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在班级管理中渗透法制教育
如何在班级管理中渗透法制教育
平塘县兔场小学 王红梅
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游戏规则,游戏就不能进行。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不逾矩而走正道呢?我想,从小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增强他们的法律素养尤为重要。一代伟人邓小平曾说过“法制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可见,加强青少年的法制教育是多么的重要。而作为教育教学工作主体的班主任,就更应该努力创造法制教育的条件,让法制教育得到更好的实施,因此我认为,在班级管理中渗透法制教育不失为一种有效途径。可让学生在班级管理中发挥作用,增强民主法制意识,培养学生依法办事的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发展自己的个性,做守法公民。这样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可以树立他们的法制意识,培养他们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在班级管理中,我这样做:
一、在班队活动中引入法制教育
1、每学期开学初,我根据学校的要求,利用班会课等时间组织学生学习<《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预防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等,学生在学习这些法律知识的同时,也对照自己的行为,不断提高法律意识。
2、以班会为依托,积极开展“法律在我身边”、“学法守法,从我做起”、“安全第一,生命至上”、“保护环境从身边做起”、“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远离毒品、珍爱生命”、“交通安全伴我行”等主题的班会活动。要求学生积极收集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违法事件的资料,开展讨论交流,通过广泛参与,使学生从内容丰富的队会中,了解了《消费者合法权利保护法》、《食品安全法》、《交通安全法》、《环境保护法》等,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法律知识,接受了一次次的法制教育。
二、巧借辩论赛,渗透法制教育
为了加强学生的法制教育,我巧用主题班会课。充分利用集体舆论的力量,使德育工作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许多学生都有这种思想:只要不犯大错,犯点小错误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有的同学迟到,有的同学上课不注意听讲,有的不完成作业,有的随地吐痰乱扔垃圾,有的认为抽根烟,去游戏厅算不了什么„„作为班主任,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帮助学生分析问题的危害性和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知道小错必酿大错。为此,我利用主题班会课,召开了一次以“法制教育,从自身做起”为主题的班会。在会上,同学们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双方口枪舌箭,热情高涨。正当双方难分难解时,我抓住了点评的机会: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平时那些不易让人察觉的恶习就有可能引你走向犯罪的深渊。正是由于这种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错误想法使他们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使自己由一名不错的学生转变为差生或堕落成为罪犯分子,让人痛心不已。在课堂上我又用具体的示例来让学生进一部的强化法制意识。听完我的评论,同学们都陷入了沉思,我发现:同学们眼中流露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庄严和深沉,学生的思想得到了一次深刻的法制意识洗礼。
三、利用课堂教学加强法制教育
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主要渠道,我任教品德与社会学科, 为能在此学科中较好地对学生渗透法制教育,我在进行本学科知识教学时,就结合相关法律知识,渗入法制教育,并严格执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如在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中,教学《我长大了》时,可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在教学《我们爱学习》中,可渗透的法制学习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在《我心中的老师》中可渗透的法制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保护法》等。总之,在学科课堂教学中结合所授内容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可让学生懂得更多的法律知识,让他们知道从小知法守法,教师也在课堂上真正体现了依法治校、依法执教。
三、建立“监督”岗,强化法制教育意识
有法不依、违法不究、执法不严,那么“法制”就是空谈,班级也是一样。例如:我利用每周的班会课堂,让每一位同学都有发言权,广开言路,揭发执法不严的值日班干部或者纪律委员。这样让每位学生都走进“监督”,从建立“监督”岗以来,班级出现了自治、自强的现象。班级管理中依“法”治班,使学生强化法律意识,勇于承担责任,自觉接受制度的约束和监督,实行制度管理,从而使法制意识在班级的管理中得到强化。使之出现公开化、公正化、公平化。
四、在学生的矛盾处理之中运用法制教育
日常生活中,学生的矛盾往往是因为一些琐碎小事而闹得不愉快。学生的口头禅就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怎么来处理这些事情呢?我通常用一些类比的事情进行说服教育。如果别人挖了我们的眼睛,我们也一定要去挖掉别人的眼睛。这样看似合情合理的以暴制暴的做法,但是在法制相当完备的现在,却没有任何立足之地。在法制社会的今天,如果我们的合法权利受到侵犯,就应该果断地拿起法律这个武器来捍卫自己的权利,通过合法的途径来要求侵犯我们权利和利益的人赔偿我们的经济损失甚至是精神损失。
在学校里,学生也常常捡到别的同学遗失的钱物,有的“拾金昧之”。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就应该进一步从法制视角去讲解,如果我们捡到别人遗失的贵重物品不想返还并且占为己有,按照现行的法律规定,这种行为就属于盗窃行为。为此,不论从哪个层面上来讲,我们都需要对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进行最详尽最全面的了解。
加强法制教育是新时期赋予青少年的起码要求,每位教育工作者都肩负着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的重任,特别是班主任,更应该主动摒弃只注重教学质量而放松法制教育的认识,真正把法制教育落到实处。从而在探索中不断总结,在总结中不创新,与时俱进,用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行为态度和习惯,努力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并内化为学法,守法、护法、用法的意识。作为班主任,只要留心并善于思考,经过教师稍加点拨和引领,法制教育就能很好的和班级管理密合交融、浑然一体,从而不断推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持续发展,实现未成年人的全面、健康成长。这正是我们大力倡导的依法治教的完美诠释。
2013年6月
第二篇: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如何渗透法制教育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如何渗透法制教育
于各庄中心小学 杨爱民
法制教育是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法制教育的效果关系着国家、民族的发展与未来。作为教育教学工作主体的班主任,在教育学生树立法律意识和培养高尚道德情操方面责任重大,起着主导作用。班主任采取多种途径和方法实施法制教育,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并且规范自己的行为。下面我就自己担任班主任期间的点滴体会与大家交流。
一、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渗透法制教育。
环境陶冶情操,环境塑造心灵,环境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班级文化建设是班主任常抓不懈的工作,又是宣传法制教育的主阵地。我常常利用班级板报、宣传栏,宣传相应的法律知识。如《末成年人保护法》、《教育法》、《禁毒法》、《环境保护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知识。让学生在浓浓的法制环境氛围中受到熏陶,受到教育。同时结合学校开展的法制知识讲座,利用电子白板让学生观看宣传片。如《呵护——末成年人伤害事故处理与预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卫生教育》等专题资源,使学生认识到没有法律知识,容易使人走上犯罪道路。从而愿意学习法律知识,不让自己因为无知,走上犯罪道路。借此机会,在学生中进一步强调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重要性,让法律观念扎根在学生的心中。
二、在主题班会课中渗透法制教育。为了加强学生的德育、法制工作,我巧用主题班会课。如果班主任不切时机的召开主题班会,充分利用集体舆论的力量,那么德育工作往往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许多学生都有这种思想:只要不犯大错,犯点小错误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有的同学迟到,有的同学上课不注意听讲,有的不完成作业,有的随地吐痰乱扔垃圾,有的认为抽根烟,去次游戏厅算不了什么„„作为班主任,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帮助学生分析问题的危害性和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知道小错必酿大错。为此,我利用主题班会课,召开了一次以“法制教育,从自身做起”为主题的班会。在会上,同学们分为两个小组,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双方口枪舌箭,热情高涨。正当双方难分难解时,我抓住了点评的机会: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平时那些不易让人察觉的恶习就有可能引你走向犯罪的深渊。正是由于这种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错误想法使他们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使自己由一名不错的学生转变为差生或堕落成为罪犯分子,让人痛心不已。在课堂上我又用具体的示例来让学生进一部的强化法制意识。听完我的评论,同学们都陷入了沉思,我欣喜地发现:同学们眼中流露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庄严和深沉,让同学们思想上受到很深刻的法制意识的洗礼。
三、在班级系列竞赛活动中渗透法制教育。
我利用学校开展校园“法制文化”为契机,在班级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预防末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公民道德建设纲要”等,学生在学习这些法律知识的同时,也对照自己的行为,不断提高法律意识。开展“法制知识竞赛”、“法制演讲”等活动。可以说,每次活动都展现了学生的个性。充分激发学生自主教育的积极性,也创造了转化学生的契机。学生是充满活力的生命体,是法制教育的对象,通过积极有效地法制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让学生在活动中自我规范、自我约束、自我矫正,不知不觉中逐步培养自我法律意识。
四、在班队实践活动中引入法制教育。
生活是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素材。学生是生活中的人,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必然会耳濡目染一些社会现象。班级管理中,还必须主动拓展教学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得到情感的体验,从而巧妙的渗透法制教育内容。
每学期开学初,我都根据学校的要求,利用班会课等时间,以周会、班队会为依托,积极开展好“法律在我身边”、“做一个文明遵纪的孩子”、“远离毒品、珍爱生命”“争做小律师”等学习主题的班队会活动。要求学生积极收集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违法事件的资料,开展讨论交流,通过广泛参与,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法律知识,接受一次次的法制教育。
五、在处理学生的矛盾之中渗透法制教育。
日常生活中,学生的矛盾往往是些琐碎小事,他打了我一下,我也一定要还他一下,否则,自己就吃亏了。学生的口头禅就是“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怎么来处理这些事情呢,我通常是把这个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意思 “比喻用对方使用的手段还击对方”讲给学生听,讲完了字典中的意思,我就从更高层次的法制层面来解析这个词语的意思。我进一步讲,如果别人挖了我们的眼睛,我们也一定要去挖掉别人的眼睛。这样看似合情合理的以暴制暴的做法,在古代法制不健全的社会情况下也许行得通,但是在法制相当完备的现在,却没有任何立足之地。在法制社会的今天,如果我们的合法权利受到侵犯,就应该果断地拿起法律这个武器来捍卫自己的权利,通过合法的途径来要求侵犯我们权利和利益的人赔偿我们的经济损失甚至是精神损失。
在学校里,学生也常常捡到别的同学遗失的钱物,有的“拾金不昧”,有的“拾金昧之”。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就应该进一步从法制视角去讲解,如果我们捡到别人遗失的贵重物品不想返还并且占为己有,按照现行的法律规定,这种行为就属于盗窃行为。为此,不论从哪个层面上来讲,我们都需要对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进行最详尽最全面的了解。
总之,加强法制教育是新时期赋予青少年起码的要求,也是每位教育工作者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肩负的责任,特别是班主任更应该主动摒弃,不要只注重教学质量而放松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认识,真正做到把法制教育落到实处,努力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增强他们学法、知法、守法、护法、用法的意识,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第三篇:浅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法制教育
浅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法制教育
摘要: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是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充分利用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课堂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教师懂法;学生学法;减少犯罪
自党的十五大提出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以来,党的十七大又进一步提出了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明确要求和任务。要推进依法治国,加快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既需要加大立法、执法、和执法监督工作力度,更需要普遍提高全民族特别是青少年的法制意识和法律素质,使青少年从小就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论。要提高全民族法律素质,又必须从学校入手,从学生抓起。而国家《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要求:“中小学法制教育要以有机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各门学科各个环节、各个方面为主”。“将法制教育与学校学科教学相结合,渗透到相关学科中”。最近颁布的全国“六五”普法规划也明确要求:“创新法制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是,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中小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是一项创新性工程,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要完成这一历史使命,深感任重道远。我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首先是教师要懂法。教师不仅要懂得本行业的一些法律法规,如《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还要通过继续教育培训,网络学习等方式,了解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如《民法》、《刑法》、《合同法》、《家庭婚姻法》、《行政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经济法》、《宪法》……初步掌握财产继承的顺序,哪些是法定继承人;房屋发生纠纷怎样解决;自己的名誉、人格受到侵害应如何保护;每年的收入应怎样纳税;人民的生活生产得不到保障需向谁申诉等等这些简单的法律知识。老师有了法律知识,才能恰如其分,信手拈来、润物细无声地教育学生,做到说话有理有据、有根有底。从而使课堂内容与法制教育自然融洽。
其次是充分利用教学内容,传授法律知识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必须将教学内容与法制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既不能把学科课上成法制课,也不能漠视教学内容中蕴涵的法制教育因素。要根据学科的特点和教材内容,潜移默化地进行渗透。如:在教学重量单位“千克、克”的认识时,可以一边指导学生通过用手来感受重量,一边告诉学生:一克物品很轻,但一克毒品的危害却很大,希望同学们千万不要沾染毒品。这样适时对学生进行远离毒品,珍爱生命的教育,使学生认识到毒品的危害。在教学六年级“利息”一节时,要让学生知道,这利息不能全部归你所有,要把利息的20 %上缴国家(即就是纳税),依法纳税是每位公民的义务,偷税漏税是违法行为。再如,教学小学二年级语文《清澈的湖水》一课时,要教育学生向小洁学习,不乱扔垃圾,要保护好美丽的自然环境。如果不按规定要求擅自排放废气污水的企业,造成环境污染、人畜受害的就要被处罚,赔偿经济损失。
第三是挖掘法制资源,拓展教育范围
法制源于生活,寓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我们可引导学生观察了解身边的人和事,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实实在在地、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例如三年级学过简单的统计后,有一道题是:站在学校门口,统计在一分钟内通过的各种车辆的数量。在带领学生去统计前,必须要对学生进行安全和遵守交通法规的教育,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又认识到了交通法规的重要性。平时老师总是要求同学之间要相互尊重,不能随便打人。为什么呢?要让学生知道,我国民法通则规定,打人、骂人是对他人人格的侮辱,要受到法律惩处。譬如,有一个村寨的两老太太因一些琐事发生矛盾,相互谩骂,结果一个老太太因此事生气突发死亡,另一老太太就受到了处罚。教师还可以利用身边的一些事例或电视上看到的事件,在班会课上向同学们进行法制教育。如一个小学生,用玩具手枪冒充劫匪对一位大人实行抢劫,这位大人因此受到惊吓,得了恐惧症和抑郁症住院治疗,学生的监护人――家长为此赔偿医疗费、精神损失费、误工费共计十八万元人民币。这些事例看起来很平常,可给人带来了精神伤害,就一定要受到法律制裁。
总之,加强法制教育,可以抑制青少年违法犯罪心理,可以有效引导青少年自觉守法,可以增强青少年对法律的认同和信仰,从而有效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因此,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如果教师能把进行法制教育的方法、时机掌握恰当,运用灵活,对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觉悟,抵制精神污染,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四篇:浅谈诚信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渗透
人无信不立。小到个人,大到国家,都需要诚信,班集体也不例外。因受社会不正之风的影响,高中阶段的作业抄袭日益常态化、考试作弊日渐成风、学生言行不能相顾等现象较为突出,恰到好处的诚信教育,有利于优良班风的培养,有利于优秀的班级文化的形成,对于班级管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将结合高中阶段教育特点,从诚信制度、诚信文化、诚信教育、诚信言行四个方面,例谈诚信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渗透。
一、教师引导,建立诚信制度
在班级管理中,要建立诚信制度,使之对学生形成有效约束,这就要求科任教师身先士卒,严格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以做出诚信的表率。班主任在平常的班级事务中,对全班同学一视同仁,对大家不偏不倚,处理同学间的纠纷能做到公平公正,自身言出必行,势必会对班级诚信制度的建立与执行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当然,班级诚信制度的建立,不是单纯的是与非、曲与直的判断,而是约束与激励相结合。如在诚信教育中,不抄袭不应付的诚信作业要求,是硬性的规则,将诚信纳入个人考核范围,是弹性的约束,而作班级优秀学生评选的首要条件,就是制度的激励。
二、舆论影响,创建诚信文化
针对高中生的思想渐趋成熟、理性、独立的阶段特点,在具体的班级管理中,如果仅凭班主任一己之力,单纯依靠硬性的制度与规则,难免会使班级缺乏人人互助的温暖,失去积极向上的活力,没有青春成长的灵性,从而不利于班级的凝聚力与向心力的形成。这时,就需要舆论的影响与文化的力量,来平衡与调和硬性的制度条文的不足。班级晨会、周会、班级新闻、黑板报等是班级舆论的主阵地,对于班风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为班主任教师,要善于发现班级舆论的力量,并引导正面舆论力量,利用舆论影响,来为自己的班级管理服务,警惕并抵制负能量的舆论在班级内部的传播。班级在开学伊始就布置以诚信为主题的班级文化墙,将学生最喜爱的诚信格言警句评选出来,制成精美的条幅张贴在班级文化墙上,既美化了教室环境,为学生的学习成长创造了良好的外在条件,也有利于班级诚信文化的孕育,加深对学生的诚信教育的影响。
三、活动参与,渗透诚信教育
高效的德育教育工作,应如春风化雨一样,润物细无声,寓教于乐,将诚信教育渗透在平时,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各种主题活动来体现诚信精神。组织以诚信为主题的征文活动,举行诚信伴我行的演讲比赛,写你身边的诚信故事,讲你周围的诚信的人或事。一系列主题活动的准备、策划、实施、总结,既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提高了他们的组织能力、执行能力等综合素质,也有效地渗透了诚信教育的精神。如在老师面前乖巧懂事而在家里飞扬跋扈的刘佳佳同学,通过诚信伴我行的演讲比赛,流着泪坦诚个人在诚信言行方面的不足,并以实际行动切实践行诚信理念与自省精神。在以后的学习中,她热心于班级事务,为晨会积极准备班级新闻,通过班级新闻的播报,加入到弘扬诚信精神,传播正能量的队伍中来。思想是行动的指南,一个人内心思想的重大转变,必然会影响到行动中来,诚信教育的目的在于形成一种优良的班级氛围,用以在学生群体中塑造美好思想,引导文明行动。
四、学生自主,落实诚信行动
在诚信教育中,知行结合,使学生对诚信精神的领悟与落实,真正做到得之于心,应之于行。在渗透诚信教育的班级管理过程中,我深知诚信教育是一项艰巨而持久的系统工程,非一朝一夕便可功成,需要师生共同努力,更需要从学生自主的层面出发,养成自我教育的好习惯,在行动中落实并体现诚信教育的成果。记得学校曾出现考试抄答案、传纸条等现象,甚至有的同学通过手机来作弊。针对这种不良现象,学校在考试中,组织相关人员巡考,加大人力与物力的投入,对考试作弊进行严打狠抓的专项治理,其结果却并不尽如人意,考风依旧难以有根本性的改变。为杜绝这一不良现象,班内发扬民主精神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大讨论,制定了无人监考的诚信考试制度,即在考试前,全班同学自愿签订诚信承诺书,以诚信承诺书的仪式形成既定约束并对诚信理念加以深化,在考试过程中没有监考人员在场,全凭学生自主自觉,努力做到积极应考,不抄袭不作弊。其结果出乎意料的好。诚信考场的设立,既加强了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又检验了诚信教育的效果。
总之,在班级管理中,诚信不止是管理的抓手,不止是教育的手段,还应该是教书育人的重要目的之一。通过诚信教育的渗透,从班级外部的制度管理到学生内在的认知改变,从班级的纪律约束到学生的自主自律,从教师的言传身教到学生的自我教育,有一个根本性的提升与飞跃,才是诚信教育的本质所在。
第五篇:企业文化在班级管理中的渗透
企业文化在班级管理中的渗透
摘要:随着我国职业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发
生着变化。为了缩小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差距,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
程中要注意企业文化的渗透,不断加强学生团队意识、服务意识、人本
意识、创新意识的教育培养,以期为企业输送适应性更强的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企业文化管理渗透
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直接服务于企业,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是职业教育的宗旨。随着我国职业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发生着变化。在职校的毕业生中有相当部分学生不能适应企业的要求而未能录用或中途被炒。究其原因:一方面不适应企业文化;另一方面在学校学习时所处的情境往往与进入企业后工作的场景存在巨大反差,从而对在校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容易产生怀疑,对自己的能力失去信心,难以发挥已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的作用。要克服上述弊端,就需要缩小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距离,作为学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班级,在管理过程中更应注意企业文化的渗透,让学生从入学起就在一定程度上了解、熟悉、认同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而企业文化的内容也是多方面的,作为学校,主要是要注意吸纳优秀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从现阶段来看,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理念:
一、团队意识
当今社会已是一个非常重视合作的社会,现代企业更是如此,大部分的工作都已不是个人的力量所能完成,发挥团队的作用至关重要。因此,在班级管理中应注意团队意识的培养。
目前,在职校学生中都存在着一意孤行,缺乏团队意识的现象。那么如何培养中职学生的团队意识呢?
1.努力提高团队认识
利用班会课、召开《我在集体中成长》、《我为集体添光彩》、《集体的事情我关心、集体的活动我参与》等主题班会,通过班会,使学生认识到班级团队的重要性,使学生树立起合作精神,消除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等。改变个人过分追求自我价值的现状,培养学生具备理解他人、包容不同文化和习俗的胸怀,具备在与他人协调合作中发挥自己优势的能力。
2.精心组织班级活动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团队的重要性。可以精心组织或参加一些以增强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为目标的集体活动。比如:校运会、艺术节表演、演讲比赛、篮球比赛、主题班会竞赛、学雷锋捐资助学活动、小报设计比赛„„等等。这些活动设计安排时,要考虑只有依赖于分工合作、组织协调,个人只有借助团体的力量才得以完成,使学生能在活动中体验感受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以及分工合作、织组协调对完成目标的重要性。例如:在接力赛中,学生会自己商量好如何分工合作,在训练过程中他们能相互指出不足并加以纠正练习。在训练和比赛的过程中,增强了他们的团体意识和合作能力。又如在主题班会竞赛和小报设计比赛活动中,让班干部带头组织和策划,每个小组成员分工合作,通过各成员分工编写稿件、演讲、表演小品、收集资料,版面设计,抄写等,然后共同讨论,最后达到共同期望的目标,这就是团队意识的一个养成过程。
二、服务意识
在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下,企业的服务意识大大增强,顾客至上的理念已为大多数企业所奉行。所以,职业学校在教育过程中也要注意对学生服务意识的培养。
1.培养良好劳动习惯
服务本身就是一种劳动行为,而服务意识是指能自觉地、主动地、发自内心地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有经济价值的劳动。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是培养学生良好服务意识的基础。首先,我们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其次,在劳动中,要求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参与其中。教育学生要遵守劳动纪律,服从安排,遵守劳动时间,吃苦耐劳。对劳动中不肯干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正面引导,予以批评教育,逐步使其自觉劳动。最后,作为班主任,我们更要为人师表,以身示范。另外,良好的劳动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的,它需要经过长年累月的劳动教育。所以,老师应不失时机、不厌其烦地对学生进行劳动行为的强化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服务意识。
2.加强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走出校门,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服务于社会,社会实践活动是判断和检验学生的服务意识强弱的重要途径。班主任可以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礼貌方面、仪表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及自觉性等有关服务意识的因素的实际情况,通过班主任的提醒、强调与训练,可以促进学生服务意识的认识、形成与深化,从而不断增强学生的服务意识。
三、人本意识
企业文化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文化,着力于以文化因素去挖掘企业的潜力,尊重和重视人的因素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同样,在班级管理中实行人本化班级管理,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本意识。
1.学生真正自主管理。
传统的班级管理,学生始终是被管理的对象,教师管、卡、压,造成学生消极抵抗,产生逆反心理,时常出现师生的对立、冲突现象。而人本化班级管理过程中,班级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参谋下,由学生自行设计方案、自主组织、自主参与,因而,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高涨、情绪热烈,从而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也培养了学生的自我意识。所以,只有让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的管理者,学会自主管理、自我教育,才能不断实现学生个性的自主发展。
2.建立师生平等关系。
这种关系营造出的一种生动活泼、和谐的教育管理氛围,是人本意识培养的基本条件和前提。师生双方建立了人格平等、心理相容、相互关心、相互合作、携手共进的平等关系,学生心情就会舒畅,会从心里深深地爱着老师。对老师的表扬,认为是鼓励,对老师的批评,认为是爱护。表扬与批评,成为学生前进、发展的动力。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同时,在这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氛围中,教师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理解学生,才能真正体现出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从而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3.管理执行民主决策。
从班级管理计划、目标的制定,到班级活动、社会实践方案的设计,到班级活动的组织,包括班主任对班级管理的整体工作思路、设想,都采用民主的方式,通过班委会和全体学生讨论,遵循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共同讨论,集体表决做出决定,然后再付诸实施。在班级管理民主决策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如何正确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养成了注意倾听别人意见、自觉执行民主决策所做出的决定的习惯,从而增强了学生的民主意识、民主精神、民主参与能力,使学生逐步认识了民主的价值,增强了人本意识。
四、创新意识
优秀的企业都有很强的创新意识。“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竞争激烈的今天,大力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的重要任务。班主任作为全班同学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在班级管理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意识。
1.积极创设创新氛围
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心境、情绪、情感对学生的发展有积极的作用。如果创设出良好的学习环境,就会让人类原本具有的欲望,以极其自然而又极佳的状态发挥出来。首先,创设积极进取的教室环境,富有创意地布置教室。在内容、色调、布局上精心构思,反复审定。用“班规”来约束学生的行为规范;用格言、警句来启发学生的文明习惯。其次,创设优雅的卫生环境。长期保持教室的环境卫生,桌椅摆放整齐,饮水机上放一盆鲜嫩的绿色植物,同时要求学生不得随地吐痰,不得随意乱扔果皮、纸屑,并形成制度,每天由值日班长负责监督并记录,做到窗明几净,整洁和谐。学生置身于这样的环境,身心才能感到轻松愉快,思维就会异常活跃。
2.善待学生个性差异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每一个人的心灵都像他们的脸一样各不相同,正是他们每时每刻地表现自己的个性,才使得今天这个世界如此多彩。”班集体既可成为学生个性发展的摇篮,也可成为扼杀个性发展的泥潭,这其中班主任起着决定性作用。班主任若把自己的工作定位于上传下达的一般性事务管理,则容易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而制订出一些清规戒律来约束学生,之后便大大表扬“循规蹈矩”的乖学生,而冷落甚至训斥“异想天开”又“屡教不改”、极富“韧性”的顽劣学生。大家知道成绩落后不等于能力落后,调皮捣蛋不等于道德滞后,成绩落后的学生身上蕴藏着丰富的创造力,调皮捣蛋的学生也许有许多闪光的道德品质。作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创造力和闪光点。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引导并鼓励学生敢于向习俗挑战,敢于表现自我,多给学生提供求异思维,张扬个性的机会。对于爱幻想、爱标新立异、富有独到见解的学生,应当倍加关注,充分肯定他们求异思维的价值,而不应当视学生的“异想天开”为“怪异”进而冷落甚至否定;另一方面要精心呵护他们每一个具有新意的冲动和念头,珍惜他们每一个带有创意的言行。在处理一道题、一个运算过程、一次考试或一次活动中,都允许他们独辟蹊径,展示自我。
总之,在班级管理中要依托企业文化,不断加强对学生团队意识、服务意识、人本意识、创新意识的教育培养。班主任要多动脑筋,以创新的形式,调动学生管理的积极性、创造性,让学生在充分的实际锻炼中增强团队意识。让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真正成为主人,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整个班级就会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让学生在宽松愉快的氛围中健康成长,才能成为企业急需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