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深刻理解科学发展内涵办人民满意教育
深刻理解科学发展内涵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
(一)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1.科学发展观顺应了当今世界发展潮流,反映了当代世界最新发展理念。科学发展观既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为依据,又是在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当代世界发展的实践表明,发展绝不仅仅是经济的增长,而应该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应该是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可持续发展。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要完成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双重任务,面临着加快经济增长和保护资源环境的双重压力,这就决定了我们不能重复其他国家走过的老路,而必须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2.科学发展观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适应中国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2003年,胡锦涛总书记在“非典”之后视察广东,提出了实现全面的可持续的发展观。这个思想,就是科学发展观的最初说法。十六届三中全会上,中央文件正式表述,科学发展观由此逐步形成、发展和完善。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出发,科学分析我国新的历史起点上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要求,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思想。
(二)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理论
1.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基本的范畴之一。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和战略设想,努力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道路,使我们党的发展观发生了一次重大的飞跃,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迅速发展。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了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使我们党的发展观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2.科学发展观是解决发展道路的重大理论成果。中共十六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理论成果,集中体现在科学发展观上。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展了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等一系列新的理论命题,都贯穿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了以人为本这个核心。这些重大战略思想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从不同方面、不同领域展开,彼此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形成有机的整体。
二、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这是党的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作出的科学定位,也是党的十七大的一个重要历史贡献。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一)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明确了科学发展观的功能、价值、定位
1.发展是第一要务。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关系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靠发展来不断巩固和前进的。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离开发展,坚持党的先进性、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实现强国富民都无从谈起。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始终把发展放在中心位置,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2.首先要发展经济。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建立在发达的生产力基础上。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始终是我们的中心任务。我国近代的历史和当今世界的现实都清楚表明,经济落后就会被动挨打,受制于人。如果我们经济发展慢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国家的长治久安都会遇到极大困难。经济能不能加快发展,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是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问题。
3.遵循发展规律。科学发展观所追求的发展,不是片面的发展、不计代价的发展、只追求GDP的发展。发展要遵循客观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国际经济正处在产业结构朝着技术、知识、服务密集的方向发展的新的调整时期。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不断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确保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发展目标;才能切实推动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确保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才能应对激烈的国际经济、科技竞争,切实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4.抓住发展机遇。形势逼人,不进则退。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如社会就业的压力越来越大,贫困人口还有相当的数量,一部分群众生活还相当困难,有效需求不足,地区间的发展不平衡,关系群众生活质量的科教文卫事业发展滞后等等,都必须通过科学发展来解决。在国际竞争中,我国还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方面占优势的巨大压力。所以,必须抓住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总体稳定、国内加快发展的各方面条件具备的有利时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经济持续较快的发展势头,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牢牢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明确了发展的根本目的1.把握以人为本的核心地位。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一项基本原则,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理论核心,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的唯物史观,丰富深化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反映了时代进步潮流和历史前进方向,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重大创新。
2.把握以人为本的深刻含义。以人为本的“人”,就是指最广大人民群众。在当代中国,就是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劳动者为主体,包括社会各阶层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以人为本的“本”,就是根本,就是出发点、落脚点,就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人为本,主张人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回答了为什么发展、发展“为了谁”的问题;主张人是发展的根本动力,回答了怎样发展、发展“依靠谁”的问题;主张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的成果,回答了发展“归谁所有”的问题。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归人民共享,三者的统一构成了以人为本的完整内容。
3.把握以人为本的实践要求。做到以人为本,就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三)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1.全面发展,是指各个方面都要发展,而不是片面的、局部的、不平衡的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经济建设是物质基础,没有经济的发展,其他方面的发展就缺乏物质条件。政治建设提供政治保障,没有政治建设,就不可能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没有一个以健全法制为保障的发展环境,其他建设就不可能顺利进行。文化建设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没有文化建设,就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就不能形成昂扬向上、开拓进取的主流精神。社会建设提供有利的社会条件,没有社会建设,就不能形成促进其他建设的良好社会环境。
2.协调发展,是指各个方面的发展要相互适应,各个环节的发展要有机衔接,各个阶段各个步骤的发展要良性运行。要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增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更加注重公平正义,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3.可持续发展,是指发展进程要有持久性、连续性、可再生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长期的历史进程,必须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四)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统筹兼顾的意义。统筹兼顾,就是要把发展看作是全面的、协调的、可持续的过程。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社会各个因素、各个领域、各个方面普遍联系、相互影响的关系。经济发展规律表明,经济发展尤其要处理好发展的均衡与非均衡的关系问题,既保持速度,又保持稳定,既抓住主要矛盾、实现重点突破,又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如果离开了协调有序、兼顾各方,就是畸形的、片面的发展,甚至会出现停顿和倒退。
2.切实做到统筹兼顾。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要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要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国际环境。坚持统筹兼顾,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和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育事业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继续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统筹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与此同时,要进一步深化内部改革,优化教育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
(一)科学发展观与教师的发展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师。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是以人为本。学校管理要以学生为本,但首先要以教师为本。树立科学发展观要求学校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帮助教师了解社会发展趋势,掌握最新的教育理念,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1.用科学发展观武装教师头脑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要担当好教育工作的光荣使命,就必须创设一流的师德师风,打造一流的教师队伍,用科学发展观武装教师头脑,使教师真正成为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传播者、弘扬者和推动者,做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新时期赋予教师新的历史使命。广大教育工作者应紧跟时代脉搏,加强学习,特别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教育教学活动。同时,还要努力学习法律、科技和专业知识,不能安于现状,因循守旧。学校要广泛深入开展教师进学生家庭、进学生宿舍、进所处社区乡村等多种形式的有利于激发师德情感、培养良好师德行为的教育活动,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变为全体教师的自觉行动,增强师德教育的生动性和实效性。
2.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教师健康发展
学校在教育管理过程中,要关心教师的健康发展,没有教师的健康发展就没有学生的健康发展,只有教师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才会有学生的全面、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所以,以人为本还要不断地提高教师的物质待遇,提供教师进修发展的机会。
在教育管理过程中,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树立正确的评价观,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估机制,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健康发展。近年来我国教育快速发展,但对于什么是最优的教育、什么是最好的教育发展状态,似乎思考得太少。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主要的问题是教育缺乏合理的评价标准体系和评估机制。教学考核上,只重及格率、升学率,轻视育人;学生评价上,只重分数,忽视品行。评价教育发展最高的标准,就是看教育能否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荣、政治民主;能否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满足人们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现有的对教师的评价,价值取向单一,评价标准缺乏多元,非常不利于教师的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一方面要建立与以人为中心的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评价标准、加强教育行政督导;另一方面,要跳出教育评教育,最好是建立一种民间的教育评价中介组织,由教育界外人士通过科学的评价标准体系来评价教育、评估学校的办学质量水平。
(二)科学发展观与学生的发展
学校的服务对象是学生,今天的学生,就是明天社会的建设者,教育过程中,应当加强以学生为中心,用科学的发展观来指导学生的培养。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大学生硫酸“泼熊”,马加爵杀人案件,以及中学生因考试成绩不理想而跳楼等事件,作为极端案例都引起舆论的普遍关注。在这些极端案件背后,是日益普遍的青少年心理健康隐患。在学生家长、老师的一般经验中,相当比例的青少年呈现出敏感、脆弱、孤僻、焦虑等心理特征。有关统计数据显示,青少年群体存在程度不同的心理健康问题的比例,高达20%以上。
针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社会舆论曾经进行过多方面的分析,而最终的结论往往归结于三个方面,一是社会的高度竞争直接转嫁到学生身上,使其在升学、就业等关键时刻,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二是学生家长的过分溺爱,使学生的性格呈现自私、自大,却又敏感脆弱,难以与他人交流的特征;三是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贫富之间的差距,使部分贫困学生的心理被自尊、自强与自卑、自闭之间的冲突所困扰。经媒体披露的各种极端事件,大都可以在上述三个方面中的一个或多个中找到起因。因此,必须针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现状,尽快建立青少年心理健康辅导体系,使每一个面临心理困境的孩子,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辅导和帮助。同时应该加强对老师、家长的教育,使其了解青少年心理特点,成为合格的教育者。在宏观和长期方面,则必须树立人才教育的“科学发展观”,建立全面、科学、人性的人才标准、人生标准,走出完全以战胜他人、出人头地为唯一标准的人才观、幸福观。
2.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必须有明确的德育工作目标与任务,在具体工作中必须强化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集体主义为原则、诚实守信为重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道德水准。在具体工作中加大文明礼貌基础性工程建设,注重养成教育,加强学生心理教育疏导及心理健康教育,使德育工作内容更有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和时代性。
根据现代学生的特点,要把德育工作的着力点放在“贴近学生思想实际”和“学生主体作用发挥”两个方面,彻底改变过去那种“灌输为主”“说教为主”“教师为主”的状况,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创造意识,训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组织才干。凡是学生自己能做的事坚决让学生自己去做,教师只充当参谋指导的角色。要引导教师加强各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寓德于教,把德育的主战场转移到学科教学中,使德育活动与学生的学习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充分挖掘学科教学中丰富的德育资源,积极开展各种健康向上的学生社团活动和丰富多彩的校内外实践活动,切实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要努力使学校德育与家庭、社会相联系,优化学校德育的外部环境,要开发、利用、建设社会的德育资源,充分利用社会实践基地、军训基地、传统教育基地等,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与实践,开展社区服务,充分发挥共建单位、关工委、家长学校等在育人方面的作用。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法制安全教育、国防教育、消防意识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3.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施评价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传统的评价以分数为标准,一个学生只要考分高,就是好学生,其他的一切都无所谓,正所谓“一俊遮百丑”。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仅仅局限于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把完整的教育评价体系简化为单一的分数的多少,把丰富的评价方法简化为做一张试卷。这种评价作为一种导向,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影响了教师的教育教学。因此,要改革评价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标准,全面、科学评价学生,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三)科学发展观与学校的发展 中央提出,要用科学的发展观来统领当前的各项工作,学校管理当然也不能例外。学校管理工作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思想,为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办特色学校
未来教育的竞争,必将是特色的竞争和质量的竞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有特色,教师有专长,学生有特长”是学校所追求的理想的办学境界。然而,追求特色、打造品牌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管理、德育、教学等方面积极开发特色资源,提出目标任务。要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前提下,保持全面、协调发展,克服对教育资源掠夺式“开采”,为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第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一支高水平特色教师队伍。教育实践告诉我们,一所学校的特色、品牌往往是学校教师群体特长的体现。只有每个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有自己特有的经验和独到之处,才能汇积和升华为学校的办学特色。为此,学校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关注教师生命质量的提升,不应该把教师当成是点燃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不能无节制的“加班加点”,一味的靠熬时间、拼体力、拼强度来取胜。实践证明, 把学生的发展建立在牺牲教师的基础之上,这种方法非但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中高考升学率,反而会导致教育教学趋于极限,失去提高教育质量的空间。教育的发展有其内在的规律性,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任何急功近利、拼时间拼体力、透支生命的做法都是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为此,学校要立足实际,面向未来,为教师继续学习提供机会、创建平台,这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改革与创新也是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教育科研改革具有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价值,“科研兴校”必须成为大家的共识。要积极动员广大教师广泛开展教育科研活动,增强科研意识,以科研促教改,注重过程,追求实效。要培养一批研究型教师,“使教学成为艺术,让教师成为专家”。要不断提高科研经费的投入,如添置教育科研所需硬件包括宽带网、电子备课室、校园网、多媒体资料系统等。
第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突出学校的特色管理。在学校管理工作中落实科学的发展观,首先是要坚持学习科学的发展观、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贯彻科学的发展观。全体教职员工,尤其是学校管理人员,都要自觉地把学校各项工作统一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二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要坚持教育发展的规格、结构、质量、效益的内在统一,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遵循教育规律,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保障。三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民主管理,依法治校,实行校务公开,深化教育改革,不断开拓创新,推进学校决策科学化。
一所学校没有办学思想和教学理念,犹如大海中的航船没有航标。学校的管理者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要从管理入手,在认真研究学校的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办学目标,用现代先进的教育理念统一教师的思想和行动。校长只有充分利用学校的优势,发展自己的独特见解,形成自己正确独特的教育理念,并以此影响教师和学生,才能形成办学特色。
一流的学校需要科学的管理,科学的管理需要卓越的制度和方法。要始终贯彻“依法治校,以德治校”的原则。建章立制,明确职责,提高学校民主管理和科学管理的水平。要在继承学校优秀传统的基础上探索、建立适合学校发展的管理新机制,实现处处有规范,时时讲规范,为形成学校特色提供制度保证。同时,要精心策划、扎扎实实地抓好学校中层领导干部和师资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后勤服务建设等等。要时时保持全面、协调发展理念,为学校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作为学校的最高管理者,校长要具有一定的威信,要做知识上的权威、教学上的能手、管理上的专家,生活上严于律己、心胸宽广、真诚待人,工作中坚持原则、秉公办事、赏罚分明,要用“校长行为规范”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用良好的品德和人格魅力赢得广大教职工的信任和支持,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运筹全局,下活学校这盘棋。否则说话没人听,校长的工作也就无法正常开展。
2、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校园先进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表现一个学校的校风校貌,具有强大的引导功能。校园先进文化对内能增强师生的归属感、使命感,形成凝聚力。对外能增强学校的社会认同感,树立学校的良好形象和办学品味。因此,建设校园先进文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要充分利用精美的雕塑、醒目的标语、优美的画廊、以及草坪和花木等,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以调动学生的思维和情感,起到陶冶情操的作用;要投入资金,不断完善图书室、阅览室、网络教室的设施、设备,充实藏书量,加强图书室、网络教室管理员的培训,健全管理制度,让图书室、阅览室、网络教室成为学生吸取文化粮食的重要场所;要根据自身条件建设好校园广播、宣传栏、阅报栏等校园文化载体,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要创办校园文学刊物,为学生提供一个相互学习和交流的平台;要重视搞好教室文化,教室内可设置展示学生作品或教育成果的有特色的园地或专栏;要重视搞好寝室文化,各种制度的张贴、物品摆放要能够美化环境,定期评选文明宿舍。
要努力培育校园精神。校园精神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灵魂。总之,要以更高的标准、更宽的视野、更新的理念,努力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营造更具竞争力的学校育人环境,着力拓展更加广阔的学生、教师和学校发展空间,着力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增强教育发展的可持续性,创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第二篇:办人民满意教育
办人民满意教育 建现代文化名校
——静宁县细巷初级中学五年(2014—2018)发展规划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根据县教育局“1234”的工作思路,结合学校实际和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谋划未来五年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特制定《静宁县细巷初中五年(2014—2018)发展规划》。
一、发展基础
(一)学校现状
细巷乡位于静宁县西部,面积103平方公里,下辖15个行政村,104社,总人口19857人,其中农业人口19454人。全乡现有中学1所,小学9所,教学点1所,幼儿园1所。全乡中小学共有教学班67个,在校学生1627人;小学附设学前班9个,在班幼儿121人;中心幼儿园现有教学班2个,在园幼儿106人。中小学现有寄宿学生784人。全乡有专任教师136人,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达100%,专任教师中中级职称37人,初级人员99人。另有特岗教师3人,支教人员13名。中学阶段入学率99.6%,流失率1.5%;小学阶段入学率100%,流失率0%。
(二)面临的新形势
1.学校发展已有较好的基础
学校依靠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多年的办学经验,在办学思想、队伍建设、教学设施、办学规模、内部管理、综合实力等方面,为学校实现以“办人民满意教育,建现代文化名校”为目标的五年发展奠定了比较坚实的基础。2.学校发展获得的新机遇
学校新的领导班子的重新组合,为学校新的发展凝聚了管理力量;湖口县教师绩效工资改革,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为学校引进更加优秀的教师提供了物质保障,建立一支德艺双馨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已成为可能。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声誉的不断提升,为学校树品牌、创名校提供了保证。
3.学校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 在学校的未来五年发展过程中,需要认真思考和解决的困难有:(1)办学设施设备需要更新、升级和完善;(2)学校的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亟待改进;(3)学校的特色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4)“名师工程”需进一步打造,缺少学科领军人物,没有品牌教师;(5)新课程改革需进一步深入;(6)教育教学质量需稳步提高攀升。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以教育强县为战略,以湖口城市化为契机,全面深化素质教育,立足学校、教师、学生发展三位一体的新的制高点,围绕“共创幸福教育,同建美丽校园”这一主题,培养“全面+个性发展的人”这一教育目标,让学校保持强劲的发展动力,把学校办成“办学有特色,学生有特长,教学有特点,科研有特效”的有一定影响力的现代文化名校。
办学理念:开启智慧、润泽生命,成就未来。让孩子享受幸福童年,让教师拥有成功人生。在成就学生的同时成就教师的发展,在成就师生的同时成就学校的发展。
办学宗旨:立足于小学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依靠学生,为孩子的一生奠基。
育人模式:推行生本教育,实施“双学双培”。双学: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习惯的养成; 双培:培养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兴趣。
育人途径:唱好歌、读好书、做好操、写好字、扫好地。校 训:博爱、勤劳、负重、进取 校 风:文明、有序、民主、和谐 教 风:敬业、厚生、慎独、创新 学 风:乐学、勤学、会学、活学
三、发展目标
(一)愿景目标
通过我们三至五年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把张青小学办成集“学园、乐园、花园、家园”于一体的“开放、自主、人文、和谐”的现代文化名校。学生成长目标:全面成长、个性发展。教师成长目标:专业成长、多元发展。
(二)五年发展具体目标
全面启动教育教学改革,全方位开展“生本教育”实验,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一切相信学生,在体制、时空、教育教学手段上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实施“双学双培”的育人模式,努力培养“全面+个性”发展的中国公民。通过五年努力,逐步把张青中心小学办成一所教育实验成果显著、教育质量较高、教育特色突出,在办学模式改革上实现突破性发展的现代化农村初中。
1.培育体现幸福和谐的晨钟文化。创建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全面和谐发展的学校文化体系,学校文化内涵由丰富走向优质,经过五年的发展,使学校成为环境幽雅、制度科学、快乐幸福、温馨和谐的精神家园。
2.建设适应高位发展的教师队伍。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具有团队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师团队。县级以上的名优教师在全体教师所占比重逐年上升,到2018年末达到50%以上。
3.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中国公民。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培养具有生存能力、发展能力、创造能力,以“五好”教育活动为载体,实现“培养全面+个性发展的中国公民”的最终目标。
4.深化提升生命质量的教育改革。建构“生本教育”思想与实践体系,以学为本,因学论教,实施“双学双培”模式,形成以平等、尊重为基本特征的新型师生关系模式。5.提升促进有效发展的管理水平。从点滴入手,着眼未来,着力追求“高效课堂”,建构有张青小学特色的自主和谐、轻负高效的开放课堂;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在学校发展中的支柱与导向作用,建立完善的学校科研系统;不断提高师生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整体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建立起适应学校发展要求,满足师生学习、生活、工作需求的后勤服务保障体系。
6.打造彰显学校魅力的特色品牌。快乐阅读、艺术教育、阳光体育三大特色品牌要不断提升,不断扩大,学生在特色创建中充分、全面受益。到2018年末,争取有一到两项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推进策略
(一)晨钟文化工程
1.做晨钟教育,使晨钟文化深入人心,以文化引领学校的发展。
2.制定科学完善的学校文化建设方案,立足文化的全面和谐发展,着重做好校园美化、校歌创编等工作,丰富学校的文化内涵。
3.总结提升学校文化建设经验,提升学校文化品牌的影响力,体现品牌辐射作用。
(二)名师建设工程 1.进一步树立教师形象,落实教师“五心”师德承诺:“以爱心对待学生、以热心对待家长、以诚心对待同事、以尽心对待事业、把信心留给自己”。2.进一步完善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管理体制与工作机制,继续依托校本研训和分层培养两大策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3.进一步培育“学习、成长、成功、成名”的教师多元发展文化,多渠道、多层面开展教师素质的提升。
(三)“五好”示范工程
1.不断加强德育队伍建设,进一步营造全员德育的氛围。
2.丰富德育活动,抓好养成教育,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注重学科渗透,熏陶学生良好的品德,让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
3.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的力量,形成教育合力,培育“五好示范少年”。
(四)“双学双培”工程
1.健全和完善学校科研的研究系统、管理系统、保障系统和评价系统。
2.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在学校发展中的支柱与导向作用,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实现学校科研工作可持续发展。3.出版1-2种科研成果著作,暂定名为《晨钟奏响生命曲──“双学双培”的理念与操作》,其中包括教师个人专著以及专题性论文集。
(五)高效课堂工程 1.实施规范、人文、科学的教学管理,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全面落实各学科教学规范。2.创新校本教研形式,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全体教师教学水平再上台阶,学校成为县“高效课堂”建设样板学校,全部教师均通过达标考核。
3.改进教学评价制度,立足多元、多维,体现个性、发展性,充分发挥,各学科都取得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
(六)特色培育工程
1.快乐阅读。让学生充分享受阅读的快乐,让阅读成为学生内在的需求和生活的确习惯,在持之以恒的阅读实践中厚实学生人文底蕴,扎实做人的根,快乐阅读,为孩子的生命成长奠基。
2.艺术教育。让学生在学习艺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为孩子的快乐成长添彩,构建独具特色的艺术教育体系。3.阳光体育。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体质和健康水平有明显提高,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负责。
(七)校园信息化工程
1、不断更新现代教育设施,完善设备配备,重点发展以交互式电子白板和短焦投影为主的教室多媒体系统。
2、充分发挥校园信息化的优势,真正实现教学、科研资源共享。
3.探索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新模式,整体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
(八)美丽校园工程
1.建设一栋素质教育中心综合楼,升级现有的教学楼,按标准配置各种场室、设施、设备。2.学校改建工程完成后,将根据“三区四园”规划设计学校绿化,进一步提升校园绿化的审美意境,成为名副其实的绿色学校。
3.进一步完善校园的环境,加大力度,使学校成为“果香校园”。
五、保障措施 为了保质、保量、如期完成五年发展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需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予以保障。
(一)思想保障
学校五年发展规划的实施最为关健的是教师观念的更新,因此从领导到老师都要通过学习、反思、研讨,形成新的发展观、管理观、教育观和质量观,明确学校发展的愿景目标和五年目标,理解规划实施对于学校发展的战略意义,凝心聚力,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热情和智慧,增强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创造规划实施的良好舆论氛围,为规划的顺利实施奠定思想基础。
(二)组织保障
深化学校内部管理改革,加强各级管理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年轻化、专业化、素质好、效率高并能相互协作的管理干部队伍,为学校的长远发展提供组织保证。完善校长负责制,切实保证校长对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决策领导的同时,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保证监督作用。实行校务公开,以教代会为载体,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作用。组建五年发展规划实施领导小组,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负责学校五年发展规划实施的协调、领导工作,制定推进工作计划,把规划内容实处,定期检查规划实施的进展情况,并按照相应的评价标准,监督规划的实施,及时调整、修改规划。
(三)制度保障
依法办学,从严治校,认真履行教育教学和管理职责,尊重师生权利。以现代学校制度管理为指导,健全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严格常规管理,细化各个管理环节,强调管理到位和管理效能,逐步优化管理模式、管理方法。具体落实好《教师考核及评优办法》、《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方案》、《教学教研工作考核评分细则》、《班级管理方案及评比细则》等与师生直接相关的各项制度,在制度实施的过程中,把握好尺度,既遵循“热炉法则”,又体现“以师生为本”的人文关怀,使制度与人文实现辩证和谐,从而更加有效地发挥制度的约束力。
(四)物质保障
合理安排预算,努力争取更多的经费投入,科学调整经费使用结构,合理高效地利用资金,保证教育科研、校本培训、特色创建等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坚持勤俭办学的方针,艰苦创业、厉行节约。规范学校财务管理,加大对财务收支、基建维修、办公及教学用品采购等方面的科学管理,有效使用和维护现有的电教设备。图书、校园音响系统等教育资源发挥应有功效。
(五)安全保障
安全、卫生、文明的校园环境,有益于师生的共同成长和发展。学校要高度重视学校的安全工作,严格落实学校安全目标责任制、重大事故安全报告制、责任追究制,落实防火、防盗等各项预防措施,加强对师生的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杜绝校舍安全事故、饮食饮水安全事故、校内及学校组织活动中重大安全伤害事故的发生。
(六)外部保障
学校将聘请有关专家作为学校发展顾问,形成专家支持系统,专家支持系统中既有学科教学方面的专家,也有课程方面的专家;既有科研专家,又有学校管理行家。积极争取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一如既往的关心和支持,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政策倾斜和扶持;不断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合作,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作用,办好家长学校,创设家校共建、共育的良好氛围;做好社区共建工作,积极开展与社区互动,听取社会各界对学校发展的意见和建议;提高学校宣传工作水平,向社会及时传递学校发展信息,汇报学校发展成果
第三篇:如何办人民满意教育
如何办人民满意教育
教育的直接受益者是学生。教育能不能成为人民最满意的事业,主要的评价者是学生和家长。要得到绝大多数的学生和家长满意,学校教育才能算是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得有相应的措施作保证。
1、落实课改理念,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要做到让家长满意,学生满意是前提。学校教育只有关注学生的需求,愿望,只有学生感兴趣,学习才会变成一件快乐的事,学生对学校、对老师才会满意。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只有寓教于乐、扎实有效、妙趣横生的课堂,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课堂才会是学生喜欢的课堂。丰富的校园生活和校园文化是教育不可缺少的环境因素,只有学生对校园生活充满向往,乐在其中,教育的作用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还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想搞艺术的有展示和学习的平台,想搞体育的有练习和训练的指导,想搞科技创新的有研究和探索的引领和场所。学生有了一个快乐的精神家园,才会对学校教育满意。
2、建立家校联系机制,形成教育合力。人民对教育是不是满意,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落实到行动上,落实得好坏要有科学的数据作参考。这就要做好学生和家长满意度的调查,用事实说话,用数据说话。要让家长满意至少应注重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尊重家长的教育参与权,切实发挥学校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引导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管理的决策。家长与学校的关系有这样几个层次,分别是理解、配合、合作和参与管理。其中参与管理是家长与学校关系的最高境界。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最佳载体就是家长委员会,比如可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和家长开放日等形式让家长充分地了解、理解我们的办学理念,学校教育决策、育人理念和方式等都要多听取家长建设性的意见。而我们却往往忽视了家长委员会的建设,很多教育问题发生时是没有尊重家长的参与权造成的。调查发现,很多家长对家长委员会形同虚设的局面不满意,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他们有强烈的参与愿望,但是苦于没有机会参与学校活动,缺少有效的沟通渠道,由此也造成了对学校工作的一些误解,影响了学校和家长之间的关系。
二是保护家长的教育发言权,切实解决家长关心的热点问题,努力使学校的教育行为得到家长的支持和认可。尊重家长的意见,是学校摆正服务地位的关键。学校如果只注重办学质量的改进,而忽视了倾听家长的意见,就像工厂只注重生产研究,不注重研究客户的需要一样,长此以往,“无的放矢”,教育工作就会失掉服务对象的信任,陷于被动。其实家长对学校是最有发言权的,而我们却往往忽视了家长的这种权利,潜意识里在“堵”,而没有很好的“疏”。而保护家长的发言权最好的策略,就是广开言路,切实解决家长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化解矛盾,赢得支持。为此,我们要设立了校长接待日,实行校务公开,自觉接受家长和社会的监督,让家长看到了学校改进工作的信心和决心,以此赢得家长的信任和支持。
三是关注家长的正当教育期望,不断加强现代教育制度建设,努力创办家长和社会满意的优质教育。创办优质学校是家长和社会对学校的最大的也是最终的教育期望。可以说,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创办优质的教育,没有优质的教育,家长不可能满意,社会也不会满意。优质教育的概念是相对的和发展的,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起点和内涵,家长和社会对优质教育的追求是永恒的,具体的,发展的。而我们创办优质教育,最关键的一点是要抓住本地区的特点,围绕学生、家长、教育发展的特点开展工作。
3、防止闭门办学,把社会满意当作发展目标。我们的教育要配合区域的中心工作,服务于中心工作。教育不但要心在学校围墙里,做好办学的各项工作,而且要耳朵在围墙外,了解社会上发生的变化,了解当前社会新的发展观等重要动向,要与时俱进。我们要考虑的是拿什么成绩向社会汇报,这是我们的责任。
加强寄宿制学校的全面管理
办好让农民满意的学校
密山市当壁镇中心学校
我校积极稳妥地推进学校的布局调整,实现了相对集中办学。全镇完全小学由2000年的12所,调整到2006年的完全小学1所、教学点6个。目前,当壁镇共有教师75人,其中中心小学有教师48人,教学点27人。在校生512人,住宿生367人。为使寄宿制学校教育模式的育人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几年来,我校在不断地探索、总结、反思、改进中,走出了一条符合本乡实际的寄宿制学校管理的新路子。
一、科学合理地安排吃住行,让家长放心
教育是人民群众实现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愿望的基础,同城市居民一样,农民也希望子女在一个较好的教育环境中接受良好的教育。2002年我校教学楼投入使用的第一个学期,邻乡的孩子、附近农场的孩子、我乡村小的部分学生都来到我校就读,住宿生一下子达到了148人。这对于缺少管理寄宿生经验的我们来说,有些茫然。校长立即组织召开校领导班子会议,会上专题讨论“寄宿生如何管理”的问题,大家各抒己见、献计献策,推出了《当壁镇中心校寄宿生吃住行暂行管理办法》。并选派了三位中层领导分别兼管寄宿生“吃、住、行”这三方面的工作,学校和三位领导签订了责任状,并认真组织实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营造宽敞洁净的饮食环境,让学生吃得好。按照卫生防疫部门的要求,在学生吃的方面做到了“四抓”:一抓厨师的管理。在我校教师无富余的情况下,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了五位身心健康且有一定厨艺的女厨师,每人每月工资400元。这五位厨师每年都要和学校签一次用工合同,每年参加市防疫站的体检,持健康证上岗工作。学校制定了《厨师岗位责任制》、《炊事员工作责任状》《食堂卫生管理检查制度》等十二项工作制度,要求各位厨师要爱岗敬业、微笑服务、爱生如子、尽职尽责。不但要搞好个人卫生,还要做好分管各库室的卫生,做到每天二小扫,每周一清洁,保证无脏物、无积水、无灰尘,要天天如此,坚持不懈,管理员随时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二抓就餐的管理。面对431个孩子就餐的问题,我们首先采取化整为零的办法。学校要求班主任利用每周的班会时间,对学生进行“守秩序、讲卫生、爱粮食”的教育,又把寄宿生就餐时的表现纳入到“文明寄宿生”的评比当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其次,又实行校领导班子值班制,早晚餐由值班领导和舍务教师组织学生就餐,中午由值周校长和两位值周教师负责学生就餐。每餐都要按照学校规定的作息时间组织学生到固定的餐桌前。第三、开展饭前一支歌活动,让学生感受团队的氛围和向上的力量,在愉快的心情下就餐。第四、实行桌长负责制。每桌选派一名负责任的学生担任桌长,桌长要负责好本桌的纪律和卫生情况,真正当好老师的得力助手,成为师生联系的桥梁。经过规范的管理,学生进出食堂、膳厅之间做到了有序无声,养成了良好的就餐习惯。三抓膳食搭配。孩子正处在长身体阶段,需要供给足够的膳食营养。我们通过咨询专家和建立“家长联系卡”,科学地安排伙食,每周都有食谱。从2002年起提高了伙食标准,膳食营养合理搭配,一日三餐的安排基本是:早餐是面食、汤和小咸菜;午餐是米饭和两个炒菜;晚餐是面食和两个炒菜。每周必保吃一次包子和鸡肉。每天要至少吃上一顿新鲜蔬菜。坚决不给孩子吃隔夜饭菜。孩子在学校里吃的情况是家长关注的热点之一。有些家长,亲自到学校来看看学校的伙食情况,都满意而归。四抓购物管理。我校食堂管理专设了一位会计,管理员向会计取款购物,购物后要向会计交票据和索证记录。保管员要验物盖章签字,再分发到各库室。各库室负责人登记在食品入库单上。凡是出库的物品都登记在物品出库单上。总的要求是管钱不管物,购物不管钱。
2、提供温馨舒适的居住空间,让学生住得好。在我校住宿的学生大的十一二岁,小的只有六七岁,照顾
起居责任重大。为使每个孩子“住校如家”,我们采取了多种措施和办法:开展红旗宿舍评比和优秀住宿生评比。我们针对孩子小、有热情、好胜心强的特点,每周开展一次红旗宿舍评比,每月开展一次标兵宿舍评比,每学期开展一次红旗标兵宿舍评比,获胜宿舍的学生除有适当的奖励外,还可以参加班级的评优;统一安排寝室必备品的使用和摆放。学校为每个学生订做标准铁床,为每生准备了海绵垫子、印有“当壁镇中心小学”字样的白被单和褥单。为每个学生准备了一个物品柜,对柜内的物品如何摆放都做了具体的要求,要求做到无污迹、无灰尘、无手印脚印,地面无纸屑、杂物,垃圾和污水;选派责任感强的老师负责舍务。选聘四男四女八位专职舍务教师负责舍务工作,每晚都有两位领导和舍务教师一起组织学生就寝,大家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如果擅自离岗违者除了扣除相应的补贴外,还与考核挂钩。舍务老师不仅仅负责卫生清扫、洗衣拖地,还要负责学生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了让值班教师坚守岗位尽职尽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制定了1表(作息时间表),2个方案,6项制度,7种记录,齐抓共管,付诸实施。
3、精选优质车辆,让学生行的安全。寄宿制学校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学生在每周末都要乘车回家,保证学生的乘车安全是寄宿制学校的头等大事,让每一个学生乘兴而来,安全而归,这是我们办寄宿学校的主要任务之一。几年来,我校始终把学生乘车安全放在了首位,严抓不敢有丝毫的马虎。对统一坐车回家的学生,我们做到:在本乡镇内招标合格车辆。参加竞标的车辆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车辆购买1-3年为宜,二是驾驶员必须有专业驾驶证,三是车辆有行驶证,必须参加保险。经过公开招标,最后选定了最为符合条件的6辆车,2台大客车,2台中型客车,2台小型面包车;学校和车主签订了责任状,家长和车主签定乘车协议。每周五,带班领导,舍务教师按点名册负责学生上车,核实后双方签字;途中这一段时间的一切情况由司机负责,每周一,值周校长负责接收清点人数,认为没有问题了,便签字接收;学生乘车的车费是从校田地收入中支付。撤并学校的校田地的收入我们全部用于学生
乘车费用,不再向学生另收,既减轻了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又避免了学生和家长自己找车的麻烦。让家长举手称快。除严把车辆关外,我们还对学生进行了道路安全知识的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本领。
二、行之有效地统筹学与玩,让学生开心
实行寄宿制后,如何让孩子在离开父母后仍然能够快乐地生活和学习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另一道难题。为了解决这道难题,我们一是开展“我是学校的小主人”活动。从思想教育入手,每天安排一个主题活动,周一说一个动听的故事,周二唱一首健康的歌曲,周三写一篇规范的小楷,周四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周五记一篇真实的周记,并对在各项活动中表现优异的学生颁发“小故事家”、“小歌唱家”、“小书法家”、“小雷锋”、“小作家”证书。经过实践,学生们听说读写的能力增强了,爱校爱班的意识增强了。二是实施“一碗面”爱心活动。从“家长的联系卡”中,我们知道了每个学生的生日,每当学生过生日时,由舍务老师负责联系,食堂送上一碗热面和一个荷包蛋,一个桌吃饭的孩子共同唱生日快乐歌祝贺,让关爱温暖每一个学生。三是实行领导负责制。每天的带班领导都要对每个寝室进行巡查,特别是在重大节日时,要对没有回家的学生进行登记,并协调伙食,安排专人组织小型庆祝活动。学校领导要在这一天集体到宿舍慰问。每年的中秋节校领导和班子到寝室看望寄宿生,并给每个学生发了水果和月饼。每年的元旦,学校为各班发了饺子馅和和好的面,未能回家过节的寄宿生在班主任的带领下,围在一起包饺子,充分地感受到了家的温馨。学校和医院签定协议,设立医务室。卫生院派来一名医生和一名护士。每当有学生头痛脑热等一些常见的小病,值班教师把学生送到医务室打点滴,并且从那里找来一些药品为学生免费服用,如果学生病情较重,值班教师会马上送往医院就治,并及时和家长取得联系。
三、全面适度地整合教育资源,让教师安心
集中办学后,学校由分散到集中,教师队伍由多到精,积极性提高了,竞争意识增强了,如何抓住时机,更好地整合教育资源是寄宿制学校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一是合理安排工作岗位,让每一个教师学以致用。集中办学后,我们从中层领导,到后勤人员均实行了全面的优化组合。管理人员都是管理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同志担任。在班主任、任课教师以及后勤人员的配备上,采取“以人为本”的原则,根据个人的专业特长、爱好以及能力方面,给予了充分的考虑,使教师们都能在相适应的岗位上工作,极大地调动了教职工的积极性。二是倡导爱心施教,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爱与责任是师德之魂,特别是在寄宿制学校里,每一名教师都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无论是在课堂还是在课余,我们都要求教师以爱为行动的指南,爱生、爱校、爱岗。在教师的影响下,学生养成了热爱集体、关心他人、尊敬长辈、勤奋学习、自觉自律的好习惯,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已经形成。三是开全开齐教学科目,让每一个学生学有专长。学校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配齐了专用教室,如微机室、语音室、电教室、图书室、卫生室、总队室。开全了学科,如音、体、美、劳及活动类课程。充实了电教设备,如复印机,扫描仪、录音机、放像机,摄像机。对每一个教学活动用室都配备专业教师,缺少教师的,通过培训学习补充落实,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四是规范教育教学管理,巩固“双高”普九成果。自从我校创办寄宿制学校以来,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学生的整体素质大幅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稳中有升,入学率和巩固率得到了提高。入学率,巩固率均达到100%。学校的工作得到了省、地、市各级领导的认可和好评。
几年来的工作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加大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力度,实施规模办学的策略,是促进农村教育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和办学效益有效途径。我校在办寄宿制学校的管理中还存在许多不足和缺点,我们有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虚心向先进的学校学习,认真研究和把握寄宿制学校的办学特点和规律,不断地总结经验、努力实践,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办让农民更加满意的寄宿制学校而努力工作!
(七)加强学校管理,创建“平安校园”
我区始终要把学校安全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成立区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并印发了《关于认真做好2007年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的意见》、《关于印发<新余经济开发区创建文明校园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等多个学校安全工作文件,进一步落实了学校安全目标管理和领导责任制,签订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书,使全区学校安全工作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一是加强了安全教育。制定了《开展安全文化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各校充分利用出黑板报、校园广播、电视、拉横幅、贴标语、学生大会、举办讲座和主题班会等形式,广泛宣传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上的学校治安工作信息和身边发生的治安案例,营造浓烈的治安工作氛围。同时,各校还充分利用《学生安全教育手册》,对师生
进行交通、防火、防爆、防盗、防抢劫、防报复、用电、防雷电、防溺水等安全教育,教育学生在外出和体育娱乐活动中以及遭遇意外灾害时的自我保护知识和方法,加强卫生防疫知识教育,增强他们的安全知识和防范意识,取得明显成效。
二是加强安全管理。加大了危房改造力度。07年秋季至今年春季,全区累计完成校舍维修改造建设投资1090万元,新建维修校舍竣工面积8062平方米。以上投入极大地改善了我区中小学的办学条件,杜绝了危房隐患。我区经常组织人员对全区各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食堂和饮水卫生、校园周边环境、消防工作、设施安全情况及值班情况进行拉网式的全面检查,对发现的各种安全隐患及时上报,并采取切实措施果断加以整改,为杜绝校园安全事故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加强了学校治保队伍建设和校园治安管理,全区学校严格门卫制度,实行全封闭教学,强化了校园巡逻和学生宿舍的安全保卫工作,重视对学校、幼儿园乘车的安全管理,联合高新交警中队严厉查处和打击“黑校车”及违规校车,确保学生乘车安全。
三是严格执行安全工作报告制度及月报制度。凡发生突发事件和安全事故及一些重要的动态、信息,各校均能按时逐级上报,不隐瞒或拖延。
四是积极开展矛盾排查调处工作。我区从整合工作、提高效能出发,加强了化解、处置学校及周边的社会矛盾和纠纷工作,对广大师生普通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重点,进行了经常性的排查,对于广大师生切身利益和正当要求,坚持按政策办事,坚持依法办事,并及时予以解决,及时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学校内部。
五是加大了学校及周边环境的整治力度。我局下发了《学校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方案》,并与政法、教育、公安、卫生、工商、文化等职能部门一起开展了集中专项整治活动三次。专项整治中重点对文化市场秩序和网吧经营管理进行全面清理整顿,处罚了11家违规超时经营的网吧,查处、警告违规接纳未成年人的网吧8家,取缔了校园内及校园周边的违法食品摊点7个,没收三无小食品5个品种46袋。这些工作有效地净化了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
一年来,在上级有关部门和各级领导的热忱关怀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全区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区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与上级要求相比,与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相比,我们的工作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甚至还存在一些问题。个别学校的管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部分学校的办学条件还相对较差,教育均衡发展之路还很长……但我们相信:有这次市教育督导组各位领导和专家的指导与帮助,有区党工委、管委会和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我区的教育一定会开辟出一个更加灿烂辉煌的新天地,一定会被打造成真正“高新”的、响当当的教育品牌!
第四篇:凝心聚力 科学发展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凝心聚力 科学发展 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而努力奋斗
——安庆市石化一中六届四次教工暨会员代表大会工作报告
徐 亮
(2013年 月 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大家好!
安庆市石化一中六届四次教工暨会员代表大会经过精心筹备,今天隆重召开了。我谨代表学校党委、行政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出席会议的各位代表、全体教职员工表示衷心的感谢、致以诚挚的问候!
这次会议的主题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凝心聚力,科学发展,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而努力奋斗。
根据两代会工作安排,我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予以认真审议,并提出宝贵意见。我的报告分两部分,一是2012年学校亮点工作回顾,二是2013年学校工作思路与重点。
2012年学校亮点工作回眸
2012年,在市教育局、教育工委的坚强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支持下,石化一中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继续秉承“规范+特色,合格+特长”的办学宗旨,始终坚持“爱心立校、责任强校、文化润校、科研兴校、质量荣校”的办学理念,全面落实“强化常规,精细管理,提升内涵,提高质量,彰显特色”的工作思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工作全局,立足学校实际,规范学校管理,优化育人环境,完善评价体系,锤炼师资队伍,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走“特色办学、内涵发展”之路,始终致力于高水平、高质量地办好科学发展、和谐奋进、人民满意的窗口学校。一年来,全体教职员工精诚团结、奋勇拼搏,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丰硕喜人的业绩成果。现就一年来各方面工作简要汇报如下:
一、党建工作稳步推进,“创先争优”扎实有效,师德建设不断强化,思想教育成果显著。
(一)深入学习宣传十八大精神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学习贯彻工作,本党委学习中心 组、管理干部培训班、行政干部和支部书记重点学习了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和《人民教育》、《求是》、《中国教育报》等政治理论和教育理论文章10余篇。党委及支部通过在各党组织活动室开辟“十八大学习园地”,组织党员写学习心得体会,组织编写十八大专题《工作简报》,开辟“十八大学习”校园网专栏,组织开展“学习十八大精神”知识竞赛等多种载体,积极利用各种宣传渠道,在全校范围内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切实把师生员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了党的十八大精神上来,切实在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下了功夫。
(二)扎实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
与此同时,学校还将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与基层组织建设和“五级书记带头大走访”活动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加强学习型组织建设,提高了广大干部和党员自觉学习的意识和政策理论水平,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挥支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和党务公开工作。各支部分别创设了“后勤服务先锋岗”、“义务辅导先锋岗”、“教育科研先锋岗”、“敬业奉献先锋岗”、“党员志愿者先锋岗”和“社团活动先锋岗”等,受到了上级党委的肯定和表彰,“七一”期间,初中一支部评为市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高中三支部评为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杨振生老师荣获安徽省“优秀党员”称号,沈美华、何柳明、何钧军、卢大艳四位同志荣获市优秀党员称号,辛向东等31位同志荣获校级优秀党员称号,史维群、汪震华、杨林恒被评为校优秀党务工作者。桂高远老师和高三年级的汪浩洋等5名学生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另有两名教师已作为重点培养对象。作为省、市级党务公开工作联系点,学校党委继续加强党务公开工作建设,重点对党务公开工作宣传栏、校园网党务公开平台、党务公开档案进行建设,进一步规范了党务公开工作,受到上级部门和兄弟单位好评。
(三)全面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在校党委的领导下,团委组织青年学生广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通过深入开展团员“先锋岗”、争当“优秀团员”等活动,有效促进了校园文明建设;新一届工会班子高度重视自身建设工作,进一步树立服务意识,积极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和重大问题的决策,认真履行“四项”职能;年初召开了民主党派会议,加强了交流与合作,民主党派的同志为学校的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四)着力加强师德师风教育
学校认真组织教师学习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签订《师德承诺书》,每学期定期召开一次师德师风教育专题会,不定期组织全体教职工开展师德学习,并邀请师德教育专家来校开设讲座,开展师德专题教育。同时,坚持开展对师德师风进行学生民主测评和师德标兵评选活 动,督促广大教师切实履行“四大责任”,即教书育人责任、管理服务责任、学校发展责任和安全防范责任,坚持政治学习,强化法律法规教育,自觉规范从教行为,进一步推进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塑造良好的师表形象。(这是我编的)
二、创造活力有效激发,交流合作不断深化,两大工程深入实施,师资建设果实累累。
(一)师资队伍中引入竞争机制
学校通过青年教师展示课、毕业班研讨课、“教学开放周”教师公开课和青年教师优质课等方式,将学习竞争机制融入师资队伍,激励广大教师刻苦钻研,努力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和途径,自觉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本,学校组织近三年入校、近三年入编的共位青年教师参加了优质课比赛,老师们听课积极,参与人数共计达余人次,最终高中组老师荣获一等奖;初中组老师荣获一等奖。他们认真准备,课堂教学组织合理、教学方法运用得当、注重新课程理念的渗透,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目标意识,不仅充分展示了我校青年教师的风采,而且从整体上大幅度提高了我校青年教师的教学素养。
(二)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
在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培养方面,学校始终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工作思路,不断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本学校先后组织部分干部、教研组长、年级组长、骨干老师一行18人(应该是18人,我把两学期的加起来,8+10)赴上海洋泾中学进行了为期天的学习考察挂职培训,考察团通过深入课堂听课、对口交流和听取学校情况介绍等形式,融入了上海真实的校园生活,感受了上海丰富的教学场景,吸纳了上海先进的教育理念,返校后考察团将学习到的理念和知识应用到日常教育教学中,进一步提高了我校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此外,本安庆市开发区实验中学、安庆七中、安庆十中、安庆师院“国培计划”班、杨桥中学、望江二中等市内外近20余所学校先后到我校进行教学交流活动,我校还成功举办了市区七年级英语新教材教学研讨活动,学校之间的交流,为教师的成长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帮助他们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多途径、多形式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三)大力实施两大培养工程
学校十分注重教师队伍之间的师徒传承,积极谋求科学教学经验在师资队伍当中得到有序的存续和发展。本学校继续大力实施名师培养工程和“师带徒——青蓝工程”。教科室认真修订了《石化一中学科带头人评审方案》,建立健全了市校二级学科带头人的评价机制,保证了我校第二届石化一中学科带头人评选工作的有序开展,更好地促进了学科带头人切实履行职责,充分发挥其在教学教 研中的领军作用,同时激励学科带头人不断加强对本学科前沿教学的研究,激励自己成名成家。为了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老师的指导作用,学校根据教学实际情况重新确定了本师徒结对名单,并进一步明确了对师徒“六个一”要求。各教研组以毕业班复习研讨课以及研修课活动为依托积极开展工作,使得“青蓝工程”取得了明显的实践效果。通过高效课堂的锤炼,一批优秀的年轻教师迅速成长起来,在教育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成绩。
(四)师资队伍建设果实累累
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我校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优异的成绩:在第八届全国优秀自制教具展评大赛王雪松老师荣获全国一等奖;我校金云老师被授予“全国特色教育优秀教师”称号;在全省组织的首批安徽基础教育网名师讲堂选拔中,我校汪全兵、汪成富等16名教师顺利入围,居全市中小学之首;我校丁德健、罗慧英两位老师荣获“市第二届中小学学科带头人”称号,金云等五位老师荣获“市第二届中小学骨干教师”称号;在“市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暨中学生生涯规划研讨会”论文评选中,我校李绚老师、左雁荣老师获二等奖,张锦蓉老师、叶彬老师、姜国富老师荣获三等奖;在市首届中学数学青年教师解题竞赛中,我校徐国文老师获得初中组一等奖;在市初中语文优质课比赛中,我校李瑶老师获二等奖,陈云老师也获奖了,但是具体几等奖请调查;在市第七届中小学美术学科优质课比赛中我校王琴老师获三等奖;此外在安徽省电教学术作品比赛、多媒体课件比赛中我校教师也表现不俗,屡获佳绩。
三、教学管理常抓不懈,科研体系日益完善,毕业备考积极谋划,教学质量实现突破。
(一)切实加强教育教学管理
1.切实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本在教学常规管理上继续实行一个制度(班级教学日志制度)、三方面要求(备课、上课、作业批改的规范要求),努力做到“备课要深、上课要清、讲解要精、辅导要勤、考试要准、反思要敏”。本学年学校在围绕推行“互动、探究、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做了一系列的工作。以大湖讲坛为切入点,辛向东副校长作了题为《高效课堂之略影》专题报告,深刻剖析了高效课堂的内涵与教学理念。本学期成功举办了以“互动、探究、高效”为主题的教育教学开放活动周,60位教师开设了各种类型的公开课。
2.继续加强学风、考风建设。本进一步严格要求,认真做好每次考试的考纪教育和工作部署,从“加强正面教育、严格监考职责、严防作弊手段”等方面多管齐下,取得了良好效果,良好的学风、考风已基本形成。暑期高一升高二分科、分班考试,学校还邀请部分学生家长直接参加监考工作。3.认真做好教学检查和评价工作。教导处在严格各项常规教学检查的同时,加强对各年级各班级教学质量的跟踪、对比分析和科学评价,对每次教学检查的结果及评价结论通过教师会及时通报,有效地发挥了对教学的诊断和指导作用。学校制定了《安庆石化一中教学质量检测与评价实施细则》,通过科学评价及时进行表彰奖励,更有效地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二)努力推进教育教学研究
1.进一步规范和加强集体备课,发挥备课组的团队功能,尤其是认真修订了初高三年级集体备课考核办法,进一步明确了对毕业年级集体备课的要求,同时加强了对非毕业年级集体备课的检查。本集体备课的数量与质量得到明显提升,通过评审初一英语等6个备课组获考评一等奖,另有16个备课组分获二、三等奖。各教研组、备课组参加各级教研活动均在10次以上;每位教师本学期平均听课10节以上;本学期初、高三共有16位毕业班老师上了复习研讨课,对复习迎考起到了有效的引导作用。(这些数据都是一学期的,一年的我这没有)
2、进一步加强对考试命题和考试分析的研究。本重点开展了毕业年级各备课组对中、高考命题的研究,教科室将对照今年的中、高考试题对各备课组的模拟试题进行分析、评价,认真总结2012届高
三、初三备考经验,编辑出版一期星星湖杂志。同时教科室还修订了“石化一中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认真对高一数理化三科的考试成绩进行了成绩分析,这一工作的开展为学校命题与成绩分析工作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3、继续组织、指导课题研究。2012年,何钧军老师主持的中央电化教育馆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立项课题已经通过年终考评;张明等老师主持的市级立项课题已顺利结题。课题研究参与教师逐渐增多,一批教师在课题研究中迅速成长起来。
4、组织、指导教师撰写教研论文,参加各级各类教研活动。本学期共安排教师出席各级各类教研活动133(两学期相加)人次,开展校际教研活动10余(有一个学期是6次,另一个不知道)次,参加教研室组织的专家报告20(一学期)人次。罗慧英、张锦蓉、徐造贵、甘水明老师积极参加教研室组织的教学视导和学科组的教研活动,发挥了骨干作用。在全省、全市优秀教育技术学术作品评选活动,徐造贵、韩凌等老师获得一等奖;郭佳、吴戊生等四位老师参加师训中心“2012年命好题”论文比赛,分获等级奖。一年来,全校教师有100余篇教育教学论文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
(三)积极谋划中高考备考策略
围绕“明确目标、科学备考、凝心聚力、奋力拼搏、再创佳绩”的备考工作理念,学校认真组织召开了2013届毕业班研讨会。会议系统总结了我校近几年 高考备考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明确了本届毕业班的工作任务。上届年级组长做了经验交流,本届年级组长做了工作计划安排,教导处制定了中高考奖励方案,教师们就如何提高复习效率进行了分组讨论。会议确立了“树立‘五个意识’、做好‘五项研究’、抓好‘五项工作’”的努力方向,为积极开拓我校毕业班工作新局面描绘了蓝图。教导处高度重视高考信息搜集,努力为高考备考保驾护航。本学期组织部分老师参加了合肥高考信息交流会,认真学习兄弟学校高考备考的成功经验,加强了复习的针对性和科学性;精心指导高三年级组开好教师会、班主任例会、学生座谈会、高考倒计时200天动员大会以及家长会,确保毕业班各项工作严谨、有序进行,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努力争取2013届高考再创佳绩。
(四)人才培养收获颇丰
在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石化一中2012届中高考均取得了历史性重大突破。本届高考中,600分以上7人,创历史最高记录;实验班57位同学共达线55人,创实验班历史最高记录;高三(1)班、高三(9)班分别达线25人、23人,居平行班之首。在生源基础较差的条件下,应届文化课达线242人,取得这样的成绩,十分不易。2012届中考成绩也实现了重大突破,我校10个毕业班当中,700分以上133人,比上届增加50人;650分以上占报考人数的48%;最高分李易铖同学759.5分,名列安庆市第二名。这充分说明本届初、高三毕业班的工作是科学、有效的,在生源基础不好的条件下,取得如此优秀的成绩,是成功、圆满、可喜可贺的。
此外,我校在特长生培养方面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2012年高考中,我校方康、马良同学参加体育单招,已分别被北京体育大学和安徽师范大学预录。杨伟伟同学以优异的成绩参加海军招飞,已作为安庆市3名定选名单之一,赴北京参加最后的复审。在安徽省第四届省示范高中田径运动会上,我校荣获“体育道德风尚奖”,贺亚龙同学获得男子800米第五名、唐鹏获得男子110米栏第五名、何雪获得女子100栏第八名,杨朝、荣荣两名同学获得“体育道德风尚运动员”称号。在安庆市第12届运动会上,我校学生在田径比赛和游泳比赛中各夺得八枚金牌,乒乓球比赛中再获金牌,其中游泳队荣获团体第一;最终学校获得初中组金牌榜第二名、团体总分第二名,高中组金牌榜第三名、团体总分第三名,学校还荣获“体育道德风尚奖”。
四、德育队伍整齐过硬,活动载体丰富新颖,工作体系科学完备,育人效果润物无声。
学校德育工作始终坚持“加强常规,突出重点,坚持育人为本”的工作思路,以培养学生的文明习惯、学习习惯和基本的生命价值理念为基础,培养学生正确 的学习理想和品质,以加强“文明、责任、感恩、诚信”教育为核心,坚持德育为先,营造全员育人的氛围。大力倡导学习和研究之风,推进班主任的自我成长,加强班主任队伍的建设,努力实现培养“现代文明人”的德育目标。
(一)德育工作者队伍建设常抓不懈
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构建以校长领导为核心,以政教处、团委、年级组、班主任、学生会为主体的德育工作机构。加强德育工作研究,部署好德育工作的新规划,通过齐抓共管、各负其职、全员参与、层层落实等一系列的工作机制、工作手段,形成上下联动,通力合作的德育管理体制。学校坚持每月召开年级组长例会,积极加强理论学习,及时更新德育工作的理念、目标和方法,总结成绩、找出问题、分析原因、部署工作。同时,各年级坚持班主任例会制度,为一线老师们提供相互交流经验、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探讨解决问题方法的广阔平台。此外,学校还实行例会记录表、“三到位”检查表、主题班会教案,规范班主任工作;面向后进生开展“一帮一”活动,老师通过谈心、关怀等方式走近他们的心灵,实行由内向外的转化,使德育工作的研讨落到实处,效果明显;要求班主任通过学习《班主任之友》的有关文章,认真反思以提高自身的理论和实践水平;进一步完善班主任的考核和年限统计工作等。通过上述措施,我校班主任建设工作稳步推进,班主任队伍工作水平逐步提高,思想觉悟不断升华、思想观念及时更新,更加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我校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坚实的队伍保障。
(二)努力探索良好的家校合作模式
在学生的成长道路上,家庭教育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积极探索家庭和学校教育的良好合作模式,发挥学校在家校合作教育中的主导作用以及家长在德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成为学校教育工作中一项重要内容。现在学校基本形成了: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家长会、家校互访、家庭教育辅导室等五种形式的家校合作模式。具体工作包括初
一、高一分别举办了家长学校,邀请专家进行家庭教育知识讲座;班主任约谈家长成为定制;邀请家长参加主题班会开放活动和学校考试的纪检工作;给全体家长发了三封信,加强对学生的安全等教育工作;班主任经常走进住宿学生宿舍嘘寒问暖,重点加强校外寄宿生管理;开通了高中部的家校通,进一步密切了家校联系;组织开展各年级的家长会,广泛征集家长的合理化建议。
(三)以主题教育系列活动为抓手推动思想教育
1.班级一日常规量化管理是我校始终坚持并且颇具成效的主要管理手段。政教处及时地把每天、每周、每月学生常规中突出的亮点、存在的问题进行点评,并反馈到年级、班级和学生本人,提升信息反馈的管理效用,使得常规考核中的一些薄弱环节得到进一步加强。依据常规量化结果,并结合综合专项评比检查(主题黑板报、班级文化、主题活动),每月各年级评出“文明班级”,授予“文明流动红旗”,并及时表彰,本学期共授予“文明流动红旗”91(46)个班次,使得量化结果在班级一日常规量化管理工作的正面宣传、正面引导效应有效发挥。
2.学校将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与每月的“争做文明礼仪学生,提升班级文化内涵”、“美丽校园 书香校园 和谐校园”、“诚信做人 感恩师长”、“放飞青春梦想 展示艺术才华”、“法制驻我心平安伴我行”等主题教育密切结合起来。各年级根据本年级的学生实际,认真安排班级的教育主题,以升旗仪式、主题班会开放日、主题黑板报评比、电子屏主题教育宣传、广播站的主题教育、校学生会干部培训和学生业余党校等为教育阵地,将主题教育渗透在日常的管理和教育活动中。其中主题班会对外开放活动中,邀请了家长参加观摩,推动了主题班会整体水平的提升和育人理念的更新。学生业余党校按计划开展了3次讲座,第12期党校学员通过考试和综合考核有47位学生顺利结业,第15期党校学员按期开学,政教处编写了《石化一中党校教材》(付印)。
3.学校德育工作高度重视加强起始年级学生文明习惯的培养,政教处组织初
一、高一年级班主任召开了专门会议对新生的入学教育、育人思路、工作重点进行了研讨。为期一周的新生军训顺利进行,学生的习惯养成初步得到规范;各班围绕校本教材《石化一中学生入学教育手册》、《中学生防空防灾知识》有关内容,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入学教育和爱校教育,使得初一和高一新生尽快熟悉了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早日适应了新的学习环境。新生进校坚持统一校服,为进一步规范学生的校内行为和培养学生的文明习惯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在闭营会操中,学生的整体面貌受到了部队和学校领导好评。
(四)在形式多样的学生活动中实现德育目标
1.学生的集体活动是培养学生安全意识、集体意识、合作能力、团队精神、文明礼貌等思想品质的良好阵地,活动的过程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平台和学生思想品德展现的舞台。本学校精心组织了第31届运动会的文明检查和安全教育,开展了高中各年级的广播操集队、退场整顿和教师观摩,展现了同学们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高一高二青年志愿者活动丰富多彩、参与度高、覆盖面广,不仅在全校范围内弘扬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而且使得广大志愿者在奉献社会服务他人的过程中实现了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初一初二共1200名学生参加中国第七届中华诵经典教育论坛,表现突出,受到市教育局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政教处面向初中三个年级开展的“爱护校园绿地”文明宣传用语有奖征集活动,得到了广大同学的积极响应和广泛参与,共收到作品 175件;高中助学金的宣传、申请和评审认定工作,在全校范围内营造了“心存感恩、发愤图强”的良好氛围;第十一届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你写的22届)的开展(十大项20小项)以及元旦汇演活动充分展现了同学们的青春风采、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学校精心组织初
二、高二年级开展了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并通过活动前的安全、知识、纪律教育,活动中的指导、交流、讨论,活动后的优秀成果展、优秀作品集,不断深化了实践活动的育人功能;毕业前夕,学校组织毕业年级开展“感恩盆景”的捐款活动,共收到初高三学生捐款2234元,在毕业班学生中掀起了“感恩母校、决胜高(中)考”的热潮。广大同学们正是在以上这些形形色色的活动当中受到了教育,做出了贡献,增长了才干。
2.身边先进的人物和事迹对于孩子们来说是无声的教育,榜样和表率是看得见、学得了的优秀品德。榜样教育以其自身的优势和特点,成为学校开展道德教育不可缺少的一种方法和途径。学校十分重视在本校、在普通同学当中挖掘先进典型和青春榜样,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本共表彰了第七届“文明之星”262名(高中136名,初中126名),全校各班级通过学生的自评、互评等民主程序评出了第八届校“文明之星”;本学期共评出了市级先进班集体5个、优秀学生干部8人、“三好学生”17人;校级先进班集体18个、优秀学生干部66人、“三好学生”406人。通过以上一系列的活动在全校学生当中掀起了一股学先进、争先进、赶先进的热潮。
(五)将安全和法制教育始终贯穿在日常教育之中
本学校进一步完善了学生安全教育的规章制度,强化了课间操的安全管理,规定各班按指定通道集队,做到快、静、齐;进一步完善了大型集会安全预案和应急措施;充分利用电子屏、广播站等资源,继续开设安全和法制主题宣传和温馨提示;利用国旗下讲话的契机,适时对全体学生加强安全和法制教育;组织学生学习《德育与安全教程》,开展“法制知识”的专题讲座;定期走访校外住宿生;西区举行应急避震和疏散演练,进一步增强了师生自我保护意识和应变突发状况的能力。通过以上多措并举,多管齐下,使学校成为学生温馨、安全、快乐成长的场所,本校园没有发生较大安全责任事故及学生重大违纪事件。
(六)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因此,对中小学生及时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本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每周的常规心理咨询及时为学生解除心理问题和烦恼,有力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学校面向毕业班学生举行了跑操、唱歌、拔河、考前心理辅导等系列心理放松活动;成功举 办了以“微笑青春,快乐成长”为主题的首届心理健康周活动;在原有心理咨询室(心语苑)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实壮大心理咨询工作队伍,本累计辅导学生103人次;及时更新、不断充实学校心理网站内容,做好心理教育的网上平台,进一步丰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形式。2011度我校荣获安庆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基地;在“安庆市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评比”中我校共有24篇论文获奖。今年有没有获奖?
(七)加大学生自我教育管理力度
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是最有效的管理,是我校管理的一大特色。本学年学校进一步加大学生自主管理力度。校学生会领导下的各年级学生分会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逐渐规范化和系列化,各年级学生会干部能认真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进行检查和督促,成为连接学校老师与广大学生的桥梁和纽带。具体工作有:学生会设立“文明监督岗”,进一步规范学生的文明形象和文明行为,并定期进行通报和点评;学生会组织开展“跳蚤市场”等活动;自我组织了全校六个年级的每月“主题黑板报”评比活动、年级的集体活动和班级的“班容、班貌”检查评比,有效地促成了文明校园、良好校风的形成;广播站广播员和记者以学生为主,以正确的舆论、先进的思想引导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同时利用广播对校园内典型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讨论、点评活动,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提高自我约束、自我教育的能力;“文明之星”和团员组成的“文明先锋岗”检查督促学生的文明行为;高一10班期中考试,试行“无人监考”。广大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达到认识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的目的。
五、校本课程开发合理,校园文化特色鲜明,第二课堂成果喜人,学生素质全面提升。
(一)大力推进拓展活动课程开发
在校园社团活动蓬勃发展的基础上,学校为进一步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彰显学校发展特色,经过学校校长办公会讨论决定,从2012年新学期开始,课表上每周五的下午安排固定时间为社团活动和拓展课时间,时长80分钟,要求每位学生必选一项参加活动,每项活动都安排指导老师。学校按规定开足开齐课程,落实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进一步加强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与开发,创新课程形式,健全课程制度,完善课程评价,努力使其取得实效。本年初完成了学生社团的报名及与校本活动课的整合工作,顺利实施每周五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九月份开展了第二届社团招新海报设计大赛并开展了新学年学生社团现场报名活动。高一、二年级共组建了24个学生社团,涵盖兴趣爱好、公益服务、学术科技,文娱体育等各个方面。2012年,全校共有90位教师申报了 校本课程开发,最终设立了27门课程。这些课程一方面为学生打开了又一扇知识之窗,另一方面,也形成了一批优质校本课程,提升了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
(二)精心打造特色校园文化
学生社团活动的蓬勃发展,不仅极大地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展现了广大同学的青春风采,而且对于构建有特色、高品位校园文化,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在对外交流与宣传中树立我校良好形象等多个方面都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本学校共编撰了五期以介绍我校学生社团为主的校报《诗画岁月》;美国噶纳瑞中学学生代表来我校考察交流时,咏春拳社、舞蹈社等社团的精彩表演深受外国朋友喜爱;第二届学生社团招新海报设计大赛、第二届社团展演活动在全体社团师生的共同努力和同学们的广泛关注下,取得圆满成功,为各个社团提供了展示特色和交流学习的广阔平台,广大同学在参与社团活动的过程中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提升了综合素质。一年来,我校学生社团受到了社会媒体的广泛关注,《安庆日报》先后两次、安庆电视台先后五次对我校社团发展状况进行了专题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关注和良好的反响。其中报道石化一中学生社团发展纪实的《为学生多样化发展提供平台》(上)(下)影响较大,全方位地宣传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硕果。
(三)第二课堂、社团文化成果喜人
在以社团为基础参加的市级多项比赛中,我校成绩突出:在2012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我校共获一等奖4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5项;在2012年生肖邮票设计大赛中,我校姚文萱同学获省一等奖,何斯岩、祝瑗等2名同学获省三等奖;在市第九届航模比赛中,我校再次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实现了四连冠;在第十八届青少年爱国主义演讲比赛中,我校演讲社团的选手周悦敏和另外一名同学分获大安庆一等奖和三等奖,其中周悦敏还代表安庆市参加全省的演讲比赛,荣获二等奖;在安庆市第四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评比中,我校姚文萱、戴伟两位同学又喜获市长奖,他们的作品在第25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少年儿童科学幻想绘画比赛中获全国一等奖。我校金云老师再次荣获“安庆市优秀科技教师”荣誉称号。在2012年第26届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中,鲍飞鹏同学获得省级二等奖,我校共有十人获市等级奖;在全国中学生生物竞赛中,余雅心、曾雅玲等同学获市赛三等奖。此外,我校多名学生在各类型的作文比赛中,屡获佳绩。有20余名学生撰写的文章发表在《安庆日报》、《语文报》、《青少年文汇》等期刊杂志。
六、行政管理规范有序,后勤服务保障得力,校园建设全面推进,育人环境逐步优化。
(一)不断提高综合管理水平
一年来,学校行政工作始终树立一切为教学服务的思想,坚持教育教学的中心地位不动摇。行政工作立足全局,注重部门协调,有条不紊,扎实推进;始终坚持依法治校,推进民主办学,加强制度建设,提升管理水平,不断加大校务公开工作力度,充分发挥学校“两代会”的民主监督作用,充分尊重教职员工和全体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努力推进学校规范化管理进程;学校始终高度重视干部队伍建设,以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作风建设和工作能力建设为抓手,建立健全各项学习制度,努力提升管理干部综合素质,着力打造了一支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干部队伍,一支勤政、廉政,勇于奉献的干部队伍,一支热爱学习的专业化的干部队伍。
(二)逐渐完善后勤服务体系
学校办公室认真做好考勤、考核、信息报送、政务公开、电子政务公文流转、文件的签发、传阅、归档、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有关问题投诉的回复等工作。总务处在努力做好新学期开学的各项准备工作的同时,通过继续加强校园环境卫生管理、校园安全保卫、校园安全巡查和校内车辆管理,进一步加强了校园秩序管理,保障了校园常年的和谐平安;扎实开展日常教学服务、学生医保、学校公物管理、大型活动后勤保障等常规工作,服务水平和能力稳步提高;完善和改进住校学生管理工作,加强住校设施的安全检查与维护,切实维护学生人身安全,逐步提高住校学生生活质量,努力提高住校生的管理水平;严格财经管理纪律,认真做好财务管理工作,财务月报工作进一步完善,物品采购、报批和管理程序进一步规范,继续开源节流,强化物资管理,进一步规范差旅、培训等报销程序,使得有效资金的效益得到了最大发挥;积极主动做好物业公司的指导工作,强化考核措施,督促规范管理,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引导物业公司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三)全面推进校园环境建设
近几年,石化一中校园面貌发生很大变化。学校以校安工程为契机,大力做好校舍加固和校园改造工作,合理优化校园布局,不断加快数字化校园建设,积极改善教育教学及办公条件。
在硬件设施上,三年以来校舍加固工程,政府投资1500余万元,对所有教学楼进行全部加固装饰。教育附加资金项目资金两年共投入550万元,用于建设西区运动场,西区校园广场改建和东区科学楼外墙维修。目前东西两校区教学设施得到大幅度的改善,校园环境改善明显,校园面貌焕然一新。通过政府采购东西两区办公空调,办公桌椅全部更换,除初
一、初二年外各班级全部配齐电脑、12 投影机。教学硬件进一步改进,教师办公条件明显提高,为广大教师做好教育教学工作解除了后顾之忧。
在软件设施上,经过近十年的数字化校园建设,校园网站功能不断完善,内容更新速度快捷,各学科教研组都有学科网站,教育博客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学反思提供了空间,在线视频、课件素材为师生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校园网站已成为全校重要的宣传窗口和教育教学平台。2012年,我校校园网被评为“全国中小学优秀网站”,徐亮校长、何钧军副主任被评为全国中小学网站建设先进个人,市政协领导在视察调研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中,对我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提出了高度赞扬。另外本还完成了多媒体线路、广播系统的升级改造。
各位代表、同志们,过去的2012年,是石化一中教学管理更加规范的一年,是教学成果取得历史性突破的一年,是校园建设获得重大提升的一年,是校园文化愈加丰富的一年。发展态势鼓舞人心,催人奋进。成绩的取得是市局和上级部门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学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改革,励精图治的结果;是全体教职员工同心协力,锐意进取的结果;是广大同学们奋发向上,努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学校党政向为学校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的同志们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人民群众对教育越来越高的要求与渴望,学校在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1.教师的团队意识和奉献精神与学校快速发展要求尚不协调,骨干教师的队伍还需进一步壮大,师德师能建设依然任重而道远;2.面对新课程改革和新时期学生的特点,如何科学地进行因材施教仍需继续探索研究;3.中高考升入名牌学校的人数和人才培养质量虽在逐年提升,但还不能令社会满意;4.教育科研虽已起步但处于粗放状态,如何普及与提升,学校如何构建特色、打造品牌值得深思;5.对德育地位的首要性认识不足,校园文化建设还需进一步提升文化特质和品位。6.优化管理虽已引起重视但还不够规范,服务意识、部门配合、全方位服务的格局有待形成等等。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们全体教职员工必须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的长远的战略发展眼光,创新思路,迎难而上,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学校发展目标的实现,为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而不懈奋斗。
二、2013年学校工作思路与重点
指导思想: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方针,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次代表大 13 会精神,着力实践《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相关要求,用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学校发展步伐。继续秉承“规范+特色,合格+特长”的办学目标,始终坚持“爱心立校、责任强校、文化润校、科研兴校、质量荣校” 的办学理念,全面落实“强化常规、精细管理、提升内涵、提高质量、彰显特色”的工作思路,全面推进学校的各项工作,整体提升教育教学工作质量,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省特色示范中学。
工作思路和重点:
一、强化制度建设,实现规范管理
建立健全学校各项管理制度,强化学校民主化管理,健全学校民主管理机制,通过加强校务公开、党务公开工作力度和发挥学校“两代会”的作用,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和民主党派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决策的积极性;强化对教职工的科学考核力度,发挥绩效考核的激励作用,规范岗位设置,形成评聘分开、择优聘任的竞争机制;结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相关要求,进一步推进新课改工作,尤其是要加强新课改理论的学习,要加强学生评价机制的改革,要加强教科研工作,要密切关注人才培养发展趋势,优化教育模式,培养社会有用人才;要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学校各级安全责任制和学校安全工作网络体系,制订符合学校实际的安全防范预案。
二、狠抓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在教育管理上,要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质量。重点加强课堂教学改革,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课堂主体性,立足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建立健全科学的学生评价体系;对广大教师继续实行一个制度(班级教学日志制度)、三方面要求(备课、上课、作业批改的规范要求),努力做到“备课要深、上课要清、讲解要精、辅导要勤、反思要敏”。
在教学教研上,要强化科研意识,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促进科研强校。进一步规范学校教研工作,做到教研工作制度化、正常化;加强教科研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学校教科研工作网络体系;不断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探索形成“教学——科研——教学”的良性互动机制;促进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应用,构建学校校本教科研特色;力争申请国家级、省级、市级、校级多项课题立项,同时加强已立项的省市级课题的研究,有计划的进行结题工作;加强新课改的研究,为学校新课改提供理论保证和实践指导。
在毕业复习上,力保本届高考各项指标列市区前三名,本届中考优秀率继续名列市区中学前列。为实现这一目标,毕业复习迎考要合理科学安排整体工作计划,进一步规范毕业班常规教学过程,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分解任务、寻求对策;毕业复习要在认真分析2012届中高考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加强对今年中高考考试说明的学习和研究,加强横向交流,认真组织重要的阶段考试并及时追踪分析成绩,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与思路,努力做到“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学生、夯实基础、优化课堂、强化训练”,力争2013届中高考有新的突破。
三、完善工作体系,突出德育主题
积极推进学校德育改革,加强德育工作科学化研究,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继续贯彻落实《石化一中班级一日常规量化管理实施意见》,坚持和完善班级一日常规量化管理模式,加强班级常规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提升班级管理“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文化内涵;在完善学生一日常规量化管理机制的基础上,突出诚信教育、感恩教育、责任教育和文明礼仪教育,以科学精神与人文素质培养为支撑,以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为基础,以多种形式的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积极构建主题教育体系化,将学生德育工作渗透在日常的管理和教育活动中;积极探索家庭和学校教育的良好合作模式,充分发挥学校在家校合作教育中的主导作用以及家长在德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积极组织班级和学生参加校园的各项活动,完善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从提升生命价值的高度重视学生的安全和法制教育工作,认真组织和开展好新生军训和入学教育工作,切实做好住宿生的安全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学校各级安全教育责任制和防范预案;加强班主任队伍管理和建设,开好第十九届德育工作研讨会。
四、活跃校园文化,推进课程改革
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努力使校园洋溢着浓厚的文化气息,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进一步强化具有学科特色的拓展课堂活动,不断规范拓展课堂的管理,建立健全拓展课堂活动的激励机制;每个教研组必须积极开展拓展课堂活动,在学期初要认真做好拓展课堂活动计划并上报教导处批准,教导处根据活动开展的情况及时实施奖励;各教研组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学习实际,不断创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分展现我校学生科技文化素养和艺术风采,努力提升学校教育的品味和内涵;对各种讲座、兴趣班、竞赛辅导班、学生课外活动、学生社团活动等务必做到有计划、有过程、有总结,不搞形式主义和弄虚作假,并通过丰富多彩的拓展课堂活动逐步形成本学科的特色;学校将进一步落实校本与社团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教导处将做好课程的计划安排,并严格抓好教学管理,真 正使活动课办得“学校有特色、教师能成长、学生有收获”;进一步加强对体育课和实践课的规范管理,使体育课、实践课更安全、高效,让学生能从这些课程当中真正受益;切实抓好艺体特长生的训练和管理,力争在艺体高考专业课上实现新的突破。
五、加强队伍建设,促进学校发展
师资队伍建设采取“抓两头,促中间”的策略,努力提高名优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的业务素质,促进其专业成长,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继续实施名师战略工程,开展新一届学校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评选活动,严格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评选范围条件和职责要求,加强对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管理,充分发挥名优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继续落实“安庆石化一中新教师培养方案”,大力实施“青蓝工程”,所有新教师均与老教师、名优教师结对培养,学师德师风,促专业提高。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途径是:以教师为根本,以新课改为契机,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课题研究为平台,以集体备课为抓手,以现代教育技术为载体,以提高教学效率为目的,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加强交流与沟通,逐步转变观念、更新思想、引进方法、激发热情,力争打造一支学科整齐、结构合理、师德高尚、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
班主任队伍建设关系到德育工作的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今后学校将要继续加强班主任队伍的专业化思想的教育,促进他们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树立专业化意识;进一步加强班主任队伍的理论学习、专业知识学习,做到学习制度化、长效化,引导班主任探究教育规律,改进教育方法,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通过工作例会、班主任工作论坛、德育工作研讨会、评选优秀班主任和文明班级等渠道,加强班主任工作研讨与交流,激励班主任不断提高工作质量,致力于建设一支踏踏实实工作、孜孜不倦学习、勤勤恳恳育人的专业化班主任队伍。
干部队伍建设,要以加强干部队伍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作风建设和工作能力建设为抓手,不断完善并深入落实学校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行政例会学习制度,通过开办管理干部学习班等活动,促进管理干部自觉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切实增强自身战斗力,培育一支教育理念新、全局意识强、执行力强、责任心强、工作积极主动的优质干部队伍,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
六、完善后勤保障,优化育人环境
学校教务、总务后勤必须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教育教学服务的思想,热情、热心、积极地为师生提供最优质的服务,认真执行财务制度,严格按章办事。学校要抓住全国校安工程建设的重要契机,科学规范校园建设工程,优化校园建设。重点启动西区校园广场为主体的建设工程,完善办公设施建设;力争启动东区体育馆工程立项,加快标准化建设步伐;进一步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全面改造档案室、实验室、医疗卫生室、电子阅览室、地理室、生物园等各种功能教室;配齐、配足实验器材;力争实现生均图书达50册;改建4个机房,每班配备多媒体;更换办公室空调,改善教师办学、教学条件。以学校档案管理工作新一轮升级为契机,认真做好档案的整理、规范归档等工作,按市局要求努力实现学校档案工作的现代化、信息化、标准化。进一步建立健全学校各级安全教育机制、安全教育责任制和安全工作网络体系,制订符合学校实际的安全防范预案,进一步强化校园安全意识,努力构建平安、和谐、文明校园。争取通过今明两年的改造,石化一中整体校园面貌得到根本性改变,学校环境达到花园式学校的要求,让校园充满教育性,体现文化特质,为进一步提升石化一中办学品质打下良好基础。
各位代表、同志们,回顾过去,成绩令人鼓舞;展望未来,前景催人奋进。学校的发展需要我们有拼搏奉献的热情,团结协作的意识,勤奋执着的信念,求真务实的作风,改革创新的勇气,锐意进取的精神,而这些是教育事业无往不胜的法宝。让我们以更加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振奋精神、凝心聚力、扎实工作、全力以赴,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创造更加扎实辉煌的工作业绩,不断提高学校的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为真正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不懈奋斗!
请各位代表审议,并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最后,衷心祝愿各位代表和广大教职员工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家庭幸福!谢谢大家!
第五篇:创先争优办人民满意教育
创先争优办人民满意教育
2010年,安定区教育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优先发展、改革创新、提高质量、促进公平”的总体思路,不断推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化发展,不断提升我区各类教育规模与水平,更加积极主动地抓紧提高质量这个核心任务,推动安定区教育科学、和谐、均衡发展,努力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2010年,我区荣获“第三届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优秀组织单位”,“全国第三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优秀组织奖”,“全市食堂建设先进集体”,“全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市普通高中会考工作先进集体”。
区教体党工委以“开展创先争优,办人民满意教育”为主题,将创先争优活动与基层党组织建设、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和谐相结合,以党组织和党员的争创活动带动全系统的创先争优。
与基层党组织建设相结合。加强各学校党组织力量,配强领导班子,科学合理设置群团组织。基层党组织认真开展自身的创建活动,让党员牢记党的宗旨,强化服务意识,在创先争优活动中体现党员的时代先锋形象和党组织的战斗力。
与师德师风建设相结合。坚持开展评选“师德标兵”和“师德建设先进个人”活动,定期开展家长评教活动;举行“扬师德,展风采”演讲比赛,弘扬高尚的师德师风;评选并表彰各级各类骨干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用身边的典型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营造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
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相结合。学校在树立先进的办学理念、设置优质的学校课程、打造优良的师资队伍、规范办学行为、实施素质教育上创先争优。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规范考试、完善教育评价机制,在促进全体学生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身心健康方面创先争优。
与促进教育安全和谐相结合。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紧密结合学校实际,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确保广大师生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确保正常的教学秩序,为太仓教育的科学、和谐、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四个结合”推动创先争优
义务教育阶段改制学校清理完成。根据教育部、江苏省和苏州市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总体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出台了《太仓市义务教育阶段改制学校清理规范和布局调整实施方案》,目前,三所义务教育段学校太仓实验中学、沙溪实验中学和沪太外国语学校的改制工作已圆满结束。
高中布局调整到位。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强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精神,为积极培植我市普通高中优质教育资源,切实提高高中教育办学效益和教育质量,根据今后一阶段我市普高生源的具体情况及江苏省普通高中星级评估标准中的办学规模要求,对我市两所三星级普通高中明德高级中学和太仓实验高级中学进行了合并办学,并将按省四星标准进行改建和扩建,为实现我市省四星级高中的全覆盖目标打下了基础。
积极启动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的创建。力争用三年左右时间,使我市的义务教育全面达到优质均衡,努力做到“七个一样”,即校园环境一样美、教学设施一样全、公用经费一样多、教师素质一样好、管理水平一样高、学生个性一样得到弘扬、人民群众一样满意,真正成为优质均衡的先导区、城乡一体的融合区、素质教育的样板区、体制机制的创新区和人民满意的认可区。
努力实现教育均衡发展
教育质量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全市各校继续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新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水平,积极探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紧紧围绕“加强管理,提高质量”这一核心,理直气壮抓质量,一心一意抓质量,齐心协力抓质量。全市教学质量稳步提升,高考本科上线率较去年又有新的增长,省太高蔡小珺同学在全省文科类考生中名列前茅,获苏州市李政道奖学金,并被北京大学文科实验班录取。
强化质量意识,教育局组织开展太仓市初中、小学教学质量深度调研工作。由各校长组成若干调研组,采用听、看、查、访等形式对各校教学常规、教研组建设、课堂教学、课程建设以及学生素质进行调研,促使学校全面科学地提升管理手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继续深化以“学会学习”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学校行政及教研员深入课堂,引导教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设计出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充分发挥课堂评价在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成长方面的作用,制订科学合理的考试评价制度,努力提高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质量。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健雄学院二期和省太高新校区建设项目各项工作正按计划有序推进。省太高一期工程的教学楼、宿舍楼和食堂主体建筑已经完成,年底将竣工并完成验收。二期工程艺术实验楼、体育馆、图书馆主体即将完成主体封顶。
教育政府实事工程加快推进。按照《关于加快我市幼儿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意见》,政府实事工程—全市学前教育现代化工程建设总体进展顺利,根据《意见》的目标和工作部署,涉及新建、改扩建的12所农村幼儿园在各镇区的重视下,各项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加紧实施之中。目前,陆渡镇三港幼儿园、沙溪利泰幼儿园、直塘幼儿园、璜泾镇荣文幼儿园已竣工并交付使用。浮桥镇时思幼儿园完成主体;浏河镇新塘幼儿园已进入主体三层框架施工。科教新城东仓花园幼儿园开工;牌楼幼儿园、双凤镇新湖幼儿园等正在加快建设。
科学制订我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科学、系统地制订了我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在未来的5~10年间,围绕教育改革发展战略目标,着眼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加强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为重点,完善机制,将重点推进五大教育重点工程建设:港区、新区、科教新城三大基础教育园区建设工程、城乡学校高水平现代化建设提升工程、教育信息化水平提升工程、太仓港职业教育园建设工程和娄东教育人才培养工程。到“十二五”末,使我市的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再有一个质的飞跃,继续领跑全省和全国。到2020年,将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
向高水平教育现代化迈进
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能力
一是实施“国家示范性职业院校创建计划”,力争在“十二五”期间,把健雄学院和太仓中等专业学校创建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二是实施“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计划”,围绕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的需求以及促进就业的要求,在数控技术应用、机电一体化、电子与自动化、纺织服装、商贸服务、现代物流、旅游服务等重点领域建设5个设备水平高、功能齐全、开放共享的省级以上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特别是要充分放大健雄二期中德培训中心、服务外包中心、外语培训中心的示范引领效应。三是实施“职业教育开放计划”,充分利用我市“德企之乡”的优势,深入开展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引进德国先进的课程、教材和教学方法,主动参与国际教育服务市场竞争,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合办学,培养国际型、复合型的技术人才。四是实施“职业教育机制体制创新计划”,以政府为主导,充分调动行业、企业以及社会各界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结合我市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形势与新要求,围绕我市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组建了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机械制造、服务外包七个校企联盟,通过强化校企合作和校际合作,促进资源共享,优化组员配置,形成集团优势,树立品牌效应,提升职教综合实力,为地方经济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根据市委、市府《关于贯彻落实“姑苏人才计划”实施太仓“522”人才工程的意见》精神,为进一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加快推进太仓教育人才计划,制定实施了《关于鼓励太仓籍优秀高中毕业生报考师范类专业的暂行办法》,鼓励太仓籍优秀高中毕业生报考重点高校师范类专业,并回太仓长期从事教育工作,以优化我市教师队伍结构,促进太仓教育又好又快发展。8月27日隆重举行了资助师范类专业太仓籍优秀高中毕业生签约仪式,今年首批6名学生在高校本科学习期间享受太仓市人民政府学习资助金。
围绕“打造名家、培育骨干、适当引进、提升整体、均衡推进、强化管理”的思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计划用5年左右的时间培养出1名以上具有国际视野和先进教育理念及能力的教育名家,8名以上省特级教师、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10名以上苏州市级以上名教师、名校长,新增30名苏州市学科带头人,形成一支以名师引领、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创新精神、适应太仓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的优秀教师队伍。
加快教育人才计划实施
密切关注校园安全。为进一步加强学校安全工作,提升学校安全工作水平,积极营造安全和谐的教育环境,进一步深化我市“平安校园”建设工作,根据苏州市《关于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安全保卫工作的十项基本要求》和太仓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校园安全管理的紧急通知》(太政发„2010‟34号)文件精神,对我市“平安校园”建设工作提出“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加强学校保安力量”等十项基本要求。面对严峻的校园安全形势,根据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市教育局联合市委政法委、市综治办、市文广新局等单位联合开展了太仓市校园安全及周边地区治安专项督查活动,确保校园的安全与稳定。
加强师生心理健康疏导。为实现学校的稳定与和谐,我市高度重视师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高度关注师生的学习与生活状态和精神状态,努力提高师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为整体提升我市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水平,举办各类培训班,为学校培养心理健康教育师资;以创建苏州市合格心理咨询室为抓手,逐步推进心理健康教育;成立太仓市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协作组,研究指导全市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走进乡镇面向广大学生及家长开展广场心理咨询等等,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确保教育健康和谐发展
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实施
2009年,在太仓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下,按照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的原则,我市出台了《太仓市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实施办法》、《太仓市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实施细则》,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太仓市义务教育学校教职工绩效考核指导意见(试行)》、《太仓市中小学校级领导干部绩效考核办法(试行)》,教师基本工资、绩效工资按时发放、足额到位,人均达7.7万元。全市义务段学校基础性绩效工资和奖励性绩效工资分别于2009年底和今年3月底全面兑现。
多措并举均衡城乡师资
创新城乡师资均衡新举措,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教师交流模式。继续在教师招录中坚持向农村学校倾斜、鼓励优秀毕业生到农村任教,为农村中小学开齐开足课程及时补充师资;积极鼓励和引导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任职、任教,不断优化农村师资队伍结构。建立了优质资源向农村地区和薄弱学校倾斜的动态机制。进一步加大城区实验学校托管农村学校的力度(目前,我市有3所农村学校全面接受托管)。经过几年的努力,托管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不管是教师精神面貌,还是学校教育研究和教育质量都有了显著的提高;教育集团、城乡学校结对共建的互动效应也逐步显现。有力地促进了城乡学校之间的互动交流,有效地带动了薄弱学校教师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