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试题

时间:2019-05-14 18:05: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孔子试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孔子试题》。

第一篇:孔子试题

一、选择题

1、先秦时代,教育内容以“六艺”为主,下列不属于“六艺”的是(D)。A、射 B、御 C、礼 D、武

2、经魏晋多名士,有著名的竹林七贤,《与山巨源绝交书》是竹林七贤中的谁写给山涛的(B)。

A、阮籍 B、嵇康 C、刘伶 D、向秀

3、科举制在中国影响深远,乡试录取者称为“举人”,会试录取者称为“贡生”,那么殿试录取者称为(C)。

A、“大元” B、“解元” C、“进士” D、“榜眼”

4、“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为哪位诗人的作品?(D)A、李白 B、杜甫 C、李商隐 D、李清照

5、“豆蔻”是指(A)岁。

A、十三 B、十五 C、十八 D、二十

6、中国的书院制度自唐代始,有官方和私人设置的两类,下列各书院属于官方创办的是(C)A、岳麓书院 B、嵩阳书院 C、集贤书院 D、白鹿洞书院

7、友谊的深浅,由下列那一个成语可以看出情义最为深重?(C)A、莫逆之交

B、金兰之交

C、刎颈之交

D、点头之交

8、一提到书法中的草书,人们便会想到“颠张醉素”,请问下列属于颠张的作品的是(B)A、自叙帖 B、自言帖 C、中秋帖 D、黄州寒食帖

9、鲁迅先生称(A)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A、史记 B、汉书 C、三国志 D、资治通鉴

10、郑谷有诗曰:“何事文星与酒星,一时钟在李先生。高吟大醉三千百,留着人间伴月明。”诗中的李先生指的是(C)

A、李商隐 B、李贺 C、李白 D、李煜

11、“四羊方尊”是哪个朝代的文物:(C)A、周 B、元 C、商 D、夏

12、张渭《别韦郎中》一诗中有“不知郎中桑落酒,教人无奈别离何”一句,句中所提到的“桑落酒”原产地在(A)

A、永济 B、桑落 C、汾阳 D、绵竹

13、“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是百家中那位思想家的观点(C)A、孟子 B、韩非子 C、荀子 D、老子

14、爵是一种典礼时用的酒器,那么爵有几只脚?(A)A、三只脚 B、两只脚 C、四只脚 D、五只脚

15、魏晋时期,建安七子是当时文学的代表人物,下列属于建安七子的是(D)。A、嵇康 B、曹植 C、山涛 D、阮瑀

16、南宋时期出现了中兴四大诗人,其中陆游声名最著,下列各诗句不是陆游所作的是(C)。

A、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B、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C、折腰曾愧五斗米,负郭元无三顷田。D、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

17、下列哪一个名称的由来与伍子胥有关?(B)A、月老 B、千金小姐 C、新郎 D、岳父

18、下列不属于中医别称的的是(C)A、杏林 B、悬壶 C、黄芪 D、歧黄

19、“茕茕子立,形影相吊”出自(C)

A、《出师表》 B、《答司马谏议书》 C、《陈情表》 D、《报刘一丈书》 20、下列不属于“十三经”的是(C)A、周易 B、尚书 C、史记 D、尔雅

21、“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是由谁提出的(A)A、范缜 B、柳宗元 C、周敦颐 D、刘禹锡

22、(B)时期,国家设立五经博士。

A、秦始皇 B、汉武帝 C、汉高祖 D、光武帝

23、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出自(B)A、慧思 B、慧能 C、神秀 D、玄奘

24、宋朝著名的女词人除了大家所熟悉的李清照外,还有一位朱淑真。前者的词集叫做《漱玉词》,请问后者词集是(D)A、《饮水词》 B、《花外集》 C、《梦窗词》 D、《断肠词》

25、韩非子的法治思想主要强调什么相结合(B)

A道、术、势 B法、术、势 C道、法、势 D 道、法、师

26、国画是我国传统的美术形式,我国存世最早最完整的国画作品是下列的哪件作品?(A)

A、顾恺之的《女史箴图》 B、张僧繇的《梁武帝像》 C、周昉的《簪花仕女图》 D、吴道子的《天王送子图》

27、下列名句出处对应都正确的一项是(C)

①方今天下,舍我其谁。

②朝闻道,夕死可矣。③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④九层之台,起于累土。A、孔子 孟子 老子 庄子

B、孟子 孔子 老子

庄子 C、孟子 孔子 庄子 老子

D、孔子 孟子 庄子 老子

28、鲜卑族俗称其主为(C)

A、天子 B、陛下 C、可汗 D、大王

29、西汉哪位皇帝在位是昭君出塞嫁给了呼韩邪单于(A)A、汉元帝 B、汉武帝 C、汉高祖 D、汉明帝

30、“西出阳关无故人”中的“阳关”位于现在哪个省(B)A、新疆 B、甘肃 C、宁夏 D、陕西

31、我国第一所创办国学研究机构的大学是(A)

A、北京大学 B、清华大学 C、厦门大学 D、东南大学

32、“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由谁提出的(A)A、白居易 B、柳宗元 C、周敦颐 D、刘禹锡

33、“甲骨学”在近代语言文字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甲骨学史上,有四位学者做出过重大贡献,被钱玄同誉为“甲骨四堂”。四位之中,号“雪堂”的是下列哪位学者(A)A、罗振玉 B、王国维 C、董作宾 D、郭沫若

34、十三经是历史上十三部儒家经典的总称,分别是《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周易》、《左传》、《公羊传》、《谷粱传》、《论语》、《尔雅》、《孝经》、《孟子》。十三经由汉代的五经逐渐发展而来,最终形成于什么时期?(C)A、唐朝 B、五代 C、南宋 D、明朝

35、下面有关佛教故事的画卷是(D)

A.顾恺之的“女史箴图” B.张僧繇的“梁武帝像” C.周昉的“簪花仕女图” D.吴道子的“天王送子图”

36、中书令是唐代的重要的中央官员,由于唐太宗在即位前曾任这个职务,因此在唐朝此后 的时期,这个官职轻易不授。安史之乱后,下列哪位曾经担任过中书令(A)A.郭子仪 B.杨炎 C.牛僧孺 D.李德裕

37、“金声玉振”这个成语是说哪位才德兼备的名人(B)A.孟子 B.孔子 C.庄子 D.老子

38、厦门大学校训“自强不息,止于至善”中的“止于至善”出自(C)A《论语》 B《诗经》 C《礼记》 D《太平经》

39、民间有个习俗:过年时,把“福”字倒贴在门上;在春节联欢晚会上,也时有倒写“福”字的舞台背景。虽然我们都知道这是借“福倒了”的谐音“福到了”以图吉利,但从何时起倒贴“福”字?(B)

A.宋 B.明 C.清 D.民国

40、曾在厦大任教的史学家顾颉刚,不但是“疑古派”的代表,在其它方面也多有建树。他曾于30年代创立了(B)

A.史地学报 B禹贡学会 C.史料学派 D.甲骨学派

41、北宋是我国古代纂书、修书的繁盛时期,最能代表这一时期书籍事业成果的是四大类书。下列哪部书不是四大类书之一?(D)

A.册府元龟 B.太平御览 C.太平广记 D.佩文韵府

42、下面哪个不是《易传》的内容:(B)A.彖传 B穀梁传 C象传 D文言传

43、下面哪个不是卦的构成要素:(B)A.卦形 B卦名 C卦辞 D卦爻

44、下面哪个选项是”四书”的构成(B)A大学.中庸.论语.尔雅 B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C大学.孝经.论语.尔雅 D大学.孝经.论语.孟子

45、将《孟子》由子部入经部的人物是谁?(D)A孙复 B韩愈 C王安石 D朱熹

46、《春秋繁露》里,提倡的“张三世”不指下列哪个选项(A)A传闻 B所闻 C所见 D所识

47、下面哪句是道家语(B)

A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B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C然则旋岁偃岳而常静,江河竟注而不流,野马飘鼓而不动,日月历天而不周,何复怪哉? D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48、唐代著作《五经正义》出自(C)A韩愈 B孙复 C孔颖达 D程颐

49、濠梁之辩的主人公是(A)

A庄子与慧施 B庄子与公孙龙 C公孙龙与慧施 D孔子与颜回 50、“桑之未落,其叶若沃。”出自(D)

A、《王风· 黍离》 B、《小雅 ·鹿鸣》 C、《小雅·采薇》 D、《卫风 ·氓》

51、《登高》是唐代哪位诗人所写(D)

A 李白 B 王维 C 岑参 D杜甫

52、中国文学史上有“魏晋人物晚唐诗”的说法,魏晋人物的风度一直为后世人企慕。魏晋是士大夫的时代,士大夫们崇尚清谈,清谈便成为一种社会风气,而清谈又立足于三部著作,它们被称为“三玄”,请问“三玄”是指:(A)A《老子》《庄子》《周易》 B《太玄》《离骚》《庄子》

C《论语》《周易》《老子》 D《太玄》《庄子》《老子》

53、出色的文人总是得到盛誉,我们称杜甫为“诗圣”,李白为“诗仙”,欧阳修为“文圣”,那么请问,下面哪位人物被称为“诗家夫子”:(B)A苏轼 B王昌龄 C陆游 D 李商隐

54、关于《诗经》有“四始”之说,《关雎》为《风》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那么请问,《小雅》之始为下列哪一项:(C)A 《采薇》 B《节南山》 C《鹿鸣》 D《雨无正》

55、三纲五常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那么它是由谁提出的(D)A 孔子 B孟子 C朱熹 D董仲舒

56、下面哪个文学家被称为“太康之英”:(D)A 左思 B潘岳 C阮籍 D陆机

57、“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王之涣《登鹳雀楼》中的诗句,请问,鹳雀楼在下面哪个省?(A)A 山西 B 陕西 C山东 D江西

58、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流派纷呈,其中有个影响特别大的诗派叫做“江西诗派”,江西诗派有“一祖三宗”之说,请问是哪一祖?(A)A 杜甫 B 黄庭坚 C苏轼 D 贾岛

59、柳永的词作虽然一直很受欢迎,但是却不为士大夫所看重,甚至为他们所不耻,因为在他们看来,柳永的词很是俚俗。苏轼也对柳永持贬斥态度,但是柳永有一首词却受到苏轼的推崇,以为“高处不减唐人”,这首词是(B)

A 《望海潮》 B《八声甘州》 C 《雨霖铃》 D《满江红》

60、古龙小说《圆月弯刀》中的青青的那柄魔刀上刻着一句诗“小楼一夜听春雨”,请问这是哪个诗人的哪首诗?(C)

A 陆游《游山西村》 B 苏轼《新城道中》 C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D陆游《书愤》

61、被世人称为“梅妻鹤子”的诗人是哪一位?(A)A 林逋 B梅尧臣 C苏舜钦 D王安石 62、“和谐”一词最早出现在(D)

A《庄子》 B《论语》 C孟子 D 管子

61、我们通常所说的“韩孟诗派”中的孟是指:(A)A 孟郊 B 孟浩然 C 孟光 D孟云卿

62、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头曲出自明代文学家杨慎的一首词,请问这首词的词牌名是:(D)

A《满江红》 B《浣溪沙》 C《蝶恋花》 D《临江仙》 63、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的一本词话著作名叫:(B)

A《蕙风词话》 B《人间词话》 C《白雨斋词话》 D《观堂林集》 64、被闻一多称为“诗中的诗,诗中的顶峰”的诗歌作品是:(C)A 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B 杨广《春江花月夜》 C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D 李白《蜀道难》

65、我们通常将男女新婚之夜说成“春宵一刻值千金”,其实这句诗是劝人们及时学习的。请问,这句诗出自何人之手?(A)A 苏轼 B秦观 C 陆游 D 杨万里

66、朱熹的学派被称为考亭学派,其学被称为(D)

A洛学 B关学 C象数学 D闽学 67、北宋五子是指(B)

A朱熹、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颐 B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 C朱熹、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D 朱熹、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 68、佛、法、僧被称为佛教三宝,那么道教三宝是(A)

A道、经、师 B道、法、师 C佛、经、师 D道、经、僧 69、《天论》是荀子阐述其宇宙观的重要论文,在这篇文章中,荀子提出了什么杰出命题(C)A天人合一 B天人之分 C天行有常 D存天理、灭人欲 70、“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出自(A)A《管子》 B《孟子》 C《论语》 D《大学》 71、黄老学派集大成著作:《淮南子》是以谁为首的一批黄老学派作者集体撰著的(A)A刘安 B董仲舒 C扬雄 D老子 72、“四书”中不包括(B)。

A.《大学》 B.《尚书》 C.《孟子》 D.《中庸》 73、《南华经》是(C)的别称。

A.《老子》 B.《周易》 C.《庄子》 D.《抱朴子》

74、“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A)的名言。A.张载 B.朱熹 C.程颐 D.王守仁

75、中国书法史上,有诸多不朽的佳作足以彪炳千秋,其中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书法作品是(A)。

A.王羲之《兰亭序》 B.米芾《蜀素帖》

C.苏轼《寒食诗帖》 D.颜真卿《祭侄文稿》 76、下列四个朝代中,时间最靠前的是(C)。A.北魏 B.南唐 C.西晋 D.北宋

77、我国古代最早提出“废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是(D)。A.李斯 B.荀子 C.朱熹 D.董仲舒 78、《论语·为政》中,孔子所说的“而立”之年指的是(B)岁。A.20 B.30 C.40 D.50 79、中国古代哲学中,有“阴阳八卦”的理论,这一理论出自(C)一书。A.《尚书》 B.《论语》 C.《周易》 D.《孟子》 80、下列传统节日中,(D)来源于二十四节气。A.元宵节 B.中秋节 C.端午节 D.清明节

81、平常体育报道中经常用到“收官之战”一词,其中“收官”二字最初是(B)术语。A.书法 B.围棋 C.绘画 D.音律

82、战国思想家荀子是(A)学派的集大成者。A.儒家 B.法家 C.墨家 D.名家

8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历来是中国文人的理想,这句话出自(C)。A.《论语》 B.《庄子》 C.《孟子》 D.《大学》 84、《诗经》中的诗歌,共分为“风”、“雅”、“颂”三类,其中属于民间歌谣的是(B)。A.大雅 B.国风 C.小雅 D.颂 85、苏轼的名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与下列哪个节日有关?(A)A.中秋 B.重阳 C.清明 D.上巳

86、成都某著名古迹门口有这样一副名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一番晤对古今情”,它说的是(C)。

A.杜甫 B.薛涛 C.诸葛亮 D.李冰

87、“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对我们提出修身养德的基本要求,这句话出自(A)。A.诸葛亮 B.孔子 C.欧阳修 D.孟子

88、中国绘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下列画家时代最早的是(A)。A.阎立本 B.唐寅 C.郑板桥 D.文征明

89、.唐朝是一个诗人辈出,群星璀璨的时代,下列诗人中,生活在晚唐的是(D)。A.王维 B.陈子昂 C.李白 D.李商隐

90、天府之国,历来不乏文人墨客,下列文学家中,谁不是四川人。(C)A.苏轼 B.司马相如 C.杜甫 D.陈子昂

91、下列文学家中,不属于“唐宋八大家”的是(B)。A.欧阳修 B.王勃 C.柳宗元 D.王安石

92、佛经有云“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浮屠指的是(B)A酒的代称

B佛塔 C.屠夫 D.屠苏

93、在中国现代文坛上,以诗歌为主的作家是:(B)A郭沫若 B艾 青

C郁达夫

D朱自清

94、下面诗句中的哪一句,选自曾被称为唐绝句“压卷之作”的诗中:(B)A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95、李白的诗风是

(B)

A沉郁、雄浑 B豪迈、奔放

C通俗、易懂

D狂傲,不训 96、下列诗句不是李白所作(A)A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群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C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D吾爱盂夫子,风流天下闻

97、标志着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最高成就的作家是(D)A苏轼 B王安石 C范中淹 D欧阳修

98、田园诗派的开创者是(B)。A谢灵运 B陶渊明 C王维 D李白

99、先秦两汉时期成就最高、影响最大、通过人物描写来反映历史面貌的是(B)。A《左传》 B《史记》 C《国语》 D《汉书》 100、《史记》属于什么体史书(C)

A断代体 B编年体

C记传体

D以上答案都不对 101、《资治通鉴》是我国北宋年间何人主编的一部编年体的历史巨著?(B)A王安石 B司马光

C欧阳修 D苏 轼

第二篇:《史记孔子世家》阅读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定公以孔子为中都宰,一年,四方皆则之。由中都宰为司空,由司空为大司寇。

定公十年春,及齐平。夏,齐大夫黎鉏言于景公曰:“鲁用孔丘,其势危齐。”乃使使告鲁为好会,会于①夹谷。鲁定公且以乘车好往。孔子摄相事,曰:“臣闻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古者诸侯出疆,必具官以从。请具左右司马。”定公曰:“诺。”具左右司马。会齐侯夹谷,为坛位,土阶三等,以会遇之礼相见,揖让而登。献酬之礼毕,齐有司趋而进曰:“请奏四方之乐。”景公曰:“诺。”于是旍旄羽袚矛戟剑②拨鼓噪而至。孔子趋而进,历阶而登,不尽一等,举袂而言曰:“吾两君为好会,夷狄之乐何为于此!请命有司!”有司却之,不去,景公心怍,麾而去之。有顷,齐有司趋而进曰:“请奏宫中之乐。”景公曰:“诺。”优倡侏儒为戏而前。孔子趋而进,历阶而登,不尽一等,曰:“匹夫而营惑诸侯者罪当诛!请命有司!”有司加法焉,手足异处。景公惧而动,知义不若,归而大恐,告其群臣曰:“鲁以君子之道辅其君,而子独以夷狄之道教寡人,使得罪于鲁君,为之柰何?”有司进对曰:“君子有过则谢以质,小人有过则谢以文。君若悼之,则谢以质。”于是齐侯乃归所侵鲁之郓、汶阳、龟阴之田以谢过。

定公十三年夏,孔子言于定公曰:“臣无藏甲,大夫毋百雉之城。”使仲由为季氏宰,将③堕④三都。于是叔孙氏先堕郈。季氏将堕费,公山不狃、叔孙辄率费人袭鲁。公与三子入于季氏之宫,登武子之台。费人攻之,弗克,孔子命申句须、乐颀下伐之,费人北。国人追之,败诸姑蔑。二子奔齐,遂堕费。将堕成,公敛处父谓孟孙曰:“堕成,齐人必至于北门。且成,孟氏之保鄣,无成是无孟氏也。我将弗堕。”十二月,公围成,弗克。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改)

【注】①夹谷:地名,春秋时齐地。②拨(fá):大盾。③堕:毁坏;拆毁。④三都:春秋鲁三桓执政,皆建城拟于国都。季孙之费、孟孙之成、叔孙之郈,称三都。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摄相事 摄:代理

B.必具官以从 具:具备,具有

C.为坛位,土阶三等 等:台阶的层级

D.齐有司趋而进曰 趋:跑,疾走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鲁定公且以乘车好往 齐有司趋而进曰

B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吾尝终日而思矣

C而子独以夷狄之道教寡人 齐侯乃归所侵鲁之郓、汶阳、龟阴之田

D敛赀财以送其行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正面表现孔子在夹谷扬礼节的一组是

①由中都宰为司空,由司空为大司寇 ②以会遇之礼相见,揖让而登 ③吾两君为好会,夷狄之乐何为于此!请命有司 ④趋而进,历阶而登,不尽一等,举袂而言 ⑤匹夫而营惑诸侯者罪当诛!请命有司 ⑥君子有过则谢以质,小人有过则谢以文。君若悼之,则谢以质

A.③④⑤ B.①②⑤ C.②③⑥ D.①④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先从孔子任宰相写起。他任职一年就很有政绩,鲁国各地的官员都纷纷效仿他。于是,他升为司空,后又升为大司寇。

B.文章写孔子严于礼法之行为使齐景公惧怕而省悟,并以退还原来所占的鲁国之郓、汶阳、龟阴之地的行动来向鲁国赔罪。

C.定公十三年夏,鲁定公听众孔子的建议,打算拆毁季孙、叔孙、孟孙三家封邑的城墙,在拆毁的过程中,遇到了公山不狃等人的武力阻扰。

D.公敛处父认为,如果拆了成邑的城墙,那么齐人必将兵临城下,孟氏没有了保障,会处于危险中。于是,他坚决抗命不拆成邑的城墙。

第三篇:孔子英文

孔子:Confucius

1、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By nature, men are nearly alike;by practice, they get to be wide apart.2、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Not to mend the fault one has made is to err indeed.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What you do not want done to yourself, do not do to others.4、言必信,行必果。

Keep what you say and carry out what you do.5、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The superior man on grounds of culture meets with his friends, and by their friendship helps his virtue.6、三军可夺师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The commander of the forces of a large State may be carried off, but the will of even a common man cannot be taken from him.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A youth is to be regarded with respect.How do you know that his future will not be equal to our present?

7、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Is it not delightful to have friends coming from distant quarters?

8、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Is he not a man of complete virtue, who feels no discomposure though men may take no note of him?

9、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While a man's father is alive, look at the bent of his will;when his father is dead, look at his conduct.If for three years he does not alter from the way of his father, he may be called filial.10、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I will not be afflicted at men's not knowing me;I will be afflicted that I do not know men.11、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In the Book of Poetry are three hundred pieces, but the design of them all may be embraced in one sentence--“Having no depraved thoughts.”

12、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The Kwan Tsu is expressive of enjoyment without being licentious, and of grief without being hurtfully excessive.13、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While his parents are alive, the son may not go abroad to a distance.If he does go abroad, he must have a fixed place to which he goes.

第四篇:孔子论文

关于孔子的教学方法,我想大家最熟知的就是因材施教了。

孔子对他的学生的个性、喜好、特长了如指掌,针对每人的实际情况,有不同的教育方法。最典型的要数《论语·先进》中所记载的: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子路问:‚听到什么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有父亲和兄长在世,怎么能听到什么就行动起来呢?‛ 冉有问:‚听到什么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听到什么就行动起来。‛ 公西华说:‚仲由(子路)问听到什么就行动起来吗,您说‘有父亲和兄长在世’;冉求问听到什么就行动起来吗,您却说‘听到什么就行动起来’。我不理解您为什么这样,所以冒昧地请教。‛孔子说:‚冉求平时做事缩手缩脚,所以我鼓励他勇进;仲由平时好勇过人,所以我让他谦退。‛

子路为人胆大,孔子就要靠外力来约束他;冉有为人过于谦和,犹豫不决,孔子就激励他放手去做。这充分体现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主张。他认为针对各人的不同需求进行教育,有利于他们的自身发展,能够提高他们的修养。

同样问孝,孔子的回答也不同,如答孟截子:‚无违。‛而答孟武伯:‚父母唯其疾之忧。‛意思是说,要关心父母的健康情况,这是针对这位阔少爷不关心父母的生活而说的。答子游:‚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答子夏:‚色难。‛意思是说,仅知道代替父母做事,有酒食供给父母吃,还算不得孝,重要的是对父母的态度要和悦亲切。

相传孔子有三千弟子,有才能的有七十二个。同样学习文行忠信、礼乐诗书,但程度不同,能力各异,有的长于‚德行‛,有的长于‚言语‛,有的长于‚政事‛,有的长于‚文学‛。这无疑是‚因材施教‛的功劳。人才不是单一的模板铸造出来的,人才是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能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一群人。孔子的这种教育思想在今天仍有借鉴学习的价值。

而孔子的另一个重要的教学方法,启发诱导,在孔子的教育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孔子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意即:在教学中必须让学生认真思考,心求通但未得,然后可以启发他;经过思考有所领会,但未能以适当的言辞表达,此时可以开导他。学生必须开动脑筋,做到‚举一反三‛。

孔子善于用学生所熟知的历史人物,如文、武、周公、管仲、子产等的言行来进行教学,经常用譬喻或实物作为直观教材,以阐明抽象的道理。如用流水来阐释万物生生不息的原理,用松柏晓喻节操,用‚北辰‛比喻‚德政‛,用‚草上之风‛喻君子之德,其他如门、户、路、车、苗、山、水等日常事物,都是孔子教学的材料。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

子游问孔子什么是孝,孔子说‚现在许多人认为孝就是能养父母,让父母吃饱。其实你养狗养马也要让它们吃饱,如果只是给饭吃而不能真正孝敬父母,那跟养狗养马又有什么区别呢?‛

孔子用了狗马与人做对比,同样是喂饱了,为什么就有孝与不孝的区别呢? 揭示出孝不仅仅是养活父母,还要能尊敬他们,爱他们。从这里可以看出孔子使用比喻的灵活与恰当。

其实,不但孔子善用譬喻,就是他的弟子,由于受其影响,也很会使用这一方法了。

子贡曰 :‚有美玉于斯,韫匮而藏诸? 求善贾而沽诸?‛

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论语·子罕》)

子贡问:‚我这里有一块美玉,我是把它收藏起来呢? 还是求一个好商人把他卖了呢?‛

孔子说:‚卖了吧!卖了吧!但不是求人家,是等人家来买。‛

子贡把才能比作美玉,他问孔子,是该把才能隐藏起来呢,还是去找一个君主为他服务呢?孔子说要把才能运用出来,但不应自己去找君主,而应等着求贤的人来拜访。

此外,关于教学方法孔子更有诸多辉煌创造如:学思结合,知行统一、温故知新、循序渐进,叩其两端等行之有效的方法,千古流传,至今仍在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中发挥作用。

第五篇:历史名人孔子

历史名人孔子

一、导入

(多媒体显示)播放录像:关于山东曲阜孔庙的介绍

(教师过渡,引入主题):两千多年来,不知有多少人尊奉他,其中包括历代封建统治者。孔子死时只有三间小屋,经历朝历代的扩建,成了拥有466间房的浩大的孔庙,孔庙的主殿或者说正殿称大成殿,规模、气势真可以与皇帝的金銮殿相媲美。但是,历史上也有不少孔子的反对者,激烈到要“打倒孔家店”,孔子身后留下的是是非非,该如何评价?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孔子,了解他的经历与主张。

二、生平经历PPT 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师:PPT1.名丘,字仲尼的来历:三字经有云:复娶颜氏徵在。祷於尼山。生孔子。故名仲尼。其生之时。有麟吐玉书於阙里。其文云。水精之子。继衰周而为素王。孔子名字的由来: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的祖先本是殷商后裔。孔子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因为他的祖先是贵族,再远一点还是殷代贵族的后代。孔子也经常以自己是贵族的后代为荣,甚至临死的时候,还念念不忘自己是殷人的后代。其身世对他的思想形成有着重大的影响。

我国古人有的以祖先的“字”为姓,如鲁公子牙字叔,他的孙子就叫叔得臣。孔子也是近这种方式为姓的。故姓孔。为什么人们叫孔子为“孔老二”呢?原来,孔子的父亲叔梁纥,是鲁国的一个将军,他原有九个女儿和一个儿子。这仅有的一个儿子是个瘸子。在当时男尊女卑的情况下,叔梁纥当然很不满意。于是,他就和妻子一起到曲阜东南的尼丘山求天神另赐一子。后来,果然又生下了孔子,叔梁纥以为这是在尼丘山上求来的,就给他取名为孔丘,字仲尼。“仲”字是排行,表示“第二”的意思,因为孔子是叔梁纥的第二个儿子,所以人们又叫孔子为“孔老二”。相传,颜征在生孔子的时候,就听得天空一阵鼓乐齐鸣,不多时,就见从空中飞来一只玉麒麟。口衔玉帛,玉帛上写道:“天遣奎星下凡,以振兴于周。”稍倾,玉麒麟腾云而去。孔子出生以后,相貌丑陋,头顶如反盂,中间低四周高。面有“七露”:眼露筋、鼻露孔、耳露轮、嘴露齿。因为眼、耳、鼻都是双露,所以称“七露”。颜征在以为是怪物,就将他弃于山洞中。这时,来了一只老虎为他哺乳。暑天,山洞中闷热,又飞来了一只老鹰用翅膀为他扇风。后来,母亲才将他抱走。所为孔子有“凤生虎养鹰打扇”之说。)孔子三岁时候,叔梁纥病逝,之后,孔子的家境相当贫寒。

PPT孔子极为聪明好学,二十岁时候,就已经非常渊博,被当时人称赞为“博学好礼”。同时,鲜为人知的是孔子继承了父亲叔梁纥的英勇,身高九尺三寸(今1.9米以上),膂力过人,远非后世某些人认为的文弱书生的形象。并且,孔子酒量超凡,据说从来没有喝醉过。但孔子从不以武勇和酒量等为豪。

孔子青年时代曾做过“委吏”(管理仓库的小官)、“乘田”(管理牧场的小官),事无大小,均能做到近乎完美。由于孔子超凡的能力和学识,很快得到不断提拔。到孔子五十一岁的时候,被任命为中都宰(相当于现在的市长),政绩非常显著;一年后升任司空(相当于现在的建设部长),后又升任大司寇(相当于今天的公安局部局部长兼检查部长兼职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五十六岁时,又升任代理宰相,兼管外交事务(由于孔子升迁过快,不符合当时官员晋升标准,因此为代理宰相)。孔子执政仅三个月,鲁国内政外交等各个方面就均大有起色,国家实力大增,百姓安居乐业,各守礼法,社会秩序非常好(史书上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奸佞之人和刁民纷纷出逃;同时,孔子还通过外交手段,逼迫齐国将在战争中侵略鲁国的大片领地还给了鲁国。孔子杰出的执政能力让齐国倍感威胁,于是设置送鲁哀公美女良马从而让鲁国国君沉溺与酒色中这样卑鄙的计谋,以此挤走道德至圣的孔子。孔子离开鲁国后周游列国,虽然大多数时候都受到了国君的礼遇,但由于孔子坚持的政治理想与当时急功近利的“霸道”不相符合,历经十四载不得重用。于是孔子与公元前484年六十八岁时返回鲁国。由于种种原因,孔子在政治上没有过大的作为,但在治理鲁国的三个月中,足可见孔子无愧于杰出政治家的称号。

政治上的不得意,使孔子的可将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教育事业上,孔子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游列国;最终返回鲁国,专心执教。孔子打破了教育垄断,开创了私学先驱。孔子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72,其中有很多皆为各国高官栋梁。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他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尊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一。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它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三、孔子的课堂(一)、自由

在儒家经典《中庸》开篇就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也就是说,所谓的教育就是要遵从人的个性,尊重每个个体的个性,让教育保证他们能够“率性”成长。

孔子在教育教学中的“自由”体现在几个方面:

1、自由的授课地点:时时处处皆课堂

现在的教学,包括大中小学,主要是在课堂上、实验室里。孔子上课则不然,除了常用的杏坛之外,其他地方也处处皆可成为课堂。弟子们随孔子周游列国,课堂也就设在了风尘仆仆的路上。就算被困在陈蔡之间,上顿不接下顿,随时有性命之忧的时候,他还给弟子们上课:“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在不同的地方,结合他们的生活现状进行教育,最早体现了“生活即教育”的观念。

2、自由的课堂气氛:活跃到老师、学生“吵”起来

孔子上课,主要采用师生问答、讨论,很多时候学生比老师说得都多,气氛很轻松。这种课堂气氛,让今天看惯了满堂灌的学生无比艳羡。孔子的课堂气氛自由活跃,甚至到了老师和学生可以吵起来的地步,学生直接批评老师迂腐,而老师则骂学生粗野。子路问老师:“如果卫君让老师您治理国政,您将先做什么呢?”孔子说:“那一定是先正名分吧!”子路说:“老师的迂腐竟然到了这种程度!那名分有什么可正的?”孔子说“好粗野啊!子由!君子对于他不了解的事情,就不应该发表意见。”好家伙,你看这气氛!换了今天的有些老师,也会被这当众顶嘴的学生气得打颤的。

3、自由的师生问答:真正的因材施教

师生之间的问答非常自由,学生问同样的问题,老师可以给出各种不同的答案。这要放在今天,学生们就会彻底晕菜了:老师,考试的时候我们该写哪个才对啊?孔子对每个学生给出的不同答案,不是随着心情来,想起什么算什么,而是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回答,这便是真正的“因材施教”。子路问孔子:“听到了就要去做吗?”孔子说:“你的爸爸哥哥都在,要先去请教他们,怎么能听到就做呢?”后来冉有也问:“听到了就要去做吗?”孔子说:“听到了就要去做。”公西华被搞糊涂了,就问孔子:“同样的问题,您老人家为什么给他们两个不同的答案呢?”孔子说:“冉有做事总是退缩,所以鼓励他;子路胆大莽撞,所以约束他。”这种思想,就是因材施教,而不是一刀切。

4、自由的授课内容:综合课程教学

孔子上课,没有进行科目的细致切分,学生可以向孔子提各种问题,孔子就顺着学生的问题开讲。子路喜欢问作战的事儿,子张喜欢问当官(干禄)的事儿,还有一些学生喜欢问历史、伦理的事儿,孔子都一一作答,并顺势利导。站在今天的角度看,这就是早期的“综合课程”教学,教育教学不分科,培养学生的综合逻辑思维能力。

5、自由的评价方式:多元评价 孔子对学生的评价,没有通过标准化的考试进行,而是在授课过程中,在进行问答时,就进行即兴口头表扬或批评。他对好学生不吝表扬,如他对颜回赞不绝口:“贤哉,回也”。他对学生不好的表现,也及时提出批评。他批评最厉害的是宰我。宰我白天睡觉(不知道是课间休息还是老师讲课时就睡),孔子竟然直接骂上啦:“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朽也”。通过平时自由、灵活的评价,孔子的学生不但评出了优秀,还分出了具体的类别: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自由的授课地点、自由的课堂气氛、自由的师生问答、自由的授课内容、自由的评价方式,这五个自由使教育没有僵硬死板的框框套住,让教育成为真正的教育,最终服务真正的育人:让人自由发展,从而全面发展。反观今天的学校教育,德智体美本来四足并立,最后成了智育一家独大,智育一家也营养不良,更多的是知识的灌输,重点落在了获取什么知识,而不是如何获取知识。人的自由发展,会让人产生自由思想。

孔子作为儒家的创始人,力主恢复礼乐,提倡仁爱,那还允许学生有自由思想吗?答案是肯定的。他要求学生自由思考,不能对老师的观点无条件接受。他曾经这样评价颜回:“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可见,孔子认为,老师讲课时,从来不提反对意见,也没有疑问,就是一个蠢蛋,而不是一个好学生。所以,他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举一反三,而不是老师说一就学习个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就是启发式教学的起源。

(二)、孔子最得意的弟子 1.孔子的得意弟子

说起孔子的弟子,一般会想起颜回、子贡、子路和子夏,他们都是“孔门十哲”里的,这几个当中,孔子最满意的是颜回,批评最多的是子路,最富有的最有政治成就的是子贡,而在传授儒家之道方面,子夏则是一个佼佼者。子夏比孔子少四十四岁,孔子去世后,弟子们云散,子夏到了河西,继承老师的衣钵,继续讲学。子夏虽然不能像孔子那样成为圣人,然而,他在教学育人上的成就,丝毫不亚于孔子。他在魏国,受到魏文侯的礼遇,被尊为大师级别人物,子夏的弟子都是魏国的栋梁,田子方、段干木、吴起,这些魏国的文臣武将,都拜子夏为师,尤其是吴起,是战国初期最优秀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走到哪个国家,哪个国家就变富强,其才华和成就,在当时无人可比。对于儒家而言,子夏似乎有点离经叛道,跟其老师孔子不同,他不太关心复兴周礼,而是关注现实政治和法治,因此有人把子夏列入法家人物。子夏对于读书的目的性,也是很明确的,著名的“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就是他说的。子夏有时候也不怎么给孔子面子,孔子和他在一起的时候,往往觉得不太开心,为什么?因为子夏为人直率,说话没有遮拦,在老师面前也如此。

2.颜回为什么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

孔子的所有弟子中,他最喜欢的自然是颜回。颜回何以成为他的得意弟子?从《论语》里关于颜回的记载,我们可以做个小小的分析。

首先,颜回是个聪明而勤奋的学生。聪明人一般都会受到老师喜欢,自古皆然。孔子曾经赞扬子贡,说他是“告诸往而知来者”的聪明人。但孔子问子贡他和颜回谁更强十,子贡自称不如,说颜回是闻一以知十,而自己不过闻一以知二。孔子听了也说,我赞成你说比不上他。侧面反映了颜回的聪明。颜回的聪明不仅是天资问题,而且因为他非常勤奋。在颜回英年早逝之后,孔子谈论他时,还惋惜的说,可惜他死太早了,我只看到他不断的进步,没有见过他停滞不前。在和季康子等人谈论时,孔子也屡屡说起颜回的好学。

但聪明的学生在老师眼中,往往也是非常危险的人。青出于蓝尚且不论,恃才傲物的人古今都有,比如三国之杨修,玩弄知识是非常危险的。但颜回并不骄傲。他尊敬老师,恪守学问之道。在尊敬老师方面,孔子都感到惊异。孔子曾经说,我整天给颜回讲学,他从来没提出过什么不同的意见,像个愚笨的人。但观察他私下和别人谈论,才发现他对我的见解发挥得很好。这种尊重老师,不轻易从知识上当面辩驳老师的做法,大概在颜回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但颜回之所以尊重老师,是他佩服老师的学问。他曾经感慨道:

老师的思想和学问,我抬头仰望它,愈望愈觉得高,我研究它,愈钻愈觉得深。看见它好像在前,一忽儿却又好像在后面去了。老师善于循序渐进地诱导我,用文献典籍丰富我的知识,用礼节约束我的行为,使我想停止学习也不能。我已经用尽了自己的才力,它好像仍然矗立在我的前面。虽然想攀登上去,却感到没有路可上去。这无疑是对孔子学问、教学的最高赞美了,这种发自内心的赞美,自然赢得了孔子的由衷喜爱。所以孔子说,颜回对我的话是无所不喜欢。并且有点遗憾的说,颜回非助我者也。但一个老师,能够找到在学问上“狂热”追随自己的人,无疑是一件幸事。

在恪守学问之道上,《论语》记载了这么几件事。首先,颜回谈论自己的志向时,明确表示,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这种谦虚的态度,使他远离了聪明带来的危险。孔子在和鲁哀公谈论学生中谁好时,赞扬颜回不把怒气发泄到别人身上,不犯同样的错误(不迁怒,不贰过)。那时颜回已经死了。孔子还把颜回和其他弟子比较,说他的思想能够长期不离开仁德,而其他弟子只能短时间想到仁德。颜回曾经问孔子什么是仁德,引出了孔子那段经典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回点头道:“弟子即使不才,也要照先生的话切实去做。”

颜回之所以受到孔子喜欢,其中可能含有孔子爱怜的成分。颜回一生学问虽高,但并无政治成就。孔子说颜回贤德,所谓“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其中显示出的不仅仅是颜回的贤德,而且有他的穷困。孔子因此愤愤不平的说,颜回的道德和学问都差不多了吧,可他却那么贫穷!颜回也曾经向孔子问怎样治理国家(问为邦),表现了他有意在政治领域一展才华的抱负。谁知天不予人,竟让他英年早逝!孔子回忆起来,自然充满了悲痛和爱怜之意。

但是这些都不是孔子喜欢颜回的最重要原因。实际上,孔子真正喜欢颜回,是因为他从颜回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同样,颜回也是比照老师而行事的。

颜回大概也知道自己和老师不仅是师生关系,更是知音关系。孔子出游列国时被囚禁在匡地,颜回落后了,后来赶到时,孔子不无欣慰与忧虑的说,我以为你死了呢。颜回既安慰孔子又尊敬道,老师还活着,我怎么敢死呢?

在颜回死后,孔子表达了自己最沉痛的哀思。《论语》记载道:“颜渊(即颜回)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孔子说,我不为这个人悲伤,还为谁悲伤呢?在安葬颜回时,孔子又以一个知音的角色出现了。颜回的父亲和孔子的弟子都想以较富贵的礼节安葬颜回。但孔子不同意,因为按照礼节,他和颜回都恪守的礼节,这是不可以的。最终孔子的弟子依然以厚礼埋葬了颜回。孔子心知这违背了礼节,于是说,颜回把我看成父亲,我却不得把颜回看成儿子,这不是我的本意啊。当年孔子的儿子孔鲤死时,也是薄葬的。说明孔子并不以不厚葬为无礼。而弟子的行为恰好违背了他的意思。假如颜回还活着,一定会反对这种行为。

在那个百家争鸣的时代,孔子和颜回从德行上给我们做出了师生的最好榜样。如今,我们惟有心向往之……

四、孔子的思想主张

(一)孔子眼中的仁

孔子,一位被称为“圣人”的老者,他的诸多语言流传至今不衰,他的博大思想影响举世无双。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而“仁”则是它整个思想的精髓。在《论语》中,“仁”字的出现达一百多次,这说明“仁”在孔子的思想中所占有的地位。那么孔子所谓的“仁”究竟是什么呢。

《论语》中有这样一段话: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孔子认为,做人处事能符合庄重、宽大、诚实、勤快、慈惠这五点要求,就是行仁了。庄重就不会招来侮辱,宽容豁达就会得到众人支持,诚实就会受到任用,勤快就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用,慈惠就能够领导别人。这样看来,“仁”其实讲的就是一种豁达、爱人、自尊、自强,同时又胸怀宽广格局博大的人生境界,是一种正直而由不是灵动的人生观。

(二)孔子眼中的义

孔子《论语》里头多次提到了义,“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但他的安贫乐道并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贵,只求维护道,这并不符合历史事实。孔子也曾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孔子认为,义是体现仁爱精神的,不仁不义的事情,我们不应该干,在一般情况下,说假话就是不义,但在特珠情况下,如果说假话为了救人,是义还是不义呢?也就是说,如果面临不同的事情,义的表现,还是一成不变的吗?

(三)孔子眼中的礼

礼最初是人们在彼此交往中形成的一系列的规范。礼是有不同的层次的,有的礼是人类最一般的礼,人类最基本的规范,比如说我们人与人之间平常交往的时候要遵守一些最基本的规范,比如见到老人要表现出一种尊老的礼,在公共汽车见到老人要向老人让座,这是一种礼,见到残疾人的时候,见到病人的时候,要对病人表现出一种关心,从神态上,从语言上,从行为上表现出对病人的一种爱护,关心。这都是礼。这是社会文明的一种表现,这种规范在我们远古时期就已经形成了。

在人们印象中孔子是深谙“中庸之道”的。他做事不左不右不偏不倚。因此有人认为孔子一定是一个很圆滑的老好人,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孔子几乎在用一生的时间坚定的做着一件事,那就是推行“周礼”。因此人们一提起中国就会想到是礼仪之邦。一提起礼,就会想到孔子。孔子一举一动都讲究礼,很注重礼的形式,甚至于坐一张板凳、吃一块肉、挟一筷子菜都要讲究礼.孔子他很注重礼,他希望这个礼不能光停留在这个表面的形式,光表面上人们的语言,人们的眼神,人们的表情,人们的动作来遵循礼,不能光是表面的,不能停留在表面形式上玩儿花架子,不能这样。礼应该真诚地表达人们的情感,所以孔子说过这种话:“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什么意思?就是仁就是仁义道德的仁,人要没有真正仁的情感,没有真正爱人的情感,你搞这些礼仪活动有什么用呢?那么你如果没有这种真正爱人的情感,你即使演奏音乐,演奏音乐也是为了创造一种和谐的气氛,衬托一种和谐的气氛,你演奏音乐又有什么用呢?你如果没有真正的爱人的情感,你搞礼乐活动有什么用呢?这些表面的礼仪,规章,礼仪规范有什么用呢,这些东西是要表达人的情感,你要不仁,没有爱人之心,你这些礼仪求动没用了,没有生命力了。

“周礼”,因此人们一提起中国就会想到礼仪之邦,他们到底批判的是孔子“礼”的哪一方面呢?孔子所遵循的“礼”与传统的“礼”是一回事吗?

(四)孔子眼中的孝

介绍: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关于孝的故事。我们可能听说过王祥卧冰的故事。晋朝时期王祥的母亲病了,想吃鱼。王祥就蹲在冰面上,用体温融化冰块。然后捕鱼给母亲吃。南宋著名的词人陆游也是一个例子。因为他的母亲不喜欢唐婉,虽然陆游和妻子唐婉的感情很好,但他却为了孝顺母亲忍痛休妻。从而给后世留下了那首著名的伤感词作《钗头凤》。陆游和王祥的所作所为都是出于孝心。但这是真正的孝吗?春秋时期的孔子在《论语》里也多次提到了孝。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就是说父母健在的时候,观察他的志向,父母去世了,就要观察他的行为,三年不更改父母的为人之道,那么他的行为就能算是孝了。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则以喜,一则以忧。”就是说父母的年纪是不可以不知道的事情,我们一来对他们的寿命感到喜悦,一来又时时刻刻为他们的衰老而担忧。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就是说父母在的时候,不要出门远游,如果非得要远游在话,就要有一定的方向。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以为孝乎。”是说,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孝之难就在于孝敬父母的时候的脸色一定要和颜悦色。有好的食物,要首先拿来孝敬父母。

五、传世名言 1.不学礼,无以立。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7.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8.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9.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下载孔子试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孔子试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孔子名句

    孔子名言欣赏(带解释) 孔子是全世界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孔子并不是天生的圣人。孔子和我们一样,也有各种的烦恼和痛苦,但是孔子之所以为孔子。是孔子有聪明的睿智,他......

    三字经,孔子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子不学,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人不学,不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非所宜器 知义礼仪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百尺竿头,一步 耳听为虚为实 金无足赤完人 更进......

    孔子万世师表

    孔子万世师表 大哉孔子,博闻精思。任重道远,格物致知。 十五志学,发愤忘食。举一反三,闻一知十。 见贤思齐,闻过则喜。敏而好学,三十而立。 首创私学,传授六艺。教学相长,能者为师。......

    评价孔子

    《孔子》的观后感 看完这部电影,感受着你的思想,你的叹息,你的无奈,你的坚持,一直是久久的回味在我的脑海。感叹着历史的沧桑,残酷,夕阳西下,余辉中的你怀抱的是无尽希望和梦想。虽......

    孔子座右铭

    孔子座右铭(精选30句)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孔子座右铭,欢迎大家阅读。1、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2、“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

    孔子观后感

    孔子观后感 前些日子,我观看了孔子这部电影,我立即被孔子的道义和言行举止所感动。这部电影讲述了孔子50多岁起的为政,一直到他去世,他的生活一直动荡不安。他的官场生活甚至刚......

    《孔子》观后感

    《孔子》观后感 《孔子》观后感1 昨天,我听妈妈说银谷影城正在热播电影《孔子》,我立即手舞足蹈起来。妈妈见我这么兴高采烈,便答应带我去看这个电影。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

    孔子演讲稿

    缅怀先贤 传承文明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同学们: 今天是9月28日,是一个特别的日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诞辰纪念日。世人皆称孔子为圣人,然而孔子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