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设备上市公司研究报告

时间:2019-05-14 18:18: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电气设备上市公司研究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电气设备上市公司研究报告》。

第一篇:电气设备上市公司研究报告

电气设备上市公司研究报告

部:

电气工程系

业:

智能楼宇

级:

10130

1姓

名:

李洋洋 学

号:

103906130109

机:

***

日期:2012月05月26日

指导老师:张伯辉

目录

一、电气设备概述及指标................................1

1、电气设备概述

2、电气设备各项指标

2.1总量指标

2.2平均指标

2.3相对指标

二、经营业绩排行......................................2

1、总股本排名表

2、总资产排名表

3、净利润排名表

4、每股净资排名表

三、目标公司价值评述..................................3

1、上海电气

2、特变电工

3、东方电气

四、课程学习体会......................................7

1、课程学习内容概述

2、学习体会

一、电气设备概况

1、电气设备概况

目前我国电网建设已由全面铺开转投重点项目,理解政府主导下发展的优先顺序:短期应看紧迫性,同时兼顾与中长期发展需求相关的必须性。从紧迫性角度理解短期影响:以农网为拉动的配电网建设和以电力供给为主旨的非石化能源投资将最为受益。从必须性角度理解中长期发展方向:随着技术障碍扫除,肩负新能源输送和全国电力调配的特高压直、交流或将迎来一轮发展;核电伴随三代技术成熟,也存在规模建设可能。另外,二次设备能有效提高电网的运行安全和稳定性,投资占比提升趋势明显。考虑行业技术成熟、规范正逐步建立,后续以智能变电站为代表的发展值得关注。

2、电气设备各项指标

目前,电气设备上市公司共114家。

行业分布:电气机械、仪器仪表、专用设备、电子、信息技术、普通机械、金属制品、有色制品、交运设备、社会服务、化学制品、医药生物。

上市时间主要分布: 年份 上市公司数2 量 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年份 上市公司数2004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量

2.1总量指标 1 9 5 9 30 20 5

总股本:58359000000股 总资产:576038000000元 总净资产:257946784452.44元 总净利润:3244000000元 总收入:3501539922元 2.2平均指标

平均每股资产:9.870594081元 每股净资:4.42000007629395元 每股收益:0.***5元 2.3相对指标

平均利润率/资产:0.005631573 利润率/净资产:0.012576238 销售利润率:0.007801569

3、产品以及服务概况

电气设备:

一、二次设备招标规模同比普遍增长

变压器招标数量为508台,同比增长26.68%。开关产品中,组合电器招标1312个间隔,同比增长30.68%,GIS/HGIS推广速度加快;但断路器招标899台,同比减少23.81%;隔离开关招标2702组,同比减少29.90%。高压开关柜因纳入了10kV电压等级,同比增速最高。电容器、电抗器、消弧线圈招标规模分别增长11.06%、38.83%、20.79%,但互感器和避雷器招标规模分别下滑18.04%和17.88%。

从电压等级分布来看,220kV及以上产品需求放缓,增量主要来自110kV及以下电压等级产品。招标电压等级范围进一步往下收体现了国网集中控制力,110kV及以下产品招标规模增速普遍高于220kV及以上产品。例如,220kV及以上变压器招标93台,同比减少34.04%;而110kV及以下变压器招标415台,同比高增长59.62%。220kV及以上组合电器招标252个间隔,同比仅增长4.13%,而110kV及以下组合电器招标1060个间隔,同比高增长39.11%。

智能变电站推进速度持续加快,保护和监控设备的智能化程度均在50%以上。本次共招标2954套保护类设备和241套变电站监控系统,其中智能变电站对两类设备的招标规模占比分别达51.96%和73.03%。由于国网2012年对部分变电二次装置启动全年框架协议招标而不再放进具体批次招标,因而与2011年第一批的数据口径较难统一,粗略估计保护+监控设备的总招标规模增速至少在57%以上。

国家电网2012年对部分变电二次装置启动协议库存货物招标活动。该公开招标方式将集中确定2012年全年虚拟库存货物的中标供应商和中标产品的价格、数量等,协议有效期内,国网可按合同条款即时采购相应供应商中标的产品。以故障录波、时间同步、在线监测(智能变电站用MGA)、相量测量装置等为代表的总计11种货物被纳入了该协议招标,并基本不再出现在全年六批次集中招标名单中。新的招标模式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中元华电、理工监测等相关公司以往的销售模式。

二、经营业绩排行(前10名)

对于这35家上市公司,分别从总股本、总资产、净利润、每股净资等方面进行了排名,结果如下表:

第二排名 第一名

名称 上海电气 中国

金风科第三名

名 特变

名 华锐

名 东方

名 国电

名 天威

名 正泰

东方电子

第四

第五

第六

第七

第八

第九

第十名 西电 4357总股本 ***

技 电工 263

5风电 20102000电气 20038600南瑞 15755382保变 13729909电器 1005

97816

320000

03.13

269458

5596

8125 00

87.5

00

00

81.3

37.5

00

排名 第1名 第2名

第3名

第4名

第5名

第6名

第7名

第8名

第9名

东方

特变

金风

华锐

中国

天威

三普名称 上海电气

中利科技

电气 电工 科技 风电 西电 保变 药业 80538

34422

32497

31146

2869

117819

10320总资1.064467

894547423000

73500

46750

08500

74750

75500

36437产 5E+11

375 0

0

0

0

0

0

排名 第1名 第2名

第3名

第4名

第5名

第6名

第7名

第8名

第9名

东方电

特变电

正泰电

明星电

骆驼股

三普药

国电南

汇川技名称 上海电气

气 工 器 缆 份 业 瑞 术 74678

28568

19640

13282

11130

70757

68667

5948893673703净利润 1406.0097.6191.1298.8300.402.3

597.6

398.41.25 25

排名 第1名 第2名 第3名 第4名

第5名

第6名 第7名 第8名

第9名

第10

正泰

电器 83063

36875

第10

华锐风

电 56758

701.1

第10

东方名称 上海电气

电气 7.256每股净资 2.35319800199588 747

结论:上述指标表现较好公司有3家,依次是上海电气、东方电气、特变电工

969 6999

000595

97993

763

741

电工 5.000

4.080

14.28039

0000

9998

999596

98215

09

特变

正泰电

明星电缆

股份 3.170

药业 6.731

1.837

36.25969

800

2瑞

骆驼

三普

国电南

汇川技术

风电 6.920华锐

三、目标公司价值评述

1、上海电气

概况:

相关指数:180治理 A股指数 工业指数 上证380 上证工业 上证小盘 上证 中小 新综指 治理指数

行业类别:普通机械制造业

相关股票:上海电气

证券类别:上海A股

上市日期:2008-12-05

法人代表:徐建国

总 经 理:黄迪南,徐建国

公司董秘:伏蓉

独立董事:吕新荣,张惠彬,朱森第 联系电话:86-21-33261888

真:86-21-34695780

万维网址:http://www.xiexiebang.com

注册地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市延安南路52号

办公地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市延安南路52号

经营范围:变压器、电抗器、互感器、电线电缆及其他电气机械器材的制造、销售、检修、安装及回收;硅及相关产品的制造、研发及相关技术咨询;矿产品的加工;新能源技术、建筑环保技术、水资源利用技术及相关工程项目的研发及咨询;太阳能系统组配件、环保设备的制造、安装及相关技术咨询;太阳能光伏离网和并网及风光互补系统、柴油机光互补系统及其他新能源系列工程的设计、建设、安装及维护;太阳能集中供热工程的设计、安装;太阳能光热产品的设计、制造。

| 主营业务:变压器、电抗器、互感器、电线电缆及其他电气机械器材的制造、销售、检修、安装及回收;硅及相关产品的制造、研发及相关技术咨询;矿产品的加工;新能源技术、建筑环保技术、水资源利用技术及相关工程项目的研发及咨询;太阳能系统组配件、环保设备的制造、安装及相关技术咨询;太阳能光伏离网和并网及风光互补系统、柴油机光互补系统及其他新能源系列工程的设计、建设、安装及维护;太阳能集中供热工程的设计、安装;太阳能光热产品的设计、制造。

经营特点:

公司坚持科技研发投入,按照“生产一代、研制一代、储备一代” 瞄准世界前沿技术及发展趋势,坚持做到常规技术常用常新、成熟技术完善配套、储备技术加快攻关,攻克各产业中的科研难题。公司将加大成熟型、专业化、国际化人才引进力度,强化岗位培训及任职资格管理,加快网上大学的建设与应用,用培训不断增强公司的软实力。业绩分析:

公司2011年实现营业收入181.64亿元,同比增长2.2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29亿元,同比下降23.71%。公司方表示:在输配电行业景气度下滑、原材料价格升高等背景下,公司保持收入微增、毛利率仅下降不到2个百分点,盈利能力远高于同业平均水平,体现了作为行业龙头的实力。公司的光伏一体化总包也增添亮色,多晶硅产能释放使光伏业务占比提升至17.56%,收入同比增长19.31%,毛 利率同比增长3.40个百分点。

三、课程学习体会

经过一学期的证劵与期货课程的学习,我对证券与期货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对金钱的价值判断也有了一定的提升。

1、这门课程主要阐述了证券与证券市场的导论、主体市场和客体市场、市场的功能市场的基本面分析及技术分析等。从学习的内容上看,要想在证券或期货上赚钱,不是一日之功,没有对市场,政治,自然等各方面的了解,很难估算未来的发展趋势。

2、其实学习过程中老师常提的一个词就是“理财”。“理财”这个词在我还没有学习这门课的时候,我对它的理解是非常简单的。学了这门课后对它的感觉就是在进行一次赌博,在几乎没有规律的曲线上寻找规律,大胆的估算未来。就像赌博一样,不仅是数量上的较量,更是一心理上的比拼。

3、然而,我现在的理财目标也没那么复杂,我只想先让我的小积蓄保值,物价在不停的上涨,如果单纯的将钱存入银行,相对程度上还是下跌的,所以还得继续学习了解。

第二篇:上市公司研究报告的撰写方法

上市公司研究报告的撰写方法-转

(2008-09-21 18:47:29)

是一篇学习如何系统分析企业的文章。

公司报告服务于上市公司价值研究之目的。但应首先明确一点,估价不是目的或者说不是唯一目的。很多研究认为上市公司根本就不存在一个“不二价”。估价的意义在于通过该过程尽量多地发掘、利用可获得信息,尽可能地把握公司未来回报投资者的能力,也就是所谓的发现价值驱动因素。

再有,为何强调报告的逻辑性?不是说有逻辑必然有用,而是因为逻辑性强、条理分明的报告容易将作者的判断传达给读者,或者说让别人理解你在说什么。因此这也是报告写作的一个基本要求。

公司是一个复杂的交换系统,复杂性体现在多维度、多层次上。公司交易行为发生在资本市场、产品市场以及人力市场上,交易层次又可分为离散的、连续的以及各种中间形式。比如公司可能既有临时性采购,又有外包、一体化供应环节等产品交易行为;面向资本市场上有债券融资、股权融资以及具有选择权性质的转债等金融合约关系。公司存在的意义就是如何协调各种交易关系,合理配置资源,谋求最大的投资回报以及尽可能的持续增长。

何要做产业层面的分析

任务:总量/结构特征,业内竞争,驱动因素

产业是公司业务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首先要分析产业整体的利润水平和发展空间,为此要考察以下几方面内容

1、总量分析。一是产业在整个经济体系中的地位。比如总量占GDP的比例,产业辐射和渗透力度,政策支持和社会资本的态度,等等。此点有助于从总体上把握该产业的中长期走势;二是产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增长潜力。可以使用产业生命周期、产业周期型特征等分析工具。现在绝大部分产业呈现出明显的买方市场特征,因此重点似乎应关注需求分析。

2、结构分析。波特的五种力量是进行静态产业结构分析的有力工具,但应注意,波特提供的只是一种分析问题的方法,影响产业结构的力量可能不只其所列示的那五种;影响产业结构的力量往往也不是其在《竞争战略》中所表述的平面关系。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可能会很复杂,比如上下游关系可能因为高度一体化模式盛行,而演变成战略集团乃至行业标准之间的侃价关系。因此抓住影响产业结构的主要矛盾而不是面面俱到,效果可能会更好。

3、业内厂商的主要竞争方式。我曾醉心于所谓商业模式分析,后来发现仅停留在企业自己、股评家所宣称的“战略”、“模式”等表层方面,你永远跟不上其“成长”步伐,也就很难形成对企业、行业的认知框架。微观经济学的库诺特——伯川德竞争模型、波特的三种基本竞争战略传达的思想方法对分析业内公司的竞争行为可能更有用。

4、驱动因素分析。很多研究表明行业内绩效差异甚至比行业间的绩效差异还要大,因此仅仅有前面的共性分析还远不够,为此需要进一步考察在产业中获取优势竞争地位靠的是什么。在此除了要考虑一般性手段如高效运营管理、财务弹性、社区关系等之外,更重要的是就该产业的特殊运动规律做展开。比如大部分IT产业都有低边际成本、网络外部性等经济特征,同时又往往伴随频繁的技术创新,因此智力资源、产品化能力、用户规模等构成了最重要的驱动因素。

如何进行业务层面的分析

任务:业务的边际贡献水平,业务的运营管理水平,业务规模的增长速度和增长空间

产业研究着眼于共性分析,业务研究则着眼于公司在产业运动中的个性分析。

1、业务研究首先要明确公司的该类业务(对非多元化企业来讲,就是全部业务)纵向(产业链)、横向(产品线、地域、客户群等划分)上的定位,也就是确定企业边界、企业的规模与范围。在此需要识别公司业务现在及未来的重点方向,包括销售额和利润方面。

2、明确公司该项业务参与行业竞争的手段和方式,结合产业层面分析所述之产业运动规律和主导驱动因素,看看公司行为是否符合产业发展趋势。随后应对业务竞争力的来源做进一步剖析,一般认为竞争力源于企业拥有的资源和能力。科利斯、蒙哥马利在《公司战略—企业的资源与范围》一书中提出的公司战略三角形很有价值。

3、有了以上内容做铺垫,就可以确定公司业务的一些主要参数的变化范围和条件。这是后面做情景分析和估价的根据之一。主要参数包括:业务毛利率、投入资本周转率、业务增长速度和增长空间。确定业务参数的技术性方法是找到合适的参照系,最主要的标准是面向同一市场,具体可参考《东软股份研究报告》。

为何及如何做公司层面的战略分析

任务:建立公司战略的情景分析框架

根据写报告的经验,必须明确区分公司和业务两个层面的问题。行文次序上不必强求这一部分应该提前还是置后,但从思考逻辑上看,这一部分显然应该最先明确,否则会做很多无用功,也使报告偏离重心。关于公司——业务两个层面的区分,我认为:后者关注的是生产问题;前者则关注业务的投融资特征和管理业务组合的能力。

1、首先应该判断公司基本的战略模式。“战略”的内涵非常丰富,此处所做的定义只为我自己用起来方便,即获取、配置资源的方式,进入那些行业,进入的目的是打造百年老店还是捞一票就走,进入程度是VC似的浅尝辄止还是多元化试探、亦或是身价性命全放在里面。因此我所指的这一层次的“战略”,一般是和多元化问题的讨论纠缠在一起的。对多数多元化投资的企业来讲,有必要厘清其多元化投资风格的渊源。有些公司是因为长期实业经营积淀了富裕的资源或管理、技术能力,多元化是为了充分利用资源的价值创造能力,如一战后的杜邦(钱德勒),海尔等家电企业向IT业的渗透,此类多元化或多或少符合帕哈拉的、提斯等人有关多元化动因的论述;有些公司天生就为多元化而来,其实质是投资控股公司,如清华同方,从某种意义上讲不是多元化企业,而是一心一意地贩卖清华科技成果。当然从实业多元化出发走向投资公司的有之,从投资公司变成了实业家的也不乏其例[1]。

2、继战略模式判断之后,就可以水到渠成地明确公司研究的重点应该在业务层面还是公司层面。如果在公司层面,就要分析其多元化行为是否建立在某种资源/能力优势的基础上。不同企业在不同时期进行多元化的动因不同,按产业链分,可以是出于充分利用研发、原料供应、制造、销售以及品牌、管理、财务资源的多元化行为,也有出于市场竞争需要的多元化行为,比如战略阻绝、消灭竞争对手等,也有纯粹出于分散风险的多元化,相关内容可参见朱武祥老师关于金融环境与企业多元化行为的相关分析。

3、业务组合如有明显的倾向性,建议将主要方向作为实业看待,余者只做一般性投资工具处理。无论是实业多元化还是投资公司,都要考察公司投资组合的投融资特征。现成的分析工具如波士顿矩阵、美林的产业投资时钟图等。应该注意此处的业务分析不同于前文业务分析,此时业务的生产细节不再提及,而应判断某项业务是现金生产者还是消费者,风险/回报特征在公司整体组合中扮演什么角色(属于避险业务还是风险业务),是周期型还是防御型,是成长型还是价值型,在不同的经济环境下(如美林所谓增长——衰退,流动性高——低的划分方法)诸如此类的分析。

4、如有精力,还可从合约角度分析公司特点,也就是常所说的治理问题。注意要站在股东中心主义的立场上说话,否则容易偏离服务于投资者的报告题旨。当然这一部分的讨论比较学术化,不谈也行。

这样基本上就建起了公司战略的情景分析框架,公司战略模式——投资组合——各项业

务投融资特征——业务竞争力,根据公司研究的重心不同,可以集中精力于某一层次讨论情景假设。

为何及如何做财务分析任务:解构ROIC,建立形成ROIC各环节与实体经济的联系

财务数据是实体经济运转的一个映射,是结果而非成因。因此不可能从财务数据的分析中求解盈利和成长等根本性问题的解决之道,同样通过金融手段改善企业绩效的空间也是非常有限的。另一方面,前面所做的产业、业务、公司战略的研究结果都会或多或少地反映在财务数据中,因此财务分析是发现公司经营特征、业务驱动因素和公司价值驱动因素的重要途径之一。更重要的是,公司价值评估往往以财务数据预测为起点,而财务数据又是经营情况的反映,因此财务分析自然担当起了连接公司基本面分析和公司价值评估之间的桥梁。

既然财务报表是经营情况的一种记录体系,那么财务分析就应该沿着实业经营逻辑走。如自下而上地对成本中心、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进行财务分析。但外部评价显然缺乏必须的财务数据,一般来讲至多能做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两个层面的研究。要分析一下财务数据是如何反映企业运营活动的:

资本市场,产品市场,投入资本.表内资产:运营资产、固定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表外资产:研发投入、组织建设、品牌渠道等,销售收入,息前税后利润,股权融资,债权融资,ROIC,WACC.上半部分考察的是资本形成过程,财务层面研究的核心问题是资本成本(WACC)。这个问题与宏观投资环境、微观治理、金融合约、投资组合理论等纠缠在一起,在中国资本市场环境下的讨论尤其复杂,我还无力展开,《股权风险溢价》、《资本结构理论史》、《风险规则》、《长线法宝》、《投资组合理论与资本市场》、《投资组合管理—理论与应用》等几本书给我的印象比较深。下半部分考察的是一个投资中心的运营过程,财务分析的核心围绕着投入资本回报率(ROIC)展开。投入资本首先形成各种资产,这个环节要考察资产—

债务的结构性特征,诸如营运/固定资产比例、资产变现能力、债务期限结构等,这与生产技术特征、产业结构和竞争方式有关,基本要求是长期资本需求(长期资产+营运资产的永久性部分)由长期融资(股权融资+长期债权融资)来支撑,在财务安全和资本使用效率之间做权衡;营运资产和固定/无形资产的折旧、摊销是形成当期销售收入的基础,从采购—存货—应收帐款—应收、应付的结算,各项与销售收入的除数生成周转率和周转期指标,是考察运营效率的重要标准;销售收入刨去成本费用项得到息前税后利润,这是投入资本的所有者当期的回报。这样,就完成了一个投资中心的运营循环,用杜邦图考察投入资本回报率(ROIC),很容易发现各个运营环节对ROIC的贡献程度,这为从实体经济角度发掘业务层面的驱动因素提供了最初的入口。

从财务角度看待公司的价值创造能力,基本上由三方面的关键因素综合而成,ROIC、WACC和增长能力。ROIC-WACC表征投入资本创造的边际价值,再乘以投入资本就得到了公司当期创造经济附加价值。如果得到未来销售收入增长预测数据,就可以进入估价阶段了。但是,财务分析并不提供业务增长动因的答案,而只是给出了约束条件。运营过程的逻辑显示,销售增长一般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体现在财务上就是投入资本的增长,这一点已被大多数公司研究所验证。财务分析要做的工作是测算公司可动员的财务力量最多可支持多高的增长速度,这一点非常重要。因透支财力而落入“增长陷阱”的例子比比皆是,同样,如果草率设定估价中的增长参数,将使研究结果论为笑柄。

如何做公司估价

任务:建立公司估价的情景分析框架,通过主要估价参数的敏感性分析总结公司价值最主要的驱动因素,考察盈利能力、增长能力和风险程度之间的互动关系资本市场中的所有权交易显然与实体经济中的运营行为遵循不同的游戏规则,股票分析师的首要职责就是解构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之间连接的“桥梁”,这绝非朝夕之功。用贴现法研究公司价值基本上是由近及远的观察视角,而资本市场形成的股权交易价格更多的是由远及近看待问题,这是实体经济和符号经济的本质区别所在。正是这一差别幻化出无穷无尽的交易机会。

1、贴现法

贴现法一般以情景分析为起点,情景分析应该反映出作者在产业、业务、公司三个层面所做的判断,财务分析则是用以组织估价模型的框架基础,换句话说,所有关于公司经营的结论性东西要尽可能以财务预测的方式表达出来。需要注意,财务预测所涉及的增长率、毛利率、周转率、投入资本等主要参数之间有相互制约或增强的关系。根据财务预测结果,可以选择便捷的贴现方法(DCF、MVA等)。对主要估价参数做敏感性分析是发现公司价值驱动因素的好工具。此外,用净利润贴现很难自圆其说,我在很多场合表达过理由,不再累述。关于不流通股权价值问题,因其太过复杂,不说也罢。

2、相对估价法与贴现法的研究视角不同,后者站在当前评价时点上,以分析公司的内在素质和市场环境入手,提取财务信息,选择贴现模型,对公司持续经营活动的价值创造能力进行评价。相对估价法则认为,风险水平、回报能力类似的公司应该有相似的市场价格表现。它从当前股票价格出发,寻找能够表征公司风险水平和回报能力的财务(和少数非财务)指标,以比值形式做横向分析。最常

用的比价方法有市盈率(P/E)和市净率(P/B),但两者均未脱离现值交易这一根本逻辑。

比价方法给出的是无量纲,本身并无经济含义,因此单纯讨论P/E、P/B的高低并无意义,而必须深入挖掘比值背后隐藏的市场预期,并判断其实现的可能性。超额收益模型[2]基础上的比价分析为解构P/E、P/B提供了坚实的方法论基础,详细过程见江南天慧公司《方法论与实证》268页到302页之基于超额收益模型的市盈率和市净率分析、引入竞争优势的市盈率分析两篇文章(朱武祥等)。根据超额收益模型推导出的市盈率和市净率理论计算公式显示:在不考虑公司之间风险差异的情况下,公司市净率应与预期未来收益水平呈正相关关系,市盈率应与预期收益增长率呈正相关关系,两个比率的组合可以反映公司未来的获利能力及其变化趋势。

第三篇:2014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TOP10研究报告

1.研究背景与目的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和中国指数研究院三家研究机构共同组成的“中国房地产TOP10研究组”,自2003年开展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TOP10研究以来,已连续进行了十二年,其研究成果引起了社会各界特别是机构投资者的广泛关注,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TOP10研究的相关成果已成为投资者评判上市公司综合实力、发掘证券市场投资机会的重要标准。在新型城镇化战略全面推进、房地产长效机制逐步确立的背景下,房地产板块受到资本市场的广泛关注。一批优秀房地产上市公司聚焦主流市场,积极优化市场布局与产品结构、持续强化快周转运营策略,收获了良好的业绩,投资价值彰显。

2.研究结果及分析

2.1 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整体发展状况分析

“2014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TOP10研究”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135家沪深上市房地产公司和45家大陆在港上市房地产公司。研究结果显示:2013年,房地产上市公司精准把握市场脉搏,经营业绩实现了稳步增长;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由于规模效应、管控水平、运营效率的差异导致上市公司在盈利表现、财富创造力和财务稳健性等方面的分化日益加剧。

(1)经营状况:营业收入与利润规模稳步增长,业绩分化加速

2010-2013年沪深及大陆在港上市房地产公司平均营业收入及增长率

2013年,房地产上市公司的业绩规模稳步提升,沪深上市房地产公司营业收入均值为56.15亿元,同比增长30.10%;大陆在港上市房地产公司营业收入均值为194.37亿元,同比增长30.08%。同年,沪深上市房地产公司净利润均值为7.29亿元,同比增长8.31%;大陆在港上市房地产公司净利润均值为34.02亿元,增速降至13.05%。房地产上市公司在2011年末及2012年上半年降价促销的项目于2013年集中进入结算期,导致利润空间缩小、净利润增长趋缓,与营业收入的高增长节奏形成较大反差。

为缓解降价促销项目结转带来的利润率下滑压力,房地产上市公司积极强化内部管控降低成本费用,沪深上市房地产公司2013年的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较上年分别下降0.25、0.44、0.24个百分点,利润空间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障。

(2)股东回报:资产收益水平下行,财富创造能力差距扩大

2010-2013年沪深及大陆在港上市房地产公司每股收益与净资产收益率均值

2013年,沪深及大陆在港上市房地产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均值分别下降至12.26%和18.18%,每股收益均值与2012年基本持平,分别为0.37元和0.64元。具体来看,沪深及大陆在港上市房地产公司中分别有54%和42%的企业净资产收益率出现下滑,且大多为资产规模小、业绩表现一般的中小企业;同期龙头房企则实现了有质量的增长,行业发展分化加剧。

2013年,沪深上市房地产公司的EVA均值为1.38亿元,同比降低近30%;而大陆在港上市房地产公司的EVA均值为4.04亿元,同比增长22.05%,在财富创造能力方面明显领先于沪深上市房地产公司。沪深上市房地产公司的资本成本均值增幅达23.50%,大大超过税后净营业利润的增幅,同期大陆在港上市房地产公司资本成本增幅仅为13.82%,可见资本成本的快速上升已成为制约沪深上市房地产公司提升财富创造表现的关键因素。

(3)财务稳健性:负债水平小幅上升,高成本拿地加剧现金流压力

2010-2013年沪深及大陆在港上市房地产公司资产负债率与有效负债率均值

2013年末,沪深上市房地产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均值为64.17%,大陆在港上市房地产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均值为69.19%,较上年分别上升1.90、2.14个百分点,达到近4年最高水平。剔除预收账款后,沪深上市及大陆在港上市房地产公司的有效负债率均值分别为50.88%和55.59%,较上年上升2.40、1.29个百分点,但总体负债水平仍处于合理可控范围。

受销售态势良好、部分热点区域及城市量价齐升的影响,沪深及大陆在港上市房地产公司加快了扩张步伐,资金流出额度扩大,现金流状况趋紧:沪深及大陆在港上市房地产公司2013年每股经营现金流净额均值再次由正转负,分别下降至-0.38元、-0.11元,现金流压力持续加大。多频次、高成本拿地是加剧企业现金流紧张的主要原因。

(4)投资价值:房地产板块表现弱于大盘,利好政策提升部分公司投资价值

2010-2013年沪深及大陆在港上市房地产公司市值均值及其增长率

2013年,房地产板块表现继续疲弱,全年上证地产指数和深证地产指数分别下跌11.75%和16.16%,涨幅排名在申万一级行业中位列倒数第四,房地产上市公司的市值明显下挫。截至2013年底,沪深上市房地产公司的平均市值为74.77亿元,同比下降10.83%;大陆在港上市房地产公司平均市值为168.71亿元,同比下降19.20%。

由于2013年行业销售形势良好,大部分房地产上市公司的业绩锁定性较强,加之受新型城镇化推进、系列区域规划政策落地等因素影响,地产板块的估值修复行情值得期待。

2.2 2014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TOP10研究结果

(1)综合实力TOP10

2014沪深上市房地产公司综合实力TOP102014中国大陆在港上市房地产公司综合实力TOP10

2014排名2 3 4 5 6 7 8

股票代码 000002.SZ 600048.SH 000024.SZ 600383.SH 000402.SZ 600340.SH 601992.SH 002146.SZ

股票简称 万科A 保利地产 招商地产 金地集团 金融街 华夏幸福 金隅股份 荣盛发展

2014排名2 3 4 5 6 7 8

股票代码 3333.HK 0688.HK 1109.HK 2007.HK 0960.HK 0813.HK 3900.HK 2777.HK

股票简称 恒大地产 中国海外发展 华润置地 碧桂园 龙湖地产 世茂房地产 绿城中国 富力地产10

002244.SZ 600376.SH

滨江集团 首开股份10

3383.HK 0817.HK

雅居乐地产 方兴地产

2013年,沪深、大陆在港上市房地产公司综合实力TOP10总资产均值分别为1491.20亿元和1824.55亿元,经营规模持续壮大,同期每股收益(EPS)均值分别为同类上市公司的3.51倍和2.28倍,综合经营绩效优异。

万科、恒大精准把握市场节奏,加快推出中小户型产品覆盖刚需市场,保持了高速周转,综合实力持续位居行业领先水平;华夏幸福把握新型城镇化机遇,持续强化产业新城运营模式,营业收入和利润规模实现了高质量的成长;金融街、荣盛发展、方兴地产等企业把握市场机遇、优化发展策略,净利润分别实现30.54%、44.06%、21.35%的增长,推动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2)财富创造能力TOP10

2014沪深上市房地产公司财富创造能力TOP102014中国大陆在港上市房地产公司财富创造能力TOP10

2014排名2 3 4 5 6 7 8 9 10

股票代码 000002.SZ 600048.SH 000024.SZ 600383.SH 600340.SH 002146.SZ 000402.SZ 600266.SH 002244.SZ 000031.SZ

股票简称 万科A 保利地产 招商地产 金地集团 华夏幸福 荣盛发展 金融街 北京城建 滨江集团 中粮地产

2014排名2 3 4 5 6 7 8 9 10

股票代码 0688.HK 3333.HK 0960.HK 2007.HK1109.HK1638.HK0410.HK 3900.HK 1030.HK 2608.HK

股票简称 中国海外发展 恒大地产 龙湖地产 碧桂园 华润置地 佳兆业集团 SOHO中国 绿城中国 新城发展控股 阳光100中国

2013年,沪深上市房地产公司财富创造能力TOP10的EVA(经济增加值)均值达到19.51亿元,是同期沪深上市房地产公司EVA均值的14.14倍;中国大陆在港上市房地产公司财富创造能力TOP10全年EVA均值为11.52亿元,是同期大陆在港上市房地产公司EVA均值的2.85倍,领先优势明显。

中海、绿城、金融街等企业在2013年抓住市场上升期,通过品质及服务的提升强化产品附加值,获得了较高的利润空间。此外,万科、保利、龙湖等企业通过发行债券、银行贷款等多元融资组合有效降低资金成本,实现了更高的经济增加值。

(3)财务稳健性TOP10

2014沪深上市房地产公司财务稳健性TOP102014中国大陆在港上市房地产公司财务稳健性TOP10

2014排名

股票代码 000002.SZ

股票简称 万科A

2014排名

股票代码 0688.HK

股票简称 中国海外发展3 4 5 6 7 8 9 10

000024.SZ 600048.SH 600383.SH 000402.SZ 600266.SH 600340.SH 601992.SH 600376.SH 000926.SZ

招商地产 保利地产 金地集团 金融街 北京城建 华夏幸福 金隅股份 首开股份 福星股份3 4 5 6 7 8 9 10

3333.HK 1109.HK 0960.HK 3377.HK 0884.HK 1238.HK 1628.HK 1369.HK 1862.HK

恒大地产 华润置地 龙湖地产 远洋地产 旭辉控股集团 宝龙地产 禹洲地产 五洲国际 景瑞控股

2013年,沪深、大陆在港上市房地产公司财务稳健性TOP10的有效负债率均值分别为47.99%、51.42%,货币资金与短期及一年到期债务的比率均值分别为1.39、2.52,均优于沪深、大陆在港上市房地产公司同期指标。

万科、金地、福星股份、中海、华润置地等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及有效负债率也都处于较为合理的区间,稳健经营能力强;同时这些企业多选择了谨慎扩张、合理投资。保障了现金流的充裕,为持续健康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4)投资价值TOP10

2014沪深上市房地产公司投资价值TOP102014中国大陆在港上市房地产公司投资价值TOP10

2014排名2 3 4 5 6 7 8 9 10

股票代码 000002.SZ 600048.SH 000024.SZ 600340.SH 000402.SZ 600383.SH 000656.SZ 601992.SH 000732.SZ 000926.SZ

股票简称 万科A 保利地产 招商地产 华夏幸福 金融街 金地集团 金科股份 金隅股份 泰禾集团 福星股份

2014排名2 3 4 5 6 7 8 9 10

股票代码 3333.HK 0688.HK 0960.HK 1638.HK 0884.HK 0817.HK 2608.HK 1628.HK 1238.HK 1369.HK

股票简称 恒大地产 中国海外发展 龙湖地产 佳兆业集团 旭辉控股集团 方兴地产 阳光100中国 禹洲地产 宝龙地产 五洲国际

2013年,沪深及大陆在港上市房地产公司投资价值TOP10每股收益均值分别为1.24元、0.75元,是同期沪深及大陆在港上市房地产公司均值的3.35倍和1.17倍;其净利润均值分别达51.96亿元、56.37亿元,分别为同类上市公司均值的7.13倍、1.66倍。

万科、保利、恒大、中海等企业实力雄厚、业绩增长持续稳定,是值得长期关注的价值型龙头公司。龙湖、宝龙、方兴地产、五洲国际等企业则充分发挥商住综合运营优势,开发与持有运营业务快速增长,获得海内外市场的广泛认可,投资价值不断显现。

园区类开发上市公司在促进产业聚合、区域价值提升等方面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

2014园区开发上市公司TOP10

2014排名2 3 4 5 6 7 8 9 10

股票代码 600663.SH 600648.SH 600064.SH 600736.SH 600895.SH 600639.SH 600133.SH 600658.SH 000573.SZ 600082.SH

股票简称 陆家嘴 外高桥 南京高科 苏州高新 张江高科 浦东金桥 东湖高新 电子城 粤宏远A 海泰发展

2014园区开发上市公司TOP10紧跟国家政策导向,积极创新优化园区经营模式,加速产业资源整合,强化服务平台搭建和金融创新,在物业租售规模、招商引资额、园区地均GDP等方面进步显著,实现了较好的运营业绩。

浦东金桥、苏州高新等企业通过战略转型和业务结构调整,推动业绩稳步增长,而陆家嘴、外高桥、张江高科等企业抓住自贸区建设的利好因素,积极推进产业调整升级,实现企业综合竞争力和盈利能力的提高,长期投资价值值得关注。

3.结语

2013年,政策调控趋于稳定、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框架初现,全面推进的新型城镇化战略蕴含着巨大的行业机遇,全年国内主要城市房地产市场行情稳步向好。房地产上市公司准确把握市场走势,适时调整产品结构及市场布局,并采取灵活有效的销售策略,有力促进了业绩的快速提升。同时,由于规模效应、运营效率、资源整合能力、管控水平的差异,房地产上市公司在经营业绩、财富创造能力、财务稳健性等方面都呈现出较高程度的分化。其中,龙头上市房地产公司表现出了持续稳定的盈利能力,核心财务指标控制得当,市场份额明显提升,吸引了资本市场的广泛关注。

进入2014年,主要城市房地产市场表现较为平淡,部分房地产上市公司业绩增长低于预期。但基于上一年的良好销售表现,房地产上市公司的业绩锁定性较高,结算利润率也将在今年有一定程度改善。同时,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一系列区域规划政策的出台,为部分上市公司带来较好的增长预期,投资价值彰显。未来,行业分化发展的格局仍将持续,优秀房地产上市公司在保持快速增长的同时,要进一步强化内部管控,提升运营效率和财务安全保障,以实现有质量的发展,为股东、员工和社会持续创造价值,引领行业健康发展。

第四篇:中国上市公司治理评价研究报告

中国上市公司治理评价研究报告

一、上市公司总体治理状况评价

本报告利用对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状况的调查数据,运行中国公司治理指数模型,对2002年中国上市公司总体治理状况进行了评价与分析。结果显示中国上市公司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监管部门以及上市公司在公司治理结构与治理机制的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规范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提高公司治理质量任重而道远。同时对公司治理指数与公司绩效的关系的实证分析显示良好的公司治理将使公司在未来具有较高的财务安全性,良好的公司治理将有利于公司盈利能力的提高,良好的公司治理有利于上市公司股本扩张能力的提高。

1、中国上市公司总体治理状况

样本公司治理总指数呈现正态分布趋势,公司间治理指数差异较大。观察数据显示样本公司治理指数平均值为49.62,上市公司间公司治理状况差异较大。全部样本公司中达到70-80的只占2.15%,在60-70之间的上市公司占8.59%;在50-60间的占42.75%;指数为40-50以下的占42.32%指数为40以下的占4.19%。表明中国上市公司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监管部门以及上市公司在公司治理结构与治理机制的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规范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

从公司治理的各个角度来看,①控股股东行为平均指数为53.70。全部样本公司中只有2家达到80-90,44家达到70-80。表明在规范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行为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需进一步完善;②董事会治理的平均指数为43.4,在各治理要素中最低,且上市公司间差异很大。董事会治理指数在70-80间的只有7家,占0.75%,有73.58%的上市公司董事会治理指数在50以下。数据表明中国上市公司在董事会的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董事会的决策制衡作用尚未很好发挥,仍需进一步强化;③监事会平均治理指数为48.64,上市公司间差异较大。监事会治理指数低于50的占56.82%。上市公司监事会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④上市公司经理层的任免、激励以及执行保证程度的平均评价值为47.44。上市公司经理层的制度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需进一步完善;⑤样本公司信息披露平均指数为58.44,在决定公司治理质量的五个维度中的指数最高。表明监管部门的监管与外部市场的制约使上市公司更加注重信息披露的制度建设,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2、中国上市公司行业治理状况

样本数据显示2002年中国上市公司行业间治理状况呈现不同的特征,且行业治理状况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一定的关联度。根据分析结果将五大行业的治理特征概括为:治理状况偏好型、偏差型、稳定型、波动较大型四类。公用事业类为偏好型,63家样本公司的平均治理指数为50.11,在五大行业中为最高,较全部样本公司治理指数平均值高1.15个百分点;工业类为治理状况偏差型。工业类629家样本公司的平均治理指数为48.7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25个百分点;服务业为稳定型。服务业上市公司治理状况在按治理指数的分组的比重样本偏差为2.25%,比重最高一组与最低一组相差6.21%;综合类为波动较大型。综合类上市公司第一组的比重达到20.45%而比重最低组2、3、5组的比重只有6.82%,相差13.63%。对行业治理状况与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显示,公用事业、工业以及农业类上市公司的治理状况与地区分布具有显著相关性,工业、公用事业以及农业三类上市治理指数东部沿海地区高于中部地区,中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其中工业尤为显著。这一现象表明,公司治理的状况与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东部地区注重公司治理机构与治理机制的建设,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3、上市公司治理状况与企业绩效的实证分析

本报告认为衡量公司治理的效果,不应仅局限于传统的企业绩效指标,还应系统考虑其在对增加上市公司市场价值、增强上市公司股本扩张能力以及有效

防范上市公司经营风险,提高财务安全性等方面的贡献。本报告将从上市公司的市场价值、盈

利能力、成长性、股本扩张能力以及未来财务安全性等五个方面系统考虑公司治理的绩效。为了准确反映公司治理指数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我们将全部上市公司依据治理指数的高低分组。全部样本公司按CCGINK平均数分为5组,以CCGINK 60分以上一组为标准,比较其与各组绩效指标的差异,结果显示公司治理状况的好坏与上市公司绩效有着密切的关系。样本数据显示中国上市公司中公司治理指数最高的前1/4组公司的治理治理指数平均值为55.03而后1/4组上市公司治理指数为42.89,相差12.14个百分点。相应地绩效差异十分明显。公司治理指数前1/4组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为后1/4组的4.79倍,主营业务利润率为1.27倍,每股收益为5.43倍,每股净资产为1.14倍。

对上市公司指数与公司绩效的回归结果显示,上司公司未来的财务安全性与CCGINK呈现正相关,表明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与完善的治理机制,有利于规避财务风险,提高财务的安全性;上市公司每股收益与CCGINK呈现出正相关关系;主营业务利润率与CCGINK也呈现正的相关性。表明良好的公司会治理结构与治理机制,有利于公司盈利能力的提高;公司治理指数与公司成长性以及公司股本扩张能力的回归结果显示样本公司治理的质量与公司成长能力未呈现出显著的相关性,表明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的状况未能增强上市公司的成长能力;公司治理指数与每股净资产呈现显著的正相关性,表明在中国治理质量好的上市公司倾向于股权融资,同时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由于上市公司拥有高质量的治理结构与治理机制,因而容易从资本市场上采用股权融资的方式筹集资金;公司治理指数与公司的市场价值等呈现不显著正相关,我们认为这与我国资本市场尚处于发展阶段,资本市场的市场化程度不高有关;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每股市价表现出了负相关关系,但关系不显著。从某种程度上说明一股独大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市价具有负面的影响。反映公司控制权市场竞争程度的指标第二大股东至第五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与托宾Q值的不显著的正相关性,一定程度上表明,公司控制权竞争有利于公司价值的提高。公司控制权市场竞争越激烈,越有利于提高公司价值。

二、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行为评价

1、公司股东行为的治理状况

(一)控股股东行为的总体状况

由于经济转型过程中体制因素的影响,使得我国上市公司与其控股股东之间存在着种种的关联,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的行为往往超越了上市公司的法人边界。如:控股股东通过“隧道行为”转移上市公司的资源。

控股股东行为指数基本上符合正态分布,平均值53.7,统计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行为具有较强的负外部性。

(二)关联交易状况

关联交易指数平均值为53.74,中值为54.01,关联交易指数整体水平是偏低的。在被测样本中,控股股东与上市公司存在同业竞争的占58.02%;有68.16%的企业存在关联交易;通过关联交易实现的利润占当年利润总额50%以上的公司占61.3%;有23.48%的公司存在控股股东违规占用上市公司资金;有40.37%的公司为控股股东及关联方提供担保,而这部分提供担保的样本中,有20%的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和个别董事就有权通过担保决议。关联交易指数状况表明,我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在企业运营层面,存在着较强的“滥用关联交易”的倾向。一方面出于“保壳”的动机而进行盈余管理、另一方面通过“隧道行为”获取自身收益。

(三)上市公司的独立性状况

上市公司的独立性有所提高,指数平均值为78.02。在上市公司独立性方面的指标状况,可以看出多数的上市公司在资产、财务等方面能够保持独立,在被测样本中,财务部门具有独立性,不接受控股股东的财务会计部门的领导和业务指导的占71.83%,独立拥有生产经营场所的土地使用权无需向控股股东租用占79.66%。但是,我们在评价中发现,在人员、业务方面上市公司与控股股东仍存在较多的关联,如:上市公司董事长不在控股股东处兼职的仅占41.46%、能够独立完成原材料采购或产品销售的占38.64%,表明控股股东与上市公司之间的关联走向更加隐蔽。

(四)股东大会状况

股东大会的指数相对较高(平均值为63.91),但在被测样本中,近三年股东大会平均参会代表所代表的股份占总股份的比例,超过70%的仅占3.78%;低于40%的多达51.24%。这一指标表明中国上市公司股东大会的参与性很低,在召开程序、代表资格等方面,还存在着诸多对中小股东不利的地方,为控股股东控制重大决策、封锁信息创造了条件。

(五)中小股东权益保护状况

中小股东权益保护平均值仅为7.19,在被测样本中,股东大会在选举董事、监事时采用累积投票制的仅占11.36%;在召开股东大会时,发生过征集投票权的仅占0.84%;发生过单独或合并持有公司有表决权股份总数10%以上的股东请求召开临时股东大会的仅占2.15%;在股东大会上,单独或合并持有公司表决权股份总数5%以上的股东或监事会提出过临时提案的仅占18.34%。在我国上市公司中还没有形成对控股股东行为有效的约束机制,保护中小股东的制度还未得到很好的实施,没有形成有效的中小股东参与的氛围,保护中小股东制度体系的建设尚处在起步阶段。

2、不同性质控股股东行为指数的比较分析

从整体指标来看,在国有性质控股股东中,最低是“政府或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类”(平均值44.02)。由政府直接控制上市公司时,对中小股东产生会形成更大的负外部性,这种负外部性主要来自上市公司独立性方面,“政府或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类”明显低于其他类。导致“政府或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类”指数偏低的主要原因在于,直接由政府或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控制的上市公司中,人员、财务的独立性很差。可见,“政府或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类的控股股东更偏好与直接干预上市公司的人事与财务。而业务的不独立已经成为上市公司的普遍现象(平均值只有23%)。

三、上市公司董事会治理评价

1、董事会治理整体状况分析

董事会治理指数基本呈现正态分布趋势,从实际分析结果看,样本公司董事会指数最高值为74.51,最低值为1.56,平均值为43.40,样本公司董事会治理整体状况相对较差。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治理指数整体偏低,公司间差异较小,但各子因素间的差异较大,这说明我国的上市公司并未能从整体上建立起有效的董事会治理机制。不同公司只是在董事会的某些方面做得较好(尤其是证监部门有强制性要求的方面),而在监管政策尚未涉足的、属于上市公司主动性提升董事会治理质量方面却亟待完善。

2、董事会治理子因素状况分析

从董事会评价指数子因素层评价指数分布中可以看出,总体上来说董事会运行状态与独立董事制度状况偏好,这说明在监管部门连续出台相关政策法规规范的方面,董事会治理效果较为明显;在董事会运行状态子因素中,董事会人数和外部董事指数良好,平均值分别达到99.68和61.00;而董事会成员来源与董事人选指数则较低,平均值分别为35.75与22.43。这说明在董事会治理方面,各上市公司基本上都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但在运作机制方面仍亟待改善。董事权利与义务指数最差,子因素董事长对外投资决策指数平均值仅为16.54,董事会未能有效地参与决策。这说明我国上市公司在董事会治理方面虽然依法建立了相应的治理机构,但未能形成有效的治理机制。公司董事长仍然包揽一切,董事会在公司决策中远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四、监事会治理评价

1、监事会治理的总体分析

从总体上看,样本公司监事会,平均治理指数为48.64公司之间差别较大,上市公司监事会治理质量最好的上市公司治理指数为77.7最差的为11.98。总体来讲,监事会治理指数呈现正态分布,但监事能力保证性和监事会运行的有效性两个指标却呈现出不规则的分布。

并且各企业监事会运行有效性指标值大多低于监事能力保证性,这说明中国上市公司监事会尽管在功能设置上日益完善,但在具体运行机制方面,目前仍存在诸多问题。

2、监事会治理的行业分析

不同行业的监事会治理治理状况存在一定差异,公用事业类的监事会治理指数为53.04,工业类上市公司监事会治理治理指数为46.85,农业类监事会的治理指数为46.29综合类上市公司监事会的治理指数为48.22,服务业监事会的治理指数为47.6。公用事业类上市公司监事会治理质量高于其它行业。这是因为公用事业类上市公司,从事的大都为有关国计民生的产业,如电力、能源等,因此政府具有强烈的参与意识,政府在监事会建设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五、上市公司经理层治理评价

1、经理层治理评价指数的总体状况

样本公司经理层治理评价指数呈现正态分布趋势,样本公司经理层治理指数最高值为77.74,最低值为11.98,平均值为47.44。从经理层评价的次级指标来看,样本公司经理层任免制度指数平均值为63.07,经理层激励与约束机制指数平均值最低,平均值仅为33.02,经理层执行保障指数平均值为61.77。由此可见,虽然我国上市公司在经理层治理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总体治理状况仍较低,特别是在激励与约束机制方面。

2、经理层治理指数的行业比较分析

从经理层治理的行业状况来看,房地产业是经理层平均治理状况最好的产业,指数得分为50.46,其在任免制度、执行保障和激励约束机制三个次级指标上均得分较高,位居三甲。综合类行业公司的综合得分(50.42)位于第二位,但在下一级指标中,只有在任免制度方面的得分仍然列入前三名,其它两个方面,则相对较差。这说明在综合类行业中,虽然总体水平相对较好,但经理层治理制度建设方面没有得到均衡发展,要进一步建设和完善经理执行保障、激励约束制度。而综合排名列第三位的农、林、牧、渔业,其所有次级指标排名中,均排在三甲之外,说明虽然经理层治理的各项制度建设中没有很突出的,但由于注重制度的全面建设,因而总体治理水平较好。综合指数排名居于中等水平的信息技术业,其在任免制度方面建设的比较出色,在该方面的得分为所有行业得分中的最高值。

3、经理层治理指数的第一大股东性质比较分析

通过分析我们得出,第一大股东为民营企业、集体企业和外资公司的经理治理总指数的得分位居前列,分别为49.73、49.38和49.05,而这三类股东的产权较为明晰已经是公认的事实,说明产权明晰有利于提高经理层治理的水平,提高对经理层激励约束的效果;经理层总指数得分较差的股东为非银行金融机构、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及其他事业单位和政府、国有资产管理或其他政府部门,得分为44.50、47.13和47.51,说明公司的第一大股东为这三类时,由于它们所追求目标的多元化,容易与上市公司经营目标的发生偏离,制约了经理层治理水平的提高。

4、经理层治理评价指数与企业绩效的相关分析结果

通过经理层治理评价指数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实证研究发现,经理层治理评价指数与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经理层治理评价指数得分平均提高10,公司的每股收益就会平均增加0.0278元,每股净资产平均增加0.1044元。

从经理层治理评价的次级指标来看,任免制度建设状况得分与每股收益高度显著正相关,显著性水平为5%,回归系数为0.409,反映了上市公司任免制度建设对公司的业绩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六、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评价研究

1、信息披露具体项目分析

信息披露具体项目分析包括:审计意见类型、近三年会计政策变更、近三年会计师事务所变更、会计师事务所提供非审计业务情况分析、监事会在信息披露中的作用、委托理财信息披露等。

(一)审计意见类型

样本公司中有165家企业未说明审计意见类型;有63.37%(590家)的公司近三年来财务报告没有被出具非标准无保留意见;有176家上市公司(18.91%)近三年来财务报告曾被出具非标准无保留意见。

(二)近三年会计政策变更

有691家(占74.22%)样本公司近三年来有会计政策或会计估计变更,未作回答的有21.48%,这将可能影响到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真实性,造成投资者理解的困难甚至误解,降低了会计信息的连续性、可比性和可用性,甚至导致一定程度的混乱。

(三)近三年会计师事务所变更

样本公司中有260家样本上市公司(27.93%)近三年更换了会计师事务所,同时有11.92%的上市公司对此问题未作回答。被更换的会计师事务所提出异议或作过申诉的占2.31%,未予回答的占6.54%。

(四)会计师事务所提供非审计业务情况

除了187家未作回答之外,近三年为上市公司提供财务报告审计服务的会计师事务所有51.56%(480家)为公司提供其他业务,这将很可能对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性造成不良影响,例如降低审计的独立性。

(五)监事会在信息披露中的作用

样本公司监事会发挥作用的程度有限,仅有5家上市公司的监事会曾发现并纠正公司财务报告不实之处,占总体样本的0.54%。

(六)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决议披露情况

除56家未作回答之外,93.77%(873家)上市公司及时充分披露股东大会的会议决议;除66家未作回答之外,92.05%(857家)上市公司及时充分披露了董事会的会议决议。上市公司应按规定准确、及时地披露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样本上市公司定期报告披露基本上是及时的,推迟披露的情况为7.95%,总共74家。876家(占总体样本的94.09%)上市公司都充分披露了监事会会议的决议。

(七)关于委托理财信息披露

在回答问题的267家所选样本上市公司中有163家(61.05%)达到了这一要求,而有104家(38.95%)样本公司不符合规定。因此可以说,所选样本上市公司在委托理财上的财务透明性有待加强,为此,必须规范上市公司重要信息的披露,以减少信息不对称性。2、信息披露评价值与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治理指数相关性分析

第一,信息披露与股东会治理效率有一定的相关性。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上市公司股东会功能有所发挥,特别是一股独大,控股股东行为直接影响到信息披露质量。也反映出信息披露质量在较大程度上取决于治理结构之外的因素。

第二,上市公司董事会治理对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不大,其中原因可能在于董事会功能弱化或者信息披露质量主要来自于高层经理的影响。

第三,公司经理层治理对信息披露质量产生积极影响。经理层行为直接影响到信息披露质量。

七、政策建议

针对转轨经济时期中国公司治理的特征和一般规律,提出改善上市公司治理质量的政策性建议。

(一)优化制度环境,限制控股股东滥用“关联交易”,损害中小股东利益的行为。优化制度环境,即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是改善控股股东行为的必备前提,如以立法的形式强制实行累计投票制度等项制度,以形成有效的中小股东权益保护机制。对上市公司要进一步加强监管,以使内部关联交易和“隧道行为”的预期风险足够大,这样才能使公司行为向“最优公司治理结构行为”收敛。

(二)发挥独立董事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加大董事激励力度、加速董事市场的建设,以强化董事会的战略决策功能。一是强化董事会的战略决策功能,尤其是董事会参与战略决策的功能应该发挥重要的作用;二是充分发挥独立董事主动参与治理的积极性,今后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独立董事的提名、选聘机制,如限制或取消控股股东的提名权;三是加大董事激励力度,选择合适的董事激励方式;

四是强化董事会的文化建设;五是加速董事市场的建设,构建健康有序的董事市场运行机制。

(三)从制度建设与结构设计两方面确保监事会监督职能的实施,解决其虚置问题。为充分发挥监事会的监督作用,最重要的就是以优化股权结构为契机,在监事会成员的选聘、激励、党政兼职以及监事会的结构、会议召开的有效性等方面加以完善;在监事会的结构方面,通过必要的法律法规等制度安排,确定适当的规模、内外部监事比例,适时引入独立监事。

(四)弱化对经理层的行政治理,适度提高经理层的薪酬水平,并实现动态激励、长期激励与显性激励。首先,要实际取消经理层的行政职务;其次,适度提高经理层的报酬水平,实现企业与经理人员的双赢;再次,科学设计经理人员的薪酬结构,要体现出薪酬水平与企业绩效及企业价值的动态性关系,适度提高经理人员的股权激励,以形成长期经营行为;最后,我国目前对经理层的激励大多是隐性的,这种非制度性激励的风险越来越大,因此我们应努力把这些隐性激励显性化、制度化。

(五)完善治理结构,加大信息披露监管力度,提高审计独立性

当前提高信息披露的关键是对经理层的治理。为了提高信息透明度,维护利益相关者权益,应更多地关注经理层行为对信息披露的影响,特别是要关注上市公司会计政策变更,关注会计师事务所变更等。

(六)打造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关键是构建完善的治理结构与治理机制

打造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关键是构建完善的治理结构与治理机制。应从强化公司治理入手,利用各种可行的公司治理方案,降低企业的非理性行为。

(七)提高财务安全性的关键是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与治理机制

公司治理状况与财务安全性呈现正相关的实证结果表明降低公司财务风险,提高财务安全性的关键是要靠科学的决策与监督制衡机制实现。科学的决策机制的实施有利于降低因决策失误而带来的财务风险,而监督制衡机制的完善又是减少实施过程中有可能影响财务安全性的各种因素。同时提高公司治理与管理的匹配性,也是降低财务风险的重要途径。

第五篇:电气设备管理制度

电气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1.目的

1.1目的

加强对电气设备的管理,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章程,对日常的使用检修工作进行规范,是确保电气设备安全、正常运行,防范各种事故发生,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保障生产顺利进行的必要措施。为此,特制定本制度。

1.2范围:

全厂各部门均适用本管理办法;

2、权责:

2.1设备部

2.1.1 对电气设备的管理需要有科学的态度和严谨、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因此机电机要加强对配电室及电气修理组的日常工作管理,使工作人员保持高度负责的工作状态,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2.1.2由于电气设备的管理专业性很强,公司电气工程师应在专业技能上加强对工作的指导,特别是对关键、重要设备的操作和检修,更要经常深入到现场进行工作督导,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3.电气设备预防性试验管理

3.1 凡新建、技改安装的电气设备,必须经交接试验合格,方可交付制造部投入运行。3.2 预防性试验是检查鉴定运行中供电设备和高压电气设备(电力变压器、电力电缆、高压配电装置)的绝缘性能、导线接头的质量及电气保护装置动作的可靠灵敏程度,是确保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

3.3 预防性试验周期规定,原则上结合工厂的电气设备大、中、小修进行,一年一次预防试验工作。

3.4 由机电部编制预防性试验规程、报表等,预防性试验人员实施执行。3.5 预防性试验工作,由设备主管部门统一归口管理,其工作程序如下: 3.5.1 配电室高压电气,由设备部提出计划,直接与市供电部门联系试验工作。3.5.2 设备部提出计划报生产副总经批准,电工班负责试验工作。试验后,由设备部提供试验报告,交资料室归档备查。

3.6 列入计划的预防性试验的高压电气设备应做到不漏试,标准不得降低,严格按国家现行规定的规程执行。

3.7 电气在预试过程中,若发现主要设备的绝缘显著降低或重大绝缘缺陷和击穿时,应及时向主管领导汇报,组织分析及时抢修或更换,抢修或更换试验合格后,方可投人运行。4.继电保护装置的整定、校验

4.1 继电保护装置是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的卫士,它可以排除或缩小故障的范围,保护电力系统和设备的安全运行。

4.2 各种高压电气设备保护整定计算要正确,定值要合理,不能因鉴定不当造成保护枢动误动或越级跳闸。

4.3 继电保护装置调整校验动作要可靠,灵敏度要高,运行要正确,动作率必须达百分之百。

4.4 凡经整定的继电保护装置要加以铅封,不准随意乱动、乱调。4.5 按照国家现行试验标准,每年进行保护调整校验。

4.6 投人运行中的继电保护装置,由配电值班人员或维护电工进行定时巡回检查,在运行日志上,要详细记录保护装置动作的次数和原因、信号反映影响范围。运行中出现误动或越级跳闸时,值班人员应立即到现场检查整定值及保护装置,必要时重新调整,先做传动试验,找不出原因再做继电器的解体检查直至解决问题。5.电气设施的防雷保护

5.1 建立和完善电气设施的防雷保护设施,是防止雷电对电气设施造成损坏的重要安全措施。

5.2 各变(配)电室必须具有防止直击雷、感应雷及防止雷电波人侵的保护设施。防雷保护设施应做到先进合理,参数配合恰当,动作灵敏可靠。

5.3 随着电网系统的逐步扩大,从设计上应不断采用国内外先进防雷措施和设备,提高全厂电网系统的耐雷水平。

5.4 要定期对防雷设施进行检测,以保持其性能良好可靠。

5.5 全厂应于每年雷雨季节到来之前,以机修车间为主,设备科参加,组成电气防雷检查组,对防雷设施进行监督检查,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限期解决。6.绝缘油的管理

6.1 绝缘油的管理是一项有特殊要求、技术性很强的管理,管理好可以提高绝缘强度,延长电气设备的检修周期,保证电气设备的安全正常运行。

6.2 运行中电气设备的绝缘油,必须符合国家颁发的试验标准,凡不合格者,不得投人使用。

6.3 不同牌号的绝缘油一般不宜混合使用,必须混合使用时事前应做好混合试验,符合下列要求,方准许投人使用:

6.3.1 混合油质不低于其中安定性较差的一种油质。

6.3.2 新油与运行中的油相混合时,其油质不应低于运行油之质量。

6.4 所有电气设备上变压油,应每年进行一次取样击穿试验,做简化试验,其简化试验项目包括闪点、酸、酸碱反应(其结果报告应存人档案),不合格者,必须立即处理或更换。

6.5 电气值班人员对运行中的变压器、电压互感器、油开关等备应定期检查(对公用设施,机修车间负责定期检查)于规定油品和泄漏者,应向主管人员反映,及时处理。

6.6 对大型变压器(1000KVA及以上的)每三年做一次油色谱分析。7.主要电气设备检修

7.1 主要电气设备的检修周期,应损、腐蚀、老化等规律,安排检修。

7.2 对主要电气设备应强调“检”字,只有及时地检查出问题及时排除,才能保障其使用中的监控管理。

7.3 对于正在运行中的设备故障,在接到报告后,电工班要立即组织修复工作,使设备尽快运行。

7.4 对于按间隔周期定时定点检修的设备,应在检修前三天通知相关部门,并在计利检修期完成作业,恢复工作状态。

7.5 设备在检修过程应根据不同设备的具体情况,按公司制定检修标准严格执行。8.双票制度管理

8.1 为了确保安全停电、送电,对电力检修作业,实行工作票制度。

8.2 电气工作人员在高压电气设备、配电室、大型电器设备上进行安装、检修、调整和试验等工作,必须到全安/生产管理部办理工作票手续。

8.3 架空线路及电缆计划停电检修和试验等工作,必须断开电源开关时,施工负责人必须到全安/生产管理部办理工作票手续。

8.4 制造部电源进线开关及配电屏计划停电检修和试验等工作,必须断开一级电源开关时,部门主管及施工负责人必须到安环后勤部办理工作票手续。

8.5 事故处理及消除严重设备缺陷,所属部门主管必须到全安/生产管理部办理工作票手续。

8.7 凡计划停电检修或试验,以及事故处理等工作结束后,必须由原履行工作票手续人员到全安/生产管理部办理复电手续。9.关于避免触电事故

9.1 严禁无电工证人员在电气设备上的工作。

9.2 严禁在生产现场不挂“警示”标识开展电气设备或相关联设备的检修。

9.3严禁无经验电工和未在工作地段两段挂接地线的情况下在高压电气设备上作业。同时,验电和接地均需使用合格工具。

9.4 严禁约定时间停、送电,配电线路停电必须使用“停电区域图”。

9.5 严禁无人监护,单人在高压设备上工作,施工前必须遵守悬挂标示牌和装设遮栏的规定。

9.6 严禁不使用操作票进行倒闸操作(事故处理可不用操作票的操作应记入操作记录本)。9.7 严禁未经核对盲目操作(核对设备名称、编号、开关刀闸位置、操作模拟图)。9.8 严禁不按规定使用相应的安全工具进行操作。

5、附则

5.1本规定解释权归设备部,设备部将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进行适当调整和补 充新的条款。

5.2本规定由总经理批准后实施。

5.3本规定生效后,公司原有规定与本规定有抵触的,以本规定为准。

下载电气设备上市公司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电气设备上市公司研究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电气设备管理制度

    电气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1.目的 1.1目的:加强对电气设备的管理,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章程,对日常的使用检修工作进行规范,是确保电气设备安全、正常运行,防范各种事故发生,延长设备使......

    电气设备管理制度

    电气设备管理制度 1.目的作用加强对电气设备的管理,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章程,对日常的使用检修工作进行规范,是确保电气设备安全、正常运行,防范各种事故发生,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保......

    电气设备管理制度

    电气设备管理制度 停送电操作票制度 在各项设备检修和维护作业中,为了更有效地保证作业者人身和设备安全,确保停送电操作按操作业票(停送电单)严格执行,特制定本制度。 1. 办理停......

    电气设备管理制度.

    一、电气试验制度 二、设备运行、维修、保养制度 为提高机电设备的维护检修质量,保证设备安全进行,特制定本制定。 一、设备的使用 (一)所有设备必须固定专人使用和操作,逐步实行......

    电气设备工作总结

    2004年电气设备工作总结 2004年上半年,磨浮工段电气设备总体运行良好,保持 在高完好率的情况下运行。除去5月份年中检修,磨机运转率达97%,态势良好。下面就上半年工作予以总结: 一......

    电气设备自查总结

    准备分厂春季电气设备检查总结 为保证电气设备安全正常的工作,防止各类事故发生,针对实际情况,分厂与4月25日至5月23日对分厂重点区域,重点电气设备进行检查,现将检查结果汇报......

    电气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电气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一、 电气安全作业一般规定 1. 电气设备按电压等级分为: 高压:线电压500伏以上者。低压:线电压500伏以下者。 安全电压:36伏及其以下者。 所有设备额定电压......

    电气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电气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一、电气安全运行安全管理 1、 电气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电业安全工作规程》([77]水电生字第13号)的有关规定。 2、 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季节性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