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肖历史名人
生肖历史名人有哪些
生肖历史名人有哪些?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没有中断的国家,中华文化的魅力势不可挡。而作为中国最著名的民俗文化,那就属十二生肖了。十二年一个轮回,有着相同属相的人不计其数。而生肖更是民间经久不衰的话题,一问人的基本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生肖。而讨论到自己生肖时,就会提及到与自己相同属相的名人。而中华泱泱大国,拥有着五千年的历史,生肖历史名人不计其数。如果要挑救挑在所在领域最优秀的那一个,来分析属相在人的一生中所扮演的角色和起到的作用。想要知道这些就去慈元阁转运网,那里有关于生肖历史名人的消息,从他的命运来窥探自己。
十二个生肖,每个生肖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风采,其实说起自己的生肖,每个人都对它有说不完的情节和喜爱。每个生肖都有它所代表的特征还有其包含的意义。这些生肖历史名人是不是都有着其属相所有的优点和缺点。细细品来,你会发现他们的性格特征总会与他们的属相有着些许关联,所以说从生肖看性格也并不是没有道理的。而十二生肖都有代表人物,他们都是流芳百世的人物,而他们的成功总是与性格有关。
都知道性格决定命运,如果属相与性格有关的话,那么按理来说,属相与命运也是有关联的。性格是天生的,属相是天定的,命运和属相之间也有着难以言说的关系。属相不同,性格也会不同,其中大多数人的性格大同小异,会多多少少与他人的性格有重叠的一部分,而属相就是这样。所以不同的属相有不同的性格,你会发现各个生肖的生肖历史名人都是在不同的领域有着非凡的成就,属相不同,性格不同,成就也不相同。
生肖历史名人有哪些?名人也是人,普通人也有机会成就人生。命运与属相息息相关,你观看那些生肖历史名人,你会从中看出,他们的属相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的性格与命运。你想知道自己属相性格与命运的关系,就去慈元阁转运网,那里会根据你的属相来分析你的流年和运势,以及自己所长之处发挥自己的最大优势,会让你少有弯路。
第二篇:历史名人
历史名人
赵佗:毛泽东曾经说过,赵佗是“南下干部第一人”,他是开发岭南的第一人。赵佗在公元前204年创立了“东西万余里”的南越国,以后“赵佗归汉”,岭南正式列入中国统一的版图。
赵佗,河北省正定(真定)县人。19岁获赐护驾御剑随秦始皇出巡。公元前219年,被封副帅随主帅任嚣率领50万大军征战岭南。公元前204年,创立南越国,自号“南越武王”。公元前195年,汉高祖正式分封他为南越王。吕后时期,汉越矛盾激化,吕后发兵南下攻打南越。他发兵抵抗,并反攻到湖南一带。最后,即位称帝,号为“武帝”。他重视传入中原汉文化和先进生产技术,并融合越地社会,使岭南生产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创下历史伟业,成为一代伟人。从任嚣、赵佗开始,岭南有了人类文明的标志——城堡和文字,发展冶铁业,社会经济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历史上许多赞颂赵佗的诗篇,表明了人民对他的崇敬和怀念。
秦始皇死后,秦二世继位,由于他的暴政激起了前209年的陈胜吴广起义,接着就是刘邦和项羽的“楚汉相争”,中原陷入了一片混乱状态。前208年,南海郡尉任嚣病重,他临死前把时任龙川县令的赵佗召来,向他阐述了依靠南海郡傍山靠海、有险可据的有利地形来建立国家,以抵抗中原各起义军队的侵犯;并当即向赵佗颁布任命文书,让赵佗代行南海郡尉的职务。不久,任嚣病亡,赵佗向南岭各关口的军队传达了据险防守的指令,防止中原的起义军队进犯,并借机杀了秦朝安置在南海郡的官吏们,换上自己的亲信。秦朝灭亡后,前203年[2],赵佗起兵兼并桂林郡和象郡,在岭南地区建立南越国,自称“南越武王”。南越国的疆土,北至南岭(今广东北部、广西北部和江西南部一带),西至夜郎(今广西,云南的大部),南至海(今越南的中部和北部),东至闽越(今福建南部)。都城在番禺,今广州市。
赵佗从前219年作为秦始皇平定南越的50万大军的副帅,一直到汉武帝刘彻建元四年(公元前137年)去世,一共参与治理岭南81年。其间由于他一直实行“和辑百越”的政策,促进了汉越民族的融合,并把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带到了南越之地,使南越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林则徐
林则徐1785年生。嘉庆三年(1798年),林则徐中秀才,就读鳌峰书院。嘉庆九年(1804年)中举,任厦门海防同知书记,后入福建巡抚张师诚幕府。嘉庆十六年(1811年)进士,选为庶吉士,授编修。先后任江西乡试副考官、云南乡试正考官。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任江南道监察御史转浙江杭嘉湖道,任上修海塘,兴水利,发展农业,颇有政声。鸦片战争时期主张严禁鸦片、抵抗侵略的爱国政治家。史学界称他为近代中国的第一人臣。当时鸦片问题逐渐成为政治性争论问题之一。道光十六年(1836年),太常寺少卿许乃济倡“驰禁论”,请准民间贩卖吸食,使鸦片走私合法化;道光十八年(1838年),鸿炉寺卿黄爵滋提出“严禁论”,以重治吸食为先。林则徐曾向朝廷上奏,请求严禁鸦片。未等皇上批示,就开始在全省厉行禁烟,收缴烟土、烟膏与烟具,并配制“断瘾药丸”,供人戒烟,成效卓著。随后又一道奏折,力陈烟禁特别是杜绝鸦片来源的重要性和禁烟方略,并针对反对派的驳斥强调说:“法当从严,若犹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举棋不定的道光帝认识到严禁鸦片的迫切性、必要性和可能性,于是,被迫接受严禁主张,决定禁烟。十一月十五日(12月31日),道光皇帝特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粤查办禁烟。
入广州之前.林则徐先弄清广州受鸦片毒害情况,查找各家烟馆,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于道光十九年正月〔1839年3月〕抵广州,于二月初四(3月19日),林则徐会同邓延桢等传讯十三行洋商,责令转交谕帖,命外国鸦片贩子限期缴烟,并具结保证今后永不夹带鸦片,他还严正声明:“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但外商拒绝交出,经过坚决的斗争,挫败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和鸦片贩子,收缴全部鸦片近2万箱,约237万余斤。于四月二十二日(6月3日)在虎门海滩上当众销毁。道光18年11月15日,林则徐受命钦差大臣,已经来临的1839是使禁烟史上最重要的一年,对林则徐一生来说是最辉煌的岁月。
孙中山,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导者。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帝制”。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的最伟大之处,是一直坚持把武力推翻清廷当成头等重要的任务,毕生为之奋斗。1905年8月,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在东京宣告成立,并迅速制定了指导各地武装起义的《革命方略》。孙中山和黄兴亲自领导了潮惠起义、钦廉起义、镇南关起义、马笃山起义、河口起义、萍浏醴起义等,但这些起义均因种种原因归于失败。在安徽,有1907年徐锡麟领导的枪杀巡抚恩铭的巡警学堂起义、1908年熊成基领导的马炮营起义,起义中有不少合肥人参加。这两次起义虽然没有成功,但也极大地震撼了清王朝在安徽的反动统治,加速了民主革命的进程。
惠能(638年-713年),俗姓卢氏,河北燕山人(现今的涿州),生于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县)。佛教禅宗祖师,得黄梅五祖弘忍传授衣钵,继承东山法门,为禅宗第六祖,世称禅宗六祖。唐中宗追谥大鉴禅师。是中国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佛教高僧之一。陈寅恪称赞六祖:“特提出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旨,一扫僧徒繁琐章句之学,摧陷廓清,发聋振聩,固我国佛教史上一大事也!” 关于六祖的法号,历来志为“慧能”或“惠能”的均有。据说六祖本人不识字,但据六祖门人法海曾记载“……专为安名,可上惠下能也。父曰,何名惠能?僧曰,惠者。以法惠施众生;能者,能作佛事”,此外,六祖法体真身的安放地南华禅寺亦以“惠能”为准,可知“慧能”当是讹误。在英国伦敦大不列颠国家图书馆广场,矗立着世界十大思想家的塑像,其中就有代表东方思想的先哲孔子、老子和慧能,并列为“东方三圣人”。慧能作为在我国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思想家之一,其思想包含着的哲理和智慧,至今仍给人以有益的启迪,并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惠能父亲名卢行瑫,早逝,母李氏,自幼以卖柴为生。《六祖坛经》中,惠能自述其籍贯为范阳(今北京大兴), 其父为范阳卢氏,后贬于岭南,故惠能为范阳卢氏后裔。但是五祖弘忍曾称他为“獦獠”(未开化的蛮人),惠能也自称“语音不正”。惠能父亲早亡,家境贫穷以卖柴为生。一次,惠能卖柴回家的路上听到有人读诵《金刚经》,便蒙生学习佛法之念。他去黄梅山拜谒五祖弘忍,由此开始了学佛生涯。其时弘忍年事已高,急于传付衣法,遂命弟子作偈以呈,以检验他们的修炼水平。神秀上座呈偈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勿】使惹尘埃。”弘忍以为未见本性,未传衣法。惠能听后亦诵一偈,请人代劳题于壁上:“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弘忍见后,招惠能登堂入室为其宣讲《金刚经》,并传衣钵,定为传人。此时六祖,受命南归。神秀偈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佛拭,勿使惹尘埃。惠能偈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惠能偈(其他版本)菩提本无树,明镜亦无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假拂尘埃。东山少爷原名廖寰,1983 年生,在广州生活了9年。6岁起喜欢唱歌,7岁开始登台演唱,高中在星海音乐附中学习民歌,现为广州星海音乐学院社会音乐系通俗演唱方向四年级学生,师从罗洪,所以他也是歌手周笔畅的同门师兄。2004 年曾获得广州羊城 新秀演唱大赛冠军.黄俊英
广东省肇庆市罗定县人(现已更名为罗定市,属广东省云浮市管辖),1936年10月6日出生。广东音乐曲艺团的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著名粤语相声表演艺术家、广东省曲协副主席、广东音乐曲艺团艺术指导。他从艺四十多年,早年曾师从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罗品超学习粤剧表演艺术,后为曲艺演员。他在相声表演上,功底深厚,说、学、逗、唱皆能,“捧”、”逗”兼佳,能编能演。观看他的演出,无不令人捧腹大笑,从笑声中受到教益,得到启迪。黄俊英在表演的相声、小品中,把各种各样的人物刻画得入木三分,惟妙惟肖,给观众留下难忘的印象。他至今上演过百多个相声段子、谐趣小品、谐曲说唱,并有大量音像制品广为发行。深受观众欢迎,成为家喻户晓的“笑星”,九二年在广东电视台成功举办《笑口常开黄俊英》电视晚会。他经常应邀赴港澳海外演出,曾被评为广东最受欢迎笑星,并曾获广东省第五届鲁迅文艺奖。黄俊英是相声方言化的拓荒者之一。他自幼喜欢广东戏曲,16岁开始从艺,曾师从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罗品超,具有深厚的曲艺功底。1958年黄俊英赴京参加第一届全国曲艺汇演,接触到北方人特别喜欢的相声。相声这一曲艺品种幽默、灵活多样的形式深深地吸引他,他下决心把这株北方的艺术奇葩移植到南粤大地。他对北方的相声本子进行深入的研究,由于普通话和广州方言的音调、发音等都不一样,他和其他曲艺演员合作,对这些曲目进行必要的修改,再用广州话进行演出。他还根据广东地方特色和生活实际,创作出一大批符合广东人口味的相声作品。多年来,黄俊英和他的同伴在不懈努力下,使粤语相声在南粤大地深入人心,成为一门新兴的艺术门类,黄俊英也成为家喻户晓的著名”笑星”。他发起成立广州相声艺术团,亲自担任团长,20年来先后深入山区、农村、厂矿、部队、学校等演出3000多场,观众逾300万人次。1985年他第一次把方言相声带到香港、澳门,在当地引起巨大的反响。此后他又把方言相声带到新加坡等海外地区,深受当地华人的喜爱。笑声洒遍城乡千家万户,黄俊英的表演艺术在不断发展。台前是说、学、逗、唱,台后则能编会导。黄俊英还把相声语言、表现手法引入到小品中,成为别具特色的粤语相声小品。他编演的节目,题材源于生活,反映百姓心声,把各种各样的人物刻画得入木三分、惟妙惟肖,往往人一出台,台下观众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演员要有演员的气质,也就是时代精神,演出节目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演出内容要与时俱进,绝不能脱离人民群众,这是我从艺五十年所感悟到的一点体会。”黄俊英说,只要观众喜欢他,他将会一直留在舞台上。
张敬轩张敬轩(Hins Cheung),香港知名男歌手。祖籍北京,出生于广州,昵称轩仔。中学时在暑假期间经常到广州的酒吧唱歌,因此练就好歌艺。张敬轩签约环球唱片。2007年凭《酷爱》一曲在乐坛颁奖典礼上横扫多个歌曲奖,因而声名大振。2008年《他的故事》一曲成为首支四台冠军歌曲。2008年4月5日-4月7日成功于香港红磡体育馆举行他首个个人演唱会。
第三篇:历史名人
历史名人
篇一:中国历史名人排行榜
篇二:中国古代历史名人
中国古代历史名人 春秋: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祖籍宋国夏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出生于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中国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了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了儒家经典《论语》。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战国:
屈原(约公元前前342—前278),名正则,字灵均,一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汉族,出生于东周战国时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在楚国另一个主张变法的政治家就是屈原。他创立了“楚辞”,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他主张对内举贤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后因遭贵族排挤,被流放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一举攻破楚国首都郢都,并在夷陵(今宜昌)焚烧楚先王陵墓。忧国忧民的屈原在汨罗江怀石自杀,端午节据说就是他的忌日。他写下许多不朽诗篇,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诗歌体裁楚辞。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人,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11
主要作品有《离骚》、《九章》、《九歌》等。他创造的“楚辞”,与《诗经》并称“风骚”二体,对后世诗歌产生深远影响。
秦朝:
秦始皇(公元前259—前210年),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秦王朝的始皇帝。后人称之为“千古一帝”。名政,姓赵氏,秦庄襄王之子,出生于赵国首都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汉族。公元前247年,秦王政13岁时即王位,因年幼朝政由太后和相邦吕不韦及嫪毐掌管。公元前238年(秦王政九年),秦始皇22岁时,在故都雍城举行了成人加冕仪式,正式登基,“亲理朝政”,除掉吕、嫪等人,重用李斯、尉缭,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了统一大业,建立起第一个以早期汉族为主体的强大秦汉多民族统一的封建大帝国——秦朝。定都咸阳。秦王政自认为自己的功劳胜过之前的三皇五帝,将大臣议定的尊号改为“皇帝”。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对中国和世界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秦始皇对中国的统一,做了许多前无古人的业绩,将影响较大的几项罗列如下:
1.统一文字,使其成为一个民族的基础,并延用至今;
2.废封国,立郡县,成为以后中国统一后管理的标准模式.历时数千年之久;
3.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在商业上大大便利国内交流.;
4.车同轨,道同距,修建秦直道大大便利国内交通;
5.焚书坑儒,客观来讲统一了思想,避免因为历史问题而导致国家分裂;但是毁掉的各国古籍使得中国相当部分古文化断层、古代史断代,这点确是遗憾;
6.修建灵渠,加强了对珠江流域的控制,并使该地区永远成为中国的版图;
7.修建长城,使其成为农业民族与游牧民族的天然分界,长城长期成为国界;
8.北击匈奴,夺回河套地区,并使该地区永远成为中国的版图。/ 11
汉朝:
汉太祖高皇帝刘邦,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伟大的开拓者之
一、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和指挥家。刘邦出身农家,为人豁达大度,不事生产。秦时因释放刑徒而亡匿芒砀山中。陈胜起事后不久,集合县中约3千子弟响应起义,攻占沛县等地,称沛公,不久投奔项梁。公元前206年十月,刘邦军进驻霸上,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刘邦废秦苛法,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鸿门宴后封为汉王,统治巴蜀地及汉中一带。楚汉战争前期,屡屡败北。但他知人善任,注意纳谏,能充分发挥部下的才能,又注意联合各地反对项羽的力量,终于反败为胜。击败西楚霸王项羽后,统一天下。公元前202年2月28,刘邦于定陶氾水之阳即皇帝位,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登基后一面消灭韩信、彭越、英布、臧荼等异姓诸侯王,又裂土分封九个同姓诸侯王。另一面建章立制并采用休养生息之宽松政策治理天下,让士兵复员归家,豁免其徭役,重农抑商,恢复残破的社会经济,稳定封建统治秩序。不仅安抚了人民,也促成了汉朝雍容大度的文化基础。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开放汉与匈奴之间的关市,以缓和双方的关系。高祖十二年,刘邦因讨伐英布叛乱,被流矢射中,其后病重不起,公元前195去世,庙号太祖,谥号高皇帝。毛泽东对刘邦的评价是“封建皇帝里边最厉害的一个”。
三国:
曹操,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汉族。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曹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 11
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尤工章草,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为“妙品”。
晋朝: 王羲之(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祖籍琅琊(今属山东临沂),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陶渊明(东晋诗人),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有《陶渊明集》。
南北朝:
祖冲之(公元429年4月20日-公元500年)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科学家。汉族人,字文远。生于刘宋文帝元嘉六年,卒于萧齐昏侯永元二年。祖父祖昌曾任刘宋的“大匠卿”,掌管土木工程;祖冲之的父亲也在朝中做官。祖冲之从小接受家庭环境的熏陶,学习家传的科学知识。青年时进入华林学省,从事学术活动。一生先后任过南徐州(今镇江市)从事史、公府参军、娄县(今昆山市东北)令、谒者仆射、长水校尉等官职。其主要贡献在数学、圆周率,天文历法和机械四方面。为中国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卓越的贡献。隋朝:/ 11
隋炀帝杨广(569年-618年4月11日),一名英,小字阿摐,华阴(今陕西华阴)人,隋文帝杨坚与文献皇后独孤伽罗次子,隋朝第二位皇帝。生于隋京师大兴,开皇元年(581年)立为晋王,开皇二十年(600年)十一月立为太子,仁寿四年(604年)七月继位。他在位期间修建大运河(开通永济渠、通济渠,加修邗沟、江南运河),营建东都迁都洛阳,开创科举制度,亲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因为滥用民力,造成天下大乱,直接导致了隋朝的覆亡。公元618年在江都被部下缢杀。唐朝谥炀皇帝,夏王窦建德谥闵皇帝,其孙杨侗谥为世祖明皇帝。《全隋诗》录存其诗40多首。唐朝:
唐太宗李世民,祖籍陇西成纪,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官居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先后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武德九年(公元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的兄长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不久被迫退位,李世民即位,年号贞观。李世民为帝之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以文治天下,并开疆拓土,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并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终于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公元649年7月10日(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唐太宗李世民因病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在位二十三年,庙号太宗,葬于昭陵。李世民爱好文学与书法,有墨宝传世。
武则天(公元624年-公元705年),名武曌,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东)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的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即位)、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为唐朝功臣武士彟次女,母亲杨氏。十四岁入后宫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赐号“武媚”,唐高宗时初为昭仪,后为皇后,尊号为天后,与唐高宗李治并称二圣,683年12月27
/ 11
篇三:中国历史名人
圣贤名号
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神农炎帝;中华蚕神——嫘祖;农耕文明开创者—后稷;文字文明开创者—仓颉;中华文明奠基人—黄帝炎帝夏禹;伟圣—王诩酒圣—杜康;法圣—商鞅;道圣—老子;儒圣—孔子;兵圣—孙武;商圣—范蠡;科圣—墨子、张衡;战神—白起;谋圣—张良;史圣—司马迁;木圣—公输盘(ban)(民间俗称鲁班,因为他是鲁国人)、马钧;医圣—张仲景;神医—华佗;武圣—关羽;智圣—诸葛亮;药王—孙思邈、李时珍;棋圣—黄龙士,吴清源(昭和棋圣),聂卫平;书圣—王羲之;草圣—张旭,怀素;茶圣—陆羽;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鬼—李贺;七绝圣手—王昌龄;诗豪—刘禹锡;诗魔—白居易;诗佛—王维;古代著名诗人:屈原、曹植、谢眺、王之涣、王昌龄、高适、岑参、李商隐、杜牧、苏轼、陆游;古代著名词人:李煜、柳永、周邦彦、晏殊、晏几道、秦观、李清照、辛弃疾、姜夔、陈亮、纳兰性德;古代文学家:庄周、孟子、曹操、陶渊明、刘义庆、施耐庵、罗贯中、吴承恩、曹雪芹、刘鹗;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古代著名戏曲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王实甫、高明、徐渭、汤显祖、洪升、孔尚任;古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智永、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黄庭坚、米芾、赵孟頫;画圣—吴道子;画神—张宏;伟人—孙中山;领袖—毛泽东;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元老—何子渊;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中国雷达之父—束星北。
近现代名人
中国两弹元勋—邓稼先;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詹天佑;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杰出科学家—沈括、宋应星、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茅以升;美术家:吴昌硕、齐白石、徐悲鸿、刘海粟、吴作人、王琦、华君武、朱宣咸、杨可扬、靳尚谊、刘开渠、吴冠中、陈逸飞、陈丹青、刘大为、吴长江。音乐家:聂耳、冼星海、阿柄、谷建芬、李劫夫、马思聪、贺绿汀、程懋筠等。文学家:梁启超、胡适、鲁迅、郭沫若、叶圣陶、茅盾、巴金、沈从文、金庸、钱钟书、铁凝、王蒙、邓友梅、林默涵、贺敬之、梁漱溟等。
另类的时代划分方式
炎黄纪。
一、铜石并用时代。部落联盟时代。神话传说时代。虞夏纪。
二、青铜器时代早期。分封制早期。陶唐氏,尧。有虞氏,舜。虞,采矿业。商周纪。
三、青铜器时代中期。分封制中期。齐楚纪。
四、青铜器时代晚期,开始进入铁器时代。分封制晚期,开始进入帝制时代。尊王攘夷,田单复齐。秦汉纪。
五、铁器时代。帝制时代。大一统,书同文,史记、汉书、造纸术。魏晋纪。
六、亢龙有悔,黄巾起义,三国两晋,五胡乱华。十六国走马,南北朝并立。隋唐纪。
七、凤凰涅槃,盛世隋唐。隋文科举,大乘玄奘。天可汗,遣唐使。节度使,儿皇帝。宋元纪。
八、天下一家,地狱天堂。文明臻极,野蛮大成。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华夏之殇无尽痛,上帝之鞭惊启蒙。明清纪。
九、黄粱石头,南柯红楼。千载遗梦,百年屈辱。金粉帝国,千百毒瘤。极权桎梏瓜藤狱,十万成就皆嫁衣。共和纪。
十、太平天国,洋务运动。甲午辛亥,北伐长征。民国共和,抗战翻身。此方式简约而不简单。三五百年一纪,具体年月可用多种划分方式,让各朝代有机结合,使人耳目一新。
第四篇:历史名人孔子
历史名人孔子
一、导入
(多媒体显示)播放录像:关于山东曲阜孔庙的介绍
(教师过渡,引入主题):两千多年来,不知有多少人尊奉他,其中包括历代封建统治者。孔子死时只有三间小屋,经历朝历代的扩建,成了拥有466间房的浩大的孔庙,孔庙的主殿或者说正殿称大成殿,规模、气势真可以与皇帝的金銮殿相媲美。但是,历史上也有不少孔子的反对者,激烈到要“打倒孔家店”,孔子身后留下的是是非非,该如何评价?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孔子,了解他的经历与主张。
二、生平经历PPT 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师:PPT1.名丘,字仲尼的来历:三字经有云:复娶颜氏徵在。祷於尼山。生孔子。故名仲尼。其生之时。有麟吐玉书於阙里。其文云。水精之子。继衰周而为素王。孔子名字的由来: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的祖先本是殷商后裔。孔子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因为他的祖先是贵族,再远一点还是殷代贵族的后代。孔子也经常以自己是贵族的后代为荣,甚至临死的时候,还念念不忘自己是殷人的后代。其身世对他的思想形成有着重大的影响。
我国古人有的以祖先的“字”为姓,如鲁公子牙字叔,他的孙子就叫叔得臣。孔子也是近这种方式为姓的。故姓孔。为什么人们叫孔子为“孔老二”呢?原来,孔子的父亲叔梁纥,是鲁国的一个将军,他原有九个女儿和一个儿子。这仅有的一个儿子是个瘸子。在当时男尊女卑的情况下,叔梁纥当然很不满意。于是,他就和妻子一起到曲阜东南的尼丘山求天神另赐一子。后来,果然又生下了孔子,叔梁纥以为这是在尼丘山上求来的,就给他取名为孔丘,字仲尼。“仲”字是排行,表示“第二”的意思,因为孔子是叔梁纥的第二个儿子,所以人们又叫孔子为“孔老二”。相传,颜征在生孔子的时候,就听得天空一阵鼓乐齐鸣,不多时,就见从空中飞来一只玉麒麟。口衔玉帛,玉帛上写道:“天遣奎星下凡,以振兴于周。”稍倾,玉麒麟腾云而去。孔子出生以后,相貌丑陋,头顶如反盂,中间低四周高。面有“七露”:眼露筋、鼻露孔、耳露轮、嘴露齿。因为眼、耳、鼻都是双露,所以称“七露”。颜征在以为是怪物,就将他弃于山洞中。这时,来了一只老虎为他哺乳。暑天,山洞中闷热,又飞来了一只老鹰用翅膀为他扇风。后来,母亲才将他抱走。所为孔子有“凤生虎养鹰打扇”之说。)孔子三岁时候,叔梁纥病逝,之后,孔子的家境相当贫寒。
PPT孔子极为聪明好学,二十岁时候,就已经非常渊博,被当时人称赞为“博学好礼”。同时,鲜为人知的是孔子继承了父亲叔梁纥的英勇,身高九尺三寸(今1.9米以上),膂力过人,远非后世某些人认为的文弱书生的形象。并且,孔子酒量超凡,据说从来没有喝醉过。但孔子从不以武勇和酒量等为豪。
孔子青年时代曾做过“委吏”(管理仓库的小官)、“乘田”(管理牧场的小官),事无大小,均能做到近乎完美。由于孔子超凡的能力和学识,很快得到不断提拔。到孔子五十一岁的时候,被任命为中都宰(相当于现在的市长),政绩非常显著;一年后升任司空(相当于现在的建设部长),后又升任大司寇(相当于今天的公安局部局部长兼检查部长兼职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五十六岁时,又升任代理宰相,兼管外交事务(由于孔子升迁过快,不符合当时官员晋升标准,因此为代理宰相)。孔子执政仅三个月,鲁国内政外交等各个方面就均大有起色,国家实力大增,百姓安居乐业,各守礼法,社会秩序非常好(史书上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奸佞之人和刁民纷纷出逃;同时,孔子还通过外交手段,逼迫齐国将在战争中侵略鲁国的大片领地还给了鲁国。孔子杰出的执政能力让齐国倍感威胁,于是设置送鲁哀公美女良马从而让鲁国国君沉溺与酒色中这样卑鄙的计谋,以此挤走道德至圣的孔子。孔子离开鲁国后周游列国,虽然大多数时候都受到了国君的礼遇,但由于孔子坚持的政治理想与当时急功近利的“霸道”不相符合,历经十四载不得重用。于是孔子与公元前484年六十八岁时返回鲁国。由于种种原因,孔子在政治上没有过大的作为,但在治理鲁国的三个月中,足可见孔子无愧于杰出政治家的称号。
政治上的不得意,使孔子的可将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教育事业上,孔子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游列国;最终返回鲁国,专心执教。孔子打破了教育垄断,开创了私学先驱。孔子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72,其中有很多皆为各国高官栋梁。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他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尊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一。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它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三、孔子的课堂(一)、自由
在儒家经典《中庸》开篇就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也就是说,所谓的教育就是要遵从人的个性,尊重每个个体的个性,让教育保证他们能够“率性”成长。
孔子在教育教学中的“自由”体现在几个方面:
1、自由的授课地点:时时处处皆课堂
现在的教学,包括大中小学,主要是在课堂上、实验室里。孔子上课则不然,除了常用的杏坛之外,其他地方也处处皆可成为课堂。弟子们随孔子周游列国,课堂也就设在了风尘仆仆的路上。就算被困在陈蔡之间,上顿不接下顿,随时有性命之忧的时候,他还给弟子们上课:“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在不同的地方,结合他们的生活现状进行教育,最早体现了“生活即教育”的观念。
2、自由的课堂气氛:活跃到老师、学生“吵”起来
孔子上课,主要采用师生问答、讨论,很多时候学生比老师说得都多,气氛很轻松。这种课堂气氛,让今天看惯了满堂灌的学生无比艳羡。孔子的课堂气氛自由活跃,甚至到了老师和学生可以吵起来的地步,学生直接批评老师迂腐,而老师则骂学生粗野。子路问老师:“如果卫君让老师您治理国政,您将先做什么呢?”孔子说:“那一定是先正名分吧!”子路说:“老师的迂腐竟然到了这种程度!那名分有什么可正的?”孔子说“好粗野啊!子由!君子对于他不了解的事情,就不应该发表意见。”好家伙,你看这气氛!换了今天的有些老师,也会被这当众顶嘴的学生气得打颤的。
3、自由的师生问答:真正的因材施教
师生之间的问答非常自由,学生问同样的问题,老师可以给出各种不同的答案。这要放在今天,学生们就会彻底晕菜了:老师,考试的时候我们该写哪个才对啊?孔子对每个学生给出的不同答案,不是随着心情来,想起什么算什么,而是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回答,这便是真正的“因材施教”。子路问孔子:“听到了就要去做吗?”孔子说:“你的爸爸哥哥都在,要先去请教他们,怎么能听到就做呢?”后来冉有也问:“听到了就要去做吗?”孔子说:“听到了就要去做。”公西华被搞糊涂了,就问孔子:“同样的问题,您老人家为什么给他们两个不同的答案呢?”孔子说:“冉有做事总是退缩,所以鼓励他;子路胆大莽撞,所以约束他。”这种思想,就是因材施教,而不是一刀切。
4、自由的授课内容:综合课程教学
孔子上课,没有进行科目的细致切分,学生可以向孔子提各种问题,孔子就顺着学生的问题开讲。子路喜欢问作战的事儿,子张喜欢问当官(干禄)的事儿,还有一些学生喜欢问历史、伦理的事儿,孔子都一一作答,并顺势利导。站在今天的角度看,这就是早期的“综合课程”教学,教育教学不分科,培养学生的综合逻辑思维能力。
5、自由的评价方式:多元评价 孔子对学生的评价,没有通过标准化的考试进行,而是在授课过程中,在进行问答时,就进行即兴口头表扬或批评。他对好学生不吝表扬,如他对颜回赞不绝口:“贤哉,回也”。他对学生不好的表现,也及时提出批评。他批评最厉害的是宰我。宰我白天睡觉(不知道是课间休息还是老师讲课时就睡),孔子竟然直接骂上啦:“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朽也”。通过平时自由、灵活的评价,孔子的学生不但评出了优秀,还分出了具体的类别: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自由的授课地点、自由的课堂气氛、自由的师生问答、自由的授课内容、自由的评价方式,这五个自由使教育没有僵硬死板的框框套住,让教育成为真正的教育,最终服务真正的育人:让人自由发展,从而全面发展。反观今天的学校教育,德智体美本来四足并立,最后成了智育一家独大,智育一家也营养不良,更多的是知识的灌输,重点落在了获取什么知识,而不是如何获取知识。人的自由发展,会让人产生自由思想。
孔子作为儒家的创始人,力主恢复礼乐,提倡仁爱,那还允许学生有自由思想吗?答案是肯定的。他要求学生自由思考,不能对老师的观点无条件接受。他曾经这样评价颜回:“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可见,孔子认为,老师讲课时,从来不提反对意见,也没有疑问,就是一个蠢蛋,而不是一个好学生。所以,他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举一反三,而不是老师说一就学习个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就是启发式教学的起源。
(二)、孔子最得意的弟子 1.孔子的得意弟子
说起孔子的弟子,一般会想起颜回、子贡、子路和子夏,他们都是“孔门十哲”里的,这几个当中,孔子最满意的是颜回,批评最多的是子路,最富有的最有政治成就的是子贡,而在传授儒家之道方面,子夏则是一个佼佼者。子夏比孔子少四十四岁,孔子去世后,弟子们云散,子夏到了河西,继承老师的衣钵,继续讲学。子夏虽然不能像孔子那样成为圣人,然而,他在教学育人上的成就,丝毫不亚于孔子。他在魏国,受到魏文侯的礼遇,被尊为大师级别人物,子夏的弟子都是魏国的栋梁,田子方、段干木、吴起,这些魏国的文臣武将,都拜子夏为师,尤其是吴起,是战国初期最优秀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走到哪个国家,哪个国家就变富强,其才华和成就,在当时无人可比。对于儒家而言,子夏似乎有点离经叛道,跟其老师孔子不同,他不太关心复兴周礼,而是关注现实政治和法治,因此有人把子夏列入法家人物。子夏对于读书的目的性,也是很明确的,著名的“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就是他说的。子夏有时候也不怎么给孔子面子,孔子和他在一起的时候,往往觉得不太开心,为什么?因为子夏为人直率,说话没有遮拦,在老师面前也如此。
2.颜回为什么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
孔子的所有弟子中,他最喜欢的自然是颜回。颜回何以成为他的得意弟子?从《论语》里关于颜回的记载,我们可以做个小小的分析。
首先,颜回是个聪明而勤奋的学生。聪明人一般都会受到老师喜欢,自古皆然。孔子曾经赞扬子贡,说他是“告诸往而知来者”的聪明人。但孔子问子贡他和颜回谁更强十,子贡自称不如,说颜回是闻一以知十,而自己不过闻一以知二。孔子听了也说,我赞成你说比不上他。侧面反映了颜回的聪明。颜回的聪明不仅是天资问题,而且因为他非常勤奋。在颜回英年早逝之后,孔子谈论他时,还惋惜的说,可惜他死太早了,我只看到他不断的进步,没有见过他停滞不前。在和季康子等人谈论时,孔子也屡屡说起颜回的好学。
但聪明的学生在老师眼中,往往也是非常危险的人。青出于蓝尚且不论,恃才傲物的人古今都有,比如三国之杨修,玩弄知识是非常危险的。但颜回并不骄傲。他尊敬老师,恪守学问之道。在尊敬老师方面,孔子都感到惊异。孔子曾经说,我整天给颜回讲学,他从来没提出过什么不同的意见,像个愚笨的人。但观察他私下和别人谈论,才发现他对我的见解发挥得很好。这种尊重老师,不轻易从知识上当面辩驳老师的做法,大概在颜回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但颜回之所以尊重老师,是他佩服老师的学问。他曾经感慨道:
老师的思想和学问,我抬头仰望它,愈望愈觉得高,我研究它,愈钻愈觉得深。看见它好像在前,一忽儿却又好像在后面去了。老师善于循序渐进地诱导我,用文献典籍丰富我的知识,用礼节约束我的行为,使我想停止学习也不能。我已经用尽了自己的才力,它好像仍然矗立在我的前面。虽然想攀登上去,却感到没有路可上去。这无疑是对孔子学问、教学的最高赞美了,这种发自内心的赞美,自然赢得了孔子的由衷喜爱。所以孔子说,颜回对我的话是无所不喜欢。并且有点遗憾的说,颜回非助我者也。但一个老师,能够找到在学问上“狂热”追随自己的人,无疑是一件幸事。
在恪守学问之道上,《论语》记载了这么几件事。首先,颜回谈论自己的志向时,明确表示,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这种谦虚的态度,使他远离了聪明带来的危险。孔子在和鲁哀公谈论学生中谁好时,赞扬颜回不把怒气发泄到别人身上,不犯同样的错误(不迁怒,不贰过)。那时颜回已经死了。孔子还把颜回和其他弟子比较,说他的思想能够长期不离开仁德,而其他弟子只能短时间想到仁德。颜回曾经问孔子什么是仁德,引出了孔子那段经典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回点头道:“弟子即使不才,也要照先生的话切实去做。”
颜回之所以受到孔子喜欢,其中可能含有孔子爱怜的成分。颜回一生学问虽高,但并无政治成就。孔子说颜回贤德,所谓“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其中显示出的不仅仅是颜回的贤德,而且有他的穷困。孔子因此愤愤不平的说,颜回的道德和学问都差不多了吧,可他却那么贫穷!颜回也曾经向孔子问怎样治理国家(问为邦),表现了他有意在政治领域一展才华的抱负。谁知天不予人,竟让他英年早逝!孔子回忆起来,自然充满了悲痛和爱怜之意。
但是这些都不是孔子喜欢颜回的最重要原因。实际上,孔子真正喜欢颜回,是因为他从颜回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同样,颜回也是比照老师而行事的。
颜回大概也知道自己和老师不仅是师生关系,更是知音关系。孔子出游列国时被囚禁在匡地,颜回落后了,后来赶到时,孔子不无欣慰与忧虑的说,我以为你死了呢。颜回既安慰孔子又尊敬道,老师还活着,我怎么敢死呢?
在颜回死后,孔子表达了自己最沉痛的哀思。《论语》记载道:“颜渊(即颜回)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孔子说,我不为这个人悲伤,还为谁悲伤呢?在安葬颜回时,孔子又以一个知音的角色出现了。颜回的父亲和孔子的弟子都想以较富贵的礼节安葬颜回。但孔子不同意,因为按照礼节,他和颜回都恪守的礼节,这是不可以的。最终孔子的弟子依然以厚礼埋葬了颜回。孔子心知这违背了礼节,于是说,颜回把我看成父亲,我却不得把颜回看成儿子,这不是我的本意啊。当年孔子的儿子孔鲤死时,也是薄葬的。说明孔子并不以不厚葬为无礼。而弟子的行为恰好违背了他的意思。假如颜回还活着,一定会反对这种行为。
在那个百家争鸣的时代,孔子和颜回从德行上给我们做出了师生的最好榜样。如今,我们惟有心向往之……
四、孔子的思想主张
(一)孔子眼中的仁
孔子,一位被称为“圣人”的老者,他的诸多语言流传至今不衰,他的博大思想影响举世无双。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而“仁”则是它整个思想的精髓。在《论语》中,“仁”字的出现达一百多次,这说明“仁”在孔子的思想中所占有的地位。那么孔子所谓的“仁”究竟是什么呢。
《论语》中有这样一段话: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孔子认为,做人处事能符合庄重、宽大、诚实、勤快、慈惠这五点要求,就是行仁了。庄重就不会招来侮辱,宽容豁达就会得到众人支持,诚实就会受到任用,勤快就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用,慈惠就能够领导别人。这样看来,“仁”其实讲的就是一种豁达、爱人、自尊、自强,同时又胸怀宽广格局博大的人生境界,是一种正直而由不是灵动的人生观。
(二)孔子眼中的义
孔子《论语》里头多次提到了义,“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但他的安贫乐道并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贵,只求维护道,这并不符合历史事实。孔子也曾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孔子认为,义是体现仁爱精神的,不仁不义的事情,我们不应该干,在一般情况下,说假话就是不义,但在特珠情况下,如果说假话为了救人,是义还是不义呢?也就是说,如果面临不同的事情,义的表现,还是一成不变的吗?
(三)孔子眼中的礼
礼最初是人们在彼此交往中形成的一系列的规范。礼是有不同的层次的,有的礼是人类最一般的礼,人类最基本的规范,比如说我们人与人之间平常交往的时候要遵守一些最基本的规范,比如见到老人要表现出一种尊老的礼,在公共汽车见到老人要向老人让座,这是一种礼,见到残疾人的时候,见到病人的时候,要对病人表现出一种关心,从神态上,从语言上,从行为上表现出对病人的一种爱护,关心。这都是礼。这是社会文明的一种表现,这种规范在我们远古时期就已经形成了。
在人们印象中孔子是深谙“中庸之道”的。他做事不左不右不偏不倚。因此有人认为孔子一定是一个很圆滑的老好人,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孔子几乎在用一生的时间坚定的做着一件事,那就是推行“周礼”。因此人们一提起中国就会想到是礼仪之邦。一提起礼,就会想到孔子。孔子一举一动都讲究礼,很注重礼的形式,甚至于坐一张板凳、吃一块肉、挟一筷子菜都要讲究礼.孔子他很注重礼,他希望这个礼不能光停留在这个表面的形式,光表面上人们的语言,人们的眼神,人们的表情,人们的动作来遵循礼,不能光是表面的,不能停留在表面形式上玩儿花架子,不能这样。礼应该真诚地表达人们的情感,所以孔子说过这种话:“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什么意思?就是仁就是仁义道德的仁,人要没有真正仁的情感,没有真正爱人的情感,你搞这些礼仪活动有什么用呢?那么你如果没有这种真正爱人的情感,你即使演奏音乐,演奏音乐也是为了创造一种和谐的气氛,衬托一种和谐的气氛,你演奏音乐又有什么用呢?你如果没有真正的爱人的情感,你搞礼乐活动有什么用呢?这些表面的礼仪,规章,礼仪规范有什么用呢,这些东西是要表达人的情感,你要不仁,没有爱人之心,你这些礼仪求动没用了,没有生命力了。
“周礼”,因此人们一提起中国就会想到礼仪之邦,他们到底批判的是孔子“礼”的哪一方面呢?孔子所遵循的“礼”与传统的“礼”是一回事吗?
(四)孔子眼中的孝
介绍: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关于孝的故事。我们可能听说过王祥卧冰的故事。晋朝时期王祥的母亲病了,想吃鱼。王祥就蹲在冰面上,用体温融化冰块。然后捕鱼给母亲吃。南宋著名的词人陆游也是一个例子。因为他的母亲不喜欢唐婉,虽然陆游和妻子唐婉的感情很好,但他却为了孝顺母亲忍痛休妻。从而给后世留下了那首著名的伤感词作《钗头凤》。陆游和王祥的所作所为都是出于孝心。但这是真正的孝吗?春秋时期的孔子在《论语》里也多次提到了孝。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就是说父母健在的时候,观察他的志向,父母去世了,就要观察他的行为,三年不更改父母的为人之道,那么他的行为就能算是孝了。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则以喜,一则以忧。”就是说父母的年纪是不可以不知道的事情,我们一来对他们的寿命感到喜悦,一来又时时刻刻为他们的衰老而担忧。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就是说父母在的时候,不要出门远游,如果非得要远游在话,就要有一定的方向。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以为孝乎。”是说,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孝之难就在于孝敬父母的时候的脸色一定要和颜悦色。有好的食物,要首先拿来孝敬父母。
五、传世名言 1.不学礼,无以立。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7.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8.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9.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第五篇:姜堰市历史名人
姜堰市历史名人:
姜堰自古人文荟萃,叶甸仓场为汉朝吴王刘濞粮仓所在;宋朝岳飞、文天祥抗金均曾驻足姜堰;明朝抗倭名次唐顺之在姜抗倭直到病逝;哲学家、“泰州学派”创始人之一王栋长期在姜讲学,其授课处“王公祠”已作文物保存;明代著名山水画家唐志契、其弟唐志尹、侄唐日艮均工中国画,时称“三唐”;清朝棋圣、围棋国手黄龙士引领清代围棋走向封建时代最高峰;贡生卢福保曾任台湾道台兼学政;刘荣庆、刘国庆兄弟同为武状元,时称“熙朝盛事,旷古未闻”;现代艺术大师梅兰芳祖居张沐镇,曾数次回乡访祖;现代学者、诗人、书法家高二适由毛泽东主席倡导,与郭沫若展开“兰亭论辩”,传为历史佳话。姜堰在外的名人、能人众多,据初步统计,截止2002年底,姜堰籍在外的副教授以上的专家学者200多人,县处级以上干部600多人,县处级以上干部600多人,在京的少将军官5人。姜堰是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城市,有着特殊的人文资源,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对中国的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作出特殊的贡献。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红十四军在蒋垛镇建立苏中第一个苏维埃政权。抗战时期,陈毅曾驻足姜堰曲江楼,运筹黄桥决战。原隶属姜堰市的白马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三野”渡江指挥部和中国人民海军诞生地。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江泽民同志的姐姐江泽芬、现任党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的妹妹都是我们姜堰人,对家乡的发展极为关心。
姜堰旅游简介
姜堰,古称“三水”,地处江苏中部、江淮之间,系江水、海水、淮水交汇之处。
姜堰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自然生态得天独厚,名人民俗富于特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以溱湖湿地、河横生态为代表的“绿色旅游”声名远播,以蒋垛苏维埃纪念馆为代表的“红色旅游”永恒经典,以溱潼古镇、会船民俗为代表的历史民俗风情独特,吸引着各地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一、主要景点:
溱湖国家湿地公园
溱湖国家湿地公园,系由国家林业局批准设立的江苏首家、全国第二家国家级湿地公园,国家AAAA级景区。地处泰州市东北部,是著名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的故乡。景区东临宁盐一级公路,南接328国道和溱湖大道,宁靖盐高速公路在景区内留有互通口,已建成通车的宁启铁路火车站距园区仅 3.8KM。景区至扬州72KM,至南通80KM,至南京110KM,至上海200KM,车程均在3小时以内。
景区规划面积26平方公里,湖水如歌,绿岛如诗,蒲草丰茂,野凫绕船,空气清新可饮,自然人文契合,系典型的以半自然农耕湿地为特色的郊野型湿地公园。经过开发和利用,现已形成以溱湖为主体的水环境景区,以“中国麋鹿故乡园”为品牌的湿地生态景区,以溱湖地热资源开发形成的温泉休闲度假区以及以中国姜堰.溱潼会船节为代表的湿地文化景区。
以“水、湿地、生态”为内涵,溱湖孕育了其湖幽水静、林奇兽异、民风浓郁的自然风光:
“水乡明珠”溱湖:溱湖又名喜鹊湖,形似玉佩,面积约2.1平方公里。登高而望,从四面八方通达湖区的主要河流有九条,形成“九龙朝阙”的奇异景观。溱湖湖面开阔,水清流洁,盛产鱼虾、菱藕、水瓜、螺贝等绿色食品,以溱湖水产制作的“溱湖八鲜”菜系,味道鲜美,深受中外游客的喜爱。湖东湿地生态园:湖东湿地生态核心景观区,林木葱葱,芦苇飘飘,荷叶田田,园内现有各类湿生植物153种,野生动物97种(包括丹顶鹤、扬子鳄、麋鹿等珍稀物种),系生物多样性比较集中和侯鸟大量聚集的地带,被列为中国野生动物科普教育基地和省环保教育基地。园区共分为“科普教育区、湿地精品区、农业观光区、湿地动物区(含麋鹿故乡园)以及渔事活动区”五大区域。
麋鹿,因其角似鹿、面似马、身似驴、蹄似牛,俗称“四不象”。据《麋鹿生境考察》记载,溱湖地区就是麋鹿的故乡。与此相印证的是,从这一地区出土的麋鹿化石最多。在全国也最为典型,泰州市博物馆珍藏的国内唯一一具完好的麋鹿化石标本便由此出土。由于种种原因,麋鹿野生种群已在一千年前绝迹,直到20世纪80年代,在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等国际组织的倡议和帮助下,这些流落海外的国宝级珍稀动物才万里迢迢从英国返回故园,在它们远祖生活过的溱湖边重新开始繁衍。
温泉休闲度假区:溱湖湿地公园蕴含着丰富的地热资源,开发的“三元温泉”,出水温度超过42℃;水质清澈透明,富含多种对身体有益的元素,具有具有采暖、洗浴、医疗保健等多种功效。临湖而建的喜鹊湖度假村,常年绿水清幽,鸟语花香,无污染、无噪音,空气清新,系里下河地区难得的“天然氧吧”。
中国·溱潼会船节:溱潼会船是溱湖地区独有的民俗活动。相传南宋时期,岳飞义军与金兵激战十里溱湖,金兵大败,而义军亦伤亡惨重。当地百姓为祭奠阵亡将士,便于每年清明节的第二天撑船前来祭扫,长期沿习遂演绎成中国姜堰·溱潼会船节。2002年国家旅游总局将其列为中国十大民俗文化节庆之一。
会船当天,四乡八镇数百船只云集溱湖,观众游客在十万人以上。待到一声号响,千篙挥动,百舸争流,溱湖水面浪花四起,溱湖两岸呼声如潮;贡船、花船、拐妇船应有尽有,秧歌、社戏、舞龙灯各领风骚,那恢宏壮观的场面堪称民俗文化之大观、水乡风情之博览,被海内外人士盛赞为“天下会船数溱潼”。
2、千年古镇溱潼
“莫道江南花似锦,溱潼水国胜江南。”千年古镇溱潼,位于溱湖国家湿地公园北侧,系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两千年的悠远历史,两千年的文化底蕴,构成了里下河地区小镇的独特风貌。传统的建筑格局、特有的人文景观、纯朴的民俗风情,令人神往、令人流连。昔时曾有东观归渔、南寺书楼、西院庭槐、北村禅院、板桥秋月、堤柳春莺、花影清皋、禅房修竹等八景点缀;时至今日,小桥流水、深巷幽居、老井当院等古风遗韵仍可观见。目前对外开放的景点主要有东观归渔、院士旧居、山茶院、风情馆、契约馆、绿院垂槐、婚俗馆、水龙局、水云楼、得胜楼、附马亭等景点。
3、“全球生态500佳”河横
紧邻溱湖国家湿地公园的河横生态园,1990年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生态环境“全球500佳”荣誉称号;2003年被江苏省命名为“江苏河横生态科技园区”;十多个产品获准使用绿色食品商标,被誉为“绿色食品工厂”。近年来,随着生态旅游、“农家乐”等旅游产品的推广,河横生态农业观光项目受到越来越多长三角地区游客的青睐。园内现有百年牡丹、500亩葡萄观光园、蝴蝶兰种植基地以及灰天鹅养殖场等景观设施。
4、溱湖农业湿地生态园
溱湖湿地农业生态园,占地300余亩。以沈马公路为分界,以南是餐饮、休闲、商务、生活区,以北为旅游观光、采摘、生产示范区。目前已基本建成路北示范区。该区占地200余亩,总投资约38000万元人民币,建有连栋温室27000平方米,各类钢架大棚约6万平方米,主要包括农业技术及其高效农业作物示范种植推广展示区,农业种植艺术展示区,地方农副产品展销区,高效有机果蔬农产品种植示范区,游客采摘区,工厂化育苗培植展示区,花卉种植生产区,于2008年国庆节期间开始对外接待游客。
5、高二适纪念馆
高二适纪念馆始建于1997年,位于姜堰市人民公园内,于2001年2月18日对外开放。馆区占地面积1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为市文物保护单位。
馆内藏品丰富,主体孤桐堂展馆现藏高二适先生遗墨、批注书籍以及相关珍贵文物600余件,均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学术价值。其中浙江湖州费在山先生捐献的高二适手稿长卷《柳河东集·讲疏》、惊世之作《题怀素自叙帖》、颠峰之作《南都贴》、章士钊致高二适诗稿以及郭沫若、沈尹默等关于《兰亭序》真伪观点的手迹弥足珍贵。
高二适先生1903年2月18日出生于姜堰市兴泰镇小甸址村,1977年3月15日病逝于南京。高二适纪念馆馆藏体现了高二适先生学术思想、人格魅力、书法成就以及国学造诣,成为集中收藏和研究高二适遗墨、遗作的重要场所,也是我市对外开放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
二、宾馆酒店
喜鹊湖度假村——四星级标准酒店,位于溱湖国家湿地公园内。占地面积50多亩,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由餐厅、会所、客房、别墅四部分组成。其中,餐厅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包括华贵典雅的宴会大厅以及豪华新颖的大小包房20间,可容纳400多人同时就餐。在这里,您既可以品尝地道的“溱湖八鲜”,又可以享用鲍鱼、鱼翅、燕窝等高档菜肴;客房建筑面积3700多平方米,包括套房和标房61间、单人房17间以及风格各异的别墅8套,设施齐全,温馨舒适。酒店内设大中小会议室、西餐厅、网球场、KTV以及棋牌室等相关设施,是您商务会议、休闲度假的首选之地,刚刚结束的“保护湿地,应对气候变化”国际研讨会暨长江中下游湿地网络2008年会便在此成功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