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重大事项报告制度
重大事项报告制度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明确A内部重大事项报告职责和程序,便于上级主管单位及时了解、掌握我会组织有关活动内容和发展方向,及时得到上级主管部门对我会业务的指导与监督,根据《A管理条例》、《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社会团体管理暂行办法》、《A章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重大事项报告的原则是:事前请示,事后报告,实事求是,及时准确。
第三条 重大事项是指可能或已经对A的组织结构、项目管理或者慈善资产产生较大影响的活动或计划。
第四条 A重大事项报告义务人包括以下机构和人员: 1.A理事和理事会; 2.A监事;
3.A高级管理人员; 4.A各部门负责人;
5.其他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
第二章 重大事项范围
第五条 相关部门及重大事项报告义务人在发生或即将发生以下情形时,应及时、准确、完整地向A理事会报告:
/ 4
1.接受捐赠额折合人民币在5000万元以上的捐赠活动; 2.除定向捐赠外,单项资助额在人民币500万元以上的资助项目;
3.单笔投资额超过上年底募集资金余额的50%以上的投资活动。
4.调整A资产运作的原则、策略、途径和重大投资事项; 5.调整会计政策、人事薪酬政策以及重大公益项目等的管理政策;
第六条 相关部门及重大事项报告义务人在发生或即将发生以下情形时,除及时、准确、完整地向A理事会报告,还需按照规定将有关材料上报上级主管机关,接受业务主管单位和登记管理机关的指导与监督。1.组织召开理事会; 2.A理事会、监事换届会议;
3.拟任主要负责人审查、主要管理人员的聘任与罢免; 4.修改章程、变更登记和年检;
5.办事机构、分支机构和代表机构的设立与变更; 6.A的分立、合并;
7.跨组织跨地区举办的重要会议、有较大影响的社会活动及刊物发行等;
8.A的涉外活动,其中包括吸收境外人士担任名誉职务;与境外民间组织合作或联合兴办的活动;接受境外捐
/ 4
赠和资助;邀请境外人士或境外民间组织参加活动;组团出国出境、与境外民间组织的交流交往活动等; 9.主要负责人的出差、出国等重要活动; 10.开展年度计划外的重大公益项目; 11.有关A的突发事件; 12.其他需要报告的重要事项。
第三章 重大事项报告程序与职责
第七条 公司各部门负责人是部门重大事项报告第一责任人,负责向A理事会、A、S报告与报备。
第八条 各信息报告义务人应在知悉本制度所述重大事项的当日,以电话、传真或邮件方式向A、S报告有关情况,同时将该重大事项写在“重大事项报告单”上(见附件),由重大事项报告第一责任人签字并附相关依据及资料,报送综合管理部。
第九条 根据重大事项性质,AA或S责成相关人员按规定程序及时间要求向业务主管单位和登记管理机关报送或备案,传播外联部按A规定履行相应信息公开程序。
第十条 A综合管理部应对上报的信息资料予以妥善保管。
第十一条 各部门负责人等重大事项报告义务人负有
/ 4
敦促本部门内部收集、整理的义务。
第十二条 重大事项报告义务人违反本制度规定,未履行相关职责,A将视情况追究其责任。
第十三条 重大事项报告义务人应认真、负责地传递本制度所要求的各类重大事项信息,并对所报告的重大事项信息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及时性负责。
第四章 附 则
第十四条 本制度未尽事宜,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以及A章程的有关规定执行。本制度与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以及本A章程的有关规定不一致的,以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以及本A章程的规定为准。
第十五条 本制度由AXXXX负责解释。
第十六条 本制度自颁布【或A理事会审议通过】之日起实施。
/ 4
第二篇:重大事项报告制度
重大事项报告制度
一、需要报告的事项:
1、上级有关部门来检查指导工作;
2、参加上级召开的有关重要会议情况;
3、有关部门部署或涉及全院工作;
4、涉及到公共财产变更、转移、外借和帐号借用的;
5、部门接受有关部门赞助或长期借用外单位通讯工具、车辆及其他财物的;
6、部门使用的公共设施遭受较大损失或出现交通事故的;
7、非正常渠道索取有关案件资料或统计数字的;
8、新闻部门来人来函采访案件或全院工作的;
9、涉及养老院形象或全院工作的突出事件;
10、发生泄露机秘文件或综治保卫出现问题的;
11、其他应报告的重大事项。
二、报告方式:
重大事项发生后,实行逐级呈报制度。直接责任人应当立即将情况向负责人报告;负责人向分管领导报告;分管领导向主要领导报告。情况紧急的,可直接向主要领导报告(外出时应先报告主持工作的)。
在逐级报告的同时,直接责任人所在单位对涉及到的有关单位要及时告知。
三、奖励与处罚:
重大事项的直接责任人、部门负责人、分管领导、知情人及时报告并妥善采取措施,避免造成不良影响或事态扩大的,由院委或工会研究决定,视情况给予表彰和奖励。
重大事项的直接责任人、部门负责人、分管领导、知情人有义务及时呈报主要领导,出现下列情形之一者,区别情况分别给予通报批评和党纪政纪处分。
1、隐瞒不报的;
2、扩大或缩小事态进行谎报的;
3、有意拖延报告期限的;
4、设置障碍、阻止知情人上报或对期限打击报复的。
以上问题由主要领导责令有关部门查处,由院委、工会决定处罚。
第三篇:重大事项报告制度
山东省阳信慧通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重 大 事 项 报 告 制 度
为了及时掌握并妥善处置企业出现的重大事项,规避生产、安全等方面的风险,保证企业生产健康发展,特建立重大事项报告制度。
一、报告主体
各生产车间,生产调度部、模具样品制作小组、质检部及维修部。
二、报告内容
1、公司主要领导交办的重要事项及完成情况;
2、操作不当造成设备损坏的情况;
3、未按图纸尺寸和加工工艺下料、加工造成重大损失的情况;
4、日检验次品、废品情况;
5、各车间、科室发生违纪行为;
6、每月合同安排及日计划完成情况;
7、模具、样品制作计划和完成情况;
8、设备改造、工艺改进取得成果的情况;
9、设备维修及完成情况;
10、返修件进展情况。
第四篇:重大事项报告制度
重大事项报告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本站项工作的程序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切实提高办事效率,确保政令畅通,特制定本制度。
一、重大事项报告的原则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遵循“事前请示,事后报告,实事求是,及时准确”的原则。
二、报告的范围
(一)贯彻中央、省、市、区重大决策部署的情况。贯彻落实上级决策的思路、安排、部署、措施;上级重大决策,部署出台后的意见、建议和要求;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及实施中的意见和建议。
(二)重要工作事项
本单位工作目标任务、工作要点及重要工作部署;本单位阶段工作小结和工作目标完成情况;签订的涉及到涠洲岛和广大群众根本利益的合同、协议。
(三)紧急情况,重大突发事件。主要是指各种上访事件;敏感热点问题的重大紧急事件或虽有少数人员参加但影响极坏的突发事件;各种突发自然灾害;有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较大的安全生产事故;破坏公私财物造成财产损失较大的事件以及其他给国家财产和人民生产生活造成较大影响的事件。
(四)外出离岗。本站领导班子因公外出或因病,因事及其他原因离岗的(区境以外)。
(五)接待接访。上级有关领导到我局检查指导工作;区以上新闻媒体到我局进行采访的。
(六)其它情况。不属于上述范围,但认为有必要上报的情况和问题等。
三、重大事件报送的形式
重大事件报送的形式分:当面报告、电话报告和书面报告三种,对涉及职工人身安全、作业事故等紧急事件,要在第一时间内用最快的方式报告。
四、报送时限和相关要求
重大事项报告要确保第一时间报送,严禁迟报、漏报和瞒报。
(一)紧急情况、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半小时内要及时上报办公室,由办公室上报局领导,事态进展情况要随时报告,最终结果要及时上报。
(二)外出、离岗要提前1-2天书面或口头报告局领导,经同意后,由办公室对外出时间、地点和联系方式做好登记。
三、大事报告程序
(一)重大事项一般必须先向本站领导报告,然后由站站向涠管委分管领导报告。
(二)办公室管理人员离岗要向站长请假,站长离岗要向涠管委领导请假。
(三)贯彻中央、省、市、区重大决策部署情况,办公室要将完成情况报站长审阅批准再报涠管委党政办公室。
四、责任认定与追究
(一)对重大突发事件迟报、漏报,故意隐瞒真相瞒报、谎报、少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谎报、少报的,造成严重后果的,视情节轻重,对相关人员给予党内严重警告至开除党
第五篇:重大事项报告制度
重大事项报告制度
一、为加强公司重大事项报告工作的管理,保证公司重大事项的快速传递、归集和有效处理,确保公司经营管理正常进行和信息披露的及时、真实、准确、完整。特制定本制度。
二、公司重大事项指可能或已经对公司或相关单位生产经营,产生较大影响的信息。
三、重大事项的范围:
(1)船员在工作和生活中肢体受重伤、内脏器官受伤、患重病和死亡。
(2)船员违法、造成污染水环境严重的。(3)船员应事故发生失踪。
(4)公司管理人员、船员调离职。
(5)船员在水上交通安全管理方面受到重大处罚。
(6)船舶失火、搁浅、进水、碰撞、失控漂航、溢油等。四、重大事项内部报告程序: 公司内部各部门,负责人是各部门重大事项报告第一责任人,同时各部门应当指定专人作为联络人,负责事故发生后及时向公司总经理和地方海事局报告与报备,并将联络人的姓名,通信方式报备公司总经理和地方海事局。
相关单位及各信息报告义务需及时在重大事项报告单中列名已知并确定的本重大事项知情人范围及人员姓名,就此向公司办公室和地方海事局做出书面说明,以便及时的处理。
公司办公室应对上报的信息予以整理并妥善保管
本制度未尽事宜,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以及本公司章程的规定执行。
本制度自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之日起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