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校食堂卫生安全知识培训资料
学校食堂卫生安全知识培训资料
今天,借这次学校工作会,就如何进一步搞好学校食堂卫生安全,确保学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杜绝食物中毒及食源性疾病的发生。与各位老师校长一起相互学习讨论。
一、学校食堂管理注意事项
(一)建立完善的卫生管理制度
1、原料采购索证(卫生许可证、检验或检疫合格证或化验单)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农副产品采购的卫生质量控制制度(如定点采购、合同供货、质量要求等);
2、库房管理(感官检查等入库验收登记、先进先出等)制度和岗位责任制;食品与化学物品(如杀虫剂、消毒剂、洗涤剂等有毒有害物品)的贮存制度;
3、食品添加剂(如色素、亚硝酸盐)使用与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
4、粗加工管理、烹调加工管理、配餐管理、留样试尝制度、餐用具洗消保洁等各生产环节的卫生管理制度、操作规程与岗位责任制;
5、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和卫生知识培训、患病调离等卫生管理制度。
二、完善食堂的卫生设备、设施
消毒设施包括紫外线消毒、餐饮具热力消毒、加热保温设施、冷藏设施和餐具保洁设施。
三、食堂采购人员要注意的事项
1、采购食品时,必须确认食品生产经营者持有有效的食品卫生许可证,禁止向无有效食品卫生许可证的经营者购买食品。
2、采购畜禽肉类原料时,必须索取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
3、采购大宗定型包装食品时,必须索取产品的检验合格证或者化验单,并保留相关的发票(收据)或进货单。
4、采购少量食品是要保留发票(收据)或进货单。
5、不得外购熟食。
四、禁止采购的食品
1、腐烂变质、酸败、污秽不洁、混的异物或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
2、含有毒、有害物质或者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
3、未经兽医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及其制品;
4、超过保质期的;
5、标签标识不完整的定型包装食品;
6、其他不符合食品卫生要求、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害的。
五、食品加工过程中要注意的事项
1、必须采用新鲜洁净的原料加工食品,所使用的调味品、食品添加剂和辅料必须符合卫生标准。
2、食品必须充分加热(中心温度达到70℃以上),四季豆、青皮红肉鱼等必须确保煮熟煮透后才能出售。
3、禁止使用河豚鱼、发芽马铃薯和有毒的野生蘑菇等含有毒素的原料加工食品。
4、严禁加工和出售以猪内脏特别是猪肺、猪肝等原料制作的食品。
5、各类水池标识,肉类(水产品)洗涤池与蔬菜(果蔬)洗涤池分开使用。
6、蔬菜必须在流动的水浸泡30分钟后方可用于加工。(防止农药残留量超标)
7、禁止在粗加工间内进行餐具的洗涤和消毒工作。
8、生熟要分开(包括食品、容器、用具等)
9、热菜储存温度要合适(10 ℃以下、60 ℃以上)。
10、禁止出售腐败变质或者感官性状异常等可能影响健康的食品
11、在无冷藏设备的情况下不得出售隔餐隔夜的剩余食品。
12、剩余食品的冷藏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
13、冷藏食品(包括剩余食品)在确认没有变质的情况下,必须经高温处理后,方可继续出售,剩余食品应与新加工食品分开出售。
六、备餐和供餐卫生要求
1、操作前应清洗、消毒手部。
2、操作人员应认真检查待供应食品,发现有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供应。
3、操作时要避免食品受到污染。
4、在烹饪后至食用前需要较长时间(超过2小时)存放的食品,应当在高于60℃或低于10℃的条件下存放。
5、加强食品卫生关键点的控制
时间:食品在烹任后至售出前一般不超过2个小时 温度:食品烧熟煮透的中心温度不低于70℃
七、食堂从业人员个人卫生要求
1、勤剪指甲、勤理头发、勤洗澡;
2、上岗时穿戴整洁的工作衣帽,把头发全部置于帽内,以免头发和皮屑混入食品中;
3、时刻保持手的清洁卫生,不涂指甲油,不戴戒指,接触食品前必须洗手;
4、不在工作场所吸烟,不面对食品打喷嚏或咳嗽等。
5、食品生产经营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新参加工作和 3 临时参加工作的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
6、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的,不得参加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7、做好晨检工作,当观察到下列症状时,应规定暂停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或采取特殊的防护措施:
(1),腹泻;(2)、手外伤、烫伤;(3)、皮肤湿疹、长疖子;(4)咽喉疼痛;(5)耳、眼、鼻溢液;(6)、发热、呕吐
八、食品留样管理要求
1、食堂设专门人员负责留样,具体做好食品留样工作。
2、当日供应的各种菜肴,每种取样100克留样,用专门留样的用具装好加盖放在冰箱冷藏室,留样48小时,并做好记录。
3、留样冰箱必须保持清洁,杜绝与避免污染留样。
4、留样的专用碗、盘等用具使用后要清洁、消毒,以备下次使用。
九、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要求
1、使用的品种、使用范围、使用量必须符合GB2760的规定。
2、不得用于掩盖食品腐败变质等缺陷。
3、不得使用非食用物质。
4、食品添加剂的保管和使用要做到专柜存放(要加锁)、专人保管、定量使用,不得使用亚硝酸盐。
5、食品添加剂台帐最好要单列。
十、常见食物中毒的分类及原因
食物中毒分为细菌性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和物理性食物中毒。重点介绍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原因:
1、食品原料变质。
2、食品没有烧熟煮透。
3、食品保管不妥,放置时间过长。
4、生、熟食品交叉污染。
5、吃不洁的生食水产品和生冷拌菜。
6、食品从业人员本身带菌。
十一、食物中营养成分及意义
食物中主要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
1、蛋白质是人体重要的组成成份,人体一切细胞组织都由蛋白质参予组成。人体许多具有重要生理作用的物质都与蛋白质有关。
2、脂类是人体组织的重要组成成份,在维持细胞结构、功能中起重作用。
3、碳水化合物是机体重要组成物质,与机体某些营养的正常代谢关系密切,具有解毒作用。
十二、膳食中三大营养物质的来源和供给量
1、蛋白质食物来源主要有肉类;包括畜、禽、鱼类,蛋白质含量一般为10%–20%,奶粉25%–27%;蛋类12%-14%;干豆类20%-24%。其中,大豆含量最高。一般蛋白质占热量儿童、青少年以12%-14%为宜。
2、膳食中脂类的来源包括烹调有油脂及食物本身含有的脂类;主要有猪油、肥肉、奶脂、蛋类及其制品,菜油、大豆油等植物油。一般脂肪占热量每日摄入总热量的20%-25%。儿童、青少年脂肪摄入量占每日总摄入热量25%-30%。
3、碳水化合物的主要食物来源;谷类70%-75%,薯类20%-25%,根茎类、蔬菜、豆类50%-60%。
十三、与食物相关的疾病
1、碘缺乏:可引起甲状腺肿大、胎儿和新生儿期可引起呆小病。食物来源:海产品、紫菜、海带、碘盐。
2、锌缺乏:最为影响的是生长迟缓、性成熟延迟、性机能减退、5 食欲不振、味觉迟钝、皮肤不易愈合、易感染等。食物来源:牡蛎最高、畜禽肉、蛋黄、鱼类及其它海产品、豆类及谷类。
3、维生素A缺乏:可引起暗适应能力下降、夜盲及干眼病;皮肤粗糙、干燥;生长发育受阻、影响骨骼发育等。食物来源:谷类胡萝卜素;动物性食物。
4、维生素D缺乏:产生佝偻病;成人产生骨软化症。食物来源:(1)多晒太阳;(2)、多摄入海鱼(动物肝、蛋黄、鱼肝油)。
5、维生素B1缺乏:典型就是脚气病。食物来源:动物内脏、肉类、豆类、花生、粮谷类是B1的主要来源。
6、维生素B2缺乏:主要表现在眼、口腔、皮肤炎症反应。如眼充血、口角炎等。食物来源:广泛存在于植物与动物中,大豆及各种绿叶菜。
7、维生素C缺乏:早期症状倦怠、疲乏、急躁、呼吸急促。易出血、伤口愈合不良、易骨折等。食物来源:新鲜蔬菜与水果、野生刺梨、猕猴桃、酸枣等尤其丰富。
二0一0年八月
怎样预防食物中毒
1、保持厨房环境和就餐用具的清洁卫生。
2、选择新鲜、安全的食品和食品原料。切勿购买和食用腐败变质、过期和来源不明的食品,切勿食用发芽马铃薯、野生蘑菇、河豚鱼等含有或可能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原料加工制作的食品。
3、蔬菜按一洗二浸三烫四炒的顺序操作处理。
4、肉及家禽在冷冻之前按食用量分切,烹调前充分解冻。
5、彻底加热食品,特别是肉、奶、蛋及其制品,四季豆、芸豆角、豆浆等应烧熟煮透。
6、烹调后的食品应在2小时内食用。
7、妥善贮存食品。食品贮存在密封容器内,生、熟食品分开存放,新鲜食物和剩余食物不要混放。提前做好的食品和需要保存的剩余食品存放在高于60摄氏度或低于10摄氏度的条件下。
8、经冷藏保存的熟食和剩余食品及外购的熟肉制品,食用前应彻底加热,食物中心温度须达到70摄氏度,并至少维持2分钟。
9、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严把“病从口入”关,勤洗手、不喝生水。
10、生吃瓜果要洗净。瓜果蔬菜在生长过程中不仅会沾染病菌、病毒、寄生虫卵,还有残留的农药、杀虫剂等,如果不清洗干净,不仅可能染上疾病,还可能造成农药中毒。
11、不光顾无证、无照的流动摊点和卫生条件差的饮食店。
12、在商店购买食品、饮料,要特别注意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不购买、食饮过期食品饮料。
第二篇:学校食堂员工安全知识培训资料
西洋店二中学校食堂管理人员从业人员业务知识培训(1)
2017年3月
一、食堂从业人员和分餐人员的卫生要求
1、学校食堂从业人员必须每年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取得健康合格证后并经卫生知识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2、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及其他有碍于食品卫生疾病的,不得从事食堂工作与集体用餐的分餐工作。食堂的管理人员要经常检查从业人员是否患有上述讲的疾病,手是否受伤,一旦发现应立即调离工作岗位。
3、食堂从业人员及集体用餐人员出现咳嗽、腹泻、发热、呕吐等病症时,应立即查明病因,排除有碍食品卫生的病症或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
5、食堂负责人、卫生管理员亦必须进行食品卫生法律法规和卫生知识培训后方可上岗。
6、食堂从业人员和集体用餐的分餐人员应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必须做到:处理原料后、便后、食品加工操作前用流水彻底洗手,接触直接入口的食品前双手还应进行消毒;工作时应穿戴干净的工作衣帽;出售食品或分餐时应戴口罩。不得留长指甲、戴戒指、涂指甲油;不得有面对食品打喷嚏、咳嗽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行为。
7、做好环境卫生的清理,做到餐桌、餐具及时消毒处理。
二、食堂采购人员要注意的事项
1、食堂采购人员要严格把好食品采购关。在采购食品时,必须确认食品生产经营者持有有效的食品卫生许可证,禁止向无卫生许可证的经营者购买食品。
2、采购畜禽肉类原料时,必须索取兽医卫生检验单位出具的检验合格证明。
3、采购定型包装食品时,必须索取产品的检验合格证或化验单。
三、有毒、有害物质包括:
(1)、食品本身含有有害物质(如河豚鱼、毒蘑菇、野生菌、四季豆)。
(2)在一定条件下产生毒素(发芽土豆产生龙葵素,死亡的鱼类产生组织胺)
(3)含有致病性微生物或产生毒素物质(如葡萄球菌产生肠毒素)。
(4)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包括生物性污染、化学性污染、放射性污染等。
(5)食品中过量添加某些化学物质或包装容器中有毒、有害物质的迁移等原因造成食品污染。
以上食品必须立即采取措施禁止生产、经营
四、食物中毒的有关知识
食物中毒是指摄入了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者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这是一类经常发生的疾病,会对人体健康和生命造成严重损害。同学们正处于身体生长发育阶段,因此,预防食物中毒,保证健康成长至关重要。首先了解一下食物中毒的种类。食物中毒主要分为细菌性食物中毒、真菌毒素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植物性和动物性食物中毒。
(一)细菌性食物中毒,真菌中毒。
容易被细菌污染的食物:肉、鱼、蛋、乳等及其制品,如烧、卤肉类,凉菜、剩余饭菜等。霉变食物中毒,如赤霉病麦、霉变甘蔗等中毒
(二)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
1、有毒动物组织中毒,如河豚。
2、有毒植物中毒,如毒蘑菇,豆角,含氰甙植物及棉子油的游离棉酚等中毒。
(三)化学性食物中毒,如重金属、亚硝酸盐及农药中毒等。被农药污染的蔬菜、水果,受有毒藻类污染的海产贝类等。
(四)。在某一特定环境下能产生有毒物质的食品:发芽的马铃薯;霉变的甘蔗;未加热煮透的豆浆、芸豆角、鲜黄花菜等。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物中毒主要以细菌性食物中毒多见。另外,菜豆中毒、豆浆中毒和因误食有毒有害物质引起的中毒也时有发生。食物中毒的特点
1、中毒者在相近时间内均食用过某种相同的可疑中毒食物,未食用者不发生中毒,停止食用该食物后,发病很快停止。
2、潜伏期较短,发病急剧,病程亦较短。
3、一般无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传染。
4、所有中毒者的临床表现基本相似,一般表现为急性胃肠炎症状,如腹痛、腹泻、呕吐等。那么怎样预防食物中毒呢?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不良的个人卫生习惯会把致病菌从人体带到食物上去。比如说,手上沾有致病菌,再去拿食物,污染了的食物就会进入消化道,就会引发细菌性食物中毒。从而引起腹泻。
2、选择新鲜和安全的食品。购买食品时,要注意查看其感官性状,是否有腐败变质。尤其是对小食品,不要只看其花花绿绿的外表诱人,要查看其生产日期、保质期,是否有厂名、厂址、生产许可证号(QS号)等标识。不能买过期食品和没有厂名厂址的产品。否则,一旦出现质量问题无法追究。
3、食品在食用前要彻底清洁。生吃瓜果要洗净。瓜果蔬菜在生长过程中不仅会沾染病菌、病毒、寄生虫卵,还有残留的农药、杀虫剂等,如果不清洗干净,不仅可能染上疾病,还可能造成农药中毒。需加热的食物要加热彻底。如菜豆和豆浆含有皂甙(dai)等毒素,不彻底加热会引起中毒。
4、尽量不吃剩饭菜。如需食用,应彻底加热。剩饭菜,剩的甜点心、牛奶等都是细菌的良好培养基,不彻底加热会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
5、不吃霉变的粮食、甘蔗、花生米(粒上有霉点),其中的霉菌毒素会引起中毒。
6、警惕误食有毒有害物质引起中毒。装有消毒剂、杀虫剂或鼠药的容器用后一定要妥善处理,防止用来喝水或误用而引起中毒。
7、饮用符合卫生要求的饮用水。不喝生水或不洁净的水。最好是喝白开水。
9、提倡体育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抵御细菌的侵袭。只要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认真学习食品卫生知识,掌握一些预防方法,提高自我卫生意识,就能最大限度减少食物中毒的风险度,从而预防食物中毒,保证我们的身体健康。食物中毒的处理
1、立即停止供应食用可疑中毒食物。
2、采用指压咽部等紧急催吐办法尽快排出毒物。
3、尽快将病人送附近医院救治。
4、马上向所在地的卫生监督所或防保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同时注意保护好中毒现场,就地收集和就地封存一切可疑食品及其原料,禁止转移、销毁。
5、配合卫生部门调查,落实卫生部门要求采取的各项措施。常用的预防食品中毒和学校的相结合。怎样预防食物中毒
1、保持厨房环境和就餐用具的清洁卫生。
2、选择新鲜、安全的食品和食品原料。切勿购买和食用腐败变质、过期和来源不明的食品,切勿食用发芽马铃薯、野生蘑菇、河豚鱼等含有或可能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原料加工制作的食品。
3、蔬菜按一洗二浸三烫四炒的顺序操作处理。
4、肉及家禽在冷冻之前按食用量分切,烹调前充分解冻。
5、彻底加热食品,特别是肉、奶、蛋及其制品,四季豆、芸豆角、豆浆等应烧熟煮透。
6、烹调后的食品应在2小时内食用。
7、妥善贮存食品。食品贮存在密封容器内,生、熟食品分开存放,新鲜食物和剩余食物不要混放。提前做好的食品和需要保存的剩余食品存放在高于60摄氏度或低于10摄氏度的条件下。细菌的适宜生长繁殖的温度是10-60度。用紫外线杀毒时时间要充足。
8、经冷藏保存的熟食和剩余食品及外购的熟肉制品,食用前应彻底加热,食物中心温度须达到70摄氏度,并至少维持2分钟。
第三篇:学校食堂员工安全知识培训资料
学校食堂员工安全知识培训资料 2016年5月
食堂从业人员和分餐人员的卫生要求
1、学校食堂从业人员必须每年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取得健康合格证后并经卫生知识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2、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及其他有碍于食品卫生疾病的,不得从事食堂工作与集体用餐的分餐工作。食堂的管理人员要经常检查从业人员是否患有上述讲的疾病,手是否受伤,一旦发现应立即调离工作岗位。
3、食堂从业人员及集体用餐人员出现咳嗽、腹泻、发热、呕吐等病症时,应立即查明病因,排除有碍食品卫生的病症或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
5、食堂负责人、卫生管理员亦必须进行食品卫生法律法规和卫生知识培训后方可上岗。
6、食堂从业人员和集体用餐的分餐人员应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必须做到:处理原料后、便后、食品加工操作前用流水彻底洗手,接触直接入口的食品前双手还应进行消毒;工作时应穿戴干净的工作衣帽;出售食品或分餐时应戴口罩。不得留长指甲、戴戒指、涂指甲油;不得有面对食品打喷嚏、咳嗽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行为。
7、做好环境卫生的清理,做到餐桌、餐具及时消毒处理。
二、食堂采购人员要注意的事项
1、食堂采购人员要严格把好食品采购关。在采购食品时,必须确认食品生产经营者持有有效的食品卫生许可证,禁止向无卫生许可证的经营者购买食品。
2、采购畜禽肉类原料时,必须索取兽医卫生检验单位出具的检验合格证明。
3、采购定型包装食品时,必须索取产品的检验合格证或化验单。
三、有毒、有害物质包括:
(1)、食品本身含有有害物质(如河豚鱼、毒蘑菇、野生菌、四季豆)。
(2)在一定条件下产生毒素(发芽土豆产生龙葵素,死亡的鱼类产生组织胺)(3)含有致病性微生物或产生毒素物质(如葡萄球菌产生肠毒素)。
(4)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包括生物性污染、化学性污染、放射性污染等。
(5)食品中过量添加某些化学物质或包装容器中有毒、有害物质的迁移等原因造成食品污染。
以上食品必须立即采取措施禁止生产、经营 食物中毒的有关知识
食物中毒是指摄入了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者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这是一类经常发生的疾病,会对人体健康和生命造成严重损害。同学们正处于身体生长发育阶段,因此,预防食物中毒,保证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首先了解一下食物中毒的种类。食物中毒主要分为细菌性食物中毒、真菌毒素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植物性和动物性食物中毒。
(一)细菌性食物中毒,真菌中毒。
容易被细菌污染的食物:肉、鱼、蛋、乳等及其制品,如烧、卤肉类,凉菜、剩余饭菜等。霉变食物中毒,如赤霉病麦、霉变甘蔗等中毒 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
1、有毒动物组织中毒,如河豚。
2、有毒植物中毒,如毒蘑菇,豆角,含氰甙植物及棉子油的游离棉酚等中毒。
(三)化学性食物中毒,如重金属、亚硝酸盐及农药中毒等。被农药污染的蔬菜、水果,受有毒藻类污染的海产贝类等。
(四)。在某一特定环境下能产生有毒物质的食品:发芽的马铃薯;霉变的甘蔗;未加热煮透的豆浆、芸豆角、鲜黄花菜等。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物中毒主要以细菌性食物中毒多见。另外,菜豆中毒、豆浆中毒和因误食有毒有害物质引起的中毒也时有发生。食物中毒的特点
1、中毒者在相近时间内均食用过某种相同的可疑中毒食物,未食用者不发生中毒,停止食用该食物后,发病很快停止。
2、潜伏期较短,发病急剧,病程亦较短。
3、一般无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传染。
4、所有中毒者的临床表现基本相似,一般表现为急性胃肠炎症状,如腹痛、腹泻、呕吐等。那么怎样预防食物中毒呢?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不良的个人卫生习惯会把致病菌从人体带到食物上去。比如说,手上沾有致病菌,再去拿食物,污染了的食物就会进入消化道,就会引发细菌性食物中毒。从而引起腹泻。
2、选择新鲜和安全的食品。购买食品时,要注意查看其感官性状,是否有腐败变质。尤其是对小食品,不要只看其花花绿绿的外表诱人,要查看其生产日期、保质期,是否有厂名、厂址、生产许可证号(QS号)等标识。不能买过期食品和没有厂名厂址的产品。否则,一旦出现质量问题无法追究。
3、食品在食用前要彻底清洁。生吃瓜果要洗净。瓜果蔬菜在生长过程中不仅会沾染病菌、病毒、寄生虫卵,还有残留的农药、杀虫剂等,如果不清洗干净,不仅可能染上疾病,还可能造成农药中毒。需加热的食物要加热彻底。如菜豆和豆浆含有皂甙(dai)等毒素,不彻底加热会引起中毒。
4、尽量不吃剩饭菜。如需食用,应彻底加热。剩饭菜,剩的甜点心、牛奶等都是细菌的良好培养基,不彻底加热会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
5、不吃霉变的粮食、甘蔗、花生米(粒上有霉点),其中的霉菌毒素会引起中毒。
6、警惕误食有毒有害物质引起中毒。装有消毒剂、杀虫剂或鼠药的容器用后一定要妥善处理,防止用来喝水或误用而引起中毒。
7、饮用符合卫生要求的饮用水。不喝生水或不洁净的水。最好是喝白开水。
9、提倡体育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抵御细菌的侵袭。只要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认真学习食品卫生知识,掌握一些预防方法,提高自我卫生意识,就能最大限度减少食物中毒的风险度,从而预防食物中毒,保证我们的身体健康。食物中毒的处理
1、立即停止供应食用可疑中毒食物。
2、采用指压咽部等紧急催吐办法尽快排出毒物。
3、尽快将病人送附近医院救治。
4、马上向所在地的卫生监督所或防保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同时注意保护好中毒现场,就地收集和就地封存一切可疑食品及其原料,禁止转移、销毁。
5、配合卫生部门调查,落实卫生部门要求采取的各项措施。常用的预防食品中毒和学校的相结合。怎样预防食物中毒
1、保持厨房环境和就餐用具的清洁卫生。
2、选择新鲜、安全的食品和食品原料。切勿购买和食用腐败变质、过期和来源不明的食品,切勿食用发芽马铃薯、野生蘑菇、河豚鱼等含有或可能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原料加工制作的食品。
3、蔬菜按一洗二浸三烫四炒的顺序操作处理。
4、肉及家禽在冷冻之前按食用量分切,烹调前充分解冻。
5、彻底加热食品,特别是肉、奶、蛋及其制品,四季豆、芸豆角、豆浆等应烧熟煮透。
6、烹调后的食品应在2小时内食用。
7、妥善贮存食品。食品贮存在密封容器内,生、熟食品分开存放,新鲜食物和剩余食物不要混放。提前做好的食品和需要保存的剩余食品存放在高于60摄氏度或低于10摄氏度的条件下。细菌的适宜生长繁殖的温度是10-60度。用紫外线杀毒时时间要充足。
第四篇:学校食堂员工安全知识培训资料
落冲小学2017年秋季学期食堂工勤人员
食品安全培训
培训时间:2017年10月23日 地点:学校会议室 培训人:蔡大发
一、食堂工勤人员卫生要求
1、学校食堂工勤人员必须每年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取得健康合格证后方可上岗。
2、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及其他有碍于食品卫生疾病的,不得从事食堂工作与集体用餐的分餐工作。手是否受伤,一旦发现应立即调离工作岗位。
3、食堂工勤人员及集体用餐人员出现咳嗽、腹泻、发热、呕吐等病症时,应立即查明病因,排除有碍食品卫生的病症或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
5、食堂工勤人员应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必须做到:处理原料后、便后、食品加工操作前用流水彻底洗手,接触直接入口的食品前双手还应进行消毒;工作时应穿戴干净的工作衣帽;出售食品或分餐时应戴口罩。不得留长指甲、戴戒指、涂指甲油;不得有面对食品打喷嚏、咳嗽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行为。
6、做好环境卫生的清理,餐具及时消毒处理。
二、有毒、有害物质包括:
(1)食品本身含有有害物质(如河豚鱼、毒蘑菇、野生菌、四季豆)。
(2)在一定条件下产生毒素(发芽土豆产生龙葵素,死亡的鱼类产生组织胺)
(3)含有致病性微生物或产生毒素物质(如葡萄球菌产生肠毒素)。
(4)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包括生物性污染、化学性污染、放射性污染等。
(5)食品中过量添加某些化学物质或包装容器中有毒、有害物质的迁移等原因造成食品污染。
以上食品必须立即采取措施禁止生产、经营
三、食物中毒的有关知识
食物中毒是指摄入了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者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这是一类经常发生的疾病,会对人体健康和生命造成严重损害。同学们正处于身体生长发育阶段,因此,预防食物中毒,保证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首先了解一下食物中毒的种类。食物中毒主要分为细菌性食物中毒、真菌毒素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植物性和动物性食物中毒。
(一)细菌性食物中毒,真菌中毒。
容易被细菌污染的食物:肉、鱼、蛋、乳等及其制品,如烧、卤肉类,凉菜、剩余饭菜等。霉变食物中毒,如赤霉病麦、霉变甘蔗等中毒
(二)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
1、有毒动物组织中毒,如河豚。
2、有毒植物中毒,如毒蘑菇,豆角,含氰甙植物及棉子油的游离棉酚等中毒。
(三)化学性食物中毒,如重金属、亚硝酸盐及农药中毒等。被农药污染的蔬菜、水果,受有毒藻类污染的海产贝类等。
(四)在某一特定环境下能产生有毒物质的食品:发芽的马铃薯;霉变的甘蔗;未加热煮透的豆浆、芸豆角、鲜黄花菜等。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物中毒主要以细菌性食物中毒多见。另外,菜豆中毒、豆浆中毒和因误食有毒有害物质引起的中毒也时有发生。
食物中毒的特点
1、中毒者在相近时间内均食用过某种相同的可疑中毒食物,未食用者不发生中毒,停止食用该食物后,发病很快停止。
2、潜伏期较短,发病急剧,病程亦较短。
3、一般无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传染。
4、所有中毒者的临床表现基本相似,一般表现为急性胃肠炎症状,如腹痛、腹泻、呕吐等。
那么怎样预防食物中毒呢?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不良的个人卫生习惯会把致病菌从人体带到食物上去。比如说,手上沾有致病菌,再去拿食物,污染了的食物就会进入消化道,就会引发细菌性食物中毒。从而引起腹泻。
2、选择新鲜和安全的食品。购买食品时,要注意查看其感官性状,是否有腐败变质。尤其是对小食品,不要只看其花花绿绿的外表诱人,要查看其生产日期、保质期,是否有厂名、厂址、生产许可证号(QS号)等标识。不能买过期食品和没有厂名厂址的产品。否则,一旦出现质量问题无法追究。
3、食品在食用前要彻底清洁。生吃瓜果要洗净。瓜果蔬菜在生长过程中不仅会沾染病菌、病毒、寄生虫卵,还有残留的农药、杀虫剂等,如果不清洗干净,不仅可能染上疾病,还可能造成农药中毒。需加热的食物要加热彻底。如菜豆和豆浆含有皂甙(dai)等毒素,不彻底加热会引起中毒。
4、尽量不吃剩饭菜。如需食用,应彻底加热。剩饭菜,剩的甜点心、牛奶等都是细菌的良好培养基,不彻底加热会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
5、不吃霉变的粮食、甘蔗、花生米(粒上有霉点),其中的霉菌毒素会引起中毒。
6、警惕误食有毒有害物质引起中毒。装有消毒剂、杀虫剂或鼠药的容器用后一定要妥善处理,防止用来喝水或误用而引起中毒。
7、饮用符合卫生要求的饮用水。不喝生水或不洁净的水。最好是喝白开水。
9、提倡体育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抵御细菌的侵袭。
只要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认真学习食品卫生知识,掌握一些预防方法,提高自我卫生意识,就能最大限度减少食物中毒的风险度,从而预防食物中毒,保证我们的身体健康。
食物中毒的处理
1、立即停止供应食用可疑中毒食物。
2、采用指压咽部等紧急催吐办法尽快排出毒物。
3、尽快将病人送附近医院救治。
4、马上向所在地的卫生监督所或防保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同时注意保护好中毒现场,就地收集和就地封存一切可疑食品及其原料,禁止转移、销毁。
5、配合卫生部门调查,落实卫生部门要求采取的各项措施。常用的预防食品中毒和学校的相结合。怎样预防食物中毒
1、保持厨房环境和就餐用具的清洁卫生。
2、选择新鲜、安全的食品和食品原料。切勿购买和食用腐败变质、过期和来源不明的食品,切勿食用发芽马铃薯、野生蘑菇、河豚鱼等含有或可能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原料加工制作的食品。
3、蔬菜按一洗二浸三烫四炒的顺序操作处理。
4、肉及家禽在冷冻之前按食用量分切,烹调前充分解冻。
5、彻底加热食品,特别是肉、奶、蛋及其制品,四季豆、芸豆角、豆浆等应烧熟煮透。
6、烹调后的食品应在2小时内食用。
7、妥善贮存食品。食品贮存在密封容器内,生、熟食品分开存放,新鲜食物和剩余食物不要混放。提前做好的食品和需要保存的剩余食品存放在高于60摄氏度或低于10摄氏度的条件下。细菌的适宜生长繁殖的温度是10-60度。用紫外线杀毒时时间要充足。
8、经冷藏保存的熟食和剩余食品及外购的熟肉制品,食用前应彻底加热,食物中心温度须达到70摄氏度,并至少维持2分钟。
落冲小学 2017.10.23
第五篇:卫生急救知识培训资料
卫生急救知识
一、个人卫生要求
首先,穿着一定要非常洁净,必须符合工作内容。工作人员应从以下儿个方面来体现自己的个性和修养:如皮肤、香水(淡雅型)、化妆(化淡妆)、口腔卫生、手部卫生(指甲修剪整齐,不可涂指甲油)、鞋(色泽适当、舒适)等。
二、环境卫生要求
室内空气切忌干燥、凝滞或有霉味。室温宜保持18°C左右。若安装有抽风机或冷气机,空气便会流通,改善室内的空气质量,调节气温及湿度。患有传染病的顾客由于会通过接触将病毒传染给其他顾客,所以绝对不能让其入内。酒店卫生措施及标准应严格遵守政府卫生机构所公布的有关规章,具体要求如下:
(1)餐具在使用前与使用后都必须消毒;
(2)可重复使用的工具使用一次后必须马上消毒;
(3)使用中的工具必须放置于干净的容器中;
(4)所有器具在使用完毕后必须清洗擦拭干净;
(5)室内光线、温度、通风等都要符合标准,卫生情况必须良好;
(6)保持墙壁、窗帘、地板、地毯等的清洁;
(7)随时供应冷、热水,提供茶杯、饮水机等饮水设各,并保持这些设各的洁净;
(8)屋内保持清洁,绝不能有“四害”;
(8)地面上应随时清理;
(9)洗手间必须保持卫生,提供冷热水、洗手液、纸巾等,同时也要准备带盖垃圾桶;
(10)服务人员在服务顾客前及使用洗手间之后要洗净双手:
(11)一条湿巾仅能供一位顾客使用,干净的毛巾必须存放于消毒柜里;
(12)所有弄脏及使用过的东西,在使用完毕后必须马上从现场拿走;用过的东西不可
以和还没有用过的东西混放在一起使用;
(13)已经用过的一次性东西,不可再让下一位顾客直接使用;
三、急救常识
(1)擦伤:皮肤若因意外而破皮或割伤,应该涂上碘酒、过氧化氢或红汞等消毒药水,但应注意碘酒与红汞不能同时使用;
(2)灼伤:灼伤由火或电所造成,而烫伤则由热水或蒸汽所造成。灼伤分为三级,第一级灼伤会引起皮肤红肿,第二级灼伤会使皮肤起水泡,第三级灼伤已融及肌肉内层组织,而且可能将组织烧焦。若发生灼伤等意外事件,应马上用冰块冷敷在 1
被灼伤的部位;
(3)触电:先将触电者移至阴凉处并松开衣服。抬起头部,避免血液循环受阻并施以
人工呼吸。
(4)流鼻血:先将衣服松开,用棉花垫浸入冷水后取出敷在脸部及颈背;
(5)晕厥:晕厥是由脑部缺血、空气不好、消化不良、精神紧张等因素引起:晕厥症
状为脸部苍白、肌肉失去控制等。晕厥者的呼吸及血液循环都会暂时终止。若病人出现快要晕厥的前兆时,应把其头部置于双膝之间,如此可使血液加快流至头部,从而使情况好转。晕厥者的衣服应该松开,并令其斜躺,头部应略低肩部,使血液较易流向头部。病人如果尚有知觉,可让其吸入一点氧气或喝提神的饮料,如热咖啡、热茶或热牛乳。假如病人已经失去知觉,应立即拨120急救。同时,可用冷毛巾擦拭其脸部、胸部,不过绝不可以用冷水泼在病人脸上。
(6)癫痫症突发:癫痫症突发是一种精神异常的毛病,症状为不省人事、脸部扭曲、口吐白沫、眼珠滚动,此时应该马上叫救护车。在救护人员尚未抵达前可令病人侧躺,并在病人嘴中垫一支笔,免得咬伤舌头。等病人醒来后可以让其喝一点温和的提神饮料。如果病人在病发后睡着了,不要打扰他,让他自动醒来即可。
为了应付上述一些紧急事件,所有前台/柜台/吧台等电话机旁边,都应该贴一张记有消
防队、公安局、急救中心或附近医院急诊室、出租车公司等机构电话号码的卡片,以备急用。此外,还需备有管理层的电话,遇到紧急状况时可以马上联络。
另外,所有人员必须清楚建筑的安全出口,一旦遭遇火警或其他紧急情况时,可 以从安全出口迅速撤离。灭水器与急救箱应当放在很容易拿取的地方,并定期检查,而且每位员工都应该知道如何使用灭火器。
四、“交叉感染”的预防
随着服务业不断朝着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作为各项服务技能基础的预防“交叉感染”应得到服务界的高度重视,并应进行严格规范。
1.预防的重要性
一些酒店因缺乏起码的消毒知识和卫生观念,而使顾客遭受不同程度身心伤害的事件时有发生。比如,使用没有消毒的湿巾、餐具等,传播“接触性传染病”;使用没有彻底洗净的原材料等传播肝肠病毒;因此,预防交叉感染是酒店业至关重要的环节,工作人员应予以高度重视。
2.预防的方法
(1)建立严格的卫生消毒制度:
①保持室内空气通畅,上下班时用拖地、擦拭桌椅、通风等;
②工作人员上班时应着装整齐,服务前应先洗手;
③顾客使用的餐具应每日用消毒、湿巾每日高压消毒,或用煮沸法或浸泡消毒法; ④备餐、取物时不能直接用手取放食物盘,应使用专门的托盘等取用,并将托盘每日清洁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