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专题08农业(推荐阅读)

时间:2019-05-14 18:43: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5年高考专题08农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5年高考专题08农业》。

第一篇:2015年高考专题08农业

2015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08农业

(2015-06-22 17:55:19)转载标签:

启迪慧想文综

高考地理

分项

试题

农业 ▼

分类: 教改鸡精(地理教育教学研究)

2015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08农业

(2015•新课标全国2)桑基、蔗基、菜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农业景观和被联合国推介的典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保留下来的基塘也变为以花基、菜基为主。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该地基塘转变为建设用地对局地气候的影响是()

A、大气湿度增高 B、大气降水增多 C、近地面风速增大 D、气温变率增大

2、农民用花基、菜基鱼塘取代桑基、蔗基的直接目的是()A、提高土壤质量 B、节省劳动力 C、促进生态循环 D、提高经济收入

3、桑基、蔗基鱼塘被保留的很少,反映 了该生态循环农业模式()A、与当地产业发展方向不一致 B、不具有在其他地区推广的价值 C、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不相符 D、不适应当地水热条件的变化 【答案】1.D 2.D 3.A 【解析】 试题分析:

1、该地基塘转建设用地,湿地面积减少,蒸发到大气中的水汽量减少,大气湿地降低,大气降水减少,大气比热容减小,气温变率增大,地面摩擦力增大,近地面风速减小,故答案A,B、C错误,选D。

2、随着珠江三角洲城市化发展,对花卉、蔬菜需求不断增长,花卉、蔬菜市场不断扩大,农民用花基、菜基鱼塘取代桑基、蔗基可以直接提高经济收入,故答案D。

3、自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由原来以农业为主的经济结构逐渐转变为以工业为主的经济结构,传统的基塘农业与当地产业发展方向不一致,导致大部分湿地变为建设用地。故选A。

【考点定位】本题组主要考查区域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具体考查湿地减少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产业结构变化和农业地域类型。

【名师点睛】本题组以珠江三角洲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引起的地理环境变化为背景,分析判断湿地减少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变化。第一小题抓住“基塘转变为建设用地”即湿地减少,地面建筑物增加,选对不难;第二题注意区别“花基、菜基”和“桑基、蔗基”的差异,“花基、菜基”主要面向城市市场,经济效益高,需要的劳动力多;第三小题分析时主要结合材料“传统的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指出了转变的主要原因即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产业发展方向的变化。

(2015•重庆卷)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寒露节气在每年公历10月8日左右。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露气寒冷,将凝结”是寒露时节的天气现象,可引起我国这种天气现象的气压系统是()A.蒙古高压 B.印度低压 C.阿留申低压 D.夏威夷高压

2.“上午忙麦茬,下午摘棉花”是民间描述寒露时节农事活动的谚语。在下列地区中,该谚语描述的农事活动场景最可能出现在()

A.珠江三角洲 B.柴达木盆地 C.藏南谷地 D.渭河平原 【答案】1.A 2.D

【 解析】 试题分析:

1、寒露节气出现在秋季,此时蒙古高压势力逐渐增强,受其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吹较为寒冷的偏北风,导致气温减低,形成寒露。

2、谚语说明该地区既种植小麦,又种植棉花。选项中珠江三角洲典型的农业地域类型为季风水田农业和基塘农业;柴达木盆地和藏南谷地均位于青藏高原,海拔较高,热量不足,不适宜种植小麦和棉花;渭河平原为温带季风气候,且为平原地形,适宜种植小麦和棉花。3.春分日为每年3月21日前后,寒露日为每年10月8日前后,地球绕太阳公转导致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根据地球公转一周(约为365天)为360°,约为每天公转1°,则可计算出寒露日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195°。

【考点定位】该组试题主要考查影响我国的天气系统、我国的农业分布、地球公转特点等。【名师点睛】该题组以二十四节气为切入点,将天气系统、农业活动、地球运动等主干知识放在同一题组,凸显了近年来高考地理注重主干知识考查的特点,要求学生能够根据题干中所提供信息(“露气寒冷,将凝结”、“上午忙麦茬,下午摘棉花”等),结合所学知识对地理事物(寒露)成因、地理现象(农业活动)分析等做出准确推断,注重考查学生灵活运[来源:学科网]用地理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015•重庆卷)下图是某地区农业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6.区域中果树、蔬菜布局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A.地形平坦 B.气候适宜 C.临近市场 D.资金雄厚

7.与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农业地域类型类似的区域是图中的()A.① B.② C.③ D.④

8.图中湖泊对①区域农作物生长的有利影响最可能是()A.夏季降水增多 B.夏季气温降低

C.冬季降水增多 D.冬季气温增高

9.④区域大规模农业生产活动对当地原始自然环境的影响主要是()A.温室气体减少 B.森林覆盖率减小 C.入湖泥沙量减低 D.草原生产量减低 【答案】6.C 7.B 8.A 9.B 【解析】 试题分析:

6.从图中可以看出,果树、蔬菜布局在城市附近,该处人口稠密、市场需求量大,主要区位优势是临近市场。

7.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农业地域类型是混合农业,以饲养绵羊和种植小麦为主,图中②地区既有种植业又有畜牧业,属于混合农业,和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农业地域类型类似。8.根据图中地名等信息可知,该地为北美洲五大湖沿岸地区,湖泊水蒸发增加了大气中水汽含量,使的该地降水增加,有利于夏季农作物生长,而因该地纬度较高,冬季农作物几乎无法生长;湖泊对沿岸地区气温也具有调节作用,使其气温季节变化较小,夏季气温降低,冬季气温增高,不利于农作物生长。

9.④区域位于北美洲东北部地区,该地区大规模农业生产活动破坏植被,造成森林覆盖率减小;吸收温室气体能力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增加;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大,入湖泥沙量增加。

【考点定位】本组题目主要是农业问题,包括农业区位条件分析、农业地域类型、湖泊对区域农作物的影响、农业发展对区域自然环境的影响等。

[该题组以区域农业分布图为切入点,重点考查农业区位因素这一主干知识,内容涵盖农业区位优势、农业地域类型、农业生产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等。通过区域农业分布图所展示的信息,将考查重点放在区域问题的分析能力、区域发展条件的比较分析能力等方面,并要求学生通过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分析,对区域农业发展过程中可能对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做出推测判断。

(2015•安徽卷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完成下列问题。

29、下列选项中,符合乙地农业地域类型特点的是

A、机械化水平高 B、水利工程量大

C、经营方式粗放 D、粮食单位面积总产量低 【答案】29.B 【解析】 试题分析:

29、该区域水热丰沛,是世界的主要水稻种植区,乙地农业地域类型为水稻种植业或季风水田农业,该题考查亚洲水稻种植业的特点:农田地块小、机械化水平低、;季风不稳定,水利工程量大;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进行所谓的精工细作;劳动力进行所谓的精耕细作,为劳动密集型农业;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靠传统经验种植,科技水平低等。故B正确。

【考点】:考查区域定位及区域地理特征、地貌成因、亚洲水稻种植业特点等。

【名师点睛】该题以世界某部分区域图为材料,考查学生的空间定位、知识迁移和综合分析能力。首先需要确定是东南亚地区,可以根据经纬网或者泰国湾来判断出东南亚,然后在判断该区域的气候类型,从而区域西部沿海地区降水丰富的原因;甲地地貌是属于堆积地貌,结合所学知识,在不同河段的河流地貌类型的区别,位于河流入海口出的三角洲地貌属于堆积地貌;第(3)问,难度不大,只要判断出乙地农业地域类型是水稻种植业,结合教科书结论就很快得出答案。所以,总体上,该题组难度不大,叙述对属于基本知识、基本原理掌握就行。

(2015•浙江卷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开发,三江平原草甸、沼泽大多已利用。下图为三江平原部分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7、根据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可推断出()

A、甲地海拔较高 B、丙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乙地 C、丁地地势低平D、丁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甲地

8、目前,有利于该地区农业大规模经营的主要措施是()①促进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②增加耕地面积 ③增加农业资金投入 ④改变耕作制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 案】

7、B

8、B 【解析】 试题分析:

7、读图根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甲地由林地变成湿地,可能是海拔较低,A错。丙地耕地出现的早,说明开发条件好于乙地,B对;丁地地势低平,以林地为主,耕地开发条件差,D错。

8、目前,有利于该地区农业大规模经营的主要措施是促进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①对。增加耕地面积,可能性小,不利于环境保护,②错。增加农业资金投入,有利于大规模生产,③对。改变耕作制度,与大规模生产经营无关,④错。所以B对。考点: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条件,区域农业发展的措施。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条件,区域农业发展的措施。【名师点睛】土地利用类型的形成与地形环境密切相关,湿地分布区海拔相对较低,河流源头的海拔较高,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与生产力水平、土地政策相关,容易开发的地区开垦为耕地的时间早。农业生产的大规模经营不能靠扩大耕地面积,只有依靠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让少数人从事农业机械化生产。所以要加大资金的投入。

(2015•福建卷)图1示意我国某地循环农业生产模式。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季风水田农业 B.乳畜业 C.大牧场放牧业 D.混合农业 2.该生产模式的农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是因为()

A.价格低廉 B.减耗保鲜 C.绿色优质 D.品种丰富。【答案】1.D 2.C 【解析】 试题分析:

1.图示该地既种植水稻,发展种植业,又饲养牛羊,发展畜牧业,因此属于混合农业;而季风水田农业、乳畜业和大牧场放牧业等都属于单一农业生产类型.故选 D。

2.该生产模式不适用化肥,所产农产品无污染,绿色优质,深受消费者的青睐:而农产品的价格不会低:农产品的新鲜程度与该生产模式无关:消费者青睐的是农产品的质量,而不是农产品的种类。故选C。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生态农业的优势

【名师点睛】混合农业是一种在同一农场中将两种或两种以上农业生产类型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农业生产地域类型,且每一种农业生产类型的规模相当。所以判断是否属于混合农业,一是看该地农业生产类型的多少,二是看每一种农业生产类型是否达到一定规模。生态农业的生产以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为重要前提,根据生物与环境相协调适应、物种优化组合、能量物质高效率运转、输入输出平衡等原理。通过食物链网络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充分发挥资源潜力和物种多样性优势,建立良性物质循环体系,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地发展。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减少化肥、农药的投入,使农产品绿色无污染。(2015•江苏卷地理)下图为2011年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类型分布格局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列叙述正确的是()

A.Ⅱ区人口稠密是其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 B.Ⅲ区内部不同省区间农业机械化水平差异大 C.Ⅳ区具有耕地面积大土地后备资源多的优势 D.V区自然条件差是限制其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24.在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中,可定位为粮食生产型农业区的省份主要位于()A.I区 B.Ⅲ区 C.Ⅳ区 D.V区 【答案】23.BD 24.BC 【解析】 试题分析:

23.下

23、读图结合各区域经济发展、人口分布特点等可知,II区经济发展水平高,工业的生产能力强是其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答案A错误;III区东北地区机械化水平高,南方亚热带水稻种植区机械化水平低,不同省区间农业机械化水平差异大,答案B正确;IV区主要包括陕西省、河北省、河南省、安徽省和海南省,其中河北、河南和安徽土地历史悠久,耕地后备资源不足,陕西省地处黄土高原地形崎岖,耕地后备资源不足,海南省以山地为主,耕地后备资源也少,答案C错误;V区包括我国地形崎岖的西南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的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自然条件差是限制其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答案D正确。故选BD。

24、在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中,可定位粮食生产型农业区的省份主要人少地多的东北三省,耕地面积广大的华北地区和江淮地区,以及亚热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这些省区主要位于III区和IV区,故答案选BC。

【考点定位】本题组主要考查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同时涉及到农业产业发展变化、农业区位。

【名师点睛】本题组以2011奶牛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类型分析格局为切入点,图片形式给出材料,考查学生对农业区位的理解。本题要求学生准确读图,第一小题还要求学生在准确读图的基础上,抓住同一区域的共同区位特征;第二小题则要求学生寻找满足当前粮食需求的农业区域:一个是该地的粮食商品粮要高,或者是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粮食生产能力强。

(2015•北京卷)40.(24分)丝绸之路东起中国西安,西至埃及亚 历山大。

陆上丝绸之路是东西方交往的重要通道,分为东西两段,东段主要在今中国境内,其正式开通源自张骞通西域,汉与西域的交往主要通过河西走廊;南北朝时期,由于河西走廊被割据政权占领,南朝与西域的交往主要通过今青海境内的青海道;唐朝统一后,河西走廊又恢复了在丝绸之路中的主导地位;11世纪西夏崛起,青海道和河西走廊被切断,北宋只能向北渡过黄河,再由河套地区向西进入西域。从元朝起,河西走廊成为中西方交往的稳定通道。(2)在上图的甲、乙两地中任选其一,说明主 要农作物及其分布,并阐述农业发展的自然 地理条件。(12分)【答案】

(2)甲地:盛产棉花、水稻、小麦等;农业集中分布在地中海沿岸,尼罗河沿岸及三角洲,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主要为热带沙漠气候,日照充足,热量丰富,温差大。

乙地:盛产棉花、水稻、小麦等;农业集中分布在盆地边缘的绿洲,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主要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日照充足,热量丰富,温差大。

【解析】

试题分析:从图中乙地位置分析。(甲地位于埃及北部,其农作物主要分布在水分条件较好的地中海沿岸和尼罗河沿岸及三角洲,主要种植棉花、水稻、小麦等,从气候角度分析,该地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光热资源丰富,且日较差大;从水源角度分析,临近河流;地形为平原,土壤肥沃。)乙地位于中亚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少,所以农业主要集中在盆地边缘的绿洲,主要种植棉花、水稻、小麦等,所以从气候分析,日照充足,热量丰富,温差大;有高山上的冰雪融水,提供灌溉水源。考点:农业生产

【名师点睛】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主要包括气候、地形、水源和土壤。优势自然因素,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分析:气候因素主要从光、热、水等气候要素去分析,光照强,热量充足,且雨热同期利于农作物生长;地形从地势起伏大小去分析,地形平坦利于种植业发展;水源从地表水去分析,临近河湖,可以提供充足灌溉水源;土壤从肥力高低及土层厚薄去分析。(2015•海南卷地理)2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广东省自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迅速,并吸引大量省外人口。下图示意广东省1994-2009年粮食产量和粮食产需差量(粮食需求量减去粮食产量)的变化。

概述广东省1994-2009年粮食产量和粮食产需差量变化的基本特征,并简述原因。【答案】

基本特征:粮食产量呈下降趋势,粮食产需差量呈增大趋势。(3分)

原因:(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迅速发展,)工厂、城镇、道路等大量占用耕地,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致使粮食种植面积缩减,粮食产量下降;(4分)人口持续增加,粮食消费量持续增加,致使粮食产需差量增大。(3分)【解析】

试题分析:从图中不难看出,广东省粮食产量呈下降趋势,而粮食产需差量呈增大趋势。造成该省粮食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因工业化、城镇化的迅速发展,使得工厂、城镇、道路等大量占用耕地,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导致粮食种植面积缩减,粮食产量下降。而人口持续增加(主要受人口迁移影响)使得粮食消费量持续增加,粮食产需差量增大。

【考点定位】本小题主要考查区域粮食产需变化及其原因。

【名师点睛】本题采用“文字+图片”的形式呈现地理信息,题中所给地图依然是构成高中地理能力主干的坐标图,准确解读图中曲线含义并据此推断二者变化特征,不难解决“概述广东省1994-2009年粮食产量和粮食产需差量变化的基本特征”这一问题。而文字材料虽短,但材料中所提供信息非常关键。“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迅速”,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推测,造成产量变化的原因是耕地面积和农业结构的变化;“吸引大量省外人口”,其隐含的意义是广东省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进一步可推测粮食消费量增加。

第二篇:2018-2014农业高考选择题 - 有答案

农业高考题

【2018海南卷】荷兰位于欧洲西部,利用温室无土栽培方式种植花卉、蔬菜,技术先进。山东某蔬菜生产企业在荷兰投资兴建蔬菜生产基地,同样采用温室种植。据此完成下题。1.荷兰吸引山东蔬菜生产企业投资兴建蔬菜生产基地的优势条件是

A.生产技术先进 B.交通运输便捷C.自然条件优越 D.生产成本低廉 2.山东蔬菜生产企业在荷兰兴建蔬菜生产基地的根本目的是

A.满足国内需求 B.拓展国际市场C.提高研发水平D.增强国际影响 【2017江苏地理卷】 河南淅川是我国南橘北种的最后一站,因其个大、质优、早熟,深受消费者喜爱。图8为“汉中、淅川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3.与同纬度汉中相比,淅川柑橘上市较早的优越自然条件是()

A.北部山地阻挡南下冷空气,冬季气温高 B.地处山间谷地,云雾多,气温日较差小 C.位置偏东,受东南季风影响大,降水多 D.临近水库,水体对当地气候调节作用强 4.最适宜种植柑橘的地区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016•海南卷)图1所示区域中,秋明、汉特-曼西斯克等城市的蔬菜供应主要依靠进口,波动较大。2014年起,这些城市郊区以及周边地区采用荷兰等国的技术,修建了大型温室蔬菜培植基地。生产的蔬菜可满足当地约20%的需求。据此完成下题。

5.该地区蔬菜种植的限制性自然因素是()A.热量 B.水分 C.光照

D.土壤 6.该地区利用温室培植蔬菜的优势条件是()

A.劳动力成本低

B.生产技术先进 C.种植历史悠久

D.能源供应充足 7.该地区扶持温室蔬菜培植基地建设的直接目的是()

A.减少蔬菜对外依赖 B.增加农业经济收入 C.改善当地种植结构 D.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2016•新课标Ⅱ卷)庄园经济是一种实现农业资源聚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多元化、管理企业化、建设生态化的经营组织模式。某县生产的优质铁观音茶获得“中国地理标志”认证。该县茶企业通过整合特色山水,建设集茶种植、茶叶加工储存、旅游和文化为一体的现代茶庄园。据此完成下题。8.发展庄园经济的前提条件是当地拥有()

A.丰富廉价的劳动力

B.知名品牌的农产品 C.发达便捷的交通网

D.高精尖的技术水平9.与传统的茶园相比,现代茶庄园的突出优势是()

A.品牌更多,环境更优

B.市场更广,产品价格更低 C.产品更多,效益更高

D.投入更少,生产成本更低(2015•重庆卷)10.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寒露节气在每年公历10月8日左右。“上午忙麦茬,下午摘棉花”是民间描述寒露时节农事活动的谚语。在下列地区中,该谚语描述的农事活动场景最可能出现在()

A.珠江三角洲

B.柴达木盆地

C.藏南谷地

D.渭河平原

(2016•北京卷)读图6,回答第下题。11.芬兰()

A.盛行西风,终年温和多雨

B.山区水土流失严重,城镇数量少 C.人口稀疏区大牧场放牧业为主 D.森林资源丰富,木材加工业发达 12.燕麦种植北界呈图示走向,主要是由于该国()A.东部地区的河湖密布,灌溉条件好 B.西部受暖流、地形影响,气温偏高

C.东南部土层较深厚,耕作技术高

D.西北部多晴朗天气,日照时间长

(2015•重庆卷)下图是某地区农业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图6 13.区域中果树、蔬菜布局的主要区位优势是()A.地形平坦

B.气候适宜

C.临近市场

D.资金雄厚

14.与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农业地域类型类似的区域是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15.图中湖泊对①区域农作物生长的有利影响最可能是()

A.夏季降水增多

B.夏季气温降低 C.冬季降水增多

D.冬季气温增高

16.④区域大规模农业生产活动对当地原始自然环境的影响主要是()

A.温室气体减少

B.森林覆盖率减小 C.入湖泥沙量减低

D.草原生产量减低

(2015•浙江卷)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开发,三江平原草甸、沼泽大多已利用。下图为三江平原部分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7.根据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可推断出()

A、甲地海拔较高

B、丙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乙地 C、丁地地势低平

D、丁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甲地 18.目前,有利于该地区农业大规模经营的主要措施是()

①促进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②增加耕地面积 ③增加农业资金投入 ④改变耕作制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014重庆卷)素有“欧洲粮仓”之称的乌克兰在1992-2007年期间耕地总量减少2.78%,但人均耕地增加8.32%。据此完成下题。

19.1992-2007年乌克兰耕地的变化标明这一时期该国

A.人口数量减少

B.城市化率提高

C.土壤质量下降

D.粮食单产提高 20.1992-2007年乌克兰人均耕地增加最可能引起该国

A.人均粮食产量增加

B.农业生产投入增加 C.粮食进口总量增加

D.亩均农业产值增加

(2014大纲卷)图3中甲地所在的国家,农业以畜牧业为主,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货物过境和港口服务业。据此完成下题。

21.该农业生产紧缺的自然资源是

A.土地资源

B.水资源

C.生物资源

D.太阳能资源 22.在甲地形成城市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A.地形

B.气候

C.公路交通枢纽

D.港口

23.该城市发展成为该国首都的势条件是

A.位置适中

B.资源丰富

C.气候宜人

D.经济中心

(2014福建卷)图4示意1992年~2010年中国对非洲农产品进出口的变化。读图回答下题。24.中国对非洲农产品进出口变化最大的区域是()

A.非洲东部 B.非洲中部 C.非洲西部 D.非洲北部

25..中国从非洲进口农产品快速增长,最主要原因是()

A.交通更加便捷

B.非洲位置靠近中国

C.中国需求扩大

D.非洲农业技术提高

(2014海南卷)棉花耐旱、耐盐碱,喜光照。近年来,阿拉善高原(位置见图)采用滴管技术和机械化作业,种植早熟的棉花品种,并引种彩色面和有机棉。据此完成下题。

26.导致该地种植早熟棉花品种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热量 B.土壤 C.光照 D.水分 27.该地引种彩色棉、有机棉,主要是为了()A.降低运输成本 B.改善生态环境 C.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D.增强市场竞争力

28.该地发展棉花种植业面临的一些问题。其中,机械化作业可缓解的问题是()

A.交通不便 B.劳动力缺乏 C.资金不足 D.土地多盐碱 【2017全国卷Ⅱ】 热带沙漠中的尼罗河泛滥区孕育了古埃及农耕文明。尼罗河在每年6—10月泛滥,从上游带来的类似肥沃土壤的沉积物,与上游来水和周边区域的植物资源,都对农耕文明的形成意义重大。据此完成6—8题。29.热带地区原始的耕种方式多为刀耕火种。古埃及人在刀耕火种方式出现之前,能够在沉积物上直接耕种,是因为尼罗河泛滥区

A.用水便利 B.土壤肥沃 C.地势平坦 D.植被缺失 30.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沉积物主要来源地的降水特点为

A.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大 B.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小 C.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大 D.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小

31.古埃及人从周边区域引入植物用于种植,引入植物的生长期必须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由此判断这些植物最可能来自于

A.热带雨林气候区

B.地中海气候区 C.热带草原气候区 D.热带季风气候区(2016•江苏卷)图

11、图12 为我国南方某山区立体农业系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32.关于该山区立体农业系统叙述正确的是

A.山上河谷养种鱼,便于捕捞 B.村寨秧田育鱼苗,便于管理

C.山腰梯田种水稻,适宜机械化耕种 D.稻田蓄水养成鱼,可以获得更多饵料 33.该农业生产系统的特点是

A.商品率高,受市场影响显著 B.专业化程度高,利于安排农事活动 C.注重资源循环利用,降低生产成本 D.减少农药使用,农产品绿色无污染

(2015•新课标全国2)桑基、蔗基、菜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农业景观和被联合国推介的典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保留下来的基塘也变为以花基、菜基为主。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34、该地基塘转变为建设用地对局地气候的影响是()

A、大气湿度增高

B、大气降水增多 C、近地面风速增大

D、气温变率增大

35、农民用花基、菜基鱼塘取代桑基、蔗基的直接目的是()

A、提高土壤质量

B、节省劳动力 C、促进生态循环

D、提高经济收入

36、桑基、蔗基鱼塘被保留的很少,反映了该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A、与当地产业发展方向不一致

B、不具有在其他地区推广的价值 C、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不相符

D、不适应当地水热条件的变化

第三篇:16年高考新兴最挣钱专业:有机农业

2016年高考新兴最挣钱专业:有机农

有机农业(organic Agriculture)是指在生产中完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畜禽饲料添加剂,而采用有机肥满足作物营养需求的种植业,或采用有机饲料满足畜禽营养需求的养殖业。

我国有机农业的发展起始于八十年代,1984年中国农业大学开始进行生态农业和有机食品的研究和开发,1988年国家环保局南京环科所开始进行有机食品的科研工作,并成为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的会员。1994年10月国家环保局正式成立有机食品发展中心,我国的有机食品开发才走向正规化。1994年辽宁省开发的有机大豆出口到日本。以后

陆续在我国各地发展了众多的有机食品基地,在东北三省及云南、江西等一些偏远山区有机农业发展得比较快,近几年来已有许多外贸公司联合生产基地进行了多种产品的开发,如有机豆类、花生、茶叶、葵花子、蜂蜜等,与此同时国内有机食品电子商务站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例如较有代表性的乡土公社,有机厨房等。目前绝大部分有机食品已出口到了欧洲、美国、日本等国家。从总体情况来看,我国有机食品的生产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生产规模较小,且基本上都是面向国际市场,国内市场几乎为零。

在中国发展有机农业有着众多优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首先我国有着历史悠久的传统农业,在精耕细作、用养结合、地力常新、农牧结合等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也是有机农业的精髓。有机农业是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依靠现代的科学知识,在生物学、生态学、土壤学科学原

理指导下对传统农业反思后的新的运用。

其次中国有其地域优势,农业生态景观多样,生产条件各不相同,尽管中国农业主体仍是常规农业依赖于大量化学品,但仍有许多地方,多集中在偏远山区或贫困地区,农民很少或完全不用化肥农药,这也为有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发展基础。

第三,有机农业的生产是劳动力密集型的一种产业,我国农村劳动力众多,这有利于有机食品发展.同时也可以解决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

第四,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脚步的临近,中国农产品的出口会受到绿色非贸易壁垒的限制,有机食品的发展能与国际接轨,可以开拓国际市场。同时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环境意识的增强,有机食品的国内市场在近几年内将有较大发展,因此有机食品在国内外都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第四篇:农业

对建始现代烟草农业的初步认识和思考

随着烟草行业的投入不断加大,现代烟草农业的建设和发展步伐正在不断加快。建始作为白肋烟主产区,如何在学习借鉴各地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经验基础上,保持建始特色的烟叶产业又好又快发展,走出一条符合建始县实际的现代烟草农业发展之路,仍有许多问题需要继续探索和研究。

一、现代烟草农业的背景和现状

建始地处鄂西南山区北部,平均海拔1152米,亚热带季风湿润型山地气候,阳光充足,雨量丰沛,四季分明,立体气候特征显著。县境海拔800~1200米的二高山地带气候条件与烟草生产大国美国的北卡罗来纳州和肯塔基州极为近似,十分适宜烟叶生产。我县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引进白肋烟和烤烟在县内试种,并逐年扩大试种面积。1966年底,建始白肋烟质量获得湖北省主管部门的肯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开始在全县范围内推广种植。同时,县烟叶生产技术人员积极开展优良白肋烟品种的培育实验和两烟种植技术的探索,取得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随着烟叶产业的不断发展,我县烟叶生产技术体系日趋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加强和改善,烟叶生产整体水平不断提高,烟叶已成为拉动全县经济增长、财政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在全县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必须看到,我县烟草农业的基础还不稳固,一些制约烟草农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依然没有消除。要保持烟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还需要打牢基础,创新发展模式,转变烟草农业的增长方式,加强烟区现代物质条件装备,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建设现代烟草农业。

我县自开展现代烟草农业试点工作以来,以规模化种植为基础、以机械化作业为标志、以专业化生产为特征、以精细化管理为手段,以基础设施为保障,积极推进生产组织从单个农户向规模化转变,生产方式从分散经营向社会专业化服务转变,生产手段从手工劳动向机械化作业转变,管理方式从传统手段向精细化管理转变。初步形成了以“设施农业、精准农业、高效农业”为基本形态,以“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生产技术装备精良,专业服务体系完备,生产组织形式创新,管理方法手段科学,烟草科技全面进步,信息化管理全程覆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模式。

二、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制约因素

1、土地流转有效机制尚未健全。一是由于土地流转程序不够规范,土地流转难度较大,流转规模小,从而制约了土地的节约化经营,进而制约了烟叶的规模化种植。二是烟叶种植大户实力不强,影响力不够,对种烟农户的带动力较弱,从而影响了土地流转主体的积极性。三是部分产区耕地条件差,田块分散,不适宜机械化作业,即使通过流转实现了规模化种植,也难以通过机械化作业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

2、专业化合作运行体系还需完善。一是部分农户思想中残留的对“合作”的恐惧。大多数对合作社这种先进的生产经营方式存在犹豫的农户,并不清楚现在的合作社与以前那种“大锅饭”式的合作方式有何区别。在他们的思想深处,仍然对以前那种由政府强制实施推行的合作社存在根深蒂固的恐惧,多数未入社农户害怕入社之后自身的合法利益无法得到保障,所以一直对入社采取观望的态度。二是民主管理无法落实,在现阶段的合作社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少数资本雄厚的大户说了算的局面,导致了大户与小户之间权利的不对等并且直接影响了小户的利益和生产积极性。三是利益分配制度不健全,导致入社小户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保障,退社的事情时有发生,不利于合作社的长期发展。

3、部分烟区农业基础设施薄弱。一是现有的基础设施不能完全满足全县所有烟区的需 2 求,虽然烟草行业一直在加大烟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但部分烟区靠天吃饭的局面仍未根本改变;二是建设资金短缺,以及个别烟区对基础设施的管理不够重视等原因,导致部分设施年久失修,利用率不高。

4、其它经济作物和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一是随着生产资料、粮食及经济作物价格的不断上涨,种烟比较效益优势逐渐丧失,烟农种烟积极性受到影响;二是随着种烟劳动强度大、技术难度高的特点不断显现,许多烟农进城务工,放弃烟叶生产。三是严重洪涝、冰雹等自然灾害和烟草病虫害等灾害的影响,使烟叶减产,由于烟叶生产灾害救助补偿机制不完善,烟农承担的风险仍然很大,一旦出现洪涝和冰雹等自然灾害,烟农将面临巨大的损失。

5、现有晾房不能完全满足白肋烟

三、现代烟草农业的对策思考

1、加强管理,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重要性。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要把我县现代烟草农业做成示范点、样板点,管理人员要切实承担起管理职责,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充分发挥公司管理人员的作用,要从我县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积极探索和把握现代烟草农业发展规律,对我县现代烟草农业的发展方向要有预见性、前瞻性。二是完善管理制度。要根据现代烟草农业发展的需要,在操作性强、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下,针对各个环节和岗位都制定相应的操作规范和岗位职责,细化分工,明确责权,规范工作行为,提高整体效能。三是严肃奖惩机制。制定的各类管理制度,一旦实施,要坚决执行,要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及时兑现各类奖惩,以增强严肃性,提高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另外,奖励和惩罚的执行,除了奖惩文件这种精神层面的奖励,物质和职权的奖惩也可以适度加强。

2、加快土地流转效率,推进烟叶规模化发展。我县烟叶种植小型化和细碎化的问题比较突出,不符合现代烟草农业的建设要求。要让农民转变耕作方式,大规模种植烟叶,首先要紧紧依靠地方政府,结合相关制度法规,有效激活土地市场,为产业发展提供所需土地资源;其次要有效配置资源,让一部分农民通过转包、互换、转让、出租、入股和联营等多种形式,使土地流转到种烟能手和种烟大户手中,促进土地、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和优化配置。最后,可以有意识的扶持一批种烟能手和种烟大户,用直观的经济效益带动广大烟农调整种植模式,形成连片种植的趋势。需要注意的是,在推进烟叶规模化种植的过程中,要有的放矢的选择耕种条件好、便于机械化作业、相对平坦的区域,采取抓大放小的方式,合理推进规模化发展进程,夯实我县现代烟草农业基础。

3、加强烟叶专业化合作体系建设,强化各专业合作社职能。我县一部分烟农对入社依然持观望态度,针对这种现象,我们除了单纯的理论宣传外,还要以合作社发展的成功范例促进烟农解放思想,让未入社的烟农们看到入社后得到的真切实际的利益,从根本上改变他们的思想认识,使合作社这种生产经营方式被大多数烟农接受。目前,我县入社烟农?户,在合作社的管理过程中,要坚持合作社作为农户自己的组织自己管理这一原则,根据各社的实际情况,按照《农民专业化合作法》的相关规定,让每一位社员都有基本表决权,合法、合理、合情(地)管理合作社组织。在资本注入方面,要严格控制现金入社方式在总入社资本中的比例,因为合作社最基本的内涵就是农户即劳动力的组合,而资本的过多注入,只会让合作社成为富人的俱乐部,从而使其本身的内涵相对缺失。在分配过程中,应该本着公平的原则,以实物、劳动为基本分配主题,充分照顾小户的利益。

4、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挥现代物质装备的主力作用。目前,我县烟水配套工程已接近尾声,随着时间的推移,加强基础设施的保养和维修便成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 4 要内容,也是改善烟叶生产条件,是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重要内容。我们要认真总结经验,继续扎实推进烟水配套工程建设,确保烟田基础设施建设的质量和效果,让基础设施设备用在实处,真正解决烟农种烟的实际困难。在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还要加强现代物质装备条件。一是加强基本烟田水利设施建设,特别要着重加强抗旱、排涝设施设备的配置,对大型烟区可以配置灌溉车和抽水机等抗旱抗涝设备,力所能及的解决烟区用水排水问题,要加快水源工程和田间灌排设施建设进度,提高烟田抗灾灭灾能力。二是加强先进适用农机具推广,提高基本烟田机械化作业水平。我县烟区大多都处于田坝区,缓岗丘陵区,适宜推广以中小型为主的动力牵引机械和生产机械,实行机耕、整地、起垄、覆膜、移栽等机械化作业,还要推广机械电气灌溉、喷撒农药,全力减轻烟农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5、提高烟农种烟收益,降低种烟风险。一是要积极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严格按烟叶生产技术方案规范操作,从改良土壤、平衡施肥、病虫防治、大田管理、改进晾晒、烘烤技术等多环节入手,提高烟叶可用性,增加烟农种烟收益;二是要加大投入力度,转移烟农的种烟风险,要破除“谁种田谁担风险”的旧观念,建立以政府、企业、烟农为主体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三是要健全保障机制,建立应急预案,对冰雹、洪涝、干旱、病害等自然灾害造成烟叶绝收或重大损失的烟农进行补贴和救助,降低烟农损失,维护烟农利益,稳定烟农种烟情绪,解决烟农的后顾之忧。

第五篇:农业

)“十一五”期间,黑龙江省农业综合开发集中财力物力,重点扶持大农业、大装备、大科技建设,共投入资金94.4亿元,成为粮食连续增产的重要力量,做出现代农业发展的大文章。

大文章首先体现在土地连片开发、集约经营和提高规模化水平上。立项上坚持规模立项,连片开发。连片开发5万亩以上的项目占开发面积的70%以上。通过对重点乡镇实行连续扶持,多数粮食主产县已形成整乡推进格局。全省三大水系的40多个灌区连片开发面积达到1500多万亩。2006年以来,农业综合开发集中资金,重点建设八大优质粮食生产示范区,规划建设高标准农田350万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20亿斤。围绕建设八大示范区,全省重点扶持示范区内16家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支持龙头企业自建基地、与农户共建基地,从而使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更加紧密。

全省农业综合开发突出装备大型农业机械,扶持组建农机合作社建设,加快机械化进程。直接投入财政资金2.29亿元,新增大中型机械1200台套,促进土地流转210万亩,转移劳动力3万多人。通过投入购机补贴资金,吸引地方、企业、农民投入2.43亿元,购置大中型机械1946台套,配套农机具3120台套。

农业综合开发还突出科技化,集中力量实施了园区建设工程、大棚育秧工程、麦豆轮作工程和科技合作工程。农业综合开发重点建设的省农业科技园区,建有3000平方米的农业科技博览中心,2.1万亩的种植园,共引进创新示范品种316个,引进创新技术40项,完成一批国家重点课题,吸引各地农民前来参观学习20万人次以上,成为推进全省农业科技进步的龙头。大棚育秧工程投入资金4.8亿元,带动多方筹措投入资金10亿多元,新建育秧大棚12.2万栋,大棚育秧比例提高14个百分点。麦豆轮作工程投入农业综合开发资金1.4亿元,建设20个麦豆轮作示范区,面积达到25万亩。科技合作工程使各县与32所科研院所、64个科技推广部门建立稳定合作关系,做到每个开发项目都有主栽优良品种和主推栽培技术,都挂靠一个科研单位或院校。

2011年前三季度黑龙江省农业经济运行情况

发布时间:2011-11-15 今年以来,我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国务院粮食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统一思想、快速行动,确保粮食稳产增产、农民增收。前三季度,我省农村经济总量稳步增长,粮食生产有望实现八连增、蔬菜生产恢复性增长,畜禽生产量保持稳定,呈现如下特点:

一、农村经济总量平稳增长

前三季度,我省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80.7亿元,总量比去年同期增加83.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5.8%,增幅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增幅回落的主要原因是畜牧业生产特别是生猪下降导致的,生猪出栏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3.9个百分点,影响今年三季度牧业增加值仅增长1.9%,比去年同期下降1.8个百分点。其中,农业增加值114.1亿元,增长12.5%;林业增加值49.3亿元,增长9.7%;牧业增加值278.1亿元,增长1.9%;渔业增加值14亿元,增长8.4%;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25.1亿元,增长8%。

二、粮食产量再创新高,有望实现八连增

我省粮食生产总体形势好于上年,在种植面积增加、结构调整和单产增加三重因素促进下,我省粮食产量有望实现“八连丰”,再创历史新高。粮食增产主要来源于以下三个因素:

一是强农惠农力度大,农民种植业收入不断增加。在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和“2011年全国粮食稳定和增产行动意见”带动下,2011年我省粮食播种面积比上年增长1.6%,其中,水稻增长15.88%,玉米增长12.85%,大豆下降22.7%。结构调整和面积增加,带动了我省粮食增产。同时,国家今年对我省粳稻最低收购价格为2.56元/公斤,比上年提高21.9%,调整幅度为历年最高。今秋,我省水稻、玉米、大豆开市收购价格分别为2.6元/公斤、1.7元/公斤、4元/公斤,均较上年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二是气候适宜奠定丰收基础。今年我省气象条件总体是气候适宜,积温、降水、日照相对充足,没有发生大面积的自然灾害。虽然,牡丹江地区春播后持续的低温多雨、后期又发生伏季干旱造成该地区农作物出现一定程度的减产,但总体看全省其它地区气候条件较往年更适宜粮食作物生长,尤其是在小麦产区黑河等地,今年气候条件对小麦播种、出苗和生长发育极为有利,小麦长势较好,多为一类苗。目前小麦收获完毕,单产水平较上年增长8%左右。

三是农技助推成效显著。今年我省各市(地)按照国家农业部和省政府的要求,坚持把粮食稳产、增产贯彻到粮食生产全过程。进一步实施标准化生产,以全面积、全作物、全过程标准化为目标,加大标准化生产推进力度,深入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实施模式化生产。全省严把应用良种、科学平衡施肥、标准化整地、机械精量播种等关键环节,大力推广各类高产栽培技术模式,实施精细化管理。按照全程标准化要求,加强创建示范田管理,带动农民增产、增效。

三、蔬菜种植面积增加,产量恢复性增长年初以来,在蔬菜价格逐年走高和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的推动下,农民发展蔬菜生产的积极性不断提升,我省蔬菜产业呈现出面积扩大、布局优化、规模发展的良好态势。今年蔬菜播种面积437.7万亩,比上年增长58.2%;其中,棚室蔬菜种植面积增长30%,食用菌种植数量增长25%以上,从目前的监测数据看食用菌产量、蔬菜产量均较上年有大幅度提升。

四、山产品采集业不断壮大,林业经济增长模式不断转变

尽管随着天然林保护工程不断深化,2011年我省木材采伐量计划大幅下调,但“天保工程”款项落实到位,大、小兴安岭等主要林区的林业管护资金均出现了100%的增长;加之今年我省林区降雨量充沛,山产品丰收,而且价格较高,今年山产品(木耳、蘑菇、药材、蓝莓)的采集量比上年增长80%以上,山产品的价格呈上升趋势(蕨菜售价6元/斤,是同期的1倍;蓝莓售价20元/斤,是同期的1.2倍;蘑菇售价8元/斤,比同期售价上涨75%)。综合以上因素,前三季度我省实现林业产值88.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7%。我省林业经济初步实现了由采伐向管护、特色林产品采集方向转型。

五、畜产品价格高位运行,畜牧业出栏量趋于稳定

(一)生猪生产情况。据国家统计局黑龙江调查总队畜禽监测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我省生猪出栏量较上年同期有小幅提升。我省生猪供应充足,猪价没有随着消费需求增长而上涨,九月份生猪价格基本平稳。目前,活猪平均价格18.09元/公斤,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54.32%,比全国平均价格低1.42元。猪粮比价8.15:1,出栏一头生猪可获利500元左右。但是,由于饲料价格不断上涨,仔猪价格保持较高水平,散养户补栏风险逐渐加大。

(二)禽蛋产品价格趋于稳定。据国家统计局黑龙江调查总队畜禽检测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我省禽蛋产量比上年同期增长4%。目前全省鸡蛋平均价格9.53元/公斤,上涨14.07%,比全国平均价格低1.44元,较中秋节前价格有所下降。九月份蛋鸡养殖效益40元左右;肉鸡养殖效益在6元左右。

(三)牛羊出栏量与上年持平。据国家统计局黑龙江调查总队畜禽监测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我省牛、羊出栏量与上年基本持平。全省牛肉平均价格34.3元/公斤,同比上涨11.23%。全省羊肉平均价格37.14元/公斤,同比上涨27.39%。

(四)饲料价格不断上涨,农户补栏欲望不强。前三季度,全省玉米平均价格2.22元/公斤,比上年同期上涨26.5%。全省豆粕平均价格3.37元/公斤,上涨0.56%。全省育肥猪饲料平均价格2.68元/公斤,上涨8.98%。全省肉鸡配合饲料平均价格2.77元/公斤,上涨8.59%。全省蛋鸡配合饲料平均价格2.59元/公斤,上涨7.74%。在饲料价格不断上涨,农户对畜产品价格高位稳定信心不足的影响下,农户补栏欲望不强,猪、牛、羊、禽存栏量基本与上年持平。

六、农业服务业快速崛起,劳动力价格大幅上涨

前三季度我省农林牧渔服务业实现产值52.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9%。增长原因主要来源于两方面:一是受我省播种面积增加、种植业服务业出现劳动力季节性短缺现象,农村劳务价格大幅上涨;二是由于“天保工程”范围扩大、拨付资金增加的影响,林区林业服务部门劳动量增加,工资标准较上年增长100%,加之为农业生产服务的项目逐步形成产业化、规范化、工厂化等。

总的来看,前三季度我省农业经济保持着良好的增长态势,全年粮食产量有望实现八连增,林业经济出现了新的增长点,但从全年看农业经济发展趋势仍不明朗,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目前我省主要大田作物都已收割完毕,农户手中握有大量的存粮,如何指导农户适时、优价的出售手中粮食,尽快实现实物的变现,是今年我省农民纯收入和种植业产值继续强势增长的关键。二是今年我省蔬菜等经济作物无论从面积上还是产量上都出现了大幅反弹,产量剧增,菜农扎堆卖菜,互相压价,损害了菜农的利益,容易引起明年蔬菜播种面积的变化和价格的起伏。三是目前畜禽价格高位运行,散户养殖户补栏积极性不高,势必对全年农业经济形势造成影响。

建议有关部门:时刻关注粮食、畜产品的价格走势和养殖户投入产出情况,指导农户进行农业生产,同时为菜农寻找新的市场,增加菜农种菜积极性。

黑龙江省统计局

黑龙江农委召开2011责任目标完成情况汇报会

http://www.xiexiebang.com2012年01月16日11:28黑龙江农委

黑龙江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省农委党组书记、主任王忠林12日出席省农委2011责任目标完成情况汇报会,并作关于省农委2011年目标责任制完成情况的汇报,省直机关工作责任制考核组组长、省直机关事务管理局党组副书记、常务副局长齐峰及考核组成员出席会议。

王忠林说,2011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省农委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省委“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的战略部署,大力推进以“四大”、“八化”为标志的现代化大农业建设,经受住了市场通胀压力加大、cpi屡创新高、银根政策紧缩等诸多压力挑战,全省“三农”工作捷报频传,硕果累累,亮点纷呈。

王忠林阐述了2011年工作责任目标完成情况和取得的成绩。

一.粮食总产和商品量夺得全国双第一。在2008年以来全省粮食产量平均每年以100多亿斤速度增长的基础上,2011年再夺特大丰收,达到1114.1亿斤,超目标114.1亿斤。粮食增速比全国平均快6.6个百分点,粮食增量占全国的22.6%,粮食总产超过河南省跃居全国第一位,成为全国唯一的粮食总产和商品量双第一的省份。得到中央的充分肯定,在中央农村工作会上第一个作大会发言,受国务院表彰奖励的粮食生产先进单位和个人数量均居全国榜首。

二.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突破七千元。全省转移农村劳动力530.7万人,实现劳务收入407.7亿元,超目标27.7亿元;绿色食品种植面积发展到6430万亩,超目标30万亩,实物产量达2950万吨,完成了目标任务;杂粮、花卉、饲草等高效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到2314.8万亩,超目标314.8万亩;全省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额达到30.5亿美元,超目标0.5亿元。据农村固定观察点测算,2011年农民实际人均纯收入增量有望继续超过一千元,增长15%以上。

三.新农村建设发生显着变化。35个重点示范村主导产业清晰、村屯环境优化、社会事业完善、村风文明和谐,在其示范引导、带动促进下,全省新农村建设蓬勃发展、蒸蒸日上。分散建设向集中建设转变,6.6万户、25万农民集中到城市、小城镇和中心村;典型示范向全面推进铺开,3085个村开展达标建设,相当于前两批的2.5倍;旧村改造向整村新建提升,177个村实施了整村新建;建设手段由政府投入为主向多元投入转变,116个村通过宅基地置换等市场化手段引进资金76.6亿元,同比增加近2倍。

四.现代大农机建设取得新进展。新组建大型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118个,超目标18个,总数达到558个。全省新增200马力以上大型拖拉机463台,新增水稻插秧机1.3万台、收获机3500台、玉米收获机3100台。2011年全省秋整地1.4亿亩,整地数量增加、水旱田同步、连片规模扩大、质量标准提高,主要得益于农机化的加快推进。

五.农业科技创新步伐加快。全省农村粮食高产创建田8631万亩,比非创建田亩平均增产10%以上。水稻大棚数量增、科技含量高,智能化水平快速提升,全省有2410万亩水稻实现了统一智能浸种催芽育苗。盐碱地种稻种草、长效抗旱节水、玉米和大豆育苗移栽等技术试验取得显着成效。在盐碱地ph值10.5和盐碱水ph值8.86以上情况下,杜蒙县330亩盐碱地水稻试验第一年就获亩产509斤。

六.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质量同步提升。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2.1万个,位居全国第7位。农民成员发展到20.63万人,带动农户近100万户。联合社发展到267个。探索建立了按交易量与按投入分配以及按家庭成员分配相结合的多种分配形式,有146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对社员实行二次分配。克山县仁发农机合作社实行国家补贴、农民投资及土地面积按比例分配后,国家补贴所获收益依法按成员平均分配,充分体现了合作性。

七.农产品市场营销迈出重大步伐。过去偏重“田间地头”,现在开始研究“市场端头”;过去是农业生产者,现在逐步成为农业生产经营者。全省农业以市场为导向,由注重种植向更重视营销转变。特别是我省第一次开通了马铃薯南销专列,首发早、数量多,收到了与其他马铃薯种植省不同的效果。自2004年甘肃首创发运马铃薯专列以来,全国共发10列。2011年除我省外其他省仅发1列,我省当年发运6列,数量之多创全国之最。全省商品薯和加工薯平均每公斤销售价格比常年分别高0.13元和0.1元,比甘肃、内蒙古等主产省(区)平均高0.2元以上。

八.蔬菜生产迅猛发展。全省蔬菜种植664.8万亩,比上年增加56万亩,超目标14.8万亩。其中设施蔬菜增长较快,面积54.5万亩,比上年增长35.9%;蔬菜总产1630多万吨,比上年增加200多万吨。全省菜农户均收入3.6万元,比上年提高10%以上。

九.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全省新建、续建投资亿元以上绿色食品加工大项目191个,固定资产投资241亿元,开工项目数量、投资额是近年最多的一年。大园区初具规模,形成了以肇东、富锦2个省级绿色食品产业园区为龙头,以宾西、双城等10个专业园区为基础的“2+10”园区发展格局。主要指标快速增长,全年绿色食品产业实现销售收入2000多亿元,比上年增长30%以上。

十.农机装备制造业实现重大突破。六大农机产业园区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引进美国爱科、迪尔、挪威格兰、洛阳一拖等大型农机制造企业19户,爱科(大庆)公司、格兰(大庆)公司、哈尔滨东金集团等5户企业已建成投产。截止11月底,全省规模以上农机生产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5.8亿元,比上年增长40.9%。

这个省农委党组成员韩贵清、白祥和、白雪华、乔延春、邢志广分别作工作述职报告。

这个省农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白祥和主持会议,省农委领导、省农委机关副处级以上干部和在哈直属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

农垦

------基本概况

黑龙江垦区地处东北亚经济区位中心,位于我国东北部小兴安岭山麓、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地区,属世界著名的三大黑土带之一,辖区总面积5.62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000万亩,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下辖9个分局、113个农牧场,分布在全省12个市、74个县(市、区)。总人口166.8万人,其中从业人员91.7万人。

1947年,按照党中央和毛主席“关于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培养干部,积累经验,创造典型,示范农民”的重要指示,一批荣复军人来到北大荒,创建了宁安、赵光等第一批国营农场。1958年,王震将军率10万复转官兵挺进北大荒,掀起了垦区大规模开发建设的高潮。之后,由大批支边青年、大专院校毕业生和城市知青组成的百万大军相继投身垦区开发建设。经过三代人的艰苦奋斗,建成了我国耕地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综合生产能力最强的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和粮食战略后备基地。在北大荒开发建设中,垦区人民还创造了以“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为主要内涵的北大荒精神,它激励一代又一代北大荒人开拓前进,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宝贵精神财富。

六十多年来,垦区已累计生产粮食4504亿斤,累计向国家交售商品粮3334亿斤,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目前,垦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330亿斤,提供商品粮300亿斤,可保证京津沪三大直辖市、解放军三军、港澳地区和青藏甘宁四省区居民一年的口粮供应。作为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每到国家粮食出现短缺,垦区都发挥了重要作用。2003年“非典”期间,北京一度出现粮食短缺,垦区迅速向北京调运1.5万吨大米,及时缓解了粮食紧张局面。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垦区仅用三天时间就紧急加工2460吨优质大米,通过专列运往四川灾区,全力支援灾区抗震救灾,有效发挥了作为国家抓得住、调得动、能应对突发事件的“中华大粮仓”作用。

------经济发展

作为我国农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垦区始终以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为己任,始终坚持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全力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改革开放特别是“十五”以来,垦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有力地推进了农业现代化、农垦工业化和农场城镇化,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2009年,实现生产总值545.3亿元,农场职工家庭人均纯收入10936元,同比分别增长18.7%和13.7%。

现代农业持续快速发展。垦区已基本建成防洪、除涝、灌溉和水土保持四大水利工程体系,一半以上的耕地有设施保护。引进世界先进农业机械,装备了266个现代农机作业区,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96%。建成了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为骨干的科研体系,农业科技贡献率达67%以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坚持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相结合,农业技术推广应用居国内领先水平,实现了全过程、全面积、全作物的标准化。在全国率先启动绿色食品工程,年生产绿色无公害农产品1000万吨,成为全国最大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形成了布局区域化、饲养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产业化、防疫程序化发展格局,成为优质畜产品生产基地。

工业经济逐步发展壮大。垦区坚持产业化经营,着力打造了国家级和省级重点产业化龙头企业18家,形成了米、面、油、乳、肉、药、薯等十大支柱产业,培育了“北大荒”、“完达山”、“九三”等中国驰名商标。九三油脂、完达山乳业、北大荒米业、北大荒麦芽的生产能力居国内同行前列,生产销售网络已遍布全国、远销海外。引进世界一流的生产线,消化吸收国际先进技术,大豆异黄酮、维生素E、乳珍、冻干粉针等20多项产品的核心技术在国内领先。目前,垦区年粮食加工转化能力已达到2000万吨。

现代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垦区所属的北大荒种业集团是全省规模最大的种子产业集团,营销网络覆盖全省,辐射吉林、辽宁和内蒙古,年供种量占全省的1/3。阳光农业保险公司的业务网点覆盖全省11个市,正在向东北三省一区延伸。北大荒商贸集团的运输网络遍布垦区,辐射各港口城市和发达地区。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垦区旅游产业蓬勃发展,以北大荒文化、现代农业观光和边疆风景游览为主题的特色观光旅游线路,成为展示北大荒新形象的重要载体。垦区对外经贸合作的触角已延伸到世界六大洲,与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贸易往来和经济技术合作关系,初步构建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社会事业同步协调发展。垦区坚持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社会事业建设,形成了分级办学的终生教育体系,人均受教育年限11.3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8年;建立健全了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每千人口拥有医生6.7人、住院床位4.7张,人均占有卫生资源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层卫生所覆盖率100%;建成了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五险合一”的社会保险体系;公路交通四通八达,晴雨通车里程达1.51万公里;广播电视通信网络全面覆盖,电话入户率72.2%;农场城镇化率达62%,城镇绿化林覆盖率达到30%,初步建成了以分局中心城镇为核心,以农场重点城镇为骨干,辐射带动管理区的城乡一体化格局。

体制机制不断创新。积极推进农业经营制度改革,建立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大力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面积超过70%。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实现了国有存量资产和增量投入向主导产业、优势企业和名牌产品集聚。围绕促进农场城镇化,调整农场内部组织结构,积极推进撤队建区改革,撤销了2241个生产队建制,集中设立了500多个管理区,进一步提高了行政效率,降低了行政成本。积极推进内部政企分开和集团化改革,北大荒集团总公司运营已进入正轨,北大荒集团整体竞争优势日益增强。

下载2015年高考专题08农业(推荐阅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5年高考专题08农业(推荐阅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英国高考:澳洲留学农业专业就业前景诱人

    a-level家教网 英国高考:澳洲留学农业专业就业前景诱人 近几年,虽然出国留学的人多了,但是目前出国留学市场存在着很多问题和误区,在这里,提醒那些通过英国高考留学的同学:毫无准......

    农业保险

    农业保险补贴频频遭险企联手地方政府瓜分 2012年11月05日 09:29 经济参考报 补贴被骗取巨灾风险大险企“下乡难” 农业保险三大症结待破 记者白田田李唐宁周勉毛海峰北京湖......

    台湾地区农业浅析

    台湾现代农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一、台湾农业发展史 农业在台湾经济发展中曾经占有重要地位,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资金、劳动力与市场,奠定了台湾经济起飞的基础。60年代末期后,......

    农业推广学

    农业推广:是以农村社会为范围,以农民为对象的家庭农场或农家为中心,以农民实际需要为内容,以改善农民生活质量为最终目标的农村社会教育。 现代农业推广:是将有用的信息传递给人......

    农业标准化

    加快推进我区农业标准化暨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 的实施意见 农业标准化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基础,是提高农产品产量、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措施,是实现食品安全的根本保证,也是传......

    农业谚语(模版)

    农业谚语 春插时,夏插刻,春争日,夏争时麦盖三层被,枕着馒头睡. 瑞雪兆丰年 春光一刻值千金,廿四个节气勿等人。春打六九头,穷人苦出头。只有自踏车,没有白削花。若要花,霉里扒。......

    农业旅游区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农业旅游近年来成为旅游的热门选择,本文结合世界农业旅游的发展,依据我国具体国情浅谈我国农业旅游的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做了相应的对策......

    绿色农业

    蔬菜大棚带来阿克陶镇农民的“春天”近年来,绿色无污染的蔬菜、反季的新鲜蔬菜、时令蔬菜已经成为阿克陶镇农民增收致富的新渠道。 2月28日,阳光和煦,气温开始回升,空气中已经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