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美术教学反思——正确对待美术作业
在美术课上每个班总有那么几位学生端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他们不作美术作业,个个垂头丧气,当与我的目光相遇时,忐忑不安的心情,更使他们加深了对美术课的厌恶.我也尝试过惩罚他们,却破坏了美术课轻松,愉快的氛围.当我翻开他们的美术作业,映入眼帘的是由几条简单线条组成的画,我常常在想,难道真的是他们懒惰和美术能力差吗
首先,应该对学生创作的美术作业有个贴切的认识:其实每一幅作品都凝聚着孩子们的心血,都蕴含着丰富的内容,作为美术教师应该用欣赏者的眼光来看待学生,体现出人文关怀的精神.其实孩子因家庭,社会环境及自身的遗传因素,都会产生不同的个性差异.在知识的理解与行为表现及操作中会参差不齐.比如画拔河,学生能正确画出人在拔河时的结构与动作关系,并能扩展成一组人就是很有创造力的作业.因此在批改作业时放弃“一刀切”的武断做法,而是进行了人性化的尝试.其次,对于学生创作的美术作业我们不能只注重作品所呈现的专业性美感.我们应该注重作业深层所蕴含的因素—学生.一个人的成功与否,不能只用与别人的成功和取得的成绩进行横向的比较来判断,而应看自身的纵向发展,因此我在批改学生作品时,特别留心几个以往美术成绩“不及格”的学生,及时发现他们的进步及时鼓励他们继续努力,鼓励他们的方式我采取了分层实施:当发现他们进步时,我采取单独与学生谈心的方式表扬他的进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当他逐渐对美术课产生浓厚的兴趣,作业的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时,我就进一步对他所取得的进步采用全班公开化地表扬,对他的努力进行赞赏,为他的进步表示高兴.在另一方面对于美术能力比较强的学生,也应该注重他们能力的发展与提高,鼓励学生不断地探索表现美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避免绘画惰性的产生,并鼓励他们多参加比赛锻炼自己.用发展的方式评价学生的作品体现人文关怀,还应体现在课堂中学生创作美术作业时,教师用学生美的法则,规律(均衡,比例,节奏,参差,和谐,多样统一等)加以引导,让学生们共同探讨找出作品中出现的问题,并让其自己断续完成作品,这样会让他们的作品更加完美,精益求精.美术组
曾梅芳
第二篇:浅谈如何正确对待学生的美术作业
浅谈如何正确对待学生的美术作业
上街中心小学赵燕翔
【摘要】美术作业的设计、指导和评价是美术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布置作业的目的在于巩固和消化所学的知识,并使之转化为技能和技巧,同时对发展学生智力和创造才能也具有重要意义。学生的作业也是检验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每一位美术教师都应做好课前的作业设计、课中的作业辅导以及科学的课后作业评改,真正把美术教学工作落到实处。
【关键词】层次性面向全体科学有效
美术新课程标准提出:“通过学习美术,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以及美术的实践能力,达到能用美术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完善人格。”这段话对美术课的意义和目的有明确的说明。学生的美术作业是美术课堂的教学效果最直接的反映,紧密联系着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联系着教学目标和教学评价,是美术教学课堂中尤为重要的环节。它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勤于实践、积极动手的意识也是十分有效的。这就要求我们奋战在教育第一线的全体美术教师在课前作业设计与布置、课中美术作业辅导以及课后美术作业批改与评价中通过各种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来帮助他们完成美术学习任务,提高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从而提高美术作业的质量。
一、作业设计应突出层次性
每一名学生都是一独立的个体,他们之间都存在着差异和多样性,这就造成他们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效率的高低与快慢。课堂上要积极创设各种情境,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要运用情感手段发掘教材中美的因素,寓美于情,以情育美,而不是照本宣科。枯燥无味的教学难以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容易让他们产生厌学情绪。因此,要想尽一切办法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把这种欲望和主动意识转化成较为持久的情感态度,做到因材施教,突出层次性,使之学有所得、学有所乐。
在教学小学美术第十册《趣味文字》一课时,根据各班学生的差异,我将美术作业设计成三种不同的形式:
一、欣赏教科书与老师提供的精美变体美术字作品,根据变体美术字的设计方法与类别尝试设计一个趣味文字,内容不做限定。
二、老师给出一组变形美术字作品,并提问:你认为这组文字的设计的方法是最完美的吗?如果你有更好的看法和建议,请你们进行大胆表现创意设计吧。
三、根据用本课所学的设计方法,设计创作一个精美的批示牌,可运用多种手法进行装饰,并告诉大家你的设计是如何达到实用和美观相结合的。这样把作业要求分为不同的难易程度,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整个课堂中学生们沉浸在设计制作的乐趣中,并通过自己动手,合作交流,丰富了教材内容的呈现形式,他们的作品都体现出自己独有的创意,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得到锻炼并从中体会到成功的乐趣。这样的作业设计既体现了新课改关注学生个体发展,又满足不同学生学习需求,是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的有效体现。
二、作业辅导应科学、有效
美术课上,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状况:有些教师往往只注重课的讲授,而忽视对学生作业的辅导,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抱怨画不来,整节课都无从下笔,要不就是草草了事,随便画一些简单的线条与造型,程式化的上些颜色,认为只要有作业交差就成,大大降低了作业质量。画画本来是一件很有趣、很美好的事,可最后竟然成了孩子们的负担,这样一来便扼杀了学生的绘画热情,更谈不上对画画感兴趣了。因此美术作业的辅导应科学、有效。
1、直观演示,以形象的示范辅导让学生理解美术知识和技法
在教学三年级美术《各种各样的树》一课中,我原以为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对各种树的形象有一个鲜明印象积累,无需对树干、树枝和树叶做过多绘画方法讲解示范。所以我要求学生画出自己平时经常画的树的造型,结果他们画出来的树造型简单,大都只画出了树干和树冠。我大失所望,觉得这种水平相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没发挥出他们应有的能力,意识到要画出形态各异的树枝和树叶等细节还是需要教师的示范。因此,我马上改变教学方法,当堂示范辅导,画了一棵深入细致的树,并引导大家共同分析了树的结构特点,学生们一下子理解了要画好一棵树光有简单的树干和树冠以及单调的色彩是远远不够的,树干必须要画出有曲直变化、树枝还要做到有前后穿插、树叶应该要有大小变化、不同品种的树的各个部分都有自己的不同特征等等,这样才能画出千变万化的树造型。在我的示范辅导下,学生的作业有了明显的进步,把他们的绘画能力发挥到了极至。
2、及时鼓励,树立信心,激发学生对作业的热情
在辅导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耐心细致。每一幅作品都凝聚着孩子们的心血,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作业中的优点,用欣赏者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美术作品,即使在你透彻的讲解乃至示范后,仍有学生的作业不尽人意,都切记不能一味地训斥,否则易使他们丧失兴趣,甚至会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哪怕是一根优美的线条或者是一块漂亮的色彩,都能成为教师表扬鼓励他们的依据。适当地夸大学生作业中的优点,表现出教师对他们的赏识,能够有效树立他们的学习信心,避免学生产生厌学或畏难情绪,再加以诱导激发学习热情,在一定时间的实践与训练过程后,作业水平一定会有所提高。
三、美术作业的评改要面向全体
美术课教学目标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让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特长都能得到适时的发展,这也是现代教育对美术课教学提出的新要求。但由于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加上升学要求中没有对美术学科做出具体、实际的要求,因此美术课堂上就往往出现教师只重视培养指导极少数的尖子生,在作业批改评价中按照统一的要求、统一的模式、统一的标准、统一的效果评分定级,完全抹杀了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阻碍了不同层次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此,美术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对学生作业的评价亦要坚持面向全体。
1、遵循公平认真的原则评定学生作业
作业评定的首要标准是作业的质量,绝不能受教师对某位同学的印象或学生与教师的关系等客观原因的制约,而故意压低或抬高学生的成绩评定,这样便会失去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威信,更会影响教学的质量。
2、用建议性与激励性的评语代替等级评定
我在批改学生作业时,取消了“不及格”这一等级,而是用建议性的评语来替代:“如果你能够用二分钟的时间仔细欣赏一下自己的画,再用二十分钟的时间把你不满意的部分修改一下,你的画就会更加的精彩。”、“如果你在用色上更大胆一些,你的作品就更完美。”、“别泄气”、“慢慢来”等这样的激励性的语言来激发他们继续学习的兴趣,对学生今后的学习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3、师生共评、学生自评与互评相结合师生共评,它经常与演示或展示联系在一起,在双边共同活动中实现,它能活跃课堂气氛,锻炼学生思考、勇敢、创造性等方面的品质。
学生自评就是学生的自我评价。能有效提高学生美术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习质量的提高。学生在完成作品后对自己作品的构思、创作过程、需要表达的情感等做出的讲解,这是美术课最常见的自我评价方式。
学生互评,指学生与学生之间对美术作业的评价。学生与学生之间更了解彼此的兴趣、爱好,更能读懂其美术作品的内涵。学生间的相互评价可用语言直接表达,也可用互写评语的方式。可让学生以“评论员”的身份,评一评同学作品中的优点与不足,并提出合理性建议,或者是请同学制作一张“友情卡”,对自己最喜爱的作品写出评价,送给作者。这两种方法既对美术作品进行了评价也使学生之间的情感得到了沟通与培养。
师生共评、学生自评与互评结合,有利于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多边交流,取长补短,互相促进,真正做到面向全体。
以上是我这几年从事美术教学工作在对待学生美术作业方面的几点感悟与尝试。其中的学问还很深,有待我们的共同探讨与研究,共同提高美术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
【2】《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
【3】《福建教育》福建省教育厅(2012年第10期)
【4】浙美版小学美术教科书
【5】《中国美术教育》(2011年第4期)南京师范大学主办
第三篇:美术作业
1、怎样看待“学生评价”改革中的三个阶段?你对“学生评价”有何建议?
答:从改革开放至今,学生学业评价在评价内容、评价的方式方法、评价结果等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大致可以分成三个阶段:一是改革开放初期,以学生考试分数占主导的学业评价阶段;二是素质教育理念引导下,注重对学生的全面评价阶段;三是基础教育新课改理念下,催生的发展性学生评价阶段。新课程与学生评价改革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影响学生评价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在学生评价改革中,永远也没有完美的、一成不变的评价改革策略,我们应该在学生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始终贯彻“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理念,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建构能有效促进新课程实施与推进的发展性学生评价新体系。
2、“学生评价”对教师有哪些方面的要求?
答:教师在学业评价过程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需要教师具有高度的评价素养。因此,必须致力于提高教师的评价素养。
首先,要明确教师学业评价素养的内涵,形成教师学业评价素养框架,进而将之纳入教师专业标准,或者以教师评价专业能力标准的形式加以规定;
其次,要将教师学业评价素养纳入教师入职资格条件,并清楚规定教师入职资格中的评价知识和能力条件,并加以严格考核;第三,要大力促进教师学业评价素养的专业发展。要依据教师的专业实践开发评价方面的培训课程,加强学业评价方面的培训,为教师提供专业的学业评价实践,让教师能够在学业评价实践中,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对学业评价进行反思和研究,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3、“过程评价”的意义
答: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评价问题是学业评价中的重要问题。根据新课标所倡导的的评价理念,学业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要关注学习结果评价,更要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学业质量不仅体现在学生相关测验或考试的分数上,更体现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体验与收获。教师要通过评价引导学生正确进行自我认识、自我激励和自我评价,从而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并促进学生自我评价能力不断提高。过程性评价能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意识。评价能给学生以信息反馈,唤起学生进行比较深刻的反思和总结,使其对自身发展有着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和质量。因此,学业评价关注过程,是学业评价新理念的重要方面。
4、作业设计的重要性有哪些?
答:作业是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又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新课程背景下,作业对教师而言,是他们为完成学校教育教学活动而向学生布置的任务,是教师调整后继教学的基本依据;对学生来说,作业是一种延伸性的学习活动,是学生获取知识、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美术作业设计体现着一种教育的艺术,影响着学生的个性形成和思维发展。作为依托新课改的教师,要有一个正确的作业观,在美术作业设计前一定要认真研读文本,确定目标,选用方法,做到心中有底。设计有层次性、开放性、多样性、多元性的美术作业。培养学生在学习上主动探究的态度,发展学生对艺术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对艺术的兴趣。
5、举例说明你是如何进行“作业设计”的?
答:《画脸谱》一课作业设计
(1)内容上突出开放性和探究性。除巩固性练习把握脸谱的来历等相关知识。
(2)容量上做到合理性和差异性。在布置作业时应当既不加重学生学习负担,又尽可能发挥学生的潜能。在作业的要求上,绘画内容可以根据学生兴趣、能力表现不同的内容。
(3)形式上体现新颖性和多样性。除了绘画表现外,鼓励学生用其他手段表现作业。
6、实践课程与欣赏课程“作业设计”的区别有哪些?
答:实践类作业。“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陶行知先生的名字中渗入了其重视实践的思想。“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更是陶行知先生一个重要的教育观念。教科书中,许多内容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让学生通过观察、考察、尝试等活动,强化社会认知,提升社会参与意识,促进个体社会化进程。这类作业可结合某一教学单元或某个研究专题进行,根据详细内容,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采取多人合作的形式。美术作品欣赏作业可以适用阅读作业、表述类作业。表述类作业包括文字论述或口头表述对美术作品的欣赏、美术概念的理解或美术设计的说明等。这种形式在美术欣赏部分中最常用。如“说说本地方的工艺美术有哪些,举例三种并说说它们的特色”。阅读作业。新教材结合教学内容,提供了较多的“小知识”和“小卡片”等阅读材料,有利于开阔学生的知识面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些教学资源,让学生阅读,获取信息,相互交流,可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7、美术学业评价的重要性
答:作业是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又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新课程背景下,作业
对教师而言,是他们为完成学校教育教学活动而向学生布置的任务,是教师调整后继教学的基本依据;对学生来说,作业是一种延伸性的学习活动,是学生获取知识、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美术作业设计体现着一种教育的艺术,影响着学生的个性形成和思维发展。作为依托新课改的教师,要有一个正确的作业观,在美术作业设计前一定要认真研读文本,确定目标,选用方法,做到心中有底。设计有层次性、开放性、多样性、多元性的美术作业。培养学生在学习上主动探究的态度,发展学生对艺术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对艺术的兴趣。
8、在日常教学中,你是如何对学生将进行“美术学业评价”的?有哪些具体措施?
答:美术学业评价与其他学科的学业评价一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美术学业评价也应该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进行。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是以促进发展为基础的过程性评价,认为只关注结果的终结性评价,其实是对“过去”的关注,并不利于促进学生发展。新课程强调评价是一个过程,不仅仅发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之后,同时也应伴随和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促进发展的评价不仅需要终结性的结果评价,更需要形成性的过程评价,应是通过关注“过程”而促进“结果”的提高,评价的重心在“过程”。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中,评价应更多地关注学生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
在日常教学中,我从以下几点对学生进行评价:
第一、课堂自我评价(学生关注自己的作品,能够同优秀作品取长补短,让学生作品别出一格,同时提高自信心和学习美术的兴趣。)第二、随堂展示性评价(作用:巩固当堂所学内容;使学生获得成功感,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理解美术形式风格的多样性;有利于学生良好的学习品格的形成)。
第三、班级展示性评价(地点:美术角;作品选择:视角独特的作业;确定展示主题)。
第四、校级展示性评价(地点:具备天时、地利、人和的优越条件;特点:展出作品数量多,质量高,形式丰富多样,风格各异;展后措施:长期悬挂,发挥作业的实用价值)。
第五、比赛评价(通过对外比赛来检验学生的水平)
第四篇:美术作业:
美术作业:
一、如何处理技能与想象的关系?
答:发展幼儿美术创造性的重要前提之一是想象力的培养,想象力犹如给幼儿的思维插上翅膀,让幼儿自由翱翔在自我缤纷的艺术空间。而美术技能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幼儿对所想象的表象进行艺术表现。我认为:(1)美术是视觉艺术,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的特点,教师在指导幼儿进行美术活动时,首先要根据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丰富幼儿的表象经验,引导幼儿多观察,鼓励幼儿多动手,接纳和欣赏幼儿的作品,让幼儿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才可以发挥幼儿的想象力使幼儿有充分的表现欲望。(2)在此基础上教师针对幼儿的美术表现现状进行指导,对幼儿因技能不足而不能准确表现幼儿的想象对象时,教师要及时地予以帮助,先让幼儿讲自己想表达什么,肯定幼儿的想法,然后给予幼儿可以接纳的帮助,再对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技能练习。这样幼儿才会在想象的基础上不断提高美术技能。
二、简述各国儿童美术教育为什么要强调个人表现?
各国的美术教育都一度经过“重技轻艺”的实用阶段,有时被罩上政治、或宗教的色彩,但最终都摆脱了单纯技术训练的观点,回归到通过美育达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终极目标。儿童美术教育的价值:智力价值、视知觉价值、创造价值、情感价值和个性价值。其中美术的个性化特征是美术学习中最珍贵的部分。它有两个鲜明的特征:第一,个体的差异性;第二,表现的自由性。我们从线条的特征、色彩的喜好、感兴趣的题材、创作的方法、注意集中地程度等方面均
可观察儿童的个性表现。各国儿童不同的文化氛围,生活方式,教育环境等也使各国儿童有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个性表现。我们从不同的美术作品的表现可以看到幼儿与众不同的个性特质。各国儿童美术教育都是如此。
三、四岁幼儿的画面内容解读:画面右上角半个太阳脸、左上方飞来许多小鸟围绕在结满苹果却没有一片叶子的树上方、画面中间部分是倾斜的房子、房子两侧下方是花儿。苹果和小鸟(夸张的画法)应该是小作者要表现的主要内容,因为他画的比较多,也突出,苹果树比倾斜的房子画的高,看来幼儿是想和同伴交流“苹果丰收”的感受,具有一定的情节。幼儿基本凭借主观的直觉印象,描绘出了物体的粗略形象,属于象征性绘画。房子是倾斜的,符合这一阶段幼儿的空间发展水平,体现了这一阶段幼儿处理水平——垂直关系的特点。因为这一阶段的幼儿对物体的大小比例、远近空间的感知能力还不具备,他们只关心如何用直觉的符号象征性地表现自己的所知、所想,并夸大他认为最重要的部分。这一阶段的幼儿所画的物体具有拟人化的特征,比如太阳和花,可以从画面看出幼儿的情绪是积极的。
选做题
一、选择儿童美术教育内容的原则是什么?结合实例。
答:
1、整合性原则:即教师选择的美术教育应使美术教育这一领域的不同方面的内容,其它不同领域的不同内容之间产生有机联系。
2、适应性原则:即教师在选择美术教育内容时要以儿童的生活
经验为基础,并考虑儿童的实际发展水平。
3、系统性原则:内容的系统化是指内容的安排要有序,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层层推进,逐渐深化。
例如:“靴子”这一内容我们可以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需要【适应性原则】,组织涂色游戏(小班适用)、线描画(中班适用)、装饰画、手工制作大班适用)等内容;由易到难、层层推进,也符合螺旋式上升的规律【系统性原则】;同一内容按数学教育活动设计可以进行匹配、分类、一一对应等活动;按科学教育活动设计可以进行靴子与天气的关系;按社会教育活动设计可以通过“开鞋店”活动丰富幼儿角色的经验等。这样来进行同一内容不同领域的整合。【整合性原则】
二、美术欣赏:《虾》、《祖国万岁》。
设计意图:国庆节期间,大班幼儿开展绘画比赛,国庆的庆祝活
动较多,幼儿通过外出感受到太原的变化,为了让幼
儿对现在的美好生活有一个表达,丰富幼儿的绘画经
验;同时让幼儿感到绘画大师们对祖国的情感,帮助
幼儿形成爱家乡、爱祖国、爱艺术、爱生活的情感;
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活动目标:
1、欣赏齐白石的画,知道他是中国有名的画家,提
高幼儿审美能力。
2、了解国画特点及工具用法,激发幼儿对国画的兴
趣。
活动准备:大师的肖像一幅;《虾》、《祖国万岁》;国画工具分组
准备。
活动过程:
1、出示齐白石肖像。“你认识这位爷爷吗?他是谁?”
2、通过欣赏《虾》了解齐白石爷爷。
(1)、感受齐白石爷爷笔下的虾的跳跃、生动。
引导语:这些虾像不像真的呀?(像)齐白石爷爷怎么能画这么逼真的虾,你想知道吗?
介绍齐白石老人养虾、观察虾废寝忘食的事例,让
幼儿了解齐白石爷爷很善于画农村里常见的动物、植物和风景,最擅长画虾。
3、欣赏《祖国万岁》。
引导幼儿观察万年青的外形结构,笔墨深浅的变化。引导语:小朋友,万年青的果子看上去多吗?叶子上有什么?墨色多的地方表示什么?(引导幼儿边观察边思考,形成有效地观察)
4、介绍国画的工具材料及用法。
(1)教师介绍材料:毛笔、墨、宣纸、颜料等。
(2)、教师用国画材料现场画葡萄,让幼儿对国画感兴趣。
(3)幼儿分组尝试用国画的材料画葡萄,教师帮助点睛之处,让幼儿感受国画的魅力所在。
第五篇:美术作业
美术作业
郭 莉
课堂教学受一定的时间限制,倘若没有较好的课堂教学组织工作,那就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难以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难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得不到学生的密切配合,无法调节和控制教学过程。
教和学既统一又对立。当教师的方法得当时,学生们就喜欢学、自觉学,教和学会达到和谐统一;当教师的方法简单乏味、缺乏创新时,教和学就成了对立的,学生们就会感到是教师在强迫他们学。在教和学的关系中,学是主体,教在整个的教学环节中只能占四分之一的地位。很多教师都以为,好学生是自己教会的,学习后进的学生是天生的差,是脑子笨。其实,只要仔细地想一想,我们就能明白,不管我们怎么教,如果学生本人不动脑筋、不想学,那么,他们是什么也学不会的。因此,教师在课堂里的作用是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这就要求教师把重点放在组织课堂的教学活动上。
随着美术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让我们的课堂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学生获得了应有的权利,我们也收获了许多。但是,许多新的问题也出现在教师面前,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反映:当前,课堂出现了散乱的活跃,教师教学中“一收就紧,一放就乱”。老师们担心,如果强调课堂纪律似乎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张扬,这违背了新课程的理念;如果不强调课堂纪律给学生充分的自由。现在,我们不得不很好地审视这个问题。
工业化的生产,的确需要良好的秩序,但人文时代的教育,却需要自由的个性。学生们不感兴趣,是因为没有感兴趣的东西,没有能吸引住他们的东西。我们用什么来吸引学生?是木然的表情、枯燥的语言、冷峻的脸色?还是一个和蔼可亲的朋友形象?的确,美术课的课程改革,给我们老师提出了一个又一个必须解决的难题,教师们往往为了实施愉快教育而费尽心思。小学生好动,喜欢刺激、新奇的事物,喜欢生动活泼的学习方式,我们应该从学生的这些特点入手来组织教学。
(一)教师要用良好的情绪来组织教学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表情流露是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纽带。教师以良好的精神状态走进教室或以饱满的热情上课,可以使学生精神振奋,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印象,学生会留心教师的言谈举止,使学生产生听课的激情,从而为专心听课做好铺垫。课堂上师生的沟通就是心灵的交汇、情感的交流。课堂上教师的一颦一笑牵动着每位学生的情绪,教师表现出惊喜,学生自然就心情舒畅;教师用充满情感的语言教授学生知识,与学生进行问题的讨论,就会让学生心底里觉得老师与自己靠得比较近、没有距离,就会产生一种信任感。反之,如果教师表现出疑惑,如果教师眉头紧皱,学生定会心里沉重,这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注意力,影响教学。
(二)教师要用艺术的语言来组织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教师。”而教师的语言修养很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的确,在组织教学上,教师用艺术的语言来组织教学,是取得好的课堂效果的重要手段。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运用语调、语速的变化,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征服”学生,使学生注意力集中,从而使教师顺利地完成教学。
激励性的语言是一种手段,也是一种艺术。教师千万不要吝啬对学生的肯定,这样你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你真棒!”“你比老师画得都要好!”“你真聪明!”“你的想像力真丰富!”„„这些激励性的话语可以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鼓舞学生更加认真的参与教学活动。
(三)教师要用多变的方法来组织教学
学生的注意力最大的特点是具有不稳定性,很难保持长久。教师应该注意丰富、充实教学内容,使其有所变化,同时,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比如,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教师应是学生学习兴趣的开发者,应该善于把学生组织起来、调动起来,积极地投入到互动之中。教学是师生的双向活动,双方必须共同参与,相互配合。教师要相机而变,不能一成不变;要使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处于兴奋之中,才能保持学生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