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逸待劳的典故
中华文化故事:以逸待劳的典故
古语有云:“与其临渊慕鱼,不如退而结网。与其望洋兴叹,不如破釜沉舟。与其杞人忧天,不如防微杜渐。与其身心交瘁,不如以逸待劳。与其捶胸顿足,不如亡羊补牢。与其纸上谈兵,不如现身说法。”那么何为以逸待劳?本期民间故事为你讲解。
指作战时不首先出击,养精蓄锐,以对付从远道来的疲劳的敌人。
【原典】
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注释】
困敌之势:迫使敌入处于围顿的境地。
损刚益柔:语出《易经·损》。“刚”、“柔”是两个相对的事物现象,在一定的条件下相对的两方有可相互转化。“损”,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兑下艮上)。上卦为艮,艮为山,下卦为兑,兑为泽。上山下泽,意为大泽浸蚀山根之象,也就说有水浸润着山,抑损着山,故卦名叫损“。”损刚益柔“是根据此卦象讲述”刚柔相推,而主变化“的普遍道理和法则。此计正是根据”损“卦的道理,以”刚“喻敌,以”柔“喻已,意谓困敌可用积极防御,逐渐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使之由强变弱,而我因势利导又可使自己变被动为主动,不一定要用直接进攻的方法,同样可以制胜。
【按语】
此即致敌之法也。兵书云:”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逸,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兵书论敌,此为论势,则其旨非择地以待敌;而在以简驭繁,以不变应变,以小变应大变,以不动应动以小动应大动,以枢应环也。如:管仲寓军令于内政,实而备之;孙膑于马陵道伏击庞涓;李牧守雁门,久而不战,而实备之,战而大破匈奴。
【故事】
三国时,吴国杀了关羽,刘备怒不可遏,亲自率领七十万大军伐吴。蜀军从长江上游顺流进击,居高临下,势如破竹。举兵东下,连胜十余阵,锐气正盛,直至彝陵,哮亭一带,深入吴国腹地五六百里。孙权命青年将领陆逊为大都督,率五万人迎战。陆逊深谙兵法,正确地分析了形势,认为刘备锐气始盛,并且居高临下,吴军难以进攻。于是决定实行战略退却,以观其变。吴军完全撤出山地,这样,蜀军在五六百里的山地一带难以展开,反而处于被动地位,欲战不能,兵疲意阻。相持半年,蜀军斗志松懈。陆逊看到蜀军战线绵延数百里,首尾难顾,在山林安营扎寨,犯了兵家之忌。时机成熟,陆逊下令全面反攻,打得蜀军措手不及。陆逊—把火,烧毁蜀军七百里连营,蜀军大乱,伤亡惨重,慌忙撤退。陆逊创造了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后发制人的着名战例。
第二篇:以逸待劳成语解释
【注音】yǐ yì dài láo
【典故】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孙子·军争》
【释义】逸:安闲;劳:疲劳。指在战争中做好充分准备,养精蓄锐,等疲乏的敌人来犯时给以迎头痛击。
【用法】作谓语、宾语、状语;指作战、工作等方法
【结构】偏正式
【相近词】养精蓄锐、用逸待劳
【相反词】疲于奔命
【同韵词】轻于鸿毛、腹背之毛、胆战心摇、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泰山鸿毛、黾穴鸲巢、矢志不摇、量枘制凿、东躲西逃、鬼抓狼嚎、......【年代】古代
【灯谜】最佳的养生之道
【邂逅语】屏风马气死巡河炮
【成语故事】东汉初年,隗嚣占据陇西,后投降四川称帝的公孙述,汉光武帝派冯异为征西大将军。冯异想进攻恂邑,隗嚣也率军进攻。冯异手下建议避免正面交锋,冯异主张先占据该城,然后以逸待劳,等待疲劳的隗嚣来攻,这样把隗嚣打得狼狈不堪
【成语举例】他踞了碉楼,以逸待劳,我们倒难以刻期取胜。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三回
【成语造举】
◎ 11月10日,红三军在苗店、郝砦与尾追之敌发生激战,敌军以逸待劳,向红三军发起猛烈攻击,红军战士以大无畏的精神予敌以顽强反击,终于摆脱这一股敌军追击,红八师师长覃苏等在战斗中光荣牺牲。
词类符号:名词; 时间名词; 方位名词; 处所名词;人名; 姓氏; 名字; 地名; 机构名; 其他专有名词; 动词;联系动词;能愿动词;趋向动词;形容词;区别词; 数词;量词; 副词; 代词;介词; 连词; 助词;叹词; 拟声词;习用语;缩略语;前接成分;后接成分; 语素字; 非语素字;
第三篇:营销商战三十六计——以逸待劳
营销商战三十六计——以逸待劳
一、原文和出处
【古兵法原文】
困敌之势,不应战;损刚益柔。
【原文今译】
使敌人的势力损耗,不需使用武力;敌方刚强之势消耗了,我方的力量自然就会增强。
【出处原文】
“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佚(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孙武《孙子兵法之军争篇》)
【出处今译】
善于用兵的人,必然避开敌人旺盛的士气,当敌人疲于奔命时再出击,这就是从士气上压倒敌人的办法;严整自己的军队,等待敌人发生混乱,用自己的从容冷静,等待敌人的急躁不安,这就是从心理上制服敌人的办法;用接近阵地的军队迎击远道而来的敌人,用休整好的部队攻击疲惫不堪的敌军,用饱食的士兵来对付饥饿的敌人,这就是在实力上战胜敌人的办法。
二、现代经商典型案例及赏析
【案例】
友尼利福公司以退为进平安渡过难关
英国友尼利福公司经理柯尔在企业经营中,有一个基本的信条,即“不拘束于体面,而以相互利益为前提”。依据这一信条,他在企业经营和生意谈判中常常采用退让策略。在一定情况下,甘愿妥协退步,以赢得时机发展自己,结果可能是退一步,进两步,实质上还是自身获益。
友尼利福公司在非洲东海岸早就设有大规模的友那蒂特非洲子公司,那里有丰富的肥料,并适合于栽培食用油原料落花生,是友尼利福公司的一块宝地,也是其主要财源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随着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友尼利福这些肥沃的落花生栽培地一块块地被非洲国家没收,这使该公司面临极大的危机。针对这种形势,柯尔对非洲子公司发出了6条指令:第一,非洲各地所有友那蒂特公司系统的首席经理人员,迅速启用非洲人;第二,取消黑人与白人的工资差异,实行同工同酬;第三,在尼日利亚设立经营干部养成所,培养非洲人干部;第四,采取互相受益的政策;第五,以逐步寻求生存之道;第六,不可拘束体面问题,应以创造最大利益为要务。柯尔在与加纳政府的交涉中,为了表示尊重对方的利益,主动把自己的栽培地提供给加纳政府,从而获得加纳政府的好感。后来,为了报答他,加纳指定友尼利福公司为加纳政府食用油原料买卖的代理人,这就使柯尔在加纳独占专利权。在同几内亚政府的交涉中,柯尔表示自行撤走公司,他的这种坦诚的态度反而使几内亚受到感动,因而允许柯尔的公司留在几内亚。在同其他几个国家的交涉中,柯尔也都采用了退让政策,从而使公司平安地渡过了难关。
在生意场中,必要的退让可以换来更大的利益;一味地咄咄逼人则有可能使你陷入死胡同。当然,退让策略的运用,既要适时,又要得体,一定要充分掌握对方的心理活动,使自己有必胜的信心,同时,要对自己控制局势的能力有正确的估计,万不可不分时机地滥用。
海尔策划有道,缔造世界级品牌
公共关系在现代企业发展中日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青岛海尔集团公司,就是运用公共关系,获得巨大成功的一家企业。
1984年以前,海尔集团还是一家濒临倒闭的集体工厂,亏损达147万元。而到如今它已发展成为拥有6000多名职工,下设7个工厂、4个分公司及2个合资公司的国家一级企业和出口基地。自1985年与联邦德国利勃海尔公司合作生产出中国第一代四星级电冰箱“青岛一利勃海尔”以来,目前己开发出12个系列、百余种规格的“青岛海尔”牌电冰箱、电脑程控式微波炉、微电脑电磁炉等高科技、高附加值系列产品。现在它已成为年产冰箱60万台、固定资产近3亿元、年销售收入25亿元的全国十佳优秀企业之一,正向“中国的松下”目标奋进。
海尔集团不仅在经济管理和现代化生产方面为我国企业的现代化发展开辟了新的前景,而且在企业公共关系实践方面,也做出了新的尝试。
构筑企业文化
在改革和发展的进程中,当别的企业还在忙于靠行政管理与经济手段树立与维护企业形象时,青岛海尔已经在构筑企业自身的文化大厦。
青岛海尔的企业精神是:无私奉献,追求卓越。围绕这一精神,确定的管理战略是高标准、精细化、零缺陷。
确定的质量战略是:质量是企业永恒的主题;确定的生产战略是:唯一和第一;确定的销售战略是:售后服务是我们的天职;确定的市场战略是:生产一代,研究一代,构思一代。这一系列文化战略目标,组成了严密的青岛海尔文化网络,体现了青岛海尔的整体文化战略意图。为了实现上述战略意图,青岛海尔把公共关系活动确认为企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且充分运用公关职能,有力地开展内部和外部公共关系活动,使青岛海尔的企业精神得到充分的发挥。
注重公关意识
在青岛海尔,公关意识已成为一种普遍的文化意识,公关方式已成为一种自觉的工作方式,它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思想、情感和行为。
青岛海尔把公共关系意识渗透到企业的各个环节,不仅把公关当作一种手段和功能,而且更主要的是把公关当作一种无限的价值。“价值就是公关,公关带来价值”是青岛海尔文化与众不同之处。
当你走进公司,首先映入眼帘的正是有着强烈公关特色的巨型徽——青岛海尔;镶刻在公司三楼的“无私奉献,追求卓越”8个金色大字闪闪发光,醒目地显示出强劲的企业精神;走进接待室,身着礼服的礼仪小姐热情地打开闭路电视,让你通过电视了解青岛海尔的发展历程与所取得的成就;在产品陈列室,礼仪小姐以标准的国际公关水准向你介绍几十个品种的“青岛—利勃海尔”系列产品;在奖品陈列室,陈列着无数个国家、部、省级奖杯、奖章、锦旗和奖品。不用介绍你就能感受到青岛海尔的公关效益。1994年初,海尔集团第一个进驻青岛市高科技园区,投资26亿元创建规模宏伟的“青岛海尔工业园”,该园集科、工、贸于一体,为实现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总目标打下基础。
输送公共关系活动
公共关系活动被青岛海尔当作一种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双重地输送到公司的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
海尔集团总经理张瑞敏先生有句名言:“我们的企业,我们的产品是干出来的,而不是检查出来的,公共关系就是告诉人怎样去干!”
“宁可损失上万元,也不给用户添麻烦。”这是青岛海尔为实现“质量是企业永恒的主题”这一目标而提出的口号。1985年,由于部分职工忽视产品质量,造成了76台冰箱不合格的严重后果。青岛海尔以此为突破口,举办了废品展览会。张总经理命令直接责任者自己用铁锤当众砸毁这76台冰箱。这一举措,使在场的千余名职工目瞪口呆。铁锤不仅砸毁了冰箱,而且彻底砸毁了青岛海尔的产品低劣意识,砸在了每个员工的心头,在员工中引起了强烈的震憾,使青岛海尔从此走上了质量管理的路子。
青岛海尔以质量为根本,制定了“向质量要效益”、“靠质量起家,靠优质名牌发展”的质量管理目标,处处体现“质量至上,用户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使“假如我是用户”,“下道工序就是用户”的活动深入人心,他们实行了严格的“三检制”,成立了质检处,定员人数占全公司人数的7.8%。
在此基础上,青岛海尔重视职工素质的提高。他们制定了5年教育计划和计划,实行全员培训,组织了36次近千人的培训班,参加全国质量管理统考,有913人获得合格证书。公司共成立了32个学习小组,取得了38项成果,其中6项获青岛优秀成果奖,3项获省优质成果奖,3项获国家优秀成果奖。
强烈的质量意识和优秀的质量管理取得了巨大的效果。1989年12月轻工部主办的全国最优最劣售后服务单位评选活动中,青岛海尔以总投诉率为万分之零点四
六、全国同行业第一的优异成绩获“双龙杯”奖。1990年,海尔集团又获“国家质量管理奖”和“全国十佳企业优秀管理金马奖”。如今,海尔已经在国际、国内获得各方面的肯定和公认。海尔冰箱获得冰箱行业第一枚国优金牌;海尔是全国十大驰名商标之一,是家电行业中唯一的消费者最信得过的冰箱商标;海尔在国际竞争中10次中标,海尔是中国家电最先获得国际认证,并获得国际最权威性的美国、德国、加拿大等各种认证。
以文化战略指导市场经销
青岛海尔以强有力的文化战略指导市场经销,追求完美服务,进而达到扩大产品销路、占领市场并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的目的。
青岛海尔紧盯市场,不断改进和开发,不断否定自己。在坚持产品性能高标准的前提下,根据消费区域、消费观、消费层次的不同改进产品,增加功能,提供适应性产品。按照市场细分化的原则,海尔每年都不断推出具有市场导向水平的新产品。如大冷冻室冰箱、组合冰箱、宽气候带“小王子”冰箱,最近又推出无霜换代冰箱和最新超级节能无氟新世纪冰箱等。
为了体现“售后服务是我们的天职”,“用户满意才是我们的满意”这一营销战略,青岛海尔投资300多万元成立了“售后服务中心”,配备了44名专业技术人员和国内一流的通迅设备、冰箱检测手段。并利用计算机管理,建立了用户档案、产品维修档案和准修卡、用户监督卡、维修人员服务单等制度,在全国28个省市设立了218个维修点。
海尔集团充分认识到做好售后服务,能起到以一当
十、以“后”顶“前”的作用。即做好一个用户的售后服务,就能在10个用户中树立起信誉;能根据用户的反映,及时解决销售前生产中的质量问题,不断地提高产品的信誉。为此,他们坚持在售后服务中做到“一、二、三、四”。即一个结果:服务圆满;两条信念:带走用户的烦恼一一烦恼至零,留下海尔的真诚——真诚到永远;三个控制:服务投诉率、服务遗漏率、服务不满意率均小于十万分之一;四个不漏:一个不漏地记录用户反映的问题,一个不漏地处理用户反映的问题,一个不漏地复审处理结果,一个不漏地将处理结果反馈到设计、生产和经营部门。
正因为如此,青岛海尔在瞬息万变、冷热冲击的市场上经受住了考验,成为用户“信得过的企业”,“疲软市场上的硬通货”,被誉为“销售无降价,产品无积压,企业无三角债”的三无企业,成为我国唯一的一家集团优金牌、金马奖和国家质量奖3项国家级桂冠于一身的企业。
开展全面的公关活动
开展全面的信息性、福利性、经营性公关活动,创造无限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
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青岛海尔的公关活动已走向成熟。发布、交流信息性公关活动己成为它们的常规性工作。1989年1月海尔创办了《青岛海尔报》,至今已出版70多期。《青岛海尔报》把公司的成就、发展远景、先进的管理方法及时地反映出来,发送到全国各有关单位、个人和公司员工手中,使大家经常知道青岛海尔的信息。
青岛海尔坚持一年一度召开辞旧迎新招待会,答谢各界朋友的支持和关怀,把朋友们密切地团结在公司的周围。每逢重大事情,海尔集团均以新闻发布会、记者招待会等形式对外宣传。海尔集团几年来还举行了全国维修工作业务会;举办大专院校人才使用与培训研讨会;举行一、二期工程峻工庆典活动等,都邀请国内外政、企、新闻、文化、文艺界要人参加,积极扩大企业对外影响。
经常组织经营性公关活动,宣传企业文化。在各类综合展览会、博览会中,青岛海尔针对自己的实际,总是有选择地参加;经常自办展销会、展览咨询服务会,注意展现企业精神、服务质量、经营方面和产品质量。在服务中,海尔集团从人员选择、服饰礼仪都实行规范化、标准化;在洽谈活动中,事先摸清对方情况,做好材料准备,有计划地使对方满意企业作风,牢记“生意不成情义在”的格言,追求完美形象。一些重要的洽谈成功之后,海尔集团把签字仪式同新闻发布会一起举行,并邀请本地行政官员和有关名人参加,使青岛海尔的良好形象长存于人们心中。
青岛海尔遵循取之于社会、还之于社会的文化原则,经常开展赞助性福利公关活动,与电台、电视台、报社、体育部门、文化部门、文艺部门联合举办各类社会活动,使企业文化和社会文化沟通、融洽,从而创造更大的价值。1988年1月赴京慰问武警部队;1990年2月与《青岛日报》社联合举办“青岛海尔杯”寒假征文活动,赞助中国女子足球队、青岛健美队;1990年9月,与《光明日报》社联合举办“今日知识界——青岛海尔杯摄影大奖赛”;1991年5月与青岛市电视台、市工人文化宫举办电视新闻赛、卡拉OK大赛等等。总之,“远乡近邻都是我们的朋友,欢迎大家到青岛海尔来,使青岛海尔成为你永远信得过的朋友。”尤其是在中国进行南极考察之际,把冰箱赠送给南极考察队,让冰箱随南极考察队经受住摄氏50多度温差、剧烈颠簸等恶劣环境的考验,使青岛海尔的形象矗立在地球的各个角落。
大力开展企业公关活动
大力开展企业内部公关活动,强有力地开发人文资源,是青岛海尔企业文化的中心工作。
对每一位新进公司的职工,都要进行最基本的文化培训,让他们知道青岛海尔的过去、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让他们明白青岛海尔的管理特色、经营方法,了解公司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结构,熟悉每个环节和确认公司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把握企业的整个精神等等;然后到工作岗位进行业务培训,只有通过这种二级培训才能正式上岗。
青岛海尔认为企业职工“人人是人才”,“作为管理者,你可以不知道下属的短处,但你不能不知道下属的长处。”他们提出管理的内涵就是“借力”,就是把每个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挖掘出来,调动起来,形成合力,通过管人达到管事的目的。为此在管人要有“三心”,即解决疾苦要热心,批评错误要诚心,做思想政治工作要知心,以“三心”换取全体员工对企业的“铁心”。治厂需要两手抓,既要做到严格要求,又要关心群众,为每个人创造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形成具有激励机制的企业文化氛围。青岛海尔把员工当作企业的主人并利用各种形式增强“海尔人”荣誉感。通过合理化建议、庆功会、公司运动会、郊游、为职工过生日、派小车接新娘等形式促进员工的自尊、自强、自信,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公司还组织了健美队、服装模特表演队、舞蹈队、轻音乐队、摄影班、美术班等,从各方面丰富、提高职工的文化生活,使职工生活在一个健康向上、愉快的、美的环境中。所有这些,极大地开发了公司最大的资源——人的资源,使它成为青岛海尔发展的根本动力。
每周六晚上,是张总经理和职工一起过生日的时间,每周二下午则是公司领导亲自接待员工来访的时间,任何一位员工,在这一天可径直走进总经理的办公室,向企业的最高决策者表达自己的心情、想法和建议。内部公关活动的大力开展,使员工在公司如在家,爱公司如爱家。公司有一青年女工,在身患绝症弥留之际,提出的唯一希望就是让她的灵车经过公司的大门时停一停,让她能最后“看”一眼心爱的公司。多好的员工,这正是青岛海尔的希望所在。
公共关系已成为青岛海尔生存活动的一部分,由此树立了一个美好的海尔集团形象,奠定了公司兴旺发达的基础。目前,该公司已与德国、日本、意大利等国客商合作共建一批新项目。人们预言,一个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一个中国的“松下”集团将在这里出现。
小作坊后发制人反败为胜
先发制人是战争与竞争的一般规律,而后发制人是敌强我弱时常用的谋略。后发制人运用得当,常可以弱胜强、以少胜多。从政治上讲,后发制人容易争取人心,动员民众,取得国际同情和支持;从军事上讲,后发制人强调以我之持久,制敌之速决,避免在不利时进行决战,以便争取时间,创造条件取胜;从市场竞争上讲,后发制人避免与强大对手硬拼,而等到对手走下坡路时,再乘机出击。
后发制人的谋略主要表现为8个字:避其锐气,蓄盈待竭。蓄盈,即保持和壮大自身的力量;待竭,即消耗和削弱对手的力量。“后发”的计谋是有目的、有预见、胸有成竹的,决不是畏敌怯战,而是寻机待战。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如果有强大对手企图用削价抛售来占领市场,聪明的企业家决不竞相削价争夺,而是保持价格,提高质量。因为削价抛售决不能持久,待对手衰竭,就可以高质量夺回市场。
我们珠三角采购网(http://)的采购销售助手软件为采购员、销售员免费提供采购管理、采购流程、合同范本、销售管理、销售技巧、营销策划等资料;致力于打造为采购员、销售员提供免费采购培训班、免费销售培训班、珠三角采购论坛交流;为小企业个体户提供360元网站建设、网站制作;打造珠三角奥最大网上电子城等优质服务。
50年代日本布制玩具小狗很受欢迎,有许多厂家竞争,有用绸制的,有五颜六色的,有能摇头的,都增加了不少成本,而售价却高不上去,难以持久。三鹰市有个酒井小作坊,人少本微,快被竞争挤垮了。可他灵机一动,用红色塑料
管斜截一段插入狗嘴巴,使这个小狗宛如伸出鲜红的小舌头,有了特色,颇受孩子们的喜爱,成本也不用增加多少。酒井就是靠这后发制人的谋略,反败为胜,成为名气越来越大的玩具公司。
【赏析】
“以逸待劳”在现代经商赚钱之中也是经常用到的一计。利用此计需要经营者心理承受能力好,在和对手进行斗智斗勇的过程中,要耐得住时间,耐得住各种各样的诱惑和小恩小惠,保持良好的自我状态,才能取得自己真正的需求。
在生意场中,甘愿妥协退步,不是目的,而是以退步赢得时机,休息静思,想出奇招,也使自己获益。因为必须的退步是换来更大的利益,万不可在经营不利的情况下,盲目行事与对手硬拼,定要停下来寻找机会,等待时机,再来竞争,反败为胜。来源:企业管理资源网
第四篇:以逸待劳的成语故事及解释
以逸待劳的成语故事及解释
【汉字书写】:以逸待劳
【汉语注音】:yǐ yì dài láo
【成语出处】:春秋。孙武《孙子·军争》:“以近待远,以佚(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
【成语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褒义;指作战、工作等方法。
【以逸待劳的意思】:逸:安闲;劳:疲劳。作战时做好准备,养精蓄锐充分休息,等待奔波疲劳的敌人进犯时有力地给予出奇制胜的回击。比喻要保存实力。这一计是三十六计中的第四计。
【以逸待劳的'近义词】:养精蓄锐、一张一弛、有劳有逸;
【以逸待劳的反义词】:疲于奔命;
【以逸待劳的故事】
汉朝时期,大将军冯异派兵去攻打一座城池,另一个部队派出更多的兵力向这座城池进军,也想占领这座城池。冯异的军师这时侯劝他说:“敌人兵力强大,不如我们撤兵吧。”冯异说:“我们只要在敌人到城池之前赶到,然后安营扎寨士兵们养精畜锐,等敌人刚来的时侯趁他们还很疲劳,我们就能把他们一举奸灭。”于是冯异下令军队快速行军,在敌人之前便赶到了这座城池。他叫士兵把城门关好,不准走漏半点风声,以免打草惊蛇,并让士兵们吃饱喝足,好好休息,等待敌军的到来。果然,第二天敌军到城池的时侯士兵们累得都东倒西歪了。他们看到城池里没有丝毫动静,便准备进城休息,这时侯城里战鼓突然响了起来,冯异带着千军万马冲出城池,一骑精锐之师势如破竹把疲惫的敌军杀得四处乱逃。
【以逸待劳例句】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九回:“孔明笑曰:‘何其愚也!吾令汝等去,自有主见:吾昨夜仰观天文,见毕星廛于太阴之分,此月内必有大雨淋漓;魏兵虽有四十万,安敢深入山险之地?因此不用多军,决不受害。吾将大军皆在汉中安居一月,待魏兵退,那时以大兵掩之:以逸待劳,吾十万之众可胜魏兵四十万也。’”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一十八回:“老师的事情,门生还有不竭力的吗?但有一件,我们也只可以逸待劳,以静待动,等他们来请教我们。”
【以逸待劳造句】
1、在股市里频繁交易往往力不从心,倒不如以逸待劳寻找最适合的机会再介入。
2、每次热血传奇攻城的时侯我们都以逸待劳,等他们打得精疲力尽我们再卷士重来打得他们狼狈不堪。
第五篇:典故
一、出自神话传说的典故
1、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西京杂记》卷二说董仲舒梦蛟龙入怀,乃作《春秋繁露》。又说杨雄作《太玄》,梦见自己吐出凤凰,飞集书上。文章借此形容孟学士文章
之美。
2、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相传衡山有回雁峰,雁至此就不再南飞,待春而归。文章借此说明水边断断续续地传来一阵阵惊寒的雁声。
3、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古代传说广州有水名贪泉,人喝了这里的水就会变得贪婪。《庄子?外物》记载的处在涸辙里的鲋鱼求救的故事。文章借此表达作者不甘沉沦的思想。
4、今兹捧袂,喜托龙门:传说鲤鱼跳过龙门,就可以变为飞龙。作者借此表示,由于谒见了名人而抬高了自己的身价。
5、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中华古今注》说,吴大帝孙权有宝剑六,其二名紫电。据《西京杂记》卷一云,汉高祖斩白蛇剑,每十二年一加磨,锋刃常莹若霜雪。文章借此夸赞王将军。
二、出自历史故事的典故
1、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晋书?张华传》记载:牛、斗二星之间常现紫气,张华请南昌人雷焕来看,雷焕说那是宝剑的光芒上通于天。后来果然在南昌的丰城地下掘出了双剑,一名龙泉,一名太阿。宝剑出土后,星间紫气也消失了。文章借此来夸赞洪州地方很灵异。
2、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后汉书?徐稚传》记载:徐稚是洪州高士,“陈蕃为(豫章)太守……唯稚来特设一榻,去则悬之。”文章借此夸赞洪州人物俊美。
3、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日下,指京都,云间,指江苏松江。《世说新语?排调》:“荀鸣鹤、陆士龙二人未相识,俱会张茂先(张华)坐。张令其语。以其并有大才,可勿作常语。陆举手曰:‘云间陆士龙。’荀答口:‘日下荀鸣鹤。’”文章借此表现作者期望自己被召见的心志。
4、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史记?贾谊传》记载,汉文帝时,贾谊迁谪长沙,四年后,文帝把他征回长安,召见于宣室。作者借此表达怀才不遇的苦闷心情。
5、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史记》记载,汉武帝时选求贤良,有人举荐冯唐,可是他已九十多岁了,不能做官了。又载,李广是汉武帝时的名将,多年抗击匈奴,军功很大,却终身没有封侯。文章借此表达年时易往,功业难就。
6、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史记?贾谊传》记载,贾谊曾任太中大夫,对当时国
家大事多所建议,一时深受器重,后受谗毁,被贬为长沙王太傅。文章借此表达作者怀才不遇的心情。
7、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后汉书?梁鸿传》记载,梁鸿,东汉人,因作诗讽刺君王,得罪了汉章帝,被迫逃到齐鲁一带躲避。文章借此抒发作者怀才不遇的感慨。
8、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后汉书?孟尝传》记载,东汉人孟尝,为官清正廉洁,但不被重用,后来归田。作者借此来反衬自己不甘沉沦的思想。
9、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晋书?阮籍传》记载,阮籍独自驾车出行,在无路可
走时便痛哭而返。作者借此来反衬自己不甘沉沦的思想。
10、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汉书?终军传》记载,汉武帝想让南越王归顺,派终军前往劝说,终军请求给他长缨,必缚住南越王,带回到皇宫门前。作者借此表达自己报国无门的感慨。
11、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后汉书?班超传》记载的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宋书?宗悫传》记载,南朝宋人宗悫,少年时很有抱负,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作者借此表达自己报国无门的感慨。
12、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晋书?谢玄传》记载,晋朝谢安曾问子侄们:为什么人们总是希望自己的子弟好﹖侄子谢玄回答:“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后半句出自《烈女传?母仪传》记载的孟母三迁的故事。作者借此表达有幸在宴会上结识了各位
名士。
13、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史记?司马相如传》:“蜀人杨得意为狗监,侍上。上读《子虚赋》而善之,曰:‘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得意曰:‘臣邑人司马相如自言为此赋。’上惊,乃召问相如。”又云:“相如即奏《大人赋》,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这两句是说,未遇推荐之人,只能赋凌云之赋而自惜。
14、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列子?汤问》记载的高山流水的故事。这句的意思是说既遇知音,就在宴会上赋诗作文,不以为惭。
15、兰亭已矣,梓泽丘墟:《晋书?王羲之传》记载的兰亭集会的情况。《晋书?石崇传》记载:“崇有别馆,在河阳之金谷,一名梓泽。”这句是说,名胜之地,终难免于荒芜。
三、出自文人词句的典故
1、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彭泽,指陶渊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有“携幼入室,有酒盈樽。”这两句意思是说,滕王阁的宴集,胜过隐士的独乐。《水经注》记载:“睢水又东南流,历于竹圃。水次绿竹荫渚,青青实望,世人言梁王竹园也。”
2、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曹植《公宴诗》有诗句:“秋兰披长坂,朱华冒绿池。”钟嵘《诗品》记载:“宋临川太守谢灵运,其源出于陈思(曹植)。”这里是借曹植来比拟与会的文士将对后代文坛产生影响。
3、北海虽赊,扶摇可接:《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溟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
而上者九万里。”文章借此表达作者不甘沉沦的思想。
4、他日趋庭,叨陪鲤对:《论语?季氏》记载:“(孔子)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作者借此说明自己将往海南接受父教。
5、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钟嵘《诗品》说:“余尝言:陆才如海,潘才如江”这句是说,请各位竭尽文才,写出像潘岳、陆机那样的好作品。精彩推荐
这个皇帝好色成性,把宠妃带到朝堂当面享用,还因此成了后世的一个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