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Organization Behavior OB 组织行为学 论文 essay
第一次作业
费燮沵
中文1101 119100136
字数:1201What’s your price tag in campus:Excessive commercialization in China
university In this paper, we will discuss the situation that excessive commercialization is sweeping across the campus in today’s China university.Firstly, this essay begins with making a general overview of the overall situation.And the second part is the analysis of causes of these phenomena(both on the perspective of students and main factors from the social external environment that also actuate).There are some statements and references to illustrate the ideas that others put forward,.Finally, the essay details the pros and cons of the commercialization.It promotes the enthusiasm of the students, when it as appropriate.Fulsome commercialization yet has a negative impact on campus construction.Students can not only be drove by the interests, but also need to balance and focus on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themselves.There is generally a lack of awe for scientific and academic and replace it with obedience to authority(Dong,2012,297).Many college students want to win a scholarship, not only by study hard, but also take part in various activities which have extra bonus points included in the award of scholarship.In particular, some students with high achievement motivation, thinks scholarships represent honor, they regard winning a scholarship as a reflection about self-esteem and self-realization(Jiang,2007,70).At the meanwhile, most students will join societies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college life.Student leaders as a bridge connecting schools, teachers and students,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participate in group activities organized in campus and off-campus, thus are able to exercise a variety of capabilities, such as leadership, organizational skills, coordination and interpersonal ability(Meng and Dai,2012,99).Those students who run for student leaders, except the most hold a simple purpose looking forward to exercising ability, inevitable part of them hold the idea of “take credit”, “to be selected excellent” or “good to join the party”(Guo,2012,129).These ideas blinded by fame and profit are very common, even when attending an audition, the interviewer may ask “what’s your true purpose of joining the organization, is that benefit to scholarship or a promotion?” Commercialization no doubt has changed life style of college students, they have new goals to chase.The so-called ‘survival of the fittest’ competition rules, has almost become the basis of the principle of the modern education system(Wan,2001,572).The famous phrase of Napoleon that “Every French soldier carries a marshal's baton in his knapsack”gets a great papulation among students.But it is not worthwhile to promote these behaviors which is overly enthusiastic about power and authority.So why are they keen on that? Erich Fromm ever mentioned in his book Man for Himself, the Western capitalist society demonstrate their legitimacy, people are competitive, jealous existences, and this assertion has also been confirmed by economists and sociologists(Erich Fromm,1988,302).Due to the large population in china, it is difficult for graduates to find an ideal job when they just start working.At the same time, a lot of people are possible to be faced with the plight of the unemployed.The experiences of internships, being student leaders and receiving scholarships are important inspection standards defining whether the graduate is capable for the job.The companies increasingly focus on these aspects in the recruitment.It seems one cannot prove his ability without numerous awards, the résumé will be a bleak one.Candidates without that can not stand out from the crowd.Serving as student experienced cadres often become the focus in the employer interview in the campus recruitment, and it seems that becomes a default rule of the majority of students that “Who ever served as student leaders are easily to find a job”(Zhang,2012,50).Graduate students are engaged in academic research which relies on GPA.The honor of student leaders should not be linked with academic ability assessment things(Liu, 2011,3).For those reasons, students are enthusiastic to participate in community activities and study diligently, which means such institutional enhances students' competitiveness and motivation of study.Mechanism of competition is conducive to personnel training that is adapt to the requirements of modern economic development.On the other hand, commercialization do have its harmful influe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pirit and students themselves.Students join the Students' Union with impure motives, have problems in work attitude, resulting in in-efficience(Ning and Pan,2012,200).On one side, the “credit-ism”college education thinking exists a long time but have not been criticized and reflected.So-called “credit-ism”, is set to “credits ”academic learning which is the core content of university education, and dormitories education, libraries using, the expansion and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and so on, have never been set to University “credits”.Therefore, they are both considered by the mainstream thinking of university education as the edge, or at a dispensable position(article“commodification”, the Chinese edition, March, 31st, 2013).And from a further aspect, college students used to be naive, they were not only academic excellence, but also rich in social skills, full of vitality power, righteousness and they were symbol of hope.Along with the the market trends, students gradually began to have more in-depth contact with the community, and get tempted in the social atmosphere.They may be contaminated some bad bureaucratic habits.Forming cliques and standing treats have become general phenomena in the campus of university.The nature of the university is about academic research, pursuit of truth, knowledge creation, innovation of values and personnel training(Tian and Meng,2011,11).University can only be a pure land where students seeking for knowledge and truth, but can not degenerate into a vanity fair.For students, the scholarship whether is based on a reasonable standard, relates to whether scholarship is sent to the real needs of the people, really make a difference(Chen,2012,43).There is a popular current trend that it offers the implementation of preferential bonus policy to caucus and student cadres in the matter of being recommended for admission to be postgraduates and gaining scholarships.It will undoubtedly become a major driving force in the student union leaders compete.Gradually, both scholarships and the students’s union separate from their original purpose when they were established for the first time, over-commercialization drives university chasing for fame and fortune, also becomes the breeding ground for unhealthy practices of bureaucracy and corruption.When each person has his or her own price tag, our attention is no longer on a one's quality or ability, however attach importance to his label, which means everyone is a commodity in campus, on the level of the value of goods achievements.Students lost their unique personality and haven’t figured out their purpose of entering university.In conclusion, this essay states the status quo that there is over commercialization in university, which can not be ignored, and discusses the causes of the situation an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at.The problem deserves people’s attention and reflection.The system must be reformed in order to unlock the benefits of scholarships and student organizations, and curb bad practices.Schools ought to guide students to a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university life, there are far important goals waiting for them to pursue.In short, “the price tag” can’t be used as standard to assess student, and isn’t the sole criterion for judging people.1 Dong XH.Discussion on university management bureaucratic problems, Economic Research Guide, No.22, 2012.2 Jiang GH.The Analysis on Incentive Effects of the College Scholarship System, Higher Education, Feb.2007.3 Meng WY and Dai SQ.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Career Planning Survey Research---Take Jiaxing City for Example, Continuing Education Research, Vol.9, 2012.4 Guo P.On the problems faced by the University Student Leaders, New West, accessed 14th 2012.5 Wan JR.Seeking Universal Theory, the Commercial Press, 2001.6 Fromm E.The Art of Loving cited from Man for Himself, Sun Yiyi translation, life reading knowledge Joint Publishing, 1988.7 Zhang ZM.A Survey about Employment Advantages of University Student Leaders, China Adult Education.Liu YX.Chen Wei I strongly deny Student Union, Southern People Weekly, Oct.11st, 2011.9 Ning YP.and Pan WG.Building of “Three high” Student Union, Student Affairs, Aug.2012.10 Article“commodification”, the Chinese edition, Wikipedia, March 31st, 2013 11 Tian HZ and Meng FH.From Administration to Antiadministration:The Return of College Management, Higher Education Management, May 2011, Vol.5, No.3.12 Chen K.The Enterprise Scholarship Management in Universities, Journal of Zhanjiang Normal College, Aug 2012, Vol.33 No.4.
第二篇:组织行为学论文
组织行为学论文
————关于提高团队凝聚力
众所周知,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无论是部门,还是生产小组,无时无刻都存在着团对的形式。不管是规定的,还是潜移默化形成的,但终归而言,那是一个团队,不管人多还是人少。盈利是一个企业时常要去关注的一个点,降低成本往往也是一个企业时常关注的,也是关注度比较高的。可众多的CEO们有没有换个角度考虑下,仅仅关注成本的降低,能行吗?每一个企业都是一个群体,每一位成员都是企业中的一份子,由几个人组成的团队,可以协作,当然也可以争斗的。但是有没有想过如果提高团队的凝聚力也是可以提高盈利的呢?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关于提高团队凝聚力的问题。
那什么是团队?琼·R·.卡扎巴赫、道格拉斯.K.史密斯在《团队的智慧》这本书中要将团队与一般性的集团区分开来:团队不是泛指任何在一起工作的集团。团队代表了一系列鼓励倾听、积极回应他人观点、对他人提供支持并尊重他人兴趣和成球的价值观念。
而高凝聚力的团队有如下特征:强烈的团队归属感,成员愿意参加团队活动并承担团队工作中的相关责任,维护团队的利益和荣誉。成员之间沟通信息快,相互了解比较深刻,关系和谐,并具有极强的民主气氛。可见,团队凝聚力是维持团队存在的必要条件。
说了这么多关于团队的东西,那么怎样才可以在一个团队中提高团队凝聚力,使其成为高凝聚力的团队呢?我认为有这么几个因素:团队共同目标、团队精神、领导方式、沟通方式、激励方式,如果能够很好地对这些因素运筹帷幄,便能够很好地提高团队凝聚力。
下面我就对这几个方面来就行分析: 团队共同目标
目标是一个团队有意识地选择并能表达出来的方向,它运用团队成员的才能和能力,促进组织的发展,使团队成员有一种成就感。让团员产生对组织荣誉的自豪感,从而加强团队的凝聚力。
没有目标就没有方向。一个团队没有目标,团队成员就没有奋斗方向,没有奋斗方向,团队就犹如一盘散沙,因此团队要选定一个崇高的目标,并采取有效的策略使团队成员认同这一目标,这样就可以凝聚团队成员的思想,使共同目标有足够的吸引力,吸引团队成员为之努力奋斗,从而提高团队的凝聚力。
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彼得·圣吉在其著作《第五项修炼》中提出企业的“共同愿景”,意思是说一个企业必须有一个共同的远大目标。这个目标能够引导大家共同去追求、去努力。
明确的远大目标是调动团队成员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团队成员越了解团队目标,其归属感就越强,团队就越有向心力、凝聚力。例如摩托罗拉公司就是因为有了崇高的目标才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1986年摩托罗拉公司获得了美国国家品质奖这一象征着美国企业界最高荣誉的奖项,与之竞争的有IBM、柯达、惠普等竞争强手。这是源于摩托罗拉公司早在1981年就开始竞争这一奖项,为了实现这一崇高目标,所有摩托罗拉公司的员工都面临着挑战,他们都会受到一张皮甲大小的卡片,上面标示着公司的目标。就移动电话而言,他的目标是:每生产的100万个零件中,仅容许3个不合格。也就是说,要求所生产的移动电话的合格率达到99.9997%. 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体现着团队的凝聚力,一个有着团队精神的团队就能不吞地释放团队成员潜在的才能和技巧,能够让员工深感被尊重和被重视,鼓励坦诚交流,避免恶性竞争,俗话说的好“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劳劳抱成团”。只有凝聚在一起才能抵挡住接踵而来的不断的困难与艰辛。
一个人的能力和力量是有限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强项、若想,在某些方面你可能有高过别人的地方,但在另外一些方面别人则会比你做的更好。那么,怎样是每个人有限的能力在团队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呢?答案是团队精神,团队精神存在的价值所在就是团队精神能使个人之间的优势互补,从而使个人和团队做到超常水平的发挥,达到不可能达到的目的,最终实现个人与团体的共同成功。
在团队中,个人可以通过相互学习来互相弥补各自的不足。团队工作也可能加强个人的自省,令团队成员充满工作激情。不同背景的成员走在一起,便可以产生不同的效果。
日本有一部动漫海贼王,其中一共有着6位成员,他们各自拥有着不同的目标,但是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的梦想,就是一定要冲向世界海洋,做自己那个领域的世界第一,船长路飞莽撞,剑士卓洛勇敢,厨师山治睿智,航海员娜美冷静,船医乔巴善良,在航海的路上他们优势互补,披荆斩棘,克服重重困难,径直地想着自己的理想冲去。这就是团队精神的力量,一个让团队凝聚起来共同战斗的力量。所以,要增强团队的凝聚力,首先必须先建立团队精神。
一个优秀的团队,必然有着一个坚定不移的团队精神,这样才能使整个组织的战斗力得以数倍的提高,才能创造出更多的价值、更大的利益。 领导方式
一般来说,最佳的领导被视为团队成长的关键因素之一,最高领导者决定了他们构成的群体的命运,领导力是一种能够激发团队城公园热情与想象力,一起全力以赴,共同完成明确目标的能力。领导者总是激励人们获取他们自己认为能力之外的目标。
团队的领导者扮演双重角色:一种是作为一个团队成员,另一种角色就是一个领导者了。俗话说“天生我材必有用’,讲的是人们在人类社会活动过程中,任何人都会有自己的价值和贡献,而领导者的作用就是要准确定位团队中所有人员的角色,尽量做到使团队成员各尽其才。那么怎样才算是一个好的领导者呢?
团队的角色一共有8种类型,有实干者、协调者、推进者、创新者、信息者、监督者、凝聚者、完美者。实干者善于行动,协调者善于寻找合适的人,推进者善于让想法立即变成行动,创新者善于出主意,信心者善于发掘最新“情报”,监督者善于发现问题,凝聚者善于化解矛盾,完美者强调细节。一个好的领导者能够让团队成员明白,自己的位置在哪里?其他团队的成员角色是怎样的?自己的责任是什么?是团队成员按照自己的定位高质量地完成工作,最终达到打造高绩效团队的目的。
西汉时期的刘邦,运筹帷幄比不上张良、萧何,带兵打仗比不上项羽、韩信,论阴谋诡计他比不上吕雉,可他却获得了天下,这就是领导能力,他将有着各方面才能的能人志士网罗在一起,大家互帮互助、优势互补,从而获得了成功。因此,一个成功的团队必须有个最佳的领导者。 沟通方式
持续的沟通是一种最重要的能力,它可以使团队成员能够更好地发扬团队精神。团队成员唯有从自身做起,坚持对话,有方法、有层次地发扬团队精神,探讨问题,汇集经验和知识,方能凝聚团队意志,激发自身和团队其他成员的力量。著名战略管理大事亨利·明茨伯格认为:“团队中的管理人员几乎每一分钟都用来沟通,不是说,就是写,或者听,或者阅读,领导者最重要的管理职能就是使组织的人力资源发挥最大的效能。这个人力资源增值的职责履行,就是通过沟通来完成的。因此,沟通能力和相应技巧成为领导者个人和团队成功的关键。”
最有效的沟通方法就是倾听,有效的倾听有两个层次的功能,既帮助接受者理解字面意思,也能理解对方的情感和心灵。有效倾听的领导还向对方发出了一个重要信号--他们关心团队成员。只有组织内上下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渠道畅通,才能很快地传递和交流信息,体现和谐气氛。并且只有不断地优化沟通方式,例如电话、会议、面对面交流,才能使团队成员的认同感不断地增加,使团队的凝聚力不断地增强。 激励方式
人的潜力是需要激发的,才能发挥出来的。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的一项研究证明,员工在没有激励的情况下,他的个人能力只发挥了20%,而在激励之后,他的潜能能发挥到80%。
现代团队的管理实践表明,物质激励必须同精神激励相结合,IBM公司副总裁巴克·罗杰斯在《IBM之路》一书中提到:“几乎任何意见可以提高自尊心的事都会起积极作用。”
在现代的市场竞争中我们可以通过员工的培训、有效的赞美以及授权成就来达到我们的激励效应,让员工感觉自己与企业是“命运共同体”,能给员工力量与权威,它能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从而更好地提升整个企业的凝聚力。
激励的本质就是根据员工的需求提供适当的刺激和目标,诱发员工的动机,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因此领导者要试着选择适合自己团队的激励方法,才能有效地激发团队成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达到提高团队成员凝聚力,打造高绩效团队的目标。
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只要每个人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善于运用自身的特长,团队内部上下一心,明确团队目标,牢记团队精神,不断沟通,那么,团队凝聚力也将迅速稳步地提高,盈利也会增加的。
工商113 张荣维 学号:1152117
第三篇:组织行为学论文
哈尔滨德强商务学院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组织行为学》期末考试方案
一、考试方式
运用《组织行为学》课程中学习的理论,分析、解决组织行为学中存在的问题或现状分析,撰写小论文或组织行为管理实践专题报告。
装
五、评分标准
1、观点正确,理论阐述正确,10分。
2、结构完整,有论点、论据(包括理论、实践材料)、论证、结论,20分。
3、论证分析无原则性错误、论据充实、解决问题的方案或经验总结有一定的参考价值,20分。
4、语句通顺,条理清晰,10分。
5、格式规范,10分。
6、分值等级标准:
优秀:选题恰当、论点鲜明,有独到见解,论据充足,结构合理,论述周密,逻辑严谨,内容充实,行文流畅,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良好:论点明确,某些方面有独立见解,论据较多,结构合理,内容较充实,文章层次分明,文字流畅。
中等:基本论点清楚,论据一般,结构基本合理,内容不够充实,缺乏新的见解,但能够较完整地阐述所涉及的问题,论述较合乎逻辑,文字一般。
及格:论点不够明确,论据不足,内容较贫乏,阐述不完整,逻辑性较差,文字也不够流畅,但能基本上说清楚所论述的问题。
不及格:论点含混不清,甚至有某种错误观点,论据较少,论述紊乱,语句不通顺。
二、考试时间及考场安排
6月11日至6月17日期间自行安排时间、地点完成论文,6月18日上交。
三、考试成绩的核定
总分为100分,其中平时成绩30分,论文为70分。
四、考题内容
学生选取并运用所学组织行为学理论中的一个方面的内容,就所熟悉
订
或感兴趣的组织行为管理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或取得的经验进行研究,写出小论文或专题报告。具体要求:
1、论文内容要求:
(1)论文要有论点、论据(包括理论、实践材料)、论证、结论。(2)论文中必须涵盖学生本人对所运用的理论的理解。
(3)论文中应写出所研究的组织行为学的某个方面实践的现状、取得的经验或存在的问题。
线
(4)论文或专题报告要针对组织行为管理的现状、取得的经验或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或相应的解决办法和措施。
2、字数要求:2500-3500字。
3、格式要求:A4纸打印,论文题目小二号字、黑体,正文小
四、宋体、1.5倍行距,默认页边距,一级标题三号字,二级标题四号字。封面要求有课程名称、班级、姓名等信息。
第 1 页(共 1 页)
第四篇:组织行为学论文
从瑞士人的生活态度浅谈中国人生活方式的缺点
首先先要谈论一下我对爱国主义及其爱国行为的一些认识。我个人认为爱国主义不是庸俗的单纯听从政府的,官方的一些对人行为规则的刻板要求。那些要求只是为了让执政党方便管理国家,管理人民罢了。真正的爱国在于思想,在于是否关心国家人民生活的疾苦,关心国家的大好山河是否还那样美丽,壮阔!所有的其他爱国主义行为莫过于围绕这两点来进一步阐释的。所以判断一个人是否叛国或者说爱不爱国也应该以这两个角度作为根本依据。
现在谈论本文的主题,首先谈论瑞士人的生活态度。
一、瑞士人的性格特点
瑞士人自己说:“瑞士之所以成为瑞士,是因为有些德意志人不愿做德国人;有些法兰西人不愿做法国人;有些意大利人不愿做意大利人。”于是这些人一起成了瑞士人。
瑞士人保守,自信,君子之交淡如水。
他们办事井井有条,凡被允许的,一定给你办好。但不被允许的事情,他们又十分较真,会礼貌地回绝,没有通融的余地。
低调是瑞士人的一大特点,很多瑞士人崇尚的就是一种简单、自然的生活。
瑞士人自己严格遵守规矩,同时也严格要求别人,这方面一点也不通融。
瑞士人有互相监督并告发不遵守公德人的习惯。
准时守时,是瑞士人又一个突出的优点。
瑞士人从不摆阔气,决不浪费。
在朋友家作客,主人从不劝酒劝菜。在外请客也是一人一份,从不剩。
二、瑞士人的谈判风格
瑞士人团结一致,具有强烈的排他性;
瑞士商人一般较谨慎、保守;
瑞士人对产品的要求是“质量第一,价格第二”;
瑞士商人崇尚节约;
瑞士商人时间观念强,对时间安排很精确;
瑞士商人商誉较佳,遵守契约,诚实不欺
全体瑞士人民团结一致,进行“民族精神捍卫战”,粉碎了少数法西斯分子的阴谋。在民族存亡的生死关头,吉桑将军挺身而出,号召人民抵抗一切外来入侵者和内部失败主义者,保卫祖国,誓死战斗到最后一人。
由于瑞士人民顽强的抵抗精神以及种种客观因素,法西斯德国始终没敢侵入瑞士。瑞士人的保守,这种传统被一直保留下来,但已并非全是宗教的原因。首先,这是一种传统,也是瑞士文化的一部分。瑞士人酷爱宁静,周日因为商业活动的停止,大多数人都会待在家中享受天伦之乐,而不是追逐于物质消费。
“购物有时也是一种压力,”很多人对此深有同感,更何况商业的发达也并不是衡量国民生活是否幸福的唯一指标。
价格是不可以商量的,不喜欢在价格上讨价还价,你同意这个价格就做,不同意就算了,这是他们的态度。所以你要买东西的话标的价格是多少就是多少,没有什么商量的余地。价格上来将是比较容易达成的一个事情,但是如果要商量的话采取比较有效的形式来协商。质量代表技术水平、代表诚信,没有技术水平、诚信,何谈生存。
瑞士商人崇尚节约
瑞士人在家居上,为省钱,有的迁居到房租较低的郊区或小城镇,有的则住在租金更便宜的老楼房。
我们知道,世界上瑞士这个国家很富,而瑞士人却崇尚简朴,节约成风。即使是承办世界性的高层活动,也很“小气”,一日三餐固定每人一份便餐,或是把这份餐费发给个人,让你自己找地方去吃。瑞士人的这种“小气”,不仅为自己一点一滴地累积了物质财富,而且也为人们创造了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心灵美德。
瑞士人做生意很是精明,他们知道自己的产品面向怎样的客户,有着怎样的定位,他们都非常明白自己想要什么。
他们都有时间的概念,他们有不希望浪费一点点的时间。
如果他们觉得对什么事情不感兴趣的话他不会浪费时间在上面的,如果他们觉得他愿意跟你花时间打交道的话那说明就生意可做了。
大多数瑞士人出于“保障人权”的观点,不同意在周日开发这条让商业热闹起来的“产业链”。瑞士人有诚实守信的传统民族精神。瑞士人很早就将诚信入法,1907年瑞士国会通过的《瑞士民法典》即是世界上最早制定的民法典之一。
一方面法律对假冒伪劣商品的处罚极其严厉,另一方面瑞士人在商业交易时都会自觉遵循诚信的原则。
瑞士人做生意你只需要和他们有比较好的协商,双方有一个协议,你能够至始至终履行你的承诺,那生意就可以做成。
所以互相信任是非常重要的。
从经验上来讲许多欧洲人觉得跟中国人做生意有的时候不是那么顺利,就是因为诚信的问题。
第一次做生意会选择比较较小订单的合同,互相的信任要通过时间来证明的。
一位在瑞士住了10余年的中国人告诉我们,瑞士银行能够吸纳全球的存款,靠的就是诚信。瑞士人诚信到什么程度呢?说起来就像中世纪做生意。
例如:在瑞士,大小城市的公交车上都没有设售票员,司机也从不管验票,全靠乘客自觉。有的乘客在站台的自动售票机买公交车票,有的随身携带“乘车月卡”。交通管理部门偶尔派出检票专员到公交车上进行巡查,几乎没有发现过瑞士人逃票的现象。瑞士的城市里自动投币售报机在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售报机上注明了所售报纸的价格,以便顾客购买。但机器设计得十分简单,无任何特别的防盗装置,只要随意将塑料胶板揭开便能拿走报纸。然而,从来没有出现过“顺手牵羊”的事情。
三、中国人的性格特点
中国有56个民族组成,96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俗话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因此也很难给所以中国人都明确一下性格特征,但是作为一个中国人,还是能从中找到一种大部分人都有的共同特征的,这里也主要指中东部国人的性格特点,这些地区也都是我们国家最文明的地区。现今在我国出现一个较令人心酸的问题是:出国热。有钱人活者是有能力出国的人比较喜欢出国甚至加入外国国籍脱离使他们变富裕或者变的有能力的国家。一方面我们很痛心,一方面我们又无可奈何。只要他们不犯法(搞政治工作出国的有不犯法的么?),他们的行为也无可厚非,现在又是一个讲民主的社会(随然很多人不在到什么是民主,也从来不知道争取民主或怎样争取民主属于他的权利),但是很多富人带着大量来源于我们社会的财富出国了,对我们的社会肯定会造出很多不利的影响。财富像这样外流出去,可谓是每一个这样国家的悲哀。
中国人有些很保守,但是现在正在渐渐的变的越来越不保守。疯狂买股票最后赔的家破
人亡,投入某个行业总是像赌徒一般的人越来越多,前些年政府部门更是为此不知交了多少万亿的学费。中国的传统女孩也变的越来越不传统了,在她们心中物质生活变的越来越重要,为了满足她们对物质的虚荣心,很多女孩什么事都干得出来,已经不能再用保守或大方来形容她们了。
诚信问题很长时间以来都是我们国家的悲哀。老百姓大多还讲诚信,但是社会上层人物总是能干出脸字都不知道怎样写的事情。似乎在他们看来欺诈,诚信都不是问题只要能赚到钱,从毒奶粉到假慈善,可谓是无所不骗无所不诈。
在交朋友时,我们一贯的思想是朋友多了路好走,当说道路时,往往是为了方便走通向后门的那条路,尤其是国家单位或企业,后门无处不在,无处不有。为了保证后门这条路,送礼,送贵重的礼物,在我们国家司空见惯,这一传统国情也照成了商家另外一个方面的诚信问题:生产的产品不求最好但求最贵!
我们国家在办事问题上,往往是送的礼一切好说,有时候该走得程序都可以省掉,可谓相当“快捷方便”,但是如果你没有送礼,问题就复杂了啊,这几年问题虽有所改变,但是根本问题还是很严重的!就我国现在正在建设的南水北调工程首渠段工程在招标时就出现很多问题,句内部人士透露,首渠工程的招标中标标价格在很多招标人士看来价格都低得不可思议,据说在工程开始的两周内,中标公司(某水利公司)就陪了2千多万!其实类似的问题在我国以司空见惯了,各级政府部门盖的房子(钱都是花的超多)都是豆腐渣工程。而一旦查出问题,政府负责人顶多只是受些处分罢了,之后便会无人问津。
面子问题在我国似乎特别受青睐,说好听的可以说:中同人接待客人非常殷勤和慷慨,几乎每一个来中国访问的人都感受到温暖的感觉。说实在的可以说是:我国老百姓的传统待客之道是尽量阔气,铺展浪费在我国现象相当严重,随然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而这一点也是我国所有不良问题最难改变的,最为一种传统文化,随然看起来这个问题的危害没有其他腐败之类的严重,但是这个问题很有可能是万恶之源。面子问题可使人上进,也可腐化人类的灵魂。
在遵守时间问题方面,我国很多人做的已经相当不错了,但是大多数还是时间观念不强。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我国的传统农民多过的日子是早点去地里面完成农活,什么时候觉得干得差不多了就什么时候回家歇息,不会有什么准确的时间,由于数千年的发展,也就照成了我国普通老百姓对时间观念的淡泊,想想看来,中国人也只是在最近50年来才渐渐的有了各种各样表,有了时间。这自然是不能跟瑞士有着数百年的表钟文化相比的,但是我相信我们在未来在时间遵守问题上一定能够做好的。
四、中国人的谈判风格
中国人在洽谈生意时,常常要求在本届进行。这样做,就能控制议事日程,掌握谈判的步调。
中国人很少提出自己对产品的要求和建议。他们总是要求对方介绍产品的性能,他们总是认真倾听对方关于交易的想法、观点和建议,而他们却很少讲述自己的立场和看法。在谈判中,常有他们带来的技术专家参与进来,用竞争者的产品特点来探求其产品、技术方面的资料。一旦对方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立场,说出产品的有关特点后,谈判就进入了实质性阶段。
中国人在原则上寸步不让,表现出非常固执的态度。
中国人是富有耐心的,与眼前利益相比,他们更愿意选择具有长远利益的方案。
中国人很看重“面子”,“面子”这个词没有确切的定义,它常常与威信和尊严联系在一起。
五、总结
曾几何时,我的前辈都在一直不停地探索着强国之道,时至今日,我们变成了世界大国,可
是还仅仅局限于是一个”大国”,国家面积大,人口多,资源丰富,有这三条便能奠定我们一定能成为一个大国!不要说什么我们是世界第二经济体,如果我们的人口少了一半,面积少了一半我们还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么?这个大国是大但是他们不能给我们自信.给我们的只是心虚。
真正的强国之道是什么?我们一直在探索,西方比我们发达,我们便一直在模仿西方,从清朝末年我们就开始向西方取经,后来我们选择了马克思,选择了共产主义,结果我们好像是推翻了所谓的三座大山,取得了解放取得了独立,由此可见在那个时期,选择共产主义是有主义唤醒人民的觉醒唤醒来自于人民的可怕战斗力的,所以那个时候我们的党是强大地!然而在经济发展中我们又碰壁了,经济没法发展人心祸乱不断。因为那个时候的社会主义太复杂,人民没有那么高的素质,盲目的崇拜,没有思想,经济的发展是难以想象的,后来我们在学习西方的同时,模式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人的素质要求低了,经济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姑且不谈论他的代价是什么),我们现在的很多东西都在学习模仿西方,西方发达国家也总是说我们盗版他们的东西,只是盗版了之后的东西性能不太一样。为什么呢?鲁迅告诉我们向西方学习的时候要注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们是怎样做的呢?在看我们自己的文化,我们的烟酒文化到底是怎样一种文化啊,但凡有事会没事都喜欢把人喝趴下,一种不喝死就誓不罢休的样子。我多么想说这是我们的“精华所在啊”,因为这可以说是我们最具有特色的中国文化吧了,但是这种文化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更多的车祸,经济谈判时更多的污点,政府工作人员更多的腐败机会。除了这些还有什么啊?真正的朋友需要这样的文化么?我不知道,我只是一般不喝我的兄弟拼酒,我们喜欢自然而然的欢畅的喝。假如我们真的可以做到对来至于西方东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又能对我们自己的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们还会不强大么?我们现在的国人还有多少会思考这个问题呢······
第五篇:组织行为学论文
结课论文
公共关系学
学学专
生生业
姓学班
名 号 级
赵庆江 09590210 09市场营销2班
管理工程系 2011年12月15日
目录
引言..................................................................................................................................................1 1 微薄的发展现状...........................................................................................................................1 2 微博与公共领域...........................................................................................................................1 3 微博打拐.......................................................................................................................................2 4 微博让公关更具挑战...................................................................................................................3 5 微博在教育中的应用前景探析...................................................................................................4 6 结论和建议...................................................................................................................................5 参考文献...........................................................................................................................................6 附录..................................................................................................................................................7
微博与公共关系
摘要
微博作为一种以发现和分享为基本特征、极具互动性的网络传播手段,大大增加了普通民众的话语力量,加速了社会话语权的分流倾向。本文以杭州图书馆“微博事件”、2011年春节的热点事件“微博打拐”和公关为研究对象,从文化研究的角度剖析微薄的特性,以思考其对于公民意识和公共领域的影响。
关键词:微博;公共领域;打拐;公关;教育微博
引言
微博,即微博客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件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微博是继视频网站、社交网站之后又一基于 web2.0 技术的产物,是一个集有线网络、无线网络和即时通讯功能于一体的用于即时发布消息的新型博客系统。文章认为,微博在高速扩张的同时,也存在着某些弊端,其未来发展应该走向多元化方向。微薄的发展现状
在中国,2007年5月由王兴创立的饭否是大陆地区第一个微博客网站,此后,各种微薄网站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腾讯微薄的上线则标志着内地门户网站开始入驻微博市场。2009年8月,在中国最大的门户网站新浪网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微博正式进入国内网民的视野 微博与公共领域
微博即“围脖”,源于“micro-blog”一词,意译为“微型博客”,它是一种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与获取平台。如果深究“微博”的性质,它应当属于“自媒体”的一种——“微博大大降低了一般民众的表达门槛,随着微薄的流行,话语权分流趋势将越来越明显,原本单纯的资讯受众摇身一变就成了传播者——这种新型的“自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传统媒体的“中心化”结构,打破了经济社会不平衡所造成的信息垄断壁垒,使普通民众获得了社会话语权,从而从根本上改变公共领域的话语结构。
“公共领域”的形成需要具备两大要件,一为“私人性”,二为“公开批判性”,首先,“私人性”即于公共权力之外的独立性,公共领域作为“一个私人集合而成的公众的领域”,要求摆脱传统权力结构的束缚以“反对公共权力机关自身”,其次,“公开批判性”指的是满足私人性的公众集合仍然就“具有公共性质的商品交换和社会劳动领域中的一般交换规则等问题同公共权力机关展开讨论”,其讨论的方式即“公开批判”的方式。
就微博而言,其强大的趣味性以及人性化的服务体验,吸引了大批用户,形成了一组庞大的网络集群,其内部交流、观点交换等信息活动频繁。
类比哈贝马斯笔下的“公共领域”,我们可以将微博类比为准“公共领域”,之所以这么称谓,是因为微博既包纳对社会公共利益的关注和维护,又集合了普通民众的声音,成为表达民意、反抗社会不公道的有效渠道。但是由于诸多现实性的限制,微博又不能成为完全意义上的“公共领域”,这种客观限制一方面体现在中国较低的移动互联网发展水平,另一方面因为不够成熟、欠缺理性的网民心态。
即使着眼于各种局限性,微博对于促进公共领域的巨大作用仍然是不容忽视的:因为,微博,信息的当事人、观察者、传播者、接受者之间的界限才得以被完全打破;因为微博,信息发布不再是社会精英的特权,“发现”和“分享”成为了人人都能享有的权利;同时,也正是有了微博,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可能在很短时间内形成一种巨大的力量,并且必然要在公共领域产生巨大的影响。微博打拐
2011年春节期间,在各大微博上传的沸沸扬扬的“打拐”成为热点事件。这起事件起源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者于建嵘教授所发的“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微博,该微博经热心网友不断转发,在网络上引起强烈讨论和关注。
根据此次事件,人民网发布了《人民网舆情研究室发布;“微博打拐”事件舆情研究》对于此社会热点的媒体关注度进行了量化分析,根据其研究结果,我们能够发现:时间自2011年1月25日“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微博发布以来,该事件在网友的持续关注中不断发展,从最初转发于建峥教授的微博到网友自觉行动,再到1月27日引发各种纸媒、电视电台的不断跟进,此过程微博话题的火热度一直在升温。
在此次事件中,微博作为一种信息传播和交流媒体,实际上起到了“公共领域”的作用:一方面,它作为表达民意的平台,成为了社会公众维护社会正义和弱势群体利益的有力工具,另一方面,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媒体形式,它独立于社会公器而存在,成为社会公众独立表达自我见解的有效渠道。表达民意方面,微博借助了网络的强大力量而实现了自身存在的目的。网络,作为国际公认的“第四媒体”,在诉诸草根需求积极反映民意,有效发挥网络舆论监督、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等方面具有爆炸性的威力。微博依靠其获得的简易性、使用的便利性、传播效果的爆炸性,将普通民众、政府机构及社会名人拉到同一发言平台上,同时集合了普通民众的声音,成为表达民意、反抗社会不公的有效渠道。实现舆论监督方面,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并日益广泛应用的今天,互联网,尤其是“微博”作为一种新媒介,正在有效而便利地发挥着自己的网络舆论监督功能。微博发挥新闻媒体所拥有的引导和控制舆论的独特力量,能够帮助公众了解政府事务、社会事务和一切涉及公共利益的事务,并促进公民意识的不断觉醒和形成,最终促进公民社会和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4 微博让公关更具挑战
微博共振式的信息传播方式,为营销带来事半功倍的效能,同时也产生了诸多不可测,对公关的影响其巨大。公共是为了能提升品牌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突出产品优势,促进尤产品销售;弱化并扭转可能危机,在内外部之间建立一种良好关系的手段,公关是一种有意识的管理活动。最终就是要在组织或目标用户中建立一种良好的公共关系。建立关系是公关的核心,过去公关面对的是少量的媒体,可以引导舆论甚至操控。在微博时代公关面对的是一对一繁杂的个体关联,微博的行为逻辑里,内容仅是诱因,人才是全部。微博用户的多样性决定了公关行为不可能再有控制,而是转变为对不同特征人群的适配。
传统的公关操作在危机出现后使用强大的媒体力量实现扭转的不在少数,但这种操作方式在微博面前仿佛停留在石器时代。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微博时代,任何一点火星,都有可能引爆一个事件。对公关而言,微博一个个负面信息就像潜藏的火星,绝大多数的信息是由普通用户发出,缺乏足够的传播与关注,这个火星看起来微不足道,却永不熄灭,始终存在被激发的可能。这给网络公关带来极大挑战,危机已经存在,需要去发现并缓和。
或许有人会说,微博中能够被大规模传播的信息不一定都是负面,也有可能是企业或产品的的正面信息,这难道不是为公共带来无成本的效益么?从心理学上看,人们只会关心和自己有关的信息,在网络上迅速、广泛传播的信息,都是围绕公共话题或娱乐话题进行的。至于行业话题,负面信息更容易引发围观和共鸣,一般的正面话题只有在利益激励或热点借靠的时候才能带来大量参与。昨天维嘉发了一个微博,“说他在网上看到一个帖子全名是《修高铁何用!难怪铁道部长被双规,民国时期京沪铁路全程仅需8小时》 后面跟帖都在骂铁道部,有几个微弱的声音在质疑……直到一位大神淡定的说了一句:民国时候的京是“南京”。网友的反应就是典型的先有了情绪,再为情绪找依据的例证,这也为微博公关指引了一个方向,照顾情绪比理性说服要来的重要。
要照顾微博中的情绪就意味着要关注所有潜在的用户和可能产生关联的人。人是不可控变量,虽然在用户在微博中的行为可以比较合理的将其数学化,主要是因为在群体行为,人,毕竟具有一些特定的倾向性,比如羊群效应等。公关事件的操作可以通过对领袖用户的获取,来赢得大多数普遍用户的附和。随着微博平台的成熟、微博用户形象的真实化与微博用户自主意识的觉醒,将会有更多的人独立发布信息并热衷推广自己发布的信息,另一方面,微博大量的信息生成,在没有有效的管理平台能实现不间断的系统检查,无法在第一时间获得全面的舆情反馈的情况下,微博公关的挑战才刚刚开始。5 微博在教育中的应用前景探析
素质教育注重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而不是单纯的知识灌输,开放、分享、平等、互惠、共生等理念应该替代过去集中化、等级化、权威化的教育,成为教育的核心理念[5]。微博的便捷性、开放性、互动性、群聚性、及时性、自由性等特点使得将它应用在素质教育上有着浑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新型的师生交流工具
教师可以创建一个班级,并拥有管理员的权限,可以随时随地的用文字、多媒体等方式,将生活感悟、教学心得、教案设计、课堂实录、研究成果、课件等通过微博上传发表,学生加入班级之后,也可以把自己突发的灵感、学习的困惑和教师及其他同学们进行交流互动,在潜移默化中汲取知识。兴趣群组平台
通过加入和创建兴趣群组就可以锁定某个领域的动态,如:可以创建“数模竞赛群”、“工大考研群”、“英语天地”等各种群组。群组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圈,信息的发布和接收更具有针对性,组员的积极性更高,交流互动更频繁,学习的效率自然就会更好。班级管理平台
微博还可以用来进行班级管理。班级由教师创建,教师是超级管理员,班长是管理员,班级管理主要包括:发布班级通知、发起班级投票、添加更改班级日历行程、添加班级课程表,添加班级通讯录,建立班级信息档案,上传和管理班级各种电子资源,普通班级用户只有浏览和下载的权限。学校信息发布平台
微博信息传播的即时性和便捷性使得它在信息发布中有着天然的优势。教务处可以发布各种教学通知、教学文件;教室运行部可以发布自习室开放楼层及教室的空余座位信息等等。图书馆可以借助微博平台发布新书信息、学术交流和讲座、借阅提示、信息咨询、图书检阅等各种个性化的服务[6];就业部门发布就业信息、就业指导;由于微博“背对脸”的交互方式,学生和教师可以选择性的跟随相关部门的信息。比如,大四的学生可能只关注就业信息和考研信息,而有些教授则更关注国家基金申报和科研项目进展之类的信息。
除此之外,针对学校改革、规章制度建设等,学校还可以通过微博发布投票和话题会的方式进行舆论监测和民意调查,从而得出师生的真实想法并采纳师生合理的提议,从而可以为学校的建设做出更好的决策。结论和建议
微博是一个开放的社交网络平台,用户可以在这里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可是我们并不能避免某些用户散播一些不良的、恶意的、与学习正相关不大的信息,一个良好氛围的学习交流平台除了主要依赖于用户的自觉性之外,系统还应该有一定的防范措施来确保平台的良性运转。
用户的注册必须实名。用户可以绑定校园一卡通账号、网络实名账号、学号,每个用户的手机号码也只能唯一绑定。采用实名制后,不仅促使交流的真实性,而且最大程度上避免了网络马甲和不负责任的言论。
添加非法关键词自动过滤。学校部门自定义非法关键词列表,涉及非法关键词的微博就会自动屏蔽,并且给用户一个警告,扣除用户的信誉度积分,当用户的信誉度低于一定积分后便禁止用户发布微博。
添加人工审核功能。虽然自动过滤帮助我们解决了不少问题,可是关键词库无法定义完整,而且词库越大,执行效率就会越低,因此添加人工审核功能配合自动过滤双管齐下就可以达到很少的效果。例如:在发布通知、投票、链接以及建立群组时,必须经过审核才能出版,此举最大程度的保障了信息的可靠性。添加不良信息举报功能,“全民”参与信息监督。任何人都可以以匿名的方式对某个用户或者某个微内容进行举报,审核人员对举报内容进行审核,并对于举报人给予一定的奖励。
参考文献
[1]《新闻记者》,2011年1月,“视窗声音”,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陈培教授
[2]哈贝马斯著,曹卫东等译,《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第32页,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
[3] 杜俊飞.网络传播概论[M].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 [4] 殷俊,孟育耀.微博的传播特性与发展趋势[J].今传媒,2010 [5] 李华,赵文伟.微博客:图书馆的下一个网络新贵工具[J].图书与情报,2009,(4):78-82 [6] 刘芹妹,孟琦.Twitter向教育推来了什么[J].现代教育技术,2009,19(10):107-110 附录
微博的出现彻底改变了网络时代人们的互动方式,标志着个人互 联网时代的到来。微博的广泛使用,将互联网上的社会化媒体推进了一大步。但是微博呈现诸多特点的同时,它在传播方面的某些缺陷也日益凸显。
微博传播注重即时互动,速度是它的最大优势。但是内容微小给 互联网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微博使用门槛低和字数的限制使得大量信息未经加工就进入传播过程,从而影响信息传达的完整性。此外,内容精悍在某些时候加剧了人们的表达欲,写作更为频繁。这有可能导致信息泛滥、信息超载和信息浪费等。
微博尽管在一线城市和高端人群中影响力很好,在北、上、广已经路人皆知。但是微博更需要做的是下沉,目前最大的挑战,仍然是如何降低门槛吸引更多的用户,但如何在二线城市和农村市场打开局面,仍需努力。伴随着中国高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互联网下沉、营销下沉、微博下沉,基正闪耀着耀眼的光辉。目前,国内外对教育微博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作为一种新兴的学习、交流、管理平台,教育微博的研究前景一片光明。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移动终端性能的提高以及移动上网资费的下调,教育微博的发展必将呈现一片繁荣景象,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