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考试题有答案(范文)

时间:2019-05-14 18:06: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考试题有答案(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考试题有答案(范文)》。

第一篇: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考试题有答案(范文)

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考试题

单位:

姓名:

职务:

得分: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60分)

1.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关系﹝我们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问题,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

3.﹝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根本制度基础,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制度保障。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行动指南。

6.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是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起来。

7.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8.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涉及很多方面,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有一

个总揽全局、牵引各方的总抓手,这个总抓手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9.国家宪法日是每年的﹝12月4日﹞。

10.目前,在142个有成文宪法的国家中,规定相关国家公职人员必须宣誓拥护或效忠宪法的有﹝97﹞个。

11.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规定,﹝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

12.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是提高立法质量的根本途径。科学立法的核心在于﹝尊重和体现客观规律﹞,民主立法的核心在于﹝为了人民、依靠人民﹞。

1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努力形成﹝国家法律法规和党内法规制度﹞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保障的格局。

14.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15.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审理﹝跨行政区域重大行政和民商事﹞案件。

16.充分发挥审判特别是﹝庭审﹞的作用,是确保案件处理质量和司法公正的重要环节。

17.要把﹝公正、公平、公开﹞原则贯穿立法全过程,完善立法体制机制,坚持立改废释并举,增强法律法规的及时性、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

18.完善法律草案表决程序,对重要条款可以﹝单独表决﹞。1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

20.﹝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保障。

21.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22.严格实行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未经执法资格考试合格,不得授予执法资格,不得从事执法活动。

23.强化对行政权力制约的重点是﹝加强对政府内部权力﹞的制约。

25.政务公开要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

26.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规范司法行为,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27.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支持法院、检察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

28.﹝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将法官、检察官调离、辞退或者作出免职、降级等处分。

29.优化司法职权配置,要健全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各司其职,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执行权﹝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体制机制。

30.改革司法机关人财物管理体制,探索实行法院、检察院﹝司法行政事务管理权﹞和审判权、检察权相分离。

31.完善审级制度,一审重在﹝解决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二审重在解决事实法律争议、实现二审终审,再审重在解决依法纠错、维护裁判权威。

32.检察机关在履行职责中发现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职权或者不行使职权的行为,应该﹝督促其纠正﹞。

33.完善主审法官、合议庭、主任检察官、主办侦查员办案责任制,落实﹝谁办案谁负责﹞。

34.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确保侦查、审查起诉的案件事实证据经得起法律的检验。

35.明确各类司法人员工作职责、工作流程、工作标准,实行﹝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确保案件处理经得起法律和历史检验。

36.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保障公民陪审权利,扩大参审范围,完善﹝随机抽选﹞方式,提高人民陪审制度公信度。

37.加强法律文书释法说理,建立生效法律文书统一上网和﹝公开查询﹞制度。

38.加强人权司法保障,要强化诉讼过程中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知情权、陈述权、﹝辩护辩论权﹞、申请权、申诉权的制度保障。

39.对不服司法机关生效裁判、决定的申诉,逐步实行﹝由律师代理﹞制度。

40.对因违法违纪被开除公职的司法人员、吊销执业证书的律师和公证员,终身禁止﹝从事法律职业﹞,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41.对司法领域的腐败﹝零容忍﹞,坚决清除害群之马。42.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43.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要坚持把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模范守法﹞作为树立法治意识的关键。

44.把信访纳入﹝法治化﹞轨道,保障合理合法诉求依照法律规定和程序就能得到合理合法的结果。

45.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大力提高法治工作队伍思想政治素质、业务工作能力、职业道德水准,着力建设一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社会主义法治工作队伍,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强有力的组织和人才保障。

46.建设高素质法治专门队伍,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47.初任法官、检察官由高级人民法院、省级人民检察院统一招录,一律在﹝基层法院、检察院﹞任职。

48.各级党政机关和人民团体普遍设立﹝公职律师﹞,企业可设立公司律师,参与决策论证,提供法律意见,促进依法办事,防范法律风险。

49.﹝依法执政﹞是依法治国的关键。

50.政法委员会是党委领导政法工作的组织形式,必须﹝长期坚持﹞。

51.各级党委政法委员会要把工作着力点放在把握政治方向、协调各方职能、统筹政法工作、建设政法队伍、﹝督促依法履职﹞、创造公正司法环境上,带头依法办事,保障宪法法律正确统一实施。

52.﹝党章﹞是最根本的党内法规,全党必须一体严格遵行。53.﹝党员干部﹞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要自觉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

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

54.加强基层法治机构建设,强化基层法治队伍,建立﹝重心下移、力量下沉﹞的法治工作机制,改善基层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推进法治干部下基层活动。

55.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

56.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57.出席十八届四中全会的中央委员﹝199﹞人,候补中央委员﹝164﹞人。

58.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使检察机关对在执法办案中发现的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及时提出建议并督促其纠正。

59.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有利于促使办案人员增强﹝责任意识﹞,通过法庭审判的程序公正实现案件裁判的实体公正,有效防范冤假错案产生。

60.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

二、简答题(共40分、每题4分)

1.请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①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根本制度基础,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制度保障。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行动指南。

2.在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方面,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做出了哪些规定?

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健全行政机关依法出庭应诉、支持法院受理行政案件、尊重并执行法院生效裁判的制度;建立健全司法人员履行法定职责保护机制。

3.在优化司法职权配置方面,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提出了哪些要求?

推动实行审判权和执行权相分离的体制改革试点;统一刑罚执行体制;探索实行法院、检察院司法行政事务管理权和审判权、检察权相分离;变立案审查制为立案登记制。

4.在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司法方面,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提出了哪些要求?

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扩大参审范围;推进审判公开、检务公开、警务公开、狱务公开;建立生效法律文书统一上网和公开查询制度。

5.简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

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6.实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必须坚持的原则有哪些?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

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7.法治政府的要求和标准是什么?

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

8.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有哪些?

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

9.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重点要做好哪6个方面的工作?

完善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制度、优化司法职权配置、推进严格司法、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司法、加强人权司法保障、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6个方面。

10.请详细阐释依法治国总目标的具体含义。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第二篇: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

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

中共中央政治局9月30日召开会议,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总结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研究部署巩固扩大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会议决定,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

权威解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依法治国:一座新的里程碑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10月23日闭幕,全会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重大任务,作出了一系列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论断、新部署。

受访专家普遍认为,在依法治国方略提出17年之后,党的中央全会首次以依法治国为主题,无疑为未来中国建设法治国家描绘出新的路线图,掀开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崭新一页。

总目标与五大体系

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马怀德表示,全会提出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这是一个全新的表述,是对依法治国理论的完善和升华。

“如果说法律体系是一个静态的概念,主要是从法律制度建设的角度、从立法的层面谈,那么法治体系就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包括立法、执法、司法完整的系统性的体系,从法律体系到法治体系实现了从制度到制度实践的飞跃。”中央党校政法部教授封丽霞告诉记者。

国家行政学院法学教研部副主任杨小军说,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法治体系的提出是从全流程来抓实施,来保障法律的实施。

全会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马怀德特别注意到,全会强调要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他认为,这说明我们党充分意识到,依法治国从党自身做起。将党内法规体系视为法治建设的重要一环,作为五大体系之一,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尤其对保证依法执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为执政党在依法治国中的作用确立一个明确的坐标。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原副院长甄小英表示,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依法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安全稳定,实现总目标,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

甄小英表示,现代政党的执政方式一定是要依法执政,治国理政一定是要建立法治国家。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大成果。领导现代社会的政党,也必须不断实现自身的现代化,克服人治,实现法治。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全会强调,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

“党能不能够守法,坚持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之间关系能不能处理好,决定了依法治国的拓展空间和能达到的高度。”封丽霞说,全会坚定地表述,一方面要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同时也要改进党的领导。加强和改进不可偏废。

我国宪法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全会指出,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

马怀德说,应该明确的是,推进依法治国将加强党的领导,不是削弱党的领导。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在推进法治建设进程中,必须发挥带头作用,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依法执政,既要求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也要求党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

全会提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受访专家表示,“依宪治国”“依宪执政”是法治建设的重要推进,是依法治国更深入、更透彻的体现。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遵守宪法不仅是公民的义务,而且是执政党的执政理念,这是此次全会的一大亮点。

全会强调,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重要内容、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的重要内容。

“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甄小英表示,过去的政绩考核指标体系里没有法治建设成效这个指标,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有了政绩考核这个指挥棒助力,必将极大地加速依法治国的进程。

六大任务的实施亮点

全会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这就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封丽霞说,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是全会的亮点之一。这抓住了依宪治国的关键。

封丽霞告诉记者,如果宪法监督制度不完善,很大程度上会危害宪法的权威,保证依宪执政很大程度上会流于形式。

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全会指出,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马怀德说,全会提出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在党的文件中还是第一次,这一制度应该得到很好的贯彻执行。

封丽霞认为,这个制度不但有针对性也有可操作性,是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制度保障。她说,全会提出的建立健全司法人员履行法定职责保护机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以言压法,以权压法。

“现在社会各界都非常关注法院、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的问题,只有保证司法机关独立地开展工作,不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才能让群众在司法过程中感到公平正义。”马怀德说。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全会提出,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甄小英表示,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就是要全民守法,全会对全民守法的强调就是要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杜绝选择性守法。

“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创建内容的表述让我眼前一亮,这是以前没有提到过的。”封丽霞说,强化规则教育、法治教育从娃娃开始抓,从学校、家庭、单位,全方位推进,只有从源头抓起,才能把依法治国落到实处。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向国内外鲜明宣示,我们将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为总抓手,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加速前行。

第三篇: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

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最新解读

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法治中国的建设绘就了新的蓝图。这是中国法治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必将推动中国法治跨越到更高的水平和层次。从全会发布的公报来看,十八届四中全会对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着眼于“全面”二字。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涵盖了党、国家、社会生活以及军队建设的各个领域,实现了法治的“全覆盖”。

十八届四中全会对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和全面安排,至少体现出了四个方面的新意。

阐明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必要性和根本意义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于实现我们党确立的伟大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根本意义。总书记多次提到,“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唯有依靠法治,才能凝聚中国共识和力量,弘扬中国精神,共建法治之中国,复兴中华之文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于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根本意义。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证明,唯有依靠法治,才能突破利益固化之藩篱,攻克深层复杂之难题,确保改革有序进行,通过良法善政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全体人民最大福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于实现党自身建设的目标——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长期执政具有根本意义。唯有依靠法治,以法治作为执政之根本遵循,树立法治思维,掌握法治方式,才能夯实执政基础,巩固执政地位。

提出了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这一总目标包含了多重意思。首先是道路、制度、理论的融合性: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这三者的融合贯通对应着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道路、理论、制度”三个自信;其二是体系的完备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包括了两个方面五个部分的体系:一是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二是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这意味着国家法律体系与党内法规体系共同构成了法治体系,党内法规体系要与国家法律体系协调发展;三是推进的一体性: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这就意味着法治建设必须要实现各个领域的协调、结构层次的均衡;四是努力方向的现代性:实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目标还要落脚于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这表明依法治国要朝着现代法治的方向努力,进而通过法治化来实现国家治理的现代化。

强调指出了坚持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法治的一致性

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的一致关系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另一方面,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首先,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法治建设之所以取得如此的成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坚定不移推进法治建设的结果。邓小平说,要使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革而改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基本做到了这一点。而十八届四中全会正是体现了这一认识。其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由宪法所确定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贯彻实施宪法,就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其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依法执政。坚持依法执政是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关键,是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一致关系的集中体现。依法执政表现在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这是依法执政的核心内涵,党要领导立法、保证执法、严格守法,按照法治的要求处理好党与国家法的关系;二是要求党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这是依法执政的第二个层面。通过党内法规来治党管党,这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重要特色和经验。党自身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对于依法执政、依法治国而言具有基础性意义。

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

这些重大任务主要涵盖了六个方面的工作。第一,立法工作和宪法的实施与监督。突出强调了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以及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要求完善和健全宪法监督制度和宪法解释程序机制,加强宪法实施;完善党的立法决策程序,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依法赋予设区的市以地方立法权;等等。

第二,依法行政与法治政府建设。明确了法治政府的六点特征: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要求政府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推行权力清单制;健全行政重大决策的法定程序、合法性审查机制、责任追究制度;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全面推进政务公开;等等。

第三,公正司法与提高司法公信力。在三中全会决定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确保司法权独立行使和科学配置的制度机制,例如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司法人员履行法定职责保护机制;推动实行审判权和执行权相分离的体制改革试点,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探索设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还有司法责任制、司法公开、人民参与等改革举措。

第四,培育法治文化与建设法治社会。指出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提出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创建内容等具体措施。在法治社会建设层面,强调社会治理法治化,要求建设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司法救助体系、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等等。

第五,法治职业和人才队伍的保障。徒法不足以自行,法律始终还是要靠具体的人来加以实施。全会指出了法治专门队伍的建设方向: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明确了“四个忠于”的目标,并提出了一系列机制保障。

第六,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全会指出要健全党领导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筹协调。可以预料,很快会有具体的举措出台。同时,还提出了党委依法决策、党组织监督、党内法规建设、将法治建设纳入干部政绩考核体系等具体要求。而且,更有新意的是,将依法治军、构建中国特色军事法治体系和依法保障“一国两制” 和推进国家统一明确提了出来。

这些创新性制度机制和要求体现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法治规律和执政规律的深入认识和把握,体现了我们党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点难点的针对性部署和安排,需要我们深入领会和贯彻落实。

开启法治中国新征程

廖永安:从总体上看,四中全会公报就推进依法治国的内容体现了“新”、“实”、“全”三个特点。

首先,公报内容表述“新颖”。全会提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等富含法哲学思想的表述,让人感觉这不仅仅是一份极富思辨的会议公报,更是一幅全新展开的法治蓝图。

其次,全会所明确的依法治国内容“实在”。全会提出依法治国的几项重大任务,不仅是纲领性的,而且都明确提出具体措施。比如,全会提出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具体措施包括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健全司法救助体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大力提高法治工作队伍建设等,都把法治任务落在了实处。

最后,全会明确的依法治国六项重大任务内容“全面”。全会提出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包括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推进依法行政;保证公正司法;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等法治建设的各个方面,内容非常丰富,体现了党对实现依法治国目标的整体把握。

薛刚凌:十八届四中全会尤其强调法治建设的系统性,标志着我国的依法治国进入到全面推进的新阶段。过去的法治建设主要是各部分孤立地推进,把重视系统性提上日程是第一次。这样的推进具有一定必要性,因为无论是改革还是反腐,都需要法律的支持和保障,尤其是我们处在转型期,只有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从传统走向现代,从人治走向法治,从伦理走向理性,顺应时代需求,才能加速转型,缩短发展的瓶颈期。

杨伟东:公报全面深刻总结了我国法治建设的经验和规律,同时提出了我国法治未来的发展路径,是一个鼓舞人心的决定。任何形式的腐败从根本上说都是因为权力逾越了它的界限,背离了它的目的。法治是从根本上约束住权力的一剂良药,是防止腐败、反腐败的一种重要机制。约束住权力,腐败出现的几率就会降低,查处的腐败案件就会越来越少。

第四篇: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我们党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依法治国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党要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维护和运用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更好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使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实现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

法治中国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回首近代以来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展望中华民族充满希望的未来,我们得出一个坚定的结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基础、政治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两点决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法治中国建设必须立足于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立足于中国的和平发展,决定了法治中国建设必须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根本的政治经济制度来进行,并进而决定了我们不能简单照抄照搬西方国家的法治理念及法治模式。法治中国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毛泽东同志指出:“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根据。”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党领导全国人民,以巨大的政治勇气,锐意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不发达,各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不均衡,仍然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为此,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

发展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社会矛盾凸显、利益多元。因此,法治中国建设必须直面中国的现实,有效解决中国问题,“努力以法治凝聚改革共识”,即“以法治最大限度地凝聚改革的思想共识、价值共识、制度共识和行为共识,为深化改革奠定良好的法治基础、提供重要的法治保障”。具体言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中,法治建设的核心是服务于经济发展,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保驾护航。在社会体制改革中,法治建设的核心是构建和谐社会,即通过建立良好的法律运行机制、促进法律秩序的形成来构建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并进而为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条件,减少政治体制改革的风险。在文化体制改革中,法治建设的核心是培养法治文化,即培育法治思维、弘扬法治精神,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中,法治建设的核心是建设生态文明,即依据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总要求,加强和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有效利用能源资源、环境污染防治等方面的法治体系,以法治来保障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维护国家主权、实现国家统一上,坚持“一国两制”原则,更加强化大陆的内地法与港澳台法、国内法与国际法的协调发展,以法治来维护国家主权、实现国家统一、保护国家利益,从而保障中国的和平发展。

法治首先是一种社会实践,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尽管法治本身也包括文化、理念或思想体系。早在2008年,吴邦国同志就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基本形成,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基本做到有法可依,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了有力的法制保障”。2013年2月,习近平同志强调:“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不断开创依法治国新局面。”

中国的法治文明是世界法治文明的一部分,中国的法治分享了现代西方法治的某些原则、理念。同时,我们应当注意,法治中国建设实践不应受到“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的影响。在我们的法治实践中,应关注中国法治实践的成功做法、经验,尽管这些做法、经验可能并不符合西方法治国家的条条框框或法学教科书的概念、定义;在坚持法制统一的前提下,关注中国法治实践的多样性,充分发挥各地区、各层级尤其是基层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及时总结公正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完善那些经过实践证明确实有效并且受到人民群众真心拥护、符合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法治的做法,并及时以法治的制度形式巩固下来,使法治真正成为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改革和建设的有效实践。

法治中国的性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中国的立足点是中国国情,法治中国的本质是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的有效实践,这丝毫不削弱中国法治的世界意义。毛泽东同志指出,“中国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一方面,中国法治的发生和发展离不开近现代以来国际社会提供的基本条件,比如市场经济、民族国家、全球化等。体现在法治上,中国法治也必然以 “宪法和法律至上”、“依法治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以法治来促进经济发展、民族团结、国家统一”这些原则或理念作为法治建构的基础;另一方面,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和平发展、繁荣稳定,对于世界的和平发展、繁荣稳定具有重要积极意义。因此,在这个意义上说,法治中国本身就具有世界意义。对于一个处于转型期、发展中国家的社会主义中国来说,能够探索并建立其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法治,同时也是为全世界、全人类法治建设提供宝贵经验,为全人类精神文明和全世界法治文明增添宝贵财富

第五篇: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解读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精神解读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京西宾馆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出席人员:中央委员199人;候补中央委员164人;中纪委常委及部分十八大代表、专家学者。

一、总目标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二、五大体系

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校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三、六大任务

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四、读懂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的五十个要点

10月23日闭幕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昨日,该决定正式对外发布。在这份约1.7万字的文件中,许多新的概括、新的提法、新的名词,让人耳目一新。文件提出了了50个新要点,具体如下。

要点01部分国家工作人员就职向宪法宣誓

决定提出,将每年十二月四日定为国家宪法日。在全社会普遍开展宪法教育,弘扬宪法精神。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在正式场合通过仪式化的活动营造出一种庄严感,能起到很好的引导遵守宪法和维护宪法的作用。

要点02法律草案重要条款可以单独表决

决定提出,完善法律草案表决程序,对重要条款可以单独表决。据媒体报道,单独表决制度,是指在整部法规表决之前,先对分组审议过程中代表(委员)提出的“争议条款”进行表决,如果单独表决得以通过,仍然将其列入整部法规中予以表决;如果单独表决不能通过,则应加以修改甚至删除。这样可以避免“为了一条有争议的条款否了整个条例的诞生”。

要点03编纂民法典

决定提出,加强市场法律制度建设,编纂民法典,制定和完善发展规划、投资管理、土地管理、能源和矿产资源、农业、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法律法规,促进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公平交易、平等使用。

为何要编纂民法典?据《人民法院报》报道,我国虽然已经颁布了一系列基本民事法律,但多年来立法机关奉行的分阶段、分步骤、粗线条的立法方针,造成目前法律法规既多且乱、虽多却漏、多且重复的矛盾现状,再加上数量众多的司法解释,使得我国的民商事法律领域成为一个迷宫。制定一部科学的民法典,可以在立法、司法、执法、普法各个层面发挥单行法难以起到的积极作用。民法典是法治国家的大厦坚固的支柱。

要点04行政机关“法无授权不可为”

决定提出,行政机关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行政机关不得法外设定权力,没有法律法规依据不得作出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其义务的决定。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坚决消除权力设租寻租空间。这一提法,主要针对的是行政机关乱作为的现象。行政机关法无授权不可为,作为一个中央精神被提出来,还要看具体规定,也就是建立权力清单制度,划一个边界出来。

要点05重大决策“久拖不决”要追责

决定提出,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对决策严重失误或者依法应该及时作出决策但久拖不决造成重大损失、恶劣影响的,严格追究行政首长、负有责任的其他领导人员和相关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久拖不决”是第一次提出。这主要是针对决策过程中的不作为情况。决策机关应及时做决策却拖延不做,导致小事拖大,甚至引发群体性事件,或者严重的国家经济利益的损失。

要点06大幅减少市县两级政府执法队伍种类

决定提出,推进综合执法,大幅减少市县两级政府执法队伍种类,重点在食品药品安全、工商质检、公共卫生、安全生产、文化旅游、资源环境、农林水利、交通运输、城乡建设、海洋渔业等领域内推行综合执法。这一举措旨在破解行政执法领域多头执法、推诿扯皮等问题,提高执法效率。

要点07 收费罚没不得与部门利益挂钩

决定指出,严格执行罚缴分离和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严禁收费罚没收入同部门利益直接或者变相挂钩。这一提法主要是针对案款提留问题。一些政法机关为了案款提留,把权力和利益挂钩,导致权力的不正当行使。目前这种现象很严重,尤其是法院和公安机关,办案多,办案经费就多。

要点08 法院受案由“审查制”变“登记制”

决定提出,改革法院案件受理制度,变立案审查制为立案登记制,对人民法院依法应该受理的案件,做到有案必立、有诉必理,保障当事人诉权。这些年,我们司法工作中,老百姓不满的问题有几点,其中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百姓有案子立不上,比如征地、拆迁,下岗和就业、社会保障等问题。现在决定规定有案必立,法院审案时间又有明确的规定,法官不会久拖不审,老百姓的权利就能够得到及时的保护。

要点09 探索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

决定提出,检察机关在履行职责中发现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职权或者不行使职权的行为,应该督促其纠正。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公益诉讼针对的行为是损害“公共利益”,由于不会直接损害“私利”,在实践中很多公益事件因为没有人提起诉讼,而处于“不告不理”的尴尬境地。由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可行之路。这项改革主要解决公益诉讼主体不明的问题,针对明确的公益事件,检察机关若不提起诉讼就是失职。

要点10 坚决惩治司法掮客行为

决定提出,依法规范司法人员与当事人、律师、特殊关系人、中介组织的接触、交往行为。严禁司法人员私下接触当事人及律师、泄露或者为其打探案情、接受吃请或者收受其财物、为律师介绍代理和辩护业务等违法违纪行为,坚决惩治司法掮客行为,防止利益输送。司法掮客是一种权力寻租的表现。从长远来看,对于权力的应用、分配的机制要有改革,对于权力要有监督。

要点11 坚决破除各种潜规则

决定提出,坚决破除各种潜规则,绝不允许法外开恩,绝不允许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对司法领域的腐败零容忍,坚决清除害群之马。习近平在决定说明中表示:“我曾经引用过英国哲学家培根的一段话,他说:‘一次不公正的审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因为犯罪虽是无视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则毁坏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这其中的道理是深刻的。如果司法这道防线缺乏公信力,社会公正就会受到普遍质疑,社会和谐稳定就难以保障。”

要点12 探索省以下审计机关人财物统一管理

决定提出,探索省以下地方审计机关人财物统一管理。探索省以下地方审计机关人财物统一管理,此举主要是加强审计执法,凸显了审计在治国中的重要性。审计机关人财物统一管就是尽可能实现垂直领导,不受同级政府的过多干预。如果审计机关的人权、财权不能相对独立,受当地政府的影响就比较大。对于垂直管理之后,审计部门是否会权力过大的问题。刘剑文表示,审计部门也会受到其他部门的监督,例如纪检、人大等。审计实际是反腐败中一个很重要的职能。

要点13 领导干部“不讲法”要掉乌纱帽

决定提出,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重要内容,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重要内容,在相同条件下,优先提拔使用法治素养好、依法办事能力强的干部。对特权思想严重、法治观念淡薄的干部要批评教育,不改正的要调离领导岗位。

要点14 政法委必须长期坚持

决定提出,政法委员会是党委领导政法工作的组织形式,必须长期坚持。

各级党委政法委员会要把工作着力点放在把握政治方向、协调各方职能、统筹政法工作、建设政法队伍、督促依法履职、创造公正司法环境上,带头依法办事,保障宪法法律正确统一实施。

要点15制定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法

决定提出,制定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法,表彰有突出贡献的杰出人士。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全国涌现了许多先进典型,他们身上所体现出的强烈的典型性、先进性和鲜明的时代性,在社会上发挥了巨大的激励和导向作用。”

要点16 一切违宪行为都必须纠正

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一切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和纠正。

要点17 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

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

要点18 立法涉重大体制须报党中央决定

凡立法涉及重大体制和重大政策调整的,必须报党中央讨论决定。

要点19 探索第三方起草法律法规草案

完善立法项目征集和论证制度。健全立法机关主导、社会各方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和方式。探索委托第三方起草法律法规草案。

要点20 健全以公平为核心的产权保护制度

健全以公平为核心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加强对各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和自然人财产权的保护,清理有违公平的法律法规条款。

要点21 企业有权拒任何无法律依据的要求

国家保护企业以法人财产权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企业有权拒绝任何组织和个人无法律依据的要求。

要点22 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

加快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坚决遏制和预防腐败现象。

要点23 贿赂犯罪不单单以财物为对象

完善惩治贪污贿赂犯罪法律制度,把贿赂犯罪对象由财物扩大为财物和其他财产性利益。

要点24 大幅度提高环保违法成本

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强化生产者环境保护的法律责任,大幅度提高违法成本。

要点25 依法规范网络行为

加强互联网领域立法,完善网络信息服务、网络安全保护、网络社会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依法规范网络行为。

要点26 制定社区矫正法

加强社会组织立法,规范和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制定社区矫正法。

要点27 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

实现立法和改革决策相衔接,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立法主动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要点28 重大决策要进行合法性审查

建立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未经合法性审查或经审查不合法的,不得提交讨论。

要点29 积极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

积极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建立政府法制机构人员为主体、吸收专家和律师参加的法律顾问队伍,保证法律顾问在制定重大行政决策、推进依法行政中发挥积极作用。

要点30 理顺城管执法体制

理顺城管执法体制,加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构建设,提高执法和服务水平。

要点31 完善纠错问责机制

完善纠错问责机制,健全责令公开道歉、停职检查、引咎辞职、责令辞职、罢免等问责方式和程序。

要点32 领导干预司法酿冤案要追刑责

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任何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都不得让司法机关做违反法定职责、有碍司法公正的事情,任何司法机关都不得执行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违法干预司法活动的要求。对干预司法机关办案的,给予党纪政纪处分;造成冤假错案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要点33 藐视法庭权威或构成犯罪

完善惩戒妨碍司法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拒不执行生效裁判和决定、藐视法庭权威等违法犯罪行为的法律规定。

要点34 非因法定程序不得调离法官

建立健全司法人员履行法定职责保护机制。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将法官、检察官调离、辞退或者作出免职、降级等处分。

要点35 探索法院、检察院行政和业务相分离

改革司法机关人财物管理体制,探索实行法院、检察院司法行政事务管理权和审判权、检察权相分离。

要点36 最高法巡回法庭审理重大行政和民商事案件

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审理跨行政区域重大行政和民商事案件。探索设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办理跨地区案件。

要点37 司法机关内部人员不得干预办案

司法机关内部人员不得违反规定干预其他人员正在办理的案件,建立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过问案件的记录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要点38 实行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

明确各类司法人员工作职责、工作流程、工作标准,实行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确保案件处理经得起法律和历史检验。

要点39 生效法律文书统一上网

加强法律文书释法说理,建立生效法律文书统一上网和公开查询制度。

要点40 司法人员被开除终身不得从事法律职业

对因违法违纪被开除公职的司法人员、吊销执业证书的律师和公证员,终身禁止从事法律职业,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要点41 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

把宪法法律列入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内容,列为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社会主义学院必修课。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

要点42 保障合理合法诉求得到“好”结果

建立健全社会矛盾预警机制、利益表达机制、协商沟通机制、救济救助机制,畅通群众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法律渠道。把信访纳入法治化轨道,保障合理合法诉求依照法律规定和程序就能得到合理合法的结果。

要点43 重点治理危害食药品安全的问题

依法严厉打击暴力恐怖、涉黑犯罪、邪教和黄赌毒等违法犯罪活动,绝不允许其形成气候。依法强化危害食品药品安全、影响安全生产、损害生态环境、破坏网络安全等重点问题治理。

要点44 要选拔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人当领导

抓住立法、执法、司法机关各级领导班子建设这个关键,突出政治标准,把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的人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

要点45 建立法官、检察官等专业职务序列及工资制度

建立从符合条件的律师、法学专家中招录立法工作者、法官、检察官制度。建立法官、检察官、人民警察专业职务序列及工资制度。

要点46 初任法官、检察官一律在基层任职

建立法官、检察官逐级遴选制度。初任法官、检察官由高级人民法院、省级人民检察院统一招录,一律在基层法院、检察院任职。上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法官、检察官一般从下一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优秀法官、检察官中遴选。

要点47 各级领导干部要对法律有敬畏之心

各级领导干部要对法律怀有敬畏之心,牢记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带头遵守法律,带头依法办事,不得违法行使权力,更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

要点48 建立军事法律顾问制度

建立军事法律顾问制度,在各级领导机关设立军事法律顾问,完善重大决策和军事行动法律咨询保障制度。

要点49 反对外部势力干预港澳事务

坚持宪法的最高法律地位和最高法律效力,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防范和反对外部势力干预港澳事务,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要点50 运用法律手段捍卫一个中国原则

运用法律手段捍卫一个中国原则、反对“台独”。

五、人事变动

十八届四中全会按照党章规定,决定递补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马建堂、王作安、毛万春为中央委员会委员。

全会审议并通过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李东生、蒋洁敏、王永春、李春城、万庆良严重违纪问题审查报告,审议并通过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杨金山严重违纪问题审查报告,确认中央政治局之前作出的给予李东生、蒋洁敏、杨金山、王永春、李春城、万庆良开除党籍的处分。

下载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考试题有答案(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考试题有答案(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要点

    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要点 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解读:以“三角支架”托起依法治国新未来 法治是政治文明最坚实的基础,也是一个国家走向现代文明的标志。依照宪法和法律来治理国......

    结合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

    结合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浅谈我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理解 历朝历代法制是各政府不变的主题。古有“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今有周永康、薄熙来等大“老虎”的落网,可以看出......

    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14年10月20日在京召开。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首次以“依法治国”为主题的中共中央全会。全会......

    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

    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共分三大板块、七个部分,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学习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

    学习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争当时代先锋 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胜利召开。在日新月异的改革时代,本届四中全会将主题明确为“......

    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解读

    新联村2015年度农村党员干部主题教育 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解读 同志们: 按照演发„2015‟2号《关于开展大演乡2015年度农村党员干部主题教育的实施方案》的要求,今天......

    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考点

    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考点 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五个体系: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

    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心得

    学习心得 十八届四中全会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一系列的重大任务,对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作了全面部署,对立法、执法、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