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的根——孝道

时间:2019-05-14 19:29: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华传统文化的根——孝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华传统文化的根——孝道》。

第一篇:中华传统文化的根——孝道

中华传统文化的根——孝道

记得二OO三年九月在海南海口,我还没讲课以前,刚好看到《孝经》有言:「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当我看懂这句话的时候,那真是欢喜雀跃,高兴得都坐不下来。先王有一个治理天下的好方法,它能让人与人之间和睦和谐,互相关爱,上级下级、长辈晚辈不会埋怨——它就是孝道。

像今年世界的状况,水灾、旱灾、地震频传。祖先的教诲很清楚,灾难的根源在人心,「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英国的汤恩比教授是真正有道德、有见识的长者,博览各个民族的文化跟历史。他感受到,唯有孔孟学说、大乘佛法,有仁爱、慈悲、博爱的精神,才能挽救世道人心。所以,他在三十多年前就大声疾呼,要学习孔孟学说。孔孟学说特别强调孝道,强调「慎终追远」,感谢祖先。

所以,家庭也好,社会、世界也好,劫难是可以化解的,就看人心在一念之间的转变,从自私自利、以自我为重的心,转到孝道、仁爱的心。弘扬、力行、传播中华文化,这对世界非常的重要。孝道最具体的就是《弟子规.入则孝》的经文,还再加上《孝经》,这个孝就能扎根扎得很稳。

一、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在《孝经》中,孔夫子问曾子,对先王的「至德要道,汝知之乎」,你知道吗?曾子马上从座位上站起来说:学生智慧不够,请老师开示。这个时候夫子就讲:「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德行的根本在孝道,不管是世间、出世间的道德学问的成就,都要奠基在这个根本上,人找到根本,问题就解决了。「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这个根基扎牢了,自自然然吸收天地的养分。一个人孝心起来了,他的仁爱心是水到渠成;我们的爱心提不起来,就是这个源头活水没有找到。当我们读到「德之本也」,教育要从这里开始,找到了根本,非常的欢喜。

孝道起了,一个人能自强不息;孝道起了,他能同理心的去爱护他人,他人都是别人的父母,也是别人的孩子。《易经》有言:「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就像大地一样,万物在上面生长,它都尽心尽力给万物以营养,给予呵护。相同的,人真的有孝心,面对一切的人,都会把他当亲人一样的爱护,那种厚德就出来了。中国文化的核心所在就是这个「孝」字。

二、父子有亲

孝,「老」下面是「子」,代表父母、祖先念念为下一代着想;上面是「老」,好像孩子背着父母,这是报恩。所以,奉养父母是每一个孩子自然天性的流露。

我们老祖宗就是从「父子有亲」来教导孩子。为什么几千年来,这么多人接受古圣先贤的教诲、学问都很有成就?因为老祖宗的教育是顺着天性的教育,人只要接触就能接受。老祖宗通达人性,知道人本有的孝心、善心,很自然的就能把它唤醒。而且孩子一出生就是看见父母,接触最多的也是父母。让「父子有亲」的天性终生保持,这是我们推展传统文化的第一个目标。

大家想象一下,一个六十几岁的老人,看到他八十几岁的父母,然后叫爸爸、妈妈的那个表情、神态,跟三岁的孩子跑过去抱他爸爸、妈妈一样,这个人幸福不幸福?再去想一想七十多岁的老莱子,在那里逗他父母开心。那是天性,一生都保持,心里面一点习染都没有,一点怨气都没有,一点情绪都没有,纯是一种天性的流露。一个人心里面还有父母的不是,他即使再有钱、再有地位,也已经跟幸福、快乐绝缘了。

一些青少年忤逆不孝,一些成人看了很生气。一个人从天性变得忤逆,请问他的心要扭曲多少次?他也很可怜。一个人连父母都不爱、连父母都恨的时候,这个人是苦得不能再苦了。你不能跟他对立,不能责怪他,你感觉到他的苦,可能一句话就把他坚硬的心给化开了。慢慢的用孝道引导他,让他把那些错误的思想放下来,这个是教育的功能。

三、忠孝传家

为什么我们几千年的文化特别重视家庭教育?因为一个人处事待人的态度,是从家庭当中形成的。大家感受一下,这「孝悌」二字很微妙。在家是对父母、对兄长;到学校是对师父、对师兄、对师弟;到社会,不管学哪一门技能,到哪一个行业,跟随着师父学,对待师父就好像自己的父母一样恭敬,跟着师父一起学这门技能的,那也是师兄弟。孝悌二字,延伸到学校、延伸到社会,都是一个家道的延续。人真正能孝悌存心,他走到哪里,真的都能把所有的朋友当兄弟看,「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对他有恩的领导、长者,他像对自家的长辈、父母一样的回报恩德。

我们在厦门讲课五天,听完课,有一位中学老师分享。他第一句话说道:「我上了课才知道德行的根本在孝道。不从这个根本,德行开不了」。接着他就说,他们那个村落住了四十户人家,都姓吴,出了一百零九个后代,结果一百零八个大学以上学历,只有一个是虽然考上大学,因为某些因素休学了;也就是说,这些下一代完全都有能力上大学。他说:「为什么下一代的素质这么齐?因为村落里面的长者常常都告诉我们:『出外读书、工作,重要节日要记得回家看父母。』」他们大年初一都亲自陪父母到寺庙里面祈福烧香,回来以后,再到各家向每一位长者拜年。然后,同辈的年轻人聚集在村落里面的小学,一起就这一年读书的经验、工作的经验交换宝贵的收获。有孝、有悌,又好学,所以整个家族能够兴旺绝对不是偶然的。传家有道,孝悌为本。

范仲淹先生在我们历代都是读书人效法的楷模,他出生于公元九百八十九年,祖上都是有名的忠臣、宰相,唐朝的范履冰先生是宰相,汉朝的范滂是非常正直的人,有「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易经》讲,「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他祖上有德,能出这样的圣贤后代。可见,忠臣的精神可以长存。

我们看范仲淹先生的心念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把他的子孙带向了百代,甚至于千代不衰,家族兴旺。我们在平镇高中上课的时候,来了一位长者,他整个的相貌一看就知道是很有成就的官员。这位长者非常认真的在听,还在那里抄笔记。我们后生晚辈看到这样的长者,都是肃然起敬。这位长者就是我们桃园县的范副县长,是范文正公的后代,他说道:「我没有给范文正公丢脸」。他做了一辈子的公务人员,确实尽心尽力在为社会服务,于造桥铺路、有关交通方面的事业,做了三十六年。

我们亲眼看到范公的后代,真正在各行各业都是表率。而且我们从范副县长讲的几句话,深刻感觉到他们家教非常的好,对祖宗是非常的恭敬。由于这分恭敬的心,自己就不敢做出不好的行为,有辱祖宗的德行。

范公曾在家门种了两棵松树,取名叫「君子树」,他写了一首词句叫:「清荫大庇,期与千年」(我的德行、风范要让他们为榜样,超过千年不衰)。你看范仲淹先生那时候他就有信心期与千年,我们已经有家室的人也要有这样的反思。

四、百善孝为先

中国有一句古话叫「百善孝为先」。百善孝为先,这句话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孝为百善之首;第二个意思是孝开了,百善都开,孝是德之根本。教育一定要从孝开始教。找到根本,德行才长得起来。

当一个孩子有孝心的时候,他很多行为就会起很大的变化。比方说《弟子规》说:「父母呼,应勿缓」,有孝心的孩子不可能对父母讲话很冲。当一个人对父母讲话都懂得恭敬,这个态度一内化,以后面对长辈讲话也会恭敬。《弟子规》说:「冬则温,夏则凊」,有孝心的孩子懂得要去关怀、体恤父母,他这种心慢慢内化,又能够转移到对其他的长者,甚至于他所有的亲人。所以孩子的关怀心、孩子的细心从哪里开始?从对父母的这分孝心开始。然后对他自己的身体他也会爱护,因为他有孝心,怕父母担忧,「身有伤,贻亲忧」。我们有一个孩子感冒了,他在日记上写道:「今天我感冒了,我很难过。不是因为我感冒很痛苦,而是我感冒了是不孝,因为『身有伤,贻亲忧』。」有孝心的孩子不会养成很多摧残自己身体的坏习惯,他会自爱,他会自重。「德有伤,贻亲羞」,孩子有这分孝心,他会时时处处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绝对不能让父母丢脸。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十二德目中的其他德行,也是从孝道延伸出来的。一个人在家庭当中形成的德行,是一个人做人的根基所在。我们看父子关系,以前在古代,皇帝叫「君父」,是把孝心自然的转变成忠心,「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到学校去读书,老师叫「师父」,同学叫「师兄」、「师弟」。

比如「悌」,友爱兄弟姐妹。《弟子规》说:「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忠」,忠心。一个人对父母都不忠诚,他怎么对别人忠诚?所以「入则孝」说:「亲所好,力为具。」忠诚就从这里出来。

「信」,诚信,这也是从对父母的诚信来的。「父母命,行勿懒」,答应父母的事情赶紧去做。留名青史的圣哲人有一个原动力,就是对父母的忠信,甚至是对祖宗的忠信。

礼义廉耻是人生的枝干。「礼」,当然也是对父母的恭敬开始的。「父母呼,应勿缓」、「出必告,反必面」、「长者先,幼者后」,从对父母的恭敬,自然养成了一个礼的态度。

「义」,《弟子规》里面讲:「事死者,如事生」,那种情义,父母离开了都没有减少,也是从孝道来的。

「廉」,「物虽小,勿私藏;茍私藏,亲心伤」。

「耻」,人羞耻心的源头在哪里?我们小时候最怕哪句话?「真没家教!」别人一讲,好像很难受,赶紧收敛。「德有伤,贻亲羞」,怕让父母蒙羞,这是一个人羞耻心的源头。

仁爱和平是花果。「仁」,设身处地,「冬则温,夏则凊」,体恤得很细微。「爱」,「亲有疾,药先尝」。「和」,「怡吾色,柔吾声」,要心平气和去劝。要劝到什么程度?劝到「号泣随,挞无怨」,连父母打他、骂他,他都能心平气和,不跟父母计较,不生一点怨恨,这个人一生的修养才能到「平」。他不记恨父母,只记父母的好,只想着怎么做才能真正劝诫父母,这个人才有和、平的修养。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既张,国乃复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所以,推行礼义廉耻是治国,一个团体一定要有礼义廉耻才能维系。仁爱和平的精神,可以让天下相互平等对待、和睦相处。这不是遥不可及的,我们每一个人努力去修养德行都能做到。

现在看起来社会问题频传,但只要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这十二个德目都在人的心中,还有哪个问题不能解决?有孝悌了,哪来的家庭冲突?有忠信了,哪来的跳槽、哪来的不讲信用?有礼了,就不冲突,互相尊重。有义了,人就有情义、恩义,哪有现在离婚率这么高的现象?有廉耻了,哪有人再贪污?有仁爱和平了,那就是互相爱护、互相尊重的和谐社会。

所以,要实现理想的社会目标,一定要从孝道入手。一个企业肯去做,也能「上下无怨,民用和睦」。谁最有福气?肯听圣人、肯听老祖宗的教导,去落实在自己的家庭、企业、团体,这个人最有福气,因为他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经营人生。所以,我们得要从根本上去努力,不能好高骛远。

我们这个时代特别强调民族团结,但如果没有孝悌忠信的德行,怎么团结?这么好的理念,一定要通过教育,通过德行的教化才能达到,不然都是口号。我们强调民族的大团结,一定要从孝养父母、友爱兄弟,爱自己的家族开始。

五、举孝廉

现在社会特别强调民主、民权,但是假如没有接受礼义廉耻的教化,选出来的人无礼,都谋自己的私利,没有道义,没有礼义,没有廉耻,结果会怎么样?

古代从汉武帝时期就强调人才两个审核标准,举孝廉。这是太有智慧了!孝是德行,这是做人的基础;廉,能清廉,就不贪污,这是做事的基础。廉洁了,整个政治风气就好。举孝廉承传了两千年没有变过,而且朝廷审核官员政绩,第一个就是举了多少孝廉、多少人才。这个考核标准太重要,让所有为官者都知道,他最重要的工作是选拔人才、为国举才。有人才,才能继续照顾、教化老百姓,这个机制在民主社会容易被忽略,但这个影响很深远。栽培人才不是一、二年办得到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抓到德行才是本,有德,制度才能用得好;没有德,都拿着制度在玩弄,谋自己的私利去了。所以,知道「举孝廉」,人民投票就会去调查候选人孝不孝顺、廉不廉洁。这样才能选出好人,才能办好政治,为政在人。所以,人没有判断力,不只毁了自己的人生,可能连国家的前途都会毁掉。

六、结语

孝是德的根本所在。我们明白了这些道理,就有信心从自己做起,进而把老祖宗这些好的智慧,分享给有缘的亲朋好友。

人生不要追求带不走的东西,人生要努力的,是能留下来的道德、精神。我们到底能留给我们的孩子、家庭什么样的家道,什么样的家风?这才是长长久久的。我们在单位,能不能给予后来的同仁最好的榜样?「留取丹心照汗青」,让我们工作过的单位、团体,念念都不忘我们的风范跟贡献。

现在民族文化的承传,确实是到了生死攸关的时刻,我们有没有这一分担当,真正承传起我们五千年的文化,对得起祖先,对得起后代子孙?我们要立志,我们这一代是承传中华文化最重要的一代,这一代不传,会断啊!我们承传下去之后,从我们这一代到下一代,都能看得懂《四库全书》,看得懂四书五经。

学传统文化一定要效法、学习至圣先师孔老夫子,孔老夫子一生致力于文化的复兴。老人家知道,「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有了好的伦理道德因果教育,人心善良,才有幸福美满的家庭、社会、生活,所以夫子一生从事教学工作。老人家的愿望:「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夫子那个时代,礼崩乐坏,教化人心是相当不容易的,可是夫子一生坚定不移的做。我们学到夫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明明知道自己的努力,很可能这一辈子根本看不到成果出现,但是,道义所应该为的事情,再怎么艰难,所谓上刀山、下油锅都不怕。

夫子坚持承传人类、民族文化的使命,当下就感动了他千千万万的弟子,以至于这二千五百多年,太多人听闻夫子的风范跟教诲,都树立了「以天下为己任」的志向。历代的圣人,都以夫子为榜样。夫子的坚持,上下承传了五千年的文化。而在孔子之后成为圣贤的人,大都是效法了孔子的精神,他的精神长存!

所以,孔子是我们人生最好的榜样。二千五百多年来,哪一个家庭的幸福,哪一个社会朝代的安定,离开了我们孔夫子的教诲?我们效法孔夫子的一生,以师志为己志。尤其是现在这个时代,科技、交通都很发达,地球已经变成了一个「地球村」,休戚与共、息息相关,这个时候再不把孝道、仁爱的思想尽力的做出来、弘传开来,这个世界只有死路一条,侥幸不得。不管我们在哪一个行业,只要真的肯依教奉行,就能够给我们的社会、民族以至世界带来非常大的利益。文化的复兴,最重要的就是榜样的力量。从我们的社区,从我们的企业、学校、团体做起,从我们自己的家族做起。家是社会非常重要的单位、基础,家族都和乐,这个社会就安定了。

第二篇: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谨记孝道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谨记孝道”主题班会说课稿

一、说主题

当今的孩子都是父母心中的公主王子,在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只知道索求不知道回报与奉献,跟父母顶嘴耍脾气更是家常便饭,生活中以我为中心,很少有孩子知道体会父母的辛苦与关爱,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正在一代一代的流失,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让学生懂得感恩父母,知道回报父母,让民族传统文化的种子在学生的心中开花结果。因此本次班会我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孝敬父母”为主题。

(一)教育目标:

1、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了解父母的爱,体会父母之情,感受到父母的爱是无私的伟大的。

2、让学生学会理解父母,懂得关心父母,孝敬父母,知道回报父母。

3、理解弟子规中“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责须顺承”

4、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体会传统文化的内容与意义。

(二)教育重点:学会从生活中体会父母的付出与关爱。理解“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责须顺承”

(三)教育难点:让学生学会理解父母的关爱,尊重父母的教导,知道孝敬父母回报父母。

(四)说学情:五年级的孩子有自己独立的思想,能分辨生活中的是非,也是性格成长的关键期,所以正是接受良好思想教育的时期。我

多媒体这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生动的画面创设成一个个鲜活情景展示给孩子们,辅助教学。

3、创设情景教学,本次活动我通过一个个主题活动让他们获得情感体验,在活动中引导孩子们主动参与、独立思考、用心体会,合作交流,利用情景打开他们心灵的大门达成情感共识,让他们体会父母的辛苦,感受父母的爱。懂得孝敬父母。

三、说学法:

每一个孩子都是在父母浓浓的关爱中幸福快乐的成长,他们之所以对父母的关爱习以为常,是青蛙效应。所以在本次活动中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再让学生在实际情景中体会父母日常的辛苦与关爱,再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引导学生体会父母的付出,要用实际行动来回报父母,懂得听父母的话,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一代一代的传扬下去。并请学生换位思考,如果将来自己的孩子不懂得孝顺该怎样教育?使学生从感知到理解,从感性到理性深刻意识到孝敬父母是每个孩子该做的,是中华的传统。

四、说课堂活动流程

本次活动我设计了情景导入,体会弟子规中“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责须顺承”的含义,结合生活反省自己,我为爸爸妈妈做件事四个环节。

1、情景导入

视频播放“孩子在看电视妈妈喊吃饭,孩子迟迟不动,妈妈把饭拿到客厅,孩子不仅不吃,还嫌妈妈打扰看电视”。请学生谈谈你对

3、结合生活反省自己

生活中你有没有在这方面做的不好的呢?今后你打算怎样做?请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生活中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懂得该怎样做,只有结合亲身经历学生才能有感而发,才能在他们的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了自己生活中对父母不够孝敬,教师在引导学生该怎样弥补曾经的错误?并建议学生给父母写封信,表达自己的歉意和决心。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让学生意识到孝敬父母重在行动,不能只是嘴上说一说。)

教师小结: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父母无微不至的关爱,爸爸妈妈把最好的都给了我们,为了我们能够幸福的生活,他们辛苦的工作着尽力满足我们一切的愿望。孩子每次的进步和成长都离不开父母的爱。下面让我们在歌曲《母亲》中再次感受那浓浓的母爱。播放歌曲。

4、我为爸爸妈妈做件事

我们每天都享受着父母的爱,老师建议你们每天都为爸爸妈妈做一件事,可以给爸爸倒杯水,帮妈妈洗碗等小小的事来回报父母,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你想给父母做件什么事?请学生畅谈(设计意图:把孝敬父母落实到实际中,让学生在生活中做到孝敬父母,从小养成孝敬父母的良好美德。)

第三篇:孝道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

孝道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

一、摘要

古语有云:“百善孝为先,百德孝为首,百教孝为始”,“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这足以见证孝的地位和价值。“孝”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千百年来一直作为伦理道德之本而备受推崇。孝是所有德行的根本,一切教化都在此基础上产生。本篇文章将从孝道的内涵、古代传统中的孝道、结合当今社会的孝道、大力加强孝道教育四个方面进行论述。如有纰漏,还望老师批评指出。

二、孝道的内涵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孝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孝的内容主要有三点,一是养,二是敬,三是祭。孝,首先表现为一个“养”,“孝”最早见于甲骨文,由上面一个“老”字,下面一个“子”字组成,《说文解字》上讲.孝即“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承老也”。“孝”字的构成,体现着父慈子孝。人间真情。孝,其次表现为一个“敬”字。《辞海》对孝的注释:“善事父母日孝”,《汉语大字典》的解释为“旧社会以尽心奉养父母和绝对服从父母为孝”。孔子日:“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孟子也说:“孝之至,莫大于尊亲。” 孝,还表现为一个“祭”字。所谓“养老送终”,除了抚养之外还要送终和祭祀。中国人对生命非常重视,对于已逝对象的孝还表现在如何纪念死者。子日:“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中国历来重视丧葬,由此形成所谓的丧葬文化,丧葬习俗的复杂体现了对已逝者的尊重和孝心,体现了浓重的孝道文化。此外,《孝经》中还告诉我们“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三、古代传统中的孝道

“孝”在古代有两个主要内容 : 其一 , “尊祖敬宗” , 这是早于“善事父母”的初始含义。古人认为去世先人 , 特别是氏族首领 , 在天庭与天帝为伍,对部落和氏族的吉凶祸福至关重要 , 从而产生了祖先崇拜 , 其目的主要是使氏族集体繁荣昌盛。祖宗敬仰作为“孝”的重要内容 , 一直传承到现代 , 如家族兴建祠堂 , 供奉祖先灵位 , 组织清明会 , 撰写族谱以明血缘长幼,皆是“尊祖敬宗”行为。其二 , “传宗接代”,《孟子·离娄》提出 : “不孝有三 , 无后为大”。朱熹注释 : “于礼有不孝者三事 , 谓阿意曲从 , 陷亲不义 , 一也。家贫亲老 , 不为禄仕 , 二也。不娶无子, 绝先祖祀 , 三也。三者之中 , 无后为大”。因我国现在人口过盛 , 推行计划生育 , 故反复批判孟子之言。但在古代,灾荒、瘟疫、战争等使人类生存环境十分恶劣,出生率、成活率都低 , 寿命不长 ,故无论国家、氏族、家庭都无不力求人丁兴旺 , 确保世代不绝,这也就无可厚非了。

在地球村里 , 从古到今出现过无数民族和众多国家 , 其中只有我华夏民族的孝道理念传承下来。感人至深的二十四孝家喻户晓:孝感动天、亲尝汤药、啮指痛心、百里负米、芦衣顺母、鹿乳奉亲、戏彩娱亲、卖身葬父、刻木事亲、行佣供母、怀橘遗亲、埋儿奉母、扇枕温衾、拾葚异器、涌泉跃鲤、闻雷泣墓、乳姑不怠、卧冰求鲤、恣蚊饱血、扼虎救父、尝粪忧心、弃官寻母、涤亲溺器。

但是时代在进步,“孝”的标准和规范也随之改变,所以古代的二十四孝有许多愚孝。面对祖先留传给我们的孝道,在发扬光大的同时,也要学会选择,去芜存菁,方为“智孝”,忽略了其他伦理道德,一味尊崇,则为“愚孝”。孔子不赞成愚忠愚孝,他指出,只要有不义的事,就应该谏净。孟子则在孔子论孝的基础上.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把人们对父母的爱,延伸到其他老年人。孔孟关于孝的精辟论述,成为高悬古今、照耀世界的真理。

四、结合当今社会的孝道

百善孝为先,当今时代需要孝。我们青少年需要孝,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但现实情况是,由于长期不得不实行的计划生育国策,形成了四个老人、一对夫妇、一个孩子的“四二一”家庭结构。人们由于爱幼的本能,几代宠爱于一身。孩子往往被娇惯、溺爱。很多孩子从小就被惯成了以自我为中心、淡化亲情回报、缺少社会责任感的人。同时由于高考制度的导引,重考试分数、轻道德品行的社会意识长期存在,从某种程度上也导致了家庭孝道教育的缺失。“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长此以往必然会造成孩子人格不完善,甚至性格畸形。

老师上课讲的一句话我记忆犹新:“你有没有注意到,你的父母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对你小心翼翼的呢?”听到这句话,我感觉整个人都被震了一下,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父母批评我开始变得隐晦,进我的房间要敲敲门,放假回家总是再三询问我想吃什么……以前还暗自欣喜,觉得自己的地位陡然上升。原来这是我需要反省的时候到了,不喜欢和父母谈心,学习上有什么烦心事回家就摆在脸上,讨厌父母问东问西,却又抱怨他们不懂我……

以前家里总是父母为天,但现在确将孩子奉为皇上,这就是我们所倡导的孝道吗?孝,并不是每天口头上、文章里的名词,也不是只在心里想着长大后要怎样怎样,更不是每月寄给父母的赡养费。孝的本质是爱,有爱就有孝。它的表达方式是感恩,是亲情回报。它的作用是完善人的品格,提升人的思想境界,在家庭和社会中追求人际关系的和谐。

五、大力加强孝道教育(社会、家庭、学校)

1、要想顺利地实现我们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只有通过社会的规范、倡导、鼓励,学校具体地实施,再加上家庭的配合,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一是利用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二是树立典型,抓住生活中奉行孝道的典型事例,进行青少年孝道教育,树立慈父慈母孝子孝女的典范,政府、社会应该给他们以崇高的荣誉。此外,还要牢牢把握网络的思想教育阵地。把青少年学生的孝道教育与现代技术紧密结合起来,搭建现代化的平台。

2、把孝道文化建设融于家庭教育之中,充分发挥家庭在孝道教育中的作用。让孩子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中受到熏陶,充分发挥家长的孝道表率作用。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是家庭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其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及生活细节都会给子女潜移默化的影响,具有极大的示范表率作用,其行为不但影响子女的发展方向,而且决定能否赢得子女的信任和尊重,取得家庭教育的主动权。因此家长应注重自身孝道行为的规范,做孝敬长辈的楷模。久而久之.孩子不仅会从心底里敬佩自己的父母,而且也会耳濡目染地逐渐形成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好习惯。

3、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应高度重视孝道教育。要抓好孝道教育的各个环节,其内容主要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感恩教育,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是进行孝道教育的情感基础。其次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孝道教育作用,如在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进行有关孝道的专题讲座。此外还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孝道教育实践活动。针对不同年级、不同院系、不同居住环境的学生开展突出不同主题的活动。

六、结语

孝顺父母,要养父母之身,让父母衣食住行无忧,要常回家看看;要养父母之心,让父母精神愉快,心中欢喜;要养父母之志,为人子女要对社会做出一定贡献,让父母引以为荣,使他们的精神得到安慰。我们要时刻谨记,行孝要及时。“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比尔.盖茨认为,人世间有两件事不能等,一是行孝,二是行善。我们不能让“亲不待”的遗憾在生活中上演。只要用心去观察、去体会,就能发现父母的需求。其实父母对子女的索求最少,只要我们抽出些时间,陪伴在父母身边,他们就能体会到父慈子孝的温暖。“百善孝为先”。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我做起,感恩父母,力行孝道,为弘扬传统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第四篇:弘扬传统文化 践行中华孝道

“弘扬传统文化 践行中华孝道” 主题活动方案

中华“慈孝”文化源远流长。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家庭和睦的基础、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指导思想和活动目的

为进一步贯彻《关于在全市中小学开展孝德教育活动的通知》的精神,传承和弘扬孝道文化,树立新时期的孝道观念,学校特制定“传承中华文明,弘扬孝道文化”活动方案。

本次活动旨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结合我校注重德育教育的实际,倡导同学们认知孝道文化,励志践行,充分发挥孝道文化在和谐校园、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建设中的特殊作用,在全校营造“孝行天下”的良好社会氛围,切实把“孝道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学生活动等各个环节中去。打造御外“孝道文化”,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积极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道德建设。

二、活动组织机构 组 长 徐向臣 副组长 李志华

成 员 办公室、工会(负责教师活动)

政教处、团委(负责学生活动)

三、活动实施的主要内容

宣传工作

1、向全校所有教师同学发出“弘扬传统文化 践行中华孝道”的活动倡议,号召人人传承中华文明、践行中华孝道。

2、开展教师“七个一”活动

3、召开“孝道“主题班会,全面做好思想动员,布置相关德育作业。

4、校园宣传栏内张贴“弘扬孝道文化”海报

5、国旗下讲话以“弘扬孝道文化”为主题 活动开展

1、读一本孝道文化书籍 利用班团会组织学生诵读《弟子规》,让学生了解书中孝的故事,懂得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开展“行孝道、知感恩”专题讲故事比赛

通过自身所知道的一些敬老爱老的故事来开展讲故事比赛,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学一条语录,施一件孝行,践行“七个一”(即一周七天每天为父母做一件事并主动长期承担一项家务劳动)活动

如:

做一次饭

洗一次碗

洗一次衣服

擦一回地

洗一次脚

捶一捶背 揉一揉肩

说一次“我爱你们”并拥抱一次

4、利用校园广播和班级多媒体宣传“最美孝心少年”的感人事迹

5、开展“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家庭教育活动

召开学生家长会,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工作网络,形成教育合力,进一步发挥学校德育的主导作用。

6、“百善孝为先”主题班会

让同学们探讨关于孝与善的真谛,并能从中受益。

7、写一篇孝道感悟文章

通过读敬老书籍、做敬老好事等,让学生写一篇孝道文章。各班先评出5篇文章参加年级评比,再由年级组评选出5篇优秀文章参加学校评选。分段评出优秀文章若干篇进行奖励,并汇成册。

8、开展班级“孝道”文化建设比赛。

9、教师进行“七个一”活动。在“铁岭市教师孝行十个一”的基础上一周每天为老人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学校将进行教师孝行图片展

每天以电话或短信的方式问候一次老人

每周带着爱人和孩子看望一次老人,给老人做顿饭 每月给老人买一份小礼物 每月给老人一些零花钱 每月陪老人进行一次户外活动 每季度或每半年同老人照一次相 每季度陪老人看一场电影

每年为老人体检一次,及时掌握老人的身体健康状况 记住老人的生日,亲手为老人煮一碗长寿面 每年为老人购买一份合适的保险。总结评比表彰

1、期中、期末公布学生德育成绩,孝道单列出来,学生孝道方面的表现予以量化,进行等级评定,张榜公布(可以指定标准,让家长、科任老师打分)。

2、班主任对班级开展的孝道文化进行总结,重点是开展的工作,收到的成效,存在的不足,改进的措施。

3、各班评选出5名班级尊老敬老好学生在班内表彰,各年级推荐5名校级“尊老敬老好少年”校内表彰。

最终,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学会感恩,懂得如何尊敬长辈、体谅父母、关心他人、关注社会,从而以爱心唤醒爱心,换取爱心,传达爱心,使爱得到迁移与升华。让学生养成习惯,形成长效机制。通过孝德实践培养学生对自己、对家庭、对学校、对社会的责任感。同时,紧密家校联系,促进孩子和父母的有效交流和沟通。

第五篇:中华孝道

孝是中华文化传统提倡的行为,指儿女的行为不应该违背父母、家里的长辈以及先人的心意,是一种稳定伦常关系表现。所谓“百行孝为先”,反映中华民族极为重视孝的观念。孝的一般表现为孝顺、孝敬等。孝顺指为了回报父母的养育,而对父母权威的肯定,从而遵从父母的指点和命令,按照父母的意愿行事。我国的圣哲先贤对孝的论述有很多,中国的传统文化可以称为孝文化。

上面提到的是古代的孝,我认为今天的孝是要与古代有所区别的,我们要批判地继承。我们要尊重父母,报答他们含辛茹苦的养育之恩,在他们年老需要的时候守护在他们身边。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有自己的独立意识,要自尊自爱。孝是感恩,孝不是盲从。

孝作为道德规范,它不仅仅适用于一个社会,一个阶级或一个时代,而是具有普适性的价值。孝在现代社会仍然可以成为道德伦理的高尚人格和人际义务的重要精神源头,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具有重要的伦理价值。因此,我们在和谐社会的视域下,应该以人民性和科学性的标准把握传统孝文化的伦理精神本质,挖掘传统孝文化的合理因素和普遍价值,赋予其现代伦理精神。

记得前几年中央电视台有一则感恩教育的公益广告:一位年轻母亲睡前给母亲端洗脚水,幼子为此深受感动,遂端来一盆热水要给自己的母亲洗脚。无独有偶,2011年母亲节前夕,江西某小学100名学生在操场上给妈妈洗脚以示孝心。下跪洗脚的光荣事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至此,“洗脚模式”成了推行孝道伦理的样板。上海某中学甚至给学生颁发洗脚日历卡,每洗一次脚,父母就在上面签字,而该卡将在期末成为评定学生道德分数的主要依据。国人的孝道传统,往往表演甚于实绩。父母死后大办丧事以示孝道,而其生前则往往百般虐待与摧残。洗脚不过是一场孝道作秀而已,我们应该教给学生的是,孝即爱心。

中国封建社会的孝道,无非是专制主义在家庭结构中的映射。它从未承载过真正的爱与亲情,而仅仅重申长辈对晚辈的微观权力。它拒绝家庭环境的人际平等,无视晚辈的人格尊严,由此导致服从性和工具性人格的茁壮成长。愚孝,这个长期以来一直禁锢着青年人的枷锁,曾经戕害过多少年轻的心灵,又诱发出多少人生悲剧。

愚孝的概念不断的演绎扩大,进而上升为对国家的愚忠。作为国家的一员,热爱自己的祖国和人民,忠于自己的政府和领袖并没有什么错,但是如果现有的政权不能维护国家利益,不能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那还有必要誓死捍卫吗?这样的信念是值得尊敬的,但这样的行为却注定是悲哀的,这样的垂死挣扎是毫无意义的,最后自己也只能做没落王朝的殉葬品。我们的民族性格深处有弱弱的一面,所以我们的国家向来崇拜悲剧英雄,这在间接上成为愚忠愚孝得以滋生的肥沃土壤,使这种不合理的封建伦理纲常观念得以延续数千年之久。

新文化运动打破了封建文化的壁垒,启蒙了年青一代知识分子的觉醒,他们振臂高呼,与旧时代做坚决斗争。孝道也受到了强烈的冲击,父权族权遭到了严重挑战,从那时起,旧的孝道观念便在新文化的影响和浸润下潜移默化地发生着变化。新中国成立后,恋爱自由婚姻自由对其更是当头一棒,婚姻由原来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变成青年男女自己的事,这是新孝道战胜旧孝道的重要表现。

如今,在市场经济和拜物主义的影响下,不管是新孝道还是旧孝道走向了穷途末路,经济的飞速发展为年轻人提供了绚丽的舞台,经济基础的独立使得他们不再把父母的权威放在眼里,于是就在翅膀硬了之后挟私报复。还有一点是,中国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而在农村中父母的教育方式是十分落后野蛮的,很多人在小时候受到的家庭教育是十分残酷的,所以一旦长大成人,一旦飞出牢笼,他们便对父母施以同样的态度。这其实是教育的失败,“烧火棍下出孝子”这等错误观念应从百姓心中彻底清除。

新成长起来的青年,由于家庭教育失当、学校孝德教育缺失等原因,大多养成了自我中心的性格,孝德情感单薄。许多人认为,父母生养子女是天经地义的义务,自己受照顾是理所当然的,在家习惯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只知道索取,全然体会不到父母的辛苦和劳累,缺乏感激之心和报恩意识。有些人甚至盲目攀比,享乐至上,很少顾及家庭经济条件,还时常因为自己一些要求得不到满足而抱怨父母没本事。一些人不尊重父母,不知道设身处地地考虑父母的感受和意见,稍有不如意就顶撞父母,对父母发脾气,与父母产生对立情绪,给父母带来心灵上的伤痛。

学生是道德实践的主体,加强孝文化教育,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道德自觉与自律。我国传统孝文化教育成功的秘诀之一就在于体了由近及远、由易而难、由家而国、由个人到社会的循序渐进的演绎和逐层递进,从家庭生活中日常的“洒扫应对”、“晨省昏定”、“冬温夏清”开始,在日常生活礼仪的具体细节中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行为实践习惯。因此,对学生的孝道教育,仅有孝德的理论宣传只是空洞的说教,坐而言不如起而行,应重视日常养成教育和训练。孝道的道德实践活动要从细微处人手,在日常学习和生活细节中,通过点点滴滴的行动自觉感恩和回馈父母。如在家庭中关心尊敬父母、体贴照顾父母、学习之余多陪护父母,照顾好自己的生活起居,多帮助父母做家务,帮父母做饭、洗衣、拖地,给父母洗一次脚、梳一次头、剪一次指甲等;平时经常主动与父母沟通与交流思想,在一种充满尊重又洋溢着平等的融洽氛围中化解代际隔阂与矛盾,设身处地考虑父母的感受和意见。在学校中生活节俭,减轻家庭经济负担,积极参加勤工俭学活动,早13学会自立、自强;珍爱生命,珍惜光荫,自觉树立为祖国效力、为人民服务和为父母增光的远大理想,努力学习,尊师爱生,诚信做人,善待他人,关爱社会,砥砺品行,在学业与人格上不断完善自己,自觉立身行道,建功立业,使父母为自己感到骄傲和荣耀,以切实行动加强孝道行为习惯的锤炼。

父母与孩子之间需要的是信任理解,沟通交流,而不是针锋相对,我行我素。只有让爱在两者之间充分涌动,才能消除阴霾,让真情洒满人间。

下载中华传统文化的根——孝道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华传统文化的根——孝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华孝道故事

    《中华孝道故事》读后感 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往今来一直提倡的一种行为、一种精神。 «中华孝道故事»一书所选故事,既有古人,也有今人,既有......

    中华传统文化精华大全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民族的精神支柱。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乃至全人类的宝贵财富。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奠定了人的一切文化与思想行为。接受古老的人类文化的教育......

    中华传统文化

    难忘的中秋节研究:单小龙 这是宋代米甫对中秋节诗歌的赞美。这是宋代米甫对中秋节诗歌的赞美。你知道中秋节是怎么让我告诉你的! 中秋节是中国的一大段,它代表了家庭团聚,意......

    中华传统文化

    “中华文化”爱心助教活动总结 为了响应十八大关于宣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号召,让孩子们从小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髓,本次爱心助教活动围绕"中华文化”这一主题展开。 在中华......

    学习传统文化《孝道》心得体会

    学习传统文化,从践行德孝做起 郑旭霞 上周六,在我校景校长的精心组织下,我们全校教师参加了“相约传统文化,成就幸福人生”主题讲座,感人的故事,精彩的讲座,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

    孝道传统文化讲座总结

    孝道传统文化讲座总结 姜文 孝道传统文化传播讲座在56中道德讲堂举办,全体初中师生参加了讲座。 师生们聆听“大德”的教诲,践行中华传统文化礼仪,学习教化人心的手语歌曲,诵......

    传统文化之孝道演讲稿

    传统文化之孝道演讲稿 我们老人常常讲福田心耕,什么心耕呢?简单的讲,福田孝顺心耕,福田爱心耕。孝顺/仁爱,我们人生的福分和智慧就不断的增长。儒家有一部经典《大学》讲“德者本......

    中华孝道与和谐社会

    中华孝道与和谐社会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十六届六中全会又做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谐”这两个字,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