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年江西高考满分作文及点评(二)[定稿]
2012年江西高考满分作文及点评(二)
江西高考满分作文:知足,快乐之源
我非常认同,要常看看自己所拥有的,不要老去想自己这也没有,那也没有,似乎别人什么都有等等,老想自己没有什么,没有什么,就是痛苦的渊薮,而知足,才是快乐之源。
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多了还想多,有一百万了,就想有一千万、一万万&&正所谓欲壑难填、人心不足蛇吞象。总想如何让自己多起来,自然就要劳神费思、投机钻营、挖空心思,甚至会去不择手段等等,这样的话,人还会快乐么?还有快乐么?无论他得到了还是没有得到,都不会快乐,都只能是痛苦。
在我们这个社会里,这样的例子是举不胜举的。就在我们住的这个小区,有个富豪经常出入(大家猜,是出入其一个情人的住处),富豪表面看上去是光鲜的、排场的,可实际上,他痛苦不堪,为什么?听说,子女在你死我活地争夺他的财产、三个情人都要他天天陪伴、老婆这边又要想办法遮掩安抚、生意场上又明争暗斗&&这个富豪还不到六十岁,可是他全身的零件都基本上出现了毛病。如果说这个例子不典型,那么,再看看香港富豪们的家产**,先后有女富豪龚如心的家财争夺战,有富豪何鸿燊的家财争夺战,有郭炳江、郭炳联、郭炳湘兄弟的家财争夺战,甚至你别看李嘉诚表面上早早对家产作出分配安排,其实他的两个儿子也在暗地里争夺&&不能说以上这些富豪不富有,可是他们快乐么?
衡量快不快乐的标准,决不能只看财富只看拥有,而主要看观念。知足的人,往往就是快乐的人。
邻居刘大爷,鳏夫一个,穷困不堪。家里除了一台黑白电视剧外,基本上是家徒四壁。可是,刘大爷整天乐呵呵的,有说有笑,还经常帮助周围的人,有人开玩笑说:刘大爷,你不觉得你活得窝囊么?刘大爷却毫不掩饰地说:我是穷,但我不偷不抢,我靠自己劳动吃饭,我满足,我开心,我有什么好窝囊的?
是啊,知足的人,寡欲的人,什么明争暗斗呀、斤斤计较呀,患得患失呀&&统统都与他无关,他满足于自己的拥有,高高兴兴,快快乐乐,幸福赛神仙。
古人云:知足者贫贱亦乐,不知足者富贵亦忧。知足是天然的财富,奢侈是人为的贫困(希腊谚语)良田万顷,日食一升;广厦千间,夜眠七尺。一饱之需,何必八珍九鼎?七尺之躯,安用千门万户?知足常乐,快乐之源也。
【满分作文点评】知足者贫贱亦乐,不知足者富贵亦忧,最后道出知足常乐,快乐之源的人生大道理。
江西高考满分作文:要知足也要不满足
有人说,不要老想着你没有什么,而要想到你拥有什么;也有人说,不要去想着你拥有什么,要想到你没有什么。细细想来,确实如此。当你失去的时候,不要耿耿于怀,懊恼不已,不如享受自己已有的,也许会轻松许多。当你已拥有了自己渴望的东西,回顾一下,是否失去了什么,还欠缺什么,切忌不思进取。
面对苦难,知足让自己更加愉悦地去克服它。知足常乐,知足,苦难的止痛剂。
双腿瘫痪,终身只能与轮椅相伴,史铁生终究只是个普通的人。他不是神,有过迷惘,想过轻生,但他终究是战胜了自己。尽管自己不能像刘易斯那样在赛场上跨过鲜红的终点线,但自己还有头脑,还可以畅所欲言。他把自己的所思所感,化作一泓沁人心脾的清泉,浸润着世人那干渴的心灵。正因为知足,他乐观地面对苦难,从容地面对死亡。如果当初他屈服于苦难,不懂知足,又何来今天。
如果这一生不幸,我希望有来生,如果这一生是幸福的,我今生已是满足的了。是啊,没有高官厚禄,但我有怡然自得、无拘无束,没有健全的身躯,但我有灵活的大脑。知足让自己活得更潇洒。然而,面对苦难要知足,却不代表凡事都安于现状,不思进取。锐意进取,不满足于一点小小成就,才可能绽放人生的光芒。
同样的起步,却有不同的终点,原因在于取得成绩时的态度,沾沾自喜终究止步不前。明确目标,更加不懈地为之奋斗,才可能达到成功的彼岸。
面对成绩,不满足让自己更加充满斗志。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拿破仑的话告诉我们,不满足是成功的前提。爱迪生用智慧点亮世界,袁隆平用汗水使饥饿远离,贝多芬用血泪感动世界。是什么让他们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是不满足。不满足让爱迪生实验几千次仍不言弃;不满足让袁隆平田间挥汗,几十年如一日;不满足让贝多芬失聪后仍不舍不弃。知足,让伤痛化为力量;不满足,让平庸蜕变为伟大。知足却不满足,让人生的麦田收获迷人的黄金。
【满分作文点评】知足却不满足,让人生的麦田收获迷人的黄金,对人生的感悟深刻独到!
江西高考满分作文:不断追求,不断进取
不要老想你拥有什么,要常想想自己没有什么,我对此言特别有感触。我觉得,一个人,的确应该常常想想自己没有什么。
想自己没有什么,是侧重于学业或事业、精神或灵魂等等方面而言的。通俗地说就是,人要不断地追求,要不断地进取,才会越来越进步,越来越完美。
同样是人,为何会有差别,会有高低不等呢?主要是看人的自身努力、进修等如何。人,从娘肚子里生出来,基本上没有什么区别。但越长大区别就会越明显,为什么呢?因为后天的进修、学业、追求等情况不同。为什么有的人成为了贤人、伟人,而有的人却止步于凡夫俗子、芸芸众生呢?都是后天学不学习,努不努力,追不追求,进不进取使然。
常常想想自己没有什么,自然就会促使自己去不断地追求,不断地努力,不断地进取。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也可以说是多想想自己的短处,自己的不足方面。反省,才会进步;自满,永远是止步。
曹操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高尔基说: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发展得越快。雪莱说: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你自己。贝利一生共踢进了一千多个球,记者问他哪一个最精彩,他说:下一个&&
我平时最喜欢《周易》中的一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通俗地说就是,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我还喜欢另外一句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人只有在不断地追求中才会感到持久的幸福和满足。追求永远超过狭小生活圈子之外的更有用的东西。
没有追求的人,必然是怠慢的。让整个一生都在追求中度过吧,那么在这一生中必定会有许许多多顶顶美好的时刻。追求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的动力,而没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象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
【满分作文点评】不要老想你拥有什么,要常想想自己没有什么,通过一句经典语句,扩展出不断追求的动力。
第二篇:2011江西高考语文作文满分作文和点评)
2011江西高考语文作文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灾患),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惭愧)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尽心下》)
孟子认为君子有“三乐”,其实,这也应当成为我们今天崇尚的人生之乐。请选择“三乐”中的一乐作文。要求:(1)写议论文或记叙文。(2)题目自拟。(3)不少于700字。(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范 文】
母亲安好,便是晴天
一草一世界,一家一本经。母亲是一个急性子,暴脾气,只要她一生气,我们家的天空一定是“雷雨交加”。每每这时候,母亲一屁股坐在沙发上开始“连珠炮”:“叫你不要抽烟,你却偷偷地抽,别人都告诉我了......还有你,这个死丫头,昨天晚上跑哪疯去了,这么大的姑娘了......”父亲便小心翼翼地做着家务,我便躲进自己的房间听MP3。唉,其实我也知道,妈妈都是为了我们好,可是那个脾气......想起孟子曰,“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我感觉我的快乐总是缺了点什么东西似的。
那年暑假,我和父母到乡下外婆家避暑,一个夏天的傍晚,夜幕落下,有点点星光,零星地闪耀在夜幕上,洒下微弱的光芒。门外稻田里,百虫齐鸣,此起彼伏,奏出一曲乡村交响乐。父母都出去会朋友了,我静静地依偎在外婆身旁,听她讲我妈的故事......乡村的夜不同于城市,没有灯火通明,没有车马喧嚣。在这里,有的只是绵延不尽的寂静和如墨汁染过一般的黑。一切都是那么寂静和祥和,美好得有些不真实。突然,一个不好的消息传来,恍如晴天霹雳,惊慌了我和外婆。我抓着电筒,扶着外婆,高一脚低一脚地奔出家门。
原来父亲和母亲一路摸黑走回,在快要到家的时候,刚转过一道弯,一辆摩托车迎面冲来。因为摩托车司机喝醉了酒,没有开车灯,夜太黑,父亲和母亲都没有看清楚摩托车。猛地一阵冲击,母亲便被行驶的摩托车撞倒,她头撞在墙角,鲜血直流,不省人事......顿时,我感觉自己的天空乌云笼罩。赶到时,我的脑子一片空白,既不知道该怎么做,也不知道该做什么,只是蹲在地上抱着妈妈不停地哭,直到救护车来把妈妈接走......接下来的几天晚上我都做噩梦,在梦中被吓醒,然后又在哭泣中睡去。直到医生告诉我母亲并无大碍,才稍稍平静,远处的天空也露出一丝阳光。也正是那时,我才真正明白父母对于我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此后,我常想,倘若那个时候我失去了母亲,如今的我又将会是怎样?“有妈的孩子像个宝,没妈的孩子像根草......”我不敢往下想。尽管她常常数落我的不是,常常逼着我完成各种作业。但我离不开她!鲁迅先生写母亲,写他在母亲离世之后细细回想,心理竟是那样的温馨而又失落。在鲁迅先生的童年,母亲给了他那样多的母爱,而在先生的后半生,却已没有了母亲的身影,该是何等的悲伤和失落啊!
海子说:“我有一座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而我的耳畔,却常萦绕着那英的歌:“春暖花开,这是我的世界;每次怒放,都是心中喷发的爱。风儿吹来,是我和天空的对白,其实幸福,一直与我同在。” 我的内心深处,也无数次在祈祷:母亲,你若安好,便是我的晴天!
【名师点评】
这是一篇记叙文,作者写的是父母俱存之乐,文章洋溢着浓浓的亲情。作者采用先抑后扬的方式,构思很巧妙:起初因母亲的脾气而“感觉快乐总是缺了一点什么东西似的”,后来母亲经历了车祸,作者才真正醒悟母亲的重要,懂得亲情才是快乐的基础。文章标题采用象征的修辞手法,以“晴天”象征家庭的和谐与亲情的快乐,开门见山地点明了亲情与乐的关系。文章心理描写细腻,真挚地表达了作者对亲情的转变与依恋,而对景物的描写还暗示了情节的发展。
标题起得好,巧用象征,以晴天象征亲情的快乐。
第三篇:高考满分作文及点评
2012年广东卷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醉心于古文化研究的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他愿意出生在公元一世纪的中国新疆、因为当时那里处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和中国文化等多种文化的交汇地带。
居里夫人在写给外甥女涵娜的信上:“你写信对我说,你愿意生在一世纪以前....。伊雷娜则对我肯定地说过,她宁可生得晚些,生在未来的世纪里。我以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有用的生活。”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根据南方日 报微博提供)
四篇满分作文及点评
《我爱这时代》
我也偶尔会在文章里,畅想未来斑斓的图景;我也偶尔会在白日梦中,痴想如果我回到古代会有怎样的奇遇。但是如果时光穿梭真的能够实现,如果有人邀请我迁居到另一个时代,我一定会坚定的告诉他:我不愿意。
因为我爱这时代。
我爱这时代,因为我的根在这里。我已经习惯了这里的电视、电脑、洗衣机,习惯了和好友在电话上的闲聊或讨论,习惯了家门口的菜市场,习惯了人满为患的公交车。更多的,已经融入血液,成为深深的依恋。我无法想象,我该怎样与古人谈论维生素或是微积分,也不知如何才能使他们接受自由乃天赋人权。我也无法想象,未来的世界究竟会怎样发达,又会怎样地问题重重?我接受了这时代的滋养与教诲,注定了我对这时代无尽的依恋。
我爱这时代,因为这时代充满美与机遇。虽然,这时代里有着像药家鑫杀人、小悦悦遭遇冷漠路人、动车事故、食品安全屡出问题等危机,但这时代里也有“最美妈妈”、“最美大妈”、“最美老外”等等真善美的典型。青少年越来越多地投身社会公益,从争当志愿者到支教助学到为环保人权奔走呼吁,他们的身上彰显了品格精神之美,也让人看到,我们的舞台正在变得越来越大,我们有了越来越多的追求梦想的自由。当我看到“菜花甜妈”站在舞台上羞涩而自信地唱出《送你葱》,当我看到18岁少年已经在华为基因(应为华大基因,记者注)中从事喜欢的研究,我知道,这个时代如此美好,这个时代梦想更近,人生更加丰富多彩,机遇无穷!
我爱这时代,因为建设它的责任已来到我们的肩上。我们从降生之时起,就承载了家庭的期望、祖国的期望。我们也无数次构想过自己的事业,遥望过自己的理想。只有我们能继承父辈的事业,只有我们能为后辈的幸福奠定基石。这份光荣的使命让我们怎能不心潮澎湃,心怀自豪!这个时代,既是我责任所在,也是我心之所在。(来源:南方都市报南都网)
我为这时代而激动自豪,我为这时代而梦寐思忖。纵然还有千千万万个别的时代,它们自有热爱它们的赤子。我爱这时代,我的根、我的梦、我的责任所在!
◎评语
这是一篇考场高分作文。此篇文章的亮点有三:
一是观点切题,层次明晰。文章从原材料的引伸义出发,建设性地提出“我爱这时代”,符合命题要求。在阐述观点时,围绕“我的根在这里”、“充满美与机遇”、“责任已在我肩”等三个层次来展开,条理明晰,对其原因的探讨,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深刻性。
二是语言凝练,富有概括性。比如文中的第三段,在论述“我的根在这里”的观点时,该考生形象地搜取了“电视、电脑、洗衣机、电话、菜市场、公交车”等意象,全面而生动地传达了“这个时代对我的滋养与教诲”。在第四段,该考生在援引材料时,也是言简意赅,富有概括力和表现力的。
三是行文自然,情感真挚。小作者没有空洞的议论,无谓地抒情;而是时时将“我”、“我们”切入到行文中,在冷静客观地叙述中针对议论,传达了一种对时代的深切的“爱”,令人动容。
———佛山三中高级教师胡兴桥
《生逢其时》
我想起《双城记》中开篇时的那句话,这是一个最繁华的时代,这是一个最萧条的时代,我们永远在时代的夹缝里徘徊、挣扎、踟蹰独行,天上地下人间更仿佛找不到一个立足之地。而我却以为,不论生活在哪个时代,我们都该怀着宽恕与爱,去面对这个世界、去活着。
生活在十九世纪的狄更斯,彼时改革初行社会动荡,英国贵族与底层贫民矛盾激化,资产阶级戴着虚伪的面纱招摇过市,那算不上一个好的时代,换句话说,那并非一个适合文艺发展的时代。可是生活在那个时代的狄更斯并没有纵情歌酒怀着绝望的心情自暴自弃,也没有愤懑偏激、用一支笔写作生命的孤注一掷,相反他给当时的英国开出的一剂良方是宽恕与爱。他书写《双城记》、《雾都孤儿》,他写的不是革命时史,而是捕捉了那个时代的氛围,用一个故事告诉人们仇仇相报终无已时,流血只能造成更多的流血,只有宽恕能拯救这个世界,仁慈如狄更斯看似最不适合那个阴暗的时代的,可是他能勇敢地直面它,用自己的力量去感化那个社会,在最不合适的时期里做出了最合适的壮举。
而在现代,二十一世纪的伊拉克,我仿佛又看到了这种力量———那个生活在巴格达的八岁少年卡马尔·哈希姆。他行走在哀鸿遍野、民不聊生的那片土地,有这么一句诗歌形容这个时代的中东,“山坡上的灵车来来往往,日以夜继。”没有少年的玩乐,没有吃得饱的热饭,只有硝烟与战火,明灭不熄,多少人在贫民窟、难民营里祈祷,来生不要生在这里,可是卡马尔并没有,他拿着相机记录伊拉克的点点滴滴,每一个温情的画面:有老人坐在书店的门口阅读,太阳从棕榈树后徐徐升起,咖啡馆的门外摆着一杯免费饮料。这算是一个糟糕的时代,这是一个没有任何孩子愿意生活的时代,然而卡马尔用自己的微博的力量去记录那
些爱与温暖,鼓励每一个伊拉克人勇敢地、努力地活下去,这是在最不合适的时期里最合适的救赎。
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生卒,然而又有多少人终生困于自己的生不逢时而最终郁郁而终。如那个错生在帝王家的亡国诗人李煜,如那个忧愤了一生最终病死的贾谊。倘若他们能正视自己的年代,能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一些什么,那么历史会否有所不同?
不论我们生在繁华的时代,抑或萧条的岁月,都应当拿出自己的力量。那不是残忍的力量,不是无情的力量,它或许微弱并伴随苦难,却能在深渊中带来光明,在坚韧中捍卫我们的爱———这便是生逢其时的全部诠释。
◎评语
文章一开头便点明“个人”与“时代”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以及“个人”对“时代”、“世界”所应该采取的人生态度,显然是考生在阅读、理解原材料基础之上的进一步“思考”。
接着,文章采用了两个例证,分别生活在19世纪的狄更斯和21世纪的伊拉克少年摄影者,他们一个用文学,一个用相机,来实现“个人”对于“时代”的价值:在“阴暗的时代”,狄更斯作品里的“宽恕”、“仁慈”独有意义,在“哀鸿遍野、民不聊生”的战乱时代,卡马尔相机里“温情的画面”独有价值。这两个例证,都较为充分、深刻、细致地阐释了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用的生活”的基本观点。
最后两个自然段,作者否定了“生不逢时”的人生观,并且指出,在任何时代,“拿出自己的力量”,都可以说是“生逢其时”,从而强化了文章的主要观点。可以看出,这篇文章自始至终都围绕了“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用的生活”的主题,中心突出,观点鲜明,立意深刻,论证充分,结构严谨。但这篇文章有几处语病和标点符号的错误,有些知识陈述也可以更精准严谨。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吴敏
《生不必逢时》
余尝闻或叹其时运之不济,命途之多磨,捶胸怨道:“生不逢时也”,然余又闻“我命由我不由天”之豪迈言语,故余以为:生不必逢时也。
生不必逢时也。若君以为,生于乱世则遭难于身,生于太平盛世则高枕无忧,则君将悔矣。有言道:“乱世出英雄。”造就英雄伟才之因非时非出身也,而因人也。
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若有才,终将有用武之地,英雄不问出处,是英才是庸才,以其所成之就而论之。成大事者,看己之才德,非天时地利也。
泱泱中华,百家争鸣,文化之灿烂非他国能及。汉赋之绮丽,唐诗之魁奇,宋词之精奇,明清小说之传奇,皆因各朝文化之异,各时有各时之精华所在。无论生于何时何地,凡有才能者皆将占有一席之地,何须叹生不逢时也,生活之趣,成功之道,非时能佐之。余以为天生我才必有用,皇天不负有心人。能发挥己之所长,做力所能及之事者,皆能觉生活之趣,以平凡而生不凡,终成大事。有名言如是:态度决定高度。人之心,定人之行,心,若惧尔生存之境,则使尔因惧避世;心,若能坚则无论尔于何时何地,亦不会轻言弃语,纵生不逢时,尔不自弃,自当有所作为。埋怨无用,哀泣无用,是不能就我我就时,方为真理。有心,坚若如此,又有何惧之?
姜太公苦等半载,白双鬓老去华颜,亦磨不去其雄心壮志,故其等来文王,最终成百家之宗师,皆因其心坚。太史公历宫刑之辱,亦不因时而弃,终留无韵之离骚之《史记》于世,其皆因表心坚胜于时势。
集上文之所述,故余以为:生不必逢时,纵时不就我亦应由我就时,以心坚而成大事,不甘认时认命,甘让己生碌碌无为,此乃弱者所为,余鄙之。◎评语
这是一篇优秀的考场作文。这篇文章好在:审题精准;审体妥帖;“审人称”颇优;此外,作者优质的语用素养、结构素养、理性认知素养亦有目共睹。具体说来,“审题精准”表现在他扣紧了“材料一”的主旨来反向立意,此立意难度系数高,写作风险较大,然有明显的辨异性,“辨异写作”常常是考场作文的制胜方略,本文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审体妥帖”表现在文章的议论散文文体特色突出:论点鲜明,文情并茂、文气沛然。用第一人称写作,直接扣住了题目所要求的“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全文文笔老练,简笔繁笔的使用各尽其宜各得其妙,积极修辞素养良好。文章结构紧凑,逻辑自洽,收纵自如。不足在于:用例稍嫌陈旧,第四段的阐释宜更切题一些。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张永璟
《我想生活在唐朝》
我想生活在唐朝,因为那里是诗的世界。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梦回无数次,幻想千百回,我想生活在唐朝。在唐朝,我可以与李太白一道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我可以与他并肩闯天下,学诗学道,任剑闯逍遥。每日,我与他高吟“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豪放诗句。我与他于花间独酌,于月影下舞剑。我想生活在唐朝,因为那里是属于诗的神圣殿堂。太白绣口一吐是半个盛唐。在唐朝,我可以接触到高吟“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陈子昂,感受他的悲愤;我可以接触到畅言“阁中带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的王勃,感受他的才气;我可以接触到那“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登科后的才人,感到他的得意和轻独狂。我想生活在唐朝,生活在诗的世界里。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生活在唐朝,我可以领略到杨贵妃的惊人美貌,可以感受到唐玄宗的痴情,可以感受到那股缠绵悱恻的哀怨之情。马嵬坡下的溅血,散发的是一股苍凉。我想生活在唐朝,因为我想领略唐朝的情,唐朝的气度,唐朝的盛转衰。传说中唐朝恢宏大度,充满泱泱大国的气度。我想生活在唐朝,如诗如画的世界。“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只为妃子笑;“漠漠水田飞白鹭,莺莺夏木啭黄鹂”,王维眼中的唐朝如此如诗如画,吸引着我的向往。我想生活在唐朝,每日陪伴王维看那云卷云舒,花开花落,看那明月在松间上,那清泉在石上流。“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我想生活在唐朝,那个用诗来构造的朝代。安史之乱的践踏,使我感受到了杜甫的悲愤。当他听闻河南河北收复之时,高吟“青春作伴好还乡”时,我感受到他的狂欢。我想生活在唐朝,领略一群爱国人士发出的肺腑之音,聆听大唐王朝的号角声,领略由盛转衰的悲壮。没有人为杜甫送葬,没有人为他默哀,我想守在他身边,用他的诗、他的才,来表达那股爱国之情。
我想生活在唐朝,无论是盛唐还是衰唐,它都是诗化了的世界,充满了诗意,如画江山在王维手中成了诗境,豪迈之情在太白口中一吐便成了千古之情,热血洒落的战争在诗的表达下尽显其情境。唐朝,一个诗的朝代。
我想生活在唐朝,因为那是诗的世界,埋藏着千年的情感。
◎评语
本文是一篇颇有诗情画意的议论性散文。作者能够由高考作文提供的材料写出自己的一种愿望———梦想生活在唐代。作者围绕这一点,比较有层次、有逻辑地阐发了这种愿望主要缘于那是一个诗的时代,“诗的世界”。如果生活在那个时代,就可以直接去感受李白、陈子昂、王勃、王维、杜甫等的诗情“才气”和他们所创造的“诗境”,甚至可以跟着他们“学诗学道”。
作者不但能表达出自己这种梦想性选择的理由,而且能使整篇文章的语言较有文采呈现出较浓的抒情色彩。这篇文章还表现出作者对唐诗意义有较透彻的理
解并且能根据表达的需要通过思考对唐诗进行重新整合。应该说它是高中生学以致用的典范之作。
当然本文也存在不足,比如文章有的内容(如杨贵妃例)与立意不够吻合;三个文段用作标题的诗句与全篇立意的关系显得牵强。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周小蓬
第四篇:2013高考满分作文点评
2005高考满分作文点评(辽宁卷)
今年花胜去年红
(辽宁考生)
我真正领悟到生命的意义是在我那次生命垂危而住在医院的时候,当时是秋天,一个容易让人伤感的季节,我记得那时枯黄的叶子一片片地飘下,一些生命就在这样一种飘零中无声地消逝。就在这样一个季节,一场意外的车祸使我住进了医院。当时,我已经厌倦了生活,在灾难来临的一瞬,我似乎感到了天堂的圣光,竟然有一种死到
临头的快感。
在医院里昏昏沉沉的,也不知过去了多长的时间了,脑袋里纠缠着一些乱七八糟的幻境。再一次睁开眼时,四周静悄悄的,病房的日光灯发出柔和的光,附近的床空荡荡的。我挣扎着想坐起来,头依然晕得厉害,浑身没有几丝力气,一点一点地,我终于坐直了身子。身边没有镜子,如果有的话,我一定可以看见我那空洞麻木让人恐惧的额头上的伤口,据说医生建议家属不给病人带镜子也是怕我看了难
受。
〖JP3〗我的病床正好靠着窗户,但厚厚的窗帘阻隔了内外的世界。我不知当时是什么时候了,在长久的虚幻之后,我突然有一种希望见到现实的感觉。我鼓足了勇气,终于把窗户拉开一条缝。时已黄昏,天色微暗。一棵松树顶端正好到窗户,我的眼光逐渐向远方移动,我感到自己浑浊的眼神开始慢慢变得澄清,柔和,并逐渐散发出熠熠光彩。远处,一抹小诗般起伏而别致的山峦。山头,一簇簇乌云压抑着天空,太阳被乌云挡住了,挡住了它的形体,却挡不住它的热情。一缕缕,一片片金黄的阳光透过乌云,发逸出来,如薄纱一般,轻柔而亮丽,形成一片灿烂的晚霞,点缀着黑黝黝的山头,太阳真是一个绝妙的山水画家,在天空这张大宣纸上画出一幅生意盎然的《万里江山图》,乌黑的云彩构成了连绵起伏的山峦,金黄的河水从两山之间缓缓地流淌出来,形成一个开阔的湖区,而后悠然一转,绕过一片浅
滩,滚滚而下,在乱石丛中冲泻、飞溅„„
我怔怔面对着这片自然的美景,我感到有种无形的力量驱赶着心
里的阴翳。
现在回想起那次意外的灾难,不禁一身冷汗,但也十分庆幸,因为正是那次经历使我走出了人生的迷茫境地。说起来我应该感谢那场意外,但更应该感谢的是美丽的自然,大家都说“今年的花胜去年
红”,而我要说今年的枫叶红胜去年!
点评:
大自然总会给人以无限的启思和瑕想。把自己融入自然,就会忘记自己的痛苦和欢乐,而且还会从大自然中汲取丰足的营养。凝望那片晚霞以及被乌云遮住的夕阳,让我们感受到了夕阳的幸福和快乐,不屈的抗争,永远的拼搏,应该是人类的品性。怕的不是外物来斗倒
自己,怕的是自己斗倒自己。生命不在于冲动,不在于辉煌,就在于这些点滴的美好之中。日子如水,平平淡淡,但总有一些细微的浪花泛起,一串串的浪花,构织着生存之乐趣。作者就是一个采撷这些浪花的高手。其实,明眼人一眼便能看清,这篇文章模仿了欧享利的《最后一片叶子》,但是虽然其手法尚为稚嫩,本文仍有很大的可取之处。
其一,本文跳出了《最后一片叶子》的思维,从那篇文章中救赎病人的天使是老画家演变为救赎自己的天使是自己,通过自己思想上的一次蜕变说明自身走出心魔的控制,变得成熟,体现了成熟后的“我”(今年花)比蜕变前的“我”(去年花)要红,从肯定的角度切入话题,能够跳出原文的影响,并找出故事与话题的联系,况且是
在高考紧张的气氛中,本身就是一种超越。
其二,作者对景物描写的细腻,使人仿佛亲眼目睹,这样细致的描写,与作者的仔细观察、认真积累分不开,故事可以虚构,但这种
细腻的写景却是真实的生活,来不得半点马虎。
有了这两点,就不难破译本文成为满分作文的密码了!(严敬群)
第五篇:高考满分作文及点评
就这样,岁岁年年-广东2007年高考作文范文仿写及点评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万物在传递中绵延不已,人类在传递中生生不息。技艺、经验可以传递,思想、感情可以传递„„
请以“传递”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标题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范文:
就这样,岁岁年年 文/佚名
太阳把光明传递给了地球和月亮,于是生命就这样诞生了——题记
春天,吹响了万物生命的序曲,润物无声,随后春把生命传递给了夏天;狂风暴雨,汪洋中生命经历了抗争,于是夏又把生命传递给了秋天;百川灌河,天高地迥,生命逐渐呈现出了金黄,成熟地弯下了腰,带着一种不刺眼的光芒,生命被传递到了冬天;风雪中,生命在大地中涌动,即使到了最后,也要“化做春泥更护花”。这就是生命的传递,传递中的生命,在这里没有怨言,没有退缩,更没有悲伤,就这样,岁岁年年。
传递是一种责任
是谁让九州动容?李密在《陈情表》里说:“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读这些肺腑之语,总是感由心生。无论是董永卖身葬父,还是黄香扇枕温衾,无不闪烁着中华传统美德的光芒。孝,这一个被追问了千年的问题,我们有责任把它传递下去,天下孝悌,匹夫有责。站在21世纪的我们,每个人是否都做到了呢?记得公益广告——《将爱心传递下去》,讲的是一个普通家庭的生活细节。故事内容是,晚上妈妈给儿子洗完脚以后,又给婆婆洗脚,孩子看到妈妈的举动后立即也给妈妈端来一盆洗脚水。孝要勇于承担,因为这是一种责任,一个儿子在2004年用身体做出了自己的回答,他把生命的一部分回馈给病危的母亲。田世国,用身体传递着爱心,让天下所有的母亲收获到了慰藉。2006年,林秀贞,一个普通农民,一名共产党员。30年来义务赡养了6位与自己及家庭成员无任何血缘关系的孤寡老人,在精神和物质生活等各方面对6位老人付出了儿女般的照料和孝道。“孝”是一个“老”跟一个“子”,合在一起就成了一个孝字。老是指上一代,子是指下一代,上一代跟下一代融成一体叫一个孝,所以上一代跟下一代密不可分。所以“孝”需要传递,一代又一代,这是责任。
传递更是一项崇高的使命
是谁搅动了一江春水?是屈原站在汨罗江畔,那是他在生命最后一刻,“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他高呼“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抱石坠汨罗江。生命沿江而下,传递了两千多年的辉煌,于是我们听到了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豪言,更看到了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的壮语。鲁迅先生说过:“唯有民族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显然,这种需要一代代人传递的民族魂就是“重大义,轻生死”的生死观,就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感,就是“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大无畏精神。虽然抽足再入,已非前水,但滚滚滔滔的长江、黄河,在经历了九曲十八弯后,仍然横亘在中华民族的版图上,传递着先辈的爱国精神,我们不必为古人独怆然而泣下,因为此时的接力棒在我们手中,爱国从来就不是一句空话,也不是在升旗仪式中的铮铮誓言,应该就象孔繁森,象任长霞,象袁隆平„„还有象在与洪水搏斗的勇士,象在与病魔斗争的白衣天使,象所有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奋斗的人们!
所以“爱”需要传递,一年又一年,这是使命。
风,把春的信息传递给了大地,于是有了万物复苏;爱,把情传递给了亲人,于是有了依依不舍;义,把道传给了生,于是有了舍生取义„„就这样,岁岁年年。
点评:
本文是一篇非常成功的范文。首先,文章紧扣话题,立意高远。作者从生命的生生息息中,选择了什么需要“传递”和“传递”什么的问题,写出了自然界在传递,更写出了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对孝道的传递,对爱心的传递,结尾自然总结出了主题。弘扬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美传统和浩然正气,充分显示了作者具有很高的思想境界。
第二,文章拟题恰当、形象深刻,用“就这样,岁岁年年”作标题,意味深长。成功运用了两个小标题,层次清楚。引用较多,随手拈来,文采斐然。事例既有古代的,又有当今的,论述很充分。首尾呼应,结尾升华,排比有气势。两个段首设问句,启人思考,富有张力。第三,本文属于议论性散文。文章语言优美,抒情味浓,联想自然,议论透彻,逻辑严密,大气淋漓,容量丰富。显示了作者具有很强的写作功力。
高考作文:材料的获得与取舍
一、用发散思维开启材料之门
认真审题、弄清楚话题的含义是开启材料之门的最重要的基础。如 2001年的高考作文话题“诚信”是诚实、守信用的意思。如果把它理解成真诚、信任、信心、诚实、诚心、诚恳、义气等等,就失之偏颇了。在审明了题旨之后,自己的写作就可从发散思维开始了。
(一)从提供材料本身入手,寻求相似事件和对立事件。
比如 2002年的高考作文,看完材料,你就回想:生活中有这样一些与触动心灵有关的选择吗?救了(或者帮助)别人,自己也获得了成功;再从反面去思考,救了(或者帮助)别人,自己就真的获得了帮助、真的就有好的结果吗?从相似、相反这两个角度去发散思考,会使自己立即获得一些启发(包括新颖的文章立意),获得无数材料。
(二)从出题人的观点、态度、提示发散出题人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这是我们必须去把握的,出题人的写作提示,也是我们必不可少的思考内容。
2002年的高考作文题目中,出题人显然是赞成选择帮助、反对见死不救。然后我们就顺着出题人的提示“也许人人不一定能够碰到这样的生死抉择,但是我们生活中也会面临一些与触动心灵有关的选择,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怎样选择?为什么会作这样的选择”思考:
1、“与触动心灵有关的选择”是什么?即去思考它是一个什么事件,或是怎样一段触动心灵的感悟。
2、为什么要这样去选择?在上一个问题思考的基础上,我们就可针对“是什么”有选择性地从个人、他人、集体、国家、国家与国家之间、现在与未来的多层次的联系与发展中去发散。这样,若写议论文,就容易获得观点的原因和事实材料;若写记叙文,就获得了重点写心灵选择时对揭示人物和主题起着积极作用的背景因素。
3、怎样选择的?比如,如果我们提倡要重视心灵的选择或者是心灵选择仁爱,那么,该怎样去选择,其方法和过程是怎样的?
4、选择了后又会怎么样?这个思维角度是要求去考虑:选择后,结果怎样、产生了什么作用或者是将产生什么作用?这些思考是让文章深入铺写的重要基础。
(三)在话题题目前后采用添加法发散
1、时间、地点+题目。
如:幼小时的诚信、去年的那次诚信、以前的诚信时光,教室里、商店里的诚信,„„;那次心灵的选择,骂人时的心灵选择,人群中的那次心灵选择„„
2、态度+题目。
如:礼赞诚信、那次不该有的诚信、那次遗憾的心灵选择、丑陋的心灵选择„„
3、动词+题目。
如:选择诚信、看重心灵选择„„
4、题目+是什么。
诚信是什么,心灵的选择是什么„„
5、为什么+题目+会怎么样。
如:为什么需要(提倡)诚信、讲求诚信会怎么样,为什么需要心灵选择、心灵选择了后会怎么样„„
6、人或事(含过去的、不同环境的)+题目。
如:杨开慧的那次心灵选择、王昭君的心灵选择、在那次血与火的考验中我的心灵选择(想象),哪些人是诚信的?他的诚信、我的心灵选择
7、题目的比喻式、拟人式。
守住心灵的契约、心的丈量、拒绝谎言
8、某某+在哪里。
如,诚信在哪里?„„太多的相加法,会使我们的思维迅速打开,使材料和立意接踵而来,各种新颖的思考不断闪现。以上三种方法,哪一种方法的运用都可以使我们获得许多材料和立意。
二、材料的取舍
有了一些材料和立意,咋办?在众多的材料的启发下,去寻求准确、深刻、新颖、集中、有时代感、格调高的立意,确定文体,并且在已确定的立意和文体要求的基础之上,对材料本身以及材料逻辑进行再审定、校正、锤炼和对逻辑过程认真加以再梳理。总之,不能让材料不集中地体现主旨,不能让材料蔓出主干。这是对材料的基本要求。这就是说必须去求取材料及自身逻辑与主旨的一致性。以下就一些高考作文例子作一点简要的分析:
一般记叙文类病析。
比如一篇高考作文,写“我”和父亲去大伯家拜年,亲眼见大伯收受贿赂的事情,动摇了大伯在“我”心中的诚信形象。主题的选择是可以的,但文章的重点几乎全落在记叙大伯收受贿赂的过程上,没有就大伯的“诚信”与否展开描述,尽管文中三处出现“诚信”一词,但所写内容与“诚信”若即若离,结果得分勉强及格。这就犯了材料不能集中地体现主旨的错,材料与主旨就没有达到一致。这是考生未能对材料自身过程的详略围绕主旨加以调校、取舍、锤炼所致。想象类文章病析。
2001年高考要求以“诚信”为话题作文,南京有位考生用文言文写的《赤兔之死》,涉及关羽的坐骑赤兔马的故事,因文笔流畅典雅、知识和想象丰富,被评为满分,一时被媒介炒作。
实际上,推敲起来,《赤兔之死》中的一些材料运用很有问题。首先,关羽坐骑赤兔马被孙权赐予马忠后。“赤兔马绝食数日,不久将亡”,就文章看来,这是忠义的反映,不是诚信;孙权知赤兔马不久将亡,急访精通马语的江东名士伯喜。在赤兔马与伯喜的谈话中,赤兔马历数董卓、吕布的奸邪与毒辣,这与诚信联系较好,但后面赤兔马“吾归于曹操,其手下虽猛将如云,却无人可称英雄。”在这里英雄与诚信是一个概念吗?
后边赤兔马说“吾恐今生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后曹操将吾赠予关将军;吾曾于虎牢关前见其武勇,白门楼上见其恩义,仰慕已久。关将军见吾亦大喜,拜谢曹操。操问何故如此,关将军答曰:‘吾知此马日行千里,今幸得之,他日若知兄长下落,可一日而得见矣。’其人诚信如此。常言道:‘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质高。’吾敢不以死相报乎?”
这显然是因为赤兔马被关羽的“勇”“义”感动而产生的忠义之心。后边写道“伯喜闻之,叹曰:‘人皆言关将军乃诚信之士,今日所闻,果真如此。’“这句话里的“诚信之士”这个说法与前文自然没有了必然的联系。再后写道“赤兔马泣曰:‘吾尝慕不食周粟之伯夷、叔齐之高义。玉可碎而不可损其白,竹可破而不可毁其节。士为知己而死,人因诚信而存,吾安肯依吴粟而苟活于世间?’言罢,伏地而亡”。这里的“高义”、“白”、“节操”都与“诚信”有别,后的“诚信”实则是“忠义”。在我国,自古以来,“仁、智、礼、义、忠、信”中“义”、“忠”、“信”是三个不同的概念。“诚信”和“忠义”是有区别的。作者在写作时,开初的构想是比较好的,遗憾的是作者在已确定立意的基础之上,对材料本身以及材料逻辑没有进行再审定、校正、锤炼,对逻辑过程没有认真加以再梳理,也就没有达到文中材料与自己观点的一致。
议论文类病析。
比如高考作文《倾听心灵的钟声》,文中为了证明倾听了心灵钟声并抉择的重要性,这样阐述道:“钻石镶嵌的王冠珠帽,质地优良、做工精细的衣服、靓装,这一切构筑了一个美丽而华贵的女人。西方一位哲人说:‘女人啊,就是一种贪婪的动物。’此话不假,但也要看你在物质上还是在精神上。珠光宝气的人恃‘财’傲物、目空一切,她们用金钱堆造外表的美丽,却忽视了心灵的纯净,到头来也只是换来人们的不屑一顾。这也就是一种抉择,她们无法平静倾听心灵的钟声,最终选择了令人可悲、可叹的抉择。”这段文字中,“用金钱堆造外表的美丽”的她们,难道“平静倾听心灵的钟声”后就都不会去追求“钻石镶嵌的王冠珠帽,质地优良、做工精细的衣服、靓装”、“美丽而华贵”?西方哲人的这则材料说坏了一切女性,那么“女人”即使“平静倾听心灵的钟声”后,其贪婪的本性还是会显露出来。很明显,这段文字,未能与“倾听心灵的钟声”这一主题相一致。这是作者未认真梳理材料,未让材料本身以及材料逻辑很严密地为主旨服务的结果。
所以,要把材料取舍好,必须认真选择、锤炼材料,去求取材料本身及逻辑与文章主旨的一致性,这样才能很好地围绕主旨、表现主旨。
如何准备高考作文:强化自己的优点
一篇好作文应该有观点、有亮点、有力度、有深度,有吸引力,有影响力,有震撼力。应试作文的本质是炫示,是放大、强化自己的优点,用各种各样的表达方式展示自己的优点。所以,应尽量在表达的角度上、在材料的选择上、在思考的内容上有一定的新颖性。在文章的结构上应匀称而严谨,在语言表达上应华丽而流畅。
作为考生,应讲究写作的程序。花60分钟时间写作文是比较适当的,其中应该有15分钟左右的时间审题构思。一定要仔细研究题目,审题不慎,满盘皆输。文章应有联想拓展的部分,以丰富文章的内容。然后设定文章的框架,列出文章的结构提纲。
从整体上说,我觉得有六个问题须引起考生在学习或应试中特别注意。
1、要注意文体的选择
现在高考作文在文体上几乎对考生没有限制,但文体影响着评卷老师对一篇文章优劣的认定,所以考生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2、要注意材料的运用
引用材料宜概括,不要原文照抄。一篇文章800字,其中照抄材料200多字,评卷老师对这样的文章第一感觉是这个同学在凑字数。引材料时也不要说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材料,听到一个故事等等,因为明明是给你的材料,还要说自己看到、听到,这不是在睁着眼睛说瞎话吗?
3、要注意文章的模仿
应该说文章可以模仿,但如果全文照抄就不行了。有的同学的文句表达很有特色,但整篇文章的框架内容都是从别人那里“借”来的,得分就不高。如果材料内容都是从一些大家都熟悉的考前辅导材料和一些发行量很大的杂志上“借”来的,得分起码要降一个档次。
4、要注意文章的主题不要偏离社会的主流价值观
虽然现在强调学生的高考作文只要能够自圆其说,怎样的观点都可以,但这里必须有个度,这个度就是社会的主流价值观。2002年的高考作文“诚信”,这个话题的社会主流价值观应该是国家、民族、社会、个人都需要诚信,这就是“度”。
在这个“度”中,你可以说国家、民族、社会、个人需要诚信,也可以讲诚信的作用、意义等,如果超出这个“度”,当然不对了。还有相当部分的同学讲在高中生活中如何谈恋爱,有的讲在恋爱中要讲诚信,也有的讲在恋爱中不讲诚信,《中学生行为规范》不是明明规定中学生不准谈恋爱吗?
5、要注意在平时多观察、多思考,强化文句表达训练
阅卷中发现几乎90%的作文,基础等级与发展等级不同步。学生在发展等级中存在的问题基本上是缺乏深刻的思考和缺乏文采。在平时的训练中要有意识地强化这两方面的内容。
6、要注意追求独特的构思,但不为追求而追求
独特的构思吸引人,尤其在许多模式化、公式化的文章中。独特的构思必须用丰富的内容来支撑,丰富的内容必须紧扣中心。
从具体方面说,也有七个问题值得高度的重视。
首先要重视审题。虽然现在的高考作文在审题上基本不设障碍,但从阅卷情况看至少还有30%左右的同学不理解题意,如把“一枝一叶一世界”理解为“一枝一叶构成一世界”,审题一错,后边也就全错。
其次,要注意文章的题目。题目忌宽泛、不明确、太大众化,如“我说一枝一叶一世界”等,题目宜直截了当、或含蓄有意蕴、或生动形象、或以小见大,如“一部红楼万声叹息”等等。
第三,要重视开头。有25%左右的考生在开头这个小节中就出现了病句或错别字,还有的考生,开头不入正题而绕一个大圈子,影响阅卷老师对文章等级的评定。
第四,议论文必须有分析。70%左右的考生是用议论文体写的,这其中30%的文章几乎没有分析,只是材料的堆砌。作文其实就是检测考生的思考力和表达力,没有一定的分析,就无法表现自己的思考力。
第五,在文章中不要插上几句英语。
第六,要注意答卷中的时间分配。有10%左右的同学,作文没有写完整,这是很可惜的。从分值看,写作文比答现代文阅读题划算。一篇只有400字左右的文章得15分左右,但再花10分钟左右的时间,举几个关于诚信的例子,写足800字,大概能得40分左右了。但现代文阅读的简答题,花20分钟全部做对也只有18分。其他如卷面的整洁,结尾的简练都要注意。
第七,有重点地准备一些材料。高考作文是难以猜到的,但是根据自己的理解,准备一些材料、话题是可以的。如源、成长中的反省、知与行这些话题可以练一练。可以根据最近几次考试,对自己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地分析,然后通过练习来解决这些问题。高考作文指导:标题·修辞篇
近几年来,高考作文总是提供一段材料,提出某个话题,让考生根据材料自拟题目作文,因此,如何编拟一个出彩的标题让阅卷教师一见倾心,便显得非常重要。而从考试实际情况来看,考生在编拟标题时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题文不符;二是过于宽泛,大而无当;三是俗套。因此,我们要能编拟富有表现力和吸引力的标题。
巧妙地运用比喻、对比、引用、设问、反问、呼告、对偶、夸张等常见的修辞手法,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特殊的加工编拟出标题,可以收到新颖含蓄的独特效果。
1.比喻式。
利用比喻是使题目生动形象的好方法。如《信念是飞翔的翅膀》、《生活不妨喝点苦酒》、《幸运是汗水的红利》等都是用比喻手法拟出的好标题。1999年高考优秀文题《小心这把双刃剑》,把移植的记忆比喻为能“在杀伤别人时也会杀伤自己的双刃剑”,显得准确而形象。
2.对比式。
客观事物本身都存在着美与丑、好与坏、新与旧、善与恶等矛盾对立的方面,它们是相反相成的。因此,我们可以从中选出一组对应关系来编拟标题,展开议论。如《我要学与要我学》的高明之处在于巧妙地利用语序不同而将两种截然相反的学习态度相提并论,鲜明贴切。高考作文佳题《评己与论人》、《我是天才,还是笨蛋?》、《标准与答案》等都运用了对比的方式,避免了“谈及一点,不及其余”的偏颇,富有吸引力。
3.引用式。
引用就是把诗词歌曲、名言警句、成语俗语等引入标题上,或略加改造,可以收到翻出新意、出奇制胜的效果。如《交友,让我欢喜让我忧》《罚你没商量》《岂能因“财”施教》等。
《怎一个“慢”字了得》批评一味求稳、甘于求慢的传统心理,号召人们大胆创新,大步前进。该标题巧妙地化用了李清照《声声慢》中的名句,诙谐幽默,新颖别致。《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对“记忆移植”的困惑》就引用了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前两句入题,概括了“一旦记忆移植成功,古人、今人、来者因袭同一种记忆时,人类就变成毫无思想的记忆机器”这一主旨。《答案在风中飘扬》巧妙地引用了美国20世纪80年代一首乡村流行歌曲作为标题,确立了“怎样度过人生”这一中心,显得别出机杼。
4.疑问式。
疑问式包括设问、反问。如《乌鸦啊,你在何方》以醒目的设问吸引读者,向人们敲响了保护生态环境的警钟;《笨鸭岂可当鹘使》批评用人不当,号召因才用人。《我是谁》则以设问为题,含蓄地发出否定记忆移植的心灵呼喊,文章假设自己是移植了别人记忆的“实验品”,结果带来的是不认亲生父母和乱认父母的苦衷和愤懑,发人深思。而《20世纪你美吗》、《阳光很活泼吗》、《答案多彩梦为何物》均是2000年高考作文用疑问拟题的典型。
5.呼告式。
呼告式是在分析材料的基础上提炼出主题或观点,并以之为题,力求一题中“的”,针对议论文而言又可叫观点式。如据材料《鸟的评说》可拟出《不能求全责备》、《要正视自己的缺点》、《换一种眼光》、《切忌盯住别人的短处》等,这些标题简洁、鲜明而有力,让人看了一目了然,痛快之至。《爸爸,再给我一点爱》一文以“要把她的记忆移植给他爸爸”为题材,高度赞美了父亲的崇高品质,文中呼告与题目呼告多次呼应,浓浓的父女深情跃然纸上。《请大家不要为难我》一文采用回环往复的呼告方式,发出了“真心恳求你们让我自己寻找答案,让我成长一次,好吗”的心声。
6.对偶式。
用工整的对偶句式做标题同样给人以简洁明快之感。1999年一考生以《记忆王国唐僧行凶,南海仙境观音难解》为题,巧借神话小说中的形象驰骋想像,巧妙地表达了对记忆移植的否定。2000年一考生以《追寻不同答案,砌成完整世界》为题,表现了“只有当答案突破了惟一的界限,才会有时代的进步”这一主题,显得观点鲜明,文题一致。
7.夸张式。
《世界很小是个家》一文的标题就用了夸张手法凸现了文旨,认为记忆移植能促进换位思考,促进心灵沟通,进而“世界将融为一个整体”,使人耳目一新,急欲一读。《我闻到了阳光》一文以夸张的手法拟题,别具一格。
除以上常见的几种修辞法拟题外,还有仿词(如《缘何前“腐”后继》),拈连(《水城给人留下冰冷的思考》)、顶真(《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谐音双关(如《见义勇为与见义勇“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