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年级数学小课题研究计划 2012
一年级数学小课题研究计划
2012-02-17 09:18:27| 分类: 小课题 | 标签: |举报 |字号大 中
小 订阅
一年级数学小课题研究计划
张红岩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学生人数,原有学习成绩,学生对学习本学科的能力现状,学生的学习态度及习惯等)
本班共有学生65人,其中男生32人,女生33人。经过一学期的学习,所有的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能力方面有了很大提高。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扎实稳固,并且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且许多学生能够运用多种方法来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有较强的求知欲。
二、确立课题的原因及研究目的确定课题的原因是:
在教学中我发现,一年级学生由于其语文识字量和知识水平的局限,造成他们阅读能力不够。在平时的作业中他们常常依赖老师或家长帮助其读题、分析题意,没有自己阅读题目的习惯。我们常常发现一些学生平时的作业正确率很高,但在测试中成绩却不理想,原因就是学生没有独立阅读的能力。这个学期学生认识的字多了一些,我发现部分学生已经能够自己读题。因此,我想我也应该让学生尝试自己读题了。
低年级数学读题教学往往不被重视,其实在数学课中读题教学举足轻重。读题是审题的前提,是解题的基础。通过读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题意,理清条件与问题,明确条件与问题的种种联系,使要解决的问题在头脑中有一个清晰的印象,为解题作良好的铺垫。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读题方法和习惯,很有必要。
研究的目的是:
培养学生独立读题、审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具体措施与实施过程
一、养成学生独立阅读理解的能力
教师应在平时的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让学生自行读题、独立理解题意。现在学生已经学完拼音,教师可给题目要求注上拼音,让学生独立读题。读题时先要求读出声音来,把书面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眼、耳、口、心并用,运用多种感官参与。而且,在读题时可以让学生有意识地重读需要注意的地方和关键词语,这样更有助于学生理解题义。学生在读了之后还不能正确理解的地方,教师再有针对性地加以讲解。这样不仅训练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能让学生养成在做题之前要阅读题目要求的良好学习习惯,逐步养成他们独立阅读的能力,从根本上减少并杜绝上述错误情况发生。
二、指导学生读题方法
1.一字一句读
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对读题的形式和要求做出明确的规定,如可以大声读、轻声读,要读通句子、不漏字、不添字等,有图的话,还要观察图,把图和文字结合起来。低年级的学生识字量少,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弱,独立读文字题显得更有困难,要由教师示范读或领读,在教师的帮助下读题。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到“字字出声读题慢”。一年级的学生还没有达到一定的默读能力,出声轻读、用手指读能帮助他们不漏字、不添字,读懂意思。
2.边读边思考
教师在提出读的要求之前,要先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读,在读的过程中要解决什么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个疑问去读,读完后再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一年级学生因为年纪太小,即使老师给了疑问他们也不会在读的过程中去思考这个问题,寻求答案,但是孩子的习惯是从小培养的,只有不断地训练,学生才能慢慢地形成在“读”的过程中思考的良好习惯,而不至于总是机械地读。
例如,在读一些解决实际问题时,老师先提出要求:题目中已知条件有哪些?问题是什么?然后再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通过理解条件和问题存在的联系,结合实际生活学生解答起来就会轻松多了。
3.抓“关键词”读
学生读题时还要指导他们善于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词或句,准确理解其表达的意义。只有学生在读题中养成认真推敲、咬文嚼字的习惯,才能真正理解题意。为了让学生能把认真读题、仔细推敲的过程表现出来,强化学生认真审题的意识,可以要求学生一边读题,一边重要的字词圈起来,提醒自己注意。
4.学会交流
要学生学会说题,也就是让学生用语言完整地表述出题意。可以要求学生独立说出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即使不完整也不要紧,由其他学生补充,老师从旁引导。还可以让同桌两个学生互相说出自己“看图知道什么,数量是多少?不知道什么,要求什么?”,让学生两人合作、交流讨论。这样做,学生对题目表达的意思就比较清晰了。
三、针对不同类型的习题,给予不同阅读方法的指导,提出不同的阅读要求
1.填空题的阅读指 填空题,要指导学生仔仔细细、一个字一个字地读,通过阅读,要了解题目的含义,找出题目中的关键字词、重点之处。对于易混淆的题目,更要增加阅读的遍数,找出其中的区别,防止一知半解。如填空题:20里有()个十,20里有()个一。要让学生读题后能说出第1题是求有多少个十的,而第2题是求有多少个一的。将答案填写好之后还要再将题目完整地读一读,有许多错误往往通过最后完整地阅读一下,就能发现其中不正确的地方,这样也有助于学生养成检查验算的良好习惯。教师在平时的练习、作业中要经常提醒,注意渗透,低年级学生才能慢慢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计算题的阅读指导
6-2=、6+2=;让学生先计算出得数,再观察这两组题目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学生计算后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每组题目的数字都是相同的,但运算符号不同,它们的计算结果也不同。在学生感知到这一点之后,请他们说说在计算时要注意一些什么问题,学生自然而然就说出“计算时先要看清楚计算的符号再进行计算”这一注意点,并且这样由他们自己得出的结论学生能记得特别牢。通过经常做题组练习,就可以让学生自己体会到做题之前先仔细阅读题目、正确理解题意的重要性,久而久之学生就能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理解习惯。3.解决实际问题的阅读指导
解决实际问题,阅读能力比计算能力起的作用更大,尤其是识字量不多的低年级,学生对于题目含义的理解往往是表面的,浅层的,认真阅读题目显得尤为重要。指导学生阅读应用题,首先要求学生拿到题目第一件事就是认真读题,要一字一句地读,读了一遍不懂,再读第二遍,直到读懂为止。例如:有这样一道画图题:第一行画5个○,第二行画△,△的个数比○多3个。让学生先独立完成这道题目时,有好几个学生在第二行还是画的○,并没有按题目要求的那样画△。在讲解时,教师先请学生读题,然后自己把认为比较关键的词语找出来,这样一找,有些画错的学生马上就发现了自己的错误,并能正确的改正过来。经过一段时间的试验,我发现让学生在做题之前先找找关键词,把关键的字词圈出来或划出来再完成题目,这样的方法还是比较有效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由于读题所带来的错误。
四、预期课题成果及展示形式
预期课题成果:学生能够自己独立读题、解题,不用老师读一题做一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展示形式:教学反思、练习题、活动图片
第二篇:一年级数学小课题研究计划表
课题名称:低年级数学课堂组织教学形式的研究 学科:数学
年级:一年纪
课题研究的对象:一年级两个班的学生
一、课题提出的起因、研究的主要问题及希望实现的目标 课堂是教学的平台,组织好课堂才能有效教学,事半功倍。低年级学生上课自控能力差 ,注意的持久性差 ,极易走神 ,以致课堂秩序难以调控 ,教学效率不高。
根据小学一年级学生正式开始系统学习数学,往往感到新鲜、好奇,同时他们又生性好动,有意注意的时间很短,注意力容易发生转移,行为习惯较差。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发现抽象的数学知识和自己的想象距离较远,故课堂上的组织教学会直接影响学习情绪,甚至会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的等特点。通过开展“低年级数学课堂组织教学形式”的研究:
1、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热爱数学的思想感情。
2、了解数学基础知识、探索数学规律和方法。
3、通过“数学课”的学习引导学生运用“研究性学习”学习方式参与“小课题研究”。让学生学会就地取材,做实验、调查访问、实地考察,从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二、课题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通过一定时期的教学调查、准备、实践、检验的循环过程的研究,找出适合一年级小学生的课堂组织教学,巧妙应用教学用具的准备、教学流程的设计、教学活动的设计、多媒体参与下的教学等多方面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轻松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全面提升个人素质。
三、课题研究的现状(已有的研究情况、可供借鉴的成果、仍未解决的问题)与本课题研究的价值 根据小学一年级学生正式开始系统学习数学,往往感到新鲜、好奇,同时他们又生性好动,有意注意的时间很短,注意力容易发生转移,行为习惯较差。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发现抽象的数学知识和自己的想象距离较远,故课堂上的组织教学会直接影响学习情绪,甚至会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的等特点。通过开展“低年级数学课堂组织教学形式”的研究,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自主
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甚至是开启学生逐步探索动手实验创作的步伐等等。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开拓性和创新价值。
1、探索小学一年数学组织教学的主线:“生活——抽象——生活”的数学教学模式。
2、不断探索改进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一个生动而又愉快的学习环境,力求课堂教学形象化、趣味化、归纳总结性强、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
四、课题研究的时间、阶段划分与各阶段研究的具体内容
(一)准备阶段:(2016年8月——2016年9月)课题立项、启动阶段。
针对“低年级学生喜欢的课堂教学形式”的研究设置问卷调查表Ⅰ,由1班学生填写,通过调查问卷法摸清学生喜欢的教学语言、使用的数学教具,采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开展的课堂教学活动、教师提问与教学例题的设计、教学涉及的课外知识、拓展训练。问卷调查表Ⅰ采用选择题和问答题的形式,分别从教学用具的准备、教学流程的设计、教学活动的设计、多媒体参与下的教学等多方面设置题目,让学生如实填写,以便展开有效的引导研究。
(二)实施阶段:(2016年9月—2016年11月)
以课堂实录的记录形式每星期听常态课1-2节,获得第一手原始材料,研究目前我校低年级数学教师面对本班学生和教学内容如何组织课堂教学。
(三)课题总结、验收、结题阶段。(2016年11月—2016年12月)
收集积累和总结课题研究中的成功经验和做法,通过撰写论文、教学反思等形式,及时总结,定期交流。收集整理研究的过程性资料,分析、归纳、总结、撰写有关论文。回顾课题所取得的全全过程,写出结题报告。
五、解决问题的主要思路、方法或措施
策略
(一)、选取具有现实性、知识性和教育性的素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吸引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到解决问题的探索活动中来。有“要我学”变“我要学”。策略
(二)课堂常规常抓不懈。
在课堂上不仅要训练学生的坐姿,还要训练学生写字、举手回答问题、立正、向老师问好等各种姿势。各种训练应该是伴随每一节课堂,直到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常规时还不能放松。
策略
(三)、尊重学生,表扬为主
在教学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自尊心,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在教师眼中是最好的,如在上课刚开始时,由于课间孩子们玩耍,刚上课时,他们的心还沉醉在课间游戏活动中,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此时,可以进行简短的组织教学,我用激励性的语言。策略
(四)注意评价、激发参与
在课堂教学中,面对教师的提问学生由于受理解力的限制,经常会出现错误回答,针对这种情况的出现,教师要有耐心、热情地给学生以鼓励。如果教师对其进行责备,不仅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更会影响学生听课的注意力,只有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才不会走神,影响组织教学。策略
(五)注意评价、激发参与
在课堂教学中,面对教师的提问学生由于受理解力的限制,经常会出现错误回答,针对这种情况的出现,教师要有耐心、热情地给学生以鼓励。如果教师对其进行责备,不仅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更会影响学生听课的注意力,只有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才不会走神,影响组织教学。
六、课题研究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
1、教育调查法,根据问卷调查表Ⅰ的结果和通过与学生实地访谈,分析学生所喜爱的课堂教学形式,为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2、行动研究法,通过一系列教与学的实践活动,从而达到真正优化课堂教学形式的目的。
3、比较研究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采用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进行实验,从而比较不同课堂教学形式下对一年级(1)、(2)班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效果的影响和改变。从中得到相应的反馈信息,并不断地指导于实践,4、经验总结法,探索在低年级数学课中,如何从学生实际出发,紧紧扎住课程标准,课堂组织教学形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课题预期成果及其呈现形式
1、预期成果:此课题基本找到了针对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组织教学形式的思路及方式、方法,但面对学生在社会大环境的变化,课堂教学形式也会不断发生改变,此项研究仍需持久探索。
2、成果形式:教学反思、教学案例、教学课件、课题研究报告等。
第三篇:初中数学小课题研究计划
生活中的数学课题研究计划
七星一中朱洪艳
一、研究的目标:
1、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
2、培养独立思考、善于思索、敢于创新的精神。
3、培养学生能用数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研究的具体内容
本学期,课题研究进入另一个阶段,具体内容为:
⒈收集相关资料,加强理论学习。(主要围绕如何构筑生活与数学有效联系的理论体系、具体做法等)。
⒉主要研究以下两个内容:
(1)生活问题的数学化(数学抽象)
生活问题数学化就是指由生活中具体事物中抽取出量的方面、属性和关系,形成相对独立的数学对象。
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年龄、经验决定他们获得的绝大部分数学知识是在对生活中具体形象事物的感受、感知的基础上逐步抽象出来,从而形成概念。
(2)数学问题生活化(数学应用)
数学问题生活化就是指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将学到的数学的思想、知识技能和方法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分析、解释并解决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
学数学首先是为了应用,应用数学是学数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学生能在数学化过程中抽象出数学知识、理解数学思想,只是数学学习的一个方面。而把这些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会用数学观点和方法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并能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这又是数学学习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三、研究方法与要求:
⒈在平时课堂中渗透。做有心人,收集整理教材中相关内容。教研活动与课题研究紧密结合。
⒉及时进行反思,认真记录课题研究中的相关体会。
⒊注重总结与提炼,本学期内完成课题研究论文两篇(其中一篇可以以教学故事的形式呈现。
四、研究的方法:
1、调查分析法
通过调查、分析、了解中年级学生现有的生活数学问题的解决 能力,为课题研究提供依据,确定研究的方向。
2、文献资料法
学习相关的资料文献,明确研究的目的意义,结合学生现有的实际 情况制定研究方案,指导课题的研究。
3、个案研究法
通过典型的案例分析,寻找生活问题解决的突破口,有效的改 进与提高实验的方法与策略。
4、经验总结法
对研究过程中取得的经验,体会、教训,及时进行总结、归纳 重视资料、成果的积累,重视活动反思,形成有效的规律与方法。具体工作安排
九月份:
制定研究计划;交流个人课题实施计划;理论学习。
十月份:
制定调查试卷,调查了解学生现有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十一月份:
课题研究情况交流。
十二月份:
确定实验前后调查对比表,收集相关资料、交流实验心得。二零零七年三月---六月
课题进入具体实验阶段。
二零零七年七月份:
上交课题各项资料。
2006年9月
生活中的数学课题研究计划
2006-2007学下学期
七星一中朱洪艳
2007年3月
第四篇:小学数学小课题研究计划
小学数学小课题研究计划
——小学生计算错误类型、原因分析及矫正策略的研究
一、课题研究背景计算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无论是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结论的获得,还是数学问题的解决等都依赖于计算活动的参与,计算能力的高低对学好数学知识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在实际的教学中,小学生的计算却常常出错。作为教师,不能把学生的计算错误都一律认为是“粗心惹的祸”,如果能从知识方面以及心理方面对其进行系统的研究,提出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纠正策略,这对小学生的计算能力的提高和教师的计算教学将更有帮助。
二、课题研究目的通过对小学生计算错误的类型和成因进行分析研究,寻找降低小学生计算错误的策略,在实践教学中进行检验,验证策略的可行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计算准确率,为学生顺利学习数学知识,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而且,教师通过运用研究所得的策略,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能少走弯路,充分发挥出该研究成果的现实指导作用。
三、课题研究过程我于2010年12月份立题,课题名称为:小学生计算错误类型、原因分析及矫正策略。自开题以来,本数学组根据学校实际教学情况,按照实验方案,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该课题研究,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阶段(2011年11月下旬)
1、分别组织教师和学生座谈,了解老师在计算教学中遇到问题和自己的认识
2、数学组会议,启动课题,部署任务
第二阶段:具体实施阶段(2011年12月中旬)
1、以班为单位,分班收集学生的计算错题
2、以教师个体为单位,记录典型错题
3、以年级为单位,同年级数学教师分析典型计算错误的原因
①教师初步分析错误原因
②以面谈的形式和相关学生进行交流
③总结、分析,撰写原因分析报告
4、以年级为单位,同年级数学教师提出矫正策略
① 前测,统计该类型题目的错误率
② 根据原因分析报告,提出矫正策略,调整教学方式
③ 后测,对前后测试进行比较
④ 总结、分析,撰写矫正策略报告
第三阶段:整理归纳阶段(2011年12月)
5、全组进行交流讨论,总结研究成果
①各年级的研究成果汇报,进行纵向研究
②对全学段中由相同原因而导致的错题进行横向研究
③整理、归档
四、研究成果
通过对各年级的典型错题进行纵向研究,找到了各年级学生计算时出现的典型错误,通过分析其错误原因,提出了相应的纠正策略,并通过前后测实验验证了其策略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将全年级的同类型错题进行横向研究,结合心理学的认知分析,我们重点研究了由于强成分的干扰导致的计算错误,既提高了教师对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认知,又对计算教学有指导作用。
第五篇:初中数学小课题研究计划
初中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设计”小课题研究计划
孟庆众
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成长和实现教师自身发展的主要途径。有效的课堂练习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运用知识、训练技能和技巧的必要手段。为此我们对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设计进行了专题研究,在研究与实践中我们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突出通过有效练习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有机结合,通过提高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性,来保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要体现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性,就要彻底改变数学课堂练习的单一性和简单化形式。首先分析了自己在备课中对练习的形式、练习内容、练习难度、练习数量、练习反馈形式如何设计和操作的,接着了解学生对课堂练习有哪些要求和建议。通过分析调查发现对课堂练习采取的主要形成是只是运用教材后面的练习题,很少根据自己具体教学情况来设计或是上网搜集其他学校老师的作业设计。认为多做多练,熟能生巧。学生认为课堂练习对你巩固在课堂上学的知识很有帮助。因此,提高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确定了小专题研究内容“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设计研究”。研究的目标:
一是通过课堂练习的有效性设计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所收获。
二是提升自己驾驭教材的能力和调控课堂教学的能力。三是拓展教研活动的新途径,提供有效的教研平台。
四是运用调查研究和行动研究法,创新教研活动的实效性,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的任务:为了将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性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我根据课堂教学结构主要研究解决三种类型练习的有效设计。即:课前的引新练习有效设计、课堂教学中的尝试练习有效设计、课后的巩固练习有效设计。研究的方法: 调查研究、行动研究 研究过程:
第一步研究解决课前引新练习的有效性设计。第二步研究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尝试练习的有效设计。第三步研究解决巩固练习题的有效设计。
对于课前引新练习必须是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以及根据学生实际认知水平而精心设计的练习题。这类练习所起作用主要是在新旧知识间架桥铺路的过程,起承上启下作用。这类练习量要求少而精,内容要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设计的依据要紧扣教学内容,围绕重点设计,目的是将所学知识的难点进行有效分散,为实现已学知识到新学知识的转化创造条件。这类练习题的设计要求教师要有较强的驾驭教材的能力。完成这类练习的形式主要是在学生独立完成基础上小组讨论形成共识,对于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集中讲解。
对于课堂教学中的尝试练习是在学生学习新知识过程中的随机练习,这类练习一定要体现出它的灵活性、随机性和多样性。练习的内容可以是针对教学中的某一知识点而设计,也可以是根据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实际掌握知识情况而设计。练习可以是口头练习,也可以是书面练习,还可以是学生板演练习等等。这一系列的练习实质上是学生进行探究、摸索规律的尝试练习。完成这类练习的形式主要是运用激疑设问、动手操作、引导观察、组织讨论、面批练习等方法,从而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来体验和感知知识的形成过程。要保持保量完成这类练习要求教师要具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对于巩固练习实质上是学习新知识后要完成的练习。这类练习内容要全面,设计份量要适中,练习题层次要分明,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要有不同程度的收获。设计这类练习要求教师要依纲扣本、把握重点和难点设计有梯度的巩固练习。这类练习一般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因此,教师要尽量当堂面批练习,提高练习的效率。
为了让“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设计”小课题研究顺利进行,每一个阶段对课题的研究过程进行认真梳理和修改完善。基本上做到研究切口细小化、研究内容个性化、研究方法通俗化、研究周期短小化等特点。为了将小专题研究根植到课堂教学中,达到的目标:
一、以丰富的练习内容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础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这就明确了数学课堂练习就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对于练习的内容教师一定要精心选题,要选择具有创意的训练题目,如变式训练题、开放式训练题、学生根据要求自编题目训练、一题多解训练等等。练习题对学生的思维训练要有效、方法要灵活,要使学生做题不多,但收获很多,将教材中的例题、习题,通过类比、加工改造、加强或弱化条件、延伸或扩展在落实三维课程目标的同时而形成的,体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基本理念。
二、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设计不同练习让所有学生都能发展
新课程中练习的设计应是开放的,应努力实现课内外联系,让练习成为培养学生能力的一座桥梁。练习设计中承认和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设计练习题时一定要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欲望。
必须坚持以下三个原则:一是量力性原则。二是差异性原则。三是练习要精而有效原则。为了实现课堂练习的有效性,在教学中把练习设计成“自主型”,既将练习分为A、B、C三种层次,以满足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去选择。如A题型灵活多样,注重理解、想象、运用。B题型再降一个层次。练习有梯度的题目,从基础题开始,逐渐提高,不仅理解了新的知识,还锻炼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C题型多为比较简单的巩固性练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学生之间存在个体间的差异也是正常的,我们应尊重并正确对待学生中的个体差异。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能在接受新知识、新方法上要比其他同学慢,练习的有效性也比较低,我们要给予及时的关心与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同时也可以降低对他们的要求,允许他们经过较长一点的时间达到其他同学的标准,对他们出现的错误要耐心提供帮助,及时鼓励他们的进步,增强学好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对于学有余力并对数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我们为他们提供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的题目,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兴趣,为他们不断设置更高的目标。
三、通过研究提升本身的专业素质
在小课题研究过程中,积极参与、高度投入、有效合作,对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进行分析,进行反思,形成有效的对策并解决问题,不断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并养成研究习惯。不断地从问题的提出、实施的过程、取得的成果、存在的问题、今后努力的方向等方面作出反思.总之,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和必要途径。因此,教师精心设计每堂课的练习,是完成教学任务,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必须引起足够重视。课堂练习的有效性得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孟庆众
2012.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