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数学素养课题研究阶段性计划
数学素养课题研究阶段性计划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化,推进以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已成为新世纪教育改革的主题。国家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关心学生需要,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为落脚点,强调课堂教学要联系学生生活,强调学生充分运用经验潜力进行建构性学习。因此,关注课堂教学生活化成为改革的基本趋势。因此,我们确定实验研究课题,在数学教学中,把数学教学生活化与培养学生数学素养有机结合,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之路,以期能克服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存在的诸多弊端,积极跟上时代发展的要求。
一、研究内容:
1、联系实际,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找到数学概念在生活中的原型;找到数学规律在生活中的实例;学会用数学“语言”描述生活。
2、解决生活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有意识的创设一些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的环境;增强策略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效率;创设大课堂情境: 鼓动学生到日常生活中去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使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紧密结合。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思维能力。
从生活实例中感悟数学思想和方法;根据生活素材构建“数学模型”。
4、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赋予个人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积极稳定的学习态度的研究
5、加强学生数学生活经验积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主动性的研究。
6、创设生活化数学教学情景,培养学生数学兴趣的研究
7、丰富学生数学生活实践体验,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研究。
二、具体措施
1、加强理论学习。组织课题组全体人员要领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纲要》精神,把握《数学课程标准》新的教学理念,组织学习讨论陶行之生活即教育理论、建构主义思想、活动教学等理论,努力把握这些理论的精髓和实质,用以指导课题研究实践。同时,及时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与本课题相关的发展动态和信息,不断调整本课题实验的研究工作。
2、认真分析现状。通过各种途径的调查了解现行教材、教学基本方法和手段、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学生数学生活经验等诸多方面存在各种问题,加以认真详细的分析,从而针对性制订工作策略。
3、关注学生生活。从学生所处的校园、家庭、社会等现实生活中,有目的地收集和挖掘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把这些问题移进课堂,通过对现行教材资源合理利用,使数学教学活动并贴近学生现实生活,保证学生的数学知识及时在日常生活得到应用和验证。
4、联系生活实际重组教材。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改编成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力求将新知的呈现方式寓于生活现象,贴近学生生活经验,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来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
5、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情境。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和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特点,采用语言直观、实物演示、游戏、多媒体教学等教学手段,创设课堂的生活情景,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以更便捷的方式沟通书本知识与数学现象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创造实践时空,注重实践活动。有目的地开展与生活实际联系的课外活动,既深化所学的课内知识,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形成“(积累)生活经验—
—(发现)数学问题——(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验证)生活经验”的教学模式。
7、加强数学应用能力的教学。提高数学应用能力是提高数学素养的关键,一方面重视数学概念的演变过程教学,在数学概念教学中体现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原则,使学生弄清数学概念的发生、发展过程,弄清概念在现实生活中的背景和实及其演变后的一般意义;另一方面是开展模型教学与数学建模能力训练。在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时,首先要构筑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然后用数学理论和方法寻求出其结果,再返回到实际问题实现问题解决,最后又反过来促进数学新思想、新理论的建立和发展。
8、教学内容安排符合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特点。采用语言直观、实物演示、游戏、多媒体教学等教学手段,创设课堂的生活情景,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以更便捷的方式沟通书本知识与数学现象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小学生“数学素养”就是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实施这一目标,不是一蹴而就的,如何在实际教学中,更好地完成这一历史使命,还需要我们继续不断的深入地研究和探讨。
第二篇:数学课题研究计划
课题研究计划
一、以活动为载体,深入推进课题研究
新的课程标准是我们当前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结合课题研究,每位教师必须熟悉新课标,理解新课标,运用新课标,在新课标的学习中必须明确新课标的指导思想、教育理念、任务目标、方式方法,努力做到进一步转变自己的角色,发挥“教”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困难学生的发展,要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成功机会,进一步拓展学习的空间,懂得学习即生活,教学的边界就是生活的边界。
1、以“新课程,新理念,新课堂”为主题,积极推进课程改革的实施。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的实践与研究”为载体组织教师参与式培训和实施课堂教与学。学校拟定在11月份举办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为专题的市级开放活动。
2、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发掘学生的优点及时给予鼓励,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倡导合作交流。结合课题举办“自主——探究——合作”为主题的教学案例征集活动。
3、倡导教学沙龙,研讨教改的新热点,新问题,新动向;积极组织选派教师外出学习。
4、教师加强自学,每位教师通读一本教育专著,结合实际运用写一篇有质量的文章,上一堂好课,交一份优秀教学预案,主评一堂研究课,制作一件多媒体课件,自觉摘录二十张学习卡片,写五篇教学心得笔记。
二、开发校本课程,实现资源共享
以课题研究为依托,继续实施以“主题性大单元活动”为主体的综合实践活动,逐步建立校本课程管理制度,并试行让学生在校本课程的学习与活动中增强综合素质。
三、立足课堂,深入教研,提高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学的主阵地,也是落实新课标的主要渠道,要求教师要立足课堂,用新课标的理念改进教法,树立只有统一的教学理念,没有统一的教学模式,要主动构建具有自我特色的个性化教学模式,在课堂这个舞台上展示自己的风采,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教师要根据新课标精神,充分发挥创造性,合理地利用教材,充分挖掘教学资源,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年龄特征,留给学生探究的空间和发现的机会,内容要生活化,让学生理解数学的形成和价值,题目要开放性,让学生有探索和合作的机会,评价要鼓励性,让学生增强主动性和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在教好教材的同时,还要渗透数学的思维训练,增强数学思想,提高教学能力。
第三篇:六年级数学课题研究计划
六年级数学课题研究计划
一、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课堂教学研究与改革为切入口,加大教研、科研力度,认真开展《小学数学课堂练习个性化的研究》课题的研究工作。以学生为本,探索课堂练习的个性化设计模式,稳步推进,和谐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学生发展,提高课堂实效为目标,深入开展教学方法,学习和评价方式的研究,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创新与质量的关系。
(一)进一步强化理论学习,稳步推进新课程改革
以深入学习理论为突破口,进一步提高数学课堂练习对课程改革适应力,努力搞好课堂教学研究,教学指导,教学服务等日常工作。
(二)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质,加强数学教学质量的监控。
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通过师徒结对等方式,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重点加强对新教师的培训与指导,特别要提高新教师的语言素质和教学技能,通过学习思考,实践探索,研讨交流,总结反思等途径来提高教师学科素养;鼓励教师积极撰写教学心得、案例或论文。
(三)加强课题研究,提升教育科研质量。
要进行扎实的专题或课题研究,从而加强教师的研究意识,提高其研究能力。
二、本课题的研究计划如下: 九月份:
1、制订本学期的教学计划、课题计划。
2.认真研究教材,备好每一课,重点设计好课堂练习。3.建立好博客,按时上传各级各类的资料。十月份:
1、认真贯彻执行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加强理论学习,撰写学习心得。
2、积极配合相关老师做好观摩研究课的准备,利用教研时间进行集体备课
3、交流典型的课堂练习设计案例。
4、认真准备迎接教科室对本课题的抽查工作。十一月份:
1、教师解读教材。
2、认真开《小学数学课堂练习个性化的研究》课题研究工作,坚持每月积极参加例会工作和与课题组其他老师每月认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并做好学习笔记工作和反思。
3、积极准备迎接研讨课,并认真听其他老师的研讨课、认真评课。
4、参加教学评价课题培训活动。十二月份:
1、学习有关综合课堂教学的理论书籍,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推进课程改革实验。
2、准备好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展示,并到各年级进行学习。
3、建立学生练习的档案。
4、准备好课题组的课题资料,以迎接检查。一月份:
1、讨论有关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和教师工作的综合评价方式,填写评价表,做好评价工
2、做好自我小结,撰写案例、教学反思、活动总结。3.做好学生的期末复习工作,以最好的状态迎接期末考试。
三、本学期课题研究方法和手段
1、文献法。通过专题辅导、培训学习、收集相关资料,了解学习现代课堂教学有关理论,指导课题研究,为课题组成员夯实理论基础。
2、调查研究法。通过调查我校数学课堂教学现状,了解教师对待数学课堂教学固有的方式,分析成因,寻求实验的突破口。
3、个案分析法。通过课题组教师结合自身和对其他教师数学课堂教学实例的反思分析,制定解决的方法,最终形成有效的反思途径和方法。
4、集优法。收集整理课题组数学教师及其他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片段反思的案例,有效地解决课堂教学中问题,形成优秀案例集,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范本。
5、经验总结法。在对反思案例研究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将课题研究中形成的经验,进行梳理,撰写有价值的专题论文,课题研究报告,让课题能够得以推广。6.研究的具体步骤及进度安排(包括阶段时间划分、阶段研究内容、阶段成果形式)
四、本学期研究内容
1、对教材的理解、对基础的掌握、对思维能力的培养的案例研究。
2、课堂教学中发生意外情况处理的案例研究。
3、新课导入、课堂问答、范例演讲、课堂反馈、归纳小结等案例研究。
第四篇:小学数学课题研究计划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计划
倾听,是学生获取信息和提炼信息不可或缺的有效途径和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人有一半的时间在听,听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同时,一个人是否会听还将直接影响其社会交往的能力。而对小学生来说,“听”则显得更为重要了。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不管采用何种学习方式,“会听”都是必要前提。然而,学生的倾听能力却存在着较大的缺陷,主要有:
(1)不爱听。他们不喜欢听别人说话,在别人才刚开始说话时,他们就喜欢迫不及待的插嘴进来。
(2)“假”听。很多学生在课堂上都会努力表现出自己是在认真倾听的:双手平放在课桌上,身子挺得笔直,眼睛盯着教师或黑版一动也不动。其实,这就是“假”听,因为学生如果真的在认真倾听,就不可能会有时间去注意手应该怎么放,身子应该怎么样。学生之所以要“假”听是为了引起老师的注意,渴望得到老师的肯定、表扬。
一、确定课题原由
制定这个课题是根据班级情况而定的。通过对学生学习状态的观察,发现学生倾听习惯不好,插嘴现象严重,你禁止他插嘴,他就索性不听了。思考这个原因,我觉的现在的孩子非常的自我,表现欲强烈,对于他会的知识,他争着、抢着要回答,怕别人不知道他会一样,不能认真倾听别人的答案。
二、制定培养计划
针对以上一些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制定相应的计划:
培养目标:
1、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表现为细心听,用心听。
2、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倾听能力,不但要“听”,还要“会听”。
实施方案:
第一阶段:以第一个目标为主,具体要求学生做到,①坐姿端正,两手摆放整齐;②听讲时,眼睛看着老师;③不随便插嘴,发言要举手。
第二阶段:以第二个目标为主,具体要求学生做到,①听清楚老师讲课内容,对老师的提问能举手回答;②听清楚别人的发言,并能做出回应(如点头,微笑);③专心听讲,肯于动脑,能提出自己的疑问,发表不同见解。
实施方法:
1、教师先给学生做出倾听示范,如听某位学生发言时,教师通过表情、语言等来体现。
2、教师语言要生动,有感染力,情境创设能吸引学生的兴趣。
3、在讲课时,安排任务给学生,明确学生要听什么。指令要简单,清楚。
4、讲解重、难点时要提醒学生。
5、利用班队课时间开展一些活动、游戏,针对性的训练学生的倾听能力。如传话游戏、听辩错误法、按指令行事……
三、具体做法
⑴教师要以身作则。优秀的教师无一例外都是耐心的倾听者。教师有效地倾听,可以帮助学生倾诉自己的感受,使学生得到表达的机会,享受
表达的愉悦。教师有效地倾听,能让学生觉得自己得到了老师的器重、认可和尊重,能激起学生的发言欲望,提高发言质量。当学生发言时,教师应首先带头倾听,不管学生发言质量如何,不要轻易打断,更不能在学生发言时,做其他事情,在学生发言后,要适当的进行指导或评价。
⑵要激发学生的倾听兴趣。如低年级可以安排运用儿歌、猜谜等组织教学,中年级则可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动手操作的活动,如动手画一画、折一折、摆一摆,或开火车、抢答、比赛等多种形式。动静结合,才能做到有序有效。
要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最根本的还是精心设计教学,课堂要有动有静,有浅有深。另外作为教师也要修饰自己的教学语言,提高语言魅力,吸引学生倾听。
⑶教给学生“听”的方法。要培养学生认真听的习惯,除了让学生想听外,还要让学生知道从何而听,这就要老师适时地诱导点拨,教给学生方法,使学生会听。听同学发言时,要求学生眼睛看着发言同学的脸,做到神情专一要让学生明白听别人讲话,不是只听“热闹”,而是带着问题去听。二要思考有无不认同的意见,三要给自己带来启发,在大脑中多问几个“为什么”。
⑷可以把“听”与“说”结合起来,听和说是密不可分的有机结合体,听的目的不只是听,倾听能力更多是通过说话表现出来,有了专注的听,才会有准确的说。要检查学生是否有注意听,可以让他重复别人的回答,如“谁能象某某同学那样说一遍。”“看谁把他的发言重复一下。”“谁听的明白,把刚才那位同学的想法说一说。”等,而对于优生,可以让他们就某个同学的发言、想法,进行评价“我觉的他/她说的好不好,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我还有什么要补充的,或是我是这样想的。
⑸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对促进学生倾听习惯的养成也有很大的帮助。
小学数学个人课题研究计划——要注重“倾听能力培养”
倾听,是学生获取信息和提炼信息不可或缺的有效途径和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人有一半的时间在听,听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同时,一个人是否会听还将直接影响其社会交往的能力。而对小学生来说,“听”则显得更为重要了。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不管采用何种学习方式,“会听”都是必要前提。然而,学生的倾听能力却存在着较大的缺陷,主要有:
(1)不爱听。他们不喜欢听别人说话,在别人才刚开始说话时,他们就喜欢迫不及待的插嘴进来。
(2)“假”听。很多学生在课堂上都会努力表现出自己是在认真倾听的:双手平放在课桌上,身子挺得笔直,眼睛盯着教师或黑版一动也不动。其实,这就是“假”听,因为学生如果真的在认真倾听,就不可能会有时间去注意手应该怎么放,身子应该怎么样。学生之所以要“假”听是为了引起老师的注意,渴望得到老师的肯定、表扬。
一、确定课题原由
制定这个课题是根据班级情况而定的。通过对学生学习状态的观察,发现学生倾听习惯不好,插嘴现象严重,你禁止他插嘴,他就索性不听了。思考这个原因,我觉的现在的孩子非常的自我,表现欲强烈,对于他会的知识,他争着、抢着要回答,怕别人不知道他会一样,不能认真倾听别人的答案。
二、制定培养计划
针对以上一些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制定相应的计划:
培养目标:
1、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表现为细心听,用心听。
2、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倾听能力,不但要“听”,还要“会听”。
实施方案:
第一阶段:以第一个目标为主,具体要求学生做到,①坐姿端正,两手摆放整齐;②听讲时,眼睛看着老师;③不随便插嘴,发言要举手。
第二阶段:以第二个目标为主,具体要求学生做到,①听清楚老师讲课内容,对老师的提问能举手回答;②听清楚别人的发言,并能做出回应(如点头,微笑);③专心听讲,肯于动脑,能提出自己的疑问,发表不同见解。
实施方法:
1、教师先给学生做出倾听示范,如听某位学生发言时,教师通过表情、语言等来体现。
2、教师语言要生动,有感染力,情境创设能吸引学生的兴趣。
3、在讲课时,安排任务给学生,明确学生要听什么。指令要简单,清楚。
4、讲解重、难点时要提醒学生。
5、利用班队课时间开展一些活动、游戏,针对性的训练学生的倾听能力。如传话游戏、听辩错误法、按指令行事……
三、具体做法
⑴教师要以身作则。优秀的教师无一例外都是耐心的倾听者。教师有效地倾听,可以帮助学生倾诉自己的感受,使学生得到表达的机会,享受表达的愉悦。教师有效地倾听,能让学生觉得自己得到了老师的器重、认可和尊重,能激起学生的发言欲望,提高发言质量。当学生发言时,教师应首先带头倾听,不管学生发言质量如何,不要轻易打断,更不能在学生发言时,做其他事情,在学生发言后,要适当的进行指导或评价。
⑵要激发学生的倾听兴趣。如低年级可以安排运用儿歌、猜谜等组织教学,中年级则可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动手操作的活动,如动手画一画、折一折、摆一摆,或开火车、抢答、比赛等多种形式。动静结合,才能做到有序有效。
要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最根本的还是精心设计教学,课堂要有动有静,有浅有深。另外作为教师也要修饰自己的教学语言,提高语言魅力,吸引学生倾听。
⑶教给学生“听”的方法。要培养学生认真听的习惯,除了让学生想听外,还要让学生知道从何而听,这就要老师适时地诱导点拨,教给学生方法,使学生会听。听同学发言时,要求学生眼睛看着发言同学的脸,做到神情专一要让学生明白听别人讲话,不是只听“热闹”,而是带着问题去听。二要思考有无不认同的意见,三要给自己带来启发,在大脑中多问几个“为什么”。
⑷可以把“听”与“说”结合起来,听和说是密不可分的有机结合体,听的目的不只是听,倾听能力更多是通过说话表现出来,有了专注的听,才会有准确的说。要检查学生是否有注意听,可以让他重复别人的回答,如“谁能象某某同学那样说一遍。”“看谁把他的发言重复一下。”“谁听的明白,把刚才那位同学的想法说一说。”等,而对于优生,可以让他们就某个同学的发言、想法,进行评价“我觉的他/她说的好不好,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我还有什么要补充的,或是我是这样想的。
⑸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对促进学生倾听习惯的养成也有很大的帮助。
第五篇:小学数学课题研究计划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计划
——小学生计算错误类型、原因分析及矫正策略的研究
蔡有利
一、课题研究背景
计算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无论是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结论的获得,还是数学问题的解决等都依赖于计算活动的参与,计算能力的高低对学好数学知识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课题研究目的通过对小学生计算错误的类型和成因进行分析研究,寻找降低小学生计算错误的策略,在实践教学中进行检验,验证策略的可行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计算准确率,为学生顺利学习数学知识,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而且,教师通过运用研究所得的策略,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能少走弯路,充分发挥出该研究成果的现实指导作用。
三、课题研究过程
我于2013年2月份立题,课题名称为:小学生计算错误类型、原因分析及矫正策略。自开题以来,本数学组根据学校实际教学情况,按照实验方案,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该课题研究,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阶段(2013年2月下旬)
1、分别组织教师和学生座谈,了解老师在计算教学中遇到问题和自己的认识
2、数学组会议,启动课题,部署任务
第二阶段:具体实施阶段(2013年2月中旬~2011年6月)
1、以班为单位,分班收集学生的计算错题
2、以教师个体为单位,记录典型错题
3、以年级为单位,同年级数学教师分析典型计算错误的原因
①教师初步分析错误原因
②以面谈的形式和相关学生进行交流
③总结、分析,撰写原因分析报告
4、以年级为单位,同年级数学教师提出矫正策略
① 前测,统计该类型题目的错误率
② 根据原因分析报告,提出矫正策略,调整教学方式
③ 后测,对前后测试进行比较
④ 总结、分析,撰写矫正策略报告
第三阶段:整理归纳阶段(2013年7月)
5、全组进行交流讨论,总结研究成果
①各年级的研究成果汇报,进行纵向研究
②对全学段中由相同原因而导致的错题进行横向研究
③整理、归档
四、研究成果
通过对各年级的典型错题进行纵向研究,找到了各年级学生计算时出现的典型错误,通过分析其错误原因,提出了相应的纠正策略,并通过前后测实验验证了其策略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将全年级的同类型错题进行横向研究,结合心理学的认知分析,我们重点研究了由于强成分的干扰导致的计算错误,既提高了教师对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认知,又对计算教学有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