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诗歌分类

时间:2019-05-14 18:55: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六年级诗歌分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六年级诗歌分类》。

第一篇:六年级诗歌分类

古诗词分类

描写送别的诗句:(描写朋友深厚友谊的诗句)李白《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高适《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描写春天的古诗 :

孟浩然《春晓》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贺知章《咏柳》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杜甫《春夜喜雨》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描写夏天的古诗;

杨万里《小池》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描写秋天的古诗

王维 《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孟浩然 《过故人庄》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杜甫 《山行》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白朴

《天净沙 秋》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

马致远

《天净沙 秋思》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描写冬天的古诗

杜甫<<绝句>>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柳宗元<<江雪>>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王安石<<梅花>>)墙角数支梅,临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描写山的诗句

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苏轼《题西林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李白《早发白帝城》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描写水的诗句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愁(李白)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李白)描写鸟的诗句

唐·孟浩然《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唐·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清.高鼎《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宋·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描写月的诗句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含有修辞手法的诗句

一、含比喻:

1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3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4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二、二 夸张:

1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

三、对偶:

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3、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4、窗寒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四、拟人:

1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随风潜如夜,润物细无声。

五、设问:

1、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六、反问:

1、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兰,能不忆江南?

3、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描写花的诗句

梅花 《咏梅》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桃花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菊花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过故人庄》

荷花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小池》

桂花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鸟鸣涧>> 王维 描写节日的诗句

描写中秋节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描写清明节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描写重阳节的诗句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描写春节 《元日》 【宋】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描写泰山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描写西湖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第二篇:诗歌分类(推荐)

古典诗歌的分类讲析

一、怀古诗

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

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

咏史怀古诗的鉴赏首先要弄清史实、典故,其次要体会意图、感情,再次要品味技巧手法。

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2.内容特点:

① 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

② 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

③ 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但由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④ 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二、咏物诗

1.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①以物象为题;②咏(题、赠、赞)+物象

2.内容特点: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或品质;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

3.分析角度:物与人的相同点(物我合一的结合点),赏析时要重点把握①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②寄托什么志。

三、写景诗

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

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

这类诗抒情上常常是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写法上常常是白描、衬托。

1.内容范围:一般写景诗和山水田园诗;

2.写法特点:借景抒情,融情入景;

3.分析重点:景物特征;

4.山水田园诗得住题:

①归隐田园,钟情山水;②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

③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四、战争诗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频仍,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1.形式标志:题目中朵出现“塞”、“征”、“军”等字眼;也有用乐府旧题的,如《凉州词》、《少年行》、《关山月》、《从军行》等;

2.基本主题: 建立功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山河沦丧的痛苦;久居边关的乡愁;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

3.分析重点:鉴赏边塞诗要结合作者的生平思想和诗歌创作的具体时间,体味诗人在诗中写的是什么,抒发的哪一类型的情感,要注意富有边塞特征的景物和富有战争特征的事件、心理。

五、行旅诗和闺怨诗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或托物传情(月、雁、笛、柳),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

鉴赏这类诗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确定情感类别;抓住意象,构建图景;抓住关键词语,体味艺术特点。

行旅诗:主要表现行旅之人旅途的艰辛、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闺怨诗:一是表现妇女对出征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鼓励丈夫建功立业的情怀;二是表达对出门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女子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三是表现宫中女子对自由被禁锢、遭人冷落的处境的怨恨,表达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六、送别诗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

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

2.基本主题: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3.感情色彩:

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

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分析各类诗歌的原则:

(一)、分清类别,按图索骥。解读诗歌形象,应该首先弄清诗歌的类别极其特点。古典诗歌分类,要从大处着眼,不宜繁琐碎屑。有人将诗歌分为十二乃至十八个类别,叠床架屋,那就没有实际意义了。笔者为方便起见,特将唐宋诗歌分为四个类别:即“咏物诗”“咏史诗”“即事即景抒怀诗”“哲理诗”。

1、咏物诗的特点是“别有兴寄”“醉翁之意不在酒”,所“咏”之物,是作者“兴寄”的“寄托物”,抓住“物”的特点,才遵路识真。如

罗隐

霸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点评:作者句句赋柳,句句喻人。在“飞絮无定”“柳丝绊人”的形象中寄托了作者诗人与所有“天涯沦落人”的遭际和对人生况味的深沉体验和感喟。

2、咏史诗的特点是“借古伤今,借古讽今”抒发的是盛衰无常,或者是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喟叹。解读形象时,我们要从所借“史实”“古迹”入手,入文入情。如

《过勤政楼》 杜牧

千秋佳节名空在,承露丝囊世已无。唯有紫苔偏称意,年年因雨上金铺。点评:作者借勤政楼已经是“紫苔”“称意”疯长乃至“上”了“金铺”的凄凉景象,抒发了作者盛衰今昔之感。曲笔回环,词浅意深。“紫苔”的形象和“感伤”的情感相契合为一体。浑然无迹。褒贬臧否,尽在其中。

3、状物抒怀诗的特点是或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或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或抒发思远怀人、厌恶战争的感情;或倾诉其漂泊无定天涯游子的绵绵乡愁;或高歌其征战四方建功立业壮志豪情等等。(因“边塞”诗歌“羁旅行役”“思妇闺怨”本质仍然是“抒怀”,故归为一类)唐宋诗歌里绝大多数是这类的诗歌。

如:

寒塘

赵嘏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点评:作者借助“大雁”的形象,表达了客子乡愁。“一雁”初看是写景,其实是写情,“雁归人未归”。“一雁”传达出“清冷孤独”之意。可以当作是读解“形象”的典范。

4、哲理诗。就是指作者借助“景”“物”“人”“事”“言”来阐发观点,传达哲理。哲理诗在唐代有,但宋代更为普遍。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理趣”是宋诗最突出的特点。如

《望海楼晚景五绝》(其二)

苏轼

横风吹雨入斜楼,壮观应须好句夸。雨过潮平江海碧,电光时掣紫金蛇。点评:这首诗写望海楼的晚景十分有气势。“横风”“吹雨”“斜”字大有“黑云压城”之势,转瞬间却是雨散云逝,海阔天空,令人目瞪口呆。这种“前松后紧”前扬后抑的事情,何止是自然界中才有呢?作者借“望海楼晚景”所见,阐述那种变化莫测的人生哲理。“望海楼晚景”形象对哲理的阐发起了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根据哲理诗歌的特点,我们完全可以容易地解读诗歌“形象”。

古典诗歌分类鉴赏强化训练(参考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咏物诗,然后回答问题。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诗中的石灰有何比喻或象征意义?抒发了诗人怎样的一种情怀?

(思考时应该想到诗人在咏石灰的同时,也在咏己,二者完全融为一体,不分彼此,然后才能做出这样正确的回答:诗人以石灰自喻,抒发了自己不畏艰险,勇于牺牲的高尚精神,表达了洁身自好,清白自守的高风亮节,展示了诗人的远大理想和坦荡的胸怀。)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夜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这首诗从整体看运用了什幺修辞手法来描绘春雨?并说说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拟人手法。把春雨写得富有知觉,富有灵性,给人们深刻的印象。)

2、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请具体指出哪里是真实描写,哪里是想象之词?(二、三联是实写,末联是虚写。)

3、这首诗赋予了春雨怎样的品格?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赋予了春雨无私地滋润万物,默默奉献、不求回报的美好品格,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美好品格的赞扬,并且抒发出乐民之乐,喜民之喜,与广大劳动者息息相关的思想感情。)

小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1、这首诗刻画“小松”怎样的形象。

(借以象征出身低微的士人 不甘埋没 的精神,同时也批评“时人”的 目光短浅。)

2、”刺”和”出”字对“小松”形象的塑造有什么作用?(第一句的”刺”字显示其蓬勃的生命力,第二句的”出”字写出其锐不可挡的发展势头。)

初食笋呈座中 李商隐

嫩箨香苞初出林,於陵论价重如金。皇都陆海应无数,忍剪凌云一片心。

诗人在初次吃笋时产生了哪些联想?抒发了自己怎样的感慨?

(在思考时既要想到笋与竹的关系,又要想到笋、竹与人的关系,当然还要想到笋的特点,它虽然只有“一寸心”,但是,当春天来临后,它将“梢云耸百寻”。然后就能做出正确的回答:诗人想到竹生于笋,长大而成林,从而又联想到人的成长历程,其规律又何其相似。又从笋的被吃联想到人才之被扼杀,抒发了自己‘欲构中天正急材’却落得‘辜负凌云万丈才’的愤慨之情。)

双双燕 史达祖

过春社了,度帘幕中间,去年尘冷。差池欲住,试入旧巢相并。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芳径,芹泥雨润。爱贴地争飞,竞夸轻俊。红楼归晚,看足柳昏花暝。应自栖香正稳。便忘了、天涯芳信。愁损翠黛双蛾,日日画阑独凭。

作者在描写燕子时采用了哪些手法?起到怎样的表达效果?请作较深入而简要的分析。

(首先要看出这是一首咏物诗,而且通篇进行了描写,可谓形神俱备,最后才能做出如下的正确回答:一是采用拟人的手法,二是抓住最富特征的细节来描写。显得非常自然,毫不斧凿,达到形神俱备,尽态极妍的最佳境界,且‘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附词意:春分刚过,双燕便穿过重幕,飞回到尘封冷落的旧巢。扑闪着翅膀打算住下,还挤进巢里试了试地位,可端详起华丽的房梁屋顶有点陌生,它俩又犯起疑心来,那细声软语呢喃个不休的亲亲密密模样,看着可着实可爱可怜。商量停当,双燕便轻快地拂过花梢,张开尾剪碎花影,去春雨滋润的花径叨衔巢泥,顺便还比试了一番谁的贴地飞行显得轻盈俊俏。玩累了,天也晚了,它俩穿花度柳,飞回香巢,睡得甜甜美美、稳稳实实。又一个双栖双宿的美好春天。

二、阅读下面的思乡怀人诗,然后回答问题。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是千古传颂的名句,诗中的残月对表现乡思之情起到何种作用?

回答前应做这样的考虑:诗中的残月和该联中其他五个景物的描写共同构成一幅画面,极富羁旅行役的色彩,并联系学过的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即可作出正确的回答:诗中的残月既衬托出诗人羁旅天涯的孤苦伶仃的形象,又和“鸡声”等景物的描写共同熔铸出浓烈的乡思之情。其次要抓住篇中的“雁”。秋去春来的候鸟鸿雁,和月亮一样,也是触动诗人们乡思的重要媒介,因而在乡思类诗词中出现的频率也非常高。

春 兴 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诗中的第三句写春风吹梦,第四句写梦逐春风,这里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作描述。

那和煦的春风仿佛正在为天涯漂泊者带来故乡春天的信息,圆了牵肠挂肚的乡思梦,飘飘荡荡,越大山,跨大河,回到了故乡。梦中的春风是那么的多情,又那么善解人意,似乎成了诗人回乡的引路者。这样,无形的梦境就变成了有形的现实,抽象的乡思就被形象化了,这里用的是化虚为实的表现手法。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诗人出塞路上逢入京使者,想给亲人捎封信,但却苦于没有纸和笔,只好请他带个平安口信。诗人真的连纸笔都没有吗?这样表达妙在哪里?

答前应作这样的思考:诗人说没有纸笔只是个漂亮的借口,因为他不知从何说起,倒不如不写更好些。然后即可作出以下正确的回答:诗人并非没有纸笔,这样写显得更为含蓄。从语言上看,诗人用的是“人人胸臆语”,朴素自然,不假雕饰,极平凡而极亲切感人;从风格上看,既表现对故乡亲人的眷恋,又表现出诗人豪迈的胸襟。

除夜有怀 崔涂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新。尾联在诗中的作用上什么?诗人把乡思之情放在除夕夜来写收到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题前须明确尾联往往有篇末点题的作用,再抓住“每逢佳节倍思亲”,自能得出正确答案:尾联起点题、点眼的作用,表达了岭夜除夕,诗人正在飘泊之中;明日新年,家家喜庆团圆,而自己又那堪如此飘泊,这就把因飘泊而引发出乡思之苦更推进了一层。

乡 思 李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这首绝句在构思上采用什么方法?并说说此法的妙处。

解题前应做如下思考:极远的天涯尚可望到,而故乡却望不到,可见故乡比天涯更遥远;诗人恨极故乡被碧山所阻隔,而碧山又被暮云所遮,可见望乡之难超过了极点。能这样理解即可,至于懂不懂得“以超极表至极”,倒在其次,做过这道题后也就会了。其答案:在构思上采用夸张的手法。运用此法可以使所要表达的乡思之情变得最为强烈,达到超越极限的地步。

三、阅读下面的送别诗,然后回答问题。

柳枝词 郑文宝

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从“载将离恨过江南”和李清照“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王实甫“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中,你看到诗人们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来写离别的愁怨?请作简要的分析。

答题前要懂得:把愁、怨、恨“物化”──化虚为实,用形象来加以表达的创作方法,这是一个关键,再则,解答这道题要用比较分析法,既要异中求同,也要同中求异。才能做出如下的正确答案:诗人们都用了化虚为实的表现手法,“载”是一个创新,本诗的作者把愁恨搬上了船,而李清照反过来说这船‘载不动许多愁’,王实甫又把它搬上了车,用疑问句来表达,有继承,也有发展。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这首诗中的“渺茫”一词在诗中有什么含义?包含作者怎样的心情?

“渺茫”包含着复杂的情感,从字面上看它似是形容春江上烟波浩淼,雨雾蒙蒙,其实是写诗人心中的茫然,写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怅然若失。

2、诗歌的三、四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

第三句故设一问,造成转折之势,为下句抒情作准备;结尾一句既抒发了离情,又不流于直露,余味深长,言有尽而意无穷。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衣砧声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1、首联、颔联哪几个词表达了季节的怎样的特征(离别的环境)?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的什么情绪?

“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的悲愁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

2、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

尾联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这是一般送别诗常见的做法。

新喻道中寄元明 黄庭坚

中年畏病不举酒,孤负东来数百觞?唤客煎茶山店远,看人获稻午风凉。

但知家里俱无恙,不用书来细作行。一百八盘携手上,至今犹梦绕羊肠。

这首诗尾联的“一百八盘携手上”中的“携手”这一细节描写,抒发了诗人怎样的一种感情?妙在哪里? “‘携手” 非常准确而又生动地表现出诗人兄弟之间的深厚亲情。作者侃侃道来,充满亲情,不须雕琢,自见意切。

和练秀才杨柳 杨巨源

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唯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诗中的“杨柳”和“春风”各比喻什么?有何好处?诗中哪些地方用了谐音的修辞手法?有何深意?

解答之前只要理清谐音是谐何字,找到喻体和本体,即可迎刃而解,作出如下正确的回答:诗中的折柳喻行人,春风喻送行人,生动而贴切,堪称妙喻。诗中有两个地方用了谐音的修辞手法,一是“丝”,作者以柳丝含蓄地表达出离别之“思”;二是“柳”,耐人寻味地写出了无情折柳似有情,极其生动地表达了依依惜别之情。

古典诗歌分类鉴赏强化训练

(二)参考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山水田园诗,然后回答问题。

绝 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写出这首诗的艺术手法。这首诗表现出春天怎样的特征?

⑴诗中有画,本诗是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对仗工整,又流畅自然,毫无雕琢。⑵写出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景象。

如 梦 令 严蕊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注】“人在武陵微醉”:用了“武陵人”的典故,出自晋代文学家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这首宋词用了一个著名的典故,由此可知这首宋词抒写的是什么事物?请就这首宋词表达的感情和运用的写法谈谈你的看法。

⑴“人在武陵微醉”一句用了“武陵人”的典故,出自晋代文学家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由此可知这首宋词抒写的是桃花。⑵这首宋词表达了心地高洁、凌越世俗的感情。这首词以物况人,“白白与红红”,一树花分红、白两色,高标逸韵,独特别致,作者正是以这“别是东风情味”的红白桃花自况。这首词还用了映衬对比写法,以梨花之白,杏花之红既映衬又对比,赞美了红白桃花独标一格,超拔于春天群芳之上。

暮过山村 贾岛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岁,边烽不过秦。萧条桑柘处,烟火渐相亲。

诗的首联重在表现什么?请简要说明。“边烽不过秦”是什么意思?表现了作者什么思想?尾联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境?

⑴重在描绘山村的宁静。前句从听觉上用数里外就听到水声以响衬静句从视觉上直写人烟稀少的静。⑵表明山村没有遭受战火,表达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⑶写出了由惧转喜的心境变化,“亲”字更表现出内心亲近温暖的感受。此联与首联、颈联相配合,描绘出一幅和平安宁的山村图景。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夜郎,第二年春天行至巫山时遇赦,回到江陵。在南游岳阳时,写下了这首诗。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二联两句中,“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⑴诗眼分别是“引”和“衔”。⑵高飞的大雁带走了心中的忧愁与苦闷,月出山中,就像是山(或“远山”“君山”)为人们衔来了美好与团圆。(或:“引”字形象地写出了大雁懂得人情,把愁心带走的情境;“衔”字形象地写出了山(或君山)懂得人的心意,把好月送来,与诗人共享欢乐的情境)“引”和“衔”两字形象地写出了诗人遇赦后喜悦(或“欢乐”)的心情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请结合全诗,说出作者写“露”“月”“泉”“鸟”的作用。作者写“泉响”“鸟喧”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诗人“寂寞”的原因是什么?请扼要回答。

⑴营造凄清寂寞的意境(只要能扣住“凄清寂寞”就可。)⑵以动写静,反衬。⑶谪居僻远之地,孤独愁苦,情怀无人理解

二、阅读下面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

杂 诗 沈佺期

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可怜闺里月,长照汉家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注】龙城:匈奴的名城,借指敌方要地。

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以闺中少妇和远征的丈夫两地相思之情,表现出广大人民群众的厌战情绪,感情虽然凄怨,但仍不失希望

闺 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这首绝句的诗眼是哪一个字?表现了女主人公怎样的复杂心情?

在考虑怎样回答时,首先得抓住“觅封侯”这三个字,因为诗中只有这三个字和边塞有关系,征戍边塞是许多人猎取功名的有个主要途径;其次得找到最能表现女主人公心情的那个字,就能做出这样正确的回答:⑴诗眼是“悔”字,⑵这里既有对夫妻分离的不满,又有难以排遣的错教夫婿“觅封侯”的内疚,还有自己对铸成大错的醒悟与追悔。

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 岑参

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

【注】 都护行营:古代军队指挥机关,此处代军队。

有评论家认为“最后一句真可谓一篇之警策”,请你为之做深入而简要的诠释。

解题前应先弄清“角声”是军中的号角声,再理清“胡天晓”的象征意义,才能找到正确的思路,做出正确的回答:这一句意义极为深刻,其意思是说只要我军发动进攻,就能全歼敌军,大获全胜,使西域重见光明。

从 军 行 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注】吐谷浑:少数民族首领。

这首诗写“夜战”的前军用正面描写,而写增援的后军则是用侧面描写。从诗中的描写来看,增援的后军出发的时间是在黄昏。

这首诗在写法上很有特色,给读者很多联想和想象的空间,试说说从第二句和 第四句的描写中,提供了让读者怎样的联想和想象的余地?从“红旗半卷出辕门”可以想象到唐军出征时迅猛声威。从“已报生擒吐谷浑”可以想象到唐军在战场上勇猛善战的情景。

送魏大从军 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燕然:对少数民族的称呼。

这首诗对边塞环境描写有什么特色?起了什么作用?诗的主题又是什么?请做简要的分析。在解答之前应抓住“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这两句,看到作者对边塞险峻山势的描写里隐含的杀机,在从全篇上加以把握,领会其主旨,然后做出如下正确的回答:⑴写出边塞险峻的形势以渲染气氛,预示将来激烈的战斗,富有想象。⑵其主题是:寄予魏大以很大的希望,激励友人勇立战功;同时也表现出诗人自己为国立功的宏愿。

三、阅读下面的咏史怀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 城 子 欧阳炯

晚日金陵异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始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注】姑苏台: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原址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

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词中“水无情”、“空有姑苏台上月”两句含有深意。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⑴“水无情”明写落日余辉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东去的景色,暗指六朝帝王被历史无情地淘汰,他们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复返。⑵“空有”明写六朝繁华已去,只剩月亮高挂,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之意。

湖州歌(其六)汪元量

北望烟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

【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简析“望”在诗中的作用。简析“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的不同情感。

⑴“望”字起到全诗景物描写的统领作用。

⑵“大江东去水悠悠”抒发了作者身处国家衰亡不可挽救之时的悲痛心情,侧重现实。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此诗系作者于天宝年间,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

结合颔联分析,诗中的“凤去台空”有什么意味?分析尾联的修辞效果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⑴作者用凤凰的飞去象征六朝的繁华不复存在,表达了昔盛今衰的感慨。

三、四句是说吴国昔时繁华的宫廷已经荒芜,东晋的一代风流人物也早已进了坟墓,这是对凤去台空之意的进一步书写。⑵“日”喻帝王,“浮云”喻小人,比喻修辞的运用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了皇帝被奸邪蒙蔽,而自己报国无门的伤痛,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情怀。

台 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台城:古址在今南京市玄武湖附近

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⑴因为虽然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却依旧逢春即枝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以它的繁荣茂盛和台城的荒凉破败,以它的终古如斯和六朝繁华如梦转瞬即逝作鲜明对比,因此诗人说它“无情”。

⑵同意。因为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

第三篇:诗歌分类

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1. 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

① 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②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③ 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④ 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2. 从诗歌的题材可分为:

① 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古代有些诗人由于不满现实,常寄情于山水,通过描绘江湖风光、自然风景平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类诗常将要抒发的情感寄寓在后描写的景物之中,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寓情于景。其风格清新自然。

② 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③ 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④ 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

⑤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们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按国别可分为本国诗歌和外国诗歌。

中国诗歌按创作的时代和诗歌所反映的时代内容,可分为现代诗歌和古代诗歌(古典诗歌)。1919年,“五四”新文学运动开始并发展起来的新诗以及反映现代生活和思想感情的某些旧体诗,是现代诗歌;1919年“五四”运动以前写作的如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等等旧体诗,是古代诗歌。旧体诗中,除词和曲之外的诗歌,还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与绝句、律诗等格律诗相对而言,除绝句、律诗以外 的旧体诗称为古体诗;从南朝开始到唐代形成的绝句、律诗、排律等与古体诗相对而言的旧体诗称为近体诗

按内容,诗歌可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抒情诗主要是通过直接抒发作者内心的感受来反映社会生活,根据作者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诗歌内容,抒情诗又可分为颂歌、哀歌、恋歌、田园诗、山水诗、讽刺诗、史诗等等。叙事诗主要是通过对事件的描述和人物形象的塑造来反映现实生活,它以叙事为主,且以抒情的方式叙事,一般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人物形象。

按形式,诗歌可分为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民歌等,它们都具体体现各自不同的形式特点

1.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

(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①楚辞体:是战国时期楚国屈原所创的一种诗歌形式,其特点是运用楚地

方言、声韵,具有浓厚的楚地色彩。东汉刘向编辑的《楚辞》,全书十七篇,以屈原作品为主,而屈原作品又以《离骚》为代表作,后人因此又称“楚辞体”为“骚体”。

②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音乐的官署名称,后变成诗体的名称。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简称为乐府。魏晋和唐代及其以后诗人拟乐府写的诗歌虽不入乐,也成为乐府和拟乐府。如《敕勒歌》《木兰诗》《短歌行》(曹操)。一般来说,乐府诗的标题上有的加“歌”“行”“引”“曲”“吟”等。

③歌行体:是乐府诗的一种变体。汉、魏以后的乐府诗,题名为“歌”“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都是“歌曲”的意思,其音节、格律一般都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以后遂有“歌行”体。到了唐代,初唐诗人写乐府诗,除沿用汉魏六朝乐府旧题外,已有少数诗人另立新题,虽辞为乐府,已不限于声律,故称新乐府。此类诗歌,至李白、杜甫而大有发展。如,杜甫的《悲陈陶》《哀江头》《兵车行》《丽人行》,白居易的许多作品,其形式采用乐府歌行体,大多三言、七言错杂运用。

(2)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①一种称“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②一种称“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律诗格律极严,篇有定句(除排律外),句有定字,韵有定位(押韵位置固定),字有定声(诗中各字的平仄声调固定),联有定对(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例如,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的律诗,每首四联八句,每句字数必须相同,可四韵或五韵,中间两联必须对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如果在律诗定格基础上加以铺排延续到十句以上,则称排律,除首末两联外,上下句都需对仗,也有隔句相对的,称为“扇对”。再如,绝句仅为四句两联,又称绝诗、截句、断句,平仄、押韵、对偶都有一定要求。从上到下,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3)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阕、上阕、上片,第二段叫后阕、下阕、下片。

(4)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它无宾白

科介,只供清唱。

2.按内容来分类: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谕诗。

(1)怀古诗。

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

(2)咏物诗。

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

(3)山水田园诗。

曹操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

(4)战争诗。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仍频,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

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5)行旅诗和闺怨诗。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或托物传情,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

(6)送别诗。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第四篇:诗歌分类

(一)、有关“亲情”的古诗:

1.母子情: 孟郊《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手足情: 曹植《七步诗》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3、思乡情: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4、朋友情:

李白《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高适《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二)、我国古代有关借月抒怀的诗: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月落乌啼霜満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7.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三)、我国古诗中各种带“花”的诗句: 1.梨花: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梨花千树雪,杨柳万条烟。

2.桃花: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暧鸭先知。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3.桂花: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4.梅花:墙角树枝梅,凌寒独自开。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

5.杏花: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杜杏花村。6.荷花: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7.菊花: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四)、我国古诗中描写各景点的诗句:

1.黄河: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3.西湖: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4.长江: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巳过万重山。5.苏州、杭州:上有天堂,下有苏杭。6.武汉长江大桥: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毛词)7.泰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8.香山: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9.庐山: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日照香庐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五)、我国古诗中有关送别的诗句:

朋友远行,我们借用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两句诗来送别,不免有些伤感;不妨用高适的诗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来表达一种开阔的胸襟;或者用王勃的诗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来表达一种豪迈的气概;或用李白的诗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来表达友人之间的一种深情厚谊。

(六)、我国古诗中有关惜时的诗句:

1.《劝学诗》劝学诗(唐.颜真卿)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2.《观书有感》(宋.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读书必需做到吐故纳新,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才能不被社会所淘汰。)

3..《冬夜读书示子聿》(宋.陆游)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才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①必须勤奋刻苦,读书做学问或写作时必须不遗余力,才能有所成就。

②必须扎好根基,知识依靠日积月累,要在打基础上多下功夫,功到自然成,切莫急于求成。

4.《明日歌》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是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何其多,请君听我明日歌。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6.花有重开时,人无再少年。

(七)古诗四季分类

一、描写春天的古诗

1、唐贺知章《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线。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春 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二、描写夏天的古诗

1、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三、描写秋天的古诗

1、《山行》

远山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枫桥夜泊》(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四、描写冬天的古诗

1、唐·柳宗元《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五、带“花”字的诗句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六、带鸟的诗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唐·杜甫《绝句四首》

七、绘虫的诗句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杨万里《小池》

八、古诗词中的山水风光

1、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唐·李白《望天门山》

2、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李白《 》

4、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5、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唐·白居易《忆江南》

6、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九、古诗词中的爱国情怀

1、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宋·陆游《示儿》—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见心。--------杜甫《春望》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4、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十、古诗词中的离情别绪

1、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2、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4、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5、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十一、古诗词中的名胜古迹

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鹊楼》

2、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洲词》

3、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朝发白帝城》

十二、母爱篇

1、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十三、奉献篇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2、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

十四、思乡情怀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2、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十五、古诗中的述志抒怀

1、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清.郑燮《竹石》

十六、古诗中的托物言志

1、竹石(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2、石灰吟(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十七、古诗中的哲理

1、题西林壁(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登鹳雀楼(王之焕)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陆游《游山西村》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第五篇:诗歌分类

❶诗歌分类

体裁――――古体诗、近体诗(绝句、律诗)

题材内容――山水田园诗、边塞诗、咏物诗、咏史诗、咏怀诗

表达方式――抒情诗、叙事诗、哲理诗 每句字数――五言诗、七言诗、杂言诗

写作风格――豪放派(苏轼、辛弃疾……)、婉约派(李清照、柳永……)

❷常用鉴赏术语

表达方式――抒情、描写(人、物、景)、叙述、议论 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借代、对比、对偶、拟人、用典、化用、铺陈

表现手法――比喻、起兴、对比、讽刺、正衬、反衬、象征、想象、联想、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借古讽今、借古喻今、古今对比、以动衬静、动静相衬、以乐写哀、由远及近、远近结合、点面结合、虚实相生、主客转换、重章叠句、名词叠用、先景后情、先情后景、移步换景、浪漫主义、现实主义

绘景角度――天地、远近、声色、动静、冷暖、景人、仰俯、里外

❸常考意境(主旨)

秋思、思乡、征人思归、思家人、思友人、思情人、离别、生命逝去

不得重用、报国无门、仕途失意、不遇之感、知音难觅、幽思之情

历史兴亡、国运衰亡、借古讽今、讽喻朝政、揭露官治、人民疾苦

向往高洁、脱离尘世、厌恶官场、隐逸之志、田园生活、闲情逸趣

追慕古贤、渴望建功、立志报国、人生得意、深厚友情、甜蜜爱情

感悟生命、人生哲理、自然美景、赞叹盛世、点评历史、充满禅意

壮美(豪放雄浑阔大、高山大河大战场、激人向上)、优美(小桥流水春花秋月、一人一景一时、玲珑婉约凄恻)意境之大小――国家大于个人;悲壮大于悲惨

❹诗歌的表现手法鉴赏 ●直接抒情

即不借外物、掩饰,直陈自己的喜怒哀乐。●间接抒情

即通过写景、叙事、描绘人物举动来表达情感,披露心迹。●借景抒情

古代诗词中,有些景物被诗人们赋予了一定的人文象征意义,如柳象征离别,梅象征高洁,月象征团聚,雁象征音信等等。诗人们在描绘这些景物的同时,往往也寄寓了某种情怀。

●融情于景

即诗人提笔之际内心已有既定的情感活动,将情感含蓄于笔下的景物之中,让读者去感受、体会。●因情造景

诗中的幻境、梦境是典型的因情造境。如果诗人所描写的景物不是处于一时一地或并非写诗时所闻见,而诗人为了抒情的需要却将它们集聚到一首诗中进行描绘,可称之为“因情造景”。

●虚实相生

●托物言志

借物喻人,借物(事)喻()理,是咏物诗的重要手法。●借古讽今、怀古伤情 ●比喻 ●夸张

夸张是指夸大或缩小事物原有的形态、规模、程度,以增强诗歌的主观感情色彩。(李白常用夸张)

●象征

象征是指通过具体形象以表现与之相近似的思想情感。●用典

运用典故来抒情言志、表明心迹。●对比

对比就是使对比的双方的特征更加鲜明,如黑与白的对比,生与死的对比,对与错的对比,动与静的对比,通过鲜明的对比来强调、揭示某一种现象,阐释某一个道理。●反衬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以“蝉噪”衬“林静”,以“鸟鸣”衬“山幽”。与对比相比,不难看出反衬是以相反的一方写另一方,“牺牲”相反的一方来突出另一方,如以动写静、以乐写悲、以黑写白等;对比却不具备这样的特质,对比双方不存在谁为谁服务的问题,而是双方都为某一个目标服务。●正衬(烘托)

是绿叶对牡丹的衬托,是云彩对明月的烘托。如《山园小梅》的颈联“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在这里是虚拟“霜禽”和“粉蝶”对梅的喜爱,烘托自己对梅花的喜爱。正衬与反衬的性质一样,只是正衬的陪衬者与被衬者取同一“立场”,反衬的陪衬者与被衬者取相反“立场”。●化用

诗词的诗句是由前人的诗句变化而来。如王实甫《牡丹亭〃长亭送别》中的句子“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就是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借代

较普遍的技巧。

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白居易《琵琶行》)“帆”代“船”;

“朱门”是朱红色的大门,这里代指权贵豪门之家;“丝竹”,“丝”本指琴瑟一类的弦乐器,“竹”本批箫笛一类的管乐器,这里“丝竹”一起代指音乐。●通感

一种特殊的比喻。

“通感”就是把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沟通起来。如“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白居易《琵琶行》)用触觉“冰泉冷涩”写听觉琴声低沉(“弦凝绝”),传达出琴声的幽愁暗恨。再如“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山园小梅》)用视觉“暗”写嗅觉“香”,突出梅香的清淡、时断时续。●互文

一种特殊的省字法,使诗句更精练。

如“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实际是说“秦汉时明月秦汉时关”,即古时的明月,古时的关;“秦”字后省去了“汉”,“汉”字前省去了“秦”,不仅语言精练,而且给读者一种时空阔大之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实际上是说“迢迢皎皎牵牛星,皎皎迢迢河汉女”。“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木兰辞》),实际上说“雄兔脚扑朔眼

迷离,雌兔眼迷离脚扑朔”,所以两兔在地上跑时很难分辨出谁雄谁雌。

❺诗歌的意象鉴赏 ▲ 雨

愁思,是古典诗歌中雨意象的主要含义。这主要是因为绵绵雨丝常常能引起诗人的情感共鸣,便常用这一意象来写心中的不尽愁思。借助具体雨意象与抽象的心理活动建立起了一种特殊的联系,传达出了诗人的或离别之绪、或思念之情、或厌倦之心、或悔恨之意、或国破家亡之痛。“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秦地故人成远梦,楚天凉雨在孤舟”(李端《宿淮浦忆司空文明》)

但有时,雨意象也传达出一种温润与暖意。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园,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苏幕遮》)。但总的说,雨意象以表达愁思为主。

▲ 水

雨意象传达的主要是愁思,水意象传达的主要是被阻隔的无奈。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相距并不遥远,但因不可逾越的水的阻隔,只能留下地老天荒般的大遗恨。“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阴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无论你怎么努力,眼前的美好,都会因水的阻隔而变得可望不可及。与阻隔的无奈相反,水意象有时又是传达离愁、思念之类情感的媒介。

“去年下扬州,相送黄鹤楼。眼看帆去远,心逐江水流。”(李白《江夏行》)“心逐江水流”,茫茫江水正是无限离别之情的生动写照。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向东滚滚流去的春水正是不尽愁恨的传神写照。

▲ 青山

青山意象是古典诗歌中的一个重要意象,无数的诗人对此倾注了自己的深情。大致而言,青山意象有下面几种意义。象征故乡,栖息身心。

“无穷芳草色,何处故山青。”(齐己《送休师归长沙宁觐》)“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司空曙《贼平后关人北归》)“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戴叔伦《题稚川山水》)暗示虚无,显示苍凉。

“是非成败转头空。江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三国演义〃临江仙》)“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许浑《金陵怀古》)“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钱起《省试湘灵鼓瑟》)引为知己,安妥灵魂。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辛弃疾《贺新郎》)

▲ 落花

花很美丽,但这种美丽常常是短暂的,因此在多愁善感的诗人心中,飘零的落花总会引起无限的惆怅。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杜甫《曲江二首》)漫天飞花是诗人的无边愁苦。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以落花暗示繁华不再、盛世一去不返。“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杜牧《金谷园》)落花变成了坠楼人,传达的是哀怨与愁恨。

当然,并非所有的诗人笔下的落花都是感伤、忧郁、衰老、死亡的意象。

王维《从岐王过杨氏别业应教》有诗云:“兴阑啼鸟换,坐久落花多。”这是以落花写澄澈心境。

李白《少年行》有诗云:“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这是李白式的生活——不言伤感,只有纵情,落花也能增加游兴。

龚自珍有诗云:“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还护花。”这更一种积极进取、发愤有为精神的写照。

▲ 飞鸟

像鸟一样自由飞翔是人类自古就有的愿望。表现在诗歌中,飞鸟意象成为了人们心灵自由飞翔的重要凭籍。

以鸟的自由飞翔表达实现人生理想的渴望。“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嵇康《赠秀才入军》)这是生活在司马氏专权年代的嵇康的精神翱翔。以鸟的翱翔太空表达诗人对超然玄远的人生境界的追求。“开轩临颍阳,卧视飞鸟没。”(王维《留别山中温古上人兄并示舍弟缙》)

以飞鸟回巢写游子的思乡愁肠。如“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以孤鸟独飞写人的漂泊无定。“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阮籍《咏怀》)

▲ 钟声

钟声意象在古诗中的意义可分两个阶段来看。

第一阶段是佛教传入中国之前,那时的钟声多是作为庆典音乐的体验,带给人们一种欢快、热烈的享受,如《诗经》开篇《关雎》中的句子“窈窕淑女,钟鼓乐之”。第二阶段是佛教传入中国之后,这一阶段要比第一阶段复杂。

王维的诗中的钟声,多回荡在远离尘嚣的山谷云雾、参天古木之中,传达的是一种隐遁山林、皈依佛门的空寂与恬

淡。如“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过香积寺》)

还有许多诗人都使用过这种具有佛教色彩的钟声意象。像李白的“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听蜀僧 弹琴》)在诗人笔下,钟声还是对时间流逝的警示。如“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李商隐《无题》)有的诗人还借助钟声思考“我向何处去”的重大命题。如刘禹锡的《元和甲午岁,诏书尽征江湘逐客,余自武陵赴京,宿于都亭,有怀续来诸君子》:“雷雨江湖起卧龙,武陵樵客蹑仙踪。十年楚水枫林下,今夜初闻长乐钟。”革新失败,一贬十载。奉诏还京,百感交集。宿于长安附近的驿站,听到皇宫中隐隐传出钟声,刘禹锡写下了这首诗。

钟声有时还传达着离愁。如“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曹》)

▲ 舟船

屈原、李白、杜甫,中国三位大诗人都孤寂地死在漂泊的小船上。这或许是巧合。但古典诗歌与舟船的关系却是一种必然。在古代,对于更多的诗人来说,水路比陆路更为方便,因此也更为重要。他们所有的远行,走的几乎都是

水路。于是,旅途中借以安身的一叶扁舟便很自然地进入了诗人的笔下,成了他们诗作中最为常见的意象之一。一是写诗人的漂泊之感。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暝色况复久,秋声亦何长。孤舟兼微月,独夜仍越乡。”(刘虚《暮秋扬子江寄孟浩然》)

两首诗所用意象极相似,主题也极相似。无论是“月照一孤舟”,还是“孤舟兼微月”,都是将“月”与“舟”两个意象组合起来,再通过声色(猿声、秋声与暝色)的烘托,便很好地传达出了漂泊他乡的孤独沧凉之感。二是写诗人对自由的渴望。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宣州谢 楼饯别校书叔云》)“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司空曙《江村即事》)“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读到这些诗句,我们仿佛感到了诗人们急切跳动着的企图摆脱束缚的自由心。

❻诗歌的意境鉴赏

意境是中国古典诗词创作中遵从的一个重要概念。可以说,中国古典诗词的优秀之作,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因为营造意境是诗人表情达意的基本手段,所以解读、辨析诗词中的意境是鉴赏古诗的重要手段。▲ 离别意境

离别是古诗中最常见的主题之一。大概是因为人喜聚不喜散,但又不得不散,于是对相聚的留恋、对分别的感伤甚至痛惜,便常常成了诗词歌咏的对象。所以,诗人写离别很少轻松用笔,像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样的高昂笔调并不多见,而是大都写得很沉重,且往往在伤情中引发出一种生命短促、前路茫茫的无可奈何之叹。营造离别意境的主要意象有绮筵、泪眼、长亭、寒蝉、秋雨、骤雨、兰舟、别路、暮雨、来帆、去鸟、散丝、杨柳、残月等等。

离别意境的感情基调是缠绵、伤感、悲凉。

▲ 离乱意境

离别多为私情,离乱则可能更能体现时代特征。中国几千年的古代社会,经历了无数的战乱与分割。每一次战乱,都给百姓带来了无限痛苦。但“国家不幸诗人幸”,有良

知的诗人都会以一颗爱悯、忧伤的诗心,去表现人民的的苦难、家国的伤痛以及诗人个体生存的艰辛。这些诗作的意境因多为诗人的亲历之境的再现,所以往往表现出情感深沉、思想深刻的特征,这也就是人们所说的“赋到沧桑句便工”。

离乱意境的主要意象有清秋、夕阳、大江、悲风、鼓角、天涯、星河、飞雁、黄花、梧桐雨等。

离乱意境的感情基调是悲壮深沉、孤独寥落、清冷忧戚、伤感惆怅。

▲ 隐逸意境

隐逸是中国古代士人们的一个重要情节。特别是那些道德文章都很棒的人,他们本可以出仕为官,但因种种原因,最终选择了归隐。不过这种生活,也创造了中国古代诗词中的一种特殊的艺术意境——隐逸意境。他们将自己高超的文化修养投射到山水田园之中,不仅表现了自己的人生态度、人生理想,更使山水田园也有了一种性灵。正是人因山水田园而“隐逸”,山水田园因人而“性灵”。隐逸意境的意象有草屋、空山、丘山、明月、朝云、暮雨、田园、尘网、枯树、静水、飞鸟等。

隐逸意境的感情基调是从容自在、优雅静谧、惆怅孤独、哀愁悲凉。

古代隐逸诗人很多,陶潜被称为“隐逸之宗”,隋末唐初的王绩自号“东皋子”,唐初的王维、孟浩然进一步丰富了隐逸诗。王维的诗更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 思乡意境

恐怕没有哪一个民族像中国人这样爱思乡、会思乡。翻开一部中国文学史,思乡之作不可胜数;举凡一切他乡风物、异域情调都可成为思乡的引线。游子思念故乡,是中国古代作品中一个永恒的主题。

思乡意境的意象主要有杨柳、归雁、宿鸟、明月、晚风、落叶、寒山、青山、流水等。

思乡意境的感情基调是温馨、无奈、哀愁、悲凉。

下载六年级诗歌分类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六年级诗歌分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诗歌分类

    一、古代诗歌的分类: 1.按内容分类: 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喻诗。 2.按题材分类: (1)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

    中国古代诗歌分类

    中国古代诗歌分类 作者: 加入日期:09-10-13 中国古代诗歌大致可分为诗、词、曲三类,按照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按照形式可分为古体诗、近体诗、自由诗(现代诗)......

    诗歌分类1

    小学毕业考试常考古诗词分类 一、春景诗 1.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宋 叶绍翁《游园不值》 2、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中国古代诗歌分类

    中国古代诗歌分类 一、.古代诗歌按体裁分:古体诗、近体诗。(一)古体诗1.古体诗特点:唐以前的诗歌及唐以后这种形式的诗歌。篇无定句,句无定字,自由换韵,不讲平仄,不讲对仗。 2.古体......

    诗歌的分类

    按内容可分为咏物诗、羁旅诗、送别诗、 咏古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闺怨诗、贬谪诗等。 咏物诗:一般先描写物,然后议论抒怀,寄托诗人的情怀志向。常见写法:托物言志,象征,借物喻人......

    诗歌题材分类

    诗歌题材及其表达的思想感情 1.咏史诗 对史实“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多用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 思路:以叙述、描写历史的人或物为铺垫,抒发......

    诗歌分类总结

    二、赠友送别诗知识总结 (一)认识常见意象 山、古道、长亭、劳劳亭、谢亭、灞陵亭、南浦、曲江、杨柳、梅花、春草、燕、雁、寒蝉、夕阳、日暮、云、雨、雪、月、流水、行舟、......

    诗歌分类(五篇范文)

    诗歌分类问题一、古代诗歌的分类: 1.按内容分类: 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喻诗。 2.按题材分类: (1)怀古诗:一般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