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八下古诗词赏析练习
八年级上册古诗词练习
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后四句,前后形成鲜明对比。
2、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二、《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诗歌开头为什么从一把不起眼的折戟写起?
2、试体会“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议论的妙处。
3、选出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A 该诗开头从一件不起眼的折戟写起,很自然的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B “自将磨洗认前朝”为后两句论史咏怀作铺垫,诗人心绪无法平静。
C 诗人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重写。
D 在这首咏史诗中,作者关注的重点是赤壁之战,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三、《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品味“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一句。
2、下面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 首联写诗人通过科举考试后,宋朝大地到处燃起了抗元的星火。
B 颔联比喻大宋国势危亡如风中柳絮,自己一生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C 颈联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抒发了陷入绝境的沉痛心情。
D 尾联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千古名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上阕写词人把酒问月,萌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使他转向对人间的喜爱。
B、下阕写词人望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在词人眼里,月圆人团圆是一种自然常理。
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明情意的相通不受时空阻隔,这是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祝福。
D、全词以“明月”贯穿,咏月兼怀亲人,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2、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下阕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B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C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D 全诗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像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五、《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义踟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对这首曲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元代散曲,“山坡羊”是曲牌名,“潼关怀古”是曲的标题。B、“山河表里潼关路”勾画出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的特点。
C、曲中的“聚”字赋予静止的峰峦以动感,“怒”字则生动地表现出波涛汹涌的情态。
D、作者在曲中表达出深深的伤感悲愤之情,他伤感悲愤的最主要原因是“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2、结尾“亡,百姓苦”好理解,为何“兴”,百姓也苦呢?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3、曲子开头描写潼关的地势,作用是什么?
六、《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1、写诗人悠闲自得生活的一句诗是
2、表现这首诗思想内容的一个词是,也是全诗的诗眼。
3、“悠然见南山”的“见”能否换成“望”?
4、“此中有真意”的“真意”是指。
5、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 “结庐在人境”是说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B “问君何能尔”,“尔”的意思是“耳”,罢了。
C “飞鸟相与还”,“相与还”是结伴而还,意思是飞鸟倦了也知道还家。D “此中有真意”的“此中”,据此时此地的情景,也就是指隐居生活。
6、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悠然见南山”用一个“见”字描写采菊时于无意间偶见南山,使南山静穆超然的风景正好与作者悠然自得的心情相融合,表现了一种天真自然的意趣。B 诗中的采菊、山气、夕阳、飞鸟,包含了无限诗情画意,它既不能用言语形容,又无须用言语形容,体现了作者隐居生活的美好情趣。
C 诗的语言婉曲含蓄,虽说“此中有真意”,又说“欲辩已忘言”,其实,“真意”就在作者所要表现和所要追求的“心远地自偏”的意境中。
D 这首诗创造了一个诗情、画意、哲理兼具的意境,既表达了作者的清高思想和恬静愉快的心情,又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和思想的启迪。
七、《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写出与下面典故对应的人物。
A 垂钓碧溪—— B 乘舟梦日边—— C 长风破浪——2、、、、四个连续动作,形象地显示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3、诗歌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 思想感情。
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 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 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 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 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 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自经自经丧乱少睡眠”一句中“丧乱”指 事件。
2、“自经丧乱少睡眠, 长夜沾湿何由彻”的意思是
3、“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深刻含义是
4、“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表现了诗人 的思想。
5、对“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这是诗人幽默风趣的写法,既活灵活现地描绘出南村群童的顽皮,又巧妙含蓄地刻画了自己因年迈而无力改变现状的那种无可奈何的微妙心理。
B 南村群童竟然不知道“我”是著名的“诗圣”,表达了“我”对他们年少无知的不满。
C 南村群童连不值钱的茅草都抢,可见当时人们的生活贫困到了何种程度。D 称之为“盗贼”,表达了诗人对南村群童不良行为的强烈愤恨。
九、《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本诗中,从视觉角度看,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 _。”
2、这首诗前十句重在咏雪,后八句则主要是写_______。(填2字)
3、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请描述“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在你脑海中出现的画面。
5、请你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两句诗作一点赏析。
十、《己亥杂诗》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落红”在这里比喻
2、最后两句诗有什么深刻含义?
3、对这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
B 用“浩荡”修饰离愁,写离愁之苦;用“天涯”映衬离愁,写离愁之多。C 诗的后两句以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融入议论。D “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句现常用来赞美老一辈对下一代的关心、爱护和奉献。
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低沉愤懑 高昂乐观
2、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这样的景象:大江之上,沉舟之侧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所描写的画面必须扣住“千帆竞发”“万木争春”)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二、《赤壁》
1、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小中见大。(折戟——小;赤壁之战——大;国家的命运——大)
2、诗人并未从正面去评论战胜的原因,而是提出一个与事实相反的假设,不刮东风,不用火攻,周瑜就有可能战败。对于这个结局诗人没有直说,而是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命运,别出心裁。“二乔”并非普通女子,而是东吴国家命运的象征。
3、D
三、《过零丁洋》
1、以对偶句的形式和比喻的修辞方法,把国家的破败与个人的不幸联结在一起,形象地展现了风雨飘摇的政治形势。
2、A(首联是概述自己的身世)
3、威武不屈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四、《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B
2、A
五、《山坡羊·潼关怀古》
1、D(最主要的原因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2、一个朝代兴起,往往大兴土木,修建豪华宫殿,从而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灾难,故云“兴,百姓苦”。(意近即可)
3、在潼关路上望西都,自然引发历史兴亡的感慨;写潼关之险,意在说明历代王朝仍然难逃灭亡的命运,突出了主题。
六、《饮酒》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心远
3、不能“见”字的妙处在于无心,无意间偶见,才能与作者悠然自得的心情相融合。而“望”字确是有意为之。
4、自然情趣
5、B(应是“如此”之意)
6、C(“真意”指诗人从自然与人和谐的景象中所体悟到了自然之趣。)
七、《行路难》
1、A 吕尚 B 伊尹 C 宗悫
2、停、投、拔、顾
3、高昂乐观
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安史之乱
2、遭乱以来,忧时念国,本来就经常失眠,置此秋夜漫长,床上沾湿,更难度过这宵。
3、此句是全诗的画龙点睛之笔,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舍己为人,忧国忧民的理想和愿望,反映了诗人人格的伟大与高尚。
4、兼爱天下、悲天悯人的博大胸襟和纯真心灵。
5、A
九、《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纷纷暮雪下辕门 风掣红旗冻不翻
2、送别
3、抒发了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的感情。在诗人笔下,冰天雪地的边塞,奇寒难忍,愁云惨淡,令人怨怅。
4、山路盘旋曲折,已看不见友人离去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一串马蹄的足迹。
5、诗句以梨花喻雪,新颖奇特,让人在冰天雪地里如同置身于大好春光中。而一个“忽”字,既写出了塞外气候的变幻奇特,又表现了诗人见到奇丽雪景后的惊喜之情。
十、《己亥杂诗》
1、诗人以“落红”自比
2、花有情,死而不已,尚能化泥而护花
3、B
第二篇:八下古诗词赏析1
八下古诗词赏析1 2014年山东省淄博市
9.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3分)
饮酒(其五)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请从这首诗中选出你最喜欢的诗句写下来,并简要分析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答:
9.答案示例:①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诗人虽身居闹市,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声,表达了诗人内心宁静,脱离尘俗的思想感情。
②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用自问自答的形式,表达了诗人超凡脱俗、毫无名利之念的思想情感。
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人东篱采菊,抬头见山,表现了他悠然自得,物我两忘的思想境界。
④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诗人通过黄昏中飞鸟结伴归林的美好景色,表达了诗人摆脱束缚,自由自在的思想情感。
⑤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人从大自然中悟到了无法言说的人生真谛,表达了诗人陶醉其中,悠然忘我的境界。(3分,分析1分,情感2分)2014年湖北省荆州市
饮酒(其五)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8.(2分)下面对《饮酒(其五)》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一叙一转,写出了一种闹中取静的闲适之美。B.“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一问一答,写出了一种超尘脱俗的操守之美。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实一虚,写出了一种超越时空的空灵之美。D.“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一静一动,写出了一种暮鸟飞还的温馨之美。8.C
7.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饮酒(其五)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A.此诗是诗人归隐田园后写的一首抒情小诗,其中“心远”二字指诗人心中远离草庐。
B.“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现了诗人悠闲自得、与世无争的情怀。
C.“山气日夕佳”一句在诗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紧承上句,点名南山的暮景,引出下句的飞鸟结伴归林。
D.此诗融情于景,情景浑然一体,表现出一种平淡而质朴的美。10.对陶渊明《饮酒》一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D)(2分)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A.诗歌首句的节奏停顿应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B.“悠然见南山”的“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自由和惬意。
C.诗中的“心远”、“悠然”表明了诗人的心境。
D.全诗热情讴歌了闲适、宁静的田园生活,而结句“欲辩已忘言”则表明了诗人隐居生活的迷惘状态。2014年湖南省郴州市
(一)诗歌鉴赏(4分)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9.本诗的诗眼是哪一句?(2分)答:
10.诗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能否改为“望”字,为什么?(2分)答:
28.(2012·湖北省随州市)阅读下列古诗,完成诗后题目(6分)
饮 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4.既然“结庐在人境”为何没有“车马喧”,请用诗中句子作答。(1分)15.“悠然见南山”中的“悠然”一词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2分)16.能否把“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改为“望”字?为什么?(3分)
【答案】
14.心远地自偏(1分)
15.“悠然”写出了诗人那种恬淡、闲适的心情(2分)
16.不能。“见”表现的不是诗人对山的有意观望,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眼帘的状态。(3分)
第三篇:古诗词赏析练习
古诗词赏析练习
【考题选粹】
1.(2012年无锡)
谢亭送别
许 浑
①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①劳歌:送别歌。
阅读上面的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1)诗歌第二句的写法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表达效果作简要分析。
(2)用自己的话概括诗歌最后两句所写景色的特点,并说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临门一脚】
军城早秋严 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安史之乱以后,唐王朝国力削弱,吐蕃趁虚而入,曾一度攻入长安,后来又向西南地区进犯。严武两次任剑南节度使,公元764年(广德二年)秋天,他率兵西征,击败吐蕃七万多人,收复失地,安定了蜀地。
1.阅读上面的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1)诗歌前两句描绘了边塞怎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
答:
(2)诗歌后两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答:玉楼春宋 祁
①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注:①縠皱:即皱纱,喻水的波纹。
2.阅读上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1)“红杏枝头春意闹”是脸炙人口的名句,而其中的“闹”用得尤为精妙,为什么?
答:
(2)“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一句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春行即兴李 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注: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平息后不久。宜阳,县名,在今河南省西部。唐代最大的行宫之一——连昌宫就坐落在这里。然而在安史之乱中,这里遭到严重破坏。
3.阅读上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1)本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
(2)本诗最后两句主要用的是什么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
山中问答李 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①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注:①窅然:远去貌。
4.阅读上面诗歌,完成题目。
(1)“笑而不答”这四个字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答:
(2)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一)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5.阅读上面诗歌,完成题目。
(1)这首诗选了哪些物象来表现初夏的时令特点?
答:
(2)这首诗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暮春归故山草堂钱 起
①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注:①辛夷:木兰树的花,一称“木笔花”。
6.阅读上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1)本诗前两句中的“残”“稀”“尽”“飞”等字紧扣题目中的“暮春”,渲染了怎样的氛围?
答:
(2)诗中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一剪梅·舟过吴江蒋 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①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注:①银字笙调,心字香烧:调弄起镶有银字的笙,点燃起盘成心字形的香。
7.阅读上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1)这首词中抒发了词人什么情感?
答:
(2)“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历来为人们所称颂,请说说好在哪里?
答:
城东早春(唐)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注释】上林:即上林苑,汉代宫苑,这里代指长安。
8.(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人笔下的早春景象。
答:
(2)诗人想象了花盛人闹的景象,突出表现了自己怎样的情趣?
答:
(一)秋夜山居
唐·施肩吾
去雁声遥人语绝,谁家素机①织新雪。
秋山野客②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注释】①素机:织布机。②野客:离乡在外的游客。
9.(1)诗歌首句“”一词点明了时令属“秋”。
(2)诗中“衔”字向来为人称道,请你说说它好在哪里。
答:
(一)田园乐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10.(1)这首诗在写景上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答:
(2)表达了诗中“山客”怎样的心境?
答:
湖上
徐元杰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11.(1)全诗写出游人怎样的心情?诗中的哪个词语印证了你的判断? 答:
(2)第一句诗中哪个字用的最妙?找出来并简析。
答:
第四篇:八下古诗词
八下古诗
一、《夜雨寄北》
1、诗中两次提到“巴山夜雨”,你分别怎样理解?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第一次的“巴山夜雨”借凄凉的秋夜雨景书写客愁旅况。诗人因归期难料,秋夜听雨,倍感孤寂凄凉。第二次的“巴山夜雨”写想像中他日两人同在长安共话巴山夜雨时的情景,表现了今日彼此相思之意。这样写使诗境于回环映照中更增情韵,融凄清与温煦、黯然与神往、寂寥与慰藉为一体。
2、后两句表现了诗人的愿望,诗人想象出什么样的情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后两句遥想异日重逢,西窗剪烛,重话巴山夜雨情景,表现了今日彼此相思之意。
3、成语“剪烛西窗”源自本诗,结合诗歌内容,说说你对这一成语的理解。
原指与妻子团聚,秉烛长谈离别之情。后泛指思念亲友,渴望团聚的感情。
二、《 天净沙·秋思》
1、描述“枯藤老树昏鸦”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几根枯藤缠绕着几颗凋零了黄叶的秃树,在秋风萧萧中瑟瑟地颤抖,天空中点点寒鸦,声声哀鸣。写出了一片萧瑟悲凉的秋景,造成一种凄清衰颓的氛围,烘托出作者内心的悲戚。昏鸦尚能有老树可归,而游子却漂泊无着,有家难归,其间该是何等的悲苦与无奈啊!
2、“小桥流水人家”是恬静明丽的景物,在境界上似乎与上下句所描写的景物截然不同,作者这样安排达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眼前呈现一座小桥,潺潺的流水,还有炊烟袅袅的农家小院。这种有人家安居其间的田园小景是那样幽静而甜蜜,安逸而闲致。这一切,不能不令浪迹天涯的游子想起自己家乡的小桥、流水和亲人。在这里,以乐景写哀情,令人倍感凄凉,烘托出漂泊他乡的游子那内心彷徨无助的客子之悲。
3、描述“古道西风瘦马”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尝乡愁的游子却骑着一匹延滞归期的瘦马,在沉沉的暮色中向着远方徐徐而行。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漂泊他乡的游子面对如此萧瑟凄凉的景象,怎能不悲从中来,怎能不撕心裂肺,怎能不柔肠寸断!一颗漂泊羁旅的游子心在秋风中鲜血淋淋„„
三、《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中曲折地表达了诗人遭受政敌打击,长期远贬异地的愤慨不平的心情。
2、“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用两个典故表达归京之后怎样的感受?
“闻笛赋”表现对许多已经去世旧友的怀念。“烂柯人”说明自己贬谪时间太久,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时光景了。
3、全诗的情感基调有一个根本的转变,哪一句体现了这一转变?(C)
A.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B.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D.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是传颂千古的名句,它表达了作者在困境中的怎样一种心态?蕴含了怎样的哲理?
诗人以“沉舟”“病树”自比,固然感到忧伤,却又相当达观。刘禹锡不幸被贬二十三年,如今已是垂暮之年。但展望未来,沉舟的旁边千帆过往,病树前面万木向荣。诗人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沉浮,表现出豁达的胸怀。
哲理是:没落的事物,就由它没落吧;新生的事物,依然要按着自己的规律发展下去。蕴含了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
四、《无题》
1、理解“东风无力百花残”的妙处。
“无力”和“残”紧扣暮春时节的景物特点,渲染了当时别离的气氛,情景交融,使人有凄楚的感觉。
2、“相见时难别亦难”,“难”在哪些方面?
“相见时难”的“难”,指困难;“别亦难”的“难”指难受。
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句,以象征手法描写至死不渝的爱情,语言巧妙多姿,最为精彩感人,因而古今传诵。现在常常用来比喻具有奉献精神或对理想的执著追求。
4、理解“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的妙处。
这两句设想对方伤感久别的种种情景。古人说:“女为悦己者容。”故诗人转写对方即从晓妆对镜落笔。
“但愁云鬓改”,是对青春年华的逝去表示忧虑。一个“改”字,见出别离之久,相思之苦。当诗人夜晚独对荧荧烛泪之时,所爱的人也许正在凄清的月光下踯躅苦吟吧,“应觉月光寒”,忖度对方的处境和感受,可谓一往深情。
五、《渔家傲》
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本是词中常见的结构方式,这首也是如此。写景围绕“异”字着笔,勾勒出一副充满肃杀之气的塞下秋景;抒情重在揭示孤城将士内心的苦闷,那种壮志未酬、有家难归的抑郁情怀。写景与抒情的完美结合,表现出一种苍凉悲壮的风格。
1、这首词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词中描绘边地奇异的秋景,表现作者慨叹功业未立和戍边将士思念家乡的复杂心情。
2、描述“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傍晚时分,四面传来北疆特有的声响,与军中的号角声交织在一起;在层峦叠峰之中,只见烽烟直上,夕阳残照,衬出一座早早闭门的孤城。词人笔下的西北边境的秋景,多么悲凉奇异;而从“孤城闭”三字中,也隐隐透出当时军事态势的严重。
3、理解“衡阳雁去无留意”的妙处。
连南飞的大雁都毫无留恋之意,何况是离乡戍边的将士!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六、《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1、“长风”两句借景抒情,目接风送秋雁之境,精神为之一振,烦恼为之一扫,感到心与境合得舒畅,酣饮高楼的豪情油然而生。
2、“蓬莱”两句承高楼饯别分写主客双方。以“建安骨”赞美李云的文章风格刚健。“中间”是指南朝;“小谢”是指谢眺,因为他在谢灵运(大谢)之后,所以称小谢。这里李白是自比小谢,流露出对自己才能的自信。
3、“抽刀”一句用来比喻内心的苦闷无法排解,显得奇特而富有创造性。“举杯”一句道出了他不能解脱,只能愁上加愁的不得志的苦闷心情。
4、最后两句是诗人对现实不满的激愤之词。李白长期处于不称意的苦闷之中,不得不寻求另一种超脱,即“散发弄扁舟”。逃避现实虽不是他的本意,但当时的历史条件和他不愿同流合污 的清高放纵的性格,都使他不可能找到更好的出路。
七、《论诗》
1、第一、二句诗人指出,即使是李白、杜甫这样伟大的诗人,他们的诗篇也有历史局限性。但作者并非贬低李杜诗篇的杰出成就。
2、第三、四句诗人呼唤创新意识,希望诗歌写作要有时代精神和个性特点,大胆创新,反对演习守旧,惟有创新,才能领时代之风骚。世人常常用这句诗来赞美人才辈出,或表示一代新人替换旧人,或新一代的崛起,犹如滚滚长江,无法阻拦。
3、此诗反映了作者诗歌创作贵在创新的主张,要旨在于说明文学创作的时代性,他认为诗歌随时代不断发展,诗人在创作的时候也应求新求变,并非只有古人的作品才是最好的,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风格的诗人。
4、本诗虽语言直白,但寓意深刻。“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一句表达了文学创作随着时代变化发展的主题思想与中心。
第五篇:八下诗词赏析
新街镇中学八(下)语文诗歌赏析
一、《闻雁》
【唐】韦应物
故园渺何处?(家乡遥远,模糊不清,不知在何处?思乡之情不言而自明。)归思方悠哉。(诗人直抒胸臆,发出感叹,这漫漫长夜,绵绵秋雨,更使这归思无穷不已,悠然不尽了。这一句表达了诗人无限低回怅惘之情。)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在凄清秋雨之夜,雁叫声更使诗人思乡情切,夜不能寐,浮想联翩,思绪万端。)
1、中心意思:诗人通过“归思”、“闻雁”的描写,抒发了远宦思乡之情,也蕴涵着诗人对**时代的苦闷感受。
2、写作背景:诗人主要生活于安史之乱后的**时代里,在宦海浮沉中,看到了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但又无力抗争,感到彷徨苦闷,因而在诗中流露了孤寂和低沉的情绪。
3、文常介绍:雁是一种大型游禽,在我国北部繁殖,到南方沿海地区越冬。归雁在古诗文中,历来是思乡思亲之物。
二、《池鹤》
【唐】白居易
高竹笼前无伴侣,乱群鸡里有风标。(突出了鹤的生活环境与众不同,它的品格、风度也不
是“群鸡”能比的。)
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写丹顶鹤的外形特征——色彩美)
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用反衬手法,写池鹤不仅风姿超凡,而且不会像鹦鹉那样“语声娇”,去讨好别人。)
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
(写池鹤的鸣声美,表现出诗人对仕宦生活的厌倦和
无奈。)
写法及主旨:托物言志是古代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本诗的主要写作特点是托物言志。这首诗勾画了丹顶鹤的超凡的风姿和孤高品格,描绘了它的形象美、色彩美、鸣声美和心灵美。诗人以鹤自喻,抒发自己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和对田园生活向往而不可得的无奈感情。
三、《迎燕》
【宋】葛天明
咫尺春三月,寻常百姓家。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
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
(暮春三月,杂花似锦,细雨霏霏,燕衔香泥,穿梭来往。)
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
(新巢已成,雏燕长大,呢喃起舞,幸福地“相伴过年华”。燕的自由自在,正是诗人隐居生活的反映;燕之乐,亦足见诗人之乐。)
简析:这首诗不仅描绘燕子的生活习性,而且表达了燕子与老百姓的深厚情谊。
四、《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唐】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写作背景:诗人李白才高志远,但他的一生却很不得意。唐玄宗天宝初年,李白应诏入京,供奉翰林院,但由于权贵排挤,不到两年便被玄宗“赐金还山”,理想和现实的尖锐矛盾,使他长期陷于苦闷之中,这首诗抒写的就是作者因怀才不遇而引发的无尽烦忧。
1、“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请结合写作手法对这句作赏析。
答:这两句借景抒情,目接风送秋雁之景,精神为之一振,烦忧为之一扫,感到心与境和的舒畅,酣饮高楼的豪情油然而生。“秋”字点明饯别的季节,“酣高楼”点明饯别的地点和方式。
2、“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这两句诗各有何指代?
答:“蓬莱文章”借指李云的文章,“建安骨”赞美李云的文章风格刚健。“中间小谢”指南朝诗人谢朓,李白自比小谢,流露出对自己才能的自信。“清发”一词,暗指自己的作品风格和小谢一样清新秀发。
3、“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境界阔大,想象奇特,试作赏析。
答:诗人与族叔李云谈古论今,雄心勃发,连天上的明月也想摘下来。诗人神驰宇宙的豪情,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在“欲上青天揽明月”这一诗句中十分形象地表现出来。
4、“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一句形象精妙,试作赏析。答:“抽刀断水水更流”是生活中的现象,用来比喻内心的苦闷无法排解,显得奇特而富有创造性。“举杯销愁愁更愁”道出了他不能解脱,只能愁上加愁的不得志的苦闷心情。一句诗中三个“愁”字,足见愁思之多,与开头“多烦忧”相呼应。
5、从“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两句诗中,你看出了作者怎样的态度? 答: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不满现实却又无可奈何只能消极避世的心态。
五、《渔家傲》 【北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简析:这首词上片写景,围绕“异”字着笔,勾勒出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塞下秋景;下片抒情,重在揭示孤城将士内心的苦闷,那种壮志未酬、有家难归的抑郁情怀。
1、这首词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词中描绘边地奇异的秋景,表现作者慨叹功业未立、壮志难酬和戍边将士思念家乡的复杂心情。
2、描述“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答:傍晚时分,四面传来北疆特有的声响,与军中的号角声交织在一起;在层峦叠嶂之中,只见烽烟直上,夕阳残照,衬出一座早早闭门的孤城。“长烟落日”写出了塞外的壮阔风光,但续以“孤城闭”三字,气象顿然一变,暗示敌强我弱的不利形势。
3、理解“衡阳雁去无留意”的妙处。答:连南飞的大雁都毫无留恋之意,何况是离乡戍边的将士?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六、《天净沙
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简析:这首写景小令选取秋天几个富有特征性的景物,巧妙地组合起来,创造出一种萧瑟凄凉的意境,用以衬托天涯游子孤寂凄楚的心情。
1、描述“枯藤老树昏鸦”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答:枯萎的藤蔓缠绕着几棵黄叶凋零的秃树,在秋风中瑟瑟地颤抖,傍晚时分天空中点点归鸦,声声哀鸣。写出了一片萧瑟悲凉的秋景,造成一种凄清衰颓的氛围,烘托出人物内心的悲戚。昏鸦尚有老树可归,而游子却漂泊无着,有家难归,他心中该是何等的悲苦与无奈啊!
2、“小桥流水人家”是恬静明丽的景物,在境界上似乎与上下句所描写的景物截然不同,作者这样安排达到了怎样的效果,请作简要分析。
答:眼前呈现一座小桥,潺潺的流水,还有炊烟袅袅的农家小院。这种安居的田园小景是那样幽静而甜蜜,安逸而闲适。这一切,不能不令浪迹天涯的游子想起自己家乡的小桥、流水和亲人。在这里,以乐景写哀情,使人倍感凄凉,烘托出沦落他乡的游子那内心彷徨无助的悲凉。
3、这首曲中有一些词很有表现力,请品析其表达效果。
答:如“枯”“老”:深秋时节,藤蔓枯萎,树木沧桑,刻画了一幅萧瑟的秋景,造成一种凄清衰颓的氛围,烘托出游子漂泊异乡的悲戚、凄楚之情。
“昏”:黄昏时分,乌鸦归巢,可游子却还在异乡漂泊,归家无望,他内心该是何等的悲苦与无奈呀!“瘦”:“瘦”不但写出了因长途跋涉,马儿疲惫至瘦弱不堪,而且使人想象到马背上的游子因思乡情切日夜兼程的情景,暗示了游子漂泊在外的艰辛与苦楚。
“古”:一个“古”字唤起人们对古往今来多少过客的不尽联想。
“西风”:西风即秋风,既点明季节,又增添悲凉气氛。
“断肠”:漂泊他乡的游子因思乡情切以致柔肠寸断,肝肠欲断,可见其思乡之情何等深重!
4、描述“古道西风瘦马”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答: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尝乡愁的游子却骑着一匹延滞归期的瘦马,在沉沉的暮色中向着远方踽踽而行。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漂泊他乡的游子面对如此萧瑟凄凉的景象,怎能不悲从中来,怎能不柔肠寸断!一颗漂泊羁旅的游子心在秋风中滴血„„
七、《酬乐天扬州处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简析:从诗的标题看,这是刘禹锡写给白居易的回赠之作。在这首诗里,诗人抒写长期贬居生活的艰辛和对世事沧桑、亲朋凋零的伤感,含蓄地表达了内心的不平。但诗人并未因此消沉下去,而是振作精神面向未来。
1、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答:“巴山楚水”指贬居之地,“二十三年”指被贬时间之长,“弃置身”三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被朝廷长期冷落的不满。
2、“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用两个典故表达归京之后怎样的感受?
答:“闻笛赋”指晋人向秀所作《思旧赋》,表现对许多已经去世旧友的怀念。“烂柯人”指传说中的人物王质,诗人以王质自比,说明自己贬谪时间太久,此番回来恍如隔世,流露了对人事全非的怅惘之情。
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是传颂千古的名句,它表达了作者在困境中的怎样一种心态?蕴含了怎样的哲理?
答:诗人以“沉舟”“病树”自比,固然感到忧伤,却又相当达观。展望未来,沉舟的旁边千帆过往,病树前面万木向荣。诗人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沉浮,表现出豁达的胸怀、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这两句还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蕴含着这样的哲理:没落的事物,就由它没落吧;新生的事物,依然要按着自己的规律发展下去。
八、《无题》 【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理解“东风无力百花残”的妙处。
答:“东风”即春风,“无力”和“残”紧扣暮春时节景物特点,渲染了当时别离的气氛,情景交融,使人有凄楚的感觉。
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语言巧妙多姿,精彩感人,请作赏析。
答:这里的“丝”与思念的“思”谐音,这两句以蚕丝和烛泪象征爱情,用两个生动的比喻表白自己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现在往往引申为为执著追求理想而无私奉献的精神。
九、《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金】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写数点海棠花蕾嵌于枝间重重新绿之中,突出了海棠花蕾的明丽醒目、娇艳动人。)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桃李盛开,是为了抢得春光,哗众取宠;而诗人喜爱的海棠不仅美丽不在桃李之下,其格调品位之高,更是桃李所不及的。)
十、《题红叶》
【唐】宣宗宫人
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妙在通过责问流水太急,诉说深宫太闲,并不明写怨情而怨情自见。)
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不从正面写自己的处境和心情,只对一片随波而去的红叶致以殷勤的忠告,题诗人对身受幽囚的愤懑、对自由生活的憧憬以及她的冲破牢笼的强烈意愿,尽在不言之中了。)
十一、《山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因长期滞留在长江边而悲叹,身处万里之外的诗人思恋家乡将欲归去。)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这里,秋风萧瑟、黄叶飘零的景象,既用来衬托旅思乡愁,也可以说是用来比拟诗人的萧瑟心境、飘零旅况。)
十二、《城东早春》 【唐】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这清新的早春景色,最能激发诗家的诗情)
绿柳才黄半未匀。(早春时节,天气寒冷,百花尚未绽开,惟柳枝新叶,冲寒而出,最早为人们带来春的消息。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三四句以景色的浓艳已极、环境的喧嚷若市与一二句形成鲜明的对照,反衬出作者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
十三、《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诗中两次提到“巴山夜雨”,你分别怎样理解?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第一次的“巴山夜雨”借凄凉的秋夜雨景书写客愁旅况。诗人因归期难料,秋夜听雨,倍感孤寂凄凉。第二次的“巴山夜雨”写想象中他日两人同在长安共话巴山夜雨时的情景,表现了今日彼此相思之意。这样写使诗境于回环映照中更增情韵,融凄清与温煦、黯然与神往、寂寥与慰藉为一体。
2、后两句表现了诗人的愿望,诗人想象出什么样的情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后两句遥想异日重逢,西窗剪烛,重话巴山夜雨情景,表现了今日彼此相思之意。
3、成语“剪烛西窗”源自本诗,结合诗歌内容,说说你对这一成语的理解。答:原指与妻子团聚,秉烛长谈离别之情。后泛指与亲友相逢叙旧。
十四、《论诗》 【清】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简析:此诗旨在说明文学创作的时代性,突出“惟有创新,才能领时代之风骚”的道理,而非贬低李杜诗篇的杰出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