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5 10:53: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第一篇:《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这篇优美别致的短文是北京大学教授、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写的。它不同于那些纯粹描写景物风情的文章,而是用娓娓道来的语气讲述了自己1935年在德国求学时的亲身经历,描绘了德国家家户户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情景,并用凝炼的语言道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哲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最后讲述1980年再次来到德国,再次看到这番情景,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读起来既让人大开眼界,又叫人回味无穷。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段。

2、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情与风俗的特点。

3、结合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教学重、难点:

结合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咱们来看一组图片(课件1:花的图片)谈谈你的感受。

2、宇宙间美的东西很多,花在其中占重要地位。爱花的民族也很多,德国在其中占重要地位。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同走进德国,去感受德国人的爱花之情。(板书课题)(课件2单张花图片)

谁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读)

自己的花是让谁看的?(读)

谁的花是让谁看的?(读)

瞧,不同角度的思考让我们读起来就有不同的体验,这样才会读得有滋有味,读书也应该这样。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前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哪位同学愿意站起来读给大家听?(分段读)(看来同学们都做了充分的预习,课文读得很流利。)

2、读了课文,德国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呢?

三、细读品味,感悟理解。

1、看来同学们都读出了自己独特而又真实的感受。那么作者季羡林先生时隔35年,再次踏上这片熟悉的土地时,又发出了怎样的赞叹呢?快速浏览课文,找到那句话。

2、谁找到了?(生读)(齐读)。(课件3: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3、究竟是什么样的风情民俗让作者发出如此由衷的赞叹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的读课文,找出能够体现景色奇丽、民族奇特的语句。用心读,用心体会,如果能在旁边记下你的感受,那就更棒了!

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了景色奇丽,民族奇特?谁找到了?(生交流)

(课件4:)

A、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1)齐读。

(2)“花的脊梁”指的是什么?(生答)你们看,假设现在你们就坐在屋子里,花朵都朝外开,你们看到的只能是花的——(生接:脊梁)(塑料摆花演示)

(3)当作者初次到德国,看到德国人都是把花的笑脸朝向窗外,而把花的脊梁对着自己,会是什么样的感觉?(吃惊、惊讶、奇怪、纳闷)(读)(再读)

(4)是呀,德国人如此奇特的养花方式,多么令人惊奇呀!(齐读)

(5)作者把他的惊讶告诉了谁?(女房东)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位女房东。(课件5:女房东有关资料)

(6)这位像慈母一样的女房东,听到作者的问话是怎样回答的?(生答)

(7)“莞尔一笑”是怎样的笑?谁来笑着回答一下。(生1)(生2)

(8)笑得多么平常呀,女房东觉得把自己的花给别人看是再平常不过的一件事,所以她莞尔一笑地说——(生接正是这样!)正是怎样?(生交流),还有哪些语句?(课件6)

B、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1)、齐读。

(2)、你觉得德国的街道怎么样?从哪些词语感受到的?

(3)、“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是用来形容什么?(花多、花美),还有哪些词语也能用来形容花多、花美?(真不少)

(4)、透过“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此时你的眼前浮现出怎样的一幅的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什么?闻到了什么?)想象真丰富,好美呀!

让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一读。

(5)、这段话中还有哪些词语让你感到了花多?(应接不暇、花的海洋)

“应接不暇”是什么意思?(花太多,看不过来,应付不过来)

“花的海洋”是呀,花多得像海洋一样。

这些词语都能体现出花很多,很多,我就把它们重读。(课件7:重点词语变红)

(6)、这么美的景色,想去看看吗?(课件8:德国街头的奇丽景色)感受怎么样?

徜徉在这花海般的街道上,欣赏着姹紫嫣红的鲜花,闻着阵阵迷人的花香,真是一种美的享受。难怪作者会发出这样的赞叹(齐读:课件9;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7)这么美丽的景色,想把它永远记在脑中吗?请大家试着背一背

抽背、齐背(课件10以填空形式出现段落)

C 理解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1)在德国,美丽的仅仅是那些花吗?还有什么?你是从哪句知道的?(板书: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德国的每一家都是这样——(课件11)

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的花。

(2)是呀,只有我为人人,才能——(人人为我)

(3)德国人正是这样,在种花与赏花间传递着一种快乐,他们通过种花给别人看诠释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美好的境界。想想看,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小事也在演绎着“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呢?(生谈)

(4)说到这里,老师有一首小诗想送给大家(课件12)

给予

如果你给我一条鱼

我就让你看到整个海洋世界

如果你给我一朵花

我就让你拥有一片花海

如果你给我一片树叶

我就让你看到整个树林

如果你给我一双翅膀

我就给你一方自由飞翔的天空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让我们每个人都绽放成最美的风景

在自己心里

也在他人眼里

(5)诗中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你给我一朵花,我就让你拥有一片花海”,只有我们尽可能为他人着想,为他人服务,才能得到更多更好的回报。所以季老先生觉得“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6)难怪他会发出这样的赞叹——(齐读:课件13;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D理解体会“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1)转眼间35年过去了,当1980年,季老先生再次来到德国时,德国这样奇丽的景色,这样美好的境界有没有改变?

(2)齐读(课件14: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3)“美丽”指什么?还指什么?

(4)35年过去了,德国街头那美丽的花海,德国人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美好境界一直都没有改变,我们来看——这是作者故地重游后,写下的一段话(课件15:《重返哥廷根》片断)

(5)同学们,这样奇丽的景色,这样奇特的民族,难道不值得我们欣赏吗?(齐读课件16: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我们敬佩地读一读,我们再来赞美地读一读)

四、总结回顾,拓展积累。

今天这节课,我们跟随季老先生收获了满街清香的愉悦,更收获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份心灵的充盈。季老先生曾经这样评价自己的作品。(课件17;我写出的东西不见得都是精金粹玉,但至少能让人获得点享受,能让人爱国,爱乡,爱人类,爱自然,爱儿童,爱一切美好的东西。)

课后,同学们可以再来读读季先生的其他作品。(课件17《季羡林散文集》《谈人生》《留德十年》)

教学反思: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一美好的境界确实值得我们深思。在教学时引导学生体会这一点是本文的重点。回顾本节课,教学设计流畅,内容充实、丰满,挖掘教材较深,重点、难点得到了突破。学生的配合较平日课堂要好,课前预习不错,课文读得流畅,美中不足的是朗读水平不高,感情不到位。我在教学中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总想以学生为主,但又被教案牵扯,两方面衔接地不够自然。

2、课备得不熟,过分相信自己,各环节的语言衔接不精炼,有两个地方没处理:想象花多,花香;积累背诵。这也提醒我以后的备课还要再细致再认真。

第二篇:(教学设计)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教学目标:

1.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2.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3.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第3自然段中的重点语句,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教学重点: 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教学难点: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教学过程:

一、导入,复习第一自然段(1)谈话导入

师:今天让我们继续跟随季羡林先生来到德国,感受那里的独特风情。(齐读课题)“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了解到了什么?

预设:我知道了德国是一个爱花的民族,那里的花美,人美。

二、解疑探究

(一)感悟花美

师:接下来让我们走进哥廷根美丽的花。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3两段,把描写花美的句子用直线画下来,并想一想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花的美丽的? 师:谁来读一读你找的句子?

(第三自然段)“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还有谁也找到了这句话?你们是从哪儿体会到花的美丽呢? 预设:

①:“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追问:你知道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意思吗?

预设:花团锦簇是指:五彩缤纷,十分华丽;姹紫嫣红是指:花的颜色很多。师:这是花团锦簇吗?(一朵花,两朵花,一片散花,最后出示一簇簇的花)

师:花团锦簇不仅指花多,而且这些花还要紧紧地簇拥在一起。姹紫嫣红不仅指花的颜色很多,而且这些花还很娇嫩,这就是姹紫嫣红(出示各种鲜花图片),理解了词语的意思,我们想象着画面,谁再来读读这个句子?

(生读)“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师:读得很认真,如果把这句话中的几个词再强调一下,花会更多更美,例如:任何,家家户户,都是,谁再来试试?

(生读)“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

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师:你的朗读好像把我们带进了花的海洋,美极了。让我们一起再美美的读读这句话。(生齐读)还有哪些词让你感受到了美? ②“花的海洋”和“应接不暇”。

师:大片大片的花,汇集成了浩瀚的海洋,走在德国的街道上,到处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人们看了左面想看右面,看了近处就想看远处,看了这条街还想看那条街,眼睛都忙不过来了,这就是——(应接不暇)师:此刻你心情怎么样?(谈感受,找三个学生读出来)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师:读书就应该这样,不但要读懂文字表面的意思,还要读懂文字所蕴藏的情感,让我们带着这份美丽的心情再来读这段话。

(生齐读)“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师: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画面,这是一道多么奇丽的景色,这同样是刻在作者心中那一抹永远挥之不去的美丽回忆,让我们跟随着作者继续行走在德国的街道上吧!

(生齐读)“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师:会背了吗?让我们一起试着背一背。(出示哥廷根街道图片)师:(引背)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

生:(齐背)“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师:(引背)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

生:(齐背)“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师:(引背)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 生:(齐背)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师:(引背)走在街上的时候── 生:(齐背)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二)感悟人美

师:美丽不仅包含了美丽的花,还包含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美好境界。请你再一次默读第2、3自然段,想一想“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在文中具体指什么呢? 预设:

①“我为人人”是指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人人为我”是指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师:德国人是怎样养花让别人看的?和我们有什么不同?谁能用文中的句子说说?

(读句子)

师:我们养花是为了自己欣赏,而德国人养花却是把最美的花给别人看,这种养花的方式确实很奇特,难怪作者发出这样的感慨——

(齐读)“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师:这样爱花的真切,爱花的境界,多次令先生感到吃惊。于是季先生提出了这样的疑问——(指名读)“我曾问过我的女房东:你这样养花是给别人看的吧!她莞尔一笑,说:‘正是这样!’”

师:“莞尔一笑”是怎样的笑?(微笑,淡淡的笑)。

师:这么令先生吃惊的奇丽景象,女房东却只是“莞尔一笑”,这是为什么呢? 预设:女房东觉得这没有什么,本来就是这样的。

师:是啊,对于他们来说,太平常了,本来就是这样的,这是他们长期以来的习惯,也是这个民族独特的风情。(引读)正是这样,每一家都是这样——

(齐读)“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师:这种耐人寻味的境界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师:原来先生说的美丽并没有变,也包括这样美好的习惯啊。这样的人才组成了这样一个奇特的民族啊。(板书:奇特的民族)

三、了解异国的文化

师:可是,你们知道吗?先生留学德国时期,德国正处于怎样的情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

师:是的,正是德国社会激烈动荡的十年,正经历着第二次世界大战。整个国家物资奇缺,吃饭和取暖都无法保障,老百姓的生活陷入了巨大的困境!但他们仍然保持着这种风俗——(齐读)“…… 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师:在二战时期,德国还发生过这样一个奇特的故事。想知道是什么吗?赶紧拿出资料,自己看看这个奇特的故事。

(自由读故事《只砍有记号的树》)

(对普通平民来说,食品短缺就已经是人命关天的事。更糟糕的是,由于冬季非常寒冷,家里如果没有足够的燃料,根本无法挨过漫长的冬天。在这种情况下,各地政府只得允许让老百姓上山砍树。

在生命受到威胁时,人们非但没有去哄抢,而是先由政府部门的林业人员在林海雪原里拉网式地搜索,找到老弱病残的劣质树木,做上记号,再告诫民众:只砍有记号的树。在有些人看来,这样的规定简直就是个笑话:国家都快要灭亡了,还要树干吗?

然而令人不可思议的是,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结束,全德国竟然没有发生过一起居民违章砍伐无记号树木的事,每一个德国人都忠实地执行了这个没有任何强制约束力的规定。

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使得德国人在如此极端糟糕的情况下,仍能表现出超出一般人想象的自律?)

师: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到底是一种什么力量?(学生谈体会)

师:这就是这个民族长期形成的一种习俗、一种文化。就像德国人爱花——

(齐读)“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师:四五十年前,季老在德国留学的时候,看到的是这样奇丽的景色;四五十年以后,季老重返哥廷根,看到的依然是这样奇丽的景色——

(齐读)“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师: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1935年是这样,1945年是这样,四五十年过去了,依然还是这样,无论是战争还是和平,都未曾改变,现在,有机会到德国的人,目之所及,依然还是这样奇丽的景色,这就是德国的风情,这就是德国的文化,难怪季先生会发出这样的感慨——(齐读)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师:感慨之余,作者又陷入了另一种情思。

(齐读)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师: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身在异国他乡的作者会梦见什么呢?(生谈)师: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每个人都这样做,所以形成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这是这种境界造就了这个民族奇特的风情。让我们带着这种收获再一次齐读课题。(生齐读)【板书设计】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奇丽的景色

奇特的民族

风情

第三篇:《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2、了解德国奇丽的景色以及奇特的民族风情。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从中受到启示和教育。

教学重、难点:

1、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谈话激趣:孩子们,我们的祖国名山秀,大川奇,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风情。当我们走出国门的时候,眼睛和心灵还会发现异域的美,他乡的情。欧洲有一个古老的国度——德国,这个国度的人民勤劳而守时,它们对花特别有感情,几乎每家每户的窗前都是万紫千红,据说他们种的花是给别人看的,你相信吗?让我们随着季羡林先生一起去感受德国的异域风情。请孩子们把书翻到25课,拿出小手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课件;出示课题)——《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引读课题:谁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读)自己的花是让谁看的?(读)谁的花是让谁看的?(读)

二、整体感知,产生共鸣(初见)

1、课件: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文章大意。读完课文请用一个字来概括你读后的感受。

2、作者季羡林先生时隔35年,再次踏上这片熟悉的土地时,发出了怎样的赞叹呢?请孩子们快速地浏览课文,找到那句话,用波浪线画下来。

3、生反馈。(生读)(课件: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齐读)

三、细读课文,品味“奇丽、奇特”。

导语:究竟是什么样的风情民俗让作者发出如此由衷的赞叹呢? 课件(1)请孩子们仔细阅读课文,找出文中具体描写景色奇丽的句子,画上“——”,并进行批注。(2)、把自己的感悟送进句子读一读。1.感受景色奇丽

谁来说说,文中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了景色奇丽?(生反馈)

(课件: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1)全班齐读,读完这段话,最先跳入你眼帘的是哪个词呢?(花团锦簇),谁知道花团锦簇是什么意思?(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形象)。还有哪个词呢?(姹紫嫣红)谁知道姹紫嫣红是什么意思?(形容各种颜色的花卉艳丽、好看。)

(2)用一个字来形容这里的花怎么样?――(美)我们一起来看看。(课件: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景象)读句子,读出这种美来。(生读)多美的花呀,谁再来读读?

(3)花美是一“奇”,请问景色奇丽还“奇”在哪里呢?(花多)课件:读句子(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哪个词说明了花多?(花的海洋。)(课件:词语变红)一个窗子前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就是许多锦簇的花团连在一起,姹紫嫣红,那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啊!是不是让我们感觉到这条街有多长,这花的路就有多长,这条街没有尽头,这花的路就没有尽头,真不愧是一片花的海洋。难怪会让看的人――(应接不暇)(课件:词语变红)你们说奇不奇?(奇)带着这种感受,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4)在德国仅仅是一条街有这样的奇丽的景色吗?生回答(引出“任何”一词)(课件:词语变红)

在德国,每一条街都是这样奇丽的景色,条条街都是这样奇丽的景色,如果你走过这里的一条街,抬头向上看,看到的是家家户户的窗子前——(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走过另一条街,抬头向上看,看到的依然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是不是只有这一年有这样的景象呢?)

四五十年前,季老在德国留学的时候,漫步在街头,他看到了——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四五十年以后,季老再次踏上这块土地,他看到的依然是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怪不得,季老先生会发出这样的感叹)(课件:多么奇丽的景色!)(5)欣赏奇丽的景色(课件:德国街头的奇丽景色)

(6)看到这样奇丽的景色,你想说什么吗?(生答)我想此时此刻,大家一定被这奇丽的景色陶醉了,老师也被这奇丽的景色陶醉了。

1.感受民族奇特。

导语:课件:那么民族的奇特又体现在哪里呢?

(课件: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1)哪里让你感到奇特了呢?(家家户户)(课件:词语变红)家家户户就是说――(每一家,所有的人家。)所有的人家都在养花,真是一个爱花的民族呀!那我想调查调查,家里有养花的请举手。那能不能说我们是家家户户都在养花呢?(不能)可是在德国却是家家户户,所有的人家都在养花,奇特吗?(奇特),可见德国人爱花之真切,把他们这种爱花的情感读出来吧!(生读)

(2)还有哪里让你感到奇的呢?(外面、脊梁)(课件:词语变红)A、脊梁指的是什么呢?(人和动物背上中间的骨头,这里指花的背面。)我们的脊梁在哪里呢?摸摸看。你们想,假设现在你们就坐在屋子里,花朵都朝外开,你们看到的只能是花的——(脊梁)B、如果你们在坐的各位就是季老,看到德国人都是把花的笑脸朝向窗外,而把花的脊梁对着自己,你有什么样的感觉?(遗憾,惋惜)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谁能读出这种感觉来?(读)(再读)C、我们中国人是怎样养花的?(把花养在屋子里或养在阳台上.)养花是为了给自己――欣赏,而德国人却把花养在外面,你们说奇特不奇特?(奇特)

(3)德国人如此奇特的养花方式,多么令人惊奇呀!辛辛苦苦栽种出来的花,自己只能看到――(花的背面),而走在屋外的行人却能看到――(娇艳的花朵),显然,德国人养花不是为了自己,而是――(给别人看的)。养花给别人看,你们说这个民族奇特吗?一起把德国人爱花、养花的真情读出来吧!(齐读)

(4)家家户户都养花,养花的方式又如此的与众不同,难怪季老要说:这是一个多么奇特的民族啊!(课件:多么奇特的民族!)

四、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过渡:走在美丽的大街上,醉人的花香令人心旷神怡,自然地让人想到奇丽景色背后那种崇高的精神境界,那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1)结合上下文,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课件:出示句子)(2)具体理解,从哪些句子看出“人人为我”,又从哪些句子看出“我为人人”?

(3)自己看别人的花,别人也看自己的花。这一种境界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也就是说:我种花给别人看,别人也种花给我看

我为别人着想,(别人也会为我着想。)我为别人服务,(别人也会为我服务。)我为别人奉献,(别人也会为我奉献。)

在德国,人们心中都存在这样的思想,所以――每一家都是这样,(引读)

(4)这里的每个人都已把“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化做了无声的行动,化做了满街的花团锦簇、姹紫嫣红。他们在为别人奉献的同时,也得到了很多,这确实是一种耐人寻味的境界!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事例吗?(生举例)

(5)当我们为别人付出的时候,别人也在为我们付出;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种下爱的种子,就会收获爱的果实。正因为德国人有着这样的境界,才让我们见识到了这样一个奇特的民族――(引读)(因为在这里:每一家都是这样――)他们所要表达的这种境界就是―― 老师希望同学们把这八个字放在心中,放在自己的行动中,相信你们会收获更多的美丽。

五、理解体会“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1)转眼间35年过去了,当1980年,季老先生再次来到德国时,德国发生了变化吗?

(2)齐读(课件: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3)“美丽”指什么?(美丽的花)还指什么?人们美好的心灵)(4)35年过去了,德国街头那美丽的花海,德国人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美好境界一直都没有改变。

(5)这样奇丽的景色,这样奇特的民族,难道不值得我们欣赏,不值得我们赞美吗?让我们带着敬佩,带着赞美再来读一读这句话。(齐读课件: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六、总结回顾,拓展积累。

今天这节课,我们跟随季老先生来到了德国,感受到了那里景色的奇丽,民族的奇特,更收获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份心灵的充盈。真见(生活中,我们如何做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季老先生曾经这样评价自己的作品。(我写出的东西不见得都是精金粹玉,但至少能让人获得点享受,能让人爱国,爱乡,爱人类,爱自然,爱儿童,爱一切美好的东西。)

课后,同学们可以多读读季先生的其他作品。(课件《季羡林散文集》《谈人生》《留德十年》)板书设计:

18、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景色奇丽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民族奇特

第四篇:《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昌乐外国语学校:杜学文

【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八组教材是以“异国风情”为主题,目的是为学生打开一扇异国文化的窗口,向学生展示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异国风情画卷。学习本组课文一是要让学生抓住文章主要内容,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特点,增长见识;二是要让学生揣摩作者是怎样写出景物、风情特点的,学习运用作者的表达方法;三是要注意积累文章中的优美语言;四是课外运用各种途径尽可能多地搜集资料,丰富对异域风情的感受。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本组的第一篇精读课文。它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精美的短文。文章中作者先点明德国是一个爱花的国度,然后回忆了自己早年在德国留学时亲身感受到的德国人非常爱花的情景并抒发了自己的感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颇耐人寻味,最后讲述作者四五十年以后再次来到德国,又看到这番情景,表达了自己旧地重游的感受,即对德国奇丽风景和与众不同风俗习惯的赞美之情。这是一篇语言看似通俗易懂,实际上却包含深刻内涵的文章。它不同于一般写景物风情类文章,不是纯粹的描写景物,而是像拉家常一样娓娓道来,在讲述德国风景民俗的同时,用精练概括的语言点明了通俗易懂但又意味深长的哲理,让我们读后既开阔眼界,又回味无穷,同时受到思想启迪。

教材选编本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了解一些德国的民族风情特点,积累优美的语言;二是使学生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教育。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2.结合语境理解“脊梁、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的意思。

3.感受异域风情,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教学重点】

1.理解词语的意思,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交流汇报。

师: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已经预习了课文,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请大家一起跟老师板书课题——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请看大屏幕,我们一起感受文中的巧词妙语。(出示词语)

脊梁、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耐人寻味、应接不暇 学生读,读完后引导学生了解“脊”的写法,“莞”的读音,“应接不暇”的意思。

师:德国,给在此留学十年的季羡林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边读边想德国给作者留下了什么印象?用书中的一句话概括。

生:快速浏览课文并汇报。

师:(多媒体出示句子: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以本单元的主题切入问题,加强了文章与单元训练重点之间的联系。】

二、自主合作探究“奇丽的景色”和“奇特的民族”

师:“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书中寻找季老先生眼中不变的美丽吧。

出示: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从课文的哪些句段中体会到景色的奇丽,又是从哪些句段体现民族的奇特?你们可以圈点、标画、批注,要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有了感受之后再和同桌交流,然后把你的感受说出来。

学生默读课文自学交流,教师巡视。

三、披文入境赏“奇丽”

师:我们首先一起来交流,你们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景色的奇丽?”请一个同学说,其他同学认真听,可以补充、可以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

生汇报,师相机点拨: 预设:

(1)从“家家户户“这个词可以体会出德国的所有人都是把花摆放在窗外的,不是一家两家把花摆放在窗前的。可以让人感受到这里的景色又奇特,又美丽。

(2)从“任何”这个词看出那里的每一条街都盛开着鲜花。不是只有一条街有如此美的景象,而是所有街道上的家家户户都自主的把花让别人看。走在那条街道都能看到这样美丽的花。

(3)从“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看出花太多了,花多得成团,一簇连着一簇,都紧紧的簇拥在一起,颜色有各种各样的,非常鲜艳,特别美丽。

(4)从 “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看出景色的奇丽。

师:同学们理解得真好。下面请闭上眼睛,听老师读,看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一会请你描述一下。

老师感情朗读,生闭眼想像后谈自己想想象的画面,师简要评析。师:你们想不想亲眼目睹一下这奇丽的景色?(想)现在让我们一起插上翅膀,飞到德国,一起来欣赏这一幅幅奇丽的美景!

课件展示德国奇丽的景色。

师:漫步在德国的大街上,徜徉于花的怀抱,沐浴着花的芳香,聆听着花的私语!此时此刻,你最想说点什么?(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心中的感受。)

学生畅所欲言,尽情表达。

师:大家描述得可真美!下面我们来读一读这幅奇丽的景色,看看哪位同学能让我们听出他内心深处那种强烈的感受,能把所有的老师和同学们带到那奇丽的异国风光。

【课件创设情景,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加深了对词语的理解,让学生更能深刻地体会到景色的奇丽。】

四、披文入境悟“奇特”

师:刚才我们感受到了景色的奇丽,你从哪体会到了这个民族的奇特?让我们接着交流。

学生汇报,多媒体出示相关句子,并引导学生分析奇特之处。(重点出示实物鲜花,帮助学生理解花的脊梁。)

师:德国人养花,却偏偏只给自己看花的背面,只看花的脊梁,真是奇特无比,不可思议。读完这段话,我们和季羡林一样,也禁不住满腹狐疑。如果你是一个德国人,你能解开季羡林心中的疑问吗?

创设情境,采访周围人

(老师扮演季羡林,手拿鲜花依次采访不同学生扮演的人:(欧朴尔太太)、小学生、的士司机。

采访的主要问题:

A.欧朴尔太太,您为什么把花都种在临街窗户外面? B.这位德国小朋友,你好,你们家种花吗?你们是怎么种花的?为什么自己辛辛苦苦种花给别人看?

C.这位先生,您好,为什么在德国大街上可以看到这么多的花? 师小结:哦,原来是这样!只有每个人都把花种给别人看,才能够在大街上欣赏到无数人种的花。这种境界就是:人人为我,(师停顿,引导学生答出“我为人人”,并板书: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师:假如每个人都把花藏在屋子里不给别人看,那么又会是怎样一幅景象呢?

(小结:这就是我不为人人,人人也不会为我了。)

师:从种花这件小事,我们看到了德国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美好的品质。这的确是一种“颇耐人寻味”的境界。为什么说这种境界“耐人寻味”?(多媒体出示句子)(学生汇报)

师:读到这,你想到哪些语句?(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生活中你有没有感受过类似的境界?(生联系实际谈理解)

【培养学生时时、处处有语文、学语文的意识,引导学生将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触手向课外延伸,向社会延伸,沟通了语文和生活之间的联系。】

师:正是因为所有德国人拥有这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美好的品质,才创造了一幅奇丽的景色,一个奇特的民族,一个和谐的家园。这一切都让季先生魂牵梦绕,终生难忘。四五十年后,当作者再度踏上德国这片深爱着的土地时,他又发现了什么呢?(读最后一段。)

(学生汇报,多媒体出示句子。)师:“美丽并没有改变”,在这里指什么?(学生汇报)

师:是啊。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没有改变!这种心灵美,和谐美没有改变!这一切的一切,都让季先生发出这样由衷的赞叹:

(男生深情齐读)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此时此刻,我们的心里也不由得发出这样的赞叹:(全班深情齐读)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六、结束语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朵花,就让我们绽放成最美的风景,在自己的心里,在别人的眼里。让我们永远铭记: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

【这个环节的设计,加强了学生对文章的思想内容的了解,升华了主题,照应了主题。】

七、延伸作业

1.阅读季羡林的《再返哥廷根》,再次感受那份美丽。2.背诵并抄写课文第3自然段。

八、板书设计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奇丽

花美、多

人人为我 奇特

自己种花让别人看

我为人人

【板书的设计,突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点明了文章的主题。】

第五篇: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 教学设计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2.感受异域风情,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3.认识3个生字,会写7个。理解“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的意思。学习重点

1.理解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有感情朗读。

2.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生活中有哪些事物会让你有美的感受?师:我记得法国雕塑家罗丹的一句话: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齐读

揭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将课文读通,读顺,找出课文中两个表示时间的词语。(四五十年前 今天)

2、介绍写作背景

1935年9月,根据清华大学文学院与德国交换研究生协定,清华招收赴德研究生,为期3年。季羡林被录取,随即到德国,10月,抵哥廷根。当时他才25岁,1941年获哥廷根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满怀雄心壮志在哥廷根大学留学十载,1945年才回归祖国。1980年,35年后,当他再次踏上这座城市的时候,感慨万千。后来写下了今天我们所学的这篇课文。今天让我们跟随着季羡林老爷爷一起走进四五十年前他留学时的德国,发现文章中的美。

3、指名分段读课文,课文的每一段都写了些什么?

总写德国人爱花——回忆养花----回忆赏花----再次回到德国的感受。

4、学习写字。

三、细读品味,感受景美、人美

1、学习第二自然段

“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1)指名读,正音:“脊梁”读作jǐ liang;理解“脊梁”的意思。(因为花朵都朝外开,那么在屋里看到的“花的脊梁”就是花朵的背面包括枝干和叶子。显然,德国人养花是给别人看的。)

(2)德国人种花有何特别之处?(从“家家户户”一词可见德国人人爱花;而他们将花栽种在临街窗户外面,将最美的花给别人看,这种做法实在令人感到惊叹。)

(3)如果是你第一次看到别人这样种花,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为什么?(吃惊)

(4)师生表演,师扮游客,生扮德国人。

师:你们是不是不喜欢花呀?你为什么要把花种在外面,自己看不着呢? 生:我的花是为了给别人看的。

(5)师:是的,季老和你们一样,看到德国人这样的养花,花朝外开,把最美的花让别人看,心里也很吃惊,咱们通过朗读来表达出来吧!

(6)爱花如此真切的德国人却将最美的鲜花给别人欣赏,这在我们看来是多么不可思议,而在德国人看来是如此的平常。你从文中哪个词看出来了?──“莞尔一笑”(轻轻一笑)

(7)正是这样,德国人种花都是种给------(生)别人看的。

2、学习第三自然段

(1)师:正是这样,也确实不错。指名读——(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2)从这句话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3)山阴道是一条怎样的路?这和我们平时走的小道一样吗?

(4)在德国大街真一种美的享受,眼中望到的是那姹紫嫣红的花,扑鼻而来的是一阵阵花的清香,这哪里是在逛街呀,这简直是走入了花的海洋,走进了令人神往的山阴道上,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美丽的句子吧。

3、感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1)教授发现了身边的花很美,同学们也在字里行间发现了花的美,其实在这奇丽的景色背后还隐藏着更美的东西,请你们接着往下读,相信你会有所发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2)你能用课文中的话来解释一下这句话的含意吗?

(3)播放德国花的图片。生想象:在屋子里,你会怎样悉心照料你家窗户上的花呢?这怎么不称为是——我为人人 我为人人,家家户户都在养花——

(4)走在街上,当你的眼前我们看到的是别人这样悉心照料的花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我不禁想说,这真是——人人为我。人人为我创建了这样美丽的环境,走过任何——

(5)师小结:因为德国人们把美丽奉献给了大家,在奉献的同时,他们也能得到别人赋予自己的最美的东西,他们这样的境界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6)正是这样的一种境界,打动了季羡林老爷爷,使他发出了这样的感慨-----齐读“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4、再次感悟美丽

(1)师:当季老再次踏上这片美丽的土地时,他说变化是有的----四十五年过去了,德国的什么发生了变化?但(生接)美丽没有变,美丽到底指的是什么?

2、在四十五年前,季老每天都走在在这美丽的大街上中,生活在这美丽的人群中,他做了个梦,做了个怎么的梦呢?

四、拓展升华,总结全文

1、同学们,在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事情呢?(联系汶川大地震)

2、在快要结束这堂课的时候,老师想送给大家这样的几句话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前人种树,后人乘凉。

如果你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你一生中留给人们的都是些美好的东西----鲜花,思想,以及对你的非常美好的回忆----那你的生活将会轻松而愉快。

下载《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臧村镇 闸板口小学 刘丽薇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A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18 课《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第二课时 教......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重点指导书写“脊”“暇”“嫣”这三个生字。 2.通过引导学生用抓关键句、品关键词、想象画面......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片隽永的短文。它不同于一般的写景物风情的文章,不是纯粹描写景物,而是像拉家常一样娓娓道来,在讲......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准生字和成语,正确书写“嫣”、“脊”、“暇”几个字。 2.得言、得意: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体会德国的风情民俗。......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天性、宇宙、真切、脊梁、家家户户、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教学目的:1、学会本生字新词,理解“姹紫嫣红、花团锦簇、应接不暇、耐人寻味、莞尔一笑”等词的意思。 教学目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教学设计5篇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2、感受异域风情,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3、结合语境理解“脊梁、莞......

    《自己种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词,掌握“脊梁、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耐人寻味”等词语。 2、根据重点段落来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3、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