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子弹飞 一部革命理想主义的英雄史诗(含5篇)

时间:2019-05-14 18:39: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让子弹飞 一部革命理想主义的英雄史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让子弹飞 一部革命理想主义的英雄史诗》。

第一篇:让子弹飞 一部革命理想主义的英雄史诗

《让子弹飞》:一部革命理想主义的英雄史诗

听婵释禅

姜文 先生以一个思想家的深厚思想底蕴,用一部仅有130分钟的梦幻式电影表现形式,通过“思想性与艺术性”高度统一的艺术表现手法,将“推翻封建资本主义,建立社会主义,再重新周期轮回到封建资本主义”的历史周期循环演变过程演绎的淋漓尽致,入木三分。

由此,所引发的连篇累牍、异议纷呈的解读也让人目不暇接。仅乌有之乡这样的一般艺术作品都瞧不上眼的顶尖思想平台,也在短短的两个月里发表了60多篇解读和观后感等的影评文章。由此可见,这部史诗般的恢弘巨制给整个社会所带来的的巨大影响。虽然每个人都会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生活经历、阶级立场、认知认识和理解感悟事物的能力等去对《让子弹飞》这部作品进行属于自己的解读和感悟,但真正能够被 姜文 先生纳为“知己”的解读也许并不会很多。

在这诸多的影评解读文章中,其中虽不乏“神来之悟、精道之感、洋溢之颂、惜惋之叹”,然而听婵释禅还是觉得影片中的许多“思想之深厚底蕴和艺术之灵光精巧”,还没有进行过更深层次的挖掘禅悟,还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还没有登上艺术赏析的峰顶。为了让这朵集“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统一的惊世骇俗之奇葩,真正地开在人们的心中,并在实践中结出“公平正义、平等民主”的社会主义伟大硕果,听婵释禅试图从更宏观的历史视角上来解读和感悟这篇必将不朽于世的恢弘巨制,与大家站在更高的基点上共赏析。

一、一个被人们忽略的“开头与结尾”所暗喻的宏大命题

《让子弹飞》的开头和结尾,正好暗喻暗合了那个“革命由成功到失败”的“周而复始周期循环规律性”在世界大地上的重演和轮回。影片开头,那些代表“传统封建车马行担生产力水平、封建分配制度、封建文化”等的拉动火车飞跑的“马匹”,与代表“近代资本主义生产力水平、资本主义分配制度、资本主义文化”等的那列“火车”孽合,所结构形成的那个“由马拉的火车”这两股动力所拉动的“封建资本主义或是叫官僚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怪胎”。

在影片的开头,暗喻的是“张麻子等革命者”打出了向“封建资本主义”攻击的第一枪,并喊出了“让子弹飞一会”的总是需要穿越时空的期待和等待的意味深长话语。这“第一枪”和后来的许多枪,许多观众都认为是毫无意义的空枪,而影片所说的“没打中”,是看到了在“马并火车”速度大致相同的暂短时间里,现实中并没有发生什么事情,然而“等子弹飞了一会”,不久人们就戏剧性地看到了那些“马匹”渐渐地脱离了与火车连接的“缰绳”而分崩离析了。这弹无虚发的“子弹”,首先打断、斩断或是解体的是“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联结的“官商勾结”的“缰绳”的组织架构形式,也即“推翻或是分崩离析了象征“车马行担”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那个封建社会”,或是“推翻了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让代表“封建社会制度”的那些“马们”分崩离析,如云霄般地消散,彻底失去其社会存在的现实意义。然后,再将代表资本主义的“那列火车”通过“血与火”的革命方式彻底地进行颠覆、推翻。而那个彻底“颠覆”并支离破碎的火车,正是对“推翻资本主义”的象征。

影片仅用几分钟梦幻般的“蒙太奇”艺术表现手法,就把影片的“要推翻封建资本主义,向着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公平正义社会迈进”的主题表现的淋漓尽致。然而,封建资本主义的文化思想理念的“代言人或是化身”的“真马邦德和他的老婆们”并没有消失,他们还要继续在整个社会变革中发挥重要的阻碍和误导作用。

而整个电影的中间段落,都是在表达一个“公平、公平、还是他妈的公平”的“推翻封建资本主义,建立社会主义”的“血与火”的历史演变过程。因为“公平正义、平等民主”等就是社会主义最核心的思想理念,如果说一个社会没有了这种核心价值思想理念,不管其有多少民主、自由等的价值理念,那这个社会肯定不再是“财富共享的社会主义公平社会”了。

而到了电影的结尾,革命队伍中发生了走什么“道路”的分歧。没有人再愿意跟着代表“马列毛革命者的张麻子”继续革命了,没有人愿意继续“公平、公平、还是他妈的公平”地进行社会主义式的公平“分钱”了,也即没有人愿意跟着社会主义者们继续进行“按劳分配和按公权力分配”式的“公平正义、平等民主”式地进行社会财富的分配了。那几个在革命的腥风血雨中幸存,并从衣着打扮上可以看出分别是代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等的曾经的革命者,“依然”坐上“那列”除了后面绑上一辆代表生产力水平已有所进步的“自行车”(比如:中国八十年代初之象征)之外,其他都是原封不动的“马拉的火车”,向着影片开头火车奔跑的相反的方向跑回去了,准备去做可能的另一些“黄四郎们”去了。也即这些跟着革命领袖曾经革命的弟兄们,又重新登上了“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结合物—-“封建资本主义”的“物是人非”的“马拉的火车”,重新走上和走进了历史的周期循环的老路和轮回,并开向了代表“封建资本主义”最繁荣发达的那个地方。而代表“马列毛革命者或是社会主义左派”的那个“孤独的张麻子”,则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回归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艰苦卓绝的“孤独求索”之中了。

影片的开头与结尾,即紧扣了主题和形成了前后鲜明的强烈“照应”,又展现了人类历史循环周期规律性“轮回”的残酷无情。而且即使是以“和平演变”的方式,也是难以抗拒其巨大的周期轮回规律性的强烈作用。

一部小小的电影作品,能够反映出人类的“公平正义、平等民主”的根本追求要义,并展现出人类历史发展周期规律性重演轮回的如此宏大的命题,如果不是一位匠心独运的思想艺术家,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到这种融“思想性与艺术性”于一体之至高境界的。影片即展现了“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的继续革命之艰难曲折,也表现了“成也分配、败也分配”的历史周期循环规律性发挥作用的残酷无情,更演示了的历史文明进步的螺旋式发展的这个哲学命题。影片结尾留给人们许多耐人寻味和残酷无情的思考、难题和谜团,都是需要人们不断地去思考和探索的代表未来人类社会发展命运的宏大课题。

二、“康城”和““鹅城”是“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暗喻、指代和象征

“张麻子,也即马列毛革命者们”,在影片开头的推翻了“封建资本主义”象征的“马拉的火车”以后,本来是要直接去“康城”地走进“意识流”中的共产主义社会的。“康城”在影片中象征的是人类追求的“共产主义”(communism--康城)的理想社会。但要能够去了“康城,也即共产主义”,就必须要垮过“鹅城”,也即社会主义”这道坎。因为当时的人类社会还是以“按资分配和以公权力谋取私利分配”方式为主导和统领地位的“分配关系”。生产物质财富的生产力也还没达到很高的水平,也即“物质财富还没有极大地丰富”。因此,首先还要“建立社会主义”,还要革命性地调整“公平、公平、还是他妈的公平”的“分配关系”,并确立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和按公权力分配”方式的主导和统领地位。而在苏俄就曾经开启了这种“分配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的先河,而影片中用“俄式建筑”等来作象征和借代,更具有符合历史发展逻辑关系的现实意义。当然,这个“鹅城”也是代表世界上所有的“为社会主义而奋斗”的革命领袖领导无产阶级的烽火战场的。去了“鹅城”,而没有去“康城”,这种“阴差阳错”看似偶然,然而这又是革命历史发展规律性和发展阶段论之必然。

三、只有通过把“印把子”、“劫富济贫”、“驱出达虏”、“枪杆子”、“造反有理”等的力量集合起来,摧毁和消灭“反革命组织体、剥消制度象征的碉楼和外部列强,以及黄四郎这种精神和肉体的统治阶级领袖之罪魁祸首”,革命才能成功

影片用长达120分钟所表达的正是通过运用“印把子”,侠义志士的“劫富济贫”、发挥“枪杆子出政权”的作用,开展“造反有理”的革命思想解放宣传运动,和摧毁“反革命组织体、制度象征的碉楼和黄四郎这种精神和肉体(真假黄四郎)的统治阶级领袖之罪魁祸首”等的方式进行的革命斗争过程。而影片也是通过这样的五个基本层次和逻辑关系展开了“张麻子等革命者”的那艰难曲折、艰难困苦和艰苦卓绝的革命历史演进过程,并最后取得建立 “公平、公平、还是他妈的公平”的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第一个层次,张麻子等革命者通过尝试“印把子”也即“法制道德”等进行治国安邦。并把那个象征“法制道德”或是“印把子”,并已“雪藏”很久的“申冤鼓”搬了出来,然而经过几个回合的革命与反革命的较量,革命者不仅完全败北,而且还搭进去许多革命者(老六)的性命。这就说明在“剥消压迫掠夺卖国的封建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还没有彻底推翻的情况下,单纯地走“印把子”的“和平演变”和“法制道德”之路是行不通的。

第二个层次,张麻子等革命者又尝试通过古代“侠客仁人义士”的“劫富济贫”、“杀富济贫”的方式去播撒和寻求社会的“公平正义、平等民主”。然而这条道也仍然走不通。张麻子等革命者通过“劫富”播撒和“济贫”给劳苦大众的社会财富---“银子”,由于尚有“剥消压迫掠夺的分配制度”的存在;由于还有剥削阶级的利益代言“黄四郎”这个首领的存在;还有“碉楼”这个维护剥削阶级统治的社会财富分配的“权益武装机器”的存在;由于还有外来反动势力“假张麻子利益集团”的武装干涉和插手捣乱破坏,那由张麻子等革命者“分发布施”给劳苦大众的社会财富—“银子”,又通过那些象征剥削阶级“按资分配和以公权力谋取私利分配”方式的财富剥削收刮掠夺机器—-那“几辆货式马车”等的方式,又全部被剥削阶级收刮掠夺回去了。也就是说,剥消压迫掠夺的分配制度不变革,掌握剥削压迫掠夺“武装机器”的黄四郎和维护剥削阶统治的“碉楼”和外来干涉并助纣为虐的“假张麻子们”不打倒,播撒和寻求的“公平正义、平等民主”,还是不会生根发芽,革命的胜利还将是短暂的。

第三个层次,张麻子等革命者改变了斗争策略。他们先与黄四郎们联合,先把武装干涉并助纣为虐的“假张麻子们”消灭干净。而包括中国的抗日战争、苏联反德国法西斯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等在内的所有世界各国人民的正义硝烟烽火,难道不正是这种争取民族独立的正义之战吗!尽管革命者在这种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国家利益斗争中付出了更大的牺牲,但却换来了进行国内革命、追求“公平、公平、还是他妈的公平”的良好外部环境。

第四个层次,革命者在革命斗争过程中通过对失败经验的总结,悟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真理,并积极地武装人民地“撒枪”。然而在革命者将象征武装斗争的“枪支弹药”发给民众后,并未出现“一呼百应”革命高潮的到来,而民众还都在等待观望。于是三番五次地“枪在手、跟我走、杀四郎、枪碉楼”的“造反有理”的革命思想解放宣传运动就展开了,而此时影片再一强化“主题”地喊出了“让子弹飞一会”的等待民众的觉醒和觉悟。这就说明,革命不仅要给民众“枪杆子”,而且还要让民众成为自觉自愿地使用“枪杆子”地跟着革命领袖和革命队伍干革命的英勇战士。而这就是“造反有理”的革命思想启蒙宣传运动,也只有唤起人民的觉醒和觉悟,才能为革命奠定根本的自觉自愿的思想理念基础。

第五个层次,也是革命者最需要重视的关键问题。也即上面那些革命条件在不断地成熟之后,如果不将象征剥削阶级“精神领袖”的“假黄四郎”消灭,并把人们的恐惧心理彻底驱除,那还是没人愿跟着干革命的,而只能是仍然的等待和观望。而一旦张麻子将那个统治人们思想的精神领袖“假黄四郎”彻底消灭了,人民就会势如破竹、势不可挡地跟着革命领袖和革命队伍干革命了,而那个被“印把子”、“劫富济贫”、“驱除达虏”、“枪杆子”、“造反有理”等硝烟烽火大革命运动已经摧残的千疮百孔并象征“封建资本主义”碉楼的“纲举目张”的“大门”,也就没有任何可以阻挡革命洪流冲击的阻力和障碍了。而那个代表剥削统治阶级领袖的“纸老虎式肉体的黄四郎和实体的碉楼”的从根本上解决掉,也就不用再费吹灰之力了。

影片正是按照这样的线索、情节、层次和逻辑关系展开并发展演进的。影片不仅结构严谨、层次分明、逻辑关系合理,而且还情节曲折叠荡、思想内涵丰富蕴藏、细微之处表达深远且意味深长。而张麻子等革命者这种“推翻封建资本主义,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这种历史演进过程,就浓缩在这短短的120分钟里了。影片不仅给人们留下了可歌可泣、激昂振奋,而且还给人们留下了太多的回味、思考、反思和苦痛。这就是这个令千百万人感慨万千、感同身受、感恩戴德、惋叹不已,并“仿佛就在昨天”的革命史诗般的恢弘巨制。

四、“没有你,对我很重要”—诠释了只有消灭“剥削阶级这个精神和物质领袖的你”,才有“无产阶级的我”的存在和生存可能

《让子弹飞》的结尾部分有一段重要对话,黄四郎问张麻子:“你说是钱对我重要,还是你对我重要?”张麻子的回答是:“你和钱对我都不重要,没有你,对我很重要”。这个答案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革命道理就是:只有打倒代表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的“黄四郎这个象征剥削阶级精神和物质领袖的你”,才是无产阶级翻身得解放并走上“财富共享的社会主义”康庄大道,当家做主人的命门。而让“伟大的革命领袖”不断地“接班”领导人民继续革命,也才是保住红色江山永不变色的关键之关键。那些“光着上身”象征无产阶级的劳苦大众才能真正永远地享受到“社会主义财富共享”的阳光雨露,才能真正具有永远属于他们自己的财富—-“衣服”。

当我们透过剧情这些“繁枝细节”去透析其所反映的“本质或是真理”时,你就不会感到那仅仅是在叙述一个简单并荒诞的故事,而是在展现着那些由“刀枪蘸着血泪”挥洒出的一幅幅革命理想主义的英雄画卷,一部饱含激情、震撼世界的关于“推翻封建资本主义,建立社会主义”的史无前例的伟大革命史诗。而影片中的革命理想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革命现实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风骨,也就时隐时现地显现出来了。

五、“细节”,所有的“细节”都赋予并承载了丰富的思想内涵、蕴含、暗喻、比喻、象征和表达表现,并使之全部能够“说话”,由此也把影片的艺术性推到了空前的高度

由于电影艺术表现形式,必须要在短短的两个小时左右表达完整其想表达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手法,因此就不能象电视剧那样悠闲自地任情漫谈了,其必须要经过对整个制作过程包括每个细节的精雕细刻。而姜文的《让子弹飞》又是表达了这样一个宏大的“革命历史演变过程”的重大题材。因此,影片不仅整个故事演进的情节和层次选择了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重点重大事件,以便充分地表现《让子弹飞》这个故事的主题,而且所有的“细节”也都给赋予的生动活泼、生龙活虎的生命语言、思想内涵和暗喻、比喻、象征、表达表现的话语权力。正是这些不可或缺的“细节”话外音,才有声有色地表达了电影这种艺术表现形式“没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去表达的思想内容。这无论从衣着、道具、场景、音乐,还是语言、情节、顺序、逻辑等方面的“细节”上,都蕴含丰富地表达并丰富着影片的那同一个宏大主题。

这无论从衣着上那“光着上身”象征无产者的打扮,还是张牧之手下那几个“工农商学兵”等并已经是“干部”,并随时有可能成为“黄四郎第二”的弟兄的“装扮”;无论是那些“三教九流”百姓的穿戴,还是那个可以让“黄四郎的肉身有九种死法”的“摘挑子”政客的“假洋鬼子”的不伦不类“扮相”;无论是用枪在大门上打出的并对得不到民众响应而感叹的“!”,还是那对革命彷徨和未来的疑问的“?”;无论是结尾火车上挂着的代表生产力有所进步的“自行车”,还是那个同样是被封建剥削压迫的“黛玉晴雯子”名字的对《红楼梦》中“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借代;无论是那几场深藏压抑怨愤寻求爆裂渲泄时机的激烈“鼓声”,还是扮成侠客做布施“公平正义”的好事仍需要偷偷摸摸地用“筒”的脸帘来遮挡;无论是反动派明目张胆地施展“阴谋”,还是树上的屁股兜里的那五张委任状;无论是依附在地主资本家身上的“官僚”在与地主资本家共谋获利后的“三七开”,还是张麻子、马邦德和黄四郎的“三真三假”中所演变出来机巧百变的“阳谋和阴谋”,等等,都承载了影片需要表达和表现的生命语言,并用这种千差万别、千奇百怪的“标签”,辅助整个故事情节的顺利展开,并彰显着不同角色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丰厚的思想内涵和播放着“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画外音。也正是这些蕴含丰富的“细节”,才使整个故事的情节、场景、层次等更加丰满成熟并富有艺术生命活力。

总之,《让子弹飞》这部优秀电影作品,不仅是一部融思想性与艺术性高度统一且必将不朽于世的恢弘经典巨制,而且也是一本浓缩并再现了二十世纪曾经席卷世界的那场波澜壮阔的社会主义革命历史演变过程的通俗读物;不仅是一部革命者追求“公平正义、平等民主”的用“血与火”书写的革命理想主义的英雄史诗,而且也是一部歌颂伟大的革命领袖领导人民推翻封建资本主义,建立社会主义的百折不挠、铸就辉煌的生动历史教科书;不仅是见证人类实现社会主义,并由社会主义的“鹅城”向共产主义“康城”理想社会“追求”的里程碑,而且也是摆在人类面前并急需解答和破解的“如何走出历史周期循环怪圈”的重大现实课题。而“姜文”这个名字,也会与他的这部恢弘巨制一样,必将载入人类对理想社会追求的无上荣耀的思想艺术史册之中。

2011年3月2日

第二篇:让子弹飞影评

《让子弹飞》最重要的一段对话发生在影片的结尾部分,在这个图穷匕见亮出底牌的时刻,张麻子问黄四郎“你说是钱对我重要,还是你对我重要?”这个问题之所以要紧,是因为,它其实是在问,“你知道我是谁吗?”而两个选择代表了两种身份:第一种身份是土匪,只图钱财,不问是非,这样的人,一定会认为钱更重要;第二种身份是造反者,造反者比土匪更有野心,试图推翻当权者,取而代之,这样的人一定会认为推翻当权者比掠夺钱财更为重要。在黄四郎的眼里,张麻子并不是简单的土匪,所以,他回答说“我”。然而,张麻子给出了一个出乎意料的答案——“你和钱对我都不重要,没有你,对我很重要”。这个答案击溃了黄四郎最后的一点矜持,因为这个答案的背后,是一个他从来没有料到过的身份——革命者。

其实,这个国家对革命并不陌生。辛亥革命十年之后的南国,人们依然习惯于下跪,区别仅仅在于新的权贵取代了旧的权贵,压迫的方式则在枪炮的武装下更加残酷。几乎是差不多的时间,在稍微往北一些的长江下游,从北京回故乡省亲的鲁迅碰到的依然是一个“骨子里都是依旧”的凋敝乡村。在革命中叱咤风云的革命党,在革命之后产生了分化。

无疑,黄四郎是辛亥革命之后坐享革命红利的既得利益者。在鸿门宴上,黄四郎说,他二十年前见过张麻子,那时候张在明处,他在暗处。而二十年前,张牧之可能正是反抗青廷的革命党。黄家藏有一颗珍藏版地雷,该地雷的双胞胎兄弟正是辛亥革命的第一响。黄四郎很可能也是早期的革命党成员,甚至参加过十几年前的那场革命,在革命后,成为革命新贵,祖辈的基业加上黄的革命资本,造就了雄踞鹅城的南国一霸。

而张麻子则是革命中另一类人的象征。张麻子是某种南国方言中张牧之的谐音。张牧之象征的是一种致力于达成革命最初承诺和最终精神的力量,是革命纯洁性的捍卫者——正如同他所追随的蔡松坡将军。对于这些人而言,革命远远没有结束,只要革命的最终目的没有达到,就需要将革命永远进行下去。

在影片中,蔡锷与辛亥革命只是这个关系的一个表层的类比。更深层的类比在于,姜文用它建构起了辛亥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之间的关联。在这里,姜文并不试图区分资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革命,因为在革命最纯粹也是最直接的意义上,这两场革命不过都是永不停息革命浪潮中的前后相继的环节。

辛亥革命之后十四年的一九二五年,孙中山溘然长逝,留下的遗嘱经汪精卫整理,浓缩为两句话“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既然革命尚未成功,则需要继续革命。晚年的孙中山,在继续革命中最大的行动就是联俄联共。就在马邦德带着老婆唱着歌奔赴锦绣前程的时候,共产党正在秘密的筹备之中。两年之后,孙中山将这个新的政治势力视作为国民党重新注入革命精神的新鲜血液。孙中山看重共产党人,并把发展组织的重任委托给他们。孙曾斥责一批告共产党状的国名党员,说:“十三年来,民国绝无起色,党务并不进步,皆由尔等不肯奋斗之过。彼共产党成立未久,已有青年二百万人,可见彼等奋斗之成绩。尔等自不奋斗而妒他人之奋斗,殊属可耻。”【1】

正是在联俄联共的政策之下,国民党获得了空前的活力,广州成为了革命的中心,并最终埋葬了北洋政府。在大革命的节节胜利之中,国共分裂。土共上山当了土匪,国军进城当了老爷。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中共认为自己才是大革命精神的真正继承者,而进了城的国民党,不过是“革命的叛徒”。

就是在这个时候,年轻的毛泽东正经八百地登上了历史舞台,而鹅城中的好戏才刚刚开始。

很多人无法理解影片后半段撒银子撒枪的桥段,因为按照商业大片的逻辑,此刻的张麻子应该率领余下的兄弟冲入碉楼,以一敌百地血洗黄府,一波三折地灭掉黄四郎之后,英雄举枪朝天空怒射,天地为之动容。最好顺便在千钧一发之际救出被黄四郎抓走的花姐,然后两人骑着高头大马消失在血色的夕阳中。然后出音乐,字幕。

但是,姜文和张麻子的野心显然不止于此。在发银子的晚上,戴着九筒的张麻子和戴着一筒的汤师爷有一段对话。“你不就是想当老天爷吗?”“是啊。”“这跟收拾黄四郎有什么关系呀?”“老天爷都能当,还收拾不了一个黄四郎?”

这段对话预言了后来张麻子用四个人攻破黄四郎碉楼的方式。如果把撒银子的桥段视为一个政治寓言,恐怕没有比土地革命更加适合的类比对象了。正是通过这场运动,农民被指认为一个阶级,并第一次获得了政治主体性。

二十年代,广东海丰的旧式官僚在农民代表面前谈及彭湃利用农民时,农会干部的反驳是:“不是彭湃利用我们,是我们农民利用彭湃。”这些农民不一定认同中共的政治主张,但积极投身到了中共领导的土地改革中去。当他们为了保卫自己的斗争果实而奔向战场时,更成为中共实现自己政治目标的最重要力量。

在围攻碉楼的前夜,张麻子曾经让老七在黄府的铁门上打出了一个叹号,然后自己又打出了一个问号。叹号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终结,而问号,则意味着对新的时代的疑虑。二十世纪前半页行将结束的一九四九年,中共战胜国民党,取得政权。

一九四五年在延安,黄培炎问毛泽东,共产党如何跳出“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政怠宦成”,“人亡政息”,“求荣取辱”的周期率?毛泽东答曰:“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十多年之后,新社会中的阶层分化开始显著起来,一个现代化的官僚层级制出现在了这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地平线上。

夺取政权之后,还要不要革命?毛的回答是肯定的。恰如曾向黄炎培所说的那样,毛开始发动人民,只不过他的民主不是通过投票,而是通过群众运动以及对文化领导权的争夺——文化革命。正如萧武所言,一个基本的事实是,1966—1968年的群众运动时期,无论同时还存在着怎么样的高层政治权力斗争,一般劳动群众热情参加“革命”的原因只有一个,他们厌倦了这之前的僵化的等级制度。当曾经许诺给人们的一个平均主义的天国迟迟不肯出现时,只有等级特权越来越威胁到一般人的日常生活时,他们怎能不对“文化大革命”寄予厚望,怎么能不激动打倒当权派?【2】

一般认为,毛提出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是“文化大革命”的指导思想,它在十年“文革”期间被广泛宣传,家喻户晓,还曾写入中共“九大”、“十大”“十一大”通过的政治报告和党章,甚至还写入了四届和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修改通过的宪法, 影响十分巨大。它在最初提出时被评价为“天才地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时期阶级斗争的观念,天才地发展了无产阶级专政的观念,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树立了第三个伟大的里程碑”。

一九七六年九月九日,毛在病痛中去逝。随后,文化大革命结束。《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理论”作出了完全不同的评价,认为它是“左倾”错误论点,“明显地脱离了作为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轨道,必须把它们同毛泽东思想完全区别开来”,应该“坚决纠正”。

从一九八零年代后的中国,是一个“告别革命”的年代。教授先生们说:告别革命,中国不能乱;民主人士们说;告别革命,革命只能导致专制;社会精英们说:告别革命,革命就是劫富济贫;青年学者们说,革命就要流血牺牲;达官贵人们说;告别革命,稳定压倒一切„„告别革命,告别革命!在今天,即使最底层的中国普通老百姓也会像背顺口溜一样在不经意间流利的说出“中国不能乱”这样有政治觉悟的话来。在今天,告别革命已经与市场经济一样成为了神话。无须任何意义上的质疑了,人们需要的只是牢牢的记住它,并中规中矩地遵守秩序,任何对“告别革命”的质疑都将遭遇“你是想要回到文革去吗”这样在反问,就像任何对市场的质疑都被指责为为专制辩护一样,在说的时候就要准备着成为“人民公敌”。【3】

告别革命,同样有着深厚的思想和实践背景。正如邹谠所言,在历史实际政治中它可以上连美国改良主义政治与法国革命的对比,下连苏联的崩溃,中国的严重 灾难,在思想上可以接连Edmund Burke以来的保守主义思想,„„此外,从改良主义自由主义的立场也可以引出告别革命的论点。【4】

一七九九年,柯勒律治写信给他的朋友华兹华斯,建议他同广泛的精神不振和顺从竞争:“我希望你能给如下人写一些诗,由于法国大革命的完全失败,他们已经抛弃了对人类改良的一切希望,正在堕入一种差不多是享乐主义的自私之中,在对家庭的依恋和对想象性哲学的蔑视这种软弱的名号下,掩盖了同样的享乐主义的自私。”【5】后革命时代的失落感是如此雷同,二十世纪的最后二十年仿佛跟这个革命的世纪没有什么瓜葛。而充斥在新世纪的东西则是美容、减肥、楼房、股市、美女、汽车。

姜文生得早,没有赶上“告别革命”的好日子。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是不断革命时代的产儿,却生长在一个告别革命的年代。这个问题是他人格的一部分,他需要一种表达,但他似乎也并没有试图解决这个问题。他只是讲了一个寓言,结尾要靠我们自己来完形。

若干年后,有人采访姜文,姜文说,“赶巧我们这一代人,一九七六年以前的人吧,赶巧跟一批历史创造的英雄同时代活过。毛泽东逝世时,我已经十三岁了,起码这十三年我们是在同一个舞台上生活过,他的影响是不可回避的。”

姜文曾在他的临时寓所的写字台上、洗脸间、床头,所有可以放书的地方,大都放着与“毛”字沾边的书:有《毛泽东选集》,有研究毛泽东的书籍,还有毛泽东喜爱的书《容斋随笔》。姜文说,守着这样一个伟人,这么大的一个世界,这么多风风雨雨,比看“三国”要精彩得多。【6】

在一次采访中,有记者问姜文,他是否要演毛泽东。姜文回答:“不是我说要演。我确实觉得这个人物是值得塑造的。但是,我不太相信现在又可能出有关他的成熟作品。很难,因为我觉得现在我们对他的认识恩怨性太强。我们很幸运曾经跟他生活过一段。他是中国这几千年来能够冒出头儿来的这么三、五人中的其中一个。他跟旁边的人没法比,什么蒋介石,个儿太矬了。他的‘往事阅千年,魏武挥鞭’,它实际上到后来是跟古人对话。现在太多的恩怨,对他,会扭曲了他的精神。当然把他精神话了是不对的。太简单。因为中国有这个毛病,拽不下来,干脆推成神。这挺好的!但是,他不是凡人!他做了凡人想做没做成的事儿。当然,那有时代的原因;也有他个人的原因。还有一点,现在很多人为了不神化他,把他塑造成凡人的演法,这是很大的错误。把他演成了干部了!他不是干部!是个革命者英豪啊!他不是干部!从这个词来说,‘干部’是个日本词。好比一棵树,这叫干部、根部、冠部。我看好多电影、电视剧,你怎么能把老人家弄成一干部?!这太不对了。他是个什么人?!我还几次都说,他没有补助费,也不着眼前的利益,就能这么一呐喊,就反了,就都跟着他长征去了。蒋介石那花了多少补助费,套半天词,不跟着走!这完全不是一个境界!他,我觉得不能把他当农民。很多人把他当农民,我觉得很浅薄的。这么说他我觉得是贬低自己。另外还有人说,他是因为受了知识分子的罪,才收拾知识分子。这个我觉得也太可笑了。其实,他本身是个很大的知识分子。他虽然没去过西方,但从他的理论里边,有很强的这种世界知识集合在里边。包括他对哲学、辨证法的爱好。关键一点,他有种对理想的追求,和能够清晰带有煽动性地阐述理想的能力。不是靠银子、许愿啊,这不是。”【7】

关于革命和造反,阿伦特有一个区分,造反是以暴易暴,而革命是秩序重建。造反古已有之,而革命则是现代的产物。尽管阿伦特的《革命论》最后演变为一套“革命不如不革命,不革命才是真革命”的说辞,但其对于革命的这些指认是准确的。革命是启蒙的后果之一,其最重要的禀赋在于,它不但是一种反抗暴政的暴力活动,同时也指向了一种新秩序的建构,这种秩序内在的价值就是革命行动的价值依据。阿伦特认为,这种价值依据就是自由。【8】

出于一种在冷战背景下对马克思后继者们的失望,阿伦特对马克思有一个误解,认为后者“忘记了革命的本来意图,是以自由立国”。这种指责之所以靠不住,是因为马克思早就在两个层面上对自由进行了重新认定。其一,在马克思那里,私有制之下的自由视为一种异化后的“伪自由”。解释这一原则最好的例子莫过于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出于一种在冷战背景下对马克思后继者们的失望,阿伦特对马克思有一个误解,认为后者“忘记了革命的本来意图,是以自由立国”。这种指责之所以靠不住,是因为马克思早就在两个层面上对自由进行了重新认定。其一,在马克思那里,私有制之下的自由视为一种异化后的“伪自由”。解释这一原则最好的例子莫过于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对婚姻自由的论述:“婚姻的充分自由,只有在消灭了资本主义生产和它所造成的财产关系,从而把今日对选择配偶还有巨大影响的一切派生的经济考虑消除后,才能普遍实现。到那时候,除了相互的爱慕以外,就再不会有别的动机了。”【9】在马克思看来,基于私有制的自由无非是“贫穷的自由”,真正的自由只有在平等(这种平等的逻辑后果就是共产主义)的基础上才可能实现。其二,在谈到“以自由立国”的时候,阿伦特的脑海中理想的革命形态是在她看来异常完美的美国革命,而其实,马克思并非忽视了“自由建国”,在《哥达纲领批判》中,他早就对德国社民党提出的“自由国家”的说法进行了批判。【10】恩格斯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既然国家只是在斗争中、在革命中用来对付敌人实行暴力镇压的的一种暂时的设施,那么,说自由的人民国家,就纯粹是无稽之谈了”。【11】在这里,等级制之下的自由,无非是“下跪的自由”。

因此,对于马克思而言,革命的目的就是消除了私有制和国家之后的自由,而不是贫穷和下跪的自由,用张麻子的话来说,就是“站着,还把钱挣了”的自由。当鹅城新县长马邦德宣布他给鹅城带来三样东西,“平等,平等,还他妈是平等”的时候,他就不再是一个土匪,而是一个宣布“鹅城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革命者。

在其最纯粹的意义上,只要贫穷和等级制依然存在,革命就永无止息。然而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革命之后,应当是世俗生活的开始,而不是继续革命,更不是永远革命。

“大哥,我们去上海了。”

“不跟我回山里了?”

“还想回山里啊,您这腿脚都不利落啦。”

“你不是要跟我当麻匪到处发钱吗?”

“今天不是把钱都发光了吗?还有比今天更过瘾的?”

“这么说,你改主意了?”

“那还用说吗?”

“老三,你有什么打算?”

“我要替二哥娶她。”

“老三,你跟我在一起不高兴吗?”

“高兴,就是有点不轻松。”

“你们俩呢?”

“有点。”

“不轻松。”

“姑娘,你这么拿着枪,更好看。”

姜文曾经评价毛说:“我觉得他可以把几万人带着迁徙,又没有补助费,像摩西出埃及一样。这种东西是精神上的,但他也很矛盾,很有悲剧性,他跟斯诺谈的那段话里提到,他的亲人死了那么多,我觉得那是他体会到某种悲剧感的时候。”【12】这样悲剧感,不知是否可以称作孤独。“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老三,去上海还是浦东,浦东还是上海?”

“上海就是浦东,浦东就是上海。”

在影片的最后一句台词中,姜文终于捅破窗户纸,把现实和想象搅成一锅浑水。姜文曾经引用述平的一句话来阐释自己对真实的看法——“强劲的想象带来真实”。在《让子弹飞》中,他把中国二十世纪所有的革命讲述成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有着最为荒诞的外壳,却有着最为丰富的内核。

李零说,“二十一世纪,时光逆转,历史倒读,好像什么都可以翻案,但中国革命的案不能翻。”【13】费正清说,“革命总是遭遇一个共同的命运:在当时它们似乎像突然爆发的火山似的,既不可预侧,又无法控制。但事过境迁回顾它们时,却都渐渐淹没在风景画中,好像一座山的两边山脚,因和果都分不清楚了。”【14】于是,一切血与火最终都淹没在湖光山色掩映中的那首《送别》之中,火车开向七十年后改革开放的浦东,尾随的骑士沿着铁轨独行成一个孤绝的背影。这一切,像一个开始,又像一个结尾,更像是一个轮回。

而且还是“铁打的老爷”,汤 师爷之流仅仅是“流水的县长”,利用自身强大的武装政权和绝对的官僚权威经营着南中国全部的鸦片生意并且还贩卖人口去USA赚“dollar”,成了政治 大老板刘都统“三条腿”中最粗的一条(“三条腿”暗指“三座大山”——封建主义、官僚主义、帝国主义)

黄四郎的替身:暗指中国所特有 “官僚主义权威”——无论是满清皇帝还是蒋政权,仅仅是官僚主义的替身罢了,近代的中国民众一次次的用“无量头颅无量血”换来的“共和”自以为是成功了,实质上却是赶下了一个旧的“官老爷”又迎来一个新的“官老爷”,民众的社会地位、政治地位仍没有实质改变,每次改朝换代死去的仅仅是“替身”罢了,“官僚 主义”依然在社会现实以及传统文化中长期存在,这显然不仅仅是所谓西方先进政治体制就能完全解决的...有人说“最了解中国人的是鲁 迅,最了解中国的是毛泽东”,张麻子可谓谙熟上层精英阶层和底层劳苦大众的活动心理,在底层人民眼里统治阶层永远都是那么强大、尤其黄府高耸铁门后的神秘 感让人不寒而栗,但张麻子很清楚其实在团结起来的人民群众面前,再强大的反动阶层仅仅是“纸老虎”罢了,了解底层民众心里的张麻子用黄四郎“替身”的脑袋 欺骗了人民大众,他表面上砍下的仅仅是一个替身的脑袋,但对民众来说却是摧毁了整个反动阶层的“官僚主义威权”,黄四郎让民众惧怕的不是杀人不眨眼的武举 人、不是看似高耸的大铁门,而是劳苦大众长期以来对精英阶层顶礼膜拜的奴性罢了(鲁迅笔下反映的旧中国就道出了这一点),这就是中国实行科举制后长期存在 于中国、并成为中国发展的社会毒瘤——“官僚主义权威”,可怜的黄四郎“替身”在群众的欢呼中被张麻子砍下了脑袋,同样也砍下了黄四郎平时鱼肉百姓、作威 作福的“权威”,此时的鹅城百姓再无顾虑了,铁门后藏着的仅仅是一个纸老虎罢了!

在攻下黄府前,张麻子在象征着反动势力权威的大门上 打了一个大大的“感叹号”,其用意是表达一个旧时代将要结束了;而让自己兄弟打下了一个“问号”,显然张麻子对自己兄弟们在攻下黄府后会不会蜕变成下一个 “黄四郎”是存在很大疑问的,片尾可以看出张麻子的这种疑问显然不是多余的„„ 攻下黄府后,革命似乎成功了,民众拿回了属于自己的财 富,而张麻子对财富、美色似乎没有什么兴趣,甚至连身后那把“交椅”也可以让于别人,但黄四郎显然没有张麻子的精神境界,他认为张麻子要么为了取得如他那 般的权势地位、要么是为了他黄家五代人搜刮来的财富,而他却告诉黄四郎说:“你跟钱都不重要!没有你,对我很重要!”原来,张麻子是要消灭一切剥削人、压 迫人的社会制度啊——这正是毛主席建立新中国后所谓的“这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的背后深意,他要摧毁的不是蒋介石的反动政权,他还要建立一个人人平等、社会公平的新世界,打破中国自古改朝换代、“打江山、坐江山”的历史周期律,这样远大的抱负显然是很多底层民众包括当是很多中共高层是无法理解的,这 也是为什么很多民众尤其老帅们很自然的认为“三反五反”、“反右派”甚至“文革”等一系列打击整个“官僚精英阶层”的群众性政治运动,是毛泽东为了自身争 权夺利的需要——其实这种推测根本不值一驳,叶剑英承认在长征以后,毛在党内的地位根本无人能撼动了,何况建国后刘、邓等资历差一大截的小辈!

本片的结尾很好的呼应了片头,张麻子的兄弟们坐着马邦德的“马拉火车”和花姐就准备去权贵资本家的乐园——上海,寻找新的生活了,此时新的革命者又走了旧的统治者的老路!

片尾,攻打黄府时,张麻子曾在黄家大门上打的“问号”成为了现实——

张麻子问众人:“不跟我回山里了?”

兄弟们道:“你腿脚都不利落了,还回山里啊。”

张又问花姐:“你不是要跟我当麻匪到处发钱吗?”

花姐:“今天不是把钱全发光了吗,还有比这更过瘾的?”

张不甘心有问到:“和我在一起不高心吗?”

众人道:“高兴,但不轻松、不轻松„„”

张麻子的兄弟们在革命成功后,准备和麻子分道扬镳了,建国后,毛主席的“亲密”战友们也是感同身受吧:经历了红军反围剿、万里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 争,跟着毛主席打江山、创造历史当然是很刺激很高兴的了„„但好不容易打败了蒋介石坐了江山,这时候正应该论功行赏、大块吃肉的时候,打江山不就为了坐江 山嘛,不然兄弟们这么多年血风腥雨的革命为了啥啊?!但大哥却让我们再回到清苦的山里当“麻匪”、劫富济贫——再时时刻刻把群众利益放在心里、把为人民服 务放在第一位,甚至要和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保持艰苦朴素的本色,办事情还得看群众脸色、弄不好还要遭群众批斗„„这活的也太不轻松了(毛时代的 干部就是这样的),还是搭上改革开放的春风去了上海快活啊!

到了六十年代毛敏锐的察觉到,有些曾经在战场上出生入死的老革命开始特权 享受,放松自己、膨胀了私欲,置人民的利益而不顾,党内特权思想、官僚主义盛行——正如毛所说的“一部分party员不想继续革命了,有些人后退了,反对 革命了,为什么呢?作了大官了,要保护大官们的利益。他们有了好房子,有汽车,薪水高,还有服务员,比资本家还厉害”„„难道革命了几十年牺牲那么多战友 这么短时间官僚主义就“复辟”了?可是此时身边出生入死的战友们没有人再愿意继续革命了,这时他又想到了他为之奋斗一生的人民,从旧中国走过来的中国人民 的整体国民素质是令人堪忧的,毛泽东深知中国人在思想上受到宋明伪儒家思想的毒害之深,深知中国的底层民众对自己的要求一直依然是鲁迅笔下的那群事不关己 高、高挂起的心态,他觉得只有人民的思想觉悟实质提高了、人民接受了先进的平等理念,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防止“官僚阶层”走向人民对立面甚至骑在人民头上作 威作福,所以毛泽东接见群众时不断强调“要少一点奴性,多一点主人翁的自尊心.”——不然空有所谓“民主”制度的印度为何至今还不能摆脱奴隶社会种姓制度 的桎酷?!

在红军革命根据地时期,“朱毛”红军被蒋介石宣传成“共产共妻”、杀人不眨眼的“土匪”;

在当下的“盛世中国”,毛泽东被权贵、精英们诅咒其为“暴君”、“屠夫”甚至是“20世纪人类的三大恶魔之一”。

精英们恨不能对其挫骨扬灰,说明在受过毛时代不断的全民性政治运动启蒙后的中国人民面前,他们的内心是极度恐慌的,必定鲁迅笔下的中国人在渐渐减少!

自古以来,黄四郎们都是先大肆诋毁真革命者为“麻匪”,然后把自己伤天害理的全部罪责推到“张麻子”身上,再以“剿匪”之名搜刮民脂民膏,这才是真正的“杀人诛心”、用心何其险恶!

这个在精英眼里满脸麻子的毛润之到底给中国带来了什么“灾难”呢:

在他执政的短短的二十七年间,无论是在朝鲜战争、对印自卫反击、还是苏俄在边境陈兵百万,毛泽东从未向这些强敌屈服过,中国通过一系列对外战争、卓有成 效的外交行动重新获得了世界的尊重和认可,尤其是毛泽东以众横捭阖的高超战略、超人的胆识斡旋于美苏两强之间,为中国赢得了巨大的政治外交红利,至今受 益。

在短短的二十七年间,在辽阔的中国大地上,一举消灭了为害千年的匪患,肃清了黑社会帮派势力和一切扰乱社会、残害人民的黑恶势力,社会秩序空前安定。毛时代的犯罪率是中国历史最低的。

在短短的二十七年间,在辽阔的中国大地上,彻底扫除了自清末以来全民吸食鸦片的恶习,铲除了危害国民身体、国民精神健康的“陋习”——如童养媳、裹脚、纳妾、男尊女卑等等,民族精神面貌也随之焕然一新;千百年来摧残和迫害妇女的卖淫、嫖娼的社会污泥浊水,被荡涤无存,妓女被改造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并且 给予其应有人格尊严,中国只有在毛时代才真正算彻底消灭了“黄赌毒”。

在短短的二十七年间,在辽阔的中国大地上,文化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扫除大量文盲,大力普及基础教育,从49年以前全国80%以上的文盲率,到70年代中国大地上新的一代青少年普遍都受过几乎免费的初等教育,中国人从没有把知识的学习如此“草根化”过。

在短短的二十七年间,在辽阔的中国大地上,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消灭或基本消灭了多种存在于广大农村的传染病,如鼠疫、霍乱、天花等。在国家物质极其 匮乏的年代,依靠合作医疗、赤脚医生、农村三级卫生保健网这“三大法宝”,为中国数亿农民提供了最基本的医疗服务,并赢得世界赞誉。在27年内中国人口平均寿命从35岁提高到65岁。

最为可贵的是,以刚建国 时期一个长期积贫积弱、饱受战乱的极端落后的农业国,毛带领中国人民节衣缩食、自力更生在短短27年的时间里,建立成拥有完整轻重工业体系的世界第六大工 业国,甚至还在航天核武电子等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走完了西方主要老牌工业国100年才能完成的国家“工业化浪潮”,没有这些辉煌的成就奠基——“伟大” 的总设计师用什么去改革开放呢?

郁达夫曾说:“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群体;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就是这样一个彻底扭转中国几百年衰败国运、有“再造中华”之功并且享有世界普遍赞誉的伟人,在精英统治者眼中确实满脸麻子、奇丑无比,而且还是“悍匪”(如今暴君、屠夫纷至沓来),因为毛泽东彻底扯下了数千年来官僚阶层愚民术的最后一块遮羞布——群众在打到“官僚权威”、“学术权威”口号下,通过一系列 政治运动让官僚和文人彻底丢尽了“脸面”,摧毁了官僚主义在人民群众中积攒了数千年的“权威”——正如毛所说的,“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

张麻子为民做了主,民众下跪高呼“青天大老爷”,可张麻子鸣枪警醒大家:不能跪,早就没皇帝老子了,哪来的青天大老爷——毛设想的国人正如他诗中说道“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每个中国人都能有人格尊严、有独立精神的活着„„

毛泽东的晚年注定是孤独、凄凉的,正如剧中的结尾:昔日的战友尽数背叛了当初“上山”当“土匪”时的誓言,拥着花姐一路欢笑去了上海开始了“新”的生 活;而暂时过上安逸生活的鹅城百姓又把“革命”高高挂了起来,并且又乐于“青天大老爷”为自己做主了;只有他仍不服输,和来鹅城前一样——骑着白马、一身 戎装落寞的策马奔腾在夕阳中,他要永葆“山匪”的本色。

第三篇:让子弹飞观后感

子弹何以飞得如此远

——电影《让子弹飞》

2011年贺岁档最大赢家毫无疑问便是由姜文导演的贺岁大片《让子弹飞》,这部影片从一上映就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眼球,其票房最终以7.24亿圆满收官,击败《唐山大地震》成为华语电影内地票房冠军。

《让子弹飞》主要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北洋年间,在地处南部中国的鹅城内,土匪、骗子以及恶霸之间的一段具有传奇色彩的故事。这部影片能获如此巨大的成就,归功于影片将演员演技、艺术手法、音乐效果、拍摄技巧与故事的深刻主题完美的融合到一起。

整部影片在演员阵容方面,可谓是群星汇集。有众多大大小小的明星参与这部电影的演出,光是这点,就值得我们关注到着整部戏。尤其是能得到三位影帝级人物加盟。导演姜文以及制片组邀请到内地华语影坛传奇男星葛优,这是葛优与姜文的首次合作,是本片的一大看点。《让子弹飞》中南国一霸黄四郎的扮演者是由华语顶级巨星周润发出演。姜文、葛优、周润发三位男明星都是数一数二的实力派战将,是票房的给力者。三位重量级演员将影片中的三个主要角色鲜明个性演得淋漓尽致。姜文演的张麻子是一位有情有义的豪侠,嫉恶如仇,他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土匪,更像是《水浒传》里那些梁山好汉,劫富济贫。假师爷马德邦的扮演者葛优,将一个江湖骗子的角色演的可怜可恨可爱,充分发挥了他的喜剧风格,让观众笑声不断。本片中的反面人物黄四郎,周润发给与了他大哥的霸气,将人物恶霸的形象表演的十分到位。

在时长132分钟的电影中,精彩镜头层出不穷。尤其是大规模的正面激战,把整部电影的紧张刺激氛围都带动了起来。在电影的开头,是一段轻松的画面。真师爷、真县长以及县长夫人三人同坐一辆马拉的火车边吃火锅边作诗,画面和谐安适,本来是快乐地上任。可就在此时,整个画面一转,土匪袭击,枪声四起,火车脱离铁轨,从天际飞过,“嘭——”的一声直接冲向水中。开心上任的县长,此时沦为土匪的人质。前后两个镜头的强烈对比,使观众的整个情绪从平静直接奔向紧张刺激,达到了第一个兴奋点。刚看开头,可能大家对张麻子的印象仅是停留在他是一个土匪的层面上,只是将张麻子当做一个劫财的匪徒。但在随后的电影中,随着电影的深入,对人物的认识也逐步加深。张麻子原名张牧之,曾经追随蔡锷将军,在北洋战乱后才迫不得已落草为寇。他虽然是悍匪首领,但他却是一名有正义感的豪杰,他劫的都是奸商土豪的财物,劫来的财物也不是一个人占有,相反,他将所劫的钱财都分发给穷人。张牧之这个角色向我们展示了一位身处乱世,却重情重义、惩恶扬善、劫富济贫的北洋豪侠的形象。在影片中,张麻子在百姓面前,讲过一句经典台词——我来鹅城只办三件事,公平,公平,还是他妈的公平。这句经典台词体现了鹅城需要公平,不能让黄四郎这样的恶霸踩着百姓的躯体谋钱和权。除此之外,也是对我们现今社会中需要公平的呼喊,公平这一思想在我们国家的政策上有所体现,坚持“效率与公平兼顾”。这部影片重新提及公平这个概念,是有其道理的,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要将公平的思想贯

彻于实践,让公平之事惠及人民大众。

在本片90几分钟,真假张麻子进行枪战的时,导演为画面配上了一首轻快的背景音乐节奏,使得原本激烈的枪战显得轻松活泼。不像其他枪战片那样,配上紧张的音乐。这可能与它想凸显的喜剧元素有关,想给观众片刻的轻松,然后为后面彻底打垮黄四郎的紧张氛围服务。影片中的很多场景都用到了音乐特效,这些音乐使得影片不显得乏味无趣,也使得影片更真实,它能调动观众的听觉神经,令观众得到视觉与听觉的双重享受。整部电影的每个片段衔接的很自然,每个画面中的景物和人物都显得很真实、自然。这些离不开导演高超的拍摄手法。例如,在枪战中的骑马镜头,它采用了跟摄的拍摄手法,能真实的捕捉到骑马射枪的全过程,是每个细微之处都显得自然。在这部戏中,张麻子、马德邦、黄四郎三人可谓是影片中的核心人物。所以,他们的很多画面采用了象征性极强的特写镜头。譬如,假师爷和黄四郎深夜谈话,对两人面部表情的特写。通过特写,将黄四郎的狡诈、恶霸气息体现了出来,尤其是眼部表情,黄四郎挑眉的动作等。一部优秀的影片,它的拍摄手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拍摄手法包含了拍摄角度、景物选择、特技摄影、显微摄影等。这些拍摄手法是否能够巧妙融合,这些取决于导演的经验和能力。《让子弹飞》的成功能够反映出姜文拍摄手法有其高明之处。

《让子弹飞》这部影片在电影艺术方面是成功的,它的很多场景都是有关枪战、马战、巷战的镜头,这些镜头是整部电影高潮不断,惊险刺激,展现了“暴力美学”的内涵。除了艺术方面的成就,它的思

想内涵也很丰富,就像“一百个读者眼中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一样,但其主要思想还是弘扬一种正义精神,公平精神。因此,我们应该吸取影片中的积极思想,让积极向上的思想鼓舞我们的现实生活。

第四篇:让子弹飞 影评

让子弹飞,是什么意思?说全了,就是让子弹再飞一会。如何理解?我已经开枪了,你什么 都没有看到,不要着急,让子弹再飞一会,你就会看到结果 事实上,这部电影就是子弹,电影的上映,就代表了姜文已经开枪了,也许只是第一枪,也许还有第二第三枪。他想要击 中什么?他想要什么结果?现在你们看不明白,不要着急,就让子弹飞吧。事实上,这部电影中鲜明的对现实的影射,是任何一个对现实有所了解的人都很容易观察 到的。最直接的最明显的就是,县长买官,上任后再玩命捞钱。县长想的只是和当地恶霸同 流合污,欺压百姓,然后分赃而已。而故事就是从这个买官的县长开始的。而故事的发生地,为什么叫鹅城呢?虽然只是一个个小小的县城,不过象征的正是我们 的祖国啊。我们的版图是什么样子呢?是啊,我们常说它是一只雄鸡,不过,我想事实上它 并没有那么威风。与其说是雄鸡,不如说是肥大呆滞的一头蠢鹅吧。我们也正是生活在这样 一个鹅城之中。在这鹅城中,有县长,有恶霸,还有无数浑浑噩噩的百姓。而县长,恶霸,这些有钱人 靠什么发家呢?他们靠洗劫老百姓的财富发家。他们把老百姓当做廉价劳动力,贩卖到美国,挣得美元供自己挥霍。不由的让人联想到我国高企的外汇储备,两房和美国债券的巨额亏损,已经无以为继的出口导向型经济。这时,一个天不怕地不怕,在电影中有着无比强大实力和对穷苦大众慈悲的恻隐之心的 亦雄亦匪的救世主式的人物,也就是姜文所扮演的张麻子来到了这里。彻底打破的鹅城往日 的“和谐”。他感到奇怪,为什么我要赚钱,不去富人身上赚,却要在穷人身上赚?师爷告诉他,现 实就是这样的,依靠着的乡绅,富豪的支持,他这个县长才有油水捞,他所能欺负的也只有 老百姓而已,否则,他的位子也就不保了。师爷告诉他,县长从来是没有胆量去剿匪的,不 过却很有胆量以剿匪的名义来收钱。正如,从来没有胆量去降房价却有胆量以将房价的名义 来收税,从来没有胆量去抓贼,却有胆量以维护治安的名义去扫黄,从来没有胆量去挑战美 国,却有胆量以美国的量化宽松来解释国内的通货膨胀。不信邪的张麻子[姜]不想这样。师爷告诉他,要想赚钱,必须跪着。可是他想站着把钱 赚了。这其实是姜文的内心独白。姜文的电影多次被大陆禁映,因为他喜欢挑战权威,喜欢 叫板,可能有人告诉他,想赚钱,你就要认怂,就要妥协,就要装孙子,就要主旋律,可是 他在这里告诉所有人,我不跪着,我要站着把钱赚了。如何站着,也即是有尊严的,

把钱赚了,也即是维护自己的权益,电影告诉我们,枪和 醒木,就是有实力对抗,有合法的身份和地位。接着,姜文说,我要给所有人公平,有名无实的冤鼓,不能只是一个摆设,要让大家来 鸣冤,要给大家主持公道。这就好像上访制度一般,只是一个好看的摆设,却没有人有机会 通过它来洗刷冤屈。老百姓看到张麻子[姜] 的铁面无私,一起给他下跪。张麻子骂到,早他妈没有皇帝了,没有人值得你们下跪,我也不值得!他是想说,不要做奴才,不要给任何人下跪。人应该是平等的。看得出,对国人的无奈。张麻子[姜] 教育六子,有出息不是当官,也不是当匪,不是有钱,也不是有权,而是 读书,留洋,学知识,学文化,去了解莫扎特的音乐。这一段,看得出姜文对知识和艺术的 向往,对钱和权的鄙视。他希望人们可以看看外面的世界,可以了解人类已经拥有的文明。

去真正陶冶自己的心灵,去追随自己的精神。接着,胡万在陷害六子的时候说,县长的儿子,吃了两碗粉却只给一碗的钱,这就是不 公平,我们要公平,要公平!虽然电影中的六子并没有以权谋私,不过现实中,我们不是恰 恰需要吃一碗粉给一碗钱的公平吗?而这看似简单的公平,离我们却最遥远。六子被诬陷,倍感冤屈,他的选择是切腹以证明自己的清白。就好像那些被强拆被侵犯 的受害人选择自残来抗争一样。接下来,张麻子[姜] 和黄四爷正式展开了较量,张麻子抢 来富人的钱,发给穷人,这是一段浪漫主义的畅快淋漓的发泄,打破这世界的不公平,不合 理,不正义,让无耻的剥削者付出代价,让善良的劳动人民得到幸福。不过,也只能在电影 中得到短暂的宣泄罢了。在最后与黄四爷的决战中,张麻子[姜] 只有势单力薄的四个人,而黄四爷则有数百之众,实力对比如此悬殊。张麻子向民众发钱,可是第二天民众乖乖把钱交给了黄四爷。张麻子问 手下人为何?答曰,怕。张麻子说,怕之中有的是怒。我们要把这怒引出来。我想,这也就 是让子弹飞的真实意图所在。它要煽动要挑动的正是观众心中压抑的怒。这怒指向谁?我不 必多说。于是,第二天,他们不发钱,而发枪。给人民抵抗的力量。不过,人们依然无动 于衷。于是他们四人骑着马在空荡荡的广场上一遍遍呐喊,却没有回音。这里姜文想告诉我 们他的孤独和寂寞,颇类似鲁迅所说的呐喊。想唤起民众的觉醒,不过收获的只是凄凉。没 有人响应。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麻木冷漠忍耐受欺,这就是中国人。张麻子[姜] 说,他们只帮助赢了的人。于是他们四个人继

继续前往黄四爷的堡垒。某种势 力的大本营。他们四人势单力薄,形单影孤,面对的是黄四爷家门口的一扇大铁门。严丝合 缝,透露出威严和强大,将他们死死挡在门外。于是他们向这扇大门发起了疯狂的进攻。这扇大门象征了什么?也许是现行体制的壁 垒,也许只是最令姜文愤怒的审查制度的束缚。总之,它代表了权威,而这时,姜文肆意的 向这权威的大门发起进攻,它要在这大门上打出一个大大的惊叹号,不过,最终却只打上了 省略号和问号,是说他感到无奈何无语吗? 而黄四爷,也即是高层人物,对于他们这种不自量力的进攻却颇有些不屑。显示出某阶 层的傲慢和自以为是。最终,靠着替身的帮助,他们终于发动了群众,暴怒的人群,降黄四爷的铁门冲的粉碎。人们肆意的宣泄,拿走一切本该属于他们的东西。张麻子[姜] 问黄四爷,你重要,还是 钱重要?黄四爷说我重要。张麻子说,你再想想。黄四爷说,钱重要。张麻子说,你再想想。黄四爷说,那还是我重要。张麻子说:没有你,最重要。这里姜文想说的是,权重要,还是钱重要。他最终说的是,没有不受监督的、凌驾于人民 至上的权力,才是最重要的。全片凌乱而随意的向我们暗示了很多东西,影射了很多东西。除去这些,其他时间是姜 文的自由发挥。包括展示他的男人风采,不失时机的搞些冷幽默逗大家一笑,来尽情宣泄,体会造物主的无所不能。总之,这部片子是融合姜文的抗争,愤怒和呐喊于一体的显得 有些杂乱无章,浪漫主义,而又充满了随意和肆意的作品。我的感受就是,姜文想说的东西太多了,想表达的东西太多了,他也有太多的不爽和愤怒了,他也太想唤醒出一些东西了。他开枪了,他需要时间,他要让子弹飞。最后,于姜文而 言,比起已经彻底沦为靠忽悠观众来骗取票房,诅纣为虐之流,他至少还想说些什么,还想

表达些什么,这也算难能可贵了吧。


第五篇:让子弹飞观后感

篇一:让子弹飞观后感

看《让子弹飞》有一段时间了,但在我心里面的震撼却一直没有停止!也让我一下就喜欢上这个男人味十足的姜文,哈哈,真够给力啊!

回想故事情节:颇有玩味又点到为止的黑色幽默,貌似荒诞实则讽刺的故事情节、以及妙趣横生让人捧腹的对白,都让我意犹未尽。突然意识到,这整一出就是姜文捣鼓的技术活:中国国粹之麻将,是匪劫的面具;马拉火车,虽说有历史因素,在如今高铁时代,令人喷饭!真劫匪、假师爷、土皇帝三个性格迥然的角色各怀心事,再加上颠倒形象的陈坤、姜武甘做配角一同掺和,台词又是那么充满意味耐人寻味,这片子,想不火都难!

当然,姜文特色在影片中还是非常明显的:比如他推崇的男人本色、英雄主义:张麻子看似是一个单纯的劫匪,却很有抱负:想劫得钱财之后送义子留学日本深造;虽只是个假县长却要讲究公平;劫到钱财却并不远走高飞,反而返回鹅城将钱财散给百姓。这一出出剧情,都是姜文特色的具体体现!

看完影片,我忍不住想学影片中的姜文对葛优说的,骗子,你就是一个骗子!我认真的想过,普天之下还有谁能把骗子角色演得惟妙惟肖,独你,无他!你小眼一溜,张嘴就来,这形象还真是相当符合骗子的特征。瞧你其他那些个老实人角色,咋看咋觉得飘忽,不实在。还是最喜欢你这样的演出,贪婪、奸诈、狡猾又妙语连珠,把个见风使舵的骗子演得是入木三分,让人大呼过瘾啊。郑重建议,葛爷,你专长喜剧,以后别玩深沉了!

最帅是姜文。看着影片中的姜文身着白衬衫,露出胸肌的镜头一晃而过,这惊鸿一瞥已经让我非常惊叹,姜文一贯以来的man形象,还真不是盖的。特别是在周润发扮演的黄四郎为姜文扮演的张麻子举办出城剿匪的仪式中,镜头中身着军服的姜文、英姿挺拔又气势过人。这造型,估计姜文自己也特满意吧,猜想姜文在这部电影中的形象,将会再次俘虏一大批少女少妇的心。

最叹是周润发,曾经的小马哥!在这部影片中突破了一贯以来的正面形象不说,更是一人分饰两角,一个猥琐、不成气候;一个阴险、张扬跋扈。让我真的怀疑,黄四郎的替身,果真就只是个替身,而不是周润发!这样的演技,相当的给力啊!

最颠覆形象之角色,就不只是一个了。那五大三粗的武举人,粗人一个,也是个恶棍,可姜武演起这个角色,怎么感觉那么不亦乐乎呢!真让我难以接受,要知道,姜武也算得上是我心中所爱啊!陈坤小生,部部片子里都是个情种,竟然摇身一变成了任人作践的随从!胡军,那么man的形象,颠覆不过,那就让他满脸麻子呗。这些个角色,除了姜武之外,还各个都被姜文一枪取命。够绝!

姜文果真有才,号召力影响力也不是传说,要不,怎么能邀请到的各个腕,还能让各个腕们颠覆形象,配角出演呢!

总结一句,如果你想看喜剧,那就看让子弹飞;如果你想看悲剧,也看让子弹飞;如果你想看文艺片,还是看让子弹飞,如果你想看商业片,更请看让子弹飞。一切,就在于你怎么理解。

篇二:让子弹飞观后感

2010年有两部电影是我格外难忘,一部是《阿凡达》另一部是 《让子弹飞》,其中,《让子弹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电影主要讲述了山中的麻匪劫持了一辆坐着买官的人的火车。麻匪的头——张麻子扮成买官的人和软弱能的老汤去鹅城骗财,到了鹅城,张麻子看见了贪官黄四郎虐待人民,不禁生出一股同情之情,便用计谋战胜了黄四郎,让鹅城的老百姓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电影中的张麻子的形象无疑是从西部牛仔形象演变而来的——维持正义,敢打抱不平,喜欢用枪声向人们示威,但这些却被融入了官场,爆露出了官场上的种种不良的现象。在现实的社会中的确有这样的事情,比如说陈水扁,他在台湾贪污了好几个亿,在监狱中用种种方法出狱,继续在外面贪污,像在台湾上的一颗污点——就是《让子弹飞》中的黄四郎,只不过张麻子变成了无形的法律——最后结果也是依法处置。这部电影可以说是一张过滤纸,用镜头述说了中国官场上的一个字,那就是——贪。它几乎成了整个中国,乃至全世界的腐败,用不合法的手段随意拿钱——这是中国的经济一直滑落,假若全世界没有了贪官,那么就没有了腐败!没有了落后!更没有了贫穷!其他国家早已开始号召,但唯有中国,为贪官而烦恼,因贪官而贫苦,贪官似乎成了中国特别的标志,我们应该行动起来!铲除那些让中国落后的贪官!不让《让子弹飞》中的黄四郎出现在我们伟大的祖国上!

篇三:让子弹飞观后感

看完这部影片后,我想到的是一部叫《无耻混蛋》的外国影片。《让子弹飞》与这部影片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让子弹飞》更具有中国特色,对中国人的人性描写和刻画更多些。

片中的汤师爷就是大多数中国人的一个模型,胆怯,欺软怕硬,贪财,妥协,逃避,顺从,但是他善良,分得清善恶。这是在我身边常常能够见到的小人物。

有时候,能够在报纸上,或是在电视的新闻里看到,当有人遇见危险,路人常常冷漠相对,没有人愿意出手相助。这就反映了人们矮小的心理。他们不愿帮忙,并非出自于他们落井下石的恶意,而是怕给自己惹上麻烦。汤师爷就是这种没有安全感,没有能量的一个代表,当然,也谈不上担当。所以,在师爷最后死的时候,他对张麻子说,“你斗不过黄四爷”。但师爷却特别的善良,在生命 的最后,要求张麻子“不要回鹅城”。

这里面的鹅城,我不知道,意图是否是在说明,那个城里的百姓都是任人宰割的。

其中反映中国人从众心理的,就是在张麻子攻黄四爷的碉堡的时候,张麻子当众砍掉了黄四爷替身的头,大家才一哄去了黄家。真的黄四爷没有死,而大家仍然是成功 的攻下了黄家的碉堡。这说明,在对待恶霸的时候,不是大家没有能力将他打翻,却是因为大家胆怯。

我个人最喜欢的片段是,关于张麻子身世的那一段。张麻子叫张牧子,是跟随将军打仗出身的战士。因为军阀割据,自己不愿委身于人,所以落草为寇。人们以为是土匪就不能是张牧子,理所应当的是张麻子,张麻子脸上不应该是干净的,他就应该是满脸的麻子。

为什么,我们的生活,总要顺从一些,莫须有的东西呢?

下载让子弹飞 一部革命理想主义的英雄史诗(含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让子弹飞 一部革命理想主义的英雄史诗(含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让子弹飞经典语录

    让子弹飞经典语录1、死了的人比活着的人有用!2、黄四郎:黛玉、晴雯给我出来。师爷:怎么只出来一只女子?黄四郎:我给她起了个日本名字—-黛玉晴雯子!3、师爷:你带着老婆,出了城,吃着火......

    《让子弹飞》影评

    《让子弹飞》影评101301317杨炜楠虽然《让子弹飞》一上映就很早去电影院看过,但是这次的艺术评论与欣赏课上放映的又让人回味了一番,让原来杂乱的观影思绪清晰了,看完后思想经......

    让子弹飞影评

    昨晚十二点,看的《让子弹飞》首映。很少有电影能让我这样冲动,幸好这部电影值得。看《让子弹飞》是酣畅淋漓的体验,整个电影院都在沸腾。每有给力台词出口,电影院里有人大叫:“牛......

    评论让子弹飞

    “站着赚钱”,很给力!——《让子弹飞》影评 圣诞之节,偶有时间,看个《让子弹飞》还得抢票,真是不得了。个人认为《让子弹飞》这部电影在商业上的某些成功是难以复制的,正如姜文本......

    让子弹飞观后感

    范文一: 昨天去看了让子弹飞,没想到一飞飞上心头,搅得人心绪难平,夜不能昧,第一次看姜文的影片,真higa,本来对国产影片没抱多大希望,但是去了电影院,实在找不出更能让人掏腰包的电......

    《让子弹飞》影评

    枪械时代的人文关怀 ----评电影《让子弹飞》的叙事结构在2010年即将结束的时间里,《让子弹飞》横空出世。该影片凭借其优秀的内容和巨大的表现张力,赢得了极好的票房成绩。《......

    让子弹飞影评

    《让子弹飞》完全剧情解读,无象征比喻明喻暗喻YY,仅对剧情逻辑发展及其隐含内容进行解读。为网上收集资料兼自己推理整理所得。谢绝无脑直喷骂街,欢迎有理有据纠正补充。 张麻......

    让子弹飞经典台词(定稿)

    让子弹飞经典台词1.要有风,要有肉;要有火锅,要有雾;要有美女,要有驴!2.城里的女人就是白啊!3.连小凤仙是谁都不知道还当妓女?那是誉满全城的鸡!4.谁是穷人?谁穷,谁就是穷人!5.姜文摸着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