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陈河镇初级中学高效课堂实施方案(精选)
陈河镇初级中学
关于全面推进高效课堂的实施方案
自从2009年下半年起,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悄然进入应城,还教学于课堂,还教学于学生。教学的根本环节是以学生为主题,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而不再是表演者,教师在课堂上所起的作用为引导,督促,点拨。与此同时,导学案的编写将大大延长以往的备课时间,教师的工作量会更大,合作交流与资源共享显得尤其重要。
相比之下,陈河初中高效课堂模式推介工作略显滞后。经过长时间的讨论与准备,自2011年春季开学起,学校拟定七
(二)班为试点班级,投入大量人力,无力,财力。力求走出一条适合陈河初中发展的课堂教学改革之路,为下一步学校全面推进高效课堂模式积累经验,也未我校开辟新的发展空间和增长点,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与目标
以国家中学课程改革精神为指导,以打造高效课堂教学为切入点,以备课组日常观课议课教研活动为平台,以全面提高课堂树质量为中心,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和教学方式转变。这项工作的目的是通过长期的教研活动,促进我校整个新课改高效课堂教法的推广,同时进一步促进和培养广大教师对深刻理解高效课堂、新课程理论以及实践活动的实质和内涵,使我校的教研活动开展的更丰富、更多彩、更实效,培养一大批高效课堂实践教学技能比较娴熟的优秀教师,进而提高我校的整个教育教学质量,为学校更好更快发展开辟新的增长点和亮点。力促把我校的课堂教学打造成精彩的、具有生命力的、学生乐学、教师乐教、师生关系融洽、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整体素质提高的高效课堂。
学习、培训、理念更新是基础;年级组推动,备课组落实是关键;学生主体发挥,教学质量提高是目的。“高效课堂”的内涵定位于:①单位时间内学生获得和掌握的知识多,课标三维目标能及时高效达成,即课时知识容量大,密度大,学生收获大等;②学生掌握知识理解快,探究能力强,思维水平高,课堂节奏紧凑,作业少,课余花费时间少;③学生能够大面积参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进步快,体验多,感悟多,各层次学生平均水平提高幅度大。
二、高效课堂架构要求 新课程高效课堂的八环节:
(1)课前学生自主完成学案中预习案内容,学生小组可通过表格反馈并提出建设性探究问题;(高效课堂的前置准备点)
(2)教师情境导入引领学生迅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高效课堂的切入点)
(3)教师有效设置课堂问题,体现个人、小组内或小组间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预设过程;(高效课堂的教师引领主导点))
(4)注重学生多种形式展示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师引领,立足师生有效平等对话,积极创设师生表情、语调、肢体、思维的动静和谐氛围,能采用多种方式高效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注重学生动手、动脑和学习过程体验,体现平等、民主、安全、愉悦的特点,促进知识和方法生成,通过点拨、反问、追问适时拓展形成思想和能力,注重新课程课堂语言锤炼,体现对学生积极性评价和充满人文情怀,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目标;(课堂发展学生思维和课堂高效的最深处以及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点)
(5)适度设计课堂检测环节,当堂检测学生学习效果;(高效课堂的检测点)
(6)课堂注重课标三维提炼和学生自主归纳总结;(课堂师生归纳、反思、整合的点睛处)(7)强化课后拓展延伸巩固,实现作业考试化;(高效课堂的巩固点)(8)周测试题循环评估反馈,打造完美高效课堂流程。(高效课堂的把关点)
三、领导组 组长:李智敏
副组长:刘文明 周文彬 鲁元平
成员:李成东 熊树枝 廖明君 简红斌 7(2)班全体科任教师
四、实施方案
1、建立定期培训和教师交流制度。教研处牵头组织学习活动统一对教学领导、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科任教师进行培训,使其理解、熟悉、掌握新课程高效课堂的理念和操作方法。各教研组每月召开一次座谈会交流高效课堂实践活动心得体会,解答疑问。每周进行一次高效课堂展示课。
2、建立学科组高效课堂实践活动组织制度。教研处会同教研组长组织各年级每周四或周五的观课议课活动,观课后必须由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或骨干教师主持议课点评,点评必须依据新课程高效课堂环节要求和我校实际,对每一位授课教师的点评以“闪光点”点评为主,但也必须指出至少一条的不足之处。领导组领导每周至少参加一次备课组的观课议课活动。
3、建立班级高效课堂实验班制度。教务处组织班主任申报“7(2)高效课堂实验班”并颁发班牌。组织教学领导、教研组长、备课组长采取临时性抽查听课,督促教师平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向“常态课”要质量,并把结果纳入班级团队绩效考评,这里一方面可以供年级“班级教师团队绩效”考评使用,另一方面也可供教务处评比“高效课堂试验先进班级”适用。
4、建立教师批改作业统计检查制度。教务处对高效课堂作业环节进行周检查、月汇总制度(仿照教师周听课登记制度方法),每周一反馈,每月一汇总,确保作业批改次数和课后巩固环节的落实。
5、建立班级学生活动小组制度。各年级班主任把班级学生分成6或7人小组,课桌排成3大列,共8组。班主任要引导组织展开小组间、组内学生间学习环节落实和小组间的积极性评价,建立小组内的督学机制和小组间的“比、学、赶、帮、超”的竞争机制,利用好黑板报、展示栏等宣传阵地给学生个人和小组积极性评价或表彰。班主任教师要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教育的良好习惯,能够使学生养成积极参与课堂学习、课堂发言、小组讨论的习惯,班主任同时也要把学习小组与学生德育管理、思想教育等班级日常管理有机结合,从而建立起我校基层班级高效管理的新体制、新思路,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
6、建立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和周考制度。年级对课前学生自主学习和周考负责落实,确保教学质量的完美收官。年级要负责制定表格,进而方便每位科任教师在课前能够有效收集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从而使教师在授课前及时调整课堂问题设置,使问题的设置更有效更实效。
7、建立走出去的交流制度。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国家、省、市级优质课或新课程课大赛活动,让更多老师们了解优秀同行的思想和做法,进而丰富教师的头脑、锻炼我们的教师、发展我们的课堂教学。
11、建立校内教研交流平台。以大教研组为单位建立QQ群,进而建立与先进学校交流的平台,促进教师养成钻研业务、喜爱读书的好习惯。今后教师的教学心得、教学计划、学期总结、发言稿、教案、论文、教学反思、教育教学案例等均可发至网上进行交流。
12、建立我校高效课堂的评价制度。教研处牵头制定我校高效课堂的评价标准,并使之表格化,便于操作评价。
五、奖励机制
1、对于高效课堂组织实施比较好的备课组组长授予“优秀备课组长”称号,学校大会表彰和奖励。
2、对参加展示课活动并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授予“高效课堂实践活动标兵”称号并颁发证书和奖杯,年度聘任优先,晋级优先,与考评挂钩。
3、对高效课堂实践活动表现比较优异的班级授予“高效课堂实践活动先进班”称号,并大会表彰。
六、时间安排
1、理论学习与筹备阶段。2月22日—3月30日,(1)各教研组长组织各年级备课组长学习学校文件精神和新课程高效课堂的理论知识。(教研组长和教研处组织材料)(2)教务处组织各年班主任申报“高效课堂实验班”,统一培训班主任,班主任完成班内小组划分,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引导教育。(3)建立校内教研平台。(教研处、教务处负责)
2、全面实践阶段。3月1日—6月28日,各教研组结合上学期的实践经验,初步提出本学科组的学科课堂教学实践模式。教研组长统筹安排每一周各年级备课组的具体实践方案。班主任注意发挥班级教学团队班长的作用,注意学生学习小组的使用。(教研处、教务处负责)
4、交流研讨和验收阶段。4月20日—5月31日各学科组间召开关于高效课堂实践活动的经验交流,各学科组进一步修正本学科组方案。各班级交流班级小组的高效课堂实施活动情况。各教研组长组织各年级备课组长列出没有上过高效课堂展示课的教师名单,组成学科专家组对每一位教师进行高效课堂的逐人验收,确保每一位教师不掉队。(教研处、教务处负责)
5、成果展示阶段。3月16日-6月20日各学科组推出几位最有代表性的优秀实践教师由学校领导组验收,并从中评出最出色的几位教师在7(2)班上展示课,全体教师参加观摩。(办公室、教研处、总务处负责)
6、经验总结阶段和大会表彰。下学期初,各学科组长形成本学科组各类型课的教学模式和操作流程。学校召开全体教师大会表彰先进个人、班主任、备课组长、教研组长等。(办公室、教研处、教务处负责)
七、杜绝几种现象。
坚决杜绝上课备课不足、拖堂、满堂灌、一言堂、迟到、走过程、不讲实效、花拳绣腿等不良现象,坚决杜绝批改作业不认真、辅导不力、课堂环节落实不力、问题设置低效、板书不力、仅放课件等现象。
2011年2月22日
第二篇:二峪河小学高效课堂实施方案2013
小河口镇二峪河小学高效课堂实施方案
为了进一步明确教学改革目标,理清教学改革思路,使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再上新水平,切实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法,有效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现结合县教研室和镇中心学校高效课堂创建要求制定我校高效课堂实施方案如下:
一、组织领导
为加强领导,保证活动顺利开展并取得显著成效,成立由校长及全体教师组成的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程效斌
副组长:徐家琴
成员:屈传明陈淑琴柳小琴杨从斌
二、内容与措施
(一)、组织学习,提高认识,明确实施“高效课堂”的重要性。
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和发动,为高效课堂开展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组织全体教师深入学习高效课堂‘271’教学模式、‘五步三查’等教学理论,正确理解和把握高效课堂教学规律及其基本方法,了解不同学科“高效课堂”的基本要求和标准,明确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通过学习,在对“高效课堂”的含义有了一定的了解后,组织教师根据高效课堂的要求通过自评互评找出自身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二)、立足常规,夯实基础,增强“高效课堂”的内驱力。
1、优化教学设计,结合县教研室各学科导学案使用和中心学校对导学案的批注要求让教师应对导学案根据班级不同的学习情况进行批注,形成有个性、有创意的教学设计。
2、优化教学策略,以‘271’教学模式为基础恰当灵活地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精讲精练,及时反馈、有效调控,切实提高教学活动实效。提倡“两个高效”,即每一位学生的高效和每一分钟的高效。
关注每一个有问题的学生,关注每一学生的问题。课堂上要做到放手但不放任,让学生自主却不自流,让学生全力以赴、全神贯注、全神投入,紧张而愉悦地学习。
3、优化作业设计,要求教师精心设计作业、创新作业批改方式、减少学生重复、机械、无效的作业。教师精心地设计具有针对性、层次性、选择性、实践性和开放性作业,创新作业批改形式,发挥作业批改中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师生心灵交流的激励性作用,作业及时评价,促进学生不断改进和发展的作用。
4、规范学生学习习惯,通过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巩固等学习过程的管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础,实践“高效课堂 ”模式。
小组合作学习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有意义学习过程中,全身心投入,积极动脑、动口、动手,学会学习,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小组合作学习如果没有管理、利用好,可能会适得其反。所以在实践摸索过程中教师要多反思,首先,根据班级学生特点分好小组,每组学生各方面情况要相对平均。其次,培训好组长,发挥学习小组长的管理、组织、检查作用。再次,创新小组评价机制,用恰当的评价培养小组积极思考、深入研究、高效学习的精神。
三、具体安排
1、利用集中学习、分组学、自学等形式展开“创建高效课堂”学习讨论活动,解放全校教师教育思想,更新育人观念。
2、将六年级定为“高效课堂”教学实验班,年轻骨干教师陈淑琴、徐家琴等同志发挥其引领作用。利用平时的教研活动展开研讨。3.开展高效课堂研究校内汇报课活动,如“骨干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展示课”,将实践中形成的典型课例向全校教师展示。
4.归纳提炼,总结提高,示范推广。学校认真总结本校的作法和经验,制定较完善的推进高效课堂的管理细则,凸显本校特色。
通过以上系列活动,让我们共同寻求提高教学效益,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途径和方法,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
附:二峪河小学高校课堂活动安排表
二峪河小学高效课堂活动安排表
第三篇:开县陈家小学高效课堂实施方案
开县陈家小学高效课堂实施方案
(2012年3月—2013年1月)
为了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新课程改革,切实推进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矫正新课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重形式轻内容、重数量轻质量、重教法轻学法、重训练轻反馈、重进度轻效度等偏差和不足,真正实现“高效课堂”,结合学区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深化教育改革、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为目标,以细化解读课程标准为基础,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提升教师素质为重点,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新课程理念,以有效的教,促进高效的学,积极探索自主、高效、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形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从而切实提高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训练检测、课后辅导、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二、工作目标
1、通过两年时间的努力,我校各学科教师将小学段教材的知识树、知识结构图绘制完毕,教师业务素质整体提高,教学能力大幅提升。
2、通过积极推进评价改革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形成,努力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3、通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验和探索,形成具有我校特色、学科特点的教学模式或教学流程。通过合理运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促进课堂教学实现高效、优质、轻负。
三、组织领导
为保证构建高效课堂活动的顺利开展,学校成立“高效课堂”领导小组和学科工作小组。
高效课堂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刘富春 副组长:谭 杰 成 员:徐友培 徐万军 李寺龙 谢平张善清 谭 苗 魏 毅 桂本勇
职责:领导小组负责指导操作,处理好创建高效课堂、达标课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关系。做好后勤保障和制度建设。
高效课堂工作实施小组:
语文组 主管领导:徐友培 组长:谭苗 成员:桂本才 陈忠 谭 萍
数学组 主管领导:谭 杰 组长:张善清 成员:魏 毅 王孟生 呙亚波
综艺组 主管领导:徐万军 组长:桂本勇 成员:何珊珊 杨明勇 李 琴
职责:学科工作小组负责具体指导高效课堂实施,收集整理资料,归纳总结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并将有关材料进行展评。
四、实施步骤
第一步:第一次高效课堂研讨会(时间:3月28日)
主要内容:前期广泛收集资料,理解高效课堂内涵,结合我校教师教学实践,整合各种资源,提出我校高效课堂实施方案和课堂教学模式概念。
第二步:第二次高效课堂研讨会(时间:四月上旬)
主要内容:根据第一次会议成果,确立我校高效课堂实践模式,确立参与实践教师。
第三步:部分学科、年级实施高效课堂(时间: 5月)
主要内容:由实践教师实施高效课堂,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成员深入课堂,逐步完善我校高效课堂模式。
第四步:完善高效课堂模式。(时间:6月)
主要内容:请县进修校语数教研员指导我校高效课堂,修改、完善模式。
第五步:全面实施高效课堂。(时间:2012年下期)主要内容:各学科全面实施高效课堂。
五、“2+2”课堂教学模式简介
(一)模式的提出
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80%以上的学生是留守学生,他们的学习习惯及学习品质极为不良,同时,传统的教学方法严重束缚学生主体能力的发挥,学生从上课到下课,始终处在压抑、被动的状态,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与积极性调动不起来;课堂上学生不动脑不动手,似乎轻轻松松,大量作业压到课外,导致课外作业负担过重,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另外,教师的教学观念和艺术还达不到完全让学生“脱手”的地步,为了改变现状,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推动学校的特色发展,摈弃“满堂灌”,提升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从时间上降低教师对课堂的全面独控,增强教的有效性,提高学生课堂自主和探究,故教学分配时间规定:教师讲解≤20分钟,学生自主≥20分钟,简称“2+2”课堂教学模式。
(二)模式解读
1、理论依据
“目标教学”、“尝试教学”理论和“洋思”教育理念。
2、基本教学模式流程
基本训练——导入新课——合作探知——巩固训练——整理再现——拓展新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严格要求自己,所讲授教学内容的时间等于或小于20分钟,尽量减少与教学内容无关的语言陈述,一定“精讲“杜绝”“絮叨”。保证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大于或等于20分钟。
3、解读基本教学流程
基本训练:(5分钟左右)教育教学过程中,每节课都要注重学生“双基”的落实。首先,基本能力是学生学习好各学科最起码的能力;所以各位教师在设计基本训练题的时候,要充分分析本班学生在学科学习中的基本能力存在那方面的缺憾,在教学初进行1—2分钟的训练,并长期以往地坚持下去,使学生最终得到相应培养与提高。(如:拼音、字、词、句、口诀、公式、进率、口算等等)把基本能力训练落实到每一堂课之 中。其次,基本训练的设计要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设计能够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实现正迁移奠定基础;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提供可以借鉴的典型范例。
导入新课:(2分钟以内)以旧引新,从准备题(课题)入手,一般要编拟一道准备题,从准备题过渡到尝试题,以旧引新。充分发挥知识的正迁移作用,为学生学习新知铺路搭桥做好准备。同时,使学生能够明确这堂课学习的目标是什么,要求是什么。(即认定学习目标)这一环节时间尽量不要超过2分钟,但是很重要。教师在设计时要充分,不要死板,要做到过渡自然。
合作探知:(15分钟左右)尝试练习、学习课本、尝试训练、合作讨论、教师点讲;此流程中的五个环节是一个变式的,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及需要灵活设臵,但要保证各环节都有。尝试训练设计要遵循三个变式:即同步尝试、变式尝试、发展尝试。学习课本是学生与教师完成教学(学习)任务的唯一依据,学习课本应是起步后学生探索知识的阶梯。在这一步中,学生的主体作用要得到充分发挥,它同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课本的示范作用将会得到有机结合起来,因此,并不能让学生简单地看看书,而是一个复杂重要的教学过程。与目标教学合理地结合起来,让学生每次学习课本都有明确的学习任务和目标。尝试训练是学生通过一定的学习探索后对自己的一次初步尝试进行自我检验。合作讨论学习要注重实效性,不要流于形式。教师点讲要学会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点拨,通过示范、回顾旧知识、提供线索和反馈等方式来完成。精讲必须做到重点精讲、关键精讲;突破重难点要抓住学生反馈的错误观点精讲。
巩固训练:(12分钟左右)为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新知识,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让学生巩固知识点,保障“堂堂清”。教师在设计训练习题时要注意:知识性、坡度性、创新性。尽量做到三多:“量多、形式多、题型多”。
整理再现:(4分钟以内)本环节是培养学生从“学会”转到“会学”的一种方法。培养学生能够把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整理小结,再现学习目 的(目标),尽量安排学生自己小结整理。让学生小结学习的方法、学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等等。为了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要求我们教师设计科学的板书,要求教师板书具有潜移默化地教给学生整理复习的方法,理清思路,促进和优化相关知识的构建的功能。可以通过设计训练、回答问题等形式完成整理再现。让学生的认识进一步升华,同时做到前后呼应,使整堂课结构严谨,层次清楚。
拓展新知:(2分钟以内)检测训练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训练设计具有一定难度的习题,在老师的提示和鼓励下尝试完成。是新知识点的延伸与拓展,可以激发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研究知识的兴趣。
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一、基本流程(三段六步)
1、基本训练——准备阶段
2、导入新课
3、合作探究——操作阶段
4、反馈练习
5、整理小结——迁移阶段
6、拓展新知
二、基本流程说明
1、基本训练:以旧引新,做好旧知与新知的迁移,使学生在探索新知时有坚实的知识基础。
2、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情境的创设,教师可以结合身边的实例,或充分利用主题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学生提供数学信息。
(2)提出目标:小黑板或口头说明本节课文的教学目标,目标可由教师提出,或学生提出教师归纳。如:学习“xxxx”你想了解什么?掌握什么本领?
3、合作探究
(1)自学质疑:在新授课前先让学生围绕教学目标尝试性自学,让 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寻找答案,这是合作交流的基础。
(2)合作交流:在学生自学而不得解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引导小组讨论,学生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分析归纳,通过相互提问、相互帮助、共同探讨,解决疑难问题。
(3)引探点讲:教师逐个层次揭示学习内容,提供小组探究素材,帮助学生明确合作探究的方向及操作程序,指点探究方法和给予某些困难学生以点拨的作用。教师在引探时就要搜集相关信息以便化解难点,做到重、难点和关键精点讲解。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激趣、启思,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探究情境中体验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愉悦。
4、反馈练习:
教师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组织学生进行“矫正、强化、提高”练习。先进行新知巩固性练习,再进行有坡度的,形式多样的,题型多变和发展性的练习,在练习中检测教学目标达成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矫正性练习,达到巩固深化的目的。根据教学内容,也可以组织学生设计习题,进行互练、互议、互批、互评,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作巡视指点或参与讨论。
5、整理小结
通过组织学生归纳总结,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形成一定的技能技巧,如:“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怎样学的?有什么感受?”以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系统的知识结构。
6、拓展新知
以拓展型作业和创造性作业为主,这类作业主要用来考察学生是否把熟知的技能和概念、公式、定律运用于新的情景,进一步扩展学生探索新知的思维空间。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2+2”模式(阅读课第二课时模式)
一、基本模式(三段六步)(1)基本训练——准备阶段(2)导入新课
(3)尝试初读——主体尝试阶段(4)解疑品文
(5)巩固练习——总结延伸阶段(6)拓展新知
二、基本模式解读
1、基本训练
这个环节主要是复习旧知识,以旧引新,为本堂课学习作好铺垫。一方面,教师可以根据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及学生情况设计拼音、字词的训练。另一方面,教师充分钻研教材,根据本堂教学内容,依据目标、教学重难点设计有层次,多形式的训练题,找准本堂课学习的切入口。如:低年级可设计文中词语、儿化的朗读为读文作基本准备。高年级还可以设计理解、简单分析方面的训练。
2、激趣导入
一环节包括引出课题,预习交流,认定目标3个小环节。此环节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由教师自己来定,可先引出课题后让学生进行预习交流,然后认定目标:也可以先检查预习,交流后引出课题,再认定目标。认定的目标是学生学习的目标,教师可依据学生预习交流,采用解题明标、设疑明标等形式呈现,做到教师心中有教标,学生心中有学标。语文课的课前导入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形象、多样、新颖、简洁;主要任务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特定的学习情境,驱动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唤起学生参与的欲望,引起学生参与的兴趣。语文课的导入环节有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师应在此环节多下工夫进行研究设计。
3、尝试初读:
此环节要求教师在整体上让学生初步感知全文,也就是平时说的“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要求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通课文,或通过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理解词语,并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在不懂的 地方作记号。设计上要注意问题的层次性在这一环节的体现,也就是说,不要单纯为了课文而读文,要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文,但问题不能过深。并且要引导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学生“提问”生成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合作尝试解决问题。有的问题可能是重点或难点,一下子难以解决,就可以作为下一个环节的“问题情景”,为下面学习找到了切入口。此环节适合各个层次的学生,人人都有参与的机会,使学生在初感课文的基础上,提出疑问,在发散思维的问题情景中主动探求新知创设自然、宽松、愉悦的氛围。
4、解疑品文
也就是“精读课文,理解感悟”的过程。这一环节,要求教师精心备教材、备学生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年级段特点及教学内容,设计具有“综合性”“归纳性”的问题,让学生合作探究式学习。在每一个问题的尝试学习中,要多种形式的读文,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在品读课文中理解课文、体会内容的思想感情,逐一解决“尝试问题”。这个环节的操作,教师在设计上可以采用“问题式”也可以采用“练习式”将要达到的目标物化。并且注意创设情景激趣学文,适时点拨调控,在“读”“说”“评”“练”中体会学生的主体地位。
5、巩固练习
这一环节教师可以灵活操作,教师要根据课文内容,依据目标设计有层次、多形式的练习题,巩固和运用本堂课知识点。可以是“朗读的训练”“根据课文内容填空”“辨字辨词的句子训练”、、、、、、6、拓展新知
这是语文教学中常用的一个环节,其目的是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成为沟通课堂内外的桥梁,把课内由于诸多因素制约不能解决的问题延伸到下一节或课外更广的社会实践去解决。学生在自主的课外阅读、实践或整理搜集资料中,进一步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教师依据课前既定的目标,引导学生主动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理性加工,自我小结本堂课所学的知识和所用的方法,在尝试总结中巩固本 结知识重点,培养学生综合、归纳能力。
(2)至(5)环节是主体尝试阶段为必备环节,(1)(6)环节可根据课文内容和时间局限灵活处理。特别是(1)(2)环节的顺序,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进行调换。
要特别强调的是:在主体框架之下,可对模式创造性的使用。并且在方法上提倡整合模式(把尝试教学模式与其它教学模式整合),达到“2+2”模式最佳教学效果。例如:“目标尝试教学法”“愉快尝试教学法”“合作尝试教学法”“分层尝试教学法”等等。利用各种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以“一法为主,多法配合”为原则,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达到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的目标。
第四篇:九所镇高效课堂实施方案
乐东黎族自治县九所镇中心学校
创建高效课堂实施方案
为了深入开展创建高效课堂活动,全面提升我校课堂教学效益。根据乐东黎族自治县教育局关于开展高效课堂建设活动的指导意见精神,结合我校教学实际,特制定九所镇中心学校创建高效课堂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坚持以课堂教学改革为中心,以全面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精神、自主能力为目的,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主题,以强化集体备课和校本教研为手段,以规划课堂、提高效率为核心,探求“优质高效”的新型课堂,切实提高我校教学质量。
二、目标任务
努力构建民主、和谐、开放、富有活力的“高效”课堂,使教育教学真正成为师生情感交流、思想碰撞、共同探讨和潜能开发的过程,真正实现教学的“轻负担、低消耗;全维度、高质量”的目标。
1、消除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重传授、轻实践、课前准备不充分或不准备、上课随意盲目的现象。
2、消除课堂中存在的重书本、轻学生,课堂犹如一潭死水、缺乏激情、缺乏互动、照本宣科的现象。
3、消除课堂中存在的重形式、轻效能,课堂活动重点凸现不够,缺乏目的性、针对性、学生无收获的现象。
4、杜绝课堂教学随意性,改变低效局面,有效探索高效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具体要求
教师是推动创建高效课堂的直接责任人,教师必须改变教学观念,明确教学目标,深入钻研教材,细致研究学情,科学地组织课堂教学。
1、教师必须坚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教师要积极学习,撰写学习心得,挖掘教材与学生生活经验的结合点,把全新的教学理念与实际的教学结合起来,并要在全校交流,总结规律,推广经验。
2、教师必须加强“向40分钟要质量”的思想意识,有效组织教学,消除课堂上的无用功现象。强调精讲精练。“讲”的时间不得超过15分钟。学生学、练时间不得少于25分钟。教师必须自己设计或精选课堂练习题,练习题必须围本课的内容,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设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分别设计基础性练习,提升性练习,能力性练习,分层达标。
3、教师必须关爱学生,发挥激励导向功能,与学生平等相处。以人格感染学生,以渊博的学识打动每一位学生,以严格的要求规范学生,以实际行动引导学生,用教师的满腔热情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教师必须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丰富课堂内容,提高课堂效率。在我校现有的多媒体进教室的基础上,要求每个教师一周至少上1节多媒体课。
5、教师要加强课堂教学反思,及时总结课堂教学中的经验得失,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6、教师要严格控制作业量。作业布置必须坚持“量要适度,质在其中,精心选择,效益当先”的原则,突出巩固与拓展的目的。作业原则上要让学生在学校完成。对学困生提倡教师面批面改,作业批改要及时准确、并能引导学生发现并解决作业中的问题。
7、教师在学期开学前要认真细致地分析学情,针对所带班级的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学期制订出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目标与培养措施。
8、教师必须严格执行学校的规章制度,坚决杜绝各类课堂教学事故的发生。如出现无案上课、无故迟到、中途擅自离岗、教学准备不充分、有严重的知识性错误、任意延长授课时间、没有精心设计课堂练习题,50%的学生不满意或听不懂等教学事故,将被视为不合格课,任课教师说清楚原因,作出深刻的检查和反思。
四、工作内容
(一)精心构建课堂要素,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1、科学安排教学组织形式。基于现有教学班级,科学合理编排学习合作小组,建立有利于小组内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组织形式。
2、科学分配课堂教学时间。合理分配每节课的教学时间,学生自主学习交流与展示、教师引导与点评、当堂测评时间分布要适当合理,三者所占课堂教学时间分别不能少于的50%、20%、15%的时间分配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法教给学生。
3、科学设置课堂教学环节。教师要从学情调查入手,依据学情制定和设计教学环节,建立以预习先行、学习前置和问题前置的教学环节设置模式。把课堂教学大致划分为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堂展示与点评、当堂检测等基本环节。
4、科学确定课堂活动模块。改革传统课堂中的活动模块,把课堂活动大致划分为预习交流、分配任务、合作探究、展示拨高、穿插巩固、达标测评等基本活动模块。教学活动中注重问题设置、对抗质疑、当堂纠错,落实小组评价和及时矫正反馈,通过“三维”目标的落实,致力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着眼学生实际,优化教学实施过程
1.优化教学方法。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和课型,灵活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优化课堂作业与练习。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作业,提出不同的要求,尽量满足每个层次学生的需求。
3.优化集体备课。构建“个体初备-集思广益-二次备课-教后反思”的集体备课模式,实现同学科年级间的同伴互助、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借助教研集体的智慧实行二次磨课。
(三)加强观摩研讨,加快课改步伐 通过组织观摩研讨活动,促进课堂教学改革顺利开展。一要突出重点。把推进高效课堂建设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校本教研的重点,落实到各项教学活动中去。二要形式灵活。定期组织新教师上汇报课,青年教师上研讨课,中老年教师上引领课,优秀教师上示范课,并做到有课必说,有课必评,通过组织“同课异构、同案异课、异课同构”等形式强化对课堂教学的研究,切实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三要总结提炼。经常开展说课、评课、讲课竞赛,发现、学习优秀教师的最新教学思想,引导教师及时总结经验,升华认识。
(四)力保全员参与,保证整体推进
以学期为单位开展“112233”高效课堂教学实验活动。每个领导每年分别主持一个校本课题,每个教研组承担一个高效课堂建设的校本课题,课题可以延伸到一学年;每个教师撰写两篇高效课堂教学论文,一篇为体现课堂教学改革成果的研究性论文,另一篇为教学反思(第二学期为一年的总结和反思);教师每人至少要上两节高效课堂精品课;每位教师设计三份精品导学案;在听课过程中选出三位教师作为评议对象,撰写三份详细的听课评课报告,字数不少于1500字。
(五)依托名师骨干,引领课改方向
充分发挥省市县学科骨干教师、优秀中青年教师、教学能手、教坛新秀的示范和带头作用,夯实高效课堂建设工作的基础;把发现典型、培植典型作为推进高效课堂建设的重要措施来抓,有目的有意识地确立培植对象,及时总结推广他们的成功经验,充分发挥其示范作用。
(六)走出校园,吸取智力资源
一是组织学校创建高效课堂领导小组等相关管理人员和教师到外地观摩高效课堂建设情况。二是做好高效课堂建设的学习培训工作;三是积极与教育发达地区名校建立长效校际结对交流关系,邀请知名校长、专家对本校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七)固本创新,建立评价体系
一是完善细化常规管理制度。常规教学既要有量的要求,又要有质的要求。做到备课细、课堂活、练习精、辅导严、总结实。二是持之以恒组织好各类教研活动。专家讲座、课堂赛课、说课听课评课竞赛、教学反思展评、论文评选等活动要有方案、有流程、有效果、有总结。三是构建促进高效课堂建设与发展的培训制度、研究制度、评价制度,以及激励与保障机制,形成一套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
五、实施步骤
(一)组织动员阶段(2014年8月25日前)
本阶段目标为: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讨论学习,剖析问题,研究高效课堂的特征以及构建高效课堂的的策略。
1、立领导组织机构,制定实施方案。一是成立创建高效课堂活动领导小组;二是制定学校《创建高效课堂活动实施方案》、学科组《创建高效课堂活动实施方案》及相关制度和规定;三是制定各学科《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2、加强学习,深入研究。一是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有关文件精神,学习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丰富理论储备;二是开展大讨论活动,统一思想,坚定信念,达成构建高效课堂的共识;三是深入剖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根源,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四是学习兄弟学校推广高效课堂的经验,确定适合本校实际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五是研究适合本校高效课堂特征,依据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确定提高课堂效率的途径和策略。
3、结合学校实际,寻找改革切入口。根据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发挥本校资源优势,按照“全体教师参与,骨干教师示范”的原则,确立创建活动的班级、学科和教师。
4、每个教师要写一篇2014-2015学任教学科实施高效课堂教学的工作计划,每个教师要准备好3-5课时的高效课堂示范课教案。
5、明确高效课堂建设的重点和难点,汇成研究课题,供教师研究解决,并将方案和课题上报县高效课堂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探索实践阶段(2014年8月25日—2月25日)本阶段目标为:观摩名师课堂教学,学习借鉴,大胆改革,勇于实践,通过骨干教师执教示范课,集体听评,研讨总结,探索创建高效课堂新路子,为全面推进创建活动积累经验。
1、观摩名师课堂教学。一是要利用集体教研活动时间,观摩名师课堂教学录像;二是聘请专家、名师到校进行专题讲座、执教观摩课;三是认真领会,借鉴吸收,将专家、名师的教学思想和先进理念与自己的教学实践结合起来。
2、骨干教师执教示范课。各学校组织本校的骨干教师执教示范课,示范课要能够冲破旧的教学方法和模式的束缚,大胆改革,大胆实验,并力争在学习借鉴名家课堂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3、强化教研活动。保障集体教研活动的数量,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要把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与研究同听课评课紧密结合起来,用理论指导实践,第一时间发现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及时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优化教学策略,总结提炼,积累经验。
本阶段结束,各学科要形成创建活动阶段性报告,教导处统一总结形成学校创建高效课堂阶段性报告。
(三)全面推进阶段(2015年2月25日—6月15日)本阶段目标为:在总结前一阶段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按照“名师带动、同伴互助、自主发展”的模式,全面开展高效课堂创建活动,使每位教师明确高效课堂的目标和要求,掌握并运用高效课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上好家常课。这是创建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和保障。结合本校教学条件、师资状况和学生情况,重点搞好家常课的研究,引领教师研究如何上好家常课,如何提高每一节课的效率。教师要深入研读每一课教材,明确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选择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组织引导学生当堂完成学习任务,达成既定目标。
2、打造精品课。每位教师在本阶段及此后每个学期分别打造2-3节体现先进教学理念、高水平、高效率的精品课,在学校范围内公开执教,以达到互相交流,学习借鉴,共同提高的目的。
3、强化集体备课研究。在全面推进的过程中,进一步加强集体备课研究,通过集体备课,共同研讨,实现资源共享,智慧共享。
4、及时反思、总结和提升。教师要坚持写教学反思,及时记录教学中的问题、经验和心得体会,并从理论层面进行分析和阐述。每位教师在本阶段及此后每个学期分别写出1-2篇体现课堂教学改革成果的研究性论文。
5、本阶段结束,各学科要写出阶段性成果报告,教导处统一分析总结形成学校阶段性成果报告。
(四)反思深化阶段(2015年6月15日—8月15日)本阶段目标为:总结创建活动情况,反思创建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认真分析,深入研究,形成促进高效课堂构建的长效机制。
1、总结反思。分学科召开教师、学生、家长代表等座谈会,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对于具有推广价值的典型经验和做法予以总结和提升;对于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层次研究和探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2、形成长效机制。在总结、反思、研讨的基础上,调整完善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方向和目标,制定出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有利于深化高效课堂构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制度和措施,实现高效课堂常态化,并形成创建工作长效机制。
3、做好总结工作。(1)做好各课题组、教研组以及每位教师高效课堂创建的量化评估工作,在规定的时间里将评估成果上报指导督查小组;(2)做好创建活动资料的归档和相关展示工作;(3)做好总结反思工作,形成书面材料,适时上报县高效课堂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4)召开全校性的总结表彰大会。
六、保障机制
(一)加强领导,强力推进。
为保证高效课堂建设取得实效,学校成立高效课堂建设领导小组、研究指导小组和督查小组,统筹协调工作开展,具体负进一步推进我校高效课堂建设的管理服务、研究指导、督查评价等工作,组成人员如下:
1、高效课堂建设领导小组 组 长:黎吉法
副组长:吉承惠、林志夫、蔡文策
成 员:王荣清、孟春煌、林茂、张勇灿、陈积完、吉莉、唐建山、李美洁
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王荣清(兼),副主任:孟春煌(兼)
2、高效课堂建设实施小组 组 长:吉承惠(兼)
副组长:林志夫(兼)、蔡文策(兼)成员:教导处成员、各学科组长。
3、高效课堂建设指导督查小组(常设机构)组 长:吉承惠(副校长)副组长:王荣清(教研室主任)孟春煌(教研室副主任)
成员:张勇灿、林茂、陈积完、陈求珍、吉莉、李美洁、唐建山、刑孔帅
4、高效课堂建设实施学科专家团队成员 语文组:林茂、张勇灿、吉莉、陈太喜 数学组:孟春煌、陈积完、陈求珍、麦丽琴 英语组:唐建山、陈祥婷 音乐组:李美洁、陈太春 美术组:邢孔帅、余晓珍 体育组:吴才培、李馥丽
(二)加强督查,强化责任。
高效课堂建设指导与督查小组要密切关注高效课堂创建活动,及时掌握进展情况,加强对创建活动的专项督导,要通过专项检查、突击抽查、简讯通报等方式有效地做好指导和督查工作,保证该项活动有序有效地开展。认真总结创建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经验,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做好优秀成果的推广工作,并对做出突出成绩的个人予以表彰。
(三)精心组织,有效保障。
学校把本项活动作为学校中心工作和核心管理环节来加以策划、落实和保障,确保该项工作的顺利进行。(1)努力探索。要把握好实事求是与开拓创新、普遍借鉴与立足校情、顶层设计与教师参与、把握原则与自主创新、普遍性与适用性、个案伸延与全员推进等六大关系,确保本次活动有序有效。
(2)健全组织和制度。一是要建立健全相关学科教研组织和制度,明确各教研组织的工作目标和任务;二是要健全并并一步严格规范听课评课制度,实行课堂开放、推门听课以及领导听课制度,每学期校长听课不少于20节,业务校长不少于30节,三年教龄以内的青年教师和教研组长,每学期听课评课20节以上,其他教师不少于16节,对听课、评课情况要定期统计,予以公布。
(3)大力开展群众性教研活动。一是搞好每周的学科组教研活动;二是每学期举行一次全员参加的大型研讨活动;三是每学年搞一次全员参与的课堂教学艺术评比活动;四是举办级优质课、教学能手评选活动。以活动为载体,为广大教师参与教学研究、展示研究成果提供机会、搭建平台。
(4)完善评价考核制度。一要把“实践高效课堂考核”列为教师绩效考核的专项内容并适度加大分数权衡比例,每学期都要张榜公布考核结果,把考核结果的应用到职称职务聘评、评先评优、学校行政管理职务评聘等方面;二要根据创建高效课堂活动的要求,调整并完善评价考核制度和考核标准,改变过去重结果轻过程、重成绩轻能力的现象,加大对课堂教学和教师综合素质的评价考核权重,听课、评课及参加教研活动情况要纳入教师考核范围;三要采取切实措施保证教师高效课堂探索工作落到实处,坚决杜绝“敷衍了事、应付学校、忽悠学生”的虚伪高效课堂教学行为,防止教师高效课堂行为变味走样。
(5)落实技术及经费保障。
通过校园网、局域网、QQ群、校讯通等信息技术手段,要充分发挥网络教研、电子备课、多媒体教学在高效课堂建设活动中的积极作用,要不断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开足开齐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不断拓展教学空间,为高效课堂建设工作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科学调整支出经费,切实保障高效课堂建设活动的顺利进行。
总之,我们将认真落实“创建高效课堂”工作,向课堂教学要效益,全面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
九所镇中心学校 二0一四年七月二十日
第五篇:高效课堂实施方案
《高效课堂背景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的研究》
课 题 研 究 实 施 方 案
安定区张湾中心学校
张万成
一、课题的提出: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这是从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语文能力的角度提出的具体要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在课余时间的阅读。
近年来,我校的语文课外阅读得到了一定的重视,但形势仍不容乐观。我们对我校近年来的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题海战役”依然挤去了学生大量的读书时间。尽管我校制定了“午间阅读制度”、“课外阅读制度”、“图书室阅读制度”等,但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依然没有形成,大部分学生的课外阅读肤浅盲目,流于形式,学生的图书来源较窄,学校图书室的利用率很低。加之我们部分教师迫于教学质量的压力,认为课外阅读挤占了学生做作业的时间,耗时多而收效微,对课外阅读产生排斥甚至抵触情绪,对学生课外阅读中缺乏方法指导、技能培训、习惯培养等。不少教师还认为课外阅读对提高成绩没有明显的帮助,甚至认为会耽误文化课的学习,很多学生因此认为没有必要购买课外读物,即使购买,也只是一些与考试有关的辅导资料、参考书或试题集锦等,缺乏了教师必要的重视和指导,自然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由于学生的课外阅读难以得到老师和家长的理解与支持,难以得到有益的指导,而许多名著,尤其是外国名著,内涵丰富,其写作背景或事件的发生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要想理解其深刻的主题,在缺乏指导的情况下,对于小学生来讲,难度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阅读兴趣;退一步讲,即使勉强阅读,也只能浅尝辄止,仅仅停留在作品表面的遣词造句上,难以从更深的层次上把握其思想和艺术价值。此外,由于缺少指导,在课外读物选择上也存在盲目性的弊端,一味地以“有趣”为选择标准,忽略其它方面,以致于所读书籍的品位较低。这样,导致学生浅层次的“放羊式”的课外阅读,使原本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变得索然无味,其效果大打折扣。这样一来,严重挫伤了学生的课外阅读积极性,扼杀了他们的创造性,给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他们不再将读书当作一种快乐,而是变成了一种沉重的负担。
基于以上的分析和思考,综合国内外有关课外阅读的相关研究成果,我们提出《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效果的研究》这一课题研究。旨在探索如何在新的课改背景下,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阅读课程资源,实现课内外阅读教育的衔接和整合,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激发和阅读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题的界定
1、“课外阅读”——指学生自学扩展知识,吸取智力营养很有价值的活动,指对课本以外的所有相对完整文章的阅读。
2、课外阅读效果不是简单要求学生会背诵“好词、好句、好段”的阅读积累,而是对文章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进行积累,这样的积累是经过心智、感官加工的语音、图像、情景、事件的综合体,是具有人文内涵与个体心理体验语言材料和多层面的语感经验,自然既牢固又利于实现运用的迁移。
3、语文课外阅读指导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指点引导。
三、研究内容:
(一)各学段课外阅读的内容及实施要求 新课标以全新的理念谈到了课外阅读的问题,要求“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有较丰富的积累”,不仅对课外阅读量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并且对课外读物提出了建议。“有较丰富的积累”不仅是指语言的丰富,还包括精神世界的丰富。因此,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必须做到质和量相统一:既要让他们完成量的规定,更要让他们在阅读中真正受益,努力使每一次阅读都成为丰富语言和精神的有效阅读。因此我校此课题本着从易到难,从少到多,循序渐进,以点带面的实施原则,对不同学段的课外阅读做了以下要求:
1、小学低年段(注音读物)
⑴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
⑵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词。
⑶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⑷积累一定的成语、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2、小学中年段
⑴阅读著名童话、寓言、故事。
⑵阅读浅显的科技文章,儿童报刊、人物传记、历史名著。
⑶诵读优秀诗文,背诵优秀诗文50篇。
⑷会做摘录笔记。总阅读量不少于40万字。
3、小学高年段
⑴扩大阅读面,开始阅读文学名著。
⑵开始写阅读欣赏笔记,两年总字数不少于1万字。
⑶背诵优秀诗文60篇。
⑷两年内阅读量不少于100万字。(二)课外阅读与学科教学有机渗透
从课程资源的开发看,我们知道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所以我们要提倡语文生活化,让语文走进学生,触及学生生活阅历。触动学生情感琴弦,触发学生思维飞跃。让生活走进语文,用语文的眼光发现生活,留意生活中学习语文的各种机遇,从生活中汲取生活营养,课外阅读是延伸语文生活化的支点,构建科学、规范、有效的小学课外阅读指导课的活动模式,正确处理好课内教学和课外阅读的关系,正确处理好课外阅读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渗透,使学生能进行有效阅读,从而提高写作素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因此,课外阅读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有机整合是此课题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实现语文教学的观念、内容、方法的创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人文素养、思维能力,为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等提供引导,我们课外阅读研究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1)课内外有机结合。语文课上,要抓住要点,传授方法,指导自读,引导学生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旨在加深对课内知识的理解,丰富课余生活,拓展知识面,提高自学能力。
(2)教授课外读书方法。阅读能力主要得益于精读。逐字逐句,精研细读,遇到不懂之处勤查工具书或虚心向人请教,弄懂后再往下读。精读是培养阅读能力最基本最主要的手段,也有助于学生养成认真读书的习惯。作为教师还应教会学生略读、浏览、选读、摘读等等,并做好阅读笔记、资料摘抄等相关资料。阅读初期小学生一般以精读为主,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和阅读能力后,以上几种方法方可交叉进行,一般内容略读或浏览,精彩部分精读或摘读。这样他们不但爱“读”,而且会“读”,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3)推荐好书促其好读。要重视利用晨读、课外阅读课、班队课、思品课等,有的放矢地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读物。
(4)重视习惯养成,常抓不懈。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而是在长期的读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我们不但要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因而要求教师要不断地鼓励,不断地辅导。
三、课外阅读应遵循的原则
1、联系性原则。
课外阅读虽然有别于课堂学习,但两者是相辅相承的,有极其密切的关系。因此在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上,就要根据课本,联系课堂上的所学知识,同时联系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针对性原则。
小学生学习态度、心理状况各不相同,因此,要想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效果,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就要立足实际,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选择课外读物。
3、兴趣性原则。
学生在小学学习阶段阅读兴趣各有所不同。依据家访、问卷调查得知:大部分学生不具备课外阅读的兴趣,即便是兴趣,也只是喜欢读作文指导方面的书籍,这带有明显应试教育的痕迹。其次是喜欢读图文并茂的故事性强的、杂文、幻想的书籍。这与他们的生活环境有直接关系。结合此种情况我们给予学生定期指导,让学生学会整理,选择真正对自身发展有益的书籍,培养其健康的心理,为一生的事业打下良好基础。
4、渐进性原则。
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应根据不同情况,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推荐文学作品时,应根据少年心理多推荐童话、寓言、神州民间故事、历史传说等。推荐古今文学名著,也可是摘编本,缩写本,节选本,释本,注释本等。
四、开展课外阅读系列读书活动。
1、制定切实可行的读书计划。
各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制定符合本班学生实际的班级读书计划,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各班还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制定读书计划,班主任要认真督促检查,确保计划得到落实。同时,为了确保书源,鼓励学生将家中的藏书变为“行走的书”,学校将与新华书店读书俱乐部建立交流平台,以书为媒介,广交书友。
2、保证课外阅读时间
(1)注重校内向校外延伸,要求学生充分利用双休日、节假日、课外时间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
(2)规定优秀诗文诵背时间和课外阅读时间。(3)每周规定一节或两节课外阅读指导课。
(4)语文教师布置学生有关课外阅读的作业,如读背一篇文章或一首古诗。和家长一起读,营造浓厚的家庭诵读氛围。
3、加强班级图书角建设。
(1)各年级各班图书角须保证有一定数量的书籍,总数不少于100本。
(2)图书质量要有保证,所陈列书籍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有益于其成长,书籍类别丰富。(3)对班级图书角的管理,须有健全的制度保证。各班向学校借阅的图书除加强爱书教育外,还应严格管理,学期末还书时,严重损坏图书或遗失一本则赔偿该本书或同价格的一本书。
4、加强课外阅读指导。
(1)语文教师要上好每周的课外阅读指导课。课外阅读指导课不能上成课内阅读课,应着眼于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指导阅读方法。根据不同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诵读、鉴赏、比较、评价、探究等阅读方法。各位语文教师应根据四种基本课型阅读指导课、读物推荐课、阅读欣赏课、读书汇报课进行指导。(2)要加强课外阅读记录和读书笔记的检查,指导学生认真完成课外阅读记录及读书笔记,以督促学生形成习惯。在检查中要以鼓励为主,及时发现好的典型,组织交流,树立榜样,确保课外阅读落在实处。
5、加强阅读交流。(1)创造“六条途径”
听,即听广播。学校红领巾广播站开设“校园之声诗文小广播”,由学生主持、播音,其内容以诗文朗诵、赏析以及有关名人趣闻轶事等。
看,即通过设立校报《一小文韵》、宣传栏、班级板报、校园网、图展等形式让学生随处可欣赏到佳作佳句。
抄,即让学生做办手抄报、制诗文集等。
写,即让学生做好有关课外阅读的作业,利用好《课外阅读积累》、《阅读日记》本。
演,即让学生在“演”中记忆、“演”感悟、“演”中陶情。
赛,即按班级、年级、学校逐层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阅读活动。
(2)以班级为单位,在班级里开展好书推荐的活动,可以利用阅读课及辅导时间让学生进行交流,也可以以书面的形式在班级里进行交流。
(3)举行“营造书香校园,享受读书快乐”系列活动,活动内容包括:名著欣赏讲座、名著阅读交流、读书征文比赛等。
(4)设立课外书阅读的阶梯式“段位”评比,基本的要求如达到各年级每学期所要达到的阅读量。学生的阅读量要在学生的读书记载上予以记录。各班级也可以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读书评价的方法,评价班级的“读书大王”、“读书小名星”等。
五、基本策略
1、激发兴趣策略。要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首先学生必须有兴趣去阅读,有了兴趣就会想方设法去读,爱读乐读了,就会有效果。而活动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有效办法。
2、“四个落实”策略。
(1)时间落实。要求对学生统一指导的时间和自由阅读的时间都要落到实处,二是学生自由阅读的时间要落实,减少一些书面作业,增加自由阅读的时间,让学生充分自由地阅读课外书。
(2)指导落实。根据学生阅读的特点及兴趣,教师帮助它们找到适合自己阅读的课外读物,指导学生制定合理的课外阅读方案。
(3)检查落实。对课外阅读要经常检查、督促、交流、评价。
(4)活动落实。开展读书故事会、佳作欣赏会、人物评论会、读书心得交流会、优秀诗文朗诵赛、读书知识赛、辩论赛、速读赛、读书笔记展评等活动。使课外阅读成为一种有组织的集体活动。
3、学校与家庭合作策略。加强与家长交流。召开与阅读相关的家长座谈会,使家长们认识到阅读对学生一生的重要作用,了解当前的教育形式,尤其新课改的内容。要舍得投资,多督促,多支持孩子的阅读,要积极配合学校抓好学生的阅读习惯的培养。
4、培养爱护书刊,不在书上随便涂画;不迷信书籍,敢于对阅读作品质疑问难;乐于作阅读交流,交流中既能积极参与讨论和争辩,又能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等阅读品质。善于通过广泛阅读解决在阅读中碰到的问题。
六、预期研究成果
以这次课题研究为契机,实现课内外阅读教育的衔接和整合,形成一套有效的课外阅读指导模式,使学生与书成为朋友,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学生通过阅读扩大视野、积累知识、陶冶情操,形成涵养丰富的精神世界和健全健康的人格。同时产生显性实验成果--调查报告,课题研究报告,有关教师的优秀论文、案例、反思,学生的活动体会等。
七、研究的步骤
(一)准备阶段(2008.5——2008.9)
先前调研,收集资料,组织理论学习,培训实验教师、制定子课题方案,制定学校图书室管理办法,各班成立班级图书角,并制定班级图书角管理办法。(二)研究阶段(2008.9——2009.7)
根据课题研究操作措施和做法,按计划指导学生深入开展各项课外阅读活动。课题组教师撰写经验论文,编撰课题论文集,完成阶段研究报告,进行阶段成果评估。
(三)总结阶段(2009.7——2010.3)
完善资料收集,全面总结提炼和实验成果的综合评估,撰写结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