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标准化建设的意义
标准化建设的意义
法。作为一个企业能不能在市场竞争当中取胜,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企业的标准化工作能不能在市场竞争当中发挥作用,这决定标准化在企业中的地位和存在价值。
标准化建设阶段步骤
根据世界各国的经验,企业标准化工作要攀登三个台阶,要走“三步曲”。
第1步,制定好能确切反映市场需求,令顾客满意的产品标准;
第2步,建立起以产品标准为核心的有效的标准体系;
第3步,把标准化向纵深推进,运用多种标准化形式支持产品开发。
这三步的具体含义是:
第1步:制定好能确切反映市场需求,令顾客满意的产品标准。保证产品获得市场欢迎和较高的满意度,解决占领市场的问题;
第2步:建立起以产品标准为核心的有效的标准体系。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和生产率的提高,使企业能够占稳市场,不至于刚占领市场,由于质量不稳退出市场;
第3步:把标准化向纵深推进,运用多种标准化形式支持产品开发。使企业具有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即对市场的应变能力。市场不是固定的,不是开发出一种产品,制定了一个标准,就几十年可以不变,市场经济没有这种机制。市场是多变的,企业必须具备这种应变能力,这就是使企业不仅能够占领市场,站稳市场还能够适应市场,扩大市场。
标准化要一步一步的跟着企业的市场运作来转,一直转到这个角度,登上制高点,这才能体现出标准化的作用和价值。这三步曲中的每一步,都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要抛弃计划经济体制下遗留的种种弊端,每个企业都要从自身的情况出发,通过创新开辟自己的道路。标准化要赢得竞争,就必须创新。企业标准化不能再走老路了,创新才有出路。企业标准化不能孤军奋战,要同各部门协作配合、互相支持,发挥整体系统功能,才能走好三步曲。
一、制定好产品标准是企业标准化的第一步
二、标准形成体系才能发挥作用
三、产品开发领域是企业标准化的制高点
第二篇:安全标准化建设的意义
安全标准化建设的意义
现代安全管理的主要特征之一是系统的思想和方法,二是风险管理。目前,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只有实现系统化安全管理才能保证具体工作系统的安全运行,才能保证在工作系统层次之下的具体预防措施的落实。要预防事故的发生,须关注事故发生之前的风险,有效的控制不可承受的风险。
事故发生的三个主要原因:
1、人的不安全行为;
2、物的不安全状态;
3、安全管理存在缺陷。
安全标准化建设就是:
1、岗位达标,规范人的行为;
2、专业达标,纠正物的状态,排查隐患;
3、企业达标,完善管理制度,解决管理缺陷。
冶金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系统的建设,注重科学性、规范性和系统性,立足于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充分体现风险管理和事故预防的思想,并可以与企业其他方面的管理有机结合。通过推行冶金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系统,对冷水江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的安全生产有如下意义:
(1)强化安全生产工作的系统化、量化管理,有利于夯实冷水江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安全管理的基础,实现系统的安全管理。
(2)突出安全生产工作的全过程控制,有助于冷水江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实现全员、全过程的安全管理,形成安全管理的良性循环。
(3)建立预防为主、超前防范的工作机制。
(4)实现管理、场所和操作都有标准可循,以此规范冷水江钢
铁有限责任公司安全生产行为,提高安全的可靠性,推动安全管理上等级、创水平。
(5)有助于形成具有冷水江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特色的安全文化。
第三篇:物业管理标准化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论物业管理标准化建设
摘要:
物业管理起源于19世纪60年代的英国。当时正值英国工业革命的大发展,大量农村人口涌进工业城市,引起了对城市房屋需求的增加,但对其缺乏管理导致了诸如房屋破损严重、居住环境日趋恶化等社会问题。当时,英国有一位叫奥克维娅·希尔(OctaviaHill)的女士迫不得已为其名下出租的物业制定了一套规范租户行为的管理办法,出乎意料地收到了良好效果,招致当地人纷纷仿效,这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物业管理”。时至今日,英国的物业管理最为一个固定行业,整体水平是世界一流的。除了传统意义上的楼宇维修、养护、清洁、保安外,物业管理的内容已延伸到工程咨询和监理、物业功能布局和划分、市场行情调查和预测、目标客户群认定、物业租售推广代理、通讯及旅游安排、智能系统化服务、专门性社会保障服务等全方位服务。在普遍推行物业管理的同时,成立了英国皇家物业管理学会,会员遍布世界各地。
序言:物业管理标准化建设的目的及意义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类型物业项目越来越多,并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人们花的钱越多,不但对物业本身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对物业管理的服务和管理水平也要求很高,例如对物业的维修维护,甚至对各项投诉都要求物业管理者做的好,做的完善。这样要求物业管理者对物业管理进行宏观的和微观的细致管理,其中最好的办法是用统一的标准及相关法规来规范物业的管理,这就为我们制定统一的管理标准提供了市场需要。而我们所制定的管理标准针对的是在现代社会是最普及的行业,是关系到每个城镇居民的切身利益的,而且必须使管理者对所管辖的物业内的事物能更方便、更快捷的进行有效管理,使业主(客户)对物业管理范围内存在的问题也能得到更满意的答复。伴随着各类物业类型的规模不断扩大和品种的不断增多,就拿住宅物业小区来说,像小区中的汽车停放,小区附带设施,小区的各项维修、投诉等都将越来越复杂,工作量也将越来越大。但我国物业管理大部分还属于起步阶段,长期以来人们使用统一的标准进行管理不够严格,而在一些管理方式方法中存在着许多缺点,最显著的就是管理标准化程度不够,给管理者本身带来管理难度。而物业管理标准化建设的目的,就是为了对现阶段物业管理的现状作统一梳理,制定统一标准,树立良好的行业规范,促进行业持续建康的发展。
关键字:物业管理、标准化、建设
也无动力,管理不计成本,年终无核算,对该建立哪些规章制度和管理标准,心中无数,照搬照抄了别人的规章制度,使这些规章制度流于形式。
2、配套设施运作不理想。
目前,小区的投资建设与物业管理脱节,没有从物业的生产、流通与消费的全过程来通盘设计和全方位运作,配套设施运作不理想,物业管理滞后于住房消费使用。其公用设施本来已很少,商店、学校、银行、娱乐设施等本来不足,而这些商业性网点还因种种原因“名存实亡”。
3、维修保养不得力。
小区或写字楼一旦发生故障性事件而向物业管理公司反映(诸如电梯损坏、水管泄漏、电闸破坏、防盗门失灵、墙灰剥落等),往往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原因是物业管理公司在这些方面无能为力。他们一不具备各方面的专业知识,二无配备必要的维修队及设施,一旦接获维修投诉,只能向其他相关单位报告或申请维修,这显然不符合专业物业管理规范。
4、物业管理经费难以为继
。物业管理和建设一样,也需要资金的投入,在物业管理中,应该贯彻“谁受益,谁投入”的原则,形成物业管理资金的源泉。但是,传统的福利住房消费观还有相当的惯性,不少住户往往把物业管理理解为无偿服务或低偿服务。这有悖于市场经济条件下住宅消费原则,也是影响物业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一大症结所在。
5、物业管理法制不健全。
全国性小区物业管理方面的法规很不健全,诸如物业管理体制、物业管理经费、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公司的资质审查、住宅小区的物业验收交接等关于住宅小区的物业管理中的重大问题都有待于进一步的明确规定。为此造成了物业管理很难纳入依法管理的法制轨道,实行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等缺乏法制的根本保障。
6、物业管理公司与社会相关方面关系不顺。
物业管理公司在其经营管理服务过程中与街道、居委会、公安、交通、环保、卫生、市政、园林、教育、公用事业、商业及文化娱乐等部门都有密切关系。由于工作范围不明确,关系不协调,已成为小区物业管理中一大突出矛盾。
7、物业管理不到位
目前有物业管理公司不以“物业管理”为主业,而着重于多种经营,或只限于收租金和一般养护维修,而对于如何保养好建筑物的外貌、公用部位、周围环境,主动维修设备,提高物业的使用功能和经济价值则未能很好顾及,更谈不上特约服务了。
8、地区间发展不平衡。
各个省(市、区)申报参评全国优秀管理住宅小区,不足全国小区总数的30%,参评城市不到全国城市的1%,有6个省会城市拿不出小区参评。这里既有南北经济发展差异的客观因素,也有主管部门“重建轻管”的倾向。
第二节、物业管理标准化对现行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
国家应尽快出台物业管理专业性法规,规范政府、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房产开发商、居住者各自的责、权、利,以及相互之间的法律关系,进一步明确物业管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地位和作用,为物业管理公司提供一个宽松、公开、公平的竞争环境,使我国物业管理向社会化、专业化、企业化经营轨道上迈进一步。
1.国家尽快颁布针对物业管理的专业性法律。物业是涉及房地产、市政、公安、工商、商业、规划、通讯等多个部门的综合经济行为,单一的部门法规在具体执行的其权威性和规范作用受到限制,且上述单行法规自身存在各种局限性。国家亟需制定一部专业性的法律,对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物业管理行为进行引导、规范和制约,包括对业主委员会的组织运作、业主公约、房屋使用公约的鉴定、规格、专业性物业公司的资质管理、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界定等等。
2.建立业主合约和业主委员会制度。房地产行政管理部门应尽快着手这方面的工作。以前建成已投入使用的大楼,可以帮助拟定完善、公正的业主合约(或房屋使用公约),并促使业主们签署,进一步指导协助大楼各业主成立健全的业主委员会组织。对于尚未竣工销售的房地产,必须指令和辅导开发商在销售之前拟定业主公约,为未来业主进行自主管理创造必要条件。
3.加强物业公司的资质管理。房地产行政管理部门应对物业公司进行严格的资质管理,实施注册和许可证制度,扶持市场化、社会化的专业性物业管理公司,引导专业性物业公司向大型化发展,创造规模效益,并将业绩优良的物业管理公司向业主委员会进行推荐。
4.设置机构,规范管理。国家有必要设置专门的物业管理机构,利用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的一些法规、政策对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开发商实施综合管理,并尽快编制物业管理劳动定额,各物业各工种的工作量、材料消耗,及以机械台班损耗等做出明确的测定,使物业在竞争中一方面即可双向选择,又可防止物业行业不正当竞争。
5.实行由业主委员会管理并自主选择物业公司的制度。由业主委员会选择物业管理公司,将会对物业公司的服务质量以直接的监督效果,促使物业公司提高自身综合管理水平,另一方面,业主委员会和业主公约在交纳管理费、遵守秩序和公德方面也对内部成员具有强制约束力。
6.加大监管力度,提高物业管理水平。政府部门应对开发商按国家有关规定支付的各项费用如维修、养护费、绿化养护费等实行全过程、全方位监督,保证能及时到位,并科学合理地使用。业主委员会和房地产开发商有权对物业管理公司的日常管理,各项收费,房屋及公共设施,设备的养护、维修和搭乱建、改变房地产和公用设施用途,以及不履行物业管理合同、管理办法、规定的行为进行严格监督。
7.强化管理、树立品牌。
8.建立激励机制,促进物业行业健康发展。、第二章:物业标准化建设的主要功能
小区物业标准化管理建设针对当代社会,住宅小区越来越成为居住的主流这一市场需要而应运而生的,是为小区管理着和小区用户更好的维护小区各项物业管理业务处理工作而制定,根据需求分析,实现小区管理业务,实现各项管理等几个方面的功能。
对物管中心来说小区的住户的报修,住户的投诉及处理的结果信息的反馈、小区内停车场的管理、各项设备的维修等都需要考虑到。住户报修管理需要仔细的记录报修的内容,接待的人员,日期,维修的人员,费用,住户对于维修后情况的反馈等各项情况资料。投诉管理需要记录投诉人资料、投诉内容及处理过程。对于小区内车辆要有车位编号、停车户主、车位位置等记录。
第一节:物业管理标准化建设的基本功能:
(1). 对楼盘、户型要有介绍
(2). 对住户、房产资料要有记录
(3). 对楼房的租售情况有记录
(4). 对物业设备要有登记
(5). 对住户的水电煤气交费进行管理,保修进行处理
第二节::物业管理标准化建设对基本资料的管理
主要介绍住户、房产等基本资料。
(1).住户资料 介绍小区住户的姓名、工作单位等基本资料。
(2).房产资料 介绍小区中房屋的一些房型、面积等基本资料。
(3).物管中心,对小区各项常见业务的管理;其主要对报修、投诉、停车场、物业设备维修管理等进行管理
体现在:
a.物业设备维修管理 提供社区设施、设备清单、设备维修情况登记等资料。
b.仪表数据管理 提供小区住户日常生活中水表、电表等数据资料。
c.停车场管理 记录小区用户车辆位置、停车用户等资料。
d.收费管理 记录小区住房日常生活中所缴水费、电费等数据资料。
e.用户投诉管理 记录投诉人资料、投诉内容及处理过程等资料。
f.用户报修管理 记录用户报修项目及处理的情况等资料。
g.用户维修管理 记录小区用户维修项目及处理的情况等资料。
第三章、物业管理标准化建设的实施办法
从目前整体的发展状况来看,物业管理行业被公众认为是门槛低、风险小的微利行业。那么,利润微薄就迫使企业要去寻求生存与发展的道路,即不断扩张,以规模求利润。应该说将企业做大做强,是所有企业的共同追求;让有实力的品牌企业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使的业主享受到优质服务,对行业的优胜劣汰是一件好事。但是一些企业在管理规模扩张的时候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往往是做大了但并没有做强。因此,企业在扩张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第一节:管理规模实现有序扩张
首先,具备训练有素的专业人才是实现有序扩张的前提条件。物业服务企业具有劳动密集型的特点,意味着一个项目需要众多的员工协力开展工作。保证员工能够保持企业既定的管理水平,应该是企业追求扩张前的必修功课。物业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地、复杂的工作,要想实现有序扩张就要在人才培训上下大功夫;从实际情况出发,采取多种形式对员工进行培训教育;有计划地从专业院校招收物业管理及经营方面的专业人才,逐步改变企业管理人才的年龄和知识结构,向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方向迈进;建立公司人才储备库,把有培养和发展前途的员工列入后备队伍中,并有目的的下放到基层,“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从而,形成企业自己的人才库,一旦接管新的物业项目,即可组建强有力的管理班子进入。
其次,标准化管理是实现有序扩张的根本保证。国内的物业服务企业在行业摸索了十多年,对各岗的工作流程、标准应该有一套适合我们自己实际情况的范本,应以这种范本来消除员工流动性大而带来的管理服务标准下降的弊端。虽然现在不少物业服务企业在积极推行ISO9002质量管理体系和一些其他的标准性文件,但这些新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流程往往是束之高阁,流于形式,较少用于实践,更缺乏在实践中的持续改进。在这种情况下,项目不断增加,新员工大量涌入,但管理服务的水平,却由于对新员工培训的不及时、不到位而有所下降。这样一来,管理规模虽然不断扩大,但企业的口碑和品牌却不能得到相应的提升。由此可见,推行标准化管理是实现有序扩张的根本保证。
再次,找准扩张项目是实现有序扩张的关键。在选择扩张项目时,提前要做详细周密的考察分析,可选择那些项目基础较好,业主的消费意识较高、区域经济相对发达的项目来做。只要企业具备实力并精心运作项目,就能得到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项目拓展的过程中,企业应该紧紧把握自己的品牌模式,将目光锁定能够发挥自己实力且有助于提升品牌模式的项目。如此有选择地外接项目,为树立企业形象、巩固企业品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拓展项目的关键是企业要根据自身状况,在拓展方向上认真规划,做出适合企业发展的正确选择。
第二节:向高标准化的专业管理模式过渡
现阶段物业管理距离高标准的专业化管理存在一定差异。我们通常所说的物业管理的标准化的专业模式,其实只是物业服务企业内部的具体专业分工与协作,而真正意义上的标准化的专业管理是指物业管理行业内,包括与相关行业间的专业化分工与协作,也就是将管理内容细化后发包给清洁、秩序维护、设备维修等专业化公司,然后由物业服务公司对专业公司的工作进行监督验收,从而达到对物业进行管理的目的。
但就目前我国的物业管理状况来看,由于近年来劳动力成本的不断增长,物业管理刚性成本持续
上扬,企业各项支出捉襟见肘,很多物业服务企业为了生存与可持续发展已逐步走向项目分包的标准化专业管理道路,但其标准化程度还比较低,仅仅处于初级阶段。物业服务企业能够实行外包的项目,主要是保洁等简单的劳务型项目,标准化的专业服务市场还不完善,大致是一些管理或技术含量很低的劳动密集型项目。这与实行物业管理标准化建设是为了充分利用社会分工,用较高的标准备规范,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从而达到提高管理效率和专业服务水平这一目的的物业标准化管理建设理念是相悖的。
标准化的专业管理是国内外成熟物业管理最显著的特点。物业服务公司将自己的服务“社会化”,一般只负责整个住宅小区的整体管理,具体业务则聘请专业的服务公司承担。物业服务公司接盘后将管理内容细化后再分包给清洁、设备维修等专业单位。在具体管理方面,成熟物业通常采用封闭式管理,管理者对楼宇内治安、防火、清洁卫生、水电供应等全面负责。园区内还有24小时的昼夜巡岗,保证园区物业的绝对安全。在为业主的服务方面,物业服务公司做的也比较周到,管理人员充分考虑业主衣食住行等方面的需求,如提供车辆保管、绿化养护、洗衣熨衣、看护儿童、护理病人、代订代送报刊、通报天气预报和股市行情等服务,尽可能地满足业主现实和潜在的服务需求,让每个业主感到舒适方便。
第三节:建立经营型物业管理模式
经营型物业管理模式是物业管理与物业经营的结合,是物业管理基本的运行、维护、服务提升到对物业资产营销和管理全过程的服务模式。物业服务企业不仅要做好物业管理工作,而且为业主、客户策划并实施物业经营方案,实现物业资产的经营效益;同时将服务由物业管理委托期,延伸到物业资产整个寿命期,为业主、客户提供更全面、更彻底的服务。这种模式适合于写字楼、零售商业物业、酒店式公寓以及其他可出租物业的管理中。经营型物业管理运作的主要内容包括物业管理、租赁代理、物业估价、交易咨询和项目策划等。
据了解,国内外健康成熟的物业服务企业,大多数都为客户提供租赁、估价、交易、咨询、维护等服务。国外发达国家注册物业经理的职责也首先要求保障管辖物业的租售,在此基础上做好物业维护工作,良好的维护又反向推动物业的租售。在他们看来,优秀的物业管理不仅为业主、租户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而更重要的是经营型物业管理使物业资产的经济效益得到充分的发挥。经营型物业管理模式不仅可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和客户需要,更好的体现经营、管理的一条龙服务,减少客户投入的精力和资源,更主要的是还扩大了物业服务企业的盈利空间。物业服务企业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就是专业化管理与物业管理费不足之间的矛盾,租赁代理、交易咨询、估价等业务的佣金比例明显高于物业管理佣金比例,使物业服务企业综合实力和生存能力得到提高。
同时,在实施经营型物业管理模式的实践中,一要注重培养物业经营的人才队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在完善市场管理以及与国际接轨过程中,物业经营、物业管理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这就需要大量的租赁、法律、估价、测量、咨询、维护等专业人才。物业经营具有知识型、信息化、市场化的特点。没有丰富的经验和高素质的经营人才,经营型物业管理模式就无从谈起。二要注重向专业公司学习。目前,我们在物业经营专业上与境外先进的企业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应该与一些优秀的物业服务企业在业务上保持合作,建立稳定的业务关系。在汲取他人的经营管理经验的同时,也培养了自己的专业人员和实力。三要根据不同的物业项目,处理好经营和管理的关系,使经营和管理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要严格区分物业管理收支与经营收支,保持各类业务的相对独立和规范性。要特别注意的是,物业服务企业要具备与物业经营相关的专业资质,做到合法经营。
结束语:
物业管理标准化建设的发展趋势
从管理物业到经营物业是物业市场的发展趋势,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持续运行,我国各经济区域的开发开放,我国主要城市在国际上的知名度不断提高,建设速度也越来越快,来我国进行商贸、经济洽谈、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我国各地也有不少的商务中心区,并且陆续还有在建项目,这些商务中心区拥有大量商务办公、酒店公寓、会展、文化娱乐等设备设施。面对这样一个发展形势,国内的物业服务企业必须先要做强然后做大,真正做到专业化管理,逐步建立起经营型管理模式,促进物业管理水平能够尽快与先进国家、先进地区接轨,切实提升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
第四篇:安全标准化的意义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的意义
1安全标准化的提出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一些企业就开展了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这些企业包括煤炭、冶金、有色、建材、黄金等部门。他们为加强安全生产基础工作,适应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在行业内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为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打下了很好的基础,积累了一定的经验。2004年初,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进一步明确提出要在全国所有工矿、商贸、交通运输、建筑施工等企业普遍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决定》和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指示精神,下发了《关于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的指导意见》(安监管政法字「2004]62号),对开展此项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
2004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组织起草了《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征求意见稿),并在江苏省、山东省的4市26个试点单位进行了安全标准化试点工作。试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提高了试点单位的安全管理水平。
根据试点工作取得的经验,在广泛征求专家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对“征求意见稿”进行了修订,形成了《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并通过了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组织的专家评审,已于2005年12月16日下发“关于印发《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规范》(试行)和《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考核机构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的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实施安全标准化活动。
2安全标准化工作的意义
第一,安全标准化管理是预防事故、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基础。我国危化品行业中,中、小型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基础薄弱,生产工艺和装备水平较低,作业环境相对较差,事故隐患较多,伤亡事故时有发生。从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主要集中在违反操作规程或劳动纪律,以及生产场所环境不良方面。大量的统计分析和研究成果表明,事故的发生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每一起死亡事故的后面都伴随着几千次的违章操作行为。《规范》是以承诺、安全生产方针、目标为核心,以风险管理为基础,强调企业的风险管理意识,将传统的事后处理,转变为事前预防。
第二,安全标准化是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的重要手段。实现安全生产状况的稳定好转,必须从企业的安全管理和基础工作抓起,落实企业安全责任主体,建立自我约束、持续发展的安全生产管理机制,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对生产经营单位在遵守法规、加强管理、健全责任制和完善安全生产条件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同时还明确了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所有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安全标准化工作是寓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一项基础性建设,它要求企业将安全生产责任逐一落实到每个操作岗位和每个工种、每个从业人员,强调了安全生产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和制度化,完善了标准化考核和评级办法,真正落实了企业作为安全生产主体的责任,从基础上保障了企业的安全生产。
第三,安全标准化是实施安全生产许可制度,强化源头管理的有力措施。2004年,国务院颁布了《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对矿山、危险化学品生产等高危行业实行安全生产许可制度,从制度保障、相关措施和作业条件几个方面对高危企业的安全生产提出了13项基本要求。这是落实“预防为主”方针,有效实施安全监管和消除事故隐患的重要措施,是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实现安全生产状况稳定好转的制度保障。这13项基本条件要求企业对生产经营活动,从制度、规章、标准、操作、检查等各方面,制定具体规范和标准,使企业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实现规范化、标准化。
安全标准化工作的核心,就是要求企业各个生产岗位、生产环节的安全工作必须符合法律、法规、规章、规程等规定,达到和保持安全生产许可制度所规定的标准,使企业生产始终处于良好的安全运行状态,从而满足高危企业安全生产的市场准人条件
1安全标准化的提出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一些企业就开展了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他们为加强安全生产基础工作,适应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在行业内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为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打下了很好的基础,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这些企业包括煤炭、冶金、有色、建材、黄金等部门。
2004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组织起草了《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征求意见稿),并在江苏省、山东省的4市26个试点单位进行了安全标准化试点工作。试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提高了试点单位的安全管理水平。
根据试点工作取得的经验,在广泛征求专家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对“征求意见稿”进行了修订,形成了《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并通过了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组织的专家评审,已于2005年12月16日下发“关于印发《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规范》(试行)和《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考核机构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的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实施安全标准化活动。
第五篇:建设标准化
关于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及在高危关于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及在高危关于推
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及在高危关于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及在高危行业组织开展岗位
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行业组织开展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行业组织开展岗位达标专业达
标和企业行业组织开展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建设活动情况的汇报材料达标建设活
动情况的汇报材料达标建设活动情况的汇报材料达标建设活动情况的汇报材料为贯彻落实上级主管部门关于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要求,根据州安办[2011]36号文件
及贞安办[2011]30号文件要求。使我单位在安全质量管理上更加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进一步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水平。现将2011建筑工程质量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
建设、在高危行业组织开展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情况总结如下:
一、制定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并按照实施方案,开展各项
工作。推进标准化建设,加强对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督促检查,严格开展达标考评。通过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进一步规范企业安全生产行为,改善安全生产条件,从源头上有效预防和遏制事故的发生。
二、分类指导,重点推进。针对建筑行业(领域)的特点,把影响工程质量、安全生
产的重大隐患排查治理、重大危险源监控、安全生产系统改造、产业技术升级、应急能力提
升、消防安全保障等作为重点。在达标建设过程中切实做到“六个结合”,即与深化开展执
法行动相结合,依法严厉打击各类非法违规生产经营建设行为。与安全专项整治相结合,深
化重点行业(领域)隐患排查治理。与推进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相结合,强化安全生
产基层和基础建设。与促进提高安全生产保障能力相结合,着力提高先进安全技术装备和互
联网技术应用等信息化水平。与加强职业安全健康工作相结合,改善从业人员的作业环境和
条件。与完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相结合,加快救援基地和相关专业队伍标准化建设,切
实提高实战救援能力。
三、严格按照建筑规范行业要求,制定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生产标准化细则。项目部
质量管理机构健全、人员到位、有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各项质量管理制度和岗位制度健全、工程实体实测实量合格率在80%以上。不发生一般工程质量事故,实施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
管理,坚持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严格执行《建筑施工安全检
查标准》。公司经理亲自安排部署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工作,并督促检查落实。安全组织机构
健全,人员到位,每2万平米设置一名安全员、质检员,有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各项安全
管理制度和岗位职责齐全,并有具体的目标管理措施和考核规定及安全管理措施。
四、对在建工程抓达标,严格考评。我县下属设有施工企业,重点工作放到在建
设的具体项目上,对在建的每个具体项目,组织开展达标考核。对安全生产标准化、质量标
准化,按照建筑规范、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进行考评,不收取任何费用。严格达标等级考评,结合本行业实际情况具体安排,实行动态考评。对项目分部、分项考评,对不达标的分项,规定具体整改时间,整改仍不具备最低安全生产标准等级的在建项目企业单位,依法责令停
产整改直至依法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