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庄周《逍遥游》下的名利观(本站推荐)
浅析庄周《逍遥游》下的名利观
【摘要】《逍遥游》通篇展示出了庄子自由洒脱的精神,“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至高境界。当今世界,物欲横流,拜金主义盛行,人已被物质绑架,成为钱权的徒奴,犹如机械一般,日复一日,早已无自由可言;为了利益出卖自身的肉体,如果灵魂也值钱的话,甚至可以出卖自己的灵魂。庄子淡泊名利,不慕虚荣早已与这个社会渐行渐远,人性的自由早已被绑架,每个人像极了傀儡,天天被名和利操控着。与追逐名利的人生价值取向刚好相反, 庄子崇尚一种不受制于人、没有人身和物质依附关系的自由的简单性的生活 ——这种生活方式是其对待名利 “自然任之”态度的逻辑归宿: “立于宇宙之中, 冬日衣皮毛, 夏日衣葛絺。春耕种, 形足以劳动;秋收敛, 身足以休食。日出而作, 日入而息, 逍遥于天地之间, 而心意自得。”
【关键词】 逍遥 庄周名利观 追名逐利 淡泊名利
《逍遥游》是《庄子》的代表篇目之一,也是诸子百家中的名篇,充满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寓言说理和生动的比喻,形成独特的风格。“逍遥游”是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逍遥”也写作“消摇”,意思是优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至“圣人无名”,是本篇的主体,一开头就将人带入到一个广阔无边的世界里,提出“大小之辩”,以“无功”、“无名”、“无己”收尾。第二部分至“窅然丧其天下焉”,借“让天下”写去除功名之心,借“肩吾问连叔”写至人无己的精神世界。余下至第三部分,论述真正的有用和无用,说明不能为物所滞,进一步表达了反对积极投身社会活动,志在不受任何拘束,追求优游自得的生活旨趣。
《逍遥游》通篇展示出了庄子自由洒脱的精神,人虽会被世俗万物所牵绊,被形体所束缚,但精神却可以飘飘然,任其畅游,达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至高境界。当今世界,物欲横流,拜金主义盛行,人已被物质绑架,成为钱权的徒奴,犹如机械一般,日复一日,早已无自由可言;为了利益出卖自身的肉体,如果灵魂也值钱的话,甚至可以出卖自己的灵魂。庄子淡泊名利,不慕虚荣早已与这个社会渐行渐远,人性的自由早已被绑架,每个人像极了傀儡,天天被名和利操控着。
一、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镜
尧让天下于许由,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于泽也,不亦劳乎!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犹尸之,吾自视缺然,请致天下。”
许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实乎?鷦鷯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借助许由简短的回答,展现出了不贪图名利,不被功利所束缚的逍遥精神。其大意为:尧打算把天下让给许由,说:“太阳和月亮都已升起来了,可是小小的炬火还在燃烧不熄;它要跟太阳和月亮的光亮相比,不是很难吗?季雨及时降落了,可是还在不停地浇水灌地;如此费力的人工灌溉对于整个大地的润泽,不显得徒劳吗?先生如能居于国君之位天下一定会获得大治,可是我还空居其位;我自己越看越觉得能力不够,请允许我把天下交给你。”
许由回答说:“你治理天下,天下已经获得了大治,而我却还要去替代你,我将为了名声吗?’名’是从属于‘实’的附属物,我将去追求这次要的东西吗?鹪鹩在森林中筑巢,不过占用一棵树枝;鼹鼠到大河边饮水,不过喝满肚子。你还是打消念头回去吧,天下对于我来说没有什么用处啊!厨师即使不下厨,祭祀主持人也不会越俎代庖的!”
许由对待名利不为所动,实在令人佩服不已。庄子借许由之口,表明了自己不贪图虚名,不留念名利的思想。试问世间的人,有多少个人能够经得起名利的诱惑呢?
庄子在《秋水》中更明确地表露自己淡泊名利的态度。面对楚国大臣的请职,庄子答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
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庄子宁愿像龟一样拖着尾巴活在泥土里,也不愿被名利所累。惠子十分害怕庄子抢做梁国宰相,可庄子却说道:“南方有鸟,其名为鹓,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嚇’!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嚇我邪?”庄子一生淡泊名利,追求虚静淡然,对名利的解析,鞭辟入里、透彻精深,其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庄子崇尚一种不受制于人、没有人身和物质依附关系的自由的简单性的生活 ——这种生活方式是其对待名利 “自然任之”态度的逻辑归宿: “立 于宇宙之中, 冬日衣皮毛, 夏日衣葛絺。春耕种, 形足以劳动;秋收敛, 身足以休食。日出而作, 日入而息, 逍遥于天地之间, 而心意自得。”
古有陶渊明辞官故里,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生活;再有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告诫子弟,要“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对于名利,诸葛亮可谓是淡泊至极。
人生活在这个世上,无论贫穷富贵,穷达逆顺,都免不了与名利打交道。《清代皇帝秘史》记述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来到江苏镇江的金山寺,看到山脚下大江东去,百舸争流,不禁兴致大发,问了一个老和尚:“你在这里住了几十年了,可知道每天这来来往往的船只有多少吗?”老和尚答道:“我只看到两只船。一只为名,一只为利。”老和尚一语道破天机。
吕布卖主求荣,三次易主;陈世美攀附皇家钱权,娶公主、做驸马,弃结发妻;汪精卫卖国求荣,损害国家利益„„这些趋炎附势的人最终都不善而终,落得惨死的结局。名利可以带给人无限的荣耀,同时也可以给人埋下的麻烦。
居里夫人一生两次获得诺贝尔奖,得过各种奖金10次,各种奖章16枚,名誉头衔117个。当她第二次获得诺贝尔奖,朋友来她家拜访时,发现她的女儿正拿着奖牌玩耍,十分惊讶。居里夫人解释道:我想让孩子知道,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永远守着它,否则一事无成。居里夫人对待名利的态度,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楷模,她给拼命追求名利的世人们留下了一面明亮的镜子。
庄子所追求的“道”,虚无存在具有自身的无限可能性,精神具有绝对的自由,生命不被物质欲望和功名角逐所束缚。
从古至今,有多少人挣扎在名利上,正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又能有多少人真正做到淡泊名利、笑看人生呢?想必庄子定是其中一位笑看天下名利得失之人。
二、不贪图名利,不为名利所累
当今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欲观念深入人心,人人崇拜物质,奉行金钱至上、钱权万能的理念;人人都有欲望,自然也想名利双收。对名利的不同认识和选择,实质上是人生观价值观的不同反映。在遵守法律的前提下正当获取名利,实现自我人身价值,还应进行鼓励。但凡事过犹不及,一旦天天想着争名夺利,甚至不择手段,名利就变成了名缰利锁,不仅会使人道德沦丧,还可能把人拖向罪恶的深渊。
近年来,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的影响,人们在认识和对待名利上,也出现了一些偏差。有的人一味追求名利地位,满脑子都是个人的“小九九”,稍加不如意就牢骚满腹;有的人则是自视甚高,总喜欢以己之长比人之短,贬低别人抬高自己,喜好不惜弄虚作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名利”被侵染了过多的功利色彩,不再纯正透明,以致良莠并存、真假难辨,混淆了人们的视线,误导一些人的人生方向。其实,名利只是一种成功和荣誉的象征,标志着个人经过长期的艰苦奋斗,在各自学习研究领域和实际工作岗位创造不平凡业绩,为国家、社会和人民作出不平凡贡献,赢得人民、社会和国家的认可与表彰。因此是值得尊重、提倡和赞誉的!
由于名利外在的光环与荣耀,就会有一部分人开始误读名利,贪恋名利,进而想方设法追逐名利、以至不择手段、弄虚作假,自欺欺人,结果只能是机关算尽,人事皆空。殊不知,名利不是争来的、逐来的,而是靠自己的拼搏和良好的道德赢来的。在庄子看来,名利
本身本无所谓好坏善恶之分别, 贫富穷达,与死生一样,都是“物之情”,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如果名利一旦成为人生狂热追逐的目标,成为衡量人生成功与否的价值尺度, 成了被崇拜的对象, 在庄子看来, 这就会束缚人, 人们就会“为物所役”、“为物所累”而残生伤性。“人人都说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这是《红楼梦》的开篇语,似乎是在诉说繁华锦绣里的一段公案,又像是在告诫人们名利世界的冷冷暖暖。人人都知道名利是把双刃剑,可还是抵不住诱惑,为了一点点的利益,兄弟可以反目成仇,相互扭打,全然早已忘却手足之情;有的甚至父母在世之时,对父母百般苛刻,手足间相互推脱责任,弃父母于不顾,以至于父母流浪街头,老无所依;有的当权者官官相护,钱权勾结;这个社会是有钱人的社会,也是有权人的社会;21世纪的中国“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不要扶起跌倒的老人”、“不要当枪打出头鸟”等等成为中国社会的代名词„„我们真想问问这个社会到底怎么了?有的人为了眼前的自身利益,可以算计身边的人、算计所在的集体、甚至是出卖国家,冒着违背法律道德的风险,窃取国家军事、政治等机密输送至国外,为的也就仅仅是那几百万的美金而已。当权者在职期间,能否真正做到廉洁,尽心尽力地为人民服务呢?恐怕为数不多吧。贪婪腐败已成当代政府的诟病,自总书记上台以来,一直致力于政府腐败问题,每每有贪官者因腐败问题被揪出时,社会上的贪官又少了一位,可全中国有多少官员啊,能够一网打尽吗?俗话说:无奸不商,无官不贪。人生在世,一辈子难免会与名利打交道,人本有欲,而人贪婪的本性需靠自身克制,惟有自救,才不至于引火上身,自焚自灭。
如果我们意欲改变此种状况, 或许我们应该参考庄子的有关思想, 即拒斥“官本位意识”、抛弃“拜金主义”思想, 对于世俗名利意识进行彻底的颠覆、解构, 崇尚一种“吾丧我的平易恬淡”、“涉于江而浮于海”、“侣鱼虾而友麋鹿”、“乘道德而浮游”于“万物之祖”的“无所待”的、与“道”相通相融的逍遥游的生活,不为轩冕肆志,不为穷约趋俗 ,淡泊名利、崇尚极为简单质朴的生活, 向往与大自然的精神与心理的“神交” ,从而能够超越或消解自然性的与心理性的名利性问题,继而使得贫穷的生活变得富有、变得充满生机和活力, 甚至还能够使得那些忘情于物欲与沉迷于虚名的追逐与角力的人们,迷途知返。我们应该借用庄周淡泊名利的思想来反思现代社会——为了追名逐利可以出卖自身一切的、人们自私自利,邻居间筑起高高的围墙,独自过活、国与国不再友善,因为一点点利益纠纷就爆发战争,大大出手„„天下很大,我们或许不能像超级英雄那样拯救世界,但我们可以做自己的主人,可以恢复我们纯净如婴孩般的、不受名利污染灵魂,像庄子那样淡泊名利、虚静安然地生活着,对名利抱以平常心,一切顺其自然,不为名利所累;那么人的这一生才算是真正地活了一把,感悟生命本真所带来的蕴意,享受生命所带来的、应有的快乐。这或许是庄子的名利观给予当代人的一个重要的启示。参考书目
1.庄周.庄子.[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5.2 2.潘鸿生.听南怀瑾讲《庄子》[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5
第二篇:老师的名利观真实高尚的名利观
老师的名利观真实高尚的名利观
评论发布者:贺志强 发布时间:2014-07-17 10:01:39 我们是社会的普通人,我们希望过高品质的生活,而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生存。那么这种高品质的生活,需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来支撑。那么这种经济基础从何而来?这就是对我们最大的考验。很多人不择手段追名逐利,但生活却是提心吊胆,这就是我们今天我所反对的那种以权谋私、以权谋利的奢靡之风、享乐之风。我们除了靠自己的工资收入外,我们应学会靠自己的劳动和付出赚钱。作为教师,一定会说,我们只是教书匠,行政部门不让补课,哪来赚钱道?虽然我们不以赚钱为唯一目的,但我们可以寻找正确的赚取的途径和方式,即通过做一些有利于国家和社会,有利于群体和个人的事情来获取自己的合法收入。你对学生真情付出,学生、家长怎会无动于衷?这种回报我不认为是索取,我认为是对我们教师付出的一种认可,总比你给学生补课收取补课费要高尚得多,真实得多。
人应该“追名逐利”,名与利是相辅相成的。正像裴老师所说“我们渴望自身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渴望他人、群体、社会,甚至国家给予我们较好的评价,所以我们需要荣誉。”我觉得人应该追名,当然这种“追名”,是指学术上我们所要追求的目标,“追名”说明你有积极向上的进取心。实际这是对理想信念的追求。
第三篇:河南禹州逍遥观景区导游词
逍遥观风景旅游区。位于禹州市浅井乡的崆峒山麓,是轩辕皇帝访上古哲人广成子的发生地。逍遥观为一处道观建筑,是传说中古代轩辕黄帝问道于广成子而成仙得道之地,有“天下第一观”之称,该观在建国初期,仍保留有众多的古建筑,而且在布局方面,依山就势,错落有致。
逍遥观始建于何年已无法考证,根据该观残存的明代碑刻记载,它至迟在明代后期就已经是一处规模宏大、声名远播的道教活动中心了,素有“上观到下观,七十二座殿”之称。
由于年代久远,逍遥观破坏严重,现存建筑很少,但此观依山就势雄伟宠大的气势尢存,黄帝文化的底韵和神奇尚在,娘娘宝剑、黑龙河、老龙洞,娘娘蛋石、千年牡丹以及高原古寨、山泉瀑布把这里妆扮得既神秘又灵秀,这里青山环抱,溪水潺流,风景秀丽,游人至此会油然产生一种“清心悦目飘飘欲仙”之感,自然、人文景观的美妙组合使世人仰慕。目前这里逐步形成了以逍遥观为中心,有30多个景点组成的黄帝遗迹游览区。
[备用材料]1:广成子是古代传说中的有道之士,很有见地,甚至于无所不能,《封神演义》中有他下山降妖除魔的描述。2: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其父叫少典,为有熊国的国君;其母叫附宝,有一次其母到郊外游玩,忽遇大雨,一道电光缠其身很久才离开,绕北斗而去。次日附宝感而受孕,怀胎25个月才生下黄帝,起名叫云。传说他落地能语,性情和善。长大后以姬水为姓,叫姬云。黄帝战败蚩尤后,长江流域的其他部落纷纷归顺黄帝,他便在釜山大会天下诸侯,被推举为天子,完成了统一中华的不朽功勋。并且制订了以蛇为主体,以鱼鳞为鳞,以鱼尾为尾,以狮头为头,以鹿角为角,以鹰爪为爪的动物为新图腾,命名为龙。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即由此而来。3:马沟村名缘于《庄子*徐无鬼》记载的黄帝拜访大隗的故事。相传黄帝听说大隗很有才干,就去拜访他,当时同行者还有方明,昌寓,张若,昆阍,滑稽等,连黄帝共七人,行到马沟地界,“七圣皆迷,无所问途”。正在焦急之时,见沟坡有一牧童子,年龄不过十几岁,是所谓“黄口小儿”。黄帝心存疑虑,又找不到别的人,只好问他:“你知道具茨山吧?”牧童说:“知道。”又问:“你知道有一位高人叫大隗的吧?”牧童说:“岂只是知道,连他的住处和常识都非常熟悉。”众人听了都很惊慌:“这么小的年纪,言谈话语却又如此历练老成,岂是一般牧童子么?”黄帝于是请教牧马童子说:“你如何有这么广博的见识呢?”牧童子说:“我从小游于六合之内,后来有长者教我游于六合之外,故此知事多矣!”黄帝见牧童决非凡夫俗子,所以就向他求教“治理天下的方略”。牧马童固辞不答。黄帝及随从的几位大臣再三恳求,牧马童子才要言不繁地指点道:“治理天下,跟我牧马一样,唯去其害马而已矣!”黄帝顿悟,称牧马童子为天师,再稽首拜时,牧马童子已不知去向。从此,这条沟便叫“牧马沟”,俗称“马沟”。后人曾在沟崖的石壁上刻了“黄帝问道沟”五个大字,因此,这里便成了黄帝遗迹的一个重要景点。黄帝暮年想要修道成仙,想起崆垌山优美的自然风光,觉得此山非常适合修炼,于是就带着妻子螺祖娘娘向崆垌山走去。因黄帝和螺祖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大家都不愿意他们去修炼,纷纷挽留,但黄帝夫妇心意已决,众人无奈只好含泪送行,君臣走了一程又一程,难舍难分,走到一村庄,黄帝不忍再让大家受累,就坚决同大家告别,于是辞别众臣,携妻向崆垌山步行而去,众臣见黄帝夫妇越走越远,只好在这里散架回朝。由于黄帝在此散架登程,后人便将此村叫做散架村,黄帝夫妇继续前进,觉得口渴,恰巧路遇一井,但水太深无法取水,黄帝就说:“要是井水能浅一点就好了。”话音刚落,就见井水上涌,马上就浅了,黄帝大惊,认为是上天让黄帝修炼才这样帮他的。于是后人称此地为浅井,一直流传至今。相传黄帝在摄政之前,南方有蚩尤族,兄弟81人,皆铜头铁额,能造刀戟大弩,威震天下,不仁不慈,滥杀无辜,侵凌中原。最终黄帝降伏了蚩尤。逍遥湖大家眼前这一泓清水就是逍遥湖了。它是有逍遥河之水汇集而成,这条河虽不大却是一条神奇的河。因为古时候这里是原始森林,河水从丛林中穿插而过,流到这段地段稍微有些疏朗就聚集成湖,湖水清澈见底。有三个神奇的特点,第一是大约有几百米长的一段河水,晚上会泛出一种银绿色的光,距两岸百步之外都能看清河中的石头和岸边的苇草。夏日夜晚,许多青年男女都喜欢到这里洗澡、纳凉、唱歌、跳舞,为的是享受“夜光湖”那种不是灯光胜似灯光,不是月光胜似月光的神秘情调。据专家实地调查,认为这种河水发光的现象是因为河底生长有一种水藻,水藻有一处闪光物质,类似磷,在漆黑的夜晚能熠熠发出光来。可惜的是这种藻类植物现在数量极少,到晚上光也不是很亮。第二是湖中没有乌龟,据说是黄帝认为乌龟是不干净的动物,所以不许它在这儿,免得把水弄脏。第三最为神奇,此湖里的鱼是一种会唱歌的鱼,游人只要把竹竿一端插入湖中,另一端贴近耳朵,就会听到美妙的音乐,如果潜入水中就犹如置身于水下音乐厅在聆听一个管铉乐队的演奏。各位不妨试一试。不过,能不能听到还看鱼儿愿不愿唱了。朱仙镇导游词 ·中岳庙导游词 ·岳飞庙导游词 ·河南嵩山少林寺导游词
[备用资料]此湖实为水库,是解放后为解决山区用水问题而修建的。古时并无此湖。箭崖请大家看对面大山近山顶处,有一巨石突兀而起,立于石崖峭壁之上,高有数丈,它就是望箭石,下边的石箭就叫箭崖。箭崖来历久远,说是黄帝暮年,心想修道成仙,就来到逍遥谷,见了广成子,问广成子在哪儿修炼比较合适。广成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宇宙间的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人应当顺其自然,不可刻意作为。”于是,黄帝便登上山崖,往空中射出一箭,毫无目标,顺其自然,箭落在那里,就在那里修炼。箭射出后,黄帝便登高到高耸的巨石方向上去看,看箭到底落在什么地方。一看,那箭正向西飞的过程中忽然折转方向,掉头向北,落到上观西边的悬崖峭壁上。黄帝心想,这是天意,就顺其自然吧,便在悬崖上凿了一个石洞,住在里边修炼起来。这条洞就是现在的“得道庵”,射箭的地方叫“箭崖”,看箭的巨石便叫“望箭石”。这个故事虽然有一些神奇,但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生有时不可强求,顺其自然方为上策。逍遥泉各位朋友,这就是逍遥泉。当年黄帝及后来所有在此修炼得道的人都是饮用此水,由此可以看出此泉不同凡响。此水清冽甘甜,据化验里面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是纯天然的矿泉饮料。常饮此水可滋阴壮阳,延年益寿,附近村子里无绝子孙者而且多长寿者,与此有很大的关系。所以,村民称水为神水。更为神奇的是这里面的泉水终年不涸不溢,旱天不干,涝天不升,水面始终同泉口保持一米左右的距离。来!尝一口仙水吧,解解渴,攒攒劲。逍遥河
大家看逍遥泉南有一峡谷,谷两岸绿树茂密,怪石参差,忽有泉水从隙中流出,聚而成潭,其源乃池塘之水由地下潜流而出也。潭水由石隙间溢而成数股细流,自乱石中挤出,似水蛇蜿蜒游动,形成小溪,前流百余米,河水突然断折,溪水尺怕不及使性,已坠入另一水潭。然后又在乱石堆中东钻西突,几经挣扎,再汇成溪,涓涓前行,汩汩细吟,呈怡然自得状。猝不及防间,兀自又有巨石拦道,小溪机警回避,躲闪着从旁边绕过,不料又误入石窟。幽暗中几经磨难,总算从一豁口逃出,却随即掉进另一石潭。再从石潭涌出时,已经变得比较雄健,比较自信,在石堆间钻出钻入,颇显几分自如。及至跃入黑龙潭,再从大石棚下轰然而出,回首细数,短短五里路,却经历一十三次跌岩,十三个石潭,虽说不易,倒也别显情趣。无怪乎人们喜欢“五里十三潭”,也无怪乎游人乐于探寻逍遥源,因为它带给游人了许多人世的感悟和思考。白爷洞对面就崖而建的石洞为白爷洞。据说土地在此修炼成仙后,广招徒弟,声名远播,法术很灵,为世人所敬重。相传,土地爷的两个徒弟去赶考,路遇疾病,无法及时赶到京城。无奈之中就求救于师傅。白爷说:“去吧,没关系。“二人忐忑不安地又上路了。刚到京城就听说考场失火了考试推迟举行。二人顺利的参加了考试,并且考取了功名。剑桥这座古砖桥就是剑桥,它是逍遥观上观与下观的分界线。桥的北边叫上观,桥的南边叫下观。逍遥河在上古时候本没有桥,河谷两岸都是参天古木,互助交叉,枝干重叠,搭架一起,平铺成了一种天然的“树桥”,道士们就从树桥上走过,从东岸走到西岸,从西岸走到东岸;从下观走到上观,从上观走到下观,倒也十分方便。一天夜里,天降暴雨,突然一声巨响,好似天崩地裂,逍遥河陡然裂开,变得又深又宽。河东落下一股瀑布,一连三跌,跌进黑龙潭,然后又涌入逍遥河向下流去。河西岸的峭壁上,也落下一道瀑布,飞流直下,悬挂200多米,一头栽进逍遥河里,两瀑相汇,鼓鼓荡荡,向下奔去。上观下观也被隔断了,两岸 道士没法来往了。于是,道士们便在逍遥河上砌起了一座石拱桥。没成想,这拱桥的桥基下边是一块“翻身石”,群众都说是“活石头”,三年两头翻身,有时向左滚,有时向右滚,总时把石桥滚塌。一天,黄帝从这里经过,正碰了那“翻身石”正在躬腰,便在自已腰里抽出剑,猛力向“翻身石”刺去,只听“哧”的一声,那“翻身石”便被钉死在那里,永世不得翻身了,道士们怕那“翻身石”以后某一天又会反省过来,重又兴风作浪,祸害百姓,就祈求黄帝把宝剑留下来,永不拔出。同时,又派黑、白、青、黄四条石龙护住拱桥的四个桥脚,使石桥永远安如磐石,牢固如铸。此后,人们便把这座桥称作“剑桥”,也有人叫它“宝剑桥”。文革前,村民还能见到宝剑,可后来不知是谁把宝剑给偷走了,现在只能看到一个剑鞘了。备用资料:1:此桥建于唐朝。2:剑鞘位置在桥的下面,可带游客从逍遥河上看后,沿河而上。黑龙潭黑龙潭是逍遥观中最大的石潭,潭大数十丈,三面石崖,有二跌瀑布从老龙拐奔涌而出,直泻潭中。潭后有石棚,宽大如房,棚内为石洞,直通后山老龙洞。据说曾有牧羊人在老龙洞避雨,丢失一只羔羊,第二天却从黑龙潭大石棚下钻出来。潭前有巨石数块,将潭水分割成许多细流从石堆中挤出来,如蛇行般沿卵石隙曲折爬行,艰难前流数十米,方汇集成溪,又前行成河,越剑桥奔腾而下。潭中产黑鱼,刺少、肉肥、味鲜,为逍遥观特产之一。另有潭鱼,俗称老鳖或元鱼,个大如瓷盘,重约五斤左右,清蒸后汤白肉嫩,为上佳补品。鳖甲焙粉,配以草药,可使花甲男女重返第二春,精力充沛,面色红润,皮肤光滑,平复皱纹,因此,常有善钓者围潭垂钓。得道庵
大家看悬崖峭壁上有一石龛,里面是一天然洞穴,外面用琉璃瓦镶了门楣。门楣上方有碉石横出如檐,下方则立壁陡崖,两旁山石也如刀削一般,门外并无方坟空地,四周又无石径可上,唯见洞悬于半空。因此,山民呼之“悬空洞”。这就是黄帝向广成子问道处,俗称“得道庵”。黄帝在此得了什么“道”呢?文献记载,黄帝治理天下十九年,令行天下,享有极高的威望。这时候他听到了广成子在崆洞山石室中修炼成仙的故事,就往崆峒山来拜访他。黄帝说:“我想摄取天地精华,使五谷丰登,来养活天下百姓;我还想掌握阴阳变化,来驱使万物,听说先生您明达‘至道’,请问‘至道’的精粹是什么?广成子说:“你要问的东西,乃是万物的本质,你要掌握的东西,却是事物的残渣。自从你统一天下、做了中央大帝之后,便沾沾自喜,不问政事,娱乐耳目,满足口腹,变得庸俗浅陋起来,我怎么好跟你谈‘至道’呢?”黄帝听后,只好退回,另筑别室,铺了白草,独卧其中,静心反省,追思过错。舍弃了华丽的宫殿,撤去了贴身的侍从,毁掉了迷乱的乐器,撤消了美味的佳肴,以一颗百姓的心反省自己的过失的确太大了:“云气还没凝聚就下雨,候鸟不到季节就迁飞,草木不待发黄就调落,这些都是咎由自取的报应啊!”从此洗心革面,清心寡欲,顺乎自然,胸无杂滤。三个月后,他又去见广成子。广成子听了黄帝的自省后,高兴地跃起身子说:“好!如今我可以告诉你‘至道’了。‘至道’的精粹,深远有味;‘至道’的极致,静默宛潜。目无所视,耳无所闻,心后所求,持守你内在的虚静,摒弃外界的纷扰,你便可以进入光明的境界,到达‘至阳’‘至明’的根源。天地各司其职,阴阳各居其所,万物就会昌盛。”黄帝深悟地说:“那就是天人合一了。”文成子说:“对!但我要告诉你,‘至道’没有穷尽,人们却以为存在着终结;‘至道’深不可测,人们却认为可以究极。这种想法也是违背‘至道’的呀!”于是,黄帝便放弃天子之尊,舍弃人君之贵,隐居崆峒山中,不知欢乐,不知愤怒,不知生存,也不知死亡,一心修炼,终获‘至道’,升天而去。三皇殿
逍遥观的三皇殿不是人们平常说的“天皇、地皇、人皇”殿,而是三个皇帝敕修的“皇家宫殿”。这就是“玄宗殿”、“仁示殿”、“乾隆殿”,也叫“三銮殿”。玄宗殿建于唐朝开元年间,建在逍遥观的最后边。从黄帝得道庵沿峭壁往上爬,走到玉女池,再上观北顶,在广成子城里边,有一座大殿,台基高两米“五色石”。大的如石头,小的如橡子、如樱桃、如猫眼。光滑明洁。放入水中,五彩缤纷,似珍珠,像玛瑙,赛美玉。更有彩色之中间带各种花纹者,像树木,像山水,像人物,像花卉,奇珍异常,名日“画石”,汪价在《中州杂俎》中说,他曾在阳翟马氏家中见一五彩石,大如橡子,外观纯白色,置水碗中则有图画映现,有一绿衣少将,骑赤兔马,作回首张弓样。人之眉目,马之鬃毛,清晰可见,实足珍奇。时至今日,前往游玩者多拣拾而为纪念,也有画石家专门挑选罕见者作为收藏。摘星楼
请大家往东看,一孤峰插天,东西皆谷,下有谷水,向南汇入麻地川。从西谷攀援而上,逾十八盘,达于巅峰,则见阴侧壁立千仞,阳侧群山百态山顶有自然生成之石椅、石斗、石箕等,民众称为金椅、金斗、金簸箕。这些都与黄帝有关,是黄帝撒下的遗迹。关于此峰群众中流传了一则故事。说是很早以前,摘星楼山下住着一户穷苦人家,有老两口和一个十五岁的儿子王林,老两口子得了瘟疫,借了财主李三的钱,病还没好,李三就逼王林去他家扛长工抵债,王林上山给财主砍柴,遇上下雨就躲到山顶,朝天举篮,按仙翁交待,拜了八拜,然后将一颗流星摘到篮里。王林把星星往双亲上一照,二老立刻康复了。王林手捧星星,挨家治病,全村病人,一夜痊愈。五更时分,王林按仙翁嘱咐,捧篮上山朝北八拜,举起篮子,只见一道白光,神星又飞上天去。财主李三听说王林得了神星,便要去给他医治。怎奈星已归天,财主无计可施,当晚咽气死去。村民为了感谢王林,便在山顶修了一座小庙,命名为“摘星楼”。牡丹岩
牡丹岩在浅井乡白石岩自然村,南距禹县市区28公里。因该村北靠“摘星楼”,摘星楼山体结构有一种奇异的白色花冈岩,其中夹有许多海底的泥沙和鱼虾化石,群众便称该村为“白石岩”。白石岩紧靠在摘星楼北坡,东西南三面环山,北临山沟,林木茂密,花草葱茏。十几户人家镶嵌在一个美丽的山坳之中,很有几分“深山藏古寺”的感觉。白石岩村子不大,然而吸引人千里百里来参观的“新奇之物”却不少。首先是一个“水帘洞”,紧挨在村子西北角,沿山沟、顺小溪往里走,不过几十米之遥,忽见一天然洞穴,有数丈阔大,崖顶前伸如棚,岌岌欲坠。岩缝交织如网,构成叶脉状图案,令人奇谲难名。加之岩缝间长满小草,开满粉紫色和淡黄色碎花,把崖 洞妆扮的花蔟锦绣,使人晃然如走进童话世界一般。洞顶岩棚上有细泉如麻,丝丝缕缕从空中飘落下来,似断似连,如珠如烟,轻轻柔柔。确如一幕水帘,温柔而亲适;绝不像一道瀑布滚跌而下,那么粗野,那么狂暴,那么大煞情趣。在岩石错落间,又有三泉,叫“牡丹泉”水柔软细腻,据说女孩子用此水洗脸洗手可使皮肤光滑白嫩。牡丹仙子生来皮肤干涩粗糙,就是因为常用牡丹泉水洗澡,后来就变得“肌肤晶莹”、“软玉温香”。“王母泉”是王母娘娘专为男女不孕之人从“灵泉”引来的“孕水”,喝了可以生贵子。“明目泉”人人都喜欢,泉水清得发蓝发绿,清爽宜人,用之拭目洗眼,可治眼疾,不长翳子不长雀斑,少不近视老不花,女人不烂眼圈,男人不得白内障,所以到明目泉洗眼的人络绎不绝。许多人名日旅游,实际是为治病而来。白石岩最新奇的当然是那株“千年白牡丹”,它倒挂在山岩上,根扎在石缝中,一丝土不见,居然活了一千多年,而且长得很旺盛。每年4月10日开花,花朵都是单数。稀罕的是,凭所开花朵的多少,可以预测当年的收成好坏。更稀罕的是,白牡丹有自我保护能力。有一年白石岩春会,一男子当着许多人的面伸手去折一枝牡丹花,手刚挨到花枝,顿觉手臂麻木,便赶紧把手缩了回来。另一男子不信,也伸手回来。另一男子不信邪,硬是折下一枝,手臂红肿了三个月,几次来烧香赎罪,红肿方消。后来人们便在牡丹树旁建了一座小庙,内祀牡丹仙子。凡是被牡丹仙子看顾的女子,都有能终身保持贞洁,不被坏人欺负。白牡丹西边10米,长了一棵“仙人树”,看外表与满山坡的老姜树没什么两样,但有两点非常特殊:一是别的姜树冬天都落叶,这棵姜树冬天不落叶,四季长青。二是这棵树叶颜色深绿,摘一片贴在眼角可去鱼尾纹,贴在眼下可除眼袋,让人永远保持年轻人状态。这么好的地方相信大家不会失望。第四篇:导干部要树立正确名利观
导干部要树立正确名利观
作者:无名钱包 于 2012-02-02 09:26:36 发表只看该作者
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名利观
名利之心人皆有。但名利又像一束魔绳,困惑人、缠绕人,处理不当,就可能为名所累,为利所伤。对待名利,在不同人的身上有不同的价值。科学看待名利对于党员干部而言,尤其是在保持党员干部的先进性与促进党政廉政建设上,显得更为重要。
名利是无时不在的诱惑。常言道:“当党员的,做事不贪图个人名利。”当遇到或提升晋职,或发展受限;或一帆风顺,或事事艰辛;或贪图享受,或甘于清贫这些名利得失的考验如影随形时,关键在于自己以什么样的心态去对待名利。古有诗人郑板桥“名利竟如何,岁月蹉跎,几番风雨几番晴和,愁雨愁风愁不尽,总是南柯。”告诫人们不要追名逐利;又有著名文学家杨慎“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告诉人们淡泊世俗名利。否则,贪得再多、捞得再足、地位再高,待到东窗事发时也只能是南柯一梦,每个党员干部应引为鉴戒。
如何看待名利,是检验一个人品格的试金石。对共产党员来说,个人追求是与党和人民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与实现党的奋斗目标联系在一起的。党员干部要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干部,要做慎独慎微、淡泊名利的坚守着。焦裕禄心中有“民利”鞠躬尽瘁做工作;袁隆平面对各类荣誉,冷静待之,将奖金捐赠以表彰科技工作者和扶植新人。他们的人生态度和精神境界无疑是那些整天汲汲于名利、戚戚于富贵的人的一服促醒剂。
时下,的确有少数党员干部,恶实干而好虚名,吹泡泡、说大话,不仅不为民谋利,还与民争利。共产党人不是不要名,这名首先是勤廉之名,是创先争优之名;不是不要利,这利首先是国家的利、是为人民谋福利。“争名于朝,夺利于市”,绝不是纯粹的共产党人。共产党人要事事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要达到忘我境界;要能不斤斤计较个人的利益得失;要不图名利奉献人民。
所以,在名利面前,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要在思想上始终保持一份清醒,在行动上始终恪守一份理智,以和平之心对待“名”,以淡泊之心对待“位”,以知足之心对待“利”,以敬畏之心对待“权”,以精进之心对待“事”唯有如此,才能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本色
第五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政绩观名利观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政绩观名利观
大港六中
张俊东
党的十八大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我们要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抓好党性教育,牢记党的宗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政绩观、名利观,始终保持共产党人政治本色,以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的良好形象凝聚推动科学发展的正能量。
1、树立“功成不能坠己之志”的人生观
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可能有什么样的人生。党员干部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夯实人民公仆为民服务的思想根基,秉持“功成不能坠己之志”,才能适应形势任务需要,履行好党章赋予的神圣使命。
摒弃“小成即满”,坚守“成也不满”。“小成即满”,是一些党员干部人生观、价值观不正确的直接表现。他们不明白群众赋予的责任和厚望,不懂得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道理,往往在取得一点点成绩后便沾沾自喜、居功自傲,在事业和工作上浅尝辄止、懈怠不前,有愧于组织的信任和人民的重托。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努力保持发展的好态势、好趋势、好气势,少一些沾沾自喜,多一些清醒忧患;少一些“现在怎样报喜”的小聪明,多一些“今后如何谋划”的大智慧;少一些“做成了什么”的成就感,多一些“还要做什么”的紧迫感。要有“创先争优”意识,努力形成你追我赶、齐头并进的良好风气,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坚定理想信念,防止滑坡动摇。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要加强党性教育,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力戒空谈,埋头苦干,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谋实利。
强化为民意识,防止腐化堕落。腐败是社会毒瘤。对于党和国家来说,如果任凭腐败问题愈演愈烈,最终必然亡党亡国。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如果在廉政方面出了问题,不仅毁了自己、害了家人,还损害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要深化党性教育,帮助党员干部修德养廉;深入开展党纪条规教育,教育党员干部敬守法纪;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2、树立“功成不必在我任期”的政绩观
怎样看待政绩,秉持怎样的政绩观,这是领导干部党性修养的重要体现。当代共产党人的政绩,就是兴国富民,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功成不必在我任期”,是破解错误政绩观的利器,是党员干部必须坚持的执政操守。
担当历史责任,任内争取功成。敢负责方能放开手脚,奋发有为;有担当方能挑起重担,大有作为。在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激烈竞争时代,领导干部一定要在其位谋其政,察实情讲实话,鼓实劲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把全部精力用在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上,用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用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上,创造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政绩。
尊重客观规律,任期不必功成。《道德经》中说:“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当前有些工作可能并不立竿见影,但随着时间推移,长远效应会逐步显现,人民群众会更加受益。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战略的提出和实践,就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具体表现。我们要处理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统筹兼顾、善于谋划,积极进取、量力而行。当前有成效、长远可持续的事要放胆去做,当前不见成效、长远打基础的事也要努力去做。不搞主观臆断和违背客观规律的“拍脑袋”决策,不追求脱离实际的盲目攀比,不提哗众取宠的空洞口号,不让“前任的政绩”变成“后任的包袱”。在大局面前,在人民群众的利益面前,党员干部要有宽广的胸怀和长远的眼光,以甘当铺路石为荣,以甘做人梯为幸,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做成大事,造福人民。
用人导向正确,提供制度保障。“功成不必在我任期”,就要坚决反对急功近利、寅吃卯粮、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错误思想和行为,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健全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考核评价机制。要客观准确评价工作业绩,形成公开、公平、公正的用人导向,坚持注重实绩、群众公认,重用求真务实、踏实重干的优秀干部,向跑官要官者亮红灯,让权力寻租失去“市场”。
3、树立“功成不需归于我名”的名利观
“名利”自古以来就是人们争论不休的话题,有时也会成为人们不敢触及、避而不谈的“忌讳”,正所谓“名利二字是非多”。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胸襟气度要大,思想境界要高,牢固树立“功成不需归于我名”的名利观。
超越功利范畴,留给百姓名利。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领导干部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坚持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统一,精心谋事、潜心干事;要时时刻刻为百姓谋,不为个人计,创造实实在在的业绩,追求更多为群众认可的“名”,争取更多对群众有益的“利”,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顾全集体利益,力辞肯让名利。我们所从事的是共同的事业,有台前幕后,有主角配角,不可能人人都往显处站、人人都担当主角。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个人荣誉与集体荣誉发生冲突时,党员干部应坚决克服小我、服从集体,把名利归于党和人民。
常修为政之德,做到淡泊名利。古语有云:“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窃名。”党员干部要远离沽名钓誉,需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达到淡泊名利的境界。要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把权力真正用在为党分忧、为民造福上;在品德上更加纯洁、在作风上更加务实、在行为上更加先进、在生活上更加廉洁,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升迁,以豁达的胸怀对待得失,以奉献的精神对待事业。
2014.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