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所需能力研究与现状分析报告

时间:2019-05-14 19:36: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学生就业所需能力研究与现状分析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学生就业所需能力研究与现状分析报告》。

第一篇:大学生就业所需能力研究与现状分析报告

“思政课” 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目:

大学生就业所需能力研究与现状分析

所 在 学 院:

专 业 班 级:

人:

联 系 电 话:

指 导 老 师:

提 交 时 间:

2016.08.28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制

大学生就业所需能力研究与现状分析

摘要:近年来,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备受社会的关注,这一问题不断凸显出大学生就业能力普遍较弱的问题。学生的就业能力的高低反映了高校对学生的就业能力的重视及培养程度。本次调研研究大学生的就业能力现状及培养能力的问题,通过结果分析,进而为大学生或高校提出有效地相关的培养就业能力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分析;对策

引言:现在我们正处于大学求学阶段,为毕业后能够争取好一个好的就业机会,现在培养、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便显得尤为重要。正因为如此,我选定了这个课题——大学生就业所需能力研究与现状分析,通过亲身调研、充分分析、独立思考,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正所谓,成功往往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若我们连自己的就业能力的准备都未能准备好,往后又如何有能力留住成功呢!

一、就业能力的概述

就业能力是为适应就业市场而提出的,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主要是指实现大学生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实现自身价值的能力。主要体现在大学生的职业目标是否明确、知识技能是否扎实、就业心态是否端正、是否有适应岗位的实践能力等。

总的来说,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可概括为:个体在劳动市场成功地获得工作、保持工作以及转化工作时所具有的知识、技能、个体特征及各种条件的集合。

二、大学生就业观的调研分析

(一)、大学生就业观

形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形象,往往不是市场提供就业岗位不足,而是大学生自身的就业观过于理想化,例如找工作要喜欢的、工资高的、工作轻松的等等。62%受访者认为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问题是大学生找工作时高不就低不成。因此,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对就业及工作的满意度尤为重要。

在本次调研中,有三分之一的受访者拥有较为良好的就业观念,他们表示就业时更愿意先就业积累经验,之后有好的条件时会合理择业。同时也有35%的受访者就业时会优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就我而言,我认为前者会比后者更加容易找到工作,毕竟自个喜欢的工作并非容易找到,即便找到也不一定符合岗位要求成功就业。

由此,高校在给予大学生就业指导时,应该优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摒弃高不就低不成的就业观念,以此增大大学生毕业生岗位选择范围。

(二)、当代大学生就业难现象

高校的扩招是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之一。自高校扩招以来,每年毕业生也连年增长,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越变得越加激烈,人才数量的增长快于市场的需求。

一些用人单位的盲目地设置门槛过高,要求苛刻,也直接导致应届大学生求职难。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生由精英化走向大众化。正因如此,众多用人单位为筛选更为优秀的人才设置了入职高门槛,例如非名牌大学不录取、某项技能等级未达要求不录取等等,将大部分的应届毕业生悄然拒之门外。

但是,大学生就业难也不仅仅是上述问题所致,大学生的自身也有其问题所在。在本次的调研中,83.25%的受访者认为企业可能以经验不足而不优先录取应届毕业生。其次有超半数的受访者认同毕业生的专业技能掌握不佳也是应届毕业生在求职途中的一大绊脚石。另外,43.46%的受访者表示大学生的表达能力的不足也很大程度导致求职的失败。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了解到有一部分的人认为应届毕业生求职难的部分原因也有对口专业的工作难找、求职技巧不足、学历背景较差等。

在大学生求职难的社会大背景上,我们解决不了社会上的阻力,但我们可以解决自身的问题,提升自身的就业能力,适应社会,成功入职以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

三、大学生就业所需的能力

大学生想要在求职过程中拥有优势,必然要了解用人单位对应届大学生的能力的要求如何。为清楚了解当代大学生认为用人单位更加看重哪些能力,调研了191名大学生和毕业生。

由上面的调研结果可知,当代大学生主要认为拥有优异的人际交往能力、适应社会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学习创新能力能够让自己有较好的就业竞争力,反映了他们对于用人单位的认知,认为用人单位主要看重的是上述的几项能力。

然而,在刘俊彦的《用人单位看重什么》中对百家企业进行了调研,其中的结论表示创新能力、团队精神、沟通表达能力及学习能力是用人单位最为看重。

可见大学生与用人企业对于相应能力的看重有一定程度的差异。当代大学生应顺应用人单位对于相应能力着重培养,但是,也并不是只重视用人单位看重的能力,毕竟综合素质优异程度也是企业方面有所重视的。

四、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现状分析

(一)、高校在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方面的缺失。

高校缺乏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意识。高校是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主要场所。然而,目前高校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认识不够,缺乏应有的重视,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没有把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上升到高校办学的战略高度。大多数高校更多地强调学科或科研发展规划,不能将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作为学校发展的长远规划的一部分,一些高校的就业能力的培养仅仅停留在大学生毕业前的就业指导、心理咨询、公布就业信息等层面。其次,重书本知识传授轻学生能力培养。长期以来,在整个大学教育中,书本知识的传授仍然占非常大的比重,相应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较为薄弱,这极大地制约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高校缺乏系统化、专业化、个性化的就业指导。

目前,虽然大多数高校都专门设立了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但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够深入,对学生的职业意识培养流于形式,缺乏系统化、专业化、个性化的职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没有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做,对学生的就业能力的培养仅仅停留在毕业前的就业指导、公布就业信息等,忽视了对大学生的职业心理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辅导。

(三)大学生自身就业能力欠缺的表现。

专业知识的拓展、应用及实践能力欠缺。专业知识功底不够扎实,知识较多地停留在课本上,缺少对专业知识的应用。高校教学培养的方式方法导致大学生缺乏实际应用能力,在实际工作岗位上不能独立操作,大大增加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成本。实践能力是运用知识进行实际工作的能力,主要是指毕业生动手操作能力,也包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各种能力综合应用的外化体现。工作经验和实践能力的缺乏一直是阻碍大学毕业生顺利就业的又一大因素。目前很多大学生存在着实际操作能力差,综合应用能力差,甚至不能学以致用,学习意识与创新能力不足。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和态度,学习能力不足,满足于现有的知识储备,对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缺乏学习的欲望与动力;不能进一步学习新的理论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架构。创新能力是指在前人发现或发明的基础上,通过自身努力,创造性地提出新出新思想、新方案、新办法,创造出新产品、新技术,开辟新的领域的能力。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人和竞争的不断加剧,用人单位越来越认识到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性。调查发现,65.45%的大学生认为创新能力是自己最为欠缺并且最想要提升的能力。可见,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迫在眉睫。

五、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思考

(一)、高校从根本上帮助和指导学生提高就业能力

加强课程教学改革,以培养和提高就业能力为导向。拓展基础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为学生构建一个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加强外语、计算机、写作等实用性课程的学习,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沟通与组织协调能力。加强实践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可与用人单位合作,使实践教学内容更接近于社会现实,让大学生提前到用人单位体验。

(二)、加强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加强就业指导是高校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加强就业指导机构建设,建立有效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加强信息网络建设,系统收集和发布就业信息、社会人才需求信息等。其次,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内容。可从就业观教育、提供适合性测试和求职咨询服务、提供职业模拟和组织招聘会等不同方面完善就业指导。

(三)、在校大学生要积极为进入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

转变就业观念。树立积极主动的就业观念,摒弃眼高手低的陈旧观念。要做到充分认识自我,客观评价自我,认清就业形势。应该做好先就业,积累经验,其次再择业。

提高综合素质。首先,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为提高就业能力奠定基础。树立职业理想,正确进行职业分析和自我评估,充分了解职业的特征、现状、发展空间,及其对求职者的素质能力的要求,据此进行职业定位,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其次,提高自身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书本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提高欲从事的岗位的实际工作能力。

六、总结

大学生就业是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需要社会、高校和学生三方面积极配合,共同努力。改革培养模式、加强就业指导、调整就业观念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多种策略并行,来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

第二篇:就业能力现状分析

通过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基地学生就业能力研究

一、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的现状分析

1、学生就业能力的现状的调查

就业能力[1]是指毕业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开发而获得的能够足雇主需要并实现就业、维持就业的全部知识、技能和能力的总和。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培养人才是高校的根本任务,大学毕业生只有充分就业,才能更好的服务社会。就业市场上,就业能力是决定“买方”对毕业生进行取舍的最重要因素。就业能力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教育领域乃至整个社会范围内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正如原教育部部长周济所指出的那样,高职教育实际上就是“就业教育”,高职院校应将“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因此,对于高职学生而言,完善就业能力结构,提高就业能力实践水平,无疑是提升其就业潜能的最佳策略[2]。

为进一步明确企业对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要求,作者采用调查问卷、座谈、咨询企业有关专家等途径,走访了多家企业,做了大量调研[3]。

1.对车间主任的调查。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生对企业工作实际困难准备不足,对企业用人要求不清楚。二是岗位技能欠缺,新进大专毕业生对于设备操作能很快掌握,但很少有学生能将工艺设备、质量控制有机结合起来,并自主处理突发事件,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三是没有认同感,工作不努力。四是大专毕业生在工作中很少主动承担更多的责任。

2.对企业老总的调查。反映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92%受访者认为学生创新能力不强。老总们认为并不是学历决定创新能力的高低,普遍认为创新能力与较强的企业认同感、爱琢磨、干过岗位与工作经验多等因素有直接关系。建议学校应加强创新方面的训练,应加强与企业实际情况相近的模拟训练,而不是单纯的思维训练,要突出团队意识与动手能力,不能纸上谈兵。

3.对高职毕业生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83.3%学生认为学校内所学的知识用上的不太多,甚至有学生认为完全用不上。主要原因为专业不对口,学校理论讲授太多,实践机会太少。98%的学生希望学校增强岗位实践技能训练。100%的学生希望学校加强就业前的培训,认为在入学时就应当讲解专业特色与就业形势。69.8%的学生准备跳槽。

综上分析,企业普遍认为学生在学习中不仅仅应该获得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对自己有清楚的认识,真正把自己塑造成符合企业所要求的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说明高职教育需要改革的地方很多,高职学生在学校中获得的能力不足,经企业严格面试并录取的学生,在工作中也可能被淘汰。因此,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现状与企业要求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需要马上解决。

二、高职学生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大学生表现出就业能力不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4]:

①学习能力不强。当前我国部分大学毕业生学习能力不足, 这跟中国传统应试教育的教学理念和培养模式有很大的关系。

②创新能力缺乏。高校设置的一些专业范围狭窄,专业的束缚对学生的创新也会产生诸多不利的影响。虽然近几年许多高校增加了选修课和辅修课,但由于专业课任务繁重,大学生还是在本专业的狭窄范围内活动,忽视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以及相邻学科的学习,这样就限制了学生的视野,影响了创新能力的培养。

③动手能力薄弱。高绩效企业对大学毕业生期望比较高, 很多企业希望学生一毕业就马上能胜任工作。但是用人单位大 多认为大学生缺乏动手能力, 需要较长的适应期才能投入实际工作。

④职业素养缺失。调查中,同学们认为面临择业时自己最缺乏的素质是外语水平、计算机运用和专业水平占55%,实际上外语和计算机是大路学问,是任何一个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而认为缺乏职业素养应具备的管理能力、人际沟通、团队精神、实干精神和综合素质等的仅占45%,而综合素质恰恰是当代大学生普遍缺失的。

三、高职学生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原因分析

导致高职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校的实训基地建设不到位,导致学生就业能力差;另一方面是学校的培养计划于社会需求之间有巨大的差距。

首先,从企业反馈的信息来看,大多数企业认为现在的学生动手能力普遍较差,现在企业最希望的员工是稍加培训就能上岗的大学毕业生,可是这除了需要知识的底子之外更需要实际动手能力的底子,而这个底子毫无疑问的应该由学校来完成。一个好的职业院校里的学生应该是“半个工人”,他们在校期间一多半的时间是要在校内实训车间或校外实习基地里面度过的,这就要求学校要在实习基地方面舍得投入,培训相关的师资,形成良好的实训制度,让职业院校的学生真正的学会职业技能。然而就笔者调查发现,全国大部分的职业院校的实训基地建设都明显滞后,高职学生在校期间的大部分时间是待在教室内的,而不是实验室。这直接导致了学生技能培训不到位,实习犹如“走过场”,动手能力弱是必然的。

其次,高校培养计划与社会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高校目前的教学内容仍以传授知识为主,教学方法仍以课堂讲授为主,高校评价学生的标准仍主要是学业成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学生学得较被动,学习积极性不高,片面追求成绩,忽视其他能力尤其是科研能力的培养,造成动手能力不强、实践活动能力薄弱。

总之,要想改变学生就业难的困局,必须深入校企合作,学校和企业密切配合,相互合作,建立广泛实用的实训基地,对学生进行“精加工”,最终为社会培养出“留得住、用得着、下得去” [2]的合格产品。

参考文献:

[1]何万一.高职院校与企业互动对策研究 [D].2007,10-13.[2]朱秀清.高职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研究 [D].2007,6-12.[3]王鹏.推动地方企业技术创新的产学研合作模式的研究[D].2007,8-18.[4]张军.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2007,4-18.[5]袁月秋.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现状分析[J].2008年第9期

第三篇: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摘要

根据近年来对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多方面调查分析,我了解到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高校扩招的政策使大学生的人数飙涨,同时也对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形势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人才的增加,使得大学生的工作越来越难找。本文章从多方面对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进行分析,以求让大学生们认清当前社会形势,从而更好的解决就业问题。

引 言

受前几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加上国内本身的结构性问题,14年中国的就业形势将异常严峻。14年企业用人需求下降的趋势难有

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根本性转变;回流的农民工以及新增的需要转移的农村劳动力,将面临难以转移就业的问题,导致农村失业问题加重;城镇低学历青年以及规模不断增大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将更加困难。随着我国现阶段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社会可提供的就业岗位增长缓慢,因而造成就业矛盾十分严峻。同时,毕业生就业市场化与毕业生滞后的就业观之间的冲突显得十分突出,毕业生到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基层就业的态势尚未形成,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这些都影响着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时下又将是毕业生就业的高峰期,为了更好的了解大学生的就业心态和对目前就业形势的认识,我们组织了此项调查,由此进一步分析大学生的就业前景,以便为学校提供未来就业指导工作的资料与对策依据,也使在校大学生在整个大学学习期间进行以提高就业竞争力为目标的就业准备,培养大学生追求最优选择和最佳就业的精神与品质。

正文

一、大学生就业背景:

我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越来越难的趋势。这个方面和国际经济形式近3年来连遭打击,一方面和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关,更和当今大学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据统计,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超过727万,这些高校学子的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和学校关注的焦点。新的一年中,在高手如云的求职大军中,如何脱颖而出,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是每个毕业生都在思考的问题。在能力结构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并不是基于职业路径的需要进行建构与培养,难以满足人力资源市场的需求。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变化,用人单位的需求模式发生了显著的变

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化。用人单位的劳动力需求行为基于“职位分析下的任职资格模型”在劳动力市场上通过价格机制选用合适的人才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真正原因:

1.在没有出现经济危机的时候,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是比较突出的问题,从整个就业情况看,大学生的供给明显大于实际需求。不是总量的供过于求,而是结构性的供过于求,主要是培养的大学生的方向及大学生所应该学习的内容和社会的实际需求是脱节的。

2.企业用人的时候,首选是相关专业,其次是高潜质的人,因为企业在发展期需要大量的人员补给,有些人是可以在工作过程中逐渐培养的,这 也为一部分专业不对口的大学生解决了就业的问题。

3.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就业期望值较高,理想与现实存在较大差距。表现在毕业生对自己估计过高,眼高手低,这山望着那山高;对薪水、福利待遇要求过高,不顾自身的条件,导致用人单位不敢接收;片面追求大城市,对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不愿去一些小城市发展;对单位选择过高,“学而优则仕”非要去当官,看重国家机关、大单位等,对一些小企业不感兴趣,致使高不成低不就。

二、大学生就业难如何解决 待遇定位、地区定位和职业定位

很多培训机构认为11年将是就业培训的又一个转机,毫无疑问,对于找不着工作的大学生,培训确实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尤其是很多机构还承诺负责就业。但摆在眼前的现实问题是,就业形势不好的情况下,很多培训机构的承诺并不能兑现,而很多认证培训除了一纸证书外,并没有为参训者带来更高的附加值,连参加培训的人自己都知道,这是自欺欺人的没有办法但又不得不试试的办法。

而一些真正关心培训内涵,注重技能提升的培训机构,如果没有承诺

就业出口,如果没有相关的证书,吸引力也是有限的。如果承诺就业但不能兑现,无疑是饮鸩止渴,还是自取灭亡。因为大学生真正关心的是能不能找到工作,能学到真正的本领如果找不到工作,和没本领没有什么差别。

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首先是待遇定位。专家称:“我们不是用钱来衡量自己,而是要把自己的期望值与自己的水平和能力相结合,避免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其实这一点上,学生也在逐渐适应,降低自己的就业底线,这是很正确的。很简单的一个道理,如果毕业后我们没有工作,生存都出问题的情况下,还如何谈发展、谈未来?在当前受金融危机等经济因素的影响,包括像很多建筑行业公务员等职位都有相对的削减,部分企业的薪酬、待遇等都会有所下降,我们应认识到当前的形势,给自己一个合理、合适的待遇定位。”

其次是地区定位。“客观上讲,北京的就业机会确实很多,但同样就业的人数也很多。高学历的人才跻身激烈的就业市场,所谓万军难过独木桥。因此我们不妨拓宽自己的眼界,着眼一些其他城市的就业岗位。没有必要非留在北京,很多地方都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等我们去开拓。国家的政策对这些工作岗位的扶持也是很大的。

是不是可以将这些综合起来考虑呢?大学生要解决的是工作的问题,很多人只要是有个工作不赚钱也可以,企业也要考虑如果经济形势好转人才补给如何解决,政府考虑的是大学生有工作干可以解决一些突出的社会问题。那么在此阶段,大学毕业后可以视为见习期,由企业接收并进行实际工作的训练,当经济好转的时候,企业就会储备了一定的补给人才,而大学生无论选择是否留在该企业,都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工作技能,求职也不再是一件难事了。而政府的补贴可以一部分用于补贴企业实训的人力成本和场地设备成本,一部分用于补贴大学生的见习期间的生活费用,这就解决了企业的一部分问题,也解决了大学生家庭负担的一部分问题。同时一部分培训机构也将发挥一定的作用,对于培训机构来说,真正要考虑的应该是究竟能够给受训者带来什么样的价值,带来多大的价值,作为补充教育形式的优势是什么,考虑的不仅仅是就业难带来的收益机会,更应该是对教育本身的思考。

总而言之,目前既要解决大学生掌握实际工作技能的问题,又要解决企业的后顾之忧问题。因此,政府的补贴的钱要花在刀刃上,避免钱花了,大学生只是延期几个月失业的情况发生。大学生自己花钱参加培训,更要花在刀刃上,要真正考虑能否学到真实的本领。

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这是解决目前问题的途径之一,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还是教育本身的探索和实践。问题一直都存在,经济危机只不过是让问题体得的更加尖锐,如果能借助这次经济问题,加快对教育的探索,加快政府职能的探索,加强企业和高校的更深层次衔接,对于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对于未来中国的发展,也许是件好事。问题的产生不是一朝一夕的,所以解决问题的过程也不会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从各个角度,不同的时间段有不同的侧重点,逐步来解决这一问题。

结语

毕业生应该先就业后择业。作为高校在校生或即将走出校门的毕业生,更认清就业的大众化和市场化,要加强自身的素质,要明明白白知道用人单位选用什么样的人才。用人单位的用人原则通常是:有学识有才干有素质,敬业敬岗,吃苦耐劳,有团队合作精神和开拓进取精神。其次对文明礼貌、气质和语言表达能力等也很讲究。这就要求毕业生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有实践技能,更要有很高的个人素质。

第四篇: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分析当代大学生就业情况

10级营销(2)班29号邱波

今年底到明年的大学生就业面临着一个比以前更加趋紧的形势。第一,毕业生多。今年是611万,明年是659万。第二,就业空间相对紧。特别是企业需求这块,如果下滑比较厉害的话,大学生的就业岗位、就业机会相对就比过去有所减少。第三,相关的政策措施和服务体系还亟待完善。第四,我们的大学教育与市场脱节的问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与实际就业市场不适应的问题还存在,而且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一种障碍。

当代的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有2个:一:社会岗位的减少,素质要求的提高。这是工业化社会发展的必然现象之一,应对方法只有提高自己的素质;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广告宣传夸大或者改变人的消费和价值观,这一点也很重要,低收入艰苦的工作没有人愿意去干,大家都在挤独木桥;社会价值观教育没有跟上,造成很多人对社会存在偏见,了解不全面等意识方面的问题。二:现在的一代人在年纪小的时候缺乏对社会现实的体验,没有经历过生存的压力,所以培养不出吃苦耐劳的精神;做事情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大局观,经常以自我为中心,没有适应能力

2010年大学生就业严峻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近几年来随着高校不断扩招生源,在一定的程度上加剧了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局面。不过,在我看来不论社会的就业环境如何变化,最重要的是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一定要利用在大学求学的过程中,既要认真对待、学好每一个科目,也要积极地参与社会实践,比如: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又或者去学校附近找一些兼职来做,增加自己的社会经验,为将来的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现在每天打开报纸或者电视机,多多少少都有一些什么大学生找工作难之类的报道。我认为所谓的当代生就业难,其实是有一些大学生就业的心态没有对,有一种“高不成,低不就”的窘况。我认为刚刚出来找 工作的大学生,应该摆正自身的就业心态,不要总是一毕业出来工资就非要3000或者4000的标准,正所谓凡事都要从低做起嘛!

为促进青年大学生就业,我国政府从体制上、政策上采取了一系列带有突破性的改革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何进一步疏通与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中国的社会处在重要的转型变化中:由计划经济转向“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一是指导思想更加明确,改革和发展的思路更加清晰;二是采取了一系列的重大举措,其中增加教育投入、改革管理体制、扩大招生规模这三项重大举措,使得整个高等教育战线出现了生机勃勃的新气象。在这种形势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也出现了一些值得认真研究的新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生就业工作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就业形势依然较为严峻,短期内不会缓解。作为大学生的我们,要对将来充满信心,毕竟我们的前途是光明的,是充满希望的。要用多维视角和发展观的思维审视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清醒,科学地分析,进而找到彻底解决问题的方案。

第五篇:大学生就业现状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第 1页,共17页

大学生就业现状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摘要:大学毕业生是国家和社会的宝贵财富,是人才资源的主要来源。近年来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如果不能有效应对,不仅可能对人力资源市场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还会影响社会稳定。因此,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本文阐述了我国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分析了我国当前大学生就业所面临的问题与原因,针对上述问题和原因,对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为政府、教育机构及社会各界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强大学生提升自身就业力,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问题;原因;对策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

1.1 基本情况

我国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高等院校大规模扩招,毕业生大量增加的高峰已经来临多年,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为611万人,比2002年增长466万人(见表1)。按照经济学的观点,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可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80-100万个,由于我国经济正在进行结构调整,2002年至2007年五年中同期的社会新增加就业岗位基本稳定在每年900万个1,2008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岗位也没有明显的增长。可以说,人力资源市场的供需矛盾趋于紧张,特别是2008年以来,在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下,目前大学生就业问题就更加凸显,就业形势十分严峻,这一问题也可能会长期存在。

表1:2002年至2009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数量及同期新增就业岗位需求对比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 业生数量(万人)

145

212

280

338

415

495

559

611

1.1.1 就业流向

《200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对2008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流向分析,大学生毕业生就业人数占毕业生总数的比例为82%,就业率约为86%,流向主要包括工作、自主创业、升学进修、出国深造等(见图1)。

第 2页,共17页

图1:2008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流向分布

2因此,可以看出毕业生就业的价值取向与就业心理,也折射出社会经济发展与社会结构等方面的问题。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向的分析表现出以下三点共性,一是高校毕业生主要选择大城市、沿海发达地区就业;二是城乡二元结构、地区发展不平衡以及制度预设等加剧了就业流向的不均衡,导致高校毕业生中希望到城市就业的远远大于到县乡就业的,更不用说到农村就业了;三是现有制度与文化因素是毕业生流向不均衡的主要障碍,希望到党政机关、外资企业、事业单位与国有大型企业就业的高校毕业生远远多于希望到中小型企业的,3但实际却往往事与愿违。1.1.2 就业收入

对于有工作经历的人而言,在企业中所任职位的重要程度、对贡献度及工作强度等常常是企业确定职位薪酬的关键衡量指标,而对于新毕业学生的薪酬标准,企业则不能依据上述指标做出准确界定,因此,人才供需状况、学历、性别以及企业所属行业、企业性质乃至所在城市等等,就成为用人单位定薪的影响因素,这些因素更对影响着毕业生的择业价值观以及对未来的预期。

1.毕业生对薪酬的心理预期普遍下降。近年来,由于就业压力的增大,使得毕业生的就业观念也在逐渐转变,尤其对薪酬标准的期望值明显降低。

42.影响毕业生实际薪酬的几个因素。学历是影响薪酬的主要因素。除学历因素外,专业、行业、就业地区、雇主收入等等也是影响毕业生实际薪酬的因素。

3.毕业生的生活成本不断增加。对于流向大城市就业的大学生来说,一方面,就业竞争愈演愈烈,薪酬回报降幅明显,但另一方面,由于很多一线城市的地方财力和承受程度有限,城市容载量趋于饱和,导致房地产价格逐年攀高,使得毕业生工作以后的生活成本不断增加,可以说,生活压力越来越重。

第 3页,共17页

1.1.3 就业能力

大学生就业力,是指大学生通过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开发而获得的能够满足社会需求、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能力。从理论层面,大学生就业力主要是指以下几种能力:

1.工作能力。从事工作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包括所学专业的理论水平、实践技能,还包括外语能力、计算机能力等。

2.适应能力。是大学生立足社会、站稳岗位必备的基本素质,包括心理承受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应变能力、抗挫折能力和职业素养等。

3.求职能力。也就是生存能力,是一个人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的能力,是个人竞争能力在求职就业中的体现。它包括对自身的准确定位能力、对求职信息的获取能力、与招聘者的沟通能力、展现自我的能力以及积极向上的求职心态等。

4.发展能力。这是大学生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谋求事业发展所必须具备的素质,它包括创新能力、继续学习能力和科研能力等。

从用人方的角度看,用人方对于大学生的就业力,重点看重有品德素养、专业技能、社会经验、开拓创新能力、社会资本、各类证书等等。浙江理工大学文化传播学院一支学生团队,自2008年11月起至2009年1月,通过近4000份问卷调查及对用人单位、大学生、高校管

理层进行深入访谈,形成了一份颇具说明力的《大学生就业力调查》报告,报告指出大学生的实际就业能力与单位的期望在六个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1.品德素养。用人单位招聘大学生时首先看的是人品,比例高达70.09%,其中,最为看重的是大学生的诚信品质,比例达到了50%,对于吃苦耐劳品质的要求比较高,比重占到了45.65%,对于敬业奉献品质的要求并不高,占到了32.6%;而毕业生对品德素养的认识度为42.86%,在校学生认同的仅占34.78%,与用人单位的标准相去甚远,但学生对敬业奉献品质的认同度与用人单位高度吻合。

2.社会关系。用人单位在评价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时,社会关系仅是一个次要因素,学校和大学生在评价自身就业能力时,却把社会关系这一因素看得很重,对于就业能力本身之外的父母的社会关系、家庭居住地等因素的关注程度明显偏高。调查中,在校大学生七成表示赞成‚社会关系对自身就业能力很重要‛这一说法,相反,用人单位中却有七成不赞同这一说法。

3.综合素质。调查报告显示,用人单位对复合型人才的青睐程度比专业型人才整整高了30多个百分点,分别是48.57%和14.29%,所以许多情况下用人单位所录用的甚至是专业不对口的人才。最值得关注的是,用人单位越来越注重毕业生的特长,也就是大学生的特殊素质和能力,如写作、演讲、摄影、交际等等。所以,大学生在校期间除学好专业知识外,还有培养自身的综合素质,这才是就业

第 4页,共17页

成功的关键。

4.社会经验。社会经验的多少大部分表现在人际交往的能力上,用人单位招聘大学生,最看重社会经验占到50%,认为最需要的社会经验是专业实践,比例高到71.74%,有45.13%的比重认为人际交往能力是社会经验最重要的体现。很多用人单位认为,性格开朗、善于交流、有一个好人缘的员工有一种亲和力,能够吸引同事跟他合作,能够赢得更多的客户。

5.实用技能。用人单位对专业资格证书的认可度高达63.04%,有41.30%的用人单位认为英语等级证书是重要的。但大学生和用人单位对专业资格的理解却有所偏差,调查发现,浙江理工大学2009届毕业生中,计算机等级证书的得证率为93.22%,而用人单位基本上不看重计算机等级,认同度仅4.35%,比驾照的20.36%要低得多。

6.实践经历。主要是学生在学校的活动经历,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认为有学生干部经历就是就业优势的只占4.35%,但对创新能力十分看重。1.2 就业环境

就业环境5对毕业生择业的影响作用是多方面的,有些是直接的、现实的,有些则是间接的、潜在的,有些是积极的、正面的,有些则是消极的、负面的。就业环境是一种社会存在。毕业生在择业前正确认识并分析自己所处的就业环境,根据就业环境和自身条件,权衡利弊,确定自己的就业方向和目标,制定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才能确保达到预期的就业目标,获得理想的工作岗位。大学生就业总是受到政策环境、经济环境个体成长环境、社会心理环境、社会发展环境的影响。1.2.1 政策环境

具体来说,对不同类型的毕业生,就业政策是有所区别的:

1.定向生的就业政策。定向生原则上按入学时合同就业。如确因特殊情况不能回原定向单位就业的毕业生,须征得原单位的同意,报就业主管部门批准,并交纳相应的违约金和培养费后,可调整就业单位。

2.优秀生的就业政策。享受师范、农林、民族、体育、航海等国家专业奖学金及享受艰苦行业、地区或特殊岗位定向奖学金的毕业生原则上按国家计划就业,对不服从就业计划自谋职业的,需补缴在校学习期间普通专业的学费并返还定向奖学金、专业奖学金。

第 5页,共17页

3.结业生的就业政策。结业生就业必须在《就业报到证》上注明‚结业生‛字样;在规定时间内未联系单位的,由学校将其档案、户籍关系转至家庭所在地(家居农村的保留非农业户籍),自谋职业。

4.患病毕业生的就业政策。学校应在毕业生毕业前认真负责地对毕业生进行健康检查,不能坚持正常工作的,让其回家休养。一年内治愈的(须经学校指定县级以上医院证明能坚持正常工作的)可以随下一届毕业生就业;一年以后仍未痊愈或无用人单位接收的,户籍关系和档案材料转至家庭所在地,由其自谋职业。

5.边远省区毕业生的就业政策。来自于边远省区的本、专科毕业生,只要是边远省区急需的,原则上应回来源省区就业。边远省区特指以下10个省、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6.毕业生自费出国留学的政策。毕业生可以申请自费出国留学,申请自费出国留学的毕业生不参加就业,凭国(境)外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在学校规定的期限内提出申请,经学校教务和毕业生就业管理部门审核同意后,不列入就业计划。毕业生集中离校时未办妥手续的,原则上将其户口转至家庭所在地,继续办理出国手续。

7、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政策。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政策原则上与其他专科毕业生就业政策相同,但必须在《就业报到证》上注明‚高职‛字样。

除大学生就业政策的直接影响外,劳动人事制度中诸如人才流动、工资、公务员制度等,以及社会职业结构调整的有关政策,都会对大学生择业产生直接的或间接的影响。1.2.2 经济环境

大学生选择职业,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国家、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社会经济状况的影响。从一个国家的区域性经济发展状况来说,由于其不平衡性,往往使经济发展速度快的行业及地区成为大学生择业的热点。

1.在职业的经济地位和行业的经济状况上。近几年信息技术等高新产业发展迅速,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直线上升,需求数量大幅上升,质量要求较高,毕业生就业出现结构性矛盾,表现为专业与需求,层次与需求的失衡现象。

2.在大学生就业地区的选择上。近几年大多数毕业生都愿到经济条件较好的大城市找个待遇高、工作舒适的好单位,因为这些地方经济发展速度快、就业机会多、薪资水平高,但因此也拉大了地区间的差异,导致热点地区、热点单位人才过剩,学生想去去不了;部分落后地区人才匮乏,单位要人要不到。

下载大学生就业所需能力研究与现状分析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学生就业所需能力研究与现状分析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学生就业现状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就业现状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1、分析课题 摘要:大学毕业生是国家和社会的宝贵财富,是人才资源的主要来源。近年来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如果不能有效应对,不仅可......

    大学生就业调查分析报告所需数据比较

    天津理工大学毕业生调查问卷(应届版) 应届毕业生: 你好!为了了解理工大学应届毕业生的求职情况,不断改进我校就业工作管理水平,特进行此次问卷调查,请配合填写此卷。谢谢你的支持与......

    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与思考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作业 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与思考 【摘要】大学生是具有较高素质和文化的社会群体,是国家民族兴旺发达的宝贵资源。随着高校毕业生的逐年增......

    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与分析

    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及分析 前言:2010年暑假,我在洛阳地区展开了关于大学生就业现状的调查,并参考了一些相关文献,从中深刻体会到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并且为此作出了一些分......

    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与思考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作业 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与思考 【摘要】大学生是具有较高素质和文化的社会群体,是国家民族兴旺发达的宝贵资源。随着高校毕业生的逐年增......

    女大学生就业的现状与分析

    文秘专业女大学生就业的现状与分析 文秘专业是新起的专业。文秘主要学习应用办公软件、公文写作、商务礼仪等。学习文秘专业的大学生将来从事的行业很多,但是也有一部分大学......

    大学生就业环境现状分析

    大学生就业环境现状分析就业环境是指在时间和空间上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对就业起激励、约束、导向作用的主客观和社会发展因素的总和。大学生就业总是受到社会客观环境、个体......

    大学生就业现状和对策分析

    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导读]笔者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了部分镇江市大学生的观点,而且从大学生就业取向、大学毕业生就业地区流向和大学生就业压力后移倾向这三个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