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古诗文阅读理解:饯别王十一南游(含答案解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饯别王十一南游 刘长卿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蘋。
注:汀洲:水边或水中平地。白蘋:水中浮草,花白色,故名。①、请简要分析颔联中“没”字和“空”字的妙用。(4分)
②、颈联采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离情别绪,请作简要赏析。(4分)
9、名句默写(任选6句,6分)
①西当太白有鸟道。②,蓝田日暖玉生烟。③画图省识春风面。
④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⑤此日六军同驻马。⑥,往往取酒还独倾。⑦此情可待成追忆。
⑧,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参考答案
8、①雪天客居他乡的孤独、寂寞、无奈 2分对家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 1分盼望与人相见的急切心情 1分
②虚实结合(以虚写实)2分 诗句第一句是实写,身处寒冷屋内面对昏暗灯火孤枕难眠的情形。后三句是虚,写想象中仿佛看见了回乡的路,看见儿女们们在山间眺望,听到了他们在计算归期。2分
9、名句默写 略
第二篇: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
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
【年代】:唐
【作者】: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
【内容】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赏析】: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蘋.这首送别诗,着意写与友人离别时的心情。诗人借助眼前景物,通过遥望和凝思,来表达离愁别绪。手法新颖,不落俗套。
诗题虽是“饯别”,但诗中看不到饯别的场面,甚至一句离别的话语也没有提及。诗一开始,他的朋友王十一(此人名字爵里不详)已经登舟远去,小船行驶在浩渺的长江之中。诗人远望着烟水空茫的江面,频频挥手,表达自己依依之情。此时,江岸上只留下诗人自己。友人此刻又如何,读者已无从知道,但从诗人送别的举动,却可想象到江心小舟友人惜别的情景。笔墨集中凝炼,构思巧妙。诗人以“望”、“挥手”、“泪沾巾”这一系列动作,浓墨渲染了自己送别友人时的心情。他没有直抒心中所想,而是借送别处长江两岸的壮阔景物入诗,用一个“望”字,把眼前物和心中情融为一体,让江中烟水、岸边青山、天上飞鸟都来烘托自己的`惆怅心情。
第三句是实写又是虚拟,诗中“飞鸟”隐喻友人的南游,写出了友人的远行难以预料,倾注了自己的关切和忧虑。“没”字,暗扣“望”。“何处”则点明凝神远眺的诗人,目光久久地追随着远去的友人,愁思绵绵,不绝如缕。真诚的友情不同于一般的客套,它不在当面应酬,而在别后思念。诗人对朋友的一片真情,正集聚在这别后的独自久久凝望上。这使人联想到《三国演义》描写刘备与徐庶分别时的情景。
然而,目力所及总是有限的。朋友远去了,再也望不到了。别后更谁相伴?只见一带青山如黛,依依向人。一个“空”字,不只点出了被送的人是远了,同时烘托出诗人此时空虚寂寞的心境。回曲跌宕之中,见出诗人借景抒情的功力。
五六两句,从字面上看,似乎只是交代了朋友远行的起止:友人的一叶风帆沿江南去,渐渐远行,抵达五湖(当指太湖)畔后休止。然而,诗句所包含的意境却不止于此。友人的行舟消逝在长江尽头,肉眼是看不到了,但是诗人的心却追随友人远去一直伴送他到达目的地。你看,在诗人的想象中,他的朋友不正在夕阳灿照的太湖畔观赏明媚的春色吗!
诗的最后,又从恍惚的神思中折回到送别的现场来。诗人站在汀洲之上,对着秋水蘋花出神,久久不忍归去,心中充满着无限愁思。情景交融,首尾相应,离思深情,悠然不尽。
第三篇: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译文及赏析()
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译文及赏析(合集2篇)
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译文及赏析1饯别王十一南游 刘长卿 唐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蘋。
【注释】:
①烟水:茫茫的水面。
②没:消失。
③五湖:指太湖。
④汀洲:水中陆地。
⑤白蘋:水生植物名。
【译文】:
望着你驶入浩渺的江水中,与你挥手告别泪水沾湿了手巾。飞鸟到哪里才是归宿?只有青山空对着我。长江上一叶孤帆远去,在落日的光辉中欣赏五湖的春色。谁看见站在汀洲上面我对着白苹花心中充满无限愁思。
【赏析】:
这首送别诗写得情深意挚动人心弦。诗人送别友人,抒发自己对友人的真挚情意。诗人先描写了挥手远望直到陷入思念,愁肠百结。这首诗手法新颖,情景交融,首尾呼应,曲折婉转,悠悠不尽。
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译文及赏析2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此句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饯别王十一南游》
饯别王十一南游原文: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蘋。
饯别王十一南游译文及注释
译文
望着你的小船驶向茫茫云水,频频挥手惜别泪水沾湿佩巾。
你像一只飞鸟不知归宿何处,留下这一片青山空对着行人。
江水浩浩一叶孤帆远远消失,落日下你将欣赏着五湖之美。
谁能见我伫立汀洲上怀念你,望着白蘋心中充满无限愁情。
注释⑴饯别:设酒食送行。王十一:名不详,排行十一。
⑵烟水:茫茫的水面。
⑶飞鸟:比喻远行的人。没何处:侧写作者仍在凝望。没:消失。
⑷空向人:枉向人,意思是徒增相思。
⑸落日:指王十一到南方后,当可看到夕照下的.五湖春色。五湖:这里指太湖。此句与下面“谁见”两句均出自梁朝柳恽《江南曲》:“汀洲采白蘋,落日江南春。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故人何不返,春花复应晚。不道新知乐,只言行路远。”
⑹汀(tīng)洲:水边或水中平地。
⑺白蘋(pín):水中浮草,花白色,故名。
饯别王十一南游赏析
这是首送别诗,写与友人离别时的情景。友人已乘舟向烟水迷蒙的远方驶去,但诗人还在向他洒泪挥手送别。渐渐地,看不见友人的旅舟了,江面上鸟在飞着,不知它们要飞往何处;远处只有青山默默地对着诗人。朋友乘坐的船儿沿长江向远处去了,诗人在斜阳里伫立,想象着友人即将游五湖的情景。就这样离别了,不知有谁知道诗人对朋友的悠悠相思。诗人借助眼前景物,通过遥望和凝思,来表达离愁别恨,手法新颖,不落俗套。
诗题虽是“饯别”,但诗中看不到饯别的场面,甚至一句离别的话语也没有提及。诗一开始,他的朋友王十一(此人名字爵不详)已经登舟远去,小船行驶在浩渺的长江之中。诗人远望着烟水空茫的江面,频频挥手,表达自己依依之情。此时,江岸上只留下诗人自己。友人此刻又如何,读者已无从知道,但从诗人送别的举动,却可想象到江心小舟友人惜别的情景。笔墨集中凝炼,构思巧妙。诗人以“望”、“挥手”、“泪沾巾”这一系列动作,浓墨渲染了自己送别友人时的心情。他没有直抒心中所想,而是借送别处长江两岸的壮阔景物入诗,用一个“望”字,把眼前物和心中情融为一体,让江中烟水、岸边青山、天上飞鸟都来烘托自己的惆怅心情。
第三句是虚实结合,诗中“飞鸟”隐喻友人的南游,写出了友人的远行难以预料,倾注了自己的关切和忧虑。“没”字,暗扣“望”。“何处”则点明凝神远眺的诗人,目光久久地追随着远去的友人,愁思绵绵,不绝如缕。真诚的友情不同于一般的客套,它不在当面应酬,而在别后思念。诗人对朋友的一片真情,正集聚在这别后的独自久久凝望上。这使人联想到《三国演义》描写刘备与徐庶分别时的情景。
然而,目力所及总是有限的。朋友远去了,再也望不到了。别后更谁相伴?只见一带青山如黛,依依向人。一个“空”字,不只点出了诗人远望朋友渐行渐远直至消失的情景,同时烘托出诗人此时空虚寂寞的心境。回曲跌宕之中,见出诗人借景抒情的功力。
五六两句,从字面上看,似乎只是交代了朋友远行的起止:友人的一叶风帆沿江南去,渐渐远行,抵达五湖(当指太湖)畔后休止。然而,诗句所包含的意境却不止于此。友人的行舟消逝在长江尽头,肉眼是看不到了,但是诗人的心却追随友人远去一直伴送他到达目的地。在诗人的想象中,他的朋友正在夕阳灿照的太湖畔观赏明媚的春色。
诗的最后,又从恍惚的神思中折回到送别的现场来。诗人站在汀洲之上,对着秋水苹花出神,久久不忍归去,心中充满着无限愁思。情景交融,首尾相应,离思深情,悠然不尽。
第四篇:饯别王十一南游_刘长卿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
饯别王十一南游_刘长卿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
饯别王十一南游
唐代刘长卿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蘋。
译文
望着你的小船驶向茫茫云水,频频挥手惜别泪水沾湿佩巾。
你像一只飞鸟不知归宿何处,留下这一片青山空对着行人。
江水浩浩一叶孤帆远远消失,落日下你将欣赏着五湖之美。
谁能见我伫立汀洲上怀念你,望着白蘋心中充满无限愁情。
注释
饯别:设酒食送行。王十一:名不详,排行十一。
烟水:茫茫的水面。
飞鸟:比喻远行的人。没何处:侧写作者仍在凝望。没:消失。
空向人:枉向人,意思是徒增相思。
落日:指王十一到南方后,当可看到夕照下的五湖春色。五湖:这里指太湖。此句与下面“谁见”两句均出自梁朝柳恽《江南曲》:“汀洲采白蘋,落日江南春。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故人何不返,春花复应晚。不道新知乐,只言行路远。”
汀(tīng)洲:水边或水中平地。
白蘋(pín):水中浮草,花白色,故名。
鉴赏
这是首送别诗,写与友人离别时的情景。友人已乘舟向烟水迷蒙的远方驶去,但诗人还在向他洒泪挥手送别。渐渐地,看不见友人的旅舟了,江面上鸟在飞着,不知它们要飞往何处;远处只有青山默默地对着诗人。朋友乘坐的船儿沿长江向远处去了,诗人在斜阳里伫立,想象着友人即将游五湖的情景。就这样离别了,不知有谁知道诗人对朋友的悠悠相思。诗人借助眼前景物,通过遥望和凝思,来表达离愁别恨,手法新颖,不落俗套。
诗题虽是“饯别”,但诗中看不到饯别的场面,甚至一句离别的话语也没有提及。诗一开始,他的.朋友王十一(此人名字爵不详)已经登舟远去,小船行驶在浩渺的长江之中。诗人远望着烟水空茫的江面,频频挥手,表达自己依依之情。此时,江岸上只留下诗人自己。友人此刻又如何,读者已无从知道,但从诗人送别的举动,却可想象到江心小舟友人惜别的情景。笔墨集中凝炼,构思巧妙。诗人以“望”、“挥手”、“泪沾巾”这一系列动作,浓墨渲染了自己送别友人时的心情。他没有直抒心中所想,而是借送别处长江两岸的壮阔景物入诗,用一个“望”字,把眼前物和心中情融为一体,让江中烟水、岸边青山、天上飞鸟都来烘托自己的惆怅心情。
第三句是虚实结合,诗中“飞鸟”隐喻友人的南游,写出了友人的远行难以预料,倾注了自己的关切和忧虑。“没”字,暗扣“望”。“何处”则点明凝神远眺的诗人,目光久久地追随着远去的友人,愁思绵绵,不绝如缕。真诚的友情不同于一般的客套,它不在当面应酬,而在别后思念。诗人对朋友的一片真情,正集聚在这别后的独自久久凝望上。这使人联想到《三国演义》描写刘备与徐庶分别时的情景。
然而,目力所及总是有限的。朋友远去了,再也望不到了。别后更谁相伴?只见一带青山如黛,依依向人。一个“空”字,不只点出了诗人远望朋友渐行渐远直至消失的情景,同时烘托出诗人此时空虚寂寞的心境。回曲跌宕之中,见出诗人借景抒情的功力。
五六两句,从字面上看,似乎只是交代了朋友远行的起止:友人的一叶风帆沿江南去,渐渐远行,抵达五湖(当指太湖)畔后休止。然而,诗句所包含的意境却不止于此。友人的行舟消逝在长江尽头,肉眼是看不到了,但是诗人的心却追随友人远去一直伴送他到达目的地。在诗人的想象中,他的朋友正在夕阳灿照的太湖畔观赏明媚的春色。
诗的最后,又从恍惚的神思中折回到送别的现场来。诗人站在汀洲之上,对着秋水苹花出神,久久不忍归去,心中充满着无限愁思。情景交融,首尾相应,离思深情,悠然不尽。
第五篇:古诗文阅读理解:秋雨夜眠(含答案解析)
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秋雨夜眠
白居易
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灰宿温甁火,香添暖被笼。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
【注】这首诗大约是白居易任河南尹时所作。这时诗人官务清闲,亲密的诗友元稹也已经谢世。8.简要说说“晓晴寒未起”中的“寒”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5分)
答:
9.“安闲”是全诗的“诗眼”,试联系全诗谈谈作者是怎样体现老翁“安闲”这一特点的。(6分)
答: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8.“寒”字写出了风雨过后,深秋气候的寒冷(1分),交代了老翁“未起”的原因(1分),同时也写出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失望(1分),反映了诗人暮年政治上心灰意懒和生活上孤寂闲散的状况(2分)。
9. 颔联:窗外秋雨淅沥,屋内老翁“睡美”,正说明他心无所虑,具有闲适的情怀。颈联:夜已过去,按理说老翁应该起床了,但却还要“香添暖被笼”,打算继续躺着,生动地描绘出体衰闲散的老翁的形象。尾联:老翁晓晴时仍未起,而是悠然看满阶红霜叶,突出老翁心境的淡泊。(每联分析2分,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