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乡土气息散文
1.放洋灯
2009年12月18日 分类:个人日记
快要过年了,每到夜晚,看到天上繁星闪烁,总感觉其中的一颗星星一定是我小时候放的洋灯(又称孔明灯),依然悬挂于苍穹之上„„ 小时候,整个村子里有一台电视就不错了,在这样艰苦的岁月里过年惟有的乐趣对我们小孩子来讲,就是放洋灯了。每到正月初五之后,在家的男人们没事可干,就做起了洋灯,于是到了夜晚,我们吃好饭就跑到家前屋后,仰望夜空,寻找天上那越飘越远或越飘越近的洋灯,那激动历历在目。
当然最有趣的要算自己做洋灯了。一帮小孩子在家长的带领下,找来了细长的芦竹(家乡的河岸边长的一种类似于竹子的植物),将它劈成粗细适中的藤条,我们小孩子就是将刮掉藤条中结巴处的竹刺,以防刺手。弄好后屁颠屁颠地送给大人们,这时候总免不了得到大人们的毫不吝啬的表扬。于是我们更加愿意当做他们的帮手,全然没有现在叫自己的儿子干事却总给老爸撅嘴的现象。大人们先把两张白纸加以黏合成桶状,然后取另外一张白纸将它进行折叠,裁剪,使其成漏斗状,并将它于桶状黏合,形成一体。之后把我们削得光滑的藤条依据纸桶的大小用铁丝扎紧,把藤条圈用糨糊固定在纸桶的底端,最后用铁丝做成十字形放置在藤条圈上。这样一个洋灯的雏形就成了。反正有时间,于是大人们就不停地做。我们也兴奋地数着堂屋里堆积越来越多的洋灯。
当然做好了,还有关键的灯芯不能马虎,因为灯芯的好坏决定了洋灯飞得高和远。于是家长带上一包好烟来到村里开拖拉机的人家中。一支烟换来一桶废旧的机油,现在看来这可是最划算的了。回家后找个破布浸在机油里,一般都要浸上一两天方可。
等待黑夜来临的过程让人觉得漫长。熬到晚上,天上的星星宛如调皮的孩子眨巴着眼睛,注视着我们。大人们手捧洋灯,小孩子手抓稻草,浩浩荡荡地来到田间,在一块没有庄稼的地方停下。我们小孩子将稻草等放到中间,此时所有的人自发围成一团。个子高的大人会拎起洋灯的尖顶,下面有两三人托着藤条圈,慢慢地移到火把的上方。热气调皮地钻进了洋灯的肚子,慢慢鼓起来。扶顶的人此时松开手,只见洋灯左右摇摆,如蠢蠢欲动的雨后竹笋。只听见下面托着的人喊道:“等下,等下,快要升了。”“不忙,等会,让里面的气足点,升得才高。”„„火光照应着我们的脸,通红通红的,感觉不到丝丝的寒意。“快,挂油布!”只见燃着的油布团快速地挂在铁丝的十字中心上。一松手,洋灯快速地升空,田野里传来兴奋的喊叫声,更有甚者会随着洋灯飘去的方向在田野里狂奔、追赶着„„几十双眼睛目送着洋灯的远去,依然兴奋地议论着洋灯飘到哪里?会被人接住再一次放飞?当洋灯也成了一颗亮点,如天上的繁星。孩子们会把多余的草把放到没有燃尽的火堆上,点着后,手举火把,呼喊着,追逐着„„ 空旷的田野此刻变得生机勃勃,热闹非凡!
随着生活的提高,现在人们不仅过年的时节放洋灯,就连传统的“七夕”“中秋”也放起了洋灯,唯一不同的是现在的人往往在洋灯上写上美好的祝福,随洋灯的放飞、升空、飘移„„双手紧握放在胸前许愿、许愿、许愿„„那份虔诚让人感动。
今昔相比,我们放飞的是耍乐,他们放飞的是祝福!
2.捕蝉
2009年12月09日 分类:个人日记
小时候,家居农村,总喜欢夏天。放眼远眺,郁郁葱葱的参天大树,随风飘扬,枝头摇曳,树叶低头细喃,发出沙沙的声响,似乎成了绿色的海洋。太阳慢慢升高,空气中开始弥漫着闷热的躁动,这时陆续响起了蝉(俗称“知了”)鸣声,时长时短,时高时低,使人更加心烦。尤其到了午休时刻,蝉叫得更欢,此起彼伏,不知疲倦地用激扬而舒畅的调子蛊惑着烦闷的夏日。难以午休的父亲嘴里总是骂着:“这该死的知了,还让不让人睡呀!”。但我们的听来,却是最美的呼唤。等父母睡熟之后,我们蹑手蹑脚地偷偷出门,捕蝉去了„„
捕蝉必须有好的工具,空手是没法捕到的。先从河边找出非常长的芦竹砍下,去掉叶子,用刀削去竹结处的叶刺。再用网兜缝成袋状,将它固定在铁圈上,最后把铁圈固定在芦竹的顶端,像圣诞老人的帽子,一个简单的捕蝉器就这样形成了。我带着伙伴们头顶烈日,肩扛芦竹,朝声音最响的大树走去。凭经验,声音越响,蝉的个头往往较大。到了树下,刚才还叫得正欢的蝉鸣声戛然而止,只有远处的蝉声依然响起。难道我们判断失误?于是睁大眼睛向上寻找。这时候蝉一点声息也不发出。由于蝉蛰伏在树枝上,颜色和树皮差不多,不仔细寻找是难以发现的。这时候不能急,越急越找不着。“我们可以假装离开,留个人躲在树后留意蝉声的方向。”其中一个伙伴提议。于是我们一行人浩浩汤汤地假装打道回去。离开没多久,先前的蝉鸣声骤然响起,我们互相对望,然后不约而同地发出哈哈的笑声,因为只要声音响起,留在树下的伙伴就会很快的发现。看来,蝉终究没有我们聪明。果然传来伙伴兴奋的呼唤声“找到了,找到了,在这里,快”。我们立即掉头,可到了树下,蝉鸣声又突然消失了。不过顺着同伴手指的方向,果然看到了一只体型肥硕的蝉。于是我将带有网罩的芦竹慢慢的向上移动,在离蝉将近1尺远的地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准确无误地将蝉罩住。这时的网罩里传来的却是绝望的嘶鸣声了。当然也有不走运的时候,网兜将要接近蝉的时候,蝉也狡猾地带着“吱吱”的鸣叫声逃之夭夭,仿佛嘲笑我们的愚蠢。
那时的蝉很多,即使到了夜里村庄里也能听到蝉鸣声,与村外稻田里的青蛙声遥相呼应,你歌我唱,倒使本来宁静的村子里充满了热闹的气息。无法入睡的男人们一边纳凉,一边找着乐子。于是来到一棵高大的杨树下,堆起树枝,燃起篝火。不多时,只看见一只只带着尖锐鸣叫声的蝉呼啸着俯冲下来,落在火中,或落在火边。这时候,早已等在旁边的孩子飞快地拣起那晕头转向的蝉,扔到手中的塑料桶子里。第二天饭桌上,必然有碗香味四溢的油炸蝉肉。现在的孩子恐怕难以吃到这天然的野味了。
后来,从书中才知道,蝉的卵常产在木质组织内,幼虫一孵出即钻入地下,吸食多年生植物根中的汁液。一般经5次蜕皮,需多年才能成熟。据说北美有一种蝉,幼虫会在土中生活长达十七年,才爬出地面羽化。雄蝉之所以鸣叫,那是吸引雌蝉进行交配,完成传宗接代的使命。一旦交配完成,雄蝉立即死去。十七年的蛰伏,换来个把月的生命,难怪雄蝉会尽情歌唱。可童年的我们只顾自个儿玩乐,将一只只即将走向生命辉煌的蝉过早的扼杀,现在想来是多么的残忍和无情------那不仅是一只弱小的蝉,而是一具活生生的生命!这样一来,有了刽子手般的负罪感!转念一想:童年无忌,心里释释然!
3.家乡的老龙河
2009年12月04日 分类:个人日记
家乡的老龙河是贯穿全市东西走向的一条长江支河,长近百公里,宽约百米。传说,天上有条龙,遨游到家乡上空,看到这里风景如画,便飞落下来休憩,就形成了龙河。据老人们讲,老龙河原来有99个弯,那是龙歇的时候伸的懒腰。是真是假,无从考证,不过,我家门前确实有一段水面,延伸出来,弯弯曲曲,大约几百米,河面戛然而止,俯瞰确实像爪子。这平添了我对老龙河神秘和虔诚的崇拜。
很小的时候,我一哭鼻子,父亲总喜欢带我到河边看船。那时候条件不好,能看到一条船算是不错了。印象中要想看汽车的话,必须走几十里的路到县城里才能偶尔看到,曾经我就想过汽车真是个稀奇的怪物,靠什么力气能拉那么多的人或物在马路上撒欢呢?所以每次站到岸上,带着激动的心情看着远远的河面,远远的,有一黑点,父亲就说,快,马上有船来了。于是睁大了眼珠,使劲地遥望。河风捎来了船上机器的通通声,我的心也扑通扑通地跳动着:那是小船,还是大轮船?船越来越近,终于看到了,瞧,水面被船分成的两股浪花,使劲儿拍打着岸边,冲刷着河边的沙土,发出哗哗的声音。“大船,大船!”才哭鼻子的我现在立即眉开眼笑。要是看到船队(前面是一条冒着黑烟的铁船,后面拖着几条,甚至十几条小船),此刻的我必定会挣脱爸爸的拥抱,在河边来回跳着、跑着,同时嘴里默默地数着“1、2、3„„”船继续向前航行,后来越来越小,成了一个黑点,最终消失眼前的时候,心里充满着不舍和期待,现在想来都觉得搞笑。
后来我稍会游泳,老龙河更成了夏天里的好去处。三两天,父亲总喊上几个邻居家的男人,穿着短裤,头顶木盆,去摸河蚌。此刻我嚷着也要跟去,一般情况下父亲都是同意的。于是我就光着屁股,屁颠屁颠的走在队伍的最前面。路上,总少不了开着我们小孩子的玩笑,或荤或素,现在想来总洋溢着温馨。
到了河边,看到河边没有女人,有的大人也会脱下裤头,赤条条地下河,先向对岸游去。不过,他们一般都是两手举着裤头,这就是所谓的“踩水”。我是不会的了,只能羡慕的看着他们,实在心痒就在岸边来回游着。此刻父亲总提醒我不要到河中间去,那里深。
大人们游得差不多了,就分散开去,然后在离岸不远的水中,寸步移动。如果脚碰到了河蚌,就慢慢细心地用两脚挪松河蚌四周的淤泥,然后用脚丫夹住河蚌,同时手迅速地接住。然后用水洗去蚌壳上的淤泥,高举头顶,向我炫耀着,那得意劲让我心里恨恨的。当然碰到比较大的河蚌,而且陷得比较深时,一般大人们都要跃出水面,两手向下前倾,像跳水运动员那样潜入水中,在水底使劲力气将河蚌挖掘出来。一般都要几个来回。当然碰到更大的,一般要几个人配合,多次来回才能搞上来。记忆中最大的一个河蚌足有脸盆那么大,后来蚌壳成了猪饲料缸里的铲子了。我们不能去深水区,只能在岸边够得着的地方摸蚌。幸运的话,会在河藻里摸上一只螃蟹出来,那高兴劲儿也让大人们羡慕不已。
大约一小时左右,就能摸上一盆子河蚌,大大小小堆放在盆里,有青有黑,煞是好看。回家之后,后面事情就是母亲们的了。到了晚上餐桌上自然多了河蚌面饼,韭菜炒蚌肉,甚至大锅的青菜蚌肉汤,我们肚子吃得滚圆滚圆的。那个鲜美劲儿到现在都让我回味无穷。
长大之后离开了家乡去外地读书,工作,看到外面的山山水水,总想起家乡的老龙河——童年的快乐之河,现在的牵挂之河!
4.凉爽的夏天
2009年12月02日 分类:个人日记
儿时,最渴望的是暑假的到来。如果放假的时候带着一张奖状(小学阶段只有1学期没有获得奖状),那会换来近两个月的疯狂。在这段时间里,我就象断线的风筝,想怎么飞就怎么飞。捉蝉、掏鸟窝、挖鼠洞等,其中最喜欢的要算游泳了。
那时的河水很清,没有现在的污浊,都能看见河底的水藻,还有游弋其间快乐的鱼儿。另外由于每户都有几个孩子,所以不像现在的家长把孩子当小皇帝一样保护。说句不好听的:死了一个都不会太伤心。于是家长的放松造就了我们快乐的童年。
每当天稍微热的时候,我们要好的几个伙伴便不约而同地来到离家最近的小河边,然后一字儿排开,对着河水,拿出小鸡鸡,看谁尿得最远,嘴里还不停议论哪条鱼能走运喝到我的童子尿营养液。尿完后我们飞快的脱下裤衩,光溜溜地站在河边,嘴里喊着“1、2、3,跳!”,这时我们像一条条泥鳅同时跃向河中,“扑通扑通”溅起的水花让岸上不会游泳的孩子羡慕不已。哦,原先的炎热被凉透心底的河水所瓦解。咦,脚底痒痒的,原来有些胆大的鱼儿吮吸着我们的脚底板!这时我们使劲拍打着水面,那些鱼被我们的疯狂吓跑了。于是我们向它们游远的地方追去,此时的水中,我们成了鱼,鱼成了我们!
原来农村里有许多的树木,家人或邻居就把成材的木头锯下,或长或短,扔到河中浸泡,据说这样会使木性更坚固。为什么我们不做一个木筏呢?不知道谁提到这样的一个好主意!说干就干。我们将凡是漂在水面上的木头收集到一起,然后安排岸上不会游泳的孩子回家找些绳子或铁丝。先把最粗长的木头放到中间,其次按长短大小,两边对称依次摆放,用绳子从最外边的一根木头按“倒8”方式将木头头尾固定。呵呵,成了,就连岸上不会游泳的也按耐不住激动的心情毫无畏惧的坐上来。
就这样,任木筏带我们漂向哪里,就连家长们看到了也夸我们的聪明。有时累了,顺势躺下,才发觉木头上面的疙疙瘩瘩让脊背很不舒服,于是我们又找来杂草铺在木头之间的凹槽中,并找来了破旧或遗弃不用的席子铺在上面。还真管用,既软又舒服。
不过,夏日的阳光实在厉害。没多长时间,我们又在木筏上面支起 了几根粗长的竹子,搭成了帐篷。先用绳子在上面绑成网状,然后将从河岸边现采的芦苇叶子铺在上面。这时的阳光只能从芦苇叶之间的缝隙里透射进来,就像一条条光束,煞是好看,就这样一座“天然游艇”产生了。当我们躺在上面,脚垂挂在水里,看着天上的白云、蓝天、小鸟,那感觉不言而喻。有时劳累的亲人们也趁着晌午短暂的时光躺在上面享受这难得的清凉。
就这样,夏天的炎热对我们而言是那样的凉爽和惬意!
5.玩具
2009年12月01日 分类:个人日记
和孩子们说,我也想写一篇关于同名的作文,于是有了这篇。
当儿子还没出生的时候,我看到喜欢的玩具,主观认为儿子也一定会喜欢,便不加思索的买下。当儿子稍微懂事起,看到满盒子的各种各样的玩具,那睁得滚圆的眼睛里写满了兴奋和喜欢。于是,家里乱了,桌上是残肢断臂的各种玩具;地上满是零散的玩具部件„„每每看到这些,我满是心疼,而儿子却张开乳牙流着口水,“咯咯”的笑着。
那些玩具给了儿子快乐的童年,也给了我无尽的回忆。
小时候,由于家里贫穷,自然买不起玩具。可是玩的时候,不能手无寸铁呀。于是很小的时候,爸爸成了我的玩具制造商,一块废木头,经过爸爸的手,很快变成了一把“手枪”。从同伴们的眼中看到的羡慕自然让我身价暴涨——“小队长”的干活,往日的“死对头”这时候便成了我们的敌人。于是,金黄的油菜地里,红红高粱地中,甚至半人高的小麦地依然成了我们的战场。当邻居看到自家田中一片狼藉,心痛之后自然一阵告状。于是,在小村庄里常常能看到这样的情景:拿着竹子(或藤条)的家长在后面喘着气,嘴里恨恨的嚷着“你这个死牙儿(家乡的口头语),我让你玩„„”前面自然是拼命逃跑的孩子,不过大部分孩子都是边笑边回头看着掉在身后越来越远的父母,然后胜仗般地笑了。此时围观的邻居这时候谁也不会阻拦我们,更多的是挡着气势汹汹的家长,然后都像看场大戏般的朝着我们大笑„„
当然有时候换了爸爸,一般也逃不了,自然少不了一顿“竹笋炒肉丝”。我们鬼哭狼嚎般的声音自然招引了妈妈的一顿责怪:“都是孩子,哪个不玩的,你都当爸了,这么大了还玩呢!”然后拉着我们自顾快走,留下“暴君”爸爸一人干瞪眼。不过,手枪自然会没收,但时间不长,总会被我们找到,于是田地里、树从中、沟渠边又会响起我们冲杀的呐喊声„„
这样的日子年复一年,现在想起总是那样开心,正如现在流行语:“痛并快乐着”。
当我们慢慢长大,自己也成了能手,于是一把钳子,一块布,几根皮筋和一根钢丝,做成了一把“弹弓”。常常看到我们星期天满村的跑。这不小鸟可遭殃了,它们在我们的攻击下,带着无助的鸣叫重新寻找新家,这时候换来的是我们一阵狂笑。慢慢地,我们的“枪法”变准了,竟然也能将鸟打下来,我们更加兴奋,于是脱毛、去肠,偷油、搭锅„„摸着粘有鸟毛的嘴唇,现在想起都觉得这是世上最美的野味了!不过,有时候也不走运,由于只顾仰头寻找鸟儿,于是乎,“扑通”一声掉进了身后的粪池中,幸运的,会在大人的帮助拉上来;背运的,则成了亲人永远的伤痛。到现在,邻居张阿姨每看到我们,会情不自禁地拭着眼角的泪水——因为她的儿子就是这样夭折的。每每想到这里,我心里隐隐作痛。看着眼前儿子的玩具,虽然也能听到他那无邪的笑声,但我总觉得儿子却没有我们那时玩得疯狂和开心。
童年的快乐进步了还是倒退了?我自言自语道„„
6.别看《蜗居》的理由
2009年11月30日 分类:个人日记
今天吃中饭的时候,我和老婆就前天晚上她唠叨一事和她谈了我的想法。
前天晚上,我在电脑旁,老婆莫名其妙的冲我发火,说电脑成天看,她看10分钟也不同意?然后象老太婆,唠叨,还是唠叨„„后来我实在恼了,我一通怒骂,当时有怒发冲冠的感觉。可今天她告诉我,主要是看了《蜗居》,结尾处看到宋死了,想不开„„
所以,结婚了,千万不要让老婆看《蜗居》,准备结婚的,千万不要让准老婆看《蜗居》,因为坟墓等着你;恋爱的,千万不要未来老婆看《蜗居》,因为说不定老婆也是其中的女主角;情窦初开的,也是千万不要让女朋友看,因为你说不定还没小贝好„„
综上所述,没看《蜗居》,那是遗憾,看了《蜗居》,遗憾还有!!
7.说说《蜗居》中的海藻------感恩
2009年11月30日 分类:个人日记
听一朋友介绍,奋斗了三天,终于一气呵成地将《蜗居》看完了。想想多可笑,这三天,早上的早饭免了,中午就一菜加白饭,晚上粥,为啥?老婆看了这电视剧,一是舍不得不看,所以不做或者简单做饭,二是因为郁闷。说真的,过去了几天,我的心才稍微转阳。看了网络上关于这电视剧的评价,褒贬不一,不掺和其中,只想说说自己心里话。
这电视剧为什么能引起人们的空前关注,我想最根本的就是该剧情十分现实,我们的生活就是这样的。我没有多少高尚的情操,也没有多么低贱的卑微,有的只是觉得之所以让我郁闷,那是因为心灵的震撼。姐姐海苹看似为生活靠自己的奋斗,妹妹看似贪图荣华而灵魂的出轨,其实不然。我觉得妹妹海藻是个好姑娘,可以说很大的一部分为了报恩,因为心中的姐姐给了她难忘的童年,给了她曾经的幸福,正如剧中所讲,有时候姐姐比妈妈还要亲。有人说,那后来海藻不是变得那样让人憎恨!是吗?如果结尾不出现海藻归还存折的镜头,我会和你一样的想法,可事实是退还了钱物,说明她对于宋的是一种真感情哦。自始之终,海藻都被宋强烈的浓郁的爱所包围和浸透,试问,如果你在生活中作为女人,被老公或者别的男人所宠爱,或者你作为男人,被妻子、知己或者N奶所关心,你没有感动和幸福???我想不要违心的说,我不!除了你的心是石头,不,是钢铁做的!即使这样,还水滴石穿铁杵磨针呢!!
之所以喜欢海藻,除了美丽的外表(我是男的,爱美之心,路人皆之,我不虚伪),其实最让我喜欢的是她感恩的心,说心里话,我想一个人如果连感恩都没有,还能叫人吗?试看生活中有许多的忘恩的例子,结局或者下场有几个好的?其实我想这就是忘恩负义的报应!命运对他的惩罚!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谁都会想到——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或者无情,难道是社会的原因?我想不,最主要的是自己的心灵作怪。扪心自问,面对坏人使坏的时候,你会挺身而出?有——自己的家人受到侵犯的时候会;面对别人受伤的却很少,寥寥无几,星星之火,但不可以燎原,最后会成为一种回忆。正因为这样,感恩,友善等会离我们越来越远,可人们在埋怨的时候谁又会自己撒下一粒感恩的种子???
说心理话,对于我的家人我很孝顺,那时因为他们给我了许多童年的幸福,如果他们童年对我虐待,我不怕背着“X跑跑”的骂名,也会说上我不可能对他们怎么善待。所以从这里讲,感恩是一种交换甚至是投资,没有先前的付出,谁愿意做赔本的买卖?正因为现在的人们越来越不愿意付出,而总想着收获,甚至不劳而获,才觉得感恩越来越稀少和珍贵!
感恩之心要有,具有了,你才觉得生活中的不快,原来是那么的美好!比如:看到红灯总是那么心烦,其实那要感谢上帝给你安全恩赐;遇到工作中的烦心,那要感谢金钱购买不到的生活阅历的积累„„这样想的话,那你觉得感恩之心宛如常青树!
所以,理解海藻,懂得感恩,生活才美好!
8.妈妈的生日
2009年11月23日 分类:个人日记
昨天是妈妈的生日,要不是妻子的提醒,我又一次忘记了。想想都感到惭愧。因为每年自己生日那天,妈妈总能准确无误的告诉我——今天是你的生日,想吃什么„„而我已为人父,却没有记住一次妈妈的生日。
其实别人总说,自己也这么认为,生日,是妈妈的难日。是呀,在我的印象中她从来就没关心过自己的生日。或许以前是因为家庭的贫穷,过不起生日。因为那时确实处于吃了上顿,就愁下顿的岁月,没有多少人会记住自己的生日的。妈妈是个普通的农村妇女,自然更加不会记住自己的生日。可纳闷的是,每年逢到儿子生日的那天,妈妈总能变魔术似的从家中的小瓦罐团坛子里捞出一小撮大米,淘干净后用自制的纱布包紧,放粥里煮,熟了,妈妈将白纱布捞上来,妈妈一边吹着手中的纱布,一边开心地叫着我的乳名∶“华儿,今天是你的生日哦,妈妈煮米团给你吃了”。这样,我的饭碗里自然是白花花的米团,妈妈的碗里则是能照见人影的粥。妈妈却依然能笑眯眯地看着我吃,一点也不觉得自己碗
里的稀薄。
记得去年的某天,我突然想到没多长时间妈妈要过生日了,于是对妈妈说:“妈,你马上要过生日了,那天我回家给你过生日”。谁知妈发火了:“都这么大的人了,还过什么生日,你不要瞎花钱,再说现在的日子哪天不像过生日,又不是过去没吃没穿的”。我无言,妈妈的脾气我知道,她劳碌了一辈子,舍不得乱花一分钱。可敬爱的妈妈呀,为什么每次儿子生日的那天,你总要叫儿子买点喜欢吃的?甚至孙子的生日,也会命令似的叫我一定要带孙子去吃KFC,买蛋糕,螃蟹(都是孙子喜欢吃的)等等?可到了自己的生日却变得那样的“吝啬” ?妈妈呀,现在儿子可以说也能挣到饭吃了,甚至也能常吃好点了,可为什么你还要拒绝自己的生日呢?唯能解释的就是,妈妈的心里永远装着儿子,从来没有装下自己!!
所以,今年生日那天,我中午就叫儿子给妈妈打电话,祝奶奶生日快乐。从免提的声音中听出了妈妈的兴奋和激动,我的眼里湿润了,妈妈其实也渴望过自己的生日,只是妈妈不想因为自己的生日而麻烦儿子,一个电话对她来说就是最好的礼物了。电话打完后,我和妻子立即上街买件衣服(妈妈知道了,肯定又生气了),权当给妈妈的生日礼物了。路上我对妻子说:“索取的少,奉献的多
——这就是我的妈妈”。
明年不论多忙,我一定会带着妻子和孩子回家陪妈妈过生日。
9.秋天的落叶
2009年11月20日 分类:个人日记
今天,我在批改学生作业的时候,同样的题目,却让我读来素然无味。问题不想多说,只是批改的时候,突然有种冲动,想写下来,于是来到这里。
秋天,总给人丰收和喜庆的感受,因为遍地的金黄和饱满的谷穗,给人充满了快乐,所以印象中到了秋天,总能听到亲人爽朗的笑声。在这 稻花香里说丰年 的嘈杂声中,给人以希望和憧憬。
秋天确实是美丽的,瞧,那颜色斑斓,让人旋目,金黄的稻浪给人丰收,火红的枫叶给人热情,就连遥远的天际总是那么瓦蓝透彻,时不时的白云宛如仙来之笔点缀其间。。。在这样的环境中,自己仿佛也成了一点水滴,慢慢浸透于其中,成了那一点绿,一点红,甚至一点蓝,将它们稀释,不,是它们将我融化!
秋天,前者是热烈的夏天,后面是严寒的冬日,感觉就象是个缓冲的季节,这不正象自己走过的岁月吗?看着儿子一天天成长,回忆起那年轻的岁月,那份冲动和激情依然回味和难忘。曾记得上学逃课,下河摸虾,瓜田摘瓜。。。摸摸屁股,那细长的竹痕依旧疼痛,只不过多了些悔恨和留恋而已。自己也象儿子一样成长,恋爱,结婚,生子,按部就班地进行,突然,觉得自己也有点老了的感觉,曾经的狂妄,梦想,都宛如断线的风筝,随风飘扬。那份激情和冲动变少了,甚至没有了,难道也要进入生命中的冬季???
一天,偶然发现父母的头发变成花白,做饭的锅底残留污物,才觉得父母真老了,他们也曾经年轻,也曾经梦想,可所有的一切都是围着我这个不太争气的儿子,即使错了很多,也依然疼爱的儿子,从没有觉得时间的流逝,带给他们的是岁月的珍惜,他们依然劲头十足的为儿子,甚至孙子而忙活,仿佛在他们的字典里没有休息和劳累。而秋天的落叶其实也如父母,落叶归根,起于枝头,始于根底,融入泥土,生成沃肥,为来年的丰收和成长尽献最后一点力量,也算个圆满的结局,却毫无怨悔之意。
而我现在正是处于秋天的季节,细细想来,献给父母什么?留给孩子多少?答案都让自己汗颜和愧疚,难道不多的冬季里继续这样的碌碌无为?我想冬季本来是寒冷的,为什么我不能让它变得温暖些?我苦思冥想,苦苦挣扎!但我依然相信: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第二篇:呼吸乡土气息,领略历史文化
呼吸乡土气息,领略历史文化
——综合性学习复习专题
近几年,综合性学习被纳入徐州市中考的范围,这类试题集语文性、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于一体,侧重考查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意识和综合运用能力,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融合贯通等,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
认真审视徐州语文中考试卷,不难发现,综合性学习试题大多聚焦徐州历史文化,或拟栏目标题,或创作对联,或简介名人,或选择关键词。考查形式多样,渗透着浓郁的乡土气息。从这个角度入手,同学们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一项专题复习。
一、知识储备
徐州山川秀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同学们应熟知相关的知识点,做题时才能胸有成竹,应对自如。
例如:徐州的重要地位(自古兵家必争之战略要地、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能源基地和工业基地);两汉文化(共出过11位开国皇帝,有“千古龙飞地、一代帝王乡”之美誉,“汉代三绝”——汉兵马俑、汉墓、汉画像石);古今名人(彭祖、汉高祖刘邦、项羽、刘向、道教创始人张道陵、音乐家马可、国画大师李可染、白居易、李煜、苏东坡等);相关景点(汉文化景区、徐州博物馆、徐州汉城、戏马台、汉兵马俑、狮子山楚王陵、汉画石艺术馆、龟山汉墓、泗水亭、霸王楼、歌风台、拔剑泉、子房祠、王陵母墓、九里山前古战场、云龙山、云龙湖、泉山国家森林公园、淮海战役纪念塔、新沂马陵山景区等);特色名产(羊方藏鱼、烙馍、苔干、牛蒡、西楚贡菜、沛县鼋汁狗肉、邳州银杏、小孩酥糖、沙沟香油、草编、剪纸等)„„
二、应试策略
1、对于近年来各地内容丰富、题型繁多的中考综合性学习试题,同学们尽量做到多看少做,重点放在我市的中考试卷上,从而了解题型,把握命题规律。
2、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料,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集思广益,多角度精心设计试题,力求多变。
3、理顺答题思路:读懂题干,弄清要求,分题完成;读懂材料,明确材料内涵;根据不同题型特点,调动自己的知识能力及相关经验,选用不同技巧;要有创意,此类试题往往没有设置标准答案,为考生提供了展示创意的空间;掌握一定的答题规范。
三、例题点拨
1、叩访名人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们的家乡徐州有着独特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她孕育了许许多多杰出的历史人物。了解家乡、热爱家乡,让我们先从家乡人开始吧!
⑴用徐州古今文化名人的名字完成下联。上联:狗肉、苏烟、煤炭,徐州物产誉神州。下联:
,彭城儿女扬英名。
⑵请选择你最推崇的一位人士作简要介绍。(50字左右)分析:试题重点考查学生平时的课外文化积累和语言概括能力。⑴选用三个人名,均用两个字表达,⑵要抓住人物特点,表述简洁、流畅。
示例:⑴彭祖、刘邦、马可。
⑵刘邦开创了汉朝四百年帝业,汉文化对后世影响极大,徐州因而成为汉文化的发祥地。
李可染是当代著名画家,把中国山水画的风气神韵从传统推至现代,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山水图式,其影响早已超越美术界。
苏东坡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作为徐州知府率民抗洪,建黄楼、修苏堤,其佳作《放鹤亭记》、《黄楼集》等增强了徐州文化名城的魅力。
马可是著名的作曲家、音乐学家。参与新歌剧《白毛女》的音乐创作,对中国新歌剧的创造和发展作了重要贡献。耳熟能详的作品还有歌剧《小二黑结婚》及《南泥湾》、《咱们工人有力量》等歌曲。
2、领略两汉文化
如果你是个有品味的人,一定得看徐州的两汉文化。汉代三绝:汉墓、汉画像石、汉兵马俑定会让你大饱眼福。
同学们,请调动你的文化储备,向游客简明扼要地介绍这“三绝”吧!分析:利用积累的历史文化知识,把汉代三绝最值得品味之处明确展示。示例:龟山汉墓俨然一座地下宫殿,凝结着汉代工匠的智慧和心血,可谓千古奇观,中华一绝。
“祠堂厚土蕴奇葩,线刻浮雕石绽花。”汉画像石精美的雕刻记载了“农商技艺风俗”,给你知识的启迪和艺术的享受。
“狮子山藏兵马俑,车辚马啸阵恢宏。”汉兵马俑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展现了工匠的杰出创作工艺。
3、饱览名胜
四千多年的文明史为徐州留下了大量文化遗产和名胜古迹,作为徐州人,张萌同学十分引以为荣。她想将徐州著名的旅游胜地拍照整理成册,为宣传“魅力徐州”出一份力。请你帮助她:
⑴给整个册子取一个名字,并说明你这样命名的理由。⑵给这个册子设计一个封面。(用文字描述)
⑶撰写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概括性地介绍徐州。分析:这类综合题考查的是考生的创新能力、表达能力及学科综合运用能力。这类题人人都能做,答案无所谓对错,只有优劣之分。常见失误是答案缺乏语文味、文学味。比如⑴题,取名“我的家乡”,理由是“这些名胜古迹都是徐州的,有别于其他地方”。这样的答案也没有错,但缺乏文学的味道。如果改成“处处乡情处处歌”,满怀喜悦与自豪,那就充满诗意了,不是吗?⑵题的封面设计也是一样,有的同学写:“我设计一个洁白的封面,在上面用红色的笔写上:我的家乡。”或者写:“我在封面画上五彩缤纷的花,可爱的小鸟与蝴蝶,还有太阳、青山、绿水,中间写上我的名字和书名。”第一种答案过于简单,缺乏必要构思,虽然也是一种设计,但得分肯定不高;第二种纯粹描写封面图画,缺乏将封面与内容结合的意识,偏于形、色的外观描述,少了对设计含义的阐述。总之,这样的设计及描述,一定要注意文学性,不管是命名还是封面设计,表达务必扣紧“怎样设计”“为什么这样设计”“题目、封面与册子内容共同表现的主题是什么”等内容。⑶题,导游词的主要特点是口语化,简洁连贯、生动优美,此外还具有知识性、文学性、礼节性等特点,概要介绍主要名胜古迹。示例:⑶四千多年的文明史为徐州留下了大量文化遗产和名胜古迹,宛如历史苍穹中的璀璨星河。其中尤以“汉代三绝”--汉兵马俑、汉墓、汉画像石为代表的两汉文化最为夺目,集中体现了古人的非凡创造力和深邃智慧,极具艺术欣赏和考古价值。历史胜迹诸如戏马台、泗水亭、霸王楼、歌风台、拔剑泉、子房祠、王陵母墓等,每处景点,都有一段动人的历史故事,使人联想到楚汉战争的硝烟风云。徐州是闻名世界的战争城市,古有九里山古战场,今有淮海战役新遗迹。而以云龙山水、泉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中心的风景区兼有北雄南秀之美,美若西子,秀比江南,使徐州成为一个独具特色优秀的风景旅游胜地。欢迎您的到来!
4、历数名产
徐州名产众多,请至少列举三种,并选择其中的一种拟一则广告。
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综合应用的能力,要照顾到语言和内容两方面。内容完备,主题突出,构思巧妙;语言优美,形象生动。可以从对象的名称、特征、功能入手,采用对偶、谐音、双关、比喻、反复、嵌词、化用歌词、套用成语、俗语乃至诗句、押韵等各种手法,使所拟的广告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达到宣传的目的。
示例:沙沟香油——沙沟香油,香飘九州 邳州银杏——浑身是宝的活化石
沛县狗肉——狗肉滚三滚,神仙站不稳
5、细说民俗
近年来,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2007年12月16日,国务院颁布了修订后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办法》规定,增加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为法定节假日,各放假1天。
请你参加相关主题活动,完成以下任务。
⑴我的体验——徐州在传统节日中有丰富的民俗活动,如春节贴对联、清明扫墓祭祖等。谈谈你在其他节日(如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参加过的民俗活动以及你的感受。
例如:清明节,家人们会聚在一起,扫墓祭祖,踏青游玩。这个日子里,有怀念逝去亲人的感伤,有家人团聚的欢乐,也有享受春光的惬意。
体验感受:
⑵我的观点——对于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有以下两种不同观点。你赞同哪一种?简述理由。
观点A: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应该保护。观点B:时过境迁,某些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可以被淘汰,我们也能过过“洋节”。
分析:这类题目一般是设置一种具体的情境,在情境活动中考查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常常涉及到理解、分析、概括、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其中独特的体验、个性的表达是关键,应力求避免虚假、矫情。⑴了解本地的民俗活动,把具体内容简洁概括,感受真实即可。⑵赞同观点A,理由如元宵节闹花灯、中秋节赏月等传统民族节庆,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民族精神的发扬、民族凝聚力的增强),应该大力保护。赞同观点B,理由如某些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已远离了现实生活,失去了存在的基础,所以被淘汰也是正常的。适当地过过洋节,体验一下也未必不可。(言之成理即可)
无论综合性学习试题的形式怎样变化,它终究还是姓“语”,是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的综合,是知识、能力和情感的整合。希望同学们在复习的过程中把握关键,灵活处理,适当创新,真正领略两汉的千古雄风。
认真审视徐州语文中考试卷,不难发现,综合性学习试题大多聚焦徐州历史文化,或拟栏目标题,或创作对联,或简介名人,或选择关键词。考查形式多样,渗透着浓郁的乡土气息。从这个角度入手,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行一项专题复习。
该课件从梳理教材内容、试题回顾、知识储备、应试策略和例题点拨等角度,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复习的系统复习,帮助他们理顺答题思路,强化答题规范。
第三篇:追求语文教学的乡土气息
追求语文教学的乡土气息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更科学、更高远的对学生的课堂实践活动提出了更为鲜明的教学要求,湖北教学专家余映潮老师说:“教学中没有学生充分地占有时间,就没有语文教学的改革。”“学生的活动是检验课堂教学是否改革的一根标尺。”语文教学要最大限度地贴近学生生活,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把生活的课堂和语文的课堂结合起来。美国教育学家华特·B·科勒斯涅克说:“语文的外延几乎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大自然是我们生活的天地,语文教学要走出封闭课堂,就要尽可能多的走向多姿多彩的大自然,“事事洞明皆学问”,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活动在大自然这个大课堂中。
在民族文化走势强健的今天,发挥本土民族文化所具有的优势和特长显得尤为重要。当前,电视、网络等现代传播手段对学生们接触乡土文化作用不大(笔者对此方面暂不展开议论)。要使乡土文化得到切实保护和生衍不息,就得大力借助学校教育,让当地乡土文化走进语文课堂。在课堂中为民族文化创造新鲜的血液,让乡土文化与语文教学和谐互动
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紧邻开发建设中的洪泽湖湿地。洪泽湖湿地是指洪泽湖沿岸的滩涂、沼泽型湿地,主要集中在城头乡,并逐年扩展。因此,我校因地制宜,充分依托湿地资源的优势,扬长避短,有效组织开展实施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认识家乡特有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突破了学科的局限,更加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湿地、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培养学生收集、分析、昆明ban证www.xiexiebang.com
整理信息,解决问题及欣赏、创造、实践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培养其热爱大自然,创建和谐生活的品质。
美国科学家华特·B·科勒涅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不过,我们以往的语文教学。往往只注重教科书,考试靠的还是教科书,成天围着教科书打转。学生每天读的是教科书,作业写的是教科书,考试考的还是教科书。教师的绝大部分精力也放在传授知识上,单单把学生当成接受知识的机器。学生通过课堂很难接触到社会“大语文”素材,课堂也几乎与“生活”隔离。然而,课堂一旦孤立于现实世界之外,将会大大降低课堂效率。因为人类积累的文化财富浩瀚如海,教科书中的知识信息只不过是沧海一栗。所以有人提出:“语文课堂呼唤生活的回归。”因为“语文天然是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的”,“语文一旦与生活联系,马上就生动活泼起来”,“走进生活,语文课堂一定会从充满生命活力”。
叶圣陶的“生活本源论”指出:“语文学习得跟整个生活打成一片。”(注: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他强调了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训练语文能力的过程中,有机、适时地灌入生活的“源头活水”,让语文学习拥抱广阔的生活,在语文的生活实践中,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语文就是生活,生活造就语文。我校地处洪泽湖湿地边缘,具有深厚的湿地文化底蕴。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结合湿地文化,让课堂真正的动起来,给学生一种美的享受。让乡土文化真正的服务于教学。
如今,新课程标准反对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而倡导教师与学生一起走向知识,鼓励学生通过思考和协作主动获得知识。为此,在使用新教材时,我在一片新课结束之前,总不忘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时间,让他们展开思维的双翅,自由翱翔。可以让他们随意提问、讨论、交流,甚至谈些与课文不大相关的话题。这一小段空间,往往能把课堂引向生活。美国一位叫布朗的教师在给一位考卷得了满分的学生评定成绩时,在优后面画了个减号。他说,因为这个学生现在课堂上很少提出问题。
正因为美国教师有这样的教学观,也就促使学生中出现了主动学习的风气。在教学中,我把“质疑问难”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积极创造条件,着力营造宽松、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热情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质疑,让学生想问、敢问、善问,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并且特别关照后进生,鼓励中等生,让所有学生都有“我要质疑”欲望,大胆陈述自己的疑惑和见解。对于提得较好,较有深度的问题及时给与鼓励,不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生活化语文课堂教学就是要尽可能地把学习的内容跟真切的生活内容相联系,拉近语文教学和学生生活的距离,使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充满童趣与乐趣的学习中健康成长。我们通过带领学生游湿地,说湿地,写湿地,画湿地等一系列活动,真正的搞活课堂。
湿地文化的建设与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将有助于我们将语文教学进一步生活化,让学生学会包容,在体会乡土文化韵味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美德,真正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第四篇:让高中地理教学的散发乡土气息
让高中地理教学的散发“乡土气息”
——以安徽省乡土地理为例
作者:张志帮 性别:男 职称:中二 学历:本科 单位:安徽省肥西中学 通讯地址:安徽省肥西县肥西中学 邮编 :231200 电话:*** 邮箱:zhangzhibang@126.com
让高中地理教学的散发“乡土气息”
————以安徽省乡土地理为例
内容提要:基于乡土地理资源在地理教学及地理教材中的重要性,新课标倡导把乡土地理作为综合性学习载体。乡土资源中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它贴近生活实际,容易被学生理解接受。在地理教学中,如何发挥乡土地理资源的优势,如何将乡土地理应用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渗透入地理教学,对高中地理教学中拓展学生地理知识面,提高分析论证能力和综合素质有着实效性意义。
关键词:乡土地理 教材处理 综合素质
“凡教学地理,必须自己知至未知,自儿童日常所惯于见闻之物,而推至于未睹未闻,自个人所受环境之影响,而推广及于社会全体,是故教学地理,开始必自本土地理着手。”竺可桢教授的这段话讲解了认知的一般规律。如果没有对周围环境事物如山川、道路、天气变化等感知,就难以形成抽象的地理概念。如若能够结合身边熟悉的事物,巧妙利用乡土地理资料会利于学生理解地理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热情,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社会主人翁情感。
1.关于高中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知识渗透的作用和意义。1.1.有利于激发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乡土地理展现的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是最直观生动的地理感性材料。在日常的地理必修知识教学中,乡土地理是最好的调剂和桥梁。在课堂中展示安徽乡土地理知识,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产生共鸣,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营造轻松活跃的地理课堂氛围,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1.2.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很多高中学生地理学习一直处于死记硬背状态。其实,“地理不是地理教科书,而是活生生的地理环境本身。”如果能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体会到活学活用的乐趣,不仅能增强他们的兴趣,还有利于学生通过解决本乡本土的社会实际问题,提高创造性能力。
1.3.有利于开放教学,提高综合素质。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由于课时和基础的多方面因素致使高中地理课堂多以教师讲解为主,而实际的师生互动往往难以展开,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研究性学习、实地考察、社会调查、上网搜索、查找部门资料、定期观察、咨询走访等途径,将必修教材与乡土地理有机结合起来,将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相结合,对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有明显作用,地
理教学正呈现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不能局限于课堂,而应深入到学生生活的点滴,使学生从传统学习方式向开放型学习方式转变,提高其综合素质。
1.4.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爱国主义教育,是从深入认识自己的家乡开始的。”爱家乡是爱祖国的基础。乡土地理教学通过“乡情”教育可使爱国主义教育更加形象、具体、扎实。它可以将生动具体的乡土地理材料与科学的地理观点转化为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使他们从小树立起建设美好家乡,改变家乡面貌的责任感,使爱国主义教育更为具体化。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及可持续发展观是中学地理教育目的之一。通过“乡情”教育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及可持续发展观。联系乡土地理的典型事例教育学生有其特殊的效果,由于所举事例确确实实发生在学生直接接触的生活环境中,自己的家乡的土地上,是重要的素质教育材料。
2.乡土地理的渗透教学
考纲明确要求学生掌握“安徽自然地理总体特征和主要的自然灾害;安徽省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方面的主要问题及其基本对策”。如何从高一开始就把乡土地理知识渗透到高中地理教材的各个章节教学中去,增强普通高中地理课程的地方特色,实现统编教材与乡土地理的互补整合是高中地理教学重要任务。本人做法如下.2.1.课堂内的教学渗透
目前高中没有指定乡土地理教材也没有规定的教学课时,只能采取结合、渗透的办法把乡土地理知识揉合到高中必修教材的各个章节中去。
2.1.1融合渗透法
安徽处于我国的中部位臵,秦岭淮河一线和长江一线从安徽南北部穿越,在具体的介绍中完全可以将安徽的乡土地理知识融合入大区域讲解,也可将安徽看做为中国南北的缩影,如中国的地形为西部南部多山地,安徽的山地多位于皖西和皖南地区,中国的矿产资源为北方多能源矿,南方多金属矿,安徽北部两淮煤田,安徽南部有重要的金属资源矿城市马鞍山和铜陵。除此以外象安徽的气候,土壤,植被状况,地质状况皆可以融入平时的教学中,即不会额外增加课时,也可通过安徽的乡情让学生了解中国的概况,当堂巩固所学的知识。
2.1.2拓展延伸法
在讲解知识点时可适当将其拓展,看能否在本地也找到这种现象,如介绍人口迁移和农民工现象时,可以结合安徽劳务输出大省的现状,结合同学身边的现状,有多少同学是留守子女,进
行拓展延伸。如介绍城市化发展扩散模式,我们可以以合肥为例,分析其是近域扩散还是等级扩散。讲解西南的地质灾害可以让学生分析安徽的地质灾害有哪些类型,多发地点及成因等。这样不仅拓展了知识面,还有利于深化学生对该类问题的分析能力,提高其解题水平。
2.1.3对比论证法
德国鲁尔区的发展,山西能源基地的建设,安徽两淮煤炭的发展,现在他们应该属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应该说鲁尔区处于较高发展阶段,两淮地区属于较低的发展阶段,通过对比我们能得出安徽两淮煤炭走可持续发展方向,同时我们也巩固了鲁尔区和山西煤炭发展的过程和特征。对于安徽南部的铜陵发展我们可以结合中国的稀土资源和华北、东北地区的石油资源城市的现状进行分析对比。他们都面临共同一些共同的问题,如资源枯竭,产业结构的转型。
2.1.4案例分析法
由于安徽地理位臵的独特性和国家对中部地区发展的政策倾斜,很多安徽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方面的发展现状完全可以设计成案例让学生分析讨论,如皖江城市带的建设,在长三角产业升级中安徽扮演的角色,合肥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巢湖水体富营养化的治理,皖南和皖西山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具体的案例分析中,由于所分析的为我们身边接触的事物,学生积极性高,便于理论联系实际。
2.1.5例题巩固法
引用例题能快捷有效的巩固学习的地理知识,安徽的乡土地理知识在高考试题和其他模拟试题中皆有体现,如下题:
小麦成熟早晚受热量、光照强度、土壤性质、空气湿度、干热风等因素影响。右图是安徽部分 地区小麦收割等日线分布图。结合材料和示意图,回答(1)~(3)题。
(1)导致安徽小麦收割日期自南向北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 B.纬度 C.土壤肥力 D.降水(2)导致Q地小麦收割较晚的原因可能是()A.选择了生长期长、产量高的小麦品种 B.土壤肥力低,小麦生长缓慢
C.地势低洼,光照不足 D.地下水位高,空气湿度大,小麦成熟期长 2.2.课堂外考证延伸
课堂教学由于时间的有限性,加之乡土地理知识内容多,较为分散,不可能将其全部融入课堂教学,所以在适当之际可以充分结合课堂以外的教学资源进行乡土地理知识的渗透传递。
2.2.1实地考察法
实地考察并不是指专门的研究,由于高中学生的学业负担和外出安全隐患,不可能为一问题,而专门实地考证。具体可以借助于自己生活的区域概况,和平时旅游的见闻等,作为资料加以整合。如结合春季的的倒春寒现象,夏季的梅雨和伏旱天气,台风天气等分析天气系统。如很多同学都去过巢湖,皖南的黄山,然后谈谈见闻,感想作为地理学习的基础和分析的依据。
2.2.2影视观感法
影视资料是现今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利用影视资料中的内容能有效的提高教学效力,如安徽的《新安家族》,《风雪大别山》和《美丽的中国》等,在具体的教学中可以引入一些电影的情节,促进师生的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2.2.3主题活动法
在班级里布臵一块小的黑板,可以每天预告安徽天气,重大事件等,可以借助于黑板报或校报传递安徽的乡土地理知识,即可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又可拓展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乡土地理是中国地理教学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乡土地理材料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优势不可替代。运用乡土地理材料进行有效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能力,特别是对于活跃地理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平时注意观察生活的习惯、增强学生对家乡的认识和热爱方面都是大有裨益的。
参考资料:(10条)1.例谈如何在地理教学中渗透乡土知识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10.8 2.谈乡土地理知识的教学 《宁夏教育》 2009.1 3.利用乡土地理知识激活地理课堂初探 《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 2008.6 4.乡土地理在中学地理学习中的特殊作用 《学园》 2010.1
5.浅淡乡土地理材料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 《福建中学教学》 1997.12 6.乡土地理教程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王静爱 7.学习探讨生活中的地理—在课堂教学突出乡土地理 邓春梅 8.乡土地理教学中研究性学习初探 高要市南岸中学 梁少泉 9.试论乡土地理知识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中国期刊资讯网 10.乡土地理的教育实践研究 《福建师范大学》 2005
第五篇:给劳技教学添加乡土气息
给劳技教学添加乡土气息
玉环城关实验小学 朱艳红
[内容摘要]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一个综合性强,与学生生活实际和当地的生产实际、社会实际联系紧密,且以实践为主体的基础性学习领域。我认为引导学生从本地资源中生成学习主题,寻找学习材料,既可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热爱家乡的情感。同时也促进了教师角色的转变、理念的更新,给劳技教育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关键词]乡土 资源 因地制宜 教学
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实施有一定的条件要求,而各地的现有条件和资源优势,千差万别。因此,我们应在实现课程基本目标的前提下,尽可能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形成本地区、本校劳动与技术教育的传统和特色。
我的家乡——玉环,是一块造物者慷慨赠予的“东海碧玉”,有着四千余年不绝如缕的玉环文明:建于宋代的济理寺,筑于明朝的抗倭古城墙,修葺于清嘉庆八年的梁式状元桥,大鹿岛上令人称奇的秦汉风格岩雕艺术作品„„展现了玉环海岛文化独具一格的绮丽书卷!这里民风民俗浓厚,清港八蛮、楚门硬杠、坎门贝雕、城关花龙、西台鱼灯等都是极富特色的民间艺术品。玉环还有 “中国文旦之乡”的美称,楚门家具挚起国际大旗,成 为我县的特色产业。结合我县地方特色,利用我县得天独厚的海岛文化资源开展劳技教学,有着广阔的前景。
一、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开展本土化教学
开展本土化教学,我们可以对原有教材进行增、改,补充一些学生感兴趣、愿意学习的内容,增加一些具有生活情趣和地方特色的劳技课。那么如何发挥本地资源优势,进行合理施教?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去探索:
(一)因地制宜,活用教材,丰富学习内容
1、延伸课本知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制订相关学习内容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能局限于编写教材,更重要的是教师能把地方文化资源合理地、有机地结合进自己的教学,作为教学内容必要的扩展、延伸和补充。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立足课本,又跳出课堂,把学生带到更广阔的课外世界。让课本知识向生活延伸,向社会延伸,使学生可以接触更多的,更贴近生活的学习资料,摘取新的知识之果,获取更大的创造能力。如在教学《海底世界》一课时可适当延伸,让学生学学家乡的贝雕艺术,学习《蛋壳贴画》后再学学沙画技巧。
2、结合本地实际,针对一些常见现象和热点问题制订学习内容 随着我县经济的飞速发展,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宽阔的道路四通八达。通过观察、采访,使学生了解家乡的过去,感受到家乡今天的飞速发展,引导学生畅想未来,为家乡设计宏伟蓝图。如:《我为家乡设计跨海大桥》、《立体造型--家乡的高楼大厦》等。同时学生也发现了家乡环境的日趋恶化,为此,我又设计了《废弃物的利用》、《综合实践课--拯救母亲河行动》等为主题的学习内容。安排学生到户外收集废弃物,再将其制作成艺术品。让学生考察水域,分析原因,提出自己的治理方案。使学生明白环保与创造的重要性,增强其环保意识。
3、利用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制订相关学习内容,玉环特殊的海蚀地貌造就了大鹿岛20余处雄伟瑰丽的天然景观。岛上90余件全国罕见的秦汉风格岩雕“不但在中国,即使在世界范围来说,也是一个令人惊异的创举”,还有刘海粟、沙孟海等著名书画家留下的摩崖石刻,构成了岛上别具一格的人文景观。无怪乎,中国环境艺术协会秘书长曾建议中央建设部把大鹿岛规划为“国际美术村”。
根据这一特殊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我自编了课题——《泥雕艺术— 海岛风姿》。教学中,我结合家乡的岩雕艺术引导学生在橡皮泥上学习雕刻。当大鹿岛岩雕艺术的图片栩栩如生地出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就开始兴奋了,学生很快发现了“鱼儿”在游泳,“螃蟹”在横闯,“海龟”在爬行,“海豚”在听潮„„学生的创作热情也点燃了,展现的作品有的细致、有的夸张,各具特色。可见,利用家乡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能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又能使学生体会到家乡文化艺术遗产的宝贵。
4、结合本地特色产业,制订相关学习内容
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发掘和利用地域素材,从本地的特色产业中挖掘出丰富的教学内容。如以楚门文旦、干江盘菜、三合潭柿子等特产,开设《为家乡农特产设计并制作包装盒、包装袋》、《为家乡农特产设计商标》《蔬果造型》等课题;以楚门家具展开教学,设计出《纸造型艺术--各种各样的椅子》、《纸盒妙用--美丽新家园》等学习内容。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珍惜劳动成果、热爱家乡,为宣传家乡做贡献的思想精神。
5、结合本地民风民俗和民间艺术,制订相关学习内容
玉环千百年的渔家文化、渔家风情,有其独特的风格,富有强劲的生命力。渔家人自娱自乐,表现出渔民祖祖辈辈的纯真品格。学生生活在这样具有民族特色的环境中,陶冶了个性和情操,增加了对家乡的热爱,同时为作品的创作增添了不少素材。如“西台鱼灯”,每逢新年,坎门渔乡各家各户的大人上辈,都要为儿孙们购置一只小纸灯,或自制较小型的鱼灯,俗称“灯笼仔”。每到天黑,渔家小孩们就在灯内插烛点亮,在村口路头去等着鱼灯队,然后就成群结队地尾随着,致使鳞鳍闪烁的鱼灯队后面,还拖着一条长长的灯“尾巴”。当鱼灯队在海滩、晒场、庭院或街口戏舞时,场外是一圈由小灯围成的灯墙,煞是好看。考虑到我们城关的孩子们很少能感受到这样的生活场景,我特意开设了《渔家小花灯》一课的教学,教孩子们扎小灯笼。当生活的情意被渗化,深厚的意蕴被悄悄引入,自制的小花灯映红了孩子们绽放的笑脸,这是怎样的美不胜收啊?
(二)因地制宜,探究教法,开辟教学新天地
1、将乡土劳技教学与人文景观相结合,开展乡土劳技教育
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生态游”,把劳技课堂移到户外,在游玩中,观察感受人文景观、自然风光之美。这为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起到了开“源”建“库”的作用。这样的活动不但使学生兴趣盎然,领略了大自然的美,激发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同时,也锻炼了学生捕捉素材的能力。
2、将乡土劳技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如果是通过社会可以掌握的东西,就引导学生离开书本去学习。在传统节日——春节来临之际,我们学校所在的社区开展了“送温暖”活动,我觉得这是个不错的教学契机。我要求学生回家收集窗花,了解窗花的知识。引导学生探索窗花的色彩美、对称美、镂空美、折煎方法等等,制作完后将自己的作品送给亲朋好友、左邻右舍。自己的作品能作为礼物赠送他人,同时能和爸爸妈妈一起参与到社区的活动中,尽到自己的微薄之力,学生自然是兴趣盎然,乐在其中。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活动从中了解艺术创作与人类、与生活、与情感等方面的联系,形成了自身的艺术素养和人文素养。
3、把乡土劳技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
以前上劳技课,大多数学生都不太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甚至有的下课后把它丢进了垃圾箱。针对这种情况,我让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工艺”技能应用到课外。例:学生学了“拉花”“彩球”等内容后,我就让学生讨论:能不能让自己做的作品发挥作用?接着我就结合“六一”节,把学生做的“拉 花”“彩球”等连起来,挂在教室里,这样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能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兴趣一下子浓起来。同时结合校园文化建设不失时机地举行了一次班级“节日布置”比赛,收到很好的效果。把乡土劳技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还可以开展各种展览活动,如“巧用乡土材料作品展”“家乡美造型艺术展”“变废为宝成果展”等,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素质。
(三)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倡导 “绿色设计”
乡土劳技造物思想倡导对自然资源的巧妙利用,制作中对材料的选择是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如一些俯拾即是的泥块、木料、竹子、鹅卵石、各种树叶、农家的各种秸杆等都可用来作为泥塑、木刻、竹雕、竹编、拼贴等创作活动的材料。当我把家乡海边的沙子、贝壳,地里的文旦、柑橘等这些经济实用的原生态材料引进课堂时,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表现出了极大的创作热情,使学生学得主动、愉快。这种来源于自然同时又适应自然,与环境相协调的原生态材料,体现了我们倡导的“绿色设计”的宗旨。
二、结合本地资源,开展乡土劳技教学的意义
1、促进教师综合意识与综合知识的自我更新,树立教师的教育新理念。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只是机械地执行课程计划,帮助学生掌握学科内容,教师在这一过程中缺乏自主性、创造性。实施乡土劳技教学后,我不仅发现学生学习劳技的兴趣浓了,学生制作的作品也是丰富多彩、各具特色。更令人欣喜的是,我们教师通过不断地去了解、认识,挖掘当地的资源,收集各种材料,与学生共同探究,促进了教师综合意识与综合知识的自我更新,获得了科学地、主动积极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思想动力,树立起“以人为本”的教育新理念。
2、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的探究和自主学习能力。“从生活中来,回生活中去”是劳技教育一条完美的曲线。在乡土劳技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背景和生活经验,创设生活情境,从中引出技术问题,引起一种学习的需要,使学生产生发自内心的驱动力,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中去,成为整个学习过程的主体。
3、提高环保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
开展乡土劳技教学活动,旨在将环境教育与动手实践紧密结合,增进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使学生及时了解时代的环境,增强时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对自我、社会、自然之间联系的整体认识。树立起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4.乡土劳技教育能丰富课堂教学,为学生提供多方位的体验
乡土劳技教学中有许多品类如扎鱼灯、泥塑、沙画等具有较强的操作性,作为课堂教学内容与形式的有益补充,能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空间,提供多方位、多角度的更深层次的体验,大大提高了学生对劳技学习的兴趣,给学校劳技教学增添新的活力。
5.乡土教学为劳技教育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充分发挥和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地开展劳技教学,是改善和提高劳技教育的有效途径。由于我国大量的优秀传统艺术根植于民间,学生成长的环境就是一个天然的学习场所,这里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作为艺术创作的原材料可以就地取材,造价低廉,这些都有利于开展丰富多彩的劳技教学活动。因此,以乡土教学作为劳技教育的突破口,开发和利用好当地的社会艺术教育资源,必定会给劳技教育开辟一条地方特色与民族特色相结合的新的发展道路。
乡土劳技课程资源是一个不断发展和丰富的资源,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乡土劳技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课程的创造性实施,对于地方性课 程和校本课程的建设,对于教师的自身发展与提高以及积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具有深远的意义。我们只有不断地进行开发、实践,才能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展现其独特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劳动与技术教育实施指南》 教育部
2、《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3、《校本课程论》 王斌华 上海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