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福建省成品油经营企业信用分级管理规定(闽经贸市场[2005]699号)
【发布单位】福建省经济贸易委员会 【发布文号】闽经贸市场[2005]699号 【发布日期】2005-12-31 【生效日期】2005-12-3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福建省
福建省成品油经营企业信用分级管理规定
(闽经贸市场[2005]699号)
各设区市经贸委(贸发局):
现将《福建省成品油经营企业信用分级管理规定》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在省成品油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尚未全省联网前,企业信用评定暂用人工填报方式。请各设区市经贸部门在上报年度核查汇总表时,将辖区内企业的违法行为、受表彰内容以及企业年度核查不合格的原因逐一列出报省经贸委。
福建省经济贸易委员会
二○○五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福建省成品油经营企业信用分级管理规定
第一条第一条 为了充分运用有限的行政监管资源,加强成品油流通行业的监督管理,规范成品油流通企业经营行为,促进企业诚信经营和服务水平的提高,依据省人民政府《 关于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试行)》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福建省各级成品油流通行政主管部门对在福建省境内(厦门市除外)从事成品油批发、仓储、零售经营的企业(下称“成品油经营企业”)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三条第三条 成品油经营企业信用等级的划分工作由省经贸委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本规定负责组织实施。
第四条第四条 本规定所称信用分级是指各级成品油流通行政主管部门在成品油经营企业取得成品油经营批准证书后,对其保持行政许可的基本条件和依法经营等方面信用情况所作的动态综合评价。成品油经营企业信用等级的划分,按照符合设立条件和经营信用程度,分为A、B、C、D四个等级:
A级:90―100分 B级:80―89分
C级:60―79分 D级:60分以下
第五条第五条 信用评价内容
(一)保持行政许可要求的基本条件的情况
1、成品油批发企业应当保持商务部《成品油市场管理暂行办法》(下称《办法》)第七条所列的设立条件。
2、成品油仓储经营企业应当保持《办法》第八条所列的设立条件。
3、加油站应当保持《办法》第九条所列的设立条件。
4、岸基加油点应当保持我委《福建省成品油市场管理规定》(下称《规定》)第十一条第二项所列的设立条件。
5、加油船应当保持《规定》第十一条第三项所列的设立条件。
6、配送企业应当保持《规定》第十一条第四项所列的条件。
(二)依法经营的情况
成品油经营企业必须遵守《办法》第二十七、二十九、三十条、《规定》第四十九条的规定。
第六条第六条 成品油经营企业信用分级实行动态管理,每年划分一次。通过结合年度核查的方式开展,由年度核查受理机关将核查材料作为信息录入全省成品油管理信息系统,企业不必另提供材料。
第七条第七条 省经贸委通过计算机从全省成品油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中提取数据,根据本规定,自动形成企业信用分级结果。
第八条第八条 各级成品油流通行政主管部门对辖区内企业的违法行为作出行政处罚的,或是其它行政主管部门对其作出行政处罚抄告成品油流通行政主管部门或经成品油流通行政主管部门核实的,应在处罚生效后直接记录到全省成品油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市县区成品油流通行政主管部门应同时将处罚文书和告知书报省经贸委。
第九条第九条 在企业信用分级时对于不同单位、部门提供同一内容的企业信用信息,分类处理:
属于基本信息的,采用登记部门、审计部门提供的信息;属于荣誉性信息的,采用授予部门提供的信息;属于处罚性信息的,采用处罚机关提供的信息。
第十条第十条 年度信用等级划分之后,各级成品油流通行政主管部门发现企业有未记录的违法失信行为或者其他信用信息的,应按本规定第八条规定进行记录,由省经贸委对该企业的信用等级进行重新划分。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年度信用评定之后,企业发生足以影响其信用状况的情形的,各级成品油流通行政主管部门应对该企业的信用情况进行记录,并由省经贸委对企业信用等级进行重新划分。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具体等级划分方式:
(一)凡取得成品油经营批准证书的企业初定为B级,一旦达不到《办法》和《规定》设立条件的任何一条即降为D级,并限期整改,整改后达到条件的仍为B级。
(二)凡因违法经营被有关部门查实,每个违法经营事项均扣3分。
(三)凡获得国家和省级有关部门表彰的每项分别加5分和3分。加分至100分封顶。
(四)上述扣分和加分均以80分为起点,累计分数低于80分且高于60分降为C级;低于60分的直接降为D级。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对被划为A级信用的企业,定期在省经贸委网站上公布,若因本规定第十、十一条原因造成等级下降,则从网站公布的A级信用企业名单中取消。其它等级的企业不公布。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企业信用分级情况资料,在全省成品油管理信息系统上对各级成品油流通行政主管部门内部开放。各级成品油流通行政主管部门要充分运用企业信用分级资料进行行政管理工作,以充分发挥有限的行政监管资源的作用。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划为A级信用的企业可由省经贸委授予“××年度福建省成品油流通行业诚信经营单位”称号,并可列入全省成品油重点企业监测点提供信息服务;政府安排成品油储备时优先考虑A级批发、仓储企业。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对被划为D级信用的企业,各级成品油流通行政主管部门要列入重点监管对象,限期整改,经常监督检查,对于限期整改仍不合格的,依照《办法》和《规定》程序取消其成品油经营批准证书。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本规定自下达之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福建省陆生野生动物猎捕与养殖管理规定(闽林政[1993]096号)
福建省林业厅关于印发
•福建省陆生野生动物猎捕管理规定‣、•福建省陆生野生动
物驯养繁殖管理规定‣的通知
(闽林政„1993‟096号1993年11月13日)
各地、市、县(区)林业局(林委)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
现将•福建省陆生野生动物猎捕管理规定‣、•福建省陆生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管理规定‣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遇有新的情况和问题及时向省厅林政局报告。
附件1:•福建省陆生野生动物猎捕管理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以下简称•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实施条例‣)和•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对我省陆生野生动物(以下简称野生动物)猎捕管理作如下规定:
一、猎捕野生动物必须按规定申领“特许猎捕证”或“猎捕证”。
(一)需要捕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按•保护法‣第十六条、•实施条例‣第十一条、十二条规定申领“特许猎捕证”;
(二)需要捕捉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按•实施办法‣第十二条
第二款的规定申领“猎捕证”,“猎捕证”可由林业厅委托市(地)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核发;
(三)需要捕捉一般保护野生动物的,由县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核发“猎捕证”。
(四)需要在禁猎(捕)区和禁猎(捕)期或使用禁用工具和方法猎捕野生动物的,需经省级以上野生动物主管部门批准后,办理有关猎捕手续。
二、“特许猎捕证”由林业部统一印制;“猎捕证”由省林业厅统一印制。发证机关应根据林业部、财政部、国家物价局林护字„1992‟
72号•关于发布†陆生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管理费收费办法‡的通知‣,向物价部门申领收费许可证、向财政部门申领收费票据。发证同时按规定缴纳猎捕、捕捉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管理费及证件工本费。
三、申请获得“特许猎捕证”或“猎捕证”后,必须按证件所指定的猎捕地点、种类、数量、期限、工具和方法进行猎捕活动。
持枪猎捕的,必须同时持有公安部门核发的持枪证。
四、我省的禁猎区和禁猎期分别规定如下:
(一)禁猎区:自然保护区、旅游区、风景区、名胜古迹区,公园、城镇市区、工矿区、学校、机关、部队营区、国营和集体林场、采育场、经营所。
(二)禁猎期:繁殖种类为每年的2月至8月;越冬为每年的10月到翌年的4月,具体种类的禁猎期由县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当地实际规定并公布。
五、我省猎捕野生动物禁用的工具和方法:军用武器、汽枪、毒药、炸药、地枪、排铳、非人为直接操作并危害安全的狩猎装置、夜间照明行猎、歼灭性围猎、火攻、烟熏,以及县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禁止使用的其他猎捕工具和方法。
六、需要跨县或地区猎捕野生动物的,由申请单位或个人持居住地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开具的证明,向猎捕所在地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申请“特许猎捕证”或“猎捕证”。
外省来我省猎捕的,必须凭其居住地省林业厅签署意见的猎捕申请书,按规定管辖权限分别向我省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申请办理“特许猎捕证”或“猎捕证”。
七、县级林业主管部门、乡镇林业站,对猎捕野生动物作业实行监督检查。猎捕单位或个人在野外作业前,须持“特许猎捕证”或“猎捕证”到所在地县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或林业站办理野外猎捕登记手续。猎捕后的野生动物按•实施办法‣第十四条规定申请查验。
八、野生动物资源丰富的地方,需要划定猎捕区域或建立狩猎场的,由县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实地踏勘,经地(市)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报省林业厅批准。
九、猎捕野生动物违反以上规定的,由林业主管部门根据国家或本省有关规定给予处罚。情节严重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十、本规定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附件2:•福建省陆生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管理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对我省陆生野生动物(以下简称野生动物)的驯养繁殖作如下规定:
一、驯养繁殖野生动物的单位或个人,必须申领“驯养繁殖许可证”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领工商营业执照。
(一)驯养繁殖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的,由林业厅转报林业部审批后核发“驯养繁殖许可证”。
(二)驯养繁殖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的,由省林业厅审批,核发“驯养繁殖许可证”。
(三)驯养繁殖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由省林业厅审批,由市(地)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核发•驯养繁殖许可证‣
(四)驯养繁殖一般保护野生动物的,由市(地)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并报省林业厅备案,由县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核发“驯养繁殖许可证”。
二、“驯养繁殖许可证”由省林业厅统一印制。发证机关 应根据林业部、财政部、国家物价局林护字„1992‟72号•关于发布†陆生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管理收费办法‡的通知‣,向物价部门申领收费许可证、向财政部门申领统一收费票据。
三、申请驯养繁殖野生动物的单位或个人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具有驯养繁殖野生动物的资金、固定场所,以及相应的设施、技术设备。
2、具有与驯养繁殖野生动物相应的饲养人员和技术管理人员。3、驯养繁殖野生动物的饲料来源有保证。
四、经批准的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场不得超种类驯养繁殖野生动物,应建立野生动物驯养繁殖档案和统计制度,接受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和指导。为更换种源野外猎捕的野生动物或引进的种源以及驯养繁殖的后代出售时均应交纳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管理费。
五、以生产经营为目的的驯养繁殖场,驯养繁殖国家和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后代及其产品,由原批准机关审批后方可出售。驯养繁殖一般保护野生动物的后代及其产品,凭驯养繁殖许可证销售。
六、为教育、科研、展览等需要而建立的非经营性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场、动物园等,驯养繁殖的野生动物因疾病、伤残、自然淘汰、种源交换、更换血统或其他特殊情况,需屠宰、出售。赠送、交换的,必须按野生动物保护类别报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批准。
七、驯养繁殖野生动物的单位或个人,需要终止驯养繁殖的,办理终止手续后,不得再引进种源,并必须在30天内将原驯养繁殖的野生动物,在野生动物主管部门监督下,按规定妥善处理。
八、驯养繁殖野生动物违反以上规定的,由林业主管部门根据有关规定给予处罚。情节严重的,发证机关有权注销其“驯养繁殖许可证”,并建议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其营业执照。
九、本规定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福建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干部学历、学位管理的若干规定(闽委
【发布单位】福建省
【发布文号】闽委办[2003]50号 【发布日期】2003-07-30 【生效日期】2003-07-3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福建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干部学历、学位管理的若干规定
(闽委办[2003]50号)
各市、县(区)委和人民政府,省直各单位:
现将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省教育厅、省学位委员会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干部学历、学位管理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转发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干部学历、学位管理工作是干部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事关党的作风建设和干部队伍廉政建设,事关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各级党委、政府要结合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加强对干部学历、学位管理工作的领导,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干部教育培训领导小组、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办学机构要认真执行《规定》,做好干部学历、学位管理的有关具体工作,保证干部学历、学位管理走上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中共福建省委办公厅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03年7月30日
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省教育厅、省学位委员会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干部学历、学位管理的若干规定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中央组织部、人事部、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加强和规范干部学历、学位管理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厅字〔2002〕4号)精神,在全省普遍开展干部学历、学位检查清理工作的基础上,结合我省干部接受学历、学位教育的实际,特制定本规定。
第一章 办学资格与招生
第一条第一条 经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具有学历教育和学位授予资格的教育、培训机构,省委党校及经省委审批具有举办大专学历教育资格的设区的市委党校,必须认真按照有关规定开展干部的在职学历、学位教育和党校学历教育,严格教学程序,坚持教学标准,保证教学质量。
第二条第二条 具有学历教育资格的各类教育机构(包括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在闽举办针对干部在职学习的高等学历教育,必须报经省教育厅批准或经省教育厅审核后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批准。报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备案。
第三条第三条 党校在职学历教育,研究生须经省委批准,本科、大专须经省委干部教育培训领导小组批准,并严格按照审批的规模、条件和要求招生。
第四条第四条 具有学历教育资格的各教育、培训机构,要严格学籍管理和学历、学位证书管理,不得擅自或超越办学权限举办各类学历教育班。
第二章 报考与入学
第五条第五条 干部接受在职学历、学位教育,报考前,应填写《干部参加在职学历、学位教育申报表》,按干部管理权限申报并征得干部主管部门同意,方能报名参加入学考试。未经干部主管部门同意的,各办学机构不得准予报名。
第六条第六条 干部接受在职学历、学位教育,必须按照各办学机构当年《招生简章》规定的条件报考,凡不符合《招生简章》规定的,各办学机构不得准予越级报考。
第七条第七条 凡符合免试入学条件接受学历、学位教育的,必须经干部主管部门(按干部管理权限)批准。
第三章 学历、学位的认定与更改
第八条第八条 对干部接受在职学历、学位教育的认定必须坚持以下标准:
(一)接受在职学历、学位教育的前置学历、学位及有关条件,必须符合入学当年办学机构的《招生简章》规定。
(二)获得国民教育系列学历、学位的,必须要有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承认的学历证书,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或其授权的有关机构颁发的学位证书。
(三)获得党校系列大专以上学历的,必须要有党校管理部门承认的学历证书。
(四)接受境外、国外高等院校教育获得学历、学位的,必须经过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或其授权机构的认证。
(五)接受研究生课程进修班教育的,不得与研究生教育的学历、学位挂钩,不能更改原有的学历和学位,但以研究生同等学历申请学位,并通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规定的学位课程考试合格、通过论文答辩,获得学位证书的,可认定其学位。
(六)干部接受任何形式的学历、学位教育,都必须有齐全的学籍材料。
第九条第九条 干部接受在职教育获得学历、学位后,要求更改学历或学位的应遵循以下程序:
(一)干部本人申请凡提出更改学历、学位的干部,本人必须写出申请更改学历、学位的报告,填写省委组织部统一印制的《干部学历、学位更改申报表》(以下简称《申报表》)一式两份,提供要求更改前后两个学历、学位的证明材料,以及入学前干部主管部门同意的干部参加在职学历、学位教育的申报表。
(二)所在单位初审干部所在单位组织(人事)部门接到干部更改学历的申请后,应认真进行初审。一是查阅干部本人档案记载。主要审查干部前置学历、学位是否具备报考入学条件。二是核查报考申请。主要审查干部报考入学是否经过干部主管部门批准。三是核对要求更改成现学历、学位的学籍档案。学籍档案主要包括:报考表或报考审批表、学籍登记卡、成绩总表、毕业生登记表、毕业生鉴定表、毕业论文评审表、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以及省(区、市)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办公室或所在院校加盖公章的招生录取通知书或录取名单等。凡学籍档案材料不全的,可由干部本人补充,也可由干部所在单位组织(人事)部门出面协调,向干部就读的院校索取。在此基础上,写出初审意见。
(三)教育管理部门审核经国民教育取得在职学历、学位的干部,由干部所在单位的组织(人事)部门初审后,报送省教育厅或其授权机构征求意见。省教育厅或其授权机构根据国民教育的有关规定进行审核,提出符合或不符合更改学历、学位的明确意见,并在《申报表》上加盖公章。
经党校教育取得在职党校学历的干部,由干部所在单位的组织(人事)部门初审后,直接报党委(党组)或上级干部主管部门(按干部管理权限)审批。初审中如有疑问,须征求党校管理部门意见。
(四)干部主管部门审批经教育管理部门审核后,干部所在单位党委(党组)根据本单位组织(人事)部门初审意见和教育管理部门的审核意见,在《申报表》上签署意见加盖公章,属于本级管理的干部可直接审批,属于上级管理的干部应呈报上级干部主管部门。
干部主管部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对呈报的学历、学位有关材料进行复核,对符合更改学历、学位条件的,在《申报表》盖章,给予确认,并正式行文通知干部所在单位和本人,学籍材料及批文存入干部本人档案。对不符合更改学历、学位条件的,在《申报表》上签署不同意更改意见并盖章,退回有关材料。干部所在单位党委(党组)或组织(人事)部门向干部本人解释。
第四章 学历、学位的填写
第十条第十条 “学历”应填写接受国家承认学历的国民教育的最高学历和接受党校教育的最高学历。填写的具体要求是:
(一)“学历”应填写接受相应教育的最高学历。接受各类在职学历学位教育的,应以干部主管部门批准的文件为依据。不能随意填写“相当××学历”。
(二)“全日制教育”栏填写通过全日制教育获得的最高学历;“在职教育”栏填写以其他学习方式获得的最高学历。“毕业院校系及专业”栏填写与学历相对应的毕业院校、系和专业。
(三)在学校学习获得学历的情况分为两类:一类是国民教育学历,其中:通过全日制教育获得的,填入“全日制教育”栏;通过在职学习获得的,填入“在职教育”栏。另一栏是党校学历,均填入“在职教育”栏,并在研究生、大学或大专学历前加“中央党校”或“省(区、市)委党校”。
(四)1970―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前入学的高等院校毕业生,填写“大学普通班”学历。
(五)接受学历教育“结业”或“肄业”的,应予注明,如:大学结业、研究生肄业等。
(六)高中及以下学历,“毕业院校系及专业”栏不填写。
(七)获得学历同时也获得学位的,应一并填写,并写明何学科学位。如,通过全日制教育获得大学本科学历、理学学士学位,就在“全日制教育”栏中填写“大学理学学士”(在一栏中分两行填写)。
(八)获得学历但没有学位的或以同等学历攻读并获得学位的,按获得的学历或学位如实填写。如果一个人同时有这两种情况,且分别为其最高学历、学位,则这两种情况均填写。如,通过在职学习,先获得研究生学历(没有学位),后又以同等学历攻读学位,获得了经济学硕士,则在“在职教育”栏中填写“研究生经济学硕士”(在一栏中分两行填写),“毕业院校系及专业”栏相对应地要将两个毕业院校、系及专业填入。
第五章 检查与监督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要会同教育管理部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对本级管理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通过在职学习持有并载入干部个人档案的学历、学位情况,每年进行一次检查清理。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对检查清理中发现办学机构擅自或超越办学权限举办各类学历教育班,违反有关规定滥发学历、学位证书等要严肃处理,直至取消学历教育和学位授予资格,并追究办学机构有关人员的责任。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对不符合办学机构招生简章和有关规定入学以及不经干部主管部门(按干部管理权限)批准免试入学而取得学历、学位的,党委(党组)或上级干部主管部门将不予审批更改学历、学位。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对在学历、学位上有弄虚作假行为的干部,本人主动向组织说明情况的,由组织人事部门予以更正,不再追究本人责任;对不主动说明情况的,由纪检监察部门和干部监督部门严肃查处;对本规定下发后仍用各种不正当手段谋取学历、学位,欺骗组织的,要从重处理。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对教育管理部门和干部管理部门违反工作纪律,帮助干部制造虚假学历、学位证明,以及不按本规定进行初审、审核和审批的责任人,要从严从重查处。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凡与本规定不一致的文件规定,一律以本规定为准。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福建省城市房屋拆迁单位管理规定(闽建房〔2005〕107号,2005年8月1日起施行)
福建省城市房屋拆迁单位管理规定
闽建房〔2005〕107号
各设区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部门:
原《福建省城市房屋拆迁单位管理规定》自2003年1月1日实施以来,为规范我省城市房屋拆迁单位的拆迁行为、促进城市房屋拆迁的顺利实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城市房屋拆迁环境的变化,原《福建省城市房屋拆迁单位管理规定》中的一些条款已经不能适应实践的需要。为进一步规范拆迁行为,促进拆迁市场的有序竞争,我厅对原《福建省城市房屋拆迁单位管理规定》进行了修改,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附件:福建省城市房屋拆迁管理规定
二○○五年七月十五日
第一条 为加强城市房屋拆迁单位的管理,根据《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福建省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和建设部《城市房屋拆迁单位管理规定》,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福建省建设厅负责全省城市房屋拆迁单位的管理工作。各市、县房屋拆迁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辖区内城市房屋拆迁单位的管理工作。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城市房屋拆迁单位(以下简称房屋拆迁单位),是指依法取得《城市房屋拆迁单位资格证书》(以下简称《资格证书》),对被拆迁人进行拆迁动员,组织签订和实施补偿安置协议,协助组织拆除房屋及其附属物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单位。
第四条 对城市房屋拆迁单位实行资格管理制度,未取得房屋拆迁资格证书的单位不得接受委托承担拆迁业务。
第五条 新设立房屋拆迁单位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已领取营业执照;
(二)有健全的组织章程和管理制度;
(三)注册资金不低于75万元人民币;
(四)有专职建筑结构工程师1人,初级以上的工程、经济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4人。
第六条 新设立的房屋拆迁单位应当自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30日内,申请核发《资格证书》。
第七条 申请《资格证书》的单位,应提交下列文件和材料:
(一)《城市房屋拆迁单位资格申报表》一式三份;
(二)企业法人工商营业执照(副本)、企业章程和注册资金证明文件;
(三)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文件;
(四)有职称的工程技术、经济管理人员的职称证书复印件及劳动聘用合同;
(五)拆迁从业人员培训合格证书;
(六)房屋拆迁管理部门认为需要提交的其它材料。
试用期不满一年或兼职聘用的技术人员不得计入所在房屋拆迁单位的技术人员总数。
第八条 《资格证书》由省建设厅统一核发。
房屋拆迁单位应持本规定第七条规定的申报材料,经所在地设区市或县(市)房屋拆迁管理部门初审后,报省建设厅审批并核发《资格证书》。
第九条 房屋拆迁单位发生分立、合并的,应当在变更登记后30日内,向省建设厅申请注销原资格后,按本办法的规定,重新申请资格认定。
第十条 持有《资格证书》的房屋拆迁单位可以在全省范围内承揽拆迁业务,且拆迁规模不受限制。跨区域承揽拆迁业务的拆迁单位应于签订委托合同后十日内到拆迁项目所在地的拆迁管理部门备案。
第十一条 房屋拆迁单位在破产、歇业或者因其他原因终止业务前,应当在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注销《营业执照》的同时,向省建设厅申请注销《资格证书》。
第十二条 《资格证书》遗失的,必须公开登报申明作废后,方可向省建设厅申请补发。第十三条 从事房屋拆迁业务的人员应当接受法规、政策和业务、技术培训。
第十四条 房屋拆迁单位接受委托拆迁时,应当与拆迁人依法签订拆迁委托合同。拆迁委托合同需载明委托的形式、拆迁地点、范围、任务、费用、安置方式、时间、安置房和周转房的数量和提供方式、违约责任、以及双方认为必须订立的其他内容。拆迁委托合同应报核发拆迁许可证的拆迁管理部门备案。
房屋拆迁单位不得将受托的拆迁业务转委托给其他单位。
第十五条 房屋拆迁单位应当推行使用由省建设厅和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统一监制的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示范文本。
第十六条 房屋拆迁单位应认真建立拆迁业务档案,妥善保管房屋拆迁补偿、安置的相关资料。拆迁档案除文字资料外还应包括拆迁过程中必要的音像资料。
房屋拆迁单位应在拆迁完毕后两个月内做好房屋拆迁项目工作总结及被拆迁人补偿、安置情况汇总表,并报核发拆迁许可证的拆迁管理部门备案。
第十七条 房屋拆迁单位实行资格年检制度。
凡成立满一年的房屋拆迁单位,均应按规定接受年检。
年检应提交下列材料:
(一)填报《年检登记表》一式三份;
(二)《资格证书》副本;
(三)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变更的,应附相关证明文件;
(四)职工花名册及聘用合同;
(五)新增有职称的工程技术、经济管理人员的职称证书原件和复印件;
(六)房屋拆迁管理部门认为需要提交的其它材料。
第十八条 房屋拆迁单位年检时间为三月一日至四月三十日,房屋拆迁单位应于每年三月十日前将年检材料送交注册地房屋拆迁管理部门初审。注册地房屋拆迁管理部门应将经初审的房屋拆迁单位年检材料,在三月底前汇总报省建设厅审定。对于未申报年检或年检不合格的拆迁单位,应当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或者整改后仍不合格的,由省建设厅注销其《资格证书》。
第十九条 房屋拆迁单位存在下列行为之一的,房屋拆迁管理部门责令其改正,记入其信用档案,其年检按不合格处理:
(一)伪造、涂改、转让《资格证书》的;
(二)接受单位、个人挂靠的;
(三)与拆迁人恶意串通,损害被拆迁人或者房屋承租人利益的;
(四)对房屋拆迁管理部门要求其依法处理的投诉问题,拒不处理或者拖延处理的,以及未按要求反馈处理情况,情节严重的;
(五)在实施拆迁过程中存在其他违法行为,损害拆迁当事人合法权益的。房屋拆迁单位年检不合格的,不得承揽新的拆迁业务。
第二十条 城市房屋拆迁单位申请时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取得《资格证书》的,由省建设厅撤销其《资格证书》。
第二十一条 城市房屋拆迁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市、县人民政府房屋拆迁管理部门予以警告,责令限期改正,并可按照有关规定给予没收非法所得、罚款等处罚;对有关责任人员,由有权部门给予行政处分:
(一)未取得《资格证书》,从事房屋拆迁活动的;
(二)伪造、涂改、出租、转借、转让《资格证书》的;
(三)采取停水、停电、停气、阻断交通等手段强迫被拆迁人搬迁的;
(四)采取补偿安置费用包干的方式承揽房屋拆迁业务的。
第二十二条 城市房屋拆迁单位及其从业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严格保守拆迁人的商业秘密和被拆迁人的有关信息资料,为拆迁当事人依法提供规范、优质服务。
第二十三条 房屋拆迁工作人员弄虚作假、以权谋私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四条 房屋拆迁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房屋拆迁单位应当将其调离岗位:
(一)在拆迁过程中滥用职权,损害拆迁当事人合法权益的;
(二)工作方式简单粗暴,或者政策水平低,激化拆迁矛盾,群众多次投诉的。
房屋拆迁单位未按规定将前款规定人员调离岗位的,房屋拆迁管理部门可以按照本规定第十九条第一款第(四)项的规定处理。
第二十五条 本规定由福建省建设厅负责解释。
第二十六条 本规定自2005年8月1日起施行。2003年1月1日实施的《福建省城市房屋拆迁单位管理规定》同时废止。
第五篇:转变政府职能+激发市场活力+促进产业发展+新版测绘资质管理规定和分级标准颁布
转变政府职能 激发市场活力 促进产业发展 新版测绘资质管理规定和分级标准颁布 测绘持证单位和从业人数有望大幅增长
近日,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修订颁布新版《测绘资质管理规定》和《测绘资质分级标准》,将于2014年8月1日起正式施行。新版《规定》和《标准》推出一系列简政放权、激发市场活力的利好政策,将对促进就业、鼓励创业、壮大地理信息产业规模产生促进作用,测绘持证单位和从业人数有望大幅增长。
新版《规定》和《标准》是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力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测绘地理信息部门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成果,对保障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将产生积极影响。
与2009版《规定》和《标准》相比,新版《规定》和《标准》重点做出六方面调整:
一是在放宽人员考核方面,灵活调整人员考核标准,将学历结合工作年限的方式予以认定;放宽测绘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比例要求,申请传统测绘专业的由50%放宽到60%,申请地理信息系统工程专业的由70%放宽到80%,互联网地图服务专业不作比例考核要求;拓宽测绘相关专业范围,测绘相关专业由原来的10类拓宽到22类;规定获得测绘地理信息行业技师职业资格的人员可计入中级专业技术人员(不得超过2人),规定未超过65周岁的人员可计入专业技术人员;规定甲、乙级单位具有相应数量的注册测绘师,并设置考核过渡期。
二是在激发市场活力方面,适当缩短升级年限,将申请晋升甲级资质所需取得乙级资质满3年的规定缩短到2年,对晋升其他资质等级和新增专业范围不做年限规定;放宽部分考核条件,降低乙、丙、丁级单位办公场所面积考核要求,取消对企业注册资金的考核要求,取消对落后淘汰、用途极少的仪器设备的考核要求;放宽乙、丙、丁级单位的作业限额,取消对丙、丁级单位从事专业范围的数量限制;对测绘单位转制、合并、分立的,取消升级年限的限制。
三是在下放管理事权方面,规定省级部门可以委托有条件的市级部门、县级部门受理、初审相应等级的测绘资质申请,允许省级部门根据本地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各专业标准中乙、丙、丁级单位的人员规模、仪器设备数量要求等。
四是在总体框架方面,新版《规定》增加了“变更与延续”一章,减少“注册”一章,将专业范围由12项调整为10项,专业子项由86项调整为55项;同时将地籍测绘、房产测绘、行政区域界线测绘3个专业范围合并为不动产测绘专业范围;根据科技进步情况,将地面移动测量、倾斜航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连续运行基准站网位置数据服务和地理信息软件开发等新型服务业态纳入测绘资质管理。
五是在加强监管方面,适度提高甲级单位考核条件,强化专业技术人员真实性考核;建立测绘资质报告公示制度,要求测绘单位按照规定格式报告本单位上一符合测绘资质条件、守法诚信经营、上市、兼并重组、重大股权变化等情况,并向社会公开,任何单位和个人均可查询;建立测绘资质巡查制度,建立市场信用管理制度。
六是在强化保密管理方面,对拟从事业务涉及生产、加工、利用属于国家秘密范围测绘成果的单位,从保密管理制度、保密工作机构、保密管理人员、保密要害部门部位、核心涉密人员持证上岗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对导航电子地图制作、倾斜航摄、互联网地图服务专业的保密管理做出细化、严格规定;对测绘单位在从事测绘活动中,因泄露国家秘密被国家安全机关查处的,将注销其测绘资质证书。今年底前,全国1.4万余家测绘资质单位将全部换发新版资质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