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规划法》之后的控制性详细规划

时间:2019-05-14 18:38: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城乡规划法》之后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城乡规划法》之后的控制性详细规划》。

第一篇:城乡规划法》之后的控制性详细规划

城乡规划法》之后的控制性详细规划

《城乡规划法》之后的控制性详细规划

——从科学技术与公共政策的分化谈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困惑与出路

颜丽杰

【摘要】《城乡规划法》、《物权法》等法律的出台使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与管理面临严峻的挑战,控规中原有的问题愈加突出。本文试图从科学技术与公共政策的分化来认识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存在的问题,为控规内容的完善提出新的思路;并适应行政体制改革与法律的要求,建立责权明确的控规编制与管理制度。【关键词】控制性详细规划;城乡规划法;物权法;科学技术;公共政策

REGULATORY DETAILED PLANNING AFTER THE ISSUE OF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LAW: AN ANALYSIS OF REGULATORY DETAILED PLANNING FROM TECHNOLOGY AND PUBLIC POLICY ASPECTS YAN Lijie ABSTRACT: The new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Law and Property Right Law bring challenges to the formulation and administration of the regulatory detailed planning.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in the regulatory detailed planning by distinguishing the technologies and public policies and provides alternative idea for the improvement the plans.It also suggests establishing regulatory detailed plan making and administration system with clear rights and responsibilities according to the administrative system reform and the requirement of related laws.KEYWORDS: regulatory detailed planning;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Law;Property Right;technology;public policy 我国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制度是改革开放后,尤其是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实施后,借鉴国外“土地区划”的方法逐渐建立起来的,在《城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规划管理办法》(199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1995)等一系列法规出台后,“地块指标+图则”的控规演变为地方政府控制和引导土地开发的最直接工具。在这个过程中,控规制度的问题也开始暴露出来,经过20多年的努力,控规的编制与管理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完善,但仍存在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而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等相关法律的陆续出台使控规陷入了更加矛盾的漩涡,市场经济条件下法律目的是遏制公权保障民权,而城乡规划作为公权力实施的重要依据必然受到更多地制约,由此使规划专业人员陷入了迷茫:一方面是严格的法律约束,一方面是问题重重的控规管理制度,原有的矛盾没有解决的情况下如何适应新的变化?未来的控规该如何编制制度?该如何完善?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笔者试图从科学技术与公共政策两方面来认识控规的基本属性,从而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控规管理做出另一番思考。1 从控规到法定图则的发展历程

我国城市规划一直分总体规划与详细规划两个阶段。计划经济时期,城市规划是政府控制城市建设的手段,详细规划则是对建设项目的空间落实,一直发挥着其“刚性”作用。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翻天地覆的变化,原有规划方法已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发展,控制性详细规划应运而生,其最初的目的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强规划的“弹性”,以满足市场开发主体多元化的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过去城市规划高高在上、弹性不足的缺点,开始将市场的需求作为规划管理的重要考虑因素,体现了规划“自下而上”的发展要求。

但经过了10多年的发展,控规管理似乎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弹性”强化的同时是“刚性”的逐渐丧失。从控规编制看,从开始到完成过程中的变数数不胜数,中央政策、地方政策的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会对它产生影响,最后形成的规划成果与最初的规划构想相比可能已面目全非。到了实际规划管理中,由于土地开发主体需求的不同、社会现实情况不同、管理人员的认识不同,控规局部调整已非常频繁,但看似不起眼的单个地块指标的调整带来的是整体功能的失衡,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城市问题,如交通拥堵、市政与公共设施欠缺等,成为国内各大城市管理的难点,最终引发的是对规划科学性与严肃性的质疑[1]。规划指标调整的“蝴蝶效应”特征引起了业内人士的重视,于是有识之士开始思考规划技术手段的改变,如用地性质兼容性的提出、新旧城地块划分大小的区别等,力求通过加大规划内容的弹性来减少规划调整的数量,但收效甚微。深圳作为中国最早开放的经济特区,在实践中认识到规划技术手段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控规的问题,于是利用其在立法方面的“特权”①借鉴香港“法定图则”的经验,试图推行控规的法制化,来树立控规的“权威性”。但从1998年《深圳市城市规划条例》的颁布实施至今已有10年的时间,深圳法定图则仍面对来自社会及法律界的诸多质疑[2],规划部门工作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一方面是规划调整不见减少,另一方面是调整程序的复杂化,使控规立法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困境[3]。新法出台后的新问题

已有矛盾尚未解决,新的问题又接踵而来,2008年《城乡规划法》的实施将对中国的城乡规划事业产生划时代的影响。与1990年实施的《城市规划法》相对比,新法对城乡规划的编制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管理制度则更为关注。在强调了控规重要性的同时,对控规的修改明确了几近苛刻的程序②。《城乡规划法》的目的是强化控规“权威性”和“刚性”,力图遏制当前某些官员凭借手中掌握的规划编制和管理权,以城市规划的名义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的现象。可以说《城乡规划法》的宗旨与《深圳市城市规划条例》有异曲同工之处,但就目前的控规管理现状看,想要达到法律的要求还任重而道远。不用说其他城市的控规调整,就算已经将控规上升为法定图则的深圳,每年处理的用地修改申请案例也是大量的。控规内容的科学性与控规管理的规范性都有待改善,在《城乡规划法》已实施的今天,这项任务尤其急迫。如果控规的编制与管理不及时做出调整,深圳法定图则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都将会在未来各地城市的规划管理中不断呈现。

《物权法》出台后,城市规划将面临新的挑战,过去城市规划一直是作为城市长远利益和公共利益的代表在行使其权力。尽管《物权法》规定“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可以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单位、个人的房屋及其他不动产。”但对私有产权的关注带来的必然是对规划的质疑。如何通过合法严密的程序来完善规划,并证明规划的公众利益性质将成为未来规划编制中的重点与难点。控规作为实际规划管理的直接依据,必然会成为社会各方面关注的焦点,从阳光规划的实际情况看,控规公示的参与者在各类规划中也是最多的。公众参与所产生的最大问题是长远利益与近期利益的矛盾,百姓及相关利益主体所关注的是近期利益的保障,如大多数百姓参观公示项目进门第一句话往往都是“我的房子拆不拆啊”。这必然给关注城市长远发展的规划编制带来困惑,如路网规划时是拘泥于现状用地产权还是考虑未来整体路网的协调,这一简单的问题从不同角度得出的结论就截然不同。就连城市规划不同部门之间也产生了很大的分歧,用地审批人员认为规划编制过于理想,不考虑实际管理需求,而规划编制人员则认为审批过于现实,不考虑城市长远利益,两相对立局面长期对峙的结果是规划编制越来越随意,规划调整越来越频繁,互相抱怨并推诿责任。如不及时解决这个矛盾,可以预见的是城市规划的行业权威性将逐渐丧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也将面临更多的应诉案件。关于控规属性的思考

笔者认为有必要重新认识控制性详细规划自身的属性,我国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到底属于什么?工程技术,法律,还是公共政策?相互关系又是怎样的?

3.1 控制性详细规划与公共政策

计划经济时期,城市规划是作为工程技术而存在的。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城市问题社会化、复杂化,单纯地依靠工程技术已解决不了城市规划的问题,城市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越来越突出。《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5)提出:“城市规划是调控空间资源、保障公众利益的重要公共政策之一”。可见城市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已广为业内人士所接受。那控规是什么?如果说过去控规是土地空间资源的技术型配置,在土地使用权市场化以后,控规已转变为土地利益分配的重要工具,控规的编制过程也就是土地发展权的赋予过程[4]。但所有这些只是理论界的探讨,实际操作中大多数城市控规制度的完善仍停留在编制内容的探讨上,对控规如何向公共政策转变缺乏系统的思考,同时对公共政策与法律的区别缺乏深刻认识。

公共政策与法律的区别在于:(1)目标不同:法律以维护公平、公正为惟一目标,必然在一定的情况下牺牲效率,“基于其防范人性弱点工具的特质在取得其积极价值同时不可避免地要付出代价”。而公共政策的制定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张庭伟在《1990年代中国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及其动力机制》一文中指出,影响城市的社会力量可简约为政府力、市场力和社会力,三种力的相互作用决定了城市公共决策方向[5]。因此公共政策的目标更为复杂,有时会以公平为主,有时则更多地追求效率。(2)特性不同:法律具有强烈的规范性、稳定性、平等性,非经严格的法定机构及法定程序不得被废止和修改,只适于处理共性的问题。而公共政策则较为灵活,执行成本低,适用于处理特殊的、个别的问题。只有经过长期实践检验的,具有高度规范性、稳定性、并为社会所认可的公共政策才能转化为法律。

分析我国的控规与美国的区划法有很大的不同:首先是背景不同,美国经过了城市高速发展步入城市稳定期,城市建设速度放缓,对社会公平的要求较高,因此在效率上可以做出一些让步。中国目前仍为发展中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仍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这就决定了控规管理不能牺牲效率。其次,国外的法制观念较为深入,有着适合区划法发展的“土壤”,在美国,一个公民可能不知城市规划为何物,但大都知道区划[6]。而中国的法制化道路还刚刚起步,法制建设的各个方面还有待完善。再次,区划法从产生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从内容到制定程序上都符合法律的要求,如区划法的各项指标不是由规划师计算出来的,而是由区划法规定好的,区划法由规划主管部门制定、经过必要的立法程序由市议会(立法机关)批准的[6]。而控规在内容上更多地体现为一种技术文件,连公共政策的要求都达不到,从决策机关上看我国的控规与“规章”都相距甚远”③。

此外,在转型期的中国,不管是国家或地方政策都在不断的完善中,而控规是引导城市开发的直接管理依据,因此这些政策调整都要通过控规落实到土地开发上,在宏观政策不稳定的前提下企望控规的稳定是永远无法实现的。因此,将控规转化为法律的尝试为时过早且不符合中国的国情,必然会与现实的城市发展产生强烈的差距。“仅凭规划师的主观臆想将地块的使用条件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无异于作茧自缚”[4],深圳法定图则问题的根源就在于此。

3.2 控制性详细规划与科学技术

控制性详细规划本质上是一项公共政策,那与其他公共政策又有何区别?笔者认为由于历史的影响,从现在的规划管理内容看中国控规管理仍是以城市空间布局为对象,以城市科学(尤其是工程技术)研究为核心的城市政策,这是城市规划与其他公共政策的最重要区别,也是它的刚性与权威性之所在。

但现今的规划由于对短期经济利益的追求,业内人员已很少有时间与精力对此进行科学谨慎的研究,一部分规划编制人员甚至不再把它作为工程技术来看待。如某河道系统规划将某河道宽度设计为4~10m,这些模糊的数字背后必然是对工程技术的严重忽视。这种现象在控规编制中更为突出,控规的编制内容仍以土地利用为主,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等虽作为控规的强制性指标,却往往是拍脑袋的结果。其中的工程技术内容,如交通规划、基础设施规划等仅作为配套规划而存在,造成了诸多问题,如缺乏从整体交通系统的角度对用地布局进行必要的审视,对用地规划的引导性也未能体现。而近年来对用地产权的重视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因为公共事业规划对私有产权的影响很大,在公共监督缺位的情况下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可能会倾斜于某些私人利益群体,从而造成对控规工程技术研究的欠缺,《物权法》出台后这种现象将更严重。对原有的工程技术忽视的同时是对城市中新科学技术知识的欠缺,如土地经济学,除了基本原理外,真正运用到规划学科中的依然很少。在控规编制方面更是乏有问津者,业内人士普遍将这部分内容当作高校研究所的工作,而规划院注重的则是图面的表达和现有政策的落实。可能有人会辩解科技的发展使得各种意图与政策都有了实现的可能,但由于经济学水平的限制,却没有能力计算为此所花费的经济代价。

城市科学是一个融合了多种科学的学科,由于它的高度融合性使许多人“知难而退”,但失去了科学性的支撑,控规必然逐步失去其权威性,最终带来的是规划修改的随意性。没有了科学技术限制的规划修改必然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城市内的每个人都在承受由此带来的一系列恶果,最后会将原因归结到规划上,这从各地城市满意单位的评比结果中可见一斑。从城市科学与公共政策的分化谈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改进

综上所述,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一项以城市科学为核心的公共政策。公共政策决定了它的根本属性与最终表达方式,规划只有转变为公共政策才能通过公共管理落实到实际。城市科学是规划刚性与长远利益的保障,是规划政策的核心也是政策制定的基础。

过去人们缺乏对控规公共政策属性的认识,现在似乎又有一种忽视科学技术内容的倾向,或者说将两项内容混为一谈,造成了规划内容杂而全,控制内容越来越多越来越细,最后却什么都控制不住。并由此造成了专业人员的职业操守的丧失,一方面规划编制人员可以将规划的调整归究于政策的变化而不必承担任何责任,因此对城市科学的研究缺乏原动力,甚至对基础调查也敷衍了事,规划编制中的低级错误屡见不鲜。另一方面,尽管指标越来越细,但缺乏操作性,落到实际规划管理中自由裁量权越来越大,指标怎么调办事人员说了算,却可将这些调整归结为规划编制得不好,因此不必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由此,规划中的腐败现象愈演愈烈,某些已看出端倪的开发单位为了谋取私利甚至已开始将其“黑手”深入到规划编制单位中。笔者认为从科学技术与公共政策的分化来思考控规内容的完善并依据公共管理的要求建立责权明确的控规管理制度,将有助于解决目前控规中的顽疾,对处在困惑中的行业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4.1 控规中的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既包括原有的工程技术内容,如城市交通设施容量预测与交通线网规划、市政基础设施容量预测与规划、公共设施容量预测与规划、人口与环境容量预测与规划,其中一部分工程技术的研究成果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已为社会所认识并逐渐转化为技术法规,如《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等④。也包括经典的城市规划原理,如用地布局的基本原则、城市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历史文化与风景资源的保护原则、生态廊道的保护原则等等。同时一些新的技术如计算机技术在日照分析中的应用等也为规划行业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这些都应当是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刚性”的内容,也是控规稳定性的保障。由此形成了控规中的强制性指标体系:

(1)用地分类的基本原则(根据城市规划布局、周边用地性质确定大体的用地分类,并对不同用地提出不同配套要求);

(2)最大交通容量:根据交通容量预测及交通专项规划提出;

(3)最大基础设施容量:根据基础设施容量预测与基础设施专项规划提出;

(4)公共设施容量(根据公共设施专项规划提出,如幼儿园、小学、体育设施的配置);(5)历史文化与风景资源保护内容(如建筑协调区高度控制、各种景观廊道控制);(6)城市景观设计的基本内容(如景观高度分区控制、机场净空的保护要求);(7)相关技术规范要求(日照间距要求,建筑通风要求等)及其他专项规划要求。

这部分内容应为规划编制的重点,从总体层面一层层细化到规划管理单元,再对规划地块进行分配。新开发地区由于周边控制因素少,可将容积率、建筑高度等作为引导性指标,将有助于解决主要矛盾(如市政设施、公共设施配套不足、交通拥堵等)强调整体控制与重点控制,并可以根据新的城市理论(如TOD开发模式等)及时调整规划重点。同时明确规划编制单位所应承担的任务与责任——技术咨询,这将有利于强化规划的稳定性,并由此改变现今规划师只能作为地方政府或领导“画图匠”的尴尬地位。

4.2 控规管理向公共政策的转变

控规包括上位公共政策的落实,如国家政策(住宅90m2政策、保障性住房政策、国家开发区管理政策等)、部门规章和各地地方政策,其自身也是一项公共政策,因此依据公共管理的要求探索控规制度的完善,才能适应法律的要求,有效解决控规的矛盾与问题。笔者从以下4个方面对控规管理的转变提出设想:(1)职权赋予:将公共政策的自由裁量权赋予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是可行的。邹兵、陈宏军分析深圳法定图则实施过程中规划调整案例指出:“总体来看,由规划行政部门同意而最终由市规委否决的案例仅为15%”,规划行政部门所提供的初审意见对规划调整的决策起着决定性作用[3]。将这部分自由裁量权保留在规划行政部门有助于明确管理人员的责任,政策的落实与否在规划审批过程中一目了然,并有助于提高效率。在科学技术、法律、上级公共政策及本部门政策的左右之下,自由裁量权已所剩无几,而规划委员会则可以发挥其监督的作用(规划委员会仍属于行政机构,而非立法机构),更有助于廉政建设。

(2)管理程序:为保障公共政策实施的弹性,可依据《行政许可法》要求建立以申报为主的控规规划管理程序,由土地开发部门(招牌挂土地则由土地储备部门)向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报控规刚性指标,根据自身需求提出可行性方案,在方案中明确规划刚性指标及其他相关政策的落实情况,再向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由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批方案,并明确地块的其他各项控制指标。由此简化规划审批程序,并可减少规划调整工作量。

(3)政策调整:规划中的公共政策可根据现实情况做适度调整,公共政策调整与现有控规调整的区别在于,原有控规调整是针对单个地块的调整,调整工作量大无法满足法律程序要求。而公共政策调整具有普适性、稳定性与规范性,可根据法律要求提交相关部门审议通过。

(4)政策实施:《物权法》与控规之间的矛盾实际上是公共政策与法律之间的矛盾,一般来说政府通过公共政策(包括近期政策与远期规划)的实施来达到维护公共利益的目标。当与私有产权产生矛盾时,在法律的框架内(法律是一切行为的行为准则,公共政策的执行必然不能违反法律的要求)政府应试图通过协商或政府赔偿的方式来实现规划的目标,而不应过分拘泥于现状。从法律上来讲这也是公平可行的,为了公众的利益,城市规划损害了部分人的私有权力,公众就应该通过经济赔偿(即政府赔偿)来补偿其所受的损失。需要强调的是这样做的前提是规划的科学性,在社区层面则更需要得到公众的认可。总结

国家机构改革的目标是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规划编制与管理中权力与责任的分化对城市规划管理体制的改革起着决定性作用。认识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本质,并从科学技术与公共政策分化来思考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变革,可以明确城市规划师的责任分化,同时维护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权威性,并不断加强规划实施的弹性,以满足相关法律的要求。(本文获第三届“求是理论论坛”征文专业组奖)

注释(Notes)

①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65条规定,“经济特区所在地的省、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授权决定,制定法规,在经济特区范围内实施。”

②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38条规定,“土地出让必须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提出规划设计条件,否则不得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第39条规定“修改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对修改的必要性进行论证,征求规划地段内利害关系人的意见,并向原审批机关提出专题报告,经原审批机关同意后,方可编制修改方案”“修改涉及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的,应当先修改总体规划”。③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规定了4种法律形式: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并指出“国务院部门和地方政府规章可依照执行”,但也只有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才可以制定,且规定了严格复杂的制定程序。《城乡规划法》规定,城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编制城市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报本级人大常委会和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由决策机关看,控规的地位连“规章”的高度都达不到,自然可以理解法律界对于深圳规划委员会的质疑,到底是政府机构还是立法机构?

④ 这些技术规范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呈现出其过时性,需要在现实中不断修改完善,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规范仍是规划编制的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References)李浩.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调整工作的问题与对策[J].城市规划,2008,(2):45-49.2 郭素君,徐红.深圳法定图则的发展历程、现状与趋势[J].规划师,2007,(6):70-73.3 邹兵,陈宏军.敢问路在何方——由一个案例透视深圳法定图则的困境与出路[J].城市规划,2003,(2):61-67.4 田莉.我国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困惑与出路[J].城市规划,2007,(1):16-20.5 张庭伟.1990年代中国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及其动力机制[J].城市规划,2001,(7):7-14 6 邢铭.从区划法看城市规划控制方法的改进[J].规划师,2002,(10):53-57.7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Z].2007.8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Z].2000.9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Z].2007.10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Z].2005.

第二篇:控制性详细规划心得整理

控制性详细总结报告

问题一:什么是控制性详细规?

按照《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GB/T50280-1998)的定义,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确定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性质和使用强度的控制指标、道路和工程管线控制性位置以及空间环境控制的规划要求。简言之,就是以总规为依据,以土地使用控制为重点,详细规定建设用地性质、使用强度、空间环境、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等控制性指标。

一、控规的任务:

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制定所涉及的城市局部地区、地块的具体目标,并提出各项规划管理控制指标,直接指导各项建设活动。

二、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详细规定所规划范围内各类不同使用性质用地的界线,规定各类用地内适建、不适建或者有条件地允许建设的建筑类型;

2、规定各地块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控制指标;规定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建筑后退红线距离、建筑间距等要求;

3、提出各地块的建筑位置、体型、色彩等城市设计指导原则;

4、根据交通需求分析,确定地块出入口位置、停车泊位、公共交通场站用地范围和站点位置、步行系统以及其他交通设施、规定各级道路的红线、断面、交叉口形式及渠化措施。控制点坐标和标高。

5、根据规划容量,确定市政工程管线位置、管径和工程设施的用地界线、进行管线综合、确定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具体要求。

6、制定相应的土地使用与建筑管理规定。

问题二:控规做什么?(对总规的确认和修正)

控制性详细规划上有总规和分区规划制约,下要引导控制修建性详细规划,这也突出了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最大作用——承上启下。除此之外,控制性详细规划还有以下几个重要作用:与管理、开发的结合,作为管理的依据(三分规划,七分管理),体现城市设计构想(给城市设计制定大致风格),城市政策的载体(体现政府领导的各种政策)。其内在构成包括六个方面:土地使用、环境容量、建筑建造、城市设计引导、配套设施和行为活动

一、土地使用控制

土地使用控制即对建设用地上的建设内容、位置、面积和边界范围等方面做出规定,具体控制内容包括用地性质、用地使用相容性、用地边界和用地面积等。用地性质按《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规定建设用地上的建设内容,用地使用相容性(土地使用兼容)通过土地使用性质兼容范围的规定或适建要求,给规划管理提供一定程度的灵活性。地块划分:

1、地块是控制性详细规划为更好地控制土地使用所规定的最基本用地。

2、地块的特性:制定文本图则时编码与指标的载体;使用性质相对单一,但不排除混合使用;与开发的规模、时序相一致;地块面积根据开发方式、管理方式决定,小至建筑基地,大至一个单位、一个厂矿企业不等;根据开发、管理方式的变化,地块可以重组。

3、地块划分的目的:为便于规划管理分块批租、分块开发和分期建设,统一制定控制指标而将规划用地分成许多地块。

地块划分的依据划分地块要考虑用地现状和土地使用调整意向,考虑建设的控制引导原则,以规划布局结构为依据,同时确定用地面积与边界不应停留于简单的表面形式上,而应以用地性质规划为基础,综合考虑街坊开发建设管理的灵活性以及小规模成片更新的可操作性等因素,对地块进行合理划分,其划分有如下一般原则:

1、严格根据总体规划和其他专业规划,根据用地部门、单位划分地块。

2、尽量保持以单一性质划分地块,即一般一个地块只有一种使用性质。

3、建议每一个地块至少和城市道路相邻。

4、结合自然界、行政界线划分地块。

5、考虑地价的区位极差

6、地块大小应和土地开发的性质规模相协调,以利于统一开发。

7、有利于保护文物古迹和历史街区,对文物古迹风貌保护建筑及现状质量较好、规划给予保留的地段,可单独画块,不再给定指标。

8、规划地块划分必须满足“专业规划线”的要求,专业规划线用于城市基础设施的控制要求,主要有道路红线、河湖蓝线、城市绿线、基础设施用地黄线、文物古迹保护紫线等。

9、规划地块划分应尊重地块现有土地使用权和产权边界。

10、满足标注厂房、仓库、综合市场等特殊功能要求,适应建筑群体组合及城市设计需要。

11、地块划分可根据开发模式和管理要求,在规划实施中进一步重组

12、地块划分规模可按新区和旧城改建区两类区别对待,新区的地块规模可划分得大些,面积控制在0.5-3公顷左右,旧城改建区地块可在0.05-1公顷左右。

二、环境容量控制

即为了保证良好的城市环境质量,对建设用地能够容纳的建设量和人口聚集量作出合理规定,其控制指标一般包括:容积率、建筑密度、人口密度、人口容量、绿地率和空地率等。容积率和建筑密度分别从空间和平面上规定了建设用地的建设量,人口密度规定了建设用地上的人口聚集程度,绿地率和空地率规定了公共绿地和开放空间在建设用地里所占的比例。这几项控制指标分别从建筑、环境、人口三个方面综合、全面地控制了环境容量

三:城市设计引导

控规阶段的城市设计主要是弥补控规在城市区段空间环境设计方面的缺陷,并在操作层面实现城市设计的可操作性,其内容包括:空间布局、道路与交通系统、景观设计、绿化设计、建筑形态、环境设施与小品,其中成果一部分转化为各项控制指标、纳入到控规成果中,另一部分表现为设计引导,以图则的形式补充到控规成果中。

问题三:我们怎么做?为什么?

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以总体规划为依据的,因此,收集总体规划的资料也是必不可少。总体规划涉及的内容有很多,而我们控制性详细规划仅仅需要收集其中的几项就够了。

1、总体规划的路网。

总体规划的路网是我们今后确定控制性详细规划路网的基本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路网骨架大体上应该同总体规划的路网骨架相一致。局部地方路网与总体规划路网不符的,可以一定程度上的调整,但应在规划中清楚地说明它对总体规划路网的改动。

2、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功能结构与规划人口分布图。尽管控制性详细规划不用确定整个城市的功能结构,但是对自己规划范围的地块还是应该有一个清晰而准确的科学定位,这个定位必须结合总体规划来确定,不能与总体规划相违背。

3、总体规划的土地利用图。

这个是以后对用地进行规划布局的一个依据。综合屏南县城总体规划的现状道路交通系统,我们经过讨论,找出了几处不合理之处,并对其进行优化调整:主要是主干路的Y字形交叉口和县镇府周围的支路升级。而中心城区对于县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对于规划区范围内的功能结构我们并没有大的调整,在总规的功能结构上进行细化,主要的城市发展轴没有变化。

我们要为一个城市做规划,不能拍脑袋想,是要基于实际情况,因此现状资料是非常非常的重要。结合屏南县城的现状情况,地形条件复杂,这也要求我们对屏南县城的地形进行分析研究。现状资料包括内容特别多,对于控制性详细规划来说,最重要的现状资料莫过于现状地形图了。有了现状地形图,我们才能做出现状地形分析图、用地布局图,现状建筑质量分析图等,然后才能对现状用地进行分析,结合现场实际,提出现状存在的问题等。另外,由于地形图是过去一段时间测绘的,即使是最新的地形图也不可能包含最新最准确的信息,我们还需要收集到从地形图测好开始到规划时止的新建用地与建筑的资料,以及已报批但还没修建的用地与建筑的资料。我们所使用的地形图是屏南县06年绘制的,许多地方存在变化和更改,这也要求我们根据实际去调整。

结合屏南县总体规划,分析中心城区现状资料,找出现状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将这些问题提出来,作为我们今后规划中重点要解决的对象。结合屏南县中心城区规划,根据资料与现状,我们提出下列几个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用地布局上:用地功能混杂,土地利用率低,教育用地容量不足,商业用地分化严重,中心区中心集聚性弱。

2、道路系统不够完善,存在几处明显问题,并且存在较多的T、Y型字口,锐角交叉口太多,缺乏公共停车场,汽车沿街停放,影响交通和环境。

3、城市景观风貌较为平淡,缺乏亮点,尤其反映城市个性的干道景观和滨河景观特色不鲜明;城市水系没有得到很好利用,没有和城市绿地系统有效结合。

根据总结出来的问题,经过小组讨论,我们提出了我们这次规划的重点:

1、我们这次规划的思路就是“以路网依托,确定功能结构”,调整城市用地功能和结构。

优化城市道路交通系统。处理T、Y型字口、锐角交叉口等,长远控制,合理改造,以较少的代价达到优化城市道路网系统的目的。

2、整治城市水系,规划中心城区有机合理的生态景观风貌。

3、加强城市绿地系统建设。

4、确定合理的城市建设控制指标。

最后,资料收集分析,存在主要问题找出,规划的重点讨论得出,现在来开始我们的规划就可以做到从容,有理有据。

此次规划的思路就是“以路网依托,确定功能结构”。因为总体规划的路网已定,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以总体规划为依据的,我们就可以参照总体规划的路网,然后再结合屏南县城中心区现状控制路网,可以初步定下最主要的主干路网,调整城市用地功能和结构。首先把中心城区分成两个功能组团,一北一南,分别设置主次中心,结合城市发展轴,再把中心城区分成四个功能片区。解决了规划的第一个重点——调整城市用地功能和结构。

功能结构确定下来以后,再按照各自的功能定位与要求,往下深化路网,形成完善的道路系统,明确各个道路的等级与功能,最终形成规划路网。优化城市道路交通系统。对城市主干道上T字形路口进行微调,城市次干路形成环形交通,减轻中心城区中心交通压力,处理T字口、锐角交叉口等,长远控制,合理改造,以较少的代价达到优化城市道路网系统的目的。这个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单向流动过程,它需要在这期间不断地进行反复的对比与调整。至此解决了我们规划的第二个重点——优化城市道路交通系统。

这次规划,我们在确定路网的同时,结合屏南县中心城区的实际与特点,按照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特色的原则,把城市水系整治作为规划的重点,重新规划优化了城市水系喝道,适度加宽和调整走向,沿河两岸设置滨河绿地,作为城市的公共休闲开敞空间,结合城市绿地系统,设置步行系统,结合城市文化景观轴和自然景观轴,规划中心城区有机合理的生态景观风貌,以此解决了第三个重点——整治护城河沿岸环境。

接下来,路网确定了以后,就可以进行地块的用地布局填充。进行用地填充,要依据总体规划,但总体规划过于笼统,与现实情况出入较大,因此还需要充分结合现状以及收集来的用地调整的资料,进行合理的用地布局。此外,结合现状地形与绿化景观设置的要求,尽量将山头或陡坡的用地规划为大面积的公园或绿地,在快速路旁布置30米的绿地,再在适当的地方布置街头和居住小区绿地,以此形成点、线、面一体的绿地景观系统,解决了第四个规划重点——加强城市绿地系统建设。

进行用地布局的同时,按照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服务半径与规模大小要求,再结合收集来的学校、医院等部门的规划要求进行公共服务设施的布点。最后完成整个地块的用地填充。用地布局完成以后并不是马上就进行各个地块的控制指标的规划,因为这个方案并不是最终成果,可能还要修改,这时仅仅需要大范围地分区地设定一个控制指标。再按照城市设计引导确定各个地块与分地块的控制指标,控制指标之间很多都是有关系的(比如通过几项指标可推算出另一指标)。最后完成指标控制。解决了第五个规划重点——确定合理的城市建设控制指标。

问题四:成果有哪些?(内容、特色、不足)

一、成果分为

文本、图纸、说明书、总结汇报PPT、成果展板。

其中图纸包括:区位图,现状分析图,地形分析图,土地利用规划图,块划分编号图与指标控制图,道路竖向规划图,场地竖向规划图,道路系统规划图,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图,绿地系统规划图,功能分区规划图,规划结构分析图,景观结构分析图,六线控制图,城市设计引导图(含总平面布局及鸟瞰),分图则共51张图纸。控制性详细规划图集最主要的中心任务就是编制一张土地利用控制图和各个分图则,围绕这个中心任务产生更多的图纸。

二、特色

整个控制性详细规划强调“以人文本”的规划理念。编制规划中,首先保证的是做到承上,主干路路网基于总体规划中的不合理进行微调,次干路进行环形道路设计,满足交通功能。分析土地利用现状,对于不同性质的用地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进行置换、合并,融入“因地制宜、体现公平、绿色和谐”的规划理念。地形条件复杂,合理利用山地城市的地形特点,规划与山体结合的城市公园,搭配合理的公共服务设施布置,利用天然城市水系,打造特色的生态自然景观,并且注重山水的保护与开发。

三、存在的不足

(1)图纸表达不够成熟和规范,文本中出现解释说明类的语言,没有达到精炼严谨的表达,说明书没有很好的达到说明图纸内容的效果。

(2)前期资料收集不够细致,大多停留在总规层面,分析不够透彻。(3)强制性指标控制中可能存在不合理,缺乏弹性控制。

(4)区位分析图,停留在总规的层面上,控规的所做应该是地块与周边的关系分析图,应该从更小范围分析其与周边的关系,而不是把它置于整个福建省或者宁德市来分析。

(5)分图则编制不够细致,地块划分存在不足。

问题五:学控规有何感受?

刚开始做控规,抓不到主体,按照成总体规划的思路来做,导致前面花了较多时间走回头路。控规做完后,最大的感受就是——规范,不仅是图纸要求表达更加规范,指标的控制也要求规范,这也是和总规的最大区别,总规更侧重于宏观上的结构规划。

在学习过程做,对于强制性指标的控制,这是控规的重点,也是控规的难点,在我看来,强制性指标应该通过应变措施方式,进行弹性控制,例如相关规定中的容积率奖励政策,这样才能让控规更具有操作性。可是现实中,容积率到底能不能做到弹性控制,目前国家调控房价的大背景,房开商对于土地的利用率更加看重。在编制过程中,对于用地分类,即使是分到小类,也不能完全表达很多用地,例如城市中心的写字楼等,这类复杂的用地以后再编制规划中怎么很好的表达,这些问题都给了我很多思考。

这次控制性详细规划课程选取的规划地块是屏南县中心城区,结合做总体规划也是选择屏南县城,可以说这次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可以说是对总体规划课程的一次重温,而对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图纸要求,也可以说是对前面三年的设计做了一个综合的重温和练习。比如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运用到的城市设计,这也给予了我们很多好处,为马上出去实习做功课。

此次控规的学习,使我更加认识到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性,其可激发成员学习的主动性,而形成集体意识,也使自己得到全面的发展。在接触控规时,前期思想一直都停留在总规层面上,导致方案的构思不够大胆,路网规划不尽合理等,后来通过案例分析及解读,对控规慢慢有了系统性的认识,规范是任何一个设计都不可避免的,其在控规中体现得更透彻,因为图则中所画的任何一笔都具有法律效应,强制性指标的控制,是控规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通过指标调整,可以增加城市土地有偿使用的收益,有利于实现国有土地资产的保值增值,控规指标调整是局部的,但其影响却可能是深远的。

控规让我再次系统的复习了四年以来所学的专业知识,这也体现控规承上启下的作用,特别是城市设计引导,应用了前期所学的各种设计如:小区规划设计、单体建筑等,这是一个反复的过程,学完控规,我还是有以下困惑:

1、在案例的解读及分析过程中,发现强制性指标进行的都是弹性控制,但是具体落实到我们的设计中,并没有进行这一步,指标的控制还只是停留在城市设计引导及相应规范要求中。

2、由于控规需要细分至小类,设计过程中碰到商住这种混合性的用地,在其指标及人口控制中还是很难把握,同时也由于时间的关系,并不能很好的思考这个问题。

3、整理完图集,发现建筑质量分析这张图纸,对我们后续工作并没有什么作用,现在还是搞不清这张图纸的意义在哪里?

4,人口的控制也是通过了反复的推敲,应用各种方法进行验证,虽然最后能得到一个比较合理的数据,但是发现计算的过程中,缺少考虑商业办公等用地中的居住。

同时,我也明白,其实做任何设计,前期工作非常重要,只有想清楚了、弄明白了才能少走弯路,少浪费时间。

最开始在学习控规控规的理论知识时,觉得有点困惑和不解,可能是理论知识比较枯燥的缘故,但学到后来觉得控规跟我们的生活联系非常密切,要做好规划就必须去获取现场资料,了解整个环境,然后进行大量的分析,为后面的规划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到我们作图的时候就发现理论知识很有用,它会指导你的整个规划过程。

在作图的过程中,图纸表达方面还有点不熟悉,开始的时候效率比较差,但通过一段时间的作图、改图,效果就明显的提高。还有就是要时常带上一些必备的书籍和规范,在作图的时候会时常用到,规范其实在平时抽时间看是很枯燥的,但在作图的时候去运用它,记忆起来就非常快。

控规更加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更加关系到到其的切身利益,控规的实施需要平衡各利益悠关方的利益,而不是简单的依靠图纸图则来确定。控规的规划更需要对规划地区内部与外部的了解和分析,考虑近期和远期的经济性来进行规划建设。控规对地块的建设控制和建设的时序必然会引起社会经济等的走向,所以首要目标是确定规划所能带动经济效应。因此规划必须结合城市经营运作来规划建设,如此才能带动城市与经济的良好的互促发展,而不致使城市规划与城市经营相互冲突而带来一大堆问题。

城市的建设也不是把促进经济发展作为唯一目标,而且也要考虑人的发展、人的使用等问题,在建设的开始就要预防城市病,拒绝城市变成一个冷漠的场所。牧歌时代的灵魂没有消失,而是要通过正确规划引导来展现,既城市建设的生态性、和谐观。如城市内河的利用,内河可以作为良好的生态孕育场所也可以作为良好的滨水公园也可以是人们倾倒垃圾的场所。因此应以经济发展和人本规划思想为基点作出正确的规划走向。

问题六:指标与城市设计的关系?

建筑高度的控制在城市设计空间构图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因为它所能达到的视觉高度极易被人感知,是城市建筑形态的主要构成因素之一。

控规对建筑体量的控制和引导可用的控制手段还很少,主要通过文本中城市设计导则内容进行描述性界定,如“体量不宜过大,要突出时代感等内容”,从实际控制效果来说,几乎没有任何作用。

以建筑密度、容积率和绿地率为例来说明,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对以上四个指标会有一定的限制,比如行政办公用地就要有适当的比例,建筑密度和建筑高度会有所控制,绿地率要求要高一些。商业设施用地的话,就对容积率的要求会有所不同,在城市中心它的容积率可以很高,作为标志性建筑。而工业用地则是要求低容积率,比较高的建筑密度。

问题七:经济技术指标?

一、规定性指标(强制性指标)

用地性质;用地面积;建筑密度;建筑后退红线;容积率;绿地率;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及其他公共服务设施。

二、指导性指标(引导性指标)

人口容量、建筑形式、风格、体量、色彩要求;其他环境要求

建筑密度和容积率都要规定它们的上限,绿地率有个下限,还要根据用地性质来确定各个指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和容积率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比较密切。容积率大,建筑高度一般来说比较高,而建筑密度和绿地率就不一定;而建筑密度大,它的绿地率、容积率相对来说会偏小,建筑高度也会有所控制。

三、指标间的关系

容积率与建筑密度、建筑平均层数的关系

容积率=用地内所有建筑的总建筑面积/用地面积

建筑密度=(用地内所有建筑的基底面积总和/用地面积)*100% 建筑平均层数=用地内所有建筑的总建筑面积/用地内所有建筑的基底面积 因此,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平均层数

绿地率=(地块内绿化用地总面积/地块面积)*100%

第三篇:某某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案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适应贵阳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推进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在工业经济发展面临的严峻形势下,切实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我市医药制造产业更好发展,促进修文县扎佐镇医药工业园用地健康有序地进行开发建设,为城市规划建设和规划管理提供依据,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和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年),制定本规划。第二条 规划的主要任务 以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综合相关专项规划的要求,对具体地块的土地使用和建设提出控制指标,作为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作出建设项目规划许可的依据,并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凡在本规划用地范围内进行各项土地使用和建设活动,均应符合本规划。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遵守经依法批准并公布的城乡规划,服从规划管理。第三条 规划的主要内容

(一)确定规划范围内不同性质用地的界线,确定各类用地内适建,不适建或者有条件地允许建设的建筑类型;

(二)确定各地块用地性质、用地面积、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控制指标;确定公共设施配套要求、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建筑后退红线距离等要求;

(三)提出各地块的建筑体量、体型、色彩等城市设计指导原则;

(四)根据交通需求分析,确定地块出入口位置、停车泊位、公共交通场站用地范围和站点位置、步行交通以及其它交通设施。规定各级道路的红线、断面、交叉口形式及渠化措施、控制点坐标和标高;

(五)根据规划建设容量,确定市政工程管线位置、管径和工程设施的用地界线,进行管线综合,确定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具体要求;

(六)制定相应的土地使用与建筑管理规定。第四条 本规划确定的各地块的主要用途、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容积率、绿地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规定应当作为强制性内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规划确定的铁路、公路、道路、绿地、输配电设施及输电线路走廊、通信设施、广播电视设施、管道设施、河道、水库、消防通道、污水处理厂和公共服务设施的用地以及其他需要依法保护的用地,禁止擅自改变用途。第五条 本规划由规划文本、图件和附件组成。图件由图纸和图则两部分组成,规划说明、基础资料和研究报告收入附件。其中文本和图件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第六条 本规划经贵阳市人民政府批准后,自批准之日起严格执行。经依法批准的城乡规划,是城乡建设和规划管理的依据,未经法定程序不得修改。如需作出修改或调整,必须按法定程序进行。第七条 本规划具体内容由贵阳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第二章 规划功能定位及目标 第八条 总体定位 将扎佐医药工业园区建设成为基础设施完备、具有一定竞争力、以医药产业为主导产业的示范性园区。第九条 建设发展目标 按照市委市政府对全市工业园区的总体建设部署和要求,扎佐医药工业园的建设应达到二类工业园区的建设标准,实现园区“六通一平”(供水、排水、供电、公路、通讯、供气、场地平整)。第三章 规划用地布局和功能结构 第十条 规划范围和用地规模 扎佐医药工业园位于贵阳市扎佐镇区南部,西临210国道、北接扎佐镇中心区,西邻川黔铁路、贵遵高速公路,南邻贵阳高尔夫。规划总用地468.10公顷,其中,城市建设用地348.82公顷。

第十一条 用地功能和用地结构 扎佐医药工业园用地以医药产业用地为主,兼有行政管理用地、科研孵化用地、商业用地、居住用地等为园区生产配套服务的其它建设用地。园区分为中成药制造、化学原料药及制剂、生物制药、保健食品等四类产业分区;两个综合服务区;一个科研孵化区;一个仓储物流区。

第十二条 产业用地规划 园区规划各类医药制造产业用地217.25公顷,其中:中成药产业用地103.01公顷,化学原料药及制剂产业用地65.02公顷,生物制药产业用地15.75公顷,保健食品产业用地33.47公顷。

第十三条 居住用地规划

1、村民安置用地规划

规划在园区西北部、与扎佐镇区临近的居住用地中进行村民安置,用地面积为1.70公顷。

2、职工住宿用地规划

规划园区西北部的居住用地作为职工住宿用地。

3、保留园区内的万江机械厂家属区的居住用地6.32公顷。第十四条 科研孵化用地规划 园区中部规划科研孵化用地15.61公顷。第十五条 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园区公共设施用地包括:行政办公用地12.45公顷;商业服务用地9.83公顷;文化娱乐用地0.33公顷;教育科研用地25.81公顷。第四章 土地使用和建筑规划管理规定 第一节 各地块使用性质的划分和适建要求 第十六条 地块划分 园区分为5个大地块,52个小地块,采用大地块—小地块两级划分形式,如01-01。01地块:位于园区北部,主要为园区管委会行政办公用地、110KV易街变电站用地、居住用地、入口景观绿地、园区商业金融用地、生物制药产业用地及部分园区科研用地;

02地块:位于园区中北部,主要为贵州林校用地、扎佐林场办公用地、中成药制造产业用地及部分园区科研用地;

03地块:位于园区中西部,主要为中成药制造产业用地; 04地块:位于园区西南部,主要为保健食品产业用地及部分中成药制造产业用地;

05地块:位于园区东南部,主要为行政办公用地、园区商业金融用地、中成药制造产业用地、化学原料药及制剂产业用地。第二节 工业企业总平面布置 第十七条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必须贯彻执行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的方针,因地制宜,合理布置,节约用地,并符合国家现行的防火、安全、卫生、交通运输和环境保护等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第十八条 严格执行国家工业建筑设计规范,工业项目建设应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生产设备,缩短工艺流程,节约使用土地。园区内厂房建设以多层标准厂房为主,对适合多层标准厂房生产的工业项目,应全部进入多层标准厂房,以实现土地经济合理集约化利用,充分体现园区风貌特色。第十九条 工业企业厂区及建筑物、构筑物的外形宜规整,厂区内建筑群体的平面布置应与空间景观相协调,并应结合产业区规划及厂区绿化,提高环境质量,创造良好的生产条件和整洁的工作环境。第二十条 工业企业总平面布置,应结合当地气象条件,使建筑物具有良好的朝向、采光和自然通风条件。高温、热加工、有特殊要求和人员较多的建筑物,应避免西晒。第二十一条 工厂、仓库应设置消防车道。一座甲、乙、丙类厂房的占地面积超过3000㎡或一座乙、丙类库房的占地面积超过1500㎡时,宜设置环形消防车道,如有困难,可沿其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或设置可供消防车通行的且宽度不小于6m的平坦空地。第三节 建筑物间距的规定 第二十二条 建筑间距必须符合消防、卫生、环保、绿化、安全、工程管线埋设、建筑设计规范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并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定。第二十三条 工业建筑的间距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根据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工业建筑耐火等级等,确定厂房及仓库的(防火)间距。单、多层厂房、库房之间的间距最小一般不应小于10米,高层厂房、库房之间及其与其他厂房之间的间距,最小一般不应小于13米,并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J16—87(2001修订版)》的有关规定。第二十四条 非工业建筑间距按《贵阳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执行。第二十五条 挡墙、护坡与建筑的最小间距,在无地质灾害影响下,应满足住宅日照、通风、防护、消防的需要;高度大于2米小于6米的挡墙和护坡的上缘与建筑的净距离不得小于5米,下缘与建筑的净距离不得小于3米;高度大于6米的挡墙应作退台处理,退台宽度不得小于1.5米。第四节 建筑退让距离 第二十六条 建筑物沿城市道路、公路、河渠、排水干线、人防设施、电力保护区及用地边界修建时,必须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范的规定。特殊工艺工业厂房及未涉及退让距离的构筑物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第二十七条 建筑物沿用地边界修建,应按规定的建筑间距的一半或按相邻建筑的间距需求退让,不开窗的山墙沿用地边界布置时,应按5米和满足与相邻建筑的间距要求退让。第二十八条 建筑后退道路红线距离指建筑物最外缘部分至道路红线的最近距离,按《贵阳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执行。第二十九条 沿高压走廊两侧修建建筑物、构筑物,应在高压走廊保护范围以外。保护范围规定见空间管制规划。第三十条 地下建筑应按用地边界退让3米以上修建。地下建筑临城市道路应参照高度24米以下地面建筑临城市道路的要求退让。第五节 工业用地集约使用 第三十一条 凡新建的建设项目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应按图则《规划控制指标一览表》的规定采用,并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定。第三十二条 为促进园区工业项目集约合理用地,提高集约利用土地程度,从严控制供地,确定投资强度、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化率、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所占比重等5项控制指标,为单一否定性标准,工业项目建设用地必须同时符合这5项用地指标。

1、投资强度:园区工业项目用地投资强度按照国土资源部《关于发布和实施<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24号)确定,根据工业产业门类、修文县的城市划分等级,医药制造产业一般不得低于1175万元/公顷。

2、容积率和建筑密度:工业用地建筑密度不得低于30%;容积率按照国土资源部《关于发布和实施<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24号)确定,根据工业产业门类、考虑提高园区土地的利用价值、以及园区用地供应相对紧张的现状实际医药产业下限一般不得低于0.8。

3、各工业项目用地中集中建设的行政管理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比例不得超过工业项目总用地面积的7%。严禁在工业项目用地范围内建设经营性项目,严禁在工业项目用地中建造成套住宅、专家楼、招待所和培训中心等非生产性配套设施。

4、绿地率:严格控制工业项目厂区绿地率,工业企业内部原则上不得安排绿地,不得圈占土地搞“花园式”工厂。工业项目用地绿地率最高不得超过20%。第三十三条 园区内工业项目应集中建设,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生产设备,缩短工艺流程,节约使用土地。对适合多层厂房生产的工业项目,应建设或进入多层标准厂房,提高工业项目用地的使用强度和使用效率。工业建筑物层高超过8米的,在计算容积率时该层建筑面积加倍计算。第三十四条 工业建设项目的规划控制容积率、建筑密度为下限控制指标要求,上限不限;绿地率为上限控制指标要求,下限不限;根据工业项目建设需要,可以局部超出建筑限高,以鼓励工业用地集约使用,鼓励建设多、高层厂房。第五章 道路交通设施规划 第三十五条 道路系统规划 园区道路分为以下四个等级:

园区城市主干道:镇区环线,红线宽度20米。

园区主干道:210国道,红线宽度20米;药业大道,红线宽度30米;万江路南段,红线宽度20米;药兴路,红线宽度20米;希望路,红线宽度24米;展望路,红线宽度20米。

园区次干道:振兴路,红线宽度18米;振药路,红线宽度18米;展望路,红线宽度16米。园区支路:红线宽度12-16米。

第六章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第三十六条 行政办公设施规划 规划在园区设置园区管委会,用地面积1.79公顷;园区行政管理机构,包括园区派出所用地,用地面积0.62公顷。第三十七条 商业服务设施规划

规划在园区设置商业金融服务设施,以及园区市场设施,用地面积9.83公顷。

第三十八条 文化娱乐设施规划

规划在园区设置文化娱乐设施用地0.33公顷。第三十九条 医疗卫生设施规划

规划在园区设置医疗门诊一处,附设于园区中部商业用地中,建筑面积500平方米。

第七章 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第一节 给排水设施规划 第四十条 给水设施规划

1、用水量标准

居民综合生活用水量:200升/人.日 工业用地用水量指标:75 m3/公顷.日

2、用水量预测

园区最高日用水量1.88万m3/日,平均日用水量1.34万m3/日。

3、供水水源及水厂

近期采用高潮水库水源、中远期采用革老寨泉水、远景采用清坑地下泉水、西冲地下泉水;中远期高潮水厂规划供水规模2万m3/日、远景规划供水规模4万m3/日。

4、供水管网规划(1)供水分区

将园区划分为2个供水分区:供水低区及供水高区。供水低区:扎佐林场东侧山脉以西及以北地区、210国道沿线区域,主要由龙王寨、龙王寨2号高位水池重力供给。供水高区:扎佐林场东侧山脉以东及以南地区、210国道沿线区域,主要由中途加压泵站及二级及二级2号高位水池供给。(2)供水管网规划

在工业园区建设区域道路的同时建设区域给水管,给水管连接成环状管网,以保证供水安全,然后由枝状配水管配至每个地块内部。给水管道沿道路敷设,给水管道在30米以上道路双侧布置,30米以下道路单侧布置。在≥DN100管上按不大于120米间距设置市政消火栓,保证消防供水安全。(3)供水调节设施

保留现有两座高位水池,规划新建两座:龙王寨2号高位水池(容量2000m3,池底高程1345m),二级2号高位水池(容量2000m3,池底高程1400m)。

第四十一条 排水设施规划

1、排水体制

严格按雨、污分流建设片区排水系统。

2、排水分区

以浪潮河、珍珠河构建工业园区排水系统主骨架,园区污水分别排入浪潮河、珍珠河截污沟,雨水排入河道。污水由扎佐下游规划新建的扎佐污水处理厂处理。

3、污水工程规划(1)污水量预测

规划区污废水总量1.07万m3/日。(2)污水管网规划

工业园区污水(含生活污水、处理后的生产废水、污水)经污水支管、干管、主干管、截污沟集中收集后输送至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管原则布置在人行道或慢车道。(3)污水处理规划 ①污水排放标准

在规划区排放的生活污水,要求必须经过化粪池等初级处理构筑物处理方可排入园区污水系统,医院的污水必须经医院消毒池杀灭病原菌后方可排入城市排水系统。工业废水的排放,执行我国“三同时”和“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处理方式,工业废水原则要求自行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后方可排入雨水管渠或水体。②污水处理厂规划

扎佐镇污水处理厂规划选址在扎佐镇北部扎佐河旁,规划处理规模2万m3/日,分期建设,一期处理规模1万m3/日,二期1万m3/日,处理后的污水作农灌或工业回用,主要服务范围为工业园区及扎佐镇。

4、雨水工程规划(1)雨水量计算

雨水计算采用贵阳市暴雨公式

1887(1+0.707lgP)q=──────────

(t+9.35P0.031)0.695 重现期: 排水干线 P=5年 排水支线 P=1-3年

径流系数:建设区Ψ=0.85,绿化Ψ=0.35(2)雨水管道规划

雨水由雨水支管、干管、主干管(沟)收集后就近排入水体;雨水管原则布置在道路的人行道或慢车道上。第二节 电力电信设施规划 第四十二条 电力设施规划

1、负荷预测

预测工业园区年电力负荷30MW,用电量1.65亿KWh。

2、供电电源

110kV易街变为园区主供电源,规划容量2×50MVA,同时为保证供电可靠,规划新建一回220kV扎佐变—110kV易街变的110kV扎易Ⅱ回。

3、电网规划

近期改造和完善工业园区10KV配电网,形成环网供电,采用环网结线开环运行,提高电网供电的可靠性和灵活性。10/0.4KV变配电设施应设置于负荷中心,以箱变或户内变配电所为主,0.4/0.23KV低压供电半径不宜大于250米。

工业园区主干道道路照明应采用高效节能型灯具,照度达到10-20lx,由专用回路供电,集中控制管理。

规划范围内110KV、35KV现状及新建电力线路采用架空敷设,10KV电力线路在新建设区结合道路建设采用电缆沟(管)埋地敷设,10KV电力线原则上布置在道路的东、南侧。第四十三条 电信设施规划

1、预测固定电话装机为4500门,电话普及率达50门/百人。

2、保留管委会电信模块局2000门,建筑面积100平方米;规划在园区东部服务区新建电信模块局3000门,建筑面积100平方米。

3、在规划范围电信线路全部采用电信电缆或光缆沿电信管道埋地敷设,电信管道布置在道路的西、北侧,其中沿主干道12孔,次干道6孔。

第三节 燃气设施规划 第四十四条 燃气工程规划

1、燃气负荷预测

序号 用户类别 耗气量(Nm3/日)1 居民用户 2100 2 公建用户 840 3 工业用户 7756 4 未预见量 535 总计 11231

2、燃气气源

规划近期利用沙文液化天然气接收储配站供气,远期由规划新建三元高中压调压站供应压缩天然气。

3、调压站规划

工业园区共设置中低压燃气调压站2座,每座占地面积50平方米。工业用户设置用户专用调压站。

第八章 空间管制规划 第四十五条 园区空间管制主要涉及城市黄线、城市绿线的控制。

城市黄线主要是指110KV易街变电站,用地面积1.00公顷;3处垃圾转运站,用地面积0.70公顷;集散广场,用地面积0.78公顷;园区范围内35KV易磨线,按电力线两侧各10米控制。

城市蓝线主要涉及主要涉及珍珠河河道蓝线,按河道中心线两侧各5米控制;沿河建设时,建筑物建筑红线应退让河道保护绿线2米。城市绿线主要涉及园区内保留林地的保护控制范围;珍珠河河流保护带,按河道蓝线两侧各7米控制;园区内规划的各类城市绿地的用地范围。

第九章 综合防灾规划 第四十六条 消防规划

1、消防设施规划

规划利用扎佐消防站保证园区消防安全。

2、消防给水

(1)结合给水规划,在建设区形成环状管网,增大供水能力,保证消防时供水的安全性。

(2)给水管网供水压力要保证市政消火栓流量不小于10升/秒,压力不低于100KPa。

(3)增设消火栓,新建和改造的道路的配水管上均应按120米间距配套建设市政消火栓。

第四十七条 人防工程规划

1、坚持“平时使用方便,战时满足要求”的原则,在平战结合方面要因地制宜、注重实效。

2、人防工程建设规划 结合区域建设修建平战两用防空地下室。平时作为商场、地下通道、停车场等,战时作为人防疏散及掩蔽系统。

第四十八条 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1、规划范围内工程地质情况良好,未发现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无明显地质灾害点,但仍应作好相应的地质灾害预防措施。

2、工程建设加剧、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及危害程度预测评估:

①规划区现状地质灾害不发育,工程建设不会加剧现有地质灾害。②大规模切、填方等工程建设有可能引发切方边坡滑坡、崩塌、填方边坡滑坡等地质灾害,可能性中等至大。

3、地质灾害防治 切实加强地质灾害防治,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保障建设工程顺利进行,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①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区域内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②相关部门在审批项目时,要把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作为审批的一项重要内容。工程建设应当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组成部分。建设项目规划设计中,尽量根据地形调整场坪标高,降低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及危险性。③建设工程主管部门应与国土资源部门加强对开展过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相关建设项目进行检查,确保评估工作中提出的防灾工程措施在建设过程中得到落实。④施工前做好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查明岩土体性状、地下水埋藏深度以及隐伏岩溶发育分布情况等,对不利因素采取有效工程措施进行处理。⑤严禁埋压、圈占消火栓或者占用防火间距、堵塞消防通道。

第十章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第四十九条 大气环境控制 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规划将园区全部划为二类环境质量功能分区,规划执行二级标准。第五十条 水环境综合保护

园区所有污水均截流至规划的污水处理厂,使废水排放达到《制药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于2008年8月1日执行)

中的标准,并按照此标准执行,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100%。第五十一条 声环境控制规划 根据《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规划将园区分为三个噪声控制区:行政管理、科研孵化及服务配套等区域为二类噪声控制区,噪声控制标准为:昼间60分贝,夜间50分贝;工业区为三类噪声控制区,噪声控制标准为:昼间65分贝,夜间55分贝; 210国道两侧区域为四类噪声控制区,噪声控制标准为:昼间70分贝,夜间55分贝。第五十二条 固体废弃物处置规划

园区规划3处垃圾转运站用地。园区生产产生的工业废渣,应采用生态学原理,提高废渣综合回收利用,禁止随意堆放和外泄,对不能回收和利用的工业废渣应先在园区进行集中收集,再选择专用的垃圾处理场集中处理。一般固体废弃物实行控制区统一管理,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0%,危险废弃物安全处理率达到100%,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100%。

第五十三条 林地保护规划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禁止占用规划划定的林地保护范围,应采取有效的园区绿化建设措施,提高园区绿化水平,将园区建设成为绿色、环保、健康、高标准、高品质、高效益的优质工业园区。

第五十四条 园区主要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限值 第五十五条 预防、减轻园区不良环境影响的管理措施

1、凡园区内新建、扩建、改建、引进等项目,必须执行国家对建设项目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必须选用无污染或少污染的工艺、技术、设备;必须执行污染治理及综合利用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规定。

污染治理项目与主体工程没有同时竣工的,环境保护设施未经环境保护部门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不得强行投入生产或使用。

2、从事园区医药工程设计的单位,在设计中要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技术,从工艺技术上消除或减少污染源;对工艺上不能解决的污染要采取先进的防治措施,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

3、园区行政管理部门在安排和审查新建、扩建、改建、引进等项目计划时,对与主体工程有关的污染治理和综合利用工程所需资金、设备、材料、必须同时列入计划,切实予以保证。在施工过程中,不得以任何借口,挤掉污染治理和综合利用工程的资金、设备、材料和施工力量。

第五十六条 预防、减轻园区不良环境影响的治理措施

1、造成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企业,必须有治理规划,并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

2、各企业要加强管理,开展技术研究,搞好综合利用,最大限度地回收各种资源,提高原料、燃料利用率。

3、企业在原有生产基础上进行扩建、改建项目时,原有污染问题应一并解决。

4、企业必须按规定提取一定比例的更新改造资金用于治理污染。

5、对造成环境严重污染的企业或产品要限期治理。未经治理或治理后未达到国家或地方有关标准时,不得扩大生产能力。

6、各企业所排放的废气、烟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治理,使其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标准。

7、各企业所排放的废水要做到清、污分流,分别处理,提高复用率;对含有毒有害物质的废水必须治理并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严禁采用渗井、渗坑等办法排放,确保园区内水体不受污染。

8、各企业要加强废渣的治理,严格执行国家或地方的有关规定,禁止任意排放和丢弃。

9、所有噪声大、振动大的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要采用消声、隔声、防振装置,达到国家和地方规定的环境噪声标准。

10、一切产生粉尘的生产岗位,要提高设备的密闭性和采用除尘、吸尘装置,使环境大气中的粉尘含量符合环境质量标准。

11、在生产中使用放射性物质以及汞、砷、铅、镉、铬、氰化物等有毒物质的企业,要按照有关规定严加防护、管理和控制,防止污染环境。

12、在治理污染物的过程中,不论是排出厂外,还是转让其他单位加工或使用,应经当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批准,防止发生二次污染。第五十七条 预防、减轻园区不良环境影响的生产管理措施

1、各企业必须根据国家颁发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制定各生产车间排放污染物的控制指标,列入技术操作规程,作为经济责任制的考核依据。

2、企业应切实管好、用好污染治理设施及环境保护装置,保证正常运行;发生故障时,要采取相应措施(包括停止生产),防止发生污染事故。

3、各企业的环境保护装置是固定资产的组成部分,要按固定资产管理办法进行管理,不经当地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和环境保护部门批准,任何人不得决定停用、拆迁、报废,财务部门不得销账处理。

4、各企业要搞好环境监测,逐步建立和完善重大环境污染事故隐患评价制度,加强对环境污染事故隐患的管理,防止事故隐患的爆发。

5、有重大环境污染事故隐患的企业,对主要污染物的性质,污染事故隐患的类型及可能爆发的因素,应制定污染事故的防范、应急措施、建立紧急救援组织。

第五十八条 预防、减轻园区不良环境影响的机制保障措施

1、园区行政管理部门应设置环境保护专职机构并配备相应的专职人员;园区内大中型企业应根据本企业的环境保护工作任务设置相应的环境保护的管理机构及监测站;小型企业应设置相应的环境保护专职人员。

2、园区环境保护机构的职责是:

(1)认真贯彻国家的环境保护方针、政策、法令,执行地方政府、上级主管机关的有关法规、条例等。监督园区内企业对环境保护法规的执行情况,并负责组织制订园区环境保护管理实施细则。(2)负责组织编制园区环境保护中长期规划和计划,并协助主管领导组织、实施。

(3)配合科技部门制定园区环境保护的中长期科研规划和计划,组织鉴定和推广环境保护科技成果。

(4)监督检查有关部门对污染治理、环境保护规定的执行情况,参加园区内新建、扩建、改建项目计划任务书(方案)、可行性研究、扩初设计审查以及引进项目或装置中有关环境保护技术方案的确定和竣工项目的验收工作。

(5)组织环境保护技术情报、科研信息的交流,在园区内推广先进治理技术和管理经验。

(6)领导园区内的环境监测业务工作,建立环境保护技术档案。第十一章 规划实施 第五十九条 建立健全城乡规划科学决策和监督管理机制,完善城乡规划管理制度、体制和机制,引导园区建设健康发展。第六十条 审批后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向社会公布,接受人大、政协、公众和上级部门的监督;加大执法力度,对违反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建设的,应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查处。第六十一条 严格执行城市规划法,严格实行“一书两证”制度。理顺管理体制,严格建设和管理程序,坚决查处违法占地和违法建设行为。严格控制本规划划定的城市公共绿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侵占。对擅自违反规划进行建设的,必须承担相应的行政或法律责任。第六十二条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融资平台建设。按照市场化运作模式,以土地使用权、基础设施项目所有权和经营权出让为条件,实施特许经营,采用BT、BOT、BO、独资、合作等形式,大力引进各类资本投入;充分激活民营资本,多方直接融资投入;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投入,推进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改革投融资体制,采取政府投资引导、市场化运作、银政企合作等融资模式,搭建投融资平台,拓展投融资渠道,加大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第六十三条 建立利益平衡和共享机制,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实现共同开发、园区共建,建立合理的利益平衡和共享机制,合理划分税收分享比例,营造良好的产业建设和投资环境。第十二章 附则 第六十四条 本规划的强制性内容以黑体标识。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是对城市规划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供规划设计条件,审查建设项目,不得违背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违反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进行建设的,应当按照严重影响城市规划的行为,依法进行查处。

第十三章 术语解释

1、高层建筑: 公共建筑总高度超过24米低于100米的建筑。

2、高层工业建筑:高度超过24m的两层及两层以上的厂房、库房。

2、建筑密度: 一定地块内的所有建筑物的基底面积占用地面积的比例(用百分比表示)。计算公式:建筑密度=建筑基底面积/地块面积

3、容积率(FAR): 一定地块内所有建筑物的总建筑面积与地块面积的比值。现行的容积率是指建筑物地上建筑面积与该项目规划使用土地面积之比。地下建筑作为设备、车库时面积不计入容积率。计算公式:FAR=建筑总建筑面积/地块面积

4、绿地率: 规划用地中绿化用地面积与该建设项目规划使用土地面积之比。计算公式:建地率=绿化用地面积/地块面积

5、建筑间距: 两幢建筑物或构筑物外墙之间的水平距离。

6、地块界线: 某个地块建设项目实际的建设用地范围,其围合形成的封闭地域。

7、建筑后退道路红线: 建筑沿道路部分(整体或局部)的建筑外边界后退道路红线的水平距离。

8、建筑红线: 指规划建筑的外框线及尺寸,以及规划建筑外框线与相临城市道路、相临建筑间距的控制标注。

9、投资强度:项目用地范围内单位面积固定资产投资额。计算公式:投资强度=项目固定资产总投资÷项目总用地面积。其中:项目固定资产总投资包括厂房、设备和地价款。

10、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所占比重:当无法单独计算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占用土地时,可以采用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建筑面积占总建筑面积的比重计算得出的分摊土地面积代替。

附表1 修文县扎佐镇医药工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 用 地 汇 总 表 序

号 类 别 名 称 现 状 规 划

面积(万㎡)占总用地比例(%)面积(万㎡)1 总用地 468.10 100 468.10 100 2 城市建设用地 118.49 27.4 348.82 74.5 3 水域及其它用地 339.61 72.6 119.28 25.5 其

中 水域 0.64 0.1 1.2 0.3 耕地 192.68 39.0 园地

林地 135.21 31.0 118.08 25.2 牧草地

(%)占总用地比例 村镇建设用地 11.08 2.4 弃置地 露天矿用地

附表2 修文县扎佐镇医药工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 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

序 号 用地

代号 类别名称 面积(万m²)占城市建设用地(%)

现 状 规 划 现 状 规 划 1 R 居住用地 7.34 12.51 6.2 3.6 2 公共设施用地 33.77 64.03 28.5 18.4 其 中 行政办公用地 12.45 3.6 商业金融业用地 0.29 9.83 0.2 2.8 文化娱乐用地 0.33 0.1 体育用地

医疗卫生用地

教育科研设计用地 33.48 41.42 28.3 11.9 3 M 工业用地 55.71 217.89 47.0 62.5 4 W 仓储用地 5.83 1.7 5 T 对外交通用地 S 道路广场用地 19.77 39.04 16.7 11.2 7 U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1.90 1.69 1.6 0.5 8 G 绿地 7.83 2.2 其中:公共绿地 7.83 2.2 9 D 特殊用地

合 计 118.49 348.82 100 100

附表3 扎佐医药工业园工业用地投资强度控制指标下限 单位:万元/公顷

(参照国土资源部《关于发布和实施<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24号〗)

行业代码地区分类 一类 二类 三类 四类 五类 六类 七类 市县等别 第一、二、三、四等 第五、六等 第七、八等 第九、十等 第十一、十二等 第十三、十四等 第十五等 13农副食品加工业 ≥1935 ≥1555 ≥1125 ≥780 ≥660 ≥590 ≥440

14食品制造业 ≥1935 ≥1555 ≥1125 ≥780 ≥660 ≥590 ≥440 15饮料制造业 ≥1935 ≥1555 ≥1125 ≥780 ≥660 ≥590 ≥440 16烟草加工业 ≥1935 ≥1555 ≥1125 ≥780 ≥660 ≥590 ≥440 17纺织业 ≥1935 ≥1555 ≥1125 ≥780 ≥660 ≥590 ≥440 18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1935 ≥1555 ≥1125 ≥780 ≥660 ≥590 ≥440 19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 ≥1935 ≥1555 ≥1125 ≥780 ≥660 ≥590 ≥440 20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 ≥1555 ≥1245 ≥900 ≥625 ≥520 ≥470 ≥440

21家具制造业 ≥1815 ≥1450 ≥1055 ≥725 ≥605 ≥555 ≥440 22造纸及纸制品业 ≥1935 ≥1555 ≥1125 ≥780 ≥660 ≥590 ≥440 23印刷业、记录媒介的复制 ≥2590 ≥2070 ≥1505 ≥1035 ≥865 ≥780 ≥440 24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1935 ≥1555 ≥1125 ≥780 ≥660 ≥590 ≥440 25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 ≥2590 ≥2070 ≥1505 ≥1035 ≥865 ≥780 ≥440 26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2590 ≥2070 ≥1505 ≥1035 ≥865 ≥780 ≥440 27医药制造业 ≥3885 ≥3105 ≥2260 ≥1555 ≥1295 ≥1175 ≥440 28化学纤维制造业 ≥3885 ≥3105 ≥2260 ≥1555 ≥1295 ≥1175 ≥440

29橡胶制品业 ≥2590 ≥2070 ≥1505 ≥1035 ≥865 ≥780 ≥440 30塑料制品业 ≥2070 ≥1660 ≥1210 ≥830 ≥690 ≥625 ≥440 3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1555 ≥1245 ≥900 ≥625 ≥520 ≥470 ≥440 32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3105 ≥2485 ≥1815 ≥1245 ≥1035 ≥935 ≥440 33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3105 ≥2485 ≥1815 ≥1245 ≥1035 ≥935 ≥440

34金属制品业 ≥2590 ≥2070 ≥1505 ≥1035 ≥865 ≥780 ≥440 35通用设备制造业 ≥3105 ≥2485 ≥1815 ≥1245 ≥1035 ≥935 ≥440 36专用设备制造业 ≥3105 ≥2485 ≥1815 ≥1245 ≥1035 ≥935 ≥440 37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3885 ≥3105 ≥2260 ≥1555 ≥1295 ≥1175 ≥440 39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3105 ≥2485 ≥1815 ≥1245 ≥1035 ≥935 ≥440 40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4400 ≥3520 ≥2575 ≥1760 ≥1470 ≥1330 ≥440 41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3105 ≥2485 ≥1815 ≥1245 ≥1035 ≥935 ≥440 42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1555 ≥1245 ≥900 ≥625 ≥520 ≥470 ≥440 43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 ≥1555 ≥1245 ≥900 ≥625 ≥520 ≥470 ≥440

注:根据《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国土资发〔2008〕24号文中对“城市等别划分”的划定,修文县在市县等级分级中,属于第十三等地区。

附表4 扎佐医药工业园工业用地容积率控制指标下限

(参照国土资源部《关于发布和实施<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24号〗)行业分类代码 行业分类名称 容积率 13 农副食品加工业 ≥1.0 14 食品制造业 ≥1.0 15 饮料制造业 ≥1.0 16 烟草加工业 ≥1.0 17 纺织业 ≥0.8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1.0 19 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 ≥1.0 20 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 ≥0.8 21 家具制造业 ≥0.8 22 造纸及纸制品业 ≥0.8 23 印刷业、记录媒介的复制 ≥0.8 24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1.0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 ≥0.5 26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0.6 27 医药制造业 ≥0.7 28 化学纤维制造业 ≥0.8 29 橡胶制品业 ≥0.8 30 塑料制品业 ≥1.0 31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0.7 32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0.6 33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0.6 34 金属制品业 ≥0.7 35 通用设备制造业 ≥0.7 36 专用设备制造业 ≥0.7 37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0.7 39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0.7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1.0 41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1.0 42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1.0 43 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 ≥0.7

注:考虑提高土地的利用价值,以及园区用地供应相对紧张的现状实际,医药产业容积率的下限一般不得低于0.8。

第四篇:控制性详细规划文献综述

毕业设计(论文)献

文综

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文献综述

控规的发展与挑战

城乡规划法的施行使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控规)的作用和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控规作为一项突击性任务摆在规划管理部门面前。但是由于控规本身所承担的重要作用,如果一哄而上追求数量势必造成其严肃性下降,留下诸多遗憾。20多年的发展,控规逐步走向成熟,较好地适应了市场经济体制下城市规划管理的需要,面对城市的快速发展,实现了规划编制的速成和规划管理的最简化操作,缩短了决策、规划、土地批租和项目建设的周期,提高了城市建设和房地产开发的效率。控规内容体系

基于更大的空间层次——规划管理单元来确定控规强制性内容,对于单个地块的—般内容指标应确定为指导性内容。属于强制性内容的是:管理单元层面的总容量,非经营性公共设施与开敞空间的用地规模、数量和位置,经营性公共设施的用地规模、数量,贯穿于控规各空间层次的六线规划内容,单个地块的非兼容性用地性质、超出上限与下限的容积率、道路交通的组织控制等。其他则宜作为指导性内容就本质而言,强制性内容的刚性与指导性内容的弹性都只具有相对性,实质的区别在于对应程序的设置和安排,其刚性与弹性应根据特定的发展条件、因地制宜地确定,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变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目前,控规编制基本上是以土地使用与建筑规划管理通则为基础,结合各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图的控制方法,实现规划原则的普遍性与具体、局部建设差异性的统一为目的,事实上这也是各地控规编制中的共同做法。在城市新区建设的控规编制中引入片区平衡方法,以具体的特定地区为一个片区,通过分析论证,在某一区域内划分出若干不同类型的片区,依据市、区总体规划,结合相关专项规划,对照相关标准,确定规划片区的人口规模、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和人均建设用地指标。重点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绿地与公共安全三大类设施进行深化完善补充。控规实施中遇到的问题

控规作为我国城市规划管理中的中观层面,是我国城市规划体系建立以来最重要的贡献之一,是政府控制和引导城市土地开发最直接的工具,为推进我国城市管理的规范化起到了一定作用。它来源于美国的区划英国的发展规划和香港的法定图则,又结合国情有了很大发展国内比较成熟的是深圳、广州等城市建设前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文献综述

沿地区,总结了很多宝贵经验,《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对控规的内容也有明确要求 但从目前实施情况看,至少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 技术合理性及空间美观性

设计单位在总结摸索出管理部门的“口味”以后 把精力放在编制符合要求的指标上。至于编出的规划能不能实施,是不是符合土地产权单位的意愿则不在考虑范围之内。众所周知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如果没有对现状情况的深入了解,科学细致的分析、比较,就不会编制出切实可行的规划。因此,国外有些编制机构会派人员入驻在拟规划地块内住上几个月甚至几年,切身感受地块与自然的关系,倾听住户的建议,分析地块与所处城市的关系,这样编出的规划不可能是拍脑袋的结果。目前我国正处在快速发展时期,不可能要求设计周期这么长,城乡规划法的施行又进一步促使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更加紧迫.这就对规划编制单位和管理单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2 刚性与弹性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矛盾

控规的指标体系就其属性来说分为两部分,一是刚性指标,如土地使用性质、容积率、建筑高度、建筑密度 停车泊位 配套公共设施要求等.是必须执行的指标;二是弹性指标,属于指导性而非强制执行的指标,如建筑的体量、色彩风格等。从理论上来讲,控规 经审批通过,即具有法律效力,应经过相应的程序才能进行修改。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却经常面对这样的现实:在编制规划时,设计单位和管理部门是感性的,十艮不得把全世界的先进理念和优秀建筑都融入到规划方案中,但是真正在实施过程中又不得不经常面对产权单位之间的利益纠纷、土地所有者的投资能力与管理单位期望值之间的巨大差异公共设施放置在已出让土地上的尴尬等等现实。对此,管理部门的理由是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必须服从城市规划作出的决定”,建设单位的理论是“为什么我的地盘我做不了主?” 加之物权法的实施使土地权益得到更大保护,造成感性的规划经常遇到挑战使规划管理部门面对这些现实时不得不进行理性的思考。因此,每当政府领导或者规划管理人员调整时自我否定规划的现象尤为频繁而每一次修改规划理由都是充足的,都是更加符合现实的。

2.3控规实施的困难重重

这一点从我们目前的规划成果上就可以反映出来。很少有设计单位把控规方案放置在经过土管部门认可或提供的土地权属图纸上,一般的控规成果外观都很漂亮 由诸多彩图组成,加上适当的城市设计控规成果给人的印象是严肃、直观、实用。但是如果把规划方案放在一张清晰的土地权属图纸上后,会发现有很多建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文献综述

筑是横跨几处地块的,绿地放在了某个单位的院子里,幼儿园放在了现状楼顶上,路网的设计合理但无法实施等等问题这些问题在旧城改造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尤为突出。

2.4城市建设的不确定性、不可预见性

尤其是对于众多二、三线城市来说城市建设根本是很难预期的城市建设的速度取决于招商引资的力度。前些年是引工业项目,现在很多城市房地产开发项目也要靠引资,因为目前的考核体制是招商引资额要纳入考核指标。可想而知,当政府好不容易引进一个项目后,希望马上开工的心情是多么迫切,这时候必然要以投资商的需求为主,而投资商的心态更是千姿百态,往往对事先政府编制的规划并不认可 因为政府角度的规划和投资角度的规划出发点往往是不一致的。如何求得两者利益的兼顾,取得双赢结果?这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一个事关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值得规划部门好好研究。

3对新形势下编制控规的思考

3.1加强对现状的研究

对现状的研究深度决定一个规划方案的科学程度。在目前这个控规热的形势下,设计单位的设计任务应接不暇,很可能是在完全不了解现状的基础上在设计室里由几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拍拍脑袋就出来成果 这就要求管理部门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把控规编制当成政治任务来对待,不要搞成运动。要加强对设计成果的审查,看设计单位是否对规划地块做了全面的调查研究。控规中涉及的重要指标如用地性质、容积率是如何得出的,公共配套设施是如何配置的道路网是如何连接的规划方案是否体现了公平公正对土地权属单位的利益是否进行了考虑,是否考虑了可实施性是否考虑了城市整体景观的构成等等问题,这些都需要对现状有准确的把握才有可能找到答案。

3.2树立紧凑城市的观念

在2006年广州城市规划年会上,仇保兴副部长明确提出了“集约性、多样化”城市的理念,这是符合我国现实的。我们必须分析城市发展规律,规避城市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早应对并借助规划的力量付诸实施。必须研究未来城市的社会行为和居住模式,合理控制各项用地占地规模,引导城市土地的集约化利用,引导居民的生活方式和居住形态向着集约化 多样性的方向发展。通过对淄博市这种组群式城市的研究发现 建设紧凑城市可以在城市外围拉开空间。为城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文献综述

市留出更多的生态区(也称生态缝隙)。高密度住区与大量生态空间互相穿插,既可发挥住区的规模效益(比如公共交通的布局、教育卫生设施的合理利用等),又可以为居民创造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机会,不一定非要追求由大量人造景观构成的由中心绿地与组团绿地组成的标准生活区模式。

3.3增强规划的弹性

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规划师即使再高明也无法预测未来的发展。因此增强规划的弹性在现今形势下显得尤为重要。除了增强用地性质的兼容性以外,还要研究不同地块对控规内容的不同需求,不一样的地块对控规的深度 内容要求是不一样的,这需要设计单位,管理部门做大量的工作。有些地块宜粗不宜细 但是有些地块可能 就要加强其刚性要求 比如旧城改造地块就要有严格的土地强度控制。但是对于新区开发地块尤其是开发单位不明确的地块,就需要增强其弹性做一个类似于策划规划的控规可能更实用一些。

3.4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

前文提及的土地权属等问题在规划中必须认真严肃对待.同时对于规划中涉及到的路网、公共服务设施等在规划中必须考虑其可实施性,路网要尽量结合现状,现状中看似不合理的路网但实际使用起来可能更加人性化。公共服务设施尽量不要安排在已经出让的土地上或者已经有明确产权单位的土地上(比如正在生产的工厂等)而应选择政府已收储的土地或者尚未收储的集体土地上 急需配置的公共设施不要选在需拆迂建筑物的位置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设计单位和管理部门多次对接 协商才能找出符合实际的办法。

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严肃刚性的,但是作为规划编制者和规划管理者应该是灵活的,只有灵活面对新形势下的新情况新问题,找出合适的解决方法,才能使规划真正发挥作用。本文结合管理工作中的一些体会,试图找出些更切合实际的办法以避免新一轮控规热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1] 汤海孺.面向操作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评价研究[C].浙江省城市规划学会.2010城乡规划优秀论文集.2011:16-22.

[2] 唐历敏.走向有效的规划控制和引导之路[J].城市规划,2006,(1):28-33. [3] 廖桂贤.遇见好城市[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4] 汪坚强.迈向有效的整体性控制——转型期控制性详细规划制度改革探索[J] .城市规划,2009,(10):60-68.

[5] 刘慧军等著.控规“控制单元”视角下得规划设计条件编制探讨[J].《规划师》杂志社,2012,28(11):71-74.

[6] 任致远.略论城市文化发展与城市规划[J].《上海城市规划》编辑部,2012(3):1-6. [7] 周岚,何流.中国城市规划体系的挑战和改革——探索国家规划体系下的地方特色之路[J] .城市规划,2005,(2):9-14.

[8] 罗宾·汤普森.管理中国城市的增长[R] .北京城市规划国际研讨会,2004-10. [9] 熊国平.我国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立法研究[J] .城市规划,2002,(3):27-31. [10] 阳建强.城市规划控制体系研究初探[J] .城市规划,1993,(4):5-11.

[11] 颜丽杰.《城乡规划法》之后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从科学技术与公共政策的分化谈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困惑与出路[J] .城市规划,2008,(11):46-50.

[12]卡莫纳等编著.公共场所—城市空间.冯江等译.[M]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13] Timothy Carter.Developing conservation subdivisions: Ecological constraints, regulatory barriers,and market incentives[J].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2009,(92):117—124. [14] Jerzy Solon.Spatial context of urbanization: Landscape pattern and changes between 1950 and 1990 in the Warsaw metropolitan area, Poland[J].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2009 ,(93): 250–261.

[15] M.Matthew McConnachie, Charlie M.Shackleton.Public green space inequality in small towns in South Africa[J].Habitat International, 2010 ,(34):244–248.

第五篇: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目录(模版)

目录

一.前言................错误!未定义书签。

1.1规划背景.....................错误!未定义书签。1.2规划过程.....................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现状概况与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2.1现状概况.....................错误!未定义书签。2.2发展优势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2.3存在的主要问题................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规划依据...............错误!未定义书签。

3.1主要法律、法规及技术依据.................错误!未定义书签。3.2基础资料及部门意见...............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规划原则与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

4.1规划指导思想....................错误!未定义书签。4.2规划原则.....................错误!未定义书签。4.3规划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4.4开发建设策略....................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规划区功能与规模.............错误!未定义书签。

5.1功能定位.....................错误!未定义书签。5.2规划区规模........................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用地布局...............错误!未定义书签。

6.1功能结构.....................错误!未定义书签。6.2用地布局.....................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土地使用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7.1用地划分.....................错误!未定义书签。7.2规划控制指标....................错误!未定义书签。

八.居住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九.道路交通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9.1 道路规划结构...................错误!未定义书签。9.2 道路红线宽度...................错误!未定义书签。9.3 静态交通系统...................错误!未定义书签。9.4交通管理.....................错误!未定义书签。9.5步行系统.....................错误!未定义书签。9.6 广场系统....................错误!未定义书签。9.7 公共交通系统...................错误!未定义书签。9.8 道路相关技术指标..................错误!未定义书签。

十.管线工程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10.1给水工程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10.2排水工程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10.3电力工程...................错误!未定义书签。10.4电信工程...................错误!未定义书签。10.5燃气工程...................错误!未定义书签。

十一.城市设计导引.................错误!未定义书签。十二.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宜宾市菜坝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12.1 一般原则.........................错误!未定义书签。12.2 绿化环境.........................错误!未定义书签。12.3 大气环境治理.................错误!未定义书签。12.4 控制噪声污染.................错误!未定义书签。12.5 地表水环境.....................错误!未定义书签。12.6 城市垃圾处理.................错误!未定义书签。

十三.经济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十四.防灾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14.1城市防洪...................错误!未定义书签。14.2城市防震...................错误!未定义书签。14.3地质灾害防治..................错误!未定义书签。14.4城市消防...................错误!未定义书签。14.4人防与地下空间利用.................错误!未定义书签。

十五.绿地系统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15.1规划布局...................错误!未定义书签。15.2公共绿地...................错误!未定义书签。15.3 防护绿地.........................错误!未定义书签。15.4绿地指标...................错误!未定义书签。

十六.规划实施..................错误!未定义书签。

16.1 实施原则.........................错误!未定义书签。16.2 分期建设.........................错误!未定义书签。16.3 实施调整.........................错误!未定义书签。16.4 实施建议.........................错误!未定义书签。

十七.城市用地分类和代号............错误!未定义书签。

下载城乡规划法》之后的控制性详细规划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城乡规划法》之后的控制性详细规划.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控制性详细规划学习报告

    控制性详细规划学习报告 控制性详细规划是衔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与修建性详细规划、规划设计与管理实施的中间环节,在我国的城市规划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它的提出是......

    《控制性详细规划》读书报告

    《控制性详细规划》读书报告 摘要:本书主要论述了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发展历史、编制原理、编制方法、管理程序等。 能够帮助城市规划相关人员对控制性详细规划有初步认知,通过对......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核心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核心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核心是定性、定量、定位和定界,因此,建立定性、定量的指标体系是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关键。目前进行的有关控制性详细规划研究与实践,都把......

    浅析控制性详细规划和目前存在问题

    浅析控制性详细规划和目前存在问题 摘要:对于控制性详细规划在新时期的认识和理解,以及控制性详细规划详细规划在我国目前所存在的问题。 关键字:控制性详细规划城乡规划法科学......

    浅议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局部调整

    浅议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局部调整 【摘要】控制性详细规划已成为我国城市规划实施管理的重要平台,在城市规划体系中具有核心地位,也是协调平衡各方利益的重要“公共政策”。控规......

    控制性详细规划必须包含哪些内容呢

    控制性详细规划必须包含哪些内容呢? 1、用地性质 2、用地地块划分 3、适建性、兼容性确定 4、各级道路红线位臵、控制点、标高 5、市政设施配套情况,定位 6、与图则配套......

    《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条例》

    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条例 2004年9月24日广东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和审批程序,保......

    北京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管理办法

    北京市区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管理办法(试行) 各有关单位: 为更好地执行北京市区中心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完善调整控规的程序,以及实行社会公众参与,经市政府批准,决定于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