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云识天气学案设计

时间:2019-05-14 19:56: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看云识天气学案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看云识天气学案设计》。

第一篇:看云识天气学案设计

《看云识天气》学案设计

一、自学内容及自学目标

1.自学内容:《看云识天气》 2.自学目标

①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要点。②理清文章的思路。③领会运用比喻的妙处。

④积累有关天气的谚语

二、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写作思路,体会运用比喻的妙处。○学习难点 :体会运用比喻的妙处。

三、自学提纲

1.给上列加粗字注音

(1)峰峦()(2)凌纱()(3)粼波()(4)弥漫()(5)点缀()(6)谚语()(7)一霎时()(8)棉絮()(9)模糊()

2、云和天气到底有怎样的关系?

明确: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3、作者从两个方面来写云和天气的关系: 明确:(1)云的形状与天气的关系。

(2)云的光彩与天气的关系。

4.本文主要介绍了哪些云及其光彩?它们各有怎样的特征?分别预示怎样的天气情况?(结合练习册第5题完成)

四、自学测评

1、必做题:《同步测练考》1、2、3、2、选做题: 研讨与练习二

五、你认为的疑点、难点是什么?

互动学案

一、教师预设疑、难、拓展点及解决办法。

疑点: ①本文介绍了这么多的云和云的光彩,但我们读来条理清晰,作者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 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吗?

解决办法: :学生速读课文,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最后师生共同明确:

文章第1段概述云和天气的关系,先用“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一句总说,然后描绘了万千姿态的云。第2段是3、4、5段的“纲”:“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后面三段就是遵循这个“纲”展开的。第3段照应“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又将“薄云”又分为“卷云”、“卷积云”、“积云”和“高积云”,并分别介绍了它们的特点及和天气的关系。第4、5段照应“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

难点:(1)本文是一篇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但语言生动,对云的描摹也细致形象。作者主要采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运用这些方法有何好处?试从课文中找出几例加以体会。你能否仿照课文中的例子造几个句子? 解决办法:

学生在课文中画出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的句子。(侧重于比喻的修辞方法)(学生朗读找到的运用修辞方法的语句,重点谈谈体会)。(2)往往”、“常常”两个副词起什么作用? 解决办法:比较山区这两个词有何不同?

拓展点:

1、齐读课文第1自然段,体会说明语言的生动特点,并仿照课文造句。示例:天上的云……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 [造句] ◆远处的霓红灯亮了,……

◆月光照在地上,像……

2、小组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云的谚语、成语、俗语、诗词及文章片断等。

二、教师记录新生的问题。

三、课堂小结

本文介绍了种类繁多的云及云的光彩,但文章层次清晰,很有条理,关键在于作者选取了合理的说明顺序。先说什么,后说什么,作者做到了心中有数。另外,作为一篇科普说明文,作者写得非常生动形象,这得益于运用了恰当的修辞方法。除此外,更重要的是对于自然现象的细心观察。其实,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一样可以写出精彩的文章来。

课堂测评

《同步测练考》4、6、7、8、9

第二篇:《看云识天气》 导学案

博达助教通

看云识天气

教师寄语:要学会做科学中的粗活。要研究事实,对比事实,积聚事实

学习目标

1、理清文章的思路,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2、领会运用比喻的妙处。

3、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要点点拨 看云识天气》是一篇科普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

学习过程

一、预习检测

1、给加点字注音 轻盈()匀称()()崩()塌 一霎()间 .....

2、解释下列词语 预兆: 弥漫:

姿态万千: 变化无常:

二、整体感知 快速阅读课文,思考

3、云和天气到底有怎样的关系?

4、本文主要介绍了哪些云及其光彩?它们各有怎样的特征?分别预示怎样的天气情况?

三、赏析语言

5、本文运用了多种修辞方法对云进行了细致形象的描摹,由这些方法有何好处?试从文中找出几例加以分析。

6、齐读课文第1自然段,体会说明语言的生动特点,并仿照课文造句。示例:天上的云„„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

[造句]

博达助教通

◆ 远处的霓红灯亮了,„„

◆ 每当月光照在地上,像„„

四、拓展延伸

7、小组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云的谚语、成语、俗语、诗词及文章片断等。

五、学习小结

8、本文介绍了这么多的云和云的光彩,但我们读来条理清晰,作者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 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吗?

达标测试

(一)积累与运用。

1、给加点的字注音。(1)鱼鳞()(2)峰峦()(3)一霎间()...(4)冰雹()(5)弥漫()(6)圆弧()...

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2)那最轻盈、站得最高的云层,叫卷云。..

(3)高积云是成群的扁球状的云块,排列很匀称。..

3、“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作者又是如何来展示云的“姿态万千,变化无常”的?

(二)课内阅读

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现象,推测天气的情况。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时会出现一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是红色的,外层是紫色的。这种光圈叫做晕。日晕和月晕常常产生在卷层云上,卷层云后面的大片高层云和雨层云,是大风雨的征兆。所以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的说法。说明出现卷层云,并且伴有晕,天气就会变坏。另有一种比晕下的彩色光环,叫做“华”。颜色的排列是里紫外红,跟晕正好相反。日华和月华大多产生在高积云的边缘部分。华环由小变大,天气趋向晴好。华环由大变小,天气可能转为阴雨。夏天,雨过天晴,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常常会挂上一条彩色的圆弧,这就是虹。人们常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意思是说,①。还有一种云彩常常出现在清晨或傍晚。太阳照到天空,使云层变成红色,这种云彩叫做霞。朝霞在西,表明阴雨天气在向我们进袭;晚霞在东,表示最近几天里天气晴朗。所以就有“② ”的谚语。

博达助教通

1、把“东虹轰隆西虹雨”的意思填在①处:。根据语段的内容把相关的一句谚语填在②处:。

2、联系全文从内容与结构上分析一下文中划线句子的作用。

3、你认为本语段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加以分析。

4、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1)华环由大变小,天气可能转为阴雨。..

(2)还有一种云彩常常出现在清晨或傍晚。..

5、本语段比较突出的是引用了谚语来进行说明,请说明原因,并分析它的作用。

(三)拓展阅读。

绿叶净化空气

(1)假日里,你到田野、公园或山林去走走,看到绿树成阴,芳草遍地,作物繁茂,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顿时会感到空气清新,心旷神怡,精神舒畅。绿色世界是多么美啊!

(2)你知道,这一切好处,都是绿色植物带来的。可是,绿色植物又是怎样默默工作的呢?

(3)地球上的人类和一切动植物,都要进行呼吸: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现代工业的发展,对氧气的需要量越来越大,二氧化碳的排出量也越来越多。但是,氧气和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含量却变化不大,这是怎么回事呢?

(4)原来,地球表面的陆地上覆盖着大约37亿公顷的森林和13亿多公顷的草地。绿叶的细胞里有大量的叶绿体,它含有一种绿色的色素——叶绿素。据科学家研究,绿叶是一个奇妙的“绿色工厂”,它的“车间”是叶绿体,“机器”是叶绿素,动力是太阳光。通过光合作用,把吸收的二氧化碳和水加工制造成淀粉,并且放出氧气。植物还通过呼吸作用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由于白天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要比呼吸作用排出的二氧化碳多20倍,所以,总的收支,消耗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加了空气中的氧。

(5)据测定,每公顷森林每天可以吸收大约1吨二氧化碳,生产出0.73吨氧气。1平方米草地每小时可以吸收1.52克二氧化碳,而一个人每小时呼出二氧化碳大约是38克。

(6)一个成年人每天需要消耗750克的氧气,排出将近1000克的二氧化碳。因此,10平方米面积的树木或者50平方米面积的草地,可满足一个人一天所需要的氧气,并吸收他呼出的二氧化碳。如果没有这样的循环,没有绿色植物,人和动物就不能活在世界上了。

(7)随着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工厂散发出的许多烟尘和毒气污染着环境,主要有二氧化硫、氟化物、硫化氢、氯气、氮氧化物以及放射性废物等等。植物是大气的天然“净化器”。香椿树、夹竹桃、柳杉、丁香、银杏、洋槐等树木的叶子,有吸收二氧化硫的作用,1公顷的柳杉每年可吸收720公斤二氧化硫;女贞、刺槐、桧柏的叶片,有比较强的吸氟能力;合欢、紫藤、木槿有较好的抗氯和吸

博达助教通

氯本领;樟树和悬铃木的叶片,有良好的吸臭能力。不少常见的花卉,比如石竹花、鸡冠花、水仙花和一串红等等,有吸收二氧化硫或抵抗氯气的作用。

(8)植物分泌的杀菌素有挥发油丁香酚、天竺葵油、肉桂油、柠檬油等等,都能杀菌。一亩松树,一天一夜就能分泌出两公斤杀菌素,它可以杀死白喉、肺结核和痢疾等病菌。柳杉、白皮松的分泌物,能在8分钟之内把细菌杀死。地榆根的分泌物,在1分钟之内就能把细菌歼灭。据法国环境保护工作者测定,每立方米空气内的含菌量,百货商店里是400万个,林阴道是58万个,公园内是1000个,林区草地只有55个。因此,法国提出绿地覆盖率应达50%。

(9)植物是天然的“吸尘器”。风沙弥漫的气流吹过森林,由于枝叶的滞留、吸附,含尘量可以大大减少。大片草地厚密的叶子,会自动接收、吸附、过滤空气中的尘埃。1公顷的山毛榉树,1年内吸附的粉尘多达68吨。

(10)自然的空气中含有负氧离子。在每立方厘米的空气中,①一般居室内约有25~450人,②公园有170~1000个,③城市街道有100~450个,④在海滨、瀑布、山林等旅游、疗养胜地多达一两万个负氧离子。如果你所在的场所缺少负氧离子,时间久了就会头痛、恶心和精神不安,还容易患病。森林和田野负氧离子比较多,它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使呼吸变得均匀,血压下降,精力旺盛,还可以提高免疫力。负氧离子由此而得到了一个美称:“空气维生素”。(11)人们曾经这样说,绿地草坪是“大地之肺”,还把森林誉为“绿色的卫士”。可是,我国的森林覆盖面积和城市绿地覆盖率还不大,需要大力展开植树造林和种植草坪的活动。(12)人人动手,植树造林,绿化祖国!让荒山变成花果山,让城市成为“花城”。少年朋友们,你在祖国未来的绿化蓝图中将做些什么?

(摘自《神奇的植物世界》)

1、第(1)自然段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2、第(2)(3)(12)自然段的三个问句各有什么作用?

3、“植物又是大气的天然‘灭菌器’。”这句话可作为哪一段的中心句?放在何处合适?为什么?

4、第(10)段中标有①——④的几个句子的排列顺序已打乱,正确的顺序应是________,这样排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绿叶净化空气的?

6、人们把绿地草坪比作“大地之肺”,理由是什么?

7、请你设计一句“保护绿地”的公益广告语。

答案

17、看云识天气

学习过程

1、yíng yúnchân bēng shà

2、事前显露出来的迹象;

博达助教通

.(烟尘,雾气,水)充满;布满;指姿态多种多样;

指事物经常变化,没有规律性。

3、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

4、略

5、找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的句子。(侧重于比喻的修辞方法),效果:形象生动;举例略

6、略

7、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天有城堡云,地上雷雨临。天上扫帚云,三天雨降淋。早晨棉絮云,午后必雨淋。早晨东云长,有雨不过晌。早晨云挡坝,三天有雨下。早晨浮云走,午后晒死狗。早雨一日晴,晚雨到天明。

达标检测

(一)积累与运用。

1、(1)lín(2)luán(3)shà(4)báo(5)mí(6)hú

2、(1)事前显露出来的迹象。

(2)本文形容卷云像女子的动作、体态一样轻巧优美。(3)本文显然成群的高积云排列的很有规律,相互之间很和谐。

3、是本段的总起句(中心句),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在第一段作者主要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来展示云的“姿态万千”,主要用了对比的修辞和描写的表达方式写出了云的“变化无常”。(写出具体的语句也可以)

(二)课内阅读

1、①虹在东方,就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有大雨。②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2、是过渡句,同时也是本段的中心句。

3、结构上是总分:第一句总说可以从云的光彩来识别天气,下文就云上的光彩现象,即晕、华、虹、霞与天气的关系分别作了简要说明。

4、(1)“可能”表示对后面的情况的推测,不是很肯定,体现说明语言的准确性。(2)“常常”是指出现这种情形的机会很多,但特殊情况除外,同样体现说明语言的准确。

5、因为谚语是群众通过观察和实践总结经验的结晶,它简短通俗,鲜明生动,读起来琅琅上口;用谚语来说明知识显得准确、生动、简洁。

(三)拓展阅读。

1、描写;激发读者兴趣,引出下文说明的对象。

2、第(2)(3)段的问句起过渡作用;第(12)段的问句提出问题,总结全文,引人深思。

3、第⑧段的开头。因为第⑧段中内容支撑该句内容,说明植物在灭菌方面的作用。

4、①③②④;这个顺序排列能更加突出绿色植物对人类生存的重要作用

5、主要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写:①绿叶能吸收工业废气;②绿叶能杀灭病菌;③绿叶能接收、吸附、过滤空气中的尘埃。

6、因为“肺”的作用要进行呼吸,而绿色植物每天能吸进大量的对人体有害的二氧化碳,呼出人体必需的氧气,所以把绿地草坪比作“大地之肺”。

7、示例:“绿色是生命之源”等

博达助教通

第三篇:《看云识天气》导学案

胡川语慧教学设计之《看云识天气》导学案

重庆高新区育才学校 胡川

【学习目标】

1.快速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2.领会语言的生动。

3.培养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高级目标:知道语言的准确性体现在哪里。

更高目标:知道说常见的说明方法的作用。

【学习方法】

1、抓课文内容要点:(1)抓关键句(2)分析段落之间的关系

2、品味语言:(1)删除法(2)比较法(将所用修饰限制词和修辞删除后,看看表达效果发生了什么变化)

【预习展示】—相信自己是最棒的1.搜集有关云和天气的谚语,有关云的成语、诗词、文章片断等。

2.掌握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1)加点字注音:峰峦一霎间点缀绫纱弥.....漫

晕头转向月晕崩塌...

(2)释义:峰峦:一霎间:预兆:轻盈:弥漫:征兆:崩塌:

3.任选一种方式展示:

a.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课文题目有哪些理解。(学会抓住题目理解课文:看云的什么?怎样识别天气?)

b.以XX村广播站(电视台)身份,结合课文,来一段天气预报。c.把自己假想成一种云,以第一人称的身份,结合课文,介绍自己。

【小组探究】—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哪一句是全文的中心句(概括了全文的主要意思)?

2.看云识天气最基本的经验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3.第2自然段和3、4、5、6自然段是什么关系?

4.第6自然段第一句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5.文章的层次是怎样的?

【班级展示】—精彩课堂,你我创造

1.本文介绍了这么多的云和云的光彩,但我们读来条理清晰,这是奇了怪了。(1)(2)

2.这一篇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读起来一点也不枯燥,反而津津有味,这里的奥妙是什么?

(1)(2)【课堂检测】—质量与速度同在,知识与技巧齐飞

一、仿照课文续写,(要求有比喻,有排比,有描写)月光照在地上,像……

二、阅读下面这篇文章,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碧蓝的天空,铺过来一层蚕丝般的云幕,不一会儿,太阳周围现出一道彩色光环。它宛若彩虹,但没有彩虹鲜亮;虹的色彩排列是内紫外红,而光环刚好相反,是外紫内红,这就是“晕”,俗称“风圈”。

②人们对“晕”的兴趣,不单因为它有斑斓的色彩,而且由于它是天气变化的一种前兆。据我国新疆阿勒泰地区统计,在1980年中就曾出现1052次“晕”,“晕”后两天内出现风、雨等显著天气变化的占80%。

③不过,也不是所有的“晕”都是风雨之兆。气象工作者经过长期观察发现:当“晕”的持续时间在1小时以内时,未来的12小时~36小时内会出现风或雨;当“晕”的持续时间在5小时以上时,则不会有风雨天气出现。

④美丽的晕环是大自然的天气预告图,我们了解并利用它来观测风云,能更好地安排工作和生活。

1.第①段从哪两个方面说明晕和彩虹的不同?每方面不超过5个字。

2.第二自然段第一句的作用是,用线画出和它相呼应的句子。

3.第①②③和④段的是关系,因此这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10分)

4.本文段依次运用的说明方法是、、和。【课后反思】—吾日三省吾身(1)收获

(2)疑惑

【课后作业】

其实,大自然的很多现象都预示着天气的状况,请仿照课文结构或语言模式,说一段“看XX识天气”,看谁说得又生动又科学。

第四篇:看云识天气导学案

看云识天气导学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语文七年级上人教新课标22《看云识天气》导学案

目标呈现

学习目标:(1)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要点,理清的思路。

体会比喻的妙处,品味说明语言的准确生动。

通过精读,分析学习本课运用的打比方、分类别的说明方法,并理解作用。

培养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2重点难点:

(1)体会比喻的妙处,品味说明语言的准确生动。

(2)分析学习本课运用的打比方、分类别说明方法及作用

一、预习热身

3说明文知识

(1)定义:以说明的表达方式为主,向人们介绍事物或事理的。

(2)分类

A.以说明对象为标准可划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B.以表达方式为标准可划分为平实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

(3)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可以综合运用。

(4)说明的方法: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列数字、画图表、引资料等

4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天气的谚语,请在课外搜集一些作积累,并摘记如下。

5初步阅读课文,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编写课文详细提纲

自主学习

本文主要介绍了哪些云及其光彩?它们各有怎样的特征?分别预示怎样的天气情况?

(方法指导:默读课文,找出关键词句,填写下面的表格)

晴天云简表

云名

云的形态变化

天气征兆

卷云

卷积云

积云

高积云

雨雪冰雹云层变化简表

云名

变化过程

位置

天气征兆

卷层云

高层云

雨层云

积雨云

云的光彩简表

光名

产生和分布情况

2本文介绍了这么多的云和云的光彩,但我们读来条理清晰,作者是怎样做到

这一点的?

3在此基础上,梳理出的结构层次

二、活动探究、第一段第一句中____________这个词说出了云的总体形态,_______________这个词说出了云的总体特征。用波浪线在文中分别划出这两个词照应的内容。

2.第一段最后一句在这段中有什么作用?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招牌”是什么意思?

3.第二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分别和下文哪些内容相照应?“往往”“常常”两个词删去可以吗?为什么?

4说明文通过说明方法的运用具体清楚地介绍知识,请找出文中运用以下说明方法的例子,思考作者运用它们的作用。

提示:

(1)分类别

(2)作比较:

(3)打比方:

(4)引用

5本文是一篇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但语言生动,对云的描摹也细致形象。作者主要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并举例说明

三、盘点提升

课文讲的是“看云识天气”,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仅仅是通过“看云”才能识别“天气”,我们可以通过“动物”“植物”“某种现象”或“一些感觉”等帮我们识别天气,有的方法特别灵,有的已形成了谚语,被广为流传。你能说出一两条来吗?小组交流自己收集到的谚语、成语、俗语、诗句及片段等。

例如:1.天上勾勾云,地下雨淋淋。

2.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3.日落乌云接,风雨定猛烈。

4.鱼鳞天,不雨风也颠。

5.天上起了泡泡云,不过三天雨淋淋。

6.火烧乌云盖,大雨来得快。

7.日落云里走,雨落半夜后。

8..有雨山戴帽,无雨山穿衣。

9.0.2留心观察各种自然现象,比如:树叶落叶时,为什么总是背面朝天?含羞草为什么会害羞呢?你还知道哪些有趣的自然现象呢?写一篇观察日记。

四、我的收获

学完本课后,你的收获是什么?请写在下面。

、2、

第五篇:《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8 学案

第17课《看云识天气》导学、例析、训练立体教学案(建议安排2课时)[学法导引] 《看云识天气》是一篇介绍如何看云识别天气的方法的科普文。作者凭自己多年的观察体验,抓住“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这一特征,先从总体上指出云和天气的关系,说明可以看云识天气;再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两个方面,具体介绍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变化的关系、不同的云上光彩和天气变化的关系,说明怎样看云识天气;最后指出看云识天气的意义及局限性。阅读本文使我们从中学到许多识别阴晴雨雪天气的知识。

学习此类文章,可以在课前收集一些资料(包括图片、影像等),加深对看云知识和天气知识的了解,并识记一些有关天气方面的谚语,学以致用,培养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观象的习惯。还可以练习快速阅读课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提高阅读现代科技文的能力。巩固复习以比喻为主的修辞手法,体会这一修辞手法的妙处;积累课文中的比喻句,并掌握和运用比喻修辞的写法。[典型例析]例题:本文的语言生动形象又十分准确。在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体会其表达效果。⑴、经验告诉我们„„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一定

有时

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⑵、出现了高层云,(一定

有时

往往)在几个钟头内便要下雨或下雪。⑶、乌云弥漫着天空,顷刻间,雷声隆隆,电光闪闪,就会哗啦哗啦地下起暴雨来,(一定

有时

往往)竟会带来冰雹或者龙卷风。⑷、天气变化异常复杂,看云识天气毕竟有

(相当

一般

一定)的限度。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说明语言的理解感悟,应反复诵读加以品味。说明文的语言最基本的特点是准确,这是由它自身的特点决定的。在课文结尾段指出“天气变化异常复杂,„„”,“要准确地掌握天气变化的情况,还得依靠科学的天气预报”。这两句话就严密地照应了前文多处使用的“往往”、“常常”、“有时”、“一定”、“一般”、“可能”等一类词语,把“看天识天气”的事理作了修饰、限制,起到了准确表达的作用,更好地突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参考答案:⑴常常

⑵往往

⑶有时

⑷一定

[课时训练]

训练一

一、指出下列加点字注音余正确的一项是

()A、峰峦(lán)

预兆(zhào)

一霎时(shà)B、鱼鳞(líng)

绫纱(lín)

匀称(chân)C、弥漫(mí)

日晕(yùn)

谚语(yàn)D、薄云(bò)

轻盈(yíng)

崩塌(bēng)

二、为下列各词分别再写出两个同义词。

1、隐没()()

2、阴森()()

3、预兆()()

4、推测()()

三、选出不是比喻的一句是

()

1、高积云排列很匀称,远远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

2、他的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3、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默中苏醒过来。

4、还有一种像棉花团似的白云,叫积云。

四、将下列句子有序地理顺后填在下面的方格里。

1、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

2、夏天,雨过天晴,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常会挂上一条彩色的圆弧,这就是虹。

3、太阳照到天空,使云层变成红色,这种云彩叫做霞。

4、所以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谚语。

5、还有一种云彩常出现在清晨或傍晚。

6、意思是说:虹在东方,就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会有大雨。

7、出现晚霞,表明阴雨天气就要到来;出现晚霞,表明最近几天里天气晴朗。

正确的句序是:

五、仿照第一自然段的结构及所用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

训练二比较阅读,回答如下问题。

(一)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它们有的像羽毛,轻轻地在飘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床大棉被,严严实实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1、()内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然后再说说这个标点符号的作用。

(1)

;(2);

(3)。

2、释加点的词,并从原文找出与之相呼应的句子。

(1)姿态万千:

(2)变化无常:

3、文中的原句概括出这段话的大意,然后指出这段话在全文中的作用。

(1)原句:

(2)作用:

4、云的特征是什么?

5、这段话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6、这一段文字能概括全文中心的句子是

()

A、天上的云姿态万千,变化无常。

B、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

C、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D、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乌云密布,大雨倾盆。

7、文中最后一句的“天气”能否改成“气候”?为什么?

(二)黄山的云海更为神奇,它妙在非海,而确又似海。站在峰巅,只见烟云时而为风平浪静的汪洋,时而为浪涛汹涌的大海,时而似奔腾的急流,时而又轻柔如绢。刚才还是倾盆雨,迷天雾,而刹那间,它们就会全部散去,阳光一照,白云浩浩,澜翻絮涌,万道山峪沉于银涛中,真有“忽闻海中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的意境,难怪郭沫若形容它是“森罗万象,忽隐忽现,或浓或淡,胜似梦境之迷离”。

8、此段描写黄山的云海,其特点是

(用一个词概括)。

9、作者描写黄山的云海,想像也很丰富,他把云海

、、、等。

10、简析文中划线句运用哪些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11、比较《看云识天气》第一段和以上文段中对云的描写,在写法上它们有何相同之处?

12、打开记忆的大门,回顾一下你所积累的描写云的诗句。

《看云识天气》训练一

一、C

二、1.隐蔽 隐藏

2、阴沉 阴暗(昏暗)

3、前兆 先兆(预示)

4、猜测 猜想(揣摩)

三、C

四、句序:2、1、6、5、3、7、4、五、略 《看云识天气》训练二

一、1.⑴。表示前面是总说,后面是具体描述。⑵;表示前后是并列的句子,分别描绘了云的种种形态。⑶„„表示云的变化情况还有许许多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2.⑴姿势与神态千变万化。“有的像羽毛,„„像雄师,像奔马„„”⑵变化不定。“刚才还是白云朵朵,„„大雨倾盆”。3.⑴天上的云,姿态万千,变化无常;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⑵这段是全文的总说,后面将作具体说明。4.姿态万千,变化无常。5.比喻、排比、对比

6.C 7.不能。因为“气候”一般是指较大地区里较长时间的气象情况。“天气”往往是指较小地区和较短时间内大气中发生的各种气象变化。从天上挂的云能识别的是一天或数天较短时间内的气象情况,所以用“天气”恰当、准确。8.神奇

9.汪洋、大海、急流、绢

10.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极力描写出舞者的舞姿之优美。11.描写的文笔都很生动,都运用了比喻和排比修辞手法,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像,从云的形态入手,写出了云的动态静态之美,都写出了云的姿态万千、变化无常的特点。12.“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唐•贾岛《寻隐者不遇》);“黑云压城城欲摧”(唐•李贺《雁门太守行》);“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唐•王维《终南别业》)等。

下载看云识天气学案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看云识天气学案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看云识天气[范文大全]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竹枝词》中写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为我们生动地描绘了一种有趣的天气现象,从中也可看出作者对这一现象......

    第17课《看云识天气》学案

    第17课《看云识天气》学案 www.5y kj.co m 教师寄语:要学会做科学中的粗活。要研究事实,对比事实,积聚事实 学习目标 、理清的思路,概括课文内容要点。2、领会运用比喻的妙处......

    17、《看云识天气》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课题:《看云识天气》课型:新授课 课时:2 执笔人:廖志华审核人:班级: 姓名: 组别: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2、理解恰当的修辞及说明方法......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本站推荐]

    《看云识天气》是一篇介绍云彩知识的科技小品文。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参考!一、文本分析本文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本文的......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 沽源县第四中学姚华 一、知识目标 1、识记文中的生字、生词;识记关于天气的谚语 2、了解关于说明文的知识。......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

    《看云识天气》教案设计学习目标: ①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要点。②理清文章的思路。③领会运用比喻的妙处。 ④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教学重点......

    看云识天气 教学设计(精选)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 1.面向主体:七年级学生 2.学科:语文 3.课时:2课时 4.课前准备:a.老师准备:配套课件;搜集天气谚语、各种天气的图片 b.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搜集......

    《看云识天气》 教学设计

    《看云识天气》 教学设计 看云识天气 泸县五中 罗玉兰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要点,理清思路。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学会观察自然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