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英语硕士学位论文写作的参考文献格式和注意事项
英语硕士学位论文写作的参考文献格式和注意事项
凡是论文正文中引用或者提到的文献,参考文献部分都必须列出,反之,凡是参考文献部分列出的文献,正文中都必须引用或提及过,并做出标注,均采用APA格式,两者之间必须一一对应。英语硕士论文的参考文献一般不少于50个,其中,中文文献要求不少于10个,英文文献不少于40个,而网络文献不得多于5个。
若对文献进行整体概括综述的,应该标明引用文献作者的姓氏和出版年份;如果只引用文献中的部分内容,需标出引用内容的起止页码;英语硕士论文参考文献作者的中文人名必须用英文转写;文献作者的人名和文献出版年代之间需用逗号隔开,而不同的作者之间用分号隔开;所有文献均按作者姓名的字母顺序排列。此外,同一作者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文献,根据出版时间的先后进行排列;同一作者在同一年出版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文献,根据文献标题中第一个实词字母顺序分别用英文a、b等区分标注并排序;若长度太长,超过一行,那么,从第二行开始,缩进5个英文字符格;外文文献使用外文标点,而中文文献使用中文标点。现将英语硕士论文参考文献部分的基本格式概括如下:
1.英语硕士学位论文参考文献之专著格式要求 作者姓名按照缩写的格式书写;对于两个或多个作者的姓名,在姓名之间用逗号隔开;如果是机构作者,按照专用名词的格式进行书写;出版年份放在括号里。另外,将书名设置为斜体,标题中的首词和专用名词的首字母需大写,其余的一律小写。如果学生引用的参考文献不是初版,必须在书名后面的括号内标明版本信息。除了期刊之外,其他正式出版物都需要注明出版地。中文文献格式的要求也是如此。2.英语硕士学位参考文献之论文集格式要求 凡是论文集,需要在作者后面加上注明。由一人撰写的论文集在作者姓名后面注明“(Ed.)”;由两人或多人撰写的论文集在编者们的姓名后面注明“(Eds.)”。
3.英语硕士学位论文参考文献之论文集格式要求 对于收录在论文集中的文章题目用正体,论文集的标题使用斜体。此外,论文集和文章标题中首词及专用名词的首字母均需大写,其余的一律小写。值得注意的是,必须在论文发表指导Q:2966910228名称的后面标明所引用论文起止页码。4.英语硕士学位论文参考文献之期刊论文格式要求 期刊类文章的标题用正体,标题中首词及专用名词的首字母需大写,其余一律用小写字母;期刊名(含卷号和期号)需用斜体,首词和后面的实词及较长的介词的首字母应该大写。必须注明所引用论文的起止页码,中文文献的格式相同。5.英语硕士学位论文参考文献会议论文格式要求 对于已发表的会议论文,应该列出文集出处,并且要注明会议召开的地点名称;若为发表的会议论文则可省略文集出处。中文文献的格式相同。6.英语硕士学位论文参考文献之学位论文格式要求 对于已经发表的硕士或博士学位论文,按照专著格式进行书写,但应该在书名后面标明授予硕士或博士学位的单位和时间。博士论文应标明“PhD diss.”,硕士学位论文应标明“MA thesis”等,中文文献的格式也一样。7.英语硕士学位论文写作辅导Q/微信:1760405151参考文献之即将发表的论文或即将出版的著作格式要求 作者若引用即将出版的文献,必须是有出版社或期刊决定出版的文章才可以引证,中文文献的引证要求也一样。8.英语硕士学位论文参考文献之网上文献格式要求 作者如果想要引用网上的文献,其必须是正式的网上学术期刊或者在网上下载的正式出版物的电子版才可以引证。作者从CNKI中下载的期刊论文可以按照纸质期刊的格式进行撰写,不需要标明作者下载的日期和下载网址。中文文献的引证要求也相同。以上就是一些关于英语硕士学位论文参考问些格式的要求,望对即将毕业的硕士生有所帮助!
第二篇:2018硕士学位论文写作注意事项
2018硕士学位论文写作注意事项
硕士写论文,分为很多种,比如学位论文,期刊论文等,每一种论文要求不同,但是学位论文怎么写呢?与其他论文相比较,除了写完后要使用论文查重工具检测之外,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如何撰写学位论文。
硕士学位论文写作注意事项 第一,关于基本要求:
1、学位论文一般是在导师的指导下自己完成,在选题方面应该与你的研究方向相符。
2、撰写学位论文不仅要避免抄袭,还要注意避免“无意抄袭”,如果引用别人语句一定要注明是引用,否则就会被认为是抄袭。一般规定字数为二百以上没有注明即为抄袭,所以如果参考了别人的文章一定要注意不要照搬原文,如果需要用到别人文章的观点,应该用自己的话处理一下再写出来。即使抄袭的是自己以前发表的文章内容也被认为是抄袭2017硕士学位论文写作注意事项2017硕士学位论文写作注意事项。
3、关于硕士论文:这类论文要求在所在专业领域有突破,有创新,阐述的论点对所在领域有实际的意义;一般在三万到五万字左右,这样一篇论文将把你研究的内容囊括进去。
4、关于博士论文:博士论文一定是一篇或多篇组成的一个系统的学术性文章。这类论文要求在学术界有一定的价值,整个论文清楚阐述博士阶段的研究,字数一般在五万到十万,根据学科不同来定2017硕士学位论文写作注意事项文章2017硕士学位论文写作注意事项。一般高校都会要求发SCI文章,还要求有一定的影响因子,不然很难拿到博士学位,所以很多博士毕业的时候只能拿到学历证书,学位证书必须等到SCI论文发表后才能拿到。
5、学位论文需要使用国家规定的简化字、格式、计数单位,文章里面的术语、符号等都要使用国家规定的要求,需要注释的地方需要加注释。
学位论文写完之后需要使用万方论文查重检测它的原创度 第二,关于结构与内容:
1、封面:要求格式要统一,包含类型、学校、学号、课题名称等等十一项。
2、摘要:写清楚论文主要内容,一般字数在一千左右,后附关键词2017硕士学位论文写作注意事项专业硕士辅导。
3、目录:要求能将文章章节标明,注明页码,要求美观整齐。
4、文章主体:要求将需要讨论的问题写清楚,论文发表、论文辅导老师Q/微信:993383282,各方面符合国家统一要求。后面附上参考文献,最后使用万方论文查重工具进行检测,并且在最后签上自己的名字。
第三,关于编排:
1、封面需要用宋体二号字并且加粗,其他论文则是宋体四号。正文使用四号宋体,每页二十八行,每行三十字,下方用三号宋体打上页码。
2、参考文献要将作者、文章名、出版时间、期号等列清楚。
3、用A4纸打印出来,在左侧装订。根据相关要求,打印出需要的份数。研究生学术论文写作三个常识 选题:在学术期刊、专业书籍和兴趣之间
选题关乎学术论文的创新程度及水平高低。很多时候,尤其是在初学论文写作阶段,不少文科类博士研究生在钻研了部分庞杂的专业知识以后,面临着无题可论、不知从何入手的困境2017硕士学位论文写作注意事项2017硕士学位论文写作注意事项。大体上讲,摆脱这种困境有以下两种方式:
从学术期刊中挖掘和寻找选题
学术研究的基本话题在较长的时期内变动不大,很多问题争论未决,历久常新,比如管理学和经济学中的土地流转问题,教育学中的考试问题,从学术期刊网上可以查找到上万篇文献,但是,不同的视角、不同的解读、不同的逻辑,能够源源不断地写出新意。而且,在学术期刊网上通过关键词检索某个选题,其研究进展一目了然,文献追溯也很系统。而专业书籍属于个人专论,时效性又滞后,显然不具备这个优势。
因此,博士研究生应长期不定期地到图书馆翻阅本专业学术期刊,这既有助于获取相关学术信息,也有助于捕捉学术论文选题2017硕士学位论文写作注意事项文章2017硕士学位,转载请保留此链接!。当然,由于知识爆炸,现在的学术研究朝专、精、深方向发展,所以翻阅学术期刊时没有必要细读全文──感兴趣的论文除外,我们只需要翻阅每期的学术期刊标题即可,通过他人的研究选题,挖掘潜在信息,从中获得选题灵感。如果因各种原因图书馆的本专业期刊有限,可以在学术期刊网上通过“刊名”的方式检索与本专业相关的所有核心期刊(如北京大学版中文核心期刊、南京大学 CSSCI源刊),从而获得选题信息。如果本硕博或者硕博是同一个专业,或者即使是跨专业攻读博士学位者,在比较牢固地掌握了专业知识以后,除了从学术期刊中挖掘和寻找选题以外,还可以通过专业书籍尤其是经典书籍的阅读,在灵光一现中获得选题。其实,任何一门学问,钻研到了极致都是美学 因此,在阅读专业书籍时,我们将会在独到的阅读中获得审美的体验,从而获得一个个学术兴奋点,以此找到阐释问题的出发点2017硕士学位论文写作注意事项专业硕士辅导。
在选题过程中,兴趣至关重要。正如著名的香港经济学家张五常教授所言,学业之旅是长程赛跑,那么,支撑我们走下去的动力就是兴趣。因为有兴趣才有激情,有激情才有灵感。当然,刚刚进入学术研究领域的时候,我们往往很难发现自己的研究兴趣,多翻阅专业学术期刊,多阅读专业书籍,我们将会逐步发现自己的研究兴趣所在。
第三篇: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注意事项
“加强研究生过程管理 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系列讲座之一:
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注意事项
研究生培养工作是学院工作中重中之重。要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需要全院形成共识。全院形成共识包括学院领导、指导教师、科室管理人员、学生等上上下下、方方面面达成共识,形成重视质量、提高质量的良好氛围。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需要抓好一下几个重点环节:
1、入学关:包括入学考试、复试;
2、入学教育关:包括专业认知教育、师生见面会等;
3、教学关:包括课程授课和学科前沿课;
4、学术研讨关:包括学术讲座、学术研讨等;
5、开题关:包括导师审查、专家组审评、修改等;
6、论文关:包括查重、学校抽审、学院内外审、论文答辩、修改等。
今天结合学校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最新规定专题讲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工作。开题报告是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开题成功是论文成功的一半”,学院、研究生及其指导教师要充分认识开题的意义,严把开题报告关。
一、开题与开题报告的含义
开题,是指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讨论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所选择的论文题目是否科学合理、研究计划是否具有可行性、论文形式是否符合规范的一系列工作过程。
开题报告,是指申请科研项目的科研人员对科研课题的理解、阐释、论证、研究计划、完成条件的一种正式的文字说明材料。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是学生对论文选题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含有可能的创新或突破)、研究方法、研究计划的一种文 字说明材料。因此,开题报告又称论文题目研究的论证和设计。
二、开题报告撰写训练的意义
构思和撰写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是研究生基本技能训练的重要环节和必经环节,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说开题报告的质量直接决定着论文质量,甚至决定着论文的成败。
第一,开题报告撰写是学位论文写作的先导和基础性工作。
第二,开题报告撰写训练还影响研究生的长远发展。
开题报告的作用:
1、明确研究的目的2、清晰研究的意义
3、确立研究的目标
4、锻炼研究问题的能力
5、汇报研究工作的计划
6、获得可行性研究工作论证的认可
三、开题报告的格式
一般为表格式。将要报告的每一项内容转换成相应的栏目。既便于报告人按栏目填写,避免遗漏;又便于评审者一目了然,把握重点。
《燕山大学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规定》第六条规定:“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及分析;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案;进度安排,预期达到的目标;为完成课题已具备和所需的条件和经费;预计研究 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解决的措施;主要参考文献。”
详见文后附件:《燕山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格式》
四、开题报告的内容及撰写要求
1、选题应符合所在专业和研究方向,题目要大小适中。选题一般有两种途径:一种是从阅读文献着手;一种是从观察现象着手。
2、课题来源是指来自哪项课题,如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课题、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课题、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课题、河北省社科联社会发展研究课题等。如果选题不是来自指导教师或研究生研究课题,一般应由导师指定选题或在导师指导下选题,也可以研究生自主选择选题。
3、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研究的目的,即研究应达到的目标,通过研究的背景加以说明。研究的意义,即选题的价值和作用,包括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4、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及分析。通过文献综述描述研究的现状,分析研究的不足,确定自己研究的起点和创新点。
5、主要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指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
在开题报告中,要明确提出论文要解决的具体学术问题或实际问题,包括问题的现状、根源或成因分析、解决的办法或对策,还包括论文的重点、可能出现的难点以及解决难点的准备性思路等。
6、研究思路和方法(1)研究思路
研究思路主要阐述论文的逻辑思维、涉及的主要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等。
研究内容主要指研究的对象是什么,研究的具体问题是什么;研究思路是指通过什么样的方法、采取什么样的手段、怎样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以什么为切入点去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并最终解决问题。
(2)研究方法
在论文的写作中,方法的运用相当重要。方法科学直接影响论文的完成质量。
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很多,主要有:文献研究法、实证研究法、定量分析法、定性分析法、社会调查法、跨学科研究法、个案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主要研究方法,还有统计法、问卷法等辅助方法。
选择研究方法取决于实际的需要。
7、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对相关著作、论文(含硕博论文)、教材的整体参考和部分借鉴。
参考文献的作用:一是研究基础;二是研究起点;三是预示创新点。
8、写作进度及预期目标
按时间顺序分阶段列出论文的进展情况(可以表格形式)。
五、开题报告的评审
《燕山大学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规定》第十一条规定:“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评审小组由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硕士生导师、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3或5名组成(可包括开题报告人的导师)。评审小组设组长1名,由硕士生导师担任(非开题报告人的导师);设秘书1人,由熟悉本专业的讲师及以上职称人员担任,也可由评审小组成员兼任。”
六、开题程序
《燕山大学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规定》:“第十二条 研究生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撰写后,交导师审阅,经导师、学科签字同意方可进行开题报告答辩。
第十三条 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汇报会一般应公开举行。评审小组听取开题报告人的陈述与答辩,对开题报告进行考核评定,写出考核评语,并由秘书记录在开题报告中。
第十四条 开题报告的评定结果为“通过”或“不通过”,通过者进入学位论文研究、撰写阶段;不通过者须在三个月后再进行一次开题报告答辩。
第十五条 研究生在开题报告答辩通过,经所在学院审核签署意见后,将开题报告报所在学院保存,博士研究生开题报告另需在研究生学院备案一份。研究生学院将组织专家对开题报告进行不定期抽查。
第十六条 各学院应在两周内将通过开题报告答辩的研究生名单报研究生学院备案。”
七、开题报告会的要求
1、专家和开题报告人员需着正装。
2、在教室举行开题报告会,学生须站立面对专家报告和答辩,逐一回答专家提问。
3、开题报告人的报告要提纲挈领、充分内化。围绕研究什么、为什么要研究、怎样研究等核心问题展开。
4、主要内容必须包括论文提纲。论文提纲重点审查论文逻辑性。
5、经开题报告会专家审查、质疑、评议并通过,方可进入论文写作阶段。未通过者,参加下一次开题。
八、开题报告的常见问题
(一)硕士论文选题不合适
选题要适中,避免“大题目、小文章”,切忌贪大求全。选题偏大偏泛的原因:一是怕题目选窄了,分量不够;二是窄而深的题目难做,广而浅的论文好对付,题目大了,外延就广,每个外延发挥一下,字数就足够了。
选题一般有两种途径:一种是从阅读文献着手;一种是从观察现象着手。
缺少工作经历的研究生习惯从文献着手,从文献中去找本领域中的研究热点和前沿问题。
(二)缺乏理论深度和实践价值
原因:一是理论功底不厚;二是下功夫不够;三是选题价值不大。
(三)文献综述不够深入
撰写文献综述的首要环节是对以往成果进行线条清晰的梳理和系统全面的评价。
文献综述撰写常见错误如下:
第一,只简单罗列他人观点,未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分类、归纳和提炼。
第二,虽有归纳和梳理,但未作系统、深入的分析、评价。
第三,虽然对已有成果进行了分析、评价,但对问题的提炼不够精确。
第四,过分夸大前人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存在的问题或不足。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大的方面讲或者深层次原因,反映了一个人科研态度和品质,即违背科学研究最基本的要求: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原则。小的方面或者说操作层面的原因主要有:
1、文献搜集不够充分。有些重要文献没有全面掌握,尤其是对最新研究进展的了解不够深入。
2、对最新研究成果的理解有偏差。将次要问题或非主流问题作为主要问题或主流问题加以认识。
3、对学科前沿缺少应有的驾驭能力。缺少文献或有文献而不能驾驭,就难以做出客观、准确的评价。
对于已有成果进行清晰的梳理和认真的归纳,是进行叙述和评价的前提。下面介绍文献的梳理和评价的方式方法:
首先是时序法。
其次是流派法。
最后是纵横结合法。
(四)研究内容的安排不合理
研究内容是整个开题报告的核心,非常重要。首先,研究内容是对文献综述的进一步展开,实际上是对文献综述所提问题的求解程序。
其次,研究内容搭建起整个研究的基本框架,下一步研究就是按此框架循序渐进地展开。
第三,研究内容的确定是设计技术线路和选择研究方法的依据。
第四,研究内容预示着创新点。研究内容确定之后,往往就预示着在哪些环节能取得突破,哪些内容能够创新。
在学位论文研究内容取舍和框架搭建过程中,常见错误如下:
1、搭建“平、空、虚、泛”的研究框架(大而全)
2、频频使用生涩、怪诞的词汇(创造词汇、硬搬词汇)
3、过早地做出判断或下结论
针对上述情况,建议如下:
1、研究框架的搭建要切合实际
2、避免滥用新鲜名词、滥造时髦词汇
3、注意研究内容安排与技术线路设计的相互照应
(五)创新点的提炼和表述不准确
学位论文要求有创新点,创新点是学位论文的核心价值。创新点提炼得精确,既能凸现论文得理论或应用价值,又能使阅读者较快地把握论文得基本观点和主要贡献。
在学位论文的开题和写作过程中,对于创新点的提炼和阐述,易出现的错误:
1、只讲“苦劳”,不讲“功劳”。
2、过多阐述论文的创新点。
3、对创新程度的自我评价过高。对创新点的凝练和陈述,建议如下:
1、明确创新类别。是问题创新,还是方法创新,是理论创新,还是对策建议(操作方案)创新。
2、创新点的阐述模式。一是填补空白。二是某一学科领域基本理论的完善、发展,乃至突破。三是研究方法的创新。方法创新包括新方法的创立和原有方法的组合(集成)。四是某问题解决方案(具体对策)的设计。这种创新属于应用领域的研究课题,针对某些现实发展中的社会问题提出的可行的对策建议。
3、对创新点的阐述切忌任意拔高。应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六)参考文献不合乎要求
多数研究生将参考文献的编排只是作为全部研究的辅助环节,因此,没有给以足够的重视。在参考文献的编排方面常见的错误如下:
1、以多取胜。“韩信用兵——多多益善”。
2、外文资料过多。从未看过的外文资料,自己不懂得语言出版的文献。
3、过多列入自己或自己导师的与论文相关性不大的成果。众所周知,在网络资源日益丰富的今天,网络可以搜索到成千上万篇文献,但与自己的研究相关而且真正具有参考价值的文献少而又少。因此,建议参考文献的引用和编排要遵循“三不要”的原则:
1、没有认真阅读过的文献不要引用
2、非一流期刊上的论文不要引用或慎用
3、虽然读过,但对学位论文研究工作没有借鉴意义的名人之作不要勉强引用
希望大家本着对学生负责,对学院负责,对学校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的精神,做好开题工作。
谢谢大家!
第四篇:硕士学位论文文献综述怎么写
硕士学位论文文献综述怎么写?
一、什么是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是研究者在其提前阅读过某一主题的文献后,经过理解、整理、融会贯通,综合分析和评价而组成的一种不同于研究论文的文体。
二、学写综述,有以下好处:
①通过搜集文献资料过程,可进一步熟悉科学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在查找的过程中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
②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科研选题及进行科研的第一步,因此学习文献综述的撰写也是为今后科研活动打基础的过程;
③通过综述的写作过程,能提高归纳、分析、综合能力,有利于独 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④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可难可易。对于毕业设计的课题综述,则要结合课题的性质进行书写。
文献综述与“读书报告”、“文献复习”、“研究进展”等有相似的地方,它们都是从某一方面的专题研究论文或报告中归纳出来的。但是,文献综述既不象“读书报告”、“文献复习”那样,单纯把一级文献客观地归纳报告,也不象“研究进展”那样只讲科学进程,其特点是“综”,“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总之,文献综述是作者对某一方面问题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评论的科学性论文。
三、写文献综述一般经过以下几个阶段:即选题,搜集阅读文献资料、拟定提纲(包括归纳、整理、分析)和成文。
撰写文献综述通常出于某种需要,如为某学术会议的专题、从事某项科研、为某方面积累文献资料等等,所以,文献综述的选题,作者一般是明确的,不象科研课题选题那么困难。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大到一个领域、一个学科,小到一种算法、一个方法、一个理论,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定。
选定题目后,则要围绕题目进行搜集与文题有关的文献。关于搜集文献的有关方法,可以如看专著、年鉴法、浏览法、滚雪球法、检索法等等,在此不述。搜集文献要求越全越好,因而最常用的方法是用检索法。搜集好与文题有关的参考文献后,就要对这些参考文献进行阅读、归纳、整理,如何从这些文献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科学性和可靠性大的单篇研究文献十分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所阅读和选择的文献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文献综述的水平。因此在阅读文献时,要写好“读书笔记”、“读书心得”和做好“文献摘录卡片”。有自己的语言写下阅读时得到的启示、体会和想法,将文献的精髓摘录下来,不仅为撰写综述时提供有用的资料,而且对于训练自己的表达能力,阅读水平都有好处,特别是将文献整理成文献摘录卡片,对撰写综述极为有利。
四、文献综述的写作要求
1、文献综述的格式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 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而文献综述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作。
前言,要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写作的目的、必要性、有关概念的定义,综述的范围,阐述有关问题的现状和动态,以及目前对主要问题争论的焦点等。前言一般200-300字为宜,不宜超过500字。
正文,是综述的重点,写法上没有固定的格式,只要能较好地表达综合的内容,作者可创造性采用诸多形式。正文主要包括论据和论证两个部分,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较不同学者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及其理论依据,进一步阐明问题的来龙去脉和作者自己的见解。当然,作者也可从问题发生的历史背景、目前现状、发展方向等提出文献的不同观点。正文部分可根据内容的多少可分为若干个小标题分别论述。
小结,是对综述正文部分作扼要的总结,作者应对各种观点进行综合评价,提出自己的看法,指出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和展望。内容单纯的综述也可不写小结。
参考文献,是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参考文献的多少可体现作者阅读文献的广度和深度。对综述类论文参考文献的数量不同杂志有不同的要求,一般以30条以内为宜,以最近3-5年内的最新文献为主。
2、文献综述规定
(1)为了使选题报告有较充分的依据,要求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开题之前作文献综述。
(2)在文献综述时,研究生应系统地查阅与自己的研究方向有关的国内外文献。通常阅读文献不少于30篇,且文献搜集要客观全面。
(3)在文献综述中,研究生应说明自己研究方向的发展历史,前人的主要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等。
(4)文献综述要条理清晰,文字通顺简练。
(5)资料运用恰当、合理。文献引用用方括号[ ]括起来置于引用词的右上角。
(6)文献综述中要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不能混淆作者与文献的观点。鼓励研究生多发现问题、多提出问题、并指出分析、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针对性强。
(7)文献综述不少于3000字。
3、注意事项
(1)搜集文献应尽量全。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献资料是写好综述的前提,否则,随便搜集一点资料就动手撰写是不可能写出好的综述。
(2)注意引用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在搜集到的文献中可能出现观点雷同,有的文献在可靠性及科学性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引用文献时应注意选用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较好的文献。
(3)引用文献要忠实文献内容。由于文献综述有作者自己的评论分析,因此在撰写时应分清作者的观点和文献的内容,不能篡改文献的内容。引用文献不宜过多。文献综述的作者引用间接文献的现象时有所见。如果综述作者从他人引用的参考文献转引过来,这些文献在他人引用时是否恰当,有无谬误,综述作者是不知道的,所以最好不要间接转引文献。
(4)参考文献不能省略。有的科研论文可以将参考文献省略,但文献综述绝对不能省略,而且应是文中引用过的,能反映主题全貌的并且是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文献资料。
(5)综述篇幅不可太长。杂志编辑部对综述的字数一般都有一定数量的约定。作者在初写综述时,往往不注意这点,造成虚话、空话较多,重点不突出。综述一般不宜超过4000字。综述并不是简单的文献罗列,综述一定有作者自己的综合和归纳。有的综述只是将文献罗列,看上去像流水帐,没有作者自己的综合与分析,使人看后感到重复、费解,材料与评述协调。
第五篇:论文写作注意事项。
如何写论文参考
(一)论文——题目科学论文都有题目,不能“无题”。论文题目一般20字左右。题目大小应与内容符合,尽量不设副题,不用第1报、第2报之类。论文题目都用直叙口气,不用惊叹号或问号,也不能将科学论文题目写成广告语或新闻报道用语。
(二)论文——署名科学论文应该署真名和真实的工作单位。主要体现责任、成果归属并便于后人追踪研究。严格意义上的论文作者是指对选题、论证、查阅文献、方案设计、建立方法、实验操作、整理资料、归纳总结、撰写成文等全过程负责的人,应该是能解答论文的有关问题者。现在往往把参加工作的人全部列上,那就应该以贡献大小依次排列。论文署名应征得本人同意。学术指导人根据实际情况既可以列为论文作者,也可以一般致谢。行政领导人一般不署名。
(三)论文——引言 是论文引人入胜之言,很重要,要写好。一段好的论文引言常能使读者明白你这份工作的发展历程和在这一研究方向中的位置。要写出论文立题依据、基础、背景、研究目的。要复习必要的文献、写明问题的发展。文字要简练。
(四)论文——材料和方法 按规定如实写出实验对象、器材、动物和试剂及其规格,写出实验方法、指标、判断标准等,写出实验设计、分组、统计方法等。这些按杂志 对论文投稿规定办即可。
(五)论文——实验结果 应高度归纳,精心分析,合乎逻辑地铺述。应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但不能因不符合自己的意图而主观取舍,更不能弄虚作假。只有在技术不熟练或仪器不稳定时期所得的数据、在技术故障或操作错误时所得的数据和不符合实验条件时所得的数据才能废弃不用。而且必须在发现问题当时就在原始记录上注明原因,不能在总结处理时因不合常态而任意剔除。废弃这类数据时应将在同样条件下、同一时期的实验数据一并废弃,不能只废弃不合己意者。
实验结果的整理应紧扣主题,删繁就简,有些数据不一定适合于这一篇论文,可留作它用,不要硬行拼凑到一篇论文中。论文行文应尽量采用专业术语。能用表的不要用图,可以不用图表的最好不要用图表,以免多占篇幅,增加排版困难。文、表、图互不重复。实验中的偶然现象和意外变故等特殊情况应作必要的交代,不要随意丢弃。
(六)论文——讨论 是论文中比较重要,也是比较难写的一部分。应统观全局,抓住主要的有争议问题,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进行论说。要对实验结果作出分析、推理,而不要重复叙述实验结果。应着重对国内外相关文献中的结果与观点作出讨论,表明自己的观点,尤其不应回避相对立的观点。论文的讨论中可以提出假设,提出本题的发展设想,但分寸应该恰当,不能写成“科幻”或“畅想”。
(七)论文——结语或结论 论文的结语应写出明确可靠的结果,写出确凿的结论。论文的文字应简洁,可逐条写出。不要用“小结”之类含糊其辞的词。
(八)论文——参考义献 这是论文中很重要、也是存在问题较多的一部分。列出论文参考文献的目的是让读者了解论文研究命题的来龙去脉,便于查找,同时也是尊重前人劳动,对自己的工作有准确的定位。因此这里既有技术问题,也有科学道德问题。
一篇论文中几乎自始至终都有需要引用参考文献之处。如论文引言中应引上对本题最重要、最直接有关的文献;在方法中应引上所采用或借鉴的方法;在结果中有时要引上与文献对比的资料;在讨论中更应引上与 论文有关的各种支持的或有矛盾的结果或观点等。
一切粗心大意,不查文献;故意不引,自鸣创新;贬低别人,抬高自己;避重就轻,故作姿态的做法都是错误的。而这种现象现在在很多论文中还是时有所见的,这应该看成是利研工作者的大忌。其中,不查文献、漏掉重要文献、故意不引别人文献或有意贬损别人工作等错误是比较明显、容易发现的。有些做法则比较隐蔽,如将该引在引言中的,把它引到讨论中。
这就将原本是你论文的基础或先导,放到和你论文平起平坐的位置。又如 科研工作总是逐渐深人发展的,你的工作总是在前人工作基石出上发展起来做成的。正确的写法应是,某年某人对本题做出了什么结果,某年某人在这基础上又做出了什么结果,现在我在他们基础上完成了这一研究。这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表述丝毫无损于你的贡献。有些论文作者却不这样表述,而是说,某年某人做过本题没有做成,某年某人又做过本题仍没有做成,现在我做成了。这就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有时可以糊弄一些不明真相的外行人,但只需内行人一戳,纸老虎就破,结果弄巧成拙,丧失信誉。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还是不少见的。
(九)论文——致谢 论文的指导者、技术协助者、提供特殊试剂或器材者、经费资助者和提出过重要建议者都属于致谢对象。论文致谢应该是真诚的、实在的,不要庸俗化。不要泛泛地致谢、不要只谢教授不谢旁人。写论文致谢前应征得被致谢者的同意,不能拉大旗作虎皮。
(十)论文——摘要或提要:以200字左右简要地概括论文全文。常放篇首。论文摘要需精心撰写,有吸引力。要让读者看了论文摘要就像看到了论文的缩影,或者看了论文摘要就想继续看论文的有关部分。此外,还应给出几个关键词,关键词应写出真正关键的学术词汇,不要硬凑一般性用词。
编写原则
(一)要有全局观念,从整体出发去检查每一部分在论文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看看各部分的比例分配是否恰当,篇幅的长短是否合适,每一部分能否为中心论点服务。比如有一篇论文论述企业深化改革与稳定是辩证统一的,作者以浙江××市某企业为例,说只要干部在改革中以身作则,与职工同甘共苦,可以取得多数职工的理解。从全局观念分折,我们就可以发现这里只讲了企业如何改革才能稳定,没有论述通过深化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职工收入增加,最终达到社会稳定。(二)从中心论点出发,决定材料的取舍,把与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材料毫不可惜地舍弃,尽管这些材料是煞费苦心费了不少劳动搜集来的。有所失,才能有所得。一块毛料寸寸宝贵,舍不得剪裁去,也就缝制不成合身的衣服。为了成衣,必须剪裁去不需要的部分。所以,我们必须时刻牢记材料只是为形成自己论文的论点服务的,离开了这一点,无论是多少好的材料都必须舍得抛弃。
(三)要考虑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初学撰写论文的人常犯的毛病,是论点和论据没有必然联系,有的只限于反复阐述论点,而缺乏切实有力的论据;有的材料一大堆,论点不明确;有的各部分之间没有形成有机的逻辑关系,这样的论文都是不合乎要求的,这样的论文是没有说服力的。为了有说服力,必须有虚有实,有论点有例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论证过程有严密的逻辑性,拟提纲时特别要注意这一点,检查这一点。(四)论文的基本结构由序论、本论、结论三大部分组成。序论、结论这两部分在提纲中部应比较简略。本论则是全文的重点,是应集中笔墨写深写透的部分,因此在提纲上也要列得较为详细。本论部分至少要有两层标准,层层深入,层层推理,以便体现总论点和分论点的有机结合,把论点讲深讲透。
近期,学术界出现了一些新的带有倾向性的问题。如针对学术上相对主义或消极解构主义的诸多弊病,一种试图尽快重新确立某种意识形态绝对权威,独尊某种学术理念或理论体系的倾向逐渐强化起来,此种“回归独尊”的学术倾向固然有强劲的传统观念和某种信仰为支撑,但操之过急却很可能适得其反,且其学术绝对理念本身也不免有些虚妄;再如针对学术上自由主义的空疏散漫和主观主义的“别有用心”,有些资深学者及其门人在忧患中开始大力提倡史料学方法和“重回历史语境”,却不期而然诱发了“溺于史料”的学术倾向,显示了某种近乎无聊或纯粹客观主义的“无所用心”;又如受“数字”时代物化思维、量化管理的制约,在“抢抓机遇”猛搞学科建设的体制导向下,急功近利导致的学术套餐式的丛书、论集、文丛被大量生产出来,虽花样翻新却明显受制于“物”,徒有“量”的增加。
凡此种种,不免要引发更多的问题和困惑。但纵然问题再多些,困惑再大些,学者学子们也还是要竭力寻求解困之法和学术之道,因为这已经成为他们的生存法则和价值指归。就现当代文学研究者而言,自然也是如此。他们上下求索的一条出路就是:尽快在必要的专业知识基础上熟练掌握某种(或多种)学术方法,炼就自己的“火眼金睛”,从而以高水平或独特的学术眼光有所发现,有所创获。比如在文学研究领域,熟悉和认同后殖民主义方法的,就有了对强势文化或文化霸权的冷眼相看,以及对文化侵略、文化失语等现象格外关注的目光;熟悉和认同解构主义方法的,则易于生成“巫山云雨皆堪疑”和“见谁灭谁”的别样眼光及批判视阈;熟悉和认同美学与新批评方法的,对作家的审美趣味和作品的艺术形式则情有独钟,崇尚细读细品,对结构、语言、形象的细微之处,往往能发现其妙味余韵及创构的佳境„„此类“方法”与“眼光”相对应、相适配的现象,可以说在现当代文学研究实践中也有着相当充分的体现,多年来我们其实都在通过探求方法而努力寻求着各种各样的新的学术眼光,从而不断发现一些新的东西或被忽视被遮蔽的真相。因此运用不同研究方法也就可以写出不同的文学史,体现出不同的文学史眼光。但奇怪的是,我们在研究具体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时,灵活多样的方法运用和各种角度的透视分析业已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却在文学史写作中很少体现这些研究方法和成果,许多文学史仍比较单一地遵循某种稳定的写作模式(如所谓历史与美学的统一,或背景、内容加形式),使文学史建构总是处于一种滞后的大同小异的状态。而当某种“独尊”意识再度强化时,这种文学史书写还可能继续大行其道。在此,笔者针对学科发展现状及现当代文学史撰写存在的问题,尤其是针对现代功利型社会一味讲求量化,追求速度所造成的速成、速配效应及其所诱发的种种弊端,除了与学界同仁一样在本学科继续倡导严谨扎实的学风、增强学术精品意识之外,还想在诸多方法与眼光之中,特别强调以下三种“适配”而非“速配”的研究方法与学术眼光。
一、与综合性或宏观研究方法相适配的全局性眼光。
现当代文学学科那些有价值的研究,尤其是学术史上有重要影响的专着宏文,其实多数都是运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来综合地考察研究对象的结果。笔者看到的本学科许多知名学者的论着,尤其是那些致力于文学史的纵横或多向建构的少量史着,便多属于成功运作此种“综合型”研究方法的厚重成果。事实上也只有那些学养深厚,并能整合、驾驭多种方法者,方能赢得文学史的写作资格。同时,全局性眼光也体现在,能够借鉴与化用古今中外的研究方法,综合整合且兼通兼容,来多方面地建构现当代文学研究格局,锻铸坚实而丰硕的学术成果。即使在现代学术背景上运用传统治学方法,甚至重新尝试使用文言,进行“古典文论”式的表达(如钱基博《现代中国文学史》,钱钟书《谈艺录》),亦有一定的意义。但我们大量的研究却常常满足于比较空洞的宏观研究,尢其容易满足于注目历史上的“热点”和“亮点”,关注“文化中心”,对历史上的“文化边缘”或“弱势文化”则多有忽视。比如在中国文学研究中,西部文学便研究不够;在西部文学研究中,西部现代文学研究则更其薄弱。在西部现代文学研究中,甚至连一些基本的史料发掘整理工作也做得很不够。给人的印象是,西部除了重庆文学、西南联大文学、延安文学等少数“亮点”之外,就是一片片广阔的“文化沙漠”了。其 实,在西部还是有一些地域文学值得关注的,如西安现代文学,桂林现代文学,新疆现代文学及西部现代少数民族文学等等,在这些地域文学研究中,史料上的发掘整理也明显不足。如西安现代文学,常常被学术界所忽视。人们往往在关注延安、遗忘西安的历史惯性思维中,总以为西安现代文学乏善可陈。事实上,西安的《黄河》杂志,作为谢冰莹女士主编的重要文学期刊,是立足西北面向全国的刊物,作者的全国性特征相当突出。这个刊物的史料整理和综合研究显然很有必要。这就是说,如从全局性眼光观照中国现代文
学,则绝不能忽视西部现代文学。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研究东部文学或文化中心文学的“西进”或“西游”现象,通过充分的史料发掘,研究西部读者对东部文学的“接受”或东部文学的传播。自然,顾及地域文学及其互动性研究,更是为了真正把握文学全局,只有全局性文学研究充分了,也才能很好地整合、建构出更为有机、更具分量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来。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既要避免政治干预而忽视台港澳文学,也不要因为某种文化优越感而忽视西部现当代文学包括少数民族文学。其实,通过张承志的《金牧场》、阿来的《尘埃落定》、扎西达娃的《系在皮绳扣上的魂》、红柯的《西去的骑手》及姜戎的《狼图腾》等西部作家的创作实践证明,少数民族文化完全可能对汉语言创作产生巨大影响。绝域产生大美,精神生态、文化生态出现的诸多危机更需要我们汲取各种各样的文化营养,而西部文学在这方面无疑也可以作出自己独特的贡献。
二、与比较文学、比较文化研究方法相适配的比较性眼光。
我们既要顾及全局,亦要看到差别。能够识别事物,参透规律原本就与人类的比较思维密切相关。这也就是说,学术研究非常需要自觉的比较意识,拥有明辨明敏的比较眼光,只有这样才能纵横比较,明察秋毫。虽然目前在比较文学领域,有的固守文学本体的纯正,有的建构文学与其他学科的网络,有的宣告走向比较文化研究,但在笔者看来,这些都是学术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没有必要画地为牢,为了扞卫文学审美研究的纯洁性而拒绝走向跨学科跨领域跨文化的“跨比”境界。只要是从文学出发或以文学为基点“比”开去,说开来,言之有理言之有物言之有据就都是可行的。近些年来兴起的新历史主义批评即大力提倡文学的跨学科研究,昭示了批评空间的开创与研究领域的拓展。在此笔者特别想强调这样一点,就是文学比较与文化研究的“联姻”。因为比较意识的强化和对文化研究的青睐,可以连通融会,由此造成研究的开阔性、细致性和趣味性;比较研究与文化研究各有优势和劣势,二者的紧密结合则可以互动互补。由此比较文化研究的视野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建设中,无疑也具有积极的建设作用。善于比较或以比较为“潜话语”,其实原本就是开放性世纪即20世纪以来中国人必须学会的本领,现当代文学学者大多也习惯于继承“五四”新文化先驱的思维方式,高度关注中外文学文化的异同,将比较文学方法视为常用常新的内在方法。倘能具有强烈的比较意识,拥有开放灵活的比较眼光,就可以看到,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天地其实还是相当广阔的,许多方面的比较研究都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和拓展。如在跨国的文学比较方面,仍显得比较简单肤浅,还有大量的国别文学比较可以纳入我们的现当代文学研究的视野;跨地区(本国本民族的跨地域)的文学比较研究虽然出过一些书,但多数仅仅在相对意义上言说各个地域文学的构成和特色,相对独立的地域(如省市)文学史研究仍相当薄弱,自觉的相互比较研究就更少见,能够熟悉和理解不同民族语言 和文化传统并进行成功比较的学者队伍,甚至可以说还非常匮乏;社团、期刊与作家的比较研究,空间也仍然很大,仅仅对作家人生和作品的深入比较就还有许多课题可做;现代性别文学的比较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人们的疑虑一样众多,女性学者的有限努力多已陷入困顿,惟有两性学者更多更好的沟通和对话,才能将相关的女性文学与男性文学的思考引向深入,对“文艺性学”或性别与美学的关系也才可能获得更为充分的理解;文学的“代际”或发展研究,可以引发对“文化代沟”影响人和文学的高度重视,随着社会节奏加快,生活面貌与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很多变化,“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的感知可以在文学老一代、文学新生代、文学萌芽代等“代际”之间生成许多有意味的话题;现当代文学与其他文化现象的科际整合研究,也是非常薄弱的环节,即使现当代文学与其近亲如现代影视戏剧、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之间的复杂关系,也缺少充分的资料整理和深入的系统研究,文学与各种媒体(如书籍、报刊、网络及电信等)的互动关系也还没有引起充分的关注,现当代文学的学者们一专多能的治学功力也有
待于继续修炼。对学术而言,学科界限往往是人为的,有时甚至妨碍人们对事物的整体认识,因此学术界对交叉学科新兴学科的强调,将有利于我们学术事业的发展,现当代文学研究在多元文化语境中的比较,必将极大地激活我们的思考,各各选择适合于己的方法,展示个性化的学术眼光和风采,由此必能继续扩展现当代文学的研究视阈,取得许多可喜的新成果。
三、与持续发展观或未来学方法相适配的前瞻性眼光。
从学科发展和学术文化再造的角度,我们无疑应非常注意未来学术力量的培养。这里想引出一个话题,即学风与研究生培养。近些年来,出现了相当可喜的现象,譬如现当代文学学位授权点多了,导师队伍壮大了,报考和在校研究生人数快速飙升,其规模空前庞大,应该说学科的后备力量相当充足。但现当代文学研究生培养也确实存在着相当严重的问题:在本科生及较多的同等学力者中,大多数人以为现当代文学好考易学,却认识不到“入门容易入道难”,更缺乏攻关拔寨的学术勇气和精神准备;在校研究生为文不规范不严谨的现象也较为突出,出现了较多的雷同或低层次重复的东西,一些研究生对剽窃、下载、剪贴或“学术蒙太奇”的速成之法心领神会,甚至还存在着买卖论文等恶劣现象,这些都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因为学风不好,影响亦远,对学科的形象也会有所损害。而无论是老先生还是中青年学者,只要是导师或学者,也都有个学术自律问题。有的知名学者常以“太忙”为理由,为其信笔涂鸦或忽视学术规范行为进行辩护,却不经意间给后生学子带来了消极的影响。为了更好地培养学术新人,我们可以主要采取正面教育引导的办法,如在高等学校、学科研究会等机构所设的有关奖励中设立研究生学风奖,对当今研究生灌输吃苦耐劳、十年磨剑的治学方法,同时也可以积极推广有的学者所提倡的“快乐研究法”,因为与生命需求同构的“快乐研究法”既可以激励来者,也可以慰安自我,从而共创学科的未来。
研究方法自然与文学史建构有着密切的关系,拥有不同的思想方法和相应的学术眼光,就会建构或重构出不同的文学史着作来,并由此进入学术文化持续创造的过程之中。除了一般教科书类型的文学史需要较多的一致性和稳定性之外,研究型史着则可以完全不受此限制。也就是说,鉴于中国现当代文学本身的复杂性和丰富性,应该允许学者带着属于自己的“有色眼镜”来观照她。
由此同一时间段的文学史,也可能随着一些 档案的解密、资料的发现以及党派观念、文学观念的嬗变,从而出现颜色不同的文学史。客观上说,分级分类的文艺观念也许是最诚实最宽容最人性化的文艺观,由此产生色彩有异的文学史着当属于正常现象。而同一地域(国家、民族地区或省市地市等)的文学史,也可能出现多种各不相同的文本,即使都写中国西部文学史,也完全可以由于研究主体的不同,写出面目有别、互补互动的文学史来。西部学者可能着力撰写的是肯定性甚至带有宣传性的西部文学史着作,东部学者可能以“旁观者清”的姿态建构着否定性或反思性较强的西部文学史着作。
很多事实证明,多样化的方法在现当代文学研究与文学史建构中,确实有着重要的意义。多样的方法与多样的眼光,可以极大地拓展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层面、视野、境界及内涵,多样化研究方法的坚守与多样化眼光的择取,正是一个学科赖以发展的基础。过去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其实身处庐山内外必是各有所见,亦如身处学科或课题内外,进入有进入的感受,出来有出来的感受,进进出出,无穷尽也,原本属于正常现象,因此不必忧心忡忡,担心“庐山”没有人来观赏探询了。对我们的学科来说也是这样。积极借鉴古今中外的研究方法,就会获得丰富、开放的文学史眼光。但要警惕简单沿袭某种单一方法,避免学舌的尴尬和视阈的偏狭。那种见“美国学者如何说”、“日本学者如何看”甚至“台
湾学者如是观”,便诚惶诚恐,恨不得亦步亦趋的做法,固然有学术传播上的意义,但却很容易由此失去自己的学术眼光和独立判断。其实,即使面对同样的“第一手资料”,如何甄别、分析也仍会有不同的眼光与结论。如形形色色的“派别主义”(不一定是宗派主义)者所拥有的各种各样的“派别眼光”,即使从同一份历史档案卷宗中,也会看到迥然不同的东西,给出也许是相当对立的解释。见仁见智,似乎是人文领域尤其是审美与情感领域的“铁律”。“别具匠心,独具只眼”,甚至被人们目为极为难得的天才素质和从事文学文化创造的前提。而在文学艺术领域——最尚主体自由的精神领域,最重情感丰富性的心灵世界——各个身在其中的作家或读者,创造者或接受者又完全可能是“单一”的,固执的,有着自己的偏爱或独嗜。但正是由于这样和允许这样,才造成了如马克思所说的,构成了精神世界的林林总总,才有了紫罗兰和玫瑰花等众多的花香。精神生态学告诉我们,并没有哪一种精神命定是最高贵的,甚至也没有哪一种物质是最重要的,存在的“属性”也可能因为情感等主体因素的作用而发生这样那样的变化。从纯粹的物理学意义上完全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在心理学意义上完全是可能发生的。此外,文学研究与情感体验也有着密切的关系,研究者在与研究对象的对话过程中,骨子里也是在寻求自我表现的机会。因此,我们在强调学术方法与眼光重要性的同时,也要强调生命体验,包括阅读体验,不要沦为某种研究方法或工具的奴隶。这也就是说,学者应从自己的真切体验出发,而不是从某种人云亦云的概念或方法出发,才能真正有所发现,写出真正属于自己的文章,产出烙有自己印记的成果。这也许可以说是浪漫的文学研究吧。在人文学术陷入困境时多萌发一些这种学术性的浪漫之思,或许不失为一种救助之道。
过去,我们习惯于从客体出发选择相应的研究方法,如今既可以继续如此,更可以从主体出发去选择研究方法:面对同样一个研究对象,研究者首先寻找的是适合于己的 研究方法,自己最适合最拿手最感兴趣的方法往往可以引导自己找到能够体现自己特点的研究角度,这样的研究角度对研究者来说就是“最佳视角”;如果将研究对象也视为主体性存在,于是对象主体与研究主体之间所形成的关系,便不再是传统的主客体关系,而是主体与主体的关系,由此而来的“主体间性”便可以创化出绝非静态固化的“存在”,相应的文学研究、文学史研究也便不再是仅仅为了寻找过去时态的东西,而是主要为了“实现自我”或“新的文化创造”。这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具体学科,在研究方法上既要遵循学术方法的普遍规律,也要有与学科甚至学者“个性”相适配的学术方法,同时由于思想方法与眼光视阈的内在联系,拥有不同学术个性的学者才能够体现出不同的学术眼光,彰显出不同的学术景观,建构成各异的文学史着。笔者以为,鉴于学术眼光与学术方法关系十分密切,意欲继续推进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和本学科的持续发展,尤其需要更高层次和更加深邃的“全局性眼光,比较性眼光,前瞻性眼光”。实施和增益这种学术层面的“三种眼光”,当会有助于我们建构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学史,产出更多更好的见解独到的学术成果,增强学科建设的信心与学术自由的信念,矢志为学科发展与学术民主而继续奋斗,由此我们的学科前景也才会更加光明,学科生命亦可充满活力,不至于连存在的合法性都屡遭一些人的质疑。在此,笔者由衷为我们“依然年轻”的学科祝福,祝她在多样的方法与眼光的运作和使用中,杂糅兼容,常研常新,为学术文化赓续与再造不断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