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规划师考试道路交通名词解释(优秀范文5篇)

时间:2019-05-14 19:32: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注册规划师考试道路交通名词解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注册规划师考试道路交通名词解释》。

第一篇:注册规划师考试道路交通名词解释

道路交通名词解释

1.快速路:为城市中大量、长距离、快速交通服务,并与其他干路构成系统,且应与城市高速公路有便捷的联系。

2.主干路:城市道路系统的骨架网络,主要用于城市分区之间的联系,承担中远距离的交通出行任务。

3.次干路:兼有通和达的功能,以承担城市分区内的集散交通为主。4.支路:主要与次干路和居住区、工业区、市中心区、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等内部道路连接;其主要承担近距离出行,非机动车出行的交通任务,还承担着联系集散道路、作为城市用地临街活动面的作用 5.道路面积率:道路用地面积占城市用地面积的比例,是路网道路间距与城市道路红线宽度的综合指标

6.路网密度:单位城市建设用地内的道路总长度 7.断面分流:一条道路上分布的交通各行其道 8.路网分流:一条道路上只行驶一种交通方式

9.路网的功能结构:把路网看作一个完整的系统,路网中各条道路所承担的不同的功能 10.路网的等级结构:根据不同道路的交通功能主要程度有可对城市道路体系进行分级 11.路网的布局结构:不同功能、等级的道路在城市空间上的布局

12.路网的组织结构:不同等级、不同区位、不同功能的道路在不同的时间,其功能又不一定保持不变,而且他们之间具有彼此联系和转换的基本特点,对这种联系和转换过程的安排就是组织结构

13.蜂腰:多条道路上的交通量向少数道路上汇聚的局部路网和节点地区 14.信号相位:简称为相,它是信号轮流给某些方向的车或人以通行权的次序 15.周期长:又称为周期时长,信号灯绿、黄、红显示一周所需的时间 16.绿信比:一个相位的绿灯时长与周期时间之比

17.线控制:一条干路上相邻交叉口交通信号的联动控制 18.相位差:以某一个交叉口的起始绿灯信号为准,与相邻信号交叉口的绿灯启亮的时间之差

19.铁路枢纽:位于几条铁路干线汇合的地点,由各种专业车站和有关铁路联系组成的,在统一指挥下协同作业的铁路运输技术设备的有机整体。

20.编组站:办理大量货物列车的解体、编组作业的专业技术站。除办理通过列车外,主要办理大量改编车流,解体和编组各种直达、直通、区段、沿零摘挂以及小运转列车。21.客运站:专门办理旅客运输业务的车站,有站房、站前广场以及战场客运设备三部分组成。根据机车正线走路可分为通过式、尽端式和混合式。

22.港口:具有供船舶进出、停泊、靠泊,旅客上下、货物装卸、驳运、储存等功能和相应的码头设施,由一定范围的水域和路域组成的区域

23.公路:连接城市、乡村,主要供汽车行驶的具备一定技术条件和设施的道路。

24.国道:具有全国性政治、经济意义的主要干线公路,包括重要的国际公路,国防公路、连接首都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首府的公路,连接各大经济中心、交通枢纽、商品生产基地和战略要地的公路。

25.高速公路:为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使,并控制出入的干线公路。

26.停车视距:汽车行驶时,驾驶员自看到前方障碍物时起,至到达障碍物前安全停止,所需的最短距离

27.最大纵坡:根据公路等级与自然条件等因素所限定的路线纵破最大值 28.公路货物流中心:传统公路货运站在规模上的扩大、功能上的提升和管理上的优化而形成的道路货运节点和枢纽,是现代物流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物流组织管理节点

29.物流园区:为一个空间概念,是众多具有产业一致性或相关性,且集中连片的货物流通中心组织在一起的物流用地空间。30.交通方式:指人们从甲地到乙地完成出行目的所采用的交通手段,通常分为个体交通方式和公共交通方式。31.人均出行次数:是城市居民出行特征的一个最基本的指标,指的是一个城市中每人每天平均出行的次数

32.出行活动:人们形成的交通活动,也就是居民为某一目的,在某一时间采取一定的交通方式,途中耗费一定的时间或走完一定的路程,最终到达要去的地方。

33.出行分布:又称OD交通量,调查区域内各交通小区之间的人、车出行次数。现状出行分布由OD调查得到。34.出行方式构成(结构):各种出行方式在完成全市居民出行量中所占的比例,称为居民出行方式构成(结构)。

35.出行时耗分布:指居民在一次出行过程中从出发地到目的地所花费的时间。36.出行时辰分布:出行时辰指的是居民一日出行活动发生的时刻,一般以小时为时段统计一日所发生或集中的出行量。出行时辰各时段出行量占全日出行量的比值称为各时段的出行发生率,各时段的出行发生率按时间的顺序连接在一起,就是出行时辰分布。37.出行空间分布:由期望线图表达的居民出行量的空间分布情况,反映了居民出行空间的流动规律。38.期望线:期望线是连接交通出发小区与交通到达小区的直线,它的宽度表示了交通区之间的出行次数。

39.期望线图:由各条期望线组成的反映居民出行空间分布的图。40.OD分布图:即期望线图 41.分隔查核线:为了校核OD调查成果的精度而在调查区内按天然或人工障碍设定的调查线,可设一条或者多条。它将调查区分为几个部分,用以实测穿越该线的各条道路断面的交通量。

42.通勤出行:因上班、上学而引起的出行(含相应的回程出行)称为通勤出行,也称为生存型出行。通勤出行的比例一般占总出行的80%左右,属于刚性出行,有时间约束,有明显的高峰现象。43.弹性出行:除去通勤出行之外的受时间约束较小的出行称为弹性出行或生活性出行,比例约占20%左右。

44.等时线:由城市某一吸引点出发,在规定的出行时耗内可到达一定的用地范围,这类用地范围的边界线即称为等时线,反映了该地区的交通便捷程度。等时线图反映了居民到吸引中心所需要花费的最大出行时间,以及该中心在不同的出行时间内所能服务的用地范围。

45.交通时间:即公交出行时耗。

46.最大出行时耗:居民对通勤出行所能忍受的最大时耗。

47.客运量:一定时期内,各运输部门实际运送的乘客人数,单位为人。

48.客运周转量:一定时期内,各运输部门实际运送的人数与其相应的运输距离乘积之和。49.交通区:在城市交通调查中,以调查范围为基础,对调查区域实行的分区。50.交通小区形心:代表同一交通小区内所有出行端点的某一集中点,是交通小区交通源的中心,不一定是交通小区的几何中心。51.饱和度:饱和度为交通量与通行能力的比值。依据相关饱和度可以绘制道路网服务水平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78.79.80.81.82.83.84.85.图和交叉口服务水平图。依据路段饱和度可以确定道路服务水平,依据交叉口平均延误时间或饱和度可确定交叉口的服务水平。出行生成: 出行分布预测: 出行方式划分:

交通分配:

分区交通系统:为了进行更有效的交通管制,将城市分割成便于进行交通处理的地区,交通分为区内交通和全区交通,这种方法称为分区交通系统。主导线:在OD图中起主要作用的双线。

出行生成密度:指单位用地面积或单位建筑面积所产生的出行量。

出行距离:指从出行起点到终点的实际走过的距离(而不是空间直线距离)。

货运量:指在单位时间内计及重复运输系数后的被运货物的数量,它通常以吨计。货物流通中心:货物流通中心是组织、衔接、调节和管理物流的较大物流节点。运行速度调查:即经过某两点之间的时间速度。道路服务水平:交通量与通行能力的比值。停车场容量:允许同时停放的车辆数。

停车泊位周转率:即一个泊位在单位时间内停放的车辆数。

线路总长度:所有公交路线长度之和,为线路网长度与线路重复系数的乘积。非直线系数:指线路实际长度与线路空间距离之比。重复系数:指公共线路总长度与公交线网总长度之比。基本客运能力:在道路和交通均保持理想状态和车辆保持最小车头间距的条件下,得出的某一站点断面的最大客运能力,又叫理想最大客运能力。可能客运能力:在实际的道路和交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站点某一断面处的最大客运能力。主要用于研究道路与交通条件的修正系数。

实际客运能力:在某一服务等级下,保证车流畅通无阻的最大客运能力,或在特定公交车辆,调度形式下保证安全畅通的最大客运能力。公交客运能力:指单位时间固定线路上营运的公交车辆运载乘客的能力,也就是应具备的公共车辆数或客位数,包括车辆(或客位)为营运而行驶所产生的车公里(或客位公里)。

行车频率:单位时间内通过线路某一断面(或停靠站)的车辆数称为行车频率。

运载率/日满载系数:全市高峰小时高断面的行车频率、高峰小时高断面运能(客位)与运量(乘客数)的比率。最佳线网密度:线网密度能最大程度满足线网系统的通行能力,也能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乘客的要求,此时称为最佳线网密度。

乘行时间:乘客乘车出行的全部时间称为乘行时间。最佳站距:是乘行时间最短的站距称为最佳站距。公交等时线:

等距线:是与某以地点距离相同的点构成的线。出行时耗:由起点至达到重点所花费的时间。候车时间:为公交行车间隔时间的一半。

交通结构:指城市居民出行中所采用的各种出行方式的比例构成。步行交通系统:交通者不依赖于任何交通工具。

个体交通系统:交通者单独使用私人或社会单位的交通工具。公共交通系统:交通者使用公共交通工具。86.公交服务面积:以各个公交站点为圆心,以规定的服务半径画圆,由这些圆周线所连接成的面积。87.等时线:即纯步行时间和交通时间联合绘制城的,在这种线上的任意一点到所指定的中心,所花的出行时间相等。

88.路抛制:出租车在道路上流动招揽乘客,采用挥手即停的服务方式。89.公共交通线路网密度:在公共交通服务的单位面积城市用地上,有公共交通线路的道路中心线长度。

90.平均行驶速度:路线长度/车辆在路线各站之间行驶时间之和。

91.运送速度:路线长度/车辆在路线各站之间行驶时间与各站上停靠时间之和。92.运营速度:2×运送速度。

93.客运周转率:乘客在流动过程中所具有数量和距离的乘积。94.运载能力:在单位时间内沿路线一定的方向所能运载的乘客数。

95.城市道路无障碍设计:是针对残疾人,老年人等的生理和心里的特殊需要,对城市道路有关部位提出的便于这类弱势群体行动和使用的一种系统设计 96.智能交通系统:在较完善的道路基础设施上,将先进的电子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和系统综合技术有效地集成并用于地面交通运输系统,从而建立起大范围内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地面交通运输系统 97.交通方式:从甲地到乙地完成出行目的所采用的交通手段

98.交通模式:城市在特定的用地布局、人口密度、经济水平、社会环境等条件下形成的交通方式结构,以及各种交通方式承担出行量的比重

99.一体化交通:交通体系内部关联的紧密,即设施平衡、运行协调和管理统一。从广义上讲,其还表现在交通体系与外部因素的关联

100.交通需求管理:为促进城市发展,充分发挥城市功能,在城市交通系统扩容的同时,对城市交通需求发展实行最有效的引导和管理,对城市的客、货运出行采取最具体的管理措施,以构成最佳的交通方式结构,避免有限的城市交通空间资源的滥用,实现城市交通供需平衡,从而保证城市交通系统快速、安全、舒适、可靠、低污染地运行 101.交通影响分析:是指在开发项目的立项或审批阶段,分析该项目建成后对城市的交通影响程度和影响范围,进而确立保持一定服务水平的对策或修改方案,实施补偿对策。102.交通影响费:在特定的区域内,预先规定必须维持的交通服务水平,为保证该服务水平必需向开发者征收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费用

103.综合交通系统规划:是具有综合性和长期性,通过研究土地使用、经济增长、生活形态等与交通运输的关系,为交通运输系统制定长远的发展计划,使人、货各畅其流,促进城市的健全发展。

104.城市交通政策:在一定的城市交通发展战略指导下,政府部门制定的用以指导、约束和协调城市交通行为的总则

105.城市综合交通系统是城市社会、经济和物质结构的基本组成部分,一般包括四个基本要素:连线、交通工具、场站、管理规则和人员。106.换乘站:为多条线路交汇形成的大型综合枢纽。107.接运系统:指将乘客从出发地接至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以及从车站送达目的地的交通服务系统。

108.城市道路网密度:城市道路总长度与城市用地总面积之比。109.滚动阻力 110.空气阻力 111.坡度阻力 112.惯性阻力 113.最大爬坡能力 114.最大爬坡速度 115.最高车速 116.加速时间 117.通过性 118.制动性 119.形势平稳性 120.行驶平顺性 121.操纵稳定性

122.交通流的交汇流向 123.交叉

124.合流:两个分离车道上的交通流 合并为一条车道的 一种流向

125.交织:行驶方向相同 两股或多股 交通流,沿相当长的路段,通过驾驶改换车道,使交通流彼此穿插 对方路径的交叉运行

126.分流:一条车道的交通流 分成 两个(或多个)分离车道上 的车流流向 127.分岔点 128.交汇点 129.冲突点

130.交通流特性:交通流运行状态 定性定量 特征

131.交通流参数:描述、反映 交通流特性 物理量(包括:交通量、速度、密度)132.车流量 133.车流密度 134.服务水平

135.服务水平影响因素

136.服务水平评价的主要参数 137.道路饱和度 138.通行能力 139.基本通行能力 140.可能通行能力 141.设计通行能力 142.平均日交通量 143.高峰小时交通量 144.设计交通量 145.当量小时流率 146.行驶速度 147.行程速度 148.设计车速 149.车头间距 150.车头时距

道路交通——172个名词解释 一.道路基础知识

1.滚动阻力Pf:车轮在路面上滚动所产生的阻力。2.空气阻力Pw:汽车在行驶中迎风面空气受阻所引起的阻力。3.坡度阻力Pi:汽车爬坡时作用于汽车上的阻力。

4.惯性阻力Pj:汽车变速行驶时,需要克服其变速运动时所产生的惯性力和惯性力矩。

5.行车速度(设计车速):道路几何设计所采用的车速,是在气候良好、交通密度低的条件下,一般驾驶员在路段上能保持安全、舒适行驶的最大速度。6.经济车速:汽车在一般道路上行驶时耗油、磨耗最小的速度。7.车辆的自重:即车辆整车装备重量,指汽车完全装备号的重量。

8.车辆的载重:即车辆最大装载量,是指满载时的总重量与整车装备重量之差。9.交通流:道路上通行的车流和人流。

10.交汇交通流:行驶在不同车道上的两股或多股交通流交汇的状态。

11.交通流参数:用以描述和反映交通流特性的一些物理量。三大参数:交通量,速度,密度。

12.当量交通量:为计算交通量,应将各种车种在一定道路条件下的时间和空间占有率进行换算,从而得到各种车辆间的换算系数,将各种车辆换算为单一车种。

13.地点车速:车辆通到某一地点断面时的瞬时速度,用作交通管理和规划设计时参考用。

14.行驶车速:车辆驶过某一区间距离与所需时间求得的速度,不包括停车时间。用于评价路段线形顺适性和通行能力分析。

15.行程车速:车辆行驶路程与通过该路程所需的总时间之比,用于评价道路通畅度,估计行车延误情况。

16.车流密度:某一瞬间内一条车道的单位长度上分布的车辆数。它表示车辆分布的密集程度。

17.车头间隔:在同向行驶的车流中,前后相邻两辆车的车头之间的距离为车头间距。18.车头时距:在同向行驶的车流中,前后相邻两辆车驶过道路某一断面的时间间隔。19.道路等级结构:按照道路在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建筑物的服务功能等,将城市道路分为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其车速由大到小,功能上由以“通”为主转向以“达”为主。

20.道路服务水平:道路的服务水平主要以道路上的运行速度和交通量与可能通行能力之比,综合反应道路的服务质量。即道路在某种交通条件下所提供运行服务的质量水平,用以区别道路上出现的各种不同车流状态。

二.交通量和通行能力

21.交通量: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地点或某一断面的车辆数或行人数。22.年平均日交通量:将全年统计的日交通量总和除以全年总天数所得平均值为年平均日交通量。单位:pcu/d 23.平均日交通量:将观测期间内统计所得车辆的总和除以观测期间内的总天数,所得的平均值为平均日交通量。单位:puc/d 24.高峰小时交通量:一天内出现最大交通量的那个小时的交通量。

25.设计交通量:作为道路规划和设计依据的交通量(美日)将一年中测得的8760小时交通量按大小排序,取第30位小时交通量。

26.道路通行能力:在一定的道路和交通条件下,道路上某一路段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断面的最大车辆数或行人数量。

27.基本通行能力(理论通行能力):在道路交通环境和气候均处于理想条件下,由技术性能相同的一种标准车辆,以最小的车头间隔连续行驶,在单位时间内通过一条车道或道路路段某一断面的最大车辆数。

28.可能通行能力:在通常道路条件下,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断面的最大可能车辆数。

29.设计通行能力:道路交通的运行状态保持在某一设计的服务水平时,道路上某一路段的通行能力。

三.平面线形

30.道路线形:道路路幅中心线的立体形状。31.平面线形:道路中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形状。

32.极限最小半径:圆曲线设置最大超高时采用的半径最小极限值。

33.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指道路半径较大,离心力较小时,汽车沿双向路拱外侧行驶时路面的摩擦力足以保证汽车安全行驶时采用的最小半径。

34.一般最小半径:指设超高时的推荐半径,其值介于极限最小半径与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之间。

35.横向力:汽车在弯道上行驶,离心力所提供的指向运动轨迹外侧的水平力。

36.缓和曲线:当设计车速较高,圆曲线半径较小时,平面线形中直线与圆曲线,圆曲线与圆曲线之间设置的曲率连续变化的曲线。

37.超高:当采用的圆曲线半径小于布设超高的最小半径时,为抵消车辆在曲线路段上行驶时产生的离心力,将曲线段的外侧路面横坡做成与内侧横坡同方向的单项横坡称为超高。

38.超高渐变率:指旋转轴与车行道外侧边缘之间相对升降的比率。

39.超高缓和段:为了使道路从直线段的双坡面顺利转换到具有超高的单坡面,需要一个渐变的过渡段。

40.加宽:由于前后轮在转弯时曲线半径大小不同,他们所占的车道宽度大于在直线上行驶的宽度,则为保证车辆不占用其他车道而设置的一段宽度称为加宽。

41.加宽缓和段:在圆曲线范围内加宽,为不变的全加宽值两端设置加宽缓和段,其加宽值由直线段0加宽值逐渐按比例增加到圆曲线起点的全加宽值。42.断背曲线:两同向曲线间以短直线相连而成的曲线。43.同向曲线:转向相同的相邻两曲线。44.反向曲线:转向相反的相邻两曲线。

45.复曲线:不同半径的同向曲线直接相连组合而成的曲线。

46.行车视距:为保证行车安全,司机看到一定距离处的障碍物或迎面来车后,刹车所需要的最短安全距离。

47.停车视距:司机看到前方障碍物,紧急、制动至达到障碍物前安全停车所需的最短行车距离。

48.会车时距: 49.横净距:道路曲线最内侧的车道中心线行车轨迹由安全视距两端点连线所构成的曲线内侧空间的界限线(即包络线)的距离。

四.纵断面

50.纵断面:通过道路中线的竖向剖面。反映路线竖向的走向、高程、纵坡大小、直线与曲线的组合。

51.地面线:纵断面图上表示原地面高程起伏变化的标高线。52.纵断面设计线:沿道路中心线所作的立面设计线。

53.设计标高:工程设计时中心线各点要求达到的高程称为设计高程(标高)。54.填挖高度:设计线与地面线各对应桩号点的高程差。

55.最大纵坡:道路竖向设计时所允许的最大坡度,由汽车动力特性、道路等级、自然条件、保证车辆以适当的车速安全形势来确定。

56.最小纵坡:能保证纵向排水,防止管道淤塞所必需的最小纵坡。

57.合成坡度:在有超高的平曲线上,路线纵向坡度与超高横向坡度所组成的矢量和。58.竖曲线:在纵断面设计线的变坡点处,为保证行车安全,缓和纵坡折线而设的曲线。变坡点处的转角称为变坡角。

59.锯齿形街沟:露出路面部分的侧石与路面边缘或平石,作为城市道路排除水的三角形沟,街沟纵坡交替升降的为锯齿形街沟。

60.纵断面线形:道路中心线在垂直水平面方向上的投影。61.道路纵坡:指道路中心线纵向坡度。

62.坡长:指道路中心线上某一特定纵坡路段的起止长度。63.转坡角:(变坡角)两相交坡段线的倾斜角之差。

五.横断面

64.道路横断面:沿道路宽度方向,垂直道路中心线所作的竖向剖面。65.道路红线:道路的路幅边线,城市中道路用地和其他用地的分界线。

66.路肩:公路和郊区道路上位于车行道外缘至路基边缘,具有一定宽度的带状部分。作用——保持车行道功能,临时停放故障车辆;作为路面的横向支撑;供行人通过。

67.分车带:多幅路横断面范围内,沿道路纵向设置的带状非行车部分。作用——分割车流;安设交通标志、公用设施与绿化;设公交停靠站;在交叉口为增设进口道提供场地;保留远期车行带拓宽的可能。

68.路缘石:设在路面边缘和横断面其他组成部分分界处的标石。69.边沟:郊区道路或山区道路设在车道边缘用于排水的纵沟。70.红线宽度:指道路路幅宽度。

71.机动车道:城市道路上供各种机动车辆行驶的部分。72.非机动车道:城市道路上供各种非机动车行驶的部分。73.路侧带:在道路车行道两边到道路红线之间的用地。

74.路拱:对于双向行驶的车行道,路面常做成中间高两侧低的拱形,成为路拱。75.路拱高度:从拱顶到路缘平石的高度。76.横坡(路拱坡度):由拱顶向两侧倾斜的坡度。为了使车行道,人行道和绿带上的雨水迅速排入雨水井或边沟。

77.牛腿式出入口:为了使人行道路面连续无障碍,道路上人行道出入口多采用牛腿式出入口,平石沿人行道边向前延伸,侧石下降,或侧石向出入口转弯。

六.道路线形

78.道路定线:在红线设计或初步设计的基础上,结合细部地形,地质条件以及现状城市建设条件,综合考虑平,纵,横三方面的合理安排,确定道路的平面,竖向线性及其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并绘制平,纵断面的设计图。

79.主导纵坡:道路中心线结合实际自然地面起伏所得土方填挖工作量最少的平均自然纵坡度。

80.回头曲线:山区因地形地质条件自然展线困难时,为盘旋上下山需设置“回形针”形状的曲线,其圆心角接近于或大于180度。

81.展线:在山岭地带,由于地面自然坡度常大于道路设计所容许的最大纵坡,加上工程地址条件限制,需要顺应地形,使道路沿山坡盘绕而上,这种减缓纵坡,延长起点终点间路线长度的设计定线为展线。七.交叉口

1.道路交叉口:道路与道路(或铁路)相交的部位。2.平面交叉口:道路与道路在同一平面相交的路口。

3.分岔点:交叉口上的车流,在前进中有不同去向,同一行驶方向的车辆,向不同方向分开行驶的地点,称为分岔点(或者分流点)

4.交汇点:来自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以较小的角度向同一方向汇合行驶的地点,称为交汇点。

5.冲突点:来自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以较大的角度相互交叉的交汇点称为冲突点。

6.交通岛:高出路面的岛状设施,分为导向岛、安全岛和分隔岛。7.导向岛:为指示和规定右,左转交通方向设置的交通岛。8.分隔岛:为把同向或对向交通分开而设置的交通岛。9.安全岛:为行人提供躲避车辆的场所而设置的交通岛。

10.交通渠化:设置交通标线、标志和交通岛等,引导车辆和行人各行其道的方法,称为渠化交通。

11.缘石转角半径:为了保证右转车辆能够以一定速度顺利转弯,交叉口转角处的缘石应做成圆曲线,或多圆心复曲线,以符合相应车辆行驶轨迹。

12.交通管制:用交通信号灯或交通手势指挥,使通过交叉口的不同道路上车辆的通行时间错开,即在同一时间内只允许某一方向的车流通过交叉口。

13.周期长:绿灯信号显示两次之间所需要的时间,即红,绿,黄灯显示时间之和。14.绿信比:即在一个周期内显示的绿灯时间与周期长之比,用百分比表示。

15.相位差:一般用于线控制或面控制,表示相邻两个交叉路口同一方向或同一相的绿灯起始时间之差。

16.相(相位信号):表示在信号化交叉口给予车辆与行人通行权的程序。

17.两相控制:具有两个交通信号相位的控制。即东西停,南北行;南北停,东西行。18.点控制:单点定周期自动控制信号,根据车流量大小和交通特点,事先确定合理的信号周期和绿灯时间。

19.线控制:在一条主干线上根据流量大小,交叉口间距,车辆行驶速度,定出信号周期,相位分配,相位差,形成一条“绿波带”。

20.面控制:设在交通繁忙的中心区,把该区交叉口的控制系统连接起来,组成自动适应网络交通系统控制,根据检测器测得的交通数据自动调节信号的周期时间,相位分配及绿灯时差。

21.绿波交通:在一系列交叉口上,安装一套具有一定周期的自动控制的联动信号,使主干道上车流依次到达前方各交叉口时,均遇上绿灯。

22.交叉口展宽:由于道路车辆到了交叉口,有一半以上时间要分给横向车辆使用,只能用展宽交叉口进口道,增加车道数的方法,提高路口通行能力,使之与路段通行能力匹配。23.视距三角形:由交叉口内最不利的冲突点,即最靠右侧的直行机动车与右侧横向道路上最靠中心线驶入的机动车在交叉口的相遇点起,向后各退一个停车视距,将这两个视点和冲突点相连,构成的三角形称为视距三角形。在视距三角形的范围内,有限阻碍视线的障碍物应予清除,以保证通视。24.环形交叉口:在由几条道路相交的平面交叉口中央设置一个半径较大的中心岛,使所有经过交叉口的直行和左转车辆沿环岛逆时针行驶,并将行驶过程中的冲突点变为交织点。

25.交织:是指行驶方向相同的两股或多股交通流,沿着相当长的路段,通过驾驶改换车道使交通流彼此穿插对方路径进行的交叉运动。

26.交织角:检验车辆在环道上交织行驶时的安全情况,它以右转车道外缘1.5m和中心岛缘石外1.5m的两条切线的交角来表示。

27.交织长度:在环状交叉口,进环和出环的两辆车辆,在环道上行驶时互相交织,交换一次车道所行驶的路程,称为交织长度。交织长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车辆在环道上的行驶速度。

28.匝道:匝道是用以连接上下各层道路供左右转弯车辆行驶的道路。

八.交通基本概念

29.Od分布:交通中各个交通发生或结束的点的分布状况

30.路网饱和度:路网实际负荷与容许最大负荷的比值,反映了路网承担交通负荷的适应能力,从整体上表征路网的畅通性能。

31.交通事故率:单位时间内发生交通事故的次数。

32.道路非直线系数:道路起讫点间实际距离与其空间直线距离之比,是衡量道路便捷程度的一个指标。

33.干道网密度:干道总长度与城市用地面积F之比值。

34.城市综合交通系统:市城市社会、经济和物质结构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连线、交通工具、场站和管理规则与人员组成。

35.出行:通常指个人、货物或车辆从一地向另一地移动,完成一次有目的的行程。36.泊车:指车辆在某一特定区域进行停车,并享受一定的服务。

37.停车泊位周转率:一个泊位在单位时间内停放的车辆数(停放时间的倒数)。

38.交通小区:是研究交通生成、分布的基本空间单位;是在城市交通调查中,通过系统的分类法,将城市分成若干个区域,用以分析各个区域之间的交通流向状况。39.钟摆现象:某一时段中,某一方向的出行占据绝对优势。

40.出行距离:从出行起点到终点实际走过的距离,非空间直线距离。41.出行时耗:由出发点至到达终点所花费的时间。42.城市交通方式结构(交通结构):指城市居民出行中所采用的各种出行方式的比例构成。

43.末端交通方式:除轨道交通,公共汽车,摩托车,步行以外的交通方式。44.出行时辰分布:出行量受一日中时段的影响在各时刻的分布状态。45.日出行率:调查的日出行次数与被调查的人数之比。46.往返出行:外出后立即返回住处的出行。47.巡回出行:外出后顺便去若干目的地的出行。

48.主导线:OD图中起主要作用的双线,将其与城市路网对照,城市路网分布点应与主导线分布相一致,否则,说明道路系统需改善。

49.出行生成强度:单位用地面积和单位建筑面积所产生的出行量。

50.期望线:连接各个交通小区重心点之间的直线,以宽度表示交通小区之间的出行量大小。

51.道路用地面积率:道路用地总面积(包括公共停车场、广场)与城市用地面积之比值,又称道路网面积密度。52.路网连接度指数:总的交叉路口与断头路口的比例。其数值越高,说明断头路越少,成环成网率越高。

53.TOD:城市快速交通引导城市土地开发。

54.BRT:公交车捷运系统,是一种具有专有或部分专有路权、高效率收费系统及现代车辆,提供舒适、便捷、安全服务之先进公交车系统。

九.公共交通

55.载客量:车辆中装载的乘客数量。

56.运载能力:单位时间内沿路线一定方向(单向)所能运载的乘客数。

57.运送速度:公交车辆运送乘客的速度。是衡量乘客在旅途中消耗时间多少的一个重要依据。

58.运营速度:公交车辆在路线上来回周转的距离。是标志客运工作好坏的一项重要指标。

59.平均行驶速度:路线长度与车辆在路线各站之间行驶时间之和的比值。重复系数:公交线路总长度与公交线路网总长度之比。

60.公交线路网密度:在有公共交通服务的单位面积上,有公共交通线路的道路中心线长度。

61.换乘系数:居民出行一次,到达目的地所需换乘的次数的平均值。62.满载系数:实际载客量与额定载客量之比。

63.一辆车的生产率:一辆车在单位时间内所能完成的客运周转量。

64.在册车数:实际中为保证运营过程中一些车要轮流进行保养和修理,公交企业所购置的车辆数应多于全市行驶车数。

65.站点通行能力:单位时间内站点可以通过的最大车辆数,为60/t停(车次/小时)66.行车间隔时间:公交按一定的行车间隔时间准时沿规定路线来回行驶。

67.公交枢纽站:在公交客流集中,线路密集的地区,设置于路外专用场地上的公交场站设施。

68.公交等时线:衡量公交服务水平和大型人流集散点公交可达性。

69.接驳(接运)系统:指将乘客从出发地接至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车站以及从车站送达目的地的交通服务系统。

70.港湾式公交停靠站:在城市机动车道不宜拓宽,车流密度较大,并沿路侧用地许可的情况下,可将人行道或非机动车道的后退,做成港湾式停靠点。其长度能容纳两辆车,宽度为2.5~3m。

71.路抛制:出租汽车的一种运营方式。挥手即停,流动揽客。

72.前自行车模式:城市交通机动化程度不高,自行车作为主导交通方式。

73.后自行车模式:经过自行车交通衰退,小汽车风行的阶段后,出于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目的,对自行车交通的重新认可和回归。

74.行人优先区:在城市的特定区域中,排除大量的汽车交通,改建成适合行人活动的区域,以恢复其原有的吸引力。

75.客运周转量:乘客在流动过程中所具有数量和距离的乘积,是客运需求大小的一个指标。

76.步行影响区:一般步行的转运距离多分布在600-800m(步行10分钟以内),在人口或就业岗位密度很高的地区,在步行影响区范围内应实行高强度的土地开发,以保证足够客流量。十.对外交通

77.道岔:用于线路的连接,使机车能够从一条线路顺利地驶向另一条线路。78.车场:车站的重要部分,将办理同一作业的股道两端用梯线连接起来组成。

79.中间站:除了办理列车的交会、越行和沿零挂列车的调车作业外,尚需办理客货运作业,在某些中间站还要办理机车及部分检修作业。

80.区段站:除了办理中间站的作业外,还要更换机车、乘务组以及机车的整备、修理、检查等。

81.编组站:办理大量货物列车的解体、编组作业,并设有比较完善的专门调车设备的车站。

82.工业站:是工业企业专用线的接轨站,为某一地区的工业企业服务或主要为某一个大量装卸作业的大型工业企业服务。

83.港湾站:主要为有大量装卸作业的河海港服务的车站 84.铁路枢纽:位于几条铁路干线回合的地点,由各种专业车站和有关线路联系组成的,在统一指挥下协同作业的铁路运输技术设备的有机整体。

85.航道:在河流中具有一定水深和宽度,可供船队行驶的水道。

86.回转池:为了便于船舶在港内运转,在水深适当区域布置的供回转的水域。87.回门:是船舶出入港口必经之处,是两个外堤堤头与岸边之间的航道。

88.锚地:供船舶停泊、接受检疫、检查、进行编解船队作业、水上装卸和供应燃料饮料食品或用作避风的水域。

89.港池:船舶直接靠近码头装卸货物用的水域。

90.净空障碍物限制面:根据飞机的使用特性和助航设备的性能,对机场及其附近一定范围,规定集中称为净空障碍物限制的平面、斜面,用以限制机场周围及其附近的山,高地,铁塔,架空线,建筑物等的高度。

91.飞行区:共飞机升降和调动作业的区域。布置有飞机起落的跑道、滑行道、等待起飞机坪、迫降带等。

第二篇:全国注册规划师考试

全国注册规划师考试(主观题)阅卷感想

来源:东方教育 讨论:考试社区 操作:打印本页

全国注册城市规划师资格考试被视为是对我国规划队伍素质和规划专业教育的一次检阅。本期邀请部分参评专家笔谈(主观题),希望能够对促进广大规划师的业务水平有所帮助。

陈友华(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顾问总工程师):

通过阅卷工作可看到,不少同志通过对城市规划基本原理的学习,各方面知识都有很大进步,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

(1)文字表达能力有待提高。城市规划工作中文字表达能力很重要,但有些考生解答问题有些词不达意;有些是“创造”了一些不易看懂的“新名词”,甚至还有一定数量的错别字;等等。这些都影响了解题质量。城市规划经常要写说明、文本等,文字表达能力很重要。

(2)规划方案剖析能力有待提高。主观试题主要是对提出的规划方案进行剖析,但从答卷中发现,能够完整解答的考生还不多,提出的修改完善意见也不够。试卷基本能客观反映出应试者掌握城市规划基本原理的深度。编制和审核城市规划,分析城市规划方案并提出修改完善意见是一项很重要的基本工作,还需要进一步深化。

(3)对城市规划理论的学习有待提高。试卷解答不完整的原因是对基本要求掌握不完整,也就影响答案的完整性。

总的来说,通过这次资格考试,城市规划理论、城市规划法规的学习已有了一个良好开端。

张文奇(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规划师):

2000年11月底至12月初,本人参加了全国第一次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考试的阅卷工作,颇有感想与收获。

我负责《城市规划实务》试卷第二题的审阅,题目要求评析一个市区人口规模70万的大城市的道路网及主要交通场。

站设施布局的不合理之处。从答题情况看,大致有以下几类:

第一类是言简意赅、准确精当。该类试卷能比较全面准确地找出问题之所在,遗憾的是这类答卷微乎其微,千余份试卷中能得13分(满分为15分)以上的不超过20份。

第二类是面面俱到、密网捕鱼。这也不失为一种应对考试的办法。这类试卷得分情况有两种,一种能得8分~9分,对城市道路还有些基本认识,所以只要触到要点就能得点分;另一种能得3分~4分,可能对城市道路方面的问题有些模糊的认识,说了很多,但有用的不多,本想广种广收,结果却广种薄收,其差别还是在于对城市道路规划基础知识的掌握上。

第三类是审题不准、不得要领。从卷面可以看出,答卷者有一定的城市规划基础知识,涉及了城市布局的很多方面,但与试题无关,费劲不少,得分不多。

第四类是大而化之、空洞无物。这类答卷者或者审题不准、所答非所问,或者心中无数,不知所云。卷面洋洋洒洒,不着边际。

通过参加评分工作,使我更明白:一是要看准对象,了解意图。考试如此,搞城市规划何尝不是如此呢?二是要突出重点,抓住要害,胡子眉毛一把抓是不会有好的效果的。城市规划是综合性极强的工作,涉及面广,需要考虑的问题特别多,因此能否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就显得非常重要。三是工作中要加强沟通,相互协调。这样既能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又能把工作做得既快又好。

方立(海口市规划局总工):

实施注册规划师执业新体制,是提高规划队伍人员素质,使执业者提高专业技术知识和实际工作能力的有效途径。这里就这次应试人员考卷中所反映和暴露出的一些不足及问题谈一谈。

(1)规划执业人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但部分考生的文化素质不尽人意。反映出知识面较窄,语文水平较低,文化素质不高等情况,答卷中文字叙述混乱、条理不清、表达能力较差;对试题理解不透,答题抓不住要点,答非所问;字迹书写不端正,马虎、潦草,令人难认。

(2)部分考生在掌握和运用专业技术知识方面还不够全面,实际业务工作能力还欠成熟。答卷中存在用词不确切、专业用语不规范以及言不达意、答不到位等情况。

(3)考生在掌握、熟悉、了解专业知识与相关知识方面及知识构成上存在一定不足与缺陷。虽不乏有回答正确、全面,获取满分(15分)的考生,但相当部分考生顾此失彼,不能全面正确回答,反映出在掌握专业知识面及知识结构上存在一些不足与缺陷。

(4)从答卷中较明显地反映出从事规划设计和从事规划管理人员之间,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业务相互不够熟悉、片面、脱节的倾向。另外,试卷也反映出有少数考生未掌握规划专业基本知识,概念不清,不具有专业基本素质。

唐恢一(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城市规划师是一种较高层次的职业,在一些发达国家都是安排在较高的教育等级上进行培训的。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城市规划设计与管理人员队伍存在总体素质较低的现象。自8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在许多高校设置城市规划专业,逐渐增加了城市规划本科生与硕士、博士研究生的数量,情况有了一定改善。当前我国城市化进展加速,亟需迅速提高城市规划设计与管理人员队伍的素质,实行全国注册规划师考试非常必要。

从参加《城市规划实务》科目考试阅卷的部分工作中,就居住小区规划方面的试题而言,感到许多应试者对小区规划的概念和要求是清楚的:有的能熟悉规范,并熟悉规划指标;能够分析掌握环境要素、用地条件、交通条件、市场潜力;对于各级规划间的关系、居住区详细规划的程序和深度要求也有基本概念;在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三个方面掌握规划原则方面,侧重点略有不同。不足方面,有的应试者长篇大论但抓不住要点,或不切题意;有的仅寥寥数语,显示对规划缺乏深刻理解;也有若干白卷或违纪卷。另一方面,就文化素质而言,字体端正俊秀、卷面整洁者不多;不少人字迹潦草,走形严重,错白字频频出现,卷面凌乱不堪。这在全国性正规考试中是不应出现的。

实行注册城市规划师制度并严格其考试认定制度是有效措施之一。经过严格的筛选,并由此促进城市规划教育培训系统的改革与提高,将使我国的城市规划设计进入较正规发展的轨道。

魏超云(天津市规划院高级规划师):

通过参加注册规划师考试的阅卷,并征求了我市一起阅卷的若干专家和应考生的意见后,有以下共同感受:

体会:

(1)这次注册规划师考试是我国在新时期面临新形势的需要进行的一次考试,是对规划师水平的一次检验,有利于今后规划设计和规划管理工作的提高,有利于城市建设,是规划师获得社会承认的一个开端。面对21世纪的城市建设和管理,实行注册规划师执业制度,更好地发挥规划师的作用是非常必要的。

(2)考题的类型、分量都不错,统筹了城市规划和规划管理的知识。但考生对考题的回答反映出对规划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的掌握的能力参差不齐,几乎有一半以上的考生在答题中出现了模棱两可和似是而非的现象。有的考生对题的理解不透彻,从而答题就出现了文不对题的情况。出现这种状况可能是由于考生的精神紧张或不够细心,或题目还没有看清就开始答题,等等。

希望:

(1)希望下一次考试要有针对性,根据考生所从事的专业给予一定选择考题的可能,答案要增加理解分。

(2)积极提高规划师的能力是当务之急。为提高规划设计和规划管理的水平,要开展对规划师的培训工作,应多进行学术交流。

张定一(广西城乡规划设计院原院长书记):

大凡一次考试,实际上受考的不仅是考生,考生的师长也同时受到一次检测,这次注册规划师全国统考也是如此。它不仅全面地、最直接地考评了规划师的整体素质、理论水平、业务技能和管理能力,同时也间接地反映了考试者受教育的程度、学校的专业水准、所在单位的工作要求和训练程度。

城市规划工作者由多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他们在各自专业技术方面各有所长,要想在统一的考试中大家都获得满意的成绩,实非易事。我想这也是注册规划师考试可能要比其他执业资格考试的困难之处。但是,他们既然集合在一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既而工作,那就需要在工作中,在平时处理各类问题(包括设计与管理)时,培养和造就规划师所必须具备的城市规划意识。建筑师与规划师在专业技术方面有许多是相同的,他们最大的差别就是规划意识。其他如园林绿化、道路、交通、给水排水专业从事单项工程设计与从事城市规划也是如此。实践证明,一个出色的规划师要有过硬的本专业的理论和业务技术,同时更要具备较强的规划意识。这一点似乎与足球很相似。中国足球队,不乏有出色的前锋、前卫、后卫和守门员,但就是冲不出亚洲,他们最缺少的,就是足球意识。

反映到这次考试,有许多方面不尽如人意,原因是多方面的,大家已作了剖析,但我个人认为,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相当一部分规划师缺少规划意识,虽然个别人在某些方面表达得相当优秀(例如动手能力),但与规划全局有关的得分点却未意识到,充其量也只能得6分(满分15分),非常可惜。

圈内人士在评价城市政府领导人时,常常用是否具有规划意识来衡量。其实我们规划师自己的行为,又何尝不是“规划意识”的体现,即使是这次注册规划师考试亦如此。

陈皓峰(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

这次有幸参加全国注册城市规划师考试评分工作,感受颇深,由于评分接触面的限制,现谈一些粗浅的体会。

通过这次评分,感受最深的是全国各地城市规划工作者的基本素质与前些年相比普遍有了提高。从《城市规划实务》这门考试可以看出,大多数应试者对城市规划的一些基本理论和实际应用技术都能较熟练地掌握,这7个考题也基本能反映出应试者的实际水平。

我参加的是第1题的评分工作,这道题分量是比较重的,要求对一个中等规模滨江城市总体规划进行评析,在考题不可能详尽介绍有关条件的前提下,应试者基本都能应用自己所掌握的理论,结合平时的工作经验,指出规划中的一些明显错误,提出修改意见,还有不少应试者答题超出了标准答案要求的深度:有的徒手绘出了修改以后的总体布局示意图,将各项城市用地清楚地表达在图上;有的还依据图示中的比例尺计算出规划区面积,指出该城市达不到中等城市规模;有的还从宏观角度分析,指出了城市发展方向和对外交通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有的在城市道路系统、城市绿化系统等方面做了深刻和高水平的评析;有的还从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的原则出发,对城市的发展提出了很有见解的建议„„尽管这些超出了标准答案的要求,但也显示了他们扎实的基本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工作经验。

当然,应试者水平也参差不齐,极少数人不具备城市规划工作者的基本素质,本题满分为15分,得0分~2分的也有人在。如有的看不清风向玫瑰图,分不清上风、下风方向;有的将二类和三类工业用地的污染程度颠倒;有的根本不了解疏港大道的含义,认为是一条城市道路的名称等等。

考好《城市规划实务》这门课,不是靠死记硬背,也不能临阵磨枪,必须在平时的工作中多动脑筋,将城市规划的基本理论与自己的实际工作相结合,在实践中积累知识,在工作中提高自己的素质。

杨远熙(珠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顾问总工):

通过参加这次城市规划师资格考试主观题的阅卷评分工作,我的感受是:

(1)尽管是从事城市规划业务工作多年的专业技术人员,在报考注册城市规划师之前,一定要按照执业资格考试指定用书的要求,对城市规划的原理、管理与法规、相关知识以及实际业务技能等方面进行一次较系统的复习和准备。

(2)应试者在全面提高自身专业基本素质的基础上,应针对自身的长处与不足,扩大知识面,掌握必须具备的专业能力,提高自己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技术水平,弥补自己的专业缺陷和工作经历的不足。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执业城市规划师的注册资格要求。

(3)这次注册城市规划师资格考试的阅卷评分,主要是针对《城市规划实务》的主观题试卷。其余3个科目的试卷是采用电脑计分的方式进行。主观题的考试,关键取决于考试者对试题的理解、判断、文字表述和临场发挥。按照全国城市规划执业制度管理委员会专家组对阅卷评分的要求,制定了统一的评分标准和标准答案,每一道题的分值和得分点非常明确。从阅卷中可以看出,如果应试者能正确理解题意,熟练运用有关原理、法规和规定,文字表述清楚,再加上临场发挥得当,回答问题抓住了关键词语,就容易取得较好的成绩。否则,就会出现答非所问、张冠李戴,甚至牛头不对马嘴的现象。

全国注册城市规划师资格考试被视为是对我国规划队伍素质和规划专业教育的一次检阅。本期邀请部分参评专家笔谈(主观题),希望能够对促进广大规划师的业务水平有所帮助。

陈友华(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顾问总工程师):

通过阅卷工作可看到,不少同志通过对城市规划基本原理的学习,各方面知识都有很大进步,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

(1)文字表达能力有待提高。城市规划工作中文字表达能力很重要,但有些考生解答问题有些词不达意;有些是“创造”了一些不易看懂的“新名词”,甚至还有一定数量的错别字;等等。这些都影响了解题质量。城市规划经常要写说明、文本等,文字表达能力很重要。

(2)规划方案剖析能力有待提高。主观试题主要是对提出的规划方案进行剖析,但从答卷中发现,能够完整解答的考生还不多,提出的修改完善意见也不够。试卷基本能客观反映出应试者掌握城市规划基本原理的深度。编制和审核城市规划,分析城市规划方案并提出修改完善意见是一项很重要的基本工作,还需要进一步深化。

(3)对城市规划理论的学习有待提高。试卷解答不完整的原因是对基本要求掌握不完整,也就影响答案的完整性。

总的来说,通过这次资格考试,城市规划理论、城市规划法规的学习已有了一个良好开端。

张文奇(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规划师):

2000年11月底至12月初,本人参加了全国第一次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考试的阅卷工作,颇有感想与收获。

我负责《城市规划实务》试卷第二题的审阅,题目要求评析一个市区人口规模70万的大城市的道路网及主要交通场。

站设施布局的不合理之处。从答题情况看,大致有以下几类:

第一类是言简意赅、准确精当。该类试卷能比较全面准确地找出问题之所在,遗憾的是这类答卷微乎其微,千余份试卷中能得13分(满分为15分)以上的不超过20份。

第二类是面面俱到、密网捕鱼。这也不失为一种应对考试的办法。这类试卷得分情况有两种,一种能得8分~9分,对城市道路还有些基本认识,所以只要触到要点就能得点分;另一种能得3分~4分,可能对城市道路方面的问题有些模糊的认识,说了很多,但有用的不多,本想广种广收,结果却广种薄收,其差别还是在于对城市道路规划基础知识的掌握上。

第三类是审题不准、不得要领。从卷面可以看出,答卷者有一定的城市规划基础知识,涉及了城市布局的很多方面,但与试题无关,费劲不少,得分不多。

第四类是大而化之、空洞无物。这类答卷者或者审题不准、所答非所问,或者心中无数,不知所云。卷面洋洋洒洒,不着边际。

通过参加评分工作,使我更明白:一是要看准对象,了解意图。考试如此,搞城市规划何尝不是如此呢?二是要突出重点,抓住要害,胡子眉毛一把抓是不会有好的效果的。城市规划是综合性极强的工作,涉及面广,需要考虑的问题特别多,因此能否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就显得非常重要。三是工作中要加强沟通,相互协调。这样既能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又能把工作做得既快又好。

方立(海口市规划局总工):

实施注册规划师执业新体制,是提高规划队伍人员素质,使执业者提高专业技术知识和实际工作能力的有效途径。这里就这次应试人员考卷中所反映和暴露出的一些不足及问题谈一谈。

(1)规划执业人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但部分考生的文化素质不尽人意。反映出知识面较窄,语文水平较低,文化素质不高等情况,答卷中文字叙述混乱、条理不清、表达能力较差;对试题理解不透,答题抓不住要点,答非所问;字迹书写不端正,马虎、潦草,令人难认。

(2)部分考生在掌握和运用专业技术知识方面还不够全面,实际业务工作能力还欠成熟。答卷中存在用词不确切、专业用语不规范以及言不达意、答不到位等情况。

(3)考生在掌握、熟悉、了解专业知识与相关知识方面及知识构成上存在一定不足与缺陷。虽不乏有回答正确、全面,获取满分(15分)的考生,但相当部分考生顾此失彼,不能全面正确回答,反映出在掌握专业知识面及知识结构上存在一些不足与缺陷。

(4)从答卷中较明显地反映出从事规划设计和从事规划管理人员之间,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业务相互不够熟悉、片面、脱节的倾向。另外,试卷也反映出有少数考生未掌握规划专业基本知识,概念不清,不具有专业基本素质。

唐恢一(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第三篇:注册规划师考试笔记

注册规划师考试笔记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

一、城市发展的基本理论

1、区域理论 佩鲁—1950年—增长极核理论—极化效应及扩散效应

2、经济学理论 基础产业(主要满足城市以外的需要。为关键)服务性产业(满足本市的需要)

3、人文生态学理论 互相竞争和互相依赖

4、交通通讯理论 古登堡—1960年—可达性—交通;迈耶—1962年—《城市发展的通讯理论》—通讯。

5、经济全球化理论 控制、管理—空间集聚;制造、装配—空间扩散

6、城市进化理论

绝对集中(工业化初期);相对集中(工业化成熟期)—工业化社会(城市人口增长占主导)

相对分散(后工业化初期);绝对分散(后工业化成熟期)—后工业化社会(郊区人口增长占主导)

二、城市的物质、社会和产业构成

1、城市的物质构成——公共领域(公共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非公共领域(社会个体)

2、城市的物质环境的优化——可达性(与道路系统和交通网络有关)和外部效应(分为积极的和消极的)

3、城市的产业构成——英国——费希尔、克拉克——三种部类——第一、二、三产业

美国——贝尔——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

三、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与城市化

城市化的含义:有社会学、经济学、人口学、地理学——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现代化程度的标志之一

四、城市与区域发展

1、城镇体系的概念——在一个国家或相对完整的区域中,有不同职能分工、不同等级规模、空间分布有序的联系密切具相互依存的城镇群体

2、城市与经济区域的联系主要指——物流、人流、信息流

3、城镇体系的特征——群体性、关联性、层次性、开放性、动态性、整体性

4、城乡在发展中形成向心与离心;集聚与辐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

第二章 城市规划学科产生、发展及主要理论

城市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一、古代城市规划思想

(一)中国古代城市典型格局及其社会和政治背景

1、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理念的演变——《周礼。考工记》的礼制理念《管予》的自然至上理念

2、唐长安城—— 中轴线对称的格局;规整的方格路网;居住分布采用坊里制

3、元大都和明清北京城—— 三套方城、宫城居中;轴线对称布局

(二)欧洲古代城市典型格局及其社会和政治背景

1、古西腊——城邦的城市公共场所——以广场和公共建筑为核心;古罗马——城市的炫耀和享乐特征——以广场、铜像、凯旋门、纪功柱为核心;中世纪——城堡及教堂的空间主导地位;文艺复兴——古典广场和君主专制时期的城市放射轴线。

二、现代城市规划产生、发展及主要理论

(一)、历史背景

1、(理论基础)空想社会主义——莫尔——乌托邦

代表人物——欧文——1817年——协和村;傅立叶——1829年——法郎吉

2、(法律基础)1848年——《公共卫生法》;1868年——《贫民窟清理法》;1890年——《工人住房法》;

3、(实践基础)巴黎改建及城市美化(源于文艺复兴后的建筑学和园艺学)

(三)、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演变

1、雅典宪章(1933)——机械主义和物质空间决定论(对终极状态的描述)——国际现代建筑会议

城市的功能分区: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将各种预计作为居住、工作游憩的不同地区,在位置和面积方面作一个平衡,同时建立一个联系三者的交通网。

马丘比丘宪章(1977)——社会文化论(强调城市规划的过程性和动态性)——国际建协

人的相互作用与交往是城市存在的基本根据。

在1933年,主导思想是把城市和城市的建筑分成若干组成部分,在1977年,目标应当是把已经失掉了它们的相互依赖性和相互关联性,并已经失去其活力和涵意的组成部分重新统一起来。

2、戴卫多夫——20世纪60年代初——规划的选择理论及倡导性规划——成为规划公众参与的理论基础

(四)、现代城市规划理论概述

1、城市规划理论涉及的内容为:功能理论、决策理论、规范理论。

2、城市分散发展理论:①田园城市(一种指农业地区的孤立小城镇;一种指城市郊区)

②卫星城——20世纪20年代恩温提出;③新城——20世纪50年代后建设的新城市,第三代卫星城;④有机疏散理论——1942年——沙里宁(城市:它的发展、衰败和未来)] 3、1966年——豪尔——《世界城市》(世界城市的主要特征——1)政治中心、2)商业中心、3)人才中心、4)人口中心、5)文化娱乐中心)

1986年——弗里德曼——《世界城市假说》 1957年——戈德曼——大城市带

4、完整的城市体系:①特定地域内城市的职能之间的相互关系;②城市规模上的相互关系;③地域空间分布上的相互关系。

5、两个城市相互作用与两个城市的质量(城市人口规模或经济实力)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平方成反比

6、城市土地使用布局结构理论

① 同心圆理论——1923年——伯吉斯(第一环:CBD;第二环:过渡区;第三环:工人居住区;第四环:良好住宅区;第五环:通勤区)

② 扇形理论——1939年——霍伊特

③ 多核心理论——1945年——哈里斯 乌尔曼

三、当代城市规划面临的形势

1、全球性议题——可持续发展、知识经济、经济全球化、信息化。

2、可持续发展—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经济、社会、环境之间的协调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全球21世纪议程》

1994年—中国政府—《中国21世纪议程》——人类住区的可持续发展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3、知识经济的特点——科技创新、信息技术、服务产业、人力素质

高科技园区的类型——①高科技企业的聚集区 ②科学研究中心 ③技术园区 ④建设完整的科技城市

4、经济全球化——城镇体系从以经济活动的部类为特征的水平结构到以经济活动的层面为特征的垂直结构

5、经济特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开发区都是我国当今重要的城市规划实践

第三章 城市规划的任务、体系及与其它规划的关系

一、城市规划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1、城市规划的核心内容是:城市土地使用的规划与管理

2、城市规划的作用:通过对城市空间尤其是土地使用的分配和安排,实现对城市发展的指导和控制。

3、我国当前城市规划工作的任务:(1)、开展城市规划的研究工作;(2)、完善城市规划编制体系;(3)、加强立法工作;(4)、严格依法行政;(5)、深化城市规划体制改革

二、城市规划体系

1、法规体系——法律法规(基本法和行政法)

技术法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2、编制体系(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三个层次)

3、行政体系

三、城市规划与其它相关规划、计划的关系

1、城市环境保护规划:大气环境综合整治规划;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固体废物综合整治规划;生态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2、城市生态规划层次最高、城市规划居中、城市环境保护规划最低。

第四章 城市规划的编制

发展小城镇要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方针,以统一规划为前提开发和建设。

风景名胜区的保护要遵循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前提是规划,核心是保护,关键是管理。

二、城市规划的调查与分析

1、调查内容:(1)区域环境;(2)历史文化环境;(3)自然环境(自然地理环境、自然气象因素、自然生态因素);(4)社会环境;(5)经济环境;(6)市政基础设施;(7)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2、城市的特色和风貌体现在:社会环境方面、物质方面

3、调查方法:(1)现场踏勘或观察;(2)抽样、问卷调查;(3)访谈和座谈会;(4)文献资料的运用;

4、分析方法:(1)定性分析(因果分析法和比较法);(2)定量分析(频数和频率分析;集中量数分析;离散程度分析;一元线性回归分析);(3)空间模型分析{实体模型(投影法和透视法);概念模型(几何图形法;等值线法;方格网法;图表法)}

三、城市用地的分类与评价

1、城市用地标准

人均单项建设用地指标(M2/人)建设用地结构(%)

居住用地 18.0——28.0 20——32

工业用地 10.0——25.0 15——25

道路广场用地 7.0——15.0 8——15

绿地 》=9.0 8——15

3、城市用地评价的内容(自然条件的评价;建设条件的评价;用地的经济性评价)

4、城市土地的基本性质——承载性、区位的极端重要性、地租与地价

(1)岩溶——喀斯特现象(2)地下水——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为主要地下水源)

(3)

经济评价的主要影响因素:①基本因素层(土地区位;城市设施;环境优劣度;其它因素)②派生因素层(繁华度,交通通达度——土地区位;基础设施,社会服务设施——城市设施;环境质量,自然条件——环境优劣度;人口密度,建筑容积率,城市规划——其它因素)③因子层

四、城镇体系规划

五、城市总体规划(P62)

1、城市人口的构成(1)年龄构成;(2)性别构成;(3)家庭构成;(4)劳动构成(基本人口、服务人口、被抚养人口);(5)职业构成(三大产业、十三类行业);

2、城市总体布局

(1)、城市布局要保障城市功能的整体协调、安全、运转高效

(2)、城市用地布局的主要模式

①集中式(就道路网形式:网格状、环状、环形放射状、混合状、带状、)②集中与分散相结合③分散式

(3)、城市中心(标志性的节点景观)和干道(标志性的通道景观)的空间布局是形成城市景观的重点

(4)、城市轴线是组织城市空间的重要手段,最能反映城市的性质和特色

3、分区规划——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城市土地利用、人口分布、公共设施、基础设施的配置作出进一步规划

六、城市详细规划

1、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规定性指标

1)用地性质;2)用地面积;3)建筑密度;4)建筑控制高度;5)建筑红线后退距离;6)容积率;7)绿地率;8)交通出入口方位;9)停车泊位及其他需要配置的公共设施 第五章 主要专项规划

一、城市综合交通系统规划

(一)基本概念

1、城市交通系统由城市运输系统(交通行为的运作)、城市道路系统(交通行为的通道)、城市交通管理系统(交通行为的控制)组成;是城市的社会、经济、物质结构的基本组成部分。

2、洛杉矶的分散布局——高速公路网;伦敦的生活方式——19世纪的铁路;纽约的曼哈顿的繁华——地铁和公交系统;我国城市形态呈同心圆式的发展模式——自行车和公共汽车作为客运工具的生活方式有关。

(二)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1、影响城市道路系统布局的因素:城市在区域中的位置;城市用地布局形态;城市交通运输系统。

2、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要求

(1)满足组织城市各部分用地布局的“骨架”要求

(2)满足城市各交通运输的要求

(3)满足城市环境的要求

(4)满足各种工程管线布置的要求

5、城市道路系统的空间布置

1)方格网式道路系统

2)环形放射式道路系统

3)自由式道路系统

4)混合式道路系统

方格网加环形放射式道路系统(北京);链式道路网(兰州)。

高速公路不得直接与城市生活性道路和交通性次干道相连。

6、城市交通枢纽

1)城市交通枢纽:货运交通枢纽;客运交通枢纽;设施性交通枢纽

城市公共停车场的用地总面积:城市人口每人0.8—1.0m2

7、城市道路系统的技术空间布置

(1)交叉口间距及道路红线宽

交叉口间距取之于道路的设计车速和隔离程度

道路红线用地——车行道、步行道、绿化带、分隔带

道路类型 快速路 主干路 次干路 支路

设计车速(km/h)>=80 40——60 40 <=30

交叉口间距(m)1500——2500 700——1200 350——500 150——250

道路红线宽(m)60——100 40——70 30——50 20——30

(2)道路网密度

①城市干道网密度:大城市一般δ干=2.4——3km/km2 中等城市一般δ干=2.2——2.6km/km2

建议大城市δ干=3——5km/km2中等城市一般δ干=2.5——4km/km2

②城市道路网密度:大城市一般δ路=5——7km/km2 中等城市一般δ路=5——6km/km2

建议一般选用δ路=6——8km/km2

(三)城市交通调查与分析

1、城市交通调查是进行城市交通规划、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城市道路设计的基础工作。含城市交通基础资料调查、城市道路交通调查、交通出行OD调查

2、OD调查——出行的起点、终点调查。含居民出行抽样调查;货运抽样调查。

3、城市居民的出行特征——1)出行目的(上下班出行、生活出行、公务出行)、2)出行方式、3)平均出行距离、4)日平均出行次数(我国日平均出行次数:1.5—2.5次/人;国外:2.4—3次/人)

(四)城市交通规划

交通需求预测的方法:顺序总体需求预测;直接总体需求预测;个体行为需求模式

(五)城市交通政策

城市交通政策:由交通技术政策;经济政策;管理政策组成。

(六)城市对外交通

1、铁路

1)会让站、越行站——间距8~12km。布置形式有横列式、纵列式、半纵列式,长度约1~2.7km

2)中间站——间距20~40km,布置形式横列式。

3)区段站——布置形式有横列式、纵列式。长度约2~3.5km,宽度:250~700m

4)编组站——由到发场、出发场、编组场、驼峰、机务段、通过场组成。

2、公路

1)按性质和作用——国道、省道、市道(县道)

2)按任务、功能、交通量——高速公路、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公路

3)公路客运站按性质分为——客运站、货运站、技术站、混合站

按地位分为——起(终)点站、中间站、区段站

3、航空港

1、民用航空港按航线性质分为——国际航线机场、国内航线机场

按航线布局分为——枢纽机场、干线机场、支线机场

2、机场跑道中心与城市市区边缘最小距离为5—7km;跑道轴线方向通过城市,跑道靠近城市端距离为15km以上

国际机场与城市距离超过10km;我国机场与城市距离为20——30km

(七)城市公共交通

1、对城市公共交通服务质量的考核标准为:迅速、准点、方便、舒适

2、城市公共交通——轨道交通、公共汽电车、准公共交通组成3、准公共交通——小公共汽车、出租汽车、合乘小客车

4、公共交通正常行车间隔时间:4~8分钟;上下班高峰为2分钟左右;客流少时:8~15分钟

5、城市公共汽车和电车的规划拥有量,大城市为每800~1000人一辆标准车;中、小城市为每1200~1500人一辆标准车。

6、大城市乘客平均换乘系数不大于1.5;中、小城市不大于1.3。一般公共交通线路非直线系数为1.4

7、市中心区规划公共交通线路网密度应为3—4km/km2;城市边缘为2—2.5km/km2

8、市区公共汽车和电车主要线路的长度为8——12km;快速轨道交通的线路的长度不宜大于40分钟行程

9、城市公共交通线网类型——棋盘型、中心放射型(单中心放射、多中心放射)、环线型、混合型、主辅线型

10、公共交通站场分类——公交车场(中心车场、大修厂、保养厂、中心站);公交枢纽站(客运换乘枢纽、首末站、到发站);公交停靠站

11、路段上公交停靠站同向换乘距离不应大于50m;异向换乘距离不应大于100m;对置设站在车辆前方迎面错开30m。在平面和立体交叉口设置公交停靠站,距离不宜大于150m,不应大于200m

二、市政公用工程规划的基本知识

(一)给水工程

城市给水工程系统由取水工程(水源、取水口、取水构筑物、提升原水一级泵站、输送愿水到净水工程的输水管、水闸、水坝);净水工程(自来水厂、清水库、输送净水的二级泵站);输配水工程组成(从水厂到用户的管网、水池、水塔、增压泵站)

城市用水分为:生活用水;生产用水;市政用水;消防用水。

(二)排水工程

城市排水工程系统由雨水排放工程(雨水管渠、雨水收集口、雨水检查井、雨水提升泵站、排涝泵站、雨水排放口、闸及堤坝)、污水处理与排放工程(污水处理厂、污水管道、污水检查井、污水提升泵站、污水排放口)组成。

(三)城市供热

热源工程——热电厂、区域锅炉房;供热管网——热力泵站、调压站、蒸汽管道、热水管道

(四)城市供电工程

电源工程——城市电厂、区域变电所(电压大于等于110kv)

城市变电所(电压大于10kv)。高压配电网电压等级为1~10kv;低压配电网电压等级为220v~1kv;

线路电压等级(kv)走廊宽度(m)

500 60——75

330 35——45

220 30——40

11066 15——30

12——20

(五)城市燃气工程

燃气输送管网采用中、高压管道;配气管为低压管道——直接供给用户

(六)城市环境卫生工程

含垃圾处理厂、填埋厂、收集站、转运站、车辆清洗场、环卫车辆场、公共厕所、环卫管理设施

(七)城市通信工程

邮政——邮政局所、邮政通信枢纽、报刊门市部、售邮门市部、邮亭

电信——有线电通信(电信局、电信网)、无线电通信(微波通信、移动电话、无线寻呼)

广播——有线广播、无线广播

电视——有线电视、无线电视

有的城市广播电视中心——广播电台、电视台、节目制作中心

(八)城市防灾工程

消防(消防队、消防给水管网、消火栓);防洪(避、拦、堵、截、导);抗震;人防;救灾生命线系统

三、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的基本知识

1、深埋管道——给水、排水、煤气; 浅埋管道——热力、电信、电力电缆

2、压力管线——给水、煤气、灰渣管道; 重力自流管线——污水、雨水管道

3、可弯曲管线——电讯电缆、电力电缆、自来水管道;易弯曲管线——电力管道、电讯管道、污水管道

4、七通一平——给水管道、排水沟管、电力线路、电信线路、热力管道、燃气管道、道路贯通及平整场地

5、管线避让原则——1)新管让老管2)小管让大管3)压力管让自流管4)易弯曲管让不易弯曲管5)临时性让永久性管6)工程量小的让工程量大的管7)检修少、方便的让检修多、不方便的

6、主干管线在车行道下,支管在人行道下,7、管线共沟原则——1)热力管不应与电力、通信电缆和压力管道共沟2)有可能互相影响的管线不共沟,并严禁与消防水管同沟敷设

四、竖向规划的基本知识

1、目的——工程合理、造价经济、景观美好

2、详细规划阶段竖向规划的方法——设计等高线法、高程箭头法、纵横断面法

五、城市防灾系统规划的基本知识

1、城市防灾措施——政策性措施、工程性措施

2、防洪标准分为——设计(正常运用)一级标准和设计、校核(非常运用)两级标准

3、防洪标准等级——河洪海潮>泥石流>山洪

4、地震的分类——按发生原因(陷落、火山、构造、人为地震);按震源距离地表的深度(浅源、中源、深源地震);按所在地距震中远近(地方性地震、近地震、远地震、很远地震)

5、地震指标分类——按地震烈度(分为12度);按地震震级(分为10等级)

6、高层建筑主体应有不笑语1/4的防火面,在防火面一侧裙房高度不大于5m,深度不大于4m

7、城市人防标准——1)战时留城人口占总人口的30%~40%,按人均1~1.5m2建设工事;2)成片居住区按总建筑面积2%或按总建筑投资的6%设置人防工程

8、在山丘城镇,坡顶与截洪沟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水平净距L不小于3~5m。当山坡质地良好时,距离可小些,但不宜小于2m。在湿隐性黄土区,沟边至坡顶距离不应小于10m

9、消防行政等级——总队、支队、大队、中队。消防指挥调度中心设在总队或支队所在地

10、消防站布局——与医院、小学、幼托及人流集中的建筑50m以上的距离;与危险品等单位200m以上的距离

11、城市人防工程设施——避开易燃易爆品单位控制距离大于50m;避开有害液体和有毒重气体贮罐距离大于100m;人员掩蔽所距人员工作生活地不宜大于100m

12、人防工程——指挥所、医疗救护队、专业队工事、后勤保障、人员掩蔽工事、疏散干道

六、城市绿化景观系统规划

1、城市景观包括自然、人文、社会诸因素,指通过视觉所感知的城市物质形态和文化生活形态

2、基本原则—1)舒适性原则2)审美原则3)生态环境原则4)因借原则5)历史文化保护原则6)整体性原则

七、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规划

1、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层次——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保护区、历史文化名城

2、史文化名城的分类——1)古都型2)传统风貌型3)风景名胜型4)地方及民族特色型5)近现代史迹型6)特殊职能型7)一般史迹型3、1964年《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威尼斯宪章)——古迹与其环境不可分离4、1987年《保护历史城镇与城区宪章》(华盛顿宪章)——加强历史地段保护

5、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基本特征——风貌完整性、历史真实性、生活延续性

第六章 城市规划的实施

一、城市规划实施的目的与作用

1、城市规划实施——既是政府的职能,也涉及到公民、法人、社会团体的行为

2、政府实施城市规划——直接行为和控制引导行为

3、城市规划实施的根本目的——对城市空间资源加以合理配置,使城市经济、社会、建设活动能够高效、有序、持续地按照规划进行

4、城市规划实施的作用——使城市的功能与物质性设施及空间组织之间不断趋于平衡

二、城市规划实施与公共财政

1、行政区划的基本要素——一定规模人口和面积的地域空间;设有相应行政机构的行政中心;明确隶属关系的行政等级;行政区有与行政建制相对应的名称

2、地方行政建制和行政区划分为四级——省级、地级、县级、乡级、3、行政区划的通名——1)地域型通名(省、县、乡)2)城镇型通名(直辖市、市、市辖区、镇)

3)民族型通名(自制区(州、县、旗)、民族乡)4)特殊型通名(特别行政区、工农区、特区、林区等)

三、城市规划的实施机制和原则

1、城市规划的实施机制——法制机制、行政机制(最基本的作用)、财政机制、经济机制、社会机制

2、城市规划实施的原则——行政合法原则;行政合理原则;行政效率原则;行政统一原则;行政公开原则

3、行政统一原则——行政权统一;行政法制统一;行政行为统一

原理

(一)一、城市与城市发展

1、城市归根到底是剩余物资的交换和争夺而产生的,也是社会分工和产业分工的产物。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动因是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的经济发展。农业发展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

2、农民和农村:直接投资、廉价劳动力、廉价土地三种方式。3、2006年农业税退出历史舞台。

4、我国城乡差异的基本现状:1)二元结构;2)收入差距拉大1/6-1/7;3)优势发展资源向城市单向流动;4)城乡公共产品的供给严重失衡。

5、五个统筹:城乡、区域、经济和社会、人与自然、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

6、城市人类最早历史公元前3000年左右。

7、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的城市(以科技为主体,以高技术为生活生产支撑,文化趋于多元)

8、城市空间环境的演进规律:1)单中心到多中心,2)平面到立体,3)从生产性空间到生活性空间,4)从分离的物质空间到连续的多样空间。

9、影响城市空间环境演进的因素:自然、社会文化、经济与技术、政策制度因素。

10、城镇化的基本阶段:1)集聚城镇化;2)郊区化,3)逆城市化,4)再城镇化,11、城镇化方针:“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12、1957,戈特曼,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大都市带。

13、我国市治的特点,广域性,是城区型和地域型相结合的行政区划模式。

14、中国城镇化的典型模式:计划经济时代的国营企业;2)商品短缺时代的乡镇企业,3)市场经济早期的分散家庭工业,4)以外资及混和型经济为主导的城镇化模式。

15、中国城镇化的现状:1)从大起大落到持续发展;2)由西向东,东快于西,3)区域中心城市形成以及都市带,4)部分城市进向国际化。

16、我国城镇化的新的发展趋势:1)东快于西,西部加速,2)以大城市为主体的多元化道路;3)城市群、都市圈等将成为城镇化的重要空间单元,4)沿海,居住分化,郊区化趋势。

二、城市规划的发展及主要理论与实践

(了解欧洲古代社会和政治体制下的城市典型格局)

1、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建筑十书》,是西方古代保留至今最早、最完整的建筑典籍。

2、中世纪以城堡和教堂为中心。

3、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典风格广场和构图严谨的广场和街道,以及一些世俗建筑。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圣彼德大教堂。

4、君主专制时期放射状轴线艺术、宏伟状观的宫以工殿花园。

5、现代城市规划形成的思想基础——空想社会主义。莫尔,乌托邦,傅里叶,法朗吉。

现代城市规划形成的法律实践——英国城市卫生和工人住房法案 现代城市规划形成的行政实践——巴黎改建

现代城市规划形成的技术基础——城市美化(西弟)现代城市规划形成的实践基础——公司城建设。(熟悉现代城市规划的早期理论)

6、霍华德,田园城市,城市人口限制在3万人,城区用地只占1/6,若干田园城市围绕一个中心城市58000人(中心城)1898年。第一座是由恩温,帕克设计的,莱彻沃斯位于伦敦东北56公里。

田园城市包括城市和乡村两个部分,四周是永久农业地带。土地归公众的有。

7、柯布希埃,1922年“明天城市,300万人,24栋60层住40万人。然后60万人住多层,最外围200万人住花园住宅。“1931年”光辉城市“方案,是其现代城市规划和建设思想的集中体现。最后形成了理性功能的城市规划思想,集中体现在他主持写的《雅典宪章》中。

8、玛塔,西班牙,线形城市,500米宽,要多长有多长;戈,的工业城市,最早提出功能分区思想。西帝(城市设计之父),1889年《城市建设艺术》,生物学家格迪斯的学说,通过对城市进行生态学的研究,《进化中的城市》:最后得出调查——分析——规划。

(熟悉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发展)

9、城市化理论,农业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城市兴起和成长的第一前提,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城市兴起的第二前提,而现代城市化发展的最基本动力是工业化。城市化三阶段,30%以下第一阶段,中期阶段快速发展30——70%,70%以上城市化稳定阶段。

1)城市化的区域理论认为,城市是区域的核心。有极化与扩散效应。

2)城市发展的经济学理论认为,在诸多因素中,城市的经济活动是其中最重要和最为显在的因素之一。经济基础理论认为城市的基础产业是城市经济力量的主体,它是关键。

3)城市化展的社会学理论认为,经济发展不一定直接影响城市居民生活,而社会发展一方面会影响到经济发展的可能与潜力,同时更加关系到城市居民的实际生活状况。人类生态学认为,决定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是人类的相互依赖和相互竞争。是进一步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4)城市发展的交通通讯理论认为,在发展同时,由于城市中各类物质设施和由于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而得到发展。城市是一个由人类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系统,而交通及通讯是人类相互作用的媒介。很显然,城市在发展时,通常显示出其通讯率或信息交换率也得到提高,反之亦然。

5)城市发展模式的理论探讨。两种主要趋势,即分散发展与集中发展。分散发展理论,包括卫星城理论(恩温提出)、新城理论、有机疏散理论和广亩城理论。

有机疏散理论,沙里宁,1942年,保护性绿化地隔离开来,,对日常活动进行功能性集中,对这些集中点进行有机的分散,这两种组织方式。广亩城理论,1932《消失中的城市》,在随后的《宽阔的田地》一书中正式提出设想。

集中发展理论,卡利诺经过研究,城市人口少于330万时,聚集经济超过不经济,当超过330万时,则聚集不经济超过经济性。是针对制造业和一般情况下的。很显然,服务业更需要有城市人口支持。

世界城市的七个指标:金融中心、跨国总部、国际性机构集中、商业部门高度成长、主要的制造业中心、世界交通的重要杻纽。城市人口规模达到一定标准。6)城市体系理论,较好地综合了城市分散发展和集中发展的基本取向。

城市体系研究起源于格迪斯,后经芒福德等人的不断努力,确立了区域城市关系是„„

贝利等人结合经济、区域和中心地理论,形成了城市体系理论。城镇体系分析包含三部分内容:特定区域内城市职能、城市规模上的相互关系,以及空间上分布的相互关系。

10、城市空间组织理论:区位理论是城市组成要素空间布局的基础,农业区位理论是区位理论的基础。工业区位理论越来越具有综合性,运输费用是关键。

11、(从功能出发的空间组织理论)《雅典宪章》:居住、工作、游憩、交通四大功能。

12|《雅典宪章》,规划工作者主要三项工作:

1)将工作、居住、游憩三大功能的不同地区,平面布局,并建立交通网。2)设立各种规划,使各区按照它们的需要和有纪律的发展。

3)建立工作、居住、游憩之间的关系,以最优、最经济方式完成。

13、(土地使用空间组织理论):从土地使用形态角度同心圆、扇形、多核心(哈里期、多曼)

原理

(二)14、(从经济合理性出发的空间组织理论),认为区位决定土地租金,由市中心向外商业、办公楼、工业、居住、农业(从中心向外依次)

决定土地租金的要素有:与CBD的距离;顾客到此的可达性、竞争者的数量和他们的位置、降低其他成本的外部效果。

从规划角度,经济合理性不是规划唯一依据,其最根本是原则是社会合理性,据于公正、公平等公共利益的基础之上的。

15、(从城市道路交通出发的空间组织理论)玛塔的工业城,柯布西埃的现代城市,光辉城市,佩里1929年被汽车逼出了“邻里单位”的观点。80年代后,美国又针对城市蔓延和私人小汽车交通的极度依赖,“新都市主义”出现,鼓励公共交通,并提出了TOD模式。

16、(从空间形态出发的空间组织理论)西谪的《城市建筑艺术》,罗西从新理性主义思想体系出发,提出空间组织与历史积淀等,而克里尔兄弟更明确地提出了城市空间组织必须建立在以建筑物限定的街道和广场上。科林.罗何柯伊特,《拼帖城市》,17、(从城市生活出发的空间组织理论)

马丘比丘宪章:人与人相互作用与交往是城市存在的基本根据。佩里认为,„„ 邻里的六个原则:尺度、边界、开放空间、机构用地、地产商业、内部道路系统。CIAM“十次小组”认为,城市空间组织必须坚持以人为核心的人际结合思想,必须以人的行动方式为基础„„

凯文.林奇对城市意象的研究:路径、边缘、区域、节点、和地标。雅布期运用社会使用方法,1961年〈〈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

18、城市规划方法论:

1)综合规划方法论;其理论基础是系统思想及其方法论,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的。

2)分离渐近方法论;其基础是理性主义和实用主义相结合。3)混合审视方法论,是在前两个理论的基础上总结发展而来。(基本决策和项目决策,其基本决策的任务在于确定规划的方向,项目决策则是执行具体的任务); 4)连续性城市规划方法论,在于对总体规划所提出的终极状态的批判而提出的。5)倡导性规划方法论。公众参与建立在1962<<规划的选择理论>>,达维多夫

19、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发展.1933年《雅典宪章》,依据理性主义的思想方法,物质空间决定论,功能分区,20、1977《马丘。。》,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人的交往。城市是一个动态系统。

(了解中国古代社会和政治体制下城市的典型格局)

21、我国城市4000多年前,西周记载规划事件。洛邑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建设起来的„„ 〈〈管子,,〉〉强调城市选址“„„低勿近水而沟防省”,在形制上:“„„不必中准绳”。战国时期形成大小套城,即城市居民居住在“郭”的大城。22、1)秦汉时期,“相法天地”的理念,即强调方位,2)西汉武帝时代,“废黜百家、独尊儒术”讲礼制,但长安遗址考古发现,其当时并未完全〈〈考工记〉〉的形制,到了王莽时代的洛邑城,〈〈周礼〉〉得以充分体现。

3)三国时期,操的邺城,有了功能分区,对后隋唐长安的规划产生了影响。三国时期,孙权迁都建业,以长江天险为界,只是重要建筑对称布置,“形胜”是“金陵”城规划主导思想,是对《周礼》城市形制理念的发展,突出了自然结合的思想

4)宋东京,冲破了《周礼》的礼制束缚。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国城市千年的里坊制度被废除,到北宋中叶,开封城中已建立较为完善的街巷制。

23、元大都,“三套方城”内城、皇城和宫城;“左祖右市”“前朝后市”有人认为还受了阴阳五行的影响。

(了解中国近代城市发展背景与主要规划实践)

24、近代中国,商业资本主义先于工业资本主义。(熟悉我国现代工业城市规划思想和发展历程)

25、一五时期,156重点项目,694建设单位。1961年,“调整、巩固、充实、提高”三线建设。1978年,控大城市规模,多搞小城镇。

1980年10月,全国规划工作会议,第一次提要立规划法。1980,中期开始,上海、温州等,控制性详细规划。进入90年代,2000年,城市化率36.22%。熟悉当代城市规划的主要理论和实践

26、经济全球化下,导致城市体系结构重组:1)在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国家形成了一系列全球城市产业,全球性的中心城市,对全球和地区的经济起主导作用2)制造业资本的跨国投资促进发展中国家城市加速发展,3)在发达国家转型、升级,出现一系列高科技创新中心,而其传统工业城市普遍衰退。

27、全球性中心城市:1)公司总部,2)金融中心,3)高度发达的生产性服务业,4)生产性服务业是知识密集型;5)城市是信息、交通、通讯纽,为经济中心提供强有力技术支撑

28、在经济全球化影响下,一些发达国家工业城市经历了衰败的过程,因此重组:1)重塑中央商务区,2)更新和滨水地区开发,3)公共空间的完善和文化设施建设。29、1996年,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首先使用了“知识经济”这一概念。其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生产、分配和使用上的经济。其特征包括1)以信息技术和网络建设为核心,2)以人力资本和技术创新为动力;3)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柱,4)以强大的科学研究为后盾。

30、高新技术园区分为四类,1)高科技企业集聚区,2)科技城,即科学研究中心,3)高技术园区,作为政府经济发展策略,吸引高科技企业 4)建立完整的科技都会,做为区域产业发展的一种计划。

新产业、非标准化和定制产品为主的制造业、生产过程连续的产业,更需要企业集群。

兰德认为,对于创新城市而言,需要建立的是一种创新的氛围,这是创新城市建设的关键。

31、全球城市的居民:掌握了先进技术和服务技能的全球化进程的参与者和被排斥在全球化进程之外的人群。不同群体对城市的主要关注点不一样。

32、“场所营造”成为完善社会协调提高城市生活质量的重要工作,其中大量内容转变为城市设计的核心,而以“市民社会”和“城市治理”为核心的制度建设则成为其基本的保障。

市民社会,西方社会思想中强调的是在市场经济力量和国家强权力量之外形成的。

城市治理,是如何发挥市场经济力量、国家强权力量和市民社会三者力量的作用。33、1987年《我们共同的未来》,正式提出可持续发展模式。“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34、1992年《全球21世纪议程》目标八个方面,标志着可持续发展成为共同行动纲领。

35、针对快速扩张和蔓延,美国提出了精明增长的发展模式,欧洲出现了“都市村庄”,美州,出现了传统欧洲小城市空间布局模式“新都市主义”,即一处相对较密集,限制小汽车使用,和鼓励步行交通,具有积极城市生活和地区场所感的城市发展模式。36、1999年,认为21世纪的到来,为我们提供了三个转变的机会:技术革命带来了新形式的信息技术和交换信息的新手段;不断增工的生态危机使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广泛的社会转型使人们有更高的生活预期,并更加注重在职业和个人生活中对生活方式的选择。

37、对可持续发展城市的建议:1)循环使用土地和建筑,2)改善城市环境,鼓励紧凑城市,3)优化地区管理,4)旧区复兴是城市持续发展的关键内容。5)国家政策应鼓励创新,6)高密度,7)加强城市设计。

三:熟悉掌握城乡规划体系

1、城乡规划是各级政府统筹安排城乡发展建设空间布局,保护生态和自然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维护社会公正与公平的重要依据,具有重要的公共政策的属性;

2、现代城市规划主要特征:政策性、民主性、实践性、综合性

3、现代城市规划的基本构成:

1)法律规划体系:主干法、从属法、专项法、相关法。2)行政体系:纵向和横向

3)城市规划工作体系: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

4、城市规划的作用:1)实现宏观经济条件调控的手段;(对土地资源配置进行控制和对开发权的控制)

2)保障社会公共利益,3)协调社会利益,维护公平。4)改善人居环境

5、规划师的角色与定位

1)政府部门:行政管理和技术管理的职责;

2)编制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和专家;不是决策者。

3)研究咨询部门:不同利主体的代言人,专业技术和专家。4)私人部门的规划师:特定利益团体代言人,桥梁作用。

6、我国城市规划法规划体系: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标准规范。

7、城乡规划行政体系:纵向与横向。

8、城乡规划工作体系:编制体系、实施体系

9、制定城乡规划的五大原则:。

1)依法编制规划;2)依科学发展观等精神,全面可持续发展;3)就应遵循城乡统筹、合理布局、节约用地、集约发展、先规划后建设,4)以人为本,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需求,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5)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

10、制定城乡规划的程序:1)草案公告30日,2)总规的前期研究,草案30日,3)控规、修规的“必要性”论证。

11、城乡规划制定的基本程序(略)四:掌握城镇体系规划

1、城镇体系的概念,包括以下四层含义:

1)有一定相对完整的范围;2)核心是有中心城市;3)一定数量的城市;4)相互关系,构成有机整体。

2、区域城镇体系演变的基本规律:低水平均衡阶段(前工业化社会,农业社会);极核发展阶段(聚集为特征的高水平不均衡阶段)(工业化阶段);扩散阶段至高水平均衡阶(工业化后期至后工业化阶段,信息社会,城市连绵区、城市群、城市带、城市综合体)

3、城镇体系规划是根据地域分工的原则,根据工业、农业、运输业及交通运输,文化科技事业等发展的需要,在分析各城镇历史沿革、现状条件的基础上,明确各城镇在区域城镇体系中的地位和分工协作关系,确定其城镇性质、类型、级别和发展方向,使区域内各城镇形成一个既明确分工,又有机联系的大、中、小相结合协调发展的有机结构。

4、城镇体系规划的作用:具有区域性、宏观性、总体性的作用。1)指导总规,上下衔接;2)布局重大基础设施;3)资源保护和利用统筹;4)促进城市之间有序竞争与合作。

5、城镇体系规划的四项基本原则:1)因地制宜;2)经济社会发展与城镇化战略相互促进的原则;3)区域空间整体协调发展;4)可持续发展。

原理

(三)6、了解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内容(7方面)

1)提出统筹发展战略;2)提出保护、空间管制措施;3)预测人口,4)确定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布局,5)重点镇的发展定位、发展方向、规模,6)根据建设需要、资源管理的面要划定规划区,7)实施措施与建议。

7、体系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1)提出必须控制的区域,2)重大基础设施;3)相邻地区重大基础设施布局。五:掌握城市总体规划

1、掌握城市总规的作用:

指导与调控城市发展建设的重要手段,具有公共政策属性,指导编制规划、建设,全面性和综合性。

2、掌握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9项任务

1)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资源情况及环境承载能力,合理确定性质,规模。2)综合确定水、土地、能源与各类资源的使用标准和控制指标,节约集约用资源。

3)划定禁建、限建、适建区,统筹安排城乡各类建设用地。4)合理统筹城乡基础和公共设施,完善城市功能。5)公交优先,提升城市综合交通服务水平。6)建立城市综合防灾体系,确保城市安全。7)保护城市生态环境,营造城市特色。

8)保护历史资源,延续城市文脉。9)合理确定分阶段发展方向,目标、重点和时序。

3、编制城乡总体规划的坚持原则:五项基本原则

1)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2)积极稳妥推进城市化;3)加快建设节约型城市;4)为人民生活提供方便;5)统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4、总规纲要任务:研究总体规划中的重大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论证。作为总规审批的依据。

5、掌握总规纲要的内容:12项

6、掌握纲要成果包括:文字说明,图纸和专题报告(注意,没有文本)

7、总规的编制程序:1)现状调研,2)基础研究与方案构思,3)总规纲要编制,4)成果编制与报批。

8、掌握总规的基本编制工作方法

1)城市规划的分析方法: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空间模型分析 定性分析用于复杂问题的叛断;(因果分析法,比较法:难以定量分析又必须量化„„

定量分析:频数、频率、集中数量分析、离散程度分析、一元、多元回归分析、线性规划模型、系统评价法、模糊评价法、层次分析法。2)空间模型分析:实体模型和概念模型

实体模型:总平图、剖面图、立面图(用于管理);透视图、鸟瞰图(用于表达)概念模型:几何图形法,常用于结构分析,交通分析,环境分析等

等值线法,常用于单一因素的空间变化分析,如地形、交通可达性、大气污染和噪声分析等。

方格网法,常用于环境、人口的空间分布等分析。此法可以多层叠加。图表法,玫瑰图、直方图、折线图、饼图等,常用于综合评价。3)规划编制要求:规范化、针对性、科学性、综合性。

9、掌握总体规划现状调查内容:12项。其中

1)对物质空间现状的掌握;对各种文字、数据的收集整理;对市民意愿的了解掌握。

2)自然环境调查:自然地理环境,气象因素,生态因素。

10、现状调查的主要方法:

1)现场踏勘或观察调查;2)抽样调查或问卷调查,3)访谈座谈法,4)文献资料运用

11、城市赖以生存的三大资源:土地、水、矿产。

12、土地资源的三大功能,1)承载功能;2)生产功能;3)生态功能。

13、城市土地的特殊性:1)区位的极端重要性,2)开发经营的集约性。3)使用方式的固定性,4)不同用地功能的整体性。

14、水资源;1)是城市生存的基础,2)制约工业项目的发展,3)丰富的水资源是城市特色和标志,4)必做,应做的工作。

15、矿产资源:1)可促成新城市产生,2)决定城市性质和发展方向,3)决定空间形态,地域结构,4)矿业城市必须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

16、影响空间发展方向的因素:1)自然条件,2)人工环境,3)现状形态结构,4)规划及政策因素,5)其它因素。

17、城市发展目标:1)经济、2)社会,3)城市建设,4)环境保护。(注,没有文化)

18、城市职能,着眼于其基本活动部分。基本职能起决定作用的职能。

19、城市性质:是指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担负的主要职能,由城市形成与发展的主导因素决定,由该因素组成的基本部门主要职能所体现。

20、城市性质是城市发展和布局的重要依据。

21、城市性质毕竟要取决于它的历史、自然、区域这些较稳定的因素。

22、城镇体系规划是确定城市性质的主要依据。五年计划也有重要作用。

23、确定城市性质避免两种倾向,:一是将“共性”做为性质,二是一一列出,没有重点,结果失去了指导规划与建设的意义。

24、确定城市性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以定性为主。从三方面入手:一是主导行业在全国或地区的地位和作用,二是主要部门经济结构的主次,数量比重,三是分析用地结构的主次,用地比重。

25、城市人口:将城市建成区范围内的实际人口视作城市人口,即建设用地范围中居住的户籍非农业、户籍农业和暂住一年以上的人口总和。

城市规模,是以城市人口和城市用地总量所表示的城市的大小,规模对城市用地及形态有重要影响。

26、人口统计口径,现状城市人口对应现状建成区,规划城市人口对应规划建成区。

28、劳动人口和非劳动人口;劳动人口又分为基本人口和服务人口。基本人口,不是由城市规模所决定的,反而对城市规模起决定做用。(工业交通运输

服务人口,它的多少是随城市规模而变动的。(为当地服务的企业、行政机关、文化

非劳动人口(被扶养人口),未成年的,没有劳动能力的以及没有参加劳动的人员。

29、城市人口预测方法:

综合平衡法,适用于基本人口难以确定的城市;用自然和机械增长率„„推算。时间序列法,需要较长时间序列的统计数据,适用于相对封闭、历史长、影响发因„

相关分析法,又称间接推算法,适用于影响因素个数及作用大小较为确定的城市,如工矿城市、海港城市;

区位法,适用于城镇体系发育比较完善、等级系列比较完整、接近克氏理论模式的;

职工带眷系数法,适用于新建的工矿小城镇。

30、城市人口校核方法:环境容量法,比例分配法,类比法。

31、城市用地标准,分为四个等级。65.1-75,75.1-90,90.1-105,105.1-120,边缘地区150平方。

32、城市环境容量:城市人口容量、自然环境容量、城市用地环境、城市工业环境、交通环境、建筑环境

33、城市人口容量三个特性:一是有限性,二是可变性,三是稳定性。指在特定时间内,城市相对持续容纳具有一生态环境质量和社会环境水平及具有一定活动强度的城市人口数量。

34、城市环境容量的制约条件:自然条件、现状条件、经济技术条件、历史文化条件(没有社会条件、政治政策条件),四个条件,容易理解。

六、城镇空间发展布局规划

1、市域城乡空间:一般可分为建设空间、农业开敞空间和生态敏感空间。

2、根据城乡空间的生态适应性分析:鼓励开发区、控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

3、经济国家主体功能区的提法:优化调整区、重点发展区、适度发展区、控制发展区。

4、市域城镇空间组合类型:均衡式、单中心集核式、分片组团式、轴带式。

5、市域城镇发展布局规划的主要内容:

1)体系的确定与相应发展策略;中心城区—县城—镇区—乡集镇及中心村四级或„„

2)市域城镇体系空间规模与建设标准; 3)重点城镇的建设规模与用地控制; 4)市域交通与基础设施协调布局; 5)相邻地段城镇协调发展的要求; 6)划定城市规划区。(在市域城镇发展布局规划中确定)

6、掌握划定规划区的目的及其划定原则

1)规划区是城乡规划、建设、管理与有关部门职能分工的重要依据之一。2)划定规划区的原则: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原则;坚持城乡统筹的原则;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可操作性的原则。有点象编制城乡体系规划的原则。

7、空间形态:一般城市的空间形态同时具有整体上绝对的动态性和阶段上相对的稳定性。

8、“图解式分类法”,以城市行政区划边界以内主体建成区总平面外轮廓形状为差别标准,城市主体周围距离较远或面积较小的相对独立的分区或村镇不参与差别。大体上可分为集中型、带型、放射型、星座型、组团型、散点型六类。

9、集中型,长短轴之比小于4:1,格网状、同心圆、摊大饼。

10、带形:大于4:1,单向或双向发展,U,S,区域交通干线、规模不大,次一级中心

11、放射型形态:三个以上明确发展方向,指、星、花状等。平原,容易变同心圆,蔓延

12、星座状形态:一个大规模主体团块和三个以上较次一极的基本团块。首都,特大型

13、组团型形态:两个以上相对独立的主体团块和若干个基本团块组成。河流、自然因素

14、散点型形态:没有明确的主体团块。资源分散、地形复杂,15、转型期城市空间增长的特点:1)新产业空间,2)新型业态,3)新居住空间,4)大学园区,5)生态保护空间,6)中央商务区,7)快速交通网。新产业空间:开发区、高新区、保税区等。

16、信息社会城市空间结构形态的演变趋势:

1)大分散小集中,城市空间结构首先是分散化的,但是分散之中,又具有相对的集中趋势。

2)从圈层走向网络。使城市形散而神不散。分散化与网络化的另一个影响是城市从用地从相对独立走向兼容。3)新型集聚体出现。。发达国家的郊区社区。。。

七、掌握城市用地布局规划

1、城市用地分类10,46,73小类。

2、城市用地评价:自然条件评价、建设条件评价、用地经济性评价。

原理

(四)3、自然条件评价: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和水文地质条件;气候条件。用地经济性评价:三个层次,即基本因素,派生因素,因子层。

4、在强震区一般不宜建设城市。震区建筑不宜连绵成片,尽量避开断裂破碎地段。城市的上游不宜修建水库。

5、水文条件,规划前需要对水体的流量、流速、水位、水质等进行调查。水文地质条件,指地下水的存在形式,含水层的厚度、矿化度、硬度、水温及水的流动状态等条件。

6、地下水分为:上层滞水、潜水和承压水,其中能作为城市水源的,主要是潜水和承压水。潜水由渗水形成,易污染,承压水受大气降水影响较小,不易受污染。

7、气候条件:太阳辐射、风象(风向和风速)、气温、降水与湿度。

8、风向就是风吹来的方向,9、城市用地建设条件评价:1)用地布局结构方面;2)市政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方面;3)社会、经济构成方面(人口等)

10、城市用地经济性评价,是根据城市土地的经济和自然两方面的属性,及其在城市社会经济活动中所产生的作用,综合评价土地质量优劣差异,为土地使用提供依据。

11、影响城市土地经济性评价的三个层次:基本因素层、派生因素层、因子层。1)基本因素层:土地区位、城市设施、环境优劣度、其他。

2)派生因素层:繁华度、交通通达度、城市基础设施、社会服务设施、环境质量、自然条件、城市规划(其他基本因素层)

12、城市用地工程适宜性评定:

1)一类用地:10%以下,承载力满足、没有100一遇危险,没有地质灾害影响等。2)二类用地:基本适宜修建的用地。其土质较差,水位较高,轻度淹没不超1.5M,坡度较大,有轻微地质情况

3)三类用地:不适宜修建的用地。地耐力低2米以上泥炭或流沙层,洪水常淹,且1.5米以上,地形坡度超过20%以上。农业生产价植很高的丰产农田等。

13、城市建设用地选择:1)有利的自然条件,2)尽量少占农田,3)保护文物古迹,4)满足主要建设项目需求,5)要为城市合理布局创造良好条件。

14、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居18-28,工10-25,道7-15,绿9(公7)20-32%,15-25%,8-15%,8-15%,四大类用地宜为60-75%。

15、城市总体布局的原则:1)城乡结合,统筹安排,2)功能协调,结构清晰,3)依托旧城,紧凑发展,4)分期建设、留有余地。

16、自然条件对城市总体布局的影响

1)地貌类型,平原、河谷、江南水网地带等

2)地表形态,山地丘陵一般都选择在山体四周,居住位于山谷,工业位地形较高的城市下风向,以利污染空气扩散。

3)地表水系,水位深、岸滩稳定、泥沙淤积量小、背后有山体屏障的海湾是海港的最佳位置。

4)地下水,地下水的矿化度、水温等决定了一些特殊行业的选址与布局,5)风向,工业区布置于居住区的下风向;90度,则工业用地放在最小风频上风向,居住位于下风向;两个方向盛行风时,工业区及居住区一般可分别布在盛行分的两侧。6)风速„„,对城市工业布局影响很大.17、城市总体布局的主要模式

1)集中式城市总体布局。布局紧凑,节约用地,节约投资,出行容易,生活氛围浓,但其缺点有: 发展后期摊大饼„„,功能分区不明显,易污染,密度高,不利于交通织织.2)分散式城市总体布局。布局灵活,接近自然,疏密有致;同时用地分散,浪费土地,开发成本高,出行成本高,联系不便,生活氛围难以形成.18、城市总体布局的基本内容,城市总体布局的核心是城市用地的功能组织: 1)形成工业区,2)形成生活区,3)组织绿地系统,建立各级休憩和游乐场所,4)公共活动中心体系,5)道路交通体系。(以上五个方面构在布局的主要内容)

19、城市总体布局的艺术性:1)用地布局艺术,2)体现审美要求,反映在城市尺度的均衡、功能与形式的统一;3)景观的组织,通过林奇五要素的组织,主要是轴线艺术4)继承历史传统,突出地方特色。

20、主要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的确定,相对而言,工业用地预测较复杂,一般根据其主要工一门类的产值,或根据主要工业门类的职工数与人均用地面积来预测;商务商业用地最为困难。

21、主要城市建设用地位置及相互关系的确定:

1)居住用地,从城市中心至郊区,分布较广。2)商务商业,城市中心,副中心社区中心,3)工业用地,下风向、河流下游的城市外围或郊区。

22、居住用地布局:居住用地指标、用地构成,,18-28平方,大城市不得少于16平方。

影响居住用地指标的主要有城市规模和城市性质。

23、居住用地的选择与布局。布局:集中布置(城市规模不大)、分散布置、轴向布置三种。

24、公共设施用地规划布局。公共设施分八类,三级:市级、居住区级和小区级。

25、城市公共中心的组织与布置。影响城市公共设施用地因素主要有:城市性质、城市规模、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居民生活习惯、城市布局。

26、工业用地规划布局。工业是近现代城市产生与发展的根本原因。

27、工业用地不应选在7级和7级以以上的地震区,土壤的耐压强度15t/平方米。

28、工业用地应该避开:军事用地,水力枢纽,大桥等战略目标;矿物蕴藏区和采空区;文物古迹埋藏区以及生活保护与风景旅游区;埋有地下设备的地区。

29、散发有害气体的工业不宜过分集中在一起;氮肥厂和炼油厂不能在一起,废气能相遇能产生化学反应的污染等。

30、工业防护带,可安排消防库、仓库、停车场、市政工程,不得将体育设施、学校、儿童机构和医院等布置在内。

工业按环境污染分:隔离工业、严重干扰和污染的工业、有一定干扰和污染的企业、一般工业共四类。(一般工业指:电子工业、缝纫厂、手工业等)

31、对居住和公共设施有干扰和污染,可布置在城市边缘独立的地段上;一般工业、缝纫厂、手工业等,可分散布置在生活居住用地独立地段上。

居住用地和工业用地关系:工业区位盛行风向的下风向,工业用地位于最小风频的上风位。

32、工业在城市中布局的一般原则。1)有足够的用地面积;2)职工居住用地靠近,方便,3)与其它部分保持紧凑集中,互不妨碍,4)相关企业之间应取得较好的联系。减少运输。

33、工业用地在城市中的布局:1)位于城市的特定地区,2)工业用地与其他用地形成组团,3)工业园或独立的工业卫星城,4)工业地带。

34、旧城工业调整的一般措施。1)留、2)改,3)并,4)迁。

35、仓储用地 :普通仓储用地、危险仓储用地、堆场用地。蔬菜仓库,地下水位,2.5米,食品和材料库,4米。

36、水泥仓库,废品仓库,起灰堆场,300米,无起灰50米,„煤炭、非金属建筑材料100

37、易燃可燃液体仓库隔离地带,600平以上,成厂区边界,居住街坊200,600平方以下100 至江河码头125(75)

38、储备仓库,一般应设在郊区、水陆交通方便的地方,有专用的独立地段。转运仓库,也应设在城市的边缘或郊区,并与铁路、港口等对外交通设施紧密结合。

收购仓库,与货物来源方向的郊区入城干路口或水运必经入口处。供应仓库,,特种仓库。。

39、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是城市规划的一个核心问题。从雅典宪章的分析中,结论:

1)人的活动是城市交通的主要活动,也是城市交通的决定性因素; 2)城市用地是城市交通的决定性因素。

3)要处理好城市用地与城市交通系统的合理关系,要有交通分流的思想和功能分工的思想,按照用地产生的交通和不同的功能要求,合理地布置不同类型和功能的道路,在不同的道路旁边布置不同性质的建设用地。

城市发展史告诉我们,交通分布不合理是由用地不合理带来的,城市布局的不合理使工作与居住距离过远,交通分布不合理,是造成道路拥挤、交通阻塞的根本原因。

40、沙里宁,城市呈组团、多中心的布局可以大大减少出行距离,大大减少跨区的交通量,使交通均衡分布。

41、城市道路的第一功能,“组织城市的骨架,”第二功能,“交通的通道”。

42、不同规模和不同类型的城市用地布局有不同的交通分布和通行要求,就会有不同的道路网络类型和模式,就会有不同的路网密度要求和交通组织方式。

43、城市用地形态:集中型和分散型两大类。集中型较适合规模较小的城市,其道路网形式大多为方格网状。

44、在城市总体规划中不能予以规划,也不能计算其密度和数量,力图计算或规定支路“网密度”的做法不切实际,也毫无意义。支路间距主要依照用地划分而定。

45、快速路网,中长距离,位于城市组团间的隔离地带;主干路网,中长距离,组团与组团之间;次干路网,中短距离,组团内;支路网,短距离服务,位于地段内。

46、城市轴线艺术,是组织城市空间的重要手段。

八: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1、城市交通由:城市运输系统,城市道路系统,交通管理系统

2、现代城市交通有两大特征:对外联系加强和机动化加强

3、综合交通包括对内和对外两大部分

4、综合交通要从“区域”和“城市”两个层面进行研究

5、综合交通规划的作用:(1)协调用地,对外交通,多系统;(2)找出原因,提出举措(3)支撑城市,发挥最佳效益,6、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包括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和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7、城市道路交通调查(1)基础资料调查分析;(2)城市道路交通调查与分析;(3)交通出行OD调查分析

8、OD调查,6岁以上,4%-20%之间抽样。目的是得到交通流特征。

9、城市居民出特性要素:(1)出行目的,出行方式;(2)平均出行距离,日平均出行次数(我国平均2-2.8人次,外国2.4-3.0次/人。

10、道路交通问题,共分四类:(1)不满足交通增长需求;(2)“南北不通,东西不畅”(3)“交通混杂,交通效率低下,(4)重要节点交通拥堵。

11、机动车量预测方法,(1)弹性系数法,(2)趋势外推法(3)千人拥有法

原理

(五)12、一般对中国而言:特大城市:轨道交通为主,小汽车和地面公交为辅 大城市:以公交为主,小汽车为主导的模式

中,小城市: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交通模式,如公共和自行车并重

13、三大城市交通政策:引导政策,差别化政策,建设与协调发展政策。14、2020年,人均10000美元,18辆/百人。国外经验,GDP1000-1500美元开始普及私人小汽车,2500时开始大量建设地铁,人均2000美元时开始发展私人小汽车,人均3000时开始普及达到10辆/百人,人均10000美元时达到20辆/百人,相地稳定。

15、铁路会让站8-12公里,中间站中小城市,20-40公里,客运站:通过式,尽端式和混和式,区段站长度2-3.5公里,宽250-700米。

16、水深10米的岸线,可停万吨级船舶

17、机场,跑道中心与城市边缘5-7公里为宜,垂直则则15公里以上;与城区10公里以上,我国在20—30公里。民用机场按航线布局分为枢纽机场、干线机场、支线机场。

18、影响城市道路系统布局因素有三个(1)城市在区域中的位置

(2)城市用地布局结构与形态(3)城市交通运输系统

19、道路应避免正东向,南向偏北15度以内。

城市道路的规划分类: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按功能分:交通性和生活性道

20、城市道路面积率8-15%,15-20%(大于200万人的城市)

21、城市道路网为四类(1)方格网式道路系统(2)环形放射式道路系统(3)自由式道路系统(4)混和式道路系统

22、现代城市交通演变趋势:疏通性和服务性的分离

23、城市道路衔接原则:低速让高速,次要让主要,生活让交通性主干道,适当分离

24、高速不能与生活性道路和次干路相连

25、道路交叉口间距(1)快速路1500-2500米,(立交净距1000米)(2)主干路700-1200(3)次干350-500,(4)支路150—250米

26、城市干路网密度:推荐4-6KM/平方公里大城市,5-6公里/平方公里,中小城市,路网密度7-8公里/平方公里。

27、道路红线内用地包括:车行道,步行道,绿化带,分隔带

没有慢车道哦),红线不是一直线

快速路60—100米,主干路40-70米,次干路30-50米,支路20-30米。

28、快车道出口,结合交叉口,采取先出后进方式,在慢车道上交织。城市生活性干路宜布置为机、非分行的三块板或分向通行的两块板横断面。次干路和支路宜布置为一块板横断面。

一块板,适应“钟摆式”的交通流。

二块板,当车速大于50公里/小时,必须设置中央分隔带。

三块板,红线在40米以上。适合交通量不十分大,而又有一定的车速和车流畅通要求,自行车交通量又较大的生活性道路或客运交通干道,不适用于机动车和自行车交 量都很大的交通性干路和要求机动车车速快而畅通的城市快速路。

四块板,如果四块板横断面采用机动车快车道与机、非混行慢车道的组合时,车道分隔不间断布置,可以形成兼具疏通性和服务性的道路功能。

城市交通性主干路的横断面应该是机动车(准)快车道与机非混行的慢车道组合形式(常为四块板形式),而不是一般常采用的机、非、分行的四块板横断面形式。

29、城市交通设施包括:交通杻纽设施、道路立交桥梁,和停车设施

30、公共停车场0.1—1平方米人均安排,其中机动车80%–90%,市中心占50%-70%,城市中心地区,可按客运车辆数的15%-20%规划停车场。31、对城市道路交通控制(管理)包括三类:(1)区域控制,(2)路线控制,(3)时段控制。

32、步行400-1000米,自行车4-8公里,公交20公里,小汽车出行10-40公里。商业步行街出口与公交站距离不宜大于100米。33、公共交通:迅速、准点、方便、舒适。

34、地铁,30000人次单向高峰小时以上(单向客运能力在3万至6万人);轻轨100万人口以下,中运量,造价低,市郊铁路100公里以上速度,,有轨电车。。

35、公共汽车拥有量:800-1000大城市,1200-1500中小城市。公交密度3-4公里/平方公里,换乘系数大城市1.5,中小城市1.3;公交运行长度8-12公里,特大城市20公里,快速轨道交通40分钟行程。

36、规划人口超200万,应规划预留快速轨道交通网。

规划人口超200万,长度超30km的带形城市应该设置快速路。

客运高峰,95%居民最大出行时间,大于200万人口城市60分钟,100-200(50分钟),40,35,25分钟。

37、现代化城市交通科学化的重要标志是:“交通分流”

38、公交线网类型有五种:棋盘型、中心放射型,环线型,混和型,主辅线型五种。

39、首末站每条线4-5个车位,一条线占地1000平方米左右。

40、公交停靠站300米50%,500米90%;公共汽车与电车,公共交通站距:市区500-800,郊区800-1000。大站快车1500-2000,1500-2500米,大运量轨道1000-1200,1500-2000。中运量轨道800-1000,1000-1500米。

公共交通服务站服务半径一般550-600米。出租车营业站服务半径控制在1000米以内。

41、一个公交站3条线路,长20米;一个站可设3条线路,超3条线设第二个站台,超3个站台设组合换乘站,并在交叉口50米以外,同向换乘50米,异向100米,对向设置应错开30米;在交叉口和立交处,不大于150米,且不可大于200米。

42、货运枢纽分为货运站场、物流中心、和物流园区三个层次。

地方性物流中心用地一般1-5公顷,区域性一般1-10公顷,一般在5公顷以上,最大不超过40公顷。

43、一般,路外临时停车带车位数不超过10辆,宜采用港湾式停车布置。P212,相关P91。

九:历史文化名城规划

1、历史文化名城109座,七大类型;从保护政策出发,又分为四种类型,即完整、犹存、存在一、二处。。,无存。在公布第二批时,要求保护历史文化地段。

2、主要内容:(1)原则,内容和范围、(2)措施,开发强度和建设控制要求(3)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保护要求

(4)街区、名镇、名村的核心保护和建设控制地带(5)分期实施方案

确定保护原则、内容和重点,划定保护区,提出保护措施为主要内容的规划。3、名城、街区、单位三个层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组织编制保护规划,并纳入总体规划。

4、保护真实载体的原则,保护历史环境的原则,合理利用、永续利用的原则。5、历史文化街区具备的条件有四:(1)比较完整的风貌与格局(2)基本上是历史原物建筑与环境,(3)1公顷以上面积,(4)古物、遗迹占60%以上用地。

6、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成果:文本、规划图纸和附件。

十、城市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1、供水:水质水压要求及,校核等是详细规划阶段。

2、排水:确定排水制度,提出污水综合利用措施是总规阶段;提出处理初步工艺是详规。

3、电力:总规,预测用电负荷,高压配电的原则;分规,进行高压配电网规划布局;详规,计算用电负荷,规划设计低压电网。区域变电所通常是大于110kv的。

4、燃气:总规是预测,详规是计算,用量、管径,规划布局燃气管网。

5、供热:详规,计算热负荷,管径,布局供热设施和供热管网。热源工程和供热管网工程。

6、通讯:详规,计算与确定,用地,位置,与规模。

7、环卫:详规中有估算固体废物产量,提出规划区的环境控制要求,确定垃圾收运方式„„

8、市政公用设施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划定湿地、水源的保护范围,确定蓝线。及公用设施的落实,黄线。

十一、其它主要专项规划

1、绿地系统规划。人均单项指标,大于等于9平方米。在我国常用的绿地系统形式有四种,即块状绿地布局,带状绿地布局,楔形绿地布局,混合式绿地布局。园林城市,其全市生产绿地总面积不低于建成区面积的2%。

2、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规划。包括消防、防洪、人防、抗震、地质灾害、其它。1.5-5万人的小城镇可设一处消防站,5万人以上的可设1-2处消防站。

3、城市环境保护规划。两个任务,生态环境保护和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分为大气环境保护规划、水环境保护规划、固体废物污染控制规划、噪声污染控制规划。4、城市竖向规划。详细规划阶段的规划方法: 设计等高线法,尽量做到土方就地平衡。高程箭头法,箭头表示排水方向。规划设计工作量小,图纸制作较快,且易变动。纵横断面法,纵横法常用于比较复杂的地区。

5、了解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统筹安排,结合开发,合理利用的原则。城市中心区、地区中心、重要功能区等重点规划建设地区,应编地下空间详细规划。

十二、掌握城市总体规划成果

1、25项内容,文本内容,采用条文形式。

2、总则:背景、目的、基本依据、规划期限、城市规划区、适用范围、执行主体。

3、发展目标: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目标、环境保护目标四个目标,(没有文化)。

4、风玫瑰是放在现状图上的,体系规划比例在1:5万—1:20万,城区1:5000—1:25000。

5、总规中体系规划的四个内容:(1)城镇分布现状,(2)城镇体系规划(3)市域基础设施(4)市域空间管制。

6、现状图,用地工程地质评价图后,是中心城区四区划定图,中心城区土地使用规划图、城市总体规划图,综合交通规划,历史文化保护规划,旧区改建规划,近期建设规划,其它专项规划等16类主要图纸。7、附件包括说明、专题研究报告和基础资料汇编。8、强制性内容的三个特点:(1)强制力,不得违反,(2)下位规划不得违反上位规划的中强制性内容(3)修改它有法定程序。

9、强制性内容包括五类:一范围一规模两设施;一水一田加绿化,两个保护加防灾。

原理

(六)(1)规划区范围和其它严格控制的地域范围;(2)用地规模,限制性规定,绿地布局;(3)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用地(4)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5)防灾减灾,(6)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目标。十三:掌握城市近期建设规划

2003年7.1日起,凡未按要求编制和调整近期建设规划的,将停止新申请建设项目的选址。

1、近期建设规划的四个依据:1)批准的总规,2)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3)土地利用规划,4)其它方针政策

2、近期规划遵循的四个原则P271:1)不得违背总规划及强制性规定,2)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协调,符合资源、环境、财力等实际,3)处理好近,远期,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条件,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4)坚持为人民服务,违护公共利益,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改善人居环境。

3、掌握近期规划的六条内容(人口用地两设施,居住文化保护好,确定控制和引导)

1)近期人口、用地规模、相应确定建设用地范围和布局 2)近期交通发展策略,主要对外交通设施

3)各项主要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和公益设施的规模和选址 4)近期居住用地安排和布局 5)历史文化保护

6)确定控制和引导近期建设发展的原则和措施。4、掌握近期建设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1)近期建设重点和发展规模

2)依据城市近期建设重点和发展规模,确定近期发展区域。制定控制和引导规划

3)依据重点,提出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区、风景区、生态环境保护与相应的措施。

5、掌握近期规划成果要求,独立编制的,包括规划文本、图纸和说明。

图纸包括两个现状,即市域城镇布局现状和城市现状,包括两个规划图即体系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图,包括近期交通规划和各专业规划。

十四、掌握控制性详细规划

1、以综合研究为基础,以数据控制和图纸控制为手段,以规划设计与管理相结合的法规为形式,对用地建设和设施建设实施控制性管理,把规划研究、规划设计、与规划管理结合在一起的规划方法。上海虹桥第一次,温州定型。2、控规的特点:一是“地域性”,因地灵活掌握深度;二是“法制化管理” 3、掌握控规的作用

1)规划与管理,规划与实施之间的衔接的理要环节

2)是宏观与微观,整体与局部管理,有机衔接的关键层次 3)是城市设计控制与管理的重要手段; 4)协调各利益主体的公共政策手段。

4、控规的四个特征(数据落实,法律保证、综合控制与弹性控制)1)通过数据控制落实规划意图 2)具有法律效应和立法空间 3)横向综合性的规划控制汇总 4)刚性与弹性相结合的控制方式 5、掌握控规的内容(六个内容),其中城市设计导则和土地使用和建筑管理规定p280 6、编制控规的四个阶段,1)现状调研与前期研究,2)规划研究,3)控制研究,4)成果编制。

7、指标确定的四种方法:测算法、标准法、类比法、反算法

8、控规的控制方式:1)指标量化;条文规定;图则标定;城市设计导则;规定性与指导性;(一化两定两引导)

9、控规的控制体系与要素包括:土地使用、建筑建造、设施配套、行为活动、其它要求

10、容积率称楼面积率或建筑面积密度,英文缩写FAR。

11、掌握控规成果深度要求:1)深化、细化总规,落实总规意图;2)满足土地出让,招议标底条件;3)为具体的修规和建筑设计提供规划设计条件,1:2000_1:5000,分则500 12、控规,并非越细越好,不必强求规划深度的统一一致性。13、文本内容与深度要求,文本、图件(图纸和图则)和附件。

14、控规的强制性内容:主要用途、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容积率、绿地率、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

15、历史文化保护区详规,其强制性内容原则上不得调整,如因保护工作的特殊需要调整,须组织专家论证,并重新编制和审批。

十五、熟悉修建性详细规划

1、修规作用:1)指导建筑设计和各项工程施工设计,2)。。。2、相对于城市设计,修规注重实施的技术经济条件,及其具体的工程施工设计。

3、修规的特点:1)具体的项目,实施性较强,2)通过形象的方式表达城市空间与环境;3)多元化的编制主体 4、修规的内容(七项),用地建设条件及综合技术经济论证;布置总图;对住宅、学校等日照分析;交通组织设计;市政工程,管线综合;竖向设计;估算工程造价,分析效益,5、成果要求:包括说明书和图纸;能指导总平设计、建筑设计和施工图设计500_2000

十六、熟悉镇、乡和村庄规划

1、城镇包括城区和镇区(常住人口3000人以上的独立工矿区)

2、除了建制市以外的城市聚落都称为镇,建制镇和集镇,而集镇不是一级行政单元

3、镇有三层含义:1)联系农村、是农村的中心社区;2)乡村的商业中心,经济上有助于农村,3)小城镇,镇区具有城镇的特性,与城市有更大的相似; 4、第二次,即1984年调整建制镇标准:至2006,全国建制镇达17645个。设镇的标准为:1)总人20000人以上的乡,乡驻地人口超过2000人;2)或总人口不足20000人的乡,乡驻地人口超10%以上;3)特殊情况。5、所有的镇必须制定规划,而乡和村庄并非都必须编制规划。P301 6、工作范畴:1)城关镇、建制镇,集镇(不属于镇的规划范畴)P303;2)镇的规划体系:城关镇、中心镇、一般的建制镇,重点镇是指条件较好,具有发展潜力,是政策上重点扶持发展的镇;3)城关镇的工作范畴,按照,参照城市规划的标准编制。4)一般建制镇,内容和城市规划基本一致,但侧重点为:第一产业服务,又有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特征。在编制建制镇规划时,应编制镇域镇村体系规划。5)乡政权不设人大常设机关,也不设独立立的审判和检察机关;6)乡规划可按《镇规划标准》执行(在《镇规划标准》中明确的),乡规划也属于镇规划的工作范畴,规划可与镇规划采用同一标准,是指乡总规,包括乡域村庄体系规划,采用与镇总体规划相同的工作方法,乡为农村人口服务,为农村产业服务。因此乡规划也属于镇规划的范畴。P304 7、规划任务属性。1)确定不同乡镇的规划范畴,2)经济发达地方可用更高层次,3)不具备发展条件的乡镇规划范畴采用低一层次,4)特殊情况的镇,乡和村庄。

8、镇规划的任务

对一定时期内城镇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使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与安排。镇的规划任务:1)注意镇域规划和有关区总体规划的任务区别,控制性详细规划是镇区规划管理的依据。乡规划的任务:1)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2)服务农业,3)贯彻“节水、节地、节能、节林”要求,保护耕地,4)加强基础、服务设施建设。

9、镇规划的强制性内容:规划区范围,建设用地规模,基础和公共设施,水源与水系,基本农田和绿化用地,环境保护,自然历史保护,防灾。(和城市总体规划一样)

10、镇规划的期限20年,近期5-10年,11、镇规划编制方法:1)现状调研与分析;2)镇的性质的确定,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种。镇的性质:区域地位作用+产业发展方向+城镇特色类型,3)人口规模预测,4)镇区建设标准,人均用地120平方米以内,通常在75-140平方米。四类有地之和64-84平

12、小城镇居住用地布局:小城镇公共设施规划,其布置方式有:布置在城区中心地段;结合原有中心及现有建筑;结合主要干道;结合景观特色地段;采用围绕中心广场,形成步行区域或一条街等形式。二三类工业用地应布置在长年最小风向频率的上风侧及河流下游。

13、镇规划的成果要求:文本,图纸和附件

14、乡规划的内容:一般讲,期限20年,近期5-10年,整治规划3-5年,集镇建设规划主要内容有:住宅、乡工业、乡公共设施、公益设施等。村庄规划建设规划内容可参照集镇:住宅和供水、供电。。。等生产配套设施。乡规划的编制方法也采用《镇规划标准》

15、乡、村规划编制方法:1)城镇化整理;迁建;保留发展三种类型,2)保留发展型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又分为保留控制发展型,保留适度发展型,保留重点发展型。

16、乡、村规划的方法:村庄规划重点规划好公共设施、道路交通、市政和环卫设施等内容。

17、名镇、名村规模要求:具有历史价值和风貌特色,基本保存完好,镇有5000平方米以上,村有2500平方米以上历史建筑,现全国有85个名镇,72个名村。

18、名镇、名村规划的内容。规划文本,图纸和附件

十七、掌握居住区规划

1、邻里中心是小学、5000人左右,儿童上学不超过0.8公里,1929年美国社会学家佩里

2、居住小区的特征:

1)以城市道路或自然界限为界,不为交通干道所穿越的区域,2)小区内有一套完整的居民日常使用的配套设施;

3)小区规模与配套相对应,一般以小学的最小规模对立小区人口规模下限。以公共服务设施服务半径为控制用地规模上限的依据。

3、居住综合体,居住综合区。居住和工作布置在一起的一种居住区组织模式。4、居住区由住宅、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和绿地四类基本要素构成。

5、居住区规划的七个要求:安全卫生,物质舒适性、精神享受性,与城市相协调,可持续性,产业化。

6、居住设计三个步骤:调查分析,规划设计,成果表达

7、居住区规划结构。常有:内向型、开放型、自由型;配套公建服务半径,小区级300米左右,如小学、幼儿园、超市、银行、健身设施等;大型的商业、医院等500-1000米。

原理

(七)居住区路四级分类,居住区道路,小区级,组团路,宅前路;居住区级20米,小区级6-9米(10-14),组团路3-5米(8-10),宅间路2.5米。在用地平衡控制指标中,居住区级的配套服务设施(中学除外)、道路、公共绿地、在属性上属于城市设施,在城市建设用地分类中分别属于公共设施用地、市政设施用地、道路交通用地和公共绿地等,纳入居住区规划指标的目的是衡量居住区配套水平。小区和组团级的配套设施用地属于居住用地。8、居住区入口,离快速路,主干道交叉口70米以外,9、沿街超过150米,设4*4消防车道,人行出口间距不大于80米,当长于80米时,应加设人行通道,10、机动车道纵坡8%(多雪严寒地区5%),非机动车道3%(多雪严寒地区2%)11、无障碍通道2.5米宽,2.5%以内。

12、停车配比,少的可按0.3/户,或多的可按1-1.2/户,或别墅区按2辆/户;停车场服务半径150米,超50辆,要设2个出入口;规范规定,居民汽车停车率不应小于10%,地面停车率不宜超过10%。

13、尽端式道路120米,.12*12回车场地。居住区道路网有:规则式、自由式、混合式。

14、居住区公共绿地,最小宽8米,面积最小400平方米,绿化面积不少于70%,1/3面积在标准日照的影响之外。15、组团0.5平方米,小区1,居住区1.5 16、坚向的一些要求:挡墙的经济高度1.5—3.0米,一般不超过6米。草坡土质护坡应小于1:0.5,砌筑型护坡比值为1:0.5_1:1。

十八、了解风景名胜区规划

1、全国187处,省级480处,占1.13%国土面积,500平方公里以上为特大型。

2、风景名胜区的基本原则: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

3、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一般为20 年。国家级要求甲级,省级一般要求甲级或乙级。由省部门自行承担编制或省部门组织所在地政府或管理机构编制;省级所在地县政府自行编制或牵头组织编。4、规划包括四个部分:文本、图纸、说明、汇编资料。

5、国家级总规省里审查后报国务院审批,详细规划报建设部审批。省级类似,由市审报省批,后15日内报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省级详规,由县报省厅审批。期限2年内组织编制完成,到期届满2年,组织评估。

十九、熟悉城市设计

1、古代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是一回事,同属于建筑学。现代城市规划,初期包含了城市设计的内容。城市规划在以物质环境转向公共政策和社会经济问题,成为一门社会学科学。50年代首次在美国出现,取代了“市政设计”,60年代再次提出,20世纪70年代,城市设计作为单独的研究领域。

2、在我国,城市设计是城市规划的延伸,脱离建筑学,城市规划独立形成,介于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之间。城市设计关注物质环境创造与设计,以研究物质形体环境为主,其依附于规划的法定地位而存在。3、城市设计理论发展过程

1)强调建筑与空间的视觉质量

2)与人、空间和行为的社会特征密切相关。林奇认为,城市设计不是一种精英行为„„

第十小组批评《雅典宪章》,简.雅格布斯反对大规模的城市开发和更新活动,杨.盖尔的《交往与空间》从当代社会生活中的室外活动研究入手,研究怎样的建筑和环境设计能够更好地支持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新都市主义的混合使用,环境敏感度,步行,明确的边缘与中心,„„

3)创造场所,行为与建设环境之间应有内在联系,诺伯格的《场所精神》 4、城市设计开始重视:建筑之间,建筑与公共空间,人与空间,行为与城市环境,自然与人工环境等关系,5、有效的环境意象三特征:个性、结构和意义P366;形成五个关键的形态要求:路径,区域,边界、节点和地标。6、城市设计的内容:

1)城市形态与空间;2)城市设计中的感知和体验,3)城市设计中的审美和视觉,(室外空间分为积极和消极空间),4)城市设计中的功能问题(公共空间的使用,建筑密度和混和使用,物质环境条件),5)城市设计中的社会问题 7、在公共空间中,场所有五种基需求:舒适、放松、被动参与、主动参与、发现

8、盖尔将公共空间中的活动分三类:必要性活动,如上学,上班;可选择性活动,散步,喝茶,观看路人;社会性活动,如问候,交谈等。只有在高质量的公共空间中,才有社会性活动产生„„

9、安全感是城市设计成功的一个基本条件。

10、美国80,90年代的新都市主义,其邻里多样性、社区步行、方便的公共场所以及地域的建筑与景观。

11、街道与街区、地块与建筑公共形成了城市的肌理。

12、建筑形式的变化是城市空间形态结构变化的一个主要原因,孤立的建筑,现代主义的城市空间更倾向于在建筑群体周围自由流动,而不是被建筑围合,孤立的建筑出现在城市空间中,形成大量的没有门窗,没有活动的边缘,周围的空地无法产生互动和交流的机会,形成城市的消极空间。道路网络是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13、小尺度空街区更具有城市活力、视觉趣味和可视别性

14、街道和广场,一个动态一个静态。3:1街道和广场的界限。大于3:1,开始显示出动态活动作为一根轴成为主导„„,围合是都市的基本感受,公共广场应该是围合的实体。广场的深度一般是被观察建筑的1__2倍,宽度取决于透视的效果。

15、好的建筑有六个标准:1)秩序和统一,2)表达,3)完整性,4)平面和剖面,5)细节,6)整合。16、地面景观分为硬质铺地和软质景观。硬质包括铺地,也包括电线杆,灯柱,电话亭,坐椅等城市家俱,„„

17、落实城市设计两个途径,一是通过设计方案,另一个是通过规划设计条件。

二十、城市规划实施

1、实施城市规划,包含规划手段,政策手段,财政手段,管理手段 2、实施城市规划的作用

3、规划实施管理手段:用地管理,建设工程管理,监督管理,没有选址。

4、掌握影响城市规划实施的基本因素(1)政府组织管理,(2)城市规划的实施通常都是通过经济手段才能进行的,因此城市发展状况也就决定了„„3)社会意愿与公众参与,是否有效实施的关键4)法律保障,5)城市规划的体制,灵活,决策方式不同,不能生搬硬套。

5、监督检查包括:行政监督检查,立法机构,社会监督

6、公共性设施是起着主导作用。主要包括公共绿地,公立学校和医院等,也包括城市道路和各项市政基础设施。具有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7、公共设施开发的过程,即五个阶段:设想,可研,决策,实施,使用。

8、公共设施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1)

设想——优先根据已批准的规划,在空间上落实,2)

可研——进行选址

3)

决策——规模,优先顺序确定,4)

实施——符合规划设计条件

5)

使用——不能随便改变使用功能和用途。

9、熟悉商业开发与城市规划的关系;商业项目都是在经济效益和风险评估的基础上。

10、商业性开发的过程,及与规划的关系

1)构想与策划阶段——规划认识与规划公开,2)建设用地获得——土地的使用条件 3)投融资阶段

4)项目实施阶段——通过对项目设计的成果进行控制,保证规划意图实现 5)销售与经营阶段——销售合同应当执行和延续规划条件,杜绝不符合规划条件的使用。

选用的是2009年最新的城市规划原理笔记,内容比较新,绝非前几年的旧内容可比,打印下来,好好背诵,很有帮助哦!

第四篇:注册城市规划师考试相关知识

相关知识

2010 2 关于消防疏散说法错误的是(B)A.消防能力与建筑层数和高度的,防火云梯高度多在30~50M之间

B.电梯应紧邻居室,尤其应紧靠卧室

C.防火措施:提高耐火极限;将建筑物分为几个防火区;消除起火因素;安装火灾报警器

D安全疏散楼梯和消防电梯的布置:长廊式高层住宅一般应有两部以上的电梯,用以解决的疏散

15、以下不符合高压、中压A管网布线原则的一项是(D)。

A.宜布置在城市的边缘或规划道路上,高压管网应避开居民点

B.对高压、中压A管道直接供气的大用户,应尽量缩短用户支管长度

C.连接气源厂(或配气站)与城市环网的支状干管,一般应考虑双线,可近期敷设一条,远期再敷设一条

D.长输高压管线可以连接任意用户

16、下列属于可弯曲管线的是(A)。

A.电力电缆

B.电力管道

C.电讯管道

D.污水管道

41、进行竖向设计时,确定标高需考虑四个主要因素,下列(D)答案正确。

A.用地不被水淹,雨水能顺利排出;考虑地下水位和地质条件影响;考虑交通联系的可能性;考虑建筑物朝向

B.用地不被水淹,雨水能顺利排出;考虑地下水位和地质条件影响;考虑建筑物朝向;减少土石方工程量

C.用地不被水淹,雨水能顺利排出;考虑建筑物朝向;考虑交通联系的可能性;减少土石方工程量

D.用地不被水淹,雨水能顺利排出;考虑地下水位和地质条件影响;考虑交通联系的可能性;减少土石方工程量

47、污水量预测与计算时,生活污水量约占生活用水量的()。

A.95%~98% B.90%~95% C.60%~80% D.70%~90%

48、重现期为50年的洪水,其频率为(B)。防洪堤的转弯半径应尽可能的大一些,一般为()倍的设计水面宽。

A.2%;2~4 B.2%;5~8 C.5%;2~4 D.5%;5~8 68、某城市拟建一城市污水二级处理厂,该城市所有工厂排出的工业污水其性质与城市污水性质类似。为解决工业污水问题提出四个方案,其中(D)个方案最经济合理。

A.废水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到附近环境容量有限的水体

B.各工厂采用稀释办法,使工业废水的浓度达到排放标准后排入城市下水道

C.工业废水经各工厂自建的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入城市下水道

D.各工厂承担一定的污染治理费用,工业废水排入城市下水道由城市污水厂统一处理

75、城市道路纵断面设计有以下(ABC)项要求。

A.尽可能与相交道路、广场和沿路建筑物的出入口有平顺的衔接

B.路基稳定、土方基本平衡

C.线形可以起伏频繁,以丰富城市景观

D.道路及两侧街坊的排水良好

78、下面四项中,属于城市排水工程系统总体规划内容的是(AB)。A.确定排水干管、渠的走向和出口位置

B.划定排水区域,估算雨水、污水总量,制定不同地区污水排放标准 C.对污水处理工艺提出初步方案 D.按照确定的排水体制划分排水系统 79、城市燃气调压站具有(ACD)功能。A.调峰 B.混合 C.加压 D.调压

80、电力负荷预测诸方法中,较为先进的预测方法有(AD)。A.经济指标相关分析法 B.年平均增长率法 C.国际比较法 D.电力弹性系数

81、城市变电所包括(CD)两种形式。A.高压变电所 B.低压变电所 C.变压变电所 D.变流变电所

99、城市建设及发展过程中,遇到(ABD)情况之一时,工程管线直采用综合管沟集中敷设。

A.交通运输繁忙或工程管线设施较多的机动车道,城市主干道以及配合兴建地下铁路、立体交叉等工程地段

B.广场或主要道路的交叉处

C.需要同时敷设四种以上工程管线的道路 D.道路与铁路或河流的交叉处 E.道路穿过绿地

100、综合管沟内宜敷设的管线有(ABCDF)几种。A.电信电缆管线 B.低压配电电缆管线 C.高压输电电缆管线 D.给水管线 E.燃气管线 F.雨水排水管线

2009 6.一般建筑抗震设防基准期为()年。A.30 B.50 C.70 D.100 11.为了便于排水,建筑场地的最小坡度不得小于()。A.0.1% B.0.3% C.1% D.3% 12.在一般情况下,自然地形坡度≥()时,建筑场地应设计成台阶式。A.3% B.5% C.8% D.10%

2006

2、直接影响场地设计总体布局的自然环境条件有()。a.当地气象条件 b.当地地形地貌条件 c.当地工程地质条件

d.当地的气象、地形和地貌、工程地质等条件

8、城市给水设施的布置形式可分为()。

a.统一给水系统、分质给水系统、分区给水系统、循环给水系统 b.地下给水系统、分质给水系统、分区给水系统、循环给水系统 c.蓄水池给水系统、分质给水系统、统一给水系统、循环给水系统 d.地下给水系统、统一给水系统、分质给水系统、循环给水系统

9、以下排水设施保护方案中,不确切的是()。

a.若污水处理厂设在集中给水水源的上游,可将处理后的水引至灌溉田或生物塘 b.若污水处理厂设在集中给水水源的上游,可延长排放渠道长度,将污水引至下游再排放

c.排水泵站宜单独设置,并且泵站周围尽可能设置宽度不小于5m的绿化隔离带 d.出水口一般设在岸边,当排水需要同受纳水体充分混合时,可将出水口伸入水体中,伸入河心的出水口应设标志

11、燃气用量的预测与计算的主要任务是()。a.预测计算燃气的日用量与小时用量 b.预测计算燃气的日用量 c.预测计算燃气的小时用量 d.上述三项均不正确

14、热电厂、集中锅炉房等热源设施的规划要求最全面且正确的一项是()。①靠近热负荷比较集中的地区

②便于引出管道,并使室外管道的布置在技术、经济上合理 ③便于燃料贮运和灰渣排除,并使人流和煤、灰车流易于分开 ④有利于自然通风考试大 ⑤位于地质条件较好的地区

⑥全年运行的锅炉房宜位于居住区和主要环境保护区的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

⑦有利于凝结水的回收

⑧锅炉房位置应根据远期规划在扩建端留有余地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③④⑤⑥⑦ c.①②③④⑤⑦⑧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16、进行城市道路设计时,下列不符合消防要求的是()。

a.当建筑沿街部分长度超过150m或总长度超过220m时,应设穿过建筑的消防车道

b.沿街建筑应设连接街道和内院的通道,其间距不大于80m c.建筑物内开设的消防车道,净高与净宽均应大于或等于3m d.消防道路宽度应大于等于3.5m,净空高度不应小于4m

31、有毒有害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中应用最普遍的化学处理法,下列阐述有误的一项是()。

a.酸碱中和法 b.通氧反应法

c.沉淀化学处理法。利用沉淀作用,形成溶解度低的水合氧化物和硫化物等,减少毒性

d.化学固定。常能使有害物质形成溶解度较低的物质

45、城市用水主要分为四类,即()。a.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市政用水和消防用水 b.生活用水、生产用水、市政用水和消防用水 c.生活用水、生产用水、绿化用水和消防用水 d.生活用水、工业用水、绿化用水和消防用水

46、在城市给水工程规划和进行水量预测时,一般采用下列()组城市用水分类。1)工业企业用水 2)生产用水 3)居民生活用水 4)生活用水 5)公共建筑用水 6)市政用地 7)消防用水 8)施工用水 9)绿化用水 a.1)、3)、5)、7)b.1)、4)、6)、9)c.2)、4)、6)、7)d.1)、4)、8)、9)

47、城市配水管的管径一般至少为(),供消防用水的配水管管径应大于()。a.100mm;150mm b.120mm;180mm c.150mm;200mm d.180mm;250mm

49、燃气调压站供气半径以()为宜。a.0.1km b.0.5km c.1.0km d.5km

52、二级消防站应拥有()辆消防车辆,占地()m2。a.6~7;3000 b.4~5;2500 c.3~4;2000 d.2~3;1500 70、城市供热管网的二级管网采用的管网为()形式。a.闭式 b.双管 c.多管制 d.开式

e.根据用户要求确定

77、城市地表水取水构筑物位置的选择的叙述,下列()条不妥。a.具有稳定的河床和河岸

b.有足够的水源和水深,一般可以小于2.5~3.0m。c.弯曲河段上,宜设在河流的凸岸 d.顺直的河段上,宜设在河床稳定处

79、下面四项中,不属于城市供热工程系统总体规划内容的是()。a.预测城市热负荷 b.布局供热设施和供热管网 c.选择城市热源和供热方式 d.估算规划范围内供热管网造价

95、下列各项叙述属于城市道路横断面形式选择要考虑的是()。a.符合城市道路系统对道路的性质、等级和红线宽度等方面的要求 b.满足交通畅通和安全要求 c.考虑道路停车的技术要求 d.满足城市与其他区域交通的衔接 e.注意节省建设投资,节约城市用地

100、将城市工程管线按弯曲程度分类,下列()管线属于可弯曲管线。a.自来水管 b.污水管道 c.电信电缆 d.电力电缆 e.电信管道 f.热力管道

2000 26.城市道路的最小纵坡应大于或等于下列哪一种数值:(A)0.2%(B)0.3%(C)0.5%(D)1%

33.下列工作内容哪一项不属于城市分区规划中燃气工程规划的内容?(A)选择城市气源种类

(B)确定燃气输配设施的分布、容量和用地

(C)酌定燃气输配管网的级配等级,布置输配干线管网(D)确定燃气输配设施的保护要求

34.根据用水的目的、对象对水质、水量和水压的不同要求,在城市给水工程规划和进行水量预测时,一般采用下列哪一组城市用水分类?

①工业企业用水②生产用水③居民生活用水④生活用水⑤公共建筑用水⑥市政用水⑦消防用水⑧施工用水⑨绿化用水(A)①③⑤⑦(B)①④⑥⑨(C)②④⑥⑦(D)①④⑧⑨

35.城市电力负荷预测是城市供电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你认为下列城市用电量预测方法中,哪一种方法不宜用于城市用电量的远期预测?

(A)经济指标相关分析法(B)年平均增长率法(C)电力弹性系数法(D)时间序列建模法

36.在城市燃气系统设施工程规划中,确定燃气气源、输配设施和管网管径的最重要依据应是下列哪一项?

(A)根据预测年的城市燃气总用气量(B)根据预测年的燃气日用气量和小时用气量

(C)根据预测年的民用和工业燃气负荷重量,并适当考虑未预见用气量(如管网漏损量等)

(D)根据预测年的燃气资源状况、城市规模、城市环境质量要求和层经济实力。37.以下四种城市排水体制中,哪一种体制多用于旧城区改建?(A)直排式合流制(B)截流式合流制(C)不完全分流制(D)完全分流制 39.下列城市工程管线,哪一种管线最宜采用环状管网布局形式?(A)雨水管(B)污水管(C)热力管(D)给水管

40.将城市工程管线按弯曲程度分类,下列哪一组管线属于可弯曲管线? ①自来水管道②污水管道③电信电缆④电力电缆⑤电信管道⑥热力管道(A)③④⑤(B)①②③(C)③④⑥(D)①③④

41.设置城市燃气储配站主要有三个功能,并指出下列功能中哪项不属于燃气储配站的主要功能?

(A)调峰(B)混合(C)加压(D)调压

42.综合布置城市地下工程管线产生矛盾时,提出的下列避让原则中,哪一项是不合理的?

(A)压力管让自流管(B)小管让大管(C)低压管让高压管(D)易弯曲的管让不易弯曲的管

43.城市地下工程管线的埋设深度是指下列哪一项?(A)地面到管道顶(外壁)的垂直距离(B)地面到管道几何中心的垂直距离(C)地面到管道底(内壁)的垂直距离(D)地面到管道底(外壁)的垂直距离

44.城市用地竖向规划采用台阶式,当保护台地的挡土墙高度超过6.0米时,宜退台处理。试问退台的宽度不能小于多少?

(A)1.0米(B)1.5米(C)2.0米(D)2.5米

45.在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编制用地竖向工程规划的工作内容与深度应为下列哪一组?

① 确定防洪潮、浪堤顶及堤内地面最低控制标高②确定主、次道路交*点、转折点的控制标高③确定主、次、支三级道路范围全部地块的排水方向④确定主、次、支道路交*点、转折点的控制标高⑤补充与调整其他用地控制标高⑥落实防洪、排涝工程设施的位置、规模及控制标高⑦确定用地地块或街坊用地的规划控制标高⑧确定建筑室外地坪规划控制标高

(A)①③④⑤(B)②④⑥⑦(C)③④⑥⑧(D)③④⑤⑦ 46.下列各灾害如:①火灾②河(江)洪、海潮、泥石流③风灾④雪灾⑤冰雹灾害⑥地震⑦战争,其中哪一组是构成城市防灾系统工程规划的主要内容?

(A)①②③⑥(B)①②⑥⑦(C)②③⑤⑥(D)①④⑥⑦

47.某平原地区一座规划为4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该城市防洪标准(重现期年)应为下列何种幅度范围?

(A)20-50年(B)50-100年(C)100-200年(D)≥200年

48.城市防灾系统工程规划,在城市总体规划(含分区规划)阶段的工作内容和深度应为下列哪一些?

①确定城市消防、防洪、人防、抗震等设防标准②制定防灾对策与措施③确定地下防空建筑的规模和数量等④布置城市消防、防洪、人防等设施⑤确定规划范围内的防洪堤标高、排涝泵站位置等⑥组织防灾生命线系统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④⑤⑥(D)①②④⑥

49.下列城市消防设施中,哪两项是城市必不可少的消防设施? ①消防给水管道②消防站③消防水池④消火栓⑤消防了望塔(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50.在城市规划中,城市防震标准(即抗震设防烈度)依据以下哪项确定?(A)城市性质和功能(B)城市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C)城市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D)国家的有关规定

08规划原理

96.综合管沟内,不能设置在一起的两种管线有()A·电信电缆管线、高压输电管线 B.高压输电管线、燃气管线 C.给水管线、热力管线 D.热力管线、污水排水管线 E.给水管线、燃气管线

其他

60、以下工程管线综合错误的是(C)A.电信管线与高压输电管线必须分开设置 B.电信管线与燃气管线必须分开设置

C.敷设工程管线支线的综合管沟,应设置在机动车道下 54.下列哪项不属于城市消防设施?().A.消防通道 B.消防望塔 C.消防站 D.消防调度中心

56.下列哪项不是城市用地竖向规划的基本工作内容?()A.确定城市干路的控制纵坡度 B.确定城市建设用地的控制高程 C.平整土地、改造地形

D.分析地面坡向、分水岭、汇水沟、地面排水走向

第五篇:2010 年注册规划师考试心得

2010 年注册规划师考试心得

2010年是我第二次参加注册规划师考试,第一次考是在2008年,当时因为新大纲跟教材很晚才出,所以仅仅通读了一遍老教材就去考了。当时考完最突出的感觉就是原理、相关和法规题目覆盖知识面广,实务的体型很灵活、与实际工作联系紧密,答题时间比较充分。考出来的成绩很让人郁闷,两门在57、8分徘徊,两门在45分左右。2010年,再一次4门全报,结果考出来的成绩均在60分以上,感觉很惊喜,提高还是挺大的。现在我把考试复习的思路和资料理顺了下,跟大家共享,希望与大家共勉。

首先,对时间的安排。我是7月中旬才开始准备的,到10月23号考试,差不多整整3个月的时间,在时间安排上我觉得稍有些紧张,我想如果想要复习准备得充分一点,提前半年也就是4月中旬开始准备就会比较踏实了。因为我本硕都是读的规划专业,所以我觉得半年的准备时间应该是比较充分了,再长容易导致考前的倦怠感,再短容易复习不充分。

其次,对注册规划师考试复习的总体认识。一是一定要通读一遍新的教材,第一遍通读的时候不要着急记忆,反而应当以理解为主,做到所有的知识点都看到、都能理解,从而有一个整体、基本的认识。二是一定要做题。首先要对注册规划师的试卷了然于胸,清楚每一门的题型构成、分值分配和答题时间,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其次要尽可能寻找2008年新大纲公布以后这几年的真题来做,这样才能对具体 知识点的考察形式、考题难度和自己的水平有清醒的认识;再次手头要准备一份试题集,在考前多做几套题并按考试规定的时间来做,从而不断提高答题的熟练程度、熟化教材上的知识点,进而也提升了自己的自信心。三是在平时注意积累法规方面的知识,在工作中结合实际业务,及时归纳总结解答实务试题的思路和知识点,从而真正把实际工作收获与注册规划师考试的这些内容相结合,进而通过注册规划师的考试真正使业务水平得到提高。

再次,我2010年复习准备注册规划师考试的具体做法。一是在通读教材之前,我先是找来各门的考试真题(2008年新大纲公布后的真题,在网上我只找到2008年的实务和原理的完整版真题),先像正式考试那样考了考自己。通过这一环节,我对注册规划师的考试题型、卷面知识点构成和考察形式有了清楚的认识,也了解到考试的难度,自己的专业水平和存在的短板也通过真题清晰地反映了出来,这对接下来通读教材的环节有了一个提醒,让你能够有的放矢地去看教材。二是7月中旬开始,以平均每半个月通读一门教材的速度,把4门教材都通读了一遍。这样的速度看书还是比较紧张的,我想最好的时间排应当是1个月通读一门。那么至九月中旬,我就把4门教材都通读了一遍,覆盖全部知识点,理解了一遍。三是九月中旬开始,找来一套试题(我使用的是《全国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考试模拟测试》建工出版社出版的),开始有计划地做题,至10月中旬这近1个月的时间里,每门做了4套。一共做了16套测试题。通过这一环节,在做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熟化了教材上的知识点,同时也锻炼了思维的 灵活性(因为近几年来,试题的灵活性越来越强,教材上的“死”知识点的考试方式也越来越灵活多变,这就需要多做题来打开思路、灵活思维)。从而提高了答题、应试的能力和水平。四是考前的最后1、2个星期,突击把4门教材再理顺一遍,熟化知识点,正所谓“临阵磨枪、不快也光”。

最后,说说应试心态。只要下功夫并坚持,就一定能把教材的知识点看进去;只要认真努力,就一定能把试卷吃透;只要本着平和的心态去迎接考试,就一定能取得让自己满意的成绩。

大家一起共勉!

下载注册规划师考试道路交通名词解释(优秀范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注册规划师考试道路交通名词解释(优秀范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注册规划师考试阅卷感想

    全国注册规划师考试(主观题)阅卷感想 全国注册城市规划师资格考试被视为是对我国规划队伍素质和规划专业教育的一次检阅。本期邀请部分参评专家笔谈(主观题),希望能够对促进广大......

    2014年注册规划师考试实务整理答案

    首先再一次感谢秀才,如果不是秀才,我现在估计又回来复习原理了。2014年过了大年突然决定考规划师,就开始疯狂看书,从零开始,10块钱找群友买了一个中大的课件,靠着中大的念书式......

    注册规划师考试资料——相关 第一篇 建筑学

    第一篇 建筑学 一、熟悉各类建筑的功能组合 1、公共建筑的空间组成与交通联系P3-4 + 空间组成包括:主要使用部分(教室、实验室)、交通联系部分(走廊、门厅)、次要使用部分(厕所......

    2002年注册规划师考试实务试题

    1.试题一:(15分) 某市位于我国南部沿海丘陵地区,盛产水果,海产品,风景旅游资源丰富,部分列入国家自然保护区。东湾为水产资源保护区,沿海分布大量红树林,湿地、沙滩和礁石。 外商根据......

    2010注册规划师考试实务答案参考整

    2010注册规划师考试实务答案参考整 理第一题(15分) 题目大概内容如下:某一中心城市位于浅山地区,现状人口规模24万,现状有几家大型科技单位,发展较好,在全国有一定实力,且位于南部一......

    2010注册规划师考试法规回忆5则范文

    2010法规真题回忆(80单选,20多选) (《城乡规划法》38题27单选11多选;1-27从城乡规划法出,其它从各考点出,历史文化保护和风景区保护题目超过10题) 1. 竣工6个月内提交资料 2. 规划主......

    2003年注册规划师实务考试试题

    2003年注册规划师实务考试试题 试题一: (15分)图为某地级市的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示意图。该市北部为山区,中部为山前平原,南部为滨海平原。有两条国道呈十字交叉形在市域内通过。1......

    2011年注册城市规划师考试大纲

    2011年全国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考试大纲 (修订版) 全国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考试指定参考用书(共6册) 本套书共分五册,分别是 一、《城市规划原理》(2011年版) 二、《城市规......