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二下语文教学设计:3 芛芽儿
3、笋 芽 儿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笋芽儿和春雨姑娘等人物的对话,感受笋芽儿对美好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体验投身大自然的情趣。
3.爱读科学童话故事,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教学重点:识记生字,读好不同角色的语气,体会童话中蕴涵的意义。信息资料:
生字卡片;笋芽儿、竹子的音像资料或图片;投影仪。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总第5课时,电第5课时
一、谜语导入。
“小时层层包,大时节节高,初生当菜吃,长大成材料”。猜猜看这是什么?(笋)见过吗?(出示笋的图片)小笋芽是怎样长成一株健壮的竹子的?板书课题,提醒学生“笋芽儿”的读法。
【谜语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方式。形象地语言描述、直观的图片展示,激发了学生浓郁的学习兴趣。】
二、自学
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划(边读边划出不认识的字词,想办法记住它们)读(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想(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查(同桌互相检查自学情况,教师巡视指导)
三、交流
1.正音: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按偏旁归类读—扩词读—同桌互考,全读对的同桌奖励一颗小笋。2.展示方法:
如:猜谜:两辆车——轰;尹戴竹帽——笋 动作演示:唤/揉/扭/钻/抚/辫
3.读文:指名分段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4.质疑:自学中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学生识记、巩固生字最好的方法是复现。课堂中教师采用多种形式复现生字,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提高了自主识字的质量。
四、感悟
1.读一读春雨姑娘和雷公公呼唤笋芽的段落,想象他们呼唤的语气一样吗? 2.重点指导春雨和雷公公呼唤的语气。
(1)春雨姑娘是怎样呼唤笋芽的?(声音柔和、语气亲切,有“润物无声”的感觉)谁能试着“低声呼唤”笋芽儿?
范读——指名读——评读———练读——齐读。
(2)谁来做雷公公呼唤沉睡的笋芽儿?他和春雨姑娘的语气一样吗?(声音粗重,带有鼓励)练读——挑战读——分组读——齐读。
(3)笋芽儿苏醒时什么样?通过做动作、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揉”“伸”撒娇”“扭”“一个劲地”“钻”“等词语。
模仿读——加动作表情表演读——男女声竞赛读——评读——自愿展示读。(4)分角色表演读课文前四自然段。
【低年级学生没有形成对语言的敏锐感受力,教师要注意创设情境,利用移情策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加深感悟,同时还要发挥示范朗读的作用,逐步培养学生的语感。】
五、写字
1.练习书写“喊、呼唤、笋芽”五个字。教师重点指导写口字旁的字:“口”字位置要偏上,不宜写得太大。三个带口字旁的字中,“唤”是新认识的字,可以重点指导,右边第六笔“撇”,要上下贯通,不能写成竖、撇。
2.学生练习书写,互相评价打等级。
【引导学生发现生字的构字规律,进一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多种形式评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写字的兴趣,提高了写字质量。】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把自己积累的好词佳句读给大家听。2.分组竞赛读文。
二、朗读
1.轻声读课文:笋芽儿钻出地面时看到春天的景色是什么样的? 2.你能读出春天的美景吗?(指名读、齐读)师生共同感悟春光的美好。3.仿句训练:笋芽儿还看到了什么?你还能像书上那样说几句吗?
三、想象
1.默读课文:假如你现在就是这株健壮的竹子,你最想说什么?(可以对春雨姑娘说,也可以对雷公公说„„)
2.再读感悟:你喜欢笋芽儿吗?为什么?启发学生由竹子的成长联想到自己的成长:你们在成长过程中得到了哪些关心和爱护呢?
【挖掘教材潜在的人文因素,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见解,使学生感受到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周围人的关爱,体现了审美价值的个性化、多元化。】
四、表演
1.以小组为单位排演课本剧,教师巡视指导。
2.班级推选表演好的小组,戴头饰进行角色表演。
五、写字
1.学习写“冈、世界、轰”四个字。教师重点指导“冈”字的横折钩的折笔要垂直,不可向内收;里边的“”不能太小,第二笔是长点。“轰”字左边的“又”字捺要变成点。
2.学生练习书写,组内互相评价。根据同学的建议,把自己写不好的字再写几个,直到自己满意为止。3.全班交流展示,评选“小小书法家”。
六、作业
读一篇童话故事,把故事的内容讲给同学听。
第二篇:(人教新课标)二年级语文教案 笋 芽 儿
最新版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语文教案 《笋 芽 儿》
课前透视:
这篇童话散文采用拟人化的写法绘声绘色地描写了笋芽儿成长的过程。文章语言精美,角色鲜明,富有童趣。稚嫩的笋芽儿,温柔的春雨姑娘,大嗓门的雷公公和慈爱的竹妈妈,在作者的妙笔下活灵活现。由于孩子们对笋芽儿的知识了解不多,课前师生可共同搜集一些相关的音像和图片资料,以弥补学习资源的不足。教学中教师还要创设情境,以读带问,以情促思,通过读读、说说、演演、评评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自能读书的能力。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笋芽儿和春雨姑娘等人物的对话,感受笋芽儿对美好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体验投身大自然的情趣。
3.爱读科学童话故事,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教学重点:识记生字,读好不同角色的语气,体会童话中蕴涵的意义。信息资料:
生字卡片;笋芽儿、竹子的音像资料或图片;投影仪。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谜语导入。“小时层层包,大时节节高,初生当菜吃,长大成材料”。猜猜看这是什么?(笋)见过吗?(出示笋的图片)小笋芽是怎样长成一株健壮的竹子的?板书课题,提醒学生“笋芽儿”的读法。
【谜语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方式。形象地语言描述、直观的图片展示,激发了学生浓郁的学习兴趣。】
2、画面导入。(出示笋芽儿、竹子的画面)认识他们吗?小小的笋芽儿不到2个月就能长成健壮的竹子,多么奇妙啊!她是怎样长成一株健壮的竹子的?
(板书课题)同时提醒学生“笋芽儿”的读法。对话平台
自学
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划(边读边划出不认识的字词,想办法记住它们)
读(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想(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查(同桌互相检查自学情况,教师巡视指导)交流
1、正音: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按偏旁归类读—扩词读—同桌互考,全读对的同桌奖励一颗小笋。
2、展示方法:
如:猜谜:两辆车——轰;尹戴竹帽——笋
2017.3.1 最新版
动作演示:唤/揉/扭/钻/抚/辫
3、读文:指名分段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4、质疑:自学中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学生识记、巩固生字最好的方法是复现。课堂中教师采用多种形式复现生字,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提高了自主识字的质量。】 感悟
1、读一读春雨姑娘和雷公公呼唤笋芽的段落,想象他们呼唤的语气一样吗?
2、重点指导春雨和雷公公呼唤的语气。
(1)春雨姑娘是怎样呼唤笋芽的?(声音柔和、语气亲切,有“润物无声”的感觉)谁能试着“低声呼唤”笋芽儿?
范读——指名读——评读———练读——齐读。
(2)谁来做雷公公呼唤沉睡的笋芽儿?他和春雨姑娘的语气一样吗?(声音粗重,带有鼓励)
练读——挑战读——分组读——齐读。
(3)笋芽儿苏醒时什么样?通过做动作、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揉”“伸”撒娇”“扭”“一个劲地”“钻”“等词语。
模仿读——加动作表情表演读——男女声竞赛读——评读——自愿展示读。
(4)分角色表演读课文前四自然段。
【低年级学生没有形成对语言的敏锐感受力,教师要注意创设情境,利用移情策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加深感悟,同时还要发挥示范朗读的作用,逐步培养学生的语感。】 写字
1、练习书写“喊、呼唤、笋芽”五个字。教师重点指导写口字旁的字:“口”字位置要偏上,不宜写得太大。三个带口字旁的字中,“唤”是新认识的字,可以重点指导,右边第六笔“撇”,要上下贯通,不能写成竖、撇。
2、学生练习书写,互相评价打等级。
【引导学生发现生字的构字规律,进一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多种形式评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写字的兴趣,提高了写字质量。】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复习
1、把自己积累的好词佳句读给大家听。
2、分组竞赛读文。朗读
1轻声读课文:笋芽儿钻出地面时看到春天的景色是什么样的?
2、你能读出春天的美景吗?(指名读、齐读)师生共同感悟春光的美好。
3、仿句训练:笋芽儿还看到了什么?你还能像书上那样说几句吗?
想象
1、默读课文:假如你现在就是这株健壮的竹子,你最想说什么?(可以对春雨姑娘说,也可以对雷公公说„„)
2、再读感悟:你喜欢笋芽儿吗?为什么?启发学生由竹子的成长联想到自己的成长:你们在成长过程中得到了哪些关心和爱护呢?
【挖掘教材潜在的人文因素,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见2017.3.1 最新版
解,使学生感受到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周围人的关爱,体现了审美价值的个性化、多元化。】 表演
1、以小组为单位排演课本剧,教师巡视指导。
2、班级推选表演好的小组,戴头饰进行角色表演。写字
1、学习写“冈、世界、轰”四个字。教师重点指导“冈”字的横折钩的折笔要垂直,不可向内收;里边的“”不能太小,第二笔是长点。“轰”字左边的“又”字捺要变成点。
2、学生练习书写,组内互相评价。根据同学的建议,把自己写不好的字再写几个,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3、全班交流展示,评选“小小书法家”。作业
读一篇童话故事,把故事的内容讲给同学听。伴教锦囊
相关链接
1、笋芽儿是人们食用的蔬菜之一 ,可以鲜吃 ,制作各种菜肴;可以腌制 ,能吃上几个月;可以干制 ,能吃的时间更长;还可以制作罐头 ,销往世界各地 ,给种植户带来可观的收入。
2、竹子在夏天 ,是生长期间走向成熟的季节 , 躯干由嫩绿色转为青绿色。竹叶 ,可做造纸的原料。竹子在秋天 ,表面上看起来没有生长现象 ,可是竹子 的地下茎却是生长的旺季。地下茎俗称行鞭笋。行鞭笋有一个生长特点 ,具有向阳性。一般来说 ,它只朝三个方向生长———东、南、西 ,不会向北生长。它很顽强 ,所到之处 ,不管是石缝 ,还是破缸底、墙脚、瓦砾堆 ,都能穿过去 ,就是变换了它的体态(本来是圆的 ,变成扁的)也要长过去。竹子在冬天 ,是最顽强的植物 ,被誉为“岁寒三友”之一。阅读在线
《一粒种子》
一粒种子睡在泥土里。他醒过来,觉得很暖和,就把身子挺一挺。
他有点儿渴,喝了一口水,觉得很舒服,又把身子挺一挺。
春风轻轻地吹着。种子问蚯蚓:“外边是什么声音?”
蚯蚓说:“那是春风。春风在叫我们到外边去。”
“外边什么样儿?也这么黑吗?”
“不,外边亮得很。”蚯蚓一边说,一边往外钻,“我来帮你松一松土,你好钻出去。”
种子听了很高兴,又把身子挺一挺。
春风在唱歌,泉水在唱歌,小鸟在唱歌,小孩子也在唱歌。种子听见外边很热闹,连忙说:“啊,我要赶快出去!”
种子又把身子挺一挺,眼前忽然一亮,啊,好一个光明的世界!
2017.3.1
第三篇:人教二下《找春天》教学设计
看 读 说 写 画——《找春天》教学设计
《找春天》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四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看图学文,课文共八个自然段,描绘了春天美丽的景色和勃勃生机。课文配有两幅生动有趣的插图。根据看图学文的特点和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征,本课可以通过“看”、“读”、“说”、“写”、“画”进行教学设计。
一、看——激情入境
首先,引趣揭题,创设情境,假想旅行,将学生带入特定画面中,初步体会春天的美。其次,指导看图,引导学生由上至下、从远到近的顺序观察图上有哪些景物,了解它们相互的联系。启发想象,训练说话,初知春天的一些特征。最后,学生再次感受画面,教师配乐描述:“在春天明朗的日子里,碧蓝的天空下盛开着粉红色的桃花,小鸟在快乐地飞来飞去。地上是绿色的小草,一片绿油油的美丽景象。孩子们在草地上奔跑着,他们高兴地说:“春天来了,春天真是太美了!” 通过上述条理性的观察,创造性的想象,绘声绘色的描述,使学生陶醉于绚丽多彩的春景之中。
二、读——弄懂课文
“读”是理解课文的有效手段。读能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多读的目的在于将课堂的学习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感悟领会课文。本课可采用多种方法指导朗读。
1.听读。学习课文之前,可安排学生看课文听录音或听教师范读,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训练学生的听力,让学生受到录音或教师朗读的熏陶。
2.自读。自读的目的是让学生读通、读熟课文。在学生自由读前,要提出要求:
(1)借助拼音,仔细读课文,不丢字,不加字。(2)读的过程中遇上难读的句子可作记号或随时请教老师。(3)读通课文后,标出自然段序号和画出生字。对于课文中出现的难读的字和较长的词组,教师要及时提醒学生注意。
3.细读。所谓细读,就是一句一句地读,一段一段地读,边读边进行字、词、句、段的训练。这一步是以“情”贯穿的读。课文一、二段可让学生找出表示动作的词。“脱”、“冲”、“奔”、“找”这几个动词,描绘出孩子们急着到外面去找春天的心情。这时教师可问:哪些词应该重读?为什么?这两段应带着什么样的感1
情去读?使学生明白面对春天这美丽的景色,我们应用盼望、高兴的、急切的语气去读。课文三至七段,可抓住文中的三个比喻句和反问句引导学生朗读。这三句话把春天生机勃勃的画面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为春天增添了不少生机。读这一部分时,要读得亲切活泼。
4.赛读。经过教师的指导,多数学生能读熟课文。这时,可安排学生分组比赛读,每组选出最好的同学再比。读完后师生共同评议,指出优点和不足,以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在读熟、读出感情后,可再进行背诵的练习。
三、说——训练能力
“说”这个环节可贯穿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在看图时,让学生用完整的语句说图上有什么。在讲读课文时,可结合课文让学生比较课文中的句子有什么不同,在句子的比较中使学生认识到说话要说得具体生动。课文结束后,可问:除文中所说春天的特点,你还从哪些地方知道春天来了?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感受以及课外观察所获得的知识来回答,既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又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写——课堂练笔
学完本课,可让学生模仿课文语句,以《找春天》为题,写春天的特征;或者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写一写果园里、庄稼地里、田野里、街道上哪些现象表明春天已经来到。使学生通过学习课文,课堂练笔,把语言文字训练落到实处。
五、画——寓教于乐
绘画,是低年级儿童喜闻乐见的一种活动。让学生将课文内容及想法通过“画”的形式表现出来,鼓励大胆想象,使其在轻松愉快中获取知识。如,教完《找春天》后,我问:“春天除了有碧蓝的天空,粉红的桃花,绿色的小草,还有什么变化?”接着让学生动手画出心目中的春天。这样使学生兴趣浓厚,积极性很高,而且会画面色彩绚丽,内容丰富,真实体现出学生对秋天的认识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第四篇:人教版二下《笋芽儿》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下《笋芽儿》教学设计
单元目标:
结合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确定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如下:
一、认读47个生字,能读准字音,了解意思。会写39个生字,能认清字形,了解字义,并能在语言环境中运用。
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课文和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主动积累好词佳句。
三、体会春天的美好,体验投身到大自然的情趣,愿意观察,有所发现。这三个目标的设定,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学习目标:
1.认识“笋、唤”等14个生字。会写“笋芽、呼唤、世界”等9个字,本节课会写“笋芽”两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重点词句的读法,感悟春天的美好,感悟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笋芽儿奋发向上的精神。3.爱读科学童话故事。
学习重点:体会重点词句的读法,感悟春天的美好,感悟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学习难点:感悟春天的美好,感悟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学习过程:
一、情境导入,检查预习。
1.情境导入。
请孩子们闭上眼睛,跟随着老师的语言,一起感受春天的美好。寒冷的冬天已经过去,不知不觉,春天到了!小溪解冻了,溪水哗哗地流着,阳光明媚,桃红柳绿,百鸟争鸣,耳边传来清脆的鸟叫的声音,小朋友们在田野里放风筝。啊,春天好美啊!
这时候,有一种植物在土里也想出来凑凑热闹,看看这美好的春天。她是谁呢?请大家睁开眼睛看看,这是谁?顺势在黑板上板画笋芽儿。大家看,这又是什么?在黑板上板画竹子。一棵笋芽儿是怎样长成竹子的呢?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笋芽儿》。
设计意图:由于这节课在冬天上,前面还有《找春天》《古诗两首》两课,学生在冬天学习这篇课文,并且没有前两课的铺垫,对春天的感受和理解应该是非常难的。这个环节的导入,目的在于用情境把学生先拉到春天这个季节。2.写字。
笋芽这两个字,我们不光要会认,还要会写。写字有一种方法,叫一看二写三对照。
一看。现在,我们就来进行第一步,一看。大家看看,这两个字该怎样写才能写好。观察了字,我们来一起写一写。
二写,教师范写,学生和老师一起写。请同学们在书上写每个字写一遍。三对照,写完之后,同桌之间对照范字进行互评。请同学说说伙伴的字写得怎么样。
每个同学再把两个字各写一遍,第二遍写应该比第一遍更好。3.生字预习检测。
昨天我们已经进行了复习,下面老师检查一下生字情况。大屏幕出示带拼音生字词语,每个词语齐读两遍。去掉生字词语,再读两遍。然后出示单个生字,检测生字情况。
生字分组呈现: 唤
唠
漆
滋
润 扭
抚
揉
钻
冈
豪
辫
轰
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用什么方法认识了哪个字。然后让学生说说有什么发现(分组识字)。
最后讲一个字“漆”的字理识字。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可以先让学生分享学习方法,一方面加深印象,另一方面给别人以启示。同时,分类出示生字,使学生能够明白识字可以进行归类,这样识字既快,对比记忆又能记得牢固。另外,识字环节,教师也应该给学生以指导,本课生字漆在字理方面有特点,所以进行字理识字的指导,开阔学生的识字视野,让他们了解新的识字方法。
二、整体把握,初步感知。
1.整理理解。
生字认识了,现在他们又跑到课文中去了,再打开课文读一读。同时思考,笋芽儿是怎样生长的。
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读完之后,让学生说说笋芽儿是怎样生长的,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笋芽儿的生长。
三、感情朗读,深入理解。
1.唤醒。
笋芽儿被叫醒了。她揉了揉眼睛,伸了伸懒腰,看看四周仍然一片漆黑,撒娇地说:“是谁在叫我呀? ”
让学生先自己读一读,然后教师读课文,学生表演。什么叫“撒娇”?你平时对谁撒娇?运用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词语。
然后通过女生读、小组读、自己读等方式读课文。
最后问学生,小笋芽儿,现在在漆黑的土里,你有什么感受?你想做什么? 2.生长。
是不是像大家说的那样,笋芽儿要努力生长,出来看看美好的春光呢?我们一起看第四段。
笋芽儿扭动着身子,一个劲儿地向上钻。笋芽儿怎样生长的?钻。让学生做动作。往哪里钻?先上钻。学生继续做动作。怎样向上钻?一个劲儿地向上钻。继续做动作。
小笋芽儿呀,在钻的过程中,你遇到困难了吗?遇到了什么困难? 引读课文。
当笋芽儿的头顶着硬硬的泥土时,笋芽儿扭动着身子,一个劲儿地向上钻 当笋芽儿的头碰到尖尖的石头时,笋芽儿扭动着身子,一个劲儿地向上钻 当笋芽儿的脚被土里的藤蔓勾住时,笋芽儿扭动着身子,一个劲儿地向上钻 是呀,不管遇到什么困难,笋芽儿都一个劲儿地向上钻。笋芽儿呀,你遇到了这么多困难,为什么还要一个劲儿地向上钻啊?(我要看到美好的春天)
3.破土。
最后,笋芽儿终于钻出了地面。我们再看看看笋芽儿是怎样钻出地面的。看视频,教师用语言引导学生整体感受笋芽儿生长的过程。
然后出示两个句子,进行对比朗读。笋芽儿终于钻出了地面。笋芽儿钻出了地面。
不要终于行不行。为什么?体会笋芽儿钻的时间长,遇到的困难多,体会笋芽儿生长的不容易,了不起。
4.喜悦。
笋芽儿终于钻出了地面,她看到了什么呢?
她睁开眼睛一看,啊,多么明亮、多么美丽的世界呀!桃花笑红了脸,柳树摇着绿色的长辫子,小燕子叽叽喳喳地叫着……
教师范读、学生自读、个别读等方式,进行有感情朗读。老师把这幅画面带到教室里来了,愿不愿意看一看?
出示春天图画,让学生先看,再配乐朗读。重点出示省略号,让学生思考省略了什么。除了课文中说的景色,笋芽儿还看到了什么?
所以,笋芽儿看看这儿,看看那儿,怎么也看不够。她高兴地说:“多美好的春光啊!我要快快长大!”
设计意图:
从课文中抓住一条主线,笋芽儿是怎样生长的。让学生找到写笋芽儿生长的几个段落。然后分别来感受笋芽儿的生长。引导学生理解笋芽儿在泥土中的感受,生长时遇到的困难,笋芽儿不怕困难,一个劲儿地向上钻的坚韧不拔,感受笋芽生长的精神,进而体会到笋芽儿是为了见到美好的春天。当她看到春天这样美好,遇到的困难和付出的努力,就不算什么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春光的向往,也在其中了。
四、以读代讲,提升感悟。
在笋芽儿生长的过程中,谁帮助了她呢? 出示句子。
女生齐读。沙沙沙,沙沙沙。春雨姑娘在绿色的叶丛中弹奏着乐曲,低声呼唤着沉睡的笋芽儿: “笋芽儿,醒醒啊,春天来啦!”
男生齐读。轰隆隆!轰隆隆!雷公公把藏了好久的大鼓重重地敲了起来。他用粗重的嗓音呼唤着笋芽儿。
老师读。妈妈见了,忙给笋芽儿穿上一件又一件衣服,还不停地唠叨: “千万别着凉。
什么是唠叨?唠叨什么?妈妈可真爱笋芽儿啊!
春雨姑娘爱抚着她,滋润着她。太阳公公照射着她,温暖着她。在这些人的帮助下,小笋芽儿不断地生长。笋芽儿一天可以生长30厘米以上,从笋芽儿长成10米多高的竹子,只需要两个月。
笋芽儿长得怎么样? 设计意图:
笋芽儿的生长有谁的帮助,这个问题我不作为本课的重点,只通过不同的语气让学生体会到大家对自己的爱就可以了。同时随文体会理解唠叨的意思。
五、课堂小结,感情升华。
出示句子。笋芽儿脱下一件件衣服,长成了一株健壮的竹子。她站在山冈上,自豪地喊着:“我长大啦!”
什么是山冈?小山丘。在小山丘扎根生长更加困难,需要更多的努力和付出。什么是自豪?小笋芽儿为什么自豪?她克服了重重困难,她为自己的不断奋发向上而感到自豪。把这种自豪读出来吧。学生读句子,体会自豪的感受。笋芽儿这么棒,你能不能夸夸她?你想对她说点什么?
孩子们,我们每个孩子都是一株小笋芽儿,在滨海这块地土地上,在实小这个校园里,扎根生长,不断地向上,终有一天也会看到属于自己的春光。能不能做到?
设计意图:
这个地方是对全篇的点睛和升华,抓住山冈这个词语,让学生体会到在山冈上生长这样的困难,此时,自豪的理解就顺理成章了。进而引导学生联系自我,激发学生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精神。
六、布置作业,拓展训练。
老师布置两个作业。1.笋芽儿冲破重重困难,见到了美好的春光,一粒种子又是怎样生长,见到春天的呢?请自己读一读《一粒种子》。2.泥土中还有哪些植物,它们又是怎样生长的,自己创作一个童话故事吧。
设计意图:
《笋芽儿》和《一粒种子》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植物,都是科学童话,都是生长的过程,都能通过关键词语体会植物的生长过程,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巩固生字词语,我对《一粒种子》进行了改编,融入了新字新词,使学生加深印象。同时,一个问题,一粒种子是怎样生长的,学生通过《笋芽儿》的学生,很容易就能找到关键词句。这个单元还有一个学习目标:让学生喜欢科学童话。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加上学生本来就喜欢童话故事,这个目标不难达到,但是怎样进一步拓展呢,我想到了让学生创作植物童话绘本,把自己的思维发散出去,进行创作。
第五篇:人教四年级下册语文《全神贯注》教学设计3
《全神贯注》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1、自主阅读,自读自悟。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所以,略读课文教学中,要充分发挥阅读提示的作用,给足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引导学生迁移精读课文习得的阅读方法,自主阅读,自读自悟。
2、略中有精,粗中有细。略读教学不等于略读,就像阅读教学不等于阅读一样。教学中力求做到“教”略,“学”不略。整体把握“略”处理,重点感悟“精”处理。在学生感悟交流中,寻求精读落脚点,以求精略相辅,相得益彰。
3、拓展延伸,沟通课内外。略读课文的教学应该成为联系课内外阅读的桥梁。教学中,引导学生查找相关资料,引导课外阅读,力求加强课内外联系,沟通课内外阅读,进行适度拓展和延伸。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结合上下文体会生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并学习罗丹精益求精、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及通过具体事例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全神贯注的写法。
教学重点:
结合课文第二自然段内容,体会“全神贯注”的含义,学习罗丹做事真心专注、投入的精神。
教学难点:
这是篇略读课文,生动地记叙了法国大雕塑家罗丹邀请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到家做客,自己如痴如醉地投入到工作之中,完全忘记了客人的事。学习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学习做事要有执著和全神贯注的精神,培养一丝不苟的作风;二是初步学习通过人物言行描写表现人物的品质。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名人名言你们已经见过很多,世界闻名的发明家爱迪生曾经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和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我知道同学们在课前预习时也准备了许多名言,希望大
家能够拿出来和同学们一起分享。而今天著名的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给我们带来了另一句名言:“那一天下午,我在罗丹工作室里学到的,比我多年在学校里学到的还要多。因为从那时起,我知道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这句名言就出自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全神贯注》。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作者简介:斯蒂芬·茨威格是奥地利著名作家、小说家、传记作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以描摹人性化的内心冲动,比如骄傲、虚荣、妒忌、仇恨等朴素情感著称,煽情功力十足。他的小说多写人的下意识活动和人在激情驱使下的命运遭际。他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见长,他比较喜欢某种戏剧性的情节。但他不是企图以情节的曲折、离奇的去吸引读者,而是在生活的平淡中烘托出使人流连忘返的人和事。
2、熟悉生字生词。
出示词语:邀请
挚友
径自
上锁
仪态端庄
叽里咕噜
痴痴地
诞生
激烈
径自
猛然
抱歉
感触
3、梳理课文主要内容和线索::
这篇文章主要写作者到大雕塑家罗丹家去做客,而罗丹却在忘我的工作中也忘记了自己的客人,这使作者感触很深,甚至影响了茨威格的一生。
本文是按时间发展顺序展开的,先写罗丹发现雕塑有毛病,再写罗丹修改忘记挚友,最后写作者深有感触。
文章主要线索:这篇文章主要围绕“全神贯注”交代事情的起因,发展,结局,展现了罗丹忘我的功作热情。
三、再读思考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根据文中的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1、茨威格最后说的一段话在谁身上得到启示,为什么会有这些启示? 答案:罗丹,因为罗丹忘我的工作是茨威格感触很深。
因为罗丹邀请茨威格去他家做客,却在工作室里把客人给忘记了,罗丹的热情工作让茨威格感触很深。
2、罗丹之所以成为世界雕塑家,有赖于他身上的什么品置? 答案:全神贯注的工作。
试想一下,若果我们做事三心二意的话,能把事情做好吗?三心二意就想把事情做好这是不可能的,因此做好事情就应该像罗丹那样的全神贯注。
3、全神贯注是什么意思?
答案:“全神贯注”的含义:贯注:集中,全神贯注也就是全部精神集中在一点上,形容高度集中注意力。
4、课文哪一部分具体展示了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
第2自然段中没有出现“全神贯注”这个词,却把罗丹全神贯注个性修改女像表现得特别具体,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一段共写了六句话,依次读一读,思考这六句话各写了什么内容,怎样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排列的?
这段话作者紧紧抓住罗丹修改时的动作,神态,语言等特点,具体展示罗丹是怎样“全神贯注”的。
(1)“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哩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这是罗丹在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左肩偏了点儿”这个毛病该怎样修改。
(2)“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这是罗丹想到了一个比较满意的修改方案,又进行反复推敲时的神情。
(3)“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反映出罗丹工作时的紧张,激烈。然后从时间上讲,“一刻钟”“半小时”“大约过了一个小时,罗丹才停下来”。对“偏了点儿”之类的小毛病花费这么多时间,进一步说明罗丹工作的全神贯注,一丝不苟。
(4)罗丹越干越有劲,情绪更加激动了。这时的罗丹“像喝醉了酒,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真可以说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这就把罗丹工作时那种全神贯注的神情描绘得非常形象,具体。
小结:第二自然段主要讲罗丹在忘我的工作情况,也就是本文的主题全神贯注的表现。
5、体会写法
从罗丹的情绪变化中,我们深刻地体会到罗丹的全神贯注,现在让我们拿起书,再次齐读第2自然段,体会作者是通过动作、神态描写罗丹的全神贯注工作的样子,以后在我们写作时,可以借鉴一下。
四、师生共同总结
1、课文记述了罗丹在雕塑女像作品时发生的故事。全文四个段落,从交代事情的起因,到事情的发展、经过,直至故事的结束,紧紧围绕“全神贯注”这个中心展开叙述。开头交代了罗丹请茨威格来家做客,在请客人参观工作室时,主人发现新的作品女像的毛病,便动手修改起来。
2、接着,事情在发展过程中又围绕“全神贯注”展开叙述的,课文紧紧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等特点,表现罗丹怎样“全神贯注”地修改作品,以至于忘记了客人就在身边。
3、最后,又围绕“全神贯注”结束全文的,最后用茨威格对这件事情的深深感触——做好工作就应该“全神贯注”。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布置课外作业
1、用“祝贺”、“莫名其妙”造句。要求先理解课文原句,再参考例句。
2、把课文中你认为描写得精彩的句子摘抄下来,认真读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