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时间:2019-05-12 22:52: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第一篇:《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讲的是“我”(季羡林)在德国读书时,发现德国家家户户都把花养在邻街窗户外,他们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多年后,“我”又回到德国,发现变化很大的德国,“美丽”依旧没有改变。由此,我体会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崇高境界。课文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异国风情画卷,语言优美且内容丰富,是一篇供学生细品的好文章。这篇课文篇幅较短,语言亲切自然,字里行间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不仅能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还带给孩子美好的情感体验,更有助于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方法】课文语言优美生动,文质兼美,五年级学生容易理解接受。根据这一特点,教学过程中,在学生扫清了字词障碍后,我采用情境教学法,以跟随季羡林爷爷展开“异域风情之旅” 这一情境展开教学,紧贴作者视角,选择“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为切入点,以“寻觅美丽——感悟美丽——升华美丽”为贯穿课堂学习活动的主线,引导学生用“搜集资料—自主质疑—读议交流”的方法来品读文本,在感情诵读、情境想象、联系生活等形式多样的语言文字训练中感受德国风情,体会异国文化,领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实现语言与精神的同构共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效统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2、感受异域风情,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3、结合语境理解“脊梁、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的意思。教学重点:

1、理解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有感情朗读。

2、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学生课前准备:

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2、自学生字新词,读准字音,理解难词。

3、再读课文,思考课后思考题。

4、学生搜集好自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质疑问难

师:德国给在此留学十年的季羡林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边读边想德国给作者留下了什么印象?用书中的一句话概括 生:快速浏览课文并汇报。

师:(多媒体出示句子: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以本单元的主题切入问题,加强了文章与单元训练重点之间的联系。】

1、细读课文,品味“奇丽”“奇特”。

“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书中寻找季老先生眼中不变的美丽吧。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划出你认为优美的语段,想一想它美的原因。

2、预设探究问题:(1)作者在德国看到了一种怎样奇丽的景色?为什么说景色是“奇丽”的?民族是“奇特”的呢?

(2)第三自然段中说“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为什么说这种境界颇耐人寻味?“耐人寻味”是什么意思?。(3)“变化是有的,但美丽并没有改变!”“美丽”的东西指得是什么?(4)“这是一个花的梦,一个思乡的梦!”到底是怎样的一个“梦”? 【让学生自读自悟,自主探究,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充当好引导者的角色。】

二、依据单元目标,提炼中心问题

1、过渡:大家提的问题都很好,既有思维价值,也很有整体性。这些问题中,先研究哪个问题呢?在学习本课之前,我们阅读了这一组的单元导读,这组课文的单元主题是什么?

(这组课文的单元主题是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特点。从表达上,还要揣摩作者是怎样写出景物、风情的特点的。)

2、在刚才同学们提出的这些问题中,哪个问题与“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特点”这个主题更为密切?

(“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这个问题。)

3、请大家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多媒体出示句子: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4、咱们就先围绕这个问题来研读课文,我们在研读的过程中,再逐一解决其他问题。可以吗?

三、自主合作探究“奇丽的景色”和“奇特的民族”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从课文的哪些句段中体会到景色的奇丽,又是从哪些句段体现民族的奇特?你们可以圈点、标画、批注,要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有了感受之后再和同桌交流交流,然后把你的感受说出来。

2、学生默读课文自学、教师巡视。

四、披文入境赏“奇丽”。

1、我们首先一起来交流,你们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景色的奇丽?”请一个同学说,其他同学认真听,可以补充、可以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

2、生汇报,师相机点拨:

预设:

(1)从“家家户户“这个词可以体会出德国的所有人都是把花摆放在窗外的,不是一家两家把花摆放在窗前的。可以让人感受到这里的景色又奇特,又美丽。(2)从“任何”这个词看出那里的每一条街都盛开着鲜花。不是只有一条街有如此美的景象,而是所有街道上的家家户户都自主的把花让别人看。走在那条街道都能看到这样美丽的花。

(3)从“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看出花太多了,花多得成团,一簇连着一簇,都紧紧的簇拥在一起,颜色有各种各样的,非常鲜艳,特别美丽。

(4)从 “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看出景色的奇丽。

3、同学们理解得真好。下面请闭上眼睛,听老师读,看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一会请你描述一下。

4、师放配乐磁带,生闭眼想像后谈自己想像的画面,师简要评析。

5、你们想不想亲眼目睹一下这奇丽的景色?(想)现在让我们一起插上翅膀,飞到德国,一起来欣赏这一幅幅奇丽的美景!(多媒体播放图片。)

6、漫步在德国的大街上,徜徉于花的怀抱,沐浴着花的芳香,聆听着花的私语!此时此刻,你最想说点什么?(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心中的感受。)

7、大家描述得可真美!下面我们来读一读这幅奇丽的景色,看看哪位同学能让我们听出他内心深处那种强烈的感受,能把所有的老师和同学们带到那奇丽的异国风光。

【课件创设情景,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加深了对词语的理解,让学生更能深刻地体会到景色的奇丽。】

五、披文入境悟“奇特”。

1、刚才我们感受到了景色的奇丽,你从哪体会到了这个民族的奇特?让我们接着交流。

2、学生汇报,多媒体出示相关句子,并引导学生分析奇特之处。(重点出示实物鲜花,帮助学生理解花的脊梁。)

3、德国人养花,却偏偏只给自己看花的背面,只看花的脊梁,真是奇特无比,不可思议。读完这段话,我们和季羡林一样,也禁不住满腹狐疑。如果你是一个德国人,你能解开季羡林心中的疑问吗?

4、创设情境,老师扮演季羡林,手拿鲜花依次采访不同学生扮演的女房东(欧朴尔太太)、小学生、的士司机。

采访的主要问题:欧朴尔太太,您为什么把花都种在临街窗户外面? 这位德国小朋友,你好,你们家种花吗?你们是怎么种花的?为什么自己辛辛苦苦种花给别人看?

这位先生,您好,为什么在德国大街上可以看到这么多的花?

5、小结:哦,原来是这样!只有每个人都把花种给别人看,才能够在大街上欣赏到无数人种的花。这种境界就是:人人为我,(师停顿,引导学生答出“我为人人”,并板书: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6、假如每个人都把花藏在屋子里不给别人看,那么又会是怎样一幅景象呢?(小结:这就是我不为人人,人人也不会为我了。)

7、从种花这件小事,我们看到了德国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美好的品质。这的确是一种“颇耐人寻味”的境界。为什么说这种境界“耐人寻味”?(多媒体出示句子)(学生汇报)

8、读到这,你想到哪些语句?(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生活中你有没有感受过类似的境界?(生联系实际谈理解)

【培养学生时时、处处有语文、学语文的意识,引导学生将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触手向课外延伸,向社会延伸,沟通了语文和生活之间的联系。】

9、正是因为所有德国人拥有这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美好的品质,才创造了一幅奇丽的景色,一个奇特的民族,一个和谐的家园。这一切都让季先生魂牵梦绕,终生难忘。四五十年后,当作者再度踏上德国这片深爱着的土地时,他又发现了什么呢?(读最后一段。)

(学生汇报,多媒体出示句子。)

10、“美丽并没有改变”,在这里指什么?(学生汇报)

11、是啊。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没有改变!这种心灵美,和谐美没有改变!这一切的一切,都让季先生发出这样由衷的赞叹:(男生深情齐读)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此时此刻,我们的心里也不由得发出这样的赞叹:(全班深情齐读)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六、结束语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朵花,就让我们绽放成最美的风景,在自己的心里,在别人的眼里。

【这个环节的设计,加强了学生对文章的思想内容的了解,升华了主题。】

七、板书设计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奇丽

奇特

花团锦簇 人人为我姹紫嫣红 我为人人

美丽

【板书的设计,突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点明了文章的主题。】

教学反思

我在教学中灵活采用“倾听朗读入境,品读想象中生情,深读积累中拓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品读课文,做到读中有体验,读中有感悟,使学生在课堂上大有收获。引导学生想象时,抓住一些关键词、句,揣摸、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行小练笔。第三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段落,文辞优美,在教学中我创设情境,让学生先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大家边听边展开想象,然后说说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通过声音,图像,视频等创设多媒体的情境,拓展思维,让学生能多方位地沉浸在阅读气氛中,做到语言文字训练与学生的情感体验相结合,从而感悟课文主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另外,在教学中,我注意朗读、默读、引读、范读相结合。引导学生朗读要以正确、流利为前提,以感悟理解为基础,语调平缓之中有起伏,语气平淡之中有激昂。本节课,我重点教学2、3自然段,第2自然段读出作者对德国人爱花之真切感到吃惊的语气;第3自然段图文结合、读想结合、读议结合,再现美景,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充分表达出作者对这奇丽风景的欣赏和赞美,进而达到熟读能诵。

本课教学也存有不足之处,在引导学生想象“景色奇丽”一部分内容时,学生本已理解了这部分内容,我却还让学生反复去读,有点“过犹不及”的感觉,结果造成在感悟“民族奇特”,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一环节时,时间就显得仓促。

第二篇:《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第二课时说课稿

25.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 第二课时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文章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短文。作者回忆了自己早年在德国留学时感受到德国人非常爱花的亲身体验,抒发了自己对“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的感慨,表达了作者对德国奇丽风景和与众不同风俗习惯的赞美之情。本课是本组“异国风情”专题的重点课文,通过本课的学习突破“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的阅读目标,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学情分析

学生进入五年级下学期的学习,已经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通过找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积累了一些语言,初步有了朗读、想象能力,但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所蕴含的道理还有一定的难度,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及个别差异,让孩子在本节课中在原有知识、能力的基础上各有所获,通过朗读,想象理解课文,感悟道理。

3、说教学目标

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品味语言,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2)、感受异域风情,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4、说重难点

本文位于教材第8组课文,这组教材是以“异国风情”为专题,目的是为学生打开一扇异国文化的窗口,向学生展示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异国风情画卷。因此我把“ 引导学生感受德国奇丽的风景之美,心灵之美作为重点,感受“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的教育作为本课的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我以启发式教学为主,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思想的启迪。让学生抓住课文重点词句,反复咀嚼,反复品味,反复朗读。通过圈画、质疑合作、评价,让学生自主积累语言,获得情感的升华。

三、说教学程序

(一)、复习导入

在复习上节课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本节课的学习: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对上节课的知识加以巩固;另一方面,可以对本节课的学习和理解课文内容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以学定教,走进课文

1、整体感知,提出问题。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中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只有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才能对课文的重点进行局部的揣摩,才能达到提高阅读能力的目的﹚因此,我设计了以下两个问题:

(1)、季羡林先生对德国有怎样的感受?(2)、你从哪些句子感受到景色奇丽、风俗奇特的?

2、汇报交流,教师点拨

(1)、感受景色奇丽 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引导学生学习的 A.课件呈现重点句子,抓重点词句进行分析

B、多媒体播放图片,感受画面之美,帮助学生理解句子 C、教师范读,学生想象画面之美。D、学生个性化朗读,积累语言。

(本段是要求背诵的重点段落,也是作者语言的精彩之处,因此,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结合图画,再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把师生共同带入花的王国,美的意境。)

(2)、感受民族奇特

A、找出相关句子,抓住重点词进行理解

B、联系生活实际,感受中国养花与德国养花的不同之处。C、引导学生分析原因,为下文“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做铺垫。

(三)、总结延伸,情感升华(5分钟左右)

(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又是多元的,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的情感熏陶。)

1、美文阅读,感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崇高境界

2、课件呈现有关“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名言警句,背诵积累。

3、引领学生说出生活中“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事例

结语: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其实每个人都是一朵花,让我们绽放成最美的风景,在自己的心离,在别人的眼里。

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课堂教学课程汇总不可缺少的一种辅助形式,他与教师的口头言语讲授互为补充、相得益彰。根据本课的教学重难点,设计板书如下:

25、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景色奇丽

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

民族奇特

第三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八组教材主题是“异国风情”,为学生打开一扇异国文化的窗口,展示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异国风情画卷。学习本组课文,要抓住文章主要内容,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特点;要学习作者描写景物、风情特点的方法,要注意积累优美语言;要多方搜集资料,丰富对异域风情的感受。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本组的第一篇精读课文,作者是被奉为中国“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的季羡林先生。季老先点明了德国是一个爱花的国度;然后回忆了自己早年在德国留学时亲身感受到德国人非常爱花;接着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德国家家户户窗前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情景,并抒发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颇耐人寻味”的感慨;最后讲述四五十年后旧地重游的感受,即对德国奇丽风景和与众不同风俗习惯的赞美之情。

课文篇幅较短,语言亲切自然,在介绍德国风景民俗的同时,用精炼概括的语言点明了通俗易懂却又意味深长的哲理,能帮助学生积累语言,体验美好的情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是供学生细品的好文章。教材选编本文,就是让学生了解一些德国的民族风情特点,积累优美的语言,使学生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教育。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边读边想画面,理解文本内容,体会作者情感,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搜集的相关资料,结合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词句。这篇课文关于养花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接近,很容易激发学生情感共鸣,但是,对于德国,尤其是德国人养花的情景,学生知之甚少,而且,文中有很多含义深刻,富有哲理的句子,既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不过,我认为,这更是激发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因此,我就依据学生的阅读认知特点,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坚持以读为主,读中感悟,引导学生将文本内容和相关资料以及自身体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全方位、多层面地进行个性化阅读。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能正确认读并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脊梁”、“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德国奇丽的景色和奇特的民族风情,积累文中的优美语句。

3、结合上下文及相关资料,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过程方法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的比照参读,了解德国奇特的民族风情。

2、多媒体创设情境,层层深入引导学生想象“花的海洋”画面,感悟德国奇丽的风景。

3、小组合作,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探究,明了重点语句的含义,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

情感价值目标: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颇耐人寻味的境界,并从中受到启示和教育。

教学策略:

新课标指出,语文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因此,我注重对教材课文本身的解读,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巧妙借用多媒体的直观展示,联系学生已有生活体验,从不同层面进行比照,从而帮助学生领略德国奇丽的风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展示季羡林相关文字资料,并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重点语句,把握德国人民“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境界。整个设计,坚持以读为主,读中感悟;注重以生为本,张扬个性。整合分析:

“爱美大概也算是人的天性吧。宇宙间美的东西很多,花在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花是美的,德国街景是美的,德国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品质是美的,而季老的文字,更是美的。可以说,整堂课,就是美的教学。所以,我首先就想到,要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一种唯美的意境。因此,从背景图的设定,到音乐的设置;从课件图片的遴选,到文字的处理;从课件内容的设计,到课堂教学的预设,我都力求完美。

多媒体课件,不仅为整堂课的教学铺垫一种唯美的意境,更是帮助学生学习的得力帮手。

1、用精美的多媒体课件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

2、借用课件进行多方面比照,了解德国人养花的方式,体会德国民俗的奇特。

3、多媒体直观展示花的图片,丰富学生对“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等重点词句的品读。

4、播放德国风光视频,加深学生对德国“花的海洋”这一奇丽街景的认识。

5、利用网络资源,精选季老相关文字,补充文本内容,引导学生充分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

6、推荐相关网站,激励学生拓展阅读。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语句进行品读,感受德国奇丽的景色和奇特的民族风情。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教学方式:比照参读,想象悟情,探究明理。教学准备:

1、盆花。

2、CAI课件(含德国风光视频)

3、学生课前上网搜集有关季羡林的资料。教学过程: 教学 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运用

评价反馈

(一)现场调查导入新课

1、现场调查,创设情境。你家里养花吗?养不养

你家里的花养在哪里?客厅阳台

花的正面朝着哪里?朝着屋里冲着屋外

2、对比设疑,引入新课

我们中国人养花,大多是养在屋里,主要是让自己看,只让鲜花的美丽绽放于自己的眼球。而德国人养花却迥然不同,让我们一起走进季羡林的文章——《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一起去德国的哥廷根,看看他们是怎么养花的。

学生参与调查,交流中国人养花的情景。

我们中国人养花,大多是在自家阳台,大多把花的正面对着自己,方便自己欣赏。学生欣赏中国人养在阳台上的花,并自由谈谈自己的感受。学生齐读课题。

出示课件:中国人养在阳台上的鲜花。

现场调查,激励学生参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更让学生明了中国人养花的方式。欣赏课件中美丽的图片,学生兴趣更浓,初步感受了花之美。对比谈话,设置悬疑,为下文学习酝酿情绪,铺垫问题。

(二)比照养花体会奇特

1、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思考:德国人是怎么养花的?

2、我们来看一看,德国人养在阳台上的花究竟是怎么摆放的?

3、是呀,季老显示也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4、指导学生朗读。

学生汇报:

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学生观看。

学生简单汇报自己看后的感受:德国人真是奇怪,自己养花就是为了欣赏花的漂亮,怎么却把正面冲着大街呢?

学生回答:多么奇特的民族!

学生感情朗读,读出惊讶、赞叹的语气。

课件出示相关语段。

课件出示中、德阳台养花比照图。课件出示:多么奇特的民族!

学生直接从文本中找出了德国人养花的句子。

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对比展示,学生有了更直观、更形象的感受,从而迅速把握住了德国奇特的民俗风情,体会到了季老那由衷的感叹:多么奇特的民族!

(三)比照看花感悟奇丽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思考:德国人这样养花,自己看到的是什么?别人看到的是什么?

2、引导汇报交流:(1)自己看到的花 A、引导学生汇报。

B、引导学生理解“脊梁”。一说“脊梁”的本意。

二说“脊梁”在文中的意思。指导朗读。

C、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养的花,自己只看花朵背面的枝干、叶子,多奇怪啊!可当“我”问起女房东时,她是怎么说的? 引导理解“莞尔一笑”。

指导学生读好女房东的“莞尔一笑”,读出那种淡定、优雅的感觉。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学生汇报交流:

自己看到的花: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一名学生说“脊梁”的意思。一名学生指着同学脊背补充说明。

另一名学生对着盆花实物说出花的脊梁。

学生观看课件,交流:花的脊梁,就是指花朵背面的枝干和叶子。学生感情朗读这句话。学生回答:

我曾问过我的女房东:你这样养花是给别人看的吧!她莞尔一笑,说:“正是这样!”

学生交流对“莞尔一笑”的理解:女房东把这当做了极其平常的事,当做自己应该做的事,并且知道这样做的好处,所以笑了。学生感情朗读。

课件相机出示语句,方便学生研读。

课件对比展示花朵的正面、脊梁,两相比照,让学生明了什么是花的“脊梁”。

课件出示相关语句:我曾问过我的女房东:你这样养花是给别人看的吧!她莞尔一笑,说:“正是这样!”

抓住重点语句进行研读,也是从另一个层面补充理解了德国人的奇特。

通过课件对比展示,学生直接感受到,花朵的正面才是最美丽的,最值得欣赏的;花朵的脊梁不过是些枝枝叶叶,不值一看。从而激发了学生更大的好奇:既然这样,那德国人干嘛还要这样摆着呢?他们究竟是为什么?

拿我们的惊奇和她的“莞尔一笑”对比,学生明白了,德国所有人都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的花就是让别人看的!学生更加深了对德国奇特民俗风情的认识,也初步感受到了德国人“我为人人”的高尚情怀。

(三)比照看花感悟奇丽(2)别人看到的花 A、引导学生汇报。

自己养的花,自己只看到脊梁,那别人看到的是什么情景呢? B、引导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a指名说词语意思。

b(用课件出示相关图片)我们来看看,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到底是怎样的情景。c 你从这两个词里,看出了花怎么样?你还可以用什么词来表示? C、引导学生想象画面。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漫步在哥廷根的街头,一起来感受季老文字中的画面吧。老师配乐范读课文。

学生汇报交流: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学生回答:花团锦簇是形容五色缤纷、十分华丽。姹紫嫣红是形容各种好看的花。学生观察图片。指一名学生说:“花团锦簇”说明花特别多,姿态特别美。“姹紫嫣红”说明花颜色特别丰富,特别鲜艳。另一名学生说:“花团锦簇”还可以说“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繁花似锦”。“姹紫嫣红”还可以说“五颜六色”、“万紫千红”、“五彩缤纷”。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

课件出示这句话: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课件出示花的图片。课件出示词语:百花齐放 争奇斗艳 繁花似锦 五颜六色 万紫千红 五彩缤纷

课件出示:走在街头,我仿佛看到了,闻到了,听到了,我觉着。

利用课件直接出示重点句,便于学生对比品读,感受自己看到的花和别人看到的花的情景。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语句,有效把握“奇丽”这一重点。

课件出示图片,把抽象的词义变为直观的展示,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花之美。由抽象(说词义)到直观(看图片),再从直观到抽象(说词语),螺旋上升式地理解,既增强了学生理解能力,培养了学生发散思维,又有效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体现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更为后面的想象说话奠定了基础。

(三)比照看花感悟奇丽 合作探究理解含义

同学们,你从季老的文字里,看到了什么美景? 指导学生感情朗读。D、总结欣赏。

所以,作者也情不自禁地感叹:多么奇丽的景色!

还是让我们随着镜头,一起切身感受一下大家眼中这奇丽的花景吧!(3)、比照欣赏。

欣赏了德国这样奇丽的景色,你有没有想到过我们中国呢?

因此,我们不由得更加感叹:德国是多么奇特的民族!

学生汇报交流:

我仿佛看到了杜鹃、月季、兰花等各个品种的花,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五颜六色,漂亮极了。这些花儿挤挤挨挨,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像在和路上的行人打招呼呢!蜜蜂蝴蝶也情不自禁地在花丛中跳起舞来。耳畔不停传来游人惊讶的赞叹:“太美了!”阵阵花香随着微风扑鼻而来,清新、芳香,沁人心脾。我心里觉得舒服极了,真是心旷神怡啊!学生感情朗读这段话。

学生感情朗读:多么奇丽的景色!学生欣赏。学生回答。

齐读:多么奇特的民族!

课件播放音乐。

课件出示:多么奇丽的景色!课件播放德国街头花景视频。课件出示:

在德国,自己在家里看到的是,别人在街上看到的是。在中国,自己在家里看到的是,别人在街上看到的是。

运用多媒体巧妙创设情境,便于学生根据文本想象画面,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说话。把文字变为画面,再化为感情朗读,层层深入促理解,学生很好地体会到了作者的感情。观看风光视频,让学生有了更加真实的美丽享受,进一步内化对“奇丽”的理解。

利用多媒体再次对比,中、德看花情景一目了然,情感天平便理所当然地倾向德国,为下面理解“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打下基础。

(四)合作探究理解含义

1、自读课文,启发思考。当我们感叹德国风光的美丽,德国民俗的奇特时,你又在思考什么呢?请默读课文后半部分,看看季老在思考什么,画出那些含义深刻的语句,将自己的感受简单地批注在旁边。然后将自己的想法与同桌交流交流,力求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2、全班交流,理解含义。

(1)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A、联系上文理解。在文中,“人人为我”指的是什么?“我为人人”又指的什么? B、理清两者关系。

你能用关联词说说“人人为我”和“我为人人”的关系吗? C、联系生活理解。

你能用自己生活中的事例来说说对这话的理解吗? D、指导感情朗读。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并做批注。学生组内合作探究重点语句的含义。

学生交流:我从文中这句话看出,德国人把花种给别人看,这是“我为人人”,别人种的花都朝外,我能看到所有人的花,这是“人人为我”。学生汇报:

只有我为人人,才能人人为我。学生交流:

打扫卫生责任区; 班级轮流值日; „„

学生感情朗读这句话。

课件出示语句: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课件出示语句: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课件出示语句:只有我为人人,才能人人为我。课件出示图片。

有了丰富的情感体验做基础,学生的自读感悟便有了内容,有了深度。学生的理解不是空谈,它来源于文本,植根于生活。课件在这里就是把文本、生活联系起来,通向学生心灵的桥梁。

(四)合作探究理解含义

(2)理解“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学生汇报时相机点拨,并适时用课件出示季老相关文字资料。汇报后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3)理解“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A、理解“思乡”

相机出示季老相关文字,引导学生结合这些文字来理解季老的思想之情。B、想象梦境。现在,“我”梦到的又会是什么呢? C、指导感情朗读。

学生汇报:

A、美丽的花朵没有变。B、美丽的环境没有变。C、美丽的心灵没有变。学生感情朗读句子。学生交流:

作者在战火纷飞的年代,特别思念自己的祖国„„ 季老会梦到祖国家家户户门前也开满鲜花„„ 学生感情朗读。

课件出示: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课件出示:那一条整洁的街道依旧整洁如新。„„决不会沾上一点尘土。(《重返哥廷根》)课件出示: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

课件出示:烽火连年,家书亿金„„做梦就梦到祖国的花生米。(《重返哥廷根》)

四五十年前和现在对比,凸显美丽依旧,“我为人人”依旧。

课件出示季老《重返哥廷根》中的相关文字,充实了教材文本内容,丰富了学生情感体验,促进了学生深层理解,有效突破了教学难点。前后对比,思乡之情未减,思乡之梦已变。

(五)拓展升华由物及人

1、启发学生思考。

在这些文字里,我们游览了美丽的哥廷根;在这些文字里,我们认识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德国人,在这些文字里,你是否更加了解了季羡林?

2、引导学生交流。(1)从文笔看写作。(2)从内容看人品。

3、推荐学生阅读。

学生思考。学生交流:

季老用简练的语句,清新的文笔,描述了德国奇丽的风景和奇特的民俗,在平淡的语句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引人深思。学生观看视频。

学生汇报:季老就是“我为人人”的一个人!

课件播放《感动中国》颁奖视频。课件出示:《重返哥廷根》、《留德十年》、《德国印象》。这里的拓展,就是把文章凝聚成精炼的语文知识,内化成学生的精神品质,转化为学生的生活实践。

真实感人的视频,让学生的情感体验达到高潮,加深了对季老的认识,深化了对“我为人人”的理解。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激励学生拓展阅读,让知识从课本走向名著,让学习从课堂走向课外。

教学反思: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课程整合,就是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把课文内容转化为多媒体学习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方便学生合作探究。反思自己本节课的教学,课件的作用彰显无遗。

一、利用课件直观展示,创设了美丽舒心的教学情境。

美轮美奂的鲜花图,直观形象的风光视频,轻柔舒缓的音乐,制作精美的课件,为课堂创设了美丽、舒心的教学情境。学生从听觉、视觉等方面都获得了美的享受。

二、利用课件多方比照,感受了奇丽奇特的风光民俗。

课件能把不同时间、不同空间、不同民族的事物巧妙地联系在一起,方便学生观察比照,迅速得到直观的感受,激发学生深层思考。教学时,我通过课件,引导学生从养花方式、花的正面脊梁、看花态度、自己别人看到的花等几个方面进行比照,紧紧围绕“多么奇丽的风景!多么奇特的民族!”中心句进行研读,突出了教学重点。

三、利用课件丰富文本,理解了含义深刻的重点语句。

课前,我组织学生上网搜索有关季羡林的资料,自己也阅读了大量相关文字,从而节选出和文章内容紧密相关的,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的语段,通过课件展示给学生。这样,就丰富了文本内容,强化了学生认识,有效地促使学生真正把握含义深刻的重点语句,突破了教学难点。

四、利用课件拓展资源,激励了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在课件的辅助下,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探究,获得了美的感受,升华了“我为人人”的情感体验,我因势利导,介绍了季老的相关书籍,也出示了阅读季老文章的相关网站链接,鼓励学生网上阅读。也就是说,课堂并没有因为下课而停止,而是自然而然地延伸到了课外。课堂是遗憾的艺术。在这节课里,也还有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一是风光视频效果欠佳。关于德国街头风景的视频从网上搜索的,画面不是特别清晰。学生对于德国奇丽风景的直接感受就大打折扣,没有达到预期那完美的效果。二是教学内容设计略多。教学时,多媒体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我又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自读自悟,因此,很多同学都争相发言,表达自己个性化的阅读见解。这样下来,就花费了较多时间,导致拖堂几分钟。

总的说来,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注入了活力,提高了语文教学效率。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后,学生乐学语文,会学语文,也逐渐学好了语文。指导老师:黄志雄

第四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长丰县李庄小学五年级龚仁莲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想象,感受德国的奇丽风景,奇特民族;

2.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情感;

3.联系生活实际,体会通俗易懂而又意味深长的哲理。重点难点:

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

课时安排:第二课时 教学时间:5月25号第一节 授课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在上一节课已经熟读了课文,跟随着季羡林先生,游览了德国的城市哥廷根,知道了在德国——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5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板书)在课文中有一句话表达了季羡林先生对这种异国风情的赞叹,生答(“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2.板书:“奇丽的景色!奇特的民族!”(出示课件)(生齐读)

二、品读学文

1.听读课文,体悟风情。

过渡:看到“奇丽的景色!奇特的民族!”是什么让作者发出这样的赞叹呢?下面请同学们边大声朗读课文,边用横线画出体现奇丽景色的句子,(出示课件)(学生朗读课文,教师巡视。)2.感受“奇丽的景色!”

学生汇报交流(请学生说,提醒其他同学认真听,可以补充、可以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师及时评价)

(1)“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出示课件)

引导学生想象“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情景。

在这句话中,运用了什么词来表现了景色的“丽”? “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出示课件)

引导生联系课件体会两个成语的意思。那么景色“奇”又表现在哪里?(“任何”“家家户户”表现“奇”)

此时,你仿佛看到什么?闻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到了什么?生答

师评价:想象得太丰富了,谈出了你此时自己的真实感受。

总结:大家所描述的就是这样的景色,人们每天沐浴在花的海洋里,闻着花香,听着鸟语,望着窗外一朵朵,一簇簇,竞相开放,姹紫嫣红的鲜花,真是一种美的享受。

(2)“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出示课件6)

①:是什么让作者感到“应接不暇”呢?(花)在这句话中,作者把花比作(海洋),谁来说说海洋的特点是什么?(无边无际)

②:整条街道上的花就像海洋一样,前不见头,后不见尾,让人应接不暇,怪不得作者发出赞叹:多么奇丽的景色!d、指导朗读

请你们用朗读把老师带到这美丽的异国风光。你们想不想美美的读一读?(想)

指名学生读。

师:让我们一起美美的读一读。(学生齐读第三自然段奇丽景色的句子。)此时你走在这样的街道上,你的心情会怎样?

(我的心情非常高兴。我的心情很愉悦,神清气爽。我的心情比较舒畅。)师:带上我们此时的感受,再来读这段话,相信你会读得更好。生自由读这一段奇丽景色的句子。

师:多么美的异国风光,此刻,大家想到德国旅游吗?(想)3.体会“民族的奇特”

过渡:刚刚我们通过交流,感受到了景色的奇丽,现在我们再来看看从哪里能体会到这个民族的奇特?让我们接着交流。(生汇报:课文第二自然段的“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

(1)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

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出示课件)

师:和我们中国对照一下,我们中国人把花养在屋子里。如果你跟作者一样,第一次到德国,看到德国人这样养花,你的感受会是什么?(吃惊、奇怪、不理解)

好,也就是这让你感受到民族非常奇特。当时的作者很吃惊,很不理解。他们民族的奇特让我们也很“不理解”。他们把花养在窗子外面,是不是不喜欢花呢?

(不是,他们很喜欢花,家家户户都在养花。而且把最美的花放在窗外,让别人去观赏。他们处处为别人着想。)

师:养花给别人看,是不是意味着自己不喜欢花呢?(不是)

那么,从哪看出来呢?从课文第一段找。(“爱花的民族很多,德国在其中占重要的地位。”)

噢,原来他们也喜欢花,养花也是很美妙的事情,我们中国人养花与德国人养花有什么不同?(我们河曲县的居民把花养在屋子里。)

谁家养花?请举手。

那么,我们养花的目的是什么?

(我家养花的目的是为了美化环境。我家养花的目的是为了净化空气。

我家养花的目的是为了给家人带来美的享受。)

师:我们养花是为了自己看,那季先生初到德国,看到德国人这样的养花,花朝外开,把最美的花让别人看,心里很吃惊就不难理解了。就让我们把这种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读出吃惊和不理解。(生自由练习朗读)

自己养花却让别人看,你说奇特吗?(奇特。)

还从哪看出这个民族的奇特?a,从“只能看到花的脊梁”里读明白了,他们把最美的花让别人看,而自己看花的脊梁,感觉到这个民族的奇特。b,也能从“多次”“曾问过”这两个词,也能看出作者当时很吃惊,不理解,也能感受到这个民族的奇特。

师:他们这样做我们也很不理解,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他们很高尚、无私,为别人着想,把最美的花让给别人看。)

那么你从哪里看出他们为别人着想?

(从第三自然段的“每一家都是这样,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到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这几句话看出的。)(出示课件8)

小结:德国人这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境界,给当时留学的季先生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师:那么,此时你有什么疑问?(为什么说“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你先说说对“耐人寻味”的意思是什么?(值得人深思。)

为什么说这种境界让人“耐人寻味”呢?

生:他们把花给别人看,这种为别人着想的精神境界耐人寻味。他们那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高尚的、无私的精神境界让我们耐人寻味。师:能结合上下文,谈谈对这两句话的理解吗?

(我从第二自然段作者曾问过女房东,这样养花是为了别人看的吧,她莞尔一笑,说:“正是这样!”德国人养花的与众不同。再联系下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这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指名生说。

师评价:这就叫会读书。谈得多深刻啊!我们理解了这个问题,明白了每个人要先为别人奉献,在为别人奉献的同时,也能得到很多,这却实耐人寻味呀!相信大家再来读,会读得更好,更“耐人寻味”了。(出示课件9)生齐读句子。

师:现在你明白为什么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因为德国人们把美丽奉献给别人,在奉献的同时,他们也能得到别人赋予自己的最美的东西。失去了自己的利益,把最美的总是留给大家。)

我们再次读这段话的时候,你会带着怎样的心情来读?

生:我会带(赞美、敬佩、欣赏的心情来读。)

师:你们之所以感受这样深刻,是因为众多的德国人无私的境界,深深地打动了我们,他们的这种境界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正是有了这样的一种境界,使我们见识到了这样奇特的民族,请大家读。(课件出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师:在德国我们能看到漂亮的花海,能闻到花绽放的清香,所以让我们感受

到他们“人人为我”的境界。奇丽的花,奇特的民族,深深的打动了季先生,所以他说:大家齐读这句话。(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师:街道上的这种美是谁让你们享受到的?

(德国的居民们,德国这个民族让我们享受到的。)

你们之所以感受这样深刻,是因为众多的德国人无私的境界,深深的打动了我们,他们的这种境界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师:这样“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这样的奇丽的景色,会长久保持吗?(会的)

那我们再看看,当季先生再次踏上这块土地时,又有了怎样的感受。(“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课件出示)美丽到底指什么?(“美丽”指的是那里的环境很美,也指德国人的心灵很美,还指他们那种无私境界的美,这种奇特的美。)

师:谈得好,在美丽的花背后,却隐藏着这么多美丽的东西,难怪作者说,请大家一起来读这句话────生齐读“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但是在这一段里提出有关“梦”的疑问,(课件出示)现在你怎样理解这个问题?

生:(a这梦表达了作者当时在德国留学时,企盼我们的祖国也能有这样美的境界。

b这梦寄托着季先生,想让我们中国人,也拥有这种自觉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

c他想尽早学习德国的优秀民族文化,早日回到自己的祖国,让自己的祖国也这样和谐。)

板书设计: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奇丽 家家户户都养花

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花的海洋

奇特 养在临街的窗外

花朵朝外开

每一家都这样

第五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邓坊小学

周华泉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

2、3、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引导领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耐人寻味的精神境界,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地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5课,学生齐读课题。

2、师质疑:看到这个课题,同学们有什么疑问呢?

二、细读课文,品味理解

1、默读课文,找出作者几次来到德国,让作者感到吃惊的语句?

2、学习第二自然段。师:出示课件

“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1)、师:同学们觉得德国人养花有什么特别之处呢,这里为什么让作者感到吃惊呢? 学生找、回答

是的,从这三个都字足以看出德国人养花的与众不同,让我们都会感到吃惊。

(2)、师:我们班上有多少人养花?

(3)、这样能讲家家户户吗?那家家户户是什么意思?

(4)、你家的花养在那里(举手家里养花的同学)?而德国人呢(让生答)?

(5)、德国人养花与我们中国人有什么不一样呢(师生对比读,师读中国,生读德国)? 板书:花奇

3、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师:出示课件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应接不暇。”(1)、师:这段话到底美在哪里呢?同学们圈出关键字词。学习“任何、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花的海洋、应接不暇”等词语。师板书:花团锦簇(师写生也写)、请学生写姹紫嫣红

(2)、师:说明这里的花非常多、非常美,看了楼上的还想看…… 板书:花多、花美

(3)、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下这些美丽的花(出示:课件)让学生找出比喻句(4)、解释山阴道

(5)、这么美的街道,我们同学们想不想去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德国街上逛逛吧!师:出示视频 此时此刻,你在哪里?

(6)让作者感到吃惊的仅仅是德国的花奇、花多、花美吗? “每一家都是这样……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7)、生读语句

(8)、体会德国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 板书: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解题:为什么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4、学习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当作者第二次来到德国时,作者看到的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他又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呢?

“我走在街上,抬头一看,又是家家户户的窗口上都开满了鲜花。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1)、解释“又”

(2)、师:四五十年过去了德国人还是那样养花,四五十年也就是讲半个世纪得德国依然像几十年前那样,不是一年两年,我们可以断言德国人将一直这样把花养下去…… 板书:人更美

三、拓展延伸,总结全文

作者第二次来到德国说了这样的话“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什么没有改变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找一找?

1、写话练习

2、布置作业

下载《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教学设计第二课时word格式文档
下载《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教学设计第二课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姹紫嫣红,花团锦簇,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的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德国奇......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学会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语言。2、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感受异域风情。3、结合上下文与......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教学目标: 通过朗读想象,感受德国的奇丽风景,奇特民族;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情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通俗易懂而又意味深长的哲理。 重点难点: 体......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清塘铺镇完小 邓细梅 教学目的 1、学会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语言。2、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感受异域......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金鸡乡中心校莫太灵 一、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2、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这篇优美别致的短文是北京大学教授、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写的。它不同于那些纯粹描写景物风情的文章,而是用娓娓道来的语气讲述了自己1935......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天性、宇宙、真切、脊梁、家家户户、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准生字和成语,正确书写“嫣”、“脊”、“暇”几个字。 2.得言、得意: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体会德国的风情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