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最忠实的观众,不是别人,是自己。
人最忠实的观众,不是别人,是自己。
和大
一、大二的学弟学妹们一起上校内公选课,老师是个画家教授,言语之中透着亲和。第一堂课,120个同学齐刷刷地来试探老师的脾气。教室瞬间变成喧嚣的菜市场,好不热闹。第二堂课,来捧场的只有屈指可数的20人,冷清自不必说。不知道那100人不约而同的去了哪里,只晓得那一刻,如果我是台上的老师,难保脸不会被气绿了。
可是老师若无其事的打开电脑,播放准备好的幻灯片,接着抑扬顿挫的讲解每一幅画出自何人、流向哪里、高深在哪,丝毫看不到任何愠怒的颜色。最可气的,要数那些克服艰难险阻来上课的同学。既然已经来了,就认真听讲,再给老师个面子不好么?可我分明听到20个人谈天说地的声音压过了老师,使他不得不一次次的抬高嗓音来维持课堂基本的纪律。如果我是老师,一定忍无可忍、怒气冲天了,可是他,依然淡定自若的讲课,我对他有些肃然起敬了。
当然,你可以批评这位老师没有责任心,批判大学可笑的上课风气。但我想说,这位老师是真正地用心去讲授,也同样用心地去聆听。因为没有任何一个学生能像自己一般对待自己的课堂,没有任何一个听者比自己更注重自己讲话的内容。所以做老师的最高境界,是不管台下有多少学生,依然淡然地如一个演讲者,用灵魂讲给自己听吧!
记得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习惯了留小胡子的人下决心剪掉了自己的胡子。由于胡子是他最显著的“标志”,剪了它,他甚至没有勇气去上班了,他不知道同事会怎么样的取笑和挖苦他。然而,他忐忑不安地工作了一天后发现,竟没有一个人提及他的胡子。他惊诧不已,于是抓起旁边的一个同事就急切地问其自己的变化在哪里,那人被弄得丈二和尚般摸不到头脑,看了好久之后才恍然大悟“你把胡子剪了?什么时候的事?”他心里倏地溢出些许淡淡的失落。他原以为万千会将目光汇聚于他,聚焦于他的新变化,可他错了,因为他不重要到没有映在别人的眼里。
然而我们,又何尝不是一样?渴望别人的目光,渴望成为人群里的焦点。渴望有了新变化被人发现,渴望自己的一举一动受到别人的重视。只是常常希望,常常失望。所以与其活在别人的世界里,为了他人的关注、赞美以及期许,不如踏踏实实地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过多的关注别人,也不过多的期待别人的关注,让自己活得洒脱些,再洒脱些。
因为没有任何一个观众比得上你自己,因为自己便是自己最忠实的观众!
第二篇:帮助别人,救是帮助自己
帮助别人,救是在帮助自己
从小学我就想帮助别人,或自己的亲朋好友,哪怕是地爸妈说一声温暖的问候,对在别人困难时拉他一把,就是对别人的帮助,帮助别人,救市在帮助自己,让我这一颗幼小的心灵赶快成长,让他变为一颗心灵。
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中,许多的孩子失去了自己心爱的学校,还有家人,我们都应该奉献出一点爱心,为在地震中失去学校的人重建家园,让他们重新进入书气扑鼻的学校课堂,让所有在灾难中失学的人重返校园,进入那走向希望之路的大门。
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中,一位母亲用自己的血保住了一个幼小的生命,可是这一位母亲却走向了死亡之路——天堂。可见世界上的母亲都是多么爱自己的儿女啊!他们都是一位位白衣天使,竟然可以用自己的生命来换回一条条的幼小的生命啊!
在汶川大地震中几位护士在废墟下竟然7天用自己的口水救了一个幼小的刚出生的生命,几位护士在废墟里时,一开始用自己的尿来喂这一个幼小的生命,可是,这个幼小的生命根本不喝,最后,护士们没有办法,只能想出了这一个点子,用自己的口水来喂她,几位护士轮流环保,保持了幼小的生命七天,当人们扒开废墟时,被眼前的景象吓呆了,几个护士手心里还有一点点口水,这是他们的最后一点口水了,他们想吐完这一点口水之后即走上了死亡之路,人们称这几位护士为白衣天使,如果我们在能多一点这样的白衣天使那救好了。
我们以后要弘扬中华美德,引领幸福成长。
第三篇:一个人最崇高的爱是爱别人
我选择 我追求
唐县迷城乡下庄小学 李 朋
一个人最崇高的爱是爱别人,一个教师最崇高的爱是全心去爱每一个学生。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也是对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重要标志。许多教育家都指出,没有对学生的爱就不会有真正的教育,爱是教育学生的前提。所以教师要真正实意关心学生,充分尊重、信任学生,严格要求学生,教师只有内心充满对学生的爱和尊重,才会事事从学生的利益出发,处处为学生着想,维护他们的自尊心,在他们需要帮助时伸出援助之手,在他们取得点滴成绩时投去赞许的眼光,同时教师的爱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是增强师生关系的润滑剂。
教师尊重学生,爱学生,不仅意味着最终赢得学生的信任和拥戴,提高教育的功效,也还意味着教师能虚心地向学生学习,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与学生一起成长,共同进步。我注意尊重学生的人格,了解学生的个性,相信学生,关心学生,既统一严格要求,又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区别对待。对程度、水平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关爱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差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得,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把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社会有用的人才。
要做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还要爱学生。不论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都要给予必要的关心和帮助。我还抽时间给学生谈心、交流,和学生共同活动,缩短了师生距离。我爱学生,关心学生,处理问题及时,方法得当,注意和学生沟通,学生就信任我,喜欢我。热爱学生,还表现在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以及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了解学生的个性,相信学生,关心学生,既统一严格要求,又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区别对待。对程度、水平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关爱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差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得,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把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社会有用的人才。只有这时,才能真正体会到做一个人民教师的乐趣。
“为教育事业奋斗终身的献身精神,”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最高精神境界。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看成是教师的最高美德。干一行,爱一行,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服从领导,不打折扣,认真、圆满完成学校领导教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工作中,我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时时处处对自己严格要求,查找不足,及时纠正,对别人的缺点,则尽量宽容。
为人师表是师德的灵魂。除了父母,教师是学生相处时间最多,对学生影响最大的人。教师在教育中的示范作用是巨大的,学生总是以老师为模仿效法的对象,老师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都会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留下烙印,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十分注意自身的修养,严格要求自己,把做人与育人统一起来,时时处处做学生的良好榜样,以大方得体的仪表,稳重端庄的举止,亲切和蔼的态度,文明礼貌的语言,严谨持重的行为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等,形成一种无声无形的教育动力,去感召学生,启迪学生,最终达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目的。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注意教师形象,在教师和学生中形成良好的形象、和谐的氛围,才能不愧为人民教师的称号。
古人云: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德,指道德、品行、思想品质。作为一个光荣的人民教师,必须具备高深的学识和高尚的情操。我认为:做一个现代合格的教师,首先要具备高尚的师德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还要具有渊博的知识。做一位教师,如果仅有工作热情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具有广博的知识。在工作中,虚心向有老教师学习、请教,取长补短。大胆实践,勇于创新,认真钻研教材,探讨教法,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知识无止境,在我的工作中,我注意从各个方面来充实自己。如:参加课改专题培训,参加学历提高,学习网络知识等,使自己能适应当今教育的发展,跟上课改的步伐。
当前,课改的号叫已经吹响。我们只有实事求是的学习,提高,才能使教育再永葆青春的光彩。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要对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时时以育人者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塑造好自己的人格,处处为人师表。要认真钻研教育学、心理学、人才学,关心现代信息,要打破门户之见,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博取众长,使自己的常识专精博览,以适应教育的要求,为培养现代化高素质人才而努力。
通过学习,我深深的知道,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师风,即教师的行为作风。师德师风对一个教师特别的重要,因为,教师是学生行动的标准。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对于师德师风问题,不少教育家及国家领导人曾有过精辟的论述:孔子提出:“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等;江泽^民同志也说过:“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 我们清楚地意识到:正确认识自身的职业价值,倡导爱岗敬业,强化责任意识,是社会对教育职业道德的必然要求。
教育要发展,教师是关键。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体现在两个主体地位:一是教育要以育人为本,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二是办学要以教师为本,教师是办学的主体。教师在传播人类文明、启迪人类智慧、塑造人类灵魂、开发人力资源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关键的作用。教师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育者,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没有高质量的教师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没有高质量的教育就没有高质量的人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首先就要尊重教师,关心教师的发展,重视教育队伍的建设。我们党的几代领导集体对教师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伟人说过:“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江泽民同志指出,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一定要在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这才能真正为人师表。胡锦涛同志在全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上提出,广大教师要为人师表,注重师德修养,以高尚的情操教书育人,注重素质教育和德育工作,充分发挥其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重温和学习我们党几代领导人的讲话精神,我更加深切地认识到,教育事业发展,关键在于教师。
教师素质,师德最重要。教师队伍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项历史性战略任务。师德建设决定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的成败,也就决定我国整个教育事业发展和改革的成败。今天,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新任务,面对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面对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新目标新要求,我们更应该大力加强师德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师资保障。
第四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实录
刘丽萍 2011年10月6日
一、导入
师: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这样一篇文章,文中的“大树”指的是谁?
生:季羡林
是:是呀,季羡林老师是我国著名的语言文字家,1935年他去德国留学,德国这一爱花的国度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就一起随季羡林老人去德国看一看他们独特的风景。
(引出课题)板书,齐读课题
师:看到这个课题大家有什么疑问没有?
生:为什么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自己的花怎么样让别人看?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把不明白的问题弄明白。
二、组织交流
(一)、师:课前大家都预习了课文,那通过预习,你会写了哪几个生字? 学生板书会写的字:莞、锦、暇、姹、嫣、师:文中词语“莞尔一笑”是什么意思?大家做一个动作。生:微笑
师:从大家的表情中看出词语已经掌握了。看“应接不暇”的“暇”字,是什么意思呀? 生:东西很多,看不过来。
生:没有时间仔细的看,看不过来。
师:没有时间看不过来,所以“暇”字的最左边偏旁是表示时间的“日”字。谁来给大家说一说“姹紫嫣红”和“花团锦簇”的意思?
生:姹紫嫣红指花的颜色很多,很娇艳很美丽,嫣就是娇艳的意思。花团锦簇指的是花一团一团聚在一起,很繁茂。师:出示两幅图片,分别用姹紫嫣红和花团锦簇来形容一下,指名接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预习时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是否有了新的认识?
生:读课文
三、引导解读
师:德国一个爱花的过度给季羡林老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四五十年过去了,当作者再次踏上这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国土时,他发出了怎样的感叹? 生: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师:你从文中哪些地方读出了景色的绮丽?又从哪些地方看出了民族的奇特?画出文中相关句子和段落,你们可以圈点、标画、批注,要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有了感受之后再和同桌交流交流,然后把你的感受说出来。(学生默读课文)教师巡视。
生: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chà)紫嫣(yān)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出示幻灯: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chà)紫嫣(yān)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师:读完这一段,你有什么感受?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了美丽?请你说,其他同学认真听,可以发表不同的看法、见解,也可以补充。
生:我从“花团锦簇”和“姹紫嫣红”这两个词语中感受到了景色的奇丽。
师:从这两个词语中,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景色?
生:我看到很多花,红的紫的,一团团,一簇簇很艳丽很美丽。师:你很会读书,很会抓词语,那你能不能美美的给大家读一读?
生:读句子
师:感情没有充分的读出来,谁能再来读一读? 生:读句子
师:谁还想表达不同大感受?
生:我从“家家户户”和“任何”两个词语中读出花非常多,每家每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非常漂亮。
师:你能不能给大家把这种美读出来? 生:读句子
师:谁还想补充?
生:我从“应接不暇”一词中看出花多得让人看不过来。生:我来给刚才几个同学的发言做一下总结。第一:从“花团锦簇”“姹紫嫣红”两个词语中看出花非常的多,非常的漂亮。第二:从“任何”和“家家户户”看出花非常多,家家户户都养着花,每条街也都是花团锦簇。第三:从“花的海洋”中看出花连成了一片,就像是在大海中一样。师:你很会读书,很会总结。把前边几个同学的回答都整理出来了。可是王老师有一个地方不明白。文中说:让人如入山阴道上,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人走在街上,两边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花,就像是走在山路上,两边全是美丽的景物。
师:这位同学在读书时融入了自己的生活体验。我们从哪里看出来的,要从书上找到依据,具体的词语或者是哪句话,这些 都是比较好的读书方法。请大家练着读读这奇丽的景色。(学生练读)
师:你们想不想亲眼目睹一下这奇丽的景色? 生:想
师:好,下面我带大家一起去看看,我请一名同学读,大家一边听一边看文字,一边展开想象,透过这些语言文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一会请你描述一下。
师:配乐朗读
师:你看到了什么?你听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街道两旁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花朵竞相开放,把整个窗户,整条街装扮得非常美丽。生:我看到一片片花海竞相开放,蜜蜂围绕着花朵嗡嗡的歌唱着。
生:我看到我和我的同学走在大街上,听着鸟儿的歌唱,闻着花香,在散步。
生:我看到两个人站在开满鲜花的大街上在聊天说:你看这景色多美呀。
生:我看到两只蜜蜂嗡嗡的凑在一起聊天:多么美丽的花儿„„
师:是呀欣赏着竞相开放,姹紫嫣红的鲜花,真是一种美的享受。人们每天沐浴在花的海洋里,闻着花香,听着鸟语,望着窗外一朵朵,一簇簇,竞相老师带到这美丽的异国风光。你们想不想美美的读一读?
生:想
生:齐读句子
师:文章当中哪里看出了民族的奇特?
生: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出示课件: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师:你从哪里体会到民族的奇特? 生:他们把花都养在窗台上。师:你家花养在哪里?
生:我家样在阳台上;我家养在客厅里
师:可是他们却把花养在窗台上,大家说奇特吧? 生:奇特
师:大家还从哪个地方看出民族的奇特?
生: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我从这里看出了民族的奇特?
师:是啊,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那自己在屋子里看到了什么?
生:看到了花的脊梁。师:你家养花是做什么的?
生:美化环境;绿化空气;释放氧气„„
师:可是他们却不这样做,只看到花的脊梁?他们不喜欢花么?那为什么还这样做呢?
生:他们一心为了别人,有一种奉献精神。用文中的话说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师: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文中说这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为什么说耐人寻味?耐人寻味是什么意思?
生:颇是很,非常的意思。耐人寻味,就是值得细细品味。生: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师:当我们再次读这段话的时候,你会带着怎样的心情来读? 生:敬佩,感动„„朗读
你们之所以感受这样深刻,是因为众多的德国人无私的境界,深深地打动了我们,他们的这种境界就是齐读:“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师:在德国我们能看到漂亮的花海,能闻到花绽放的清香,所以让我们感受到他们“人人为我”的境界。奇丽的花,奇特的民族,深深的打动了季先生,所以他说:大家齐读这句话: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 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师:现在大家明白为什么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了吧? 联系生活实际,谈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正是有了这样的一种境界,使我们见视到了这样奇特的民族,请大家读。
生读──—二自然段
师:正是有了这样的一种境界,也才有了这样奇丽的景色。
生读──—三自然段写景的部分。
师:我为人人,家家户户都在养花
生再读──—二自然段
师:人人为我,大家共同创建了这样如画的景象。生再读──—三自然段写景的部分。
四、拓展延伸
师:这样“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这样的奇丽的景色,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四五十年过去了,作者又来到这个爱花的国度。他会有怎样的感受呢?现在,我们来分角色演一下,我当季羡林老人,大家就是接待我的德国人。
师:今天我又到了德国,刚一下火车迎接我的主人问我„„ 生:你离开了德国这样久,有什么变化没有?
师:变化是有的,德国越来越发达了,可是有一种美丽并没有改变,我说的美丽包含的东西有很多,其中也包括美丽的花。走在花的海洋中,我做了一个梦,我徜徉在花海中,周围都是姹紫嫣红的花朵,可是那不是在德国„„
师:谁来试着演一下? 生„„
(通过学生的表演,能说出其中的“美丽”包括美丽的花更包括那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作者做的梦,不仅是思乡梦,更是渴望我们的国家也能够像德国一样,达到这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
我为人人,德国才堪称一个奇特的民族;人人为我,我们才看到了一幅幅奇丽的画面,假如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这种奉献精神,相信我们的国家也会达到这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师:课下自己阅读《再返哥廷根》。了解作者对德国的独特情怀。下课!
第五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品味季羡林先生的语言特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自然段的部分被容。
2、围绕“我做了一个思乡的梦”写一小段话,内容蕴含花的美丽景象和“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中心内涵。
3、在品味朗读写话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教育。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内容,引入奇丽。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位老先生是我们祖国乃至世界的语言大师,我们记住他的名字(出示图片)
(季羡林)
师: 季先生的语言充满魅力。上节课,我们只是读读了课文,现在我们来“品”课文的语言(板书:品),请大家一起读课题。
生读: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师:课题中有相反意义的两个词语。,请把他读出来。
生: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突出了对比的词语“自己”、“别人”)师:真让人觉得新奇,(板书:奇)怪不得季老先生35年以后重游德国故地(出示照片)发出了深深的赞叹。
生读: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出示: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师:这里有两个意思相近的词,奇丽的是-----(板书
奇丽)(景色)师:奇特的是-----(板书:奇特)(民族)师:可以说是一个“奇”字贯穿了全文。我们回忆一下,德国的景色奇丽在哪里?
每家每户养的花是给别人看的。师:(板书
家“奇”)任何一条街上都是花的海洋。师:(板书 街“奇”)
二、品读奇丽,体会奇特。
(一)家里“奇”
师:让我们跟随季老先生的脚步到他的房东-----善良得像慈母一样的女主人欧朴尔太太家里看看。季先生可是在他家住了十年啊!房东待她如同亲儿子。
学生一起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师:谁再把表现奇丽的景象的句子读一读。(一生朗读)
出示: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养在临街的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看到花的脊梁。
师:有一个词语特别有魅力,原本是形容人的,季老先生却用在形容奇丽的花景。(脊梁)
师:(板书:花的脊梁)摸一模我们的脊梁在哪里? 生摸后背的脊梁。
师:要让别人看到自己的脊梁必须要怎么做,我们做一做动作。让学生试做,从而感觉到要尽力把身子向前倾。师:家里的人,只看到花的脊梁,这花必须怎么长。(一个劲地把身子往前倾。)
师:我们不妨把这朵花看作一个会说话的人,当她把整个身子伸出窗外的时候一定会怎么说。
生自由说 „„
师:这就是“我为人人”。这个词语太有魅力了。透过“脊梁”这个词语,我们体会到了德国人民“我为人人”的特点。这就是季羡林先生的语言特点。读一读奇丽的景象。
生朗读句子。
师:(出示德国人养花的图片,那些花儿精心搭配,错落有致,)家里的主人还想方设法让花尽量往外伸展,怪不得我问女房东,你这样养花,是给别人看的-----生读:她莞尔一笑:“正是这样”。
(师走到几位同学面前,与学生模拟季先生与女房东对话情景)
(二)街上的“奇”
师:(板书
我为人人)自己虽然舍弃了独享的快乐,但是成就了共享的美丽。我们看来是多么不可思议。而德国人看来却是如此平常。这不,我们上街去看看共同的心愿组成的奇丽美景。
学生一起朗读
(出示)
走过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师评价
生一起朗读。(老师顺势圈出学生读得好的地方)师:读这些句子时你们似乎看到了什么情景? 生:我似乎看到了„„
师:“花团锦簇”、“姹紫嫣红”,两个词语写尽了花儿的繁多茂盛,颜色的丰富美丽。(点击“山阴道上”一词)《世说新语》(出示:王献之有一句名言:“从山阴道上行,„„,使人应接不暇”,原句表现大自然中季老先生活用了这句话,又恰好地表现了这里奇丽的景象。)
师:每一面墙上都展示奇丽的景象 生:(朗读)
师:每一面墙上写着大家共同创造的美丽 生:(朗读)„„
师:如果你走在德国的那一条条街,你会感谢谁呢? 师:这就是(板书:人人为我)人人为我啊!我们把这人人为我创造的美景背诵出来。
(学生背诵)
师:要想实现人人为我的美好愿望,那就得先做到我为人人;只有我为人人了,才会人人为我。怪不得作者说----这种境界-----颇耐人寻味!
生齐读: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三)永远的“奇”。
师:四五十年后,作者又踏上了德国的街头,看到的是同样奇丽的景色。
生读:又是家家户户窗户上都开放着美丽的花。
师:那“莞尔一笑”的女房东入土为安了,那房子的建筑格式变化了,道路也许拓宽了。有什么是不变呢?
德国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品质没有变。
德国人美好的心灵没有变。
这种为别人创造美丽的习惯没有变。
师:(图画)作者再次踏上德国街头的时候,已经从英俊潇洒的青年变成了白发苍苍的老者,看到这多年不变的景色,作者不禁发出这样的感叹------生读
生: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师: 带着赞叹读
生朗读
师:
带着你的敬佩读
师:(结合板书)这奇丽的景色,折射出这奇特的民族,也只有这奇特的民族,才能创造出这奇丽的景色。透过这景色,我们看到的是这个民族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
出示:
“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
师:这句话意味深长,值得我们品味。这个“乡”到底是哪里呢?你们想到的是什么呢?
师:那就用我们的笔,把季羡林先生的心声表达,梦境再现。适当用上板书上的词语和背诵的句子。
教师巡视指导修改 学生修改后,再两人发言。
三、总结全文,推荐阅读。
板书:
想像
联系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家“奇”
花的脊梁
姹紫嫣红 街“奇”
花团锦簇
永远“奇”
思乡之梦
我为人人
人人为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