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如何营造和谐的运政执法环境

时间:2019-05-14 18:30: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谈谈如何营造和谐的运政执法环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谈谈如何营造和谐的运政执法环境》。

第一篇:谈谈如何营造和谐的运政执法环境

谈谈如何营造和谐的运政执法环境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主要任务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营造和谐的运政执法环境,是我们道路运输行业管理部门所面临的一个新课题,也是我们运政执法人员不懈的追求。笔者认为,营造和谐的运政执法环境要坚持四个观念,落实六项措施。构建和谐运政,首先要更新四个观念。

一、坚持执法为民理念。运管部门要切实转变观念,从注重管理向注重服务型转变,强化“公仆”意识,完善服务措施,积极建立便民服务机制。要牢固树立“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执法意识,坚持把维护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这些话不能只作为口号,要切实运用到我们的工作实践中去。要在运管人员中开展“执法为谁,权为谁所用”的问题大讨论,教育执法人员坚决摒弃特权思想,牢固确立权由法定、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须赔偿的执法新理念,改变传统的审批型管理模式,更加重视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在积极调整执法定位,树立正确执法理念的同时,要结合机关作风建设,大力推行便民、利民各项措施,正确处理好执法过程中原则性与灵活性、部门利益与社会形象之间的关系。把维护群众利益,密切管理部门与群众的联系作为我们衡量工作成效的标准,努力塑造依法行政的现代型运管部门崭新形象。

二、坚持“许可与服务并重”观念。道路运输行业担负的工作社会性强,管理对象复杂,行政许可涉及面广,能否依法、公开、公正、公平地实施道路运输行政许可,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道路运输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行政许可法》和《道路运输条例》的颁布实施,运政管理工作将更加规范,在赋予运政管理机构授权执法地位的同时,对运管队伍在行政许可和行业管理等具体工作中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规范行政许可主体、许可程序、许可行为、许可制度是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我们既要重视依法许可,又要履行事后服务,推行人性化管理,在服务中履行职能,在履行职能中强化服务。不仅要文明礼貌,充分尊重管理对象的权利,既有原则性,又有人情味,有理有节,让管理对象从内心深切感受到运政管理的透明、公开、公正。要把为发展服务,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作为运政管理工作的立足点,达到执法为民、管理亲民、服务便民的目标。带着感情和良心工作,把广大业户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拥护不拥护、答应不答应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运管工作只有顺民意、谋民利,才能获得群众的支持。只有把许可、服务、管理有机的结合起来,和谐运政才能建立起来。

三、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观念。随着道路运输行业法律法规的逐步完善,运管部门对运输行为的管理已由过去的经济管理手段、法律管理手段和行政管理手段并重的管理方式,转化为以法律管理为主,经济管理、行政管理为辅的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方式的变化,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和运管工作从“人治”转向“法制”的必然结果,也是构建和谐道路运输市场的必要条件。然而,在管理过程中,“重处罚、轻教育”的现象依然存在,执法程序不规范、执法文书不齐全,这些不规范执法的后果,首先是造成了道路运输市场违法行为的恶性循环,因为在罚了款后违法行为可以继续存在,经营者就会产生一种错觉,认为车辆有没有手续、手续合不合法无所谓,只要交了钱,就能堂而皇之运行。同时,一些被罚过款的业户为挽回“损失”,会更加变本加厉地进行违法运输活动。其次是加重了运政管理的成本,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多次浪费。再次是破坏了和谐社会的建设。重处罚的现象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必然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一定的冲击,甚至对社会稳定构成威胁,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在运政执法过程中,处罚仅仅是一种管理手段,其最终目的,是使当事人认识到其违法行为的严重性和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而立即改正。我们不但要对违法违规者进行处罚,更重要的是对经营者和当事人进行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教育,使其明白在经营过程中应遵守的法律法规的内容和要求,通过运政人员坚持不懈的教育与反复宣传,使道路运输法规从单纯的执法依据转变为行政管理相对人的行为准则,使全体经营者逐步达到遵纪守法、规范经营、促进社会进步、推动依法治运、降低管理成本的目的。因此,要进一步深化和巩固执法为民的理念,正确处理好管理目的与罚款之间的关系,本着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拓展轻微违法行为免罚的范围,坚决杜绝通过下达罚款指标、加大罚款力度等手段增加部门收入。构建和谐运政执法环境,要落实好以下六个方面。

一、提高队伍素质。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对照依法行政和依法治交通的要求,运政队伍在文化素质、法律素质、思想政治素质等方面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一是实际文化素质偏低,在文化素质达标的执法人员中相当比例的人属于非全日制国民教育学历。二是缺乏系统的法律知识学习,少数人员满足于单位集中组织学习,平时不积极自学,不了解党的新的方针政策,不掌握新出台的法律业务知识,有时甚至连自己执法工作中必须的一些基本业务和法律常识都不熟悉,谈何执法?三是少数执法人员思想意识中的执法定位需要调整,特权思想严重,部门利益、小团体利益严重,甚至出现权为己所用,利为己所谋等现象。因此,各地要深入学习贯彻《公务员法》、《行政许可法》和《道路运输条例》,重视对运政执法人员的教育培训,着力提高执法人员思想道德、业务技能、作风纪律等方面素质。要教育全体运政执法人员加强学习,用知识不断充实自己,努力提高执法水平,增强执法工作能力。

二、做到严格执法与热情服务相结合。严格执法、热情服务是每一个执法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应尽的职责和肩负的使命。严格执法是基础,热情服务是保障。在实际工作中,要处理好严格执法与热情服务的关系,我们既要努力做到把严格执法、热情服务与实实在在的管理结合起来,又要在严格执法中体现热情服务,在热情服务的同时保证严格执法。为此,要防止三种倾向,一是防止对立看待严格执法与热情服务关系的倾向,不能一提服务就淡化执法权威,放弃监管,陷入不敢管、不愿管甚至不会管的误区,也不能一提执法就淡化服务意识,以管人者自居,把管理理解为管制,把执法理解为执罚;二是防止孤立看待严格执法与热情服务关系的倾向,“重执法、轻服务”是丢掉根本,而“重服务、轻执法”是失掉职责;三是防止打着严格执法旗号乱执法、谋私利的倾向。

三、处理好运政管理与运输市场发展的关系。一个地方运输秩序是否井然有序,运政执法尺度是否宽严适度,车辆营运是否遵章守纪,不仅体现了行业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也反映了运输市场整体管理水平的高低。现实中,如何通过加强道路运政管理,为经济发展创造一个顺畅、安全、方便、舒适的道路运输环境,是运政管理部门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目前,非法营运的“黑车”较多,运输秩序不是很好,造成领导不满意、人民群众不满意、经营者不满意,管理者也不满意。《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列》的颁布实施,为有效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法律依据,我们要加大运输秩序整治力度,以严格的执法保证道路运输的高效运行,有效缓解运输供需矛盾,以优质的服务优化道路运输的软硬环境,努力塑造良好行业形象;积极推行各项便民利民措施,提高办事效率,优化服务举措完善运政机构基础设施,打造行业“窗口”形象,进一步规范执法程序,提高运政管理水平,以积极的姿态实现道路资源的有效配置,实现道路运输的可持续发展。

四、抓好长效管理机制建设。实践证明,要真正达到道路运输秩序的长期稳定,仅靠一两次专项整治行动是不够的,要探索建立一套长效管理机制。一是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突出重点,集中开展专项整治,坚持边整边建,以点带面,标本兼治,着力治本,在突击整治的同时逐步建立和完善长效管理机制。二是建立健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综合治理模式。三是积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思想观念、道德观念、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把道路运输宣传教育纳入普法教育、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真正使道路运输法制意识和观念走进千家万户,深入人心。四是为防止专项治理一阵风、走形式,要把阶段性、经常性的专项治理作为规范运输行为、增强法治意识的重要手段,每年有针对性开展道路运输整治活动,为长效管理机制的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

五、强化执法监督。运管部门要坚持从严治运的方针,从基层抓起,从基础做起,完善内外监督机制,严格规范运政执法行为。要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入手,加强对运政执法的社会监督,实施政务公开、执法公示制度,全面提高执法工作透明度,让运政执法工作坚持在阳光下运行。要把维护好人民利益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教育广大干部职工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严格按照执法程序办事,正确使用“自由裁量权”,不罚“态度款”,坚持在处罚各类违章时人人平等,做到依法管理、文明执法。对在执法过程中故意刁难群众、搞权钱交易以及“吃、拿、卡、要”的,一经查实,要坚决调离执法岗位,情节严重的直至清退出执法队伍。要坚定不移地按照建设“廉政交通”的总体要求,抓好廉洁执法,绝不允许损害队伍形象,损害群众利益的事件发生。

六、加强源头管理,确保运输安全。按照“三把关一监督”的原则,加强源头安全监管是防止道路运输事故的基础和前提。因此,提高对安全监管工作的认识,处理好源头管理与安全运输的关系,是构建和谐运政的重中之重。运管部门要在源头依法做好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资质审查、运输车辆安全资质审查和从业人员资格审查;从严查处无证上岗、车辆改装等影响安全的违章经营行为;从企业安全制度的落实到单车的经营规范,都做到记录在案、有据可查;要切实作到进门入户监管,不仅要加大对单车经营行为的监管,更要强化对客货运输企业、维修企业和危货运输企业的监管力度。

第二篇:浅谈依法行政营造和谐的执法环境

李思恩行政管理视频观后感

——依法行政合理执法当今社会正在努力构建法治社会,从行政管理的角度来看,只有依法行政才能构建和谐的执法环境,才能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而依法行政能否以公平正义为价值尺度,从而调整社会关系,平衡社会利益,整合社会资源,起到维护社会秩序,达到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直接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的成败。而作为新一代行政执法人员在顺应历史潮流的同时还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深该理解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

构建和谐社会,是历史的必然,人民的期望,也是党和政府执政理念的重大发展。行政执法人员担负着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序健康发展的重任。它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保证,又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这是历史为我们的定位,也是客观规律对我们的要求。因此,行政执法者要认清形势,把执法工作与科学发展联系起来,与构建和谐社会联系起来,自觉的把行政执法工作上升到构建和服务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体现科学发展的要求上来。

二、坚决依法行政

构建和谐执法环境与构建和谐社会是同一主题的不同层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我们必须彻底否定陈旧的行政思维定式,实现行政执法思想的“四个转变”。即把“权力来源于官”向“权力来源于民”转变,把执法机关“权力本位”向群众“权利本位”转变,把“无情执法”向“有情服务”转变,把“事后处罚”向“事前预警”转变。通过转变观念,正本清源,增强执法部门作为市场经济服务者和公众利益维护者的作用。认真实行执法责任追究制度,明确执法主体,落实执法责任,使执法目标具体化,执法责任明晰化,从而有效地避免执法主体不清、责任不明、推诿扯皮现象。充分发挥行政执法机关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的职能,树立勤政、廉政的良好形象,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三、建立科学的思维方式

行政执法部门要全方位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打破常规,强化监督,搞好协调,正确处理执法与服务的关系,创建以和谐为特征的执法工作新模式。服务是现代政府的根本宗旨,行政执法人员应通过严格执法,文明执法,热情执法,简化工作程序,创新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增强为社会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严格执法是行政执法部门履行职能的基本要求,热情服务是为人民提供优质的服务,是行政管理工作的根本目的。行政执法部门改进管理,提高效率是为改革发展服务。因此,作为行政执法人员,要进一步端正严格执法指导思想,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理念,努力实现对法律负责与高效服务的统一。一是要正确认识严格执法与热情服务的关系,既要坚决制止以强化监管为由,随意抬高门槛,人为设置障碍,故意刁难企业和群众,又要切实防止在具体工作中随意突破法律法规的规定,放松或削弱严格执法,损害法律的严肃性。热情服务,就是要充分体察民情,了解民意,立足职能,满腔热情地为广大企业.商户和人民群众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要实现管理与服务的统一,我们必须紧紧围绕市场监督这个重点,不断拓宽监管新领域,建立执法运行新机制,完善市场监管新手段,扩展职能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坚持依法行政,积极营造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落实各项政策,兑现服务承诺,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二要完善执法制度,强化执法监督,保障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坚决纠正和查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以及以罚代管,以罚代刑的行为。严格执法纪律,规范执法行为,促进公正执法,廉洁执法。要彻底摒弃“管理就是收费,执法就是处罚”错误思想,把“情感管理”的理念落实到日常监管中,努力营造宽松的经营环境,支持保障了经济的发展。改变执法中的“生.冷.硬”现象。要突出依法服务和职能服务,提高工作效率,强化监管职能,努力为办事群众提供便利,对重点对象实施有针对性的服务,力戒职能弱化和越位服务。从根本上改变行政执法人员与被管理者的对立状况,拉近与广大经营者的距离,实现了严格执法与执情服务的统一。三要找准严格执法与热情服务的最佳结合点,将服务寓于监管技法中,在执法中体现服务精神。一方面,主动自觉地从认识大局,维护大局,发展大局的高度出发,既倡导无障碍服务,又克服无原则“服从”,促进经济发展中服务,在服务中履行职能。另一方面,要进一步端正执法思想,既要敢于技法,又要善于执法,在依法行政.文明执法的前提下,掌握好“火候”,把握好“度”,做到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惩戒处理和教育规范的统一;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再就是要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树立良好政风,增强执法的统一性.权威性和有效性,促进公正执法。廉洁执法,文明执法,热情服务,树立行政良好形象。

按照和谐执法的理念要求,创建以和谐为特征的执法工作模式,一是要坚持执法重心下移,强化区域监管。整合执法要素,形成执法大格局执法重心下移是行政工作职能转变的客观需要,是源头执法的具体体现,也是建立和谐执法环境的重要保证。只有重心下移,执法工作才能从浮在面上转为深入下去;只有重心下移,执法工作才有广阔的天地,更能体察民情民意;执法工作重心下移,才能实现无间隙监管,只有重心下移,执法工作才能充分体现构建和谐社会的作建立和谐执法的工作模式,实践证明,执法重心下移,将为依法行政创造良好的执法环境,二是以帮扶、预警为主,寓执法于服务之中。按照和谐执法的理念,我们的行政执法应从对违法行以查打为主,转为以帮扶、预警为主,除严重违法者应予严打外,对一般违法行为,应把查处作为手段,而把帮扶作为目的。这是我们执法能够赢得政府支持、群众理解、企业欢迎的关键所在,也是体现依法行政、和谐执法的根本。真正达到顺向的工作局面,变“水火不容”为“鱼水关系”,坚持以人为本,把尊重人、理解人、帮助人,以帮扶为主,寓执法于服务之中作为建立和谐执法工作模式的基准。三是注重社会效果、体现和谐目标。目前,工商部门的执法侧重于流通领域,如果我们不顾客观实际,不区分具体情况,一味的以查处为主,认为处罚越大,越能体现执法的力度,就有可能会造成我们与管理对象的紧张关系,从而影响政府对我们的支持和群众对我们的理解,最后使我们的执法成为“孤家寡人”。由此可见,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执法不仅要看打击的力度大小,更要看打击后的社会效果。这就需要我们在执法中不仅要有法律手段,还要有政治头脑,大局观念,要慎用自由裁量权,尤其是对一些轻微违法行为。如此,我们才能把法律规范与执法的客观条件相结合,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和和谐执法的执法理念,使我们的行政执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加强行政执法监督

坚决遏制潜规则腐败现象,实现效率与公平并重,强化以和谐为特征的执法监督新机制

行政部门作为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重要部门,有对各类市场主体的准入权、监督管理权和行政执法权,权力是相当大的。因此,在权力和责任问题上,要求权力与责任挂钩,权力与利益脱钩。如果不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不代表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就会与人民背道而驰,对人民负责则无从谈起。

邓小平同志曾说衡量工作的标准就是要看群众对我们满不满意,赞不赞成。对于我们的行政部门来说必须全面提升行政管理水准,实现“版本”升级。不断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更好地做到执法为民。

确立和谐为特征的执法新理念,创建和谐为特征的执法新模式,需要建立和强化和谐为特征的执法监督新机制。主要包括:一要加强执法教育。要改革执法人员的教育内容,围绕和谐执法,重点解决为谁执法和怎样执法这个根本问题。要通过教育,转变执法观念,树立行政相对人既是执法对象又是服务对象的理念,把执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构建和谐社会和努力实现和谐执法上。二要规范执法行为。要用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规范执法行为,努力做到:执法主体、内容、程序要合法;执法要作为,又不滥用职权;执法不越权,又不失权;执法要严格,服务要热情。三要严查影响和谐执法的问题。当前要严查影响和谐执法的下列问题:对行政相对人居高临下,态度蛮横;查处案件张口罚款,闭口要钱;不送礼,案件处罚金额定上线,送了礼,案件处罚金额定下线;该重罚的则顾及面子轻罚,该轻罚的则不顾影响重罚;只要罚款到手,不管整改是否到位。上述问题的存在,严重损坏了质监执法形象,造成了执法违法的不良影响,给社会带来了极不和谐的因素,必须认真对待,严肃查处。四要加大社会监督力度。要加大和谐执法的宣传力度,让社会和群众了解、支持我们的执法,监督我们的执法;要实行“阳光执法”,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主动征求意见,沟通情感,拉近距离,听取意见,从而改进执法工作。要通过强有力的社会监督,努力打造工商行政管理行政执法的和谐品牌。五要以争创“满意杯”、“公仆杯”竞赛活动、行风政风评议活动为契机,运用市府网站“市民心声”平台,虚心接受社会百姓对工商工作的批评建议,主动做好各项工作的整改,努力提升行政监管水平,受监督于人民。六要强化与主流媒体的关系,要不断加强与各媒体之间的沟通和交往,学会借势发力,营造良好的执法舆论氛围,利用舆论的社会监督不断促进提高我们的各项工作。七要要加强廉政建设。廉政是和谐社会的基石。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应把遏制腐败潜规则作为重点,使行政执法真正按法规办事,努力制约“合法伤害权”的危害,引导社会风气。潜规则与法律、法规相抵触,与制度、纪律相背离,是对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的破坏。解决潜规则的问题,必须以法治代替人治,切实接受群众监督,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提高透明度,让各阶层的利益相关者能充分表达自己的诉求,让他们具有制裁违规者的相应权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行政的效率与公平,构建社会的长期稳定与和谐。

“哪得渠水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责任要求我们的行政执法工作必须建立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根基之上。我们一定要认清形势,与时俱进,转变观念,理清思路,自觉把各项工作融入党的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框架中,真正发挥职能作用,真正做到权由民所来,利为人所谋,无时无刻不为人民服务。

11105020116李山2012.06.13

第三篇:浅谈依法行政 营造和谐的执法环境

浅谈依法行政 营造和谐的执法环境

现代社会是一个法治社会,依法行政构建和谐执法环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和保障。依法行政能否以公平正义为价值尺度,调整社会关系,平衡社会利益,整合社会资源,维护社会秩序,达到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直接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的成败。因此,在全面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做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重新审视行政执法工作,总结经验教训,要求我们的行政执法工作只有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思想观念,改革工作模式,强化监督机制,才能始终保持生机和活力。当前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要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积极探索如何依行政行政,构建和谐执法环境新路子。在此,笔者谈几点拙见。

一、深该理解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与时俱进,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确立以和谐为特征的执法工作新理念

构建和谐社会,是历史的必然,人民的期望,也是党和政府执政理念的重大发展。作为体现党和政府执政能力的工商行政管理执法工作,担负着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序健康发展的重任,它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保证,又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容。这是历史为我们的定位,也是客观规律对我们的要求。因此,我们只有认清形势,把执法工作与科学发展联系起来,与构建和谐社会联系起来,自觉的把行政执法工作上升到构建和服务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体现科学发展的要求上来,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重审我们的执法理念,按照这样的定位和要求,当前我们应当确立起以和谐为特征的执法新理念。这种理念与过去以重在打击特征的执法理念相比,主要有四点不同:一是目的上有差异。以打假为特征的执法理念强调的是打击制售假冒伪劣的不法行为,落脚点放在“打”上。而以和谐为特征的执法新理念则强调如何通过“打”建立起和谐的社会经济关系;二是重点上有区别。以打假为特征的执法理念强调的是以打击为重点,以处罚为主,以帮为次之。而以和谐为特征的执法新理念则强调打不是目的,而是要通过打把重点放在帮助整改上,与行政相对人建立起和谐的工作关系;三是范围上有宽窄。以打假为特征的执法理念往往把执法放在单个案件上。而以和谐为特征的执法新理念则强调执法的整体协调,包括执法与监管、执法与检测的整体合力。四是结果上不一样。以打假为特征的执法理念执法查处的是个案,个案查完了,执法工作也就停止了,结果仅仅是个案的效应。而以和谐为特征的执法新理念则强调查案不是目的,处罚更不是结果,而是通过执法,查处一个案件,达到整顿一个企业,带动一个行业的目的。总之,以和谐为特征的执法新理念,确立的基础是以人为本,强调的基调是构建行政执法部门与被管理对象之间和谐的关系,达到的目的是通过和谐执法,变逆向工作为顺向工作,变与行政相对人的“油水关系”为“鱼水关系”,并以此为导向,构建和谐执法的工作模式和执法监督机制。

依法行政,构建和谐执法环境与构建和谐社会是同一主题的不同层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我们必须彻底否定陈旧的行政思维定式,实现工商行政管理执法的“四个转变”,即,把“权力来源于官”向“权力来源于民”转变,把执法机关“权力本位”向群众“权利本位”转变,把“无情执法”向“有情服务”转变,把“事后处罚”向“事前预警”转变。通过转变观念,正本清源,增强工商部门作为市场经济服务者和公众利益维护者的作用。

认真实行执法责任追究制度,明确执法主体,落实执法责任,使执法目标具体化,执法责任明晰化,从而有效地避免执法主体不清、责任不明、推诿扯皮现象。充分发挥工商机关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的职能,树立勤政、廉政的良好形象,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二、建立科学的思维方式,全方位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打破常规,强化监督、搞好协调、正确处理执法与服务的关系,创建以和谐为特征的执法工作新模式

目前,国家赋予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两项主要职能,就是要求我们建设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以保证社会公共利益的充分实现。服务是现代政府的根本宗旨,工商行政执法人员应通过严格执法,文明执法,热情执法,简化工作程序,创新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增强为社会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严格执法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履行职能的基本要求,热情服务是为经营者和消费者提供优质的服务,是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根本目的。工商部门改进管理,提高效率是为改革发展服务,严格执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同样是为改革发展和经济建设服务。因此,作为工商执法人员,要进一步端正严格执法指导思想,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理念,努力实现对法律负责与高效服务的统一。一是要正确认识严格执法与热情服务的关系,既要坚决制止以强化监管为由,随意抬高门槛,人为设置障碍,故意刁难企业和群众,又要切实防止在具体工作中随意突破法律法规的规定,放松或削弱严格执法,损害法律的严肃性。热情服务,就是要充分体察民情,了解民意,立足职能,满腔热情地为广大企业.商户和人民群众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要实现管理与服务的统一,我们必须紧紧围绕市场监督这个重点,不断拓宽监管新领域,建立执法运行新机制,完善市场监管新手段,扩展职能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坚持依法行政,积极营造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落实各项政策,兑现服务承诺,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二要完善执法制度,强化执法监督,保障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坚决纠正和查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以及以罚代管,以罚代刑的行为。严格执法纪律,规范执法行为,促进公正执法,廉洁执法。要彻底摒弃“管理就是收费,执法就是处罚”错误思想,把“情感管理”的理念落实到日常监管中,努力营造宽松的经营环境,支持保障了经济的发展。改变执法中的“生.冷.硬”现象。要突出依法服务和职能服务,提高工作效率,强化监管职能,努力为办事群众提供便利,对重点对象实施有针对性的服务,力戒职能弱化和越位服务。从根本上改变工商行政执法人员与被管理者的对立状况,拉近与广大经营者的距离,实现了严格执法与执情服务的统一。三要找准严格执法与热情服务的最佳结合点,将服务寓于监管技法中,在执法中体现服务精神。一方面,主动自觉地从认识大局,维护大局,发展大局的高度出发,既倡导无障碍服务,又克服无原则“服从”,促进经济发展中服务,在服务中履行职能。另一方面,要进一步端正执法思想,既要敢于技法,又要善于执法,在依法行政.文明执法的前提下,掌握好“火候”,把握好“度”,做到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惩戒处理和教育规范的统一;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再就是要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树立良好政风,增强执法的统一性.权威性和有效性,促进公正执法.廉洁执法,文明执法,热情服务,树立工商良好形象。

吴仪副总理要求工商部门“进一步端正执法思想,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观念,努力实现对法律负责与对市场主体负责、对消费者负责的统一,市场监管与服务的统一”。为工商部门今后的监管执法工作指明了方向,应成为我们正确处理严格执法与建设服务型工商关系,构建以和谐为特征的执法工作新模式的指导思想。

按照和谐执法的理念要求,创建以和谐为特征的执法工作模式,一是要坚持执法重心下移,强化区域监管。整合执法要素,形成执法大格局执法重心下移是工商工作职能转变的客观需要,是源头执法的具体体现,也是建立和谐执法环境的重要保证。只有重心下移,执法工作才能从浮在面上转为深入下去;只有重心下移,执法工作才有广阔的天地,更能体察民情民意;执法工作重心下移,才能实现无间隙监管,只有重心下移,执法工作才能充分体现构建和谐社会的作建立和谐执法的工作模式,实践证明,执法重心下移,将为依法行政创造良好的执法环境,二是以帮扶、预警为主,寓执法于服务之中。按照和谐执法的理念,我们的行政执法应从对违法行以查打为主,转为以帮扶、预警为主,除严重违法者应予严打外,对一般违法行为,应把查处作为手段,而把帮扶作为目的。这是我们执法能够赢得政府支持、群众理解、企业欢迎的关键所在,也是体现依法行政、和谐执法的根本。真正达到顺向的工作局面,变“水火不容”为“鱼水关系”,坚持以人为本,把尊重人、理解人、帮助人,以帮扶为主,寓执法于服务之中作为建立和谐执法工作模式的基准。三是注重社会效果、体现和谐目标。目前,工商部门的执法侧重于流通领域,如果我们不顾客观实际,不区分具体情况,一味的以查处为主,认为处罚越大,越能体现执法的力度,就有可能会造成我们与管理对象的紧张关系,从而影响政府对我们的支持和群众对我们的理解,最后使我们的执法成为“孤家寡人”。由此可见,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执法不仅要看打击的力度大小,更要看打击后的社会效果。这就需要我们在执法中不仅要有法律手段,还要有政治头脑,大局观念,要慎用自由裁量权,尤其是对一些轻微违法行为。如此,我们才能把法律规范与执法的客观条件相结合,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和和谐执法的执法理念,使我们的行政执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加强行政执法监督,遏制潜规则腐败,实现效率与公平并重,强化以和谐为特征的执法监督新机制

工商部门作为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重要部门,有对各类市场主体的准入权、监督管理权和行政执法权,权力是相当大的。因此,在权力和责任问题上,要求权力与责任挂钩,权力与利益脱钩。如果不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不代表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就会与人民背道而驰,对人民负责则无从谈起。安徽阜阳劣质奶粉事件,以血的教训告诫我们,在事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问题上,来不得半点的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这起事件教训深刻,暴露出少数工商执法人员不依法行政、滥用职权、失职渎职,在关键时刻没有对人民负责的使命感。我们从中应该吸取怎样的教训和启示,值得深思。

邓小平同志曾说衡量工作的标准就是要看群众对我们满不满意,赞不赞成。对于我们工商部门来说必须全面提升工商行政管理水准,实现“版本”升级。不断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更好地做到执法为民。

确立和谐为特征的执法新理念,创建和谐为特征的执法新模式,需要建立和强化和谐为特征的执法监督新机制。主要包

一是加强执法教育。要改革执法人员的教育内容,围绕和谐执法,重点解决为谁执法和怎样执法这个根本问题。要通过教育,转变执法观念,树立行政相对人既是执法对象又是服务对象的理念,把执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构建和谐社会和努力实现和谐执法上。

二是规范执法行为。要用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规范执法行为,努力做到:执法主体、内容、程序要合法;执法要作为,又不滥用职权;执法不越权,又不失权;执法要严格,服务要热情。

三是严查影响和谐执法的问题。当前要严查影响和谐执法的下列问题:对行政相对人居高临下,态度蛮横;查处案件张口罚款,闭口要钱;不送礼,案件处罚金额定上线,送了礼,案件处罚金额定下线;该重罚的则顾及面子轻罚,该轻罚的则不顾影响重罚;只要罚款到手,不管整改是否到位。上述问题的存在,严重损坏了质监执法形象,造成了执法违法的不良影响,给社会带来了极不和谐的因素,必须认真对待,严肃查处。

四是加大社会监督力度。要加大和谐执法的宣传力度,让社会和群众了解、支持我们的执法,监督我们的执法;要实行“阳光执法”,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主动征求意见,沟通情感,拉近距离,听取意见,从而改进执法工作。要通过强有力的社会监督,努力打造工商行政管理行政执法的和谐品牌。

五要以争创“满意工商所(队)”、“公仆杯”竞赛活动、行风政风评议活动为契机,运用市府网站“市民心声”平台,虚心接受社会百姓对工商工作的批评建议,主动做好各项工作的整改,努力提升工商监管水平。六是强化与主流媒体的关系,要不断加强与各媒体之间的沟通和交往,学会借势发力,营造良好的执法舆论氛围,利用舆论的社会监督不断促进提高我们的各项工作。七是与管理相对人的关系,要为他们的经营活动提供法律政策上的支持和保障。尤其要为下岗职工等弱势群体提供政策和道义上的支持和帮助,通过各项优惠政策不折不扣的及时兑现,树立起“诚信工商”的新形象。

八是要加强廉政建设。廉政是和谐社会的基石。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应把遏制腐败潜规则作为重点,使行政执法真正按法规办事,努力制约“合法伤害权”的危害,引导社会风气。潜规则与法律、法规相抵触,与制度、纪律相背离,是对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的破坏。解决潜规则的问题,必须以法治代替人治,切实接受群众监督,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提高透明度,让各阶层的利益相关者能充分表达自己的诉求,让他们具有制裁违规者的相应权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行政的效率与公平,构建社会的长期稳定与和谐。

”哪得渠水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责任要求我们的工商行政执法工作必须建立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根基之上。我们一定要认清形势,与时俱进,转变观念,理清思路,自觉把各项工作融入党的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框架中,真正发挥职能作用。

第四篇:浅谈依法行政 营造和谐的执法环境

浅谈依法行政 营造和谐的执法环境

沙湾县工商局 郑建明

现代社会是一个法治社会,依法行政构建和谐执法环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和保障。依法行政能否以公平正义为价值尺度,调整社会关系,平衡社会利益,整合社会资源,维护社会秩序,达到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直接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的成败。因此,在全面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做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重新审视行政执法工作,总结经验教训,要求我们的行政执法工作只有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思想观念,改革工作模式,强化监督机制,才能始终保持生机和活力。当前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要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积极探索如何依行政行政,构建和谐执法环境新路子。在此,笔者谈几点拙见。

一、深该理解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与时俱进,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确立以和谐为特征的执法工作新理念

构建和谐社会,是历史的必然,人民的期望,也是党和政府执政理念的重大发展。作为体现党和政府执政能力的工商行政管理执法工作,担负着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序健康发展的重任,它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保证,又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容。这是历史为我们的定位,也是客观规律对我们的要求。因此,我们只有认清形势,把执法工作与科学发展联系起来,与构建和谐社会联系起来,自觉的把行政执法工作上升到构建和服务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体现科学发展的要求上来,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重审我们的执法理念,按照这样的定位和要求,当前我们应当确立起以和谐为特征的执法新理念。这种理念与过去以重在打击特征的执法理念相比,主要有四点不同:一是目的上有差异。以打假为特征的执法理念强调的是打击制售假冒伪劣的不法行为,落脚点放在“打”上。而以和谐为特征的执法新理念则强调如何通过“打”建立起和谐的社会经济关系;二是重点上有区别。以打假为特征的执法理念强调的是以打击为重点,以处罚为主,以帮为次之。而以和谐为特征的执法新理念则强调打不是目的,而是要通过打把重点放在帮助整改上,与行政相对人建立起和谐的工作关系;三是范围上有宽窄。以打假为特征的执法理念往往把执法放在单个案件上。而以和谐为特征的执法新理念则强调执法的整体协调,包括执法与监管、执法与检测的整体合力。四是结果上不一样。以打假为特征的执法理念执法查处的是个案,个案查完了,执法工作也就停止了,结果仅仅是个案的效应。而以和谐为特征的执法新理念则强调查案不是目的,处罚更不是结果,而是通过执法,查处一个案件,达到整顿一个企业,带动一个行业的目的。总之,以和谐为特征的执法新理念,确立的基础是以人为本,强调的基调是构建行政执法部门与被管理对象之间和谐的关系,达到的目的是通过和谐执法,变逆向工作为顺向工作,变与行政相对人的“油水关系”为“鱼水关系”,并以此为导向,构建和谐执法的工作模式和执法监督机制。

依法行政,构建和谐执法环境与构建和谐社会是同一主题的不同层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我们必须彻底否定陈旧的行政思维定式,实现工商行政管理执法的“四个转变”,即,把“权力来源于官”向“权力来源于民”转变,把执法机关“权力本位”向群众“权利本位”转变,把“无情执法”向“有情服务”转变,把“事后处罚”向“事前预警”转变。通过转变观念,正本清源,增强工商部门作为市场经济服务者和公众利益维护者的作用。

认真实行执法责任追究制度,明确执法主体,落实执法责任,使执法目标具体化,执法责任明晰化,从而有效地避免执法主体不清、责任不明、推诿扯皮现象。充分发挥工商机关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的职能,树立勤政、廉政的良好形象,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二、建立科学的思维方式,全方位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打破常规,强化监督、搞好协调、正确处理执法与服务的关系,创建以和谐为特征的执法工作新模式

目前,国家赋予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两项主要职能,就是要求我们建设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以保证社会公共利益的充分实现。服务是现代政府的根本宗旨,工商行政执法人员应通过严格执法,文明执法,热情执法,简化工作程序,创新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增强为社会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严格执法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履行职能的基本要求,热情服务是为经营者和消费者提供优质的服务,是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根本目的。工商部门改进管理,提高效率是为改革发展服务,严格执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同样是为改革发展和经济建设服务。因此,作为工商执法人员,要进一步端正严格执法指导思想,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理念,努力实现对法律负责与高效服务的统一。一是要正确认识严格执法与热情服务的关系,既要坚决制止以强化监管为由,随意抬高门槛,人为设置障碍,故意刁难企业和群众,又要切实防止在具体工作中随意突破法律法规的规定,放松或削弱严格执法,损害法律的严肃性。热情服务,就是要充分体察民情,了解~,立足职能,满腔热情地为广大企业.商户和人民群众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要实现管理与服务的统一,我们必须紧紧围绕市场监督这个重点,不断拓宽监管新领域,建立执法运行新机制,完善市场监管新手段,扩展职能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坚持依法行政,积极营造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落实各项政策,兑现服务承诺,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二要完善执法制度,强化执法监督,保障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坚决纠正和查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以及以罚代管,以罚代刑的行为。严格执法纪律,规范执法行为,促进公正执法,廉洁执法。要彻底摒弃“xx,执法就是处罚”错误思想,把“情感管理”的理念落实到日常监管中,努力营造宽松的经营环境,支持保障了经济的发展。改变执法中的“生.冷.硬”现象。要突出依法服务和职能服务,提高工作效率,强化监管职能,努力为办事群众提供便利,对重点对象实施有针对性的服务,力戒职能弱化和越位服务。从根本上改变工商行政执法人员与被管理者的对立状况,拉近与广大经营者的距离,实现了严格执法与执情服务的统一。三要找准严格执法与热情服务的最佳结合点,将服务寓于监管技法中,在执法中体现服务精神。一方面,主动自觉地从认识大局,维护大局,发展大局的高度出发,既倡导无障碍服务,又克服无原则“服从”,促进经济发展中服务,在服务中履行职能。另一方面,要进一步端正执法思想,既要敢于技法,又要善于执法,在依法行政.文明执法的前提下,掌握好“火候”,把握好“度”,做到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惩戒处理和教育规范的统一;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再就是要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树立良好政风,增强执法的统一性.权威性和有效性,促进公正执法.廉洁执法,文明执法,热情服务,树立工商良好形象。

吴仪副总理要求工商部门“进一步端正执法思想,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观念,努力实现对法律负责与对市场主体负责、对消费者负责的统一,市场监管与服务的统一”。为工商部门今后的监管执法工作指明了方向,应成为我们正确处理严格执法与建设服务型工商关系,构建以和谐为特征的执法工作新模式的指导思想。

按照和谐执法的理念要求,创建以和谐为特征的执法工作模式,一是要坚持执法重心下移,强化区域监管。整合执法要素,形成执法大格局执法重心下移是工商工作职能转变的客观需要,是源头执法的具体体现,也是建立和谐执法环境的重要保证。只有重心下移,执法工作才能从浮在面上转为深入下去;只有重心下移,执法工作才有广阔的天地,更能体察民情~;执法工作重心下移,才能实现无间隙监管,只有重心下移,执法工作才能充分体现构建和谐社会的作建立和谐执法的工作模式,实践证明,执法重心下移,将为依法行政创造良好的执法环境,二是以帮扶、预警为主,寓执法于服务之中。按照和谐执法的理念,我们的行政执法应从对违法行以查打为主,转为以帮扶、预警为主,除严重违法者应予严打外,对一般违法行为,应把查处作为手段,而把帮扶作为目的。这是我们执法能够赢得政府支持、群众理解、企业欢迎的关键所在,也是体现依法行政、和谐执法的根本。真正达到顺向的工作局面,变“水火不容”为“鱼水关系”,坚持以人为本,把尊重人、理解人、帮助人,以帮扶为主,寓执法于服务之中作为建立和谐执法工作模式的基准。三是注重社会效果、体现和谐目标。目前,工商部门的执法侧重于流通领域,如果我们不顾客观实际,不区分具体情况,一味的以查处为主,认为处罚越大,越能体现执法的力度,就有可能会造成我们与管理对象的紧张关系,从而影响政府对我们的支持和群众对我们的理解,最后使我们的执法成为“孤家寡人”。由此可见,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执法不仅要看打击的力度大小,更要看打击后的社会效果。这就需要我们在执法中不仅要有法律手段,还要有政治头脑,大局观念,要慎用自由裁量权,尤其是对一些轻微违法行为。如此,我们才能把法律规范与执法的客观条件相结合,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和和谐执法的执法理念,使我们的行政执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第五篇:浅谈依法行政 营造和谐的执法环境

北京公开选拔领导干部:浅谈依法行政营造和谐的执法环境

现代社会是一个法治社会,依法行政构建和谐执法环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和保障。依法行政能否以公平正义为价值尺度,调整社会关系,平衡社会利益,整合社会资源,维护社会秩序,达到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直接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的成败。因此,在全面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做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重新审视行政执法工作,总结经验教训,要求我们的行政执法工作只有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思想观念,改革工作模式,强化监督机制,才能始终保持生机和活力。当前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要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积极探索如何依行政行政,构建和谐执法环境新路子。在此,笔者谈几点拙见。

一、深该理解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与时俱进,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确立以和谐为特征的执法工作新理念

构建和谐社会,是历史的必然,人民的期望,也是党和政府执政理念的重大发展。作为体现党和政府执政能力的工商行政管理执法工作,担负着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序健康发展的重任,它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保证,又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容。这是历史为我们的定位,也是客观规律对我们的要求。因此,我们只有认清形势,把执法工作与科学发展联系起来,与构建和谐社会联系起来,自觉的把行政执法工作上升到构建和服务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体现科学发展的要求上来,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重审我们的执法理念,按照这样的定位和要求,当前我们应当确立起以和谐为特征的执法新理念。这种理念与过去以重在打击特征的执法理念相比,主要有四点不同:一是目的上有差异。以打假为特征的执法理念强调的是打击制售假冒伪劣的不法行为,落脚点放在“打”上。而以和谐为特征的执法新理念则强调如何通过“打”建立起和谐的社会经济关系;二是重点上有区别。以打假为特征的执法理念强调的是以打击为重点,以处罚为主,以帮为次之。而以和谐为特征的执法新理念则强调打不是目的,而是要通过打把重点放在帮助整改上,与行政相对人建立起和谐的工作关系;三是范围上有宽窄。以打假为特征的执法理念往往把执法放在单个案件上。而以和谐为特征的执法新理念则强调执法的整体协调,包括执法与监管、执法与检测的整体合力。四是结果上不一样。以打假为特征的执法理念执法查处的是个案,个案查完了,执法工作也就停止了,结果仅仅是个案的效应。而以和谐为特征的执法新理念则强调查案不是目的,处罚更不是结果,而是通过执法,查处一个案件,达到整顿一个企业,带动一个行业的目的。总之,以和谐为特征的执法新理念,确立的基础是以人为本,强调的基调是构建行政执法部门

与被管理对象之间和谐的关系,达到的目的是通过和谐执法,变逆向工作为顺向工作,变与行政相对人的“油水关系”为“鱼水关系”,并以此为导向,构建和谐执法的工作模式和执法监督机制。

依法行政,构建和谐执法环境与构建和谐社会是同一主题的不同层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我们必须彻底否定陈旧的行政思维定式,实现工商行政管理执法的“四个转变”,即,把“权力来源于官”向“权力来源于民”转变,把执法机关“权力本位”向群众“权利本位”转变,把“无情执法”向“有情服务”转变,把“事后处罚”向“事前预警”转变。通过转变观念,正本清源,增强工商部门作为市场经济服务者和公众利益维护者的作用。

认真实行执法责任追究制度,明确执法主体,落实执法责任,使执法目标具体化,执法责任明晰化,从而有效地避免执法主体不清、责任不明、推诿扯皮现象。充分发挥工商机关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的职能,树立勤政、廉政的良好形象,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二、建立科学的思维方式,全方位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打破常规,强化监督、搞好协调、正确处理执法与服务的关系,创建以和谐为特征的执法工作新模式

目前,国家赋予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两项主要职能,就是要求我们建设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以保证社会公共利益的充分实现。服务是现代政府的根本宗旨,工商行政执法人员应通过严格执法,文明执法,热情执法,简化工作程序,创新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增强为社会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严格执法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履行职能的基本要求,热情服务是为经营者和消费者提供优质的服务,是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根本目的。工商部门改进管理,提高效率是为改革发展服务,严格执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同样是为改革发展和经济建设服务。因此,作为工商执法人员,要进一步端正严格执法指导思想,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理念,努力实现对法律负责与高效服务的统一。一是要正确认识严格执法与热情服务的关系,既要坚决制止以强化监管为由,随意抬高门槛,人为设置障碍,故意刁难企业和群众,又要切实防止在具体工作中随意突破法律法规的规定,放松或削弱严格执法,损害法律的严肃性。热情服务,就是要充分体察民情,了解民意,立足职能,满腔热情地为广大企业.商户和人民群众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要实现管理与服务的统一,我们必须紧紧围绕市场监督这个重点,不断拓宽监管新领域,建立执法运行新机制,完善市场监管新手段,扩展职能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坚持依法行政,积极营造诚实守信.公

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落实各项政策,兑现服务承诺,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二要完善执法制度,强化执法监督,保障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坚决纠正和查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以及以罚代管,以罚代刑的行为。严格执法纪律,规范执法行为,促进公正执法,廉洁执法。要彻底摒弃“管理就是收费,执法就是处罚”错误思想,把“情感管理”的理念落实到日常监管中,努力营造宽松的经营环境,支持保障了经济的发展。改变执法中的“生.冷.硬”现象。要突出依法服务和职能服务,提高工作效率,强化监管职能,努力为办事群众提供便利,对重点对象实施有针对性的服务,力戒职能弱化和越位服务。从根本上改变工商行政执法人员与被管理者的对立状况,拉近与广大经营者的距离,实现了严格执法与执情服务的统一。三要找准严格执法与热情服务的最佳结合点,将服务寓于监管技法中,在执法中体现服务精神。一方面,主动自觉地从认识大局,维护大局,发展大局的高度出发,既倡导无障碍服务,又克服无原则“服从”,促进经济发展中服务,在服务中履行职能。另一方面,要进一步端正执法思想,既要敢于技法,又要善于执法,在依法行政.文明执法的前提下,掌握好“火候”,把握好“度”,做到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惩戒处理和教育规范的统一;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再就是要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树立良好政风,增强执法的统一性.权威性和有效性,促进公正执法.廉洁执法,文明执法,热情服务,树立工商良好形象。

按照和谐执法的理念要求,创建以和谐为特征的执法工作模式,一是要坚持执法重心下移,强化区域监管。整合执法要素,形成执法大格局执法重心下移是工商工作职能转变的客观需要,是源头执法的具体体现,也是建立和谐执法环境的重要保证。只有重心下移,执法工作才能从浮在面上转为深入下去;只有重心下移,执法工作才有广阔的天地,更能体察民情民意;执法工作重心下移,才能实现无间隙监管,只有重心下移,执法工作才能充分体现构建和谐社会的作建立和谐执法的工作模式,实践证明,执法重心下移,将为依法行政创造良好的执法环境,二是以帮扶、预警为主,寓执法于服务之中。按照和谐执法的理念,我们的行政执法应从对违法行以查打为主,转为以帮扶、预警为主,除严重违法者应予严打外,对一般违法行为,应把查处作为手段,而把帮扶作为目的。这是我们执法能够赢得政府支持、群众理解、企业欢迎的关键所在,也是体现依法行政、和谐执法的根本。真正达到顺向的工作局面,变“水火不容”为“鱼水关系”,坚持以人为本,把尊重人、理解人、帮助人,以帮扶为主,寓执法于服务之中作为建立和谐执法工作模式的基准。三是注重社会效果、体现和谐目标。目前,工商部门的执法侧重于流通领域,如果我们不顾客观实际,不区分具体情况,一味的以查处为主,认为处罚越大,越能体现执法的力度,就有可能会造成我们与管理对象的紧张关系,从而影响政府对我们的支持和群众对我们的理解,最后使我们的执法成为“孤家寡人”。由此可见,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执法不仅要看打击的力度大小,更要看打击后的社会效果。这就需要我们在

执法中不仅要有法律手段,还要有政治头脑,大局观念,要慎用自由裁量权,尤其是对一些轻微违法行为。如此,我们才能把法律规范与执法的客观条件相结合,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和和谐执法的执法理念,使我们的行政执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加强行政执法监督,遏制潜规则腐败,实现效率与公平并重,强化以和谐为特征的执法监督新机制

工商部门作为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重要部门,有对各类市场主体的准入权、监督管理权和行政执法权,权力是相当大的。因此,在权力和责任问题上,要求权力与责任挂钩,权力与利益脱钩。如果不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不代表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就会与人民背道而驰,对人民负责则无从谈起。安徽阜阳劣质奶粉事件,以血的教训告诫我们,在事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问题上,来不得半点的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这起事件教训深刻,暴露出少数工商执法人员不依法行政、滥用职权、失职渎职,在关键时刻没有对人民负责的使命感。我们从中应该吸取怎样的教训和启示,值得深思。

文章来源:中公教育北京分校 篇二:浅谈行政执法环境的改善和优化问题

浅谈行政执法环境的改善和优化问题

[导读] 坚持依法行政是实现依法治国、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保障。摘 要:坚持依法行政是实现依法治国、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保障。为推进依法行政,对本地区行政执法情况中的一些问题和解决对策做了初步探究。

关键词:行政执法 执法环境 改善和优化

党中央一再对我国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提出要求,“加强对执法活动的监督,推进依法行政,维护司法公正,提高执法水平,确保法律的严格实施。”我们只有坚持依法行政,才能实现国家行政管理法治化。

(一)在当前推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过程中,县、乡(镇)政府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水平在逐步,但是违规执法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主要问题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执法犯法,执法者素质不高。应该说,行政执法是一项要求很高、综合性很强的工作,所以执法人员要胜任行政执法工作,不仅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但在这方面,大部分执法人员都很欠缺,尤其是一些基层执法人员不仅文化程度较低,而且也没经过专业培训。因而,造成执法人员不懂法、处罚不当、以罚代刑、越权处罚、违法处罚,乃至执法犯法。

2.缺乏统一的制度约束不可能“有法可依”。目前我国除了有统的行政处罚法、行政诉讼法等法律,还没有一部统一的行政法,而且大部分对行政执法制度的规定都是散见于各种行政法规之中的,既不统一,也不明

确。不仅缺乏统一的执法尺度,容易造成相同行为、不同处罚的结果,而且执法制度的混杂,也很容易造成执法行为的互相冲突,严重影响了执法环境的营造和执法效率的提高。3.监督机制不完善,无法实行有效监管。从理论上说,行政执法监督的形式很多,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对行政执法机关的监督,司法机关对行政执法机关的监督,以及人民群众、社会团体对行政执法机关的监督。但由于受以行政为中心的政治传统和其它一些因素的影响,所以,在执法实践中,往往会出现一些行政执法机关特权严重、恃权傲物、藐视监督、惟我独尊的现象,行政执法监督机构就显得软弱无力。4.行政机关之间权限不清,工作扯皮,不协调。行政机关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应该各司其职、彼此协调。但实际上却是有的应该由政府管的领域,无人管理,出现所谓的“执法空白地带”;而有的领域,各个执法部门争着管、抢着管,以致造成多头管理、重复执法现象,产生所谓的“执法密集地带”。而且,各个行政机关之间往往是各自为政,更有甚者是互相扯皮、互相拆台。

(二)要讲一步优化、改善行政执法环境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强化内部管理,提高执法人员素质。要破除以前那种“行政执法就是收拾人,越狠越厉害越能干好工作”的陈腐观念,明确认识到行政执法的最终目的是维护稳定。行政执法人员必须树立正确的权力意识和职责意识,搞清楚行政执法与公民权利的关系,摆正自己的职责与纳税人的关系。大力弘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崇高理念,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行政执法的实践;让每一个行政执法人员都认识到,所做的一切工作

都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任何粗暴执法都是对自身职责的违背,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工作中的无知和不慎都会严重损害党和国家同广大人民群众的关系,只有模范地遵守法律,正确地执行法律才是完成自身使命的应有之义。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素质首先从思想意识抓起,尤为重要的是各级行政执法机关领导干部的素质提高和法治观念强化。通过党校、行政学院的办班式教育,通过各机关的内部学习以及知名学者的讲座等形式,在各行政机关内部形成健康的执法氛围,这些教育一定要有针对性,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法律难点和实际问题。既增强行政执法人员的守法意识,又强化行政执法人员的守法意识。通过合法途径解决纠纷,高效率地完成执法任务。行政执法机关要建立自己的法律咨询人才库和法律服务人才库,不能等到做了被告才想到翻法律条文,每做重大决策之前必须经过深入研究和广泛咨询,听取意见。要完善行政执法程序,充分发挥行政救济机制的作用。行政执法人员要加强自身管理,严把用人关。队伍建设必须保证人员的高素质,不合适的人员要及时调整,形成有进有出、优胜劣汰的灵活干部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奖惩制度,要对违法违规人员做严肃的处理。既要保护广大公民的合法权利,又要维护执法人员的正当利益,充分调动执法队伍的积极性。

2.优化执法环境,强化公民、法人的守法意识。改善行政执法环境要依赖于广大公民以及法人守法意识的提高。通过各种渠道的宣传、教育使之明确认识到守法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对执法不公可以寻求救济,但对正当执法必须服从。任何人不应有特权意识,任何人不可以滥用权利。

对抗法律是要付出沉重代价的,有法不守是要受到法律严惩的。只有通过对典型个案的宣传,提高广大群众的法律意识,增进行政执法者与群众的相互尊重和理解,顺通相互关系,减少矛盾出现,行政执法才会在阻力减少的前提下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3.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执法体系,实现有效监督。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要改善行政执法环境,关键在于监督机制是否能够有效运行。首先,要加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对行政执法的监督,随着地区及各县市)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结构的优化和人大代表素质的不断提高,权力机关的监督作用日趋重要。除了日常的检查、质询以及人大会议期间的监督之外,必须建立人大代表的选区监督制度。人大代表决不能只在人大会议期间提议案或者自己单枪匹马去找线索、搞调查,一定要划分责任区,每个人大代表都应在选区内公布自己的联系方式或设立“群众接待日”,广泛收集公民对行政执法的意见或者建议,及时向人大机关反映并有权得到相应机关负责的答复。要形成不定期的、全天候的监督检查方式,充分发挥人大机关和人大代表的监督作用。其次,各级行政执法机关的自身内部监督也很重要,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很多不良行为最初是在执法机关内部暴露的,要建立行之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一经发现,绝不姑息,不护短、不怕丑,只有队伍过硬,监督到位才能胜利完成行政执法任务,否则矛盾激化,事态扩大就会使行政执法机关陷入被动的境地,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最后,要进一步加大社会监督的力度,各种新闻媒体要在合法的前提下勇于监督,秉公心,述道义,对不良执法坚决予以曝光。要建立便于广大群众监督举报的下情上达的信息渠道,做到保密、高效、奖励相结合,发挥人民群众的主渠道监督作用,形成全面的多角度的监督体系。总之,必须强化对行政执法机关的监督,善于把法律监督、党内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有机地结合起来,完善法律监督机制,实施有效监督。

4.完善行政管理的法律体系,提高地方立法质量。解决行政执法环境的前提条件是有法可依。诚然,近年来我国立法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法律体系日趋完善,但关于行政执法权的界定与行政程序的可操作性以及行政救济的加强还存在着空白之处,尤其是在全国性立法相对滞后的情况下,立法机关应该结合实际情况为行政执法工作制定出更富正义感、公正性的法律规范,使其科学有效且可实施,堵住行政执法中的漏洞,防止矛盾激化和因法律空白造成的公民权利被漠视或践踏问题,这就需要亟待提高立法质量,通过系统学习来提高地方权力机关及有关人员的法学理论水平和立法操作能力;通过建立立法咨询员制度来壮大法律人才队伍,丰富立法机关的智力资源储备,通过广泛的社会调查和完善的信息反馈机制来提高行政立法的可操作性和社会认同度。只有这样,才能为行政执法环境的改善打下坚实的法律基础。

行政执法环境的改善既具有艰巨性和长期性,又具有可行性和迫切性,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为实现长足的跨越式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软环境”。篇三:转变执法理念 营造和谐执法环境

转变执法理念 营造和谐执法环境

隋志远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这就表明,完善社会管理将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切入点之一。毋庸置疑,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属于社会管理的范畴,因此,城市管理部门在完善社会管理,构建和谐社会中将担负着重要的使命和任务。

随着城市发展的不断深入,老城区改造步伐加快,利民开发区晋升为国家级开发区。我们也在不断地转变执法理念,不断地探索、调整和改进城市管理的方法和手段。结合多年开展的城市长效管理活动,我们体会到,只有实现一个明确、两个转变,城管执法工作才能不断续写辉煌。

一个明确——明确行政执法目的

我们知道,任何法律的的制定和实施都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行政处罚本身也同样不是目的,而是为了促进行政违法得以纠正、被侵害的社会关系得到恢复。确立新的执法目的,就是要彻底消除“执法即处罚”、“执法即管人”等错误的执法观念,在行政执法工作台中牢固树立“依法行政”和“执法为民”观念。要端正执法思想,正确认识“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问题。绝对不可以把行政执法与社会发展和广大民众的利益对立起来。以往特定的执法环境和狭隘的思想观念导致了工作方式的粗犷与单一,但随着城市建设的改造和管理态势的发展,过去的“冲冲杀杀”和“扫荡式”的大规模整治已不再适应

构建和谐城管的形势要求。因此,在行政执法队伍中更新执法目的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的目的是什么呢?它应该是努力提高全社会公民的综合素质,在平时的生活、工作中依法、高效开展有益于社会、单位、家庭和个人的活动,从而避免各类行政违法、违法、违章的情况出现,大家共同营造良好的环境和市容,为广大群众提供一个安居乐业和殷实富康的生活氛围,为社会经济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同时,确立新的行政执法目的,对转变执法观念也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两个转变——转变行政执法观念、转变行政执法方式 一是转变行政执法观念。传统体制下的城市管理工作,往往采取“以收代罚,以罚代管”等管理方式,既影响了了政府形象,也达不到管理效果。新的行政执法目的,决定了执法观念必须更新。作为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城管行政执法,要明确我们行政执法队伍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古语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所以从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来讲,我们行政执法的最高境界应该是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有效避免违章的发生。这是我们追求的第一目标。依法合理的处置各类已发生的违法、违章案件是我们的第二目标。做到第一目标就减少了第二目标;全面达到第一目标,我们就没有第二目标。这也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因此,我们的工作理念必须要转变,要研究违章案件发生时的时间、地点、条件等因素,不断调整工作方法,力争做到没有违章行为发生或把违章行为制止于萌芽阶段。逐步确立“民本位”的价值取向,把理念认识转化为自觉行动,使传统经济条件下的管理者和监督者转变成为公共利益、社会公平的维护者和服务者。

二是转变行政执法方式。执法理念的转变最终体现在执法方式的转变。面对 新的形势、新的职责、新的挑战,只有不断探索、深入研究,才能切实解决现实工作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

1、强化队伍管理。构建和谐城管,队伍建设首当其冲。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队伍建设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素质为核心,以加强队伍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廉政建设为主要内容,以实施正规化、专业化、规范化管理为手段,努力建设一支政治优良、作风顽强、业务过硬、纪律严明、执法严格的综合执法队伍。

2、加大宣传力度。我们要始终把城市管理宣传教育工作抓牢不放。在报刊上进行积极正面的宣传,加强与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的联系,多形式、多角度进行跟踪宣传,做到报纸上有文章、电视里有图像、广播里有声音,在社会上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组织执法队员发放宣传材料、告知书,与经营户面对面交流,通过设立意见箱、举报箱,公布投诉电话,广泛征求意见。加强沟通,赢得社会的理解和支持。抓好宣传教育,形成有利于城市长效管理的宣传导向。采取多种形势、大力宣传城市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知识,让城管执法工作深入人心,不断提高市民的城管意识,形成理解支持城管执法队伍的辛勤劳动,自觉参与、配合城市管理的良好氛围。重视和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通过学校等各种教育载体,对在校学生进行城管意识教育。城管进校园,组织学生走上街

头,开展义务宣传,并直接参与市容纠违,进而使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城管意识,影响并带动他人。

3、完善预防措施。注重案例分析,针对不同形式的违章行为,制定、实施不同的预防措施。如根据街区内商家开始营业和结束营业的时间有早有晚这一实际情况,可实行多班轮值的徒步巡查管理模式,确保管理不留空当。对难点、热点地段,可多安排队员进行定点、定时、定人管理。建筑工地是市容违章多发的源头,应建立《施工工地管理台帐》,与施工单位签订《文明施工协议》,宣传有关法规,了解施工进度,同时根据不同的工程阶段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使辖区内的工地始终处于有效监控之中,力争达到良好的管理效果,取得施工方、群众、管理方三方都满意的多赢局面。

4、树立正确的执法方法。按照和谐执法的理念,我们的行政执法应从对行政相对人的违法行为以查处为主转化为以帮扶为主,对绝大部分的一般违法行为,应把查处作为手段,而把帮扶作为目的。这是我们执法工作能够赢得政府支持、群众理解、企业欢迎的关键也是体现和谐执法的根本。要坚持以人为本,把尊重人、理解人、帮助人,以帮扶为主,寓执法与服务之中,作为建立和谐执工作模式的基准。

5、严格依法执法。应当看到,我们在执法过程中仍然存在这简单执法、草率执法的问题,尤其是不讲程序、粗暴执法的现象时有发生,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影响。依法行政和构建和谐社会是同一主题的不同层面。只有严格依法执法,我们的工作才能得到政府和群众的认可。城市管理工作是长期、复杂而艰巨的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为城管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但我们相信,只要我们解放思想、转变理念、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就能为改善居民生活质量、优化城市的经济环境,为构建和谐城管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下载谈谈如何营造和谐的运政执法环境word格式文档
下载谈谈如何营造和谐的运政执法环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运政执法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认真学习和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以......

    浅析道路运政执法

    浅析道路运政执法 —————安吉运管局 张东 运政执法工作为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在强化和完善运政管理、维护道路运输秩序、规范经营行为、保障良好的市场运营环境等方面起......

    运政执法责任书

    运政执法责任书一、运政执法责任及职责 1、运政执法必须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的方针;运政执法必须做到合法、公正、廉洁、高效;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必须做到事实清......

    运政执法公示制度

    运政执法公示制度 第一条 为保证运政执法机关依法行使职权,规范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维护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保障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正确实施和深入贯彻执行,进一步提高......

    运政执法责任书(推荐阅读)

    运政执法责任书一、运政执法责任及职责 1、运政执法必须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的方针;运政执法必须做到合法、公正、廉洁、高效;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必须做到事实清......

    运政执法调研报告

    运管工作调研报告基层运政执法工作的制约因素及对策随着依法治国力度的加大和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步伐加快,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对规范执法、公正执法的要求越来越规范,法律......

    关于运政执法调研报告

    关于运政执法调研报告随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扎实推进现代道路运输业发展,对道路运输管理、运政执法工作提出了更高更强要求。运政执法工作为适应现代运输业......

    三项举措营造和谐安全的执法环境5篇

    杨和工商所三项举措营造和谐安全的执法环境 今年来,杨和工商所以强化监管执法效能为着力点,以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为目标,积极采取三项措施,全力营造和谐、安全的执法环境,努力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