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依法行政纲要
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试题(共50题)单项选择题
1.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以及依法治国的客观要求相比,下列不是依法行政存在的差距的是()
A.行政管理体制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还不适应,依法行政面临诸多体制性障碍 B.制度建设反映客观规律不够,难以全面、有效解决实际问题
C.行政决策程序和机制不够完善D.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法制意识增强
2.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下面选项不属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是()
A.党的十六大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并明确提出“加强对执法活动的监督,推进依法行政”
B.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以及依法治国的客观要求相比,依法行政还存在不少差距 C.行政决策程序和机制不够完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时有发生,人民群众反映比较强烈
D.对行政行为的监督制约机制相对健全,一些违法或者不当的行政行为得到及时、有效的制止或者纠正,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得到及时救济
3.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指导思想不是()
A.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执政为民,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 B.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提高行政管理效能,降低管理成本,创新管理方式 C.增强管理透明度,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D.以创造一个完善的法制环境为指导思想
4.下面选项中不属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目标的是()
A.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政府各部门之间的职能和权限比较明确 B.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基本形成。C.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基本建立。D.政府各职能明确分工,互不干涉,各自执法。
5.《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要求法律、法规、规章得到全面、正确实施,法制统一,政令畅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得到切实保护,违法行为得到及时纠正、制裁,()秩序得到有效维护。A.经济社会 B.政治社会 C.文化社会 D.生态社会
6.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努力形成()成本低廉的防范、化解社会矛盾的机制,社会矛盾得到有效防范和化解的目标。
A.高效、便捷 B.公开、公平C.公正、全面 D.便民、诚信
7.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要实现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观念明显提高,尊重法律、崇尚法律、遵守法律的氛围基本形成;依法行政的能力明显增强,善于运用()手段管理 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能够依法妥善处理各种社会矛盾。A.法律 B.经济 C.政治 D.文化
8.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下列不属于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则的是()A.依法行政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的有机统一 B.必须把维护政府利益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 C.必须维护宪法权威,确保法制统一和政令畅通
D.必须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9.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下列不属于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的是()A.合法行政 B.合理行政 C.注重政绩 D.高效便民
10.《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规定,要科学合理设置政府机构,核定人员编制,实现政府职责、机构和编制的(),加强政府对所属部门职能争议的协调。A.法定化 B.自由化 C.职权化 D.职能化
11.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要求,行政机关不得设立任何形式的“小金库”;严格执行()制度,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必须全部上缴财政,严禁以各种形式返还。A.收支两条线 B.罚缴分离
C.执法上审裁分离 D.决策上审裁分离
12.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不属于建立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内容的是()A.健全行政决策机制 B.完善行政决策程序
C.建立健全决策跟踪反馈和责任追究制度 D.考核决策实施结果
13.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下列不属于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内容的是()
A.依法界定和规范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 B.合理划分和依法规范各级行政机关的职能和权限 C.完善依法行政的财政人事保障机制
D.改革行政管理方式,推进政府信息公开
14.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要改进政府立法工作方法,扩大政府立法工作的公众参与程度。实行()工作者、实际工作者和专家学者三结合,建立健全专家咨询论证制度。
A.立法 B.执法 C.司法 D.守法
15.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下面不属于提高制度建设质量方面内容的是()A..加大政府管理成效的力度
B.按照条件成熟、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的原则,科学合理制定政府立法工作计划。C..改进政府立法工作方法,扩大政府立法工作的公众参与程度
D.积极探索对政府立法项目尤其是经济立法项目的成本效益分析制度
16.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提出法律议案和地方性法规草案,制定行政法规、规章以及规范性文件等制度建设,重在提高()。A.质量 B.数量 C.总量 D.积累量
17.积极探索对政府立法项目尤其是经济立法项目的成本效益分析制度。政府立法不仅要考虑立法过程成本,还要研究其实施后的执法成本和()。A.社会成本 B.守法成本 C.运行成本 D.成本收益
18.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下面不属于理顺行政执法体制,加快行政程序建设,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方面内容的是()A.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
B.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 C.健全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回访制度 D.建立健全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制度
19.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要减少行政执法层次,适当下移执法重心;对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生产直接相关的行政执法活动,主要由()两级行政执法机关实施。要完善行政执法机关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A.市、县 B.省、市 C.省、县 D.县、乡
20.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依法界定执法职责,科学设定执法岗位,规范执法程序。要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评议考核制和执法过错或者错案责任追究制,评议考核应当听取()的意见。要积极探索行政执法绩效评估和奖惩办法。
A.公众 B.领导 C.监察机关 D.人事机关.21.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下面不属于完善行政监督制度和机制,强化对行政行为的监督内容的是()
A.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
B.接受人民法院依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对行政机关实施的监督 C.加强对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监督
D.认真贯彻行政监察法,加强行政复监察工作
22.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应当依法报送备案。对报送备案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政府()应当依法严格审查,做到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
A.法制机构 B.人事机构 C.监察机构 D.执法机构
23.认真贯彻行政复议法,加强行政复议工作。对符合法律规定的行政复议申请,必须依法受理;审理行政复议案件,要重依据、重证据、重(),公正作出行政复议决定,坚决纠正违法、明显不当的行政行为,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A.程序 B.结果 C.过程 D.效果
24.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机关要切实履行职责,依法独立开展专门监督。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机关要与()机关密切配合,及时通报情况,形成监督合力。
A.检察 B.法院 C.人事 D.法制
25.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不包括()A.合法行政 B.合理行政 C.程序合法 D.高效便民
26.依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建立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不要求()A.健全行政决策机制 B.完善行政决策程序
C.建立健全决策跟踪反馈和责任追究制度 D.推进政府信息公开
27.依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提高制度建设质量不要求做到()A.提出法律议案和地方性法规草案,制定行政法规、规章以及规范性文件等制度建设,重在提高质量,内容要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能够切实解决问题;内在逻辑要严密,语言要规范、简洁、准确。B.按照条件成熟、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的原则,科学合理制定政府立法工作计划 C.改进政府立法工作方法,扩大政府立法工作的公众参与程度
D.积极探索对政府立法项目尤其是经济立法项目的成本效益分析制度
28.依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以下表述哪一项不属于不断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观念和能力的内容()
A.提高领导干部依法决策的能力和水平
B.建立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学法制度,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质,强化依法行政知识培训。
C.建立和完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情况考核制度 D.积极营造全社会尊法守法、依法维权的良好环境
判断题
1.对行政行为的监督制约机制不够健全,一些违法或者不当的行政行为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制止或者纠正,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得不到及时救济是目前我国依法行政存在的差距。()
2.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经过十年左右坚持不懈的努力,基本实现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基本理顺,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基本到位的目标。()
3.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目标包括提出法律议案、地方性法规草案,制定行政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等制度建设符合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充分反映客观规律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仅是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4.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政府提供的信息要全面、准确、及时,制定的政策、发布的决定要相对稳定,行政管理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便民、高效、诚信。()
5.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努力实现行政权力与责任紧密挂钩、与行政权力主体利益彻底脱钩。行政监督制度和机制基本完善,政府的层级监督和专门监督明显加强,行政监督效能显著提高。()
6.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必须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有机结合起来,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把推进依法行政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有机结合起来,坚持开拓创新与循序渐进的统一。()
7.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行政机关公布的信息应当全面、准确、真实。非因法定事由并经法定程序,行政机关不得撤销、变更已经生效的行政决定。
8.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行政机关依法履行经济、社会和文化事务管理职责,要由法律、法规赋予其相应的执法手段。行政机关违法或者不当行使职权,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实现权力和责任的统一。()
9.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除涉及国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护的商业秘密的事项外,行政机关应当公开政府信息。对公开的政府信息,公众有权查阅。行政机关应当为公众查阅政府信息提供便利条件。()10.依法界定和规范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要求完善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和公共服务意识,简化公共服务程序,降低公共服务成本,逐步建立统一、公开、公平、公正的现代公共服务体制。()11.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建立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定相结合的行政决策机制。实行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
12.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要把握立法规律和立法时机,正确处理好政府立法与改革的关系,做到立法决策与政府管理相统一,立法质量与政府管理相适应。()
13.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重大或者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草案,要采取听证会、论证会、座谈会或者向社会公布草案等方式向社会听取意见,尊重多数人的意愿,充分反映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4.要积极探索建立对听取和采纳意见情况的广告制度。行政法规、规章和作为行政管理依据的规范性文件,经讨论通过后,应当在政府公报和政府网站上公布,不应在普遍发行的报刊上公布,政府公报应当便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获取。()
15.行政机关作出对行政管理相对人、利害关系人不利的行政决定之前,应当告知行政管理相对人、利害关系人,并给予其陈述和申辩的机会;作出行政决定后,应当告知行政管理相对人依法享有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16.行政机关应当建立有关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强制等行政执法的案卷。但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有关监督检查记录、证据材料可以不立卷归档。()
17.对民事纠纷,经行政机关调解达成协议的,行政机关应当制作调解书;调解不能达成协议的,行政机关应当及时告知当事人救济权利和渠道。要完善人民法院调解制度,积极支持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等基层组织的人民调解工作。()
18.要完善信访制度,及时办理信访事项,对可以通过复议、诉讼等法律程序解决的信访事项,行政机关应当告知信访人、举报人申请复议、提起诉讼的权利,积极引导当事人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19.各级人民政府应当自觉接受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向其报告工作、接受质询,依法向有关人大常委会备案行政法规、规章;自觉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虚心听取其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20.人民法院受理的行政案件,行政机关可以出庭应诉、答辩。对人民法院依法作出的生效的行政判决和裁定,行政机关可以不履行。()
21.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要依法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行政行为实施监督的权利,拓宽监督渠道,完善监督机制,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实施监督创造条件。()
22.提高制度建设质量,要做到建立和完善行政法规、规章修改、废止的工作制度和规章、规范性文件的定期清理制度。()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D;
3、D;
4、D;
5、A;
6、A;
7、A;
8、B;
9、C;
10、A;
11、A;
12、D;
13、C;
14、A;
15、A;
16、A;
17、A;
18、C;
19、A;20、A;
21、D;
22、A;
23、A;
24、A;
25、C;
26、D;
27、D;
28、A。
二、判断题:
1、对;
2、对;
3、错;
4、错;
5、对;
6、对;
7、错;
8、对;
9、错;
10、对;
11、对;
12、错;
13、对;
14、错;
15、对;
16、错;
17、错;
18、对;
19、对;20、错;
21、对;
22、对。
第二篇: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
开创依法行政工作新局面
在全县依法行政工作会议上的表态发言
周天伟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全县召开了依法行政工作会议。会议上县委XXX作了重要讲话,xxx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我县近年来依法行政工作取得的成绩。我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中心,服从、服务全县工作大局,全面推行依法行政,法治政府框架进一步健全,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行政执法责任制进一步完善,干部依法行政意识进一步增强。依法行政工作令人民满意、社会满意。会议还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依法行政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和安排。依法行政工作目标明确,工作措施得力,这次全县依法行政会议的召开对于全面贯彻落实县委十四届九次全会精神,开创依法行政工作新局面,实现经济社会的二次跨越,提速冲刺全省十强县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是站在新起点,实现新跨越,推动依法行政工作迈上新台阶,取得更大进步的誓师会、动员会。在县委、县政府扩权强镇,把房产、规划、行政执法等权限重新下放给达连河镇管理开局起步之初,我受镇党委、镇政府的委托向大会作表态发言,这是县委、县政府对达连河镇党委、政府的厚爱,是对我们的极大鼓舞和鞭策,为了落实好全县依法行政工作会议精神,最大化实现县委、县政府的战略部署,我们 1
要努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进一步转变思想认识,树立依法行政的法制观念
依法行政工作要提高,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是首位。我们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提高对依法行政工作的认识,使镇政府的行政活动做到有治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提高镇政府威望和行政效率。
二、进一步强化队伍建设,提高行政人员依法行政水平一是进一步明确法制工作机构和法制工作人员的基本职责。按照政治合格、纪律严明、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的要求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夯实推进依法行政、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二是提高行政人员依法行政的政治素质。要结合百日大讨论,加强对行政人员的思想政治建设,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科学发展观,自觉地贯彻依法治国方略,自觉地推行依法行政。三是提高行政人员依法行政意识和业务能力。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学法制度、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制度、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岗前学法培训及资格考试制度,使其充分认识到实行依法行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依法行政的自觉性。四是实行执法资格管理。要加强行政执法部门主体资格和行政执法人员资格管理问题,严格落实资格管理制度,实行持证上岗,确保做到执法主体、执法人员合法,以促进公正执法、文明执法。
三、进一步理顺行政管理体制,加强制度建设
一是按照条块结合、适当分权、便于执法、讲求实效的思路理顺行政执法体制有效推进依法行政工作。二是重视制度建设工
作,针对我镇现状,不断完善依法行政配套制度,同时还要狠抓贯彻落实提高行政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推进依法行政的有用制度。
四、进一步深化行政执法责任制,规范行政行为
一是清理权限,依法履职。镇政府要紧扣新农村建设实践,根据现行的法律法规及扩权强镇下放的权限,进一步理清自身职权的法律依据,搞清楚法律法规明确的和工作需要协助的事项、范围、职责并严格依法履职。二是明确责任、规范行为。提高行政执法的透明度,推进权力阳光运行。三是强化监督,促进公正。执法监督要到岗、到人,明确监督范围、程序、监督责任,狠抓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落实,确保执法监督到岗到人。
五、进一步创新举措,推进依法行政工作
一是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解决办法。对涉及群众切实利益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尤其在处理村级财务管理、征地拆迁安置、社会治安、群众上访、山林权属纠纷等问题,镇干部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办事,不仅要做到实体合法,而且要做到程序合法。二是借助只能部门作用,依法合力化解。
依法行政作为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镇政府作为依法行政的“第一道防线”我们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正确面对问题、剖析问题,循序渐进的逐一解决问题,不断摸索和创造依法行政工作新经验、新做法,使依法行政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最终实现依法治国的目标。
第三篇: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意见
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国发 〔20**〕10号,以下简称 《纲要》)已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印发,现就贯彻落实 《纲要》 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把贯彻落实 《纲要》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政府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纲要》 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总结了近年来推进依法行政的基本经验,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和依法治国的进程,确立了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明确规定了今后十年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指导思想和具体目标、基本原则和要求、主要任务和措施,是进一步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政策文件。国务院各部门都要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充分认识 《纲要》的重大意义,把贯彻落实 《纲要》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政府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切实抓紧抓好,把 《纲要》提出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提供保障。
二、突出重点,明确分工
贯彻落实 《纲要》是一项全局性和长期性的系统工程。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根据各自的职能,明确工作任务,突出工作重点,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现就各部门各单位重点工作任务作如下分工:
(一)建立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
积极研究界定各级政府、政府各部门的行政决策权,完善政府内部决策规则、决策程序以及行政决策的监督制度和机制,按照 “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定相结合的行政决策机制。(国务院办公厅、中央编办、监察部、行政学院、社科院)
(二)提高制度建设质量。
1、围绕制度建设的基本要求,按照条件成熟、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的原则,制定政府立法工作计划,做到立法决策与改革决策相统一,立法进程与改革进程相适应。(法制办组织有关部门)
2、改进政府立法工作方法,扩大政府立法工作的公众参与程度,实行立法工作者、实际工作者和专家学者三结合。建立健全专家咨询论证制度、立法征求意见制度。研究建立有关听取和采纳意见情况的说明制度。探索建立有关政府立法项目尤其是经济立法项目的成本效益分析制度。(法制办组织有关部门)
3、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方便公众对公开的政府信息的获取、查阅。(国务院办公厅、法制办、信息办、信息产业部、财政部)
4、建立健全行政法规、规章修改和废止的工作制度以及规章、规范性文件的定期清理和定期评价制度。(法制办组织有关部门)
(三)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1、科学划分和规范各级行政机关的职能和权限,科学、合理设置政府机构,核定人员编制,实现政府职能、机构和编制的法定化。加强对各级行政机关职能争议的协调。(中央编办)
2、完善各类市场监管制度,确保依法履行市场监管职能,保证市场监管的公正性和有效性,打破部门保护、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研究进一步转变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的方式,切实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发展改革委、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商务部、建设部、国土资源部、食品药品监管局、证监会、保监会、银监会、电监会)
3、研究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实行政府公共管理职能与政府履行出资人职能分开的具体措施,加强对行业组织和中介机构的引导和规范。(中央编办、发展改革委、人事部、民政部、国资委、商务部、工商总局、财政部、监察部、行政学院、社科院)
4、完善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劳动保障部、卫生部、民政部、人事部、财政部、发展改革委)
5、建立健全各种预警和应急法律制度和机制(包括起草紧急状态法),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妥善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国务院办公厅组织有关部门)
6、建立健全有关集中统一的公共财政体制的法律制度,实现规范的部门预算。(财政部、发展改革委)
7、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清理和规范行政机关、事业单位收费。(发展改革委、财政部)
8、完善相关法律制度,规范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工资和津补贴,解决同一地区不同行政机关相同职级工作人员收入差距较大的矛盾。(人事部、财政部)
9、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减少行政许可项目,规范行政许可行为,研究创新政府管理方式。(监察部、中央编办、法制办会同有关部门)
10、加快电子政务体系建设,推进政府上网工程的建设和运用,扩大政府网上办公的范围,逐步实现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国务院办公厅、国信办、信息产业部、发展改革委)
(四)理顺行政执法体制,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1、研究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和工作机制,继续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探索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推进综合执法试点。完善行政执法机关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中央编办、法制办、财政部、监察部)
2、建立健全有关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强制等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制度,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有关监督检查记录、证据材料和执法文书进行立卷归档。(法制办组织有关部门)
3、建立健全行政执法主体和行政执法人员资格制度。(人事部、法制办、中央编办)
4、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依法界定执法职责,科学设定执法岗位,规范执法程序。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评议考核制和执法过错或者错案责任追究制。探索建立行政执法绩效评估、奖惩机制和办法。(法制办、中央编办、监察部、人事部)
(五)探索高效、便捷和成本低廉的防范、化解社会矛盾的机制。
1、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制度,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积极探索解决民事纠纷的新机制。完善人民调解制度,预防和化解民事纠纷。(司法部、信访局、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劳动保障部、法制办)
2、完善信访法律制度,切实解决人民群众通过信访举报反映的问题,保障信访人、举报人的权利和人身安全。(信访局、监察部)
(六)完善行政监督制度和机制,强化对行政行为的监督。
1、完善对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监督制度和机制,做到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建立依法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提出异议的处理机制和办法。(法制办)
2、认真贯彻行政复议法,完善有关行政复议程序和工作制度,加强行政复议机构的队伍建设,提高行政复议工作人员的素质,做好行政复议工作。探索提高行政复议工作质量的新方式、新举措。完善行政复议责任追究制度。(法制办、监察部)
3、完善并严格执行行政赔偿制度,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得赔偿。建立健全行政补偿制度。(财政部、法制办)
4、探索建立行政赔偿程序中的听证、协商、和解制度。(法制办、财政部)
5、建立健全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的经常性监督制度,探索层级监督的新方式,强化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的监督。(国务院办公厅、法制办、监察部)
6、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和机制,确保专门监督机关切实履行职责,依法独立开展专门监督,并与检察机关密切配合,及时通报情况,形成监督合力。(审计署、监察部)
7、探索拓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行政行为实施监督的渠道,完善监督机制,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实施监督创造条件。完善群众举报违法行为的制度。研究建立对新闻媒体反映的问题进行调查、核实,并依法及时作出处理的工作机制。(监察部、国务院办公厅、信访局)
(七)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观念和能力。
1、研究建立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定期或者不定期对领导干部进行依法行政知识培训。探索对领导干部任职前实行法律知识考试的制度。(人事部、法制办、司法部)
2、研究建立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学法制度,强化行政机关工作人员通用法律知识以及专门法律知识等依法行政知识的培训。(人事部、法制办、司法部)
3、建立和完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情况考核制度,制定具体的措施和办法,把依法行政情况作为考核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重要内容。(人事部、法制办)
4、采取各种形式,加强普法和法制宣传,增强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观念和意识,积极引导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维护自身权益,逐步形成与建设法治政府相适应的良好社会氛围。(司法部、法制办)
(八)完善措施,切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
1、研究建立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贯彻 《纲要》情况的监督检查制度。对贯彻落实《纲要》不力的,要严肃纪律,追究有关人员相应的责任。(国务院办公厅、监察部、法制办)
2、研究建立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定期向本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和上一级人民政府,以及国务院各部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定期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推进依法行政情况的具体办法。(国务院办公厅、法制办)
3、研究切实加强政府法制机构和队伍建设的具体措施和办法,确保充分发挥政府法制机构在依法行政方面的参谋、助手和法律顾问的作用,并为他们开展工作创造必要的条件。(中央编办、财政部、法制办)
三、加强领导,精心规划,加大宣传,强化检查,切实把 《纲要》提出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纲要》的贯彻落实,关系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进程,关系法治政府的建设,是一项全局性和长期性的系统工程,要常抓不懈。国务院各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和安排,扎实工作,采取有效措施,狠抓落实。
(一)加强领导,把 《纲要》 的贯彻落实摆上重要日程。要按照执政为民的要求,切实加强对依法行政的领导。国务院各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要切实担负起贯彻执行 《纲要》、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一级抓一级,逐级抓落实。牵头部门和单位要切实担负起统筹协调的责任,明确工作进度,认真抓好组织协调,坚持重大问题主动协商、共同研究,充分调动有关方面的积极性;其他责任单位要主动配合,积极参与,共同完成好所承担的任务。
(二)制定规划,分步推进。要从实际出发,制定本部门本单位贯彻落实 《纲要》 的实施意见、具体办法和配套措施,确定不同阶段的目标要求,提出工作进度,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确保 《纲要》得到全面正确执行。
(三)注重制度建设,以创新的精神做好工作。抓紧制定和完善 《纲要》 的配套政策措施,形成有利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制度环境。对依法行政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对策,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对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中形成的经验要及时总结,不断推进依法行政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机制创新和方法创新。
(四)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有利于贯彻落实《纲要》,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舆论环境。国务院各有关部门要抓紧制定宣传工作方案,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纲要》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把思想统一到《纲要》的精神上来。要通过组织自学和举办培训班、研讨会、报告会等方式,不断加深对《纲要》的理解,提高认识。
(五)加强督促检查,狠抓工作落实。国务院各部门要对照工作规划、目标要求和工作进度,抓好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法制办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做好协调服务、督促指导、政策研究和情况交流工作,为贯彻执行 《纲要》、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充分发挥参谋、助手和法律顾问的作用。
第四篇:《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读后感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读后感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是我国继1997年提出依法治国方略、1999年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和国务院于1999年发布《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决定》等举措之后又一为促进我国法治建设所出台的重大纲领性文件。它的出台,不仅是我国政府为在未来把我国建成法治国家所做的全方位探索,而且是对我国自建国以来在法治建设上所取得的成就和在法治建设中遭遇的各种挫折的全面总结。
初读这份文件,我十分好奇其外在表现形式。从其名称看,作为国务院向各级政府下发的一份行政文件,我们当然不能将其归入行政法规一类。从该文件的下发对象和文件内容考量,这其实不能算了一个法律,只能算国务院的一个行政规定,即通常意义上的“红头文件”。这就引发了我的一个疑问,即国务院为什么会以一个在立法意义上都算不上规章的规范性文件作为规范、引导下级政府行政行为的书面载体呢。我想应该是由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促成的吧:首先是有关规范政府法治行政规定一般只能散见于各个行政法分支法中的零碎性规定。通常要将其与授予行政主体权力的规定配套,因而据其性质我们很难将专门规制政府法治行政的规定在法理上加以概括、分类并组成一部专门性法律。这正如同我们不可能制定出一部行政法典一样。因此,我们不用法律或法规的形式出台这个有关法治建设的纲领性文件,自有实践操作可行性上的考量。其次,既然这个文件主要为国务院指导受其管制的下级人民政府而制定的,为提高实施效率和降低实施成本,“红头文件”的形式无疑是当前我国行政模式下最可行的方法。结合上文的叙述,我们可以了解这份文件不是法律文本,而是一份“红头文件”。因此,其在语言表述上注定会少些法律的严谨,多一些政策的口号与感召。而该文件名称尾缀的“纲要”一词,则意味着该文件的规定以笼统性、综合性为主要基调;这在侧面上降低了该文件的可执行性。
在具体内容上,纲要可以分为十一部分共四十二小点。第一部分的内容主要阐述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该文指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不仅是我国先前制定的依法治国方略的延续,更与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息息相关。第二部分的内容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指导思想和目标。在本部分内容中,有关指导思想的部分我就不赘述了。让我感兴趣的是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所要达到的目标,其主要有: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推动立法建设、保障法律实施、建立科学民主的公共决策机制、社会矛盾的有效防范与化解、行政权责机制的完善及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各种素质的提升等。可以说纲要基本把法治社会的各个必备要素都囊括进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目标之中,但我个人认为其中最重要的应在于法律的实施要得到有效的保障。何家弘教授在其法学随笔《从通俗到深奥——法治文化杂论》一书中数次强调“制定了法律却得不到有效实施对法治建设造成的危害比法律缺位尤甚”。细究起来,若是法律缺位,我们还有以立法加以补救的机会;若已制定法律得不到有效实施,则我们再难获得补救的机会了——因人们已然丧失了对法律的信仰乃至尊重!因此,我很希望在如此多的目标之中,我们能够分清主次,突出保障法律得到有效实施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是关于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则及基本要求的规定。在这里,让我产生疑问的是既然写的是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则,但第四小点通段的政策性描述让我想象中简短明了又不失深刻的基本原则一般形象荡然无存。既陷入政策的汪洋大海
之中,我自然找不到基本原则的北;于是想到用脑子惯有的法治行政原则来个统而代之吧。抛开对基本原则的遮遮掩掩,纲要对于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倒是简洁明了: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等无不是四字短语。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目标类似,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也是名目繁多,但在笔者看来,所有的基本要求其实可以归结为一点——合法行政。我认为,纲要所定的基本要求过多,也有点花哨。其实对于政府依法行政,我们只须提一点要求即可,那就是合法行政。其他所有的要求,或多或少都可以从合法行政中引申出来。
第四部分的内容为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但从这个标题,我变发现了其不严谨之处:政府的职能是由法律规定的,而且此处的法律仅限于宪法和狭义上的法律。既然如此,作为国务院下发的“红头文件”,纲要有何权力要求下级政府转变职能呢?通告联系下文的规定,我想此处的“转变职能”实为措辞上的失误。因为纲要要求政府做到市场的事由市场自己说了算,这意味着政府时有越权介入市场之嫌。因此,我觉得此处的“转变职能”若改成“禁止政府越权”会使纲要上下文更衔接。即使其在用词有些尖酸以至刻薄了。在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上,我觉得完善依法行政财政保障机制、推进政府信息公开等都是我国现阶段正在实施并已取得较大进展而且在未来还需更加深入推进的制度建设。
第五部分的建立健全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方面,我认为这是我国现阶段尤其应该重视的制度建设领域。我们经常听到“拍板”这个词,而且其前缀往往是领导。这就反映出当前我国存在的民主决策机制不完善的短板。虽然“领导拍板”可以将行政的效率发挥到极致;但同时也可能带来“专权”、“独断专行”等的泛滥以至造成贪污腐败乃至危害法治。而且,历史也已经证明即便是精英政治也难免因民主决策程序缺失而出现愚蠢的决定。因此,民主决策制度无疑是当前我国社会十分需要的。同时,应当指出的是,此处的民主决策不应只包括行政机关内部的民主决策,在特定情况下,还应将普通公民纳入民主决策的主体范围。
第六部分是提高制度建设质量。在此我仍是旧话重提,即当前我国的主要任务不在制定法律、建设制度上。而仍然应集中在现有法律的执行与制度的遵守上。在这里我并不是说新制度的建设不重要,但实在是如果我们连已有制度都不能使之有效运行的话,我实在想不出一项高质量的制度被建立之后会发生高过现有制度的实际作用。很明显,如果没有很好的执行措施,即便是上帝之法,我们也无从感受它的万丈光芒!因此,在高质量制度的建设上,我认为我们应在既有制度得到良好运行的基础上,再根据依法行政的需要,在确保其被制定后能得到有效实施的基础上,才能着手展开新制度的创设。
第七部分为理顺行政执法体制,加快行政程序建设,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这个标题又引发了我心中的一个疑问:难道依法行政的参与者只能是行政机关(规范地讲是行政主体)吗?普通公民能否进入到依法行政中乃至发挥一些作用呢?我想这个标题的出现,与我国一贯的“行政本位论”的影响有着密切联系。并且这也涉及到依法行政或者法治的形式问题。虽然我国已普遍认为法治规范的主要对象是政府,是行政主体;但在“大政府、小市民”思维的惯性影响下,我们似乎仍未扭过关于法治规范对象的最后一根神经,这也间接促成了行政机关单方推进依法行政思路的产生与传播。
第八部分是积极探索高效、便捷和成本低廉的防范、化解社会矛盾的机制。这部分的内容即通俗意义上的行政调解。行政调解往往涉及被调解人的切身利益,鉴于行政机关本来面目上的强势地位,我认为我们今后在涉及行政调解制度,引导政府介入民事纠结解决上要淡化行政机关的权力影响,增强调解过程的民主性与透明性。如此才能做到高效、便捷和低成本。
第九部分是完善行政监督制度和机制,强化对行政行为的监督。我觉得这是除保障法律实施之外我国推进依法行政最重要的一块。在某种意义上,没有监督,就没有守法者;有监督没处罚,守法者的守法预期仍会很低。因此,监督与处罚如同太极之阴阳,少不得一方。我认为,无论是加强人大政协对政府的监督,还是人民法院的外部监督,抑或层级监督、专门监督、公民监督等,我们都应保证监督后面紧跟处罚。一旦监督到违法行政行为,立即予以处罚,如此才能发挥监督的最大威力,把好法治行政建设的关口。
纲要的最后两部分其实已经与法律制定、制度建设无关,而主要关乎公务员队伍的建设及政府能力的养成。政府只是一个组织,其任何活动都必须有特定的人去代它完成。在一般情况下,该特定的人就是政府所属工作人员。因此,依法行政的实现迫切需要高素质的执法人员。既然我国的法治之路正在进行中,那高素质执法人员的欠缺也是必然的。因此,提高执法人员的依法行政观念和依法行政能力便势在必行了。根据上文,既然我国的法治进程仍是以政府为主导的自上而下的跨越式发展,政府主导了依法行政。为着依法行政的顺利展开,加强政府对依法行政的领导便毫无疑问了。
虽然我对该纲要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疑问,但我无法否认它在我国完善依法行政、建设法治国家道路上的里程碑式的作用。既然我国的法治还在法治中,还面临着种种问题,我们自然也不能苛求纲要能跨越实践的鸿沟而达至尽善尽美。吾对我国法治之期望,犹如对此纲要一般,虽尽苛刻之所能,但求早日达成众人之所愿。若此,不复求哉!
第五篇:水利局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工作总结
党的十六大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目标之一,并明确提出“加强对执法活动的监督,推进依法行政”。2004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明确规定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指导思想、具体目标、基本原则和要求、主要任务和措施。《纲要》实施以来,商丘市水利局按照要求积极贯彻落实《
纲要》,做了大量工作,切实把“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社会主义法制原则与水利具体工作相结合,加强依法行政、依法治水,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规范水行政执法行为,使水利管理和监督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全局干部职工的水法律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水行政执法能力和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依法行政是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政府的重要环节,是依法治国的具体体现和重要手段。该局历来十分重视水利法制工作,始终把法制建设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以深化水利法制意识为基础,以加强普法学习为桥梁,以依法行政为核心,以制度建设为保障,狠抓全局法制工作,不断提高全局干部职工学法、守法、用法、护法的能力和水平,全面推进该局水利法制工作更上一个台阶。一是继续将行政执法责任制、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纳入该局目标考核内容。二是进一步加强了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对水利法制工作的领导,研究确定了水利法制工作计划,为该局的依法行政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促进了该局水利法制工作的有序推进。三是完善了党风廉政建设规章制度。通过坚持每周二集中学习、开展廉政谈话和积极参加市组织的警示教育活动等形式加强全体干部职工的廉洁从政意识,切实做到廉洁行政、秉公执法。
二、加大宣传,强化公民的法律意识
在每年“3.22世界水日”及“中国水周”和“12.4”法制宣传日期间,全市都举行了形式多样的水法宣传活动。运用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方式,大力宣传水法律法规,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提高了公民遵守水法律法规的自觉性和责任感。2007年3月22日,市水利局领导班子全体,各科室和二级机构负责人,部分干部职工以及市水文水资源勘测局、三区水利局部分干部职工500余人进行了大规模游行宣传活动。2008年3月22日,发送了2万余条手机短信对世界水日主题进行宣传,取得较好的宣传效果。
三、积极进行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为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在全市水利系统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实现“商丘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根据《中共商丘市委办公室 商丘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在全市开展“学法用法、做守法公民、建和谐商丘” 活动的决定》(商办〔2008〕9号)文件精神,市水利局开展了“学法用法、做守法公民、建和谐商丘”活动。
为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局成立了学法守法用法工作领导组。由局长任组长,副局长为副组长,机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此项工作列入了局各单位年终目标考核,并将此项活动的绩效作为各单位领导班子考核的重要内容。
四、积极做好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
按照《商丘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商丘市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商政办〔2008〕35号)文件要求,市水利局积极做好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专门下发了《商丘市水利局关于进行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的通知》,成立了由副局长为组长的清理规范性文件工作领导组,制订了清理工作方案,明确了清理工作任务,落实了清理工作责任。
五、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促进行政执法水平不断提高
根据《商丘市人民政府关于执行国办发〔2005〕37 号和豫政办〔2005〕92号文件认真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通知》(商政〔2006〕7号)精神,该局制定了《商丘市水利局行政执法责任目标考核方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法治政府为目标,围绕构建和谐社会,着力规范行政行为,把以人为本、执法为民落实到本部门行政管理的各个领域和环节,公开、公平、公正地进行考核,以促进行政执法水平不断提高。
六、推行依法行政,认真开展水行政执法活动
全市水行政执法工作,从提高执法人员政治业务素质入手,不断规范水行政执法工作,加大水行政执法力度,做到以实事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文明执法,公正廉洁,5年来共查处了1577起水事违法案件,挽回经济损失3893.6万元,有效的维护了水事秩序,净化了水事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