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常识

时间:2019-05-14 19:55: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秋节常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秋节常识》。

第一篇:中秋节常识

今夜月明人尽望——中秋节常识

广州华育国际

关于中秋,最早的记载出自《周礼》。

“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

——《礼记·月令》

关于中秋节的起源,有多种说法。

一说它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礼记》曰:“天子春朝日,秋夕月”,说明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贵族官吏、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后来逐步传到民间。

二说中秋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关。八月是收获的季节,农民为了庆祝丰收,就将“中秋”这天作为节日。农历八月处于秋季中旬,十五又处于月中,所以中秋节可能是古人“秋报”流传下来的习俗。也有历史学家认为,中秋节起源于隋末唐军于大业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军裴寂以圆月作为构思,发明月饼,广发军中,解决了因大量吸收反隋义军而产生的军粮问题。

中秋习俗之赏月

据考证,中秋节赏月的风俗,最初是由古代宫廷文人兴起,然后扩散到民间的。传说唐玄宗梦游月宫,得到了霓裳羽衣曲,民间才开始盛行过中秋节的习俗。

中秋习俗之吃月饼

北宋,八月十五被正式定为中秋节,并出现了“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节令食品。

到了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首次出现“月饼”一词。那时的月饼是菱花形的,和菊花饼、梅花饼、五仁饼等同时存在,四季皆可食用。

明朝的月饼已是圆形,而且只在中秋节吃,是民间盛行的中秋节祭月主要供品。

中秋习俗之桂花酒

八月桂花香,人们常在中秋时节赏桂花,还会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以糕点、糖果最为多见。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李清照《鹧鸪天·桂花》

中秋习俗之燃灯

中秋之夜,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

“广东张灯最盛,各家于节前十几天,就用竹条扎灯笼。做果品、鸟兽、鱼虫形及‘庆贺中秋’等字样,上糊色纸绘各种颜色。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竖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平常百姓则竖一旗杆,灯笼两个,也自取其乐。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

——周云锦、何湘妃《闲情试说时节事》

中秋习俗之猜灯谜

每到中秋月圆夜,城中总是挂着许多灯笼。人们聚在一起,看着灯笼身上写的谜语,为了揭开谜底而绞尽脑汁。猜灯谜是许多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因此在猜灯谜的活动上也传出了不少爱情佳话。中秋猜灯谜,逐渐被衍生成为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

第二篇:中秋节常识之由来

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它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全国众多民族中的传统文化节日。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据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习俗;回娘家的媳妇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圆满、吉庆之意。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如宁波、台州、舟山,这与方国珍占据温、台、明三州时,为防范元朝官兵和朱元田的袭击而改“正月十四为元宵、八月十六为中秋”有关。此外在香港,过了中秋兴犹未尽,还要在十六夜再狂欢一次,名为“追月”。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一书,而真正形成全国性的节日是在唐代。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至于中秋节食月饼这一习俗的形成则是在明代。明代文学家田汝成在《西湖游览志余》中写道:“八月十五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意”。明代史学家沈榜在《宛署杂记》中描述北京中秋月饼盛况时写道“造面饼相遗,大小不等。饼中以果为馅,巧名异状,有一饼值数百钱者。”书中还介绍了当时的制作工艺,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北京皇宫中供月使用的月饼“从下至上直径尺余,重有两斤。”后来随着历代的演变,月饼的品种及花样越来越丰富,制作工艺更新,风味更多,八月十五吃月饼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古老而又非常有意义的传统。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意。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三篇:《常识》

现今,相对于大陆的知识分子,港台的知识分子往往更具有独立的思想。原因有很多,我想最主要的因素是环境。在那么多独立的思考者中,梁文道就是其中的一位。

我所知道的梁文道是以电视为载体而为人所知。凤凰卫视、《南方周末》和牛博网则是三个最为重要的载体。其中不得不提的是《南方周末》,其中发表的很多文章都是删减版,我相信这使得梁先生更加了解所谓的国情了。

本书的文章都是时评,梁先生用“常识”一词来总领,着实贴切。梁先生自己谦虚,说是“卑之无甚高论”,然而,亦如梁文道说的那样,“若觉可怪,是因为此乃一个常识稀缺的时代”。常识一词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毫无深度,但是现在却并非如此,我想大抵是因为环境的差异吧。常识之所以成为常识是因为它的普片性,为大众所公认。《常识》一书中多为梁先生时评的收录。要做这一本书的评论实在困难,只能挑其中某个主题略做些自己的总结。

自从汶川地震以来,中国的哀悼日几乎成为了每年的传统。而不同的是,汶川地震时的哀悼是全国人民自愿的,各大门户网站自动将主页调成黑白;而玉树、舟曲灾难的哀悼日,却适逢后奥运时期和世博时期,难免存在树立形象而由政府强制设立之嫌。8月15日,作为抗战胜利的纪念日,却鲜有举行纪念仪式,甚至有时候显得低调得有些恐怖。在无知的情况下,学生在谈论、义愤填膺,没有比这更让人感到可悲的了。而为何不大张旗鼓纪念抗战胜利,我想这或多或少与执政党有关。这个胜利究竟属于共产党还是属于国民党,我们没有资格、也没有可能在正式出版物中去探讨。《常识》一书中,有许多时评是关于抗战。这一段历史,我们这一代几乎都不甚清楚它的全貌,但是,胜利者的姿态却从未真正意义上的出现过。我认为所谓的胜利者的姿态绝非是对于日本这一国的蔑视,至少

我们没有实力去这么做;而是一种自尊、自强的体现,这么说看似很虚,但是中国对于日本的确部分存在一种卑躬屈膝的姿态,尽管在很多情况下我们以“小日本”作为“居高临下”的托词。自尊并非踩着他人的头颅,自强也不是比别人都强。中国一直以大国自居,但是所谓的五千年传统美德似乎随着近代的受辱时期而消失殆尽。这一点值得我们所有人,尤其是学生的重视。

在中国有很奇特的现象是,许多新闻的产生仰赖了太多的人为因素。在本书中有所提及。为了完成一个政治的目的而捏造一些新闻,当然政治的目的并非一定是政府捏造,因为社会上还存在着这样一群人——愤青。我之所以要提这一点,实际上是想为日本“正身”。许多中国人都爱拿日本与德国作比,无限夸大了德国忏悔的“伟大”以及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的“卑劣”。首先是德国,作为德国二战最大的受害国之一的法国,在境内设置了德国阵亡纳粹分子的墓地以纪念死者,而德国首相前往法国交流之前必定会去该墓地纪念亡灵,甚至态度傲慢。但是我们却从不会去说这些,原因是德国的表面“一跪”足以让大部分世人动容。反观日本,被指在东南亚态度傲慢,不为战争中的反人道行为而道歉,实则这种指责在西方媒体中却少有出现。中国人常常将日本人描绘为丑恶、变态的代表,但在国际上,日本的形象却远胜于中国,我们却很少从中去反思,最大的反思也仅仅限于日本人的礼节比我们强,却从未发现我们的劣根性。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在中国,小泉纯一郎被描述成一个军国主义者;而在西方媒体却视他作为一个和平爱好者。这截然不同的评价都有其中的道理,只是战争带给中国人的仇恨,远远大于理性的判断。我们经常在网络上听到一些不和谐的声音,政府作为国家机器经常是“和谐”这些评论并且制造一些事件去转移大众的视线。在这些转移大众视线的事件中,日本便是很大的“贡献者”。

第四篇:中秋节(定稿)

中秋节

四一班 吕草原 八月十五是中秋节,这天早上我们一家人带着表妹一起去乡下爷爷家。上午,爷爷带我们到超市购物,我想买什么,爷爷都给我买,真是太爽了!

下午,我们一起去京华园划船,那有碧绿色的水,高耸入云的大杨树和正在梳辫子的柳树姑娘······秋阳高挂在空中,秋风轻拂,碧水蓝天,真美啊!看着这美丽的景色,我翘着二郎腿,哼着歌,吃着零食,舒服极了!爷爷说我像个大仙一样,我们都笑了起来。接着我们玩了秋千等一些免费的游戏,之后又去吃了汉堡。

到了晚上,妈妈对我说,今天晚上七点十二分是三百年来月亮最亮的一天,我一看表都已经七点了,就手忙脚乱地往外搬凳子,拿月饼,准备去赏月,可刚一推开门,就闻到一股呛人的烟味。妈妈说,那是烧玉米秸秆产生的烟,空气中烟雾缭绕,弥漫着一股刺鼻的气味,我的眼泪都快被熏下来了,抬头一看,连月亮都愁眉苦脸的,赏月不成,我们只好失望地回新乡了。

我希望以后我们能够从小事做起,不要只图眼前方便就随意燃烧秸秆,秸秆还田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农民伯伯们,你们都是用劳动创造美的人,千万不要污染空气啊!

第五篇:中秋节

1、中秋节手抄报:中秋佳话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 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 之中秋节。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称谓“仲秋”,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 游子,更 是以月来寄托深情。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 故乡”,杜 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 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 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 绝唱。

2、中秋节手抄报图片:中秋月

宋国有个农夫正在田里翻土。突然,他看见有一只野兔从旁边的草丛里慌慌张张地窜出来,一头撞在田边的树墩子上,便倒在那儿一动也不动了。农民走过去一看:兔子死了。因为它奔跑的速度太快,把脖子都撞折(shé)了。农民高兴极了,他一点力气没花,就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他心想;要是天天都能捡到野兔,日子就好过了。从此,他再也不肯出力气种地了。每天,他把锄头放在身边,就躺在树墩子跟前,等待着第二只、第三只野兔自己撞到这树墩子上来。世上哪有那么多便宜事啊。农民当然没有再捡到撞死的野兔,而他的田地却荒芜了。

这幅中秋节手抄报画面温馨浪漫,以中秋月为主题,点出中秋传统习俗——赏月,版面设计精美,突破了方方正正的形式,值得借鉴。

3、中秋节手抄报内容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与春节、端午、清明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节期为农历即阴历八月十五,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又因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节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女儿节”。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大致有三种: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是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遗俗。

中秋节从2008年起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节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中秋节成为一年之中的重大节日,又与科举考试有着极其微妙的关系,在我国封建社会,开科取士,一直是统治者十分重视的一件大事。而三年一次的秋闱大比,恰好安排在八月里举行。胜景与激情结合在一起,人们便将应试高中者,誉为月中折桂之人。每到中秋,必须进行隆重庆贺,成为全社会人民的重要风俗,经朝历代,盛行不衰,中秋节逐渐成为我国四大节日(春节、清明、端午、中秋)之一。

中秋节手抄报资料二:

素材:

1、中秋节手抄报内容

中秋节的起源: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全国众多民族中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据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显圆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习俗;回娘家的媳妇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圆满、吉庆之意。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如宁波、台州、舟山,这与方国珍占据温、台、明三州时,为防范元朝官兵和朱元田的袭击而改“正月十四为元宵、八月十六为中秋”有关。此外在香港,过了中秋兴犹未尽,还要在十六夜再狂欢一次.名为“追月”。

2、中秋节手抄报图片:

3、中秋节的传说: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这是人们一直都喻为最有人情味、最诗情画意的一个节日。有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 这一份思念当然会更深切,尤其是一轮明月高高挂的时刻。

中秋之所以是中秋,是因为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是在三秋制中。这一天天上的圆月分外明亮特别的大特别的圆,所以这一天也被视为撮合姻缘的大好日子。

4、中秋节诗歌:

唐)李朴:中秋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张九龄: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每个人的校园生活都是既难忘而又非常有意义的,我也不例外。

为了丰富我们的校园生活,锻炼我们的劳动自理,让我们懂得应该尊敬劳动,尊敬劳动者,更要尊敬劳动成果,学校开展了一次有意义的“劳动实践活动。

学校组织的劳动课,让我从中学到很多,也得到了许多深刻的为人处世的道理。

学校把社会作为实践的场所,让我们参与社会,在公益劳动的实践中有所启示。通过小组为单位的社区志愿服务,启发了我们在公益劳动中寻找能使我们受到教育,有所感悟的亮点,引导我们去了解社会、感受社会。在敬老院中,我们小组的同学毫不嫌脏。耐心、仔细地帮助老人们洗脚、剪指甲。这些都让我们体会到了老一辈的孤独、我们的幸福和自私。我们在那里尽可能地多和老人聊天、谈心,竭尽所能使老人感到温暖。我们还帮助敬老院的职工一起打扫敬老院。虽然我们满头大汗,但我们很高兴,因为我们心里都有一股自豪感。而这种自豪感不是在学校里能够体会到的。

公益劳动是不记报酬、不谋私利、不斤斤计较的;公益劳动是忘我的劳动,也是培养我们关心公共事业热情的。参加公益劳动的光荣感,塑造自己美好的心灵。这些都让我们觉得自己是另一个雷峰。

处于这个时代的我们,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对待一些人际关系和自我评估的方面都有所欠缺。而这次的集体公益劳动,使我体会到了集体的力量、集体的温暖和自己的不足。也让我亲身体会到了劳动的光荣感。这些都促进了我努力改正自身错误,正确认识自己。而现在,由于一切向钱看的思想的影响,在一些人的头脑中装满了金钱的利益,干什么事都讲钱,干活不讲报酬认为是傻瓜,甚至有的“公益劳动”也变相要钱。在这种情况下,学校有意识地组织了我们去参加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对于抵制一切向钱看的思想腐蚀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让我们亲身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和劳动穿早世界的真理,抵制了我们轻视劳动和不劳而获的思想的侵蚀,避免了我们形成好逸恶劳的坏习惯。公益劳动也同样加强了我们的劳动观念,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公益劳动同样培养了我们的竞争意识和开拓进取的精神。学校这次组织的公益劳动让我懂得了公益劳动不仅能造福社会,而且能陶冶情操,美化心灵。而我们也该为了公共利益而自觉自愿地参加劳动,因为那是我们中学生的劳动态度的一个特征。不记报酬也是我们中学生劳动态度的一个特征。我们讲的公益劳动,就是以不记报酬为前提的;那是根据以公共利益而劳动;我们必须为公共利益而劳动,自觉要求进行劳动。积极参加公益劳动是为社会尽力,是热爱劳动的表现。

社区实践活动提高了我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引导了我们接触、了解社会,增强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适应能力。而学校组织的劳动,更让我们明白了学会独立的重要性。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对于我们这些出生牛犊的中学生们,独立的培养和社会的洗礼是多么的重要。在这个更新速度超快的今天,如何适应社会也是我们即将面临的困难。对于现在的我们,越早接触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就意味着我们越能适应它。

每个人的校园生活都是既难忘而又有意义的,我当然也不例外啦!为了丰富我们的校园生活,增强劳动意识;懂得爱护劳动,也尊重劳动者,更珍惜劳动成果,学校特地举行了一次有趣的实践活动,主题是:“我劳动,我快乐。”

在这次劳动中,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例如、: 香菇是驰名中外的食用菌和药用菌,其人工栽培的产量仅决于双孢菇,名列第二。香菇新鲜时清香可口,烘干后风味别具一格,它不但营养丰富,而且有防病治病的功能,能促进儿童骨骼牙齿发育,经常食用对肝炎、肝硬化、心脏病有一定疗效,并能降低胆固醇。香菇素有“菇中之王”的美称,全世界约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栽培,但主要产区集中在亚洲,中国、日本、韩国以及我国台湾省是主要的生产地。我国是栽培香菇最早的国家。

灵芝,全名是灵芝草,中华传统医学长期以来一直视为滋补强壮、固本扶正的珍贵中草药。两千年前东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中将灵芝列为上品,认为“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明朝李时珍编著的《本草纲目》中记载:灵芝味苦、平,无毒,益心气,活血,入心充血,助心充脉,安神,益肺气,补肝气,补中,增智慧,好颜色,利关节,坚筋骨,祛痰,健胃。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灵芝的药理成分非常丰富,其中有效成份可分为十大类,包括灵芝多糖、灵芝多肽、三萜类、16种氨基酸(其中含有七种人体必需氨基酸)、蛋白质、甾类、甘露醇、香豆精苷、生物碱、有机酸(主含延胡索酸),以及微量元素Ge、P、Fe、Ca、Mn、Zn、等。灵芝对人体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所治病种,涉及心脑血管、消化、神经、内分泌、呼吸、运动等各个系统,尤其对肿瘤、肝脏病变、失眠以及衰老的防治作用十分显著。

下载中秋节常识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秋节常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秋节

    中秋节,为每年农历的八月十五。按照中国的农历,八月为秋季的第二个月,古时称为仲秋,因此民间称为中秋,又称秋夕、八月节、八月半、月夕、月节,又因为这一天月亮满圆,象征团圆,又称为......

    中秋节专题

    中秋节的来历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全国众多民族中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

    中秋节

    教学目标 情感与态度:感受到老人对家庭和社会的贡献,愿意尊敬老人、关心老人;激发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及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的情感。 行为与习惯: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尊敬老人......

    中秋节

    中秋节 “每逢佳节倍思亲”。的确,中秋节的前一天,奶奶就打来了电话,让我们去乡下过中秋节。 我们一到奶奶家,就已经可以吃晚饭了,奶奶可热情啦,桌上的饭菜丰盛极了,有一只只大红色......

    中秋节

    中秋节 天是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中秋节既叫"仲秋"也叫"团圆节 在中秋的这一天,有许多风俗,其中有一样就是拜月神,我们家也不例外,晚上当月亮慢慢升起来时,妈妈和我洗完澡,换上干净衣服......

    中秋节

    中秋节之前世今生 中秋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预示着团圆,所以一般在中秋节这天家人都尽自己的可能与家人团聚,享受团聚之乐。 近年来随着韩国政府就中秋节等一系列节日,向联合......

    中秋节

    中秋节 山西省原平市山西省原平市实验中学0516班黄浦东晋北大地的八月,秋高气爽,在艳阳高照下,瓦蓝瓦蓝的天空像洗过一样明净,棉花团似的云朵就像绣在蓝色绒毯上的大花。瑟瑟的......

    中秋节

    “中秋节”的环境创设 宁阳堽城镇李红 在促进幼儿早期教育方面,最有效的做法是创造良好的环境。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要体现幼儿与教师合作的过程,要让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