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毒科普短文

时间:2019-05-14 19:18: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禁毒科普短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禁毒科普短文》。

第一篇:禁毒科普短文

禁毒科普短文

禁毒,看似与我们学生无关,但俗话说的好,凡是从娃娃抓起。我们青少年正处于朦胧期,对事物的好奇心很强,喜欢尝试。要是在这段时期里,不小心碰上毒品,那就要抱憾终生了。所以,现在向青少年们普及一下禁毒知识,是十分有必要的。

毒品,是真正的魔鬼,祸国破家。毒品的存在导致国家存在许多不安定因素。在清政府时期,就有过林则徐虎门销烟。当时的毒品大多是鸦片,由于鸦片刚刚进入中国,许多人都不明情况,就已经去尝试吸食毒品或者被引导吸毒。外寇入侵,但由于毒品的侵害,国人却无法拿起武器捍卫国家,个个都骨瘦如柴,手无缚鸡之力,被倭寇戏称为“东亚病夫”,眼睁睁看着国土沦陷,却还在倾家荡产为满足自己的毒瘾筹钱,顾不上国之危难。

总说毒品破家亡国,但真正伤害的还是自己。毒品会破坏人的呼吸系统,精神系统,使人免疫力降低,甚至患上艾滋病(HIV),使人丧失工作、生产、学习能力,过量吸食甚至直接导致死亡。吸毒导致的堕落,会使人走上犯罪的道路。

最常见的毒品有:大麻、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冰毒)、吗啡、可卡因、摇头丸等。毒品对家庭、社会、自身带来的危害是不可磨灭的,所以,为了自己及家人的健康,为了家庭的幸福,为了国家的富强,我们一定要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第二篇:科普短文阅读材料

科普短文阅读材料

神奇的黑洞

“黑洞”这个名称,人们已经不很陌生了。有人甚至还给它起了个不光彩的外号:“太空中最自私的怪物”。这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黑洞”这个名字的第一个字是“黑’,这表明它绝不向外界发射或反射任何光线或其他形式的电磁波——无论是波长最长的无线电波,还是波长最短的Y射线。因此,人们绝对无法看见它。“黑洞”的第二个字是“洞”,任何东西只要一进入它的边界,就别想再溜出来了,所以它活像一个真正的“无底洞”。

那么,要是用盏威力极大的探照灯去照亮黑洞,它不就会原形毕露了吗? 这也不行,射向黑洞的光无论有多强,都会被黑洞全部“吃掉”,不会有一点反射。这个洞还是黑的。问题是,黑洞为什么会有这样奇怪的特性呢?

我们还是从宇宙飞船说起吧。宇宙飞船要飞出地球,进入行星际空间,至少要达到每秒11.2千米的速度,否则就摆脱不了地球吸引力的束缚。这个速度,是一个物体从地球引力场中“逃”出去所需要的最低速度,所以称为地球的“逃逸速度”。太阳的吸引力比地球强得多,因此太阳的逃逸速度也大得多:每秒618千米。而如果一个天体的逃逸速度达到或超过了光的速度,那么就连光线也不可能逃出去了。这样的天体正是我们所说的黑洞。在宇宙中,没有任何东西的运动速度比光更快了。既然连光都逃不出黑洞,那么其它任何东西当然更不可能跑出去了。

今天,关于黑洞的更正确的说法是这样的:“黑洞是根据爱因斯坦在20世纪初创立的广义相对论所欲言的一种特殊天体。它的基本特征是有一个封闭的边界,称为黑洞的视界;外界的物质和辐射可以进入视界,视界内的东西却不能跑到外面去。”正因为黑洞像是一个“只进不出”的无底洞,所以有人说它是“宇宙中最自私的怪物”。

1、按要求填空。

⑴“毕”是一个形声字,形旁为,声旁为。使用部首查字法先查 部,再查 画,带这个字的词有。

⑵“逸”字音序为,音节是,第10笔为。与“逸”字偏旁相同的字有。在短文中“逸”字组的词为“ ”,意思是。

2、用“然”字组词,再填入下列句子中。⑴ 连光都逃不出黑洞,那么其它任何东西 更不可能跑出去了。⑵我早说今天会刮大风,起风了吧!⑶春天一到,这棵瘦弱的树 长出了嫩芽。

⑷刚才天还好好的,下雨了,真是天有不测风云啊!⑸胜利 属于意志坚强的人。

⑹面对激烈的竞争,爸爸十分,因为他做了充分的准备。

3、下列与短文中画“ ”句子中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黑洞”这个名字的第一个字是“黑”。B、“不是钱,是财富。”我郑重地说。

C、李清照的诗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让我们懂得要做什么样的人。

D、这个速度,是一个物体从地球引力场中“逃”出去所需要的最低速度。

4、下列关于黑洞叙述正确的有()A、黑洞就是一个黑色的大洞,能吞掉其他事物的洞。

B、太阳逃逸的速度是指太阳从地球引力场中“逃”出去所需要的最低速度。C、当一个天体的逃逸速度达到或超过了光的速度,就可以称之为“黑洞”。D、“黑洞”被称为“宇宙中最自私的怪物”是因为它像一个“只进不出”的无底洞。

5、短文中关于黑洞的正确说法是什么?请用“~~~”画出。

6、举例说明文中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

痣的特别贡献

绝大多数人身上都有痣,据专家统计,一般人身体上的痣,多者达50颗,一般有15—20颗,如果浑身上下没有一颗痣,那时极个别人了。

①“痣”是人体皮肤上的良性肿瘤,它的存在,一般不会使携带者因此身患癌症。美国生命科学家研究证实:②人体上包括黑痣在内的各种颜色的痣,大多数含有能够引起致命皮肤癌的突变基因。痣是一个具有癌细胞的基地,这些癌细胞为什么不能施展它们的魔法与威力呢?

这是因为人体里有一种特殊的抗癌机制,能够及时而有效地制止这些致癌基因向周边渗透和蔓延。它们就是人体细胞内负责将氨基酸折叠成蛋白质的内质网。内质网能细致地辨认出痣里头的致癌基因。当它们发现这些坏家伙后,会立即停止该基因的蛋白质折叠,等于砍断恶毒基因的手和脚,只留下小生命,把它们终生囚禁在“小包包”里,从而出不了门去干坏事。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蔓延。囚禁。

2、选词填空。

辨认 辨别

⑴内质网能细致地()出痣里头的致癌基因。

融化 熔化 溶化 ⑵春天到了,冰雪()。⑶糖在水中()了。

3、短文中画“ ”的两个句子之间存在矛盾,矛盾的焦点在。因此引出的问题是:。

4、第3自然段回答了上一题提出的问题,你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吗?。

5、读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你觉得这样的文字描述介绍得是否清楚?如换成医学类的说明,行吗?

第三篇:阿西莫夫科普短文两篇定稿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遗骸、褶皱、劫难、追溯”等词的读音,理解“劫难、致密、追溯、天衣无缝”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板块构造”“大灭绝”“撞击说”“火山说”“斯石英”等科学概念。3.了解两篇文章作者的思维方式。能力目标

1.比较分析两文的说明对象和说明角度,把握两文所介绍的科学知识,体会作者思维的开放性与周密性。

2.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简明精练、逻辑性强、幽默风趣的特点。3.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想问题的思维方法。

德育目标;学习作者运用丰富的科学知识、敏锐的科学眼光深入探索未知的精神,激发学生努力学习,不囿于成说,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向科学的未知领域进军。教学重点

1.把握两篇短文的内容,明确说明对象,理清写作思路。2.学习作者善于联系,由此及彼,多角度、多侧面的思维方法。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的补充说明的作用和含义。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大家看过《侏罗纪公园》这部电影吧,一定会被那奇特的想像和栩栩如生的画面所震撼。那么你们知道恐龙这个世界上最庞大的动物,为什么却在6 500万年前灭绝了呢? 恐龙的化石会告诉我们一些什么秘密呢?请看美国著名科普作家和科学幻想小说家阿 西莫夫是怎样为我们揭开谜底的。(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简介作者 艾萨克·阿西莫夫(1920-1992),美国著名科普作家和科学幻想小说家。他于1920年生于俄国,三岁时跟随全家迁居美国。1949年他获得了哥伦比亚大学的物理学博士学位。

三、预习

蟾蜍(chán chú)褶皱(zhě zòu)劫(jié)难 遗骸(hái)追搠(sù)褶皱:由于地壳运动,岩层受到挤压而形成的弯曲。劫难:灾难,灾祸。

追溯:逆流而上,向江河发源处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天衣无缝:比喻事物完美自然,混然天成,没有破绽。四, 《恐龙无处不在》的段落结构

全文共15个自然段,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用一个科学观点——“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引出说明内容。

第二部分(第2~14自然段):阐述说明内容——由恐龙化石在南极的发现说明“恐龙无处不在”,再由“恐龙无处不在”这一发现推究原因。

第三部分(15自然段):以“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证据”总结说明内容,结束全文。

五,默读全文,思考并完成以下问题

1、课文标题是《恐龙无处不在》,那么它的说明对象是否就是恐龙呢? 明确:不是恐龙,说明对象为 “板块构造”理论。(补充介绍恐龙和“板块构造”理论)

恐龙是古爬行动物,种类繁多,体型各异,小的体长不到一米,大的体长数十米,重达四五十吨。有食肉的,也有食植物的。它们在地球上的陆地或沼泽附近生活。在距今大约23亿一8000万年的中生代,恐龙这个庞大的爬行动物,曾是称霸地球的生灵。这些庞然大物在中生代的陆地上自由自在地生活了1亿多年。但是随着中生代的结束,曾经不可一世的恐龙,竟悄悄地在地球上灭绝了。

板块学说把地球分成了6大板块,即太平洋、欧亚、印度洋、非洲、美洲和南极洲。每个板块内部地壳稳定,而板块之间的边缘带上地壳活动较强,板块运动引起地壳运动,推动海底扩张,使洋壳不断更新,当两个板块相撞挤压时,就形成崇山峻岭;相对错动时,就形成断裂。岛屿和海沟是由于两个板块俯冲并上提形成的,板块运动使地壳受压到一定程度,会造成火山爆发和地震。

2、在南极发现了恐龙的化石,作者由此发现了什么问题?并找到了什么答案? 2 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回答后明确:

发现问题:南极发现恐龙,但恐龙并不适应南极的气候,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

答案: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

结论:“恐龙无处不在”是支持“板块构造理论”的新的有力证据。

3、课文的说明内容涉及到哪两个学科?

学生回答后明确:恐龙的灭绝——生物学

板块构造理论——地质学

六、细读课文——研读探究

1、本文运用什么说明顺序? 明确:逻辑顺序

2、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1)举例子。在文章中,作者举了许多例子来说明自己的观点。为了证明不仅南极大陆有恐龙化石这一说法,列举“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

(2)作比较。将南极的恐龙的命运与其他大陆的恐龙进行比较。“这些生物的命运比其他同类要悲惨得多,因为板块把它们向南携带到了极地。”(3)打比方。短文还运用了打比方的方法,使得语言既生动又浅显易懂。如“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一句,形象地说明了南极洲寒冷的程度和南极洲在地球中的重要地位。第七段也是打比方。(4)列数字。地球上十分之九的冰在南极。

除上述的方法之外,还有“列数字”“作诠释”等说明方法,这里不一一分述。

五、品读课文——揣摩语言

提示:你觉得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1、找出文中括号中的句子,说说它的作用。这些句子是作者在文中补充说明的文字。

(1)如果抽象地说现代两栖动物,不加以举例,读者可能一时想不起是指哪些 3 动物。用人们常见的“青蛙”和“蟾蜍”来举例,体现了科普作品语言浅显易懂的特点。

(2)这一句补充说明了大陆漂移学说的一个最显而易见的证据,即南美洲与非洲海岸线惊人的吻合,更使人信服。

这些补充说明的文字,化高深的科学概念为平易的介绍,表现了本文语言简明精练、逻辑性强的特点。同学们应在今后的说明文写作中学习借鉴。

2、文中多处使用了设问句,请在文中画出来,并说说它的作用。

(1)“恐龙如何能在南极地区生存呢?”引出恐龙如何到另一个大陆的问题。(2)“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生存,那么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引出板块构造理论。

这样既将中心内容一步步引出,又使读者感到非常亲切,如同面对面交流。

3、采用了打比方的方法,使语言既生动形象又明白如话。

如“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一句,形象地说明了南极洲寒冷的程度和南极洲在地球中的重要地位。第七段也是打比方。

六、小结(2分钟):

本文从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引出大陆漂移说,得出结论“恐龙无处不在”是支持“板块构造理论”的新的有力证据。证实了“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科学家能从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中产生联想,经过怀疑、推测、研究、论证之后有新的发现。同学们要从中受到启发,善于多角度思考问题,以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布置作业(1分钟):

1、按本文学过的阅读方法,以“初读——细读——品读”的步骤自学《被压扁的沙子》,了解它的说明对象、说明内容,掌握它运用的说明顺序、说明方法,揣摩其说明语言的特点。板书设计:

恐龙无处不在阿西莫夫

证明

恐龙无处不在-----------大陆漂移说

逻辑顺序

第二课时

《被压扁的沙子》 一.导入:

恐龙原是地球上的庞然大物,曾以900~1200属之众“统治”地球达一亿七千万年之久,后来一齐消失了。它究竟是怎么灭绝的,至今仍然是科学的一个谜。本文是破解此谜的一个观点,同学们读后与自己已知的别的观点进行比较,看哪种观点更让人信服。

二,研习课文 1.对于6500万年前恐龙的灭绝,科学界存在着哪两种对立的理论?各自的依据是什么?

两种对立的理论是:“撞击说”和“火山说”。

“撞击说”的依据:在一个6500万年前形成的沉积物薄层中,发现了稀有金属铱,它的含量异常丰富。一些人认为,这可能是由于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对地球撞击的结果。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了地壳内部,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和潮汐大浪。许多尘埃进入了平流层中,结果造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这也许是导致包括所有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火山说”的依据: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那么也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巨大灾难。2.作者在本文中意在说明恐龙是怎样灭绝的?

作者意在说明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3.文章是怎样引出“火山说”的?找出有关段落并朗读。

提示:“有人指出,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 5 发,那么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巨大灾难。”

4.“为此,科学家们一直都在努力寻找证据来验证这两种理论。”科学家们是怎样验证的?从文章中找出所列举的证据。(1)文章为什么要举斯石英和金刚石的例子? 提示:分别用来引为证据和佐证。证据一:“斯石英”的化学、物理性质。

普通的沙子在超高压的状态下变成为致密的“斯石英”,“斯石英”在自然状态下经历数百万年的反弹,又会恢复为沙子。在实验室里,用摄氏850度的高温把“斯石英’加热30分钟,会变为普通的沙子。

佐证:“金刚石”的形成与斯石英相类似。佣人们较为熟悉的“金刚石”进行类比,使一般人明白这个道理。)

推断:在自然界,斯石英出现的地方肯定发生过巨大的撞击,形成过高压,而且肯定没有发生过火山活动。

(2)为什么举新墨西哥州拉顿地区的岩石例子?

证据二:在一些地方已经发现了斯石英,而且有证据显示这些地区曾经受到巨大陨石的撞击。撞击所产生的巨大压力形成了“斯石英”。

佐证:新墨西哥州拉顿地区的岩石层的年龄为6500万年,与恐龙灭绝的历史相同,研究者从里面检测到了斯石英相同的原子排列,证明这里有“被压扁的砂子”。

推断:6500万年前地球曾经受到巨大陨石的撞击,撞击所产生的巨大压力形成斯石英。这些斯石英在沉降之前曾被溅起到平流层中,造成很长一段时间内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导致地球生物灭绝。而斯石英出现的地方不可能发生过火山。

结论:“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 5.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4),提出关于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问题,目前存在的两种对立的理论,即“撞击说”和“火山说”。第2和第3自然段先后举了两个例子提出了关于“撞击说”和“火山说”这两种观点。

第二部分(5-?),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的反思,证明外星撞击导致恐龙 6 灭绝,支持“撞击说”。这部分分四层。

第一层(5-6),说明关于恐龙灭绝的原因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我们以后也许还会遇到这种情况,因此,科学家们一直都在努力寻找证据来验证这两种理论。第二层(7-10),说明1961年一位苏联科学家发现了“斯石英”,并且介绍了它的性质,为下文佐证“撞击说”奠定了基础。

第三层(11-13),说明斯石英不仅可以在实验室制造,而且它在自然界中是可以存在的,不过它们只出现在沙子被强烈挤压的地方。由此推断撞击是可以产生斯石英的。事实也证明,火山喷发是不会产生斯石英的,从而进一步佐证了“撞击说”。

第四层(14-?),通过亚里桑那大学的约翰•F•麦克霍恩和几位合作者研究新墨西哥州拉顿地区的岩层的例子,进一步证明“在斯石英出现的地方肯定发生过撞击,而且肯定没有发生过火山活动。”从而得出“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的结论。

说明顺序:科学发现→观点产生→科学研究发现→印证观点。这是一种追本求源,由因到果的逻辑说明顺序。

6.科学界研究恐龙灭绝问题,在作者看来有何意义?你怎么认为?

作者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因为我们将来也许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大灾难(万一某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我们需要尽可能多地了解这种事件所产生的影响,因为当将来面对这种事件时,我们可以采取某种应急措施。(学生谈个人的认识,言之成理即可)7.本文题目《被压扁的沙子》是否离题太远?换成《恐龙是怎样灭绝的》不好吗? 本文的题目不但没有离题,还能提示读者,恐龙灭绝的“撞击说”所以产生,与对被压扁的沙子的科学发现和科学研究密不可分。此外,文题形象性强,引起人们阅读的兴趣。改成《恐龙是怎样灭绝的》,文题对本文内容起不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8.《恐龙无处不有》和《被压扁的沙子》两文所写内容及所采用说明顺序的相关处。

①都围绕恐龙展开说明内容;②都以科学发现引发科学观点,科学研究印证科学 7 观点为说明顺序;③两文都表明: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

9.本文与前一篇文章有什么异同之处? 相同之处:文体相同内容相关

这两篇文章用通俗的语言向读者介绍了一些科学知识,像这样的文章叫科普说明文。二者不仅文体相同,而且内容相关,都谈到了恐龙的灭绝。

不同之处:说明的主要目的不同:前者主要目的是用来证明板块构造理论的正确,后者主要是探讨恐龙灭绝的原因。前者运用的材料是南极发现恐龙化石这一事实,后者运用的材料是被压扁的沙子。

10.由本文的学习,科学家的哪些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对你有所启发? 培养创造力需要哪些思维能力? 阿西莫夫能写出这样的文章一方面由于他知识渊博,另一方面由于他思维方法独特。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不要偏科,各科知识都要认真学习。多角度看问题,联想与想像能力,逻辑推理能力。

11.南极发现恐龙化石属于生物学上的发现,而板块构造理论属于地质学上的问题,生物学上的发现证明了地质学上一个理论的正确。被压扁的沙子属于物理上的发现,而探讨恐龙灭绝属于生物学上的问题,物理上的发现揭开了生物学上的一个谜。这两种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用文中的一句话回答。三.总结扩展

科学发现本身是一种科学成果。而对科学发现的研究还会产生系列科学成果,甚至是跨学科、跨领域的,很多科学家正是靠着联想、想象、分析、推理等思维方法发现了别人没有发现的问题,从而有所建树。

谢皮罗教授的事例: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谢皮罗教授注意到澡盆水的漩涡总呈逆时针方向,他大胆地推断这一定与地球自转有关,并且推断北半球呈逆时针,赤道不会有漩涡,南半球呈顺时针.它就此发表的论文震惊科坛。

同学们,在我们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只要留心,善于联想和想象,我们也许会在别人不经意的地方有独到的发现,也许会成为小发明家,说不清将来还会获得诺贝尔奖呢。

四,作业

1,基础训练

第四篇:四年级科普短文已完

进一步学习说明类文章,学会提取信息

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说明类文章,在四年级阶段我们进一步学习这类文章。

说明性文章,具有科学性,中心鲜明突出,具有条理性,语言确切、简洁、通俗生动。如何阅读说明性文章,提取相关信息呢?

首先要弄清说明的对象,即被说明的事物。一般来说,说明对象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抽象的,有的文章标题就是说明对象,有的不是。

其次要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即它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有时特征是显性的、单一的,可以直接提取;有时特征不明显、不单一,这就要求我们概括,提取相关的信息。

再次要初步了解说明方法。小学涉及的说明方法主要有: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分类别、打比方等。

最后要体会说明的语言。说明语言要求准确和简明。从语言形式上讲,有平实,也有生动。但不论是平实还是生动,都要求准确、简明,体现说明文的科学性。

一、“鸟语”之谜

鸟语是世间最美的声音,每一种鸟都有自己独特的鸣叫声,这叫声代表什么呢?为了解开鸟类语言的秘密,科学家向大自然的鸟巢派出了不少“间谍”,这是一些袖珍电子仪器,包括能自动录音的微型窃听器和望远镜,用来仔细观察巢中鸟的一举一动。他们的叫声和活动对照起来研究,弄清了不少“鸟语”的含义。画眉鸟发出“呜-呜-呜”的声音,并扇动双翅,那是他们在表达自己的喜悦之情。一群无言栖息在树上,如果其中一只发出“哇-哇-哇”的叫声,其他乌鸦听到就会立即飞走。原来,这惊叫声代表的是危险。可爱的小燕子在向“妈妈”表示自己又渴又饿时,就在窝中“唧唧唧唧”地叫个不停。

看来,鸟儿的叫声是表示某种意思的信号。

比如,他们吧乌鸦拼命挣扎上的惊叫声录下来,通过扩音器在田地边不停地播放。很快,田地上空成群的乌鸦便像一团乌云似的飞走了。庄稼就可以免遭破坏,得到一个好收成。

科学家还利用鸟的叫声给人治病。在莫斯科郊外的一所康复中心里,他们给手术后的病人听所录制的各种鸟叫声组成的乐曲。夜莺的叫声抑扬婉转,有时响亮,有时低沉,使人情绪激昂、乐观,对人体产生积极的影响,可以铺助治疗忧郁症和神经官能症,缓解头疼。

黄莺总是重复一种曲调,对神经系统起镇静作用,可降低血压,派出血管痉挛,有益心脏,金丝雀、苍头燕雀叫声中那均匀的旋律能辅助治疗心律不齐:黄雀和红额金翅雀清晰洪亮、精力充沛的叫声能辅助治疗神经官能症和精神变态证,促进全身的器官活动,红胸鸲发出的声音振幅能缓解头疼、心疼、关节疼,排解肝、胃、血管的痉挛,其晚上的叫声还能让人美美睡上一觉。

因为这样可以使病人置身于莺歌燕语之中,心情就会舒畅起来。同时,人身体的各个器官。

感悟:很多人不知道鸟叫声的秘密,原来鸟的叫声是表示某种意思的的信号。鸟叫声还能为人类服务呢!你看,人们可以利用哦鸦的叫声,让农民得到好的收成;利用不同的鸟叫声,为人类治病。

1、从下面的3句话中挑选最合适的抄写在文中的横线上。(1)知道鸟叫声的秘密后,科学家利用乌鸦的叫声保护庄稼。(2)知道鸟叫声的秘密后,科学家继续研究又获得了新的发现。(3)知道鸟叫声的秘密后,科学家就利用鸟叫声为人类服务。

解析:这道题是让选择一个过渡的句子,承接上文意思,提示下文意思。特殊的是这个句子是单独成段的,那么也就是过渡段,我们可以分析上文得出横线前说的是鸟叫声的秘密,横线后写的是人类运用鸟叫声的秘密为自己服务,那么因此我们可以得此题的答案应选择(3)。

2、认真读短文,提取相关信息。

(1)第一自然段中的“间谍”指的是。(2)画眉鸟发出 “呜呜呜’的声音,是在表达()之情;乌鸦发出“哇哇哇”的惊叫声,代表有();可爱的燕子在窝中“唧唧”地叫个不停,是在向“妈妈”表示()。

(3)夜莺的叫声抑扬婉转,有时响亮,有时低沉,可以辅助治疗();黄莺总是重复一种曲调,对神经系统起()作用,有益();黄雀和红额金翅雀清晰洪亮,精力充沛的叫声可以促进()。

解析:这道题考试的是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读懂文章是关键。读懂文章之后答案也就出来了,答案依次是:袖珍电子仪器;高兴;危险;他们又渴又饿;忧郁症和神经官能症,缓解头痛;镇静、心脏;全身器官活动。

3、鸟叫声的秘密是什么?

解析:文章的第二段作者分类介绍了各种鸟叫声的的所表示的信号,第六段以后讲的是人类利用鸟叫声为自己服务,那么第三自然段所讲的就是总结第二自然段,也就是鸟叫声的秘密是“表示某种意思的信号”,也就是这一题的答案。

3、听鸟叫声为什么能给人治病?

解析:第五自然段到第七自然段讲的是鸟的叫声对于人类的好处,仔细阅读短文就会发现文章的最后一段是对前面鸟叫声好处的总结,那么我们就很容易回答这道题了:病人置身于莺歌燕舞之中,心情就会舒畅起来。同时,人身体的各个器官开始积极工作,提高了生命的活力。

5、本文主要运用

说明方法,这一方法的好处是。解析:小学阶段我们经常会考到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和打比方和作比较。各种说明方法的好处是:举例子:具体真切的说明了某事物的。。。。特点;列数字:具体而准确的说明该事物的。。。特点;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那么本题的答案是:举例子;具体真切的说明了鸟叫声的秘密和对于人类的益处。

二、为什么早上读书时印象最深,记得最牢

人们在一天的生活里,充满着各种各样的活动。有些活动是继续的、多变的,有些活动是持续的、单一的,但是最后都会引起人们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皮质的保护性抑制过程:渐渐产生疲劳。

疲劳常常妨碍脑的活动,使脑的功能发生暂时的生活性失调,注意力分散,记忆减退,思维变得越来越困难。这时候读书,印象就不深,不容易记牢。

当人们通过睡眠和休息,消除疲劳、恢复精神和体力以后,才又重新获得了高度集中的注意力,良好的记忆,积极地思维。这时候读书,印象就深,记得牢。管记忆是我们大脑皮质的事。无论什么事只要通过思维,就会使大脑皮质出现一定的兴奋过程,从而也就产生了一定的印象。

早晨,空气湿润、洁净、新鲜,沁人肺腑,人们精神抖擞,体力旺盛。这些因素,都很有利于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皮质的积极活动。这时候用脑,效果常常是很好的。

读书,是人们大脑皮质的一种积极思维活动,要自己动脑子,才能学的好。因此,早晨是读书的好时光,正如俗话所说,“一日之计在于晨”,我们应该好好利用这个宝贵的时间。你看,在校园里的垂柳下、走道上、水池边,在学校的教室里,已经有那么多人在活动了,他们聚精会神的读书,一天的紧张学习,从这时开始了。

当然,说早晨读书好,并不就是说下午和晚上读书不好,只要我们劳逸结合得好,有规律地安排读书和休息,使神经系统的活动均匀协调,下午和晚上读书同样是好的。

1、“一日之计在于晨”的下半句是什么,你知道吗?你还知道那些和“时间”相关的成语或者词语典故?把它写下来。

2、判断对错,在对的答案后面画“√”,错误的画“×”。(1)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指的是大脑皮质。()

(2)产生疲劳的原因是从事持续的、单一的活动,所以为了不疲劳就要多从事断续的、多变的活动。()

(3)只要劳逸结合,早晨、下午、晚上读书一样好。()

3、“这时候读书,印象就不深,不容易记牢。”“这时候”指的是什么时候?

4、为什么说,早上是读书的好时光?

①常常能听到这样一种说法:“人的脑子用多了,会死掉许多细胞”、“人脑多用了会笨”,这种说法是没有科学道理的。

②事实上,人的肌体的各个部位,几乎都是越用越健康,脑子也是一样。让我们先来看一个数据:经科学家研究证明,人的大脑皮层,大约有140亿个神经细胞,也叫神经元。这么多数量的脑细胞,对一个人的一生来说,足够足够了。有人计算过,如果一个人活到100岁的话,经常运用的脑神经细胞只不过10多亿个,还有80%-90%的脑细胞没动用。所以,根本不会有什么“脑子多用会笨”的事情。

③“生命在于运动”,这是生物界的一个普遍规律。人的机体,用则灵,不用则衰;脑子用得勤的人,肯定聪明。因为这些勤于用脑的人,脑血管经常处于舒展的状态,脑神经细胞会得到很好的保养,从而使大脑更加发达,避免了大脑的早衰。相反,那些懒于用脑思考的人,由于大脑受到的信息刺激比较少,甚至没有,大脑很可能就会早衰。这跟一架机器一样,搁在那里不用就要生锈,经常运转就很润滑。外国就有过这样的研究,科学家观察了一定数量的20-70岁的人,发现长期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到了60岁时仍能保持敏捷的思维能力,而在那些终日无所事事、得过且过的懒人当中,大脑早衰者的比例大大高于前者。

④除了懂得脑子多用只会聪明、不会笨的道理以外,我们还应该了解“多用脑、可防老”的道理。这对老年人来讲尤为重要。我们常说,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如果大脑迟钝了,身体各器官的生理功能当然也不会旺盛。所以,保持大脑的活力,就能促进其他机体、器官保持活力;大脑如早衰,也会影响其他机体器官的早衰。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往往是生理、心理、环境等因素互相影响的结果,老年人保持着勤于用脑的好习惯,就会有一种很好的心理状态,可以使自己的生活、精神充满活力。

⑤“勤于用脑,延缓衰老”,这个道理是很科学的。老年人如此,何况我们青少年呢?让我们大家养成勤于用脑的良好习惯吧。

1.给下面加横线的字注上拼音。

①迟钝()②旺盛()

2.第②段中画线的部分综合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

3.第④段说明“多用脑,可防老”的道理,谈了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生理方面的,就是多用脑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心理方面的,就是多用脑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全文分为两个部分,请用“‖”划出。① ② ③ ④ ⑤ 5.根据文章的内容,请给这篇文章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在生活中也经常用脑,读了这篇文章,有些什么体会?(注意答题时间,简要回答)

答:

荷花之谜荷花何以出淤泥而不染?是因为荷的表面十分光滑,污垢难以停留?不是。科学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荷花的花瓣表面像毛玻璃一样毛糙,尽是20微米大小的“疙瘩”.这一被称为“荷花效应①”的发现给人意外的启示。它启发人们去研制涂料和油漆,使墙面像荷花一样不受污染,永褒鲜艳色彩。荷花能自身加热,即使外界温度降到10℃,它也能保持花朵内35℃的温度。一株盛开的荷花可提供1瓦的功率。这一能量来自荷花细胞内能发热的线粒体——细胞的“动力机构”.荷花的自身加热有利于花粉传播。荷花有一种潜藏于莲子的旺盛的生命力。科学家用一颗1288年以前的古老莲子培育出新的健康荷株。沉睡了近千年的莲子竟然在4天后长出嫩绿的新芽。科学家从千年古莲中离析出一种酶,发现是这种酶在修理细胞本身的蛋白质损坏造成的缺陷。倘若能从莲子中分离出负责修理“衰老损坏”的基因,不也可以把这种基因移植到其他植物乃至人身上,让人类的不老梦想成真吗?

「注」①效应:物理的或化学的作用所产生的效果。

1.文中说到“荷花效应”.根据有关文字对“荷花效应”作出解释。答:

2.荷花有一种潜藏于莲子的旺盛的生命力,其原因是什么?“竟然”一词,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答:

3.这段文章说明了荷花的哪几个特点?请一一概括回答。答: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两项是()

A.荷花之所以能出淤泥而不染,是因为它花瓣表面尽是疙瘩,十分毛糙。B.因为荷花细胞内有能发热的线位体,所以荷花的花朵能保持较高的温度。C.文章用“古莲发芽”这一例子,说明荷花具有旺盛的生命力。D.负责修理“衰老损坏”的基因,就是指能修理细胞本身蛋白质损坏造成的缺陷的“酶”。

第五篇:科普小短文阅读

1.《科技新时代》杂志是美国《popular science》的中文版,英文原版创刊于1872年,是目前欧美地区、也是全球销量第一的应用科技新知与现代生活信息杂志;在西方大众提升科技和生活水平的过程中,《科技新时代》是历史最悠久、影响最深远的重要媒介。129年的权威地位始终无缀,至今仍然高居全球以男性读者为主要对象的前三名最畅销刊物排行榜内。《科技新时代》中文版杂志由美国时代镜报集团独家授权并同步提供原版图文给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大众科技报社及北京新时代润诚科技咨询有限公司于1996年1月在北京创刊并发行全国。

本刊80%以上图文直接引进英文原版素材并同步报道。《科技新时代》中文版杂志是读者了解国际科技新动态和新趋势的窗口。长期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一直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产生着巨大和深远的影响。本刊自创刊之日起,一直在为推动中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而努力,我们将尽最大努力为中国的广大读者提供最新科技信息及素材,帮助读者拓宽视野,增长对最新科技知识的了解。

2.四霉素是全新内吸型农用抗生素,是辽宁省微生物科学研究院自主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产品,是国家级科研成果。本产品杀菌谱广,对三大类病原真菌(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两大类病原细菌(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均有极强的杀灭作用,适用于各种作物的多种真菌、细菌病害的防治,尤其对果树腐烂病、落叶病、流胶病,小麦纹枯病、白粉病、锈病,瓜菜枯萎病、角斑病、炭疽病、软腐病、叶斑病等有特效,具有高效杀菌、补充作物营养、促进新组织再生3大功效,本品系生物农药,无公害、广谱高效、不污染环境,高度安全。

3.由国防科大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研制的一款新型卫星导航接收机,近日在武汉召开的第四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上亮相。这款导航接收机可同时接收我国北斗、美国GPS和俄罗斯GLONASS三种信号体制,定位精度达到10米以内,可广泛应用于飞机、船舶、汽车等平台。

该设备集成度高,体积轻巧,大小和身份证相当,使用十分方便,导航定位性能优越,在某些地区甚至超过GPS的接收机。据专家介绍,其创造性地将北斗、GPS、GLONASS三种信号体制集成在一块电路板中,增加了不同环境下的可选择性,其北斗信号接收功能为自主研发,具有精度高、抗欺骗、抗干扰等特点,可以有效保证导航定位的准确与安全,使我国摆脱对国外卫星导航系统的依赖。该校卫星导航技术创新团队是国内唯一同时承担系统核心体制、卫星关键载荷、运控主体、测试设备和应用终端等研制任务的单位。10多年来,团队先后研制成功地面关键设备、手持用户机,攻克了系统高精度指标、抗干扰能力等多项技术难题,为北斗二号卫星导航系统开通亚太地区服务作出了重要贡献。

4.日本一个研究小组发现一种蛋白质与白介素过剩产生有关,如果能够阻碍这种蛋白质发挥作用,就有望抑制白介素失调,进而对因这种细胞因子异常而导致的类风湿关节炎进行更有效的治疗。

类风湿关节炎是自身免疫障碍导致免疫系统攻击关节的一种慢性炎症。而白介素被认为是其中起重要作用的致炎症细胞因子,其过量产生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密切相关。研究小组在动物实验中发现,如果让一些小鼠体内的蛋白质不能发挥作用,即使添加促进白介素产生的物质,白介素的生成量也比对照组小鼠要少。研究小组培育出患多发性硬化症的小鼠,利用阻止发挥作用的方法治疗后,小鼠的感觉障碍和运动麻痹等各种症状得到了遏制。大阪大学教授岸本忠三说,这一发现有望促进开发出生产简单且廉价的类风湿关节炎治疗药物。

5.亚洲瓢虫迁居欧洲后,它们的部分欧洲同类大量死亡。原来,当地瓢虫在偷吃亚洲瓢虫的虫卵或幼虫后不久,就会倒在亚洲瓢虫的“生物武器”下。

德国吉森大学16日发布新闻公报说,该校研究人员发现,亚洲瓢虫体内存在一种名为“微孢子虫”的寄生虫,这种寄生虫显然不会危及亚洲瓢虫,却能对欧洲瓢虫产生致命打击。

亚洲瓢虫因其好吃蚜虫的天性被美洲、欧洲的一些国家引入用于生物防治。不过,瓢虫还有偷吃同类虫卵和幼虫的习惯。欧洲瓢虫如果吃了亚洲瓢虫的虫卵或幼虫,便可能因微孢子虫而毙命。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上。

另外,吉森大学研究人员在亚洲瓢虫体内发现多种抵抗病原体的防御分子,并试图借此研发新型药物。例如,从亚洲瓢虫体内提取的蛋白可有效对抗结核病和疟疾的病原体。

研究人员此前发现亚洲瓢虫体内有大量“抗菌肽”。不过,这些抗菌肽及蛋白在多大程度上让亚洲瓢虫有能力抵抗微孢子虫,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6.截至2012年10月底,全国6000千瓦以上水电厂装机容量已达20632万千瓦,同比增长6.9%;全国并网风电装机达到5589万千瓦,同比增长33.9%。继本世纪初我国水电装机规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之后,2012年我国风电装机也超过美国,升至全球榜首。在以水电、风电为主的可再生能源领域,我国发电装机规模雄踞世界第一。

过去10年中,全球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全球风电装机年均增长25%,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年均增长44%,但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速度比世界平均速度更快。近10年来,我国风电装机累计增长118倍,年均增长超过60%;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累计增长67倍,年均增长超过50%。用短短10年的时间,我国就实现了水电总装机规模比新中国成立后50年的总和翻一番的超越。用5年半时间,我国就取得了美国、欧洲花费15年才取得的发展成绩,实现了风电装机从200万千瓦到5000万千瓦的跨越。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的利用,也从能源大舞台的幕后走到台前。

7.为规范农业植物品种命名,加强品种名称管理,保护育种者和种子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种子市场秩序,农业部日前发布《农业植物品种命名规定》,并于2012年4月15日施行。其主要内容为:

一是明确适用范围。《规定》适用于农作物品种审定、农业植物新品种权和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中的农业植物品种命名。二是“唯一性”原则。要求一个农业植物品种,无论是申请农作物品种审定、植物新品种保护,还是进行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或是直接进入生产、销售环节,始终只能使用同一个名称。三是明确具体要求。规定“品种名称应当使用规范的汉字、英文字母、阿拉伯数字、罗马数字或其组合”。同时,又规定了仅以数字或英文字母组成、容易引起误解、夸大宣传、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等不得用于品种命名的具体情形。四是建立公示制度。要求“申请农作物品种审定、农业植物新品种权和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的农业植物品种,在公告前应当在农业部网站公示”,对于省级审定的农作物品种,也由农业部统一公示。五是建立检索系统。农业部将建立农业植物品种名称检索系统,供品种命名、审查和查询使用。

8.来到喀纳斯,可以触碰到向西流淌的额尔齐斯河,北冰洋成为她的目标,而她却也不忘记哺育爱着她的人们。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卧龙湾第一个用灵气迎接着来客;月亮湾,可以看到成吉思汗的伟大“足迹”;神仙湾,用她的草温柔地喂着牛儿,这三道湾已经大大的吊起了我的胃口,我想看到更美的画,不过只有下次通过探险去领略了。在喀纳斯湖没有看到水怪,只看到了绿色的“翡翠”。登上一千多个台阶的观鱼亭,眼前是翠绿的湖水,宽厚臂膀的群山,还有似雾如纱般的云彩。光透过云层照在“翡翠”上面,那光斑,时而像条大鱼、时而像个如意符,景中生景、画中有画。

遗憾的是没有骑马在这画中留下足印,想必骑着大马、胸前挂着相机、一只手牵着缰绳、一只手随性的拍摄,是一种怎样美妙的体验。

9.据国外媒体报道,在电影《蜘蛛侠2》中蜘蛛侠用蜘蛛丝成功拦截了一辆高速运行的列车,这一故事情节貌似不太可能,但是英国大学生最新一项研究表明,韧性最强的蜘蛛丝可以实现拦截高速列车。

科幻电影《蜘蛛侠2》中蜘蛛侠用蜘蛛丝成功拦截了一辆高速列车,目前英国英国莱斯特大学的詹姆斯-福斯特、马克-布莱恩和亚历克斯-斯通是大学四年级学生,他模拟了这种场景,并计算出真实蜘蛛网的硬度值和强度值。

假设一辆满载列车可乘坐1000人,以最高速度行速,他们发现蜘蛛网必须承载30万牛顿的作用力,相当于每立米蜘蛛网的韧性强度达到500兆焦。这几个大学生表示,该韧性强度的蜘蛛网是存在的,是达尔文发现的树皮蜘蛛,它是蜘蛛物种中可生成最强韧性的蜘蛛丝。通过测算这些参数,表明蜘蛛侠的蜘蛛网具有真实蜘蛛丝的比例等价性。目前,这项研究报告发表在莱斯特大学的《物理特殊主题》期刊上。

斯通说:“在电影中蜘蛛侠曾表示蜘蛛网的强度可超过钢铁,我们希望证实是否蜘蛛侠的蜘蛛网具有这样的能力,当蜘蛛网达到极限韧性值时,竟然与真实的蜘蛛网相匹配。”目前,人们通过这项研究将正确认识蜘蛛网的独特性能,未来有望制造出具有蜘蛛丝韧性的材料。最新研究表明这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10.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前美国宇航局一位高管创建的“金钉子”公司现提供首次月球旅行,预计首批月球旅客将于未来十年启航,每位乘客的旅行费为15亿美元。

这项商业公司最新月球旅行提供两个座位,可实现月球研究或者提升国家声誉。据悉,美国宇航局最后一次登陆月球是40年前。

近几年,奥巴马政府取消了美国宇航局重返月球计划,但是金钉子公司认为其它一些国家仍对月球计划颇感兴趣。该公司负责人美国宇航局前任高管阿兰-斯特恩称,南非、韩国和日本对这项登陆月球计划很感兴趣。预计十年后将启动该月球旅行,预计将发射15-20次。斯特恩指出,公司将购买现有火箭和太空舱,仅需要研制新式太空服和月球登陆器.

下载禁毒科普短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禁毒科普短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阿西莫夫科普短文》教案

    《阿西莫夫科普短文》教案《阿西莫夫科普短文》教案1【教学目的】1、把握文章的说明对象,培育爱好科学、主动探寻自然神秘的精神。2、了解科技说明文的特点及本文条理清晰,层......

    阿西莫夫科普短文教案

    这是两篇科普短文,它的突出特点是以论证为主,综合运用不同领域的科学知识,见解新颖。让学生把握各篇内容,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探索欲望和创新意识。对比阅读,比较分析每篇各自的说明......

    第14课 编辑科普短文 教学设计[★]

    第14课 编辑科普短文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通过查找植物资料,学会从网上获取文字资料的一般方法。 2.通过将文字从网页中复制到“写字板”中,掌握复制与粘贴的操作方法。 3.......

    2018年社区禁毒工作计划与2018年社区科普工作计划

    2018年社区禁毒工作计划范文 XX年我社区禁毒工作在旗政法委、镇政法工作中心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以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为指针,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认真贯彻“提......

    2018年社区禁毒的工作计划与2018年社区科普工作计划

    2018年社区禁毒的工作计划范文 根据xxxx街道禁毒工作会议精神,xxxx社区以禁吸戒毒为重点,为了更好地发动群众,共同参与,发挥一切可以发挥的作用,齐抓共管,把禁毒工作落实到实处,使......

    阿西莫夫科普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 文档

    阿西莫夫科普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教案2 教学设计(A) 这是两篇科普短文,它的突出特点是以论证为主,综合运用不同领域的科学知识见解新颖。让学生把握各篇内容,激......

    短文两篇

    7、短文两篇A 学习目标: ①理解行道树——无私奉献者的形象 ②感悟并珍视人生“第一次’’的经验。 ③揣摩形象化的语言。 ④了解以小见大和夹叙夹议的写法。 教学重点: ①......

    《短文两篇》

    《短文两篇》 学习目标: 1.识记字词文常知识。 2.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 3.理解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从中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