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易经---《彖传》
易经---《彖传》
《彖传》为《易传》中的一部分,是解释六十四卦卦辞的。分《上彖》﹑《下彖》两篇,内容为论断六十四卦卦名﹑卦辞的意义。本自成篇,列于经后,今通行注疏本分列于六十四卦,凡卦内“《彖》曰”即是。与《象》﹑《文言》﹑《系辞》﹑《说卦》﹑《序卦》﹑《杂卦》统称为《易》之十翼。旧说为孔子撰述。今人考定谓非一人所作。
01 乾
《彖》曰:
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
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乾·彖传〕
02 坤
《彖》曰:
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牝马地类,行地无疆,柔顺利贞。
君子攸【yōu 】行,先迷失道,後顺得常。西南得朋,乃与类行; 东北丧朋,乃终有庆。
安贞之吉,应地无疆。〔坤·彖传〕
03 屯 《彖》曰:
屯,刚柔始交而难生,动乎险中,大亨贞。雷雨之动满盈,天造草昧,宜建侯而不宁。
04 蒙
《彖》曰:
蒙,山下有险,险而止,蒙。蒙亨,以亨行时中也。
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应也。初筮告,以刚中也。
再三渎,渎则不告,渎蒙也。蒙以养正,圣功也。〔彖传〕
05 需
〔彖传〕 《彖》曰:
需,须也,险在前也,刚健而不陷,其义不困穷矣。需有孚,光亨贞吉,位乎天位,以正中也。利涉大川,往有功也。〔彖传〕
06 讼
《彖》曰:
讼,上刚下险,险而健,讼。
讼,有孚、窒、惕、中吉,刚来而得中也。终凶,讼不可成也。利见大人,尚中正也。
不利涉大川,入于渊也。〔彖传〕
07 师
《彖》曰:
师,众也;贞,正也。能以众正,可以王矣。
刚中而应,行险而顺,以此毒天下,而民从之,吉又何咎矣!〔彖传〕
08 比
《彖》曰:
比,吉也;比,辅也。
下顺从也。原筮,元永贞,无咎,以刚中也。不宁方来,上下应也。
後夫凶,其道穷也。〔彖传〕
09 小畜
《彖》曰:
小畜,柔得位而上下应之,曰小畜。健而巽,刚中而志行,乃亨。密云不雨,尚往也。
自我西郊,施未行也。〔彖传〕
履
《彖》曰: 履,柔履刚也。
说而应乎乾,是以履虎尾,不咥人,亨。刚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彖传〕
泰
《彖》曰:
泰,小往大来,吉,亨。
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
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彖传〕
否
《彖》曰:
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
则是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
内阴而外阳,内柔而外刚,内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也。〔彖传〕同人
《彖》曰:
同人,柔得位得中,而应乎乾,曰同人。
同人曰「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乾行也。文明以健,中正而应,君子正也。唯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彖传〕
大有
《彖》曰:
大有,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应之,曰大有。其德刚健而文明,应乎天而时行,是以元亨。〔彖传〕
谦
《彖》曰:
谦亨,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
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
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也。〔彖传〕
豫
《彖》曰:
豫,刚应而志行,顺以动,豫。
豫顺以动,故天地如之,而况建侯行师乎?
天地以顺动,故日月不过而四时不忒;圣人以顺动,则刑罚清而民服。
豫之时义大矣哉!〔彖传〕
随
《彖》曰:
随,刚来而下柔,动而说,随。大亨贞无咎,而天下随时。随时之义大矣哉!〔彖传〕
蛊
《彖》曰:
蛊,刚上而柔下,巽而止,蛊。
蛊元亨,而天下治也。利涉大川,往有事也。
先甲三日,後甲三日,终则有始,天行也。〔彖传〕临
《彖》曰:
临,刚浸而长,说而顺,刚中而应,大亨以正,天之道也。
至于八月有凶,消不久也。〔彖传〕观
《彖》曰:
大观在上,顺而巽,中正以观天下。观,盥而不荐,有孚颙若,下观而化也。
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彖传〕噬嗑
《彖》曰:
颐中有物,曰噬嗑。
噬嗑而亨,刚柔分,动而明,雷电合而章。柔得中而上行,虽不当位,利用狱也。〔彖传〕
贲
《彖》曰:
贲,亨,柔来而文刚,故亨;
分刚上而文柔,故小利有攸住,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彖传〕剥
《彖》曰:
剥,剥也,柔变刚也。不利有攸往,小人长也。顺而止之,观象也。
君子尚消息盈虚,天行也。〔彖传〕
复
《彖》曰:
复亨,刚反,动而以顺行,是以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利有攸往,刚长也。
复,其见天地之心乎?〔彖传〕无妄
《彖》曰:
无妄,刚自外来,而为主於内。
动而健,刚中而应,大亨以正,天之命也。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无妄之往,何之矣? 天命不佑,行矣哉?〔彖传〕
大畜
《彖》曰:
大畜,刚健笃实辉光,日新其德,刚上而尚贤。能止健,大正也。不家食吉,养贤也。
利涉大川,应乎天也。〔彖传〕颐
《彖》曰:
颐贞吉,养正则吉也。观颐,观其所养也;
自求口实,观其自养也。
天地养万物,圣人养贤以及万民。颐之时大矣哉!〔彖传〕大过
《彖》曰:
大过,大者过也。栋桡,本末弱也。
刚过而中,巽而说行,利有攸往,乃亨。大过之时大矣哉!〔彖传〕
坎
《彖》曰:习坎,重险也。
水流而不盈,行险而不失其信,维心亨,乃以刚中也。行有尚,往有功也。
天险不可升也,地险山川丘陵也,王公设险以守其国。险之时用大矣哉!〔彖传〕
离
《彖》曰: 离,丽也;
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重明以丽乎正,乃化成天下。
柔丽乎中正,故亨,是以畜牝牛吉也。〔彖传〕
31.咸
《彖》曰:
咸,感也。
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
止而说,男下女,是以亨利贞,取女吉也。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观其所感,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32.恒
《彖》曰:
恒,久也。
刚上而柔下,雷风相与,巽而动,刚柔皆应,恒。恒亨无咎利贞,久于其道也。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也。利有攸往,终则有始也。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变化,而能久成。
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
观其所恒,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33.遯 《彖》曰:
遯亨,遯而亨也。
刚当位而应,与时行也。小利贞,浸而长也。遯之时义大矣哉!
34.大壮 《彖》曰:
大壮,大者壮也。刚以动,故壮。
大壮利贞,大者正也。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见矣。
35.晋 《彖》曰:
晋,进也,明出地上,顺而丽乎大明,柔进而上行,是以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也。
36.明夷 《彖》曰:
明入地中,明夷。
内文明而外柔顺,以蒙大难,文王以之。利艰贞,晦其明也。
内难而能正其志,箕子以之。
37.家人 《彖》曰:
家人,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
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
38.睽
《彖》曰:
睽,火动而上,泽动而下。二女同居,其志不同行。
说而丽乎明,柔进而上行,得中而应乎刚,是以小事吉。
天地睽而其事同也,男女睽而其志通也,万物睽而其事类也。睽之时用大矣哉!
39.蹇 《彖》曰:
蹇,难也,险在前也。见险而能止,知矣哉!蹇利西南,往得中也。不利东北,其道穷也。利见大人,往有功也。当位贞吉,以正邦也。蹇之时用大矣哉!
40.解 《彖》曰:
解,险以动,动而免乎险,解。解利西南,往得众也。其来复吉,乃得中也。有攸往夙吉,往有功也。
天地解而雷雨作,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解之时大矣哉!
41.损 《彖》曰:
损,损下益上,其道上行。
损而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
二簋应有时,损刚益柔有时。损益盈虚,与时偕行。
42.益
《彖》曰:
益,损上益下,民说无疆。自上下下,其道大光。利有攸往,中正有庆。利涉大川,木道乃行。益动而巽,日进无疆。天施地生,其益无方。凡益之道,与时偕行。
43.夬
《彖》曰:
夬,决也,刚决柔也。健而说,决而和。
扬于王庭,柔乘五刚也。孚号有厉,其危乃光也。
告自邑不利即戎,所尚乃穷也。利有攸往,刚长乃终也。
44.姤 《彖》曰:
姤,遇也,柔遇刚也。勿用取女,不可与长也。天地相遇,品物咸章也。刚遇中正,天下大行也。姤之时义大矣哉!
45.萃 《彖》曰: 萃,聚也。
顺以说,刚中而应,故聚也。王假有庙,致孝享也。利见大人亨,聚以正也。
用大牲吉,利有攸往,顺天命也。观其所聚,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46.升 《彖》曰:
柔以时升,巽而顺,刚中而应,是以大亨。用见大人勿恤,有庆也。南征吉,志行也。
47.困
《彖》曰:
困,刚揜也。
险以说,困而不失其所亨,其唯君子乎!贞大人吉,以刚中也。有言不信,尚口乃穷也。
48.井 《彖》曰:
巽乎水而上水,井。井,养而不穷也。
改邑不改井,乃以刚中也。汔至亦未繘井,未有功也。羸其瓶,是以凶也。
49.革 《彖》曰:
革,水火相息,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曰革。巳日乃孚,革而信之。文明以说,大亨以正。革而当,其悔乃亡。天地革,而四时成。
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矣哉!
50.鼎 《彖》曰:
鼎,象也。
以木巽火,亨饪也。
圣人亨以享上帝,而大亨以养圣贤。
巽而耳目聪明,柔进而上行,得中而应乎刚,是以元亨。
51.震
《彖》曰:
震亨,震来虩虩,恐致福也。笑言哑哑,后有则也。震惊百里,惊远而惧迩也。
[不丧匕鬯],出可以守宗庙社稷,以为祭主也。
52.艮 《彖》曰:
艮,止也。
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艮其止,止其所也。上下敌应,不相与也。
是以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也。
53.渐
《彖》曰:
渐,之进也,女归吉也。进得位,往有功也。进以正,可以正邦也。其位,刚得中也。止而巽,动不穷也。
54.归妹 《彖》曰:
归妹,天地之大义也。天地不交,而万物不兴。归妹,人之终始也。说以动,所归妹也。征凶,位不当也。无攸利,柔乘刚也。
55.丰 《彖》曰:
丰,大也。明以动,故丰。王假之,尚大也。
勿忧宜日中,宜照天下也。
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56.旅 《彖》曰:
旅,小亨,柔得中乎外,而顺乎刚,止而丽乎明,是以小亨旅贞吉也。旅之时义大矣哉!
57.巽 《彖》曰:
重巽以申命,刚巽乎中正而志行。
柔皆顺乎刚,是以小亨,利有攸往,利见大人。
58.兑
《彖》曰:
兑,说也。
刚中而柔外,说以利贞,是以顺乎天,而应乎人。说以先民,民忘其劳。说以犯难,民忘其死。兑之大,民劝矣哉!
59.涣
《彖》曰:
涣亨,刚来而不穷,柔得位乎外,而上同。王假有庙,王乃在中也。利涉大川,乘木有功也。
60.节
《彖》曰:
节亨,刚柔分而刚得中。苦节不可贞,其道穷也。
说以行险,当位以节,中正以通。天地节,而四时成。
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
61.中孚 《彖》曰:
中孚,柔在内而刚得中,说而巽,孚乃化邦也。豚鱼吉,信及豚鱼也。利涉大川,乘木舟虚也。中孚以利贞,乃应乎天也。
62.小过 《彖》曰:
小过,小者过而亨也。过以利贞,与时行也。柔得中,是以小事吉也。
刚失位而不中,是以不可大事也。
有飞鸟之象焉,飞鸟遗之音,不宜上宜下大吉,上逆
而下顺也。
63.既济 《彖》曰:
既济亨,小者亨也。利贞,刚柔正而位当也。初吉,柔得中也。终止则乱,其道穷也。
64.未济 《彖》曰:
未济亨,柔得中也。小狐汔济,未出中也。
濡其尾,无攸利,不续终也。虽不当位,刚柔应也。
第二篇:易经学习笔记--序卦传
序卦传 上
作者:石家庄聚仟射箭馆杨涛 时间:2016年3月
卦的顺序,也是经过了多次演变的。连山易,以艮为第一卦。归藏易,以坤为第一卦。当然也有人主张以谦为第一卦。但是多番演变之后,现在大家比较认同的是周易当中的顺序。《周易·序卦传·上》
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物之始生也。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稚也。物稚不可不养也,故受之以《需》。《需》者,饮食之道也。饮食必有讼,故受之以《讼》。讼必有众起,故受之以《师》。《师》者,众也。众必有所比,故受之以《比》。《比》者,比也。比必有所畜,故受之以《小畜》。物畜然后有礼,故受之以《履》。履而泰然后安,故受之以《泰》。《泰》者,通也。物不可以终通,故受之以《否》。物不可以终否,故受之以《同人》。与人同者物必归焉,故受之以《大有》。有大者不可以盈,故受之以《谦》。有大而能谦必豫,故受之以《豫》。豫必有随,故受之以《随》。以喜随人者必有事,故受之以《蛊》。《蛊》者,事也。有事而后可大,故受之以《临》。《临》者,大也。物大然后可观,故受之以《观》。可观而后有所合,故受之以《噬嗑》。嗑者,合也。物不可苟合而已,故受之以《贲》。《贲》者,饰也。致饰然后亨则尽矣,故受之以《剥》。《剥》者,剥也。物不可以终尽,剥,穷上反下,故受之以《复》。复则不妄矣,故受之以《无妄》。有无妄然后可畜,故受之以《大畜》。物畜然后可养,故受之以《颐》。《颐》者,养也。不养则不可动,故受之以《大过》。物不可以终过,故受之以《坎》。《坎》者,陷也。陷必有所丽,故受之以《离》。《离》者,丽也。
序卦传屯、蒙—易经学习笔记11 原文: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盈就是怀孕),物之始生也。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简单说就是生了孩子,你得养。
万物始生,郁结未通,故为盈塞于天地之间。至通畅茂盛,则塞意亡矣。
天地生万物,屯,万物之始生,故继乾坤之后。蒙者物之稚也。物始生稚小,蒙昧未发,所以蒙卦在屯卦后面。
就是有天地生万物,屯就是万物初生,蒙就是初生之后的教育引导,就是启蒙。生孩子难啊,十月怀胎,养孩子更难,生下来的才是刚开始。
序卦传需、讼—易经学习笔记12 原文:《蒙》者,蒙也;物之稚也。物稚不可不养也,故受之以《需》。《需》者,饮食之道也。饮食必有讼,故受之以《讼》。
养育孩子,首先得吃饱饭,所以需卦就是吃饭,饮食之道。
有所需,就会有争执,你也想要,我也想要,所以产生争讼。所以需卦之后是讼卦。
序卦传师比—易经学习笔记13 师和比的含义可以从这两个词来理解。兴师动众,比翼双飞。
原文:讼必有众起,故受之以《师》。《师》者,众也。众必有所比,故受之以《比》。《比》者,比也。
讼是争执,当争执产生以后无法解决了,怎么办? 那就出师了,打仗吧。所以讼卦后面是师卦
打仗分一伙一伙的,那就有比了,比就是搞在一起了。归附,比附。说的好听一点就是合作。
当然我们现在也可以理解为,打仗解决不了问题的时候怎么办? 谈判,合作。共同开发。这才是问题的解决之道。比卦就排到师卦后面了。
序卦传小畜、履—易经学习笔记14 原文:比必有所畜,故受之以《小畜》。物畜然后有礼,故受之以《履》。有合作,自然比打仗要强,社会安宁,大家都可以安安稳稳的生活。这样下来,大家慢慢的就会有所积蓄,也就是最初的财富积累。要记着,合作,才是积累财富的好方法。
那么有点小钱了,不愁吃穿了,会怎么样?人们会有更高一级的精神上的追求。履,鞋子,规矩,制度。就是礼仪。也有履行的意思。
履行什么?天道。有点钱了,不要瞎折腾。要履行天道。要懂礼仪。守规矩。
序卦传泰、否—易经学习笔记15 原文:履而泰然后安,故受之以《泰》。《泰》者,通也。物不可以终通,故受之以《否》。以礼来规范节制人心,个人家庭社会国家生活安泰、精神安泰。泰就是通。泰卦是政通人和的意思。通,通达,顺遂。事物不可能长久处于通泰的状态,所以接着是否塞不通。但是万事都不会一直保持这种通达的状态,走着走着就歪了。顺着顺着就背了。也就是咱们说的,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为啥呢?因为人会在顺境中膨胀,逆境中成长。
本来是通的。但是你膨胀,就过不去了。就堵住了。
你看那高速公路为啥是弯弯曲曲的?因为安全,太直的路段,司机一放松,更容易睡着。也更容易出事故。
序卦传同人、大有—易经学习笔记16 原文:物不可以终否,故受之以《同人》。与人同者物必归焉,故受之以《大有》。只有当你点背的时候,你才知道谁是你的真朋友。逆境中,依然对你不离不弃的才是真感情。
所以否了,你才能见真心,才能找到同心同德的人。同人,同人之心,亲如一体。
与人和同,有富同享,有乱同当,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万物一定归附。所以接着是大有卦。
同心同德才能众望所归,众望所归,才会要啥有啥。才能大有可为。
序卦传谦、豫—易经学习笔记17 原文:有大者不可以盈,故受之以《谦》。有大而能谦必豫,故受之以《豫》。
能够大有作为的人,都不会太满,大有,也需虚心。因为满招损,谦受益。所以大有之后是谦。
谦虚,是一个真正的,在精神上物质上大有的人才能够表现出来的。真正的有修养的人,在精神上强大,才可以做到对人对事的冷静和淡然。
真正的有钱的人,才可以在花钱的态度上有平常心。这样的人,都是快乐的。有大业而能够谦虚待人待物,一定安豫快乐。豫,安乐吉祥。所以跟着一卦是豫。
序卦传随、蛊—易经学习笔记18 原文:豫必有随,故受之以《随》。以喜随人者必有事,故受之以《蛊》。《蛊》者,事也。谁都喜欢快乐的人和快乐的事,所以就有人愿意跟随你。跟你一起快乐,这就是随卦。
随便,随时,随机。随是看准方向的一种努力,有所准备,有机会,我就跟上。随机应变,能够根据情况及时修正自己的行为。随遇而安,能够适应各种环境。
但是跟随波逐流,是一种顺境,顺境总会出各种问题。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一旦习惯了顺境就不会动了。当然就会生虫子。蛊就是生虫子了,就是腐败了。出事了。怎么办?反腐倡廉。
序卦传临、观—易经学习笔记19 原文:有事而后可大,故受之以《临》。《临》者,大也。物大然后可观,故受之以《观》。反腐倡廉,就要靠近群众,你离群众近了,才能了解民间的问题。离的近就显得大。做为一个领导,你越是和民众接触的多,越是亲民,那么在群众的眼睛里,你就越高大。比如这个词,如朕亲临,就好像皇帝自己到了现场一下,高大了吧。
一个这么高大的形象,出现在民众面前,那么大家就可以仔细的观察你,学习你了。所以跟着是观卦。
序卦传噬嗑、贲—易经学习笔记20 原文:可观而后有所合,故受之以《噬嗑》。嗑者,合也。物不可苟合而已,故受之以《贲》。《贲》者,饰也。
可观,就是有了学习的榜样,有所合,那就向人家学习,在这个学习的过程,就会发现自己身的一些问题,一些不正确的做法。就得改。
噬嗑就是咬断。有东西在嘴里,嘴巴合不上,那就得咬断才行了。让事情顺利,有时候就需要一些强硬的手断。
但是通常过于强硬的手段会让大家难以接受,所以需要一些装饰。
装饰可以让接合的部分看起来更舒服,自然。所以接着就是贲卦。就是装饰。也是现在说的广告。
还可以理解成,秋天果实累累的样子。
序卦传剥、复—易经学习笔记21 原文:致饰然后亨则尽矣,故受之以《剥》。《剥》者,剥也。物不可以终尽,剥,穷上反下,故受之以《复》。
装饰到了极点,亨通就到了尽头,所以接着是剥卦。
说到底装饰就是个表象,你广告做的没边没沿的,现在谁看信?没了信用,自然就没人买你的东西了。
那就到了剥卦,是慢慢剥落的意思。
这里也有点像是经历过秋天硕果累累之后,到了冬天都掉的干干净净的样子。当你冬天果实落在地上的时候,那么之后自然就是春天万物复苏了。以接着是复卦。
序卦传无妄、大畜—易经学习笔记22 原文:复则不妄矣,故受之以《无妄》。有无妄然后可畜,故受 之以《大畜》。胆大妄为,就是瞎折腾。无妄之灾,就是啥也没干,却被雷劈了。下面打雷的图,就是无妄的样子。你别乱跑,应该没事。无妄,就是不得瑟,不瞎折腾。所以无妄就是老子所说的无为。不是啥也不干,是为无为。干应该做的事,别瞎折腾没用的,给自己找麻烦。
那为什么复之后是无妄呢?
复是恢复,返回正道,是实实在在的,所以无妄。
能够真正做的到没有虚妄,那是掌握了大智慧,这样一定可以得到大量的财富,资源,人脉等等。
那才是大畜,不只是有点钱就可以的,要钱我有钱,要地我有地,要人才,我有人才,要政策我有政策。什么都有才是大畜。那是在精神上和物质上,都很充足。
序卦传颐、大过—易经学习笔记23 原文:物畜然后可养,故受之以《颐》。《颐》者,养也。不养则不可动,故受之以《大过》。
什么也不缺了,你干什么?
养生!什么都有不养生,挂了不就白折腾一辈子了? 所以跟着是颐卦,就是吃东西,也是管住嘴。
包括了别乱吃东西,别乱说话。一方面是身体上的不乱吃东西。另一方面是道德上的修养,不乱说话。都很重要。
大过不是咱们对学生的处分,大过不是大错。而是一种非常时期,非常人,所做的非常事。过是过错,过分,经过三重意思。
过分的事情,在一段时间之后,你也许会有不同的看法。那么为什么颐卦之后是大过?
有养而后能成,一旦养成之后,强大了,就会做一些非常事。
比如秦始皇,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就是大过,过分啊,那么多的文化产物都没有了。换个角度,哇,伟大啊,统一了。第一位始皇帝!
序卦传坎、离—易经学习笔记24 原文:物不可以终过,故受之以《坎》。《坎》者,陷也。陷必有 所丽,故受之以《离》。《离》者,丽也。
要做非常事,那就必然会困难重重。那就要学会面对各种危险。所以大过之后跟着坎卦,就是陷阱,就是困难。
但是学会怎么去面对困难,适应对于种种困难的应对。陷必有所丽(依附,依靠),是指掉进水里的人都会拼命去抓那根救命的稻草。越是在黑暗的时候,人们越会奔向光明。所以坎之后是离卦。
离卦也是文明高度发展的景象。
序卦传 上经部分总结—易经学习笔记25 万物初生,都不容易,这叫做始生之难,了解这个难,就应该学会尊重生命。从生下来什么都不知道,渐渐了解了这个世界,就会想要这个,想要那个。任何生命,都会趋向于对自己有利的一面。最基本的需求,就是要吃饭。都想吃饭,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就会发生争执。争吵不能解决问题的,就会打仗。
打仗不是一个人的事,肯定有一伙的。和你一伙的,也有对方一伙的。相互间如果都打不过对方,结果打架的双方,也就合作了。通过合作,大家都能得利。就能小有积蓄。
物质上有了基础,就要追求精神上的提高,就要学习礼仪。能够处处守礼,就会时时通达。
但是哪哪都通,慢慢的就会膨胀,以前通畅的路,也会显得有点堵了。发现寸步难行的时候,进入了人生的低谷,就会知道,谁才是真正的朋友。才能找到真正志同道合的人。
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必然会大有作为。
大有作为,就大有收获,拥有的越多,就会越谦虚,人的内心越是丰富,就越能表现的淡然。能谦虚的对人对事,就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快乐都是可以相互感染的,快乐,会让更多的人愿意接近,跟随。
跟随别人的人,都是顺流而下的人,他们处在顺境中,得到变得容易,也就容易发生腐败。要治理腐败,就要深入民间,贴近群众。
能靠近群众的领导,都是高大的榜样值得我们学习。
要学习,首先得改掉自己的坏习惯。要追上先进的队伍,就得剔除队伍中的问题分子。向先进的模式,优秀的人靠拢,要学会装饰自己的,打扮自己。装扮的过分,早晚会脱落,但是最终留下的,是你真正的核心价值。保住这点核心,你就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能够恢复过来的人,都是重新走上正路的人。就不会再迷茫。
不再迷茫,终会有一天,得到大的收获。那个时候,真的啥也不缺了。什么都不缺的人,只有最后一个目标了,就是活的更长,于是开始养生。生命不只是为了活着,于是养生成功的人,开始追求更高的人生价值。要做一些突破常理,比较过分的事。做这样的事,自然是困难重重的。
但是当你越是陷入一片黑暗的时候,越是奔向光明。就是我们所说的道路是坎坷的,前途是光明的。
可能有很多人看到这里,还不太明白,我这啰嗦半天说的是啥。其实这就是易经的上经三十卦。天地孕育万物,从出生,到长大,直到最后走向光明。上经的部分,展示了天道的运行规律。口诀: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兮履泰否,同人大有谦豫随,蛊临观兮噬嗑贲,剥复无妄大畜颐,大过坎离三十备。
序卦传 下
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夫妇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恒》。《恒》者,久也。物不可以久居其所,故受之以《遁》。《遁》者,退也。物不可以终遁,故受之以《大壮》。物不可 以终壮,故受之以《晋》。《晋》者,进也。晋必有所伤,故受之以《明夷》。夷者,伤也。伤于外者必反其家,故受之以《家人》。家道穷必乖,故受之以 《睽》。《睽》者,乖也。乖必有难,故受之以《蹇》。《蹇》者,难也。物不可以终难,故受之以《解》。《解》者,缓也。缓必有所失,故受之以《损》。损而 不已必益,故受之以《益》。益而不已必决,故受之以《夬》。《夬》者,决也。决必有所遇,故受之以《姤》。《姤》者,遇也。物相遇而后聚,故受之以 《萃》。《萃》者,聚也。聚而上者谓之升,故受之以《升》。升而不已必困,故受之以《困》。困乎上者必反下,故受之以《井》。井道不可不革,故受之以 《革》。革物者莫若鼎,故受之以《鼎》。主器者莫若长子,故受之以《震》。《震》者,动也。物不可以终动,止之,故受之以《艮》。《艮》者,止也。物不可 以终止,故受之以《渐》。《渐》者,进也。进必有所归,故受之以《归妹》。得其所归者
必大,故受之以《丰》。《丰》者,大也。穷大者必失其所居,故受之以 《旅》。旅而无所容,故受之以《巽》。《巽》者,入也。入而后说之,故受之以《兑》。《兑》者,说也。说而后散之,故受之以《涣》。《涣》者,离也。物不 可以终离,故受之以《节》。节而信之,故受之以《中孚》。有信者必行之,故受之以《小过》。有过物者必济,故受之以《既济》。物不可穷也,故受之以《未 济》终焉。
序卦传 咸、恒—易经学习笔记26 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
这段的原文都很容易理解,咸就是男女。饮食男女,自然而然。日久生情。有了感情,就希望能在一起,而且是永远在一起。所以就要结婚。那就是恒。
序卦传遁、大壮—易经学习笔记27 所有我们追寻的永恒,其实都不存在,那只是相对于短暂而存在的长久。早晚都会有结束的时候,所以遁就是一种好的处理方式。不要等别人推你下台,激流勇退,也是一种智慧。可以有效的保存自己。
有效的保存自己之后,就可以在有机会的时候,有大的发展。遁就到展到了大壮。
序卦传晋、明夷—易经学习笔记28 发展壮大之后,必然会积极进取。就想往前冲。前进就是晋。冲的越靠前,就越是容易受伤。从来都是枪打出头鸟。晋之后,是明夷,就是受伤。
序卦传家人、睽—易经学习笔记29 动物受了伤会回到窝里,人要受了伤就回到家里了。所以之后是家人卦。家里人也有分别的时候,睽就是背离的意思。
比如说,两个女儿要出嫁了,这就是睽,所以天下事,分久合,合久分。睽不是坏事,对立而统一,天地如果不分开,就没有万物。异性相吸,就是睽的主要作用。
序卦传蹇、解—易经学习笔记30 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朝难。
与家人分离,自然感觉到外面的困难。蹇就是困难,灾难。
灾难的来了,不会永远在这儿里,坚持下去,问题总是会慢慢解决的。解卦就是有所缓解。
序卦传损、益—易经学习笔记31 破财免灾,要缓解,消除灾祸,那必须有所损失。
比如壁虎遇到了灾难,留下了尾巴,自己跑了。这就是付出了损失,躲过了灾难。万物是平衡的,有损失的一方,就有受益的一方。
序卦传夬、姤—易经学习笔记32 一直在增益的一方,最终还是要有所决断的。
水库的水,一直在增加,如果你不去疏通泄洪。那总有一天就会决堤。你不决也得决。所以之后是夬卦。就是有所决断。一旦有所决断,自然会有新的遭遇。(相遇就是姤)
家里的小姑娘,虽然你一天天的不让她出门,但是她总有一天会长大(益),终于有一天,要出去转转看看(夬),一出去,就会遇到一些人(姤)。然后就不回来了。
序卦传萃、升—易经学习笔记33 萃,就是聚集。
相遇之后不分开,就会聚集在一起。而遇到合适的人和环境,自然也愿意在一起。所以姤之后是萃卦。
聚在一起,就会越堆越高,比如说聚沙成塔。所以聚之后是升卦。
序卦传困、井—易经学习笔记34 升到不能再升,没有上升的力量了,就被困在那里了。
困住了,四面不能离开,向上也没有空间,那就只有向下了。向下挖就是井,所以困卦之后是井卦。
序卦传革、鼎—易经学习笔记35 井其实也是困,只是一个是困在天上,一个是困在地下。
想要离开这种状态,那就得突破包围,那就得打破常规,就是革命!革是丢弃旧的,鼎就创造新的。
要改变,要革新,就得有器物。当然如果从卦象上看就更容易理解一些了。革就像煮水,要不然就是水被烧干,要不然就是下面的火被浇灭。
那要是想安全一点方便一点怎么办,就是用鼎。有一个锅在,烧水就比较方便了。变革也可以更缓和一些。
序卦传震、艮—易经学习笔记36 用器(鼎)首选的应该是长子(震),所以后面眼着是震卦。震也是动,有动就有止,运动与静止是相对的。所有跟着是艮卦 我的看法是:创新时候,需要的是一股冲劲。这种冲动可以推动我们将创业坚持下来。但是冲动后总会冷静下来。
序卦传渐、归妹—易经学习笔记37 停止只是为了更远的前进,所以艮卦之后是渐卦。意思是慢慢的再次启程,重新回到大路上前进。
在前进的路上,你会遇到很多走不动的,停在路上的人,还有想往回走的。你有前进的方向,他们会来归附你。
序卦传丰、旅—易经学习笔记38 来归附你的人多了,你自然会有大的收获。所以后面是丰卦。
东西多了,人也多了,家里不够住了,怎么办?出去想办法。所以旅卦就到了。
序卦传巽、兑—易经学习笔记39 出了门,没个地方容身,所以就找个山洞钻进去休息。进入,就是巽卦。
也可以理解成,出门在外,没个亲戚朋友,就想加入一个组织。
能有个容身之所,或者山洞也好,或是某个组织也好。就会高兴起来。就是兑卦。
序卦传涣、节—易经学习笔记40 将快乐传播,散开,就是涣卦。
分散就显得声势浩大。但是这种涣散必须要节制,不能任其发展。所以后面是节卦。讲的是收放自如。
序卦传中孚、小过—易经学习笔记41 节约并不是不用,而是应该用就用,不应该用,就不浪费。
所以守中道。所以做事情更有信心。因为你知道自己平时的节制,可以有更长久的发展。中道,信心,就是中孚卦。
小过不是过错,是小的通过。你有信用,一些小事上,大家自然会给你方便。
序卦传既济、未济—易经学习笔记42 小事都这么方便,那么大事一定也可以成功。所以小过之后是既济。
但是世界上的不会就此终结,永远有没有完成的事情等着我们,所以最后一卦是未济。代表着万事万物,没有终结。
序卦传 下经部分总结—易经学习笔记43
感情是短暂的开始,但是希望能够走向天长地久。
退是为了进,太阳会升起就会落下去。
家人有亲情,也有反目的。有困难有灾难,但也都会有缓解的时候。有人得利,就有人失利。得到的好还是失去的好?
决定就会有机遇。有聚就有散。有动就有静,出去就有回。有出就有入。
很多事都是相对的。这一段目标完成,还会有下一段目标,万物不会有所终结。
下经一共三十四卦,代表着人道循环。
从感情,到家庭,再到社会,和政治。并没有像上经一样太强的连惯性。
但是突出了人一生当中的起起落落,反反复复。真的好像人的一生展现在眼前。多是以事物的相对方面来讲解人与人之间的问题所在。以及解决问题的方式。最后以未济结束,反而是在说没有结束。口诀:咸恒遁兮及大壮,晋与明夷家人睽,蹇解损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继,艮渐归妹丰旅巽,兑涣节兮中孚至,小过既济兼未济,是为下经三十四。
第三篇:傅佩荣版易经 系辞传
傅佩荣版易经 系辞传
正文·系辞上
第一章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
【白话】天在上而地在下,乾与坤的属性就这样界定了。从低到高陈列出来,贵与贱(贵与贱是对人的判断)就有了固定的位置。运动与静止都有常性,刚与柔就区隔开来了。同样类别的东西会聚在一起,不同群组的事物会分途发展,这样就产生了吉与凶。在天上展示出天体的现象,在地上演变为万物的形体,变化就这样彰显出来。因此,阳刚之气与阴柔之气彼此往来交错,八个单卦互相推移流转,振作万物时有雷与霆,滋润万物时有风与雨,日与月在天上运行不息,寒署季节的变迁就形成了。
【解读】《易经》是以符号来代表自然界的现象,再由符号之间的组合与变动,来描述自然界神奇奥妙的变化。基本的符号有八个,就是:乾,震,坎,艮,坤,巽,离,兑。乾所象征的是天,坤所象征的是地,所以说“天尊地卑,乾坤定矣”。观察自然界万象的是人。人依其本性,就会思考、评价、判断与抉择。所以必须分辨尊卑,区别贵贱。以形成重卦的六爻来说,初爻为元士,二爻为大夫,三爻为三公,四爻为诸侯,五爻为天子,六交爻宗庙。百姓是接受统治的庶民,自我意识与主能力皆受到局限而其吉凶也往往是随人俯仰的。当然,六位之分可供参考,却不可拘泥,因为在每一卦中,“时”与“位”都有灵活解说的空间。“动”代表刚强劲健。“静”代表柔顺敦厚。形成常态现象之后,就可以说乾(天)为刚。坤(地)为柔。事实上,乾坤各有其动静的模式。古人认为天圆地方,是看到天体不断运行,显示旋转的球形样貌,而大地安稳不动,有如四方确立的磐石。事物的聚散与分合,依其类与群而定。“方”为事物走向,为方位。在自然界的万物分合之际出现了客观上的得与失,以及人在主观上的吉与凶。《易经》教人如何明辨吉凶而加以趋避。最后,在天上有日月星辰的运行,风雨雷电的变迁,在地上有山川的形成以及动植物的化育,这种种变化都是我们可以观察的现象。“刚”为乾,“柔”为坤。如果还原到最基本的二元,则刚柔分别是代表阳气的阳的阳爻,与代表阴气的阴爻,这两者往来交错(摩),形成八个基本卦()。八卦所象征的是:乾为天,震为雷,坎为水,艮为山,坤为地,巽为风,离为火,兑为泽。这八卦再彼此推移流转(荡),自然界的万物就获得了振作与滋润的机会,于是天上有日月运行,地上有寒暑交替。
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从;易知则有亲,易従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白话】乾卦所代表的法则构成了男性,坤卦所代表的法则构成了女性。乾卦主导万物的创始,坤卦运作形成了万物。乾卦以容易的方式来主导,坤卦以简单的方式来运作。容易就易于让人了解,简单就易于让人跟随。易于了解就会有人来亲近,易于跟随才可能成就功业。有人亲近就可以维持长久,有了功业就可以发展壮大。可以维持长久的才是贤人的德行,可以发展壮大的才是贤人的事业。光靠容易与简单,就可以使人领悟天下万物的道理。领悟了天下万物的道理,就可以在其中成就自己的地位了。
【解读】乾卦代表阳气,坤卦代表阴气。阳与阴造成了万物男性(雄性)与女性(雌性)二元配对的基本形态。因此,把握了乾与坤,就可以进而明白万物的道理。“乾知大始”的“知”为过问、主管、主导之意,如以知县为一县之主。乾的作用是创始,是主动开创万物;坤的功能是生成,把乾所创始的万物孕育形成。朱熹说:“乾健而动,即其所知(主),便能使物而无所难,故为以易而知大始。坤顺而静,凡其所能,皆从乎阳而不自作,故为以简而能成物。”这是说明“易”与“简”。后续的推论,从易到易知、有亲、可久、贤人之德,从简到易从、有功、可大、贤人之业,然后由此领悟了天下之理。这一段推论,说明了人如何由观察乾坤的运作,找到人生的方向与位置。简而言之,每一个人都可以并且应该成为有德有业的贤人。至于此一论断在人性论上有何根据,则仍有待说明。
第二章
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刚柔者,昼夜之象也。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
【白话】圣人设计卦的图案,观察卦象又附上了解说,用以彰显吉祥与凶祸,借由刚爻柔爻互相推移而展现变化。因此,吉祥与凶祸,是描写丧失与获得的现象;懊悔与困难,是描写烦恼与松懈的现象;各种变化,是描写推进与消退的现象;刚爻与柔爻,是描写白昼与黑夜的现象。六爻的活动,代表了天、地、人三个层次的运行规则。
【解读】“卦”为挂,是挂出来的图案,用以象征自然界的变迁状况。圣人所做的是设卦、观象、系辞,目的则是明示吉与凶,而吉与凶又会因为刚爻与柔爻的推移而产生变化。所谓“吉凶”,是就得失而言。人生不能没有欲求,得为吉,失为凶。在此,必须假定这些欲求为正当的。其次,所谓“悔吝”, 是就“忧虞”而言。“虞”是喜悦而不知预防,以致松懈。朱熹说:“盖吉凶相对,而悔吝居其中间,悔自凶而趋吉,吝自吉而向凶也。”人若懊悔,知所警惕,就会自凶而趋吉,反之,人若松懈,不知收敛,就会自吉而向凶。刚为阳爻,代表阳气,柔为阴爻,代表阴气。这两种力量的进退,产生了变化;然后阳气与阴气的消长,形成了昼夜。“六爻”分为天、地、人三组。“极”为端,犹如上、中、下三端,所以译为三个层次。初、二为地,三、四为人,五、上为天。六爻在这三个层次活动,展现了包罗万象的消息。
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
【白话】因此之故,君子所安心静处的,是《易经》显示的位序;他所乐于玩味的,是卦爻辞的内容。因此之故,君子静处时就观察卦爻的图像,并且玩味其中的语辞;他行动时就观察卦爻的变化,并且玩味其中的占验。所以,上天会保佑他,吉祥而没有任何不利。
【解读】“《易》”之序”是指《易经》会显示一个人处在什么位序(位置与秩序)。“爻之辞” 则因为含义丰富深刻而可供人反复琢磨。君子明白这些道理之后,才有可能乐天知命。君子之“居”与“动”,都离不开《易经》,视之为智能宝库,然后言行自然合宜,进退也有分寸。“自天佑之”一语,出现酬大有卦(第十四卦,火天大有)上九的爻辞中,表示古人相信天仍为主宰者,会有赏善罚恶的作为,并且这种作为符合《易经》所揭示的原理。
第三章
彖者,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变者也。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ci)也。无咎者,善补过者也。是故列贵贱者存乎位,齐小大者存乎卦,辩吉凶者存乎辞,忧悔吝者存乎介,震无咎者存乎悔。是故卦有小大,辞有险易;辞也者,各指其所之。
【白话】彖辞是说明卦象的,爻辞是说明各爻变化的。吉与凶,是说明丧失与获得的。悔与吝,是说明小的缺失的。至于无咎,则是指善于补救过错而言。因此之故,贵贱的排列在于爻位,阴阳的均等在于卦象,分辨吉凶要看卦爻辞,忧虑悔吝要看几微的心思,戒惧无咎要看是否悔悟。所以,卦有阴阳小大之分,卦爻辞有凶险与平易之别。卦爻辞指示了变化发展的趋向。
【解读】“彖”为彖辞,所指为直接列在卦图之下的卦辞,而不是其后所附的《象传》。“吉凶”、“悔吝”、“无咎”之类的用语,为每一卦的占验之词,其意义在此得到清楚的说明。“齐小大者”的“小大”所指为阴爻与阳爻,六十四卦共有三百八十四爻,其中阴与阳各占一半,六十四卦在阴与阳的优势方面,整体而言是均等的。由此亦可知“卦有小大”。“悔”与“吝”之差异,要看几微的心思。“介”为微小。“无咎”则有待悔悟,才能“善补过”。“忧”与“震”皆为动词,意思相近。
第四章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
【白话】《易经》的制作是以天地为参考的模型,所以能够普遍涵盖天地的法则。圣人抬头观察天文的现象,低头考察地理的形势,所以知道幽暗与明亮的缘故。推原于开始,追究到结束,所以知道死与生的说法。精气凝聚就是生物,精气飘散造成变化,所以知道鬼神的真实情况。《易经》的卦象与天地的活动相似,所以不会违背天地的法则;其中的智能遍及万物而道理则帮助了天下人,所以不会有过错。广泛运行而不会超出界线乐天道而知天命,所以不会忧虑安于所处的位置,培养深厚的仁心,所以能够爱人。全盘笼罩天地的变化而没有失误,细致安排万物的形成而没有遗漏,彻底了解昼夜的道理而展现智能。所以,神妙的变化没有固定的方式而《易经》也没有固定的形态。
【解读】本章说明《易经》制作的依据、目标与效应。其目标在于了解幽明、死生、鬼神,而这些正是一般人最觉困惑者。“幽明”与天文及地理有关,所指为自然现象的奥秘。“死生”是特别就人的深刻关怀而言。“鬼神”则更涉及超越日常经验之外的领域。由“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来理解“鬼神”,可知古人认为万物都是气的变化。但是,人的社会却由此建立了教化。《礼记·祭义》记载宰我请教孔子的一段资料,可供参考。宰我曰:“吾闻鬼神之名,不知其所谓。”子曰:“气也者,神之盛也。魄也者,鬼之盛也。合鬼与神,教之至也。众生必死,死必归土,此之谓鬼。骨肉毙于下,阴为野土,其气发扬于上,为昭明,焄蒿(xun,hao),凄怆(chuang,悲伤),此百物之精也,神之著也。因物之精,制为之极,明命鬼神,以为黔首,则百众以畏,万民以服。”《论语·为政》“乐天知命”的“天”是万物的本源,所以用来泛指客观的既定条件,包括人的性格、遭遇与命运,能够欣然接受这些,就是“乐天”。“命”则在命运之外,还包括人的使命在内,譬如孔子“五十而知天命”。即是此意。《论语·尧日》中孔子还说过,“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知命者才有可能乐天,而这样的人又怎么会“忧”呢?“安土敦乎仁”的“土”是土地、处所、位置,“安土”是指随遇而安,“敦乎仁”则显示仁心或仁德并非天生完备,而是需要修养,使之日益深厚的。“神无方”的“神”是指天地之间变化之神妙状态,而不是指特定的神明。
第五章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阴阳不测之谓神。
【白话】一阴一阳搭配变化,就称为道。继续道的运作的,就是善,完成道的运作的,就是性。行仁者见到道,称它为仁。明智者见到道,称它为智。百姓每天使用它,却一无所知,所以君子体认的道很少有人明白。它显现在仁爱上,隐藏在日用中,鼓动万物的变化而不与圣人一起忧虑,这种盛美的道德与伟大的功业,是至高无上的啊。富有无缺就称为伟大功业,日日更新就称为盛美道德。生生不已就称为变易,形成现象就称为乾元,跟随法则就称为坤元,推究数理,而知道未来就称为占筮,通达变化就称为事件,阴阳运作不可测度就称为神妙。
【解读】“道”是阴阳二气搭配变化的过程与法则”。继续此一变化过程而不要终结它,就是“善”;具体使它凝成一物的,就是“性”。因此万物各有其“性”,此性无关乎善恶,而只是要让道可以经由它来形成万物。至于“善”,则是由生生不已的角度,肯定存在比虚无为佳。朱熹说:“道具于阴而行乎阳。继,言其发也;善,谓化育之功,阳之事也。成,言其具也,性,谓物之所受,言物生则有性,而各具是道也,阴之事也。”由此可见朱熹从这段资料也不曾推出“人性本善”的说法。仁者与知者各依自身的观点,体认了道的奥妙,亦即肯定人在生命过程中,应该设定目标以提升价值。人的生老病死与万物的变迁流转,表面上并无差异,但是人还须修养成为君子,否则难免与草木同朽。道本身处于圆满状态,依时序而变动无已,没有“忧”的可能性。圣人则对天下一直有所忧,因为人世间的问题层出不穷,所以圣人是代天下人而忧。接着扼要大业、盛德、易、乾、坤、占、事、神,这些都是用来描述道的伟大功用。
第六章
夫《易》广矣大矣,以言乎远则不御,以言乎迩(er,近)则静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是以广生焉。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阴阳之义配日月,易简之善配至德。
【白话】《易经》的道理广阔啊,宏大啊,用它说明远方的事情,则没有界线,用它说明身边的事情,则清楚正确,用它说明天地之间的事情,则完备无遗。乾所代表的阳气,静止时专一,活动时正直,所以有最大的生产能力。坤所代表的阴气,静止时闭合,活动时张开,所以有最广的生产能力。广阔宏大可以配合天地,变化流通可以配合四季,阴阳的原理可以配合日月,容易简单的优点可以配合至高的德行。
【解读】《易经》一书所谈的道理,与天地万物的变化法则完全一致的,它所能说明的,“远”与“迩”,除了指涉及远近,也可以指涉时间上的未来和当下;“天地之间”则明白指涉了空间。乾与坤为代表阳气和阴气的两个符号,朱熹说:“乾一而实,故以质言而曰大。坤二而虚,故以量言而曰广”。乾坤各有其动静。乾之专,因其为一,唯一则无所偏私(直),所以“大生”。坤之为翕(xi,合、聚)则为顺承乾之大生,由此以至于”广生“。“阴阳之义配日月”是指阴阳轮流消长的原理,彼此相反相成又共成一个整体,正如日月给人类的观感,是此消则彼长,明暗配合而有序。“易简之善配至德”则是指《易经》所揭示的易与简,其优点亦符合道的至高德行。
第七章
子曰:“《易》其至矣乎!“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知崇礼卑,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成性存存,道义之门。”
【白话】孔子说:“《易经》说出了最高明的道理了吧!”《易经》是圣人用来推崇道德及扩大功业的。智能崇高而礼节谦卑,崇高是效法天,谦卑是效法地。天地设定了位置,《易经》的道理在其中运行。助成万物的天性,保存万物的存在,就是通往道义的门径。
【解读】“子”为孔子。孔子说过:“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论语·述而》朱熹说:“十翼皆夫子所作,不应自著子曰字,疑皆后人所加也。”事实上,十翼代表孔子及其后学的共同心得,为数代相传的成果,因此见到“子日”的字样并不意外。“成性”一方面是前文所说的“成之者性也”,另一方面也需要人类来助成;配合“存存”(存其所存)来看,则可以肯定人类有“参赞化育”的伟大使命。孔颖达说:“性谓禀(bing,接受)其始也,存谓保其终也。”这也是“道义之门”,是人类的光明坦途与正当责任。
第八章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ze,深奥),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言天下之至赜而不
第四篇:《易经》
13.《易经》是一本什么书,简要地写出它的内容,以及在中国传统科学中的影响。《易经》是我国一部最古老而深邃的经典,据说是由伏羲的言论加以总结与修改概括而来(同时产生了易经八卦图),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在古代是帝王之学,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从本质上来讲,《易经》是一本关于“卜筮”之书。“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历史上的《易经》,据说有三种,即所谓的“三易”:一曰《连山》,产生于神农时代的《连山易》,是首先从“艮卦”开始的,象征“山之出云,连绵不绝”;二曰《归藏》,产生于黄帝时代的《归藏易》,则是从“坤卦”开始的,象征“万物莫不归藏于其中”,表示万物皆生于地,终又归藏于地,一切以大地为主;三曰《周易》,产生于殷商末年的《周易》,是从“乾、坤”两卦开始,表示天地之间,以及“天人之际”的学问不同。《连山易》和《归藏易》已经失传,我们看到的易经也就只有《周易》一种了。:《易经》包括《经》和《传》两大部分:
《经》分为《上经》和《下经》。《上经》三十卦,《下经》三十四卦,一共六十四卦。六十四卦是由乾、坎、艮、震、巽、离、坤、兑这八卦重叠演变而来的。每一卦由挂画、标题、卦辞、爻辞组成。每个卦画都有六爻,爻又分为阳爻和阴爻。阳性称为“九”,阴性称为“六”。从下向上排列成六行,依次叫做初、二、三、四、五、上。六十四个卦画共有三百八十四爻。标题与卦辞、爻辞的内容有关。卦辞在爻辞之前,一般起说明题义的作用;爻辞是每卦内容的主要部分,根据有关内容按六爻的先后层次安排。
《传》一共七种十篇,分别是:《彖》上下篇、《象》上下篇、《文言》、《系辞》、上下篇、《说挂》、《杂挂》和《序挂》。⑴、《彖》是专门对《易经》卦名和卦辞的注释。⑵、《象》是对《易经》卦名及爻辞的注释。⑶、《文言》则专门对乾、坤二卦作了进一步的解释。⑷、《系辞》与《彖》、《象》不同,它不是对《易经》的卦辞、爻辞的逐项注释,而是对《易经》的整体评说。它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对《易》的产生、原理、意义、及易卦占法等等方面,全面、系统的说明。它阐发了许多从《易经》本义中看不到的思想,是《易经》的哲学纲领。其内容博大精深,是学《易》的必读之篇。⑸、《说挂》是对八卦卦象的具体说明,是研究术数的理论基础之一。⑹、《杂挂》则是将六十四卦,以相反或相错的形态、两两相对的综卦和错卦,从卦形中来看卦与卦之间的联系。⑺、《序挂》则讲述了六十四卦的排列次序。《易经》是中华文化的根,大约在新石器时代就诞生了,是中国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它不但是最早的文明典籍,同时也对中国的道教、儒家、中医、文字、数术、哲学、民俗文化等产生了重要影响。《易经》是一种人工编码系统。《易经》编码遵循严密的相似论、相应论、相关论、相对论规律,运用简单卦符系统对宇宙万物发展演化规律进行摹拟,找到了事物间的抽相关联,比之研究具象关联的现代科学可谓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其中的奥妙至今仍值得深入研究。《易经》阴阳学说是中医阴阳学说的基础。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受《易经》的影响很大。《易经》对军事理论有直接影历史上戚继光抗倭。《易经》对建筑学的影响主要和“风水”学说紧密相关,古代的城建布局、建筑设置等都要以《易经》理论为指导,四合院就是阴阳平衡、和谐观念建筑的典型。传统建筑中的“九梁十八柱”等都是《易经》中获得灵感,故宫角楼就是这种风格的典型。围棋也是根据《易经》原理演变的游戏。随着科学的发展,其深远意义将日益被证明。《易经》强调与时偕行的变易思想,是和谐文化、与时俱进等国学传统思想的主要来源。《易经》实时定位的思想,是形成“天人合一”思想的根源,至今对环保,保健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易经》中常用的很多词语至今仍在我们口头应用,“突如其来”、“夫妻反目”、“谦谦君子”、“虎视眈眈”„„等。21世纪中国的崛起,正在彰显中华民族精神的深层结构。
《易经》对中国文化影响的领域非常广泛,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对儒家、道家、中医、政治、军事、文化、民俗影响深广,是世界上传承非常完整、绵延不绝、生生息息的文化活
化石。
第五篇:易经论文
学号:096090012
姓名:何静
专业:09航海
浅谈《易经》
09航海
何静
内容提要:
对易经中蕴含的哲学思想进行分析,其主要是从哲学的辩证法出发进行阐释,并且分析了易经中所体现的深刻思想内核。
导言:
《周易》是一部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重要书籍。它内容丰富。其中一些精粹思想具有历久常新的义蕴,也熔铸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提到周易,大多数人便把算命、占卜、问卦等概念与之联系起来。《周易》在最早的时候确实是用来卜筮,但用《周易》来占卜并不能随便,所谓‚卜以解疑,不疑何卜?‛《周易》的作用也并不是让碌碌无为之人无须做任何事只凭算命便能得到什么,而是当人在进退两难之时为人们稍做判断。关于《周易》到底是什么性质的书,历代学者多有争议,但至少可以肯定,《周易》绝不单单是一本卜筮之书,而是融合了哲学、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学科为一体的书。
正文: {一} 易学思想与中国哲学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哲学概念是对事物本质的最高概括,其内涵最小,外延最大。《易经》中乾卦说明了事物由浅到深的发展过程。初九爻:‚潜龙勿用‛,潜在水里的龙自然是未成气候。‚飞龙在天‛才是事物发展的成熟时机。如果过于狂妄自大,必乐极生悲,正是‚亢龙有悔‛。又如《彖传》中:‚‘师’,众也;‘贞’,正也。能以众正,可以王矣。‛说明了‚得道多助‛的道理,有民心才能王天下。《周易》以‚神道设教‛,接过一般民众都迷信的筮法,装进自然哲学和社会哲学的内容。将卜筮与哲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对哲学不感兴趣的民众也易于接受。正如《春秋》的‚微言大义‛一样,《易》学中也包括许多看似浅显,但内涵十分丰富与深刻的哲学道理。
二、《大象传》在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是《周易》之正道,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经久不衰的精神。细读这两句话,会发现这其中有可贵的涵义存在。如今,中华民族的子孙仍用‚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规勉着自己,鞭策着自己。
由此可见,《周易》中的哲学精神对人本身的教化作用之大。
《周易》蕴涵着关于宇宙人生的大道理。学《易》能修身养性,提高人的道德水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学《易》,对学习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有很大的帮助。孔子说:‚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然后力行‛。我认为学习周易,便能使人向着这一个方向走去。
{二} 《易经》作为一部古老的经典著作,从表面看是一部占卜、预测之书,但是,从卦序、卦名、卦象、卦辞、爻序、爻辞、爻象、断辞以及其推演过程等方面分析,其中包含着中国传统道德哲学所有思想和原理。它早于老子、孔子而成书,成为老子、孔子哲学思想的源头活水。
一、《易经》包含着‚道非常道,有无相生‛的宇宙观
‚道非常道,有无相生‛是中国道德哲学对自然界本质的深刻揭示,是对自然规律的高度总结。不仅包含着西方现代哲学唯物观、发展观、联系观更重要的是创立了西方哲学一直未重视的终始观。
《易经》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把自然界这些发展变化规律渗透到自己的预测理论体系之中,把自己的理论体系臵于正确的、科学的宇宙观指导之下,为其预测的科学性,准确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号:096090012
姓名:何静
专业:09航海
追溯《易经》中包含的哲学原理,有助于我们对《易经》的理解,准确的预测将要发生的事情。也有助于我们驳开《易经》的神秘面纱,纠正唯心主义的不全面、不客观认识。
《易经》通过卦名、爻名立论,通过卦辞、爻辞论述事物的发展变化,通过断辞指导人们吉凶趋僻。哲学原理就包含在卦序、爻序、卦名、爻名、卦变、爻变之中。
(一)《易经》中包含终始观。终始观是中国道德哲学对哲学原理的巨大贡献,其深刻程度、影响广度和对立统一一样可以称之为规律。
自然界的万物从那里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产生以后,无一不是无条件的走向死亡,西方哲学偏重于论述从生到死的过程,没有注意从死到生的过程。
终始观和发展观相比较终始观居于其上,终始是发展的终始,发展是在终始的总原则下的发展。
(二)《易经》中包含唯物观。世界是物质的,这是西方哲学唯物论的最基本观点。中国道德哲学认为世界是由道生成的、组成的,二者同质而异名。《易经》中体现这一观点的方法独特而且实用,全面而且深刻。
乾代表天,坤代表地,震代表雷,巽代表风,离代表太阳和火,坎代表月亮和水,艮代表山,兑代表泽,其它五十六卦各有其名,其卦名的字义虽然不完全显示具体物质,但其所代表的内容离不开物质现象。
另外,中国的文字属象形组合文字,每一字都是由代表不同的物质的笔划或部首组成,所以每一卦都带有物质的烙印。如乾有日,坤有土、解有刀、困有木、等等,六十四卦全部立足于唯物论。
有人怀疑,文字本身就是物质及其现象的代名词,这样分析还有什么价值,其实这正说明《易经》是以物质为基础的,是立足于唯物论的。
(三)《易经》包含发展观。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发展变化的,发展变化遵循‚道非常道‛的发展观。《易经》对物质的发展变化体现的最为淋漓尽致。
六十四卦的编排顺序就充分体现了自然界的发展变化。如上经三十卦,始于天(乾)地(坤),终于日(离)月(坎)。
把事物的变化寓于其中,屯代表初生,蒙代表幼稚,需代表饮食、讼代表争执,师代表示抢夺,比代表和平,小畜代表积蓄力量,履代表从前慎后……,剥代表消落,复代表回归,颐代表舒坦…….大过代表过分强大,其本未己弱,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己‛《道德经》。
(四)《易经》中包含联系观。
《易经》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分别代表着自然界的万事万物,无论从那一卦那一爻开始变起,都可变出所有六十四卦。
通过这种联系,把本爻所代表的事物,和天(乾)地(坤)日(离)月(坎)、山(艮)泽(兑)、风(巽)、雷(震),及其它各卦爻所代表的事物普遍联系在一起。《易经》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充分体现了自然界普遍联系的观点。
二、《易经》中包含着‚遵道重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观 正确的人生观源自于正确的宇宙观(世界观),具体体现为终始观、唯物观、发展观、联系观。树立正确的宇宙观,就要求我们按照自然规律和原理去办事,这就是中国道德哲学的遵道重德观念。宇宙观揭示人与自然关系的本质,人生观则揭示人与人关系的本质,实质是遵道重德。人与人的关系不分民族、国家,不分历史朝代,自始至终表现为君臣(上下)关系,父子(先后)关系,夫妻、兄弟、朋友(左右平等关系)儒学称为‚五典‛关系。
学号:096090012
姓名:何静
专业:09航海
上下、先后、左右类似于宇宙空间,因而人生观也类似于宇宙观。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人的品德,坚持用正确的人生观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以自我为原点、履盖全人类的科学的人生观(类似于宇宙观,宇宙观是以观测者为原点的时空无限,天地四方之谓宇、往古来今之谓宙)。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厚德以载物‛。‚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等警句名言都是深刻的写照。由此可见,《易经》是一本教人进德修业,树立正确人生观的书,不明确这一点专求卜筮,其预测水平永远也提不高。
三、《易经》中包含‚对立统一,负阴抱阳‛的辨证法。
对立统一和负阴抱阳,是中西方哲学关于对立统一规律的不同表述,其实质相同。西方哲学关于对立统一的基本表述是对立双方,相互对立,相互联系,互为存在的前提。
中国道德哲学认为,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既分阴阳说明二者不同是对立,既负又抱说明阴阳不可分离是统一,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双方就是在消长运动中达到平衡,从而使负阴抱阳的平衡体,能持续一定的时间而存在。当这个平衡被打破的时候,就是事物灭亡的时候,构成了万物皆有生命(持续时间)的从有到无的过程。中国人应用对立统一负阴抱阴的规律,表现为一分为
二、合二而一的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这也是西方人认为中国人有独特的逻辑思维方法之所在。中国人对这一规律的应用可以说与生俱来,得心应手。西方人在对立统一规律的应用方面,自始至终显得生硬,不切合具体事物。《易经》中对一分为二,合而为一的运用可谓出神入化,四、总结和建议
《周易》的内容主要包括“经”和“传”两部分。主要是六十四卦的卦形符号与卦爻辞和阐释《周易》经文的专著。不过我认为这倒不需要我去重点了解,由于专业的缘故,我觉得周易中蕴含的管理思想这是非常值得我学习借鉴的。《周易》的核心讲究“三易”,即“简易”、“不易”、“变易”。如今中国企业管理理论是朝着简单管理的方向发展的,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普及化,走的是“简易”的路径。只有了解企业组织的基因密码结构、基因代谢规律、基因进化规律,才有可能实现“简单化”。而《易经》为此提供了丰富的数学模型和理论模型可供借鉴。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生命周期,其产生、发展、变化都是有规律可寻的,构成其有机生命的基因密码DNA基本规律是相对不变的。也就是说探索社会基本成员和组织系统,是当代管理学面临的主要课题。而易学的“阴阳、太极、五行、八卦、河图、洛书、六十四卦”等准数学模型,为此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可广泛应用于所有社会科学领域的普适性规律。
不变是相对的,变化是绝对的,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变易”是易经研究的主要内容,《易经》以“全息”、“系统”、“变易”的哲学观和独特的符号系统,为我们提供了“变易”的类数学模型。
易学的实质就是管理哲学,易学的自然法则、结构决定功能定律和全息结构模型,在今天仍然具有高度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应用价值,我所学过的现代管理学元素在易学思想中也均有体现。我们坚信并预言,易学将会从历史的失忆中醒来,以其丰富的自然哲学和辩证哲学的元素和宇宙全息属性,能够为中国和谐哲学的建构提供战略平台,也将对中国文化的传承、重塑和崛起提供精神理念和价值指导。学号:096090012
姓名:何静
专业:09航海
它并不只是译本占卜之书这么简单,它的精髓,或者说,它的实质,是一种对人生和世界的哲理性的思考,它赋予人们一种世界观和人生观——中国式的思维方式。它可以说是影响中国人最深最广的一本哲学著作,是它成就了我们整个的中华民族,唯它,能装下我们整个的中华民族。
今天在我们手上的这本书,是千年前的智慧。它古老,却依旧富有美丽,依旧闪烁着耀眼的智慧之光。与千年前不同的是,它,显得更伟大,更神秘。说到这里,我不得不对我们的祖先表达一下由衷的钦佩。我以身为炎黄子孙为荣!
目前,我国的易学研究在原理探索上仍无重大进展,理论研究停步不前,思想混乱,实际应用容易趋向神秘主义。上述状况严重歪曲了易学的学术地位,阻碍了中华易学良性化发展的步伐,蒙蔽了易学的真正价值。我们应该科学地看待和研究易学,使之早日进入理论化的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