报刊亭点缀城市,成为新的风景线呢?

报刊亭的存在有其必要性与重要性。它是部分市民工作的小窝,是他们留恋并赖以生存的“圣地”。他们并无年轻人的朝气与力量,也无文化人的思维与能力,他们有的只是让报刊传递社会的心以及他们挣钱养家的愿。报刊亭拆除后,他们的心,他们的工作,又将何去何从?况且,报刊亭可谓城市文化的驿站,报刊零售也可谓是城市的一份事业。拆除报刊亭,这种事业便若涸辙之鱼,奄奄一息。城市的文化也便失去了一块重要的拼图,显得残缺。当然,光临报刊亭亦是一些常年奔波忙碌的白领人士了解社会,体验人世的惯用渠道,若失之,便若失去心的一方皈依。故此,报刊亭之于城市,确然不可或缺。

然而,拆除报刊亭同样有其苦衷。正因经营者的文化水平普遍低下及管理不善,报刊亭滥建成为影响城市建设的严重问题。各种交通要道旁,总可见到报刊亭,如一位衣衫褴褛的老者,站立在那,与城市的繁华格格不入。也正因这样一个个的报刊亭仿佛“城市补丁”般接连不断,郑州及某些城市也才选择了拆除报刊亭这样的极端措施。

所以,报刊亭应成为鲜花,点缀城市;而并非补丁,影响城市。让报刊亭成为鲜花,首先便是提高报刊亭经营者的素质,应选择让拥有一定城市建设意识的人担任经营者,并限制经营人群。其次,城市管理人员也应对报刊亭做好规范管理,拆除部分不合规定的报刊亭,而非用极端手法拆除所有报刊亭。北京的古巷尽头,坐落一古典报刊亭,典雅端庄,若一秀丽美人,点缀这座老城;上海大道尽头,坐落一流线型报刊亭,大方简约,若一现代青年,映射出这座新城的蓬勃朝气。真正成熟的城市,即便是简单的报刊亭,也自有其独特的味道。

愿在清幽的小道旁,再见精致的小报刊亭,手捧纸页,眼前心中便是大千世界;愿不只在遥远的回忆里,看见有半分熟稔又有半分新鲜的小报刊亭,轻嗅纸香,秀耳旁,灵魂间,不断的,是那娓娓道来的,我和城市的故事。

让报刊亭点缀城市,让报刊亭回归城市,这是你我的愿望,也是我们身为城市中人,应当为城市做的一点小事。

校服涂画中的个性与审美

一考生

校服作为一间学校的统一服饰,被画上憨厚可爱的机器猫,被潇洒飘逸的明星签名,这一现象不得不令人感慨中学生的奇思妙想,但同时也引发我们深思:各式校服涂画的背后藏着中学生何种诉求?

依我之见,学生在整齐统一的校服上涂画,实则表达了他们张扬个性的强烈渴望。他们对个人独特性的需求在服饰里寻得了突破口。

学校要求学生统一校服,原因无非有二。一是为了杜绝学生间的穿戴攀比,二是为了保证整齐划一的笑容,熟不知这“整齐划一”的理念触动了学生的敏感神经。

在如今讲求个性化的时代,中国传统美学中的“整齐和谐”已不能满足中学生多元化的个性需要。他们拒绝千篇一律的校园模式,拒绝千篇一律的教室构造,拒绝千篇一律的校服校鞋。某种程度上来说,大班教学的教学模式已让学生沦为几十个学生中平庸的一员。当教育使个人独特性丢失,学生们欲图寻找方式挣脱“整齐划一”,防止自己成为教育流水线上疑似“克隆”的商品,避免“相同的短发,相同的校服,相同的校鞋”复制出“相同的人”的尴尬场景出现。究其根源,校服涂画不过是中学生想在茫茫人海中寻找自己的独特位置的方式罢了。

罗素曾说:“参差多态乃幸福本源。”确实,整齐划一的校服难以满足中学生个性审美的需要,不符合现今时代多样化的审美标准。

康德曾写道:“美是一种无目的的快乐。”某种程度上来说,统一的校服遏制了学生自由审美能力的发展。在这个追求“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审美时代,学校却要求学生重拾“千人一面”的审美标准,未免有忽视学生审美教育,限制学生审美自由之嫌。当西方国家的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上课地点时,中国学生依然在为整齐划一的校服发愁,这不得不引起人深思。

诚然,校服涂画展示了学生的个性张扬和审美需求,学生的涂画现象可以被理解,无可厚非。但是,机器猫和明星签名等等涂画内容必须使我们警惕。虽然学生具备了审美能力,但似乎学生们的心理尚未成熟,尚未对美和个性有恰当合适的理解,倘若学生对个性的理解仅限于喜爱动漫和歌手明星,这种审美认识难免有些肤浅鄙陋。

因此,学校应重视学生的审美教育,正确引导学生张扬个性,教育者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教会学生欣赏美比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因为“发现美”才是学生“活得好”的前提条件,而学生的审美教育和个性张扬,绝不能仅限于解决校服涂画一事。

清人赵之谦梦见自己进入了鹤山,仰头一看,空中有一千二百只鹤。梦醒恍然,鹤即是书。一千二百七十九只鹤的激越之美,亦是智慧的聚舞。

追逐个性,尊重审美,亦是智慧的教育。〖简评〗

这是一篇考场议论文佳作。文章紧紧扣住校服涂画这一中心事件,剖析具体深入,内容符合题意。作者认识有深度,思维缜密辩证,文章首先肯定这一行为的合理性——表达了中学生对个人独特性的需求,然后指出校服涂画行为显示出中学生审美认识的肤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学校应该加强审美教育,这有助于正确引导学生张扬个性。文章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引文精当。倒数第三段的表述在逻辑上稍有疏漏,结尾处对主题的回扣稍显不足。

第三篇:社会实践论文格式与写作方法详解讲解

社会实践论文格式与写作方法详解 内容导读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社会的重要过程。它既是学生学习、研究与实践成果的全面总结,又是对学生素质与综合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验。...一、社会实践论文撰写的内容与要求 一份完整的社会实践论文应由以下部分组成: 1.论文题目

论文题目应该用简短、明确的文字写成,通过标题把实践活动的内容、特点概括出来。题目字数要适当,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如果有些细节必须放进标题,为避免冗长,可以设副标题,把细节放在副标题里。

2.学院及作者名称

学院名称和作者姓名应在题目下方注明,学院名称应用全称。3.摘要(有英文摘要的中文在前,英文在后)

论文需配摘要,摘要应反映论文的主要内容,概括地阐述实践活动中得到的基本观点、实践方法、取得的成果和结论。摘要字数要适当,中文摘要一般以200字左右为宜,英文摘要一般至少要有100个实词。摘要包括:

a “摘要”字样; b 摘要正文; c 关键词; d 中图分类号。

4.正文

正文是实践论文的核心内容,是对实践活动的详细表述。这部分内容为作者所要论述的主要事实和观点,包括介绍实践活动的目的、相关背景、时间、地点、人员、调查手段组成,以及对实践活动中得到的结论的详细叙述。

要能够体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有新观点、新思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对实际工作有指导作用和借鉴作用,能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报告内容观点鲜明,重点突出,结构合理,条理清晰,文字通畅、精炼。字数一般控制在5000字以内。

5.结束语

结束语包含对整个实践活动进行归纳和综合而得到的收获和感悟,也可以包括实践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6.谢辞

谢辞通常以简短的文字对在实践过程与论文撰写过程中直接给予帮助的指导教师、答疑教师和其他人员表示谢意。

7.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实践论文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反映实践论文的取材来源、材料的广博程度和材料的可靠程度,也是作者对他人知识成果的承认和尊重。

8.附录

对于某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又具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可以编入实践论文的附录中。

二、撰写社会实践实践论文的准备与主要步骤

实践论文的写作过程应包括以下步骤:收集资料、拟订论文提纲、起草、修改、定稿等。各个步骤具体做法如下:

1.收集资料

资料是撰写实践论文的基础。收集资料的途径主要有:通过实地调查、社会实践或实习等渠道获得;从校内外图书馆、资料室已有的资料中查找。

2.拟订论文提纲

拟订论文提纲是作者动笔行文前的必要准备。根据论文主题的需要拟订该文结构框架和体系。学生在起草论文提纲后,可请指导教师审阅修改。

3.起草

论文提纲确定后,可以动手撰写实践论文的初稿。在起草时应尽量做到“纲举目张、顺理成章、详略得当、井然有序”。

4.修改、定稿

论文初稿写之后,需要改正草稿中的缺点或错误,因此应反复推敲修改后,才能定稿。

三、社会实践论文的写作细则 1.书写

实践论文要用学校规定的稿纸单面书写(必须用黑或兰黑墨水)或用计算机打印,正文中的任何部分不得写到稿纸边框线以外。稿纸不得左右加贴补写正文和图表的纸条,或随意接长截短。用计算机排版、打印一律用A4打印纸。版式要求如下:标题(“小二”“华文中宋”或“黑体”“加粗”居中),学院及作者名称(“四号”“仿宋体”居中,学院名称与作者名称之间应空两格),目录(“二号”“黑体”居中)内容(“小四号”“宋体”),摘要(“四号”“黑体”“加粗”):内容(“四号”“仿

宋”),关键词(“四号”“黑体”“加粗”),正文内容(“四号”“宋体”)。实践论文文中汉字必须使用国家正式公布过的规范字。

社会实践报告”,它的体例、写法目前还无定论,可以参考“调查报 告”的体例和写法。我个人认为,“社会实践报告”应该有以下几部分: 标题:可以是公文式标题,即《关于……的实践报告》;也可以是观点式标题,例如《社会是大

课堂,实践长真知识》。

前言:写出社会实践的参加者、实践的主题、时间、地点。然后用“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

情况报告于下从而过渡到正文。

正文:写实践者根据学校要求应该和自己想要报告的内容,例如:活动内容,经验体会,理性

思考,问题和建议。作为学生应该着重写自己的认识,特别要写出自己的体会,思考后的理性认

识,对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评价。

结语:可以写出作者对此次活动的意见、批评或者建议。

落款:署名和报告时间。写上参加实践者的个人或群体(如班、组),报告完成的时间。

应该注意的是,写作时可以按以上几部分构思,但行文时不要写上“前言”、“正文”、“结语”、“落

款”等字,而要写标题,如“基本情况”、“主要体会”、“几点思考”、“问题和建议”等。

社会调查报告是针对社会生活中的某一情况、某一事件、某一问题,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然后把调查研究得来的情况真实地表述出来,以反映问题,揭露矛盾,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向人们提供经验教训和改进办法,为有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为科学研究和教学部门提供研究资料和社会信息的书面报告。

调查报告的特点体现为:(1 真实性:

它的真实性就是要以事实为根据,不仅报告中涉及的人物、事件要真实,就是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过程、原因和结果也必须真实。

(2 客观性:

客观性,指客观地反映事实,忠于事实,不带有调查者的主观随意性。不能对客观事实随意引申,或不切实际地渲染。

(3 针对性:

社会调查报告就是要有针对性地调查研究一些社会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回答广大群众关心的问题,解决“面”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4)、实效性:(5)、评价性:

一般来说,社会调查报告应该包含以下一些内容:调查的目的、调查的方法、调查的时间、样本的情况、调查的内容、调查表的分析、分析结果、提出自己的看法等等。

社会调查是课堂教学的沿续和补充。教师帮助学生针对实际情况、学校所在的地区特点、不同时期的社会热点、疑点,或联系教材的内容问题展开调查,通过组织学生撰写社会调查报告,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解决疑问。这样有利于开拓学生视野,挖掘学生潜力,培养思维方法,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等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调查前教师要引导学生如何确定社会调查的内容,让学生明确拟定社会调查计划,制定可行的社会调查方案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实施社会调查计划,如何从调查对象处获取有用的资料。调查内容最好由学生自选调查课题,教师审查把握原则问题,学生以个人为单位,也可以自愿四至五名同学结合成一个小组,发现身边的一些问题,进行社会调查,有目的地的去采访、调查。学生还可以通过家长,深入到各行各业进行小范围的社会调查,调查结果才有足够的说服力。

社会实践调研报告或论文参考格式

1.篇名:一般不超过15个汉字(副标题除外)。

2.作者姓名、单位:作者姓名、单位全称、所在省、城市、邮政编码。3.摘要:用第三人称写法(不以“本文”、“作者”为主语),不超过200字。4.关键词:3~8个,以分号相隔。

5.文内标题:要简洁、明确、层次不宜过多,6、层次序号为:

一、(一)、1、(1)、1)。

7.数字用法:凡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各种记数、计量均用阿拉伯数字;夏历和清代以前的历史纪年用汉字,并以圆括号加注公元纪年;邻近两个数字并列连用表示的文字格式

(一 字体:宋体

四级 题:五号, 粗体 正文:五号(三 行距:单倍行距 例如: 一, 村民自治的历史(一 村民自治的概念 1.村民自治(1村民自治

村民自治的概念来源于…… 版面格式

1.加页眉, 内容为:华东交通大学大学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字体为:小五号 2.页面设置(1页边距

上:2.5厘米 下:2.5厘米 左:3厘米 右:3厘米 装订线:0厘米(2页眉:1.5厘米 页脚:1.5厘米(3纸型:A4,纵向 3.注释

采用尾注, 自定义标记为[1],[2],[3]……

例:[1] [美]詹姆斯・W ・沃克.人力资源战略[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23-24 [2] 李强.转型期冲突性的职业声望评价[J].中国社会科学2000(4:20-29 [3] Whyte, M.K.& L.Parish.1984, Urban Life in Contemporary China,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P78-79 注:专著为[M], 报纸为[N], 期刊文章为[J],论文集为[C],学位论文为[D],报告为[R],标准为[S],专利为[P] 4.参考文献

格式同上, 先中文后英文;中文按姓名的拼音排序, 英文按姓名的字母排序.湖南省宁远县九嶷洞村留守儿童问题调查报告

作者:叶望 指导老师:汪灵丹 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内容摘要】留守儿童问题如今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性问题。基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2007年暑期三下乡活动成果和我们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我们针对留守儿童问题在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舜陵镇九嶷洞村进行了实地的调查和走访。在当地人民政府的配合帮助下,我们的实践队员深入到典型留守儿童家中,与他们进行了面对面的交谈和沟通。通过对留守儿童个案的调查以及网上收集的关于留守儿童的原始资料,我们掌握了他们的一些共性,也对他们的家庭教育问题有了清楚的了解,现撰写出调查报告。

【关键词】留守儿童 家庭 教育 调查报告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2007年8月17日—8月22日,我们在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舜陵镇九嶷洞村针对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状况开展了本次调查。宁远县位于湖南省永州市南部,辖

17个乡镇(其中少数民族乡4个,4个国有林场,688个行政村,土地总面积2498平方公里,总人口77.8万,外出打工人员接近30万。其中调查走访的九嶷洞村,人口1390人,396户人家中有200多户有青壮年外出打工,正是由于此地农业人口多,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利,经济发展较缓慢,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放弃了种田而选择出外谋生,因而当地留守儿童的现象十分普遍。

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以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为视角考察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即透过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折射出宁远地区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生活状况、心理状况。在调查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需求,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解决提出合理建议,以期为我们国家未来的发展和建设尽棉薄之力。

二、“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原因

留守儿童问题,不是农村之事,更不是农民工的家庭„私事‟,它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原因。

1、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以及城乡二元分割的教育制度是产生“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原因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出现表面上看是父母外出打工不在身边造成的,其实根本原因在于城乡二元结构管理带来的深层次矛盾。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农业比较利益的下降,工业和第三产业的飞速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向城镇转移,与国家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政策相矛盾的是我国长期以来实施的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和义务教育制度,进城务工农民虽然在城市工作、居住和生活,但享受的是与城市居民完全不平等的待遇。所以这样直接导致务工农民会把自己的子女留在农村,由老人看管。

2、家庭情感教育明显缺位是导致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直接原因

许多“留守儿童”在幼年时期就被迫与父母分离,他们早期无法与父母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在长期与爷爷奶奶或其他亲戚生活的过程中,他们的需要、情感常常

无法得到亲人的反馈,这必然对他们的亲社会行为发展产生不良影响,也易使他们产生诸多心理问题。而一些家长因为长期在外务工,对子女心生愧疚,往往通过钱、物等大量的物质满足来补偿对孩子的精神关爱,而这些孩子在花钱方面又缺乏有效的指导和监督,极易使他们产生错误的价值观而误入歧途。

三、“留守儿童”成长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们发现在调查中的留守儿童一般都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无人看管,缺乏监护;二是家不完整,缺少家教;三是远离父母,缺少关爱。其中:

留守儿童”面临五大问题

一是生活问题:与其他孩子相比,他们缺少父母的照顾,容易在营养状况、身体健康等方面受到影响。特别是在年幼的阶段,孩子的养育、保护显得更为重要,如果不能与自己的父母在一起生活,问题容易出得多一些。比如,在九嶷洞村留守儿童能够按时接受各种预防性

疫苗的比例明显低于非留守儿童。现在大部分留守儿童是由自己的亲戚或隔代老人看管,有的留守儿童甚至实际上就没有监护人。

二是心理问题:由于得到的亲情、情感和心理关怀的缺少,许多孩子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又很少与外界接触。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这些孩子其实特别想和家人在一起,这是他们最大的心愿。由于不能和父母一起生活,久而久之,有的孩子就与家人产生了隔膜和陌生感,内心的封闭、情感的冷漠、甚至行为的孤僻等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容易出现性格上的缺陷和心理上的障碍。

三是教育问题:在我们走访中得知,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家务劳动甚至一些农活都落在了留守儿童身上,不能保证孩子们的学习时间,学习成绩因此而有些下降。临时监护人对孩子学习的督促帮助不够、方法不当,也容易使孩子产生厌学、弃学现象。由于目前农村教育资源不足,教育质量偏低,有些孩子进城后跟不上学习进度,不得不返回农村;有的由于家长不断在农村、城市之间变动,孩子也会随之由“留守”到“流动”再到“留守”,不能及时接续学业。我们调查的资料显示,留守

儿童在小学阶段的入学率相对高一些,初中阶段则呈明显下降趋势,辍学率比较高。更可怕的是,竟在走访中有监护人说出“不可能也没能力让孩子上高中”的话语。

四是道德问题: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家长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往往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儿童的许多行为习惯、道德素养都是在家庭中形成的。由于不能和父母在一起,缺乏及时的指点和帮助,一些错误行为和做法不能及时得到纠正,容易养成一些不好的习惯和道德品行。据当地村支书透露,在该地留守儿童违法违纪的比例明显高于非留守儿童。

五是安全问题:另根据网上公安部门有关调查显示,在被拐卖的儿童当中,流动儿童占第一位,留守儿童占第二位。有些地方出现的女童被强奸的恶性案件中,也是留守女童居多。据报道,在2005年湖南洪灾遇难的12名儿童中,11名都是留守儿童,这说明没有父母的呵护和指导,留守儿童缺乏应变和自我保护能力。

由于留守儿童的家庭结构的特殊性,使留守儿童的生活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残缺的家庭教育给留守儿童的成长带来了一系列负面效应。在九嶷洞村的调查中我们发现了留守儿童生活中存在了以上诸多的问题。

(阅读次数:)

四、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建议

1、家庭方面

加强父母与孩子的沟通,尽可能多和孩子在一起,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不仅是满足孩子物质上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科学的生活习惯、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要单方面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更要注重孩子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针对农村留守儿童中单亲监护和隔代监护情况严重的问题,可以通过兴办农村家长学校,向家长宣传正确的教育观念,亲子沟通方式,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谐发展。家长学校要适应形势的发展,开办临时监护人培训班来加强家庭教育指导。

2、学校方面

要进一步加强幼儿园教育管理机制。幼儿园是直接教育管理学龄前留守儿童的实体,教育措施的制定应当包容更多的关爱帮助学龄前留守儿童的内容,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予更多关怀和呵护。

(1)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增强学校和教师对留守儿童的关爱

班主任要做好留守儿童的摸底工作,将其在校的各方面表现记入档案,及时向监护人和外出务工家长通报其成长情况,形成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教师应承担起家长或监护人的部分责任,多与留守儿童交流谈心,提高亲密信赖程度,给予更多关爱和正面引导。

(2)为与留守儿童沟通提供方便

在学校开通亲情热线电话,为外出务工家长与子女沟通提供方便,并使外出务工家长可随 时与班主任取得联系了解子女学习情况; 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聘请专家或安排有经验的教 师担任心理医生,及时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心理上的困惑。(3)广泛开展有助于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各类活动 如亲子活动等,加强家长与幼儿之间、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交流互动,引导幼儿互助互爱,让留守儿童充分感受到来自集体的温暖。推行寄宿制管理,对部分不能得到有效监护的留守 儿童,可动员家长将其转入学校寄宿,由专门教师负责其饮食起居生活。实行寄宿制管理的 孩子有着相似的经历,对他进行集中管理,不但容易唤起孩子的自信,而且能激发学习热情,增强集体归属感。问卷调查

1、问卷的设置及意图 本问卷共设计有 8 类问题:留守儿童的吃、住、用;与父母联系频率;双休日安排;父母 不在家的困难;学习情况;老师的关心程度;今后的希望;16 个小题。题型为封闭选择和 开放问答两类。目的在于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心理现状。

2、调查的过程与方法 我校一、二年级共 16 个班,每个年级按成绩分为两层。调查中随机抽了两个年级、两个层 次的 8 个班级的 52 名学生。分别以不记名的形式独立作答。并另卷调查了全校“留守儿童” 等情况。

二、现状分析

1、数据的汇总 回收

答卷 52 份,52 份答卷均有效。为了便于统计,只随机统计 50 份。统计具体结果见附 表。

2、现状的分析

(1)留守儿童面大。父母双方外出打工:12.1%;父母一方外出打工:51.8%;单亲和孤 儿:6.2%。[简析]实际上没有父母直接监护的占 18.3%,加上父母一方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总共就占 总数的 70.1%。这些儿童要么缺乏父爱,要么缺乏母爱,当然就极有可能性格发展缺失。尤其在对其管理、生活安排方面缺乏应有的照顾和爱护,由此,他们的很多问题得不到及时 解决,甚至变异滋生蔓延,影响他们自身的发展,影响学校影响社会。(2)监护不能落实。祖父母外祖父母监护占 56%; 无人监护占 26%; 其他亲戚监护占 18%。[简析]隔代监护,一是心理代沟太深,祖孙难于沟通,二是祖辈过度溺爱,百依百顺,三是 没有教育理念;亲戚监护,日子一长,孩子或多或少有过失,只要亲戚批评责备,他们之间 就有可能产生心理隔阂,严重的甚至闹矛盾;没有人监护,不仅这些孩子心理没有安全感,而且很多事情就有可能因拿不准主意而失误。(3)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32%的留守儿童双休日的生活水平与在学校寄宿差不多;人均 每周包括乘车的零花钱 6.28 元; [简析]吃穿住是人生最基本的需求,从上述数据看出,很多留守儿童基本生活都无法得到满 足需求。(4)父母亲情淡薄。36%的留守儿童与父母不是经常联系;与父母双方经常打电话的占 18%;父母经常给我打电话只占 46%。[简析]父母亲情是儿童子心理健康发展的根本元素。这种东西是任何事物都无法代替的。然 而,现在的父母,由于没有教育知识教育经验,有的因为生活所迫,很少关注孩子的心理,甚至连电话就不与孩子联系。这样孩子就感到没有根基没有依靠,没有自主没有目的,如空 中的落叶,时常无所适从。(5)家务劳动繁重。80%的留守儿童在双休日要做家务劳动;52%的留守儿童要在双休日 做饭。90%的留守儿童自己洗衣服。[简析]本来让孩子们劳动可以培养劳动观念,但这些孩子做家务劳动都是在被动进行,因此 对家务劳动大多感到厌倦。同时,有孩子也的确由于学习时间紧而没有劳动时间,有的孩子 还真的有很多家务劳动不会做。这样就给留守儿童带来了心理的压抑和具体的困难。(6)老师关注太少。本期以来,46%的留守儿童还没有老师找他谈过话。[简析]留守儿童应该是我们教师

关注的重点,然而从调查看,我们的教育工作还的确很不到 位,竟有 46%的留守儿童在将近两个月的教学时间里没有与老师谈过一次话,即使是批评 也是如此。

(7)学习压力很大。50%的留守儿童感到学习压力大;30%的留守儿童明显表示学习成绩 不好;部分表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不识字,不能辅导学习,想学好没有条件。[简析]本来适当的压力有利于学习,但留守儿童的压力一是来自多方面,二是压力太大。这 种情况,如果没有人及时为他疏导,就有可能压力变得越来越大,进而影响学习和生活。(8)心理压力太大。60%以上的留守儿童表示为不会做饭,不会洗衣,遇事不能拿主见,思念父母,16%的留守儿童为今后的生活着急,部分留守儿童感到孤独,失望、羡慕别人; 烦恼,既要照顾自己,还要为家里弟妹、外婆的生活安排,家里的大小事务由自己处理;得 不到同学不理解;有时遭别人歧视等。[简析]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儿童进入青春期后,虽然具有了独立意识,但毕竟经历不够、能力不足,对父母还具有很强的依附性。然而,这些留守儿童不会做饭洗衣,遇事拿不定主 意,思念父母,感到孤独、失望、烦恼、得不到理解,遭人歧视,甚至为今后的生活着急,等等。显然,对同样一个十二三岁的留守儿童来说,所担当的负荷肯定是超载的。

三、对策探悉

1、成立自立组织 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在于引导他们建立健康、乐观的心理状态,锻炼独立、自主的生活 能力,从而促进他们自然、顺利成长。据调查,这些儿童中有个别孩子很懂事,能正确看待 自己的处境,认为父母不在身边,我们更应理解父母的难处,更应为父母减少担心,于是觉 得,在家里累点苦点也很自然。因此,我们认为,班级应该成立“独立儿童小组”,学校要成 立“独立儿童”委员会,要选用其中具有独立能力的孩子担当成员,从而扩大他们的影响,发 挥他们的辐射作用,让他们在老师、学校的引导下自己管理自己,从而保障自我锻炼。这样,既可增加心理倾述渠道,增进伙伴之间的友情,又可找到“家”的感觉,同时自己的组织便于 随时请教,随时求助。

2、建立专门档案 从我们的调查看,现在的这些孩子最缺的除了极个别经济十分困难外,最缺的不是财物,而 是情感,尤其是留守儿童。因此,不论是一个班级,还是一所学校,我们都应把他们作为我 们教育的重点,在教育活动中,多关心他们的生活,多帮助她们解决实际困难,多站在他们 的角度看待他们。但从现有状况来看,很多学校如我们调查情

况相似,对其关注不够,有的 甚至漠视了这一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我们认为,不管是班级还是学校必须建立留守儿童 专门档案,要跟踪他们的成长过程,从而保障对他们生活上的必须求助,对心理上的及时疏 导。

3、定期召开会议

留守儿童问题应该是当今教育的新问题,也是当今教育面临的难点问题,而且学生所占比例 大,涉及问题多。因此,不管是学校还是班级,每期都要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留守儿童问 题,要形成会议制度,要通过会议形成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决议和制度。从而保证班级、学 校在决策上的“政策”支持,同时,促使我们把握和突出“以生为本”的教育重心,实现全体学 生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宗旨。

4、设立咨询机构 留守儿童的问题并不全是共性问题,不同儿童往往其问题有着本质的不同,如果从组织的角 度,以集体的活动形式去解决个性问题实际上是不现实的。因而,针对留守儿童的别个问题 和个性问题,学校还要设立相应的咨询机构,一是便于作个别心理疏导,二是便于为遇事拿 不定主意的孩子出谋划策,三是保证了专门途经,如:设立“学生请教处”(或者“独立儿童办 公室”),成立“独立儿童热线”,确定接待时间(如课外活动),委派热心且懂心理的老师负 责接待。

5、师生互结对子 按笔者调查统计,留守儿童、单亲、孤儿一共为 18.3%,班额以 60 人计算,每班不超过 11 名。因此,要保证对这些儿童的关怀真正落实,我们不妨通过师生一对一的互结对子,实施 帮扶。现在的中学,一般都是按 20:1 的比例配备的教师,而且大多数学校都超过了这个 比例,因而,按这样计算,实际上每位教师结对的留守儿童都不会超过 3 名。也就是说,这种做法是既实际又能保证每位留守儿童得到帮助关怀的最后防线。总之,留守儿童是当今教育面临的新问题,新难题,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 引起高度重视,都应做为其工作的重点之一去研究去解决。

第四篇:经验之谈

“经验”之谈

某日,看到这样一则小故事:有一个商人专门卖草帽。有一次因为太累了,就在一棵树下睡着了。等他醒来时,手中仅有一顶草帽。他一看,原来是被一群猴子拿去玩了。他想尽一切办法想让猴子把草帽还给他,可猴子就是不理他,甚至还模仿他生气的样子。这时,商人灵机一动,既然猴子能模仿我生气的样子,说不定也能模仿其他的动作。于是,他把手中仅有一的顶帽草往地下一丢,没想到猴子也学着他把草帽丢到地上,这样商人轻而易举地就拿回了草帽。之后,他又试了几次都屡试屡中,于是就把这个经验告诉了儿子。后来,他的儿子在卖草帽时果然遇到了同样的事。他想起父亲的教诲,也把草帽丢在地上,可没有一只猴子理他。他再试了一次,这次突然跑出一只老猴子,捡起草帽戴在头上,并开口对年青人说:“小伙子,现在都什么年代了,连猴子都开口说话了,你还用那老一套!”这则小故事寓含着这样一个道理:经验主义要不得,它有时会成为我们成功路上的绊脚石。

什么是经验?通俗地说就是由实践得来的知识或技能。人们获得经验的途径不外乎两种:一种是直接获得即指自己在某一环境中、某一条件下通过实践而总结出来的能够指导以后工作的知识或技能。如这则小故事商人所获得的经验属于此类。另一种是间接获得即通过书本、媒介、别人的的传授等途径所学到经验。如这则小故事中商人的儿子从其父亲那所学到经验即属于此类。不管人们获得经验的途径如何,可以肯定的是经验可以在某个阶段、某个时期、某一客观环境和条件下对我们的事业、工作、生活和学习具有指导意义。毕竟这些经验是从实践中产生和总结出来的,“实践出真知”就是这个道理。但这些真知灼见、这些经验并不是可以管长久、管一生一世的。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实践标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说它相对是由于实践自身具有历史局限性。实践总是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下发生的,不免受到这种条件的限制,既然实践存在局限性,那经验就可攵恕D敲矗谙质瞪詈褪导使ぷ髦校降资鞘裁丛蛉梦颐浅晌字埽坑诰橹饕澹烙诖车乃枷搿⒛J胶头椒兀吭蚴嵌喾矫娴模收咭晕饕幸韵录傅悖?/p>

一是错把经验当真理。很多同志片面或错误地理解经验是前人或是自己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经验就是真理。殊不知,这些同志都犯了实用主义的的错误。诚然,某些经验经过长期的实践检验可以转化为真理,如我们说“真金不怕火炼”就是一条真理,不过绝大多数经验是不可能转化为真理的。其实,把经验当作真理的同志只是陷入了一个逻辑推理的怪圈。他们以为经验是有用的,有用的是真理,因此经验就是真理。根据逻辑学的有关原理我们知道,“经验是有用的”是一个有效判断,而“有用的是真理”是一个无效判断,因为它是实用主义的谬误,所以,它推断的结论是错误的,这正如1×0=0是同样的道理,它的结果不可能变成1。

二是不敢打破常规,迷信权威。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是中庸,要求人们中规中矩,不能偏左,也不能靠右。这使很多同志不敢打破常规,不敢向权威挑战,不敢反对本本和教条式的经验。因为不敢,所以就相信,甚至惧怕。认为只要是上级总结出来的经验都是好的,是领导的讲话都是经验之谈,是前人的经验都要全部借鉴和吸收。而这又刚好迎合了某些不想思考、懒于思考的同志的口味。笔者并不是要把经验一棍子打死,而是以为不管是权威也好,领导的传经送宝也好,前人的经验教训也好,或是某些在生活中已成为真理的实事也好,都要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此时此地的客观因素加以区别的分析、吸收、借鉴。如果把别人所有的一切都拿来用之,那就成了鲁迅先生笔下的“拿来主义”了。我们的党之所以能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正是因为不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全部“拿来”,不神化,不迷信权威,而是善于从其中吸收精华,跳出本本和教条式的经验的束缚,结合中国的国情,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来指导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三是不善学习。由于不想学、不懂学、懒得学,所以对前人的经验只懂得生搬硬套,只求有,不求新,只注重“经验”的落实,不注重效果的落实。可以说,这样的经验主义在某些地方大行其道。像此则故事中商人的儿子,就是因为他不善于学习,甚至可以肯定他根本就没有学,忽视了时代的变迁,知识的更新。在他的那个年代,一定有许多种比他父亲那套好得多的对付猴子的方法,而他却只局限于其父亲的老一套,要知道连猴子都懂得学习新知识,都懂得说人话了,他怎么能奢望猴子把草帽还给他呢?可想而知此君愚昧落后到何种地步。我想如果他稍微学一点新知识,掌握一些新的经验和技巧,也就不会落到连最后一顶草帽都丢掉的田地。

;mso-char-indent-count: 2.0”>四是~新闻的负面影响。现在的新闻媒体高度发达,传播面广,信息量大。因为工作的需要,一些好的经验、做法或现场会经常见诸媒体和报纸,这使一些急功好利之徒有机可乘,把别的单位的做法不加思索的搬到本单位,大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最后这些花架子搭不上架,烂泥糊不上墙,结果是劳民伤财,百姓怨声载道。所以说,经验主义有时害死人。而造成这种被动局面,~新闻起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那么,怎样才能辩证地看待经验,真正做到结合实情,总结出有利于党的建设、国家事业的长远发展建设的新鲜经验呢?

首先,要有创新精神。~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段话精辟地概括了创新的科学内涵。经验是我们在某个阶段、完成某项任务等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事物又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时代是不断进步的,要想使现有的经验继续指导我们的实际工作,就必须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紧跟时代的步伐,把握时代的规律,摒弃旧的、阻碍事物发展的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从旧的体制和模式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把经验放到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和时代不断前进的大环境中去检验,这样的经验才有活力,才能经久不衰。创新还需要有敢闯、敢“冒”的精神。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讲道:“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当中,如果我们前怕狼后怕虎,畏手畏脚,优柔寡断,不敢闯,不敢“冒”,就走不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路来。部队建设要发展,要实现“两个确保”的目标,要完成新形势下的新任务,就必须有创新精神,积极进取,完善和总结出适合经济建设的新鲜经验。

其次,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经验在实践中的指导地位。任何经验都是在具体的生产、生活、管理、学习、工作中总结出来的,而这些具体的社会活动和实践又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这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理所当然,经验也必然会随着这些具体的社会活动和实践而发展变化,此一时的经验不一定能指导彼一时的工作,此一地的方法不一定适应彼一地的要求,甲公司的管理模式不一定对乙公司有用。在实践中,要注意把客观条件与主观的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用辩证的态度对待经验,用发展的办法解决经验在实际工作所遇到的具体问题。

再次,要加强学习。工作中没有创新意识,目光短浅,只懂继承,不懂发展,从而使工作出现被动局面,甚至倒退,关键的一点就是我们不善于学习。首先我们要懂得学什么、怎样学。学习当中,不仅要从书本中学,从前人总结的经验中学,更重要的是要在社会生产和实践中学,从身边的点滴中学;学理论,学文化知识,学技能,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丰富知识底蕴。这样才能做到博采天下之众长,补己之短,做到“厚积而薄发”,从而产生创新的灵感、经验的火花。第二要做到勤思考。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意思是说一个人不学习就会迷茫。一旦我们的思想和认识陷入迷茫的境地,就会失去方向,就会无所适从,就不会有创新,就不会总结出新鲜经验。因此,在实际工作和学习中,一定要勤于思考,全方位、多角度地去思考,多打几个问号,这样的学习才有心得、有收获。第三要做到学以致用。学习的目的就是应用。而且只有通过在现实生活和实际工作中的检验,才能证明所思所得是否有用,是否可以变成新的经验,是否可以指导我们的工作。如果只做一个泛泛而谈的理论家,而没有实际的行动,那么所有的理论都是空谈,即使再好的经验或做法也无法付诸实践,这样的学习也就变得毫无意义了。目前,国际国内形势严峻,恐怖势力猖狂,社会治安不稳定因素增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努力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我们只有善于学习,善于借鉴和吸收,善于跳出本本主义和教条主义的框框,立足现有的经验和条件,从自己的实情出发,勇于开拓和创新,善于在解放思想中创造新鲜经验,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使它真正成为我们党、国家不竭的动力。

第五篇:经验之谈

这次能过,我觉得对我个人来说,沪江网校和沪江的老师作用最大。我参加了多次六级考试,成绩都不理想,这次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报名沪江网校学习课程。而且我是10月下旬报名的,一开始疯狂补课,而后又认真按网校老师的要求完成作业,及时跟上进度。同时,我还认真做网校上的每课一练,整理错题本和重点单词、词组、句子的摘抄,我网校中课程全部学完,每课一练也全部做完,老师课程中布置的作业我也认真完成和听讲,做错的部分我又及时查找自己的不足。这其中,我觉得网校老师尤其是谢忠明老师和王茜老师的授课讲解令我受益匪浅,慢慢的,我的感觉上来了,见到六级试题也不是那么紧张了,这个感觉一直保持到考试----我第一次在六级考试中顺利完成答卷,不再像以前那样,到收卷的时候还手忙脚乱。而且回来对答案,印象最深的是阅读理解非常好,正确率较高。阅读这部分,和我以前几次考试相比,平均提高了70--80分!作文也提高了30分左右!只是听力还不是很好,但这对我来说已经非常好了,几个月的努力没有白费。再次感谢沪江网校的各位老师,祝沪江网校越办越好!我也会继续关注和参与的,下一步准备在听力和口语上更进一步,报个班继续提高自己。

准备更高一级的考试,第一次六级就低空飞过,都没有过五百,然后因为要出国考托福,就没有再管六级的事儿,后来觉得分数太恶心不如就再考一次吧,没想到看到题目的时候感到豁然开朗,一点儿也不吃力了,虽然这次还是没有向希望的那样过六百,但也没有特别努力的复习。就这样吧

大家表现的都很好啊!要考口语的同学继续加油了!成绩不理想的同学也不要气馁,总结经验,轻装前行。

看了不少关于四六级的帖子啦,本想写些东西,怎奈我过四六级的经历已经是老黄历了,5年啊!当初备考啊,查分啊,准备口语考试啊什么的,那些记忆,已经被一些更令我纠结的考试所替代~~

不过还是记得一些有趣的事儿,考完四级,成绩不错,但是还想有所提高,半年后我就干脆四六级一起报啦!嚯嚯。

上午考四级,下午考六级,那种感觉~~啧啧,考下来看人儿都觉得像英文字母!

更离奇的是,考下来的结果,四级和上次一样,居然一分儿不差!六级成绩比四级高40多分儿,一度怀疑自己的两个准考证号是不是记反了!

经验还是有的。

首先就是记忆积累。大家都知道英语不是一时一刻的功夫。那时我正在学新概念3,4,每天起早早读VOA,所以对常用句型比较熟悉。不要小看哦,这可是作文的高分的关键,也可以大大节省阅读的时间!

其次就是做真题。不过说实话啊,四六级的真题我总共就做了3套半,考试前两天做的,有天太累,做完两篇阅读就睡了。不过建议大家要是之间紧迫的话,真题乃一大法宝!多做阅读,多查字典,多积累作文的常用句式,关键要细,到考试的时候,你就会觉得:眼前的一切已经熟悉的不能再熟悉啦!

至于口语考试嘛,那是后时间匆忙,再加上自己事儿比较多,所以每天只能抽出1小时时间继续听啊,读啊。BBC,VOA,空中英语教室,李阳疯狂英语==让自己保持良好的状态,当然贵在坚持,等到考试的时候,一切自然进行!

天啊,我居然废话了这么多!大家继续努力吧!

说起来,这是我第一次考四六级之前认认真真复习的吧(四级裸考,过了,第一次六级裸考,也擦边过了,嘿,嘿嘿,)本来想着,反正擦着边过了,可是看着那分数觉得实在看不下去,虽然在别人跟前可以嬉皮笑

脸地说,我擦着边过得~—.,—于是准备再考。

明显要我自己看书的话肯定一开始雄心壮志,然后过阵子书就跟锅垫似的各种派上用场了,额。。

后来看见网校,想想看,出去报名太贵了,还跑东跑西浪费时间,不如上网校,在听过谢老的试听以后更坚定了~屁颠屁颠地问俺妈要了钱,往银行里一存,小鼠标一点,三百大洋就变成六级冲关班了~

一开始吧,就想着利用网校好好学习,别的啥的都木要想,结果,混着混着,混成班长了,认识一堆童鞋~~

俺觉得咱班里的氛围特别浓厚~小雪和助助们发的各种帖子,虽然在后半段的课程里俺就忙着补课了,可是这些帖子都非常有帮助,还有谢老和王茜老师的讲课,原本以为枯燥的六级备考的过程变得生动有趣,舍友常常会被我突然傻笑弄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咳咳。再谈谈别的,自己的学习么,其实说真的,除了网校的课,俺基本上就没干啥好事╮(╯▽╰)╭,做了些真题,哦对了,我觉得有个地方是对俺备考起到一定大作用的是英语的学习环境,我这里当然不是说周围有外国人啥的,而是在这段时间,俺一直跟英语你来我往,GD他..因为我是国贸专业的嘛,所以大三以后还是有英语课的,加上网校的课程,会计考试备考闭关期间的VOA和BBC的听写(虽然就一个礼拜囧),部落里的学习氛围,基本上都还是沐浴在英语学习中的吧,我觉得这点很重要,哪怕你不备考,但是还是要有接触比较好吧~

还有,考试的时候千万木要紧张,静下心做题~(这个我已经不记得当时有木有做到了,可是俺觉得这个也很重要~)

查分总结和给自己和各位童鞋的:(直接把碎碎搬过来)下次考试之前千万木要狂背单词,弄得我写作文的时候脑子里一个劲地乱冒单词,思路全都乱了!作文拖了后腿~下次继续刷分!童鞋们加油~!六级必过!高分过!

最后,还是要特别谢谢娃儿和鱼蛋,三人高端组,谢谢你们~娃儿,乃的专四要加油!相信你的!

谢谢小雪和各位助助,还有各位六级冲关班的童鞋hizen,小尘,hades,DQ,Nancy(其实我最近才跟你熟起来的吧噗噗……)藤酱,肠粉~200号噗……还有好多好多童鞋啊~小景记性八太好~总之~祝福你们!^_^

现在是2011年3月1日11:58,距离查分开始已经过去近3个小时。9点半左右的一个短信直接把俺的小魂魄勾出了课堂,内容如下:

考号31013210210XXXX参加2010年12月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总分为605,听力233,阅读209,综合65,写作98本次1元

第一反应是,我上600了,第二反应是距离我姐的624还很遥远。。= =+

先说说这次考试的经验吧,一句话,我觉得听力和综合做的不错,阅读一般,写作是败笔。

听力:

上学期一直坚持VOA慢速听力,一个学期下来首先底气就比较足,不怎么害怕听力了。你都听了那么多了,再怕就真的怂了。四级听力用VOA慢速材料还是很相关的,感觉语速,词汇都可以了。强推。话说现在要准备六级了,我不确定六级和标准VOA差距有多大,求各位大大指点。

阅读:

四级阅读偏简单,以我目前做CET6真题阅读的正确率低得可怜的现状来看,四级真的蛮简单的,定位什么的技巧用到位就够了,我自己主要是真题累积,没做什么专项练习。总的来说,阅读还是要戒骄戒躁,潜下心来看,我自己就比较浮躁,如果能淡定点,分也许还能高点。现在对于六级阅读特迷茫,目前打算专项突破下了。

综合:

Cloze不是我的强项,但这次做的很顺,估计也是托了VOA的福。完型我做的很快,主要就是语感,多听了自然就顺畅了。

写作:

可能由于不大习惯一上来就写作文,所以这次写的自己都没信心。模板神马的完全属于生搬硬套。我觉得如果可能的话,可以训练下限时写作的能力。特膜拜那些110+牛人~~从分数的巨大差异来看,作文是很有提升空间的。嗯,握拳!

关于备考,我主要用了新东方的词汇书,那本红的,话说这是俺第一次把一本词汇书翻掉页,当然不排除它质量太差,然后HJ的讲义,系统的练习对于增强考前信心是很有用滴,谢忠明老师讲课的元气音也能很有效的防止你开小差。。= =+四级暑期班的同学也都很有爱。CC&虎虎各种给力。有人跟你一起备考就不寂寞嘛。。>////<最后,真题王道。完毕。

好吧,我废话完了,都是一些老生常谈了,备战2011年6月CET6的筒子们,共勉~

贵在坚持,我考前2个月天天做阅读,阅读204,但是因为讨厌听力没有练,听力很低,所以呢,我觉得OVA是个很好的学习工具,每天听肯定有用的,所以,听力不好的筒子们去听OVA吧~~

我是个特别容易慌的人,昨天一夜就为了今天查分的事情,一直紧张个不停,睡不着,和室友聊到凌晨1点才合眼,满脑袋的分数和期盼,让我4点的时候醒了,之后沉沉闭眼做了一个我六级pass的梦,梦到我和四级分数一样,429,但好歹也算是过了.或许真的太想过了,5点过点又醒来一次,之后睡下的时候又做了个大家一起在等成绩的梦,我甚至睡在房车的车顶上,周围一群学子都在等着成绩.最后,7点过伟哥(200号)发来短信,我手机放在床下的,听到铃声心跳突然就加速了,我知道那不是查分的短信的,但就是那么紧张,终于后来还是按捺不住,爬下床,洗洗漱漱,不睡了,免得受折磨.那会儿才7点过点点,比我平时起得都还早,而后一直看老爸老妈浪漫史,用笑点来压制那颗悬着的心.我就怕我那三个月的努力付诸东流,我就怕当初那些看不起我的人可以说:“看吧,看不起你是因为你本来就没有那个实力”.现在回想起来,从四级的429,到今天六级的451,我没辜负我自己,我是个笨人,或许这个分数对别人来说不算什么,而且它本来就算是低分,但是对我来说,它却极其重要,那三个月的学习,让今天的我,不后悔.那三个月,报了沪江的六级班,就开始了每天6:30来电起床听网校或者听写慢V的历程,每天随手一本红皮书,上学校的课也不听,自顾自地看英语(这个大家不要以身试法,顾此失彼,后来会忙翻的),室友都说我是学英语学疯了,但实际相对别人努力的家伙些,我其实不算啥的.(比如网校里一群的猛人)

这次能过,真的真的要非常感谢沪江网校,如果没有这么系统的复习,如果没有那么多同学,如果没能通过它认识几个贴心肝的人,我觉得我真的真的是我大学都白过了那么多了.我没有什么学习的经验,我觉得学习只用反复反复,等待复发而已,每天背点单词,听点听力,跟着网校做点题,练练手,其实很充实很愉快的,过六级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关键在你自己.在使用本套书的时候,建议同学们遵循以下练习流程:

1)完成书上的词汇预习部分,这部分是口译的“热身”,同学们最好利用权威的工具书先把词汇部分翻译出来,如果直接在原文中找,时间是节省了,可是你也失去了自己动手动脑的机会,往往看了答案,第二天就忘记了。记住一句话:No pains, no gains.轻易得来的东西,也很容易失去。

2)拿出课文的配套录音,边听,边在准备好的白纸上记笔记。大约每听完两句话按一下pause。先不要直接做口译,而是看着笔记并根据大脑的短期记忆,复述一遍原文,建议同学们用录音装置,录下自己复述的内容。

3)复述完成后,立刻开始口译,译为目标语,建议同学们录音。录音的最大好处就是让同学们发现不足,比如说自己平时有口头禅的,不录音是发现不了的。同时,录音还可以告诉自己口译用了多少时间,一般来说,两句话的口译时间不要超过30秒,按照口译二阶段考试的停顿时间严格要求自己,考试的时候你才不会觉得时间不够用,一定要对自己狠一点。

4)播放刚才自己复述的录音,和原文做比较。如果你发觉自己的复述遗漏较多,请尝试重做一遍。

5)边听自己口译的录音,边核对课文中给出的参考答案,看看信息的再现度有没有70%以上。如果没有达到这一水平,请做记号,方便再次练习。对于自己口译时碰见的难点,可以再想想有没有一些化繁为简的办法。书上给出的译本往往太过书面化,记住口译最基本的技巧就是解释,事实上一些貌似复杂的表达也可以用我们掌握的4000个最基本的英文单词来口译。

6)一单元练习完成后,对照每单元后面的句子精练,巩固本单元所学的内容。句子精练中所选出的句子,就是这一单元的精华,请同学们务必要熟练地口译这些句子。

如果同学们能严格按照我们提供的步骤进行口译练习,口译能力肯定会有质的飞越。脚踏实地的学习态度是学好口译的保证。

下载时评写作的方法及经验之谈讲解word格式文档
下载时评写作的方法及经验之谈讲解.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经验之谈

    题外话: 手头的事情忙得差不多了,终于可以静下来写一写自己的经验了,刚从返回郑州,看到论坛上新出现不少经验贴,我今天也写下来,希望对大家也有帮助。 复习的时候,我每隔两个月就会......

    经验之谈

    初次接触成功后(一般指拿到电话),接着就是要约出来見面了。至于能不能约出來,就得看女孩子的心态。 她对你有意思,不见得会和你出来(可能有男朋友)。对你沒意思,可能也会和你出来(混......

    平盟刘老师讲解高中议论文写作方法

    年级:高一 科目:语文 听课时间:2010年11月27日 听课人:耿某 本次辅导刘老师主要给陈同学讲解了语文写作的技巧和方法。刘老师和蔼可亲,通过短时间关于语文学习的交流,消除了陈同......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15种公文写作方法讲解及案例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15种公文写作方法讲解及案例 公文写作一直是困扰广大考生的难题,一是对格式糊里糊涂,二是对内容模棱两可。面对这样困境的同学们打开这篇文章就对啦,中......

    2012考研经验之谈

    研究生毕业已经快2年了,回想自己备考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经历,曾经的辛苦似乎不再那么清晰,但支撑我的信念一直没有改变过,那就是:心态决定成败! 其实80%的大学生都有过考研的想法,但......

    经验之谈(精选5篇)

    “经验”之谈某日,看到这样一则小故事:有一个商人专门卖草帽。有一次因为太累了,就在一棵树下睡着了。等他醒来时,手中仅有一顶草帽。他一看,原来是被一群猴子拿去玩了。他想尽一......

    司法考试经验之谈

    首先感谢学法网上去年此时发表过司考经验的前辈,因为我是完全从零学起的,又没报班,全靠这些前辈的经验摸索前行而取得了成功。同时也鼓励下0基础的同仁们,只要认真去学,一次就能......

    预算员经验之谈

    预算员经验之谈有人说,学预算两个月就会,但是精通十年未必,是这样吗? 如果你要是会读图,能读懂,并且对建筑名词了解,则学习预算是很快的。比如说做建筑预算,包括土方、结构、装饰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