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5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2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语言。
2、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感受异域风情。
3、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感受异域风情。理解“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自己又看别人的花”。教学难点:
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5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季老先生几次踏上德国?(两次)
3、他又是怎样赞美德国的景色和民俗的?快速的浏览课文,用文中的一两句话来概括一下。(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二、品读语言,感悟精神。
1、德国的景色有多么奇丽,民俗又是怎样的奇特?默读课文,在书中找的具体的词句划下来,并把你的感受写下来。
2、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民族的奇特?并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家家户户都在养花,……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这部分体现了民族的奇特,我体会到了:德国人养花与众不同,花朵都朝外开,在室内只能看到花的脊梁,显然养花是给别人看的。)(找3人说体会)(1)花的“脊梁”是哪?(花的背面,只能看到枝干和叶子)(2)这样养花是给自己看的吗?(不是)给谁看的?(别人)
(3)养花给被人看,是不是意味着自己不喜欢花?(不是)从那看出来的?(家家户户)
(4)德国人爱花,却人人都将花最美的一面给别人看,这种做法实在令人感到奇特、感到惊叹,你能读出惊奇来吗?(生练读,找2-3人读)
3、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景色的奇丽?并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走过任何一条街,……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这部分体现了景色的奇丽,我体会到了:……)(找3人说体会)
(1)(如果有人说花多,可问)你还从哪些词看出花多?(任何、家家户户、都、应接不暇、许多、接连、汇成)
(2)“应接不暇”这个词说明什么?(风景很美,花多的看不过来)(3)找的的很准,你能把这几句话读出来吗?(2-3人)
(4)除了花多你还读出了什么?(花美)从那读出来的?(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出示图片:同学们,老师还搜集了相关的图片,这就是在德国街道看到的景色。
(5)看到这画面,你还能用其他词来形容一下吗?(繁花似锦、千姿百态、五彩斑斓、婀娜多姿……)(6)谁能来美美地读一下这两句话?(找3人读)
(7)每天置身于花的海洋中,你的心情怎样?带着你此刻的感受再来读一下课文第三自然段,相信你会读得更好。
4、他们这样做季老先生很不理解,我们也很不理解,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用课文中的语句说,这就叫什么?(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1)为什么说“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2)谁来说说“耐人寻味”的意思是什么?(值得人深思,意味深长)(3)为什么说这种境界是“耐人寻味”的呢?这种境界是指什么?(他们养花给别人看,那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高尚无私的精神境界)
(4)能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理解。“我为人人”是指什么,“人人为我”又是指什么?
(这句话看起来很平淡,却包蕴着深刻的哲理,只有“我为人人”尽到责任和义务,才会换来“人人为我”的美好愿望。
“我为人人”是说每个人心中都要有他人,要有社会的责任感,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大众着想,为社会尽到自己的义务。如果每个人都这么想这么做必然会换来“人人为我”的结果。
(5)当我为别人付出的时候,别人也在为我付出,互帮互利、互相赠予,共同享受生活的美丽,这就是一种人生境界。花,使季老先生想到了如何做人,这本身也是一种境界。花很美,人也很美。出示挂图
(6)合上书,我们一起来回想一下这段的描写,再次体会一下这种境界。(背课文)
5、我们再来看看,当季老先生再次踏上这片土地时,又有了怎样的感受?自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1)他又感受到了什么?(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2)变化是有的,美丽为什么没有改变,美丽到底是指什么?
(奇丽花的美,德国人心灵的美,“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高尚无私的境界的美)
(3)谈得很好,没想到在美丽的花的背后,竟然隐藏着这么美丽的东西,难怪作者说:“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4)正是有了这样一种境界,才使季老先生把这儿当作自己的第二个故乡,才会发出这样的感叹:(指黑板)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三、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1、今天季老先生带我们去了一趟德国,在这里我们收获了满街馨香的愉悦,更让我们收获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样一份心灵的充盈,让我们带着对课文的理解,带着对德国这个伟大民族的崇敬,再来齐读课题《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2、说写练习。
你有没有发现自己身边也有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举例说说。……
人永远不可能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总是与别人一起构建这样那样的关系。在社会上,无论你从事什么行业,你总是在某一方面,为别人服务,而在许多方面,你也在接受别人对你服务。
3、总结: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朵花,让我们绽放成最美的风景,在自己的心里,在别人的眼里。
四、作业。
小练笔:写一写你身边“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事例。板书: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奇丽的景色
奇特的民族
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
《自己的花式让别人看的》这篇课文向学生展示了德国这个奇特的国家的与众不同之处,在学生多德国人某些特点进行了了解的基础上,在本课教学中我首先抓住“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这句赞叹,提出贯穿全文的大问题,引导学生去研读课文,通过朗读去想象奇丽的景色,通过想象,欣赏感受奇丽的景色,通过朗读去理解体会德国这个民族的奇特,然后再上升到理性的东西,理解“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由所收获。
反思这节课,我觉得主要有以下的三点收获:
一是准确、深入地理解课文,首先要感动自己。
第一次初读这篇课文的时候,没什么感觉,觉得很失望。第二次细读的时候,发现其中的优美词句,读起来会让你心动;其中的美好境界,同样了令人向往,于是开始认真备课。第三、第四遍地深入文本,查找资料,直到滚瓜烂熟为止。我准确、深入地理解了课文,为上好这一节课奠定了基础。
二是精心进行教学设计,架起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桥梁。
文章感动了自己,未必能感动学生。因为学生的生活经历与文本有较大的差距,怎样让学生逐渐走进文本,深入文本,受到感染和熏陶呢?我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架起了一座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桥梁。这节课总体的设计意图是这样的:
(1)抓关键词句,通过朗读感悟和录像图片的渲染,感受德国的民族风情特点。(2)通过自由朗读,默读课文,抓重点句;朗读感悟;熟读成诵,领略德国的奇丽景色和感受德国民族“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崇高精神境界。
(3)通过图片,资料补充,感受德国民族的“美”。
三是灵活创新地实施教学策略,力求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凸显教学的实效性。最主要的特色在以下两点:
1、对关键词语的处理可谓别具一格、独具匠心,使词语教学鲜活起来。首先对“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理解,采用理解读,学生发现,引导想象、体会朗读借助画面,再次渲染的方法。这种由“形”到“意”再到“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对语言文字的感知、领悟和积累,使词语教学鲜活起来。
其次,对“应接不暇”的理解,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推想其意思,借以指导学生运用;
第三,通过反复诵读,层层推进,水到渠成,熟读成诵,在不知不觉中,积累背诵优美的词句,凸显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紧扣文中的主题,反复吟诵,升华主题,使工具性与人文性得到更加和谐地统一。
在体会“自己的花让别人看”和“自己又看别人的花”的意境中,进而将文章主题升华为“人人奉献美”和“人人收获美”。
然而,在这堂课中还存在着一些遗憾,还有很多的地方需要改进如:在品味“景色奇丽”时应该先让学生想象德国街头的景色,之后马上让学生欣赏图片。使学生逐步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有了切实的感受再来读,学生一定会读得更好。没想到的是学生理解到了,也读了,但总是感觉欠缺那么一点点。另外,在读写结合这方面点得还不够透,学生理解不够到位,说话的表达仍需坚持训练。
有人说,课堂是一门充满遗憾的艺术。每节课后,我总要回头想想,简单反思一下,正视并剖析自己的不足。每逢此时,我总会告诉自己,这不是妄自菲薄,这是在经历中成长……
第二篇: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教学目的:
1、学会本生字新词,理解“姹紫嫣红、花团锦簇、应接不暇、耐人寻味、莞尔一笑”等词的意思。
教学目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3、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启示与教育。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德国的民情风俗以及季羡林先生的资料。PPT课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德国街道的一些图片,问“你们看到这些图片有什么感受?“
2、引出课题,并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
第三篇: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说课稿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说话稿
一、说教材解读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八组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课文以“异国风情”为主题,目的就是为学生打开一扇异国文化的窗口,向学生展示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异国风情画卷。本文是我国已故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精美的短文。作者那道出人生教诲却举重若轻、守望平凡却追求一种精神境界的本色朴素的语言令人赞叹。文章先点明了德国是一个爱花的国度,然后回忆了自己早年在德国留学时期亲身感受到了德国人非常爱花,接着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德国人养花的特点。抒发了作者的感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颇耐人寻味”。最后,讲述作者再次来到德国,又看到这番情景,表达了自己旧地重游的感受。
一、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及五年级段的语文学习要求,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一)、认知和能力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正确读写“天性、宇宙、真切、脊梁、家家户户、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二)、方法和过程目标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投入情感,展开想象,读出自己独特的感悟
2、与同伴合作学习,交流体会,表达想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异国风情,体会人性之美,播撒“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种子。
二、说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三、说教学理念、教法与学法 课堂中尽情展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在教学行进中,我主要采用品象法与体验法,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品味、琢磨与习得。
四、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依据主要场景制做课件见及配置音乐。
2、学生准备:按自己的习惯及要求进行课前预习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流程(本课的教学主要有四个内容,即“看文、看花、看人与看梦”)
一、看“文”
二、看“花”
(一)“自己看到的”
(二)看“别人看到的”
三、看“人”
(一)看“房东太太”
(二)看“民族”
四、看“梦”
五、教学板书: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脊梁 花团锦簇 姹紫嫣红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板书的构成是题目、重点词句,简单醒目。这样的板书直观地给孩子一个感知文本内容与灵魂的凭借。)
第四篇: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诗
师:听到你们说的这些,我也想起了一首诗,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们一起读吧(配乐课件):
给
予
如果你给我一条鱼
我就让你看到整个海洋世界
如果你给我一朵花 我就让你拥有一片花海
如果你给我一片树叶
我就让你看到整片树林
如果你给我一双翅膀
我给你一方自由飞翔的天空
如果你给我一滴眼泪
我就让你得到爱的阳光
让它温暖你那四季如冬的心
让快乐和幸福永驻
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
让我们每个人都绽放成最美的风景
在自己的心里
也在别人的眼里
第五篇: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说课稿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
温州市教师教育院附属小学 林丹萍
一、说教材解读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八组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课文以“异国风情”为主题,目的就是为学生打开一扇异国文化的窗口,向学生展示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异国风情画卷。本文是我国已故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精美的短文。作者那道出人生教诲却举重若轻、守望平凡却追求一种精神境界的本色朴素的语言令人赞叹。文章先点明了德国是一个爱花的国度,然后回忆了自己早年在德国留学时期亲身感受到了德国人非常爱花,接着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德国人养花的特点。抒发了作者的感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颇耐人寻味”。最后,讲述作者再次来到德国,又看到这番情景,表达了自己旧地重游的感受。
一、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及五年级段的语文学习要求,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一)、认知和能力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正确读写“天性、宇宙、真切、脊梁、家家户户、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二)、方法和过程目标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投入情感,展开想象,读出自己独特的感悟
2、与同伴合作学习,交流体会,表达想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异国风情,体会人性之美,播撒“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种子。
二、说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三、说教学理念、教法与学法 课堂中尽情展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在教学行进中,我主要采用品象法与体验法,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品味、琢磨与习得。
四、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依据主要场景制做课件见及配置音乐。
2、学生准备:按自己的习惯及要求进行课前预习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流程(本课的教学主要有四个内容,即“看文、看花、看人与看梦”)
一、看“文”
师:同学们,我们中国有一座著名的学府叫北京大学,北京大学有一位已故的著名教授叫(生读:季羡林)。季先生是享誉中外的语言学家、翻译家、佛学家,还是别具一格的散文家;他80高龄提笔写散文,一发不可止,成为当今学者散文的一座高峰。
今天我们要走进他写的一篇美丽的散文去感受他美丽的情怀。学生读题
1、请打开150页,大声读一读课文,想想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学生自主学习。
3、反馈:
师提示:讲课文的主要内容有一个很好的办法,那就是补充课题。谁能将《自己种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个课题补充完整,课文的主要意思就讲清楚了? 预设:(点拨点:时间?自己看到的是什么?别人看到的是什么?几十年后又有什么感觉?)
四五十年前作者在德国留学,看到德国人自己种花只看到花的脊梁,别人看到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花的海洋。几十年后,他又踏上德国,发现美丽并没有改变。随机师生共同板书:脊梁 花团锦簇 姹紫嫣红 学生读好“词语”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高段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教师一定要教给学生方法,我采用提示补充课题,点击重点词语等方法,潜移默化中提高孩子的概括能力。)
二、看“花”
(一)“自己看到的”
师:德国家家户户种花,自己却只看到脊梁,哪个句子直接写到养花的人只看到脊梁。请找出句子。
出示句子:“家家户户都养花。他们的花不像中国那样,养在屋里,他们是把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1.谈谈自己读句子后获得的信息。预设:
**家家户户养花,是个爱花的民族。**养花的地点在临街窗户的外面。
**“花的脊梁”只是一些枝干和叶子,并不美观;(师:花的脊梁是什么?与花相比给人什么感觉?师:读书应该读出书背后的东西)**花最美丽的部分──花朵自己却不能完全欣赏到; **感觉这样做自己有点得不偿失 **这是一个奇特的民族。(在行为上)„„
师小节:我们抓住“家家户户”、“临街窗户”、“花的脊梁”等词语捕捉信息,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朗读时只要注意这些词语就能将句子读好了。
2、一生读,齐读。
(用孩子读句子后获得的信息导入教学,不仅尊重了孩子的认知发展,而且更能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更大的探究张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看“别人看到的”
1、别人看的花怎样?请找出句子。出示句子: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得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学生自己练习朗读。2位生个别读。
2、师:读着读着,你的眼前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呢?
4、学生反馈: 预设:
**我仿佛看到家家户户的窗子上鲜花怒放,红的似火,粉的像霞,白的如雪,五颜六色,千姿百态,美丽极了。
**我仿佛看到在这些奇特房子的窗台上的花连成一串,汇成了一条条花的彩带。我感到逛街成了一种美的享受,真香真美。
**我仿佛看到主人们正在把一盆盆快枯萎的花搬下阳台,换上一盆盆正在开放的鲜花搬上阳台。
**我仿佛看到各种鲜花争奇斗艳,吸引来了大批的蝴蝶,围绕着各家各户的窗台翩翩起舞。主人闻着花香,欣赏着蝴蝶翩翩起舞;行人不时驻足观赏,真是“人在街头逛,似在花海中。” „„ 预设点评:
**你是抓住“姹紫嫣红”这个词语展开想像,真好!
(师指导:你的想像真美,能把你的想像融入姹紫嫣红这个词语读一读。生先读词语,再读句子。)
**你从家家户户这个词语,看到了一条条花的彩带·(师指导:你也把你的想像带如句子读一读。)
**你看到了鲜花背后的辛勤和汗水。你走进了德国这个美丽的国度。**从静态的鲜花街道,看到了花碟共舞的动态美·
(师指导:你能不能让我们走进这个鲜花的世界,读一读词语“”)
(师:同学们,将这些美丽的画面带进句子,你会读出让你应接不暇的花的海洋。)„„
6、同学们,你们的朗读,你们的想像,仿佛把我们带入了这样的画面。出示句子师读:(朱自清)
所有的花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这儿一簇,那儿一丛,都在微风中炫耀着自己的鼎盛时代,每一朵花都在枝头上显示着自己的喜悦。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
师引读:所有的花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这儿一簇,那儿一丛,都在微风中炫耀着自己的鼎盛时代,每一朵花都在枝头上显示着自己的喜悦。就是——花团锦簇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就是——(姹紫嫣红)学生齐读句子。
7、师:你们的朗读,你们的想像,又仿佛把我们带进了这样的画面。请看: 出示课件:鲜花满街
8、把你们的感受化为朗读!生:女生读,男生读
9、把这份美丽留在心中,全班读句子或背诵句子。
(这是一段很有张力的语言,一幅绚丽的画。在指导学生细品语言,还原形象时,我采用了朗读体验法,通过朗读文字,闭目想象文字所描绘的画面,层层深入,从语言到画面,再从画面到语言,引领学生走了一个来回,从而培养学生高素质的语感,积累语言,内化成生命中美丽的积淀。)
三、看“人”
(一)看“房东太太”
1、师:德国人人种花,让别人看到了花的海洋,那自己呢?(脊梁)
2、补充材料:四五十年前,作者季羡林先生在德国留学,住在房东欧朴尔家。房东太太大约五十多岁,是一个典型的德国家庭主妇,善良得像慈母一样。季先生就住在他们家,一住就是十年。十年里,他每天只看到花的脊梁,于是他问房东太太:“你这样养花是给别人看的吧!” 生:“正是这样!”
3、出示句子
我曾问过我的女房东:你这样养花是给别人看的吧!她莞然一笑,说:“正是这样!”
4、句子中有个神态的成语,不能错过。是怎样的笑? 意思:轻轻地笑。„„
师生对读(我们来读读句子,你会感受到这还是怎样的笑。)预设评价:自然的笑,不可言传的笑,发自内心的笑,热情的笑,温馨的笑„„ 师:现在明白还是怎样的笑?
5、就这样,一个声音在季羡林先生耳边响起,正是这样,正是这样,正是这样,正是怎样呢?
师引读:正是这样,走过每一条街,(看见窗户前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正是这样,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正是这样,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语文教学中,每一个词都充满了张力,要想语文教学出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效果,只有不断开掘字词这个源头,才能上出语文味来。“莞尔一笑”一词,刻画人物形象入木三分,令人回味无穷,这样的词我们要做足文章。)
(二)看“民族”
师:面对如此美丽的景象,季羡林先生是怎样想的呢?读课文,找出句子。
2、出示句子: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3、联系上文,写一写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反馈: 句子一: 预设:**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当我为别人付出的时候,别人也在为我付出;互帮互利,互相赠予,共同享受生活的美丽。这就是一种人生境界。
**每个人都把自己种的花儿展示在窗外,自己也能看到多于自己的更多、更美丽的花。
**学生联系实际举例说明。(如:学生轮流值日打扫教室卫生,每人带课外书到班上建立图书角等等,都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每一个人将美丽的事物展现给别人,那就是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预设点评:
**花,使季羡林想到如何做人,这本身也是一种境界。花很美,人也美。**一份快乐两个人分享,就成了两份快乐。**为什么说这种境界让人“耐人寻味”呢?
**他们把花给别人看,这种高尚的、无私的精神境界让我们耐人寻味。„„
师:你们的感受说明你们理解了这样一个问题,明白了每个人要先为别人奉献,在为别人奉献的同时,也能得到很多,这确实耐人寻味呀!当我们再次读这句话的时候,你会带着怎样的心情来读? 预设:
**我会带着赞美的心情来读。**我会带着敬佩之情来读。**我会带着欣赏的心情来读。
师:相信你们会读得更好,更“耐人寻味”了。生齐读句子。
师:请再看句子,虽然“人人为我”放在前面,但实际上“我为人人”是前提,只有“我为人人”尽到责任和义务,才会实现“人人为我”的美好愿望。“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这样的奇丽的景色,会长久保持吗? 生:(会)
你们如何理解“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预设:
**“美丽”指的是德国那奇丽的花。**“美丽”指的是那里的环境很美。**“美丽”还指德国人的心灵很美。
**“美丽”还指他们那种无私境界的美,这种奇特的美。
师:谈得好,在美丽的花背后,却隐藏着这么多美丽的东西,难怪作者说,请大家一起来读这句话────
生齐读“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补充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德国成了战败国,德国成了一片废墟,但是德国人民并没有倒下去,他们对生活并没有放弃美好,每户人家都种花。这样一个民族,没过多久,就终于走出了困境,一个美丽的德意志民族又在世界崛起。所以,作者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生读: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季老的文章,道出人生教诲却举重若轻。语文教学就是要从言语层面进入文化层面,再从文化层面进入言语层面,在言语和文化之间再走一个来回。我相信,只要给孩子一方土壤,他们就会绽放出最绚丽的花朵。)
四、看“梦”
1、四五十年后,作者再一次漫步德国,置身于花的海洋,他被这个民族的崇高境界深深感动了,此时,作者心中有一个美好的梦想,读课文最后一句话,“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猜一猜,“梦”是什么?
预设:**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优秀文化,各国人民可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希望祖国人民学习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
**希望祖国人民也能像德国人民那样,“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
2:结课: 是的,作者希望“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一朵精神鲜花在中华大地上扎根,开花。这就是季羡林先生给我们带来的美丽的鲜花,美丽的境界,美丽的民族。季羡林先生的文章给我们带来美丽,带来真情,带来哲理。
2006年,季羡林先生当选为感动中国人物,组委会给他的颁奖词是: 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
这样的人,这样的人写的文章怎么可以不看呢?
请阅读《季羡林散文》,你们会得到一分快乐的心情,得到一分美丽的情怀。(语文课堂的结尾,不是课文的结束,而是新的开端,引领学生寻找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景。)
七、教学板书: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脊梁 花团锦簇 姹紫嫣红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板书的构成是题目、重点词句,简单醒目。这样的板书直观地给孩子一个感知文本内容与灵魂的凭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