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十八大报告的五大丰富内涵
十八大报告的五大丰富内涵
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副所长季明做客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聚焦十八大”访谈栏目,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
季明指出,十八大报告内涵丰富,思想精粹,高屋建瓴,博大精深。报告的政治性、思想性、时代性、理论性、实践性、指导性都很强。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题,他选择最根本、最重要、最关键、最精彩的五个方面,解读下十八大报告中的五大内涵。
第一、报告从关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高度,回答了举什么旗帜、走什么道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实现什么目标的根本问题。
历史经验表明,每次党的代表大会召开前夕,各种社会思潮都异常活跃,企图影响或干扰党和国家前进的方向。前一段,民主社会主义、“新左派”等错误思潮沉渣泛起、混淆视听,妄想把中华民族推向“西化”或僵化的老路、死路上去。树欲静而风不止。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代表大会,国内外都很关注,都想通过这次大会观察中国今后的走向,判断中国共产党今后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实现什么目标。
对此,十八大报告作出了鲜明、有力的回答,这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十八大报告这一主题,清楚地作出四个昭示:一是中国共产党高举的旗帜,就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旗帜,就是科学发展观的旗帜;二是中国共产党要走的道路,就是邓小平开辟的、江泽民、胡锦涛坚持并发展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三是中国共产党所具备的精神状态,就是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的精神状态;四是中国共产党所要实现的目标,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报告郑重宣告: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这些论断,落地有声,字字千金!
十八大报告这些简明而又鲜明,郑重而又有力的回答,表明了党中央的坚定决心,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根本意愿,体现了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的客观要求,对于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全面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第二、报告从党的指导思想的高度,提出了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政治要求。
十八大报告最突出的亮点,就是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报告的一个灵魂,也是贯穿报告的一条主线。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是十八大一个历史性的决策,也是一个历史性的贡献。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一个理论,能否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不是哪个人的主观意愿,更不能随心所欲,而是有客观标准和根本原则的。这因为,一个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需要具备一些基本要素:顺应时代潮流,符合本国国情、适应实践需要、揭示客观规律,引领正确方向、代表人民利益。在这些要素中,最基本、最核心、最根本是实践。而且所有的要素中,最终都统统要归结于实践。遵循这样的客观标准和根本原则,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科学发展观。
第一、科学发展观来自于实践。实践产生了科学发展观。2003年在战胜非典中,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科学发展观。
第二、科学发展观检验于实践。实践检验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管不管用?十年实践最清楚,十年实践中的老百姓最清楚。06年我在江西调研中,老百姓就说科学发展观好,管用!十年来,我们战胜一系列严峻挑战,能取得这样的历史性成就,就是得益于科学发展观的指导。
第三、科学发展观贯彻靠实践。实践落实了科学发展观。当前我们能否沉着应对发展中面临着矛盾和困难,挑战,关键取决于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认识的深度,工作的力度。胡锦涛在十八前的7,23讲话中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仍然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面临着一系列极具挑战性的矛盾和困难,我们必须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举措和完善的制度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第四、科学发展观发展于实践。实践发展了科学发展观。2003年提出科学发展观,2007年10月,十七大报告又专门对科学发展观作了阐述。科学发展观是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科学发展观作为一种理论,要在实践中继续发展和完善。比如,如何正确认识科学发展观与GDP的关系?如何处理解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种种主客观因素问题?如何正确认识学习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系?我们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不断赋予科学发展观以新的时代内容,根据新的伟大实践,对科学发展观进行丰富和发展,是我们党的神圣而光荣的责任。
这四点充分说明,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是有实践作积淀,是以实践作基石,是有实践作支撑,是完全遵循指导思想确立上的实践原则,也是完全符合指导思想确立上的实践标准。
在这里,他作个简单归纳:依据实践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理论自觉。依据实践检验了科学发展观,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理论清醒。依据实践贯彻了科学发展观,这充分反映了我们党的理论自信。依据实践确立了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这充分反映了我们党的理论提升。
第三、十八大报告从把握当代中国前进脉博的高度,提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根本问题。
十八大报告还有一个精彩之笔,就是集中阐述了毛泽东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间的关系。季明谈到,十八大报告作出这样的阐述,告诉我们:一是新中国的历史是一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完整的历史;二是毛泽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功不可没;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学习中,我们还注意到,十八大报告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出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八个必须坚持”基本要求: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维护公平正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这既是对我们党长期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对未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的长远要求;既是对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具体展开,也是对当前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最大国情、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最大实际的战略策略。
第四、报告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规划了“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宏伟蓝图。
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报告第一次把生态文明建设与十七大报告中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大建设”相提并论,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从“四位一体”升华为“五位一体”的新布局。“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形成,适应了经济现代化、政治民主化、文化多样化、管理社会化、生态文明化的发展要求,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把握得更为科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更趋完善。
对“五大建设”总布局之间的相互关系,季明提出他的理解是:经济建设是前提,它为其他建设提供雄厚的物质保障;政治建设是根本,它为其他建设提供坚实的政治保证;文化建设是灵魂,它为其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社会建设是纽带,它为其他建设提供有利的社会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它为其他建设提供有利的客观环境。
季明指出,实践中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把握“五位一体”总布局:科学发展观统领下的经济建设,最基本的是要落实“五个统筹”,努力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目的;科学发展观统领下的政治建设,最关键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辩证统一;科学发展观统领下的文化建设,最重要的是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为着眼点;科学发展观统领下的社会建设,最根本的是要按照促进社会和谐的总要求,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不断完善社会机制;科学发展观统领下的生态文明建设,最基本的是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可以坚信,“五个建设”一起抓,“五个轮子”一起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就会更加鼓舞人心,行动步骤就会更加扎实稳妥。
第五、报告从确保党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的高度,拓展了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崭新视野。
我们党成为执政党,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党要担负好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关键是要抓好党的自身建设。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人民的期待,都要求我们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此,十八大报告就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作出了新概括、提出了新要求,进行了新部署。
对这些新概括、新要求、新部署,季明做了以下梳理:把握一条主线:就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纯洁性建设;实现一个目标:就是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着眼两个面对:就是面对人民的信任和重托,面对新的历史条件和考验;探索两大课题:就是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坚持两个原则:就是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创建三种模型:就是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政党;增强四个能力:就是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做到四个必须:就是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必须增强创新意识;必须增强宗旨意识;必须增强使命意识。注重五个建设:就是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
同时,他指出应该落实八项工作:就是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增强党的创造活力;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的执政骨干队伍;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坚定不移反对腐败,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严明党的纪律,自觉维护党的集中统一。
季明最后认为,这些新概括、新要求、新部署,都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拓展了崭新视野,揭示了内在规律,指明了正确方向,开辟了有效途径。必将推动党的建设走上更加科学、规范、高效的轨道,必将有利于我们党继续创造“地球上最大的政治奇迹”。
第二篇:论十八大报告的五大丰富内涵
论十八大报告的五大丰富内涵
季明
日期:2013-01-24 13:55:00
作者: 来源:重庆日报
十八大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代表大会,对于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胡锦涛同志所作的十八大报告高瞻远瞩,统揽大局,思想深刻,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在此,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主线,选择笔者感到最根本、最重要、最关键、最精彩的五个方面,研读十八大报告中的丰富内涵。
报告从关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高度,作出了举什么旗帜、走什么道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实现什么目标的郑重昭示
十八大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代表大会,国内外都很关注,都想通过这次大会观察中国今后的走向,判断中国共产党今后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实现什么样的目标。
对此,十八大报告作出了鲜明、有力的回答,这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十八大报告这一主题,清楚地作出四个昭示:
一是中国共产党高举的旗帜,就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旗帜,就是科学发展观的旗帜;二是中国共产党要走的道路,就是邓小平同志开辟的、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坚持并发展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三是中国共产党所具备的精神状态,就是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的精神状态;四是中国共产党所要实现的目标,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报告郑重宣告: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十八大报告这些简明而又鲜明、郑重而又有力的回答,表明了党中央的坚定决心,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根本意愿,体现了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的客观要求,对于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全面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报告从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的高度,提出了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政治要求
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是十八大作出的一个历史性决策,也是一个历史性贡献。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一个理论,能否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不是哪个人的主观意愿,更不能随心所欲,而是有客观标准和根本原则的。
这是因为,一个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需要具备一些基本要素:顺应时代潮流,符合本国国情、适应实践需要、揭示客观规律,引领正确方向、代表人民利益。
在这些要素中,最基本、最核心、最根本的是实践。而且所有的要素中,最终都统统要归结于实践。遵循这样的客观标准和根本原则,我们来看看科学发展观。
第一、科学发展观来自于实践,实践产生了科学发展观。2003年我们在战胜非典中,胡锦涛同志提出了科学发展观。
第二、科学发展观检验于实践,实践检验了科学发展观。十年来,我们能取得这样的历史性成就,就是得益于科学发展观的指导。
第三、科学发展观贯彻于实践,实践落实了科学发展观。当前我们能否沉着应对发展中面临的矛盾和困难、挑战,关键取决于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认识的深度、工作的力度。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前的“7·23”讲话中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仍然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面临着一系列极具挑战性的矛盾和困难,我们必须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举措和完善的制度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第四、科学发展观发展于实践,实践发展了科学发展观。2003年,胡锦涛同志提出科学发展观,2007年10月,十七大报告又专门对科学发展观进行了阐述。科学发展观是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我们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不断赋予科学发展观以新的时代内容,根据新的伟大实践,对科学发展观进行丰富和发展,是我们党的神圣而光荣的责任。
这四点充分说明,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是有实践作积淀,是以实践作基石,是有实践作支撑,是完全遵循指导思想确立上的实践原则,也是完全符合指导思想确立上的实践标准。
依据实践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理论自觉;依据实践检验了科学发展观,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理论清醒;依据实践贯彻了科学发展观,这充分反映了我们党的理论自信;依据实践确立了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这充分反映了我们党的理论提升。
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对于中国革命的胜利发展产生了极重要的作用。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发展产生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对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发展产生了极重要的作用。毫无疑问,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对于全面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同样会产生极重要的作用。对此,我们要有充分的认识和估计。
报告从把握当代中国前进脉搏的高度,提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根本问题
十八大报告还有一个精彩之笔,就是集中阐述了毛泽东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间的关系。
党的十七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行全新概括之后,特别是在建国60周年和建党90周年纪念活动期间,毛泽东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问题,是理论界和人民群众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
对毛泽东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间的关系问题,十八大报告在第二个大部分,以《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为标题,用一定的文字作了系统的阐述,这就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成功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学习这些论述,我就联想到,就像体育接力赛那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起点是邓小平同志,但从毛泽东同志就开始作准备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胜利,经过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以及十八大选出的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的党中央,一茬茬的接力、一段段的给力、一代代的努力。
十八大报告作出这样的阐述,告诉我们:一是新中国的历史是一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完整的历史;二是毛泽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功不可没;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
报告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规划了“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宏伟蓝图
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规划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的总布局。
十七大,坚持这一目标,把“社会建设”纳入现代化建设总布局,从“三位一体”发展为“四位一体”的总布局。
十八大,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报告第一次把生态文明建设与十七大报告中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大建设”相提并论,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从“四位一体”升华为“五位一体”的新布局。
“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形成,适应了经济现代化、政治民主化、文化多样化、管理社会化、生态文明化的发展要求,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把握得更为科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更趋完善。
对“五大建设”总布局之间的相互关系,我的理解是:经济建设是前提,它为其他建设提供雄厚的物质保障;政治建设是根本,它为其他建设提供坚实的政治保证;文化建设是灵魂,它为其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社会建设是纽带,它为其他建设提供有利的社会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它为其他建设提供有利的客观环境。
可以坚信,“五个建设”一起抓,“五个轮子”一起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就会更加鼓舞人心,行动步骤就会更加扎实稳妥。
报告从确保党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的高度,拓展了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崭新视野
我们党成为执政党,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党要担负好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关键是要抓好党的自身建设。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人民的期待,都要求我们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为此,十八大报告就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作出了新概括、提出了新要求,进行了新部署。对这些新概括、新要求、新部署,我作了以下梳理:
把握一条主线:就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纯洁性建设;实现一个目标:就是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着眼两个面对:就是面对人民的信任和重托,面对新的历史条件和考验;探索两大课题:就是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坚持两个原则:就是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创建三种模型:就是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政党;增强四个能力:就是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做到四个必须:就是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必须增强创新意识;必须增强宗旨意识;必须增强使命意识:注重五个建设:就是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落实八项工作:就是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增强党的创造活力;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的执政骨干队伍;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坚定不移反对腐败,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严明党的纪律,自觉维护党的集中统一。
这些新概括、新要求、新部署,都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拓展了崭新视野,揭示了内在规律,指明了正确方向,开辟了有效途径。必将推动党的建设走上更加科学、规范、高效的轨道,必将有利于我们党继续创造“地球上最大的政治奇迹”。
(作者单位: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所)
第三篇:雷锋精神内涵丰富
恩 施 州 总 工 会
立足“四抓四促” 积极弘扬雷锋精神
职工是学习雷锋活动、弘扬雷锋精神的主要群体之一。提倡和发扬雷锋精神,对于增强广大职工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使命感、责任感,弘扬工人阶级伟大品格,发挥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激发广大职工思想道德建设热情,建设先进企业文化和职工文化,推进武陵山经济开发试验区和全国先进自治州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州各级工会组织将结合工会特点,在全州职工中广泛开展学雷锋活动,深刻理解雷锋精神的实质,准确把握学习活动的主题,激发广大职工崇尚劳动光荣、争做当代雷锋的热情。
一、抓学习,促提高。大力开展雷锋光辉事迹和雷锋精神基本内涵的学习教育,引导广大职工树立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全面提高职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形成工会干部带头学、职工群众主动学的局面,使雷锋精神植根于本职岗位,渗透到工作实践。
二、抓典型、促带动。把弘扬雷锋精神与弘扬劳模精神结合起来,把学雷锋与学劳模结合起来,“弘扬劳动伟大、争做当代雷锋”。州总工会将积极营造勤奋劳动、诚实劳动、创新劳动、通过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社会氛围,今年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省劳动模范推荐,将着力选树新时代雷锋式的楷模,突出在平凡劳动中作出不平凡贡献的杰出职工,突出长期以来学雷锋具有先进事迹的职工。充分运用工会刊物网站、社会新闻媒体等,集中宣传工人阶级的劳动创造和卓越功勋,宣传职工群众学雷锋、做雷锋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宣传各级工会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成效和经验,不断提高职工学雷锋活动的社会感召力和影响力。
三、抓活动、促发展。把学雷锋活动与“奋战十二
五、建功在恩施”劳动竞赛活动结合起来,在职工中踊跃开展技术革新、技术协作、发明创造、合理化建议等活动,广泛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技能培训,推动创新型班组、创新型企业建设。开展“岗位学雷锋、争做好员工”活动,引导职工树立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敬业精神和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激发活力,调动广大职工为我州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四、抓帮扶、促服务。把学雷锋活动与“喜迎十八大、争创新业绩”和工会系统正在开展的“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服务职工在基层”、“万名工会干部访万组送万箱”活动结合起来,把雷锋精神融入到工会服务职工、服务企业、服务社会的方方面面,真心实意为职工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把工会帮扶中心、法律援助中心等工会窗口作为传播雷锋精神的窗口,大力实施春送岗位、夏送清凉、秋送学费、冬送温暖等活动,全面落实州总工会今年服务职工9件实事,推动解决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全州各级工会将采取职工喜闻乐见的形式,搭建职工方便参与的平台,组织职工乐于参与的活动,运用职工身边的事例,真正使学雷锋活动贴近职工、进入企业,实现常态化、持久化,不断推进全州职工学雷锋活动的深入开展。
第四篇:十八大报告五大亮点解读
十八大报告五大亮点解读
作者: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122405发布时间:2012-11-12【字体:小 大】【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党代会五年一次,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要规划下一个五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发展蓝图。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在十八大报告中都会有体现,胡锦涛同志在会上讲了报告的要点,并没有念报告的全文,之所以做这样的一种安排,显然就是因为报告涉及的内容多、面广。仔细听了这个报告,我感觉报告的亮点、新意很多。十八大报告五大亮点
第一,明确把科学发展观当作党的指导思想提出来,这肯定是第一次。我估计马上要进行的修改《党章》的工作,肯定涉及这方面的修改。这是十八大报告一个很大的亮点,是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并列提出来的,强调必须要贯彻落实,而且要长期贯彻落实,这个意义在于,科学发展观真正认清了我们发展面临的难题,为解决这个难题提出了一个新的思路。
第二,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调,这次讲了三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这样的话也是没有过的。这次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了一个全面的总结,在总结的基础上更加的强调。道路、理论、制度三位一体,使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有了内涵,内涵丰富了,深化了。
第三,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蓝图的描绘指标的提出,这次很多人关注到了,我也感到震撼,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候,中国的人均收入要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这是了不起的数字。我觉得这个数字说出来,会让西方国家的很多领导者、政治家吓一跳,他们谁敢提这个数字?当然中国领导人提这个数字,也是经过认真思考的,不是提提而已,提了要兑现,这个好衡量的。所以,我想肯定是经过测算的,肯定是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
第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次明确提出“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过去我们讲十七大是四位一体,这次加了一个生态建设,这肯定也是新的东西。第五,这次关于经济体制改革,关于政治体制改革,包括关于党的建设,都有一些新的东西。我觉得十八大报告,针对目前我们存在的一些问题都给予了回应,或者说对于老百姓的关切都给予了回应。“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意义很丰富
过去确实很长时间,我们一直说“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去掉一个字,好像仅仅是文字上的不同,其实这个字去得不容易。一开始邓小平同志在十二大开幕词中提出的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提这个“有”,包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从哪儿来的?从苏联那儿学过来的,包括我们学马克思主义,某种程度上也是从苏联学过来的。苏联人也是这样看的,老大哥,社会主义必须跟他们一样,如果不一样,就是离经叛道。
我们干了很多年这样的社会主义,后来发现这样的社会主义效果并没有那么好,或者说这样的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不符合中国的国情,或者说不服中国的水土。所以,我们总结过去的教训,明确提出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搞的还是社会主义,这个根本价值观和马克思说的没有不同,还是要实现共同富裕,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这个价值观没有变。
我们有我们的国情,我们的国情是中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以后,我们就讲清楚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什么地方?我们过去一直这么谈,现在去掉了,去掉这个“有”是什么意思呢?那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是在哪儿?我们还是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观,但是我们又赋予了一些中国特色。过去只是讲有中国特色,到底中国特色应该是什么样的特色?现在我们看清楚了。
所谓中国特色在经济上应该是什么特色?在民主政治上有什么特色?在文化上是什么特色?包括这次生态建设上是什么特色?这些我们看明白了,才有这样的表述。所以,我觉得这不仅仅是去掉一个字的问题,意义还是很丰富的。
第五篇:党的十八大中的五大发展理念的基本内涵
党的十八大中的五大发展理念的基本内涵,内在关系及其对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的重要意义
内涵
坚持创新发展,就是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历史发展经验表明,一旦 “后发优势”“比较优势”等红利渐趋用尽,一国进入到更加成熟的发展阶段,创新能力不强就会成为制约经济增长的“阿喀琉斯之踵”。此次五中全会把创新摆在如此重要位置,势必会引起利益关系调整和体制机制变革。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中国,急需一次思想和模式的深刻变革。同样,理论、制度、文化创新,也将是一场建立“中国叙事”的变革——终结西方“元叙事”,打破西方价值体系垄断,使不同的制度、文化、文明互鉴共存。
坚持协调发展,就是实现辩证发展、系统发展、整体发展,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一段时间以来,我国城市化发展迅速,但农村现代化进程相对缓慢,农村仍有大量贫困人口;在唯GDP时代,经济实现了高速增长,但引发了各种社会问题和矛盾;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硬实力”背后,是软实力的相对不足,国民素质和文明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协调发展,就是要改变单一发展偏好,打破路径依赖,实现整体发展。
坚持绿色发展,就是在中国发起一次生态革命,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无论是生态环境承载力的不足,还是人们环保意识、权利意识的增强,都要求国家调适发展理念,将绿色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党的执政目标和努力方向,而生态美好是人民群众心目中“美好生活”的重要内容。在人们的崭新认知里,生态是否美好、能否尽享绿色,与幸福感息息相关。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由环境事件引起的“邻避效应”和群体抗争行为多次出现,严重威胁着社会稳定和地方秩序。坚持绿色发展,不仅是经济领域的一场变革,也将深刻影响地方政治生态和社会治理。
坚持开放发展,就是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近些年,随着国内企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外界纷纷猜疑中国是否依然实行30多年一直奉行的对外开放政策。对此,“十三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开放发展”理念,就是告诉世界,中国会继续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对于中国来说,现在的问题不是要不要对外开放,而是如何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发展的内外联动性。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需要更多地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提高制度性话语权。无论是“一带一路”建设,还是牵头设立亚投行,都有这方面的考虑。坚持共享发展,就是着力增进人民福祉,增强获得感,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吕氏春秋》有曰:“治天下也,必先公。”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蛋糕”不断做大,分配不公问题、阶层收入差距问题、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凸显,人们在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上面临一些体制机制障碍。无论是共享发展,还是全面深改,都是要破除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体制机制障碍,打破既得利益阻力,实现全面小康。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才能牢固。内在联系
五大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
创新发展,注重的是更高质量、更高效益。坚持创新发展,将使一国、一地区的发展更加均衡、更加环保、更加优化、更加包容。也就是说,创新发展对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
协调发展,注重的是更加均衡、更加全面。坚持协调发展,将显著推进绿色发展和共享发展进程。更加注重生态保护、社会保护,是协调发展的题中之义。
绿色发展,注重的是更加环保、更加和谐。坚持绿色发展,将深刻影响一地区的发展模式和幸福指数。要想实现绿色发展,需要不断地技术创新和理念创新。同时,绿色发展将显著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使共享发展成为有质量的发展。
开放发展,注重的是更加优化、更加融入。坚持开放发展,将增强我国经济的开放性和竞争性。开放发展是一国繁荣的必由之路。纵观世界,凡是走封闭之路的国家,无一不是走向失败国家的行列。开放发展,将使发展更加注重创新,更加重视生态文明的影响,更加有利于实现共享发展。
共享发展,注重的是更加公平、更加正义。坚持共享发展,是坚持其他四种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的发展,都是为了人的发展。坚持共享发展,将为其他四种发展提供伦理支持和治理动力。
五大发展理念缺一不可。哪一个发展理念贯彻不到位,发展进程都会受到影响。唯有统一贯彻,出实招、破难题,才能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意义
(1)明确了创新理念的重要作用和科学内涵。要看到,我国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只有坚持创新发展,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使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使人才成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才能让更多的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快速成长,更好地拥有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2)明确了协调理念的重要作用和科学内涵。要看到,我国发展不协调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木桶”效应就会愈加显现,一系列社会矛盾会不断加深。只有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才能在协调发展中拓展发展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形成平衡发展新结构,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3)明确了绿色理念的重要作用和科学内涵。要看到,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问题十分严峻。只有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让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洁,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源环境问题,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
(4)明确了开放理念的重要作用和科学内涵。要看到,我国对外开放水平总体还不够高,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还不够强。只有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以开放促创新促改革,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才能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实现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的更好互动。
(5)明确了共享理念的重要作用和科学内涵。要看到,在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上,无论是实际情况还是制度设计,都还有不完善的地方。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才能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