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报心得的具体要求及注意事项
读报心得的具体要求及注意事项
本学期读报心得要求:
1.读报纸(报纸自选,学院不发),自选角度,最好以时事政治为主,每人至少撰写一篇心得,并上交电子版。
2.题目自拟,不要直接以“读报心得”为题目,可以用作副标题。3.字体:仿宋GB2312.标题三号字,正文小四。4.字数为word文档一页左右为宜。5.在文章最后右下角写明班级姓名学号。
6.发送时候文件名统一为“标题-学号-姓名-班级”
7.请大家于4月25日前交到小班长处(电子版),小班长收齐后发给宿舍心理委员(高婕:939180556@qq.com).8.请大家认真对待,要参与评奖。P.S:有不懂的地方,请问高婕。。。
2014年3月11日
第二篇:读报心得
读《大学生》为何“突出”练书法
看到这篇文章,我颇有感触。其一呢,我是在校大学生。其二,恰好前几日,我也在旧书店买回几本字帖。用来练行书。包括水笔字以及钢笔字。为此,还特地往精品店买了一支钢笔,一瓶墨水。
说来,有些惭愧。字都写二十年多年了,至今还登不上台面。如今,面临毕业,面临就业,面临如此残酷的竞争。我迫不得已走向买字帖练字的这步田地。若只有若只有我一个人也就罢了,许多同学都是如此,如此看来,是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有感于自己的亲笔,愧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更可以想到,还有很多虽然写了一手“螃蟹字”但还引以为傲,或是置之不理的人。据文章所说:我国从甲骨文产生起,期间历经经文﹑篆书﹑隶书﹑楷书等等一直延续到今天,已有40000多年的历史。不说国史,说文字在我们身上的历史吧!都有20多年啦!“螃蟹字”还屡屡出现在我们这种被人称作是知识人,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的笔下,是不是应该反思一下呢?是不是无地自容呢?
大家都知道,电脑的普及,很大程度地取代了我们写汉字的机会,然而,历经了几千年的文化,历经了几千年还留下的精华,就会被一簇而起的电脑取代吗?难道汉字就难逃此劫了吗?
错!首先,汉字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它对中华民族的融合和团结统一起到过而且至今仍然起着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次,它不但成为每一个华夏儿女学习传承文化的工具,而且成为了富有特色并且令人称绝的书法艺术。
看!虽然我们惭愧,但我们懂得奋发。虽然汉字被冷落一时,但是我们已经觉察到了其危险性,所以,我们还有救,汉字还有救!但这需要我们中国人的共同努力,不仅是汉字这种文化精华需要受到保护,而且,我热切的希望中华儿女永远不要忽略了那些支撑着我们的精神支柱,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精华。
第三篇:读报心得
读《中国教育报》心得
——-掌握教育资讯 感受教育脉动
《中国教育报》办报宗旨是全面、准确、及时地宣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及工作部署,传播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信息和经验。同时,它又针对课程改革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等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进行具体的案例指导和方法介绍,使得每次阅读它都会感觉受益匪浅,收获充实,并且让自己的思想产生一次次震荡与洗涤。
在《中国教育报》上,很多名校长和名师的事迹让我感动不已,许多名师的成长经历也给了我很多启发。与中国教育报的“对话”让我明白自己的责任和追求。那些读书的校长,那些有思想的校长,一直会成为我学习和努力的方向。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反观我们的教育是不是也存在某些问题呢?大家每天尽心又尽力,也在搞教育,但我们存在的某些问题是不是游离于教育的真谛和本真:学校没有活力,教师没有激情和精神追求,学生还在为分数苦苦挣扎,教育的意义完全丧失。更为甚者,教师和学生就像学校的匆匆过客,来去匆匆,没有情感的交流和心灵的成长。
我认为教学狠抓课堂教学改革,引进先进学理念,建立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成绩;一方面狠抓学生管理,通过开展学生活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发现和培养特长,塑造学生健康人格,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改善学师生奖励机制。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发展,让每一个家庭的孩子都得到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全面发展,这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所在。因此,我们要创造激流勇进的校园竞争氛围,激发学生们勇于争先,不甘人后的学习斗志,让每一个学生都勇于进取。首先,筹建教育科研专业队伍。为强化学校教学科研工作,加强先进教育理念方法的推广和应用,学校要抽调部分课堂经验丰富但年龄偏大身体较弱的教师组成专业教研队伍,深入课堂全面指导一线教师的教学工作,加强教育科研与一线课堂的联系,实现课堂教学 的科学性,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成绩。
第二,以学生活动为载体,增强班级凝聚力。如以强化早操、课间操活动为突破口,通过精心组织,科学调度,让学生早操以班为单位跑步,课间操做广播体操,让整个校园动起来、活跃起来,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另外,还可以进一步完善课外活动管理,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迎新年师生越野赛、迎春联欢会、各项征文比赛、体育比赛、歌咏比赛等活动;本学期,我校成功举办学生广播操比赛、拔河比赛、全校运动会和“励志壮行”文艺晚会等校园文化活动。
第三,以教室文化建设为抓手,优化育人小环境。
学校要注重教室环境布置的标准化,强调教室布置的艺术性,充分发挥师生的创造性,努力营造一个和谐的育人环境。浓郁的文化氛围,幽雅的读书环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学生的性情。
教育之重,关乎家庭,更关乎国计民生。教育之影响,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更在每一个世界公民的身边和心灵。
阅读《中国教育报》让我对自己习以为常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从不同的视角去看问题,探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从而对教育有了深刻的理解与正确的把握,对如何有效地做好教学工作有了更为深度和广度地思考,我要将这种学习延续下去,让它也一步步见证着自己的成长„„
第四篇:读报心得专题
读《中国教师报》心得体会
一、《中国教师报》让我更深刻的认识到教师爱孩子是一种信任,是一种鞭策,是一种激情,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热爱孩子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必须遵循的基本道德规范,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应该热爱每一个孩子,包容所有孩子的一切差异和优点,对所有孩子公正无欺,一视同仁,不仅要偏爱懂事、听话的孩子,更要对那些调皮和品格不健全的孩子多一份偏爱,我们对孩子的爱的直接表现就是相信每一个孩子,因为每一个孩子多是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
二、《中国教师报》让我对孩子更加宽容,她使我深刻认识到原谅是一种风格,宽容是一种风度,要学会宽容对待学生,并发现没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孩子的过失不管有多严重,如果不是出于恶意,就不应该责罚他。”读了报纸后,我放下了教师的架子,以宽容的态度来善待学生,以成长发展的眼光来审视学生,现在我与学生很和谐,这都要归功于《中国教师报》。
三、《中国教师报》让我更解放孩子,她是我深刻认识到,在班级管理中,应该考虑到孩子的实际情况,对孩子的管理不能牢牢固守“无规矩不成方圆”的信念,从而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具体教学中,积极引导孩子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达到高效课堂的高效,孩子的学习激情也得到了激发、释放和展现。
四、《中国教师报》让我对生活更加热爱,当人心变得浮躁,当人们对读书渐渐便变为一种奢侈,我对《中国教师报》却独有情钟,我渐渐读懂了她,她就想通向世界的窗口,除了了解教育信息,还又更多人文的东西,她没有让像我一样热爱读书寄予厚望的读者失望,更加丰富了人们的内心世界,陶冶了情操。
谢谢了,《中国教师报》。
第五篇:读报心得
学校为我们教师订阅了《中国教师报》,一期期翻阅下来,我的心底油然而生一份喜悦之情。它是一份“全国教师自己的报纸”,大部分版面刊登的都是一群象我们一样工作在基层一线教师的作品,反映的都是我们这些广大教师真实的生活、真实的工作,真实的教学,切实贴近我们的实际。无论版式还是内容,都令人耳目一新,作为一线教师中的一员,真的喜欢上了阅读教师报。
首先,它给人一种极其的亲切感,站在教师理论与实践的前沿,反映了我们这群工作在基层一线教师工作动态:我们的教与学,我们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通,我们的对话,我们对教育与教学的反思、总结。
其次,它感情真挚,贴近现实,反映了我们一线工作者的喜怒哀乐,我们一线教师对自身生存状态与权益的关注,对教学、工作、生活、家庭各方面的反思,对人性的思考。
第三,它具有时代气息,它紧跟我们当前教育改革大趋势,紧随对如何提高教师素质,如何加强继续教育、都有自己的一己之思之察,对当前的新课程改革、教师专业化发展、基础教育、教师教育等热点焦点问题都有不同的切身体会与独到见解,读后令人颇为受益,反思多多。
第四。它具有科普性与知识性。它促进我们对教育教学知识的积累与提升,促进了我们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以其为参照物,从他人的实践与总结中,我们不断汲取有益营养,获得更多的教学理论与间接知识;同时,以其为参照物和理论指导,它促使我们从自身实践中寻找不足,形成从理论指导实践的回归,向其看齐,最后形成良好的互动循环。
正如教师报上有一位老师所说的:“教师呀,教师,当我们为了孩子的成绩而想训斥他们时,请您一定把握住自己的底线---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教育不能没有爱,但真正做到以爱育爱并不容易。由此我想到自己,有时在课堂上看见学生交头接耳、心不在焉,就不知是哪来的无名火蹿上来,很冲动,忍不住想惩罚他们。可是我读了《中国教师报》后,让我改变了以前的急躁和冲动。以前我很容易对学生生气,总是埋怨学生不好管,感觉自己容易激动,也很消极,觉得烦心事儿很多。
《中国教师报》让我们这群教师坚定信念,让我们在这方热育的热土上继续执着前行,为了一个神圣的信念与一个光荣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