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19课《春酒》教案及反思 (新版)新人教版
《春 酒》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朗读、探究和合作交流,理解作者通过叙述家乡的风土人情来表达浓浓的思乡之情。
2、学习文章富有情趣的细节描写。过程与方法
1、本文是自读课文,要求学生课前认真读,细细品味文章关键词语句子。
2、根据积累的生活经验,创设阅读氛围,领悟文章的意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品味文中所表现的故乡的风俗之美、人情之美,品味文中所表达的浓浓的思乡之情,从而获得美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让学生学会感悟,即通过作者对故乡过年时春酒、会酒的怀念来感悟作者真挚、热烈、深厚的思乡情。
教学难点:把对春酒的回忆与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完美地结合起来。教学方法: 1.情境设置法 2.引导点拨法 3.讨论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营造情境,导入新课。
(课前两分钟)播放歌曲《欢乐中国年》,营造欢乐气氛,把学生带进对春节的回忆,让学生自由说说家乡过年的风俗。(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出示搜集的有关春节风俗的幻灯片适时引导:有一位身居异乡的作家,最难忘家乡过春节的习俗,最难忘母亲亲手酿制的春酒。甜甜的一杯春酒,是节日的珍品,是母亲的骄傲,更是作家——琦君最美好的回忆,让我们一起在这杯甘醇的“春酒”中尽情地陶醉吧。
二、识酒——读课文,感知文意。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1)问:这杯春酒中包含了作者哪些美好的回忆? 学生的回答可能会涉及以下方面: 记叙了作者儿时在故乡过新年、吃春酒、吃会酒的几件事
学生的回答也可能是作者过春节时喝八宝酒、喝会酒时的心情以及对母亲的思念之情。(2)跳读课文,说一说在这些充满温情的回忆中,你对作者所写的哪一份回忆、哪一位人物印象最深刻呢?(先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然后全班交流)
教师总结:看来这些充满温情的回忆是和我的童年生活、母亲和乡邻们联在一起的。
三、品酒——赏读细节,体会情感。
1.引导学生关注其中几处细节,感受春酒中蕴涵的美好情感,品出一份道地的家乡味。如果老师想请你把文中描写童年的我、母亲、乡邻的许多细节拍摄成一个个特写镜头,你最想选择哪个细节?为什么?,(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提示:知道人物的特写镜头怎么拍吗?提示人物的特写镜头往往要关注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可以抓住表现这些特点的词语。同桌交流。
学生讨论可能涉及到的
①“其实我没等她说完,„„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
这里的“偷偷地”写出了作者的孩子般的胆怯与好奇;一个“舔”字活画出一个嘴馋可爱的小女孩的样子,充满童趣。
②母亲给我在小酒杯里只倒一点点„„也是个酒仙呢。
“只”“一点点”说明对母亲的小气感到不满足,充满孩子气的天真与可爱。“端、闻、走来走去”说明对酒的珍惜。
说小花猫是酒仙充满孩子般自由天真的想象。足见我可爱的童心童趣。③我是母亲的代表„„肚子吃的鼓鼓的跟蜜蜂似的。
问:这个比喻恰当吗?用像皮球像企鹅不是更可爱更能突出“鼓”的形象吗? 4“母亲得意地说了一遍又一遍„„” “得意”是得到别人夸奖后一种甜蜜的神态,跟喝过酒似的。一副农家妇人的样子。更能突出母亲的质朴和贤惠。
5.教师适时点拨:问:对乡邻们的回忆中,重点提到了谁?花匠阿标叔。花匠阿标叔又是怎样的人呢?善良热心纯朴。问:从作者对阿标叔的怀念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从他的身上可以感受到故乡淳朴浓厚的人情。这是一份多么淳朴的乡情啊。2.取酒名,品牌创意。
作者为什么能在几十年之后对家乡过年时的生活细节记得那么清楚,描写得那么细致呢?
指导要点:对故乡有感情。
能否取一个合适的酒名来体现作者寄寓在春酒中美好丰富的情感? 对学生取的酒名进行比较。提示哪个酒名最能体现作者寄寓在全文中的情感?(思乡酒)教师展示整理的有关酒的广告词,引导学生为这杯思乡美酒作品牌创意。
教师:如此甘醇的美酒,是哪位酿酒高手酿造的呢?(教师出示简介琦君的幻灯片)引导学生关注结尾,感受作者的思乡之情。)
四、酿酒——拓展感悟,倾情创作。
引导学生欣赏与琦君有着相同经历的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从古到今,诗人们借用更丰富的事物(即意象)来表达对故乡无尽的情思。问:在思乡诗词中常常借助哪些事物来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让学生吟诵有关诗句。小结:明月、羌笛、乡音、秋风等这些不同的意象上,使思乡的情感变得更丰富更深沉。每年春节前夕,离家的人(其中可能就有我们的父母)尽管票难买、车难乘,但家还是要回的。父爱天高,母恩难报,最难忍受思乡情。(大屏幕出示图片)看到这种情景,你能用一句话表达你心中的感情吗?学生交流练习成果
教师给予点拨和指导,五、课堂小结:今天我们有缘识酒,有幸品酒,有情酿酒。这杯春酒,让我们品出了琦君家乡那独特的风俗美、人情美,这蕴含着道地家乡味的思乡酒,醉了当年的琦君,更醉了今天欣赏《春酒》的我们,她将给我们留下难忘的思乡记忆,是啊,无论以后我们走到哪里,无论家乡离我们有多远,故乡始终是我们中华儿女难以忘却的根,也正是这种情感基础,才让我们中华民族一代代繁衍壮大,成为具有强大凝聚力的民族。
六、作业
1、积累有关“思乡”的古诗名句。
2、写一写自己家乡的民俗,并说说在这淳朴的风土人情中,最让你难忘的是什么。附:板书设计
春 酒 琦君
识 风俗美
品 人情美
酿
思 乡 情 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我认为最成功的一点就是用情境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识春酒——品春酒——酿春酒”三个环节。三个环节,环环相扣,逐步引领着学生体悟文章的情感。首先,在舒缓的“思乡”主题音乐中,学生通过深情的朗读,能很快融入课文特定的情境,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从而对文章有了初步的感知。其次,在品春酒这 个环节中,引导学生关注其中几处细节,感受春酒中蕴涵的美好情感,品出一份道地的家乡味。,让学生活动起来,真正从课文之中去发掘去品去味体悟作者浓浓的乡愁之情。第三,回味春酒,介绍作者生平时,我把它放在学生已体验了蕴涵在春酒中这些美好丰富的情感后,已品尝了这充满道地家乡味的“春酒”后,希望作者思乡难回的感伤情绪能弥漫在他们的心间,让故乡一步步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为了加强学生对故乡情结的进一步的感悟,我泛读了余光中先生的《乡愁》,在感伤的旋律中,让情感的渲染达到了一个高潮。最后,拓展训练中,让学生仿写“故乡的情节是„„”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回顾整节课,虽然完成了教学内容,但还存在着一些不足,让我对这节课的教学有了一些反思:
一、教学中,学生朗读不够充分。语文课堂少不了读书声,有了朗朗读书声的课堂,才是真正的语文课堂。由于学生的朗读不足,才导致了在后面环节中学生的活动虽热烈却不够深入。
二、课堂活动中,学生对文本的发掘不够充分。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体悟那份故乡情结是蕴涵在春酒中的另一种滋味,它让春酒的味道变得更醇厚,而生活中任何一个细节如果蕴藏着一份美好的情感都是一杯香甜的“春酒”,让这些蕴涵其中的美好情感真正地成为丰富学生情感世界的活水。而在本节课的活动中,学生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仅能把握语言的文本意味,对于隐藏在语言文字背后的情感意蕴体会不够,这主要基于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引领不足。
第二篇: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9课《春酒》教案(新版)新人教版(新)
春酒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声传情,整体感知与春酒有关的人和事。2.品味精彩语言,关注细节描写,感受作品所蕴含的风俗之美和人情之美。3.深度感悟,理解作者在文本的字里行间所渗透的思乡之情。教学重点:
品读语言,体会蕴涵在春酒中的美好情感。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作者的思乡深情,并充分感受“乡愁”这一文化现象。教学方法: 朗读法
2、品析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新课。
中华文化,渊源流传,自上古以来,酒文化就成为其不可或缺的一支。酒与中国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因为这酒里包含着人生百态。朋友相聚小酌的愉悦,家人团圆共饮的温馨,独自举杯的落寞„„在不同的场合下,不同的心境能够品味出酒里带来的人生百味。这节课,让我们跟随琦君走进她的家乡,品尝她家乡的《春酒》。
二、朗读,初识春酒。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
思考:什么是春酒?童年的我对春酒怀有怎样的情感? 读毕,师生交流:
①显示:春酒,又名冻醪(láo是浊酒的意思),是寒冬酿造,以备春天饮用的酒。在我国,喝春酒有非常悠久的历史。《诗经》中就有“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的诗句。
在文中是指母亲做的八宝酒。
②童年的我是最喜欢喝春酒的。“那么我最喜欢的是什么呢?乃是母亲在冬至那天就泡的八宝酒。”
三、赏读,品味春酒。
(朗读指导和训练穿插在对细节描写的品味中)
1、提问:文中的哪些语句能体现出我最喜欢喝春酒?请同学们结合具体语句做批注,说说喜欢的原因及精彩之处。
(1)预设学生可能会找到的语句: ①“家家户户轮流的邀喝春酒,我是母亲的代表、、、、、、手里捧一大包回家。” ②“其实我没等她说完、、、、、、、指甲缝的八宝酒了。”
③“恨不得一口气喝它三大杯、、、、、、原来我的小花猫也是个酒仙呢!”、、、、、、(2)师生交流:
示例③:“恨不得”是急切地希望,巴不得的意思。说明我内心是非常想喝春酒。“我端着、闻着,走来走去”表明即使我只得到一点点春酒,但还是格外珍惜,舍不得喝。“跨门槛时跌了一跤,杯子捏存手里”说明我对八宝酒的喜爱到了摔倒了都舍不得丢掉酒杯的地步。“直添”表现了小花猫对八宝酒非常的喜欢,添个不停,很是可爱。这一句以我的馋和小花猫的醉来衬的八宝酒的香甜,从而体现了我最喜欢喝春酒。、、、、、、小结:通过以上的交流,我们感受到了琦君对春酒的喜爱之情,在这杯香甜的春酒中,荡漾着我儿时纯真的童趣,对春酒的怀念之情也尽显其中。
2、作者怀念的仅仅是家乡的春酒吗?
师生交流:不是的,作者怀念的是春酒中蕴涵的浓浓的“道地家乡味”。
3、这“道地家乡味”体现在文中的哪些字里行间? 师生交流:
①“酒以外,我家还有一项特别节目,就是喝会酒。凡是村子里有人急需钱用,要起个会,凑齐十二个人,正月里,会首总要请那十一位喝春酒表示酬谢。”
因为这喝会酒的人,无论是会首,还是那11个人,大家都是为了帮助那个急需钱用的人,而且这帮助都是主动的,从喝会酒就能看出当时村子里的人们之间是相互帮助的,乡邻之间是和睦相处的,这体现了我家乡的淳朴的民风。这就是家乡的味道。
②“花匠阿标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呼呼呼地点燃了,挂在花厅正中,让大家吃酒时划拳吆喝,格外的兴高采烈。”
“巴结”一词指人做事勤快,这句话写出了阿标叔是个热情好客的人,体现了他乐于助人、勤快淳朴的性格。
③“母亲得意地说了一遍又一遍,高兴得两颊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其实母亲足滴酒不沾唇的。”
这里的“得意”一词写出了母亲因自己的八宝酒受到乡亲们的称赞内心的高兴之情。“高兴得两颊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作者用的是联想的方法,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受到表扬后的兴奋和欣喜,甚至还会有点不好意思、害羞的情态。“其实”一词写出了母亲从不喝酒,她做八宝酒就是为了让别人能够品尝到其中的浓香,这样她就会很开心很满足了。从这里看到了一个热情好客、朴实大方的母亲形象。、、、、、、小结:以上的品析,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这“道地家乡味”,它是从香甜的春酒里飘散出来的,它融化在故乡的点点滴滴里,有我欢乐幸福的童年,有我慈爱能干的母亲,有我淳朴热情的乡邻们。
四、精读,升华春酒。
过渡: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感受到在这杯甜甜的春酒中,荡漾着我儿时纯真的童趣,散发着母性温柔的光芒,流淌着乡邻朴实的情意。光阴荏苒,琦君还能品尝到这道地的家乡味吗?我们一起来看文章的最后两段。
齐读文章最后两段。师生交流:
“如法炮制”的意思是指依照成法炮制药剂,泛指按照现场的方法办事。这说明我是按照母亲做八宝酒的工序泡制八宝酒的。
“家醅”的意思是自家酿的酒。“醅”是指未曾过滤的酒,这里泛指酒。(插入琦君的简介)
PPT显示:琦君:原名潘希真,1917年生于温州。12岁随家迁居杭州,1949年迁至台湾,后定居美国。自去台湾以后,琦君50多年再也没有回过温州。她说“来到台湾,此心如无根的浮萍,没有了着落,对家乡的苦念,也就与日俱增了。”2006年6月7日凌晨,90高龄的琦君永远搁下了那支生花妙笔。临终前,她在病榻上一再念叨着:我想回到自己的家乡啊„„
明确:作者再不能品尝到这道地家乡味了,因为她已是“独在异乡为异客”。
3、研读最后一段,感受作者对童年乐趣的怀念和对故乡、母亲的思念。
PPT显示:琦君曾这样深情地说过:“像树木花草一样,谁能没有一个跟呢?我若能忘掉故乡,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
师生交流:作者以一个问号结束全文,给文章留下空白,让读者在她的这一声询问中去思考、品味内那份心的浓浓的乡愁。
(指导学生读出作者的那种失落,那种怀念,以及那种不可复得的心情来。)
五、延读,感受乡愁。
过渡:此刻,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了琦君透过春酒表达出的对故乡的深深的思念之情。跟琦君有着相似经历的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也在他的诗作中表达了自己对故乡深深的思念,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感受余光中的《乡愁》。
老师范读《乡愁》
思考,这首诗和我们学的春酒有什么相同之处?(PPT显示《乡愁》配乐:思乡曲)师生交流:
①这首诗和课文一样,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之情。②作者都是借助某些具体的事物来表达情感。
③把自己的某种情感寄托在某些具体的事物上表达出来,这在写法上可以称作“借物抒情”。
六、总结,推荐书目。
1、推荐几本琦君的其他作品:《细雨灯花落》《橘子红了》《三更有梦书当枕》《一对金手镯》《桂花雨》
2、教师寄语:同学们,通过对《春酒》的学习,此刻我们的内心都被文章所蕴含的深深的思乡之情感染着。不论你离家多远,不管你身在何处,故乡将永远是你心灵深处那份抹不掉的回忆,也许有一天,当你真的远离故土,思念家乡的时候,你会发现故乡真的就如琦君笔下的这一杯春酒,醇香无比,回味无穷。最后,让我们一起记住《春酒》,感谢琦君,以及那令人陶醉的乡音乡情。
反思
首先,教学的思路较清晰。以文本的思路领衔教学的思路虽说不无“保守”之嫌,但我以为仍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特别是面对琦君这样的散文大师的经典作品时,不忙于自作聪明地去“肢解”或“大卸八块”,也许更是一种教学的智慧。所谓文从字顺,不仅是语言的表达,更是一种匠心的体现。
其次,语言的品析较细致。琦君在本文的语言不加雕琢和修饰,文笔清新隽永。我将“品味语言,感悟主旨”作为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将文本的特色与学生的心理特点有机融为一体,充分抓住语言品味这个环节,引导学生找出描写春酒的段落、体现作者对春酒情感的段落,进而结合这些重点段落中句式的特点、词语的运用来揣摩词义、句义,在不断地品味中学生对琦君语言的特点有了深刻认识,也理解了作者所要表现的主旨:借助春酒表达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之情。“语言品味”这个教学重点的确定,能使整个教学思路清晰,带动学生对文章题目含义的理解和段落内容的把握,通过赏析作者对春酒情感的字词,引导学生品味隐藏在这些字词背后的丰富内涵,以体现笔者“咬文嚼字”学语文的设计初衷。
最后,朗读的训练落实较好。对于语文教学,笔者一直坚持,充满琅琅的读书声才是最本色的语文课堂。只有“读”占鳌头,才能“读”出心裁。阅读教学,要阅,更要读,在读中进行感悟,才能更好地体味文章的内涵,领会作者的情感。在本课的设计中,我专注于对学生读的训练和指导,将朗读指导和训练穿插在对细节描写的品味中。为了落实这一个“读”字,可以设计灵活多样的“读”,从而激活课堂,使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到文章的主旨,在“读”中化解了学习难点,学生学得兴趣盎然、扎实有效。散文教学,选择恰当而精巧的切入口尤其重要。好的切入,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在本设计中,我抓住“最喜欢”这一着眼点,将对文本的解读和对语言的品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对文中人、事、情的探讨,逐步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揣摩感情,领悟其中更深层的思想内涵。
第三篇: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9课《春酒》教案设计新人教版(新)
《春酒》
教学目标:
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二:赏读细节,感受风俗美、人情美。三:品读文段,感悟思乡情结。
教学重点:赏读细节,感受风俗美、人情美,体会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教学难点:品读最后两段,感悟思乡情结。教学方法:
1、朗读教学法。
2、讨论点拨法。
3、品读鉴赏法。
4、延伸拓展法。一:导入:
有一种酒,一点点,就能醉你到白头,有一种情,一缕缕,就能牵动你的心,有一些人,虽然离去,但你永远难忘她的个性,有一些事,虽然遥远,却又总是那么清晰„„
究竟是哪种酒,哪种情,哪些人,哪些事呢,让我们品读琦君的《春酒》,去寻找答案。二:教学过程
师:请同学们齐读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完成目标一: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师:首先请同学们用心动情朗读课文,要求声音响亮,看清字形,读准字音,注意语速、语调、重音,读出韵味。
生读课文后
1、检测字音
2、感知文意:
有一种酒,一点点,就能醉你到白头,这种酒叫——春酒 有一种情,一缕缕,就能牵动你的心,这种情叫——乡情
有一些人,虽然离去,但你永远难忘她的个性,这个人是——母亲
有一些事,虽然遥远,却又总是那么清晰。这些事是——过新年
喝春酒
喝会酒
泡八宝酒
3、由此看来,作者怀念的仅仅是家乡的春酒吗?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指导:
(作者不仅仅是怀念家乡的春酒,文中主要通过春酒写故乡的风俗美、人情美,写自己对家乡的怀念,对母亲的追思,其间流淌着的是浓浓的思乡之情。)看来呀,琦君之意不在酒,在乎酒中之情也。
完成目标二:赏读细节,感受风俗美、人情美。
师:(过渡语)“细节是文章鲜活的花朵”,阅读文学作品只有细细品味文中的细节,才能充分体会文中的感情。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用直线画出描写“我”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写母亲、阿标叔等乡亲的句子,用抓关键词的方法品一品,这些细节好在哪里。
自学检测练 “我”的细节:
1、你觉得文中哪些细节最能体现儿时“我”的童心童趣?
(引导学生关注其中几处细节,感受春酒中“我”童年最纯真的快乐。)
请同学们在回答问题时,先说出第几段哪一句,再说出句子中关键词的表达作用。例如: 第一段“我是母亲的代表„„肚子吃的鼓鼓的跟蜜蜂似的。”如“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等写出了“我”想喝春酒的急切心情。
问:这个比喻恰当吗?用像皮球像西瓜不是更可爱更能突出“鼓”的形象吗?(蜜蜂采蜜和春酒的甜味相似,因为是家家户户轮流邀喝春酒,我去家家户户喝春酒,也就如同一只飞来飞去采蜜的小蜜蜂。也因为形体小更见我的可爱。)
第二段“其实我没等她说完,„„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
这里的“偷偷地”写出了作者的孩子般的胆怯与好奇;“伸”“舔”活画出一个嘴馋可爱的小女孩的样子,充满童趣。
第三段“母亲给我在小酒杯里只倒一点点„„也是个酒仙呢。”
“只”“一点点”说明对母亲的小气感到不满足,充满孩子气的天真与可爱。“端、闻、走来走去”说明对酒的珍惜。
猫与我尝酒的动作一模一样,好以“舔”酒为乐!见猫舔酒,浮想联翩,其实是以猫写己,人与猫一样馋得要命,童趣无限!
过渡:这些生动的细节让我们感受到了童年“我”最纯真的快乐,那是留在作者心中一份美好的怀念。而在琦君的记忆里最值得怀念的是她的母亲。
2、母亲的细节:
如果把文中描写母亲的细节拍摄成一个个特写镜头,你最想选择哪个细节,为什么?(提示学生应选择能表现人物性格或体现人物精神的细节)
如:聪明能干——母亲酿的酒最好喝。热情好客——让出花厅、捧酒助兴、分给别人吃自己不吃等 淳朴贤惠——得到别人夸奖,脸红红的 温柔慈爱——对我善意的提醒。
认真严谨----母亲常说:“鞋差分、衣差寸,分分寸寸要留神。”
小结:感谢几位同学为我们从不同侧面突现了母亲的品质,正是母亲身上的勤劳善良、温柔慈爱、质朴贤淑,承载了琦君对故乡最温情的怀念。
3.问:在作者的心中,除了善良、热心的母亲和调皮可爱的“我’,还有哪些值得怀念的人?
花匠阿标叔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让大家吃酒时划拳吆喝。善良纯朴的他正是故乡淳朴浓厚人情的最好体现。
师:家家户户轮流邀喝春酒,乡邻之间互相起会置办会酒时的融洽的气氛,都让我们感受到这不仅是一个风俗美,也是一个人情美的故乡。
师:精彩的细节描写能够带给人们心灵的触动,写作时大家要学以致用哦。
作者为什么能在几十年之后对家乡的过年时的生活细节记得那么清楚,描写得那么细致呢?
指导要点:对故乡有感情,情到笔到。当然这也与她的人生经历有关。
(幻灯片)琦君生平(隔一条海峡梦回童年旧事;竭毕生心力写尽故园深情)琦君1917年生于温州。她12岁随家迁居杭州,1949年迁至台湾,后定居美国。自去台湾以后,琦君50多年再也没有回过温州。”2006年6月7日凌晨,90高龄的琦君永远搁下了那支生花妙笔。临终前,她在病榻上一再念叨着:我想回到自己的家乡呵„„是啊,树高千丈,叶落归根。故乡是漂泊海外的游子心中的根呐。琦君曾经这样说过:我总是不能忘却旧事,我一辈子最爱写的就是故乡、亲人、朋友、花草树木。这魂牵梦萦的故土,这难以割舍的童年,倘若都能一一地收藏起来,藏在记忆的花园里,我想那一定是一朵朵常开不败的花。(师配乐朗读)
师:由此看来呀,文中的细节描写完全是作者感情的自然流露啊。完成目标三:品读文段,感悟思乡情结。
过渡:记忆中的春酒就如同一朵常开不败的花,真是时间越长,香味越浓啊!光阴荏苒,琦君还能品尝到这美得醉人的春酒吗?请同学们品读课文最后两段,思考以下问题,感悟作者的思乡情结。
问:作者对八宝酒是如此的怀念,她也自泡了八宝酒,那她的乡愁排遣了吗?为什么?文中那句话直接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师:针对儿子的话设置情境:如果琦君回到故乡,用家乡的水,用相同的材料来酿制春酒,她还能找回酒中的道地家乡味吗? 师:(交流后过渡)正如鲁迅在《社戏》结尾说的那样:“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再没吃过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对琦君来说,童年不再,母亲逝去,那些幸福快乐的时光不能复制。儿子的话正说出了“我”的心结呀!
同学们,纵观全文,课文1---8段都是在“回忆过去”,而最后两段却是写“现在”,这两段在文中有何作用呢?请谈谈你的看法。(讨论交流)
明确:前8段从儿童的视角写出了“我”童年的天真与快乐,后2段则从成人的视角,写出了思乡的伤感与无奈,点明了文章的主旨,升华了文章的情感。
师:琦君借春酒让这份乡愁在温馨的怀念中透着一股隐隐的痛。请同学们带着这份深情,也带着这份苦涩与伤感齐读课文最后2段。
生齐读后两段。
师:自古以来,多少文人墨客借酒抒情,“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是一杯离别之酒,“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是惆怅的酒;“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是豪迈的酒;台湾现代作家琦君笔下的春酒是一杯
酒。
明确:思乡怀旧的酒(板书)
师:(板书后总结)是啊,这哪里是一杯简单的春酒啊,这故乡的春酒荡漾着我儿时纯真的快乐,这故乡的春酒,散发着母性温柔的光芒,这故乡的春酒流淌着乡邻间朴实的情意。这故乡的春酒里有作者醇酒一般的乡愁啊。
师:从古到今,因为漂泊,因为远游,因为战争,因为心中的理想而远离故土的人,心中都深藏着一份故乡情结。
对作者琦君来说:故乡情结是一杯甜甜的、浓浓的春酒。对我,一个普通的人而言,故乡情结是回荡在心中的悠悠花香。师自叙经历:
我小时候呀,院里院外都种满了玫瑰花,红的、粉的、白的、紫的,非常的美丽。听母亲说,种花主要不是用来观赏,而是为了用花卖钱,补贴家用的。可是,小小的我,哪里会有大人们生计的烦恼,我只知道我是在花的陪伴下长大的,这些花呀,它不仅芳香了我的童年,也芳香了我的记忆。所以我说故乡情结是回荡在心中的悠悠花香。
同学们,想一想,故乡的哪些人,哪些事,哪种感觉,哪种乐趣曾经打动过你的心灵。请你结合自身体验,以“故乡情结是
”的句式,试着写下一两句话,为自己编织一份美丽的故乡情结。
生交流后师评价:同学们的发言都很精彩,都勾起了我对童年的回忆了,看来呀,只要是具备了真情实感的文字,朴实也动人啊。
结束语:同学们,希望今天这节课能够留在你的记忆里。当有一天,你们长大了,故乡与你渐行渐远的时候,你会发现,乡愁真的就如同这春酒一般,时间越长,情味越浓,饮了,就会化作无尽的思念。
第四篇: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9《春酒》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19、《春酒》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受文章的情思意蕴
2、进一步精读课文,品味文章富有情趣的细节描写,感受作品的风俗人情美
3、根据积累的生活经验,再读课文,领会文中浓浓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细节描写对表现文章主题的作用。
2、理解作者通过叙述家乡的风土人情来表达浓浓的思乡之情。教具准备:多媒体、音视频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有一种酒,一点点,就能醉了你;有一种情,一点点,就能牵动你的心;
有一些人,让你永远挂念;有一些事,虽然遥远,却又总是那么清晰……(同时板书:酒 情 人 事)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品尝作家琦君写的散文《春酒》
2、检查预习情况:枸杞gǒu qǐ 橄榄gǎnlǎn 挑剔tiāotī 如法炮制páo 门槛kǎn 过瘾yǐn 家醅 pēi 煨炖wēidùn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在《思乡曲》的伴奏下,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思考:作者围绕“春酒”,主要写了哪几件事?(过新年喝春酒,喝会酒 自制八宝酒)
2、这几件事是如何组合在一起的?(春酒,家乡的味道)
三、默读课文,领悟文章情思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
在这杯浓浓的春酒中,你品尝到了哪些美好的回忆?
(学生按照:“在这杯春酒中,我品尝到了 琦君故乡的民风美、人情美、人物美、语言美 的句式”进行回答)
过度:文章结尾写道:“一句话提醒了我,究竟不是道地家乡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 作者怀念的仅仅是家乡春酒的味道吗?
四、跳读课文,品味有情趣的细节
1、作者简介:
琦君,1918年出生,现当代女作家。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人。14岁就读于教会中学。毕业于杭州之江大学中文系。1949年赴台湾,在司法部门工作了26年,并任台湾中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后定居美国。琦君以撰写散文开始她的创作生涯。而她现在已成散文大家。她的名字总是与台湾散文连在一起。
琦君出版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堪称一位写童年故事的圣手。包括《烟愁》、《细纱灯》《琦君寄小读者》、《琴心》、《七月的哀伤》以及《琦君自选集》等。她是著名电视连续剧《橘子红了》的作者。
2、琦君笔下的小事,往往生动感人,寥寥几笔,人物就栩栩如生。这主要得益于成功的细节描写。学生跳读课文,找出文章中富有情趣的句子(细节描写),加以赏析。(主要赏析人物形象:如文中“母亲”、“我”、花匠阿标叔分别是一个怎样的人?)例如:“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赏析:简单一笔,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形象就跃然纸上。)
五、再读课文,品文中意蕴
这篇文章也如一杯春酒,里面浸泡着作者真挚的情感。
1、请学生以“本文是一杯 和美、温馨、幸福、思乡 酒”为核心句,写一点你对本文的阅读感受。
2、课堂小结:《春酒》是作者记忆中的乐园,是作者心灵的理想王国。这一壶春酒,这一场会酒,醉了母亲,醉了“我”,也醉了我们在座的每一位。
六、拓展延伸
1、欣赏韩红的演唱《故乡的云》
2、看视频,听朗读:余光中的《乡愁》
2、推荐阅读:《三更有梦书当枕》《琦君说童年》
七、作业:测评练习
板书设计: 过新年
喝春酒
喝会酒 —— 风俗美
怀旧思乡的酒
母亲——热情好客 慷慨大方 阿标叔 ——热心乡亲——热情大方 “我”——童真童趣
第五篇:八年级语文下册《春酒》教案 新人教版
浙江省泰顺县新城学校八年级语文下册《春酒》教案(1)新人教版
一、导入
有一种酒,一点点,就能醉你到白头,有一种情,一丝丝,就能牵动你的心,有一些人,虽然离去,但你永远难忘他们,有一些事,虽然遥远,却又总是那么清晰……
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作家琦君来品味那杯来自异国他乡的《春酒》。
二、作者简介。
琦君,1916年7月24日生于温州的瓯海瞿溪乡,原名潘希珍,又名潘希真,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人。现当代台湾女作家。1949年赴台湾,后定居美国。代表作品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包括《烟愁》《红纱灯》及《琦君自选集》等等。她也是著名电视剧《橘子红了》的原作者。2006年6月7日凌晨4时45分病逝于和信医院,享年90岁。
二、检查预习。
积累字词,读准字音:进入课文之前,我们先来学习一下课文里面生字新词。
家醅(pēi)气氛(fēn)两颊(jiá)枸杞子(gǒuqǐ)煨炖(wēi dùn)炮制(páo)挑剔(tī)门槛(ménkǎn)过瘾(guòyǐn)
三、自由朗读课文,感知文意。
1)有一种酒,一点点,就能醉你到白头,这种酒是——(春酒)2)有一种情,一丝丝,就能牵动你的心,这种情是——(乡情)
3)有一些人,虽然离去,但你永远难忘她们,这些人是——(母亲······)
4)有一些事,虽然遥远,却又总是那么清晰,这些事是——(过新年、喝春酒、喝会酒······)问题:这酒,是什么酒?这情,是什么情?这些人,是什么人?这些事,又是什么事?
三、品读课文,鉴赏精彩的语言。
细节是文章鲜活的花朵。琦君正是通过文中富有情趣的细节描写,为我们酿制了一杯甜甜的春酒。阅读文学作品,只有细细品味文中的细节,才能充分体味文中的感情,理解文章的主旨。那么,请同学们品一品文中哪些细节描写感动着你,哪些细节描写逗乐了你。······
总结:文中就是因这些看似平凡的细节描写,让读者强烈地感受到童年的快乐,邻里之间是如此亲密随和、融洽温馨。而这一切都只包蕴在文中极不起眼的细节之中。可见细节描写在我们平时的作文中是多么重要啊!
四、悟读课文。
有人说:读琦君的书像翻阅旧相簿,一张张泛了黄的相片都承载着深厚的记忆与怀念。那么,本文的这份深厚的记忆与怀念又浓缩在哪一段?请大家试着读一读,读出作者寄予在其中的深情来。“究竟不是地道的家乡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
“读出这种味道来,读出那种失落,那种追想,那种怀念,那种不可复得的心情来。”问:读这段,看似作者是想家乡的春酒了,那么作者怀念的仅仅是家乡的春酒吗?(怀念那份浓浓的乡情!)我们先来看一段话。(链接:琦君1917年生于温州。她12岁随家迁居杭州,1949年迁至台湾,后定居美国。自去台湾以后,琦君就再也没有回过温州。琦君曾深情地说过:“像树木花草一样,谁能没有一个根呢?我若能忘掉故乡,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
五、课本提升。
1、配乐朗读余光中《乡愁》改编为《春酒》 小时候
过年是一杯甜甜的春酒 酒中浸润着我的幸福与满足 长大后
回忆是一杯苦涩的春酒 杯中承载着满满的情与愁 而如今
到哪里去找家乡的春酒呢 浓浓的 香香的 粘着母亲味道的 哪怕是一指甲缝的春酒
故乡的春酒啊 游子心中醉人的春酒呦
2、学生创作。请同学们以《春酒》为题,写一首小诗,或在下句的横线上填上你认为合适的词句,来抒发你读完此文的感受。春酒是 ,它。
六、布置作业。
让学生积累有关“思乡”的诗句,写在摘抄本上,并注明是用什么事物寄托情感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岑参《逢入京使》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王建《宿建德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