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个人律师事务所应朝着专业所的方向发展
个人律师事务所应朝着专业所的方向发展
【摘要】个人律师事务所对于国外来说是律所组织形式的主导形式,但是对于我们而言尚属新生的事物。个人律师事务所在今后应朝着什么方向发展,各方均未形成一致的意见。专业化是律师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个人律师事务所;专业所;发展前景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于2007年10月28日修订通过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以下简称《律师法》),这次修改法律一大亮点就是将个人律师事务所(以下简称“个人律所”)作为律师事务所的一种形式正式写进法律中。对于个人律师事务所入法,律师业内认为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个人律所入律,丰富了我国律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有利于我国律师业的繁荣发展。然而对于个人律师事务所的发展方向,无论是业界还是理论界均尚在激烈的探讨中,笔者通过探讨个人律所的产生发展的历史与借鉴一些外国的经验,研究个人律师事务所应该朝着什么方向发展。
一、个人律师事务所的法律规定与定义
新修订的《律师法》第十四条规定:律师事务所是律师的执业机构。设立律师事务所应当具备下列条件:(1)有自己的名称、住所和章程;(2)有符合本法规定的律师;(3)设立人应当是具有一定的执业经历,且三年内未受过停止执业处罚的律师;(4)有符合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规定数额的资产。第十六条规定:设立个人律师事务所,除应当符合本法第十四条规定的条件外,设立人还应当是具有五年以上执业经历的律师。设立人对律师事务所的债务承担无限责任。这两条法律共同规定了开办个人律师事务所的法律上的条件,即由具有五年以上执业经验的未受过处分的执业律师开办的有自己的名称(各地对名称的要求均是要求地区名加上设立人本人的名字组成)与办公场所和10万元以上的注册资本的律师事务所。
以上的法律规定可以得出这样一个定义:个人律师事务所是指由律师开办的律师职业机构,有自己的名称、章程与执业场所,有一定数量的执业律师,注册资金在十万元以上的律师事务所。而对于该律师事务所的开办人也有资格上的要求,即须是具有五年以上执业经验的未受过处分的执业律师。
二、个人律师事务所的过往历史及其发展前景
个人律师事务所不是新出现的事物,早在1995年广东就批准了成立了3家。1996年海南省通过的《海南经济特区律师执业条例》就规定可以个人设立律师事务所。北京2002年10月批准了5家个人律师事务所的成立,分别为马玉强律师事务所、徐波律师事务所、李晓光律师事务所、陈志华律师事务所、张华律师事务所,同年11月上海首家个人律师事务所也成立了。随着个人律所的出现,大家都普遍认为有利于律师行业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以满足不同的需求。个人律师事务所的出现是律师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并已为人们达成了共识。
但是也应该认识到,对于一个新事物来说,这个发展历史太短暂了,而且中间的发展比较分散,相关的发展经验还是不足。因此,大家对这一新生事物今后该往什么方向发展产生了分歧。一种观点认为我国的个人律所应立足于社区或者偏远的地区,服务百姓;或者是一些找不着合适事务所的律师发展的一个方向。然而笔者认为这种观点只是倾向于视个人律所为其他形式的律师事务所的补充。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个人律所应该朝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个人律所既体现了该律师事务所的特色,也体现了律师个人的专长与专业方向。因此个人律所应该朝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无论是从适应律师业发展方面而言还是有利于律师个人发展方面而言理由都很充足的,也是有利于个人律所的发展与壮大。笔者较为认同个人律师事务所应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的观点,这样会更加适应现今律师服务业的发展。
专业化的律师事务所在国外简称专业所。对于专业所,笔者认为是某律师事务所专门提供某一行业的法律服务,在这特定的领域里,该律师事务所形成特色并有很强的竞争力。
对于律所应朝着专业所的方向发展的理由有以下几点:
(一)专业化是律师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中国律师业经过多年的成熟发展,决定了中国以往的小而全的行业模式逐渐被专业化模式所取代。即使是大型的律师事务所如北京金杜、君合等都严格实施专业化分工,并设立相应的所内具体业务部门,客户进去后就根据不同的类型与种类分流到相应的负责专门业务的律师承办。现在,我国的律师业受市场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的影响,也在不断地改变适应与发展,表现为:业务从单一向着多样性的方向发展,从律师制度恢复初期以刑事辩护、民事代理为主发展到现在的刑事辩护,民事案件、经济案件、行政案件的代理、非讼案件的处理、劳动纠纷处理等并举的局面,呈现出越来越细的行业分工;律师的职业素质空前的提高,一些专门的领域的律师如金融证券领域律师具备金融会计等方面的知识,知识产权领域的律师具备技术类的知识等等;所涉及的案件要求的业务水平也不断提升。种种的迹象表明,只懂法律的律师在现今的律师行业里竞争力不足了。律师不能只 专注于法律,还需要具备相关的知识才能适应现今律师服务业的发展需求,这都决定了今后律师业将向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律师专注于自己特长的领域深入研究才能有所建树。社会的需求与律师业的分工及成功经验的总结都表明了律师业的发展在朝着专业化的方向迈进,专业化是律师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个人律师事务所的特点决定了其应朝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首先,个人律师事务所是以律师的个人姓名加上地域名称命名的,突出律师个人的特长。如在2002年批准开业的个人律所设立人,经过多年的从业,已经有自己的特长。如陈志华律师事务所的创办人陈志华律师就是一名读法医学出身的接受过系统的医学和法学教育的律师,是一位司法精神病学硕士同时他也熟知网络方面的知识,为当时网络方面的法律问题尚未引起各方的关注的时候就已经做过有关网络侵权方面的调解。他认为:自己非法律专业出身,打普通官司可能比不过其他的律师,但是在医疗纠纷与网络案件方面就有优势,因为如医疗纠纷如果不具备医学的知识是很难做的。他申办个人律师事务所的原因也是出于发挥专业特长的考虑。其实每位律师都有自己的优势特长,在自己熟知的领域中不断深入,更有利于律师自身的发展。个人律师事务所以个人姓名命名,如果设立的律师是在某一领域有特长的,在当事人需要相关领域的法律服务时,会更容易引起当事人的注意,所以个人律所的开办人在寻找执业律师时,应该更加注意寻找在自己有优势的领域里的优秀律师,以发挥律所的专长,形成特色。如果个人律所业务做得不精,形成不了专业优势,是缺乏竞争力的,无法与大型的合伙型事务所竞争。因为规模小,当事人不会相信个人律所能做到哪一方面都精通。如果个人律所只满足于为社区服务和为偏远地区服务的理念是将个人律所定位于一个补充作用的性质,就失去了个人律师事务所的特色与竞争力。因此个人律所应该向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其次,个人律师事务所的规模较小,做成小而全的综合所就失去了自身的特点。无法与大型的合伙型律师事务所相竞争,失去了建立个人律师事务所的意义。有人认为:个人律所是无法与已经初具规范的大型专业所抗衡,所以,其市场只能定位在社区服务以及家庭法律顾问等业务领域上。但是笔者认为,在社区服务和法律顾问的领域中,个人律所发挥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不利于个人律所的发展壮大。个人律师事务所不是律师服务市场的补充,而应该是律师服务行业的一种组织形式。个人律所不应该沦为一种补充的性质,而应该是一种与合伙所并列的一种形式。从组织形式看,个人律所朝着专业所的方向发展更有竞争力,而社区法律顾问发展的前景有限,会大大地局限了个人律所发展的空间。
第二篇:矿山设备朝着高效环保方向发展
矿山设备朝着高效环保方向发展
中钢卓越矿山管理咨询矿山设备是直接用于矿物开采和分离等作业的机械,包括采矿和机械。另外,矿山作业中还使用一些起重机、输送机、排水机械等,广义上说,这些也属于其中的组成部分。
根据当前矿山设备的发展现状,以及矿山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分析,高效、环保、节能已经成为了矿山行业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
当前,随着钢铁市场的持续低迷,也影响着矿山行业的发展,其要想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不段完善的市场机制下进行最长远的发展,就必须以提高整体矿山设备的质量和自动化水平为前提,尽早实现规范化、自动化、科技化,所以我们对矿山设备如何完善进行了一些列的分析。
首先是矿山设备的改革和完善.目前,市场上大大小小的矿山设备企业层出不穷,一些实力较弱的生产厂家整体模式不规范,没有自己的主打产品,只是一味的甚至盲目的去复制一些大厂家的经营模式和产品设备,不仅影响了整个市场的发展机制,阻碍了设备市场的更新换代,也必然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所以,不管是矿山设备行业,还是其他行业,如果没有自己的主流产品和规范化的企业管理模式,很难立足于市场。
其次,矿山设备在未来将会朝着大型化、高效环保、低耗能的方向发展。近年来,全国各地都逐渐进入新建时期,高速铁路的建设,水利设施的修建,房地产的发展,都为这一行业带来了很大的发展契机。机遇与挑战并存,每个企业都想在这个发展时期中分一杯羹,所以要想把握好这个发展机会,也要敢于迎接挑战。发展其实就是一个优胜略汰的过程,产品的创新是发展的前提,用户的需求则是产品发展的不竭动力。随着国家绿色经济的提出,自动化的广泛需求;大型化矿山设备将逐渐取代传统中小型设备成为主流,绿色环保、高效节能将是未来发展的新要求。
文章由中钢卓越矿山,矿山管理,矿业咨询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
第三篇: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应朝着那些方向发展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应朝着那些方向发展?
自从城市轨道交通出现之后,大大提高了人们出行的速度,而且在安全,正点率,服务方面有了大大的提升,提高了轨道交通城市的形象。
但虽然轨道交通有很多的优点,但相对的有不少的局限性。
1.建设投资巨大。轨道交通的建设要求高,施工难度大,设备技术标准高。因此,建设投资巨大,一公里的轨道建设大概要四到五亿的投入,所以没有相对强的经济实力的国家或地区是无法承受如此巨大的投资负担的。
2.建成以后线路走向及线网结构不易调整。轨道交通线路是永久性结构,几乎无调整可能性。
3.运营成本高。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能源消耗绝对量相当大。
4.经济效益有限。城市轨道交通带有公益性,无法按运营成本核收票价。
5.发生重大事故时,不易疏散。轨道交通系统是一个大容量系统,而该系统与乘客直接接触的车站空间与外界交流的出入口的数量有限。
就因为城市轨道交通有这些的局限性,我们就要对城市轨道交通加强发展。
1.降低工程造价,减小运营成本。要合理选择施工方案,尽量增加地上线。设备尽快国产化,其实因为国产化,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费用从最初的每公里六到七亿降到现在的四到五亿元,所以要加大设备,材料的国产化。合理选用施工方案,地下空间只利用不开发。
2.提高运行效率。合理车站分布,适当加大平均站间距离。合理规划线路,方便市民出行,提高城市形象,精心设计,轨道交通配合城市发展。
3.不断革新,逐步提高运营综合自动化管理水平。快速轨道交通综合自动化管理水平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工业化先进水平的集中体现,是国家实力的象征,也是维持行车安全,提高运行效率,加密列车运行间隔,提高综合运营管理能力与效益以及提高综合服务质量的充分保证。
4.加大地铁广告的招商。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具有公益性,所以很难有盈利,所以我们可以参照香港的管理发展的方法,商业化经营,即售票+物业+商铺+广告+其他的组合模式,我认为在我国大陆重点应放在广告上,吸引多一点的商家在地铁内打广告,增加广告的收入。
5.做好灾难应急方案,做好救灾设备的建设。因在地铁站内发生灾难不易疏散,地铁公司就要做好这方面的设备投入,防御为主。而且在灾难发生时有有效的方案救灾,所以灾难应急方案很重要。
6.完善已有的铁路线网,是轨道交通更快捷。地铁可以和高铁联系在一起,这样可以更完善城市的交通线网,使市民更快地到达目的地。
7.完善地铁站内的便民设施,使市民更舒适地出行。提高地铁公司形象。
8.把已经旧,老化的地铁设施更换,使市民有个安全,舒适的环境。
第四篇:社情民意——农村基层文化建设应该朝着更加务实的方向发展
农村基层文化建设应该朝着更加务实的方向发展 当前,新农村建设正在我市农村如火如荼开展,党和政府不仅千方百计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上下大力度,对于农村基层文化也同时收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注。一座座标准化的村委会落成,村村建立标准化的党员活动室,配备了党员远程教育网,建立了农家图书室并且充实了大量的图书,这些都为活跃农村基层文化,满足基层群众文化需求起到了很大的推进作用。然而发展的背后,也突出反映出了一些问题,有群众反映,有些活动场所形同虚设,只在检查临近时才开门;农村远程教育网,设备经常出故障,无法运转;图书室缺乏有效管理,感兴趣的书很少。
一方面是投入力度加大,另一方面是无法满足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反差,带着这个问题,笔者深入到农村进行了一次调查活动,确实或多或少存在着群众反映的一些问题。
基层软硬件设施比较齐全,作用发挥却不明显。
从我们的走访来看,各村的村民活动场所,虽然标准有所差异,但设施都按照相关部门的要求配置,不仅硬件上设备齐全,而且制度管理方面的资料也很全面,但我们却发现了一些问题,这些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设备齐全,却无法运转;
2、制度规范全面,却缺乏有效的负责人;
3、设备可以运转,但是长期放置;
4、设备可以运转,却没有多少观众。
据我们了解,首先是有相当的村民对村民活动场所,缺乏 1
认识和了解,只知道那是公家的东西,却不知道自己也有在哪里活动的权利,农党网作为一个村民获取信息的平台,大多数村民甚至是村干部都不知道它的作用,其次是对待村民活动场所缺乏正确的认识,在部分村干部中间或多或少形成了这样的一些共识,认为村民活动场所是个“形象”工程,是用来考核村干部的,却很少有认真想考虑如何借这个活动场所进一步服务村民。
村村都有图书室,开的却没几个
图书室对于大多数村民来说是并不陌生,大家都知道那里是获取知识的地方。村民都有重视教育的传统,所以在一些经济条件较、文化氛围较浓的村,很早就建立起了农家图书室。这些图书室有些是村民私人收藏,偶尔借阅邻里,有些事村委会重视,村民集体办的。这些图书室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涉农方面和基础教育课本比较多。近些年随着市县科技、文化宣传、团组织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各村不仅建立起了陆续建立起了比较好的图书室,而且还充实了大量的图书,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图书是职能部门捐助的。
然而,在我们的调查中却发现,去图书室的村民越来越少,有些图书室甚至是长年累月只在上级有人检查时才开放,据我们了解这一方面是因为,村民的阅读能力本来不强,他们大都对以文字为载体的图书不感兴趣,相比较而言,电视、电影、多媒体媒介等方式更容易吸引村民;另一方面图书室缺乏有效地管理,给村民借阅带来不便也是重要的一个因素;第三是图
书的门类过于繁杂,而村民实际感兴趣的图书却寥寥无几。还有一种现象也值得关注,就是部分村民甚至是村干部,有把好书私自占、送人或是带回家的嗜好,这对图书室一种损失,村民更难找到喜欢的书了。
综合一些问题,笔者提出如下建议:第一应该从新的角度重新审视乡村图书室的建设,首先是要充分考虑图书室的受众群,有针对性的引进村民喜欢看的图书;第二是充分发挥好党员远程教育网的作用,将农村图书室建设成为可以看、可以听、更新快的信息媒介;第三是标准化管理,设立专人管理好图书室,不能仅仅作为一个“考核”设施来管理,而是要充分发挥好农村图书室的作用;第四,是否可以考虑引入民间资本,在较大的村或是镇政府所在地建设大的文化图书馆,由政府和私人共同建设。具体的方式入可以考虑由政府将每年的用于文化建设方面的资金以入股或是购买服务的形式,而私人可以根据所在地的情况,设立多层次的文化服务产品,用于满足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村民的需求。
第五篇:我国制冷空调行业正朝着节能环保方向发展
我国制冷空调行业正朝着节能环保方向发展 我国作为制冷空调设备重要的生产基地及消费市场,产品类别覆盖各个领域,无论是生产还是使用都开始全面考虑能源消耗及环境污染的问题。国家政策标准与行业标准规范推动我国制冷设备行业往节能环保方向发展,在国家政策方面,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进一步规范了行业的节能问题,《消耗臭氧层物质进出口管理办法》促使制冷行业重视环保节能,《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对企业节能减排做出严格的要求。
在行业标准规范方面,多项标准规范的陆续出台,让制冷设备行业逐步迈向标准化发展,如《计算机和数据处理机房用单元式空气调节机》、《组合式空调机组》、《单元式空气调节机》、《空调用空气过滤器》、《单元式列车空调机组》、《屋顶式风冷空调(热泵)机组》、《整体式机电一体化空调机组》以及《柜式风机盘管机组》等。在市场迅猛增长、国际竞争激烈、节能和环保迫切要求的背景下,现代制冷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性,也开辟新的发展前景。目前,以节能环保为主要优势的产品迅速发展,开始逐步被市场认可,例如空气能热水器、冰蓄冷空调和水地源热泵等。
制冷空调行业随着国家政策的变化转变生产方式并调整产品结构,从企业产品结构的调整上可以看出,节能产品已成为企业重点的研发内容及主推产品。为了使设备达到节能环保的目标,各企业均围绕节能环保的主题开展相关活动,在新产品开发、产品设计、制造工艺、生产线技术改造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促进设备的升级。同时,在生产方面也注重节能,各企业均制订完善的考评系,在产能增加的前提下努力争取降低能耗,生产中间环节也尽量减少污染物的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