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理解创先争优的丰富内涵

时间:2019-05-14 18:56: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深刻理解创先争优的丰富内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深刻理解创先争优的丰富内涵》。

第一篇:深刻理解创先争优的丰富内涵

深刻理解创先争优的丰富内涵

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延展和深入,是党的建设一项重要的经常性工作。加深认识和理解创先争优的丰富内涵,不仅有助于我们明确方向,掌握标准、制定措施、抓好落实,更有助于我们全面提高创先争优活动的质量。

一、创先争优的理论内涵

(一)创先争优活动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实践深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时代性、实践性、民族性、创新性四个显著特征,是时代特征与实践要求相统一、继承和发展相统一的光辉典范。理论自身的生命力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得以呈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要指导实践,就必须融入现实生活,在具体实践中实现理论的突破性发展。时代在变化,实践主题也在变化,对变化了的时代和实践主题作出科学准确的判断和分析,使理论符合实际情况,并指导新的实践,是时代赋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使命和重任。创先争优活动就是对科学发展观理论的具体实践,符合党情、国情、世情的需要。

(二)创先争优活动符合党的先进性的根本要求

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保证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始终符合实际和社会发展规律,始终引领中国社会发展进步,始终具有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对党的实践活动的丰富和发展,其理论依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其主要形式是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做优秀共产党员;总体目标是组织创先进、党员争优秀、群众得实惠;具体要求是以党支部和党员为主体,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要努力做到“五个好”,即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争做优秀共产党员要努力做到“五带头”,即带头学习提高、带头争创佳绩、带头服务群众、带头遵纪守法、带头弘扬正气。

(三)创先争优活动符合党的建设科学发展的方法论

创先争优过程中先进和优秀是标杆,但不是根本目的,创先争优活动的最终目的和落脚点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这“四句话”是一个有机整体。“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是创先争优活动的着力点;“服务人民群众”是创先争优活动的落脚点;“加强基层组织”既是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目标,也是搞好活动的基础和保证。首先要勇于创新。创先争优把“创”字放在第一位,体现了我们党勇于创新、与时俱进的精神。创新党的建设,无疑就是对科学发展观的深入实践,创新所取得的成果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和贡献。其次要求先求实。破解发展难题、密切党群关系、实现科学发展,只有依靠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实践中奋勇争先、争当一流,才能凝聚人心、干事创业,各项事业才能焕发蓬勃生机,人民群众才能得到更多实惠。最后要优中求好。“优”是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关键所在,只要我们党员优秀了业绩突出了,那么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目的也就达到了。“优”就要我们想事干、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把功夫下在服务上,把目标放在优质上,把效果放在满意上,真正做到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发展。

二、具体把握创先争优的深刻内涵

(一)“创”字是创先争优的前提条件,要注重创造性,把活动创建起来。创先争优与过去习惯性所说的争先创优,虽然只是一个字在秩序上的换位,但其含义有明显的不同。首先,把“创”字放前,体现了党的生命力在于创造性;然后,把“创”字放前,体现“创”是创先争优活动的前提和条件;最后,把“创”字放前,体现了创先争优活动必须在创建起来的基础上展开。因此“创”字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前提条件,必须注重创造性,把活动创建起来。一是思想重视才能创建起来。要明确党的十七大部署的党的建设两项活动,一项是学习实践活动,是集中性主题教育,一项是创先争优活动,是推进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立足本职发挥楷模作用的日常性工作。这两项活动紧密衔接、相互促进,只有上下两篇文章都做好,才能使整个活动产生深远的影响,才能全面推进党的事业发展。二是要层层发动才能创建起来。要广泛造势,动员聚力,帮助党员明确这项活动的总体要求、主要内容标准、具体工作措施、实施的方法步骤,使大家在真正进入思想中创建起来。三是加强领导才能创建起来。要建立建全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和指导组织,明确职责,责任到人,做到组织到位、责任到位、活动到位、力量到位,以保证整个活动真正创建起来。

(二)“先”字是创先争优的准确定位,就要注重先进性,把标准确立起来。党的先进性是我们党赖以发展壮大的根本,失去了先进性,就失去了人民群众的信赖,也就会失去执政的地位。因此,创先争优活动,“先”字既要求我们在整个创先争优活动中时时体现先进性,又要求我们必须把先进性作为活动的基本定位和标准,按照党组织要努力做到“五个好”,党员要努力做到“五带头”的总要求去实践。这就要求我们每个党员必须努力树好三种形象。一是孜孜不倦学在前。把学习做为一项长期的政治任务,作为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作为一件喜爱的快乐事情,注重求学,积极参加有关讲座、辅导、论坛等形式的学习活动,更新知识,拓展视野;注重自学,联系本职工作,静下心来多读书,带着问题深思考,使学有所获、学有所悟;注重研学,结合实践,学习和研究有关课题,提高研究水平,指导正在开展的工作。二是默默奉献干在前。就是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埋头苦干、不甘落后,把本职岗位作为干好事业的平台,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努力争先创一流、乐于奉献赢佳绩。三是关键时刻冲在前。关键时刻能不能站起来、冲在前列,是对党员是否具有先进性的最好检验。

(三)“争”字是创先争优的方法手段,就要注重竞争性,把氛围营造起来。“争”字贯穿于创先争优活动的全过程,它既是创先争优活动的方法和手段,又是其自身活动的力量之源,只有切实形成你追我赶争上游的良好氛围,开展“比学赶超”活动,才能全面推动活动的不断深入、提高质量,达到组织创先进、党员争优秀、群众得实惠的目的。一要“比”出差距,明确方向。要认真围绕“五个好”党组织、“五带头”党员的标准对照检查,切实查出存在的问题;广泛开展“四比四讲”活动,即比学习、比工作、比干劲、比奉献,讲党性、讲信念、讲大局、讲纪律,切实在比照中找出差距和不足,明确前进的方向。二要“学”出真谛,选准榜样。要坚持示范引路,用先进典型推进工作,学习先进典型的好思想、好作风、好业绩、好服务,从而掌握其真谛,选准学习的榜样。三要“赶”出活力,激发动力。要积极营造不甘落后、努力争先,奋起而上、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在追赶先进中激发创先争优的活力和动力,使后进变先进,先进更先进。四要“超”出标准,引领全局。要在你追我赶争上游的活动中全面超越自我,超出一个更高的工作标准,创出一个更优的服务标准,从而达到水涨船高,引领全局的目的。

(四)“优”字是创先争优的目标要求,就要注重实效性,把服务优质起来 创先争优,重在服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作为此项创先争优活动的一个鲜明特点,就要把功夫下在服务上,把目标定在优质上,把要求落在满意上,做到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一要增强服务意识。自觉从党的事业成败和前途命运的战略高度,不断提高为群众服务的自觉性,坚持以服务发展、服务群众为已任,为社会和谐、经济发展、事业进步、百姓安居乐业作出不懈努力。二要提高服务能力。把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能力素质建设与提高服务发展、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能力有机结合起来,采取经常性培训、先进典型引路示范、实践中不断磨炼等方法,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三要注重服务实效。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服务好坏的评判标准,做到解决突出问题具体实在,作出承诺方案从实际出发,让群众得实惠项目紧张快干,群众盼望已久的事尽快实现,使群众真正满意。四要构建长效机制。服务群众是党组织和党员立足本职发挥作用的一项经常性工作,需要常抓不懈,特别要注意把一些服务群众的经验、做法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以制度方式固定下来,形成长效服务机制,使“组织创先进、党员争优秀、群众得实慧”真正长效化。

三、准确把握创先争优活动的时代特征

创先争优是我们党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一项创新举措。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时代性

“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就是创先争优活动富有时代性的目标要求。“创先争优”活动不同于以往的“争先创优”活动,内涵赋予了鲜活的时代性,外延更为广泛。从范围上看,“创先争优”活动是新时期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的活动,是对党的组织建设的新目标、新要求。活动的重心下移到基层,活动的对象涉及到每一位党员,活动的成效惠及人民群众。从内涵上看,“创先争优”活动对象是所有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提出 “五个好、五带头”的要求,内容具体,要求明确。创先争优实现以活动促党建,以党建促发展,以发展促和谐的思路,赋予支部活动有创新,党员服务有变化,群众评价有效果,科学发展有突破,社会风气有转变的新内涵。从逻辑上看,“创先争优”与过去习惯性所说的“争先创优”,虽然只是一个字在秩序上的换位,但其含义有明显的不同。“创”字提前,把创新放在第一位,突出了在转变发展方式的时代背景下的党的建设的新要求,明确了党员党性修养的新境界。

(二)创新性

改革创新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时代要求和不竭动力,缺乏创新,党的先进性就会失去活力。“创先争优”在继承过去行之有效好做法、好经验的基础上,坚持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的全过程,不断创新党建工作思路、创新活动方式,以创先争优活动为有效载体和有力抓手,创造性地做好党的建设各项工作,不断激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动力,用“创先争优”活动推动科学发展,用科学发展检验“创先争优”活动成效。既要有巩固深化的老典型,又要有富有创新性的新经验,还要有正在进行的新探索,既有制度上的建立完善,又有方法上的开拓创新。

(三)针对性

目前,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情况各不相同,体现在分工不同、服务要求不同、人文环境不同等方面,因而创先争优的标准也不相同,只有区分不同类型和层面,有针对性地选择活动载体,提出符合实际的要求,创先争优活动才能真正贴近基层、贴近群众,才能有效推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离不开工作实际,离不开群众的评议,离不开机制的支撑,所以,讲求针对性是提高实效的关键。先进基层党组织的基本要求是努力做到“五个好”,优秀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是努力做到“五带头”,这就是针对性。在学习中“缺什么学什么补什么”;在工作中,重民生听民声解民忧,群众需要什么就干什么,就是针对性。

(四)实效性

创先争优活动的根本目的就是进一步提高党组织和党员的服务能力,重在服务群众,促进发展。创先争优,就是要始终追求卓越、追求一流,始终把工作做到最好。增强服务意识,不断提高为群众服务的自觉性;要提高服务能力,把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能力素质建设与提高服务发展、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能力有机结合起来;要注重服务实效,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服务好坏的评判标准,做到解决突出问题具体有效,让群众得实惠实实在在,不搞形式,不走过场。

四、积极探索实施创先争优的新途径

把握创先争优的理论内涵和时代特征,有助于我们在实践中准确把握实质,进而探索具有实效的工作方法,达到创先争优的目的。创先争优活动能不能抓出实效,关键是活动目标是不是明确,关键看活动内容是不是体现了基层党组织、基层党员的内在需求,活动形式是不是符合党员群众的实际。

(一)以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为重点,创新活动思路

“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要保持“永远先进”,就需要使党的肌体具备新陈代谢的功能,学习型组织更加强调“集体的学习”、“组织的学习”、“全员的学习”,将个人的学习与组织的发展目标结合起来;更加强调学习的研究性、学习的创新性、学习的实用性,使“组织”本身具有通过“学习”获取自我升级的能力。

(二)以中心工作为依托,提高活动实效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这是我们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原则。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这条主线;始终注重分类指导、增强实效的工作重点;始终把握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的科学方法,让活动紧贴发展主题,紧贴群众愿望,紧贴党员实际。要把基层党组织变成阵地,要把党员变成先锋,要把工作变为窗口,使创先争优活动成为促进科学发展的“加速机”、加强组织建设的“助推器”、融洽党群关系的“催化剂”。

(三)以群众评价为落脚点,检验活动成效

人民群众满意是评价创先争优活动的试金石,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创先争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检验活动效果,最终要看群众的评价结果,群众满意了,群众得实惠了,群众自觉参与了,我们的工作就达到了目的。

(四)以宣传为导向,扩大活动的成果。

先进的经验不是独家享用的,只有宣传才能转化为动力。对好的典型和模范要宣传,对好的经验要推广。努力营造创先争优浓厚的氛围,要让广大党员敢于亮牌、亮身份,不断增强自豪感,使创先争优活动取得更大的成效。

总之,创先争优活动是党的建设的一项伟大的创新工程。内涵丰富,特征鲜明,意义深远。我们要站在时代的新起点,探索党的建设的新途径,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把活动向深入推进,以崭新的面貌,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发展水平,向建党90周年和十八大召开献上一份厚礼。

第二篇:雷锋精神内涵丰富

恩 施 州 总 工 会

立足“四抓四促” 积极弘扬雷锋精神

职工是学习雷锋活动、弘扬雷锋精神的主要群体之一。提倡和发扬雷锋精神,对于增强广大职工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使命感、责任感,弘扬工人阶级伟大品格,发挥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激发广大职工思想道德建设热情,建设先进企业文化和职工文化,推进武陵山经济开发试验区和全国先进自治州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州各级工会组织将结合工会特点,在全州职工中广泛开展学雷锋活动,深刻理解雷锋精神的实质,准确把握学习活动的主题,激发广大职工崇尚劳动光荣、争做当代雷锋的热情。

一、抓学习,促提高。大力开展雷锋光辉事迹和雷锋精神基本内涵的学习教育,引导广大职工树立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全面提高职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形成工会干部带头学、职工群众主动学的局面,使雷锋精神植根于本职岗位,渗透到工作实践。

二、抓典型、促带动。把弘扬雷锋精神与弘扬劳模精神结合起来,把学雷锋与学劳模结合起来,“弘扬劳动伟大、争做当代雷锋”。州总工会将积极营造勤奋劳动、诚实劳动、创新劳动、通过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社会氛围,今年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省劳动模范推荐,将着力选树新时代雷锋式的楷模,突出在平凡劳动中作出不平凡贡献的杰出职工,突出长期以来学雷锋具有先进事迹的职工。充分运用工会刊物网站、社会新闻媒体等,集中宣传工人阶级的劳动创造和卓越功勋,宣传职工群众学雷锋、做雷锋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宣传各级工会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成效和经验,不断提高职工学雷锋活动的社会感召力和影响力。

三、抓活动、促发展。把学雷锋活动与“奋战十二

五、建功在恩施”劳动竞赛活动结合起来,在职工中踊跃开展技术革新、技术协作、发明创造、合理化建议等活动,广泛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技能培训,推动创新型班组、创新型企业建设。开展“岗位学雷锋、争做好员工”活动,引导职工树立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敬业精神和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激发活力,调动广大职工为我州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四、抓帮扶、促服务。把学雷锋活动与“喜迎十八大、争创新业绩”和工会系统正在开展的“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服务职工在基层”、“万名工会干部访万组送万箱”活动结合起来,把雷锋精神融入到工会服务职工、服务企业、服务社会的方方面面,真心实意为职工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把工会帮扶中心、法律援助中心等工会窗口作为传播雷锋精神的窗口,大力实施春送岗位、夏送清凉、秋送学费、冬送温暖等活动,全面落实州总工会今年服务职工9件实事,推动解决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全州各级工会将采取职工喜闻乐见的形式,搭建职工方便参与的平台,组织职工乐于参与的活动,运用职工身边的事例,真正使学雷锋活动贴近职工、进入企业,实现常态化、持久化,不断推进全州职工学雷锋活动的深入开展。

第三篇:深刻理解“为民务实清廉”内涵

深刻理解“为民务实清廉”内涵

——贯彻十八大精神心得体会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为民务实清廉”简单的六个字,却涵盖了对官员从政的基本要求,对于领导干部来说无异于一本精缩版本的《从政准则》,这六个字应该成为每个官员的座右铭。

为民。“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这是一句妇孺皆知的民谚,它用通俗易懂的话说出了为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民。当年毛泽东同志能在国共两党这场力量悬殊的斗争中取得胜利,就是因为“为民”的思想使他得到了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支持,有这样强大的力量做后盾,即使国民党军队硬件条件再高出一大截也无法望其项背。在当今大转折、大开放、大发展的形势下,领导干部更是要牢记“一切为了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时刻将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让群众的力量成为支持我们事业的坚强后盾。

务实,就要勤奋工作,埋头苦干,坚持不懈地带领群众艰苦创业,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党和人民把我们放在

1一定的岗位上,我们就要尽心尽力干出成绩来,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党和人民对干部的要求是:真干而不是假干,实干而不是虚干,为党和人民干而不是为自己干。这是衡量干部是否做到求真务实的试金石,履行好领导职责,一个重要方面是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真正的政绩应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实绩,是为党和人民踏实工作的实绩,应经得起群众、实践和历史的检验,而不是做给上级看的,更不能出于自己的私利。

清廉,就是要求官员无欲无私,一心为公。古人云:天下之福,莫大于无欲;天下之祸,莫大于不知足。“无欲”是“福”之所至,无欲则刚,心无欲则人清廉。领导干部执政为民,必须把廉洁从政作为第一生命来维护,始终保持“一身干净”。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要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植根人民、造福人民,说到底,就是要修养好廉洁这一内在要求。修养好廉洁就要知足。知足是一种人生智慧,常乐是一种人生境界。

第四篇:深刻理解科学发展内涵办人民满意教育

深刻理解科学发展内涵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

(一)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1.科学发展观顺应了当今世界发展潮流,反映了当代世界最新发展理念。科学发展观既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为依据,又是在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当代世界发展的实践表明,发展绝不仅仅是经济的增长,而应该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应该是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可持续发展。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要完成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双重任务,面临着加快经济增长和保护资源环境的双重压力,这就决定了我们不能重复其他国家走过的老路,而必须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2.科学发展观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适应中国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2003年,胡锦涛总书记在“非典”之后视察广东,提出了实现全面的可持续的发展观。这个思想,就是科学发展观的最初说法。十六届三中全会上,中央文件正式表述,科学发展观由此逐步形成、发展和完善。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出发,科学分析我国新的历史起点上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要求,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思想。

(二)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理论

1.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基本的范畴之一。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和战略设想,努力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道路,使我们党的发展观发生了一次重大的飞跃,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迅速发展。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了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使我们党的发展观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2.科学发展观是解决发展道路的重大理论成果。中共十六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理论成果,集中体现在科学发展观上。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展了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等一系列新的理论命题,都贯穿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了以人为本这个核心。这些重大战略思想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从不同方面、不同领域展开,彼此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形成有机的整体。

二、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这是党的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作出的科学定位,也是党的十七大的一个重要历史贡献。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一)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明确了科学发展观的功能、价值、定位

1.发展是第一要务。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关系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靠发展来不断巩固和前进的。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离开发展,坚持党的先进性、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实现强国富民都无从谈起。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始终把发展放在中心位置,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2.首先要发展经济。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建立在发达的生产力基础上。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始终是我们的中心任务。我国近代的历史和当今世界的现实都清楚表明,经济落后就会被动挨打,受制于人。如果我们经济发展慢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国家的长治久安都会遇到极大困难。经济能不能加快发展,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是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问题。

3.遵循发展规律。科学发展观所追求的发展,不是片面的发展、不计代价的发展、只追求GDP的发展。发展要遵循客观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国际经济正处在产业结构朝着技术、知识、服务密集的方向发展的新的调整时期。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不断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确保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发展目标;才能切实推动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确保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才能应对激烈的国际经济、科技竞争,切实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4.抓住发展机遇。形势逼人,不进则退。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如社会就业的压力越来越大,贫困人口还有相当的数量,一部分群众生活还相当困难,有效需求不足,地区间的发展不平衡,关系群众生活质量的科教文卫事业发展滞后等等,都必须通过科学发展来解决。在国际竞争中,我国还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方面占优势的巨大压力。所以,必须抓住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总体稳定、国内加快发展的各方面条件具备的有利时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经济持续较快的发展势头,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牢牢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明确了发展的根本目的1.把握以人为本的核心地位。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一项基本原则,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理论核心,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的唯物史观,丰富深化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反映了时代进步潮流和历史前进方向,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重大创新。

2.把握以人为本的深刻含义。以人为本的“人”,就是指最广大人民群众。在当代中国,就是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劳动者为主体,包括社会各阶层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以人为本的“本”,就是根本,就是出发点、落脚点,就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人为本,主张人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回答了为什么发展、发展“为了谁”的问题;主张人是发展的根本动力,回答了怎样发展、发展“依靠谁”的问题;主张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的成果,回答了发展“归谁所有”的问题。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归人民共享,三者的统一构成了以人为本的完整内容。

3.把握以人为本的实践要求。做到以人为本,就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三)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1.全面发展,是指各个方面都要发展,而不是片面的、局部的、不平衡的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经济建设是物质基础,没有经济的发展,其他方面的发展就缺乏物质条件。政治建设提供政治保障,没有政治建设,就不可能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没有一个以健全法制为保障的发展环境,其他建设就不可能顺利进行。文化建设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没有文化建设,就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就不能形成昂扬向上、开拓进取的主流精神。社会建设提供有利的社会条件,没有社会建设,就不能形成促进其他建设的良好社会环境。

2.协调发展,是指各个方面的发展要相互适应,各个环节的发展要有机衔接,各个阶段各个步骤的发展要良性运行。要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增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更加注重公平正义,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3.可持续发展,是指发展进程要有持久性、连续性、可再生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长期的历史进程,必须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四)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统筹兼顾的意义。统筹兼顾,就是要把发展看作是全面的、协调的、可持续的过程。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社会各个因素、各个领域、各个方面普遍联系、相互影响的关系。经济发展规律表明,经济发展尤其要处理好发展的均衡与非均衡的关系问题,既保持速度,又保持稳定,既抓住主要矛盾、实现重点突破,又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如果离开了协调有序、兼顾各方,就是畸形的、片面的发展,甚至会出现停顿和倒退。

2.切实做到统筹兼顾。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要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要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国际环境。坚持统筹兼顾,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和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育事业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继续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统筹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与此同时,要进一步深化内部改革,优化教育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

(一)科学发展观与教师的发展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师。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是以人为本。学校管理要以学生为本,但首先要以教师为本。树立科学发展观要求学校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帮助教师了解社会发展趋势,掌握最新的教育理念,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1.用科学发展观武装教师头脑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要担当好教育工作的光荣使命,就必须创设一流的师德师风,打造一流的教师队伍,用科学发展观武装教师头脑,使教师真正成为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传播者、弘扬者和推动者,做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新时期赋予教师新的历史使命。广大教育工作者应紧跟时代脉搏,加强学习,特别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教育教学活动。同时,还要努力学习法律、科技和专业知识,不能安于现状,因循守旧。学校要广泛深入开展教师进学生家庭、进学生宿舍、进所处社区乡村等多种形式的有利于激发师德情感、培养良好师德行为的教育活动,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变为全体教师的自觉行动,增强师德教育的生动性和实效性。

2.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教师健康发展

学校在教育管理过程中,要关心教师的健康发展,没有教师的健康发展就没有学生的健康发展,只有教师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才会有学生的全面、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所以,以人为本还要不断地提高教师的物质待遇,提供教师进修发展的机会。

在教育管理过程中,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树立正确的评价观,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估机制,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健康发展。近年来我国教育快速发展,但对于什么是最优的教育、什么是最好的教育发展状态,似乎思考得太少。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主要的问题是教育缺乏合理的评价标准体系和评估机制。教学考核上,只重及格率、升学率,轻视育人;学生评价上,只重分数,忽视品行。评价教育发展最高的标准,就是看教育能否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荣、政治民主;能否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满足人们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现有的对教师的评价,价值取向单一,评价标准缺乏多元,非常不利于教师的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一方面要建立与以人为中心的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评价标准、加强教育行政督导;另一方面,要跳出教育评教育,最好是建立一种民间的教育评价中介组织,由教育界外人士通过科学的评价标准体系来评价教育、评估学校的办学质量水平。

(二)科学发展观与学生的发展

学校的服务对象是学生,今天的学生,就是明天社会的建设者,教育过程中,应当加强以学生为中心,用科学的发展观来指导学生的培养。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大学生硫酸“泼熊”,马加爵杀人案件,以及中学生因考试成绩不理想而跳楼等事件,作为极端案例都引起舆论的普遍关注。在这些极端案件背后,是日益普遍的青少年心理健康隐患。在学生家长、老师的一般经验中,相当比例的青少年呈现出敏感、脆弱、孤僻、焦虑等心理特征。有关统计数据显示,青少年群体存在程度不同的心理健康问题的比例,高达20%以上。

针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社会舆论曾经进行过多方面的分析,而最终的结论往往归结于三个方面,一是社会的高度竞争直接转嫁到学生身上,使其在升学、就业等关键时刻,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二是学生家长的过分溺爱,使学生的性格呈现自私、自大,却又敏感脆弱,难以与他人交流的特征;三是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贫富之间的差距,使部分贫困学生的心理被自尊、自强与自卑、自闭之间的冲突所困扰。经媒体披露的各种极端事件,大都可以在上述三个方面中的一个或多个中找到起因。因此,必须针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现状,尽快建立青少年心理健康辅导体系,使每一个面临心理困境的孩子,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辅导和帮助。同时应该加强对老师、家长的教育,使其了解青少年心理特点,成为合格的教育者。在宏观和长期方面,则必须树立人才教育的“科学发展观”,建立全面、科学、人性的人才标准、人生标准,走出完全以战胜他人、出人头地为唯一标准的人才观、幸福观。

2.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必须有明确的德育工作目标与任务,在具体工作中必须强化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集体主义为原则、诚实守信为重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道德水准。在具体工作中加大文明礼貌基础性工程建设,注重养成教育,加强学生心理教育疏导及心理健康教育,使德育工作内容更有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和时代性。

根据现代学生的特点,要把德育工作的着力点放在“贴近学生思想实际”和“学生主体作用发挥”两个方面,彻底改变过去那种“灌输为主”“说教为主”“教师为主”的状况,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创造意识,训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组织才干。凡是学生自己能做的事坚决让学生自己去做,教师只充当参谋指导的角色。要引导教师加强各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寓德于教,把德育的主战场转移到学科教学中,使德育活动与学生的学习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充分挖掘学科教学中丰富的德育资源,积极开展各种健康向上的学生社团活动和丰富多彩的校内外实践活动,切实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要努力使学校德育与家庭、社会相联系,优化学校德育的外部环境,要开发、利用、建设社会的德育资源,充分利用社会实践基地、军训基地、传统教育基地等,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与实践,开展社区服务,充分发挥共建单位、关工委、家长学校等在育人方面的作用。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法制安全教育、国防教育、消防意识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3.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施评价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传统的评价以分数为标准,一个学生只要考分高,就是好学生,其他的一切都无所谓,正所谓“一俊遮百丑”。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仅仅局限于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把完整的教育评价体系简化为单一的分数的多少,把丰富的评价方法简化为做一张试卷。这种评价作为一种导向,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影响了教师的教育教学。因此,要改革评价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标准,全面、科学评价学生,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三)科学发展观与学校的发展 中央提出,要用科学的发展观来统领当前的各项工作,学校管理当然也不能例外。学校管理工作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思想,为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办特色学校

未来教育的竞争,必将是特色的竞争和质量的竞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有特色,教师有专长,学生有特长”是学校所追求的理想的办学境界。然而,追求特色、打造品牌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管理、德育、教学等方面积极开发特色资源,提出目标任务。要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前提下,保持全面、协调发展,克服对教育资源掠夺式“开采”,为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第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一支高水平特色教师队伍。教育实践告诉我们,一所学校的特色、品牌往往是学校教师群体特长的体现。只有每个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有自己特有的经验和独到之处,才能汇积和升华为学校的办学特色。为此,学校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关注教师生命质量的提升,不应该把教师当成是点燃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不能无节制的“加班加点”,一味的靠熬时间、拼体力、拼强度来取胜。实践证明, 把学生的发展建立在牺牲教师的基础之上,这种方法非但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中高考升学率,反而会导致教育教学趋于极限,失去提高教育质量的空间。教育的发展有其内在的规律性,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任何急功近利、拼时间拼体力、透支生命的做法都是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为此,学校要立足实际,面向未来,为教师继续学习提供机会、创建平台,这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改革与创新也是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教育科研改革具有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价值,“科研兴校”必须成为大家的共识。要积极动员广大教师广泛开展教育科研活动,增强科研意识,以科研促教改,注重过程,追求实效。要培养一批研究型教师,“使教学成为艺术,让教师成为专家”。要不断提高科研经费的投入,如添置教育科研所需硬件包括宽带网、电子备课室、校园网、多媒体资料系统等。

第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突出学校的特色管理。在学校管理工作中落实科学的发展观,首先是要坚持学习科学的发展观、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贯彻科学的发展观。全体教职员工,尤其是学校管理人员,都要自觉地把学校各项工作统一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二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要坚持教育发展的规格、结构、质量、效益的内在统一,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遵循教育规律,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保障。三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民主管理,依法治校,实行校务公开,深化教育改革,不断开拓创新,推进学校决策科学化。

一所学校没有办学思想和教学理念,犹如大海中的航船没有航标。学校的管理者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要从管理入手,在认真研究学校的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办学目标,用现代先进的教育理念统一教师的思想和行动。校长只有充分利用学校的优势,发展自己的独特见解,形成自己正确独特的教育理念,并以此影响教师和学生,才能形成办学特色。

一流的学校需要科学的管理,科学的管理需要卓越的制度和方法。要始终贯彻“依法治校,以德治校”的原则。建章立制,明确职责,提高学校民主管理和科学管理的水平。要在继承学校优秀传统的基础上探索、建立适合学校发展的管理新机制,实现处处有规范,时时讲规范,为形成学校特色提供制度保证。同时,要精心策划、扎扎实实地抓好学校中层领导干部和师资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后勤服务建设等等。要时时保持全面、协调发展理念,为学校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作为学校的最高管理者,校长要具有一定的威信,要做知识上的权威、教学上的能手、管理上的专家,生活上严于律己、心胸宽广、真诚待人,工作中坚持原则、秉公办事、赏罚分明,要用“校长行为规范”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用良好的品德和人格魅力赢得广大教职工的信任和支持,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运筹全局,下活学校这盘棋。否则说话没人听,校长的工作也就无法正常开展。

2、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校园先进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表现一个学校的校风校貌,具有强大的引导功能。校园先进文化对内能增强师生的归属感、使命感,形成凝聚力。对外能增强学校的社会认同感,树立学校的良好形象和办学品味。因此,建设校园先进文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要充分利用精美的雕塑、醒目的标语、优美的画廊、以及草坪和花木等,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以调动学生的思维和情感,起到陶冶情操的作用;要投入资金,不断完善图书室、阅览室、网络教室的设施、设备,充实藏书量,加强图书室、网络教室管理员的培训,健全管理制度,让图书室、阅览室、网络教室成为学生吸取文化粮食的重要场所;要根据自身条件建设好校园广播、宣传栏、阅报栏等校园文化载体,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要创办校园文学刊物,为学生提供一个相互学习和交流的平台;要重视搞好教室文化,教室内可设置展示学生作品或教育成果的有特色的园地或专栏;要重视搞好寝室文化,各种制度的张贴、物品摆放要能够美化环境,定期评选文明宿舍。

要努力培育校园精神。校园精神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灵魂。总之,要以更高的标准、更宽的视野、更新的理念,努力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营造更具竞争力的学校育人环境,着力拓展更加广阔的学生、教师和学校发展空间,着力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增强教育发展的可持续性,创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第五篇:深刻理解内涵实践发展观分析报告(范文模版)

深刻理解内涵实践发展观分析报告

深刻理解内涵实践发展观分析报告

按照市委统一部署,通过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第一阶段的认真学习和深入思考,对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市委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总体思路有了进一步的把握,增强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真心实意地服务于科学发展示范区和人民群众幸福之都建设的自觉性,从而也增强了找出差距、改进工作,更好地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进入分析检查阶段以来,通过征求系统内外的意见,深刻反思自己的工作,初步找出了存在问题,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研究制定了相应的整改措施,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通过征求大家的意见和深刻反思,自己感到在以下几个方面存有差距:一是在工作思路、目标要求和具体措施方面距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有差距。主要表现在谋划和指导工作时创新意识不强,习惯于默守陈规、循规蹈矩;不是按照变化了的形势提出有针对性的新举措,而是凭老经验办事,遇事求稳怕乱,求稳怕险;在有关工作的摆布上有顾此失彼的现象,尤其是对于一些违纪行为的查处,有老好人思想,失之于宽、失之于软,面对个别单位一些违规违纪行为屡禁不止,缺乏过硬的措施和手段,部分同志对此很有意见。二是为人民群众办实事的自觉性不强,按坚持以人为本要求有差距。主要表现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比较注重如何把握政策和原则,而对做好思想工作重视不足,有时还有急躁情绪,不是设身处地地体会和理解有关当事人的心情和想法,有针对性地予以疏导,而是心存厌烦,认为他本人只强调个人利益,不理解政策,有片面性。有时不再理他,有时还与个别人发生争执,不欢而散。由于自己在工作方法上比较简单,有一些想反映问题的同志不愿意与我谈。在指导工作时,有时乱发脾气,影响了一些同志尤其是年轻同志的积极性。三是对精神文明建设重视不足,在抓教育培训、工商文化建设和职工业余文体活动方面有差距。主要表现在对自身学习抓得不紧。理论学习蜻蜓点水、浅尝辄止,满足于一知半解,缺乏深入地系统地学习研究。同时存有经验主义的倾向,不是运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指导工作、分析问题,而是凭经验判断和处理一些事情,出现认识滞后、事倍功半的现象;对廉政文化建设抓得不紧,机关大楼内的廉政文化氛围不浓厚,桌牌、警示牌等没有及时设置。对职工业余文体活动重视不够,满足于举办一些大型活动,日常活动抓得不紧不实;对学习型机关建设布置多、检查少,尤其对先进经验不注意总结,对培训中心的工作重视不够。四是在效

能建设上有差距。主要表现在不熟悉业务工作,遇到一些群众的投诉只能听取有关人员的意见,不善于从一些现象中发现问题的症结,也不能就一些问题做出有把握的判断。因而对有关单位提高行政效能的指导上只限于肤浅的、表面的情况,未能从体制、机制、法治等深层次上给予有效指导。五是在支持新农村建设方面有差距。主要表现在下基层调研较少,虽然主管基层建设工作,但实际到过的工商所比主要领导少得多。对于工商部门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情况,满足于听汇报、看材料,很少直接听取基层工作人员的看法和反映,更少直接听取广大农民群众的呼声和要求。六是在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正确政绩观上有差距。主要表现在对具体工作看表面现象多,看实质内容少,注重近期效应,忽视长远影响,有时候还自觉不自觉地做一些表面文章,以能够应付检查为标准,而不是以收到实效为标准,有言行脱节的现象。对按照科学发展观 的要求深化干部考核制度、奖惩制度的改革,强化引导、激励机制,形成科学的评价标准和体系考虑得比较少,满足于按部就班地照抄照转上级文件。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

之所以存在上述问题,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归纳和分析,我觉得主要涉及以下几点:一是理论学习不够深入。宗旨观念和大局意识树得不牢,尤其是联系实际改造主观世界的自觉性不强,对科学发展观理解得不深刻。二是以人为本的观念树得不牢。对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不够,思考不多,对干部职工在想什么、需要我们做什么,了解比较少。三是思想解放不够。未能自觉地运用党的基本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这就造成了思想不够解放,手脚放不开,政策运用的不活、不准、不到位,队伍管理不严、不细、不规范,进而出现这样那样的不适应。四是缺乏群

众观点。未能自觉坚持群众路线,这就很大程度上使思路受到局限,认识与实际脱节,从而影响一些决策的准确性、科学性和针对性。五是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作怪。研究问题不能排除个人的利害得失。尤其在考虑一些敏感问题时,未能从根本上摆脱个人主义,患得患失,怕这怕那。从表面上看,是怕工作受损失,但在潜意识中,还是怕个人犯错误、受处分。这就形成了一种“有为”危险,“无为”保险的思维定式,工作推着干,遇事不求真,你好我好,一团和气。这样一来,事业心、责任感降低了,推动工作时就缺乏激情和勇气,就难以不断开创新局面。再有就是觉得自己年龄比较大了,进取意识比较淡薄,有贪图安逸的思想。

三、今后努力方向和主要整改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和不足,今后的努力方向和主要整改措施是:

切实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理论修养。深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保持忠于党、忠于祖国和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改进学习的方式方法,注重向领导和身边同志学习,不懂就问;注重学习各类新知识,提高学习的效率;注重记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提高学习的质量。

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增强“敢为人先,争创一流”的勇气和魄力。发扬奋发向上的精神,高标准、严要求,开拓进取。增强群众观念、大局意识,主动、积极承担调研任务,经常深入干部职工中去发现矛盾和问题,为领导当好参谋。发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力戒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主观主义。增强宗旨意识,把人民是否满意,人民是否答应做为衡量工作的唯一标准。那一世范文网

认真坚持民主集中制。与大家共同努力,认真执行议事规则,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同时要努力提高党性修养,坚持个人服从组织,自觉维护党组集体的领导权威。

加强自身廉政建设。认真执行中央和省市委廉洁自律的各项要求和规定,在各个方面做到不违规,实行廉洁自律并落到实处。养成“三省悟身”的良好习惯,坚持经常对自己的学习、工作乃至生活细节进行总结,注重发扬和坚持好的做法,及时纠正和克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中汲取教训,防微杜渐。

下载深刻理解创先争优的丰富内涵word格式文档
下载深刻理解创先争优的丰富内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丰富生命内涵 建设文明单位

    丰富生命内涵建设文明单位 创建文明单位先进个人典型材料 姜好成,男,1966年生,河南省鹤壁市浚县卫贤镇卫贤村人,中共党员,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鹤壁市优秀教......

    丰富德育内涵,创新德育载体

    丰富德育内涵,创新德育载体 记忆的忘却,总在我心里面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只能用情感的刀凿在我心房上刻下十多年美好事物的回忆,致此长安关工委成立20周年之际,我怀着激动的心情......

    创新团课形式 丰富团课内涵

    创新团课形式 丰富团课内涵 ——淄博职业学院团委引导大学生案例 【基本创意】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和网络的普及,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活动更具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

    加强医院文化建设,丰富医院文化内涵

    **县人民医院 加强医院文化建设,丰富医院文化内涵 为进一步落实县委县政府建设文化宜居山水城市有关精神和县卫生局《关于加强医院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县人民医院文化建设......

    丰富学校文化内涵1

    丰富学校文化内涵,促进老师专业发展新洲乡中心学校陈刚20世纪80年代以后,老师专业化逐渐成为世界性的潮流,也逐渐成为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走向。教师成为一种专......

    红色质感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丰富内涵和光明前景专题微党课PPT下载

    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丰富内涵和光明前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创造,是中国贡献给人类社会的现代化新道路。......

    深刻理解医疗质量管理内涵 全面提高医院整体水平

    深刻理解医疗质量管理内涵 全面提高医院整体水平北京航天总医院代院长、党委书记马洪山 传统的医疗质量是指医疗服务通过医务人员遵循医疗管理规章制度,执行操作规程和......

    十八大报告的五大丰富内涵(合集)

    十八大报告的五大丰富内涵 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副所长季明做客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聚焦十八大”访谈栏目,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与网友进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