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品德

时间:2019-05-14 19:12: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四年级上册品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四年级上册品德》。

第一篇:四年级上册品德

7、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收集自己身边或社会生活中关于诚信的事例,使学生明白现代人要做到诚实守信,现在社会更需要诚信。

2、教育学生为人诚实,表里如一,遵守诺言,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

1、《曾子杀猪》和《诚实节是怎么来的》的录音故事。

2、关于诚信的名言谚语,每生一张“诚信卡”。

3、课前指导学生收集身边的或社会生活中有关诚信的人和事。

第一课时

一、故事会。

1、出示“信”字:

同学们,请你仔细观察一分钟,说说你从这个“信”字中知道了什么?

2、找找身边的诚信榜样:

说说我们班上的诚信人和诚信事。

3、一个人要做到诚信,一个集体也需要诚信,说说我们班集体在哪些地方表现出诚信?

4、你认为怎样做才算是一个诚信的小学生呢?你自己做得怎样呢?联系自身的实际填写“诚信卡”并交流。

5、学诚信名言谚语。

如:宁可丢失钱袋,也别违约失信。

口言之,身必行之。

信用是无形的财产。

二、发言台。

1、听《曾子杀猪》的故事,讨论:

听了这个故事,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小组交流、集体交流)

2、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也有许多关于诚信的故事,我们来说说吧!(讲故事,谈感受,明道理)

3、听《诚实节是怎么来的》录音故事,说说让你最感动的地方?

三、展示台。

1、现在许多学校正在开展“创建诚信校园”的活动,我们学校也不例外,相信你一定有很多的想法和建议吧,用你喜欢的方式告诉大家吧!(发倡议书、画宣传画、设计标语等)

2、展示自己的作品。

四、总结。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听《凡卡守信》的录音故事。

故事概括:凡卡和小朋友们玩守弹药库的游戏,但其他孩子走了,他直到天黑还留下来守弹药库,等“军官”让他离开岗位。

二、小小辩论会

1、听了《凡卡守信》的故事请发表你的意见?

认为凡卡应该留守在弹药库的坐左边:(正方)

认为凡卡不应该留守弹药库的坐右边:(反方)

2、展开辩论:教师罗列双方观点。

如果自己的观点有所改变可以坐到对方一边。

3、辩论小结(略)

三、守信格言

1、请准备好的学生讲成语故事《一诺千金》。

2、谈一谈,听了这个成语故事,你有什么体会?

3、说一说,还有那些格言、成语也是说守信的故事。

四、议一议

1、出示挂图

图一:球打破玻璃之后„„

图二:值日老师检查卫生来了,就把垃圾倒到窗外„„

2、他们这样做对吗?你能想像也他们当时是什么心情吗?

(四人小组议一议,并派代表发言)

3、教师故事补充《让我悔恨的一件事》

故事概括:一名没有买票的少先队员坐公共汽车之后很后悔,心里总不是个味。

五、总结延伸

在我们身边这样的事还很多,课后我们再去身边找找看,还有哪些诚信人和诚信事。

8、擦亮眼睛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能够用事例来说明封建迷信活动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危害。

2.使学生建立相信科学的思想观念,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

教学重点:封建迷信的危害性。

教学难点:结合自己听到或看到的事例,说说相信科学、反对迷信的道理。

教具准备:

1、封建迷信的图片或幻灯片;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月食:这是什么现象?

老爷爷在楼梯口倒药渣,企图让人踩踏,把病带走。

小男孩眼皮跳,自语自语地说道:“我的眼睛又跳了,会发生什么?”

2、学生回答。

3、教师小节: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来看,我们中华民族曾经历了 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古时候,人们的科学知识十分贫乏,对许多自然现象不能解释,往往在自然灾害和生老病死面前束手无策,因而只能顺其自然。比如打雷了,以为是天公发怒了;发生月食了,以为是“天狗吃月亮”,灾难临头了;生病了,以为是妖魔缠身等等。

其实,搞封建迷信的人自己也并不相信什么鬼神一类的东西。因此让他们自己“说话”,是最有说服力的。下面我们不妨看看那些曾经当过“算命先生”的人的自述。

二、“算命先生”的自述。(出示一段文字)

问:算命先生根据什么算得这么“准”?(是根据孩子父母对小孩子的了解程度和他

们说话的语气判断出来的。)

可见,算命先生们平时就善于察言观色,了解情况,并暗记在心里,然后,编些话来

欺骗人。或者根据算命人的外表、谈吐、表情、语言等,来判断他们的要求和期望,往往

还能编得八九不离十,有时还真挺唬人的。

例如,算命先生拦住一个身穿西服革履、手持“大哥大”、边走路边打电话的人说:

“先生,您的面相真好,肯定是发大财了,而且眼前还有一笔大财要发。但是可惜呀!您 命犯小人,挡住了财气。这么着,我给您算个卦,想个办法为您化解,您看如何?”结果那人掏了几百元给算命先生,求他指点迷津,这钱就这样顺顺当当地进了算命先生的腰包。

问:算命先生怎么知道那个人发了大财,而且还有一笔大财要发?(从外表、神采、电话内容等方面得知。)

问:这个人果真命犯小人吗?(不是,这么说是为了引诱这个人上钩。若是将来真的有小人使坏,他会觉得算命先生说得真准;若没有小人,他会认为算命先生帮他化解了,破财

免灾,值!可见具有很大的欺骗性。)

再如,一位瞎子算命先生拉住一位中年妇女的手摸相(拉手摸实际上是判断职业或生活情况),然后对她说:“要不是计划生育,你有三个孩子,而且至少有一个能上重点大学。”这位妇女连声说:“灵。”

问:你怎么看待这件事?(现在都是生一个子女,这是基本国策。到底会有几个孩子,其中会不会有上大学的,这些都是无法证实的,怎么说都会有人信,纯粹是信口胡说。他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说几句人家爱听的话来骗钱。由于被说的人不动脑筋,不了解他们的骗人手段,所以往往轻信,受骗上当。)

三、“斩妖见血”小实验。

1、教师示范做实验,讲清要点。

2、准备好实验材料,分小组做实验。

四、学到这里,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算命问卦、巫婆治病都是封建迷信活动,它们都是骗人的。

2.在你周围有没有类似的事情发生?(学生自由发言,并谈谈对事情的看法,说说事情的实质。)

3.如果有人集体参加迷信活动,你怎么办?

(学生讨论时,教师可以设置几个情景,如拉你去求签、拜佛、算命,等等。)

讨论后小结。

(1)坚决抵制,不参加。

(2)揭露这些活动的实质。

(3)利用这个机会,向搞封建迷信的人宣传科学知识。

板书:封建迷信

欺骗性

从刚才的讨论发言中可以看出,大家对迷信活动骗人的实质有了充分的认识。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封建迷信活动不得不改头换面。他们把着相算命称为“预测学”、“人生信息学”,把画符念咒称作“符号学”,把巫婆做法的所谓“仙水”称作“高功能水”、“信息水”,这些“现代科学迷信”在“科学”的名义下招摇过市,蒙蔽了许多群众,欺骗性更大。这种披着“科学”的外衣,干的却是反科学的勾当的所谓的“科学”,我们把它称做“伪科学”。反对伪科学,反对现代迷信,也是我们现在的一项重要任务。

第二课时

一、讲授新课。

1、首先,我们应认清封建迷信对人们的危害是极大的。

(板书)迷信害死人

封建迷信的东西,在一些缺乏科学知识的人中流传,它对人们的危害极大。让我们通过一些典型事例,来看看它是怎样危害人们的。

[读一读]让每个学生小声朗读课本故事(-)。

问:小弟弟高烧不退,实际上得的是什么病?(普通的病毒性感冒。)

问:可是巫婆说他是怎么了?(鬼魂附体。)

问:巫婆跳大神驱鬼,其结果如何?(抽搐起来。)

问:小弟弟病加重了,而巫婆却得到什么好处?(得到许多钱。)

巫婆却赚到许多昧心钱。可见巫婆根本不会治病,完全是骗钱害人,大家说对不对?

〔板书〕巫医治病——骗钱害人

问:后来送到医院抢救后,小弟弟怎么样了?(转危为安。)

问:可见有病应该找谁?(找医生。)

问:谁能小结一下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

小结:这个故事说明巫婆给人治病,完全是骗钱害人,她们根本不懂医术。如果让她们治病,只会给人们的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严重的还会危及生命。所以我们应该相信科学,反对迷信,有病要找医生。

2、结合自己听到的或看到的事例,说说相信科学、反对迷信的道理。

求签问卦

一高考学生在庙里求得一个上上签,欢呼:“我一定能考上大学!”(指出:不好好学习,求得100个上上签也没用,考大学要凭自己的实力才行。)

烧纸钱

一座坟前,子女跪烧冥币,口念:“爸爸妈妈,我们给您捐钱来了!”(指出:人死了,就什么也不知道了,根本不可能去花什么钱。要孝顺父母,主要应父母在世时为之,大可不必在死后搞名堂。)

看风水

一位风水先生指着山下一片地说:“这个地方风水好,是聚宝之地,在这儿盖房,定会财源滚滚。”(指出:富不富并不在风水上,难道财会从地里冒出来吗?只要辛勤劳动,荒山也会变成米粮仓。再说也根本不存在风水好坏的问题,房子盖在哪儿,与风水毫无关系。)

烧香拜佛

一位老妇人在寺庙的佛像前烧香拜佛,口念:“菩萨保佑!”(指出:菩萨是泥胎木雕,并不能保佑谁。自己注意安全,注意身体健康,才能没病没灾。)

看手相

算命先生手摸另一人之手,边看边说:“你的生命线很长,将来肯定能活到80岁以上;你的事业线也很长,将来定会宏图大展,前程无量!”(指出:手相什么也不能代表。长寿取决于平日的保健和锻炼;事业要靠刻苦学习,提高素质,把握机遇,才能有望成功。)

问:现在还有人依据人的生辰八字、属相、星座来算命,有科学依据吗?(没有。就拿星座来说,相同星座的人很多,他们的命运怎么可能一样呢!)

问:现在还有人用扑克算命,有的商店还用电脑算命,你相信吗?(不相信。因为毫无科学依据。电脑要靠人给它编程序,它确实能做许多事,但不可能了解每个人的命运;扑克算命更是无稽之谈,它的无序排列,每次都不相同,难道一个人的命运如此无常?可见是根荒诞的。)

问:既然封建迷信那么害人,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相信呢?(缺乏科学意识,科学观念淡薄,不懂科学。)

人的头脑,正确的思想不去占领,错误的思想便会去占领。所以学科学,用科学,用科学知识武装头脑,才能擦亮眼睛,辨明是非,认清封建迷信的实质。

二、课堂小结。

书上的例子和同学、老师举的例子告诉我们,世界上根本就没有什么鬼神,那些为获取不义之财而编造的鬼、神的把戏会害死人的。我们要擦亮眼睛,相信科学不迷信。

9、逛商场

教学目标:

1、知道本地的商业场所和选购商品的有关常识。

2、知道作为消费者应该享有的一些权利。

3、通过学生的课前调查和观察,回到课堂展开交流讨论,学做聪明消费者。

第一课时

一、买东西的经验:

1、看图:这是什么地方?

2、这些商场超市环境优美、物品齐全,商场里有包装精致、味道鲜美的食品,有新奇小巧、美观实用的文具,还有与我们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的其他物品,他们为我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方便,同时也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你到哪些商场去买过东西?(学生自由说一说。)

3、谈话揭题:在商场和超市买东西可是大有学问的,今天,我们先来学习“买东西的学问”(完成板书。)

二、交流体验,自主学习。

1、你逛过哪些商场?买过哪些种类物品?(2、怎样轻松愉快的购物,怎样挑选称心如意的物品的呢,请你跟全班同学说一说你买不同种类东西的经历和经验。(自由说说,激发学生说的愿望。)

3、买东西真是挺有学问的,大家肯定还有很多话要说,很多经验要讲,把你看到的、听到的、经历的、从网上查到的,小组交流讨论一下,记录下来。(小组讨论,合作完成。)

4、全班交流,师及时把各小组经验总结归纳记录,学生齐读经验。

三、同学的建议:

1、若请你带领新同学去购买复读机,你会怎么做?(现场模拟购物情景,分角色表演。)

2、如果妈妈要我们去超市买一桶食油、一袋鸡精和一瓶鲜奶,应该怎样购买呢?(小组合作,全班交流,教师点评。)

四、拓展认识,促进运用。

1、学习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拓展延伸,强化认识。

2、教师总结。再次齐读购物小窍门和购物提醒,记住购物常识,并把你学到的知识去告诉你的家人和周围朋友。让我们运用购物常识,做一个聪明的消费者和生活的强者。

第二课时

一、模拟购物:

1、师扮营业员,生当小顾客。

2、活动中,表扬文明购物,提醒学生文明购物。

3、购物时,你常用哪些文明用语?

4、营业员喜欢什么样的顾客?(采访:营业员)

通过采访,你们知道营业员喜欢怎样的小顾客?

5、回忆自己逛商场时的情景。

6、你看到了什么不文明的行为,你想说什么?

二、学做聪明能干的消费者。

1、我们国家为了保护消费者的权益,专门设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

A、阅读部分条款。

B、读读看,然后在小组时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C、交流。

2、王声遇到麻烦了,我们来帮帮他。

(1)看看他应享受什么样的合法权益。

(2)除了找消费者协会以外,还有什么好办法?

(3)交流(找商场经理;找电视台、报社)

3、为自己讨回公道,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途径很多。

4、教你几招

老师在逛商场时,遇到了几件意想不到的事儿。想请教你们。

A、买错东西。

B、忘拿东西。

C、同意让别人看口袋吗?

5、总结:“尊重别人,保护自己,做聪明能干的消费者。

10、衣食的来源

教学目标:

1、知道衣食对人生存的重要,初步了解农业生产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

2、感悟农业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影响。

3、懂得勤俭节约的道理,自觉珍惜劳动成果。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启发回忆:

同学们,当你经过一夜的休息,伸个懒腰从美梦中桓来,都要做哪些事情?

(出示:衣

食)

2、引导交流:

你平时早餐吃些什么?小组交流。

二、追溯来源。

1、诱发思考:

当你穿得漂漂亮亮坐在餐桌旁,吃着美味可口的食物时,你的脑瓜里有没有出现一些?号。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衣食的来源”这个话题。

2、模氦小家庭。

A、下面,我们想象一下,每个小组就是一个家庭,老师给每个家庭发一张“家庭午餐单”,我们一起走进市场,选购自己喜欢的物品。

B、家庭成员共同填写菜单。

C、有没有看到合适的服装。

3、牵线搭桥。

A、市场上丰富的食品,服装大多来之于农产品,这儿有几种农产品,你认识他们吗?

B、老师给每小组采购了一包日常用品,你们能分别说出他们都是哪一种农产品加工而成的吗?出示图片。

C、小结:树连树,根连根,衣食之源在农村。

4、情感体验。

A、故事“食品的哭诉”(馒头,油条等)

B、讨论你们有什么感想?

C、背诵《锄禾诗》

D、馒头诞生记:

耕地、播种、施肥、收割、脱粒、翻晒、磨面、发酵、制作、蒸熟、出售。

5、畅言未来:

出示袁隆平院士头像:同学们,你们认识他吗?读读课本上的内容,把心中要说的话写在方框里。

6、交流:

农业的发展靠科技,只有依靠科技,我们人类才能生活得更好,你了解哪些农业新信息?小组交流。

三、总结升华: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一定有许多话要说,学崔永元叔叔《实话实说》节目,每人只可以说一句,说出自己最想说的,先酝酿一下,再说给大家听。

11、塑料与我们的生活

教学目标:

1.了解塑料的特点及其为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2.感知塑料废弃品处置不当造成的危害; 3.

能够采取行动减轻“白色污染”;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寻找生活中的塑料制品

1. 同学们,发现你们的桌子上有个袋子了吗?想打开看看吗?打开之前听清要求,你可以看,可以摸,也可以玩,看看你会有什么发现?

2. 问:你有了什么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吗?还有其他不同的发现吗?它们都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过渡:以最快的速度把它们放回口袋。看来同样是塑料,(板书:塑料)还可以做成各种形状、各种颜色、各种有趣的玩具。

3. 那你知道,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也是用塑料做成的呢?

过渡:同学们,看来,我们的玩具、学习用品、生活用品有很多是用塑料做的。其实,还有许多呢!老师也收集了一些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这就是老师家里的塑料制品;这是超市里货架上的日用品;还有塑钢门窗、农民种菜的薄膜大棚;塑料还运用于家电产品、摩托车、汽车,甚至于我们的神州五号宇宙飞船,塑料也是其中不可缺少的材料。)

4. 通过大家的交流,同学们,此刻你有什么感想和发现吗?

5. 是啊!同学们谈了很多。确实,塑料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板书:与我们的生活)

学生边看边玩,体会这些玩具的特征。学生各抒己见。学生说说生活中的塑料制品。学生观看图片、照片。学生体会塑料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二、交流讨论,性能诞生。

1.今天啊,老师还带来了一样塑料制品,是什么呀?(出示塑料盆)这是什么盆呀?(出示搪瓷盆、木盆)这三个盆要是让你选,你会选哪个盆?为什么?

2.老师想问问同学们,你们家里什么盆用得比较多呢?从笨重的木盆到容易摔坏的搪瓷盆,人们越来越多的选择了便宜、轻便的塑料盆,塑料制品已经越来越多的进入我们的生活,并替代了很多的传统材料。

3. 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用品是因为用塑料做的而便于使用?同学之间交流讨论一下。

4. 在热烈的讨论交流中,我们都发现,塑料有很多优点?谁能来概括一下。(板书塑料的性能)

5. 塑料制品已经广泛地运用于我们的生活,并且还在不断地发展着。我们国家就已经开始使用塑料印制钞票了,塑料钞票不易破损、经久耐用,而且不易伪造;现在,还出现了抗菌塑料、纳米塑料,塑料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所以,(出示塑料自我介绍的课件)塑料总是骄傲地对人们说:“我叫塑料,人们都很喜欢我。虽然我诞生还不到100年,但你们都已经离不开我了,各个领域都有我的存在。今后,我还将更好地为你们服务。

三、学生交流学生交流学生总结出塑料的优异性能。

第二课时

一、了解塑料所产生的白色污染,提出自己的创意。

过渡:塑料既然有那么多的优点,那为什么老师却看到一份资料上这么写着。

(出示课件:为什么塑料袋被英国媒体评为是”人类最糟糕的发明"呢?)

这是为什么呢?那你知道它会造成什么污染?除了塑料袋以外,那些塑料饭盒、饮料瓶、塑料废弃物造成的污染也叫白色污染,它们又会有什么危害呢?

1. 我们一起来看一组图片:这是塑料废弃物飘挂在树枝上;饮料瓶塑料饭盒洒落在地上;这是正在燃烧的塑料废弃物。这就是我们生活种看到的白色污染,(板书:白色污染)

多么触目惊心啊!它的危害刚才已经有同学提到了一些,其实,还不止这些,你们听―――

2. 播放录音:白色污染已成为困扰全球环境的一大难题,塑料垃圾很难分解,一般要过二百至四百年,它混入土壤,影响水稻、小麦等农作物吸收水分、养分,被动物当作食物吞下去,导致动物生病,甚至死亡,抛入水面,不仅影响船只的航行,而且使水质变坏。

3. 白色污染造成的危害真是太惊人了!那是否可以把塑料厂都关了呢?面对人类自己造成的污染,我们又该做些什么呢?合作交流一下,看看哪小组能够找到减少白色污染的好办法?(出示配乐课件:我的创意)

4. 课外延伸:同学们,你们的想法都很有创意,但陆老师更希望你们能将这些语言付诸于行动,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为保持常州这块洁净的生存空间出一份力。

5、学生畅所欲言,摆观点,讲道理,各抒己见。学生说得不全面的,教师可作补充。学生看了图片,并结合生活实际交流讨论,出谋划策,寻找减少白色污染的好办法。

二、生活中的工业品

1、调查,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工业品。

2、在生产的同时,又造成 什么污染。

3、小结: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工业品,我们美好、洁净的生活环境又需要我们合理、谨慎地使用工业品。

12、从一滴水说起

教学目标:

1、感知水的重要性及我国水资源缺乏的壮况;

2、懂得节约用水,用纸的重要意义。

3、自觉养成珍惜资源的良好习惯。

第一课时

一、感知水的重要性,体会没有水的日子:

1、出示水的图片。

2、在你生活中,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水呢?

3、水与 我们息息相关,渗透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但有时我们常会遇到尴尬的时候,比如停水了,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谁来说说当时的情景和你的感受吗?

4、偶尔的一次停水,我们就感到如此的麻烦,如果我们上体育活动课,回到教室,满头大汗又没有水时,你的心情怎样,你的感受好吗?

二、节约用水。

(一)水的现状:

1、出示干旱画面,倾听故事。

2、同学们,看着这画面,听着这故事,你想说些什么呢?

3、是啊!其实,在我国北方已呈现出明显的水危机,那么,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你认为我国的这种水危机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

4、交流

5、自然原因造成 国水资源先天不足,社会原因则进一步加剧了我国水资源的短缺,主要有两价目方面,A、水污染,B、用水浪费。

(二)水污染与水浪费。

1、同学们,水对我们很重要,但我们很容易在不经意中,忽视它,于是出现水的浪费,出现了水的污染。我还常常听到有人这样说:“浪费一点水,无所谓,我们江南水乡,不缺这一点水。你看水龙头一开,水就哗哗地来了。”事实真像我们想的这样吗?水到底有多么呢?你以前了解吗?

2、课前资料交流,我国的水资源其实非常匮乏,尤其存在着南北差羿,这也引起我们国家的重视。

出示抽水马桶:

这东西你们家在用吗?为了尽可能地节约用水,国家正加大力度对它进行改进呢?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国家还有很多有力的措施。

(三)我们的使命:

1、同学们,国家为了合理地利用水资源,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还有财力。那你,我大家能为合理利用水资源做些什么呢,先讨论一下。

2、在家庭中,我们应该如何节约用水。

3、在学校里,我们应该如何节约用水。

三、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从一滴水说起,没想到一滴水引发了我们这么多话题,其实,要我们节约的何止是一滴水呢?!一张纸、一度电、„„都是我们值得珍惜的资源啊!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了要节约用水,其实,要我们节约的何止是一滴水呢?!一张纸、一度电、一棵树„„都是我们值得珍惜的资源啊!

二、纸的心声;

1、教师当导演,全班动员扮演:一张被丢弃的纸

2、分演角色:演种树人;树林;水资源;纸张。

3、对纸张制作流程图进行解释:

4、纸的发明(自述部分引用)

古书上还记载了蔡伦造纸的工艺方法,如《博物志》中说:“蔡伦煮树皮 以造纸”,“蔡伦始捣故鱼网造纸”,《后汉书集解》称:“蔡伦挫捣故布网抄作纸”。这里的挫、煮、捣、钞,相当于现在的切料、蒸煮、打浆、抄纸等主要造纸工序。“造意”、“始捣”有首先发明之意,说明蔡伦首先以破布、鱼网和韧皮植物的茎皮为原料,制造出可用于书写的植物纤维纸。蔡伦造纸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制造工艺仍为当今世界所共用。

5、如果没有纸的发明,世界会怎么样?

三、如何节约用纸。

1、用 过 的 纸 另 一 面 可 以 写 草 稿、便 条。

2、改 用 毛 巾、手 帕 代 替 纸 巾。

3、拒 绝 过 分 包装、装 饰 的 物 品。

4、减 卡 救 树,尽 量 以 打 电 话、发 E- mail、电 子 贺 卡等 方 式 代 替 纸 质 贺 卡。

5、回 收 废 纸。把 废 书报、废 纸 等 集 中 回 收 再 利 用。

6、不 用 或 少 用 贴 膜 纸 张、一 次 性水 杯、饮 料 纸 包 装 等 不 可 再 利 用 的 纸 品。购 买 纸 张 时 尽 量 选 择 再 生 纸。

7、一 次 性 木 筷 消 耗 了 大 量森 林 资 源,我 们 要 抵 制 使 用。

四、自己制作一张再生纸:(附图)

1、把废纸撕成小片,泡在清水中。

2、用木棍加水进行搅拌。

3、加了一些浆糊调匀。

4、用抄纸台抄纸浆。

5、用旧报纸吸干水分,阴干后一张再生纸就做好了。

五、为了什么/

1、同学们的铅笔用到什么时候才会淘汰?

2、节约不分贫富,节约不仅仅是为了自己,节约是美德更是责任。

3、介绍一些发达国家崇尚节约的事例

六、总结:

节约不是刻意地做一两件事,而是要将之变成一种生活方式,落实到生活的时时处处,方面方面。

第二篇:四年级上册品德复习计划

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复习计划

临近期末,我希望对一学期以来的教学内容进行一次梳理并有针对性地给予学生指导与评价,特制定本学科期末复习计划.一、梳理内容宏观把握

首先,教师需要明确本学期究竟学习了哪些内容,才能给学生进行有效的整理与复习。本学期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个单元:一是美丽富饶的家乡,二是了解商场,学会消费,三是安全生活每一天。每一个单元下边又包含若干教育内容。第一单元的学习内容主要有可爱的家乡,富饶的特产,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为家乡做贡献。第二单元的学习内容主要有家庭的日常消费,各种各样的商业场所,学习选购商品,做文明顾客,尝试买与卖。第三单元的学习内容主要有家庭生活的安全,学校生活的安全,活动场所的安全,交通安全宣传日。

争取用两节课的时间对本学期的学习内容进行梳理,帮助学生整理复习笔记。

二、结合实际指导评价

品德与社会课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传授知识,它重在情感体验、道德认识和正确的合乎社会规范的言行。所以,思想品德教育成功与否关键看学生的言行。在复习阶段,我将采用联系实际的方法,切忌空谈大道理,将学校生活中一个个鲜活的事例通过讲述以及学生的再现等形式呈现于复习课上,组织他们展开讨论与评价,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中学会道德判断。比如,开展辩论会、资料交流会、课本剧表演等。

三、回顾活动深化认识

这学期,我们还开展了各种各样的综合实践活动。在期末复习阶段,将通过回顾这些有意义的活动,加深学生的认识。尤其是两次实践性较强的活动:通过在地图上为少数民族找家乡体会祖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2、搜集父母小时候的玩具并学着玩一玩体会过去的游戏真有趣。在回顾这些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谈自己的切身体会,从而生发成各单元的道德要求,以激发情感、指导言行。临近期末,必须做到专时专用,努力上好每一节复习课,力争使我的思品课成为孩子们乐于上并且有益于他们健康成长的课。

第三篇:四年级上册品德教学计划

四年级上册品德教学计划1

一、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有学生40人,他们大多来本村或周边村子,淳朴,活泼,积极向上。这学年是他们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四个单元,第一单元“珍爱生命,第二单元“安全地生活”,第三单元“花钱的学问”,第四单元“关心你,爱护他”。

第一单元重在告诉学生要关爱、善待植物和动物,也要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因为生命只有一次。

第二单元是关于安全方面的,重在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危险发生后的紧急情况,同时防止事故的发生,以免给自己和别人带来伤害。

第三单元是关于消费和理财的。告诉学生要学会合理的花费。

第四单元是关于做人的道理,做人要善于关爱别人、理解别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责任感。

三、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掌握必备的知识。

2、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

3、创设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4、充实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5、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

四年级上册品德教学计划2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 (20xx-20xx学第一学期)

教师:杨xx

本学期我接任四年级五班和六班的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为了顺序的开展教学,圆满的完成教学工作,特制定此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四年级儿童不断扩大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以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为前提,以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为标,以体现与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为理念;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联系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获得对现代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能力;在感悟和体验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逐步养成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所必须具备的道德观、价值观及相应的良好行为习惯。

二、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三、教材分析:

四年级上册教材共五个单元,第一单元“珍爱生命”,第二、三单元“安全地生活”,第四单元“花钱的学问”,第五单元“关心你,爱护他”。

四年级上册教材向学生展示了从家乡民风、民俗到工业、农业、交通、通信、生活常识等多个方面的社会生活事实,教材在引导学生了解社会、探究社会的过程中,努力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学习解决人际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技能。四年级上册教材的显著特点是让学生在探究和认识社会事实的过程中进行道德教育,探究和认识社会事实作为教材编写的“明线”,道德教育作为教材编写的“暗线”。如第一单元《珍爱生命》,引发学生思考:生命给世界带来了什么?我们怎样做才能成为植物和动物的朋友?我们的生命是谁给予的?为什么说生命是生生不息,又是有限的?第四单元“关心你,爱护他”,以爷爷奶奶的故事作为引线,感受向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手,是关心。说话做事多替邻里乡亲着想,是理解。这样的编写方式,使学生的品德教育很自然地蕴含在社会事实之中,使品德教育的“无痕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四、教学目标:

1.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探究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奠定基础。上册教材通过引导学生感受生命的意义,掌握安全常识,懂得花钱的学问,伸出友爱的手,大家的事情大家做。这样的编写方式,使学生对社会基本事实的认识不只是停留在表面,而是引导他们看待社会现象的时候,能探究和思考社会生活中,各类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本质。

2.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出发,引导学生对间接生活的认识和了解。

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因此四年级上册教材在编写时,注意了将社会事实方面的内容与儿童的生活联系起来,让他们能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

3.注意了相关知识的整合,较好地体现了综合课程的特点。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打破学科界线的“综合课程”。四年级上册教材在处理各知识领域之间的关系及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上,将跨学科的知识有机地融为一体,在本册教材中,涉及到了人文,情感生活等方面的知识,教材将这些知识综合在一起,强调认知与情感综合,较好地体现了综合课程的特点。

4.将引导学生获取信息与指导学生探究问题的方法融合在一起,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认识能力和社会研究能力。

5.通过活动的设计和教材中的留白来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和参与实践。四年级上册教材仍注意了对学生活动的引导,教材根据内容需要设计了许多学生直接参与的活动,让学生通过亲历的活动来获得对社会的认识和体验。

五、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养成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2、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3、初步了解个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六、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讲解、社会实践等。 七、教学措施:

1、改变陈旧的观念,树立新观念

(1)转变教材观。教学是对教材的再创造,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根据新课程的教学要求,要运用好教材。要做到“删减、替换、补充”。,教

材是为学生提供的案例.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注意理清教材的思路,把握教材的教学主题。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教材提供的教育主题为基础,引导学生去学习,去探究。

(2)转变教学观。新的课程改革,把关注人作为课程的核心理念,提出:“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第一.要变“目中无人”为有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更新观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要关注每一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的形成。第二,变“重结论轻过程”为重视学生学的过程。新课程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教师的教学过程,要指导学生怎样学,通过什么方法学;不要把现成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要让学生用自己的眼光、方式来看待世界,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看法。

2、遵循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理念 (1)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

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核心是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

(2)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

品德与社会课程教育意义在于对儿童生活的引导,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育内容教育儿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选取、引用的教育内容和形式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引导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

3、要追求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

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发展的启蒙阶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儿童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要采用他们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引导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4、改革教学方式

教师要注意遵循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本教学理念,采取以客观社会为基础与学生为主体的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广泛采用活动型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自我体验感悟,探究发现训练技能,养成习惯。

5、重视学生学业评价

品德与社会课评价目的是获得反馈信息,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促进儿童发展,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而不是对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水平做终结性的评定,更不是利用评价结果对儿童进行比较与分等。因此,要从每个学生原有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强调以鼓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

四年级上册品德教学计划3

一、学生情况分析

我校四年级共有2个班,学生是非常喜欢《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的,但由于家长对它不够了解,所以重视不够,这样影响了一些家庭作业的完成,以及一些实践活动的开展,对本课程的学习也会受到影响。教师力争减少一些负影响,努力提高活动质量,提高课堂效率。

二、教材分析:

《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教材共三个单元:“生活中的消费”“生活中的习俗”“安全地生活”。

三、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消费》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养成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

2、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团结协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3、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观念。

能力目标:

1、能与他人平等的交流与合作,学习民主地参与探究活动。

2、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务和现象,尝试合作地、有创意的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3、养成搜集、整理和运用社会信息的能力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

知识目标:

1、1、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

3、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

4、初步懂得讲文明、守法律对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第二单元《生活中的习俗》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热爱生活,感受生活的快乐。

2、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文化传统和节日习俗。

3、尊重不同国家和人民的文化差异,初步具有开放的国际意识。

能力目标:

1、能清楚的表达自己对节日及喜庆活动的感受和见解。

2、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务与现象。

3、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知识目标:

1、知道我国的一些传统节日,了解几个主要传统节日的习俗和来历。

2、知道我们生活中的一些喜庆活动及民间风俗。

3、知道世界各地的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

第三单元《安全地生活》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热爱生命、热爱生活。

2、养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3、培养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4、初步形成法制观念。

能力目标:

1、掌握基本的自护自救的本领。

2、能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与他人平等的交流与合作,学习民主的参与集体生活。

3、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现象,有创意的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4、学习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5、学会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

知识目标:

1、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

2、初步懂得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3、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影响。

四、教学措施及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改变陈旧的观念,树立新观念

(1)转变教材观。教学是对教材的再创造,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根据新课程的教学要求,要运用好教材。要做到“删减、替换、补充”。,教材是为学生提供的案例.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注意理清教材的思路,把握教材的教学主题。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教材提供的教育主题为基础,引导学生去学习,去探究。

(2)转变教学观。新的课程改革,把关注人作为课程的核心理念,提出:“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第一.要变“目中无人”为有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更新观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要关注每一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的形成。第二,变“重结论轻过程”为重视学生学的过程。新课程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教师的教学过程,要指导学生怎样学,通过什么方法学;不要把现成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要让学生用自己的眼光、方式来看待世界,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看法。

2、遵循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理念

(1)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

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核心是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

(2)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

品德与社会课程教育意义在于对儿童生活的引导,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育内容教育儿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选取、引用的教育内容和形式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引导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

3、要追求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

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发展的启蒙阶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儿童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要采用他们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引导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4、改革教学方式

教师要注意遵循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本教学理念,采取以客观社会为基础与学生为主体的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广泛采用活动型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自我体验感悟,探究发现训练技能,养成习惯。

5、重视学生学业评价

品德与社会课评价目的是获得反馈信息,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促进儿童发展,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而不是对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水平做终结性的评定,更不是利用评价结果对儿童进行比较与分等。因此,要从每个学生原有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强调以鼓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

五、教学进度

时间课题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消费

第1、2周第1课生活需要消费

第3、4周第2课不同的购物场所

第5、7周第3课做聪明的消费者

第二单元生活中的习俗

第8、9周第1课多彩的民族节日

第10、11周第2课家有喜事

第12、13周第3课异国习俗

第三单元安全地生活

第14、15周第1课交通安全每一天

第16、17周第2课从“119”谈起

第18、19周第三课面对突发事件

四年级上册品德教学计划4

一、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原则

本教材以四年级儿童不断扩大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以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为前提,以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为标的,以体现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为理念,引导学生通过以自己的生活密切联系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获得对现代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能力;在感悟和体验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逐步养成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所必须具备的道德观、价值观及相应的良好行为习惯。

二、教材的体系结构

本教材以儿童社会生活为主线,在四年级上册编制了“我们在一起”、“成长不烦恼”、“聪明的消费者”三个单元,共12课。每课依内容和容量不同,建议安排的课时不等。一般每课建议安排3~4课时,一册书安排37课时左右,留出一定课时给学校和教师安排相应的地方课程及相关活动使用。

三、教材的特色

1、见物见人,以物及人

儿童是在与他们所遭遇到的各种事物相互作用中成长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在他们生活中出现的事物越来越多,如各种工业品、农产品、交通工具等等。教材要引导他们懂得这些事物的“事理”、“物理”,如我们所食用的食品是从哪里来的,不同的交通工具各有什么样的特点等等,以期使儿童获得一定的生活常识,适应他所面对的社会生活。另一方面,还应该看到的是:这些事物都是由人创造、制作、运作的,在它们的背后都蕴藏着“人”,蕴藏着人的智慧与劳作、人的需要与情感等。作为一门“品德与社会”的综合课的教材,应努力挖掘出“物后之人”,要让儿童能够在见物的同时见到人,感受到其中的“人心”、“人理”(做人的道理)。如在《衣食的来源》一课中介绍了袁隆平,不仅提到了他所从事的科学研究的经济价值,还将一个有血有肉的、近距离站在少年儿童身边的袁隆平呈现在教材之中。这样做的目的在于突显本教材的人文意蕴和它的道德价值,力图在“物”与“人”的内在联系中,达到品德课与社会课的综合,以实现儿童完整人格培养的课程任务。

2、在生活事实中辨析价值

教材向儿童展示了在他们生活中所存在的一系列事实,如家乡的变化,交通的发展,各种工业用品的出现等。教材在引导儿童了解这些事实的同时,着力于揭示它们对我们的生活可能产生的意义和价值。它们是有利于和社会的生存与发展,还是会有其不利的方面?要使儿童通过具体事实的价值分析逐步把握的道理是:并不是已经存在的事实都是全然合理、全然向善的,或是天然合理的、天然向善的。要让他们逐步学会对各种各样的现存事实作出正确的价值辨析和正确的价值选择。如在《塑料与我们的生活》一课中的“白色垃圾”等。我们认为这种价值辨析、价值选择的意识、思维方式和能力是一个现代人所必须具备的,也是本课程所要完成的目标之一。这样做,也使我们能把事实的教育与价值教育结合在一起。

3、当代生活与历史的链接

努力使儿童所遭遇到的现代生活与本民族的历史与文化相链接。如在讲到纸张时导入西汉时纸的发明,在讲通信时说到古代的驿站,注意到会对儿童产生较深、感染的各种无形文化,突显出它们的文化意义与内涵。当然,本教材所给予的历史文化知识只能是“点”状的,而不是系统的、全面的。

四、教学建议

1、改变陈旧的观念,树立新观念

(1)转变教材观。教学是对教材的再创造,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根据新课程的教学要求,要运用好教材。要做到“删减、替换、补充”。,教材是为学生提供的案例.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注意理清教材的思路,把握教材的教学主题。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教材提供的教育主题为基础,引导学生去学习,去探究。

(2)转变教学观。新的课程改革,把关注人作为课程的核心理念,提出:“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第一.要变“目中无人”为有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更新观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要关注每一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的形成。第二,变“重结论轻过程”为重视学生学的过程。新课程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教师的教学过程,要指导学生怎样学,通过什么方法学;不要把现成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要让学生用自己的眼光、方式来看待世界,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看法。

2、遵循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理念

(1)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

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核心是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

(2)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

品德与社会课程教育意义在于对儿童生活的引导,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育内容教育儿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选取、引用的教育内容和形式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引导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

3、要追求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

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发展的启蒙阶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儿童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要采用他们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引导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4、改革教学方式

教师要注意遵循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本教学理念,采取以客观社会为基础与学生为主体的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广泛采用活动型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自我体验感悟,探究发现训练技能,养成习惯。

5、重视学生学业评价

品德与社会课评价目的是获得反馈信息,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促进儿童发展,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而不是对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水平做终结性的评定,更不是利用评价结果对儿童进行比较与分等。因此,要从每个学生原有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强调以鼓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

五、教学进度安排

周 次

日 期

教 学 内 容

备注

1~2

9.1~9

1、《我们的合作》

3

9.12.16

2、《真正的友谊》

4~5

9.19~30

3、《为你高兴,与你分担》

6

10.1~10.7

国庆放假

6~7

10.8~14

4、《面对欺负和威胁》

8~9

10.17~25

5、《我要攀登》

9~10

10.26~11.4

6、《抄袭害了谁》

11~12

11.7~15

7、《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12~13

11.16~25

8、《擦亮眼睛》

14~15

11.28~12.6

9、《逛商场》

16

12.7~16

10、《衣食的来源》

17~18

12.19~27

11、《塑料与我们的生活》

18~19

12.28~1.6

12、《从一滴水说起》

20

1.9~16

复习考查

四年级上册品德教学计划5

一、学情分析

四年级是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并养成了一定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有四个单元组成。第一单元《做守规则的人》;第二单元《做乐观向上的人;第二单元《做自尊自爱的人》;第四单元《做聪明的购物者》。本教程以四年级儿童不断扩大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以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为前提,以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为目的,以体现育人为本的现代价值取向为理念安排的。

三、教学目标:

1、通过体验、辨析和感悟,对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道德行为进行自我判断,自我评价、自我反思和自我修正,从而促进他们良好品质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

2、知道要守规则,怎样做乐观向上的人,自尊自爱的人以及如何购物等。

3、通过学习掌握本册教材中的知识点,积累社会阅历。

四、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目标,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2、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3、重视情感投入,灵活运用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4、拓展教学空间,开发和利用校本资源,满足学生需求。

四年级上册品德教学计划6

一、学生分析

四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

二、教材分析

教科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共五个单元:包括第一单元诚信是金;第二单元伸出我们的手;第三单元我的绿色日记;第四单元交通连着千万家;第五单元祖国真大,共17课。

三、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掌握体验、感悟、建构的学习策略,关注思维过程及其体验,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并在主动参与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以“学会做人”为核心,发展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使自身的发展有助于社会的进步。

3、通过教材,从学生社会生活的原型出发,多视角(地理的、历史的、社会的、文化的角度)地去分析、探究社会事物和社会现象,展示完整的社会生活, 了解社会、适应社会、参与社会,在此过程中实现学科知识的整合,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以及参与社会的能力。

四、教学进度

单 元周 次课 题课时

第一单元 有困难 我不怕第一周1.这点困难算什么

第二周.成功一定有方法

第三周3.每天都有好心情

第二单元 我们的快乐大本营第四周4.成长的故事

第五周5.“我”和“我们”

第六周6.我们要做最棒的

第三单元 做聪明的消费者 第七周7.各种各样的商店

第八周8.购物有学问

第九周9.我是理财小能手

第四单元 公共生活讲道德第十周10.无声的朋友

第十一周11.大家生活在一起

第十二周1.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第十三周13.我们是邻居

第十四周14.文明从我做起

第五单元 大自然发怒的时候第十五周15.天有不测风云

第十六周16. 在这危急时刻

第十七周17. 灾害无情人有情

五、教学措施

教学内容及方法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上课,充分发挥现代化教育技术在品德教学中的作用。

、加强课堂教学研究,优化课堂教学过程,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氛围。

3、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

4、创设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5、充实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6、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

7、注重学生与家长的交流,取得家长的支持,使学生的实践活动顺利开展。

培优补差措施

1.认真备好每一次培优辅潜教案,做好学习过程的趣味性和知识性相结合。

.加强交流,了解潜能生(吴威、漆希、吴江等)、优异生(谢佳霖、田鑫、李一凡等)的家庭、学习的具体情况,尽量排除学习上遇到的困难。

3.坚持辅潜工作,两周一次。

4.采用一优生带一差生的一帮一行动。

5.课堂上创造机会,用优生学习思维、方法来影响差生。

6.采用激励机制,对差生的每一点进步都给予肯定,并鼓励其继续进取,在优生中树立榜样,给机会表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成功感。

四年级上册品德教学计划7

一、学习情况分析(知识、能力、学习习惯等)

四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本教材以四年级儿童不断扩大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以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为前提,以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为标,以体现与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为理念;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联系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获得对现代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能力;在感悟和体验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逐步养成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所必须具备的道德观、价值观及相应的良好行为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以四年级儿童不断扩大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以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为前提,以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为标的,以体现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为理念,引导学生通过以自己的生活密切联系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获得对现代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能力;在感悟和体验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逐步养成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所必须具备的道德观、价值观及相应的良好行为习惯。

三、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目标:

(1)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2)指导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和合作。

(3) 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2、行为与习惯目标:

(1) 初步了解个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2) 知道一些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知道社会生活中不同群体、民族、国家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懂得和平与发展是人类共同的愿望。

3、知识与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逐步建立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的意识,知道同情和帮助残疾人是一个人的良好品德的体现,并养成主动关爱处境困难或者不幸人的行为;知道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关心集体、参加集体活动、维护集体荣誉承担义务,了解家乡环境问题,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环境保护活动,了解民风民俗及对人们的影响,抵制不良风气和迷信活动,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了解交通发展的状况,感受交通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体会电视、网络等媒体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了解办一张报纸的基本方法,学会合作办小报,了解通信的发展,知道现代通信的种类和方式,学会常用的通信方法。

四、教学措施

1、根据新课程的教学要求,要运用好教材。要做到“删减、替换、补充”。,教材是为学生提供的案例.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注意理清教材的思路,把握教材的教学主题。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教材提供的教育主题为基础,引导学生去学习,去探究。让学生用自己的眼光、方式来看待世界,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看法。

2、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核心是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

3、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发展的启蒙阶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儿童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要采用他们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引导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4、采取以客观社会为基础与学生为主体的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自我体验感悟,探究发现训练技能,养成习惯。

四年级上册品德教学计划8

一、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原则

本教材以四年级儿童不断扩大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以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为前提,以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为标的,以体现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为理念,引导学生通过以自己的生活密切联系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获得对现代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能力;在感悟和体验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逐步养成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所必须具备的道德观、价值观及相应的良好行为习惯。

二、教材的体系结构

本教材以儿童社会生活为主线,在四年级上册编制了“我们在一起”、“成长不烦恼”、“聪明的消费者”三个单元,共12课。每课依内容和容量不同,建议安排的课时不等。一般每课建议安排3~4课时,一册书安排37课时左右,留出一定课时给学校和教师安排相应的地方课程及相关活动使用。

三、教材的特色

1、见物见人,以物及人

儿童是在与他们所遭遇到的各种事物相互作用中成长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在他们生活中出现的事物越来越多,如各种工业品、农产品、交通工具等等。教材要引导他们懂得这些事物的“事理”、“物理”,如我们所食用的食品是从哪里来的,不同的交通工具各有什么样的特点等等,以期使儿童获得一定的生活常识,适应他所面对的社会生活。另一方面,还应该看到的是:这些事物都是由人创造、制作、运作的,在它们的背后都蕴藏着“人”,蕴藏着人的智慧与劳作、人的需要与情感等。作为一门“品德与社会”的综合课的教材,应努力挖掘出“物后之人”,要让儿童能够在见物的同时见到人,感受到其中的“人心”、“人理”(做人的道理)。如在《衣食的来源》一课中介绍了袁隆平,不仅提到了他所从事的科学研究的经济价值,还将一个有血有肉的、近距离站在少年儿童身边的袁隆平呈现在教材之中。这样做的目的在于突显本教材的人文意蕴和它的道德价值,力图在“物”与“人”的内在联系中,达到品德课与社会课的综合,以实现儿童完整人格培养的课程任务。

2、在生活事实中辨析价值

教材向儿童展示了在他们生活中所存在的一系列事实,如家乡的变化,交通的发展,各种工业用品的出现等。教材在引导儿童了解这些事实的同时,着力于揭示它们对我们的生活可能产生的意义和价值。它们是有利于和社会的生存与发展,还是会有其不利的方面?要使儿童通过具体事实的价值分析逐步把握的道理是:并不是已经存在的事实都是全然合理、全然向善的,或是天然合理的、天然向善的。要让他们逐步学会对各种各样的现存事实作出正确的价值辨析和正确的价值选择。如在《塑料与我们的生活》一课中的“白色垃圾”等。我们认为这种价值辨析、价值选择的意识、思维方式和能力是一个现代人所必须具备的,也是本课程所要完成的目标之一。这样做,也使我们能把事实的教育与价值教育结合在一起。

3、当代生活与历史的链接

努力使儿童所遭遇到的现代生活与本民族的历史与文化相链接。如在讲到纸张时导入西汉时纸的发明,在讲通信时说到古代的驿站,注意到会对儿童产生较深、感染的各种无形文化,突显出它们的文化意义与内涵。当然,本教材所给予的历史文化知识只能是“点”状的,而不是系统的、全面的。

四、教学建议

1、改变陈旧的观念,树立新观念

(1)转变教材观。教学是对教材的再创造,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根据新课程的教学要求,要运用好教材。要做到“删减、替换、补充”。,教材是为学生提供的案例.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注意理清教材的思路,把握教材的教学主题。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教材提供的教育主题为基础,引导学生去学习,去探究。

(2)转变教学观。新的课程改革,把关注人作为课程的核心理念,提出:“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第一.要变“目中无人”为有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更新观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要关注每一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的形成。第二,变“重结论轻过程”为重视学生学的过程。新课程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教师的教学过程,要指导学生怎样学,通过什么方法学;不要把现成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要让学生用自己的眼光、方式来看待世界,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看法。

2、遵循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理念

(1)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

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核心是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

(2)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

品德与社会课程教育意义在于对儿童生活的引导,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育内容教育儿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选取、引用的教育内容和形式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引导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

3、要追求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

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发展的启蒙阶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儿童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要采用他们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引导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4、改革教学方式

教师要注意遵循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本教学理念,采取以客观社会为基础与学生为主体的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广泛采用活动型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自我体验感悟,探究发现训练技能,养成习惯。

5、重视学生学业评价

品德与社会课评价目的是获得反馈信息,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促进儿童发展,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而不是对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水平做终结性的评定,更不是利用评价结果对儿童进行比较与分等。因此,要从每个学生原有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强调以鼓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

五、教学进度安排

周 次

日期

教学内容备注

2

9.4~9.8

1、《我们的合作》

2、《真正的友谊》

3

9.11~9.15

4

9.18~9.22

5

9.25~9.30

3、《为你高兴,与你分担》

6

10.1~10.7

国庆放假

7

10.8~10.13

3、《为你高兴,与你分担》

4、《面对欺负和威胁》

8

10.16~10.20

9

10.23~10.27

5、《我要攀登》

6、《抄袭害了谁》

10

10.30~11.3

11

11.6~11.10

12

11.13~11.17

7、《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8、《擦亮眼睛》

13

11.20~11.24

14

11.27~12.1

15

12.4~12.8

9、《逛商场》

10、《衣食的来源》

16

12.11~12.15

17

12.18~12.22

18

12.25~12.29

11、《塑料与我们的生活》

12、《从一滴水说起》

19

12.1~12.5

20

1.8~1.12

21

1.15~1.119

复习考查

22

1.22~1.26

四年级上册品德教学计划9

新的学期开始了,为了更好的开展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现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如下: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41人。四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二、教材分析

四年级上册教材共四个单元,第一单元“珍爱生命”,第二单元“安全地生活”,第三单元“花钱的学问”,第四单元“关心你,爱护他”。

四年级上册教材向学生展示了从家乡民风、民俗到工业、农业、交通、通信、生活常识等多个方面的社会生活事实,教材在引导学生了解社会、探究社会的过程中,努力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学习解决人际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技能。四年级上册教材的显著特点是让学生在探究和认识社会事实的过程中进行道德教育,探究和认识社会事实作为教材编写的“明线”,道德教育作为教材编写的“暗线”。如第一单元《珍爱生命》,引发学生思考:生命给世界带来了什么?我们怎样做才能成为植物和动物的朋友?我们的生命是谁给予的?为什么说生命是生生不息,又是有限的?第四单元“关心你,爱护他”,以爷爷奶奶的故事作为引线,感受向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手,是关心。说话做事多替邻里乡亲着想,是理解。这样的编写方式,使学生的品德教育很自然地蕴含在社会事实之中,使品德教育的“无痕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三、教学目标

1.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探究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奠定基础。上册教材通过引导学生感受生命的意义,掌握安全常识,懂得花钱的学问,伸出友爱的手,大家的事情大家做。这样的编写方式,使学生对社会基本事实的认识不只是停留在表面,而是引导他们看待社会现象的时候,能探究和思考社会生活中,各类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本质。

2.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出发,引导学生对间接生活的认识和了解。

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因此四年级上册教材在编写时,注意了将社会事实方面的内容与儿童的生活联系起来,让他们能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

3.注意了相关知识的整合,较好地体现了综合课程的特点。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打破学科界线的“综合课程”。四年级上册教材在处理各知识领域之间的关系及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上,将跨学科的知识有机地融为一体,在本册教材中,涉及到了人文,情感生活等方面的知识,教材将这些知识综合在一起,强调认知与情感综合,较好地体现了综合课程的特点。

4.将引导学生获取信息与指导学生探究问题的方法融合在一起,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认识能力和社会研究能力。

5.通过活动的设计和教材中的留白来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和参与实践。四年级上册教材仍注意了对学生活动的引导,教材根据内容需要设计了许多学生直接参与的活动,让学生通过亲历的活动来获得对社会的认识和体验。

四、教学基本思路和方法及主要措施

教学中主要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实际操作法、演示法、练习法、比较法、分析法、综合法。

1、改变陈旧的观念,树立新观念

2、遵循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理念

3、要追求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

4、改革教学方式

5、重视学生学业评价

五、优生的培养及学困生转化措施

1、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学生透过老师的行为来判断老师的人格,一旦他认可了老师的人格,他就会接纳之,从而完善自己的人格。只要我们用一种合理的、民主的鼓励和宽容的态度来对待学生,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目标,用发展的目光看待学生,用满腔热情和期望去塑造学生的性格,相信耕耘就会有收获!

(1)、课堂内外尊重个体。

尊重学生,还表现在尊重学生的个性,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有创造力又具个性特征的人。

(2)、点燃自信、磨砺性格。

自信是成功的保证,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战胜自我很重要,要让他们明白老师心中永远有他们的位置,老师永远都在关注他们,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闪光点,让他们在黑暗中看到希望。在困境中重拾信念。

(3)、欣赏、鼓励、张扬优点。

激励永远是教育的态度。给学生一些鼓励,可以唤起后进生的上进心,张扬他们的优点,从而感受到成功感。针对学生发展倾向方面的特点,积极鼓励引导,奖励学生发展中的优势倾向,发展和张扬学生的个性,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个性特长,都能感受到自己的成功和长处,都能保持强烈的自信心和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2、优生的培养:

(1)重点培养,课上除完成课堂作业外,给他们安排一些有难度的题目练习。

(2)隔周进行一次有针对性的比赛活动,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兴趣。

四年级上册品德教学计划10

一、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本教材以四年级儿童不断扩大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以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为前提,以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为标,以体现与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为理念;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联系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获得对现代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能力;在感悟和体验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逐步养成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所必须具备的道德观、价值观及相应的良好行为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共有三个单元,分别为:《生活中的消费》、《生活中的习俗》、《安全的生活》。教材以四年级儿童不断扩大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以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为前提,以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为标,以体现与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为理念;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联系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获得对现代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能力;在感悟和体验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逐步养成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所必须具备的道德观、价值观及相应的良好行为习惯。

三、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目标:

(1)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养成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2)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文化传统和节日习俗。

(3)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2、行为与能力目标:

(1)初步了解个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2)知道一些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知道社会生活中不同群体、民族、国家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懂得和平与发展是人类共同的愿望。

3、知识与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逐步建立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的意识,知道同情和帮助残疾人是一个人的良好品德的体现,并养成主动关爱处境困难或者不幸人的行为;知道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关心集体、参加集体活动、维护集体荣誉承担义务,了解家乡环境问题,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环境保护活动,了解民风民俗及对人们的影响,抵制不良风气和迷信活动,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了解交通发展的状况,感受交通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体会电视、网络等媒体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了解办一张报纸的基本方法,学会合作办小报,了解通信的发展,知道现代通信的种类和方式,学会常用的通信方法

四、教学措施:

1、改变陈旧的观念,树立新观念

(1)转变教材观。教学是对教材的再创造,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根据新课程的教学要求,要运用好教材。要做到“删减、替换、补充”。,教材是为学生提供的案例。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注意理清教材的思路,把握教材的教学主题。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教材提供的教育主题为基础,引导学生去学习,去探究。

(2)转变教学观。新的课程改革,把关注人作为课程的核心理念,提出:“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第一.要变“目中无人”为有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更新观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要关注每一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的形成。第二,变“重结论轻过程”为重视学生学的过程。新课程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教师的教学过程,要指导学生怎样学,通过什么方法学;不要把现成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要让学生用自己的眼光、方式来看待世界,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看法。

2、遵循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理念

(1)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

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核心是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

(2)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

品德与社会课程教育意义在于对儿童生活的引导,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育内容教育儿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选取、引用的教育内容和形式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引导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

3、要追求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

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发展的启蒙阶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儿童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要采用他们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引导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4、改革教学方式

教师要注意遵循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本教学理念,采取以客观社会为基础与学生为主体的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广泛采用活动型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自我体验感悟,探究发现训练技能,养成习惯。

5、重视学生学业评价

品德与社会课评价目的是获得反馈信息,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促进儿童发展,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而不是对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水平做终结性的评定,更不是利用评价结果对儿童进行比较与分等。因此,要从每个学生原有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强调以鼓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

五、学困生帮扶措施:

正如乌申斯基所说:“教师的人格对于年轻的心灵来讲,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有益于发展的阳光,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业中的一切。”学生透过老师的行为来判断老师的人格,一旦他认可了老师的人格,他就会接纳之,从而完善自己的人格。只要我们用一种合理的、民主的鼓励和宽容的态度来对待学生,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目标,用发展的目光看待学生,用满腔热情和期望去塑造学生的性格,相信耕耘就会有收获!

1、课堂内外尊重个体。

爱是教育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而这种爱又必须是真诚的。打开孩子心里的那扇门,当我们与学困生建立一种友好,平等的关系时,他们就会主动向我们吐露心迹,敞开心扉地与我们交朋友,这样他们就会亲其师而信其师,喜欢听教师的课,对老师的批评教育也乐于接受。马克思曾说:爱需要用爱来交换,心灵需要用心灵来塑造。我们不能把学生培养成一模一样的人,也不应该这样要求学生。因而,尊重学生,还表现在尊重学生的个性,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有创造力又具个性特征的人。

2、点燃自信、磨砺性格。

自信是成功的保证,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战胜自我很重要,要让他们明白老师心中永远有他们的位置,老师永远都在关注他们,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闪光点,让他们在黑暗中看到希望。在困境中重拾信念。

教师要创造、利用各种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使一些观念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稳定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也就是形成性格。在劳动实践活动中,体验困难,让他们亲身经受一下艰难的磨练及痛苦的洗礼。

3、欣赏、鼓励、张扬优点。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人性深处,无不渴望被赞赏。”激励永远是教育的态度。给学生一些鼓励,可以唤起后进生的上进心,张扬他们的优点,从而感受到成功感。针对学生发展倾向方面的特点,积极鼓励引导,奖励学生发展中的优势倾向,发展和张扬学生的个性,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个性特长,都能感受到自己的成功和长处,都能保持强烈的自信心和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总之,学困生的转化教育是一个长期、反复的教育过程。教师一定要有满腔热情,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因势利导,使学困生保持不断前进的势头。在教育过程中让我们永远记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尊重学困生,就要让他们在接受教育和参与学习的活动中享受平等的待遇。

六、学科实践活动安排:

1、开展一次超市购物活动。

2、开展一次“我家喜事”交流会。

3、收集生活中有关交通安全的实例,开一次“交通安全从我做起”的主题班会。

七、教学进度安排。

每课二课时。

四年级上册品德教学计划11

一、教材分析:

四年级上册教材共四个单元,第一单元“珍爱生命”,第二单元“安全地生活”,第三单元“花钱的学问”,第四单元“关心你,爱护他”。

四年级上册教材向学生展示了从家乡民风、民俗到工业、农业、交通、通信、生活常识等多个方面的社会生活事实,教材在引导学生了解社会、探究社会的过程中,努力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学习解决人际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技能。四年级上册教材的显著特点是让学生在探究和认识社会事实的过程中进行道德教育。如第一单元《珍爱生命》,引发学生思考:生命给世界带来了什么?我们怎样做才能成为植物和动物的朋友?我们的生命是谁给予的?为什么说生命是生生不息,又是有限的?第四单元“关心你,爱护他”,以爷爷奶奶的故事作为引线,感受向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手,是关心。说话做事多替邻里乡亲着想,是理解。这样的编写方式,使学生的品德教育很自然地蕴含在社会事实之中。

二、教学目标:

1、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探究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奠定基础。上册教材通过引导学生感受生命的意义,掌握安全常识,懂得花钱的学问,伸出友爱的手,大家的事情大家做。这样的编写方式,使学生对社会基本事实的认识不只是停留在表面,而是引导他们看待社会现象的时候,能探究和思考社会生活中,各类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本质。

2、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出发,引导学生对间接生活的认识和了解。

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因此应注意将社会事实方面的内容与儿童的生活联系起来,让他们能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

3、注意了相关知识的整合,较好地体现了综合课程的特点。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打破学科界线的“综合课程”。在本册教材中,涉及到了人文,情感生活等方面的知识,教材将这些知识综合在一起,强调认知与情感综合,较好地体现了综合课程的特点。

4、将引导学生获取信息与指导学生探究问题的方法融合在一起,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认识能力和社会研究能力。

5、通过活动的设计和教材中的留白来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和参与实践。

三、教学措施:

1、明确课程性质,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2、品德教育要回归生活,突出课程的经验性。

3、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础。

4、建立新的教学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5、实现评价改革,促进学生发展。

6、加强课程管理,保证教学质量。

四年级上册品德教学计划12

1、指导思想

以《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为依据,树立“以人为本、培养能力”的思想,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方法,积极营造“和谐、平等、轻松”的教学氛围,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养成,体现人文关怀,关注学生长期的健康成长。

2、现状分析

学生分析

学生是非常喜欢《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的,但由于家长对它不够了解,所以重视不够,这样影响了一些家庭作业的完成,以及一些实践活动的开展,对本课程的学习也会受到影响。教师力争减少一些负影响,努力提高活动质量,提高课堂效率。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由三个单元组成。教科书在设计上力求贴近儿童的生活经验,贴近现实社会,将品德教育的内容和儿童的社会生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消费》 是四年级上学期的第一单元的主题,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消费知识。教学方式主要以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为主,目的是通过这些活动让学获取消费的初步感受。第二单元《生活中的习俗》单元以燃放礼花,悬挂彩灯的情景为背景,其目的为烘托节日的喜庆氛围。让学生通过探究节日的习俗,感受到人们节日中享受到的快乐,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第三单元《安全地生活》是让学生随

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 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学生在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如何使他们平平安安地度过每一天,是家长,学校,社会一直关注的问题。设计本单元让学生在以有的安全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理解,系统地掌握一些面对突发事件的自救自护本领,为他们今后更好地学习,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各单元的设计围绕课程标准的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本教材以学生生活为主线,设置综合性的学习活动主题,体现教科书内容的生活化和综合性。主要有学生的家庭,学校和社区生活的内容,家乡,世界的民族风情,习俗和传统节日等内容,让学生加深对社会的认识,有利于他们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能力的和谐发展。

3、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第一单元 生活中的消费

第二单元 生活中的习俗

第三单元 安全地生活

4、教学工作目标

1、情感 态度 价值观

养成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

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团结协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观念。

热爱生活,感受生活的快乐。

热爱祖国,真是祖国的文化传统和节日习俗。

尊重不同国家和人民的文化差异,初步具有开放的国际一意识

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2、能力

能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学习民主的参与探究活动。

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人事,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常识合作的,有意识的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养成搜集,整理和运用社会信息的能力,能够运用简单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

能够清楚的表达自己对节日及喜庆活动的感受和见解。

3、知识

1、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

3、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

4、初步懂得讲文明,守纪律对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5、保障措施

1、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情感陶冶的功能,努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努力激发学生喜爱艺术,乐于探索、努力求知的欲望。

3、改进学习、教学方法,从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研究“教”和“学”的方法,充分运用现代教学媒体,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巩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并逐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四年级上册品德教学计划13

一、学情分析

学生大部分有较强的学习积极性,少数学生学习习惯欠佳。本学期将从学生学习习惯入手,着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感受生命的美丽,知道世界因为生命才美丽,人类应该善待、关爱生灵万物。知道生命是宝贵的,要爱护自己的身体,呵护生命。

2.初步具备防范意识,了解与小学生生活相关的安全标志和设施,注意公共安全。

3.知道家庭经济来源有多种形式,了解自己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体会父母挣钱的辛苦,了解家庭必要的生活开支。学习合理消费,熟悉本地主要的购物场所,掌握购买商品的基本常识,做个聪明的消费者。

4.了解残疾人、老年人、生活有困难的人懂得与邻里乡亲相互理解关照,不给邻居添麻烦。

情感目标:

1.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激励、了解一些可以挽救他人生命。没有伤害的行为,敬佩为拯救他人的生命献出爱心的人。

2.具备基本的自护自救能力。

3.引导学习合理消费,熟悉本地主要的购物场所,掌握购买商品的基本常识,做个聪明的消费者。

4.形成一定的社会责任感,体会到大家的事情要靠大家来做。

三、教材分析。

1.《珍爱生命》主要是唤起学生对生命的热爱和珍惜。

2.《安全的生活》通过指导学生的生活,出尽学生过一种安全的生活。

3.《花钱的学问》引导学生正确的消费理财观,提高他们的消费技巧。

4.《关心你、爱护他》培养儿童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德意识弘扬人文精神,对社会充满责任感。

四、教学进度。

第一单元6-8课时

第二单元8课时

第三单元8-10课时

第四单元8-10课时

总复习

五、教学措施。

1.独立阅读,自主学习,理解主题文字的大意。

2.借助插图,引导学生从各个事例中进行分析、比较,强化主题思想。 3.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合作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4.收集、整理资料。

5.模仿演示。

6.换位思考。

四年级上册品德教学计划14

一、学生情况分析

我所任教的四年级三个班的孩子正处于向青少年过渡的儿童期的后期阶段,大脑发育正好处在内部结构和功能迅速发展和完善的关键期,孩子的学习能力和情感能力快速发展,是培养学习能力和情感能力的重要时期。四年级孩子的学习动机从直接动机向间接动机开始转化,即使没有直接的奖励,为了得到老师、同学、家长和其他人的肯定性评价,他们也会努力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二、课程目标任务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使学生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养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热爱科学、勤俭节约的态度。

2.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3.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观念和规则意识。

(二)能力

1.能够初步认识自我,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初步掌握基本的自护自救的本领。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2.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的交流与合作,学习民主地参与集体生活

3.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交流与合作,学习民主地参与集体生活。

4.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

(三)知识

1.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2.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影响。

3.了解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简单了解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些共同问题。

三、教材分析

四年级上册教材共四个单元,第一单元“珍爱生命”,第二单元“安全地生活”,第三单元“花钱的学问”,第四单元“关心你,爱护他”。

教材向学生展示了家乡民风、民俗到工业、农业、交通、通信、生活常识等多个方面的社会生活事实,教材在引导学生了解社会、探究社会的过程中,努力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学习解决人际问题和社会意识,学习解决人际问题和社会意识,学习解决人际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技能。这本教材的显著特点是让学生在探究和认识社会事实作为教材编写的“明线”,道德教育作为教材编写的“暗线”。如第一单元《珍爱生命》,引发学生思考:生命给世界带来了什么?为什么说生命是生生不息,又是有限的?第四单元《关心你,爱护他》,以爷爷奶奶的故事作为引线,感受向需要帮助的人伸出一双手,是关心。说话做事多向邻里着想,是理解。这样的编写方式,使学生的品德教育很自然地蕴含在社会事实之中,使品德教育的“无痕性”很好地得到了体现。

四、完成教学实施的办法

1.明确课程性质,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2.品德教育要回归生活,突出课程的经验性。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4.充实教学内容。实现评价改革,促进学生发展。

5.拓展教学空间。开发多样化的课程资源,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

五、教改专题

怎样让孩子快乐健康的成长

四年级上册品德教学计划15

一、学生分析

四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例如,四年级的学生仍有较强的自我中心意识,缺乏合作和奉献助人的精神。同时,他们也处于自我中心向他人发展的阶段,他们开始喜欢交友,但在人际交往中,有的表现为比较封闭、退缩,有的表现为比较放任、攻击,往往因为不会与人沟通而与他人发生冲突,其社会化发展的能力有一定的障碍。儿童许多良好的品质都是通过他们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潜移默化地培养起来。因而,正确引导学生结交朋友,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与人交往的观念,掌握良好的交友技能,学会交往沟通的技巧尤为重要。又如,四年级的学生对于事情的是非有一定的判断能力,但是现代家庭结构的变化,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长大,自主性和自立能力都不是很强。在学习和生活中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所以也相应出现了许多的烦恼,一些不良倾向不仅使学生们不能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且会影响其性格和道德行为的发展。另外,四年级的学生开始有兴趣也有能力,关注人类的衣食问题,关注人类造成的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匮竭的问题,他们开始有作为现代人的责任意识,开始参与社会活动,了解工农业生产状况,提高生活技能的需要。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主要由三个单元组成:第一单元为《我们在一起》;第二单元为《成长不烦恼》;第三单元为《聪明的消费者》;本教材以四年级儿童不断扩大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以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为前提,以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为目的,以体现育人为本的现代价值取向为理念。

三、教学目标

1、学会合作,体会合作的好处;初步形成正确的友谊观;学会交流和沟通的技巧,分享快乐,分担忧愁;正确面对欺负和威胁,敢于抗争。

2、初步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提高承受困难和挫折的意志与能力;学习诚实做人,诚信为本;热爱科学,相信科学。

3、知道消费的权利,了解有关消费的常识;懂得勤俭节约的道理,自觉珍惜劳动成果;初步学会辨证地看待工业文明,认识白色污染;养成珍惜水资源的习惯

四、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重视创设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形式,以人为本,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

4、充实教学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五、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课序起止时间内容课时

118.18—8.23我们的合作2

228.25—8.30真正的友谊2

39.1—9.6复习巩固第1.2课2

439.8—9.13为你高兴,与你分担2

549.15—9.20面对欺负和威胁2

69.22—9.27复习巩固第3.4课2

79.29—10.4国庆节

8510.6—10.11我要攀登2

9610.13—10.18抄袭害了谁2

1010.20—10.25复习巩固第5.6课2

11——12710.27—11.8我们和诚信在一起3

13811.10—11.15擦亮眼睛2

1411.17—11.22复习巩固第7.8课2

15911.24—11.29逛商场2

161012.1—12.6衣食的来源2

171112.8—12.13塑料与我们的生活2

181212.15—12.20从一滴水说起2

1912.22—12.27复习巩固第9.10课2

20——2112.29—20xx.1.10总复习3

含期末统考

第四篇:四年级上册品德教学计划

四年级上册品德教学计划

四年级上册品德教学计划1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中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四年级学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二、学期教学主要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第一单元: 与人相处中尊重、体谅他人;相信诚信是做人的基本道理,对坦荡正直的人心怀敬佩, 愿意成为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对自己的生命有一种负责的态度。并愿意为之约束自己的言 行,抵制不良的生活习惯;对生活怀有美好的向往与憧憬,棉队困难和挫折不退缩,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能体验到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乐趣

第二单元: 感受、体验家人对自己的关爱,愿意主动与家人沟通,尊重孝敬老人。关心家庭生活, 理解父母在家庭生活中所付出的心血,有承担家庭义务和责任的意识,初步具有合理的消 费观

第三单元: 感受同学之间的友爱之情和友谊的珍贵,体验拥有朋友的快乐和团结合作带来的乐趣。 关心集体,乐于参加集体活动,感受集体生活的快乐与美好

第四单元: 感受信息技术对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作用,以及现代通信手段、各种传媒和多媒 体网络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对各种新兴信息技术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在充分享用 他所提供的便利时亦能自觉遵守各种共同的规则

能力目标

第一单元: 在生活中能分辨是非,正确地面对错误,并能在教师帮助下调整自己的言行,做一个 诚实的人,学会一些与人坦诚交往的方法,对不应该做的事情学会拒绝;学会面对与人交 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冲突,以及一些避免和解决冲突的方法;面对生活中的挫折能调整自 己的心态,并能尝试加以解决

第二单元: 学会料理自己的生活,养成主动关心家人,孝敬父母长辈,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学 会初步统计家庭收支情况,合理消费,勤俭节约。初步学会一些与父母和家人沟通的办法

第三单元: 宽容地对待他人,能欣赏和发现朋友身上的优点,平等地与伙伴合作交流;自觉地遵 守各项规章制度,做个讲文明、有教养的人;积极主动地参与班级管理,为班级生活出谋 划策。

第四单元: 学会用电话、书信等现代通信方式与人交流。养成规范书写信件的习惯,注意通信、通话的文明礼仪,不私自拆阅别人的信件和撕取别人信件上的邮票。遇到土法事情会正确 拨打应急电话。能有节制地、有选择地收看电视节目和上网,不沉溺于看电视和玩网络游 戏,自觉抵制、远离不健康的书报影视以及不健康的网站。能利用交往工具进行交流、沟 通合作,利用传媒、网络获取信息,初步养成看好书、读好报的生活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第一单元: 知道诚实守信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敢于承认错误的孩子同样是诚实的孩子;了解迷恋 游戏机、沉溺电视等不良生活习惯的危害;知道理解、体谅他人是解决和避免冲突,与人 愉快相处的有效方法之一;懂得生活和学习中会有困难,失败是成功之母

第二单元: 知道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时也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了解家庭经济 来源的多种形式,了解家庭生活中的必要开支;知道家庭生活中也要讲道德,要有家庭责 任感

第三单元: 知道朋友间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知道自己是集体的小主人,应该承担相应的责 任;懂得在一个集体中,只有团结一致、齐心协力才能办好事情;知道集体处处有规则, 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应该按规则办事

第四单元: 了解邮政、电信、传媒、网络的基本功能,知道集邮是一项健康、高雅的活动。知道 私拆他人信件是违法的行为。明白乱拨应急电话的后果。懂得传媒、网络是两把“双刃剑”, 使用不当会影响甚至妨碍自己的健康成长。知道写信和打电话是一般程序和方法。

四、教学主要措施

1、认真备课,认真上课,及时进行二次备课,并做好课后小记。

2、重视课前准备环节,努力使每次上课老师学生都有充分的准备。

3、精心策划,指导学生开展好课内外教育活动,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4、专课专用,不占用品社课的教学时间。

5、多看教学杂志,多听其他老师的课。更新教学理念,掌握教学新动向。

6、充分利用班队课,谈话课进行教育,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道德素养的整体提高。

7、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8、经常与家长联系,让孩子在各种环境下良好的成长。

四年级上册品德教学计划2

一、学生现状分析:

我校四年级共有两个班,他们正是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四年级的学生仍有较强的自我中心意识,缺乏合作和奉献助人的精神。同时,他们也处于自我中心向他人发展的阶段,他们开始喜欢交友,但在人际交往中,有的表现为比较封闭、退缩,有的表现为比较放任、攻击,往往因为不会与人沟通而与他人发生冲突,其社会化发展的能力有一定的障碍。

四年级的学生对于事情的是非有一定的判断能力,现代家庭结构导致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长大,自主性和自立能力都不是很强。在学习和生活中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一些不良倾向不仅使学生们不能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且会影响其性格和道德行为的发展。另外,四年级的学生开始有兴趣也有能力,关注反省自己的一些学习能力,从身边的一些变化中探究其变化的原因。

二、指导思想:

本教材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联系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获得对现代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能力;感悟和体验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逐步养成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所必须的道德观、价值观及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教学目标:

1、学会合作,体会合作的好处;初步形成正确的友谊观;学会交流和沟通的技巧,分享快乐,分担忧愁。

2、初步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提高承受困难和挫折的意志与能力;培养毅力和耐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了解家乡的基础上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获取筛选有用信息的能力。

4、感受家乡及家乡人各方面的发展进步,了解家乡发展中的一些问题,树立家乡小主人意识,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5、关心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

6、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要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

四、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主要由四个单元组成:第一单元为《在集体生活中》、第二单元为《学习更上一层楼》、第三单元为《我的家乡》、第四单元为《家乡的变化》。

本教材以四年级儿童不断扩大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以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为前提,以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为目的,以体现育人为本的现代价值取向为理念。

五、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帮助学生获得丰富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重视创设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形式,以人为本,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

4、充实教学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5、拓展教学空间,积极开发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各种课程资源,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方式的需要。

6、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合作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年级上册品德教学计划3

一、指导思想:

本教材以四年级儿童不断扩大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以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为前提,以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为标的,以体现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为理念,引导学生通过以自己的生活密切联系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获得对现代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能力;在感悟和体验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逐步养成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所必须具备的道德观、价值观及相应的良好行为习惯。

二、基本情况分析:

1、学情分析:

学生们经过三个学年的品德课学习,养成了一定的学习习惯,大多数学生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能关心他人,主动参与各项活动,对生活充满热情。一个暑假的时间,让孩子们增长了一些社会见闻,同样也有利于品德课的学习。但是学生的思想行为各不相同,有部分学生毕竟还是比较自私的,团结协作精神差.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比较差,有些学生作业拖拉,字写得比较差。上课时,不爱动脑、动笔,需要不断督促,行为习惯、思想意识等还需进一步提高。

2、教材分析

四年级上册教材共四个单元,第一单元“生我养我的地方”,第二单元“我会学习”,第三单元“各行各业与生活”,第四单元“多彩的节日”。

3、个人研究分析:

四年级上册教材以学生生活为主线,选取了了解家乡,各行各业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节日习俗等内容。通过引导学生运用调查了、参观访问、讨论交流等方式进行探究,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运用多种课程资源自主学习的能力;感受家乡的发展变化,萌发热爱家乡之情;教育学生尊重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感受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和世界各地的风俗民情,激发学生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的情感以及向往世界和平的美好愿望。

三、教学教研目标:

1、教学目标:

一.探究家乡的自然环境、资源、物产、经济特点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和家乡的优秀人物,并在探究活动中,培养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感受家乡的发展变化,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二、引导学生在对问题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刻苦学习的精神,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会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初步形成问题意识;能正确对待困难,遇到困难不退缩,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体验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乐趣,初步形成积极上进的生活态度;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多种课程资源自主学习的能力,对各种信息的辨别能力,培养学习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2、教研目标

一、引导学生通过和自身生活直接联系在一起的、具体的几种物品或场所的观察、了解、讨论、交流等活动,探究农业、工业、商业等行业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感受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珍惜劳动者的劳动成果,从而丰富学生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学生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理解和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辨别能力,为学生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公民奠定基础。

2、使学生感受春节的快乐,引导学生套就我国各民族的民风民俗,和世界各民族的传统节日文化,陶冶情操,增强健康有益的思想观念,为抵制各种歪理邪说、破除封建迷信、大力崇尚科学,都起着积极的作用。通过搜集、交流、讨论、讲故事、模拟表演、智慧大比拼等活动,让学生们充分感受到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和世界各地丰富多彩的风俗民情,激发学生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的情感,以及向往世界和平的美好愿望。

四、学习重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学习,认识家乡的地理环境和人们的生活。

2、重视自学能力的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科学学习方法的选择。

3、了解各行各业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他们的劳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尊重并感谢他们。

4、了解多种文化的差异和丰富性,对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的创造持尊重和欣赏的态度。

五、具体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掌握必备的知识。

2、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

3、创设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4、充实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5、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

六、具体时间安排:

1、教学活动安排:周次

内容

第一周--第二周

学会合作

4课时第三周--第四周

当意见不一致时

4课时

第五周--第六周

诚信是金

4课时第七周--第八周

我是学习的主人

4课时

第九周--第十周

期中复习

4课时

第十一周-第十二周

和好书交朋友

4课时

第十三周-第十四周

我的家乡在哪里

4课时

第十五周-第十六周

长江两岸是家乡

4课时

第十七周-第十八周

说说家乡的故事

4课时第十九周-第二十周

家乡的变化真大呀

4课时第二十一周-第二十二周

我的发现与担心

4课时第二十三周-第二十四周

总复习

4课时

2、教研安排:

四年级上册品德教学计划4

一、学情分析

四年级是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并养成了一定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有四个单元组成。第一单元《做守规则的人》;第二单元《做乐观向上的人;第二单元《做自尊自爱的人》;第四单元《做聪明的购物者》。本教程以四年级儿童不断扩大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以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为前提,以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为目的,以体现育人为本的现代价值取向为理念安排的。

三、教学目标:

1、通过体验、辨析和感悟,对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道德行为进行自我判断,自我评价、自我反思和自我修正,从而促进他们良好品质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

2、知道要守规则,怎样做乐观向上的人,自尊自爱的人以及如何购物等。

3、通过学习掌握本册教材中的知识点,积累社会阅历。

四、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目标,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2、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3、重视情感投入,灵活运用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4、拓展教学空间,开发和利用校本资源,满足学生需求。

四年级上册品德教学计划5

1、指导思想

以《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为依据,树立“以人为本、培养能力”的思想,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方法,积极营造“和谐、平等、轻松”的教学氛围,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养成,体现人文关怀,关注学生长期的健康成长。

2、现状分析

学生分析

学生是非常喜欢《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的,但由于家长对它不够了解,所以重视不够,这样影响了一些家庭作业的完成,以及一些实践活动的开展,对本课程的学习也会受到影响。教师力争减少一些负影响,努力提高活动质量,提高课堂效率。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由三个单元组成。教科书在设计上力求贴近儿童的生活经验,贴近现实社会,将品德教育的内容和儿童的社会生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消费》 是四年级上学期的第一单元的主题,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消费知识。教学方式主要以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为主,目的是通过这些活动让学获取消费的初步感受。第二单元《生活中的习俗》单元以燃放礼花,悬挂彩灯的情景为背景,其目的为烘托节日的喜庆氛围。让学生通过探究节日的习俗,感受到人们节日中享受到的快乐,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第三单元《安全地生活》是让学生随

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 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学生在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如何使他们平平安安地度过每一天,是家长,学校,社会一直关注的问题。设计本单元让学生在以有的安全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理解,系统地掌握一些面对突发事件的自救自护本领,为他们今后更好地学习,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各单元的设计围绕课程标准的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本教材以学生生活为主线,设置综合性的学习活动主题,体现教科书内容的生活化和综合性。主要有学生的家庭,学校和社区生活的内容,家乡,世界的民族风情,习俗和传统节日等内容,让学生加深对社会的认识,有利于他们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能力的和谐发展。

3、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第一单元 生活中的消费

第二单元 生活中的习俗

第三单元 安全地生活

4、教学工作目标

1、情感 态度 价值观

养成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

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团结协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观念。

热爱生活,感受生活的快乐。

热爱祖国,真是祖国的文化传统和节日习俗。

尊重不同国家和人民的文化差异,初步具有开放的国际一意识

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2、能力

能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学习民主的参与探究活动。

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人事,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常识合作的,有意识的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养成搜集,整理和运用社会信息的能力,能够运用简单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

能够清楚的表达自己对节日及喜庆活动的感受和见解。

3、知识

1、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

3、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

4、初步懂得讲文明,守纪律对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5、保障措施

1、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情感陶冶的功能,努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努力激发学生喜爱艺术,乐于探索、努力求知的欲望。

3、改进学习、教学方法,从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研究“教”和“学”的方法,充分运用现代教学媒体,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巩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并逐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四年级上册品德教学计划6

一、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目标:

(1)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2)指导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和合作。

(3) 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2、行为与习惯目标:

(1) 初步了解个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2) 知道一些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知道社会生活中不同群体、民族、国家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懂得和平与发展是人类共同的愿望。

3、知识与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逐步建立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的意识,知道同情和帮助残疾人是一个人的良好品德的体现,并养成主动关爱处境困难或者不幸人的行为;知道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关心集体、参加集体活动、维护集体荣誉承担义务,了解家乡环境问题,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环境保护活动,了解民风民俗及对人们的影响,抵制不良风气和迷信活动,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了解交通发展的状况,感受交通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体会电视、网络等媒体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了解办一张报纸的基本方法,学会合作办小报,了解通信的发展,知道现代通信的种类和方式,学会常用的通信方法

4、过程与方法目标:

以故事续编、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明白要遵守公共秩序、社会公德。以“伸出援助的手”、“爱心小组”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心。进行实地调查,知道环境问题的原因及其危害,树立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学生感兴趣地实践活动,培养热爱家乡,建设家乡之情。以“我当小记者”、“我来当编辑”等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合作的愉快。

二、情况分析(工作重点)

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教材情况分析:

本教材以四年级儿童不断扩大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以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为前提,以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为标,以体现与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为理念;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联系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获得对现代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能力;在感悟和体验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逐步养成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所必须具备的道德观、价值观及相应的良好行为习惯。

三、教学措施(具体做法)

1、充分挖掘我校特色的教育资源,使校本课程教学走向家庭、社会,真正走进学生的实际生活,体现该课程的开放性、实践性。

2、发挥艺术形式在本课程教学中的效能,创建良好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自主性。

3、精心准备,指导学生开展好课内外教育活动,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四、课外活动或兴趣小组活动

1、通过播放录像、课件等方式,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增强健康闲暇的本领和闲暇道德观。并以“我当小记者”、“我来当编辑”等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合作的愉快。

2、让学生组织课外研究小组,了解环境问题的原因及其危害,树立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还要比较不同通信的特点,选择适当的通信方式与自己的亲友进行一次实际通信联系。培养他们运用现代通信工具的能力。

五、教学进度

教 学 进 度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 备注

1 2、21~2、22 1、在公共汽车上 2月20日上课

2 2、25~3、1 1、在公共汽车上

3 3、4~3、8 2、想想他们的难处

4 3、11~3、15 2、想想他们的难处

5 3、18~3、22 3、伸出我的手

6 3、25~3、29 3、伸出我的手

7 4、1~4、5 4、我们赢了 清明节放假

8 4、8~4、12 4、我们赢了

9 4、15~4、19 5、绿色小卫士

10 4、22~4、26 5、绿色小卫士

11 4、29~5、3 6、我们的民风民俗 劳动节放假

12 5、6~5、10 6、我们的民风民俗

13 5、13~5、17 7、家乡的变化

14 5、20 ~5、24 8、怎样到达目的地

15 5、27~5、31 9、媒体连着我和你

16 6、3~6、7 10、办一张自己的报纸

17 6、10~6、14 11、怎样和他联系 端午节放假

18 6、17~6、21 期终复习、期终考

四年级上册品德教学计划7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经过三年的学校学习生活,学生在知识、能力、习惯养成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提高。四年级学生兴趣广泛,喜欢做游戏,乐于参加活动,乐于动脑、动手,同学之间能团结合作。

三、四年级学生由《品德与生活》进入《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学习,对于知识的积累,社会实践能力,探究能力都有待提高。学生上课都能认真听讲,大胆发言,积极参加学习、讨论,学习态度端正,学习积极性高,愿意与同学合作交流。学生特别喜欢这门课,老师布置的作业能较好的完成,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家庭、学校、班级中部分学生能积极帮助父母、老师、同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教育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为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对自然、生命、家庭、社会具有责任感。

二、全册教材分析

1、本册教材安排及特点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使用的是山东美术出版社的教材,本册教材共分四个单元《生我养我的地方》《我会学习》《各行各业与生活》《多彩的节日》《我跟爸爸去上班》和我的实践活动《我跟爸爸去上班》。

第一单元有4课,包括《找找我们的家乡》《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发展中的家乡》《他们是家乡的骄傲》。

第二单元有4课,包括《多问为什么》、《遇到困难的时候》、《我的老师多》、《同样是学习》。

第三单元有3课,包括《小小一粒米》、《我家的电器》、《走进商场》。第四单元有3课,《贴春联》、《藏历年与泼水节》、《圣诞节与狂欢节》。

本册教材以学生的生活为主线,时效性强,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使教育内容有的放矢。让学生能够从体验的过程中懂得道理。

2、本册教材的重点、难点

本册教材以学生生活为主线,选取了解家乡、学会学习、各行各业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节日习俗等内容。

通过引导学生运用调查了解、参观访问、讨论交流等方式进行探究,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运用多种课程资源自主学习的能力;感受家乡的发展变化,萌发热爱家乡之情;教育学生尊重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感受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和世界各地的风俗民情,激发学生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的情感以及向往世界和平的美好愿望。

本册教材的难点是如何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变成实际行动,进而形成习惯。解决问题的策略是: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过有道德的社会生活。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以学生熟知的事例来说明问题;争取家长的配合,在家中做一些家庭成员应该参与的事情的决策,锻炼学生的自理能力;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道德,利用身边的典型事例来影响自己,进而变成自己的自觉行动。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中高年级开设的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这门课程以学习者为主体,是儿童学习过有道德的社会生活的课程。

1、在知识能力方面:通过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生活,学习道德,让学生通过自身的生活经历和生活经验,努力促使他们在自身的经验、体验中学习。结合新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将教材中涉及到的内容融入学校的管理和教育中,让学生掌握与人相处、独立行动、关心家人、帮助同学、增强自信等方面的能力。

2、在过程与方法上:教师是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的游戏设计者。本册教材充分的体现了学生在生活中学这一特点,所设计的课程内容均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在教学中,我想将学习内容与学校的德育活动、少先队活动和综合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体会到品德与社会的学习就在身边,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就能体现出来,不需要特殊记忆,只要养成习惯就可以了。

3、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本册教材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贴近学生”。学生在这册教材的学习中会从各种活动中得到快乐和喜悦,并能通过自己动脑筋,解决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通过课程中的感性活动,在他的内心产生影响,激发学生自我教育。小组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也可以让学生满足个体与他人交往的需要。通过学生参与学习,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发展智力,陶冶情操。

四、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构想和具体措施

(一)、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生活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对于今天的学生,从小就应该开始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让其在学习中学会合作。

首先,应确定稳定的学习小组,集体成员之间要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分组时即优、中、差兼搭组合、男女分开组合要定期或不定期的轮换组内角色,让每名学生都有机会担任组中的不同角色,如组织者、记录者、小组意见陈述者等等,特别是小组长要轮流当,人人平等,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有主人翁感、成就感,从而逐步培养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所需要的组织能力,交流能力,协调能力,相互尊重的态度等,为小组合作交流顺利高效进行奠定基础。

其次,在提出问题时,必须首先让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待考虑成熟有了交流的需要时,再展开讨论、交流。讨论交流时在小组长的组织下,每个小组成员都要积极参与发言,成员之间共同探讨,互相合作,主持的同学全面负责;记录的同学还要负责把各成员的发言进行归纳总结,并记录下来;发言的同学负责把全组的讨论结果和其他的小组进行交流。

(二)、在《品德与社会》课中评价也十分重要。

评价主体主要是学生本人、同学、老师、家长构成;评价内容包括社会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和方法;评价方式有回顾、解答、谈话、操作等。

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教材设计了“我的收获”板块,给师生进行评价提供借鉴和提示。教学中,不要求在每个主题活动中都要进行全面的总结和评价,而是根据学习内容,交替采用自我检测、自我评价、同学互评、老师评价等多种方式。通过评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动兴趣,引领他们获得进一步发展。

例如:在第一、二单元中为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我们在发掘学生的闪光点上用“班级之最”的评选作为评价工具。将课堂学习、习惯养成、能力培养融入到“班级之最”中有:回答问题最积极、任务完成最棒、做好事最多、最爱劳动讲究卫生、进步最快、能力最强、班级荣誉感最强、最有爱心等。评选突出强调了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的行为,并注重过程评价,让每位学生都得到关怀,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展现,让更多的学生体验成功。

(三)、对于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我将采取以下的方法:

1.在课前布置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常识去寻找答案,培养学生的调查能力;

2.在课堂上对于完成课前调查好的学生进行表扬,树立榜样;

3.在每节课中渗透深一层的问题,让学生尝试着不断思考,并且提示他们可以进行调查、让学生逐步养成调查的好习惯;

4.在小组活动中帮助学生分配工作,让他们尝试与他人合作学习,共同探索,

5.定期结合各学科组织进行研究性活动,让学生在熟悉研究型学习活动后逐渐尝试独立学习。

五、全册教学进度

第一单元《生我养我的地方》

1、《找找我们的家乡》 1课时

2、《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2课时

3、《发展中的家乡》 2课时

4、《他们是家乡的骄傲》 1课时

第二单元《我会学习》

1、《多问为什么》 1课时

2、《遇到困难的时候》

13、《我的老师多》

24、《同样是学习》

第三单元《各行各业与生活》

1、《小小一粒米》

22、《我家的电器》

23、《走进商场》

第四单元《多彩的节日》

1、《贴春联》

22、《藏历年与泼水节》

23、《圣诞节与狂欢节》 2课时

四年级上册品德教学计划8

新的学期开始了,为了更好的开展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现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如下: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41人。四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二、教材分析

四年级上册教材共四个单元,第一单元“珍爱生命”,第二单元“安全地生活”,第三单元“花钱的学问”,第四单元“关心你,爱护他”。

四年级上册教材向学生展示了从家乡民风、民俗到工业、农业、交通、通信、生活常识等多个方面的社会生活事实,教材在引导学生了解社会、探究社会的过程中,努力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学习解决人际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技能。四年级上册教材的显著特点是让学生在探究和认识社会事实的过程中进行道德教育,探究和认识社会事实作为教材编写的“明线”,道德教育作为教材编写的“暗线”。如第一单元《珍爱生命》,引发学生思考:生命给世界带来了什么?我们怎样做才能成为植物和动物的朋友?我们的生命是谁给予的?为什么说生命是生生不息,又是有限的?第四单元“关心你,爱护他”,以爷爷奶奶的故事作为引线,感受向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手,是关心。说话做事多替邻里乡亲着想,是理解。这样的编写方式,使学生的品德教育很自然地蕴含在社会事实之中,使品德教育的“无痕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三、教学目标

1.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探究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奠定基础。上册教材通过引导学生感受生命的意义,掌握安全常识,懂得花钱的学问,伸出友爱的手,大家的事情大家做。这样的编写方式,使学生对社会基本事实的认识不只是停留在表面,而是引导他们看待社会现象的时候,能探究和思考社会生活中,各类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本质。

2.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出发,引导学生对间接生活的认识和了解。

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因此四年级上册教材在编写时,注意了将社会事实方面的内容与儿童的生活联系起来,让他们能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

3.注意了相关知识的整合,较好地体现了综合课程的特点。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打破学科界线的“综合课程”。四年级上册教材在处理各知识领域之间的关系及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上,将跨学科的知识有机地融为一体,在本册教材中,涉及到了人文,情感生活等方面的知识,教材将这些知识综合在一起,强调认知与情感综合,较好地体现了综合课程的特点。

4.将引导学生获取信息与指导学生探究问题的方法融合在一起,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认识能力和社会研究能力。

5.通过活动的设计和教材中的留白来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和参与实践。四年级上册教材仍注意了对学生活动的引导,教材根据内容需要设计了许多学生直接参与的活动,让学生通过亲历的活动来获得对社会的认识和体验。

四、教学基本思路和方法及主要措施

教学中主要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实际操作法、演示法、练习法、比较法、分析法、综合法。

1、改变陈旧的观念,树立新观念

2、遵循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理念

3、要追求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

4、改革教学方式

5、重视学生学业评价

五、优生的培养及学困生转化措施

1、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学生透过老师的行为来判断老师的人格,一旦他认可了老师的人格,他就会接纳之,从而完善自己的人格。只要我们用一种合理的、民主的鼓励和宽容的态度来对待学生,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目标,用发展的目光看待学生,用满腔热情和期望去塑造学生的性格,相信耕耘就会有收获!

(1)、课堂内外尊重个体。

尊重学生,还表现在尊重学生的个性,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有创造力又具个性特征的人。

(2)、点燃自信、磨砺性格。

自信是成功的保证,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战胜自我很重要,要让他们明白老师心中永远有他们的位置,老师永远都在关注他们,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闪光点,让他们在黑暗中看到希望。在困境中重拾信念。

(3)、欣赏、鼓励、张扬优点。

激励永远是教育的态度。给学生一些鼓励,可以唤起后进生的上进心,张扬他们的优点,从而感受到成功感。针对学生发展倾向方面的特点,积极鼓励引导,奖励学生发展中的优势倾向,发展和张扬学生的个性,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个性特长,都能感受到自己的成功和长处,都能保持强烈的自信心和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2、优生的培养:

(1)重点培养,课上除完成课堂作业外,给他们安排一些有难度的题目练习。

(2)隔周进行一次有针对性的比赛活动,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兴趣。

四年级上册品德教学计划9

一、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原则

本教材以四年级儿童不断扩大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以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为前提,以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为标的,以体现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为理念,引导学生通过以自己的生活密切联系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获得对现代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能力;在感悟和体验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逐步养成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所必须具备的道德观、价值观及相应的良好行为习惯。

二、教材的体系结构

本教材以儿童社会生活为主线,在四年级上册编制了“我们在一起”、“成长不烦恼”、“聪明的消费者”三个单元,共12课。每课依内容和容量不同,建议安排的课时不等。一般每课建议安排3~4课时,一册书安排37课时左右,留出一定课时给学校和教师安排相应的地方课程及相关活动使用。

三、教材的特色

1、见物见人,以物及人

儿童是在与他们所遭遇到的各种事物相互作用中成长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在他们生活中出现的事物越来越多,如各种工业品、农产品、交通工具等等。教材要引导他们懂得这些事物的“事理”、“物理”,如我们所食用的食品是从哪里来的,不同的交通工具各有什么样的特点等等,以期使儿童获得一定的生活常识,适应他所面对的社会生活。另一方面,还应该看到的是:这些事物都是由人创造、制作、运作的,在它们的背后都蕴藏着“人”,蕴藏着人的智慧与劳作、人的需要与情感等。作为一门“品德与社会”的综合课的教材,应努力挖掘出“物后之人”,要让儿童能够在见物的同时见到人,感受到其中的“人心”、“人理”(做人的道理)。如在《衣食的来源》一课中介绍了袁隆平,不仅提到了他所从事的科学研究的经济价值,还将一个有血有肉的、近距离站在少年儿童身边的袁隆平呈现在教材之中。这样做的目的在于突显本教材的人文意蕴和它的道德价值,力图在“物”与“人”的内在联系中,达到品德课与社会课的综合,以实现儿童完整人格培养的课程任务。

2、在生活事实中辨析价值

教材向儿童展示了在他们生活中所存在的一系列事实,如家乡的变化,交通的发展,各种工业用品的出现等。教材在引导儿童了解这些事实的同时,着力于揭示它们对我们的生活可能产生的意义和价值。它们是有利于和社会的生存与发展,还是会有其不利的方面?要使儿童通过具体事实的价值分析逐步把握的道理是:并不是已经存在的事实都是全然合理、全然向善的,或是天然合理的、天然向善的。要让他们逐步学会对各种各样的现存事实作出正确的价值辨析和正确的价值选择。如在《塑料与我们的生活》一课中的“白色垃圾”等。我们认为这种价值辨析、价值选择的意识、思维方式和能力是一个现代人所必须具备的,也是本课程所要完成的目标之一。这样做,也使我们能把事实的教育与价值教育结合在一起。

3、当代生活与历史的链接

努力使儿童所遭遇到的现代生活与本民族的历史与文化相链接。如在讲到纸张时导入西汉时纸的发明,在讲通信时说到古代的驿站,注意到会对儿童产生较深、感染的各种无形文化,突显出它们的文化意义与内涵。当然,本教材所给予的历史文化知识只能是“点”状的,而不是系统的、全面的。

四、教学建议

1、改变陈旧的观念,树立新观念

(1)转变教材观。教学是对教材的再创造,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根据新课程的教学要求,要运用好教材。要做到“删减、替换、补充”。,教材是为学生提供的案例.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注意理清教材的思路,把握教材的教学主题。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教材提供的教育主题为基础,引导学生去学习,去探究。

(2)转变教学观。新的课程改革,把关注人作为课程的核心理念,提出:“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第一.要变“目中无人”为有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更新观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要关注每一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的形成。第二,变“重结论轻过程”为重视学生学的过程。新课程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教师的教学过程,要指导学生怎样学,通过什么方法学;不要把现成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要让学生用自己的眼光、方式来看待世界,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看法。

2、遵循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理念

(1)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

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核心是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

(2)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

品德与社会课程教育意义在于对儿童生活的引导,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育内容教育儿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选取、引用的教育内容和形式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引导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

3、要追求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

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发展的启蒙阶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儿童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要采用他们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引导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4、改革教学方式

教师要注意遵循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本教学理念,采取以客观社会为基础与学生为主体的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广泛采用活动型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自我体验感悟,探究发现训练技能,养成习惯。

5、重视学生学业评价

品德与社会课评价目的是获得反馈信息,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促进儿童发展,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而不是对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水平做终结性的评定,更不是利用评价结果对儿童进行比较与分等。因此,要从每个学生原有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强调以鼓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

五、教学进度安排

周 次

日 期

教 学 内 容

备注

1~2

9.1~9

1、《我们的合作》

3

9.12.16

2、《真正的友谊》

4~5

9.19~30

3、《为你高兴,与你分担》

6

10.1~10.7

国庆放假

6~7

10.8~14

4、《面对欺负和威胁》

8~9

10.17~25

5、《我要攀登》

9~10

10.26~11.4

6、《抄袭害了谁》

11~12

11.7~15

7、《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12~13

11.16~25

8、《擦亮眼睛》

14~15

11.28~12.6

9、《逛商场》

16

12.7~16

10、《衣食的来源》

17~18

12.19~27

11、《塑料与我们的生活》

18~19

12.28~1.6

12、《从一滴水说起》

20

1.9~16

复习考查

四年级上册品德教学计划10

一、学情分析

学生大部分有较强的学习积极性,少数学生学习习惯欠佳。本学期将从学生学习习惯入手,着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感受生命的美丽,知道世界因为生命才美丽,人类应该善待、关爱生灵万物。知道生命是宝贵的,要爱护自己的身体,呵护生命。

2.初步具备防范意识,了解与小学生生活相关的安全标志和设施,注意公共安全。

3.知道家庭经济来源有多种形式,了解自己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体会父母挣钱的辛苦,了解家庭必要的生活开支。学习合理消费,熟悉本地主要的购物场所,掌握购买商品的基本常识,做个聪明的消费者。

4.了解残疾人、老年人、生活有困难的人懂得与邻里乡亲相互理解关照,不给邻居添麻烦。

情感目标:

1.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激励、了解一些可以挽救他人生命。没有伤害的行为,敬佩为拯救他人的生命献出爱心的人。

2.具备基本的自护自救能力。

3.引导学习合理消费,熟悉本地主要的购物场所,掌握购买商品的基本常识,做个聪明的消费者。

4.形成一定的社会责任感,体会到大家的事情要靠大家来做。

三、教材分析。

1.《珍爱生命》主要是唤起学生对生命的热爱和珍惜。

2.《安全的生活》通过指导学生的生活,出尽学生过一种安全的生活。

3.《花钱的学问》引导学生正确的消费理财观,提高他们的消费技巧。

4.《关心你、爱护他》培养儿童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德意识弘扬人文精神,对社会充满责任感。

四、教学进度。

第一单元6-8课时

第二单元8课时

第三单元8-10课时

第四单元8-10课时

总复习

五、教学措施。

1.独立阅读,自主学习,理解主题文字的大意。

2.借助插图,引导学生从各个事例中进行分析、比较,强化主题思想。 3.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合作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4.收集、整理资料。

5.模仿演示。

6.换位思考。

四年级上册品德教学计划11

一、教材分析:

四年级上册教材共四个单元,第一单元“珍爱生命”,第二单元“安全地生活”,第三单元“花钱的学问”,第四单元“关心你,爱护他”。

四年级上册教材向学生展示了从家乡民风、民俗到工业、农业、交通、通信、生活常识等多个方面的社会生活事实,教材在引导学生了解社会、探究社会的过程中,努力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学习解决人际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技能。四年级上册教材的显著特点是让学生在探究和认识社会事实的过程中进行道德教育。如第一单元《珍爱生命》,引发学生思考:生命给世界带来了什么?我们怎样做才能成为植物和动物的朋友?我们的生命是谁给予的?为什么说生命是生生不息,又是有限的?第四单元“关心你,爱护他”,以爷爷奶奶的故事作为引线,感受向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手,是关心。说话做事多替邻里乡亲着想,是理解。这样的编写方式,使学生的品德教育很自然地蕴含在社会事实之中。

二、教学目标:

1、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探究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奠定基础。上册教材通过引导学生感受生命的意义,掌握安全常识,懂得花钱的学问,伸出友爱的手,大家的事情大家做。这样的编写方式,使学生对社会基本事实的认识不只是停留在表面,而是引导他们看待社会现象的时候,能探究和思考社会生活中,各类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本质。

2、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出发,引导学生对间接生活的认识和了解。

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因此应注意将社会事实方面的内容与儿童的生活联系起来,让他们能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

3、注意了相关知识的整合,较好地体现了综合课程的特点。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打破学科界线的“综合课程”。在本册教材中,涉及到了人文,情感生活等方面的知识,教材将这些知识综合在一起,强调认知与情感综合,较好地体现了综合课程的特点。

4、将引导学生获取信息与指导学生探究问题的方法融合在一起,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认识能力和社会研究能力。

5、通过活动的设计和教材中的留白来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和参与实践。

三、教学措施:

1、明确课程性质,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2、品德教育要回归生活,突出课程的经验性。

3、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础。

4、建立新的教学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5、实现评价改革,促进学生发展。

6、加强课程管理,保证教学质量。

四年级上册品德教学计划12

一、学生情况分析

我校四年级共有2个班,学生是非常喜欢《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的,但由于家长对它不够了解,所以重视不够,这样影响了一些家庭作业的完成,以及一些实践活动的开展,对本课程的学习也会受到影响。教师力争减少一些负影响,努力提高活动质量,提高课堂效率。

二、教材分析:

《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教材共三个单元:“生活中的消费”“生活中的习俗”“安全地生活”。

三、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消费》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养成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

2、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团结协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3、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观念。

能力目标:

1、能与他人平等的交流与合作,学习民主地参与探究活动。

2、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务和现象,尝试合作地、有创意的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3、养成搜集、整理和运用社会信息的能力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

知识目标:

1、1、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

3、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

4、初步懂得讲文明、守法律对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第二单元《生活中的习俗》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热爱生活,感受生活的快乐。

2、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文化传统和节日习俗。

3、尊重不同国家和人民的文化差异,初步具有开放的国际意识。

能力目标:

1、能清楚的表达自己对节日及喜庆活动的'感受和见解。

2、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务与现象。

3、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知识目标:

1、知道我国的一些传统节日,了解几个主要传统节日的习俗和来历。

2、知道我们生活中的一些喜庆活动及民间风俗。

3、知道世界各地的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

第三单元《安全地生活》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热爱生命、热爱生活。

2、养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3、培养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4、初步形成法制观念。

能力目标:

1、掌握基本的自护自救的本领。

2、能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与他人平等的交流与合作,学习民主的参与集体生活。

3、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现象,有创意的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4、学习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5、学会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

知识目标:

1、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

2、初步懂得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3、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影响。

四、教学措施及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改变陈旧的观念,树立新观念

(1)转变教材观。教学是对教材的再创造,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根据新课程的教学要求,要运用好教材。要做到“删减、替换、补充”。,教材是为学生提供的案例.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注意理清教材的思路,把握教材的教学主题。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教材提供的教育主题为基础,引导学生去学习,去探究。

(2)转变教学观。新的课程改革,把关注人作为课程的核心理念,提出:“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第一.要变“目中无人”为有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更新观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要关注每一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的形成。第二,变“重结论轻过程”为重视学生学的过程。新课程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教师的教学过程,要指导学生怎样学,通过什么方法学;不要把现成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要让学生用自己的眼光、方式来看待世界,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看法。

2、遵循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理念

(1)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

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核心是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

(2)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

品德与社会课程教育意义在于对儿童生活的引导,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育内容教育儿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选取、引用的教育内容和形式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引导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

3、要追求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

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发展的启蒙阶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儿童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要采用他们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引导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4、改革教学方式

教师要注意遵循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本教学理念,采取以客观社会为基础与学生为主体的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广泛采用活动型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自我体验感悟,探究发现训练技能,养成习惯。

5、重视学生学业评价

品德与社会课评价目的是获得反馈信息,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促进儿童发展,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而不是对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水平做终结性的评定,更不是利用评价结果对儿童进行比较与分等。因此,要从每个学生原有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强调以鼓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

五、教学进度

时间课题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消费

第1、2周第1课生活需要消费

第3、4周第2课不同的购物场所

第5、7周第3课做聪明的消费者

第二单元生活中的习俗

第8、9周第1课多彩的民族节日

第10、11周第2课家有喜事

第12、13周第3课异国习俗

第三单元安全地生活

第14、15周第1课交通安全每一天

第16、17周第2课从“119”谈起

第18、19周第三课面对突发事件

四年级上册品德教学计划13

一、学生分析

四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例如,四年级的学生仍有较强的自我中心意识,缺乏合作和奉献助人的精神。同时,他们也处于自我中心向他人发展的阶段,他们开始喜欢交友,但在人际交往中,有的表现为比较封闭、退缩,有的表现为比较放任、攻击,往往因为不会与人沟通而与他人发生冲突,其社会化发展的能力有一定的障碍。儿童许多良好的品质都是通过他们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潜移默化地培养起来。因而,正确引导学生结交朋友,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与人交往的观念,掌握良好的交友技能,学会交往沟通的技巧尤为重要。又如,四年级的学生对于事情的是非有一定的判断能力,但是现代家庭结构的变化,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长大,自主性和自立能力都不是很强。在学习和生活中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所以也相应出现了许多的烦恼,一些不良倾向不仅使学生们不能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且会影响其性格和道德行为的发展。另外,四年级的学生开始有兴趣也有能力,关注人类的衣食问题,关注人类造成的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匮竭的问题,他们开始有作为现代人的责任意识,开始参与社会活动,了解工农业生产状况,提高生活技能的需要。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主要由三个单元组成:第一单元为《我们在一起》;第二单元为《成长不烦恼》;第三单元为《聪明的消费者》;本教材以四年级儿童不断扩大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以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为前提,以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为目的,以体现育人为本的现代价值取向为理念。

三、教学目标

1、学会合作,体会合作的好处;初步形成正确的友谊观;学会交流和沟通的技巧,分享快乐,分担忧愁;正确面对欺负和威胁,敢于抗争。

2、初步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提高承受困难和挫折的意志与能力;学习诚实做人,诚信为本;热爱科学,相信科学。

3、知道消费的权利,了解有关消费的常识;懂得勤俭节约的道理,自觉珍惜劳动成果;初步学会辨证地看待工业文明,认识白色污染;养成珍惜水资源的习惯

四、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重视创设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形式,以人为本,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

4、充实教学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五、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课序起止时间内容课时

118.18—8.23我们的合作2

228.25—8.30真正的友谊2

39.1—9.6复习巩固第1.2课2

439.8—9.13为你高兴,与你分担2

549.15—9.20面对欺负和威胁2

69.22—9.27复习巩固第3.4课2

79.29—10.4国庆节

8510.6—10.11我要攀登2

9610.13—10.18抄袭害了谁2

1010.20—10.25复习巩固第5.6课2

11——12710.27—11.8我们和诚信在一起3

13811.10—11.15擦亮眼睛2

1411.17—11.22复习巩固第7.8课2

15911.24—11.29逛商场2

161012.1—12.6衣食的来源2

171112.8—12.13塑料与我们的生活2

181212.15—12.20从一滴水说起2

1912.22—12.27复习巩固第9.10课2

20——2112.29—20xx.1.10总复习3

含期末统考

四年级上册品德教学计划14

一、学期课程目标

1、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养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热爱科学、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

2、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3、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4、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发展的重要影响。

5、了解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简单了解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些共同问题。

6、知道在中国长期形成的民族精神和优良传统。初步知道影响中国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初步了解新中国成立和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

7、知道世界历史发展的一些重要知识和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知道社会生活中不同群体、民族、国家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 法制观念和规则意识。

二、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而且,他们的求知欲十分强烈,这是完成品德与社会教学任务的有利因素。四年级的学生仍有较强的自我中心意识,缺乏合作和奉献助人的精神。同时,他们也处于自我中心向他人发展的阶段,他们开始喜欢交友,但在人际交往中,有的表现为比较封闭、退缩,有的表现为比较放任、攻击,往往因为不会与人沟通而与他人发生冲突,其社会化发展的能力有一定的障碍。儿童许多良好的品质都是通过他们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潜移默化地培养起来。因而,正确引导学生结交朋友,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与人交往的观念,掌握良好的交友技能,学会交往沟通的技巧尤为重要。

三、课程资源分析

本册教材共分为五个单元:有困难,我不怕、我们的快乐大本营、做聪明的消费者、公共生活讲道德、大自然发怒的时候,在个人学习、集体生活、社区生活多个场景中,对学生进行了挫折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体会人们在危难中团结互助精神的可贵。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本册教材的内容也变得更丰富,形式更多样。教材内容充分体现了综合性的特点,五个单元主题都不是单一的学科知识内容,而是学生感兴趣的一个个话题。 通过这些话题,引导他们学会解决各种现实问题,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形成基本的道德观,指导行为,并使知识意义化、价值化。例:做聪明的消费者。教材形式则活泼多样,版式新颖富于流动感,采用了各种图画、照片、学生作品,既富于变化又从多角度丰富学生的感知,对话式的儿童语言、主持人式的旁白人物使教材更富有亲切感。 例:我们的快乐大本营。

四、减负提质措施

在教学过程中应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五、教学评价方法

将平时学习与阶段测试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相结合,将学校评价和社会家庭评价相结合,全面客观的评价孩子,不断促进孩子的成长。

六、学生辅导措施

1、定期做好家访,及进了解学生的学习和思想状况,努力形成学校、家庭教育的合力,促进的进步。

2、教师要全面渗透激励教育,多鼓励、多表扬,少批评、少指责。对后进生增加感情投资,用爱心哺育,用耐心教育,用恒心转化。

3、给学优生以充分发挥的空间,保持他们的学习热情,带动全班的学习。

四年级上册品德教学计划15

一、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原则

本教材以四年级儿童不断扩大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以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为前提,以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为标的,以体现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为理念,引导学生通过以自己的生活密切联系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获得对现代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能力;在感悟和体验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逐步养成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所必须具备的道德观、价值观及相应的良好行为习惯。

二、教材的体系结构

本教材以儿童社会生活为主线,在四年级上册编制了“我们在一起”、“成长不烦恼”、“聪明的消费者”三个单元,共12课。每课依内容和容量不同,建议安排的课时不等。一般每课建议安排3~4课时,一册书安排37课时左右,留出一定课时给学校和教师安排相应的地方课程及相关活动使用。

三、教材的特色

1、见物见人,以物及人

儿童是在与他们所遭遇到的各种事物相互作用中成长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在他们生活中出现的事物越来越多,如各种工业品、农产品、交通工具等等。教材要引导他们懂得这些事物的“事理”、“物理”,如我们所食用的食品是从哪里来的,不同的交通工具各有什么样的特点等等,以期使儿童获得一定的生活常识,适应他所面对的社会生活。另一方面,还应该看到的是:这些事物都是由人创造、制作、运作的,在它们的背后都蕴藏着“人”,蕴藏着人的智慧与劳作、人的需要与情感等。作为一门“品德与社会”的综合课的教材,应努力挖掘出“物后之人”,要让儿童能够在见物的同时见到人,感受到其中的“人心”、“人理”(做人的道理)。如在《衣食的来源》一课中介绍了袁隆平,不仅提到了他所从事的科学研究的经济价值,还将一个有血有肉的、近距离站在少年儿童身边的袁隆平呈现在教材之中。这样做的目的在于突显本教材的人文意蕴和它的道德价值,力图在“物”与“人”的内在联系中,达到品德课与社会课的综合,以实现儿童完整人格培养的课程任务。

2、在生活事实中辨析价值

教材向儿童展示了在他们生活中所存在的一系列事实,如家乡的变化,交通的发展,各种工业用品的出现等。教材在引导儿童了解这些事实的同时,着力于揭示它们对我们的生活可能产生的意义和价值。它们是有利于和社会的生存与发展,还是会有其不利的方面?要使儿童通过具体事实的价值分析逐步把握的道理是:并不是已经存在的事实都是全然合理、全然向善的,或是天然合理的、天然向善的。要让他们逐步学会对各种各样的现存事实作出正确的价值辨析和正确的价值选择。如在《塑料与我们的生活》一课中的“白色垃圾”等。我们认为这种价值辨析、价值选择的意识、思维方式和能力是一个现代人所必须具备的,也是本课程所要完成的目标之一。这样做,也使我们能把事实的教育与价值教育结合在一起。

3、当代生活与历史的链接

努力使儿童所遭遇到的现代生活与本民族的历史与文化相链接。如在讲到纸张时导入西汉时纸的发明,在讲通信时说到古代的驿站,注意到会对儿童产生较深、感染的各种无形文化,突显出它们的文化意义与内涵。当然,本教材所给予的历史文化知识只能是“点”状的,而不是系统的、全面的。

四、教学建议

1、改变陈旧的观念,树立新观念

(1)转变教材观。教学是对教材的再创造,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根据新课程的教学要求,要运用好教材。要做到“删减、替换、补充”。,教材是为学生提供的案例.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注意理清教材的思路,把握教材的教学主题。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教材提供的教育主题为基础,引导学生去学习,去探究。

(2)转变教学观。新的课程改革,把关注人作为课程的核心理念,提出:“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第一.要变“目中无人”为有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更新观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要关注每一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的形成。第二,变“重结论轻过程”为重视学生学的过程。新课程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教师的教学过程,要指导学生怎样学,通过什么方法学;不要把现成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要让学生用自己的眼光、方式来看待世界,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看法。

2、遵循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理念

(1)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

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核心是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

(2)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

品德与社会课程教育意义在于对儿童生活的引导,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育内容教育儿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选取、引用的教育内容和形式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引导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

3、要追求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

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发展的启蒙阶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儿童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要采用他们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引导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4、改革教学方式

教师要注意遵循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本教学理念,采取以客观社会为基础与学生为主体的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广泛采用活动型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自我体验感悟,探究发现训练技能,养成习惯。

5、重视学生学业评价

品德与社会课评价目的是获得反馈信息,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促进儿童发展,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而不是对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水平做终结性的评定,更不是利用评价结果对儿童进行比较与分等。因此,要从每个学生原有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强调以鼓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

五、教学进度安排

周 次

日期

教学内容备注

2

9.4~9.8

1、《我们的合作》

2、《真正的友谊》

3

9.11~9.15

4

9.18~9.22

5

9.25~9.30

3、《为你高兴,与你分担》

6

10.1~10.7

国庆放假

7

10.8~10.13

3、《为你高兴,与你分担》

4、《面对欺负和威胁》

8

10.16~10.20

9

10.23~10.27

5、《我要攀登》

6、《抄袭害了谁》

10

10.30~11.3

11

11.6~11.10

12

11.13~11.17

7、《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8、《擦亮眼睛》

13

11.20~11.24

14

11.27~12.1

15

12.4~12.8

9、《逛商场》

10、《衣食的来源》

16

12.11~12.15

17

12.18~12.22

18

12.25~12.29

11、《塑料与我们的生活》

12、《从一滴水说起》

19

12.1~12.5

20

1.8~1.12

21

1.15~1.119

复习考查

22

1.22~1.26

第五篇:四年级上册品德教案

第1课、我家的“收支本” 教 学目 标:

1、了解家庭经济来源及收支情况。

2、知道消费要量入为出,学会合理消费,勤俭节约。

3、了解现代家庭理财的基本方式,初步树立科学理财的意识。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讨论:什么是不合理的要求(回忆 自己因为提出要求后被父母拒绝的事; 说说被拒绝后自己的心情,父母又是怎 样向你解释原因的;学生交流,明白为 什么要“量入为出”的道理,明白在生活中哪些是不合理的要求。

二、问题解决,学新知识

2、小辩论:家庭富裕了,还要不要再 提倡勤俭节约、合理消费?(选出正反 两方,双方先在本组内搜集本方的观 点,然后选出本方的代表参与辩论;最 后引导同学们总结观点。)

3、了解现代家庭的理财方式。

4、课外实践作业:调查家庭与自己的 每月开支情况,制作“家庭收支本”

三、实践运用与巩固 教学反思:本节课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 实际,通过学习端正学生的不合理思 想,教育学生消费要量入为出,学会合 理消费,勤俭节约,并通过实践作业了 解家庭收支情况,懂得爱家,懂得为父母报恩。教学效果良好。

第2课、今天我当家 教 学目 标:

1、体验家务劳作的辛苦感受父母的养育之恩。

2、知道选购商品的初步知识学会合理开支。

3、能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对父母的感激、尊重和关心。教学教程:

一、导入 :

1、说说丹丹为什么感到惭愧?你有没 有同感?

2、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自己在家里承担了哪些家务活,和父母所做的家务比起来,自己有何感受?

二、问题解决,学新知识 营养知识大比拼:

1、每组同学把 自己搜集到的营养知识制作成小卡片,在全组同学间交流。

2、将全部的知识 卡汇总起来进行答题小竞赛。

三、同学间交流生活中的购物小窍门。

四、设计一份家庭营养菜谱。

三、实践运用与巩固 教学反思:本节课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体验家务劳作的辛苦感受父母的养育之恩;知道选购商品的初步知识 学会合理开支;能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对 父母的感激、尊重和关心。教学效果良 好。

第3课: 逛商场 教 学 目标:

1、了解本地的一些商业场地知道不同的商品有不同的 质量标准.具有购买商品的初步常识.2、学会比较商品的不同价格。具有独立的购买简单生活目 标 用品和学习用品的能力。

3、了解现代消费的不同购物形式和支付方式。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 :

1、各组汇报自家附近商业场所的 情况。

2、交流讨论:为什么为什么同一种商 品会有不同的价格

3、比较在不同的商业场所同一种商品价格的变化。

二、问题解决,学新知识

4、分析同一种商品价格不同的主要原因。

5、说一说你知道哪些购物形式和付款方 式吗?

6、制作购物小常识宣传栏。

三、实践运用与巩固

教学反思:对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较认真领会并参与活动,学会比较商品的不同价格。具有独立的购买简 单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的能力。了 解现代消费的不同购物形式 和支付方式。

第4课:我是聪明的消费者 目 标:

1、具有初步识别假冒伪劣商品的能力.2、知道广告是宣传产品教 学 的一种手段正确认识广告对人们消费心理的影响。

3、具有初步的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能够运用合法的途径保护自 己的消费权益。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

1、说说生活中的假冒伪劣事件。

2、说说心目中的广告,说说你为什么喜 欢?有没有购买过广告中宣传的商品,说说购买的原因。

二、问题解决,学新知识

三、课后完成书 16 页提供的表格,写一份小小的调查报告。

四、完成课后练习:故事续编。

五、实践运用与巩固

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能够运用合法的途径保护自己的消费权益。

教学反思:对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较认真 领会并参与活动,知道广告是宣传 产品的一种手段正确认识广告对 人们消费心理的影响。具有初步的第5课做个受欢迎的人 教 学目标:

1、懂得在公共场合与人交往的礼节、礼貌,自觉遵守公 共秩序。

2、知道中西方在礼仪、礼节上的不同,尊重不同国家和目 标 民族的生活习惯和风俗。

3、做一个文明的小学生。

重 点 :懂得在公共场合与人交往的礼节、礼貌,自觉遵守公共 秩序。难 点: 懂得在公共场合与人交往的礼节、礼貌,自觉遵守公共 秩序。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

1、看图说意。

2、评选班级“最佳衣着奖”

3、小表演:公共场合中的礼节、礼仪。(按不同的公共场合,如餐厅、公 共汽车、酒店、公园等分成四组,分别带上不同的头饰。

二、问题解决,学新知识

4、情景设置。

5、请同学们根据教材 22 页设置的情景,以小组为单位演一演。

6、向同学们介绍身边的小数民族的习惯 和生活习俗。

三、实践运用与巩固

7、做手抄报:说文明话,行文明事,做文明人。

教学反思:对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较认真领会 并参与活动,懂得了在公共场合与人交往的礼 节、礼貌,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知道中西方在 礼仪、礼节上的不同,尊重不同国家和民族的 生活习惯和风俗,做一个文明的小学生。

第6课:告别不良生活习惯 教 学目 标:

1、知道烟酒的危害,善于以适当的方式与家人沟通,帮助家人改正不良的生活习惯。

2、学会自觉反思自己的行为,有毅力改正不良的生活习惯。

3、知道良好的生活习惯能使自己终身受益。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

(一)、检讨会

1、大家互相说说彼此都有哪些不良的生活习惯。

2、共同讨论如何改正这些不良 的生活习惯,并订立一份家庭公约,人手一份,彼此监督。

二、问题解决,学新知识

三、故事续编 小花的爷爷今年已经 70 多岁了,一直 都有吸烟的习惯。家里人不知说过多少 次,要爷爷少吸一点,可爷爷少吸一点,可爷爷就是不听,说自己都吸了那么多 年了,长期形成的习惯怎样可能改变 呢?今天小花听了老师讲吸烟的危害 后,下决心要改变爷爷的怀习惯。回到 家后,她就把爷爷的烟偷偷地藏了起来,爷爷到处找不到,非常生气。这时 候,小花会怎么做呢?

三、实践运用与巩固

四、讨论:小学生该不该玩电子游 戏?如何告别不良的生活习惯,养 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感觉学 生思想转化了,变得更乖更听话了。我 们班基本杜绝了玩电子游戏等不良生 活习惯。

第7课:我有自己的好主意 教 学目标:

1、在学习和生活中,学会自己拿主意,不从众。

2、善于听取和尊重别人正确的意见,对自己的主意和选目 标 择负责。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

1、说说自己对追星的看法。

2、游戏:同桌一个人说一句话,另一 个人重复他说的话,一字不差,这样不 断地重复下去,五分钟后,两人交换角 色,再做一遍。做完后,请同学们说说自己在这样做时有什么感觉。

二、问题解决,学新知识

3、问题:茶叶水可以浇花吗?(当你 对一些问题拿不定主意的时候,可以让 事实来说话,让它帮助你做决定。)

4、辩论:有自己的主意是不是什么事 情都是自己说了算?(请持不同观点的 同学各组成一组,互相陈述自己的观 点,最后由一名同学作总结。)

5、探究活动:要不要看望程方?

三、实践运用与巩固

6、请同学们根据教材第 33 页的要求,说说如果是你,你会考虑哪些问题?并 说出自己这样作决定的理由。

第8课:我看家乡的习俗 教 学目标:

1、了解家乡的习俗,感受它带给人们的丰富的生活。

2、知道不同地区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感受当地的变化。

3、反对迷信,崇尚科学。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

1、把同学们搜集有关习俗的小故事或 传说,全班进行交流并思考从这些小故 事或传说中,你发现了什么?

二、问题解决,学新知识

2、按照教材 36 页提出的要求,调查本地的风俗习惯,探讨它们形成的原因,还存在哪些陋习和迷信现象,将探讨的 结果在全班交流。

3、展示中国传统习俗。

三、实践运用与巩 固

4、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感想?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 我国以及地方的一些习俗文化有了大 概的了解,增长了见识。

第9课:我是生活小设计师 教 学目 标 :

1、感受家庭的温暖,体验生活的乐趣,做生活的小主人。

2、知道健康的生活需要和睦的家庭,懂得与家人沟通的技巧。

3、知道现代休闲生活的多种方式,尝试通过不同的方式 丰富自己和家人的生活。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

1、我的设计(请同学们根据教材第 39 页的要求,布置一下自己的房间,并说 说自己的设计意图。)

2、将自己家庭休闲活动时拍的照片展 示出来,并说说其中一些难忘的故事,与同学们分享。

二、问题解决,学新知识

3、根据书 43 页的要求,设计一份休闲 活动计划。

4、根据 44 页的要求,设计出自己的服 装图。然后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出来,并说说自己设计这套服装的基本思路,最后评选出最佳设计奖。

5、全班总结本节课的收获与感想。

三、实践运用与巩固 教学反思:本节课学生很积极参与,通过学习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体验生活 的乐趣,做生活的小主人;知道健康的 生活需要和睦的家庭,懂得与家人沟通 的技巧;知道现代休闲生活的多种方 式,尝试通过不同的方式丰富自己和家 人的生活。

第10课:小鸟与榕树的对话 教 学目 标:

1、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

2、懂得动植物对保护生态的重要,简单了解有关保护动植物的法律知识和条文。

3、具有绿色环保意识,主动参加所能及的环保活动。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

1、画出自己生活的社区,然后展示自 己的作品,与同学共同分享,并说说自 己生活的社区。说说为什么社区里要栽树?

二、问题解决,学新知识

2、开展 “认养一棵小树”的活动。

3、讨论:树多的地方为什么小鸟也多?

4、环保知识竞赛。

5、设计环保调查表,调查自己生活的社区的环保状况,提出好的地方和存在 的问题以及改进意见。

三、实践运用与巩固

6、演一演小鸟与榕树的对话。

7、开展家庭节水环保行动。

教学反思:本节课学生很积极参与,通过学习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懂得动植物对保护生态的 重要,简单了解有关保护动植物的法律 知识和条文。具有绿色环保意识,主动 参加所能及的环保活动。第11课:我家来了新邻居 教 学目 标:

1、乐于与邻里友好交往。

2、了解邻里之间友好相处的基本要求。

3、当邻里之间发生矛盾时,能够互谅互让,不斤斤计较。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 :

1、说说我家的邻居,对于不了解自己 的邻居的同学,想想接下来自己应该怎 样做。

二、问题解决,学新知识

2、探究:为什么楼房越高,邻里间的交往反而越来越少了呢?

3、制定邻里文明公约。

4、课后作业:听爸爸妈妈讲过去邻里 间的故事。

三、实践运用与巩固 教学反思:本节课学生很积极参与,通 过学习使学生学会乐于与邻里友好交往,学 会互谅互让,不斤斤计较。

第12课:身边的公共设施 教 学目 标

1、体验公共设施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捷。

2、做到自觉爱护公共设施,合理使用公共设施。

3、知道爱护公共设施人人有责,主动参加爱护公共设施的公益宣传活 动。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

1、画出我们的社区并在图上标出各种 公共设施的名称和具体位置。

2、说说身边公共设施的变化,在使用 新的公共设施时,你有没有遇到什么困 难,最后是怎样解决的。

二、问题解决,学新知识

3、说一说未来的社区还应增加哪些公共设施,为什么?

4、设计最佳公益广告语设计,要求构 思新颖,主题突出,最后在全班进行评 选。

三、实践运用与巩固 教学反思:本节课学生很积极参与活 动,体验公共设施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捷。做到自觉爱护公共设施,合理使用公共 设施。知道爱护公共设施人人有责,主动参加爱护公共设施的公益宣传活动。

第13课:丰富的社区生活 教 学目 标:

1、感受丰富多彩的社区群体活动。

2、热爱自己的社区积极参加社区的各种活动。

下载四年级上册品德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四年级上册品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大全)

    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 第一课 我家的“收支本” 教学目的 1、了解家庭经济来源及收支情况。 2、知道消费要量入为出,学会合理消费,勤俭节约。 3、了解现代家庭理财的基本方式,......

    四年级上册品德与会总结

    立贤学校(小学部)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 《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四(2)班 温小玲 一、教学计划执行情况 在这一学期中本人承担了四年级的《品德与社会》教育教学工作,在教育教......

    四年级品德

    泰山版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复习题第一单元:健康文明的家庭生活 一、填空题 * 1、家庭幸福不仅仅在于过上富裕的(物质生活),更需要拥有(文明的家风)、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身心健康)......

    四年级品德[精选合集]

    人教版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期末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国家少年儿童“安康计划”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少年儿童因( 安全事故 )(食物中毒)(溺水死亡)等死亡的,平均每天有40多人。 2......

    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五篇

    一、 填空: 1、 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都需要( 消费),而消费又需要一定的(经济来源 )来维持。如果我们能够了解一点家庭的(收入)情况,就会更加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学会(勤俭节约 )。 2......

    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15篇) 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1 一、学生情况分析我所任教的 四年级三个班的孩子正处于向青少年过渡的儿童期的后期阶段,大脑发育正好处......

    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1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经过三年的学校学习生活,学生在知识、能力、习惯养成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提高。四年级学生......

    【教学计划】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模版)

    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遵循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的指导思想,按照国家对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要求,在全日制小学教育中,必须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