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十大儿童文学名家
葛翠琳
著名儿童文学家。1949年开始发表作品。曾任北京市作家协会专业作家。“冰心奖”评委会副主席。代表作有童话集《野葡萄》、《进过天堂的孩子》、《最丑的美男儿》、《会唱歌的画像》等。另有散文集《十八个美梦》。《野葡萄》曾获得全国儿童文学创作一等奖,并被评为瑞士儿童书籍国际优秀作品,《翻跟头的小木偶》、《会唱歌的画像》、《核桃山》曾获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儿童剧《野天鹅》曾获文化部优秀剧目奖。
金波
1935年生于北京。大学时代开始文学创作。出版诗集《我们去看海》《让太阳长上翅膀》等十余部,童活集《影子人》《乌丢丢的奇遇》《追踪小绿人》《蓝雪花》等多部;散文集《感谢往事》《和树谈心》《等你敲门》;评论集《幼儿的启蒙文学》、《能歌善舞的文字》以及《金波诗词歌曲集》。选集有《金波幼儿文学选》(4册);《“我喜欢你”金波儿童文学精品系列》。
白冰
儿童文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编审,现任接力出版社总编辑。主要作品有:儿童诗集《飞翔的童心》、作品集《绿太阳和红月亮》、童话集《吃黑夜的大象》、低幼童话《狐狸鸟》、“小老鼠稀里哗啦”系列等。作品曾获“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出版政府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奖、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等奖项。儿童诗《假如》、《写给云》等作品被选入人民教育出版社等出版的中小学语文教材。
张洁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创作有小说、散文、评论、童话等。出版图书《阳光洒下来》、《飞鸟的天空》、《红舞鞋》、张洁美文系列《美丽的约定》《爸爸的灯塔》等。翻译儿童图书《米奇的奇妙世界》等。长篇小说《敲门的女孩子》出版英文版。曾获宋庆龄儿童文学奖新人奖、冰心儿童图书奖大奖、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大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上海文化新人称号等。
张秋生
1939年8月生于上海,天津静海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长期担任少儿报刊编辑工作,曾任《少年日报》总编辑、《童话报》主编等职。出版过儿童诗、童话、散文集百余种。作品《小巴掌童话百篇》《骑在扫把上听歌的巫婆》《鹅妈妈的西瓜蛋》《新小巴掌童话》等曾获中国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冰心儿童图书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及台湾杨唤儿童文学奖等奖项。
汤素兰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全国政协委员。已出版《小朵朵和大魔法师》、《小朵朵与半个巫婆》、《笨狼的故事》、《寻找快乐岛》、《阁楼精灵》、《时间之箭》、《住在摩天大楼顶层的马》等数十部儿童文学作品。曾获湖南省青年文学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首届张天翼童话寓言大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和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等奖项。
翌平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被中少社评为“十大金作家”。其作品曾荣获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新闻出版署图书奖,北京市建国60周年文学作品优秀奖,上海优秀儿童图书奖等文学奖。
不仅出版大量儿童文学作品,更翻译外文作品100多册。主要作品包括小说:《少年摔跤手》、《早安、跆拳道》、《冬天的小号手》、《猫王》等;童话:《迷糊蛋与蹦蹦猪》、《骑狼的小兔》、《小鼹鼠的火车》、《小狗布丁》、《魔法猫》、《花喵咪的故事》、《克隆世界》、《网络大劫难》、《小飞虎》、《精灵鸭》等;译作:《一个孩子的诗园》、《布朗家的天才宝宝》、《布朗家的超级明星》、《威廉先生的圣诞树》、《中英双语图画书》等。
李东华
女,1971年生,山东高密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儿童诗、儿童小说创作和儿童文学研究。出版有长篇小说《薇拉的天空》、《男生向左?女生向右》、《远方的矢车菊》、《左岸精灵》、《桃花鱼》,长篇童话《猪笨笨的幸福时光》、童话集《阳光老鼠皮拉》、《枫叶女孩》、传记《文豪武将辛弃疾》、评论集《思无邪》、图画书《装满阳光的梦》等作品。曾多次荣获冰心儿童文学奖,2006年获第10届庄重文文学奖,2010年获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高洪波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诗人,散文家。现任中国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儿童文学委员会主任。代表作有儿童诗集《大象法官》《鹅鹅鹅》《吃石头的鳄鱼》《喊泉的秘密》《我喜欢你,狐狸》等,散文集《高洪波军旅散文选》《为二十一世纪祈祷》《悄悄话》等。作品曾获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等。
吕丽娜
1977年生,1996年起发表作品,作品以童话为主,迄今发表作品近百万字,出版童话书30余册,主要童书作品有《小木偶山米》《吕丽娜童话绘本系列》、《亲亲大自然丛书》《亲亲大社会丛书》《流浪狗和他的巫婆朋友》等。作品有鲜明的个人风格,曾获冰心奖、童话名家奖,陈伯吹奖,新闻出版署“三个一百”原创作品奖等,作品入选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以及日本中文教材。
第二篇:世界儿童文学十大名著
世界儿童文学十大名著
《小思想家在行动》[奥地利]克.涅斯玲格这是一部侦探推理性的校园小说,集中写了同班三个好朋友“思想家”、“黑桃爱司”、和李丽贝特“破失窃案”的故事。
《木偶奇遇记》[意大利]卡.科洛迪皮诺乔每说一句谎话,鼻子就长出一截,由于贪玩,长出了一双驴耳朵,还真的变成了一头驴子。
《小鹿班比》[奥地利]费.察尔藤“主人公”班比是一头聪明、善良、酷爱自由的弱小公鹿。
《魔法师的帽子》[芬兰]托夫.扬松幽默、奇险、友爱的木民小人的形象。
《白比姆黑耳朵》[俄罗斯]加.特罗耶波尔斯基名叫“比姆”的黑耳朵的白狗的悲惨遭遇。
《比比扬奇遇记》[保加利亚]埃林.佩林善良的比比扬被扔到多瑙河里的奇遇,最终善良战胜了邪恶。
《长袜子皮皮》[瑞典]阿.林格伦浑身充满野性的女孩子皮皮干了许多恶作剧,但还是很讨人喜欢。当她于1946年出现时,在一向把童话看作冰清玉洁,呈现出美好、和谐意境的瑞典,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杜里特在猴子国》[美国]休.洛夫庭讲述医术高明的善良的杜里特医生挽救遭遇瘟疫的非洲猴子。其中巧妙地介绍了猫头鹰的听觉、狗的嗅觉、老鼠尾巴的感觉等各种动物的功能优势,融知识于故事中。
《海蒂》[瑞士]约翰娜.施比丽在阿尔卑斯山的多弗里,海蒂的开朗、纯真和善良的天性感染着性情孤僻的爷爷,他冰冷的心渐渐融化了。
《汤姆.索亚历险记》[美国]马克.吐温塑造了一个可爱的孩子,他不断寻求新事物,锲而不舍地旺盛的好奇心,追求自由、公道的世界,追求友谊。
[法国]凡尔纳:《海底两万里》、《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神秘岛》、《环球八十天》
[英国]狄更斯《雾都孤儿》[美国]哈里特《汤姆叔叔的小屋》
[台湾]华一儿童知识宝库:《动物篇》《植物篇》《化学篇》《地理篇》《气象篇》《环保篇》《运动篇》《生活篇》《休闲篇》
补充书目
《西游记》
《东周列国故事新编》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伊索寓言》
《阿凡提的故事》
《一千零一夜》
《希腊神话和传说》
《克雷洛夫寓言》
《鲁滨逊漂流记》
《苦儿流浪记》
《小王子》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
《骑鹅旅行记》
《丁丁历险记》
《上下五千年》
《世界五千年》《动脑筋爷爷》
《新编十万个为什么》(彩图版)
《彩图世界五千年》
《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
第三篇:世界儿童文学十大名著
世界儿童文学十大名著
《小思想家在行动》[奥地利]克.涅斯玲格这是一部侦探推理性的校园小说,集中写了同班三个好朋友“思想家”、“黑桃爱司”、和李丽贝特“破失窃案”的故事。
《木偶奇遇记》[意大利]卡.科洛迪皮诺乔每说一句谎话,鼻子就长出一截,由于贪玩,长出了一双驴耳朵,还真的变成了一头驴子。
《小鹿班比》[奥地利]费.察尔藤“主人公”班比是一头聪明、善良、酷爱自由的弱小公鹿。
《魔法师的帽子》[芬兰]托夫.扬松幽默、奇险、友爱的木民小人的形象。
《白比姆黑耳朵》[俄罗斯]加.特罗耶波尔斯基名叫“比姆”的黑耳朵的白狗的悲惨遭遇。
《比比扬奇遇记》[保加利亚]埃林.佩林善良的比比扬被扔到多瑙河里的奇遇,最终善良战胜了邪恶。
《长袜子皮皮》[瑞典]阿.林格伦浑身充满野性的女孩子皮皮干了许多恶作剧,但还是很讨人喜欢。当她于1946年出现时,在一向把童话看作冰清玉洁,呈现出美好、和谐意境的瑞典,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杜里特在猴子国》[美国]休.洛夫庭讲述医术高明的善良的杜里特医生挽救遭遇瘟疫的非洲猴子。其中巧妙地介绍了猫头鹰的听觉、狗的嗅觉、老鼠尾巴的感觉等各种动物的功能优势,融知识于故事中。
《海蒂》[瑞士]约翰娜.施比丽在阿尔卑斯山的多弗里,海蒂的开朗、纯真和善良的天性感染着性情孤僻的爷爷,他冰冷的心渐渐融化了。
《汤姆.索亚历险记》[美国]马克.吐温塑造了一个可爱的孩子,他不断寻求新事物,锲而不舍地旺盛的好奇心,追求自由、公道的世界,追求友谊。
[法国]凡尔纳:《海底两万里》、《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神秘岛》、《环球八十天》
[英国]狄更斯《雾都孤儿》[美国]哈里特《汤姆叔叔的小屋》
[台湾]华一儿童知识宝库:《动物篇》《植物篇》《化学篇》《地理篇》《气象篇》《环保篇》《运动篇》《生活篇》《休闲篇》
第四篇:笔译十大名家资料
道安(312~385)
生平:释道安是东晋十六国时期的佛学巨子,也是中国佛教史上划时代的佛教学者和僧团领袖,俗姓卫,西晋永嘉六年(312年)生于常山(郡治在今河北正定南)扶柳。他的家族本是儒学世家,但父母早丧,从小寄养在表兄孔氏家里。7岁开始读书,经过五年学习,粗通五经文义;12岁出家为僧,开始了为弘扬佛教而不倦努力的生涯。
翻译理念:他在《摩诃钵罗蜜经抄序》中提出自己的翻译理念,即,翻译有“五失本”、“三不易”。这为后来的译经工作指出了正确的道路。此即汉译经典五种易于失去原意的情形和三种导致翻译不容易的原因。同时他反对“义格”。
著作:综括道安一生,他在佛学上的贡献在于领导并参加翻译了《中阿含经》、《增一阿含经》、《三法度经》、《阿毗昙八犍度论》、《毗昙心论》、《摩诃钵罗蜜经抄》、《鼻那耶经》等上百卷、百余万字的佛经。佚失的著作还很多。
玄奘
生平:唐代著名三藏法师,佛教学者、旅行家,是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唯识宗的创始者之一。出家后遍访佛教名师,因感各派学说纷歧,难得定论,便决心至天竺学习佛教。历代民间广泛流传其故事,如元吴昌龄《唐三藏西天取经》杂剧,明吴承恩《西游记》小说等,均由其事迹衍生。著作:曾编译《成唯识论》,所撰又有《大唐西域记》。这些都为我国佛教事业的发展,印度佛教古典的保存以及古代历史地理的研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翻译理念:玄奘所译佛经,笔法谨严,世称“新译”。玄奘的主要贡献除了佛经汉译,汉经梵译之外,还有翻译理论方法的创新(从旧译到新译,从直译到意译,并将直译和意译完美结合;在翻译实践中提出译经标准:“既须求真,又须喻俗”;提出五不翻译原则,即五大音译翻译原则;不翻不是跳过不翻,是指今天我们说讲的音译)
林纾
生平:(1852~1924年)福建闽县(今福州市)人。近代文学家、翻译家,中国翻译史上的开拓者。原名群玉,字琴南,号畏庐,别署冷红生,晚称蠡叟、补柳翁、践卓翁、长安卖画翁。早年因博学强记,能诗,能文,能画,有狂生的称号。曾在北京任五城中学国文教员后在北京,专以译书售稿与卖文卖画为生。翻译理念:林纾提出注重翻译的目的性和功能性,林纾认为其翻译的作品应该顺应中国人民的表达习惯和熟悉的表现形式使译文与原文从总体感觉上保持一致。林纾在翻译过程中更为注重的是读者的感受。著作:其代表作有《黑奴吁天录》《茶花女》《快肉余生记》《大卫科波菲尔》《凯撒遗事》《伊索寓言》《鲁滨孙飘流记》《双雄义死录》。其作品被后人认为有救世功能和启发民众智慧的作用。
林纾在翻译的数量上让你瞠目结舌,但由于他本人并不懂外文,翻译全靠旁人转述,因此其翻译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与原著有一定的区别。
严复
生平:严复(1854.1.8—1921.10.27)原名宗光,字又陵,是清末很有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是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严复是中国近代翻译史上学贯中西、划时代意义的翻译家,也是我国首创完整翻译标准的先驱者。
翻译理念:严复鲜明地提出了“信、达、雅”的翻译原则和标准。这条著名的“三字经”对后世的翻译理论和实践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其翻译作品多起到了启迪民众思想的作用。
“信”(faithfulness)是指忠实准确地传达原文的内容;“达”(expressiveness)指译文通顺流畅;“雅”(elegance)可解为译文有文才,文字典雅
主要翻译著作有:《天演论》《群己权界论》(《自由论》)《穆勒名学》《法意》《社会通诠》《名学浅说》(《名学启蒙》)《原富》
傅雷
生平:傅雷(1908.4.7—1966.9.3)上海人,翻译家,文艺评论家。曾留学法国。20世纪60年代初,傅雷因在翻译巴尔扎克作品方面的卓越贡献,被法国巴尔扎克研究会吸收为会员。他的全部译作已被整理成《傅雷译文集》。翻译理念:傅雷在翻译过程中注重传神达意,注重“神”与“形”的和谐。傅雷认为翻译之前要熟悉要译的文本,要反复研究直到“化为我有”,这样才能翻译出好的作品来。
著作:傅雷翻译的作品,共30余种,主要为法国文学作品。其代表作有:《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贝姨》三名人传《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老实人》《天真汉》《人生五大问题》《恋爱与牺牲》《夏洛外传》等
Cicero西塞罗
马库斯·图留斯·西塞罗(Marcus Tullius Cicero),公元前106年1月3号—前43年12月7号。古罗马著名政治家、演说家、雄辩家、翻译家、法学家和哲学家。西塞罗出身于古罗马奴隶主骑士家庭,以善于雄辩而成为罗马政治舞台的显要人物。从事过律师工作,后进入政界。开始时期倾向平民派,之后成为贵族派。公元前63年当选为执政官,在后三头政治联盟成立后被三头之一的政敌马克·安东尼(Marcus Antonius,公元前82—前30年)派人杀害。
他是西方史上最早的翻译家之一,他提出了“功能对等”的翻译理念雏形。西塞罗的主要观点:
1.翻译也是文学创作。
2.提出“解释员”式翻译和“演说家”式翻译,即直译与意译。3.直译是缺乏技巧的表现。翻译应保留词语最内层的东西,即意思 4.译者应该像演说家一样,使用符合古罗马语言习惯的语言来表达外来作品的内容。
5.各种语言的修辞手段彼此相通,因此翻译可以做到风格对等。6.西塞罗提出并强化了译者的“征服者”身份这一观点,这对译者和读者以及原作者来讲,都是一种极端化的思想。
(作为译者,这时的罗马人就是“征服者”,像掠夺战利品似的来利用和掠夺希腊的文化产品。)他们用拉丁语翻译或改编荷马的史诗和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米南德等人的希腊戏剧作品。他们以胜利者的姿态把希腊作品作为一种由他们任意“宰割的”“文学战利品”。他们(对原作随意加以删改,丝毫也不顾及原作的完整性,选择翻译作品并吸取希腊文化的精华,为我所得,为我所用,使异域文化归顺并丰富译语文化。)这样,罗马的译者就可以凌驾于希腊原作者之上了。(西方翻译史上第一位理论家、古罗马翻译家西塞罗认为译作超过原作,译者高于作者。)译者的主体性作用发挥到了极致。这是一种极端的表现。
主要作品:《论演说家》(De oratore)、《论最优秀的演说家》(Deoptimo genere oratorum)和《论善与恶之定义》(De finibus bonorum et malorum)《论共和国》(《论国家》)《论法律》《论责任》《论名声》《论命运》
7.Alexander Fraser Tytler(A.F.泰特勒)
生平:18世纪著名英国翻译家。著作:《论翻译的原理》(Essay on the Principles of Translation),提出了“翻译三原理”,对当时以及以后影响很大。
翻译理念:于1790年著《论翻译的原理》一书,提出了著名的翻译三原则: 1.译文应完全复写出原作的思想。
2.译文的风格和笔调应与原文的性质相同。3.译文与原作同样流畅。
泰特勒指出,这三项原则是好的翻译所必备的条件,它们次序的排列是恰当的、自然的,是按重要顺序排列的,如果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要牺牲某一个原则就要注意到它们的次第和比较上的重要性,决不能颠倒主次,以牺牲思想内容的忠实来求得译文的优美和流畅。
而泰特勒的三原则是忠实的三个层次的详细界说,从内容忠实到风格手法一致再到语言表达自然流畅,步步深入、层次井然。反映出的逻辑形式清晰明了,与洗练含蓄、充满暗示的“信达雅”的重大不同。
“(1)That the Translation should give a complete transcript of the ideas of the original work;(2)That the style and manner of writing should be of the same character with that of the original;(3)That the Translation should have all the ease of original composition.”“(1)译作应完全复写出原作的思想;(2)译作的风格和手法应和原作属于同一性质;(3)译作应具备原作所具有的通顺。”(谭载喜,2006:129)John Catford(约翰.卡特福德)(伦敦学派)
生平:著名英国语言学家和翻译理论家,出生于苏格兰爱丁堡,就读于爱丁堡皇家高中和爱丁堡大学,专攻法国语言文学,曾在法国巴黎大学钻研语言学,获文学学士地位,毕业后在爱丁堡大学任教。曾执教于美国密执安大学,任语言学教授。
著作:英国伦理学派代表作《翻译的语言学理论》 翻译理论:卡特福德的翻译限度理论
他认为,翻译是把一种语言的文本材料替换成另一种语言对等的文本材料。翻译是可能的,但完全翻译是不可能的。为了建立翻译等值关系,原语和译语文本都必须与功能上相关的语境特征相联系。反之,如果不可能把功能上相关的语境特征建立在译语文本的语境意义之中,就无法进行翻译,或者说出现了不可译性。卡特福德将翻译的不可译性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语言因素造成的不可译,另一类是文化因素造成的不可译。补充而已::: 语言的不可译
所谓语言的不可译,是指在语言形式方面,译语没有与原语文本相对应的形式特征。卡特福德认为,语言的不可译主要源自两个方面:第一,原语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汇或语法单位共用一个语言形式;第二,原语单位一词多义,而译语中没有相应的一词多义。如同形异义,同音异义,谐音双关等现象都会对翻译活动造成一定的障碍。
2.1.1同形异义和同音异义造成的不可译
英语句子“Time flies.”中的“flies”既可以是名词“fly”(苍蝇)的复数形式,又可以是动词“fly”(飞快的流逝)的第三人称单数。再加上“time”本身既可做名词又可做动词,因此这句话就可能有两种理解:(1)How quickly time flies.(2)Make observation on the speed of flies.这种英语语言本身所具有的含混性在汉语中是无法完整的表达出来的。
2.1.2谐音双关造成的不可译
谜语一则:What begins with T, ends with T, and is full of tea.这则谜语的谜底为teapot.谜面中的字母 “T”不仅代表单词 “teapot”的首尾字母,还借谐音暗指“tea”,起到了提示答案的作用。对于这类谜语,如在翻译中不加以解释,只按字面直译成汉语,译者是很难明白的。
2.1.3对偶
一孤舟,二客商,三四五六水手,扯起七八叶风蓬,下九江,还有十里。
十里运,九里香,七八六五号轮,虽走四三年旧道,只二日,胜似一年。
对偶要求上下两句在结构上相同或相似,字数相等或基本相等,非常讲究形式,上面这个例子就是不能英译的一例。
2.2文化的不可译
卡特福德把文化不可译产生的原因归纳为与原语文本功能相关的语境特征在译语文化中不存在。他还认为,文化的不可译一般不像语言的不可译那么绝对,有些文化上不可译的词语也可归之于语言的不可译。前面我们说过,由于历史背景、发展状况、民族信仰、自然地理环境、风俗习惯等等的不同造成了各个民族文化的不同。在一种文化中存在的现象有可能在另一种文化中是缺失的,这就造成了不可译性。
2.2.1历史典故造成的不可译性
“东施效颦”对于大部分中国人来说,理解这个成语是没有什么问题的,然而如果只按字面意义将它翻译成: DongShi imitates XiShi.那么原文的文化内涵就完全没有被表达出来。如果想要译文读者也明白,那就得对译文进行加工,翻译为“The ugly imitates the beautiful in such a distorted way that the ugliness of the ugly becomes worse”更合适。
2.2.2 词义空缺造成的不可译性 最显著的例子就是中西方亲属称谓的不同。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伦理道德,家族伦理是这一伦理道德的基本。所以在汉语的亲属称谓中,父系、母系、长幼尊卑都划分地十分明确,一点都不含糊。而在英语中亲属的称谓却不一样,只表明辈分。例如:汉语中有祖父、外祖父、祖母、外祖母之分,而英语中,祖父母、外祖父母的称谓不分,都用“grandfather”和“grandmother”。因此,在翻译这些称谓时也有一定的难度,有时就不能清楚的表达出人物之间的关系。
9.Peter Newmark(彼得.纽马克)生平:彼得·纽马克,生于1916年,是著名的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他从事过多种欧洲语言的翻译工作,是出色的译者和编辑。纽马克同时也是一位语言学家,并担任英国语言学家协会会长。他的主要兴趣就是把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应用于翻译实践之中,把翻译研究和英语语言研究相结合。补充:::
彼特·纽马克出生于捷克的布尔诺市。五岁时,离开家乡迁居英国,之后在英国接受传统的学院教育。纽马克曾就读于著名的拉格比公学,后就读于剑桥大学的三一学院,学习语言,期间他学习并精通法了法语和德语,且英国文学成绩优异。与在拉格比公学压抑的氛围相比,剑桥的学习开放而自由。二战后回国从事教师工作,他的教师经历渐渐改变了他对翻译在英国教育体系中的看法。纽马克发展并完善以翻译作为双语对比分析的手段的教学方法。
著作:
第一步著作《翻译问题探讨》 《翻译教程》(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论翻译》(About Translasion)《翻译短评》(Paragraphs on Translation)和《翻译短评(第二集)》(More paragraphs on Translation)。
翻译理念:其翻译思想的核心观念-“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在《论翻译》(About Translasion)一书,提出全新概念“翻译关联法” 他反对过分强调语言社会层面的价值,而是把语言看做思考和自我表达的工具,重视语言的交际功能,从而形成了“交际翻译”的观点。
10.Eugene Nida(尤金.奈达)生平:尤金·A·奈达(Eugene A.Nida),美国语言学家,翻译家,翻译理论家。1943年获密歇根大学语言学博士学位,之后长期在美国圣经学会主持翻译部的工作,曾任美国语言学会主席,1980年退休后任顾问。他一生的主要学术活动都围绕《圣经》翻译展开。在《圣经》翻译的过程中,奈达从实际出发,发展出了一套自己的翻译理论,最终成为翻译研究的经典之一。
奈达是一位杰出的语言学家,他到过96个国家,在一百多个国家做过讲座,来中国有13次之多,直至2003年,奈达89岁高龄时,仍到非洲讲学 翻译理念:奈达理论的核心概念是“功能对等”(“动态对等”)。
所谓“功能对等”,就是说翻译时不求文字表面的死板对应,而要在两种语言间达成功能上的对等。“功能对等”中的对等包括四个方面:
1.词汇对等;2.句法对等;3.篇章对等;4.文体对等。由于奈达把翻译和语言学密切联系,他把翻译的过程分成了四个阶段:分析(analysis),转换(transfer),重组(restructuring)和检验(test)。补充:::
在这四个方面中,奈达认为,“意义是最重要的,形式其次”(郭建中,2000 , P67)。形式很可能掩藏源语的文化意义,并阻碍文化交流。因此,在文学翻译中,根据奈达的理论,译者应以动态对等的四个方面,作为翻译的原则,准确地在目的语中再现源语的文化内涵。
奈达有关翻译的定义指明,翻译不仅是词汇意义上的对等,还包括语义、风格和文体的对等,翻译传达的信息既有表层词汇信息,也有深层的文化信息。
著作:奈达著作等身,他单独或合作出版著作40多部,发表论文250馀篇,另外,还有13本专供《圣经》译者使用的参考书。奈达的第一本专著是1946年出版的《<圣经>翻译》(Bible Translating),最有影响的是1964出版的《翻译的科学探索》(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其次要数《翻译理论与实践》(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系与查尔斯·泰伯合著(1969)。《语言与文化——翻译中的语境》
第五篇:中国儿童文学获奖作品
历届获奖名单
首届得奖名单
第一届儿童文学奖
中国作协首届(1980-1985)全国优秀儿童文学获奖篇目(以票数和篇名笔划为序)
1、长篇小说
《荒漠奇踪》 严 阵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盐丁儿》 颜 烟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寻找回来的世界》 柯 岩 群众出版社 《乱世少年》 萧育轩 少年儿童出版社
2、中篇小说
《来自异国的孩子》 程 玮 少年儿童出版社 《紫罗兰幼儿园》 郑春华 《巨人》
3、短篇小说
《五虎将和他们的教练》 关夕芝 《儿童文学》 《三色圆珠笔》 邱 勋 《儿童文学》
《再见了,我的星星》 曹文轩 《儿童文学》 《我要我的雕刻刀》 刘健屏 《儿童文学》 《独船》 常新港 《少年文艺》
《第七条猎狗》 沈石溪 《儿童文学》 《白脖儿》 罗辰生 《儿童文学》 《扶我上战马的人》 张映文 《延河》 《老人和鹿》 乌热尔图 《上海文学》 《冰河上的激战》 蔺 瑾 《东方少年》 《阿城的龟》 刘厚明 《北京文学》 《彩色的梦》 方国荣 《儿童文学》
《我可不怕十三岁》 刘心武 《东方少年》
4、中篇童话
《雁翅下的星光》 路 展 宁夏人民出版社 《黑猫警长》 诸志祥 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 《翻跟头的小木偶》 葛翠琳 江苏人民出版社
5、短篇童话
《小狗的小房子》 孙幼军 《儿童文学》 《总鳍鱼的故事》 宗 璞 《少年文艺》 《老鼠看下棋》 吴梦起 《巨人》
《小燕子和它的三邻居》 赵燕翼 《儿童文学》 《开直升飞机的小老鼠》 郑渊洁 《儿童文学》 《狼毫笔的来历》 洪讯涛 《少年文艺》
6、诗歌
《我想》 高洪波 宁夏人民出版社 《我爱我的祖国》 田 地《儿童时代》 《春的消息(组诗)》 金 波 《巨人》
《小娃娃的歌》 樊发稼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再给陌生的父亲》 申爱萍 海燕出版社
7、散文
《俺家门前的海》 张 歧 《儿童文学》 《醉麂》 乔传藻 《朝花》
《中国少女》 陈丹燕 《少年文艺》 《十八双鞋》 陈 益 《少年文艺》
8、寓言
《狐狸艾克》 曲一日 新蕾出版社
9、报告文学
《作家与少年犯》 胡景芳 《水晶石》 《王江旋风》 董宠猷 《少年文艺》
10、科幻小说
《神翼》 郑文光 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 [1] 第二届获奖者
1、小说
《今年你七岁》 刘健屏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一只猎雕的遭遇》 沈石溪 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雪国梦》 邱 勋 人民文学出版社
《走向审判庭》 李建树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下世纪的公民们》 罗辰生 人民文学出版社 《少女罗薇》 秦文君 少年儿童出版社
《山羊不吃天堂草》 曹文轩 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西部流浪记》 关登瀛 海燕出版社 《狼的故事》 金曾豪 希望出版社
《少女的红发卡》 程 玮 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校园喜剧》 韩辉光 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 《第三军团》 张之路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青春的荒草地》 常新港 新蕾出版社 《绿 猫》 葛 冰 重庆出版社
2、童话
《小巴掌童话》 张秋生 少年儿童出版社 《扣子老三》 周 锐 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 《吃耳朵的妖精》 郑允钦 江西少年儿童出版社 《怪老头儿》 孙幼军 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 《毒蜘蛛之死》 冰 波 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
3、散文、报告文学
《小鸟在歌唱》 吴 然 少年儿童出版社 《16岁的思索》 孙云晓 少年儿童出版社
《孙悟空在我们村子里》 郭 风 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 《星球的细语》 班 马 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
4、诗歌
《我们这个年纪的梦》 徐 鲁 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 《在我和你之间》 金 波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绿蚂蚁》 刘丙钧 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
5、幼儿文学
《岩石上的小蝌蚪》 谢 华 少年儿童出版社 《快乐的小动物》 薛卫民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虎 娃》 鲁 兵 少年儿童出版社 第三届获奖者
1、小说
秦文君 《男生贾里》 少年儿童出版社 金曾豪 《青春口哨》 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 董宏猷 《十四岁的森林》 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从维熙 《裸雪》 华艺出版社
车培晶 《神秘的猎人》 民族出版社 关登瀛 《小脚印》 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
张之路 《有老鼠片铅笔吗》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沈石溪 《红奶羊》 新蕾出版社
2、童话
冰 波 《狼蝙蝠》 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周 锐 《哼哈二将》 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 郑允钦 《树怪巴克夏》 少年儿童出版社 葛翠林 会唱歌的画像 海燕出版社
3、诗歌
邱易东 《到你的远山去》 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 金 波 《林中月夜》 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
4、散文
高洪波 《悄悄话》 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 庞 敏 《淡淡的白梅》 重庆出版社
苏叔阳 《我们的母亲叫中国》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5、幼儿文学
张秋生 《鹅妈妈和西瓜蛋》 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 郑春华 《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 新蕾出版社 第四届获奖者
1、长篇小说:
金曾豪 《苍狼》 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 责任:向民胜 秦文君 《小鬼鲁智胜》 作家出版社 责任:王淑丽 梅子涵 《女儿的故事》 少年儿童出版社 责任:彭 懿
曹文轩 《草房子》 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责任:祁 智 郁敬湘
黄蓓佳 《我要做好孩子》 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责任:刘健屏 祁 智 郁 秀 《花季·雨季》 海天出版社 责任:旷 昕
2、中、短篇小说集:
张品成 《赤色小子》 少年儿童出版社 责任:彭 懿
董宏猷 《一百个中国孩子的梦》 21世纪出版社 责任:张秋林 邓滨 魏
3、童话:
树 孙幼军 《唏哩呼噜历险记》 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 责任:汤素兰 汤素兰 《小朵朵与半个巫婆》 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责任:郁敬湘 保冬妮 《屎克郎先生波比拉》 中国妇女出版社 责任:郑晓燕 贾秀娟 张之路 《我和我的影子》 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责任:刘健屏
4、幼儿文学:
王晓明 《花生米样的云》 海燕出版社 责任:姜 华
郑春华 《大头儿子和隔壁大大叔》 新蕾出版社 责任:李春芬 野 军 《长鼻子和短鼻子》 海燕出版社 责任:范 玲
5、诗歌:
薛卫民 《为一片绿叶而歌》 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 责任:别道玉
6、散文:
刘先平《山野寻趣》 中国青年出版社 责任:刘 佳
7、纪实文学:
李凤杰 《还你一片蓝天》 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 责任:陈贤仲 刘春霞 第五届获奖名者
1、长篇小说
周锐、周双宁 《中国兔子德国草》 中国少儿出版社 责任 赵 霞 黄喆生 《吹响欧巴》 晨光出版社 责任 向 明
方 敏 《大绝唱》 湖南少儿出版社 责任 张天明 向民胜 秦文君 《属于少年刘格诗的自白》 作家出版社 责任 王淑丽
2、中短篇小说集
薛 涛 《随蒲公英一起飞的女孩》 少年儿童出版社 责任 朱效文 张品成 《永远的哨兵》 南海出版公司 责任 刘一民 乔 晖
3、童话
汤素兰 《笨狼的故事》 浙江少儿出版社 责任 孙建江
4、散文
谷 应 《中国孩子的梦》 湖北教育出版社 责任 陈 伟 黄 榕 吴 然 《小霞客西南游》 晨光出版社 责任 张祖渠 孙幼军 《怪老头随想录》 湖北少儿出版社 责任 刘春霞
5、诗歌
金 波 《我们去看海》 浙江少儿出版社 责任 孙建江 王宜振 《笛王的故事》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责任 李宝生
6、幼儿文学
郑春华 《幼儿园的男老师》 北京少儿出版社 责任 李 玲
7、寓言
雨 雨 《美食家狩猎》 福建少儿出版社 责任 陈效东
8、科学文艺
张之路 《非法智慧》 北京少儿出版社 责任 李 玲
9、传记文学、纪实文学
巢 扬 《严文井评传》 希望出版社 责任 侯天祥
刘先平《黑叶猴王国探险记》 东方出版中心 责任 张君权
10、青年作者短篇佳作
王一梅 书本里的蚂蚁(童话)选自《幼儿故事大王》 责任 陈力强 冯季庆 高 凯 村小:生字课(诗歌)选自《诗刊》 责任 寇宗鄂 林 彦 单纯(小说)选自《儿童文学》 责任 王桂馨
11、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评委会 主任委员: 束沛德 简介及图片:(无)
副主任委员:高洪波 樊发稼 委 员: 马光复 牛玉秋 尹世霖 庄之明 张小影 张美妮 张锦贻 汪习麟 黄云生 崔道怡
第六届获奖者
长篇小说:《细米》(曹文轩)《陈土的六根头发》(常新港)《鸟奴》(沈石溪)《漂亮老师和坏小子》(杨红樱)中短篇小说集:《轰然作响的记忆》(刘东)童 话:《鼹鼠的月亮河》(王一梅)《阿笨猫全传(上、下)》(冰波)《乌丢丢的奇遇》(金波)幼儿文学:《吃黑夜的大象》(白冰)《小鼹鼠的土豆》(熊磊)诗 歌:《骑扁马的扁人》(王立春)散 文:《蓝调江南》(金曾豪)纪实文学 《长翅膀的绵羊》(妞妞)理论批评 《凄美的深潭:“低龄化写作”对传统儿童文学的颠覆》(徐妍)青年作者短篇佳作——小 说 《一只与肖恩同岁的鸡》(三三)青年作者短篇佳作——科学文艺 《追日》(赵海虹)第七届获奖者
长篇小说
《舞蹈课》 三三 接力出版社 责编:崔莲花
《黑焰》 格日勒其木格·黑鹤 接力出版社 责编:冯海燕
《喜欢不是罪》 谢倩霓 北京少儿出版社 责编:刘祥和、马姗姗 《蔚蓝色的夏天》 李学斌 新世纪出版社 责编:王清、游少波 《青铜葵花》 曹文轩 江苏少儿出版社 责编:郁敬湘、李燕 中短篇小说集
《回望沙原》 常星儿 辽宁少儿出版社
责编:谢竞远、李姊昕 童话
《面包狼》 皮朝晖
湖南少儿出版社 责编:郑瑾 《核桃山》 葛翠琳
少年儿童出版社 责编:张洁 诗歌
《叶子是树的羽毛》
张晓楠
太白文艺出版社 责编:党晓绒 散文
《纸风铃 紫风铃》
彭学军
安徽少儿出版社 责编:刘建伟、朱智润 刘玉英、何军民 ·纪实文学
《飞翔,哪怕翅膀断了心》 韩青辰 少年儿童出版社 责编:谢倩霓 科学文艺
《极限幻觉》 张之路 湖北少儿出版社 责编:何龙、乔威雄 青年作者短篇佳作
《选一个人去天国》 李丽萍 《少年文艺》 责编:周国愉 第八届获奖者
小说(9部)
《非常小子马鸣加精选本》 作者:郑春华 责编:周晴、谢倩霓、梁燕、唐池子 《你是我的宝贝》 作者:黄蓓佳 责编:章红、薛屹峰 《腰门》 作者:彭学军 责编:魏钢强
《公元前的桃花》 作者:曾小春 责编:张燕、刘瑛广 《穿过忧伤的花季》 作者:王巨成 责编:徐迪南、肖晶 《少年摔跤王》 作者:翌平责编:陈力强
《狼獾河》
作者:格日勒其木格·黑鹤 责编:冯海燕 《满山打鬼子》 作者:薛 涛 责编:韩忠良、单瑛琪 《黄琉璃》 作者:曹文轩 责编:余人、陈苗苗 童话(3部)
《猪笨笨的幸福时光》 作者:李东华 责编:张燕、刘瑛 《奇迹花园》 作者:汤素兰 责编:胡隽宓、吴双英 《蓝雪花》 作者:金 波 责编:平静 诗歌(1部)
《狂欢节,女王一岁了》 作者:萧 萍 责编:孟凡明 散文(1部)
《踩新路》 作者:吴 然 责编:王璠云 ·幼儿文学(1部)
《狐狸鸟》 作者:白 冰 责编:房阳洋、魏亚西 报告文学(1部)
《空巢十二月:留守中学生的成长故事》 作者:邱易东 责编:谢倩霓 科学文艺(2部)
《小猪大侠莫跑跑 ·绝境逢生》 作者:张之路 责编:王宜清 《独闯北极》 作者:位梦华 责编:徐德霞 理论批评(1篇)《改革开放30年的少数民族儿童文学》 作者:张锦贻 责编:梁燕 青年作者短篇佳作(1篇)《到你心里躲一躲》 作者:汤汤 责编:旋转木马 第九届获奖者
(以得票多少为序,票数相同者以作品名称拼音为序)作品 作者 小 说
鸟背上的故乡 胡继风
千雯之舞 张之路
像风一样奔跑 邓湘子
木棉·流年 李秋沅
五头蒜 常新港
丁丁当当·盲羊 曹文轩
影子行动 牧 铃 诗 歌
我成了个隐身人 任溶溶
月光下的蝈蝈 安武林 童 话
汤汤缤纷成长童话集 汤 汤
住在房梁上的必必 左 昡
住在先生小姐城 萧 袤
无尾小鼠历险记·没尾巴的烦恼 刘海栖 散 文
小小孩的春天 孙卫卫
虫虫 韩开春 科幻文学
巨虫公园 胡冬林
三体Ⅲ·死神永生 刘慈欣 幼儿文学
穿着绿披风的吉莉 张 洁
小嘎豆有十万个鬼点子·好好吃饭 单瑛琪 青年作者短篇佳作奖
风居住的街道 陈诗哥[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